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03-01
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极富湖湘特点、时代特点和特定的地域文化,其精华的发扬光大可以充实、扩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研究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于特色地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地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如彭跃农在《湖湘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阐述了湖湘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如欧阳军喜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中国传统文化;再如殷忠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从中吸取力量,获得涵养。
(2)极少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硕博士论文中部分涉及到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如《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等。
(二)理论与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2013年以来,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继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凸显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的时代责任。这对于我们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引导青年学生建立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2)现实意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民族文化的根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背景下,探究如何弘扬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培养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理清湖湘文化的渊源、发展脉络;理清湖湘文化的独创性、价值观念、鲜明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认真汲取湖湘文化的精华和思想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湖湘文化“淳朴重义”“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让湖湘文化成为培育现代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做好湖湘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文章,重点做好创新性措施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
(1)湖湘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
(2)湖湘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3)弘扬湖湘文化并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及措施研究。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拟采用但不局限于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及先进做法,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
(2)案例研究法。以过去几年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湖南本土兄弟院校如长沙民政职院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利用湖湘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案例,以科学分析原则为指导,分析探索具有传媒特色的湖南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
(3)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兄弟院校的实证研究,检验目前利用特色地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以期通过实证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支撑与路径选择。
(四)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
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对于体验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具有重要价值。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拟解决以下问题:
(1)把湖湘文化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积极开展湖湘文化传统宣传学习活动;
(2)积极深化研究探讨湖湘文化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载体途径和方式方法;
(3)把湖湘文化优良传统有效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知、情、意的深度融合,让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并达到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宁先圣. 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5,04:30-3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重要意义;实施策略
一、引言
不论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还是日后走入社会,语文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符合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使他们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其人生观和社会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符合全球文化多样化的背景的,因此,现阶段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要求全国各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学习, 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额阶段,这是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项关键举措,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时,不要只教授课本里的内容,要将眼光放在课堂之外,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熏陶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这对他们进入大学和走入社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而且还能促使他们深入学习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平常我们所知的只是一点皮毛,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古人的智慧和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能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去感知,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为什么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而依旧存在,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华文化,更加热爱祖国,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无比自豪。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国交流的加深,现代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严重,尤其是现在“韩流”、 “日流”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造成青少年往往只知外国,而不知我国的文化,人们对圣诞节的推崇甚至多于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 正值此种不利的形势下,加强高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能使青少年全方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时候可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抑制外国文化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冲击。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实施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文言文和名著的选段,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果和体现, 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古代的伦理道德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这样的内容时不要将眼光只局限于课本上,认为弄懂课文意思就可以,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探寻古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体现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或者社会文化。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都是说教式的, 老师高高在上的讲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无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进行改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一个感悟传统文化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灌输。
(三)拓展课外传统经典作品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文教学课时有限、课本篇幅有限,无法将全部的传统经典作品囊括其中,学生学习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学习课堂之外的经典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让他们在学习课本之余更广泛的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措施
(一)高中学校应该重视语文教学
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书识字那么简单,它身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社会重任。但是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语文教学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高中学校必须将语文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语文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语文教育。
(二)语文师资队伍改变传统理念,提升文化修养
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观念,要认识到到他们不仅是课本知识的讲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现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应该改变那种只学习课本知识的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上;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游刃有余。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更在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应该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
[2]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
[3]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 D 刊(学术刊),2015.
