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第1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并购

一、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物流企业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即专业化服务的内含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并购的扩张模式和企业战略联盟的共赢模式。

1.专业化服务的内含发展模式

现代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的模式具体体现在:物流功能服务、行业服务、项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专业化等方面。

2、企业之间并购的扩张模式

西方学者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简称为M&A(merger and acquisition),我国通常将其译为并购或购并。兼并是两家或更多的独立公司合并组成一家公司,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家公司。收购是一家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以控制该目标公司的法律行为。物流企业通过并购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被收购企业的资源和经验,实现快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目的。

3、企业战略联盟的共赢模式

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企业,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或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者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其经营模式主要有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和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三种:

(1)横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其联盟一般表现为:

在物流上处于平行位置的几个物流企业结成的联盟。该联盟是为资源优势的互补而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如专业负责仓储、库存、包装的物流企业和专业负责运输、配送的物流企业可以联手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物流服务,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物流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等。如图1所示,

资产型物流企业与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结成的联盟。资产型物流企业大多拥有一定的物流设备资源,主要从事实物物流,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非资产型物流企业是指不拥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而掌握较多的物流信息,专门从事物流业务中介的企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双方的合作,协调物流作业将更为便捷。

(2)纵向一体化物流联盟。是根据物流供求关系建立的链状合作关系,物流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

合作,形成供应链战略联盟。如图2所示。

(3)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是在物流上处于平行位置的物流企业和处于上下游位置的非物流企业进行联合,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的联盟形式。该物流联盟经常发生在上游或下游,一般是几个属于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它们经常存在极为相似物流需求,通过组建物流联盟,由联盟中的第三方物流机构进行共同采购、共同送配,构成共同的物流市场,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受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

二、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利弊分析

物流企业要成长壮大,实现规模和品牌扩张,应该从内含发展、企业并购及战略联盟这三种经营模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与内含发展和企业并购相比较,战略联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内含发展模式利弊分析

物流企业内含发展是通过自身物流资源的整合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来发展壮大自己。具体途径可通过功能服务、行业服务、项目服务、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专业化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品牌和形象,逐步实现业务、品牌和规模的扩张。

2、企业并购模式利弊分析

并购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方式受到了国外物流企业的欢迎。但是,我国物流业内的并购却往往难以发挥诸如UPS收购飞驰这样的效用。关键就在于:一方面国内缺乏像UPS、CDBX这样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中外运这样的公司也是风毛麟角;另一方面受制于国内物流的发展水平,缺乏合适的收购对象;还有政策和体制的约束也制约了国内物流业的并购。因此,我国很少有物流企业通过并购成长为物流巨头的成功案例。

三、结论与建议

对于经营模式的取向,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作为组织关系中的一种制度创新,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突破了物流企业一味追求挖掘内部竞争力的局限,转而寻求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战略联盟可以使物流企业迅速有效地获得规模经济,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满足制造业、连锁业等行业的一次性销售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联盟的方式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实现物流企业联盟成员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我国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性的组建战略联盟,并注重联盟的合作与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可能产生的负效应,才能成功的利用战略联盟实现向现代物流方向的发展。当然物流企业在确定经营模式中,既可以以动态的战略联盟模式实现自身的壮大发展,也可以将战略联盟作为实现实力强大后走内含发展道路的过度。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一、当今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由于不同高校办学体制和办学特色上的差异,导致了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差别。但主要的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院系专业的纵向管理模式为主线,在目前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受到高等学校扩招的冲击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这里也存在当代大学生自身心理和生理发展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在外界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以后,仍然固守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了。这就急需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重新探索一条学生管理的创新道路,从而更好地提高并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和高质量化。

二、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目标的确立

任何一个没有目标的企业都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企业。所以企业目标的确定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的目标是多元化的,由最初的单一经济目标向既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的多元化方面转化。同样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笔者认为也应确立它的最高目标,即学校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校为家的新型管理模式。只有使企业目标充分反映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追求,才能使他们为不断实现此目标而努力工作和学习。

