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浮雕艺术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浮雕艺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浮雕艺术特点

第1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一、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

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其在进行艺术表达时,不仅充分地考虑场所功能、地域文化和环境特点及审美特点等,而且还与浮雕内容和材质及形式等进行完美结合,使浮雕艺术更具表现力,成功地展现了浮雕的艺术美感和装饰美感,同时,建立了受众和艺术家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人们了解到了艺术家真实的情感世界。当代浮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现实性、观念性、象征性。

(一)现实性

现实性表现手法所要表现的浮雕作品中心主题比较纯粹,内容直白,一般是叙事性浮雕,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真实事迹的纪念。此类浮雕时间流程非常清晰,且主次秩序也比较详细,对于空间性表达非常形象,以现实的人物或者是真实的形态为基底,通过顺序、倒叙、插叙的描述手法来完成艺术创作,线索清晰,逻辑性强。

(二)观念性

观念性表现手法,体现出了当代叛逆思想,致力于挑战传统,颠覆现有浮雕艺术创作手法,为人们创造出具有全新的“艺术”观念的一种表现手法。追求前沿但却不是具象的再现与写实,它所要力图展现的是空间性范畴,力图表达是观念、创意理念、超常亦或是怪异的观念,可见,这种表现手法体现出了艺术家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或者是纯粹的观念艺术。此类表现手法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通过高度凝练和概括,采用非具象的视觉形式和形体交迭、线条疏密以及色彩组合等手法,运用抽象符号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寓意和本质。另一类则是通过几何形体的形式,将构思和创作有机组合,由于这类作品比较偏重于形体和构图的异性组合的表 现,因而动感极强,非常富有张力,更加利于开拓受众的想象力。

(三)象征性

象征性表现手法介于现实性和观念性两种手法之间,主张在创作时要超越一般的主观遐想。这种表现手法往往采用图形或形态进行某种意义的暗喻,作品既具有形体和图形表现的直观性和张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价值指向性,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某种联想,进而领悟到作品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二、当代浮雕艺术的社会性

随着浮雕艺术的发展,社会评价逐渐成为了当前浮雕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评判因素。一些浮雕艺术在创作之初并没有代入时代环境,造成了作品和公众审美不相吻合,脱离社会主流等问题。事实上,浮雕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家参考社会心理和作品场域及作品功能等众多社会因素的产物,而不仅仅是艺术家单方面思考后进行的。所以,创作浮雕作品时,要对浮雕艺术作出社会分析,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但是,不同性格、年龄和身份及审美旨趣,会对艺术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艺术家创作时把握好欣赏者的心理特点。受众的审美水平和知识储备及人身阅历等都会影响其对浮雕作品的评判,随着知识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升,社会阅历的丰富,他们对浮雕的社会心理也转向抽象的层面,因此,艺术家也需有所倾斜,设计出一些反应社会心态和文化心态的作品。

第2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浮雕;教学;改革

雕塑(浮雕)作为一门古老的视觉艺术形式,从诞生伊始就承载着服务于社会的功用,纵观中西方的雕塑史都是如此。早在中国夏、商、周、时期,西方的两河流域,以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浮雕)都是以服务于当时祭祀活动进而产生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雕塑的社会祭祀性开始向叙事性,装饰性进行转变。例如安徽的木雕、石雕艺术,西方巴洛克,洛可可雕塑艺术。早期浮雕艺术多作为建筑艺术的附庸品,当下浮雕艺术虽继承早期形制,更多地倾向于独立发展。如果说奴隶社会浮雕艺术更多地以陪葬品、祭祀用途出现;封建社会作为上层社会把玩、欣赏的工具,沿袭至今,其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地位却是得到极大的提升。

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高校在开设雕塑课程的把握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设计类专业开设浮雕课程从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前行的步伐,同时在丰富各专业前提下做到与各设计专业的重点相契合。如产品设计专业,在具体的课程开设方面,结合产品特长与专业要求,写实性浮雕创作必不可少。这在训练学生三维造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与意义无疑于建构立体模型;环境艺术专业方向的浮雕课程安排除了能够还原真实的三维构造外,还应重视透视变化,虽然浮雕作为雕塑的一个部分,其透视变化不及圆雕群像的严谨把握,然能够在见方的布局内做到虚实相映则更能够训练学生的空间意识;对于数媒专业,考虑到专业特殊性,浮雕课程的安排除了能够还原浑厚的三维立体效果,重点则应放在组合物体的个性特色上,为之后能够设计出动画角色人物做一定的准备与铺陈;视觉传达专业,考虑到学生之后的专业方向多为二维的垂直界面,浮雕课程设计上则更能够彰示其装饰性与抽象性。综述,浮雕属于雕塑艺术的范畴,作为独立学科有着自身的规律,高校设计类学科开设浮雕课程是借浮雕形式练学生专业素养,下文将依次从教学理念,内容及方式上一一阐述。

一、教学理念改革

同一门课程在专业院校和非专业院校的教学目的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浮雕课程在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的雕塑家(艺术家)。而综合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性的人才――设计师。雕塑家的作品更加注重于其作品本身的欣赏性,艺术性。而设计师的作品是在注重于工程性,在实用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作品的艺术性,所以从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本质来看两者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是有着本质的差异,设计类专业雕塑课教学设置要更加侧重于实用性以及容易上手的可操作性。

基本要求:熟悉雕塑的制作流程,掌握雕塑成型和装饰工艺,通过对技法的学习与认识和对各种材料属性的研究,培养和掌握在实践当中完成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多了解国内外雕塑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现代雕塑的产生和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最新的材料学在艺术雕塑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以提高学生审美的时代性。并通过对雕塑浮雕方面的讲解及辅导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为走入社会做铺垫。

二、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熟悉和了解浮雕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特点,增加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同时对雕塑创作各阶段的步骤和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为之后的创作奠定基础。针对设计类专业学生接触雕塑时间短、基础弱,由于设计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教学的具体内容上改变专业美术学院浮雕课以人物写生为题材的方式,而延伸学生在一年级时所学的平面构成等相关课程中点线面装饰纹样的方式转化为浮雕形式的教学,使其脱离原有浮雕写实叙事性的风貌而走向装饰性与设计性,这样可最大程度上做到扬长避短,使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能调动积极性而进行创作。其次在雕塑材料上进行拓展性训练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泥,石膏,木等为媒介的一个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了解各种材质的特性、特征、表现力以及各种材质媒介之间置换后产生的审美趣味,并且在以后的创作设计中能把这种趣味最终运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或者是产品中,从而达到实用性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改革

根据笔者多年担任设计类专业的雕塑课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学生在观察方式上还只是停留在二维的观察方式上,或者说是还停留在只观察物体的长宽,意即“面”的意识概念上。而雕塑无论是浮雕还是圆雕其解决的问题主要就是长、宽、高的问题,从而建立“体”的意识。由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察方式(由二维观察转变为三维观察方式)的转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泥塑的训练开始,专业类美术学院同样也是以泥料作为雕塑入门训练的一个媒介。首先泥这一材料廉价、随处可得,其次泥的可塑性较强,可随意增减、体量过大容易减掉,体量过小又能再次加大,同时在塑造物体时用肉眼观察不清楚的情况下直接可以用手去感受对象表面起伏的体积变化后对比泥塑作品寻找正确的体面关系,从而培养正确的三维观察方式。这种观察方式的形成同时又不是靠一门课的时间能养成,而是需要相当体量的实践时间去完成的,做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雕塑(浮雕)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纵观目前国内大部分设计类高校在主干学科之外的学科学时安排的都相对较少,这样就无法很好的适应学科的需求。那么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向来进行改革,完成学科需要。

(一)课堂教学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讲解优秀的传统浮雕雕塑作品,现代装饰性浮雕,以及一些教师参与的社会项目,结合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构图、透视、创意、技法等讲解。使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雕塑的基础成型技法,艺术风格等特点。同时鼓励学生从平面装饰和材料学语言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创作,如何与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一定审美趣味同时又兼具实用性的设计作品和产品。从而提高学生对雕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师徒教学法

雕塑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如何使学生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内上手,甚至参与到一些社会的实践中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大班制、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雕塑学科的教学需求。为此需要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做到一对一的进行示范、演示、讲解。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技术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快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讲解技法等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雕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少了其中一部都将注定失败,这种要求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逐个解决演示出来。

