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牌运营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此种背景下,经销商营销模式的转型势必就成为传统经销商群体试图改变在通路变革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现状所采用的一个主要手段,是中国传统经销商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承载了成为一个新型经销商的重要使命。转型就是意味着对过去的运营方法的辨证的否定,否定的过程是改变传统规则,引入新的运营模式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意味着这将会带来一个变革时期阵痛的过程。
但有很多传统经销商承受不了因转型而带来的短期的阵痛,而放弃了变革或者把握变革的能力不足而使自己失去了永续经营的平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我们会看到,这部分没有和新型的渠道业态进行有效接轨的传统经销商,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转行也还有一部分尽管仍然在苦苦的支撑,但其网络的经济价值已经严重地缩水,不能够独立地支撑起其有效的发展,传统经销商过去所具备的单一功能,在现在新兴的渠道业态的冲击下显然已经成为束缚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对转型所带来的一时业绩与利润的影响,传统的经销商应该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种现象和局面的产生只是一个过渡,是后续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像原山西省糖酒公司的成功转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在转型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转型后的盛糖物流在经过了不到一年的运作后,现在业绩已经是呈现了一个跳跃式增长的局面。一些大品牌的厂家对其转型后的深度营销网络的优势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其组成一个战略联盟关系式的合作成为各厂家在山西省网络布局的最理想的伙伴。
其实,大型传统经销商所具有的自身品牌的优势如果能够和新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接,其品牌和网络的优势是任何一个新兴经销商都不能比拟的。问题是,传统经销商能否打破固有的经营思维的束缚,进行变革与转型。虽然转型的过程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跨越了这些阻碍公司发展的因素,你的网络资源的价值会变的越来越有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竞争优势。
传统经销商跨越转型的阵痛期必须要认识到下面的三个重要性:
一、 经销商营销模式的转型对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传统经销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经营有效的融入到不断发展变化的营销运作模式之中,如果营销思维还是局限在大流通运作的体系之下,那么其所面临的处境是非常不利的。有很多传统的经销商就是因为没有对自己营销模式的局限进行突破,没有把现代运营的手法真正有效的贯彻到他们的战术运用中,而使自己的发展空间逐步萎缩。这种局面的形成从侧面说明了传统经销商必须要正视新的商业环境对自己所提出的变革要求。
所以,传统经销商在自己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营销模式的改革是推动自己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必须要认识到转型对于公司的来讲,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战略性步骤。
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只有实现了这种经营模式上的转型,才能够明确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具备公司后续发展的有效经营平台。
二、 经销商个体品牌的重新定位对于建立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经销商都是大流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产物,其在行业内的定位大部分都是非常混乱的,没有一个具体和清晰的角色诉求,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传统经销商由于所涵盖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所以也无法对其个体本身进行明确的定位。经销商对于个体品牌的影响力对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传统经销商在过去的商业环境下忽视对经销商个体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层面。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立要求经销商应该有一个自身品牌的定位,通过这个核心的定位去发展他们的经销事业。通路形态的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单一的运作模式已不能够符合这种发展的态势,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要高度的重视起其凸显自身在多样化的通路形态下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通路成员。靠什么来达到这个要求?就是建立起自己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经销商个体品牌的建立能够使自己的价值资源得到一个传播的有效载体。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的支撑,没有这个价值的外在体现和消费大众的认同,那么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经销商个体品牌的重新定位就是要摈弃过去传统经销模式下的简单的买与卖的一个简单的运营流程,重新的给自身填注一些现代经销商所应该具备的营销功能,增强竞争优势。
三、 推行聚焦化与专业化运作的重要性
大型传统经销商在过去辉煌的时期所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掌握了多个强势品牌的经销权,在区域市场完全控制了网络的话语权。
但是在当前的竞争态势下,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由于厂家的渠道政策向扁平化发展,开始要求经销商对渠道的精细化运作,这样就缩小和限制了其发展的区域空间。另一方面,厂家为了使自己的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从政策上要求经销商对品牌的专一化运作,压缩竞争品牌的生存空间。以上这两种要求的提出集中反映了,品牌的聚焦化和专业化运作成为了厂家对与经销商合作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品牌运营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只是从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引入,只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品牌运营理无论是在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均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在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应重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总结、提高。目前在我国酒类品牌运营过程中,许多名酒企业已逐步建立起较为科学、规范的品牌运营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青岛”啤酒品牌价值1999年已达到46.83亿元人民币,“五粮液”在1998年其品牌价值已达到60.62亿元人民币,但目前随着酒类企业对品牌运营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实施品牌运营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在许多刚起步的酒类企业中,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品牌运营缺乏科学性,而且有些企业对品牌运营理解错误,诸如认为品牌运营就是加大广告宣传;名字新、特、异就是好品牌等等。错误的观点和盲目的操作,导致了高投入的低效性,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如何使我国酒类品牌运营更加规范、科学,提高品牌运营的效果,是目前酒类企业家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谨此就建立规范、科学的品牌运营体系应重视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点滴之见,与同仁商榷。 一、必须具备品牌运营的前提:
