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展的营销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基于社会营销观念的“农超对接”模式中的问题分析
1.1农产品生产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和社会利益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为主,农超对接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生产无统一标准,农户为使自己收益最大化,更倾向使用农药、化肥等增加产量。结果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综合肥力下降、重金属污染和地下水污染[3]。这使得生产出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甚至有毒,不仅影响到超市的采购,而且更重要的是流通后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述表明,农户未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农产品生产不规范引起土壤、地下水污染,这种只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行为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与社会营销观念相悖的。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严,安全隐患凸显超市直采要求采购人员既要懂相关农业技术又要懂经营管理,而目前具备这样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并不多,这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据调查,超市无法对每批配送的生鲜食品进行农药残留检验,从而一些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容易混杂进来。因此,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中国食品安全卫生网2012年曝光的河北“问题鸡蛋”事件就是典型例证。[4]从社会营销观念的要求来看,不管检测成本、利润大小,超市都应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而超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严这种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不符合社会营销观念的要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超市的长远发展。1.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薄弱,配送中碳排放量大目前,我国冷藏车所占比重很低,冷冻冷藏运输占易腐货运总量比重也较低,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使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造成了大量损耗。我国连锁超市冷链经常出现断链现象,长途运输时为节省成本,在半途关闭制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接近目的地时再按要求制冷,此种情况很难察觉生鲜农产品已出现质量问题。这种行为没有考虑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没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是违背社会营销观念基本主张的。另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路线和冷藏冷冻设备设施安排不合理,由此导致的配送路线延长和冷藏冷冻车辆的增加,不仅使空气中碳排放增加,加剧温室效应,而且耗能和成本增加。[5]基于社会营销观念,冷链物流中的碳排放增加致使温室效应加强导致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灾害,这没有将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符合其所关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两会提出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主张。
2基于社会营销观念“农超对接”提出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户参与意识以规范农产品生产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补贴、税收和信贷等手段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宣传并通过典型示范来带动农户,使更多的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组织来提高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具体为: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对接程度和效率;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在日常生产中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与农技水平,积极宣传诚信经营、安全生产的理念。2.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培养农超对接中需要的大批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超市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具体做法为:针对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的现象,通过超市为其提供实习岗位来增强其实践能力;将“农超对接”的相关培训,如技术、知识等并入政府的科技体系,与政府的培训工程和科技推广工程相融合,对政府和农超对接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由政府提供补贴,鼓励超市连锁集团与当地的高职院校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合作,按照要求“订单式”培养超市生鲜农产品直采和经营人才。2.3健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低碳冷链物流建设①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国冷藏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开发“小批量、多批次”的冷藏运输装备。通过财政政策,鼓励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逐步建立智能的安全监控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和GPS、自动识别等技术将冷链物流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信息共享,提高运输效率。②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发展节能环保冷藏保鲜技术。借鉴国外节能降耗经验,改良车厢维护结构,优化制冷装置,大力推广预冷技术等。强制报废高能耗、技术落后的冷藏运输装备,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鼓励企业购买节能高效的新型装备。大力发展“共同配送”,优化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方式和配送线路,合理控制车载率,使其效率最大化,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如改用液化气和太阳能替代汽油、柴油作为动力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作者:王晓宁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会展市场营销的实质
会展市场营销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尽可能地让客户感到满意的一种方法。其要将执行策划、价格、销售等过程进行综合的考虑,保证在满足个体客户需求的同时,还要达到销售目标。市场营销是一种很虚拟的概念,因为营销本身就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工作,它有时候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让一个对产品一无所知的顾客,通过员工对产品一点点的介绍,让顾客逐渐变得清楚明白。并且因为每个客户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市场营销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一旦确定了产品的价格就不能出现变动,否则影响信誉度,降低销售业绩。