(三)产学研教学法

在当代,雕塑是一个和市场接轨非常紧密的行业,一件雕塑作品的好坏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阅,市场能够促进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开发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会项目进行教学项目化,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去雕塑公司观摩整个雕塑工程的制作过程,形象直观的了解整个产品的制作流程,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时间比较少的尴尬境地,更好的激励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为之后进入社会积累更多的阅历。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浮雕艺术发展的梳理与对各设计专业浮雕课程设置的设想,使浮雕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为综合院校设计类学科所用,提供了一些操之可行的办法。对于设计专业而言,浮雕课程的设置应该将重心调整到各设计专业的侧重之中,唯有这样,课程设置才有据可循,能够在新的时期下,新的时代中发挥作用与价值,以上关乎浮雕课程的一些粗浅看法是笔者近年从教高校的浅薄看法,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践行为高校教学事业尽自身微薄的力量。

第3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东阳木雕;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

一、引言

东阳木雕,是以散点透视构图、多层次雕刻、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平面浮雕。它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精雕细刻,格调高雅,又被称为“白木雕”。一千三百多年来,东阳木雕以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平面浮雕艺术别具特色的效果。它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神韵、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雕刻而蜚声海内外。为了使东阳木雕更具有艺术表现特色,东阳木雕的老一辈艺人、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以及东阳木雕艺人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其表现形式,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运用粘贴技术,来突出表现东阳木雕的层次、立体及三维艺术效果。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雕琢艺术特色。其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透空雕(锯空雕)、高浮雕、多层叠雕、园木浮雕、圆雕、半圆雕、彩木镶嵌雕、火烧板拼雕、贴片雕、阴雕、彩木多层叠雕等十多种雕刻技法。东阳木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东阳木雕艺人博大的智慧和精深的木雕技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结晶。

运用雕刻技法表现,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东阳木雕上述雕刻技法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对木雕作品的雕刻创作,以达到一定的艺术表现效果。运用雕刻技法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阴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浅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等等,集中表现为层次的丰富性,运用各种雕刻技法的多样化。

1.阴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阴雕”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艺术。阴雕是在木板上用刀以线条雕刻为主,而无大块面铲法的一种雕刻技法。“以刀”是阴雕技法的总旨。即在做好底色的木板上,以刀,用凿刀左右前后加以横铲,要求达到以工带写,掌握笔意,凹刻线条,称之为“铲阴花”或“铲白花”。因它是以凹刻线条,深度一般在5毫米以内,雕刻图案低于平面的一种表现艺术,称之为“阴雕”。刀在木中走,犹如笔在纸上游,但是木材质地有软有硬,木软,刀力可及,木硬,运刀难度大,这就要求雕刻者善于掌握控制,用刀利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阴雕工艺一般是无稿的雕刻艺术。在木板上下刀之前,雕刻者要先构思图案,周密设计,胸有成竹,意在刀下,画在板上;一旦下刀,刀锋利落,刚劲有力,刀刀见功夫,疏密粗细得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在雕刻的画面中体现出兼工带写的意境,一件成功的“阴雕”艺术作品,全部显现在刀法的运用之中。这种表现艺术,又分为阴雕嵌色表现法和阴雕不嵌色表现法两种。其阴雕嵌色表现法是在阴雕的凹面内嵌入有颜色的油漆,突出色彩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2.薄浮雕表现法。薄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薄浮雕”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薄浮雕是在2—5毫米的厚度中雕刻出图案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表现形式讲究保留平面,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它要求雕刻工具以锋利斜面为特色的雕刀,薄浮雕作品所追求的精细线条的表现都要用雕刀施功刻出;要求雕刻艺人基本功扎实、刀法运用自如、刀法流畅、线条清晰、地要平整、层次分明、富有神韵,雕刻深浅把握在5毫米之内。此种表现手法是以刀,刀刀见真情,不允许有半点的差错,整件作品不允许有刀疤伤痕,这样才能达到艺术精品。其艺术效果是:“远看有层次,近看是立体,细看多有滋味,越看越神韵。”看似一幅图画,其层次感、立体感非常强烈,是一幅立体的画图。

3.深浮雕表现法。深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深浮雕”的雕刻技法为主,镂空雕为副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深浮雕是一种线面结合,以面为主来表现图像的雕刻技法。雕刻深度一般不低于20毫米,深的可达100多毫米。镂空雕也是深浮雕中进行镂空,在深浮雕的物像背部施以镂空雕刻,使木雕作品疏密得当,玲珑剔透。在深浮雕中局部运用镂空雕,使木雕作品的立体感、层次感更加突出。这种深浮雕表现方法往往与镂空雕密切结合,来提高艺术表现形式。运用深浮雕和镂空雕的雕刻技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作品的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有一种很深的艺术感染。

4.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锯空雕与镂空雕结合表现法,就是在一件木雕作品中,运用锯空雕和镂空雕这两种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锯空是在画面物像以外的空地,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进行雕琢。其镂空雕是在锯空的物像背后进行镂空雕刻。在锯空雕刻中,又有镂空雕刻;在镂空雕中,又见锯空雕刻。两种雕刻技法穿插有致、使木雕作品粗细得当,疏密均匀,玲珑剔透。此表现法,运用多种雕刻技法,使作品的层次和空间丰富而又强烈。

5.透空雕表现法。透空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透空雕”雕刻技法为主,结合浅浮雕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透空雕,就是在保留浮雕物像部分中,去除物像以外部分,形成虚实并存的浮雕艺术。是将“地”全部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进行雕刻,并且以平面刻线切刀为主,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它可分为:单面透空雕、双面透空雕和异型双面透空雕。单面透空雕是单面图案,单面欣赏的木雕作品。双面透空雕是同一图案,正反两面雕刻,正反两面都可以欣赏的木雕作品。异型双面透空雕是两面不同的图案,两面欣赏不同效果的木雕作品。由于空间的通透和虚实的分割,使透空雕显得更为空灵贯气而不沉闷,既有圆雕轮廓清晰的特征,又有浮雕平面舒展的特色。

6.镂空雕结合浮雕表现法。镂空雕结合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镂空雕”的雕刻技法为主,结合浮雕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镂空雕是一种深浮雕,它最突出的标志是玲珑剔透,使物象有立体感,人物穿插场景层次多,镂空深雕,独具匠心,极富有艺术之美。此表现法是在镂空雕的主体雕刻下,底部采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更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效果。

7.高浮雕表现法。高浮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高浮雕”的雕刻技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高浮雕,是指将图案外框平面和图案内的“地”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图案雕刻部分高出平面以达到凸显主题图像的一种雕刻技法。其画面构图匀称丰满,图案整体、连贯较强,很少露“地”,疏密得当,粗细相融。由于主体图像高出平面的“地”,凸显了主体图像,主体突出,平面立体艺术效果明显增强。

8.多层叠雕表现法。多层叠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多层叠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多层叠雕是指在平面浮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平面浮雕、半圆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采用分块、分单元雕刻,逐层对接组装而成的一种雕刻技法。此表现法,就是运用这种雕刻技法所创作的木雕作品。它在一个平面上形成了由近至远、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画面,达到了在平面背景下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采用平面浮雕、半圆雕和圆雕等雕刻技法相结合,其一层层的层次丰富而又突出,纵深感加强,凸现多层次的立体木雕艺术。

9.镂圆雕表现法。镂圆雕表现法,是指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充分运用深浮雕、镂空雕和圆雕的雕刻技法,但不光光是这几种雕刻技法的结合,而是在平面深浮雕物像的背后斜截镂空雕刻,再进行圆雕雕刻的一种表现方法。此种表现方法是在东阳木雕平面深浮雕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结合福建龙眼木雕的圆雕技艺和广东潮州的通雕技艺而创作的木雕精品佳作。其镂圆雕,不是简单的镂空雕雕刻加圆雕雕刻,而是在平面深浮雕的基调下,对人物、动物等物体块面背部采用30度至45度的背后斜截镂空雕刻到底部,再对人物、动物进行圆雕雕刻。经过此雕刻后,其作品的三维立体艺术效果非常强烈,不管你在前后、左右、上下各个不同的侧面观看欣赏,其作品的层次感、立体感、三维艺术效果非常突出。由于在深浮雕、镂空雕中,加进了圆雕雕刻技艺,作品的三维空间完全立体,适宜人们全方位观赏,三维立体效果非常强烈。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凸现了三维的艺术特效。