[4]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人们也逐渐重视起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因此各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文化发展与思政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深入钻研与探索,积极营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自觉与含量,在实践教育中全面发掘学生的文化潜能,进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弘扬。
1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在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到都忽视了其文化育人的功能,通常只是通过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和发学生的文化与道德素养。思政课与相应的教学活动虽然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其属于显性教育活动,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文化具有感染性、渗透性和多样性等优势,可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思政教育内容转化的更加形象化与艺术化,进而使大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快速、容易,也使学生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与发展,也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各高校思政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采用文化育人的措施,进而有效弥补传统显性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1]。
二是,能够充分地满足建设文化强国的实际需要。文化发展视域下,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能够为祖国建设与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科学人才,而针对现阶段社会发展现状正是需要这样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其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社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育人过程中,在不断消费文化的前提下,也在积极的生产文化,在生产科学、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创新文化,进而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2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守。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全面团结一致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与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将其作为重要的思想支柱,并一直坚守下去,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这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应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利用相应的哲学、科学促进社会文化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引导社会思潮,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体系的地位得到有效巩固。同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弘扬、培育和凝练,还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与政治方向。
二是,创新、发掘我国大学优秀文化。大学在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使传承、创新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阵地,具有积极的教化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思政教育文化高地,在不断消费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生产文化,积极传承文化的同时还应该试着创造优秀文化。各高校只有不断引领与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够充分满足高校广大师生不同阶段对文化的实际需求。对大学文化的发掘、创新,主要可以从网络、制度、艺术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还要充分重视起对大学精神的弘扬、培育和凝练[2]。
三是,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在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形态也不断以各类方式进行渗透于传播,并且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生活理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也逐渐成为了思政教育文化高地构建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弘扬,大学生思政教育应从我国传统文化出发,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优劣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大学生文化创新思维与能力,进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多大学生的接受与认可,并积极的传承、弘扬,最终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是,构建优化、净化的大学文化环境。对大学文化环境的优化与净化主要可以从方面入手,也就是文化软环境与硬环境,这两方面在发展中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全面优化。艺术馆。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房屋建筑,以及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属于学校的文化软硬环境。其布局与风格等方面都蕴含着相应的文化内涵,进而实现物质与精神有机融合的目的,也能够使硬环境在与人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学习、校风,以及舆论氛围与网络文化等方面作为大学生精神的重要载体都属于文化软环境[3]。其建设质量的高低对大学生教育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不断提高其环境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对大学生文化软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并不断增强宣传力度,进而使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获取和创新大学文化的途径与平台,充分满足大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中小学 英语教学 融入 中国文化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不仅能够真正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提高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鉴于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不断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
一、创编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中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创编教材时融入中国文化不仅能够给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还能够为中小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在创编中小学英语教材时要重视教材的全面性,既要保证能够有语言专家、翻转学家等专家学者的参与,也要保证中西方文化的专家参与,从而提高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我国对外汉语教材使用了中英文双语标注,很方便学生的学习。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应当尽量增加有关表达中国文化的文章,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比如民风民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思想等等。同时在这些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最后,应当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保证编制的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要保证编写的教材适合中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总之,为了保证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应当从教材编写入手,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利于中国文化传播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
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中国文化,在课外教学、校园活动等中融入中国文化。只有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才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中。
如可以在中小英语教学中,选择一名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共同教学,这样既能实现中外互补,也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全面地体会到中国优秀文化,最终增强中小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的生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灵活应用各种方式,通过课堂内外将中国文化渗透到学生心中,如在讲授部分词汇时教师可适当运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这样不仅可丰富词汇教学内容,还可以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或者是在布置教室的学习园地时可依据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和冬至节等,并组织学生画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美术作品、写上相应的节日语言。总之,在中外文化逐渐融合的背景下,为了突出中国文化,加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拓宽中国文化的融入渠道,并借助各种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增加学生的文化接触面,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中国文化的完美融合。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助力。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到学生。为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正确看待中国文化,并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
首先,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哲学、历史、中医、戏剧、习俗等等。教师只需要简单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认识即可。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抓住进修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其次,中小学英语教师若要想把真正的中国文化传授给学生,就应当充分了解本土文化,并正确看待文化差异。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形成文化平等的意识,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最后,中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当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交流平台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文化观点,以避免学生产生文化认识偏差。总之,为了保证中国文化与中小学英语能够完美融合,中小学教师应当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本文文化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地位,还能够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全世界。鉴于此,中小学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合理的措施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而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徐慧娟.将中国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3,21:101-103.
