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数学图形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图形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图形知识

第1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学 工程制图 空间几何体 多面体 曲面立体 旋转体

《工程制图》是职业学校中机电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特殊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会涉及数学知识中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几何体的概念和性质,涉及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复杂几何体的视图的识别与绘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工程制图就是运用这种数学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形象直观的特点,弥补了有声语言和文字描述的不足,也就是说,《工程制图》运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语言解决工程制图问题。正因如此,学生在掌握工程制图中基本几何体的视图画法中,也离不开数学中空间几何体相关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进行工程制图学习时应掌握初等几何相关的知识。

一、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进行制图教学

《工程制图》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基本几何体及其组合体的读识和绘制;零件图的读识和绘制;装配图的读识和绘制等三个相应的学习单元。其中,识读图纸及绘制图纸的能力,与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大关系。常见的基本工程制图几何体有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几何体,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数学与专业在这几个几何体方面的知识是一致的。在涉及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基本几何体是空间几何体,完全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性质来理解与解题”,加强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根据教学侧重点不同来分析,在《工程制图》课程中仅对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与大小进行研究。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出一定的引导,特别是在空间几何体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空间几何体与《工程制图》中基本几何体的概念相一致,进而能够让学生用数学教学中相关的空间几何知识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生中能够将二者进行优化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主要体现对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中方向、方位、形状、大小等空间概念的理解水平以及几何特征的内化水平上,体现在简单几何体空间位置想象和变换上,以及对抽象的代数式子给予具体的几何意义的想象解释或表象能力上,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度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客观事物的空间形状和位置关系,最终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

二、利用多面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制图教学

其实,数学教学中的多面体知识与《工程制图》中研究的平面立体概念上具有对等性。数学教学中将多面体定义为“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封闭的空间几何体”,在数学教学中也对多面体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阐述了多面体的分类标准,教学范围包括棱柱、棱锥、棱台等三种多面体的概念性质知识,并对其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是在《工程制图》中将平面立体概括为由平面组成的几何形体,并未详细分析每个平面的形状,其教学重点在于棱柱、棱锥的三视图,并未对平面几何形体的性质与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我们通过数学中的多面体知识和《工程制图》中的平面立体知识分析得出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如平面立体中要求每个面须为平面,与多面体定义中每个面都是多边形实际上意义是等同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可以利用这种等同关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讲述多面体的概念时,应进一步强调多面体中每个面均为平面。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工程制图》中平面立体学习时就会回忆起数学教学中的多面体概念,从而能够降低难度,迁移知识,做到数学知识和工程制图知识融会贯通,强调学生学好数学中的棱柱、棱锥知识,就为工程制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且只有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工程制图方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解决机械专业方面的问题。

三、利用曲面立体的数学知识进行制图教学

数学中除了棱柱、棱锥面体的知识外,还涉及圆柱、圆锥、球体等几何体知识。在《工程制图》的基本几何体中,关于曲面立体的定义是“表面是由曲面和平面或者全部都是曲面构成的形体,如圆柱、圆锥、球体、圆环等”。在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分析中,第三、四、五种分别是圆柱、圆锥、球,重点是三视图分析,都是简单地介绍几何体的形成,粗略带过相关的概念性质。在数学中掌握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体的相关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2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2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1-02

一、学科馆员制的概念

学科馆员,是指由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专业教授联系,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某一科研和专业方面的信息服务咨询的图书馆馆员。学科馆员制是指为了实现学科馆员提供信息服务保障而设立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学科馆员必须要与具体服务的读者保持联系,了解读者需要研究的项目内容,保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该项目当前的最新研究信息资源。其核心内容在于学科馆员的人才素质上。学科馆员不仅仅需要具备图书馆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在某一学科上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样的馆员才能承担起学科馆员的职责。

二、国外学科馆员制发展状况

1.国外学科馆员制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国外最早形成了学科馆员理论,主要是为了了解读者需求,从而帮助馆藏建设,提供给馆藏建设一个指导方向,尽量满足大部分读者需求以及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网络的海量信息冲击,使大批的读者走出了图书馆,直接面对计算机获取知识。与网络的海量信息相比,图书馆的传统纸质文献显得渺小与单薄,基于此种原因,图书馆开始加强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丰富图书馆馆藏,至此,学科馆员的职责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了网络,学科馆员与读者之间没有了空间、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学科馆员与读者之间合作越来越紧密,使得服务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同时又使得大批读者重新走回了图书馆。