品牌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好产品”这一前提作保障,品牌运营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选择首先是产品本身的功效性,包括产品的内在质量、外在包装、销售价格、售后服务等,只有在同一类产品本身差异性较小的情况下,消费者才把最终的选择点放在了品牌上,所以产品是品牌的载体,没有“好产品”这一强有力的支撑点,品牌是不能腾飞的,只能成为一只在地上行走的鸡,而不能成为展翅高空的鹰。所以,无论何时,都应把重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吸取“秦池”只重宣传,而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创新,最后折戈沙场,品牌被拍卖的惨局,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方面多下功夫。“茅台”、“青岛”特有的传统酿酒工艺与先进的现代科技结合,所酿造的酒以无以论比的特色赢得消费者的厚爱,才得以使品牌之树枝繁叶茂。 二、品牌的命名是关键:
酒类品牌的命名比起其它商品更加重要,因为无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还是黄酒都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有着深厚的文化沉积,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和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所以消费者对酒的消费已经演绎成为对文化的消费与享受。品牌必须体现产品的文化并对其内涵进行挖掘、延伸、创新和弘扬。名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和精神,所以对酒类品牌的命名,应从名字本身体现一种与酒有关的文化,或借酒来宣扬一种精神。“茅台”、“青岛”以酒的产地命名,“杜康”、“张裕”以酒的酿造者和缔造的名字命名,都与酒有关,“金威”、“长城”则通过酒来宣传一种“王者之路”、“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精神,以酒壮志,以酒传神。 三、品牌的宣传必须注重有效性:
随着产品质量差异的日益缩小,社会逐步进入了“印象时代”,消费者购买的虽然是商品,但品牌印象对消费者的选择倾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酒香也怕巷子深,好货也得勤吆喝”,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主要获得于广告宣传,所以广告宣传在酒类品牌运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如著名广告学家奥格威所说:“每一个广告都应看作是对品牌印象的长期投资”。对品牌进行广告宣传的重要性这一点酒类企业家早已达成共识,可以说许多酒类企业老总对广告的投入是不惜千金。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许多广告投入是不见效益的,往往因定位不准,宣传错位,致使大量的媒体广告,糖酒会上的巨额花费,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造成广告资源浪费,一拳打在空气里。现在许多酒类企业资金紧张,已无法承担大鸣大放式的巨额宣传费用,但不宣传又不得已,所以加强广告宣传管理,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广告资金利用率是搞好品牌运营的重要决策。 四、加快酒类品牌的创新:
时代在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品牌不但应继承原有的文化内涵,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有所创新和发展。酒类品牌的创新,但最重要的就是品牌的文化内涵创新和运用创新。
(一)文化内涵的创新:每一种酒类品牌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在消费者心目中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概念,但随着竞争形势和消费倾向的千变万化,也会出现与市场需求的背离性和不适应性,这就要对品牌文化内涵进行创新。“赊店”酒这一名字本身是引用刘秀“以旗赊酒”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丰富,并以此而很快成为全国名酒,近年来该公司又通过与体育联姻,通过支援体育事业,使品牌形象更突出时代感、青春感,使品牌的形象更加丰满,影响力更广泛。
(二)使用范围创新:
1、品牌延伸战略:即企业在一个成功的品牌下,不断推出新产品,也即企业对产品组合中全部产品项目采用同一个品牌名称,又称为统一品牌战略或“家族品牌”战略。如古井集团公司所有白酒系列产品不论高、中、低档均使用“古井”这一品牌,而且在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后,为实现品牌资源共享,使其它产品借船出海,把“古井”这一著名白酒品牌又使用到啤酒、葡萄酒上,使“古井”品牌更加形象突出。
2、延伸品牌战略:也即多品牌战略,企业借原有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以原品牌为主导和依托,在新产品上使用新的品牌,从而实现两个以上的品牌。青岛啤酒在其实施规模扩张过程中,惜牌如金,如绝不轻易允许其二十多个成员企业其使用“青岛”这一品牌,而是实施多品牌战略,成员企业基本上仍使用原品牌,只在商标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原有品牌资源,而且防止成员企业因产品质量一时达不到青啤标准而给“青岛”啤酒品牌形象造成损失。五粮液集团以生产高档名酒“五粮液”而成为中国效益最好的白酒企业,为了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产品向中、低档市场延伸,又不致“五粮液”这一高档品牌形象低档化,也实施了多品牌战略,在“尖庄”这一中档酒品牌的基础上,以“五粮液”品牌为依托,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和区域市场开发出“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神”、“京酒”、“浏阳河”、“金六福”等,使其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五、加强品牌的保护:
一、无形资产运营概念
无形资产是和有形资产对应的,是指具有资本特性的无形资产。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被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根据这个定义,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在西方发达国家,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无形资产大于甚至几倍于其有形资产就是例证。如迪斯尼品牌的价值为325.91亿美元,占其市值的54%。
由无形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资本化的资产,投资后能带来收益;另一方面它是无形的,与有形资本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有形资本利用自身的使用就可以保值增值,而无形资产则必须以有形资本为载体,通过使有形资本增值达到自身增值的目的。