(二)氛围的营造

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生产经营目标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营造一定的氛围,例如:企业要体现“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会通过售后服务,上门维修等多种方式体现公司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也应该为实现自身独特的管理目标而营造一定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可充分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学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应该充分体现民主化管理,对普通学生以及学生干部都不应该限制过多,应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自主空间,学生管理者对他们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逐渐实现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从而带动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这里仅仅是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的一个方面。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人,管理出色的企业领导者都坚持以员工为本,而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以人为本体现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以人为中心,管理者本身应充分理解以人为中心的深刻含义,对于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讲,含义的理解应是相同的,而在具体贯彻和落实过程中所体现的方式应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保证实施的结果和所应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和谐的。

(四)正确的效益观念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它既追求经济效益也追求社会效益,并坚持效率与效益兼顾的原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坚持此原则,即在讲求人才培养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此项原则的贯彻和落实不仅体现在教学上,也应充分体现在学生课外培养的方方面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开展各项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活动的组织开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片面化、形式化的东西,而应考虑活动的实际收益效果,即是否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优势地位。

(五)形成自身的特色化管理

第3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市场竞争 现代企业 影响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获得了愈加广泛的应用,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我国市场主体关键部分的现代企业,在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背景下,更应当清楚地看到互联网经济存在的优越性,并积极应对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挑战,加大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力度,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发展。

一、互联网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互联网经济对现代企业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帮助现代企业拓宽了自己的销售渠道。[1]在过去,企业的销售模式一般采用的分销的方式,即将商品批发给批发商,再由批发商批发给零售商,由零售商负责销售。而现在,企业除了依靠传统的分销方式以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开辟网络销售渠道,进而实现销售渠道的拓宽,有利于企业销售额的增加。其次,互联网经济的出现,能够帮助现代企业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最后,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竞争范围也无形中被扩大了,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改革,进而增强了自身市场竞争力。

(二)不利影响

互联网经济在为现代企业带来诸多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竞争范围扩大后,市场竞争加剧,如果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很容易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在质量和成本等要素同等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要素更多体现在了生产技术以及时间上面。一方面,企业在加大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很容易导致企业受到互联网恶意攻击,给企业造成信誉危机,甚至核心机密被盗取,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现代企业发展策略

(一)创新经营理念

现代企业应当首先对互联网经济的实际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积极创新企业经营理念。现代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应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构建个性化服务新理念[2],个性化服务新理念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充分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使顾客满意;二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必须符合甚至是超过社会事前期待,使社会满意。其次,构建技术创新新理念。在激烈的市场背景中,现代企业只要想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绝对不能忽视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企业产品竞争优势,而且能够大大缩短获利时间,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发展时间和利润空间。最后,构建竞争协作新理念,现代企业应当摒弃“同行是冤家”这种狭隘的竞争理念,努力寻求与同行企业寻求利益双赢,不断扩大市场蛋糕。

(二)建设信息系统

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现代企业只有顺应市场发展潮流,高度整合一切可堪利用的资源,不断探寻可以与自身发展相匹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的企业经营模式。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正好可以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为帮助企业发展网络信息系统,并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接轨,最终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主要包含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应当符合网络信息的一般发展规律。此外,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其展示平台与渠道,进一步推广企业及其品牌,从而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现代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内外沟通的纽带,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从而快速做出正确的应对。

(三)加强风险管理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风险管理[3]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而如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当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承接项目的时候,不仅需要评估所承接项目的风险,还要结合自身能力,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提前将企业经营中埋藏的风险与隐患挖掘出来,加以处理,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再次,现代企业还应当制定规范化的企业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针对具体项目,还应当根据每个项目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更加细致的风险管理细则。最后,组建突发事件攻关队伍,全面应对突发的风险事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经济在为现代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现代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并更好地发展下去,务必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新经营理念,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和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易伟杰,张奕萌.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5,(24):287

