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

第1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我们证大小学学生,来自全国16个省市,其中,随迁子女占了60%,留守儿童占了25%。学生们都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各种岗位上,辛勤劳动,努力创业。学生们还知道,地球上居住着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地球是一个大村落,而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一起居住在这个美丽校园里,校园是一个小村落,他们就是这个地球村小村落的村民,每周,村民们会在国旗下庄严宣誓:用勤奋努力创造最美的生活!学生们更知道,父母身上的勤劳品质,要在他们身上继续传承与发扬。

探寻真谛:劳动是什么?

在“每月一事”开启之初,老师带领学生全面认识“劳动”。

低年级学生从绘本中寻找“劳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出美丽鲁冰花的“花婆婆”,从剪羊毛开始到制作成一件羊毛衣服的勤俭牧羊人“阿利”,会做木工、会缝围裙、会烤蛋糕、会补轮胎的“小海狸”,孩子们感受到“劳动最美丽”。

中年级学生则在温习唐代李绅的《悯农》、宋朝翁卷的《乡村四月》、王禹的《畲田调二首》、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等名篇名著中,感受劳动在中国源远流长文化中的价值,发现劳动的伟大。

高年级学生则沉浸于古往今来勤劳人物的探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司马迁发愤成史家之绝唱,诸葛孔明辅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随后,高年级学生开展“了解父母的工作”调查活动,请父母拍工厂工作照片,讲劳动故事,用心感悟父母的勤劳美德。孩子们发现,劳动很辛苦,劳动需要付出,但是劳动最光荣。

行动见证:我们在劳动

中……

现代校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勤劳习惯的培养,更有其现代意蕴。

1.梳理劳动岗位,形成阶梯式劳动认领项目

在我们的校园里,学生可以开展哪些劳动呢?学校德育处联合少先队大队委,把校园里可能由学生完成的公共服务、劳动项目进行了梳理,分为“校园小管家”“生命守护员”“卫生小使者”“用餐小帮手”“安全小卫士”等五大劳动服务岗位,讨论制订了各岗位职责,确定岗位服务人数,形成了阶梯式的劳动认领项目:

适合低年级的劳动项目:是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简单劳动:比如教室生物角、图书角的管理,包干区的卫生保洁等;

适合中年级的劳动项目: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定协调能力的或者需要特殊才能的劳动:如体育馆、音乐室等各个功能教室器材的整理;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的工作人员;校园小导游等。

适合高年级的劳动项目: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劳动、需要一定体力的劳动:比如养殖热带鱼、盆景植物等;学校开展各种集体活动的场地布置、桌椅搬运等。

除了校级劳动项目,各个班级也根据具体情况,认领班级劳动项目。

2.融入生活元素,构建劳动教育机制

(1)发行校园劳动创业“星

光币”

校园内劳动项目那么丰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长久的、持续的劳动兴趣呢?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第十一章《经济学的天空》中,介绍了他在教室里通过开展工作薪水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理财理念、经济责任的做法。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决定:把学生的劳动与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模仿人民币面值,在校园发行校园流通币,因“星光教育”是我校特色,故取名为“星光币”。

“星光币”既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量性评价,也是对学生劳动积极性的正面奖励。

(2)成立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星光创业商店

学生们通过劳动获得星光币后,如何管理自己的星光币呢?我们模仿现代社会生活,继续为学生搭建劳动服务平台,筹划成立学生自己的“银行”。

星光币不能只存银行,积攒了星光币,要让它流通起来,发挥星光币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有人提议搞一个“拍卖行”,让学生把自己的私人藏书、个人集品等有价值、有意义的物品用星光币进行拍卖。还有人提议开一个“商店”,让学生可以直接用星光币购买学习用品。

3.以隆重的典礼,启动勤劳好习惯“每月一事”

4月30日,全体师生集中体育馆,举行了“星光币劳动创业”“每月一事”启动仪式暨“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星光创业商店”成立典礼。

于育强副校长详细讲解了校园劳动项目及认领方式,我为“星光银行行长”、星光拍卖行的“拍卖师”、星光创业商店的营业员授牌。

至此,我们从劳动内容,到劳动实施、管理评价,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劳动教育机制。而我们星光币劳动创业教育的价值也直指核心素养:如热爱劳动、珍爱生命、合作担当、问题解决、健全人格等。

4.以勤劳的方式,擦亮每一个日子

【学生画外音1】

劳动创业岗位设立后,同学们都领到了自己的岗位。二(2)班的施艺侬就是一位称职的花草养护管理员。虽然她只有二年级,但是自从当上花草养护管理员以后,她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园丁。只要天气晴朗,她就会把底楼楼梯间的每盆花草放到太阳下面,让植物们享受阳光,并且定期浇水,把枯掉的叶子剪掉。在养护中,她发现有些植物似乎不是太喜欢晒太阳。于是,她又去请教科学老师,了解哪些植物不能晒太多太阳,哪些植物不需要一直浇水。自从当上小园丁后,施艺侬能够叫出很多植物的名称,还知道它们的各种不同习性。

