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单位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in the larg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process is variou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to schedule management put forward very high demand, how well the large municipal the pac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management concept, the control method, measures and tasks,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 the project schedule,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 in zhongshan zhongshan 3 road tunnel proje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event, the various links the 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uni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绪论
1.1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作为城市经济社会运行载体的市政设施,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已从单纯由政府投资发展为政府投资、企业等其它社会投资共同参与建设的新格局,市政工程管理也由以施工单位自控为主发展为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企业控制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封闭式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1.2中山三路隧道工程项目简介
怡华片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中山三路隧道位于中山市区中心,西起岐关西路,东至兴中道。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长886米,其中暗埋段长646米,两侧开口段各长120米;另设4座匝道小隧道将主隧道与利和广场地下车库连接起来,以及负一层匝道之间设置联络匝道,匝道总长434.543米;在隧道段设置地面辅道,地面辅道双向4~6车道,辅道与主隧道合流,通过渐变段接入主车道,主车道双向六车道,地面道路总长1.216公里。施工范围包括该项目道路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隧道排水及消防给水工程以及景观绿化工程等,工程造价约3.5亿。
2.工程的进度管理与控制理论基础
2.1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概念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在经确认的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工程各项具体工作,在一定的控制期内检查实际进度完成情况,并将其与进度计划相比较,若出现偏差,便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如此循环,直至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是工程建设的三大目标的重要部分。它有利于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措施和主要任务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就是确定总进度目标和各进度控制子目标,并编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则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协调是指协调工程项目各参加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工作节奏与进度关系。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措施主要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按计划进行实施,控制计划的执行,按期完成工程项目实施的任务,最终实现进度目标。
2.3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
市政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复杂、周期长、协作单位多等特点,因而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工程水文地质因素、气象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其它难以预料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主要表现为: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认识不清;项目参加人员的工作失误。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者要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就必须对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这一方面可促进对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对不利因素的妥善预防及克服,使进度目标制定得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操作性,既积极进取又稳妥可靠;另一方面也便于事先制定预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控制,事后进行妥善补救,达到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对进度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的目的。
3.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投资人,是建设工程的重要责任主体。建设单位有权对建设过程检查、控制,对工程进行验收,支付工程款和费用,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负责综合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结合中山三路隧道工程的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程序按发生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3.1工程进度的事前控制
事先控制(也称主动控制),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控制。工程项目的实施,由于建筑参建单位多,工序多,投资大,周期长,工程质量不出现缺陷或事故是各方时时关注的问题,因此工程进度控制的重点应是贯彻以预防为主,事先控制的原则。
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细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越少,工程进展就越顺利。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做好的工作有:
包括工程概况简述,建设单位、发包单位、设计监理单位名称及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施工项目及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合同额,工程量清单,施工总工期及节点工期,质量环保要求等。
合同风险分析及策略。
二、项目部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单元工程合格率 %,优良率 %,分部工程优良率 %;
安全目标:重伤率 %,生产性死亡为率 %;
进度目标:合同工期完工时间: 年 月 日;
成本目标:实现公司或分公司计划成本目标 万元。
三、应建立、健全如下规章制度(注明编写情况或计划编写时间,并严格执行。不限于以下规章制度)
1) 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 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3)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4) 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5) 项目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
6) 项目成本核算制度;
7) 项目材料,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8) 项目现场管理制度;