第4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解析

企业的发展就是为了盈利,来保障自身利益同时而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在我过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还有许多的企业仍然还抱着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固定思维,从而使得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还有诸多困难。因此,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就需要通过对现行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解,并找出相应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来提出解决办法,不断地调整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让它能够慢慢地走向规范化。

一、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进程加快,经济全球一体越来越明显,现在许多的企业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所以它们也在经济管理模式上作着相应的改变,尽管它们做出了许多的变革,但是它们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而在这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过分的注重与企业所能产生的利益,使得企业组织体系结构的建设被忽视,使得企业要么是庞大臃肿或者是过于简单,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受到了影响,并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二)没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运行的保障,虽然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有些重视起来,并且建立了相关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数都是模仿别人的,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使得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些制度仅仅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管理模式相对保守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加快,企业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达不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而迫使企业不能得到有效收益。虽然在现在许多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与以前传统的模式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而在这其中有部分企业是通过将生产管理模式过渡到了生产经营模式,但是依然存在着以往的缺陷,这样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四)没有完善的管理人才队伍

通过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了解,它还受到了管理人才的影响。在部分企业中,它们有着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缺少相应的管理人才队伍,而企业没有过多的资金去投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中,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只能完成一些一般的工作而对于高质量的工作却难以达到。此外,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仅仅是通过一些物质上的去激励实行经济管理,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这样长此以往难以让员工产生归属感,使得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成为流动性员工,而一些具备经济管理能力的重要人才,将会被其他的企业高薪聘请,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远远达不到要求,将使整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下降。

二、促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能够将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重要保障,通过管理者对企业的经济法规以及经济管理制度的了解,在这基础之上建立其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使得各个阶层员工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协调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以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了解,让企业中员工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他们个人自身价值,也为企业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奠定了基础以及丰厚的利润。

(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经济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开始步入社会,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抓住机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吸引这部分人才的加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力。而对于现有的员工,应该加大对其素质的培养,通过一些激励的政策,去积极鼓励员工,让员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员工去积极创新,提高它们的绩效,使得他们自身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注重企业的文化,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的员工给予广阔的升职空间,使他们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让企业的优化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制定完善的企业经营规划

企业的经营之前都必须经历重重的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出来的质量和程度在以后企业经营的一段时间内都决定着与规划所期望的利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做企业经营规划时,要考虑到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实力,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经营的规划方案,使得企业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并更加科学的适应激烈的市场。

(四)科学评定企业的经营管理

通过对企业的目标、经营战略、经营效益对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及时的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让企业的经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充分发挥效益,保护企业在经营中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并为企业前进的路上扫清障碍。

三、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提高,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作为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去解决现代化社会市场中的需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更好地去对面复杂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小红.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3.

[2]梁振兴.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J].经营管理者,2014.

第5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引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种军、政、企合一的社会组织,成立于计划经济时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必然要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人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不断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的完善。

1.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简介

对于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有很多专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综其所述,当前普遍认为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能够通过股份制,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1]。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通过机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来提高土地的边际收益。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打破农业家庭经营模式的局限,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行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2.1取得的成绩

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逐渐引进的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公司市场化运作,团场投资以及承包管理等方式,成立了专业化的农业公司,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2]。从产业规划,到种植、加工和包装、销售等都由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农作物各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控制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特别是降低了市场变动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此外,通过农业公司的运作,也提高了农作物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效益。

2.2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推行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2.2.1责任意识不足,生产观念落后

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干部职工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难以理解和接受,对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带有抵触情绪。很多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吃“大锅饭”的阶段,市场意识非常淡薄。很多干部职工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愿意推广新的技术和品种,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也不愿意应用新的科技产品来提高生产效率。

2.2.2“政”与“企”之间的矛盾

“政”与“企”之间的矛盾是很多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要建立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就必须建立市场化的公司体制,这就与原有的体制产生了冲突。

①在管理者的任用方面,原有的行政任命制度与市场化的人才竞争机制就出现了矛盾,公司管理者仍然由上级进行任命,不利于真正有管理才能的人才发挥其作用。由行政任命的公司管理者也不一定适合公司经营管理的工作[3]。