【学生画外音2】

二楼棋桌和书吧是全校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学生们在课间或者放学后会在这里读读书、下下棋,但是刚开始时总有同学会把书和棋子随便乱放乱摆,虽然老师们利用晨会课进行了规训,但是收效只是一时,没过几天就会又成老样子。自从有了书吧棋桌守护者以后,每次从边上经过都会发现书和棋子摆得整整齐齐。书吧棋桌管理员告诉我们:“以前我们天天要去整理几次,每次下课都会跑过去看看,但是我们慢慢发现这样太累了。于是我们调整了策略,给习惯好的同学以一元星光币作为奖励。果然,效果好多了,很多同学也慢慢养成了使用完以后主动整理的好习惯。”

每周五,是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候。“星光拍卖会”火热举行,拍卖程序完全仿照真实生活。从登记拍品,到展示、介绍拍品,小工作人员们备足了功课。这一天,星光银行的工作人员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星光创业商店更是“生意红火”。孩子们在快乐体验中挥洒汗水,在幸福成长中收获美德。

反思感悟:问耕耘,也问

收获

“星光币劳动创业”“每月一事”,是以学校公共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它以自由开放的劳动项目认领方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把劳动教育融合在学校的德育体系中,突破了“为劳动而劳动”的单纯劳动教育方式。

自从开展“星光币劳动创业”“每月一事”后,“劳动”成了最美妙的字眼。大队长尹思源同学说:“我们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的小工作人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怎样可以更好地服务同学,比如怎样登记同学们的星光币又快又准确,这里学问可大了,我们感觉特别有意思。”三年级的陆海燕老师说:“自从孩子们担任了花草守护员,他们每天坚持把几十盆花草搬进搬出,呵护备至,除了劳动本身外,我更看到了孩子们身上可贵的责任心、恒心,通过劳动教育,我们收获了更多。”

第2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意外的伤痛

无意间听到学生谈论老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言谈举止。一个同学说:“老师今天又在吹牛,说什么劳动最光荣。简直是瞎说,劳动光荣个屁!”另一名同学随之附和:“他说劳动光荣,为什么总罚我们搞劳动?”听着这些议论,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我着手进行了一项“关于同学们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老师在运用劳动这个杠杆对学生进行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以下是参与调查的部分学生的话:

学生A:我这个人天生就好动,经常管不住自己。糟了,这次又逃不过班主任的严厉批评了。可是,当我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时,他怒目圆瞪,气愤地对我吼了一句:“从今天起,你打扫本班教室一个星期!”……打扫教室一个星期的任务好不容易在痛苦和同学们的嘲笑中完成了。

学生B:自从老师罚我扫了三天厕所以后,我再也不觉得爱劳动有什么好的了,人也开始变得懒惰了。

学生C:每当想起老师罚我打扫操场的情景,我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学生D:老师,你常告诉我们罚我们是爱我们,是为我们好。这是真的吗?难道不能换一种方式爱我们吗?

……

看了学生们的话,我很难过。我决定改变这种现状。在研读了大量有关资料后,我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在全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之所以如此反感劳动,的确是因为部分老师在运用劳动进行教育时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

幸福的收获

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技能,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这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需要怎样对待劳动?发展离不开劳动,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同样需要劳动。尽管现代科技让劳动的环境和方式有了跨越式的变化,但劳动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性并没有改变。没有辛勤劳动,就没有丰收的成果。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辛勤劳动,我们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也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如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等。

为给劳动“昭雪”,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大胆将劳动作为奖品奖给学生。

一是改革值日制度。我彻底改变过去统一安排值日的模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细化为同伴互助、完成任务等六个方面,由学生自己打分和小组评分相结合进行评分,每周五进行小结,然后按分数高低确定值日顺序。

二是改革奖励方式。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其表现值得表扬和鼓励时,我就把劳动作为奖品奖给他,即给他一次劳动机会,如奖励他办黑板报、布置教室、浇花、除草等。

三是加强家校联动。为使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劳动观念取得一致,我鼓励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自觉参加劳动。学生凡是在家自觉参加种地、锄草、上肥等农活以及收拾房间、打扫庭院等家务劳动的,凭家长的证明和劳动日记到校登记记分,然后再根据累计的积分,确定劳动的轮次。

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我初步实现了为劳动“昭雪”的目的,使学生觉得劳动有尊严了,帮助他们在劳动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从精神上获得了充实,真正开始热爱劳动了。这种办法很奏效,大大改变了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一位同学在他的日记中深情写道:“……以前以为把种子埋在土里就能发芽,没想到种土豆这么麻烦。”有的学生说:“以前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现在才知道自己真是无知啊!”还有的同学笑着说:“以前只在QQ农场里种过菜,现在才真正知道怎么种菜了。”一位家长深有感触:“过去我连洗碗这些事都不愿意让孩子做,没想到让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毛病。现在,我的孩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主动要求和我们家长比赛做家务呢!”张老师主动带班上的学生参加了一次公益劳动,他的体会也很深刻:“其实孩子们是愿意参加劳动的。这次公益劳动,他们不仅积极完成了自己的劳动任务,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第3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经过一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 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 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家庭教育中去。