无形资产运营是指企业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使用进行运筹和规划,通过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使其合理流动,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动。无形资产运营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范围内兼并、重组浪潮风起云涌,无形资产运营正在成为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企业管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是供给制与计划经济的“生产管理时代”,而八九十年代中期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混合管理时代”(或说是管理过渡时代),九十年代之后,则是市场经济的“新管理时代”(即全面市场化的管理时代)。在“新管理时代”,无形资产的运作成为企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管理工作。研究报告显示,青岛海尔以489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我国第一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企业坚持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资本扩张的结果。而举世瞩目的珠海航展也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突破口,按照市场的运作规律,把航展品牌、会徽、标志物的冠名权、专有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整合、包装,结合航展的有形资产整体推向市场,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伙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有效控制了航展的运作成本,而且提高了航展的组织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发展的所有资源(资金、人力、信息、物资、设备、技术、知识产权)中,人力、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从而也改变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基本观念,改进了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对管理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未来企业管理,将是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和扁平,将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创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将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互相依存,从而不断创造优势,为未来市场而竞争。总之,那将是从科学走向科学加艺术的管理。100多年前诞生在美国的“泰罗制”开启了企业的“现代管理之门”,从而兴起了以“生产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20世纪的管理科学和实践,在强调资本意志和金钱万能的同时,兴起了货币资本的经营;那么在“现代管理”诞生100多年,人类走入21世纪的时刻,全球的企业管理将迎来重视无形资产运营更甚于货币资本经营的新时代。
二、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营形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经营比有形资产经营具有更大的运营空间。无形资产的升值比起其有形资产的扩张来说,可以具有更高的速度,具有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是企业发展的长期障碍,有形资产的扩张受到了许多制约。这样,以有限的资金,巧做无形资产经营,是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无形资产运营是企业资本运作的高级阶段。
从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特许权授予、连锁加盟、贴牌生产等经营形式的兴起,无形资产在企业日常经营及扩张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带来利润。对于某些企业,品牌和技术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其拥有的实物资本,并且成为实现企业扩张的最重要手段。这时,无形资产已经实现了资本化。
所谓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营,是指在创造培育无形资产的基础上,通过对无形资产进行筹划、交易、运作,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并获取利益。相对于无形资产的不同内容,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营也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
1、品牌化战略。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并用来区别于其他卖主和竞争者。它包括品牌名称、商标,所有品牌名称和所有商品都是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世界各国的大多数产品都规定有品牌,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无一不拥有若干国际知名品牌。
品牌化战略侧重打造知名品牌,然后通过品牌的知名度,实现成功的产品营销。它是通过广告、提高产品质量、塑造产品个性、强化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产品与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还通过授予品牌使用权并收取使用费等方式,对品牌进行增值经营。
2、连锁加盟。连锁加盟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全世界,到处都可以看到连锁加盟的成功例子,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连锁加盟方式,企业不用提供很多资金,主要提供品牌、技术和标准等无形资产,并收取加盟费。连锁加盟能使企业实现加速的扩张。并且,随着加盟店的增加,不仅企业的加盟费收入不断增加,其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达到了增值的目的。因此可以说,连锁加盟形式是无形资产资本化运营的典型代表。
3、贴牌生产。贴牌生产是公司提供设计、技术和标准,由别的企业进行生产,最后贴上统一的品牌,由持有品牌的公司统一进行营销。贴牌生产如今在服装行业和信息产业得到广泛运用。台湾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大部分是贴牌生产,而现有的国际名牌服装在我国内地几乎都有贴牌生产的厂商。
4、专有权授予。专有权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专有权授予是通过转让专有权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收取一定的转让费或租金。通过专有权授予,企业不仅可以得到转让费等直接的收入,还可以通过这项交易影响甚至控制受让者的经营活动,从而获得额外的收益。
三、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营思路