9) 项目分配与奖励制度;
10) 项目例会及施工日志制度;
11) 项目分包及劳务管理制度;
12) 项目组织协调制度;
13) 项目信息管理制度。
四、本工程资源投入情况
优化配置,动态控制和降低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机上人员),以精干、一人多专(岗)为原则,应有组织机构框图,可用于计算管理人员人工费。施工机械型号、数量(包括自有、租赁),租赁设备应详细说明租赁时间租赁地点租赁价格等信息,按照程序办理。
五、项目分包策划
分包项目及分包原因,对分包商考察及其信誉情况,包括分包风险分析、分包价格分析,降低成本的主要办法;如采用招投标方式分包,则招投标文件等应上报获得批准。
甲供材料价格(包括电、柴油等动力燃料)、大众物资材料价格,包括运输费用、装卸车费用、采保费等。
六、项目成本控制
1、项目经理部运行费用测算
应在WORD表格中插入EXCL表格计算(包括计算公式),包括业务费,表格形式反映。
2、项目工程成本测算
应在WORD表格中插入EXCL表格计算(包括计算公式),每项单价均应有成本单价计算过程,表格形式反映。
七、项目变更及索赔点的策划
变更项目分析,索赔阶段性工作计划等。
八、进度控制
项目总工期及节点工期,业主要求和经理部计划。
资源配置、工效和工程量等分析资料。
九、安全控制
按照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控制并应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要求相符。
十、项目质量控制
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并应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要求相符。
十一、项目货币资金需求及资金策划、完工资金回收
表格形式反映。
十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管理
1.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公司已完工epc项目与分包单位的结算,发现目前公司施工成本管理还处于一个比较粗放的管理阶段,epc项目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控制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合同外费用随意发生,导致实际施工成本远大于分包成本,严重侵蚀epc项目的整体利润,甚至造成epc项目亏损现象的发生。
2.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公司是由设计院转型的工程公司,从事epc业务年限较短,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形同虚设,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管理人员思维还未从工程设计转换到工程项目管理上,导致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得不到有效控制,许多可向业主索赔或向分包单位反索赔的资料不能及时搜集,致使epc项目合同外施工成本激增。
二、epc项目中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1.公司管理制度
因公司epc业务是从设计院转型而来,几十年来养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很难在短时间予以转变,部分现行管理制度是延续原有的,个别延续制度存在着不适应总承包业务开展的现象。同时,管理制度的宣贯和学习机制缺失,对业务部门培训学习重视程度不足,绝大多数管理制度都是制定后即束之高阁,造成众多的员工得不到系统的管理制度培训,许多工作未按规章制度实施,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导致epc项目成本的增加。
2.epc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epc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项目团队建设成正相关关系,epc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水平高,则成本控制力就强,反之则弱。epc项目管理团队对施工成本控制认识不统一,“重进度、重质量,轻成本”是大多数epc项目管理团队的通病,个别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无限制地增大富余系数,从不考虑如何在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施工成本,认为施工成本控制只是管控人员的事。致使施工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出现施工成本控制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文件上的局面。
3.公司监管机制
由于公司现行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审计监察力量薄弱、工程审计频率低等原因。造成公司对各epc项目监管力度不够,个别epc项目成本控制存在不合规的现象。同时,epc项目具有周期长、资金多、与分包单位联系密切等特点,epc项目管理人员长时间与分包单位接触,难免有些分包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引诱epc项目管理人员为其谋取不当利益,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公司利益受损的情况未被杜绝。
4.epc项目成本考核机制
在公司已有epc项目中,因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至今未能形成严格的成本考核机制,导致各epc项目成本发生的随意性较大。epc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成本的态度,直接决定着epc项目的盈利与否,而公司的现状是epc项目是否盈利与epc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的利益无关。因此,造成了epc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极大不确定性。
5.epc项目奖罚体系
虽然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罚制度,但是因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公司现有的奖罚制度尚未起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各epc项目管理团队潜力的作用。现实中,往往是epc项目开始时下达的施工成本控制指标,随着epc项目的推进,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epc项目不能完成既定指标,而公司亦无专人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久而久之,造成施工成本控制指标的考核只是一句空话,再无任何epc项目管理团队重视施工成本控制的考核。
6.epc项目风险分析
项目成本控制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因而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影响是很大的。例如:epc合同中的一些霸王条款,部分大宗材料的涨价,沙尘、阴雨、大风等天气的变化,以及工程所在地村民的阻工等极易对施工造成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往往都是风险因素预测不足,未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通常导致epc项目中工程施工成本失效。
三、epc项目中影响成本因素的管控措施
1.完善公司管理制度
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建立制度宣贯机制。在项目运行中发现凡是不适应epc业务开展的管理制度,及时组织人力进行修改,鼓励大家多对现行管理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完善公司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对管理制度的认知性。建立管理制度宣贯机制,鼓励员工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可行的管理制度学习考核机制,督促大家按制度办事,杜绝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
2.加强epc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对epc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团队的成本控制意识,将固有思维模式从设计院转换到工程公司,变被动的施工成本控制为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合格、进度符合业主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施工成本,实现项目的利润最大化,严禁随意地提高设计标准、压缩工期,造成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存在。
3.强化公司监管机制