2.国内学科馆员制的发展。国内学科馆员制的发展,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它主要是从图书馆选择了部分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学历比较高的馆员来从事学科馆员的工作。随后,国内比较出名的几所大学图书馆也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

3.国内学科馆员制实行中存在的问题。学科馆员制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的先进性得到了国内图书馆学者的认可,对于图书馆界来说是一次制度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又一次得以提高。学科馆员制毕竟是舶来品,刚开始难免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我国高校实行时间尚短,各高校发展水平不一样,制度缺乏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怎么培养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与一般馆员的待遇、地位问题等。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可行性建议

1.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图书馆在学校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为做好学科馆员与学校院、系联系工作,聘任校内有能力的高级人才加入到图书馆领导班子,方便学科馆员快捷、全面地了解该院系科研研究的热点,前沿课题等。另外学校要逐年增加各项经费,使图书馆馆藏日益丰富,软硬件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2.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为学科馆员制提供物质保障。数字文献拥有全文数据库结构,检索起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且提供不同的检索方法,检索方便快捷,容易使用。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更新,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信息变化,加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是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各高校都在抓大力度投资建设信息化资源,以此适应现在信息的飞速发展。学科馆员制的全新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体现在及时、全面、快捷的提供某一专业方面的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有大量的检索资源可供学科馆员检索,从中找出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而数字资源恰好能满足学科馆员的这些要求,及时全面地提供某一方面知识的最新信息,使学科馆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满足读者所要求的服务内容。全面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3.鼓励馆员深造,提高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学科馆员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只有学科馆员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科馆员制度才能够顺利实施。以前中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大部分是学历不高,没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有的还是领导或者高学历教师亲属,专业性更是无从说起。从近几年来看,国内知名的高校已没有这种情况,图书馆地位得到了提高,而图书馆员的准入门槛也比较严格,不是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没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是没有资格成为图书馆员的。图书馆也有相应的国家认定的职称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才能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于学科馆员来说,可以说是图书馆中的精英,他们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读者或者说用户对他们的认可度,也就相当于对图书馆的认可度。这些都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所在。在职培训,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来说都是必须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一名优秀的学科馆员不仅需要图书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某一学科的知识理论,还需要掌握寻求信息的技能等。所以,馆内要鼓励馆员积极深造,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仅仅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咨询。比如通过自学、参与科研项目、请相关专业的教授给学科馆员上科普课、馆内工作人员交流研讨、与国内出名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最新的前沿动态。

4.采取激励政策,提高学科馆员地位和待遇。学科馆员的工作相当于信息咨询,在某种程度上说比专业教师需要更深、更广的知识,工作量比专业老师要大,只有采取积极的激励办法,才能与之付出的辛勤劳动相匹配。图书馆在大部分西部高校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如果学科馆员的地位与待遇还是与一般图书馆员一样,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科馆员的积极性,磨灭这种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5.学科馆员制建设应因馆制宜,不拘一格。学科馆员制在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来说还是新事物,它还得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高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高校配比也是很不合理,东西部地区教育状况差距悬殊,各高校只有通过积极地交流与实践,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高校发展的路径,各高校再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取长补短,找出更适合本校发展的学科馆员制度,才能让学科馆员制度在中国高校茁壮成长起来。

最终学科馆员制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模式,随着其在中国的逐渐推行和探索,必然能带动中国本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为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不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田春林.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应量力而行[J].图书馆界,2009,(3).

[2]关继舜,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

[3]周频.关于地方教学型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9).