2会展市场营销的制定
在制定会展市场营销时,首先要考虑到在会场周边建设一些特色的营销。因为每位参与会展的顾客除了对会展产品好奇外,还会对会场周边的娱乐项目、新奇的食品等事物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在会场周围建设特色营销,能够大幅度提高顾客消费兴趣。然后就要对客户类型进行分析、分类。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前来观看会展的目的也不同。如音乐会展,有的顾客是为了欣赏音乐,而有的顾客是为了欣赏舞蹈。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分析完顾客类型后,就要对每个顾客制订科学的营销计划。还以音乐会为例,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听众来说,可能古典音乐比较适合。而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听众来说,流行音乐则会比较适合。还可以邀请一些国际知名乐队,来满足大部分人的音乐需求。总之要让不同的客户,都得到满意的音乐服务。对于门票的价格也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并且还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形成服务一条龙的销售,保证门票的销量。然后就要解决会展现场销售产品的问题,可以通过传单、视频、音乐等方式来吸引顾客的眼球,总之要让顾客感受到这个东西非常的新颖特别,并且还不容易买到,促进顾客的消费欲望。最后在会展结束后,主办方要进行全面的营销评估,保证顾客依然会再次前来参与会展。
3我国会展企业的特性
因为会展企业是一种盈利的企业,所以其表现出以下几种特性:首先表现出以顾客为主的特性,其会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在制订营销计划时也会围绕着顾客的需求。其次会展企业具有很大的营利性,因为会展企业毕竟也是企业的一种,其经营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盈利。所以其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销售的业绩,才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回报。而且会展企业的经营对象比较复杂,包括政府、企业、观众媒体等。每一种对象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会展企业需要对于不同的主办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并且会展企业不但会向前来参观的客户提供有形的服务,还会提供很多无形的服务。有形的服务主要是指为顾客展示产品的相关信息,而无形的服务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一些身心上的享受,如音乐等。并且会展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会将企业、客户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充分的分析,保证三者能够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保证会展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4我国会展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会展市场不断的发展,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我国会展市场营销没有得到充分的创新,传统的营销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降低了会展营销的效益。其次,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因为很多的会展企业没有对顾客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盲目的举办会展,长此以往导致会展企业失去了大量的客户,影响企业的发展。最后,我国很多地区同时存在几个会展,而且会展中还有很多相同的产品,这会导致客源分散,进而降低企业的营销业绩。这些都是目前我国会展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保证会展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5对会展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建议
5.1差异化营销策略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让顾客感受到产品与以往产品的不同,此种产品的优点,并且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足。首先,要让顾客感受到产品质量的不同,将会展产品的质量与同类产品的质量进行明显的对比,让顾客感受到此种产品的优越性,从而提升顾客的购买欲望。其次,还要提高会展的服务质量,因为舒适的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顾客消费欲望。同样的商品,顾客一定会选取更好的服务进行消费。最后,企业要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口碑,保证企业的长久经营。会展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宣传片等手段,最直观地让顾客感受到会展的特色。企业还要提高企业的声誉,良好的声誉能够更大限度地吸引顾客,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5.2增大营销弹性因为每一位顾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会展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保证营销的弹性。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得到适合的选择,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顾客提供不同档次的消费。并且会展企业还要增大会展的个性化服务,保证不同的顾客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服务。
5.3形成核心竞争力会展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具有稳定客源的目的,进而保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首先,会展企业要拓宽招展的渠道,降低企业招展中很多的不必要流程,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大招展市场的范围。其次,会展企业要具有科学制定价格的能力。价格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企业必须要具有合理制定价格的能力,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
5.4运用创新策略会展营销的创新将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会展业的主流。会展营销的创新首先应该从营销理念上着手进行,创新型的营销理念将很好地指导营销活动的进行。其次,营销的主体也要随之创新,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并不仅仅依靠会展,还要得到会展城市、参展企业、专业媒体等的大力支持,要打破办会展只依靠会展公司的传统观念。最后,创新营销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新颖的方法进行营销,如网络营销、整合营销等,来吸引参展顾客的注意力,推广自己的产品。企业要不断运用创新的营销策略来吸引顾客,并适应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
6结论
关键词:青岛啤酒;资源;资源营销 ;策略
一、资源营销内涵
资源营销属营销学新的研究方向,中国海洋大学苗锡哲副教授在《资源营销-营销学的全新发展方向》一文中对资源营销进行了界定,提出资源营销是以资源为核心,通过整合有限的可利用资源,来调控全社会的无限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一系列营销活动。资源营销策略,是企业在资源营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资源进行开发、整合、转换,实现资源的持续增殖和增值,最终实现盈利。资源营销的策略主要有创新、跟随、配套、竞合、转化等几种[2]。
二、青岛啤酒资源分析
(一)青岛啤酒资源营销的界定
青岛啤酒资源营销是以资源为核心,基于青岛啤酒的内外部资源,通过整合有限可利用资源,调控社会无限资源,使青岛啤酒获得独特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营销活动。
(二)青岛啤酒资源分析