健全公司现行的监管机制、加强审计监察力量,变阶段性的工程审计为经常性工作,加大公司对各epc项目监管力度,杜绝epc项目成本控制存在不合规的现象。同时,加强对epc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epc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防线,规范epc项目操作流程,保护epc项目管理人员不受侵蚀。
4.实施epc项目成本考核机制
对任何类型的epc项目均建立起成本考核机制,严格实施成本考核机制,强化成本考核机制在epc项目中的作用。同时,将epc项目管理人员的绩效收入与考核结果密切关联在一起,只有考核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才能促使大家认真地对待考核,使考核达到预期的效果。
5.推行epc项目奖罚体系
建立完善、可行的epc项目奖罚体系,借助奖罚体系激发各epc项目管理团队潜力,进而加强epc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增强epc项目的盈利能力。严格执行公司的epc项目考核机制,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严防不考核、不奖罚的情况发生,杜绝奖罚不落实的现象。
6.重视epc项目风险分析
结合epc项目的特殊性,建立起从epc项目跟踪、投标、合同签定、合同履行、合同结算等全过程的风险分析体系,按阶段汇总常见风险分析清单,针对风险分析清单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争取将风险消灭于无形中,当无法避免风险事项发生时,及时应对风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到风险受控,增强epc项目中工程施工成本的可控性。
四、结束语
1.1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现场布置与管理制度、现场卫生管理制度、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进度管理制度等),可以有效地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仅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确保施工人员有章可循,且方便管理人员开展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1.2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合同管理不够严谨施工合同对于施工企业及分包企业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效率,合同管理是否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各方的利益,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风险。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由于合同管理不科学,造成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在后序工程施工中产生索赔问题。例如,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标文件中要求的技术条款与工程清单的数量不一致,导致在后期竣工结算时产生纠纷。
1.2.2监理监督力度不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监理监督力度不严,造成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且影响建设行业对监理单位的态度。
1.2.3索赔不及时,方式不合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因非施工单位因素而造成工程出现索赔现象。但是,施工单位在处理工程索赔问题时易出现索赔方式不合理,索赔意向提交不及时,造成工程索赔处理结果不理想。例如,由于设计方案出现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工期延长,或是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索赔等。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任务较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类型不同可以将项目管理任务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2.1协调、组织任务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协调、组织任务是关键工作,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协调与沟通任务可以有效地明确工程在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工程实施中的难点、质量事故点等,然后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加以控制管理。组织任务是根据规章制度来明确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的任务、责任等,从而有效地调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以促进和保障工程的正常建设实施。
2.2计划任务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规模、施工特点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计划开展,合理安排工程目标。同时,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状况,及时调整计划。
2.3控制任务
在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控制任务主要针对工程的合同、技术、质量、成本和进度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结合水利水电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等,合理安排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流程;第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保证重点,优先安装关键工程,确保施工进度符合工期要求;第三,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第四,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尽量减少临时工程、二次搬运,减少施工用地,降低工程成本;第五,按照计划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安排冬、雨季项目施工,保证施工能连续地、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研究发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3种:代建制模式、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和平行发包模式等。
3.1代建制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其并不用于经营,且由政府聘用有相关工程管理资质的公司进行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工作,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再交予政府部门进行管理。该模式开始仅在一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实施,而后随着管理模式的逐渐成熟,开始应用于更大范围的项目管理。
3.2工程项目监理模式
监理模式主要是监理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成本、进度进行全面监督的一种模式。并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问题做监督、检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3.3平行发包模式
平行发包模式是在建设监理、项目法人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根据工程内容拆分为几部分,分别发包给几个施工单位,并与他们分别签订施工合同,各个施工单位之间为平等关系,不存在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对立地位,可以有效地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在平行发包管理模式中,政府部门起监督管理,而工程投资单位需要将工程项目分解几个相等的部分,并选择合适的承包单位。在平行发包管理模式中,监理单位协助建设单位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
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时,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市场行情、业主要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4.1业主要求