第4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一、激活环境,强化互动

在幼儿园,一提种植园地,教师们就认为是指专门用来种植的地方,是可以让幼儿在此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收获成果的体验区。一般种植的都是农作物之类,很少会种植花草树木,而我则认为种植园地不受地形、面积的限制,在活动场地的边角、房前墙下,花池旁边,都可以垦出片片点点的地块,甚至于一个个废弃酒坛、破轮胎等都可以属于种植园地的范围。而植物的种类也可丰富多样,可以是农作物,也可以是花草类,关键是要让幼儿成为种植、管理、欣赏的主人。我们要让植物进入幼儿园的每个角落,让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充满自然的生机,让幼儿园的环境会说话,使其真正成为花园和乐园。通过与种植园地的互动,让幼儿体验感知,获得更多观察、发现、管理的机会,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幼儿园环境。

二、促进发展,提高能力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事物的奥妙,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正是要求幼儿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其在观察力、持久性、劳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1.探究发现,培养能力。

首先,在种植园地中,幼儿可以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等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劳动观念,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种植园地里,老师不要事事包办,必须让幼儿成为种植园地的主人,让他们真正参与种植与管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也使他们获得了很多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甚至动物的经验,如蝴蝶、蜜蜂会到菜花里来采蜜,蚯蚓松土对植物生长有好处等。在参与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幼儿对很多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深入地了解,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有了更清楚地认识,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在植物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味道、形状、色彩,感受到数量和重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计划能力、数量概念、责任意识等都可以得到发展。其次,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种植园地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操作,从中发现课上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使幼儿认识得更加全面、深刻,掌握的知识也更丰富。因此,幼儿园的种植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行为,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体验感受,培养品质。

南京师范大学钱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如果不给今天的孩子进行普通劳动者的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孩子既缺乏吃苦的经历,又缺乏遭受挫折的准备,他们是很难具备良好的素质的。

通过种植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学习简单的种植技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由此产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参与种植园地的劳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早期劳动教育,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种植园地也在不断的变化,幼儿每天都会到种植园地去劳作,他们为植物松土、挖坑、播种、浇水,除草、施肥,仔细地观察,认真地记录。幼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付出后得到回报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懂得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的道理。幼儿参与了劳动,对劳动的辛苦有了切身体验,使他们对古诗《悯农》中“汗滴禾下土”的含义有了真正的理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3.合作分享,感受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在种植园里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让他们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例:在种植园地种植何种植物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然后大家一起合作,进行分工,如谁带种子、谁浇水、谁记录等。幼儿知道这些事情一个人做很麻烦,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两个人、几个人一起合作完成,那就快得多,它提供给了幼儿一个合作的平台,幼儿经过教师适当指点,也会很快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人合作,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为以后发展合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增进合作,体现价值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的教育构建并不是独立的,它是在家长、教师、同伴等多种资源相互间共同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而成的。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一大合作伙伴,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事实上,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都是来源于家庭当中。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1.聘请家长助教,挖掘教育资源。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大多数家庭还保持着在地里耕作的习惯,家长们朴实、勤劳,是田地里的好手,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行家里手请到幼儿园担任种植顾问,请他们参与种植园的劳动,让他们指导幼儿种植农作物,增加了农作物的成活率和收获率。同时,由于家长的参与,不仅体现了家长角色的重要价值,还促进了幼儿的情感发展,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2.提供物质支持,丰富园地品种。

第5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追本溯源 探寻成因

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管静:初看这件事,像是错在学生:不爱劳动,斤斤计较,没有集体意识。其实不然,我觉得这是学生平等意识的觉醒,是在拷问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公平度。如今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他们渴望平等,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当然他们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许是分配劳动任务的不均衡,触动了他们潜意识中主观平等的那根神经。

泰来县六三中学 程谊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在家里别说做家务了,有的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容易产生自私的心理。况且现在学校、家庭都会特别重视成绩,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杜蒙县胡吉吐莫中心学校 赵宏军:可能是老师平时就以“上级”的身份对学生呼来唤去的,不是让学生做这个,就是让学生做那个,然后激励机制又没有跟进,学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老师也从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感受,所以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他山之石,现身说法

案例1:拨动心弦――转变学生的态度(安徽省芜湖县保沙中心学校 庄华涛)

我曾经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吃过一次“闭门羹”。

那是报名注册的第一天。教室里的垃圾很多,我便想先将班级卫生打扫一下,就顺便找了一下,看有没有学生可以帮忙。结果,我只看到一个刚刚报完名的男生在外面玩。于是,我便叫他帮我一起打扫教室。没想到那男生丢下一句:“我是来报名的,不是来值日的。”转身就跑了。

独自一人打扫好教室后,我回到办公室,满心都是失落。心想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这样!但转念又安慰自己:算了,可能是他有什么事急着回家吧。再说,这确实不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后来的日子,这个男生依然如此――除了他应该担负的值日任务外,其他班级事务仿佛都与他无关。我一直告诫自己,他已经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至于其他的,还是暂时不要求他吧。

就这样,又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有一天,我骑摩托车回家时,发现这男生推着自行车走在路上。虽是初秋时节,放学后的太阳还是很毒,孩子的脸上挂满了汗珠,衬衫也湿了,看样子他走得还挺费力。于是我停下车问道:“怎么了?”