第3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一、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方面会逐步从传统的提供印刷型馆藏资料朝着信息化、电子化发展,图书馆信息加工也打破了传统工作领域的范畴,逐步从文献信息领域拓展到信息化区域。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图书馆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求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健全自动化的网络系统,有效加强网络系统中心信息分工与协调工作,同时,积极引入适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图书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料传输到系统中,以达成联机检索、联机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二是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技术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的同时,也会提供一些不良信息。针对互联网的两面性,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针对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构建一套科学、严密的分级审查体系,在校园网络中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将负面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建立管理队伍竞争体系

综合参考整体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中职学校图书馆应当针对管理队伍建立合理的竞争体系,以此来提高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使得图书馆管理队伍的配置能够逐渐趋于合理化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目的。中职学校可以综合参考图书馆流通量、建设面积、馆藏量以及师生数量等,下拨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应的资金,采用经费浮动制,使图书馆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当采用目标管理,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固定编制。对图书馆内部来说,应当逐步将一些权力下放到对应的各个部门,以此来加强各个部门及广大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与责任感,并且可采用馆长离任审计体系,进一步加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制约体系。

三、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观念更新。中职学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最终都要依靠广大工作人员落实,这就需要加大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使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转变理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与服务理念。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大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的力度,通过函授、专家讲座以及在职进修等方式,进行新技能、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引入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图书馆应当积极制定优惠的待遇与公平的晋升体系,吸引图书馆信息化专业人才,真正打造一支高技能、高学历、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队伍,推动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开展网络导读

通过网络阅读导读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广大读者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促进读者的认知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是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针对学生进行网络导读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进行相关引导,向学生推荐热门、专业的主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健康有益的信息资源检索,使学生能够针对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鉴别,能够逐步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主动利用中职学校校园网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读书咨询”“读书介绍”等,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4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教体系;双元育人;校企共赢;招生招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08-02

在2015年的两会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总理在两会上也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据悉,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届时,职业教育将扩展至研究生阶段,职业院校学生不仅可以由专升本,而且还可以考研。解决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最高只有大专层次的尴尬处境,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学历“瓶颈”,让职高毕业生拥有深造的权利和途径,顺利完成职业教育过程从低等到高等的过渡,实现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待遇,这无疑是完善职教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这些举措都将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转变人们总认为职业教育低于普通高等教育一个层面的认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我们必须在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中,吸取经验,认真总结。思考职业教育规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强和巩固职业教育已有的阵地。下面就我院抓住机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数控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学徒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对企业培训学徒制度的立法改革,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播。

1993年英国推行现代学徒制;1996年澳大利亚在推行了新学徒制;1990年后,美国、加拿大一直进行着学徒制改革;20世纪末,成为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

1.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不同实现形式:德国“双元”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三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2.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类别。(1)需求引导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起主导作用,学徒主要在岗学习。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2)供给引导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学校起主导作用,学徒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英国、法国和澳洲等。

二、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在企业和学校,在师傅和教师的指导下习得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当今世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国外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采用了学徒制,有的甚至在高等教育层面都引入了学徒制的思路。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目标,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明确院校与企业的权利义务,形成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实质是双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企业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核心要素是:校企联合招生、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企业员工,学校学生),岗位成才。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背景和意义

1.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学校的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人才,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也逐步升高,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发展速度下台阶,经济效益上台阶,就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结合西方国家的成果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

2.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3.学校发展的要求。我校提出“创省内一流、国家知名院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院的发展要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我院不断升级办学理念,谋求学院更好的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和职业教育质量,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贵州省工业强省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紧密,有特色、成绩突出的省内一流职业学校。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

1.精心选择合作企业,找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点和切入点。要选择能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先进、社会责任感强、能提供足够的实训岗位、企业师傅指导到位并重视人才培养的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实施的专业。我院在院领导亲自带领团队,深入企业考察,确定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与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订单班教学模式实施较为成熟的台达和富士康共同实践试行现代学徒制。

2.校企共同招生,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基础。每年的招生季,我们邀请企业与学校一起进行招生招工宣传,学生在入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期,根据企业的要求,按企业用人进行笔试、面试等综合测评,以测评成绩来招收企业后备员工。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3.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我院主导的黔东南州职教联盟的引导下,组建数控技术专业技术技能指导委员会,根据贵州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区域发展状况,依据企业、行业标准,结合我院数控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等,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形成融合人文素养、企业文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4.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开发核心课程。按照双主体育人的机制,学院结合企业需求,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定相关课程,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教学研究活动。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框架,适合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