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要求主要有质量目标、进度要求、成本要求及可承担的风险等。若建设单位在选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时,其具有较为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并期望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可选取平行发包模式。
4.2工程特点
由于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其工程概况不同,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工程施工技术难易程度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
4.3建筑市场情况
【关键词】电力施工现状;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在整个电力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就要求电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管理,力求达到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减少或消失的这一目标。
1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简介
1.1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目标和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消除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电力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保证周围的人们免受电的伤害。
1.2 为什么电力施工单位要对安全进行管理
首先,电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也影响着外界对电力施工单位整体的认知。企业外在形象不仅对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对内部员工工作热情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其次,电力施工单位加强对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够保护本单位员工的利益,促进员工全心全意为单位服务,提高项目施工效率;最后,强化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为国家电力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 电力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2.1 电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电力施工产业虽然迅速地崛起,但是有些管理制度却没有随之发展,造成电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依然不断发生。另外,由于部分电力施工单位追求更大的施工效益,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能依据国家或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施工,这些行为都不利于高质量工程建设。
2.2 电力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能被有效地实施
统观电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在许多方面的规定都只是纸上谈兵。有的电力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并没有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来进行电力施工。另外,有很多安全规定晦涩难懂,或者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利于电力施工人员的实施。有的电力施工人员不受拘束,无视安全管理制度,导致电力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2.3 电力施工单位和电力施工人员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
哲学上说,意识具有能动性,一旦你对事物有了意识,就能影响你的日常活动。在电力施工上也是如此。电力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任务分配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如何作业进行探讨,施工安全的问题则是没有较大的议程讨论。这也导致施工人员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只是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开展,对于规范中的安全条例不能牢记、运用,最终都极大的造成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4 施工人员和电力施工单位的综合能力不高
由于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施工企业急需大量的施工人员,因而,招到大量的没有施工资质的人员,仅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派遣到各个工作岗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者违规操作,都会引发危险。有的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时间或者偷工减料,不按照操作规定进行作业,也为项目带来了安全隐患。部分电力施工单位由于综合能力不强,不能凭借正当的途径来中标,有的通过盲目降低电力施工的工程造价,有的则贿赂招标人,导致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为了弥补损失,胡乱地减少各种电力施工安全防护用品及使用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导致很多电力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电力损坏,给电力施工单位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5 电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投入不高
当前我国电力施工行业竞争激烈,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多会最大限度压缩工程整体造价,同时为了获取工程收益,也会对施工外的其他方面做出资金收拢。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会选择管理方面的缩小投资。因而,表面上和电力施工联系不深的安全管理首当其冲,表现出资金投入量锐减的现象,使得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得不到保障,人们与电力施工单位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3 如何实现电力施工安全管理
3.1 逐步完善电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格要求各个电力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而且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与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各项要求相适应,确保电力施工安全进行。另外,对于已经存在的管理制度,电力施工单位要做到及时的完善与更新,将不适合当今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出删减,引进新型的制度,让电力施工单位设置的安全管理制度涵盖整个电力施工过程,进而为施工行为做出指导。
3.2 积极落实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对电力施工单位来说,第一,要建立合适的安全管理制度,此制度要与电力施工过程相一致,不能让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否则,那些与施工过程不符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只能浪费时间,甚至有可能牺牲施工人员的生命。第二,电力施工单位要制定一个简单可行,清晰易懂的安全管理制度,让施工人员能够清楚的知道,怎样做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对施工人员来说,要积极地改变自己去遵循电力施工单位设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要因一时的大意而失去生命。