孩子一看是我,低着头答道:“链条掉了,装上去就掉。”

于是,我帮他装上链条,并从摩托车的后备箱里取出工具,将必要的几颗螺丝紧了紧。之后对他说:“现在试试。”孩子骑上车走了。我正准备上车离开,他忽地兜回来,冲我大声说了句:“谢谢老师!”又高兴地骑车走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这男生渐渐有了变化。除了对我分配的任务不再推辞外,还能主动承担一些其他的班级事务。看着他的变化,我知道我的静待有了最好的结果。

由此可知,当学生表现出个时,教师一定不能急于指责,也尽量不要强制他们,而是应该寻找点点滴滴的机会,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影响他们。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每一个教育措施必将在孩子的内心留下痕迹,都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性格特成的因素之一。作为教师、作为成人的我们,在寻找教育契机的同时,应该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平和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转变的过程中保持心灵天空的明亮、蔚蓝与纯净。

案例2:激发内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泰来县蒙古族学校 张君茹)

2012年的冬天寒冷雪大,校园内和学校分担的清雪任务都很重。我们以分担区责任制的形式把任务分到各班。一次,我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班级的进度特别慢,而且人还少,就问班主任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都请假上厕所了,还没回来,偷懒不愿意干呗!”我早就听说她班的学生劳动态度一贯如此。我对一个学生说:“去叫他们,就说我要和他们比赛,问他们敢不敢。”

可能是怀着好奇心吧,学生们陆续回来了。我说:“咱们比赛呀,看谁清得快?”到底是孩子,一听比赛兴趣就来了,其中一个平时最不愿意多干活的男生说:“主任,你是女的,和你比赛等于欺负你!”我说:“那到也是,你是男子汉,比我有劲,那你说怎么比?”他的豪爽之气尽显:“把我班两个女生借你,我和你们3个人比!”我说:“好!既然是比赛就有奖惩,如果你赢了,我们就出个节目;如果我们赢了,你要在以后的清雪劳动中当队长,带头干!”他很不屑地爽快答应了。我也对其他同学说:“我们大家和其他班级比,看看能不能比其他班清得快。”

分好任务后我们开始了比赛。其他同学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不知道是谁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也都不约而同地跟着一起唱起来,歌声在我们清扫过的路上回荡着。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女生赢了,伴随着女生们的欢呼,那男生却很不服气。我说:“既然不服气,你平时就多参加劳动,多锻炼。下次再有清雪任务给你个翻盘的机会!”他攥着拳头大声喊:“好,我期待快点下雪!”

虽然腰背酸疼,衣服湿透,但我的心里却甜甜的。

案例3:外力驱动――奖出学生劳动习惯(江苏省建湖县沿河中心小学 胥加洲)

学校平时检查比较多,再加上我校比较重视卫生常规,所以突击打扫更是频繁。临时被指派到的学生总是怨声载道,自然积极性也高不到哪里去,我说一下,他们才动一下。很多时候,任务分下去后,再过一段时间来看,还是原样。说他们,他们反而振振有词:“不是打扫过了吗?”没办法,很多时候我只好亲自带队,一是做榜样,二是指挥、监督。

我平素喜爱读书,一有新到的杂志,总是第一个去翻阅,如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就会带到班上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每次学生都争抢着阅读。有一次,我把一叠杂志放在讲台上,学生争抢着要看时,碰巧政教处通知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检查。我刚要点名指派,学生们霎时安静下来,个个低着头,生怕被点到。我扫视了一下全班,也有点无奈。突然,我看到讲台上的杂志,灵机一动,说:“主动参加劳动并验收合格的同学,奖励杂志一本!”

学生们一听,个个来了劲儿,竟然还有几个学生站在椅子上,高举双手抢这个机会。我给他们简单分工后,刚到办公室坐定,就有学生跑过来,说:“老师,你去看看我们干得行不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打消,我跟着学生走了一圈,美其名曰“验收”,发现的确与以前不同,尽管有点瑕疵。我刚一指点,学生就赶紧跑过去打扫,然后热情地问怎样。最后,按照协议,学生如愿地得到“奖品”,高兴地翻阅起来。

一本杂志就有这么大的魅力?也许不是学生不爱劳动,而是我们引导有问题。过分强调劳动最光荣,学生却体会不到光荣,反而感到脏和累;更何况还有一些教师把劳动当做一种惩罚手段,更让学生的价值观有了偏移。

如何让学生劳动有所得,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也许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后来,我除了设置“奖品”来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之外,还特别在常规劳动中注重公平,划分区域按照小组积分优先选择;在突击劳动中,将相应的劳动任务按照招标形式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纳入到小组积分中去,最后小组积分与调座位以及评比等挂钩。

减少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从杂志奖励到形成制度,这办法很有效!