通过由浅入深的项目引导,逐步开展校内实训、校外短期培训和长期轮岗、顶岗实习这样的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专家、技术骨干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协同下组织、开发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的项目,企业专家承担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教师承担理论基础、资料查阅和初步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5.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师傅团队水平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授课、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另外,要有机共享校内外资源,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同时注重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6.共同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考核。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实训和课堂学习是交叉融合的,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学生需要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在学徒制期间,企业全程参与,与院校的老师密切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开展各种竞赛、设立各类奖励,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数控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将来“持证上岗”打下基础,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创新人才。

企业全程参与班级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定期派技术人员来学校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和职业规划的导师。学校和企业定期组织研讨会,研究讨论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的教材,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双方考核。对教学成果突出的导师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激励。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企业现代化生产方式需要,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现代学徒制一定能让职业教育更加有声有色,做好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序推进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参考文献:

第5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开放性图书室;建设与管理

当前,国家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实施了“寄宿制工程”,学校布局逐步调整,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学校生源猛增,寄宿学生也随之与日剧增,学生在校生活时间长,业余生活单调而乏味,这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教育处在新课程改革的阶段,高效课堂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开展。我校属于农村寄宿制小学,能对学生开放的学习资源有限,而学校的图书室又长期闲置,学生想读书,老师也愿意让学生读书。然而在我校学生上课时,图书室管理员只能空对着一屋子的书;学生吃完饭有了空闲时间,而老师又已下班,学生只能隔着窗子望书兴叹,渴望而不可及。学生是爱书的,是热爱阅读的,我们的图书就是给学生看的,如何能让学生读上喜欢的书,并进行有效的阅读,即带给自己丰富的知识,又能为生本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服务成为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图书管理人员思考并研究的大事件。基于以上考虑,我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尽力通过建设开放性的图书室,在建构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对我校进行开放式图书室的管理与应用进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逐步丰富图书管理与使用的理性认识,让图书室成为生本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场所,让阅读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让书籍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让玩闹的时间成为遨游知识海洋的过程。

几年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将这些经验与广大读者分享。

一、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时间优势,创造学生阅读的空间。

结合当前的生本教育改革,发挥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时间和学生对读书强烈渴望的优势,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开放式图书室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在教育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开放式图书室的最大价值和最有效的应用,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更有效的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和高尚的情操,真正的做到开卷有益,也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管理的平台,给学生一个有效的开放阅读环境,一个真正能让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我校在每层楼的楼道、楼梯口都重新进行了装修和改建,教学楼走廊均设置了书架,各班也建立了图书角,把图书放置到学生能随手拿到、随时能读的地方,形成人在书中,书随人走的格局,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

二、发挥学生的管理作用,组织学生对图书进行管理。

开放性图书室的建立之初,图书的管理成了一大难题,多数的情况是学生看完书随意的一放就走了,造成了一片狼藉的情况。真对这一问题,我们研究了专门的方案,先是老师轮流看管,但老师下班后的饭后时间随意丢弃图书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找到了十几名负责的学生,把这些图书角的看护由老师转交给了他们,无论是课间,还是在学生的饭后,都有这些学生在各楼道与楼层的图书角值班,保证了图书随时都能摆放的整整齐齐。同时这些学生能更深入的与学生接触交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书,需要什么书,就从图书室不断的把学生喜欢和需要的书摆放到开放的图书角上,把不喜欢的书和学生目前不需要的从图书角放回图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服务。而这些学生在管护图书的过程中,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煅炼,自身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现在这些学生都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充当了很好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三、教师积极引领,有效提高阅读的实效。

第6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图书馆 现状 方法

【Abstract】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cess, the library ha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but also the students’second clas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of vocational schools are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elec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school library status measures

1 职业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大部分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很少有外出学习业务的机会,与外界隔绝,好象图书馆的责任就是藏好书不减少就行,整个图书馆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现有的藏书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种现象在应该是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今天,已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例如:(1)设备落后。学校图书馆未能建立数据库,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现有的硬件设施逐渐老化(2)馆藏书刊不足,信息滞后。由于经费缺等原因馆藏书刊得不到更新和有效的补充,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匮乏和滞后。(3)馆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不高。由于图书馆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馆员学历、职称工作能力、专业水平需要进步提高,未能有的开展工作,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了工作人员。普通存在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4)利用率不高,由于部分教师和学生更侧重操作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忽视了图书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对图书馆利用率不高。(5)管理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有着过多管制。