②公司领导与团场领导的利益冲突,公司领导主要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团场领导往往由上级直接委任,必须追求包括稳定在内的政治效益。当团场领导与公司领导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出现冲突时,就会严重阻碍农业公司化的发展。

③与一般的公有制企业不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政治职责,那就是屯垦戍边,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治使命。因此,在经营的过程中,公司追求的经济利益与团场追求的社会稳定、屯垦戍边等政治目的也可能发生冲突。

3.继续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的措施

3.1解放思想,突破旧观念

要继续推进和完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就必须从转变思想开始,从领导到职工都要不断突破旧有的思想观念,大胆进行改革,对双层经营体制进行重新定义。领导与职工要打破“大锅饭”意识,不断扩大农业公司化经营的范围。

3.2引进专业化人才,改革用人制度

要进行农业公司化经营就离不开新型的农业企业人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积极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可以与大中专院校进行合作,进行定点培养。改变原有的行政任命制度,引进市场化的人才竞争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对公司内部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要尽量提高其待遇,给予其较大的经营权限,创建良好的市场氛围。设立常规化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对人才进行现代化的管理[4]。

3.3.理顺“政”“企”关系,明确二者职能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的选拔,应该改变原有的行政任命制度,而是引进市场化的人才选拔制度,实行政企分开。团场管理者的职能要进行转变,将行政权与经营权分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团场原有的经济职能要交予公司来执行,团场作为公司经营的监督者,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进行监督。

3.4加大对农业公司化经营的扶持力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加大对农业公司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在运输、销售、管理等方面给与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对于公司购买机械设备、开发新技术等给予必要的资金补贴和奖励,不断鼓励公司扩大规模,开发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

4.结语

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言,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现代化经营水平。因此,要不断采取措施发展和完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公司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健,李万明.兵团土地经营制度创新与农业现代化[J].新疆社会科学.2011(02)

[2]刘俊浩.新疆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第6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湖北省

1.零售业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企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共同进货或特许授权的方式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组织形式与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形式。连锁经营从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以其自身独具的“以利而连、以管而锁”的优势,在流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零售业连锁经营是零售业的一次革命,它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大量销售并要求流通大中型零售组织来承当这一大量销售规模的重任[1]。它采取广布网点的办法,在不同地域内部开设分店的布局模式,连成一个范围广阔的销售网络,尽量提高内部连锁商店体系的市场覆盖率与占有率,从而达到规模型大量销售的目的。作为大型多店铺的零售组织的经营模式,其具有的优势有:第一,大规模的经赢的特点,对上游的供应商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2];第二,经营风险小,如果发生风险,可以将风险分摊到各经营单位,缓和经营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广告和宣传成本低,其费用可由各经营单位进行分摊,因而可以对市场产生强有力的促销攻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湖北省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状况

二十一世纪初期,湖北省零售业在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百货与连锁超市的此消彼长。2007年,湖北省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个数达到5280个,其中,直营店和加盟店,各为2663个和2617个,销售额达到486.23亿元。到2009年,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个数为5200个,与去年相比同比增加了0.05%,其中直营店与加盟店①分别为3149个与2051个,实现销售额达593.2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13.46%。2007年,零售业连锁经营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42.86%,2009年,零售业连锁经营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42.90%,比2007年增加了0.04%。②百货业仍然是零售业的主体,百货业所具备的商品品种多、辐射面广、服务功能强、经营规模大等优势。它凭借着多店铺、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等优势,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较为大型的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有武商集团、中百集团、中商集团与汉商集团等。这些零售企业多以零售为主,集百货、仓储、超市、便民超市等多种业务并存。其中仅中商集团在2006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60亿元,曾多次荣获国内连锁30强、中国企业500强等殊荣。

3.湖北省零售业连锁经营主要特征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零售企业内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企业外部之间的分工协作,来提高零售业的组织化水平,改变以往“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实现1+1>2的效果,多网点的合成作战,形成了经营、管理、组织、营销上的高水平分工与高效营运。

