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毕业设计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就业;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计算机专业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毕业生有一个好的就业环境,也开始转变毕业生的判定标准,从2015年开始,湖南省教育厅开始实施在互联网上对各校毕业设计的情况进行抽查,这就使得高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成为衡量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计算机专业作为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课程,在进行最终的毕业设计时,校方就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便其能够综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为未来的从业做好准备。本文将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一般流程
毕业设计综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门课程,采用分散授课形式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设计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毕业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流程: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这个环节通常是指导老师给定一个大的范围,让学生去选;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对毕业设计的内容及质量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从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设定方案、制定计划,并完成具体的作品设计及文档撰写,在此期间指导教师进行督促检查,并给出的指导意见;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终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定该学生是否具有答辩资格;组织毕业答辩。
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教学缺乏配套的课程
就高职院校对于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过程而言,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缺乏配套的课程,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以分散式自主独立完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缺乏相关毕业设计课程的基础上,导致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不清楚毕业设计的具体环节,进而不会对自己的所学综合运用到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得专业知识被应用到毕业设计中的情况就更少[1]。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不会对相关内容进行搜集与整理,特别是在其完成了初稿后,很难进行下一步的完善工作。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动手操作的地方很多,一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导致后来的毕业设计出现困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极其重要,所以缺乏相关课程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毕业设计过程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
在我国教育教学方式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存在一些高职院校只把学生的就业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没有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的管理或者是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而出现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方式不明确,缺乏相对应的可靠性,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出现管理不当时就会使学生的选题陈旧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处于“流放”状态,同时学生也容易把毕业设计当作是一项任务,进而出现互相抄袭或者让同学代做的情况。高职院校的老师数量有限,指导老师的数量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出现很多位学生共用一位教师指导的情况,使教师的指导质量下滑[2]。
三、应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组织有关毕业设计相关方面的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由于专业设计的要求不同,在具体的毕业设计工作中就要呈现出专业间的差异化。高职院校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一些有关于毕业设计的宣讲,进而促使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就能参与到有关毕业设计的学习中,或者是参加一些学术论文讲座来提升撰文的技能,同时学生也应该提前掌握一些学科前沿报告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校方也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论文答辩大会,了解整个答辩的过程,提前做好准备。最后,教师也要提前给学生安排一些设计小作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答辩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答辩的流程,学校在为学生安排课程时要考虑到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生的角色[3]。
(二)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及监督
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之前,学校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及监督。为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完美的展现以往的学习情况,校方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指导机构来促进管理模式的明细,同时设立一个毕业设计答辩管理小组,通过对毕业设计加强管理的方式来促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管理的发展。指导教师在进行设计指导时要严格的要求,教师的严格要求能够扎实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会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知识,严格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前把不会的操作进行重新学习,进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是对整个高职期间的所学,进行较为集中呈现以及技能实践,要想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进而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要以就业为导向外,还应该加强对毕业设计管理,从而在提高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汤琳.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147-149.
[2]刘永革.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91-19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 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 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 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 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计算机系成立以系主任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教务处强化宏观管理,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规范化文件。计算机系专门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计算机专业严抓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分解为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指导、论文评审、答辩五个过程和开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验收三个监控节点。
2.1五个过程控制
(1)选题审题过程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一个学期准备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教研室和系部进行两级审核,对其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进行把关。以保证所选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课题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题是工程技术类或软件开发类课题,且多数面向企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书下达过程确定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严格把关和审核后下达给学生。指导教师向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在此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开发平台,需要提交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该阶段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计划进行课题的研发。期间要求每位教导教师每周与毕业生至少辅导二次,学生可采用电话、Email以及见面等多种形式与指导教师沟通,向指导教师咨询相关技术问题。所有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并辅导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
(4)论文评审过程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答辩前15天提交研究成果和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进行预审,对设计成果和论文初稿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见。指导教师从论文格式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最后的验收、测试,并根据学生论文完成质量给出成绩。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论文,由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指定教师互评,并根据完成质量给出互评成绩。