2 提高职业学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几点办法

(1)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技术,网络技术的收视以及电子文献之间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式应是人机结合,图书馆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需要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是职业学校图书馆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关键,职业学校在规划图书馆建设时必须明确提供现代化电子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服务已成为衡量图书馆水平重要标准。

(2)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图书网络化、实现图书文献资料共享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必然趋势、搞好基础流通和阅览服务的同时,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将传统与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读者满意,是职业学校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3)“读者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它不仅写入图书馆专业的教材,也是图书馆服务实践的指南,如果图书馆人在具体执行“读者第一”服务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理论上的认识已日趋统一,具不断发展。目前也十分普及的图书无证阅览与开放式服务。就是读者第一思想的具体表现。读者与员工一个也不能少,图书馆是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书刊和信息的服务场所,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的核心目标就是为读者服务。

(4)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优质服务。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6-18之间,按年级可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他们的阅读兴趣较广泛,选择性,目地性差。他们什么都有读,尤其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是图书馆的常客,数量多,借书周期短。借阅的文艺小说,科普课外读物较多。进入二年级后,阅读学习参考书的读者明显增加,看名著、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图书增加增加,看名著、文学评论等方面的图书增加,参考书更加频繁。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可以提供以下服务:

第一、外借服务方式;对教师应实行开架借阅,采取个人外借方式,教师可以面对图书直接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图书。对学生可实行个人、集体外借的两种方式。学生可根据目录选择所需要的书。第二、主动服务方式;采取各种方式及时向读者推荐新书、好书,除新书预告外,还可以口头推荐,随时随地主动提供图书,图片及其它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方面。这样馆员——教师——学生三点可形成一个提供—使用—反馈的循环过程,以便开辟图书为读者服务的新邻域。

参考文献:

[1]陈树年.网络信息的自动分类问题,图书馆杂志,2010(10).

[2]网络信息资源与图书读者工作,图书馆论,2000(4).

[3]张秀兰.中学图书管的读者服务工作,图书管杂志,1989.

第7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途径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优势已经显露出来,国家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众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始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培养能力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即其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企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主要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与动画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室内效果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新形势下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树立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观、教学观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系统性、完整性的理论作指导,具体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可以看作是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落实。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底子薄的弊端,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缺乏,具有比较强烈的叛逆情绪,如果在教学中单一的强调简单的实践、重复的实践,就有可能削减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强调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先进设计观念和创造力的培养。

2、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综合艺术设计的专业性质和社会需求,决定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体,以质量和特色为主线,强调职业技能优势,为现代服务业培养急需技术人才;办学方向应该区别于高等教育,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要发展方向;凸显专业特色,找准专业定位。具体来看,该专业应培养能在各类装饰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建筑公司、园林规划部门等从事艺术设计行业设计工作、施工工作和了解市场发展变化等专门化、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3、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力度

教师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企业学习新知识和行业新技术,接触社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积累宝贵经验。只有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可以有目的选择教学内容,有组织的展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钻研适合社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自己在实际中的所看所学教给学生。

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重视教学设备的更新,大力推进实训室建设

教学设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主要载体,加上目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越来越先进化和电子化,对于教学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变得越来越必要。实训室是学生进行校内实践环节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首要环节,目前,各个高校对于实训室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也是如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高水平的校内实践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体现规范性、严格性,注重对真实职业环境的模拟和营造,更要注重实训室整体布局上的整体性、生产性和全面性。

5、继续实施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实践环节,继续深入实行项目教学模式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与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商量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有机的融入到具体的项目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培养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更高效的完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校企结合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教学中效果优良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目前,常用的校企结合模式有几种,一种是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一种是项目教学教学方法。