青岛啤酒的资源既包括自身可利用资源(品牌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优势产品资源等)和外部可利用资源(市场资源、活动资源、会展资源以及渠道资源等)。以下对青岛啤酒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
1.品牌资源
作为国内外知名啤酒品牌,青岛啤酒的品牌资源是青岛啤酒重要的资源之一,在2012年6月28日的"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中,青岛啤酒以631.68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
2.文化资源
青岛啤酒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一方面,青岛啤酒的百年发展史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发展;另一方面,青岛啤酒是由崂山泉水酿制而成,并传承了德国的酿造工艺,代表纯正的德国啤酒文化。这种独特的中西方文化融合所形成的文化资源,不仅使国人以青岛啤酒为荣,也使外国人在口感和心理上都认可青岛啤酒。
3.技术资源
青岛啤酒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丰富的内部技术资源。将传统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后熟技术相结合,酿造出优质、独特的青岛啤酒。另外,青岛啤酒还开发了体外冷却三罐发酵技术、高浓度稀释技术、风味图谱技术、密闭糖化隔氧技术、立式CIP刷洗技术、啤酒风味一致性技术等,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4.优势产品资源
青岛啤酒是青啤集团的优势产品。近年来青岛啤酒的销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占总销量的比重已突破50%。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青岛啤酒,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和影响力。
5.市场资源
市场资源是其重要的外部资源。衡量市场资源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市场份额和市场布局状况。目前,在国内市场,青岛啤酒已占据14%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市场布局上,青岛啤酒牢牢占据山东市场,并从东北、西北、华东等区域不断深入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6.活动资源
在营销活动领域,青岛啤酒是一个资深的营销活动专家。从始于1991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2003年开始赞助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到奥运营销和与NBA结下的不解之缘,青岛啤酒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业内领先的营销活动潮流,积累了丰富的活动资源。
7.会展资源
会展资源是青岛啤酒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资源支持。自1903年建厂以来,青岛啤酒一直活跃在各大国际国内酒类评比大赛上。各种大赛和博览会的参加,使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8.渠道资源
渠道资源是青岛啤酒可以深入挖掘和利用的一种重要的外部资源。尤其是在啤酒行业渠道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青岛啤酒可以通过对渠道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从而渠道方面占据优势。目前,青岛啤酒的渠道已经形成一个链条,从供应商、生产厂,到销售公司、办事处,再到经销商商、分销商。今后,青岛啤酒可以通过渠道优化,实现更灵活的市场运作,从而增强竞争优势。
三、青岛啤酒资源营销策略
根据青岛啤酒的资源现状,以资源营销理论为指导,结合青岛啤酒前董事长金志国的"三效理念"(即效率、效能和效益),本文提出青岛啤酒资源营销的"三效策略",分别是:以效率为核心的资源营销创新策略;以效能为核心的资源营销管理策略和以效益为核心的资源营销目标策略。资源营销策略的实施要以资源为依托,以下笔者结合青岛啤酒的具体资源对青岛啤酒资源营销策略进行阐述。
(一)以效率为核心的资源营销创新策略
啤酒企业效率的提高,从产品来说,技术是关键;从流通来说,渠道是关键。
1.基于技术资源的转化策略
资源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且可以在不同形态之间进行转化。其中技术资源可转化为优势产品资源或品牌资源。技术资源转化为优势产品资源是一种较为直接的资源形态转化方式,生产技术与产品之间的直接转化难度相对较小。而将技术资源转化为品牌资源,则是一种间接的资源转化方式,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媒介(如产品开发、品牌管理等)。所以该种资源转化所需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并且需要持续的投入。
2.基于渠道资源的整合策略
啤酒企业的渠道一般包括经销商、分销商和终端等。基于渠道资源的整合策略,是指对多客户、多品种、多渠道的混合模式进行规范、集中从而优化分销系统,降低渠道成本。针对青岛啤酒目前的渠道状况,青岛啤酒可以打乱现有的经销格局,制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如产品铺货率、年销售目标、区域市场占有率等,对于达到标准的客户可以扩大其经销范围任其竞争发展[4]。通过经销商的之间的竞争,淘汰或联合等方式,剩下的经销商掌握更为丰富的人员、配送、服务、信誉等资源,从而达到经销商资源整合的目的,更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另外,采取直供模式,越过经销商,直接到达终端,也是对渠道资源的一种整合。
(二)以效能为核心的资源营销管理策略
1.基于文化资源的差异化策略
文化资源是青岛啤酒所拥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以效能为核心的资源营销管理策略中,应该对青岛啤酒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管理的角度,最大程度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约束功能,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
2.基于活动资源的造势策略
造势是营销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其影响面广,成效明显。造势是活动资源最为有效的利用方式。青岛啤酒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活动资源,采取造势策略,最大程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效益为核心的资源营销目标策略
1.基于内外部资源的转换策略
企业的发展以效益为目标,而资源对企业的效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资源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企业内外部。在转换策略的指导下,资源间可以相互转换具体有内内转换、外外转换和内外转换。品牌资源和优势产品资源的相互转换是内内转换;而市场资源和会展资源则是外外转换;内外部转换的则如品牌资源与会展资源、优势产品资源与市场资源等。
2.基于会展资源的体验策略
体验策略也是为效益服务的。通过体验的方式,将会展资源和优势产品资源相结合,在会展上将青岛啤酒的优质产品展示给客户,让客户通过亲身体验,真切感受青岛啤酒的独特与魅力。
参考文献:
[1]苗锡哲,张振刚,高福平.资源营销-营销学的全新发展方向.企业管理,2004(10).32~33
[2]苗锡哲,张振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销售与市场,2006(11):20~25
[3]郝幸田.解读企业资源整合.企业文明,2009(05)
>> 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 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郑州市特色农产品营销思路探析 特色农产品“微营销”很火 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 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饥饿营销研究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微营销实践探讨 家乡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 农产品的高端营销方式――文化营销 电子商务环境下山东省地标农产品すα聪低彻菇ㄑ芯 环县特色农产品 乡土文化视角下农产品营销研究 农产品营销浅论 农产品的营销 经济转型期山东省农产品外贸逆差分析 经济视角下的山东农产品会展传播研究 山西农产品地域特色鲜明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王方华,伏宝会,肖志兵.文化营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5-46.