长期以来,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营在我国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我国鲜有像麦当劳、可口可乐、波音等国际知名品牌,我国的服务和技术贸易也一直处于逆差。这说明我国企业在品牌技术的竞争方面还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企业的弱势,首先体现在缺少知名品牌,缺少百年老店,缺少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先进性的技术;其次,对于无形资产,我们的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将其视为一种资本化的资产;最后,我们的企业缺乏无形资产运作的技巧,运作的效率很低。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的企业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建一个知名品牌。首先,必须提炼个性鲜明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核心价值,并持之以恒地维护它。其次,用品牌核心价值统帅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让每一分钱都为品牌做加法。再次,完成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然后规划品牌识别,使营销传播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最后,深度沟通,把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心灵深处。
2、有效运作品牌。创建知名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持续获取较好的销售与利润。由于无形资产的重复利用是不用成本的,只要有科学的态度与高超的智慧来规划品牌延伸战略,就能通过理性的品牌延伸与扩张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创建了品牌之后,品牌运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品牌延伸的下述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和前瞻性规划:1提炼具有包容力的品牌核心价值,预埋品牌延伸的管线;2如何抓住时机进行品牌延伸扩张;3如何有效回避品牌延伸的风险;4延伸产品如何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并提升品牌资产;5品牌延伸中如何成功推广新产品。
3、追求原创的高水平技术。目前条件下,我们的企业要创造出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是有可能的。可惜现在我国企业在科研上投入比例太低,难以实现原创技术的重大突破,有的只是技术的引进和改进,从而也不可能对技术进行转让。原创性技术要求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主要需要依靠大型的企业集团来完成。体制的改革要朝着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方向发展,国家应该给技术创新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同时,企业也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品牌必要性问题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运用网络营销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观念较落后.网络投入力度小第一、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众多中小企业所充分认识到 欠缺明确的网络营销目的高性价比、低营销支出、、相对运营风险较小,.这是网络营销的优势,同时,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热衷于网络营销的主要原因。在缺乏明确目的的引导下,销售便导向了中小企业的网站企业的文化、理念、品牌的宣传没有从企业的网站中透露出来。取面代之的是一种推销的气息。此外,在实际营销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出现了思路的偏差。产品的价格,在销售的压力下不断地被降低,形成不正当竞争使企业的形象严重的受到了破坏。
网络营销形式单一。盲目跟风方面,在使用网络的时候,用户往往会受到虚假广告、强制弹出广告的骚扰,因而对于网络广告他们带有着本质上的厌倦情绪,那么希望利用网络广告来提升企业品牌的价值便如同乌托邦一样。随着搜索引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搜索引擎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呢中小企业为了保证自己企业的关键词、关键字处于首位,以重金进行企业网站的个别关键词的优化,从而保证企业的网站始终在搜索引擎的前端,但并未使网站得到自身的完善。形成开支不断增加而效益却并未提高的现象。
另一方面,跟风心理是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之下,往往使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的目的趋于盲目化。在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充分做好信息化的准备和处理工作,便开始盲目的进行信息的施行 信息海战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客户对企业形象、品牌的全面考察是客户对企业形成订单的基础。~旦完善信息得不到重视,建设内容得不到完善,网络营销系统得不到综合应用.势必会导致应接不暇的问题,不但不利于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反而会给网络营销带来负面影响。
二、中小企业运用网络营销打造品牌的具体对策。
深化认识,树立品牌建设为终极目标使一个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得到确立,这是中小企业首要完成的任务。在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网络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从而使网络营销的坚实的市场基础得以奠定。因而,装门面的这种网站建设意识绝不能存在于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中他们必须对网络营销的低成本、易切入、无界限的优点进行充分地认识。
在中小企业中。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得到深地理解,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和专业的产品推广,以品牌为目标以营销为手段来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同时,企业的文化、理念、品牌的精髓必须贯穿到企业的网站运营的过程之中,从而使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得到增加,使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得到提高。
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第
2007年上半年波导、联想、中兴、夏新等一批国产厂商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定制手机采购名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国外厂商在定制手机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局面。手机定制也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复苏的最大希望,然而手机定制真的能让国产手机厂商重振雄风吗?
手机定制是手机厂商按照移动运营商在手机商标、操作界面、特有功能、应用软件或硬件等方面的要求制造的手机。定制分为4个层次:第一,浅层的品牌形象定制,只在手机表面印制运营商的商标和开关机动画;第二,业务组合定制,主要是在用户界面UI上针对业务菜单,对快捷键加一些定制;第三,业务设计定制,针对新应用或新业务对手机做出软硬件方面的定制;第四,完全定制,对手机的硬件、操作系统做全方位、排他性的定制,由运营商买断并销售。
对于运营商来说,通过定制手机使终端更好地与网络及业务结合,让用户更便捷地使用多元化、差异化的数据业务。在国外,手机定制已有很广泛的发展。比如日本手机市场以完全定制为主,100%的手机都由运营商定制和采购;美国市场主要以业务设计定制为主。而欧洲随着WCDMA的扩张和数据业务的发展,手机定制将升级到业务设计定制层面。