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中,对学生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深入广告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公司、室内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直接参与公司相关项目的设计制作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并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行业要求的多项技能得到了强化训练,专业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满足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多个专业都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技能型技术型的人才有着独特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将在后面一个章节里单独陈述。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项目作为一次训练,教师围绕着该项目所展开的各项任务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投入到具体实践环境中,面对在解决任务时出现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多项技能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使学生获取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如学生参加过一个住宅空间的室内装饰设计项目后,对于项目中的与客户沟通环节、方案设计环节、预算、设计图绘制、施工流程、装饰材料等任务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接触,学生的沟通能力、手绘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设计创新意识、对行业标准的了解、职业道德等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6、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创新是灵魂,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满足以后,开始着眼于对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地提升。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为了美化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设计师应该具备开放活跃的思维能力、敏锐的感受反应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美学修养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艺术设计作品就需要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突出个性。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不仅仅是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良好途径之一。从行业发展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艺术设计要求和理念的不断提高和变化,使得艺术设计行业设计手段不断更新,行业经营重点频繁转换,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娴熟的技能和适应行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创新是设计之本,在不断的创新项目的训练下,多次锻炼,对于培养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高技能”有着很大积极作用。同时,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可以是设计观念的创新、设计材料的创新、设计方法的创新、设计作品制作工艺的创新,总之,创新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科教纵横,2009(2).

[2] 仝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资源”[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Z1).

[3] 鲍宗豪.科学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国高职教育发展[EB/OL].

第8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关系社会的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经营”,以培养现代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者们更是将其视为维系高职院校生死存亡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探讨实行创业教育对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研究,找出促进其就业的有效途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信息调查情况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面临着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改革与就业制度改革的挑战,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的“瓶颈”。

笔者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河北省高职院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河北省设置艺术设计系的高职院校6所,其中石家庄3所,外地3所。具体有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本次抽样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12份,回收率达85.83%(详见表一),涉及6所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环艺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对自己专业就业前景的评价(详见表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职业兴趣(详见表三),艺术设计类学生择业的着眼点(详见表四),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半年内就业率及工作满意度情况(详见表五、表六)。

表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院校名称 人 数 所占总体比例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69 16.75%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1 17.23%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72 17.48%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67 16.26%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65 15.78%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68 16.50%

合计 412 100%

表二 河北省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前景调查表

A、不很乐观 B、较好 C、很有潜力 D、很糟糕 E、其他 合计

177 102 71 59 3 412

42.96% 24.76% 17.23% 14.32% 0.73% 100%

由表二可见,此次抽取高职院校学生中,有42.96%的学生选一般,不很乐观;24.76%的学生选较好;只有17.2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看好,很有潜力;14.32%的学生对前途没有信心选很糟糕;0.73%的学生放弃回答。调查说明:学生对自己专业就业前景的评价趋平,没有大起大落。

由表三可见,此次抽取高职院校学生中,对于感兴趣的职业排前三位的是从事本专业工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分别占总人数的29.85%、26.46%和15.29%,选自主创业(经商)的只占14.57%。这也说明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由表四可见,此次抽取高职院校学生中,择业着眼点排前三位的是效益好工作稳定、能体现自我价值、在大城市工作,分别占总人数的31.80%、24.51%、23.54%。调查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择业更加注重的是自我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由表五可见,此次抽取高职院校学生中,有69.66%的学生能在毕业半年后顺利就业,但仍有30.34%的学生毕业半年后尚未能就业。

表六 河北省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表

A、满意的 B、认为一般的 C、对目前工作持否定态度的 D、其他 合计

83 251 53 25 412

20.15% 60.93% 12.86% 6.06% 100%

由表六可见,此次抽取高职院校学生中,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的只占一小部分,有20.15%;大部分的学生只是觉得一般,这种情况占了60.93%;12.86%的学生对目前的工作持否定态度;6.06%的学生不愿对此问题作明确的答复。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了考生报考的新热点。统计资料显示,从1999年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时起,大学生就业队伍不断壮大。由高职教育发展状况资料显示,现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校人数已占高校大学生在校总人数的近五分之一。但从各层次大学生就业率对比状况显示,扩招以来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率从整体结构上看一直是最低的,同时每年有将近数十万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因此,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形势极其严峻。同时,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及许多事业单位的改革产生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化过来的进城农民工,这三股就业大军形成了21世纪最大的就业队伍,无形中加大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激化了就业矛盾。