[3] 任娜.论文化营销及其实施[J].北方经济,2005(12):27-28.
[4] Robert B.Woodruff.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139-153.
[5] 钟诚.文化营销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6] 仇立.论现代企业文化营销[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9-31.
会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因素很多。从制定计划、市场调研、展位选择、展品征集、报关运输、客户邀请、展场布置、广告宣传、组织成交直至展品回运,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展览活动的效果。
一个精心策划的会展可以成为营销计划最节省成本的组成部分。从时间顺序上分析,企业的会展营销策略通常包括明确参展目的、选择会展、会前活动、会中活动、会后活动、营销策略效果评估以及作为补充的网上展览等。
明确参展目的
每个企业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其参展的目的也就不同,在决定参展之前,企业必须设定参展目标。企业的参展目的不外乎展示实力、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产品、达成交易、物色商(或批发商、合资伙伴)、研究当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德国展览协会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将参展目标归纳为:基本目标、产品目标、价格目标、宣传目标和销售目标五类。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来细分市场并适应这些变化的需求,比如以寻求潜在的可能顾客的策略就与以进一步加强长期顾客关系为目标的策略截然不同。
选择会展
在众多的展会中,企业必须有选择地参加某个会展。选择会展时主要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一是会展的目标市场:展会的目标市场包括其主题定位、目的、观众结构等,企业参展前应确定该展会是否与企业的发展计划吻合,能否促进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是会展的规模:成功的会展必然具备一定的规模,规模大的会展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而这正是保证参展商达到参展目的的最主要因素。评估展会的规模主要看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数量以及展览面积的大小。
三是会展组织者的能力:选择有影响力、富有经验及对行业的认知度高的组织者。会展的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会展推广、专业观众的邀请、行业活动的组织安排到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组织者在切实了解参展商需求的情况下做出策略性统筹才能成功举办。企业可以从其对外的招展函、广告以及各项组织计划等方面来评估组织者的策划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
四是会展的历史和影响:如在过去的几年中,参展商有哪些、会展的效果如何等,企业应选择有影响力、知名度高、参展商多且参展商影响力强的会展。
五是参展的费用:在参展费用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企业根据自身的财力在预算内选择适合的会展,参展的费用不能对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
六是会展所在城市和展览馆:一般来说,大城市、国际性大都市是会展选择的重点,其交通运输、酒店、报关、签证以及展馆的配套及服务水平要优于其它城市。我国大部分的会展都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的上海、北京、广州、大连、深圳等城市举办。
会前活动
会前活动包括公关活动以及提前辨识可能的客户并给其发送特别邀请。可以利用会展的会刊、展前快讯、展前的媒体宣传等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会中活动
与其它方面相比,这是决定企业参展成败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展位的选择、展台的布置、展品的选择及其展示方式、展台的人员配备、洽谈环境以及展会期间的相关活动等。
展位的选择具体涉及展位的位置、面积的大小的决策。展位的选择一般是根据人流在整个会场移动的方向来考虑;展位面积通常为9平方米,称为标准展位。值得说明的是特修展位,也称为自由布展区,是指展位面积超过4个或4个以上标准展位的面积时,企业可以只预定光地面,其它的装修则可根据公司产品特点、技术特点、市场定位、展览期间的活动安排等因素由企业自主决定。这类展位能充分表现企业文化、宣传品牌理念,非常有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
展台是企业展示企业实力和产品特色的窗口。有个性、有视觉冲击力的展台布置可以使企业在众多的参展商中脱颖而出。展台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帮助企业达到参展的目的,展台要能反映企业的形象,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能提供工作的功能环境。
在展品的选择上,要选择能体现自身产品优势的展品,展品品质是参展企业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选择展品有三条原则,即针对性、代表性、独特性。针对性是指展品要符合展出的目的、方针、性质和内容;代表性是指展品要体现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行业特点;独特性是指展品要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能和其它同类产品相区别。
在展示方式上,展品本身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说明企业产品的全部情况、显示全部特征,一般需要配以图表、资料、照片、模型、道具、模特或讲解员等真人实物,借助装饰、布景、照明、视听设备等展示手段,加以说明、强调和渲染。总之,展示设计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等。
在人员配备上,人员配备的质量决定着参展企业在会展上的成败,企业配备人员的能力及其展示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没有代表参展或仅有狭小摊位的企业,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危险。特别是服务人员的身体语言、对话和知识是否具有亲和力对会展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服务人员在发放资料时应尽量多与观众沟通交流以达到互动的效果。展台的人员配备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第一,根据展览性质选派相关部门的人员;第二,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人员数量;第三,注重人员的基本素质,如相貌、声音、性格、能动性等;第四,加强现场培训,如专业知识、产品性能、演示方法等。
参展企业还可以在展会期间进行新产品会、经销商年会、产品演示等配套活动,这是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的有效手段。此外,营造轻松、愉快的洽谈环境对提高商务成功率也大有帮助。
会后效果评估
企业应将在会展中收集到信息纳入企业的营销信息系统中,对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企业还应及时将展览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总结效果如何、分析原因何在。一般来说,展会的效果难于精确评估,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成果可立刻产生,但更有可能会在展会后的一段时间之后才产生。会展的组织者为了帮助参展商进行会展评价,一般会提供有关会展与会者的统计信息。企业可根据这些统计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参展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就下次是否参加该会展做出初步决策。