10.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多种雕刻技法结合表现法,就是在一块木雕作品中,有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半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结合的一种表现方法。平面浮雕雕刻出了凹凸起伏的形象,其形体是“压缩”处理后的二维空间效果;深浮雕、镂空雕由于雕刻深度较深,增加了层次和纵深丰富;半圆雕的雕刻加深了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多种雕刻技法的结合,赋予了木雕作品的空间感、三维立体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的雕刻材料应用广泛,因精雕细刻,很少上色,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一般选用色彩较淡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如樟木、椴木、白杨木、白桦木、白木、楠木、榉木等色彩较淡的木材。也有选用红木、黑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铁梨木、荫沉木等颜色较深的木材作为雕刻用材的。这主要是根据雕刻设计者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决定。运用雕刻材料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运用各种材料通过雕刻和组合,来达到表现艺术效果的木雕作品。有时根据木雕艺术表现的需要,设计创作者会选用几种或者多种颜色的木材来雕刻组合成木雕艺术作品。运用雕刻材料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等,具体表现为木质材料色彩的丰富,雕刻技法运用多种多样,从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1.彩木镶嵌表现法。彩木镶嵌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彩木镶嵌雕为主的一种表现方法。镶嵌雕镶嵌的材料有铜、锡、玉石、象牙、贝壳、竹丝、彩木等材料,甚至有用金银珠宝的。此镶嵌雕镶嵌的材料是用彩木,其彩木就是用各种颜色的木材,如红木、桑木、黄杨木、榧木、柏木、苦槠木、黄檀木等有颜色的木材作为镶嵌的雕刻用材。它是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巧妙地拼凑成各种形象的图案。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作陈设欣赏的台屏、壁挂、屏风等木雕作品的创作,也适宜于橱、柜、箱、茶几、案台等各式家具的装饰雕刻。运用多种色彩的木质材料,分清了层次和色彩的艺术效果,使木雕作品有丰富的层次、立体感因木质的色彩一目了然。

2.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彩木雕刻组合表现法,就是根据图案设计的要求,分选各种颜色的彩木,分块雕刻,再按设计图案的要求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彩木雕刻,是根据图案内容分深、浅、淡或按景物的特点来挑选彩木,分块进行浅浮雕、半圆雕、圆雕等技法雕刻。在选择彩木时,十分讲究图案远近景物的内容,远景可用浅淡颜色的彩木,近景可以用深一点的彩木。否则,木雕作品制作组合后,会引起色彩的反差,影响色彩的艺术效果。按图案设计的要求分深、浅、淡选择彩木,其彩木雕刻组合完成的木雕作品,让观赏者远看似一幅彩色的图画,近看是一幅立体的彩色画卷。其作品的艺术效果,通过彩木的色彩和多层叠雕展示了立体三维艺术,彩木的色差分清了主景、远景,多层叠雕使作品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画面的纵深感,平面浮雕的立体三维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四、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因采用颜色较淡材料雕刻,又不上颜色,故被称为“白木雕”。但有些木雕作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对白木雕进行着色处理,来达到艺术表现的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就是运用各种色彩在雕刻的木雕上面着色处理,使其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处理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浅降山色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和贴金表现法等。

1.浅降山色表现法。浅绛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统称浅绛山水画。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温变化之墨线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掺少稍失砂类)染山石和树木结构处,最后用淡花青类色渲染即成。浅降山色表现法,就是仿照这种浅绛山水画的方式方法,对雕刻后的东阳木雕,在岩壁崖石线条皴擦的凹面上染濡一层非常浅淡的黑色,凹凸深浅的块面线条在阳光的作用下变成了“墨分五色”,浅绛山水的艺术效果就出来了。其特点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岩石峻峭、层次分明,远近立体的层次感凸显。木雕作品雕刻后,在山石上施以黑的擦皴,山石的凹凸深浅处墨分浅淡,突出了山石多层次的立体艺术效果。

2.淡彩表现法。淡彩表现法,就是木雕雕刻制作完成以后,在木雕雕刻的主要部分(局部)或全部施涂淡彩的油漆,使其更具有立体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法是在木雕雕刻完成之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涂在木雕物像的上面,让色彩的浅淡来表现层次、立体艺术,这种淡彩与木雕融合一体,又能显示木雕韵味,使其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艺术效果。

3.贴金表现法。贴金表现法,就是木雕雕刻制作完成以后,在木雕雕刻的作品中局部或全部贴上金箔,使作品更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金箔具有高贵典雅、永不褪色、耐腐蚀、抗氧化、防辐射等优点,雕刻后的木雕作品贴上金箔,使木雕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木雕作品金光闪闪。木雕作品再贴上金箔后,木雕与金箔相互衬托,相辅相成,使作品更显得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高贵典雅、豪华气派。具作品艺术表现力强,视觉冲击力大,令人赏心悦目,极具艺术鉴赏价值。

五、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东阳木雕是散点透视构图、讲究平面装饰艺术效果的浮雕。木雕作品要达到装饰的效果,有时需要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镶嵌连接组合。运用粘贴技术表现,就是将木雕作品单独雕刻后,进行粘贴或者镶嵌到底板上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运用粘贴技术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贴片技术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和锯空雕粘贴表现法等。

1.贴片技术表现法。贴片雕,是指木雕作品单独或成组雕刻,然后粘贴或者镶嵌到深色底板上的雕刻技法。贴片技术表现法,就是这种雕刻技法形成的木雕作品,它使浅色的雕刻图案与深色的底板组成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主题突出,装饰性效果强。其木雕作品底板都是用深颜色的底板,雕刻的材料用白色的椴木雕刻,粘贴到底板后,形成了显明的色差对比,作品的艺术效果强烈。

2.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竹丝镶嵌贴片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以竹丝镶嵌为底板,粘贴木雕浮雕贴片的一种表现方法。竹丝镶嵌贴片,就是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木雕雕刻成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浮雕的贴片,以暗榫紧扣,镶嵌或粘贴在竹丝镶嵌的底板上。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它凸现了木雕的艺术效果,显得特别清雅珍贵。作品主体部分用精雕细刻的木雕,底板用工艺细密复杂的竹丝镶嵌,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既有竹丝清新淡雅的特色,又凸现木雕浮雕的艺术效果。

3.锯空雕粘贴表现法。锯空雕粘贴表现法,就是在整件木雕作品中,先锯空雕刻后,再进行粘贴组合而成的一种表现方法。其锯空雕就是对画面物像以外的空地,用钢丝锯锯空后再行雕刻。锯空雕刻后的木雕作品,通过粘贴技术的装饰,构成一幅木雕作品。其作品的立体感、层次感也十分突出,具有一定的室内装饰效果。

六、结语

上述是按运用雕刻技法、运用雕刻材料、运用色彩、运用粘贴等四个方面,探索研究东阳木雕的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本文是笔者以东阳木雕平面浮雕为基础,对东阳木雕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探索研究,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过对东阳木雕艺术表现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研究,推动东阳木雕艺术表现的不断创新,期望东阳木雕在艺术特色上有更多的艺术表现,使东阳木雕这棵民间艺术之花,鲜艳夺目,常开不败。本文尚未涉及的东阳木雕艺术表现形式,有待于以后的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华德韩.东阳木雕[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第4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特塑造方法,广泛应用于室内空间中的装饰。

关键词 : 浮雕 ; 空间环境;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将建筑与雕塑结合在一起,在环境艺术中,雕塑作为建筑的附庸,它以特定的艺术语言,与花草树木、流水、喷泉等,共同谱写出交响乐章。

一、浮雕在室内空间环境造型上的基本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提高,建筑装饰材料不断更新,室内装饰的手法和风格也趋向高贵、典雅、意趣方面发展。浮雕在装饰艺术中,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起到了其他装饰方法不能比拟的艺术效果,受到了普遍的好评。浮雕在室内空间环境造型的应用范围上,可分为墙壁、天花板、主体等等。无论浮雕装饰的功能如何不同,或应用范围有别,都应该遵循建筑空间装饰艺术的统一法则,即浮雕与空间环境装饰是在相对独立、相互作用中融合一个整体的。浮雕同于不同空间环境时,必须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否则,浮雕的存在就不具备任何意义。