湖北省连锁零售企业主要由自己的总部、门店、与配送中心构成,总部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销策划、采购配送、财务管理、教育培训等业务,它是企业的核心,门店的主要职责是按照总部的指标与服务规范要求,执行销售业务,它是企业基础。配送中心主要负责商品的进货、库存、分货、加工、配送等业务,是企业的物流机构。与其区域内部的传统零售企业相比,连锁零售企业具有如下特点:

(1)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连锁零售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不再是传统的“单店管理”,而是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与调控体系。从而保证庞大而又分散的经营体内部机能协调、有效地运转。以武商集团为例,公司凭借现代化的电脑管理系统、远程通讯网络的使用,实现了公司的业绩的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了武汉市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户。

(2)联合化的组织模式

连锁零售企业通常采用一个总店(部)和10个以上的分店(部)构成“联合体”,如同用一条链子将各分散的经营分支连在一起,每一家分店(部)的经营管理要受到总店(部)的控制。

(3)专业化的作业

与传统的零售相比,连锁店零售不再是传统的混合职能,而是实行了科学化的专业分工。总店(部)通过配送中心进行集中的进货配送,各门店负责销售,实现购销的专业化分工。同时,经营过程中的采购与配送、库存与保管、财务与会计、促销与广告等,由专业化职能的管理部门统一操作,形成了统一规划下专业化分工的网络组织。

(4)统一化的经营

与传统零售模式中的分店式经营不同,连锁经营使用的“店面克隆”的方式,实现了店名、标志、商标、装饰、陈列、商品等的统一,形成了统一化的经营行为与经营理念。中商集团是一个经营连锁化、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其商业网点的布局覆盖全省十多个城市,仅专业卖场和购物中心就有8家,大卖场型的超市50家。其企业销售额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递增,已经连续多年位于全国商业十强之列。

4.提升湖北省连锁经营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一体化进程

我国零售业连锁店经营起步较晚,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优惠条款逐步到期和内陆地区的逐步开放,民族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式,西方国家的商业连锁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我们的连锁零售企业已不能按部就班地学习西方,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后向一体化,实现产供销的有效结合,组建起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商贸集团,控制供应渠道,形成规模优势,对抗供应链内部及外国的商业资本的冲击。

4.2 完善品牌形象战略

品牌化有效地配合了连锁经营的一体化,将会明显地改变企业形象[3]。目前,我省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初步具备了条件,应当不失时机地完善品牌战略。连锁企业品牌是伴随着西方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商品开发战略。这种战略使连锁企业集商品的经营权与品牌的所有权于一身,有利于实现更大的商业利润。与生产者品牌相比较,自有品牌营销战略的优点有:第一,信誉优势,好的商誉是商业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而这一点往往被国内连锁连零售企业所忽视,消费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他人的介绍选择感觉自己满意的购物场所,因而易形成生意越红火,顾客越多的局面,也就是“马太效应”③,如果商家能推出自己的自有品牌,对于广大消费者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优势品牌之所以会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混杂,消费者不易做出选择。零售商家开发自有品牌,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原则上可以杜绝假冒伪劣,保证商品质量合格,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种优势是单纯的生产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第二,特色优势,零售企业经营上的雷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和竞争状况来进行自有品牌在市场中的定位,品牌定位明确自然会形成企业的经营特色,另外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的最显著区别在于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只能运用于开发商品的企业内部,其它企业不能使用,因此,使用自有品牌也就把本企业的经营特色体现出来。

4.3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从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发展史来看,发达国家都从政策上对连锁企业经营给予了一定扶持,尤以日本最为突出[4]。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政府要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在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更新等方面予以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提高湖北省的整体的经济实力。

4.4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得益于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5]。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很难想象现代企业经营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于零售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中去,会带来企业经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5.结论

零售业连锁经营已成为当今商品流通企业中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二十一世纪以来,零售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连锁经营模式在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促进产销结合、规范、规范流通秩序,满足消费者需求与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期,加快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对于改善流通结构,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与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所以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措施,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注释:

①直营店是指由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即由公司总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所谓的加盟,就是该企业组织将服务标识授权给加盟主,让加盟主可以用加盟总部的形象、品牌、声誉等,在商业的消费市场上,招揽消费者前往消费。

②上述数据由《湖北统计年鉴-2008》、《湖北统计年鉴-2009》和《湖北统计年鉴-2010》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③“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参考文献

[1]赵息,马晓丹,王军.零售业连锁经营中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2]吴彤,胡霞.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5年01期.