(5)答辩过程审核通过的毕业生可参加答辩,答辩按时间顺序分为:公开组观摩答辩、正式答辩、补答辩。其中观摩答辩是对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公开答辩。通过观摩答辩,使学生熟悉规范的毕业答辩过程。答辩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最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2.2三个监控节点
(1)开题报告与开题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组织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该监控节点不仅要求学生给出书面开题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介绍和展示,教师着重就其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把关,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要求限期修改,重新开题。设置该监控节点的目的在于监控学生课题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情况。
(2)中期检查在学院规定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对毕业生前半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如何,评估学生能否正常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对一些差生要制订帮扶措施。
(3)设计成果验收在学生毕业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后的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行界面和功能模块进行验收。
三、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纪律组织体系,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进行。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实现系主任-指导教师-互评教师三级审查制度。还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对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要求和任务完成的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特别是对毕业生提交的计算机专业的设计文档和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由各审核人签字确认。
四、网络平台管理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跟踪和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本专业基于B/S架构、平台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过程跟踪、文档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系统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得到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毕业设计交流和管理的平台。系统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进度、讨论区留言等功能;教师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维护、上报课题、查看学生进度、管理成绩等;管理员模块包括公共、审核课题、上报成绩、设置权限、文档归档等。
五、结束语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生方面情况复杂,进度不一。
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不同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复试等不同出路,甚至少部分学生要进行毕业前大补考。学生心里状态和压力不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投入状态,进而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设计中前期,学生对毕业设计这样一个“大”的综合性的任务不知如何下手,不能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毕业设计选题顺利结合,遇到问题不会及时反映解决,存在“等”、“拖”“、靠”的依赖心理,也会影响设计进度。
2.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
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部分指导教师一直从事理论研究或课程教学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对整个工程设计过程缺乏了解和认识,对新规范、新的计算方法、新的施工技术的更新缺少关注。这样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设计过程监管不力。
通常,有些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不甚健全,或者制度健全但执行不到位,对学生日常不考勤或者考勤不严格,导致部分学生长期缺席,当然不能高质高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另外,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不重视对设计各阶段的进度检查,不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比较松散,后期又加班追赶,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成果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4.师生间缺乏沟通,不能及时发现设计问题。
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在设计室而去其他教室或宿舍,导致有问题不能及时询问解决。老师辅导时,因见不到学生而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或错误,从而将问题遗留到最后进行大修改甚至无法修改,致使设计质量严重下降。
5.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不合理,学生收益不多。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利用专业软件PKPM对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并绘施工图,这一工作只需学生一个上午即可完成。但学生对计算结果不分析、不调整,对图纸的表达不思考、不判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对很多构造不明所以,似是而非,学生收获甚少。
二、具体解决方法
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老师丰富工程经验、提高指导水平的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手算、手绘与电算、电绘的比例与配合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与监管监控问题;毕业设计的考核评估问题。下面具体讨论。
1.提高指导教师素质、利用产学研用基地合作指导。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并组织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与生产、设计单位合作,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并把关。学校可以建立产学研教学基地,除了服务于学生的实践实习外,还可用于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学习与提高,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工程设计部门、企业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提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
2.坚持手算、手绘及软件计算、计算机出图并重。
为处理好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采用手算、手绘及软件计算、计算机出图并重的手段。在结构计算中“手算”和“电算”必须兼顾。“手算”应该占主导地位,在“手算”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绘制施工图时,要坚持手工画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原则。手工画图主要锻炼学生的绘图基本功、对构造要求的掌握以及对规范的学习和熟悉。计算机辅助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熟悉社会上常用的工程商业软件,做到就业时具备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动手解决能力。因此,在计算机辅助毕业设计过程中结构计算部分要求学生手算与电算并行,两者互为校核并完成对软件的深入了解。绘图主要由CAD软件完成,部分节点详图与构造采用手工制图,以加深学生的基本概念,熟悉结构细部构造,并能对计算成果和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3.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分类指导方法。
对不同程度、不同进度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对理解能力好、认真负责进度快的学生,要提前讲解设计内容和方法,要求其有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毕业设计课题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其主动查阅有关设计资料的能力等综合专业素质,让其在毕业设计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对学困生形成一定的压力和激励作用,敦促他们加快进度,认真设计。指导老师要有意培养1~3个模范生以加快整个小组的设计进度、提高小组的设计质量。对学习成绩差、进度慢的学生,指导老师要付出更多耐心进行讲解,让其理解并最终掌握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促其赶上整个设计进度。
4.考核制度严格,全面具体。
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应包括多个方面:考勤、设计进度、建筑设计部分、结构设计部分、计算书内容以及答辩情况等。应加强毕业设计的学生考勤和指导教师的考勤,加强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考核,对学生出勤率、设计进度、设计阶段成绩及最后答辩成绩等各个考核方面分别进行评分。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后续设计工作。
三、结语
关键词:毕业设计;成人教育;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的人员。在经历了近30年的不断研究、发展、改良之后,现在的成人教育方法和学科体系已经日益成熟。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为帮助更多的在职人员通过学习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各种成教专业应运而生并产生了明显积极的作用。