二、浮雕在现代室内空间环境造型上的特点

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装饰浮雕的应用可以归纳成以公共流动空间如车站、航空港等人口流动大的大厅和候车室、候机室的墙面装饰;也可用于公共娱乐空间如剧院、电影院、酒吧、体育馆等;还可以用于室内个人休闲空间的装饰。

体现文化特色和温馨优美的氛围

人们将车站、航空港亲切地称为城市的窗口。浮雕在这一空间中的应用既展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又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优美的等候氛围,使人们在等候的同时任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和陶冶,以消除旅途疲劳。因此在各国的车站和航空港都能看到装饰浮雕的广泛应用。装饰浮雕的应用不仅打破了沉闷、单调、嘈杂的空间形态,也为人们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历史提供了展示平台。由于大厅的空间一般较大,所以主要以大型浮雕作品为主。他的依附性即它主要是置于大厅的墙面,不需要占有太多的空间使它以绝对的优势广泛的应用与流动空间的大厅和候车室、候机港。

(二)体现轻松欢快和愉悦舒畅的氛围

公共娱乐空间的装饰雕塑由于使用功能和环境的要求,以轻松、优美、欢乐、简洁和另类与怪异的子女故事来表现。它一方面具有流行文化和时尚特征,另一方面又极具个性特色艺术表现形式,以突出所在场所得功能性和独创性,使人们在消费和娱乐的同时也获得艺术享受。娱乐空间中的装饰浮雕作品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人物和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任何物象,甚至工业产品、机器零件等都可以作为表现的对象。根据作品所在空间环境要求和功能要求,有些就像安乐椅一样给人以愉悦和舒畅视觉享受,而另一些则非常另类,传达了一种令人震撼的艺术冲击力。在音乐厅、 歌剧院等场所,需要一典雅、优美、抒情类风格的作品来装饰空间;而在迪厅或舞厅,则应以独特的、另类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来表现,以迎合年轻人追新求异的心理。因此,娱乐空间的装饰雕塑具有一定的商业气息,在材料方面应标新立异,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可以把一些现成品或者工业产品的零部件作为创作的材料,从而扩展了装饰雕塑的艺术表现空间。

三、浮雕艺术设计在现代室内空间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浮雕艺术应既有透视性又有装饰性

充分注意到它所装饰的环境性,在形态、造型结构、表情、气氛、质地、明暗和色调所构成的关系中,创造出理想的、符合室内空间环境要求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与所装饰的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室内浮雕除了装饰美化环境外,还应对欣赏者产生感染力,一起视觉冲击力作用于环境。应该说从室内浮雕的造型意义上讲,它包蕴了三个范围的内容:心理性、视觉性和科学性。虽然相辅相成,但倾向性的区别然较为明显。对欣赏者来讲,心理性一般与造型的思想内涵多有关联,视觉性多以感官的刺激和视觉效果为主。而运用科技手段辅助作用于造型并营造出空间的氛围,是雕塑语言的新拓展,是科技与艺术的造和产物。它的力量远远超出造型本身,因为具有更多的欣赏内容和更吩咐的感染力。

(二)注意室内氛围的渲染和意境对衬

其次,在东方传统室内环境中则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较为普遍的、对欢乐、祥和气氛的表现与营造。通常采用传统题材或传统吉祥纹样来组织画面。以此烘托总体的室内气氛,面对浮雕本身的独立性与要求相对较少。材质一般为木质或铜质鎏金,总体气氛是喜庆明快;另一种风格则是对“淡泊致远”的气氛营造,主体一般比较含蓄、宁静,与室内环境随意地融为一体,这种风格在中国田园风以及日本和式风格中运用较为普遍,它对材质的要求更为随意,铜、木、陶,甚至竹、草编等都可以非常好地完成对意境的表现。

(三)注意室内个性化选择与审美搭配

第三则是各种现代风格室内环境中浮雕的运用,这类环境一般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而浮雕的设计也要加强个性化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个性化可以表现在题材、内容、风格、材质等各个方面,并允许作品与其春在空间有一定程度的冲击,用加强对比的方法造成那用过目不忘得、独特的视觉感染力。在浮雕材质的运用上则更加自由,从不锈钢、青钢到纤维织物都可以广泛应用,总之,“个性化”是其在现代室内环境中审美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浮雕通过与其存在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处理,会产生其它艺术门类无法代替的视觉中心优势,能在一个较为常态的环境中,通过最小的空间占据,来实现“画龙点睛”,甚至是“点石成金”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 [J]中国室内.第三期,2001.

第5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动物雕塑;分类;发展;题材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57-01

本文试从秦代动物雕塑的分类、发展及题材内容加以分析,来揭示秦代动物雕塑的艺术魅力。

一、秦代动物雕塑的分类

动物雕塑艺术按雕塑制作手段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及相互结合的通雕、镶嵌雕等。目前考古展示多为圆雕制品,动物浮雕作品多依附与建筑墙面或室内器物,如秦代瓦当等。动物雕塑按其用途分别广泛应用到陵墓明器、建筑雕刻,生活用具及宗教活动之中。本文以秦陵墓动物雕塑为研究重点。

从秦代动物雕塑的来龙去脉来看,秦代动物雕塑艺术的发展应该从秦人早期的艺术活动开始,先秦的秦国为秦代雕塑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写实主义风格基础,到秦始皇称帝时期是秦代动物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是对前代艺术的总结和升华,是战国秦人动物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这样才能比较清晰完整的揭示秦代动物雕塑发展的全貌,而不至于把秦代的雕塑艺术简单的认为只有秦朝统治十几年的艺术。

二、秦代动物雕塑艺术的发展

秦国的艺术审美风格的形成,是周礼文化和法家思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雕塑风格的形成也是渐进的过程。在陕西出土的具有典型周代审美特征的象尊,厚重大气、质朴,对秦代动物雕塑风格的形成应有所影响。而战国秦人所制注酒犀尊,其雕塑风格明显具有秦人特有的写实特征。犀牛体型壮硕,强劲有力,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充分反映出了犀牛的形象特征和神态。另外,从其造型来看,明显的差别于其它诸国艺术风格,缺少了装饰和抽象意味。这种高度写实风格为秦始皇马俑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战国时还有一件动物雕塑也能充分显示秦代的写实风气,那就是陕西出土的虎符雕塑。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是战争时期重要的权力象征,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秦国的审美风格和当时的铸造技术。虎符呈站立状,其动态比例形象均依照真虎形象塑造而成。老虎的虎威被充分的体现出来,这也符合其实际的用途。作为战场厮杀调兵的征伐的物证,其写实风格延续秦国一贯的动物雕塑的审美特征。

而秦朝时期的雕塑风格在此基础上更加求实写真,从秦始皇陵出土的马俑雕塑可以验证这点。通过对秦代动物雕塑风格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秦朝的动物雕塑艺术风格是战国时期秦国雕塑风格的延续,是对前代审美的继承。

三、秦代动物雕塑的题材内容

秦代动物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秦代陶马俑和建筑用的瓦当艺术中。秦朝陵墓出土的战马雕刻形象写实逼真,结构塑造准确。透过排列齐整的战马方阵,使观者仿佛回到了古战场秦代战马流露出庄严,肃穆,宁静好像随时一跃千里,冲入敌阵,显出了战马充沛的精力。这种寓动与静的表现方式使人震撼。秦代陶马雕塑反映了秦代社会对马的需求,战马成为当时维护中央集权的有力武器,是秦帝国重要的武力装备。

秦代的动物浮雕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瓦当和空心砖艺术表现当中。秦朝在渭河两岸广建宫室,六国宫室多达一百多处,对瓦当的需求相当可观。瓦当虽是建筑的配饰,但却能充分展示了秦代动物雕塑的艺术特点。在秦代,瓦当采用浮雕的造型方式描绘动物形象,其雕塑语言以写实为主,并配以装饰,来再现动物的灵趣。瓦当动物浮雕图案采用圆形构图,多以对称为主,极具装饰性,瓦当已成为秦代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秦代瓦当常以鹿纹,双獾,雁,鸟鱼等动物为主要刻画对象,鹿谐音为禄,獾谐音为欢,鱼为余,都具有喜庆之意,也反映了秦国人祈福的心理愿望。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子母鹿纹浮雕瓦当,在直径仅有十厘米的圆形上,塑造出一只嬉戏的母鹿,身边还带着的幼鹿,相互缠绵,有如断奶不久的婴儿,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从造型上看,作者把鹿的灵活腾跃的性格充分显现,鹿的身姿占满整个画面,生机盎然而又独具美感。

另外,秦代用来铺砌宫殿阶基地面上的空心砖也具有典型性。常见的是饰有龙纹、凤纹、水神纹等的浮雕的空心砖,如狩猎纹砖,描绘的是野兽出没在山林中,猎手乘骑追野鹿的紧张场面。由于是利用多块阴模压印的重复的图案,就更加突出了浮雕主题,使观者视野开阔。

秦代的动物石刻艺术也产生一些优秀的作品。据记载在修建骊山陵园时,曾雕刻一对头高一丈三尺的巨大石麒麟,开启了后代在陵墓前雕造石兽、石狮或石辟邪的先河。还有一些动物雕塑突出了实用性,如蜀守李冰为整治水患,特制作体积庞大的石牛石犀,震慑水怪。同时,玉石雕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代的刻玉善画工烈裔,“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

秦代动物雕塑艺术上的成就突出。从大型雕塑陶马的制作到小型的工艺性小品雕塑,都显示出两千多年前,艺匠们所具有的才智和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亮.生灵神韵――秦都雍城动物纹瓦当艺术[J].文物世界,2008(4):7-9.