重视网上展览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网上展览已成为会展业的一道新风景线,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展览会。网上展览目前只是实物展览的补充和配角,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展览有望后来居上,成为现代会展业的主体。
与实物展览相比,网上展览具有下面一些优点:
一是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成功可能性更大;
二是机会平等,无论企业强弱,只要产品合适就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买家;
从我国政府营销的现状看,各地方政府已接受了政府营销的观念,并开始重视自身的营销,但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讲,政府的营销只是一个新课题,对其并不十分了解。在实际的营销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政府的营销观念相对比较薄弱
传统“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政府是统治机构和权威的象征。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政府的某些官员认为是上级是领导,缺乏对市场应有的服务意识,有时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去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
(二)政府的市场服务意识有待改善
政府缺乏为市场公众服务的意识,“官本位”观念没有让政府站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公众,其服务就是要满足公众的需求,但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还没能真正树立起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三)政府对公众的需求不了解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服务发展依然缓慢,伴随着公众需求的日益增长,建立“服务型政府”已迫在眉睫,其主要职责就是充分满足公众的需要。
(四)政府营销的可持续性不强
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长远规划,而我国城市营销的可持继性不强,多呈阶段性特点,招商引资、资本流入后,政府的营销活动就放慢或停止,而不注重城市品牌的长久发展和推广。
(五)政府营销的策略不科学
政府营销的观念引入国内时间不长,地方政府还处在研究、效仿、摸索阶段,其主要方法就是借鉴国外城市营销的成功经验,但不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往往制定的政府营销策略脱离城市的实际需要。
二、政府营销在城市会展业中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主导型会展向市场化发展
在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形成了一种误区,认为重大会展应由政府包办,以使之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化工程,不管有没有市场各地都争相举办大型的展览。从政府营销理论讲,政府在其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应逐步淡出市场。由“主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会展业的发展提高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服务产业的完善、社会治安维持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等。而城市会展的主体应该为:会议组织者、展览馆及展览相关的服务者。
(二)降低企业参展的成本
对企业来讲,会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平台,它是企业寻找潜在客户资源的一种低成本方式,这也是很多企业选择参加展览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制造业、通讯行业和批发行业中,大约有2/3以上的企业经常参加展览会。对这些参展企业而言,通过展会找到客户的成本仅为普通渠道成本的1/4,事半功倍。
(三)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在会展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跟不上。以至出现大型展览期间社会资源紧张或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且政府单一的经营模式也难以满足当今多样的社会化需求。面对这样在问题,政府不应承担绝大部分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责,取而代之的是政府与社会、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通过相关竞争机制、供求机制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建设。
(四)会展的区域合作化
会展业的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综合经济的依赖性较强。很多城市之间会展项目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城市之间必然存在相互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势必在会展业中同样存在。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开展区域合作模式。政府与政府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将各地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站在“企业型政府”的高度,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并运用会展产品的促销手段和组合策略开展城市会展产品的营销。
(五)会展市场定位
一般来讲,会展市场的定位依赖于城市的定位。其出发点建立在挖掘城市的各用优势资源,将资源进行充分融合,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介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运用政府营销的相关理论,对展览市场进行细分。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举办展览;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资源的过渡消耗。所以,在对城市会展市场进行定位时,必须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弄清参展商的需求和城市产业结构的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
中图分类号: F49;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数据正在它独有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内发挥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过去信息技术的改变重点常常在“T”(Technology,技术)上,而不是“I”(Information,信息)。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的提高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正逐渐成为营销市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就精准营销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进行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对于营销的意义