手机定制近些年在中国也是发展迅速,运营商将手机定制确定为新的竞争手段,希望促进业务增长,但运营商与厂商的合作层次较浅。手机定制被移动运营商作为一些业务推广的重要方式,如短信业务。2003年10月中移动联合终端厂商、渠道商、内容提供商推出首批5款定制手机;2004年,中移动推出了“动感地带”和全球通的定制手机――“心机”。中移动与联通分别于2004年、2005年成立中移鼎讯、联通华盛来负责手机定制和采购。
中国的手机定制已经从初级的品牌形象定制模式逐步转移到业务组合定制模式。例如,网通和电信也在研究未来的手机定制策略,目前已推出PHS/GSM双模制式手机。2007年,联通定制CDMA手机将超过1000万部,占CDMA手机市场总量的50%。
手机定制给不同厂商带来不同的影响,国产厂商可能获益更大。就不知名厂商来说,可以利用运营商的业务推广能力来扩大销售,在手机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比如不知名厂商宇龙通过为联通提供定制的“双网双待”手机成功进入终端市场。而设备厂商可以利用与运营商的设备业务关系,顺带销售手机终端产品。如华为、中兴原本是设备商,为运营商定制手机可以弥补自身缺乏终端渠道的弱点。但是,手机定制可能会让市场领先厂商失去主导产品、渠道自由度以及品牌影响力。
而运营商是出于对国产厂商的保护以及看重其价格优势,才为其提供定制订单的。国产厂商普遍因产品品质低、品牌影响力小,严重依赖运营商定制手机的稳定订单。2006年多普达销售的手机有90%都是中国移动的定制产品,中兴超过90%、华为几乎100%的CDMA手机都是通过联通定制售出的。
中国运营商的手机定制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中高端的定制规模很小。2007年中移动定制的重点是超低端的广大农村新增市场,联通CDMA均价仅为300元。2007年上半年联通的低端手机招标中,中兴获得50%的份额,单机价格低至150元。国产厂商的定制手机在整体市场上的份额仍然很低。
2007年4月中兴、华为在国内的总体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仅为1.7%、0.4%。
手机定制并不能直接提高国产厂商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国产厂商缺乏对产业链上游的把握,在手机定制中多数采用OEM或者ODM的方式。多普达手机主要由台湾厂家“宏达电”代工,软件也由微软等提供。由于自身缺乏设计和研发实力,产品线单一,2007年无一款国产手机进入中国移动的定制名单。
手机定制也不能改变国产厂商在高端产品上缺乏技术,在低端产品上缺乏规模的局面。国产厂商长时间的贴牌生产以及自身薄弱的研发使其产品品质普遍低劣。中移动根据厂商实力和定制数量给予不同的重要程度评级,国产厂商排名很靠后。国产厂商在手机定制上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低,但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手机都由三星等外资厂商提供。
手机定制还将削弱国产厂商的品牌意识以及原有的特定渠道优势。手机定制会突出运营商的品牌影响,而降低厂商的品牌重要性。手机定制对运营商销售能力的依赖,使国产厂商失去了拓展自身市场的动力,国产厂商最终将失去自己原本在3、4级市场拥有的渠道与销售优势。
关键词:企业;战略发展;相关要素;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2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生存局势越来越动荡多变。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素较多,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各种战略的总战略,现代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我国现阶段关于企业战略发展的研究较少,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以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企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关于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相关思考。
1企业战略发展的基本内涵
企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企业高效的战略管理。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了解企业战略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关键。下文将从企业战略发展和企业战略规划两个方面了解企业战略发展的基本内涵。
1.1企业战略发展
关于企业战略的定义较多,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定义最为常见。波特认为:战略是一种选择(Choice)。包括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战略就是定位(Positioning);其次,战略就是取舍(Trade-offs);其三,战略就是匹配(Fit)。企业战略发展是对企业的全局所做出的根本性谋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企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及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所采取的战略措施等,是一种战略管理过程。它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着眼于长远利益,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使命,适应企业内外部形势而做出的企业总体谋划。
1.2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的战略规划要经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的控制等步骤。一个能与组织结构匹配、能有效实施的战略,首先是能对内、外部环境的全面洞悉,提炼出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愿景、使命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的整体体系,包括了公司层、竞争层和职能层的战略设计,通过整合而选择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方案,在实施中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战略理念已经得到企业的认同。但是,受制于企业原有各种观念的禁锢,以及前期成功的惯性的吸引力,往往在多领域形成误区,阻隔或混淆了信息,阻碍了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选择,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因此,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2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素
一般来说,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素,主要表现在忽视企业发展的现状、合作竞争的意识较弱、缺乏动态的系统观念、品牌战略营销不完善和人力资源开发不合理五个方面:
2.1忽视企业发展的现状
战略方向的选择与企业自身状况有显著相关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选择的企业发展战略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具体说来,企业在战略选择时没有考虑到企业发展的环境、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水平,在进行企业战略规划时没有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等,贸然进军陌生行业或非关联领域,使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结果往往由于管理、资金、技术和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等影响,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另外,一些成熟期型企业在战略选择时过于保守,漠视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显然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企业战略发展的效果。