1.完成高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它的优秀基因也得到弘扬。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完成育人职能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高校有责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2.提升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得到强化和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公德意识、修身意识、共处意识等方面开始出现不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价值观念中表现出的诸如人格问题、人际问题、等倾向都是人文意识缺陷的外化。优秀传统文化里,更多的是如何处理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很好的弥补了目前工科高等教育里所缺乏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工科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容乐观
部分对传统文化缺乏理性认识。本校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你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吗?”23%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47%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30%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自豪。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课外阅读中,关注古典文化的非常少。
2.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很实际的需求
调查问卷显示,“如果一些传统文化能告诉你如何更好的待人接物,你会感兴趣吗?”这个问题回答“是”的统计结果为95%,问卷和访谈调查表明,学生对某些传统文化有很迫切的需求,只是鉴于文化的承载方式,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目前,普通学生所受的教育里,很难系统的告诉他们如何立身做人,如何为人处世,而同学经常咨询的问题,如应该怎么处理事情,应该如何待人接物都反映了同学的强烈需求。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科校园文化的措施
1.与时俱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传统文化如果只是停留在过去,它就会僵化。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让优秀传统文化里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的精神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2.在校园文化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的多元支撑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理念在提出之后,各个学科教育工作实施面临的要求也明显有所提高,语文教师展开教学工作时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知识讲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样也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动挖掘教材之中所存在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借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语文教育,同时还能接受优秀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价值观碰撞的社会,处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更是价值显著,而本文就此展开了如下分析:
1.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优秀传统文本可谓语文教学的根。现代文化大多是由传统文化逐渐发展与衍生而来的,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提到,传统给现代化打好了基地,现代化的速度与高度无不这样那样依赖于传统的成就。由此可见,传统可以说是现代化的助力及财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源泉。纵观传统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就与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有关,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有序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语文这一学科本就是传播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就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语文课程可以说是建立这一项工程的奠基石,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本就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统一的特点,所以也应当承担起弘扬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1)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优秀传统文本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小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传统以成绩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教育教学要求,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也无法得到提升。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则能够改善这一现象,让学生真正在课堂接受多方位的教育,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备的丰富思想内涵、精神价值理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能够起到人文思想教育、德育、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得到发展。(2)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有效渗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良好品行与文化素质,是促进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得以形成的有效手段。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时代不断发展与沉淀下的产物,可以说是大量文化精粹,像礼、仪、廉、耻、忠、孝、仁、义等思想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若能有效实施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品性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与熏陶。现如今小学生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从小深受父母宠爱,处在这一生活环境下,他们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自身行为习惯也并不理想,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能引导学生逐渐从不良思想及行为习惯中走出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方法。(3)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喷涌而出,一些不良思想以及信息就会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若没有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难得到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心思,十分不利于学生发展。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则能让学生在接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积极思想影响,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约束自己,而这一过程就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4)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军事能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相较于之前我国综合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处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文化本就是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我国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外国文化的侵蚀,让我国文化能够逐渐走向世界。我国向来都十分注重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特别是优秀传统本就具有较为丰厚的内涵,若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能让小学生文化传承能力得以发展,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小学生内心深处,这对学生传统文化精神形成而言意义非常,也是促进我国文化对外交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法。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1)遵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推进的时候,不能随意、盲目推进,还需要把握好其实施的度,毕竟还是要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不然不仅无法起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法保障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一定要遵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来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其能够满足教育教学规律,在课堂之上立足于语文教学目的来合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这样才能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注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诉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得以实施,教师在教学实践课堂还需要注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诉求,即结合学生实际、成长特点、兴趣爱好在小学语文课堂合理展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因为缺少阅历,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也明显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客观事物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学生接触到外来信息的机会也在不断提升,而一些误导性言论的流入则会使学生的主观认知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因为外来文化而受到冲击。假设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无法端正自身文化态度,其自然也就很容易养成崇洋的不良品质以及思想。如果优秀传统文化若能有效在语文教学课堂得以实施和渗透,就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毕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神及文化底蕴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效果,让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亲切感、荣誉感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有效提高自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诉求,按照学生发展实际来展开教学优化,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提升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4.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之后,为了能够将其价值有效发挥出来,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在小学语文文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汉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形式,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属于我国的文化瑰宝。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时候,即可将识字教学与“六书理论有效结合在一起来对学生展开教学,这能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教育实效,同时还能让语文识字教学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十分有助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顺利实施下去。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利用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感知到汉字的魅力,让学生多接触、体会中国字的横平竖直,这样学生就能在识字课堂对其背后所蕴含的结构以及精神美形成良好把握,从而有助于小学生语文识字能力发展和提升。另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掌握一些人生的道理,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语文教学课堂,让其价值有效发挥出来,而且还能让学生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以及其他课程打好基础。(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于古诗词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前人劳动生活、宴会以及祭祀等多种活动,而这些均可谓前人精神思想的具体表现。古诗词本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在语文教材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朗诵、背诵古诗词,借助这些古诗词教学创新方式来有效带领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意境美、语言格律美,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了解,还能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词,从而保障语文教学实效。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上,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借助于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赏析过程中对古诗词内涵形成一定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忆江南》为例,教师在课前即可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朗诵诗歌,通过朗诵来对古诗词内容形成初步解读,之后再结合古诗词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江南美景与意境美,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理解古诗词,同时也能对我国传统古诗词文化形成良好把握。(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于课外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十分重要的部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阅读量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上,还可以积极拓展实施课外阅读,借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优化语文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累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就能全面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从而有效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为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定期组织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活动,像《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就十分适合学生课外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的同时积累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拓展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声之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4)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拓展实践活动要想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真正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还需要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拓展实践活动,借此来有效打开教育思路,而学生则能够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以《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这两个节目可谓现如今深受观众所喜爱的节目,也是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手段,能够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熟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也可以借助一些传统节日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拉近学生与传统的距离,真正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拓展实践活动中接受良好教育,从而真正有效发挥出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是新时代语文学科素养教学目标重要手段,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身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课堂上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立足于小学生发展实际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借此来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同时还能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6).