(一)加强营销的科学化管理
大数据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利用庞大的数据资源成为可能,从而促使营销出现科学性的转变,它使得银行的整个营销过程更加精确。通过一切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来量化营销行为,恰当选择客户人群,而不是盲目地不合理地投放资源,损失潜在和已有客户。原来的普遍观点是营销是一门说话的艺术,丝毫不带有科学色彩,使得营销具有随机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支持数据挖掘,把营销的伪艺术标签改成科学标签,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管理。
(二)增加营销对市场和顾客的可预见性
银行营销的关键所在就是是否能充分把握客户的心理,对于客户进行需求化定制,而大数据营销中对于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是可行的。大数据并不是仅仅单纯指的是数据主观意义上的大,更是指处理数据的全面性,通过发掘各种数据的相互联系来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大数据时代使得营销过程得以量化,用数据来进行决策,这样就能促使银行定制的营销方案更能把握到消费者的心理,窥测到市场发展的趋势。这样定制出的个性化营销更加能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这就是营销对于市场和顾客的可预见性。
二、大数据时代营销所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营销模式强调策略、创意及覆盖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在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以海量数据挖掘为前提,以技术为驱动,对具有特定受众的个性广告进行传播。在海量数据下,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是每个银行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自身建立相关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二是通过供应商卖出的技术,借助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根据2011年的《IBM―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评论》资料显示:在对全球100个国家及地区从事30个行业的3000名高管的调查中,有60%的受访者表示无法有效利用所有数据。因国内互联网环境较为封闭,数据拥有者开发度不高,大数据时代下,加剧了数据采集的困难,同时,数据量巨大、无规律、分散和数据本身个性化和实时性的特点,使得银行在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上显得力不从心。技术条件的制约使银行很难形成清晰的消费者形象,在营销渠道中无法提供真正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精准营销也就变得极其困难。
三、实现精准营销的策略
(一)建立银行数据分析团队
一是作为现代银行,必须建立一支数据团队,从基础开始注重对于数据的收集工作,信息收集时要注意渠道的多样化与灵活化,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业务系统。以银行为例,基础数据的来源可来自多方面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银行柜台系统,ATM提款机也可以记录顾客的存取信息,也可通过银行基金来了解顾客的信息;免费WiFi登录日志可计算出电子银行客户的使用及消费情况。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如银行柜台或ATM提款机排队时,简单的调查表填写,了解客户要求和客户构成等信息。
(二)实现数据的有机结合
注重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价,实现各种数据收集源的有机连接。如ATM机的统计记录可以得到某一顾客的存取款清单,和银行渠道信息的整合后可以得到顾客进一步的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以及一段时间内的银行账户情况,还可以通过数据中顾客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借记卡等)情况记录,了解该顾客的支付习惯。
(三)变革营销组织结构
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策略,将对传统的营销决策、营销手段、营销执行等产生极大影响,会给银行营销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这其中包括组织结构的改变。银行可通过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合理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精确化营销,以数据的搜集、挖掘、分析为工作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员工分布将成为大数据时代银行营销变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大数据体时代,银行营销将由独立的手段转化为银行的系统工程行为。
(四)维护客户关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大数据浪潮的到来,银行也开始变得愈加重视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良好的客户关系能直接帮助银行快速有效地洞察客户的需求动态,如何加强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否高效的管理和挖掘客户资源,能否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已成为银行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以往的顾客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找出银行现有客户中那些最能够影响客户划分的关键因素,并且把客户进一步细分成为更加精细的组别,以使得每个组别里的客户具有更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特征,从而银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管理客户关系。
四、结语
在大数据体时代,银行营销由独立手段转化为银行的系统工程行为。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策略,将会给银行营销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只有充分融入大数据时代并且将其与市场营销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王佳辰.银行官方微博的营销策略及其 VI 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10-12.
[2]赵三珊.银行微博营销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以电子商务银行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4:10-12.
[3]周明苇.传播学视角下中国会展品牌个性塑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8-10.