3.3 提高电力施工单位和电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力施工单位必须明确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如果加强了对电力施工安全的管理,那么收获的不单单是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还会拥有至高无上的名誉,名誉这个强大的无形资产,将为电力施工单位带来无穷的财富。另外,加强电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向电力施工人员展示那些因忽视安全问题而引起的电力施工事故,引发他们对自身安全的重视,让他们在施工中保护自己的生命。
3.4 努力提高电力施工单位和电力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竞争者,电力施工单位应该积极的对自身进行改进,而不是利用低劣的手段去中标。电力施工单位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寻找科学的方法,使用精巧便捷的施工用具等,另外还要对电力施工中的设备进行维修,力求安全地施工。还可以引进新工艺,帮助电力施工单位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电力施工人员要利用一切合理、可能的机会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确保施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电力施工单位也可以帮助电力施工人员进行再教育,让电力施工安全进行。
3.5 增加电力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
电力施工单位要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预留充足的资金,任何其他原因都不得擅自使用这部分资金。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后,要做到专款专用,及时补充必备的、合格的施工用具和辅助用具,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 总结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对电力施工人员、电力施工单位乃至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逐步加强对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罗斌.浅谈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经过10年实践,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形成了五大类别、14项主要制度以及若干技术标准组成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管理制度体系纵向贯穿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横向涵盖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职责界定、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维修养护实施、质量管理、项目监理、项目验收、责任追究、经费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构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类:①基本制度: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价款结算办法、验收管理规定、合同示范文本、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实施细则:主要包括检查考核细则、内业资料管理标准和验收细则等;③管理细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细则和维修养护管理细则;④技术图表;⑤其他技术规定。基本制度是对维修养护管理各阶段工作原则性的规定,是开展维修养护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性文件。实施细则和运行管理细则是结合工程现状和管理实际,对基本制度的深化和细化,重在日常管理的可操作性。技术图表和其他技术规定是维修养护管理的技术性指标,为维修养护实施和验收提供科学、标准、规范的工作标准。
2主要内容
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应用于维修养护内控管理,这里从维修养护项目管理角度对其主要内容加以介绍和阐述。(1)管理体制与职责: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主要对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界定。职责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维修养护经费预算、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培训、总结应用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2)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纳入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对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编报时间、编制原则、主要内容、项目确定和定额标准等作出了规定。(3)项目实施:主要对合同签订、示范文本、任务下达、实施、检查考核、价款结算、预算调整和安全生产等进行了细化。(4)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经常性经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制度。主要对检查主体、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意见反馈等作出了规定。(5)技术资料管理:主要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作出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技术资料管理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6)验收:主要对验收类别、验收主体、验收对象、验收时间、验收程序以及格式文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验收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7)责任制度:为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保证维修养护经费合法、有效使用,提高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管理责任制度。主要制度包括: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责任、资金申请与支付责任、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会计核算责任、合同管理责任、决算和验收责任、监督审计与考核责任、维修养护企业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8)管理细则:根据《水闸设计规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上级工程管理制度办法等制定《水闸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从运行管理角度对水闸工程管理的任务和职责、水闸工程控制运用、水闸工程检查观测和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作出了规定。根据上级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制定《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维修养护角度对管理职责、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经常性检查与月考核、技术资料管理、价款结算和验收等作出了规定。以上两个细则分别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两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作出了规定,是水管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成果的重要标准。(9)技术图表:主要包括水闸平、立、剖面图、电气主结线图、启闭机控制图、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设备规格和检修情况表等。(10)其他技术规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属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但其项目安排和施工技术有别于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尚无专门的国家或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目前,已初步制定并试行的技术规定仅适用于单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要包括标志标牌、工程观测、工器具维修养护等。
3结语