建设美丽校园则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之美,美在何处?
文化之美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学校之水,即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是学生发展和人格陶冶的重要力量。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以“孝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孝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孝文化。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为着力点,以“孝”、“善”、“和谐”为主题,构建文化长廊。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时代元素,使传统的孝文化与时俱进,做到传统文化的时代化、社会化,使孝文化散发灿烂的时代光辉,体现健康和谐的时代特征。
在弘扬孝文化的同时,学校还着力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建设师生阅览室、构建墙体文化、创建公寓小书吧、打造书香班集体、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等措施,营造读书氛围,优化文化环境。力求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站立的每一块宣传牌都会说话;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感悟思想,提升境界;让学生在纯净的校园生活中得到美的启迪、心灵的陶冶、生命的润泽。
特色之美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家乡的戏曲艺术——淮海戏引入课堂,并和县淮海剧团联手建立了淮海戏少儿艺术团,聘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淮海戏名家杨秀英为顾问,聘请戏曲梅花奖得主许亚玲和魏佳宁担任艺术指导。学校还建立了淮海戏陈列馆,淮海戏传习所也落户我校。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艺术教育已取得了累累硕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艺术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田发芽。我校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先后两次登上央视少儿春晚的舞台,中央电视台也先后两次走进我校,拍摄了7集共计210分钟的纪录片,全方位展现了我校的淮海戏进校园特色教育工作。在2011年和2012年的全国校园文化交流大会上,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
我们通过淮海戏教学,不仅使孩子多了一个特长、一项爱好,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还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以及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的弘扬、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教育之美
真正的教育不仅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教育应是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的学生。而现时“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的存在,把人降格为“物”,教育过程成为一种产品加工过程。
我们在取得辉煌的教学成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些扭曲的教育思想对自己工作的不利影响。我们以“生命化课堂”、“生命化教育”为着力点,以人的一生发展为终极目的,追寻教育的真义。我们以“人”为出发点,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场、学习场,让课堂充满生命关怀,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让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充满真诚的关怀。我们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解放自我”,使他们不断地成熟起来,“成为他自己”,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解放,逐渐成长为一个完善的人。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改进路径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认同程度低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您知道中国三大国粹是指什么吗?”问题的回答上23.4%的被试学生选择了“不知道”,只有32.7%的被试学生选择了“通读过四大名著”,其余43.9%的同学选择了“简单了解”。在“您是否会经常去图书馆阅读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问题的回答上,有23.6%的被试学生表示会经常借阅,65.4%的被试学生选择了“偶尔,很少借阅”,从來没有主动借阅过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11%。在“如果学校增设了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你会去?”问题的回答上,选择“肯定会去”的占被试大学生总数的11.6%,选择“有兴趣”的占26.9%,选择“看情况”的占6.9%,选择“没兴趣”的占54.6%。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并且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
2、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效果差
通过本次调查,在“你如何看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古代仁人志士所不断追求的崇高理想?”问题的回答上,仅有约27.3%的被试学生态度坚定,表示会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约有39.6%的被试选择“太遥远,与自己无关”,还有33.1%的被试学生选择“已经过时”。在“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怎样?”问题的选择上,选择“很乐观”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24%,选择“不乐观”、“不太乐观”的占的71%有,另外还有约为5%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很可能会消失”。这也折射出“90”后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经济高度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正遭受着来自于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使部分“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义利关系上、社会公德上更重自我的利益,另外,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等。
3、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满意程度低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对于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满意度中,只有12.3%的被试大学生表示满意,其中有20.6%的被试大学生表示,学校没有提供有效的传统文化学习途径,是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高,教育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在“你认为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因素是什么”问题回答上,选择“方式单一、创新不足”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57.26%,选择“载体设计不合理”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23.57%,选择“内容脱离实际”的占被试学生总数的19.17%。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单靠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
1、高校对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开始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部署。2015年6月在“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上,北大、清华等41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到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中,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与人格。但是实践表明,部分高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仍然十分有限,甚至流于形式。
2、多元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判断力、防范意识差,从而给了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机会。少数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输出文化产品,利用影视作品、游戏漫画等青年人喜好的娱乐产品,宣传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从而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忽视以及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迷茫。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