2.2合作竞争的意识较弱
合作竞争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促使企业间的关系发生新的调整,从单纯的对抗竞争走向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来讲,实行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是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合作竞争的意识较弱也是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要素。究其原因,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合作竞争的重要性,更多采用传统陕隘的竞争观念,孤军作战,使现代企业的竞争模式仍然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战略发展的选择空间被严重压缩,导致企业发展较慢。
2.3缺乏动态的系统观念
企业战略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的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系统观念,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企业发展而言,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然而,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动态的系统观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总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走一步算一步,这样的发展观念,忽视了战略的预见性、导向性和长期性等等特征,使企业的发展无法有序进行。积极转变企业发展观念,树立战略发展的观念,对企业实施动态的系统管理,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品牌战略营销不完善
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中,品牌战略营销不完善,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在职能战略选择和整合中往往处于尴尬的境界。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我国企业大多数处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狭小,加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产品的认知度不高,没有采取品牌战略营销手段,使所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优势地位,很难占领全国市场和打入国际市场。这都是由于企业品牌战略营销不完善造成的。
2.5人力资源开发不合理
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在企业战略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不合理严重困扰着企业战略的发展。多数企业在我国当前宽松的劳动力供应市场上,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具备健全的用人机制,很多员工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直接影响着企业工作的效率。有的企业对现有员工没有提供员工上升的空间,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人员流动的现象较为普遍,人才较为匮乏。这些都是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最终使企业在战略选择中迷失方向。
3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探析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发展的相关要素的基础上,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3.1变革企业战略发展理念
变革企业战略发展理念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企业战略发展过程中,应变革固有的企业决策层的牵引力作用,结合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确定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理念。尤其是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中,要结合本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使制定的企业发展规划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更新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企业发展管理,使企业战略发展朝着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发展,这是做好企业战略发展的必经之路。
3.2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必不可少。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特征。针对企业合作竞争意识较弱的现状,在企业各项资源的基础上,确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具体体现。对企业战略发展而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适应市场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树立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有利于多角度地选择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实施资本运营发展战略
实施资本运营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企业大都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实施资本运营发展战略,可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发展。对企业战略发展来说,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展开企业并购或组件战略联盟的战略来实现。企业通过实施资本运营发展战略,可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新的技术,进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无论是对企业拓宽国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例如广东HX公司前几年在发展过程中遭遇规模小、竞争力减弱的问题,通过调研,抓住了珠海RH公司欲寻找战略伙伴联盟的机会,适时实施了资产重组的战略举措,以其在珠海的其他资产入股,从而成为该公司的控股方。之后几年取得重大突破,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取得显著效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4完善企业品牌战略营销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完善企业品牌战略营销,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随着企业的发展,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在品牌营销上下功夫,使企业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转向品牌运营。