关键词:基建工程;一体化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及居民都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供电企业都在不断发展和加强电网的基础建设,扩展供电规模。电网不断发展的同时,基础建设过程中不断凸显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1.旧制度沿用,新制度贯彻落实滞后
由于电网建设规模不断加大,技术含量不断加深。各种顺应新材料、新工艺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在电网企业内,从网省公司到各地市局,从组织架构到信息系统无不产生各类的更新。仅以南方电网公司为例: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推行基建一体化管理,颁布了25份A类管理制度、省公司颁布了14份B类制度,组建了业主项目部,实现了项目的全过程管控。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又对25份A类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缩减为现行的11类;广东电网公司也对B类制度进行更新,缩减为现行的3项。制度的快速更迭,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层需要对制度进行释义并组织宣贯,执行层则需要领会新旧制度之间的差异,及时修正,以达到新制度的要求。
2.多种管理要求并行
对于基建安全管理,各类管理制度仅是一个方向性文件,对于具体怎么执行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网省公司又逐步提出了“基建七个一体化”、“基建六个管理”、“基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基建KPI指标体系”、“五个严禁”等管理要求。多种管理要求的不断补充,给基建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然而,管理要求之间疏通,以及各种管理要求如何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有效落地,又成了新的课题。在中层管理人员及执行层,新的管理要求往往被当成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往往由于理解不到位或者策划不准确导致工作量不断堆积,阻碍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3.参建方多,人员流动性大
基建工程,由于其建设的综合特性,决定了建设过程中参与的承包商数量,有业主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甚至涉及了当地政府与居民。参建方人员众多加上其临时性,给基建管理提出了众多的难题。对于同一项工作任务,业主的管理要求与各参建方的管理要求也存在不一致的状况。以至于无论是项目阶段性验收还是最终验收都会出现工程因没有达到业主方的要求而出现反复。
优化管理技术路线:
基于电网企业基建管理现状,拟采用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基建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体化的思路即: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具体实施路径如下图所示:
管理制度化:即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将各类管理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管控,继而摆脱了以往依靠经验或者领导说了算的进行项目管控模式,也通过建立制度的更新机制,将各种因变化产生的新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度的更新融入到工作中。
制度流程化:管理制度因其定位较高而不利于管理及执行人员的快速掌握,管理流程的编写是基于管理制度中管理职责及管理内容。结合各级单位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的编制可以将各级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实施岗位,通过各方的确认明确基建工程中各方,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即:将制度分解到个人。解决在各类检查过程中,责任主体找不到,无法进行相应的奖惩及整改措施。
流程表单化:建立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将管理制度要求的各项管理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参建单位及个人。管理表单是基于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补充完善,即:管理流程明确了各单位及个人“做什么”,管理表单明确5W1H中,“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做成什么样”、“谁来做?”、“在哪里做”的具体执行问题。通过工作表单的建立明确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如何开展,达到规范统一的作用。
表单信息化:在工作流程和管理表单建立完成后,对基建管理过程中各环节要形成的交付物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一个作业事项,业主方、参建方统一了作业标准和交付物。通过信息系统的方式将此类交付数据表格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固化,改变以往数据填报的形式,也便于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大大节约了基建管理的时间和成本。
结束语:
通过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实施即: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建设实施,最终形成了业主方和各参建单位统一执行的各类标准,避免了基建实施过程中因检查和执行标准不一导致的工程反复。流程和表单的建立,也为项目参建各方的项目管理和人员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措施
前言
电力基建工程在促进供电企业正常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如何做好电力基建工程建设工作成为业内人士关注与探讨的重点。作为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单位应提高认识,认真落实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各项举措,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重要性
电力基建工程对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考虑到电力基建工程的实施涉及诸多内容,为确保施工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尤其应做好施工中各项管理工作,以充分协调各项施工资源,为电力基建工程社会与经济目标的顺利奠定坚实基础。分析发现,做好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意义重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的可靠性。众所周知,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电能的依赖程度非常大,一旦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给供电设备造成损坏,导致供电中断,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关系着电力基建工程价值的发挥。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为保证各项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需要施工单位将施工管理当做工作重点,才能促进电力基建工程价值更好的发挥,为供电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做好铺垫。
2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问题
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参与部门及人员较多,稍有不慎容易出现问题,给电力基建工程各项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应立足行业实际及具体的工程状况,分析开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为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对当前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汇总,得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管理体系不完善电力基建工程具有投入大、施工周期长、管理内容多等特点,因此,为保证管理工作认真落实,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支撑。然而分析发现,部分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受管理体系不完善影响,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未根据电力基建工程具体实际,进行管理组织设计。另一方面,制定的管理制度太过宽泛,仅从整体上进行说明,缺乏管理细节的阐述,无法给具体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2.2管理制度落实差管理制度