[3]张羽琴.浅议贵州零售业市场竞争力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32期.

第7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网络管理;市场营销

自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发明后,因特网已成为革命性的科技,在经济爆炸性的时代,网络应用于管理之中,二者强强联合,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优势,促进企业管理发挥成效,加之积极转变管理模式、调整管理政策,企业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一、网络管理运用于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企业产品走向消费市场,只有对企业的产品或者劳务采取多样的营销方式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消费客户,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此过程中,网络管理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企业销售人员无法弥补的。

1.市场行情的预测与分析。对市场经济资料进行收集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将各行业之间的市场信息组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比对。这样能够让企业了解到当前社会的经济行情,分析竞争对手在行业各方面的经济状况,从而更好的经营。

2.市场变化的把握与应对。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后,企业的市场面向全球,在国内外开拓出很多新兴的市场。但受到各国相关政策的限制,造成企业出口的产品不能参与低价竞争,但我国企业可以运用网络转变营销服务方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握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寻找商机。

3.市场机遇的把握与运用。根据营销环境的情况,企业与经销商进行合作,需要结合网络对产品全面的分析,对经销商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使其适应本企业的营销策略,从而树立良好的营销目标,掌握科学的营销规律,在日益变化的市场中把握运用市场机遇。

二、网络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使得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网络经济,这充分体现了网络对我国各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其逐渐演变为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的生产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1.摆脱企业的传统模式。在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只重视生产质量和效率,忽视了对企业从事生产的员工的关注,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使得这一形势得到了巨大的转变。网络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交流平台,创造了学习资源库,为其规划发展提供了帮助。

2.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使得当前很多企业不仅仅关注生产的数量、产值、速度,而是将重点逐渐转移到挖掘员工们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潜力。从而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现代化生产方式成为现实。

3.扩大企业的合作范围。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得中国与各国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网络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对跨国企业进行网络管理。

4.完善企业的经营方法。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能够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典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结构新颖的经营模式给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数不胜数。

5.提高企业的规划效率。在网络运用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管理的方式开始走模块化管理道路。企业的职能计划和信息处理演变成便捷的形式,使得企业经营者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企业发展的规划效率。

三、网络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结合的问题

网络技术与企业管理结合后发挥出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对当前企业运用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仍有许多问题存在。

1.企业管理过于被动。网络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新建立的部门,由于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等问题,大大削弱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日常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就阻碍了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发挥不了运用网络的优势。

2.企业设备投入不足。企业在构建网络系统时,在网络设备的引购上不肯投入足够的资金,特别是机房、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系统维护等方面。但网络实施的业务量在企业发展中变得更大,这样缺乏必要的设备,就很容易出现故障。

3.企业服务项目缺乏。企业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后的过程中,对网管工作标准制定不严格,网络的持续运行和网络服务都没有做到位。特别是网络安装、维修方面没有设置相应的服务项目,这种服务局限性将会限制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使用在全球爆炸性的增长,形成了新经济的核心,这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走网络化道路,而实践也证明了网络运用于当代企业管理中,会发挥出积极有效作用。但企业管理与网络结合还存在些许问题,认识问题并实施正确的改进措施,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M].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贺文才.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营销策

略的选择[J].科技信息,2008.

[4] 倪友福.分析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中

的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07.

[5] 翟小辉.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网络运

用[J].郑州大学学报,2008.