第6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竹子其皮薄如纸,与肌里有色差,雕刻时可用来做文章(留青),技艺高超者能在竹皮上刻出“墨分五色”的书画效果;竹皮内有一层“篾青”,是竹子最细密、颜色最易变红的地方,打磨平整后,可雕刻浮雕或镂空及透雕;竹子剖开里面为竹簧,可以取下压成平板,做成各种器物加以雕刻。竹根肉质厚实,可以雕成各种人物走兽、山水花木等等。

竹雕笔筒是竹雕制品中的一种,它的全盛时期为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专攻竹雕笔筒的雕刻大师,按照雕刻风格和活动区域形成了嘉定派、金陵派等派别,他们在继承前人雕刻技法的基础上,还创造了一些新的雕刻技法。如嘉定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吴之[,他创造的“薄地阳文”雕刻技法,独树一帜,为后人所争相效仿;而金陵派创始人濮仲谦的“大璞不斫”雕刻刀法,更是被后世的文人墨客所推祟。

竹雕笔筒的雕刻技法

竹制笔筒的雕刻表现形式或工艺,是在汲取以往其他材质的雕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了自身材质的特点和工艺要求,主要归纳为:圆雕、浮雕和线刻三种形式。

圆雕。所谓圆雕是指适于多角度欣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刻作品。

圆雕中还包括一种半圆雕,即雕刻出需要表现的主要部分,舍弃次要部分,形成一半是圆雕,而另一半隐藏成原物,也有的是用其他图案、景物、平面等不同手段作衬底的一种雕刻形式。实际上,不论是圆雕还是半圆雕,它们都是立体的、可多角度欣赏的、独立的个体。因此,作为笔筒类的竹雕,不像竹根等雕刻,多以艺术作品为主,不具有实用功能,或不以实用功能为主,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圆雕竹雕笔筒是比较少见的或没有的。虽然有些个别笔筒图案只从单个图案来看,有圆雕的影子,但放在整个笔筒中看,由于不是独立的“个体”(笔筒本身才是独立的个体),图案是附着在笔筒上的,因而,我们认为这件笔筒的雕刻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圆雕。

浮雕。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刻出物像浮凸的一种雕刻形式,它依照表面凸出的厚度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以及透空(镂空)浮雕等。一些运用压缩、归纳、平面处理的浮雕又可分为单层次浮雕及多层次浮雕等形式和类别。同时,浮雕的特点又是从一个方向欣赏的雕塑,而背面就可以附着在平面或器物上,占据空间少,既可以和圆雕又可以与绘画等相结合,适用于多种环境的美化装饰。竹雕笔筒基本上采用的是浮雕形式的雕刻技法,自然形成的环形内腔壁,也就用做了盛装书写绘画的用笔。

浮雕作为雕刻艺术中的一种造型语言和形式,有它特有的雕刻方法,它是在平面上对自然物象进行体积上的合理压缩,突出在平面上,同时运用形体压缩的方法雕刻成形,可见它与绘画有一些共同之处,即表面形象的长、宽比例尺寸不改变,只将物象的厚度压缩到所需的尺寸。浮雕可以多层次雕刻,也可以单层次雕刻。浮雕的层次及所形成的凹凸面,在光线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明暗效果。

浮雕分为高浮雕与浅浮雕,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浮雕中体积厚者为高浮雕,体积薄者为浅浮。尽管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尺寸划分,但两者各有特点,相对来说已形成各自的模式。高浮雕除尺寸较厚外,与浅浮雕相比,在形体雕刻上与圆雕有近似的地方,甚至于某些局部的形体用圆雕的方法处理,形体压缩比例较小,侧面看物象形态变化较小,比较容易雕刻人物形象,且体积感较强。如四川省博物馆所藏的明晚期嘉定派创始人朱三松的 “和合二仙” 竹雕笔筒(图一),该笔筒直径9.1厘米,高15.2厘米,笔筒中两人蓬发露面,勾肩搭背,一人手持扫帚,一人手握蒲扇,长衫赤脚,悠闲洒脱。人物造型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特别是左边人物的雕刻,就是典型的高浮雕带有一点圆雕的处理方法,而且局部还进行了镂空透光处理,在光线的照射下,轮廓分明清晰,人物的头部等部位体积感很强,虚实空间的互补,使作品凭添了几分情趣。

再如一件明代的“竹林七贤”竹雕人物笔筒(图二、图三),笔筒的直径为14.8厘米,高17.7厘米,四周雕满了人物、山石、树木等图案,内容表现的是“竹林七贤”如世外桃园般日子,终日与琴棋书画为伴的野鹤式生活情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在不大的一个笔筒上,以散点透视构图布局,自然随意,用山石树木自然分割成5个大的区域,雕刻了大大小小28余人。采用了多层次的、局部镂空的雕刻手法,有些雕刻的人物像还隐藏在镂空物之后,器件华丽精美,雕工精湛。

浅浮雕相对与高浮雕而言,厚度较薄,不适宜表现较大的物象,在光线照射下,不会产生较深的阴影,立体感不太强,外形轮廓不明显,因而,比较适合笔筒类的小型物品的雕刻。清代竹雕名家吴之[自创的一种雕刻技法,名叫“薄地阳文”,就是一种典型的浅浮雕。

所谓“薄地阳文”,就是将图案花纹微微凸起,其他地方刮去一层皮,即凹下去,主要的纹饰轮廓为阳刻凸起,而细部却以阴刻表现,在有限的厚度内,表现出有些高浮雕才能达到的效果。如吴之[的“松C道人”竹雕笔筒(图四)。该笔筒直径10厘米,高17.4厘米,在看似浅浅的浮雕上,却雕刻出一个面容慈祥,须髯飘飘,坦胸露腹,长衫及地,双脚,神态安详悠闲,栩栩如生的道人形象,丝毫也不逊于高浮雕的效果。再如吴之[的 “村竖牧牛” 竹雕笔筒(图五),通高15.8厘米,直径8厘米,雕刻技法细腻入微,动态十足,而整个笔筒的构图采用了绘画中的“留白”手法,因而使人感觉到清新淡雅、简洁质朴明快的艺术效果。此两件竹雕笔筒从雕刻工艺到雕刻手法来看应出自吴之[之手。再来看看另一件浅浮雕作品,该竹雕笔筒为改琦卿画稿“蕉叶仕女”刻竹笔筒(图六),为清代作品,直径4.8厘米,高10.6厘米,雕刻手法上采用了图案外形轮廓线突出于底平面之上,显得外形清晰明了,图案进行反凹形处理,中间挖去一点的雕刻技法,有一定的视觉效果,装饰意味较浓,但浮雕的体积感就不如吴之[的作品,还带有一点绘画的效果。