1. 广泛而精准传递展会信息
一般来说,大型规模的展会通常汇集了数以万计的会员。那么如何使广大会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展会信息呢?邮件就是很好的工具,一方面邮件具有信息负载量大的特点,能够尽可能传递详细的展会信息;另一方面,由于邮件覆盖率高、时效性强,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到所有用户,也减少了电话人工通知可能造成的遗漏。
2.节约成本、提高展会沟通效率
在会展企业与参展商和参会者的前期沟通中,电话销售是主要手段,但是盲目的电话营销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把邮件作为展会活动的沟通渠道,结合传统电话营销或上门推广等沟通方式,可以方便参展商和参会者从多渠道,更方便地与会展企业取得联系,获取更多详细信息,从而提高了沟通效率。且一次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一般都要经历会前调研、邀请函发送、会议提醒、会后反馈等多个环节,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而会展企业利用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特点的邮件营销作为沟通媒介,通过会议通知、会议提醒等自动触发式邮件的应用,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3. 提升营销效果、增加二次营销机会
在通过电话营销很难全面对展会项目的具体细节进行沟通的情况下,邮件营销还能对电话营销起到进一步的补充作用,提升营销效果。一方面,会展企业通过邮件向用户发送展会活动的宣传资料及详细信息,使用户了解更多会展信息,刺激用户主动前来联系洽谈,增加销售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后期的邮件营销监控,会展企业市场那个营销人员可以优先联系已经打开或者点击邮件的用户,由于这些用户对展会活动有一定兴趣且先期已经对活动进行了大致了解,所以后续电话营销的效果将可能会得到更大提升。除此之外,在一次展会活动结束后,通过收集已参展用户的邮件地址信息,可以方便会展企业在之后的展会活动中,开展二次营销及多次营销,增加二次营销的可能性。
4. 提升用户体验度
除了发送展会相关流程活动信息以外,为了提升展会的档次、出席率及用户体验度,会展企业可以更深入挖掘邮件营销的作用,譬如为提高参会者的满意度,在邮件中,增加展会周边的酒店、交通、餐饮、旅游等信息,开展一条龙式的服务。这种做法不但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展会信息,也有利于用户合理安排行程,提高了用户会展的体验度。
会展企业获取用户信息,提高营销精准度策略
目前,大多数会展企业在用户信息获取上比较缺乏,且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方式上仍采用的是较为单一的方式,即首先在网站注册或其他渠道,让用户留下手机号码,之后通过手机号码给用户发送短信或电话直接沟通。用户信息的缺乏,以及把电话作为与用户沟通的唯一渠道,webpower中国区WPOA特约讲师Edward认为这种做法可能造成以下不利结果:1)用户往往会害怕受到骚扰而不愿意留下自己的完整信息。2)通过短信或者电话产生的沟通成本相对较高。3)利用电话进行业务介绍和沟通,一方面会影响双方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表达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歧义。4)缺乏丰富的用户信息,不利于对用户采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不利于采取精准营销。而会展企业通过获取用户邮件地址信息开展邮件营销,恰恰可以弥补以上不足之处,首先,用户不会因为害怕骚扰而提供虚假信息;其次,相比较电话,邮件营销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且传达内容准确度高;再次,邮件营销可以后续追踪用户行为,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开展精准营销。
会展企业邮件营销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
通过用户信息的获取,会展企业可以利用用户信息进行数据划分,通过用户静态数据及动态数据的分析,了解用户的偏好需求,以为用户发送符合期望的邮件,进行精准邮件营销。那么会展企业该如何获取用户邮件地址信息,挖掘用户信息,开展精准邮件营销呢?会展企业邮件营销又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Edward为我们分享了以下方法:
1. 在展会开始前,通过邮件发送调查问卷,搜集用户信息,并及时了解参展商和参会者的需求,进而制定合理的发送策略,给用户发送符合其需求的邮件内容。如会展企业可以为VIP展商向用户发放电子问卷,了解用户对其产品认知及需求,并帮助参展商提高曝光率。
2. 在展会活动官方网站以及展会现场活动中提供用户提交邮件地址等用户信息的渠道,让用户可以方便地将自己的信息提交给企业,比如可以通过展会现场登记,名片提交,或者展会网站注册订阅等渠道。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策略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计15个地级以上旅游城市,面积近10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约1%。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是指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相关利益群体之间通过建立城市旅游营销联盟合作机制,共同分担城市旅游营销费用,协同进行城市旅游营销传播、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城市旅游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以达到增强城市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共享城市旅游营销资源、巩固城市旅游营销网络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旅游营销理念和营销实践。本文借鉴国内外旅游联合营销的研究成果从树立联合营销的“共赢”思想、建立健全联合营销的机制等九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
树立联合营销的“共赢”思想
郭康(1995)对北方旅游协作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联合促销,宣传大旅游,制造规模效应,共浇大树,大家乘凉”的观点。长江三角洲区域具有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独特优势与条件。从协同学的观点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较分散孤立的单个营销,能降低营销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优势。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背景来看,15个旅游城市文化同源、人文相亲、地理相近、交通相连、自然环境相似。如何同中求异,避免恶性竞争,寻求共同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在联合营销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应树立,并培养“城市旅游联合营销是实现部分与整体共同发展的必然途径”的“共赢”思想,分析目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联合营销的重要性,提高进行联合营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共赢”思想至关重要。只有观念上得到统一的共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建立健全联合营销的机制
史灵歌(2004)认为,为维护合作营销活动的正常运行,旅游企业合作各方应设置专人或专门的机构,建立长效合作的机制。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可以通过组建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如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出资设立专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公司,实现统一的、专业化的联合营销。长江三角洲各旅游城市可联合建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委员会,对城市旅游联合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相关矛盾、利益分配进行协商与管理;对各城市的旅游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完善,修改那些不利于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条款,制定有利于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相关政策法规。总而言之,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各相关利益群体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城市旅游联合协作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规避和控制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过程中的风险,将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作为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共同打造旅游品牌
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联合推销、总体宣传是完全必要的。城市旅游品牌是赢得旅游市场的重要武器。在旅游竞争激烈的今天,针对旅游消费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中的各相关利益群体应齐心协力,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共同打造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品牌。可以利用各种大型的公关宣传活动、新闻报道、媒体广告等,推广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品牌,促进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体中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发展。可以定期召开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联合营销协调会,共同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宣传和营销策略、城市旅游互补性产品的组合搭配、城市旅游联合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形象设计和塑造问题,并就联合组织客源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建立信任机制