笔者在对河北省六所高职院校近500余名2011届、2012届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进行就业现状调研中得知:只有约15%的学生能顺利在理想的专业岗位就业;约20%的学生可以通过转行进行就业;约40%的学生处于半就业状态,即工作不理想,时有跳槽或处于临时失业状态;约25%的学生长时间不能就业。同时,在对20余家接受调研的用人单位中,80%以上的机构需要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数愿意接受、培训应届毕业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机构多不愿意录用高职学生,而重视中专生和普通培训机构输送的低学历学员的选用。多数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很明确,希望高职毕业生具有优秀的修养和基本的专业能力,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职业素质和学习精神,要有适当宽泛的视野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希望录用的高职毕业生能给本单位带来文化素养的影响能力等。

调查分析,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毕业生短期需求不平衡;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人才高消费,就业垄断和就业歧视;高职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等,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加强和改变。

三、影响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原因

1、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教育有很长一段时间盲目地追随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偶尔借鉴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忽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特殊发展规律,造成摸索中成长的高职教育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践经验不太丰富、专业技能不求精湛、就业方向不甚明确等诸多问题。

2、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基本雷同,没有特色,没有与地方经济建设很好结合,造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缺乏特色。通过对本地多家企业的走访调研显示,学院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制订与学生就业实习等方面应多与企业沟通,使学院真正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困难与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紧缺这一矛盾。

3、师资队伍建设不理想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落实不太到位。大部分教师达不到“双师型”的要求。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处理好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关系。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

4、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

错位的自我评价导致普遍就业期望值高;没有长远眼光导致职业前景判断能力不足;狭隘的思维方式导致过分追求地域专业。凡此种种,都给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制约了他们在就业中的正确选择。

四、创业教育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赋予了高校新的责任与使命,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不同层面的人才,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职业操守、道德规范、动手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和应变能力、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不太满意,创新开拓精神的缺失已成为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职业生涯的硬伤,如果再不加以重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符合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即使他们将来实现了就业,职业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1、创业教育有助于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精神成人

创业教育有助于实现高职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而不同”,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精神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科技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而人文教育却不断边缘化。科技教育较多地注重学术价值和理性思维的训练,而对人的情感、意志、愿望等非理性因素以及科技对人性的价值、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伦理规范等人文因素涉及较少。高职教育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不仅不利于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后续发展。

创业教育是围绕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展开的教育,即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需要,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创业精神是以独立性、合作性、果断性、克制性、坚韧性、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创业能力则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创业教育是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职业技能的科学训练,是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因此高职院校一旦真正构建起创业教育体系,必将有助于实现高职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而不同”,为精神贫乏的高职校园注入丰富的人文之水,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精神成人。

2、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教育有助于改革课程体系,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教育目前已开始从追求规模转为追求质量。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一向被视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两套马车。创业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实现。因此重视创业教育有助于改革高职现有的课程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必须将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从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转变到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上。

高职院校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内容和设置上应有利于学生的创业。高职院校应以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标准,精选课程,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新颖性,除了学生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创业心理学知识、财务知识、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行业和领域的国际标准方面的知识,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3、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

创业教育有助于变“他学”为“自学”,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厌学情绪较为明显,不愿学、不会学的居多。而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烈的归因动机,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就业。高职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后就对其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规划和定位,让学生发现自己与职场要求的差距,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从而让就业成为学习的动力。

4、创业教育让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着重突出教育创新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加强创业教育,就是要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帮助毕业生认识到社会上有许多创业的机会和有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创业是一种新的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实现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跨越,实现从传统就业向现代就业的转变。

五、结语

综上,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新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地一项有效举措。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增长点的高职院校,对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既能改变高职人才素质培养的不均衡现状,又适应创新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有利于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充分、有效就业,同时也保证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勇.高职毕业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2] 蔡幼君.加强实训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20).

[3] 赵刚,林源园.全球经济危机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9,(4). [4] 李平.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9,(2).

[5] ,孙迎辉.大学生就业需求与困难分析综述[J].网络财富,2010,(4).

[6] 高小慧.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建设对策[J].科技信息,2011,(36).

[7] 林蒿.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2011,(4).