从以上三例浅浮雕竹雕笔筒中看出,好的浅浮雕要做得非常精细光滑,才能符合工艺制作要求,才可能出得了效果,如果将其表面雕刻得太粗糙,可能会削弱物象的体积感。像明代金陵派竹刻创始人濮仲谦所创的“大璞不斫”雕刻刀法,就不太适合浅浮雕的雕刻。四川省博物馆所藏的另一件 “三顾茅庐”竹雕笔筒(图七),题款为“仲谦”,应为明代嘉庆年间所制,表现了刘备偕同关羽、张飞三顾草庐的故事情节,画面布局合理,人物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雕刻手法娴熟。且不论它是否是出自濮仲谦之手,但从中可看出该件笔筒的雕刻手法主要采用的是多层次的高浮雕技法,个别地方还采用了镂空雕。而另一件 “八仙瑶池献寿” 竹雕笔筒(图八),为清代作品,直径12.7厘米,高15.5厘米,表现了八仙在瑶池给王母祝寿,以及张果老骑毛驴、吕洞宾与张果老对奕等八仙平时的一些生活场景,既有高浮雕又有浅浮雕,且层次分明,雕刻精细,刀工娴熟,干净利落,虽然没有题款,但确是一件难得的佳品。

线刻。顾名思义,线刻就像中国画中的白描画一样,是用单线条的雕刻来表现物象。

在笔筒的雕刻中,线刻主要是以阴线雕刻表现。线刻方法简单明了,有些结合浅浮雕雕刻,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如竹雕仕女图笔筒(图九)。该竹雕笔筒直径6.7厘米,高11.6厘米,笔筒上的花石图案采用的是浅刻的雕刻技法,而中间的三个仕女人物像却采用了纯线刻的方式,由于线条雕刻不深,表现的人物如不仔细看,很容易将其忽略。

线刻表现形式单一,在近距离把玩的竹雕笔筒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浮雕的细部描写刻画。

竹雕笔筒的日常维护

要使一件精美的竹雕笔筒成型,需经过多道工序,根据其制作的过程和工序的先后次序,大致可分为选材、防腐处理、浮雕图案绘制、制作粗坯、细部雕刻、检查修整、砂磨打光、染色、干燥及打蜡等约十个步骤。

竹雕笔筒毕竟是竹制品,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保存环境的变化,笔筒会出现开裂、发硬发霉变脆、虫蛀等现象,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竹雕笔筒,延长竹雕笔筒的寿命期,在日常的收藏中对笔筒的维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竹雕笔筒所用的竹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植物,适合在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因此,用竹子雕刻的作品同样也需要相应的保存温度和湿度,倘若长期置放在干燥之处,它也会干裂变形,失去光泽。竹雕笔筒的最佳保存环境应该是:20℃左右的气温,空气的相对湿度约在60%为佳。

二、笔筒的表面产生污垢时,不要用肥皂、洗衣粉和清洁剂之类的化学品洗刷,而应该用柔软的绒布轻轻地擦拭,持之以恒,做到经常化,这样可以保持其表面润泽光亮。若遇陈年积垢,用绒布擦拭难以奏效,不妨汲取适量的绍兴黄酒或桐油作擦拭剂,这样既清除了顽垢,又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三、虽然大多数竹雕笔筒在雕刻前做了一定的防虫防腐处理,但由于毕竟是竹制品,含有大量的纤维等物资,当有适合的温湿度时,非常适宜蛀虫生长。因此,平时要多观察,在保存箱(盒)里和笔筒内,放置一些樟脑丸,当发现樟脑丸快挥发完时,要及时地予以补充。

四、传世的明清竹雕作品,古色古香,呈现出棕黄、浅黄、暗红、棕红等色泽。收藏者宜经常置于手掌中摩挲把玩,使其更加光润。摩挲把玩时,应以不损伤竹雕本身为前提,做到轻拿、轻放,和缓、细致、适度。

五、存放和取拿笔筒时,要防止坚硬之物摩擦或碰撞到竹雕笔筒,特别是有的笔筒纹饰采用了镂空雕刻,部分纹饰比较细薄娇脆,如镂空处,在取拿存放时要格外小心,不要捏压这些部位,以免造成断裂等不必要的损伤,有时候这些摩擦或碰撞,即使极其轻微,也会损伤到器物,甚至在画面上留下难堪的划痕、伤疤。

六、平时取拿摆放或移动竹雕笔筒时,注意取拿的方法,正确的取拿方法应该是一只手握持上端,另一只手托住底部,轻提轻放。

第7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浮雕景墙;景观功能;城市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6302

1引言

功能,具有效能、功效的意思,是指事物所发挥的作用的体现形式,是事物所具有的本有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墙体从原本的建筑结构功能中逐步创新,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室内空间中,而更多地在室外景观中表现出其特定功能。与此同时,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浮雕景墙面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大众,形成视觉中心,不仅能营造空间景点,更成为改善市容市貌及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刻画不同历史时期的浮雕墙已经化身为城市精神与文化的艺术载体,成为解读历史的教科书,让人们从中品读历史、现在和未来,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世态民风,并将这种印象深深地留在脑海[1]。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中浮雕景墙的景观功能主要体现在空间功能、美化功能、文化功能、标识功能、结构功能5个方面。

2景观功能

2.1空间功能

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表现为长度、宽度及高度。人的空间观是在生活空间基础上产生的。浮雕景墙作为一种立体式构筑物,垂直于地平线,在空间中的变化从普通的二维展示衍生出三维组合。城市公共空间是由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形成对自然空间的分割、围合与塑造的。

2.1.1组织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由于各种功能需求形成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等多种空间形态,需要对现有空间进行划分、隔断和重新组织,使其以大分小、以小成大等等方式。墙体由于是种立体界面结构,能够有效地将户外环境空间进行打破,调节尺度感,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围合与敞开,隔断与通透,衔接与分离相互渗透,造出人们活动需要的尺度。同时,利用浮雕景墙的艺术特征,可以使整体空间效果显得更加多彩。如位于丰泉古井公园内部的大型浮雕墙,既作为居住区院内又作为公园园内的墙体,有效地将两块功能不同的区域进行分离隔断,互不干扰。

2.1.2丰富空间

空间设计中,利用多墙体自身之间的互相搭配,构成多种形式美,如重复式、渐变式、排列式等等方法,大大丰富了空间塑性,利用景墙的相互联系及序列变化使环境效果具备多样性。同时,利用墙体与环境内部元素的相互呼应,如铺装、植物、水体、小品等等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能在更大程度上使得观赏者的视觉获得相互融通和渗透、多层次多样式的空间艺术效果,达到步移景异的直观感受。如桂花路交通岛上的浮雕景墙利用其墙体对空间进行隔断,分离空间。桂花公园入口处的浅浮雕墙作为屏障,遮挡园区内部,划分园区内外,形成大小不一、缝补变化的空间,起到隔景、障景的作用,使得游人步入景区,在内外,在动静之中变幻与互动。

2.1.3引导人流

浮雕景墙在表现形式上与普通景墙的技法表现具有明显区别,前者利用凹凸起伏的形体艺术形式运用,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位于南郊公园旁的浮雕景墙利用浮雕景墙的色彩、材质及图案变化,起到一种暗示心理作用,采用移步异景、一步一景的方式,从而吸引人们的视线按照浮雕景墙的安排路线沿线前行,直至公园入口。红旗社区内的浮雕景墙同样如此。

2.2美化功能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推动,“城市美化运动”也开始不断兴起。美丽城市的概念提出最先是来源于十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作为中部崛起的大城市,长沙市提出美丽概念,响应美丽号召、构建美丽城市,是其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城市公共空间中浮雕景墙作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利用浮雕图案,突破原有的平面作画有限范围,不断美化周边环境,赋予环境美学价值,提升艺术氛围。现在的浮雕景墙在担当审美价值和导向意义的同时,也对城市的装饰和美化起着积极作用,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

2.2.1构造氛围

氛围指围绕或归属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随着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完善,在人们长期处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逐渐将欣赏审视浮雕景墙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营造艺术氛围、陶冶高雅情操,让城市中的每位成员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文明水平。浮雕景墙作为当代艺术要素之一,利用其丰富的图形元素,使人们既能获得空间的观感,也能得到美的享受。浮雕景墙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将城市带入一片具有创意的艺术环境中。如在体育场上坡街道,利用简单抽象的线面结合,打造体育健儿的竞技动作,散发出体育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2.2.2装饰美化