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信任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重要基础。因为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各相关利益群体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性,而且任何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行为都不能保证参与各相关利益群体得到公平的利益回报,所以在开展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各相关利益群体的相互信任。要使彼此都相信对方是可以信赖的伙伴,能够进行通力合作,必须要采取一系列赢得对方信任的措施,通过诚信赢得对方信任。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逐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能够降低旅游联合营销的协调成本,提高旅游联合营销的效率。
重视政府主导作用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区域是由上海市、江苏省8座城市、浙江省6座城市等共15座地级以上城市组成。对涉及不同行政区域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其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模式、组织机构、实现机制的构建;相关城市旅游联合营销政策的制定、联合营销策略的组织与协调等方面都离不开长江三角洲各旅游城市的相关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尤其是旅游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参与与推动。因此,政府主导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关键因素之一。
培育联合营销竞争优势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独特的区位条件,使各城市旅游空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是指各旅游城市之间在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旅游市场的联合开发与促销、旅游企业的相互投融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共建等旅游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相互联系。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程度加深、城市间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多方位横向联合的高层次发展,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日益增强。例如上海与苏州之间,无锡与苏州之间都存在很高的经济联系度。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长江三角洲都市旅游圈,让区域内的每一个相关城市都被包含在相应的旅游圈层中,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培育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竞争优势,避免区域内的不良竞争。卞显红(2005)对长江三角洲都市旅游圈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研究。
把握时机适时营销
2010年上海将举行世博会,这是一件全球瞩目的大事。世博会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而言,更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以世博会为契机,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联合起来,共同对外宣传,充分开展国际和国内营销,特别是加强国际营销,充分扩大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以达到吸引大量旅游者的目标。同时,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可以联合参加多种国际旅游展销活动,重点在邻近的主要客源国。例如可以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对口联系机构,同时加强与国家驻外旅游办事处的联系合作。刘春济、朱海森(2003)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的联合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石忆邵(2004)对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分析。
培养联合营销人才
城市旅游联合营销是一种有别于一般旅游营销模式的新型的城市旅游营销模式,因此,特别需要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专业人才来制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策略、构建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共同体、运作具体的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事务、协调与沟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评估或核算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成本与收益,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影响进行评价。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专门人才,不仅需要熟悉旅游联合营销的相关知识,而且需要能从宏观上把握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发展态势,并有能力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各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协调与沟通,从而使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各项事务得以开展。旅游人才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注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人才的培养,才能使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运用现代网络营销技术
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冯学钢、王慧敏等(2001)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筑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各主要城市为信息枢纽及扩散源的覆盖长江三角洲的综合旅游信息网,实现信息一体化服务;各城市的旅游市场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节庆活动信息以及各种会议信息等实现统一的联网或专题归类,然后相互通报,共同享用。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有计划的引进国际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营销信息系统,依托该系统搭建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信息平台,从而打造城市旅游联合营销共同体。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城市旅游营销信息系统,特别是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和旅游信息咨询系统,让旅游者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全面的旅游信息,从而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网络经济的发展。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已具备一定的国际旅游竞争力,但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营销技术提供了与国外游客沟通的重要渠道,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才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这对于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郭康.构建我国最大的区域旅游协作系统——北方旅游协作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
2.史灵歌.合作营销:旅游企业的取胜之道[J].企业活力,2004
3.张慰冰.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1997
4.王苏洁,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度与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5
5.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分析及其发展透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6.刘春济,朱海森.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联合营销策略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