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其认同感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因为没有深入考察其概念、范畴、观点的实质内涵,而且“说教式”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表现在:首先,由于学习活动载体设计方面缺乏针对性,不能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严重的制约了其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热情;其次,由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而缺少亮点、重复率高,在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重承诺、轻实践,创新性不够,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强化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同时修订和完善已开设的相关课程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整合现有师资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兼职队伍,引进、培育传统文化研究领军学者,聘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文化名家、博物馆(博物院、纪念馆)研究员和讲解员等作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兼职教师,积极组织举办相关研修、培训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集中学习教育。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整合骨干研究力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设立、策划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就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开高水平理论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将将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建设
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积极开辟网络教育空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制作、编辑适合互联网、手机等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新兴媒体,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集成化手段,多层次、立体化手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二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依托共青团、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通过党团活动、征文、演讲、辩论、经典诵读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庆典”,将清明祭奠、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重阳登高等传统节日纪念形式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体验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建筑物外墙和教学楼走廊悬挂历史伟人、文化名人画像及励志名言语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3、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得以连续性和经常化,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与学校周边博物馆(院)、纪念馆、故居旧址、文化馆等联系,建立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育教学,同时组建相关的社会实践团队,为大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搭建新的平台,组织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积极与兄弟院校协作,将各自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构建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
作者:马晓芳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兰超玲.论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J].理论探讨.2012(9).
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的原因
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的学生在设计灵感方面有限,缺少系统化针对性的教育训练。主要是在过去接受专业教育时,院校教师一般都是运用设计的基本功--绘画,作为教育引领学生进行设计的基本理念,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设计理念形成定式思维,只停留在绘画的基础层面,完全被绘画所束缚。在毕业后,这样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工作当中,会让很多学生变得异常吃力,设计灵感极度匮乏,失去了设计师最应具备的无限创意。
传统文化当中包括大量对艺术设计专业有价值意义的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积累了宝贵财富。但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严重缺失,相关的艺术知识以及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等对人生发展有益的哲理不了解,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没有引导学生运用独特视角创新设计,导致学生在岗位中的设计作品缺乏原创性、设计性,习惯模仿、照搬别人的设计成果,违背了设计师的职业原则。
二、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一)合理编排专业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了解并掌握社会艺术设计的发展形势与企业的具体要求,从而合理编排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性较强,但无论如何发展进步,永远都脱离不了也不能离开设计发展历史、专业的传统文化,其有效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设计的内在灵魂。因此,继续教育院校要推陈出新、顺应时展,为培养现代优秀设计人才,将传统文化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内容,作为课程参考的重要依据,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中国精神,意识到传统文化对自身专业的重要性。继续教育要增设相关课程,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可以设置“带你走进传统世界”、“感悟儒家文化”、“民族特色艺术”等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更多历史艺术元素,有助于职业发展。
(二)采取有效教学方式
由于?^续教育面向的群体来自于社会成人,在教学方式上也要相应做出调整,要运用成熟、有建设性的思维模式与理念,多在课堂中抛出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奠定好基础后,将问题教给学生互相合作解决,运用这样带动、引领、启迪的方式,促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要以朋友交谈的形式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地讨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及对传统文化中艺术的个人独特见解,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与认知。此外,可以组织相关的知识主题讲座,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将古今中外著名的艺术设计大师的发展背景以及艺术作品、设计理念等内容,深入研究探讨,然后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比较,让学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中各时期的知识及事件,全面掌握了传统文化,开启了学生全新广阔的设计大门。
(三)创新传统文化教育
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教育体系,人想要不断提升、进步,就需积极创新,这是通往成功之路最有效、最便捷的通道。继续教育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以及国际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建设的动力与支撑,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现代设计是传统艺术的创新实践体现,要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国际文化,要积极参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民族特色设计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的元素,为设计作品增光添色。此外,还要积极将传统图案、民族异域代表元素等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各领域中,将传统文化有效弘扬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