城市的装饰美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意义,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自然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雕景墙是城市公共空间中营造和谐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自身在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可以完美地对现有环境的整体和细节进行美化修饰,从而达到审美需求。浮雕景墙由于自身的丰富多样性,利用其色彩、材质、图案等部分既能适宜地融入到当地环境中亦能有效地突出自身,多元化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丰富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从而使城市景观环境更加完整和统一。如车站北路的挡土墙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浮雕创作,一组“五桥飞跨、和谐开福”的主题仿铜浮雕墙坐落于此,全长154m,高约5m,气势宏伟,视觉冲击感较强。

2.3文化功能

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从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看,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从建设城市政治文明看,城市文化是城市政治文明的精神内核。

2.3.1传承文化

文化属于非物质,不同于现有的历史古迹、影像资料,文化作为一种非实体性质的状态,更多地是以载体工具的形式植入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会衰落,一个有文化基础的地域才能突出个性,一个有文化延续的城市才能彰显自身风采,展示城市形象。很多城市、地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是接近消失,如若不加紧发掘、及时保护、合理利用,则会使得文化陷入灭绝危机。浮雕景墙作为景观要素,由于其空间比例大、视觉效果强、耐久度高,因此适合将城市传统文化或当地传统文化通过浮雕图案展示于此,反映出精神风貌。城南中路的中学附近,利用我国古代伟大学者的代表人物形象,诸如孔子、孟子、老子等,在文化长廊的墙体上进行创作,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观赏者“一入境,便知其意”。

2.3.2创新文化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今,越来越多城市文化特色愈发不明显,有甚者已消失,城市的风貌已不断模糊,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在传承好现有特色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对文化进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作为一种置于室外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艺术,亦利用其幅面、形状、色彩等元素,展示出当代、当地的文化创新风貌,提升城市价值。处于营山巷社区内的浮雕景墙,以“和谐家园”为主题,雕刻出具有和谐思想内涵,反映美化、文明、进步、安宁的和谐社会画面,展示出新一代文化的生机活力。坐落于风帆广场内的98湘江抗洪纪念碑,将以血肉之躯构筑起抗洪的铜墙铁壁,以辛勤的汗水保卫湖南省会长沙安全的英勇战士抗洪魔、抵江水、保城市的壮美故事刻于墙体之上,散发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光辉精神文化。

2.4标识功能

标识,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符号。为突出某一区域、某一场所中建筑物、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景观的位置重要性、形象突显性,需要设置标志性景观,它能体现所处场所的特色,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具有辐射和控制作用,融合相应的人文价值,经时间的沉淀,成为人们辨别方位的参照物和对某一地区记忆的象征。浮雕景墙在其标识区域内以墙为景,运用多变的浮雕图案对其内部内容进行指向、引导,利用文字说明、图示为例,在最短时间内让受众接受最有效的信息。如具体图案、符号、文字等元素进行宣传、介绍、传播,突出景墙内部内容的实际涵义,起到标识作用。在城南路与蔡锷路的交叉口放置一段介绍城南书院故址及其历史发展历程的浮雕景墙,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形象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故事。

2.5结构功能

浮雕景墙除有上述功能以外,还有作为加固土坡或石坡,防止山崩、土块或石块落下,以保护行人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亦可防止水土侵蚀的机构,通常以挡土墙、护土墙的形式出现。由于其主要以结构防护为主,所以在设计中优先考虑承重能力、材料选取、工程效应等方面,而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创作,如长沙女子学院处的大型浮雕景墙。

3结语

浮雕景墙作为景墙中一种特殊形式,利用浮雕对内容的表达形式,使其景观功能在原有景墙功能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浮雕景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城市公共空间立体界面的可塑性、建设性,丰富了垂直界面。另外,环境问题的治理、艺术需求的满足、文化内涵的传承已成为当今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紧迫要务,浮雕景墙在环境中有着空间、美化、文化等多种景观功能,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当代壁画属于环境艺术,只有当画面的形式语言与环境协调统一,才能展现出特有的视觉美感。空间位置确定了壁画的环境状况,位置不同,对于壁画创作的要求也就不同。《世界文明》壁画创作是在深圳世界之窗旅游区的文化广场上长200米的浮雕带。居于“世界之窗”这样一个以展示世界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公园的时空背景之下,《世界文明》石刻壁雕,总体设计上是展现世界文化,经它入口,接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在壁画设计上,主要是集中显示人类数千年创造伟大文明这一核心主题上,无比恢弘的气势,展现无比丰富的文明。目前关于这一大型壁画创作的论述,据本人在查找资料时发现较为零散,其中有价值意义的数侯一民先生和李林琢先生的《再现东方文明――深圳世界之窗“东方文明”浮雕创作谈》一文。文章围绕在侯、李先生的论述基础上,较为详尽地阐述《世界文明》壁画的艺术特色。

二、关于《世界文明》壁画的基本情况

深圳世界之窗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一个集中多个国家、多种民族、多种历史风貌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形式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有意识地营造出了一种旅游文化的文化意境,多色彩地再现各民族的文化形态,艺术地实现它的商业活动,让游客在欣赏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中感受审美的情趣,这是很有意义的研究。

居于“世界之窗”这样一个以展示世界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公园的时空背景之下,《世界文明》大型壁画为贯穿五个大门,长200米的浮雕带,与各大洲门式建筑、古代柱廊和雕刻群组成宏伟的文化广场上。《世界文明》大型石刻壁雕石刻长200米,高10米,它与不同地区的大门和数十座古代建筑的柱式及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气势宏大的世界文化广场。由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三个单位的艺术家们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精心设计、精心监制的红砂石浮雕。塑画墙高10米,分6块墙面环绕广场竖立,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这是一部表现人类文明史的的鸿篇巨制,是艺术与旅游文化融为一体的创作。它以粗犷、质朴、细腻等各种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与五湖四海的游人对话交流,显现出自身的精神力量。

三、《世界文明》壁画创作内容的特点思考

《世界文明》壁画主要集中在显示人类数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这一核心主题上,它不仅包括了两河、印度、埃及、希腊、中国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又包括了整个亚洲、太平洋、大洋洲、澳洲极其丰富、极具特色的广大地域。

在这么一个宏大的主题和背景时空下,对画面形象的收集、处理、提炼以及艺术创造是有着很大的困难的。人类文明,从古巴比伦到伊斯兰文化,从仰韶到丝绸之路,从古代印度到佛教的传播,从古老的图腾到科学发明,天文、地理、航海与战争。从恒河、黄河、两河流域直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各大洲的多种文化。纵贯数千年,横跨整个地球……要熟练自由地驾驭这一庞大复杂的任务,不单要有对于中外文化的熟悉知识背景,还要有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纵观《世界文明》壁画所应用的素材,壁画家们并没有采用惯常使用的壁画手法,而主要依靠对世界优秀文化遗存的精选与组合来形成画面,但组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按严格的文化历史,概括数千年文化的丰富内涵来构建画面的形象。

(一)《世界文明》壁画创作艺术形式的特点思考

《世界文明》壁画创作的特点,不仅表现在思想内容上,还表现在对壁画艺术形式的追求和探索上,表现在对材料工艺的选择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壁画创作为当代壁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中国传统壁画匠心独运的造型方法,宛转自如、流动飘荡的线描技法以及变化丰富、生动灵活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构图营造法等,都在《世界文明》壁画中有所体现。《世界文明》的壁画创作者们如在体现具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的玛雅文化的一个局部,壁画艺术家们就大胆地采用了米克斯特克传说中的“脚印”贯穿于整个墙面,导引着人们沿着这些“足迹”去探寻美洲文明的奥秘,画面的处理上类似于“超现实主义”所营造的异乎寻常的梦幻般的境界,也有颇似“抽象派”的形式探索。另外,艺术家们也在注重从中国传统壁画艺术中,从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使得壁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日趋多样化。

(二)《世界文明》壁画创作材料的特点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当代的壁画家们在开发传统工艺材料的同时,极其注意不断运用新的材料来进行创作。除了运用油画色、国画色、丙烯色等颜料绘制之外,还注意运用镶嵌、陶瓷、漆艺、金属材料和棉毛、化纤材料等来开拓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许多壁画本身就是运用物质材料对建筑实体进行装饰的,所以,壁画在材质运用方面的创新也显得十分重要。相当多的壁画作品超越了传统的用材范围,广泛采用了新颖的材料,获得了只有现代化科学技术才能实现的优美的艺术效果,从而为现代壁画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世界文明》壁画虽是单一地采用了红砂石用浮雕的艺术手法,由于对墙面以自由分隔的形式,以乱花迷眼的组合,以高(高可近圆雕)、中、低(平刻浮雕)跳动的起伏和张弛变化的疏密开合,以表达“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丰富与壮观,从而达到更能深化人类文明史的这一主题。