真实情景再现

――拨动那根“懒惰”的琴弦

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府中学 李冬芹:下课了,我习惯性地去洗手,却发现水盆空空。恰巧田小辉(化名)走过来,我便叫他去打水。他看了看盆,又看了看我,很不屑地说:“凭啥呀,我又不是值日生。”“你……”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我知道,单纯的说教对他没用。想到这儿,我立马多云转晴,笑意盈盈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吧,如果你不愿去打水,老师去打吧!”然后我拿起水盆直奔水房。水哗哗地流着,我的思绪也宛若这哗哗的流水很不平静,这样做好吗?田小辉会不会认为我输了?同学们会不会觉得我太软弱?想着想着,忽听一声:“老师,我来端吧!”回头一看,是班长。“不用,孩子,还是老师端吧。” “老师,我端,我端!”好几个孩子像小麻雀一样边说边“飞”过来。大家一起端着水回到了班级。

第二天恰好有节班会课,我便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大家讨论:老师都很忙,有时会忙得忘记值日。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师,当你发现办公室无人打扫时,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各抒己见。当有人说“不是我值日,就不该我打扫”时,一个女同学站了起来,她说:“我告诉大家咱们李老师是怎么做的吧。我去办公室送作业时,好几次都看到李老师在打扫卫生。开始,我还以为是李老师值日。可后来我发现不是她值日的时候,她也在打扫。”全班一下子安静了,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我。“孩子们,我尊重你们的观点和理由,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只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其实在打扫的过程中,我扫去了心灵中的自私自利,收获的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在劳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筋骨,又收获了‘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满足;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体验到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自豪。你们说,这活儿该吗?”我话音刚落,全班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始终一言不发的田小辉从后面跑了过来,给我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老师,对不起,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我的眼睛也潮湿了,教室里又一次掌声雷动。

一个故事,一份思考。教育就是用心灵感应心灵,用情感感化情感,用行动感染行动;教育绝不是“叫”育,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是最直观生动的教育!

当事者感言

――让孩子找到“家”的感觉

泰来县六三中学 王永靖:如今,受到独生子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最光荣”似乎早已淡出孩子们的视线。然而,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面对这几个“不爱劳动”的男生的种种不良表现,我并没有大声呵斥,也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教育,因为我知道,“怒斥”或许能解决眼前问题,但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反感甚至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因此,我选择了冷静和反思。我想,作为教师,不应该只盯住孩子的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正所谓“教孩子一天,要想孩子的一生”。孩子缺乏劳动意识,没有“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教师应该采取充满爱和智慧的教育方式。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他们才会产生出“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思想,也会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更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班级最好的诠释是“家”,家不同于“角逐场”的优胜劣汰,家应该是不放弃、不抛弃、不丢弃、不舍弃的心灵港湾,是学生健康成长、均衡发展的乐园。

第6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关键词] 活动 过程 体验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一年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更让我深刻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文化和谐统一的过程。因此科学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文章,使活动更具光彩尤为重要。

一、活动是感受自然、感悟生命的“源泉”

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体验生命的意义。听别人说得津津乐道,不如亲自做一做来得实在。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实验、探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百味,收获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心中的校园》的实践活动中,先是经过“赏我校园”和“起草美化校园的活动方案”两个环节的安排和实施,经过充分准备后,在“情系校园”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地行动起来了,有的学生准备了水彩颜料和纸准备把画出健康、有意义的图案装扮教室;有的学生准备了照相机想把同学们工作的场面照下来,装点学校的生活栏;还有的准备了大家活动要用的一系列材料和资料……一番精心筹备后,活动开始了,到处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人们面前。活动结束后,课堂上到处洋溢着学生对这崭新、美丽的环境的感想,展现着学生们独具个性的作品和话语,传达着学生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高高兴兴地耕耘、收获。在潜移默化的锻炼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活动是绽放智慧、培养合作意识的“基石”

以活动为平台,在交流中绽放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设多种机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开展《神奇的面点世界》活动时,以讲哲理小故事为切入点,引发讨论,从理论上向学生阐明在相互交往中,“懒惰”、“不愿意为别人做事”、“不团结”等原因是影响团结合作的主要障碍。然后在制作面食包饺子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个人体验,让他们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人的相处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在学生心目中渐渐的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实现研究性学习中的“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报告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的课程目标。

在今年4月,我校与澳大利亚学生的交流互访活动中,学生们利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的技能,手把手地教澳方的学生们包饺子,和新朋友们打成一片,真正在交流中绽放智慧,骄傲自豪的民族之情油然而生,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完善了《神奇的面点世界》主题活动,充实了课程内容,课程本身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充分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三、活动是获得成功、促使情感升华的“桥梁”

以活动为形式,在过程中获得成功,促使学生情感的升华。传统的教育,尤其是学科教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情感活动的感受。活动课程有别于别的学科课程,其明显的特点是开放型教学,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生活实践,极大地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扩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即使遇到搓折,学生往往也归结自己的努力不够,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例如:在开展《纸的艺术》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中,学生对剪纸、折纸、纸浮雕等都十分感兴趣,课外收集了各种各样关于纸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等学生带着准备的纸工艺的资料开始课堂展示交流时,看到别人对自己纸工艺品赞叹羡慕之情时,也是他们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有的甚至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张张纸幻化成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每个学生都爱不释手。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手工制作的技巧,更深的是使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能力,交流了情感,体验了成功。

四、活动是追求、促进个性发展的“种子”

第7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一、德育

德育是丰富的,是贯穿人的一生,维系一举一动的品德行为教育,德育不仅仅是教育他的心,更我重要的是规范他的行为。

下面大家看看这个案例: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因身体不适入院。2013年4月16日下午,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警方表示,在该生宿舍饮水机内剩余的水中检验出某些含毒化学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林某已被警方刑拘。这是2013年轰动社会的复旦投毒案