在促进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上发挥关键作用,是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不过部分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管理制度差,无法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引发一些不良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在于:一方面,管理人员思想觉悟低,侥幸心理较为严重,管理工作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不认真按照管理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工作制度,将管理制度抛在一边,把握不住管理工作的重点,使得部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2.3管理专业水平低
电力基建工程与一般的建筑工程不同,需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建筑工程及管理知识的同时,对供电企业业务状况有所了解。分析发现,部分电力基建工程中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给管理工作的认真落实造成一定阻碍。一方面,开展管理工作时未充分了解电力基建工程实际,仅仅凭借以往经验开展工作,未充分认识到电力基建工程的特殊性,导致管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较差。另一方面,不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注重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更新,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除此之外,电力基建工程各项合同签订中,缺乏对一些施工细节的阐述,尤其在明确各自责任上考虑不全面,引起合同纠纷的发生,给电力基建工程的顺利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3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部分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施工单位应加强认识,立足自身管理工作经验,以及电力基建工程实际,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加以优化,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可考虑从以下内容入手,采取相关对策。
3.1积极完善管理体系为保障
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施工单位应积极完善管理工作体系:①明确管理组织架构。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施工单位应明确以项目经理为主的组织架构,要求抽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各部门负责人,保证管理组织架构设计的科学、合理。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认真分析施工制度、管理制度、奖罚制度等相关细节,结合电力基建工程要求,加以完善补充,尤其在制度的可行性上做好充分的论证。③制定管理工作反馈机制。为及时发现与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应注重制定管理工作反馈机制,要求管理中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告知相关责任人,以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3.2实施管理责任制为确保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制度的认真落实,提高管理人员责任心,施工单位应实施管理责任制度,一方面,根据电力基建管理内容以及管理人员队伍实际,合理划分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以及职权范围。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遵守“谁出问题,谁负责”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尤其使其对管理工作细节提高警惕,杜绝侥幸心理,认真负责的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加强管理工作监督。为促进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目标更好的实施,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工作监督,通过监督分析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按照相关规定对管理人员进行问责,不断鞭策管理人员再接再厉,做好管理工作。
3.3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电力基建工程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施工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满足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要求。一方面,引导管理人员做好岗前管理知识学习。电力基建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应组织各管理人员,在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要求详细阐述的基础上,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开展管理工作培训。施工单位应根据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做好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邀请业内权威人士,为管理人员讲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难点、重点管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水平。另外,还可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思想觉悟,自觉约束管理工作不良行为。另外,加强合同管理。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为防止纠纷的发生,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尤其应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合同各条款的分析,界定各自职权。另一方面,做好对合同及附带资料的管理,及时进行归档,保证合同的完成,为后期工程竣工各项费用的结算提供依据。
4结论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影响施工工作质量,以及供电企业的运营目标的实现,因此,施工单位应在明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好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研究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受多种因素影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方面,有时还会出现合同纠纷,严重影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2)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单位应在明确管理工作不足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管理体系,尤其应注重实施管理工作责任制,鞭策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做好管理工作。同时,还应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另外,签订合同时还应明晰各主体的职责,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洁,孙继经,周东旭,田壮梅,孟祥楠.供电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通讯世界,2016(20):218~219.
[2]黄辰振.对电力企业小型基建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剖析[J].科技与创新,2016(08):47+49.