对企业来说,品牌价值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企业要重视品牌战略营销的重要性,在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基础上,打响企业的品牌,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美誉度,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完善企业品牌战略营销,可以通过结合企业其他资源和能力的相关因素,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5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战略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无疑是企业的首要资源。深入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使之服务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企业战略发展,必须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企业可以对现有员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优化企业整体队伍素质,通过外来人才的补充,形成知识流动、交流,升华到知识的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4结语
总之,企业战略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应变革企业战略发展理念、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实施资本运营发展战略、完善企业品牌战略营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探索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进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戚安邦.企业创新项目管理能力及其构成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0).
[2]杨樱.企业战略发展路径分析——基于战略集团图分析法[J].华东经济管理,2009,(03).
[3]潘彩霞.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世纪桥,2011,(15).
日前,第五期产品家沙龙在北京腾讯汇举行,业内人士就中国互联网创业企业国际化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他们认为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该有全球一体化部署,增强产品的全球辐射力至关重要,同时国内本土市场的依托、品牌意识、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健全的制度体系都成为进军海外市场必备的成功因素。
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全球化
在走向全球化之前,首先创业者们要知道一件事: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一定可以全球化,需要清晰的判断。热酷CEO刘勇认为微信、日本的LINE和其他吃喝住行等工具类产品都比较适合国际化,而非工具类的产品包括游戏,在国际化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智明星通兼行云CEO唐彬森则认为:“中国互联网如果真想去海外,要有Facebook这样的全球一体化业务辐射能力,而不是专门搭一个班底去做海外市场”,他以Facebook举例道,互联网行业有马太效应,用户只选择最好的,不选择次好的。很多国际化的公司一开始就会思考产品的架构、服务器体系、运营体系是不是能做到全球化。而中国网创者进军海外市场经历了过度悲观到过度乐观的阶段,对全球一体化的认识不够严肃,“很多时候大家觉得先找一个版本试试,这种想法是致命的”。
除了产品之外,视野同样重要。“视野半径决定了你对公司未来的构想,也决定了公司将来能走多远。”网秦CEO林宇同时表示,互联网产品在最初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服务体系应该能够扩展支持全球性的业务,语言、运营各方面是能够扩展支持将来全球性的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球化的资源优化和协作。
品牌做先锋 国内市场为后援
那么,在具备了全球化的基因构建后,如何真正打入海外市场?“本土化是必然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海豚浏览器CEO杨永智总结了中国创业企业海外生存的三大要素:较好的用户基础、清晰化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则是品牌,三者缺一不可。林宇也强调:“和合作伙伴谈合作的话,品牌至关重要,而对中国公司而言最难做的就是品牌。”此外,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十分关键,“硅谷就是在美国市场上做到一定的用户基数,得到了一个好的品牌和影响力,然后再往全球其他国家的市场扩展。”杨永智补充道。
兵书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说明后备力量的重要性。而对于想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创业者们来说,打好国际战,最大的依托来自于国内市场。微云即趣商务总监张礼镜以韩国市场举例表示,进军海外市场应遵循“前行、正行和节行”的规律,即充分挖掘本土化需求,做好前期准备;做好市场预热,找寻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及充分挖掘产品落地的联动效应。
刘勇也对本土化需求深有感触,“像Facebook、Google做出来的产品为什么靠英国、美国的市场能完全辐射出去?是因为存在着一种普适价值观,他们的产品能为主流的人群接受,这不是说中国人不够聪明,而是说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蓝汛副总裁霍涛则表示,中国创业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找准“桥头堡”城市十分关键。而在实际执行中要多考虑几个问题,一是要考虑技术和技术环境,二要考虑文化,三要考虑商务环境,四要考虑对方政府的一些政策,第五才是你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厂商。
唐彬森则认为:“很多国际化的公司开始也不是选择在很多地方建办事处,招很多人,而是首先思考产品的架构、服务器体系、运营体系是不是做到全球化。当把这些做好以后,你会发现做全球化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一件事情。中国公司有很好的优势,我们有很好的市场,我们的劣势就是对全球一体化的认识不够严肃。中国的互联网想去海外一定要依托中国这个市场强大的辐射能力。”《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主笔骆轶航则以守成型和开拓型的分类,总结了中国创业企业在海外的发展轨迹。他认为,守成型的企业其实只是承担一些支持型工作,并不能对企业的海外发展注入活力,而以华为和腾讯为代表的开拓型企业,会有效推动其在海外市场的版图扩展。
外靠合作伙伴 内有制度体系
到目前为止,这些企业花大笔钱参与奥运营销,有哪些企业做得比较成功,哪些企业效果不佳?
成功案例:
宝马借奥运营销转型
在本届奥运会上,宝马的奥运营销活动可算是大手笔。其不仅成为伦敦奥运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奥运会期间宝马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奥组委运营团队等提供4000辆用车,还赞助了中国击剑队和中国帆船队,MINI品牌则赞助了中国自由式滑雪队和中国单板滑雪队,对体育明星进行押宝。
宝马北美公司营销副总裁Dan Creed曾对媒体表示:“夏季奥运会的媒体花费是宝马北美历史上最大的买卖。”
宝马的大手笔赞助奥运,在外界看来有点反常。