(三)《世界文明》壁画创作手法的特点思考

《世界文明》是一座巨型的石刻,壁画家们一般采取了高、中、低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高浮雕有高达75厘米,在画面的下部,其内容是有代表性的文物,(如印尼的神鹰,印度的恒河,日本的奈良大佛,中国的舞乐骆驼、霍去病墓的卧马,巴比伦的哈木拉比法典等等)或粗犷雄浑、或精雕细琢,在画面上成为柱角,造成构图的稳定感,同时,它又是观众直接触摸和拍照的对象,“中层浮雕全高45厘米,出底板一般25厘米。这一纵横交错、内容繁杂、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成为一个个中心,其外轮廓是画面的骨架,浅浮雕部分总厚度为30厘米,出石底面约5厘米到8厘米,起烘托与连接的作用,虽不是画面主要部分,却并不省工,有不少局部,如日本和服和浮世绘的水纹花饰,都是以精确的构造,一个个斗拱、一朵朵小花、一个个波纹连卷、勾结、精雕而成,一律不用线刻,因为简单的线刻在大浮雕上效果不理想”。整个作品是靠构图的大结构、阴影的起伏强弱、块面的开合疏密、石头的色彩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和气势感觉的。另一种视觉效果就是近看效果。因为观众更多的是在浮雕下观看,视角不过是整个画面的二十分之一,而且前边还有柱,自然分隔成一个个局部,这就要求设计时每个局部的相对完整性。在处理上对有的局部极尽精微,使游客能发现许多精彩之处,有的小地方又放手处理成大的形体,有如一面大墙,如恒河的大象高达两层楼房,观众到此心胸开阔。

(四)《世界文明》壁画创作的功能性思考

就《世界文明》壁画艺术的功能而言,它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它不仅以记事性或象征性的构思与写实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生动的造型,丰富的想象去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传奇性故事情节,以富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表现不同的人物情景,而且能与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其它艺术形式所达不到的艺术魅力。

四、当代壁画功能的拓展

《世界文明》壁画已不仅仅是传统概念上的一幅画,它在广义上已是一种环境艺术了,它关注环境,并在广阔的天地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它对营造深圳世界之窗乃至深圳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个当代大环境的文化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这一角度上来看,当代壁画与环境的结合,壁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壁画对建筑的从属性和艺术价值的相对独立性,在环境设计中精品力作的意义,以及当代壁画功能的拓展性都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

《世界文明》壁画的成功,其最为突出之处就是善于挖掘各地民族气派、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并对于深厚而丰富的世界各国民族传统的研究(包括对民间艺术、以及文学、历史各艺术门类的研究)。而且并没有僵化在传统的固定模式之中,相反,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的历史借鉴,产生了面对现代人需要新鲜活泼的新形式,新语言。

第9篇:浮雕艺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卫浴柜;浮雕装饰;热压成型;设计制造

一、卫浴柜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浴室柜行业作为家具卫浴的边缘性行业,可谓是一个新型行业,然这短短几年,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着浴室柜行业的不断成熟,产品的性能越来越人性化,逐渐替代了早期单调的陶瓷柱盆成为了卫浴间的主流产品,与座便、淋浴房等成为浴室三大件之一。目前,我国浴室柜行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是发展的不平衡,有区域性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一些零星的地方小品牌之外,大多数浴室柜厂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四川和福建四个地方,上海和北京也有一小部分。

2、是竞争非常激烈,进入微利时代

浴室柜厂家多,在笔者所在萧山益农镇产业区内,方圆几里,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浴室柜厂家。一些投资者正如火如荼地建厂房、购设备,预备上浴室柜这个项目。

3、是中小品牌越来越难生存,终极将发展到几大品牌垄断的格式

浴室柜行业门槛太低,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是很大。有些作坊厂的老板,8万元就敢尝试办浴室柜厂。浴室柜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连模具都不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二、卫浴柜浮雕装饰工艺的发展

卫浴柜按其材料分可分为,不锈钢、实木、pvc等,而其中能通过加工产生浮雕效果的材料一般是实木和pvc。浮雕设计是从艺术角度对面板进行立体化处理的再造设计,具有浮雕效果的门板可以流溢出特殊的时尚和典雅的气息,具备很强的装饰性,从而轻松的体现出各种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欧式风格,美式乡村风格,中国风格和北欧的现代简约风格都可以通过面板的浮雕设计来体现。然而传统的木雕的方式批量化的加工速度慢,单块浮雕板成本高,另到很多企业对其又爱又恨,中小企业对它望而却步,无法承受高成本所导致的高价格,多年来中小企业基本很难见到风格独到的浮雕柜。

三、热压工艺的特点原理

传统浮雕板材的加工方式以雕刻机直接在板材上加工成型,导致个体成本高,效率低。热压成型是塑料加工业中简单、普遍之加工方法,主要是利用加热加工模具后,注入试料,以压力将模型固定于加热板,控制试料之熔融温度及时间,以达融化后硬化、冷却,再予以取出模型成品即可。

热压成型有时亦可划分为真空成型(vacuum forming),与压缩成型(compression molding),其施压方式不尽相同。压缩成型大部份是将塑料置于模具加热软化后,再施加压力以成型。而真空成型所加压力来源,可以是单边抽真空,或除在一边抽真空外,另一边辅以高压。

四、基于热压工艺的浮雕装饰板设计制造流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浮雕装饰板的整体设计加工过程:

1、装饰性设计阶段

市场调查:了解浮雕文化及风格分类,以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更有文化背景和内涵的浮雕图文。

草图绘制:利用手绘结合电脑平面绘图的方式进行初期效果表现。

方案评估与修改:对方案的整体设计构想和构图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不合理的部分及细节位置进行修改。

绘制正稿:用三维软件(推荐proe等工程类,必要时浮雕软件)绘制准确尺寸比例的三维模型及效果图表达。

撰写设计说明:对浮雕方案的风格、设计定位等进行文字性阐述。

2、模具设计加工阶段

产品三维尺寸及细节校准:在此阶段必须以工程类软件进行产品的标准建模。对所有的尺寸和细节要精确到位,产品浮雕板的最外圈圆角效果不需表现(这个由板材热压成型后工人自行切割后倒圆)。

基础模具三维数据生成:根据产品造型生成与产品阴阳结合效果的凹凸模具,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模具中所有的垂直面的拔模斜度及最小圆角值。

浮雕三维模型合成:在此过程中通过浮雕软件,将产品设计中的浮雕灰度图案直接在模具上进行逆向合成。

编刀路上机加工:根据模具设计的尺寸进行定料,并通过相应的雕刻机或铣床加工。

3、热压成型阶段

热压调试阶段:在此阶段第一次将模具装上热压成型设备,要进行温度和力度的调节,选择好成型效果最好的温度和力度的组合,进入下一阶段

热压批量阶段:此时已经定好温度力度,可进行批量生产。

五、热压浮雕装饰板的优缺点分析

热压成型的浮雕装饰板优点是成型速度快,一次性投入后可进行高效率的批量生产,并且成本低廉,在具备价格优势的前提下,使得产品种类更加的丰富,改变传统浮雕柜动则上万的价格。因为这种加工工艺的介入,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了。然而其现阶段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1、如果说传统雕刻加工的是阳模,那么热压工艺加工的就是阴模。因此导致产品中突起的浮雕效果,传统雕刻模式更加锐利清晰,而热压的效果圆角较大,在碰到细节多的图案,画面感破坏程度较高。

2、浮雕效果的深度无法做大很大,无法做出立体感较强的浮雕图形,不然会导致热压过程中对温度和力度要求很高,容易产生次品。

3、产品热压完成后的脱模效果要求拔模斜度较大,不然热压完成后脱模容易产生产品表面缝隙撕裂。

六、新工艺的改进对未来的行业影响

热压工艺相对传统雕刻工艺来说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然而在商业社会当一个产业有一种新工艺的融入后,对整个产业及趋势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当下浮雕款式的热度正在一步步提高,各个企业也在实验研究尽可能的弥补热压工艺中的不足之处,相信未来几年内会有更新更完善的技术和好的产品出现。■

参考文献

1、《浮雕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浮雕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