一、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弊端
1、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着轻视合同的弊端
施工合同对于施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约束性,而传统的建筑施工中往往就存在着忽视合同的弊端,进而导致经常出现经济纠纷。现实中很多承包商认为和业主搞好关系没有必要履行正规的合同文本,只是简简单单的就拟定了合同,没有切实的了解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亦或没有完全明确施工方和业主的应有的权利和应付的责任。此时一旦施工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进程和责任归属等问题,最终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会给承包商带来了无法挽回的合同风险。
2、管理人员拟定桌上桌下双面合同的现象
通常来讲,其中桌上合同是指由建设单位和施工人签订合同,然后到公正部门来公正,在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由此来证明施工合同的有效性和正规性,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上面有关部门的检查;桌下合同即是指建设单位和施工人签定的施工合同不够正规,并不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应,这将严重扰乱建筑行业的经济秩序,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同时给建设单位和施工人正确的履行合同埋下很大的隐患,这也是目前建筑行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另外不正规的施工合同,大都不合乎法律,进而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严重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经济纠纷、三角债等诸多不良现象的产生,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相关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忽略合同的管理制度建设的弊端
在建筑行业里往往存在着对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不够重视的弊端。合同管理制度对于合同的拟定、合同的签订及合同的履行等都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而在传统的合同管理中由于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从而影响到工程的效益,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二、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述对传统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的分析,我们有必要对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常施工合同管理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其具体内容如下:
1、传统观念导致合同风险意识不足
在现如今的建筑行业里,部分企业对施工合同管理所持有的传统观念,是导致施工合同管理中弊端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管理仍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即施工任务是由上级根据地域分工而下达的,在此基础上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只需按部就班的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即可,不必考虑经营效益、经济风险等问题。由此,计划经济年代实质上是不存在施工合同一说的,所以对于传统观念也就没有施工合同管理的概念。然而现如今的建筑行业已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即施工任务不再由上级下达,而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在此种情况下无疑会加大各个施工单位的竞争压力,他们必须承担起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明确的体现出施工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2、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
建筑施工合同通常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其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建筑工程中施工合同管理人才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施工合同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导致施工合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在无形中增加了风险。随着我国《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建筑业中的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或未经过正规培训的合同管理人员,往往不能有效把好合同拟定或签订的质量关,并且在工程施工中也不能切实的做好合同管理(尤其对合同变更的管理),亦或是不具备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能力,而导致在进行合同履行和工程索赔管理上有所欠缺。由此足以说明,缺乏施工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将导致施工单位经济风险问题的产生。
3、缺乏完善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目前传统施工合同问题产生的原因涵盖了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因素,即不能有效的实现合同规范化、科学化及法制化的发展要求。合同管理的不完善性其中一部分因素也是由上述两点原因所引起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统合同管理存在的滞后性,一直处于合同管理客观要求之后。合同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从完善到形成制度的3个发展过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并非同一概念,而合同管理制度的形成将对合同与合同管理进行细致的总结,所以施工企业或单位在出现合同相关的问题时,应加大对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视。
4、合同法律因素
导致问题产生的合同法律因素包括施工单位的合同法律认识不足和我国合同法律出台滞后两个方面。从我国合同法律法规的出台来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不断的在发展,而与之相关的合同法却屡屡滞后,从而导致合同管理中问题的产生;另外由于合同法出台的滞后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施工单位对合同法律的认识不足。
三、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相关设想
建筑建设工程中,施工合同的管理师整个工程项目的总纲,同时更是和谐调节施工单位和业主间利益关系的最佳方案。为有效的避免工程中施工合同出现问题,提出以下两点设想:
1、有效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据上文所述,有效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加强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高起点选择的合同管理人才,高起点人才即指同时具有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并且根据市场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适时适当的组织合同管理人员的在职和培训,以此来不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另外在合同管理人员任职期间,定期的对其工作及学习内容进行监察,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法律考试等活动,对于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不断进取的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嘉奖,以此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合同管理。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于防止合同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竞争压力较大,应积极的根据我国的《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即企业通过建立由上而下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对合同的全面管理。例如,目前部分企业不但总公司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而且在每个分公司也拥有独立且完善的合同管理部门,以此来实现施工合同管理制度能够遍及企业的各个层次和角落。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合同管理彻底的深入到施工合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从而切实的做到每个合同环节的管理都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将有效的降低合同风险的存在。最后,企业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参与“诚信合同”等相关活动,以此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施工合同的管理在整个工程建筑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所以企业要避免因合同而产生的问题,就应切实的将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不同的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合同法》为依据,建立并健全施工合同的管理制度,并有效的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确保企业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亮亮.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9.10.
[2]吕景祥.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9.
[3]徐辉.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弊端.土木建筑.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