“今年宝马有些反常,广告投入量比较大。宝马作为豪车品牌原来的广告投放都是针对高端,这次突然大手笔进行奥运营销,转向中低端市场,这是与以前有所不同的。”上海大学广告?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张祖健教授对记者说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过去宝马一直赞助高端体育活动,比如高尔夫之类,像大众式的体育活动反而很少。对于奥运会而言,宝马其实也有赞助,但是多数都是赞助美国代表团和某些高端体育项目。
很多看奥运会的人并不是宝马的消费者,如果整个赞助奥运会的话,从广告受众人群来讲,有很大部分是浪费的,因为高端人群毕竟是少数的。
那为什么宝马要大手笔进行奥运营销呢?
素有德系“三剑客”之称的三大豪华车品牌奥迪、奔驰、宝马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欧洲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同时,今年中国车市也出现了低速增长局面,豪华车市场的价格战更打得极为惨烈。
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宝马一直紧随奥迪扮演“千年老二”的角色。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大陆销量15.9万辆,同比增长三成,中国由此超越美国,成为宝马全球最大单边市场。中国市场对于宝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局面中,宝马迫切希望通过奥运会的契机强化品牌。
其实除了品牌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豪车市场的人群越来越往下走。
“过去豪车是高高在上的,一辆四五十万元甚至更高,而现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豪车不断地在降价,价格下降可以把目标人群扩大很多。这样有相当多的原来没有覆盖的人群现在成为了宝马的目标受众。所以通过赞助奥运可以将这部分人群迅速纳入他的营销范围之内。这个对宝马市场的扩大有很大的帮助。”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说道。
在此次奥运营销战中,宝马中国风广告也十分显眼。而好运气也光临了宝马,其赞助了击剑和帆船帆板两项冷门,最终徐莉佳夺得奥运帆船冠军,押宝成功。
失败案例:
安踏6亿天价赞助打水漂
在中国体育品牌军团中,安踏是出资最多的,多达6亿元。但是在奥运期间,其营销力度却被认为乏善可陈。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其6亿元的天价赞助很可能打了水漂。
据了解,安踏除提供“冠军龙服”外,安踏还提供了中国代表团除正式礼仪服和竞赛服以外的所有服装,包括运动外套、运动短T恤、运动裤、运动鞋等,并以“荣耀时刻”为主题,在CCTV-5不停地播出“冠军龙服”的滚动广告。
虽然安踏并没有具体公布赞助奥运会的具体金额,但是业内人士普遍估计安踏赞助中国奥委会的金额高达6亿元。这还不算赛场之外的营销活动。据安踏披露的财报预计,2012年其奥运广告及宣传费率将升至14%。按2011年营业额89亿元计算,这笔体育营销费用将超12亿元。相比较其他竞争对手而言,这简直就是天价赞助。
多数业内人士对安踏的天价赞助并不看好。“安踏6亿元几乎是打了水漂。首先,毫无新意的赞助,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赞助,所以这场战役不得不打。其次,常规的线上线下活动配合,从广告公关媒介传播的角度来讲,算中规中矩,新意不多。但是你做的大家都在做,这样做反而等于没有做。”许雁容认为,企业如果只把赞助奥运当成一个在国际舞台表现的机会,缺乏通盘考虑是无法得到理想回报的。
对于安踏更多的诟病是其在奥运期间毫无新意的营销策划。“安踏就是一直强调中国领奖服,但是安踏的品牌精神和奥运精神没有产生共鸣和有效传达给消费者。安踏只是一遍遍说龙服,但是龙服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呢?永不止步才是你的理念,如何借助奥运会与消费者沟通,将安踏品牌价值和精神植入消费者内心,才是根本性的东西。”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认为。
片面化现象之“品牌“批判:
中国营销的片面化之害众矣,品牌尤甚!中国的企业与市场过早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是企业的唯一资产”,“品牌就是一切”、“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唯一方案就是品牌”等呼声甚嚣尘上,一时间,营销人不谈品牌就是落后,企业不做品牌就是等死,无数企业趋之若鹜,似乎于黑暗中终见光明,狂热投入并自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几度喧嚣、迷茫后仍热度不减,这凿实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品牌真的如此神通广大?做为中国企业界数量主力的中小企业是否真的需要现在做品牌?是时候站在更客观的角度与企业运营的实际层面反思了,品牌热不降温、伪品牌的忽悠不除,中国营销与企业危矣!
颠倒因果的品牌之误:
关于品牌重要性的例子我们都耳熟能详——可口可乐董事长道格拉斯达夫特曾经说过,即使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即使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给我留下可口可乐的配方,我还能东山再起,还能重新开始,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作用。这被品牌忽悠界的“大师”们当成圣经般到处宣扬与循循教诲企业们,而这恰恰是品牌蛊惑的最大漏洞,因为品牌与产品及企业运营基本的逻辑关系顺序被隐藏了起来,若非“大师们”误读,便是心怀叵测,实在可鄙!我们必须为品牌与企业运营正名:品牌是企业与产品运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当我们以跨国公司的成功为蓝本进行学习的时候,关注的焦点概莫能外的放在了品牌上,而忽略了其品牌形成强大市场拉力之前所做的功课,可口可乐是建立之初就具备品牌价值么?就拥有品牌能力么?百事如何?三星如何?通用电器又如何?显然,他们都不是因品牌而获得的第一步成功,而是通过对目标客户的深入理解来对接出色的产品及企业运营获得了品牌的成果,品牌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品牌建设投入和强大的品牌运营能力、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与优秀的管理体系做支撑,别说烧掉所有工厂,可能更小的伤害都难以承受,无论可口可乐还是其他什么,都必死无疑!
品牌,梦想与能力的差距不能用空话填补:
品牌的价值和作用不可否认,我们也都应该有一个成就伟大品牌的梦想,但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对拥有品牌者轻松赚钱的羡慕都会成为品牌忽悠家们可乘的缝隙,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品牌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品牌运营的能力,我无法想象,一个连产品品质都难以保证、渠道能力捉襟见肘、只知道依靠广告轰炸(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语还没有传播支持)或促销的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拥有一个真正的品牌,更糟糕的是,当我们在还没进入品牌阶段时就用假想的品牌来指导企业的市场行为时,即使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不提,也必然要南辕北辙,使机会成本大增。我们不是不需要品牌,恰恰是因为太需要,我们才不敢再继续迷路,梦想与能力的差距不能用空话与想当然来填补,品牌无罪,错在我们自己理解与行为的偏差;品牌有毒,就象河豚,虽然鲜美,但还要会做。
一、片面化成不了企业的“救命稻草”:
我们正在商业逻辑的大树上随意选取片面的叶子作为系统成长的良药,片面正被外力和我们自己无限放大与膜拜,而这种以点“代”面、“代”链将导致迷失、透支和混乱!无论是伪品牌还是其他,片面化由于脱离企业实际都成不了救命稻草,反倒会使我们多交学费、多走弯路。尽管外部的功利与忽悠泛滥的环境我们暂时无法改变,但至少要保持企业决策者自身的清醒,机会型成功已经属于过去时,对脱离企业现实的“点”的过分追求是没有准备的玩命行为,除了头破血流,实难获得更好的结果。
二、我们更需要一个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