第8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企业化经营;问题;政策措施;经营模式创新

我国以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具有经营的分散性、盲目性、高风险性和低效益等问题,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阻力。实践证明,农业企业化经营能克服农户家庭分散经营的缺点。因此,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农业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一些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雏形,其中有些企业逐步得以完善和壮大,成为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典型。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主要有五种模式:一是珠江三角洲模式。这一地区依托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带来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当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二是江浙模式。浙江和苏南地区通过改制增强了乡镇企业的活力,提升了工业化水平,带动了城乡一体化,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种植规模化和农业企业化经营。三是上海模式。上海统筹城乡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的开发,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企业化经营。四是北京模式。实行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办法,由城市工业提供设备、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由乡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联合创立和经营农业企业。五是青岛模式。采取扩散、渗透和融合而形成城乡多层面的互动,通过城市工业的支持与农业自身发展,为“三农”注入资金、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农业企业化经营。总之,我国农业企业主要兴起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的郊区,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反映了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一般特点,为我国推广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些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的发展通过接轨城市消费需求和依托城市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或通过城市工业的支持和帮助来发展农村企业。第二,农业企业化经营与农村乡镇企业紧密结合,其特点是依靠民间资本搞农村工业企业,农村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反哺农业,带动农业企业化经营。第三,从事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微观经济组织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些微观经济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企业和农业股份公司等,其组织化程度较高,企业管理制度较完善。第四,农业企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自给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农业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和发展订单农业,大大降低了农业经营风险,提高了农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农业的弱质性得以改善。总之,农业企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微观组织发展的方向和选择。

二、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经营分散和组织化程度低。土地经营分散是制约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企业经营整体上仍处于经营分散、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状态。“十五”时期,我国农户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2亩左右,比“九五”时期的平均2.8亩下降28.6%;我国现有2.3亿农户,户均耕地仅7亩左右,也就是说全国存在2亿多个农业生产单位。长期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仅使农民增收幅度非常有限和农业产出增长速度下滑,而且对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十分不利。“八五”时期,我国农村产出年增长达35.2%,到“九五”时期已下降到13.2%,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8.7%。因此,不断推进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促使农业走上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势在必行。

(二)立法与制度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经济立法工作进程逐渐加快,但在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方面的立法基本上还处于空白,农业企业化经营过程中许多环节还缺乏法律依据。在促进农地流转等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也不健全,虽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明确了土地经营权可以流转,为农村土地的集中经营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也进行相应规范,明确生产要素的拥有主体,为农业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但现有法律制度基本是流于原则性和法理性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保护农地等农村生产资料的有效流转,对农业企业化经营也形成制约。

(三)融资困难。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有大量的资金剩余,另一方面,又存在农民贷款难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金融创新和改善农村投融资环境。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农村资本缺口一般每年在5000亿元以上,同时,每年从农村流出的资本又十分惊人,仅通过财政和金融两个渠道净流出农村资本每年超过5000亿元,2002年已超过10000亿元,通过价格、投资、教育等渠道流失的资金更难以统计。因此,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农民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整体偏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现代经营意识,接受农业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差,使农业企业的组织松散、经济效益低和缺乏竞争力,阻碍了农业企业化经营持续稳定发展。同时,目前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虽然有些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农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农民组织不断产生和壮大,这些组织将单个农户联合起来,依法从事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资(股)分红相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但从整体看,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还较低且普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目前,农民组织的功能大多集中在产销环节,很少涉及农业教育与科技推广、信息与政策法规咨询、农村金融与保险等服务领域,这种状况不利于推行农业企业化经营。

三、加快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立法滞后,许多经营活动和相关环节还缺乏法律依据,必须加快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我国应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涉及农村土地等生产要素产权界定及其流转的法律规定,作出更明确的解释,制定具体和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规范产权主体,促进产权交易,使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农户参与企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农村制度创新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农村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法》、《农业企业化经营管理法》等,使农村生产要素在企业这个平台上发挥更大效应,为农业企业化经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二)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一是用现代企业标准化经营理念经营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和经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检测手段也不完备,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用企业经营理念提升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管理,用国际标准规范农产品认证体系,做好农产品认证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二是用经营品牌的理念培育名牌农产品。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千方百计打造名牌和经营品牌,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广泛选择和开发能产生较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拓展和利用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集贸市场,也可借助期货市场和网络市场等现代交易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同时,建立功能完善的产品分销渠道,注重市场供求信息,促使农业走上企业化和市场化道路。