大家都了解现在社会,学校有很多高材生,但是他们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如复旦大学投毒案,这已经要使我们醒悟,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培养成绩,还要培养品德行为。

以往德育是高高在上的,很神圣的,从上至下的教育,很多学生觉得“无法触摸”,乏味,不耐烦。

现今,教育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化改革,扩宽德育管理思路,转变德育工作方向,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德育的素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言一行我们都要去规范他。

陵水中学作息时间

起床6:50

早读7:10-7:35

早操7:35-7:45

早餐7:45-8:10

上课8:15-11:45

午餐11:50-12:25

午休12:30-14:10

上课14:40-17:15

晚餐17:30-18:00

晚修19:40-21:00

就寝22:00

学生过完充实的一天,那么我们怎么把这“无形”的德育转变成“有形”的德育呢?

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德育精细化管理,早操,早读,正课,课间操,就餐,晚修,宿舍管理,都有明确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已经考核方法,那么繁忙我们以什么为抓手?对,早操、劳动、奖惩。

很多学生把早操,简单理解成为点名,把劳动理解成为做下形式主义。早操除了锻炼人的身体,它还锻炼人的意志。早操塑造勤劳的性格,培养人的团结合作精神,形成人格素养。在早操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下,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慢慢的发生改变,成为有毅力的人。

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劳动中可以学会分工合作,负担任务,潜移默化中,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分配的问题。

奖惩也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好的学生以表彰形式的鼓励,不好的学生呢,怎么去处罚他们。很多学校都采用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或者通过谈话加强交流。一些问题学生是非常有主见,有个性的,想办法使他们平凡化,学生化比灌输式的教育更重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奖励这个不错,成绩一般般但是很有才华的学生呢?你怎么鼓励她呢?在中国,成绩好的人很多,但是有强大号召力组织型人才很少,突出贡献的人也很少。然而改变国家命名的往往是这少部分的人。在奖惩方面,要求我们要平衡丈量德育品行的尺度。

在我们学习,最容易被忽视的德育就是就餐和宿舍管理。很多学校都出现食堂拥挤,饭菜乱倒的现象。从学校是开始打饭不排队,食物乱扔,到成人走上社会,难不不会出现公共场所不排队,哄抢,踩踏,制造混乱的局面吗?连自己充饥的食物都不珍惜,还会珍惜其他的东西吗?连食物都乱丢,垃圾,果皮,塑料,口水,粪便这些不到处可见?香港媒体频繁爆料中国内地人的素质教育很差,小事没有教育好,日常没有规范好。父母是第一启蒙老师,但是父母把学生送来学校,就是我们的学生了,我们对他们就要负起教育的责任。

在全县很多学校,一些出事故的学生中,有大部分都是住宿生。这就说明了,住宿的学生方面,问题很多,住宿生人身安全非常需要关注。

我们是否及时了解住宿生的动向?

是否按时作息?

上课时间是否会寝室睡觉?

是否夜不归宿?

不归宿是去了哪里?

住宿生的管理有住宿管理人员管理这不错,但是住宿管理人员管的全栋宿舍,不可能精细到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和他的心理,学生出事,第一时间找的人就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要查寝,要跟踪,要解决纠纷。说到这里,班主任可能会说:“哇,压力好大啊,面对繁杂的工作,我们要有办法,我们去规划和整理我们的工作。

二、方法

相信大家的管理方法很多,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我们一定要做笔记、记录:

学生信息的记录、

住宿生信息的记录、

问题学生的记录、

问题学生跟踪情况记录、

问题学生解决帮扶记录。

如果这些记录很齐全,我们每天都翻看一遍,都了解这些学生动向,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也可以算是对学校,对父母,对学生负责了。有什么事情,学校要调查追问,可以清清楚楚,有条有理向学校说明情况。起码了解过,研究过,追踪过,调节过,帮扶过。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这些环节缺一不可。有一个现象,今天这个学生上课分心,骂老师,明天后天这个学生有可能就开始逃学,打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理。

所以我们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记录,没有记录,我们讲的话就变成空谈,学生出事了,你讲的话就变成了向学校解释,而学校这时最关心的是――你为这个学生做了些什么?

把我们的工作做精做细,精细化我们的工作,有条有理,轻松又方便。

在校团委工作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对特长生,进行特训。对他们的声音进行分类,为他们的声音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栏目。既然是特长就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发挥,如果你的学生在进步,你同时也在进步。

大家在这图片中,可以感受到了,这些学生,在这个时候是很快乐,很热心他们的工作的,他们的校园生活是丰富的。

学生入学时,先让学生和学生家长看了学生管理办法协议,仔细阅读学生一日常规,看了同意这个管理办法就签字,签了就可以报名,如果不同意,可以不用来这个学校读书。签了名字就负起责任,如果违规了,就按照协议的内容处罚,即使学校处罚这个学生,学生和学生家长也无法可说了。很多家长总是不满学校的处罚,讨价还价,我们把条例先说在前,同意来则来,不遵守就离开,使学校处于主动地位。

再者就是请假的学生,很多老师上课过程中就了解,其实,很多班级很多学生都是不来上课的。

这些学生去哪里了?