[8] 汤国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探讨[J].大观周刊,2011,(14).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03207)

第9篇:数学图形知识范文

[关键词] 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点;就业对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如何结合艺术院校毕业生的自身特点,探究新形势下对艺术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名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使得2010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于以往的困难。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到631万人,超过2009年20万人,大学生就业工作进入了30年来最难时期。据悉,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人。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时候大多很迷茫。所以在当前情况下,高校只有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给自己正确定位,并充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职择业。

二、当前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征分析

对于艺术院校来讲,就业指导工作除了要贯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般原则以外,还必须把握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特征,体现艺术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一)就业方式:灵活化倾向明显

艺术院校由于它的专业特性,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独特的、形式多样的,不拘泥于传统形式,这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相对于其他综合类院校学生长期的职业规划而言,艺术类院校学生更倾向于可以及时实现自身价值、符合专业特点的短期、阶段性职业规划,更重视自己专业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倾向于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灵活性的职业选择。因此,各种灵活就业方式更加适合艺术院校学生在不同的社会需求下,随着自身年龄、阅历的变化,对于自己所想要从事的工作,以及想要实现的艺术理想而做出相应的变更。通过在校的基础专业学习,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他们往往可以突破所学专业的界限,将书本理论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于工作中,并在工作中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工作拓展提供更丰富、更宝贵的经验。

此外,就业方式灵活化不仅仅表现在毕业生对于今后自身职业的规划上,甚至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已表现出来。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就利用做家教、参与艺术培训机构教学,甚至自己开办艺术培训机构等多种形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比如音乐类学生经常一对一地教授声乐、钢琴、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等不同的课程,他们或从事临时性、弹性的、非全日制的工作,或自主创业,而且都有相当的、固定的收入,这都属于灵活就业方式范畴。

(二)择业趋向:大城市区域倾向突出

不可否认,大学生的择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艺术院校学生的工作地域大多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艺术氛围比较浓厚的大中型城市,究其原因:一是艺术院校学生大多出自大中型城市,中国人的本土观念比较浓厚,从大中型城市走出来后愿意向更大的城市发展,从而不愿意走向小城镇,绝大多数艺术院校毕业生对工作地点要求较高,不愿到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就业,他们的期望显然与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国家现阶段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随着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对艺术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且西部各地对到基层创业者提供了种种优惠的条件,但有意者寥寥无几。

(三)择业心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趋于加剧

进入艺术院校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专业基础训练,使得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热爱与付出远远超过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如此高的投入必定促使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对今后的工作回报具有更高的期望值。再者,大部分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比较优越,良好的生活基础也使他们对今后的工作环境、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生活质量的追求都有更加强烈的欲望,择业心态也更为现实。他们觉得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艺术院校毕业生并不是弱势群体,对于他们来说,面临更多的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如何找到理想工作的问题,这就使得他们择业时脱离实际,既要求就业单位待遇超高,有发展前途,还要求专业基本对口。

三、对艺术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探究

针对艺术院校毕业生择业的特征,艺术院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艺术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合理规划职业蓝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定位,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大学最后一年的临阵磨枪,也不应该是各种就业技巧的生搬硬套。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主要在承大学之前的兴趣爱好、知识专业基础,在发展大学专业方向、大学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启个人初步职业发展,启大学生第一次择业求职。职业规划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为踏入社会打下基础。在艺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面向全院同学,引导在校生做好就业储备,以选修课的形式让在校生接触就业相关知识。

(二)加强择业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对大学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基层岗位是毕业生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帮助毕业生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去基层岗位健康成长、锻炼成才,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努力营造毕业生敢下基层、愿下基层、乐下基层,基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艺术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整体推进艺术类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三)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就业的新形势,做好学生自我定位工作

针对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择业心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学院可开设一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咨询会,帮助他们做好就业的准备工作,从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出发,指出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结合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向广大毕业生介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择业的特点和趋势,降低他们对就业抱有的过高期望值,转变求稳、求舒适的守旧观念,确立正确的发展观。

针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帮助他们客观分析、准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引导他们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使同学们能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在求职的过程中,准确地找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注意有的放矢和有效求职。

在新的形势下,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要不断创新就业观念,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时把握市场信息;此外,还要在专业精湛的同时,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成为一专多能、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转贴于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