第9篇: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范文

【关键词】集团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

引言

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集团母公司对其所控股的子公司所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对子公司有控制约束力量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规定。我们知道,集团企业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且集团母公司管理者的个人智力与沟通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集团经营环境的纷繁复杂.母公司就应当向其所控股的子公司下放一定的经营权与管理权。然而.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者关于各自的经营目标有可能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这就很有可能致使集团子公司为了追求子公司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去损害集团母公司的利益。所以,作为集团企业参与内部控制的主体。母公司必须要对母子公司的委托关系加强控制与管理,进而界定二者的责、权、利,从而有利于集团企业决策机制的形成,以到达集团企业约束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减少委托成本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问题进行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含义

内部控制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从内部控制理论的提出一直到今天,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股份制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不断分离,内部控制制度也由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就是源自于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要求。并且在其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梳理出一整套针对企业组织、协调、制衡以及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的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手段与方式。这就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的涵义指的就是企业集团内部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保障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本企业内部的依法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营效率等)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就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而言,国际上一般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①企业的内部环境;②企业目标的制定;③企业相关事项的识别;④企业风险的评估;⑤企业应对风险的反应;⑥企业的控制活动;⑦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等。综上所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为了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目的的实现.而设置并执行一系列的企业规定与相关政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制度保障。

二、集团企业的产生及其特征分析

集团企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首先.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经济社会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其次,在市场经济巾发展的企业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其最终目标的,这种趋利性的存在就更加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上述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这样那样的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这就急需一种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经营经营模式.这种企业经营模式就是集团企业。

集团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经营模式。往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发展基础

集团企业是在以产权为联系的公司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限责任的法定要求使得集团企业避免了无限责任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为其设立子公司,扩展业务范围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以产权关系为主要联结纽带

集团企业内母子公司及关联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母公司以资本投入方式对子公司进行控制和影响,通过在被投资主体中行使投票权来影响甚至决定被投资主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通过相互之间内部的关联交易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协调集团整体的经济活动来获得规模效益。

(三)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联合体

集团企业不是独立法人实体,但是组成集团企业的成员企业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集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就必须要加强对本集团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集团的经营目标。一个集团往往是由众多的法人子公司构成的.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特定的利益,这就有可能产生与集团整体利益相悖的地方,如何使这众多的企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其合力发挥到最大,这就需要一整套完备有力的内部管理制度。基于以上分析.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集团企业的组织体系精炼、权责划分精确、考核制度完善,与此同时还能够协调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集团内部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集团的经营成果得到不断的前进。所以说,加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集团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集团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应对集团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是千变万化的。集团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既不能错过促使自身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注意经营中有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基于以上分析。建立健全集团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有效的发现集团企业的潜在风险.即时快速的应对已经发生的风险,都对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集团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集团内部信息的安全、迅速传递建立快速沟通渠道,使集团的高层管理者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集团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从而为集团高层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所以说,加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集团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集团企业经营效率的需要

完善的集团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集团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集团企业财务舞弊现象的出现,从而促使集团企业经营目标的早日实现。对于集团企业的实际组织体系而言.由于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级较多,这种状况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但是集团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往往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之处:一方面,由于集团企业的管理权过度分散,使得针对集团企业的管理控制失去了制约性,子公司对于母公司的有关要求与规定不受约束。分开管理,造成了集团企业的不团结局面;另一方面,由于集团企业高层管理者权利的高度集中.使其所控股的子公司失去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这就损害了子公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说。加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集团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集团企业激励机制的需要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是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激励机制产生的基础。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激励及创新。集团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确保了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得以实现,同时,也为企业激励机制的产生打好了基础。所以说,加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完善集团企业的激励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