我们最终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学生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去哪里了?――迷失了。

这都是最初没有管理好,学生没有管理好自己,老师没有管理好学生,

学生向你请假了吗?

你统计请假的次数了吗?

你了解请假的原因了吗?

你汇总分析请假的原因了吗?

你制止泛滥的请假了吗?

你用什么制止?

你做了什么?

你向学校交代了吗?

怎么向学校交代?

把每天请假的学生登记好,统计好,把问题分析好,向学校反映,负起我们的责任。

把请假的学生统计好,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去向,每天检查统计汇总的结果,使学校每天都掌握哪个班级哪个学生没有来学校,学生的流动都逃不过学校管理这张网。

经过管理请假的次数和人数会慢慢减少。

那么实际,我们就可以把各个班级的卫生、早操、早读等等事项了解得清清楚楚仔仔细细,通过学生,学生干部,教师,年级长,政教处的努力,相互参照,每月根据各项数字结果,得出我们每月的班级量化结果。

我们的工作很多,用什么来保障我们的劳动成果呢?“管理出成效,制度当保障”,把我们的工作内容制度成为制度规范,保证我们工作的落实,如校规,班规,班规的作用非常大,非常重要。没有班规没有办法保障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怎么保障我们要做的事情呢?在班规中具体要求学生一天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事情,要遵守的事情,和不能违规的事情,如,早操早读上课劳动操行等等。重要还有体现出奖惩机制。做的好的有奖励,做的不好的,犯错误的要处罚。按照我们的规章制度去做事情,一来充实又目标,二来具体有保障。

三、心态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工作必不可少的。

例子1:高一某班主任收到一条短信说:“我很讨厌你,你不配当我们的班主任,你以为你很了不起,下次路上见面也不会跟你打招呼。”

例子2:某家长给某班主任打电话开骂:“你这班主任怎么搞的,怎么老是打我和孩子爸爸的电话,你是想破坏我们的家庭关系吗?学生你没管好,又来烦我们家长,我们送去学校做什么?”

这其实就是:学生不理解老师

学生家长不理解老师

老师不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

一切从沟通开始,

1,去了解,了解学生个性,学生家庭结构,学生家长职业,学生遇见的困难

2,尊重他人,把学生地位放高,你就是一名工作者,一名服务者,一名公仆。

3,发挥你的人格魅力

常常听海中,加积学生说“我们学校的老师是很有魅力的”。从他们口中得出,他们为他们的老师感到自豪,为他所在学校感到骄傲。那我们呢?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如,张玉牧老师等等。有信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学生爱与你沟通,家长也愿意接受你的意见,你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3,向他人求助

第8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一、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1.审美促进成长。审美教育是在学校方针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密切联系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镁的能力,并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2.审美塑造人格。审美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高尚人格。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学生,他们纯真的心灵是渴望阳光雨露,等待撒播的春天的沃土。 我们应该将基础教育课时最多、容量最大的语文学科教学作为重要渠道,把美的甘泉引进孩子们的心田,这必将对他们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扎根生活沃土拓展审美空间

也许我们都有过体验,同一部作品,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就以《红楼梦》为例,第一遍读得的往往是宝黛的爱情悲剧,多读几遍,才会慢慢领悟钟鸣鼎食的荣宁二府其实藏污纳垢,甚至潜藏着仇恨、杀机,大家族已面临倾倒与崩溃。再细读细究,发现《红楼梦》则是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同一部作品,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全然不同的感受。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读《红楼梦》也许会沉醉于宝玉的“温柔富贵乡”,而经历过家庭变故,人生波折的人才能品尝出主人公“悬崖撒手”的个中滋味。这就是说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面的扩大,文化修养的提高,尤其是心境的变迁,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审美体验会发生变化,甚至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被称为“西方接受美学的弄潮儿”的前联邦德国教授姚斯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每一个音乐演奏家会以自己的能力与方式理解、处理贝多芬的同一乐章,并弹奏出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贝多芬”;每一个读者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独特的理解和想象。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人格修炼,无疑能为审美想象开拓一片无限广阔的空间。

三、“美读”提高审美能力

叶圣陶说:“美文尤要美读。”语文教师美的范读,可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使学生受到感染,触动学生的弦。感情是朗读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只有以情带声,朗读才有魅力,在读者心中形成鲜明生动的内心视象,从而产生真情实感。这是朗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化声,声情并茂,使朗读富有表现力。“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便是叶圣陶先生所推崇的“美读”,他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也就是说,在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包括文章难以言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教师要力求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于吾心有戚戚焉”。

四、写作教学培养审美情趣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下列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透过现象,由表及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真正感受生活,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认识水平。中国有句古语:“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一个普通的数字“8”,在社会上突然走红,公司开业选逢“8”的日子,含有“8”的电话号码、汽车牌照竞相争购。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真体味思考,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思想行为,真要想“发”,当脚踏实地的去工作,仅有美好的愿望是“发”不起来的。

其次,分析事物,去伪存真。生活纷繁复杂,学生阅历有限,因此我们应告诫学生:“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只有通过辨析,才能识其真伪,明其利害。我们要关注时代变革的热点话题,共同讨论评议,把握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9篇:劳动教育感受和收获范文

一、注重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的提高

古人曾言:化风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责在师儒。可见,教师的品质是影响儿童品格的重要因素。孩子年龄小,好模仿,教师必须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起到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他们,激励孩子们团结进取,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我园要求教师对照《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找差距,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及班级管理水平。春风化雨,教师的语言和煦温柔了,对孩子的关爱细致具体了,幼儿也养成了尊重关心他人的习惯,与人交往自然融洽。如果教师习惯于大声斥责,对孩子态度冷漠生硬,这种教学效果则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二、针对幼儿特点。确定幼儿德育内容

幼儿处于人的初始阶段,而德育作为“学会做人”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懂礼貌、有情义,有是非标准,从而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而幼儿知识经验少,可塑性、反复性大,是非辨别、行为控制、生活处理能力差,求知欲、好奇心、模仿性、依恋性强。他们的特点决定了德育内容必须全面、规范、层次:系列、先进,就幼儿园而言,德育教育已不再是单纯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教育,培养孩子诚实、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而应该进一步帮助孩子学会共处、同情、关心、竞争、分清是非,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形成团结协作、严守纪律、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行为品德。我们认可西方教育学的一个观点:在今天情商培养比智商培养更为重要,因为情商高的人更易与人相处融洽,也更易于成人后的事业成功。我们强调教师们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机地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位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每周一是我园幼儿的“分享日”,在这天早上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喜爱的食物、玩具带到园里和同伴们分享,把自己的快乐充分传递给每一位小伙伴。一个小小的“分享活动”不仅稳定了孩子们每周一入园焦虑不安的情绪,在与同伴们交流、交换的过程中,孩子们团结协作、相互照顾、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形成。有了分享活动,孩子们不再孤独、哭闹、自私,充分体会到了资源共享的乐趣。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与物质环境创设的结合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幼儿园是孩子探求知识、接受知识的场所,其环境的优劣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物质环境的美化有助于幼儿保持健康向上的品格。我园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园内的走廊、过道、教室等场所纷纷布置了突出团结互助、文明礼貌、爱祖国、爱家乡、尊敬长者、不怕困难等图案,倡导“墙饰与孩子对话”、“孩子参与教室布置”等思想,使孩子深受感染和启发。在“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布置中,我园各班教师充分利用家乡特产、风景区等本土资源,组织孩子们春游和实地参观,收集“信阳毛尖”茶叶包装、图片,让家长提供孩子在家乡风景名胜区游览的照片、门票与纪念品,让孩子对信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之自豪。孩子参与形式多样的环境创设活动,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令德育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与精神环境创设的结合

和谐融洽、充满爱意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孩子产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离开家庭、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我园要求教师要像母亲一样去悉心呵护、关爱、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位孩子的心田。久而久之,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他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形成。九月十日教师节的早晨,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手捧五彩缤纷的气球、鲜花早早地来到幼儿园,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亲爱的老师送来了一份祝福、一份心愿、一份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崇敬,在充满爱的精神环境中,孩子们的品德情操得到了陶冶,他们无私纯洁的爱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每一位教师和家长。

(三) 德育与常规教育的结合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进行日常学习、交往、生活的语言、举止的规范教育。目前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较弱,这“归功”于有些家长的包办代替太多,干涉太多。针对这一现象,我园小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给每位新入园的幼儿量脚定做了一双特制的“鞋”,即在小朋友睡觉的小床前地面上粘了一双小脚丫形状的贴纸,这样每天孩子们在好奇的比试实验中不知不觉地把脱掉的小鞋子规规矩矩地摆放在这个鞋印上。这样的习惯控制方式不仅帮助孩子们纠正了鞋子乱放、正反难辨的不良习惯,又免去了老师们反复指导的繁琐,从而使孩子们养成条理清晰、规则明确、观察细致等良好行为模式。

“争做合格值日生”活动一直是中、大班幼儿最热衷、最乐意参与的活动之一。本学期我园除了开展正常的班级值日生所熟识的工作以外,还添加了“我是快乐的小农夫”种植活动。在绿莹莹的室外草坪上,我们给每个级段教研组分了一块“责任田”,以教研组为单位,自行安排种植计划,鼓励让孩子们参与种植活动中,和老师们共同商议、确定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分配种植人员及工作?怎样做观察记录?记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得了什么经验等等,真正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使他们通过切身的劳动常识、实践过程中无意识地更加热爱班集体,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更加珍惜劳动果实,理解劳动者工作的艰辛,明白收获的来之不易,体味收获者的喜悦。在实践中,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观察者,不同形式的记录着。他们把希望种在土里,把理解留在心中。这种积极的效果还延伸到园外,家长们来园纷纷反映:“我的孩子突然间懂事了,在家里也更勤快了。”“我的宝宝愿意帮助我做家务了,更愿意参与我们的家庭活动了!”这些活动弥补了城市儿童农村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幼儿园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点滴细微处。达到了全程介入却无痕无迹,凸现了德育教育自然生动的特点。

四、关注家园同步,形成德育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