而在成人教育中设置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在系统地传授核心课程中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设计和提供有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点,最终通过实践提高在工作中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使用和掌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动手编程能力,为他们未来职业水平的发展上升提供一个阶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如果说平时的课程小实验是定点射击训练,那么最终的毕业设计就是一次全面的练兵。由于成人学生具有诸多区别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需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练兵计划”,从而既使课本理论知识尽可能全面地应用到设计中,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作用和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位老师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的全方位努力下,本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入选为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成教本科生源和特点分析
我系招收的成教本科专业学生都毕业于国家各类正规专科院校,其中有一半左右具有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历,也有很多在专科阶段学的是电子、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少数学生的学历背景是和计算机完全不相关的文科专业等。他们的年龄通常在20~30多岁,90%以上是在职参加学习,且来自各行各业,均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但是只有大约一半的人从事着与计算机软硬件直接相关的工作。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从总体上看,和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相比,成教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学习时间有限,但是学习目标明确(多数是为了积累知识,少数是因为工作原因,有必要系统了解某些计算机知识)。因此尤其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合理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达成的目标。
第二,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在获得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之后,能够迅速地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点在那些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之前的专业背景差别较大,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扎实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3年的成教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也必然有明显的差别,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
第四,现有工作性质和内容各种各样,一部分学生工作中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文字处理等最简单的阶段。
第五,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也参差不齐。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和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内容,做到既能够体现理论学习成果,又能够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要人性化地适当照顾到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基于此,在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我们总结提出了“以导向性为核心,强调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路,并不断进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毕业设计指导流程
为了让一个毕业班的所有同学在8~12个月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将指导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在内容安排上为每个阶段分配了不同的工作重点。
3.1.1第一阶段:论文选题导向,写作指导,全面收集意见
(1) 形式:集中授课1~2次,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2) 时间:第四学期期末。
(3) 内容:在各指导老师统一意见之后,由一名老师代表对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如文章格式写作技巧等)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面上的介绍。特别需要在此时给出导向型意见――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型及其涵义和优先级,如从最优到最普通的题目类型,可以大体排列为如下几种:软件的设计实现、硬件的研发、系统测试方法和过程、软硬件的应用心得、感兴趣内容的调查和综述等,并要求学生明确所有类型中都应优先选择与本人工作相关的议题。在统一介绍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当场提出任意问题和各位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4) 意义:多数学生没有过论文写作的经历,因此首先要让大家对论文的形式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在理解了毕业设计的总目标和形式之后,学生通常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和把握。
当堂的问答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提示,同时也有助于发散思维,可能还会因此而提出并解决一些导师事先未想到的问题。
划定可选论文题目的范围并对每一类型题目的涵义给出清晰详细的解释,明确毕业设计要求(必须符合专业性、科学性和不同程度的独立创新性)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可控和自我掌控的状态。特别是从事IT行业工作的学生,可以立刻联想到自己曾经或正在从事的研发测试等工作,并形成初步的选题目标,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通常也能够联想到工作中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问题。此时,常有一些学生产生疑问并立刻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咨询意见或提出困难,而初期的当面交流十分有助于尽早解决疑难问题。
可见,该阶段通过给出导向性意见,诱导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自然划分出一个粗略的学生层次,并根据各层次情况给出具有初步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
3.1.2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导师导向为辅,提纲写作和修改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每个学生单独联系。
(2) 时间:各学生先后完成,共约历时2个月。
(3) 内容: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选题意向、理由、总体内容安排计划描述为一页纸的摘要提供给导师,导师据此给出意见(同意、修改、驳回)。如果属“驳回”情况,则立即安排师生当面沟通,由导师帮助确定选题。在定题基础上,主要处理意见如表1所示。
(4) 意义:给学生充分的选题自,有利于激发学习和实践的潜力,并兼顾到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很显然,本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阶段,导师在此时对选题方向和工作安排的严格把关,是后面顺利开展设计和论文写作的良好保证。
3.1.3第三阶段:毕业设计和初稿写作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学生单独联系(有两种情况:定期汇报,按需互动)。
(2) 时间:历时4~8个月。
(3) 内容:首先,导师要求每个学生每两个星期就主动汇报进展情况一次。其次,导师可以随时检查进展,学生也可以随时向导师寻求帮助。进展情况包含系统设计、编程及调试、文档资料的调研、初稿写作等各个方面;而导师的帮助则包含编程经验指导和疑难问题讨论解答、提供文献、随时检查并修改写作过程中的初稿等。
(4)意义: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进度,能够尽早发现问题或错误并及时修正。而敞开的沟通渠道能够让导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帮助作用最大化。
3.1.4第四阶段: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1) 形式:集中授课若干次。
(2) 时间:在多名学生完成初稿写作之后,由各位导师商量后安排授课时间,和第三阶段穿行。
(3) 内容:各位导师对已收到的稿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出若干共性问题,在集中授课的时候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讲解和提醒,并当堂和学生交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可见具体授课次数和内容和当年学生完成的论文质量有关。不过根据多年来的论文稿件情况统计,通常的共性问题有过分口语化表达、过分文档化表达、资料掌握不充分、重点不突出等。
(4) 意义:公开说明并分析共性问题,明显有助于大家互相了解并及时修改,或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注意。本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很难分割开的共同体,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漫长最复杂的两个阶段,妥善合理的安排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少走弯路。
3.1.5第五阶段:个性问题个别修改,论文完成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每个学生单独联系。
(2) 时间:各学生先后完成,共历时两个月左右。
(3) 内容:导师分别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帮助每个学生对论文进行多轮细节修改,通常需修改的问题包括行文风格、论文条理、技术含量、摘要写作、图表安排、文献引用等。导师对每次发现的问题分别给出详细修改意见或直接帮助修改,以历史情况来看,每人的论文均需要修改3~8次之后方可定稿。
(4) 意义: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提出修改意见,尤其对困难较大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帮助。导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质量负责,也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也是成教毕业设计的核心目的所在。
3.2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归纳
综上所述,在成教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我们通过分阶段分重点的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色:
(1) 基本导向性――除了体现基本要求,如选题的意义、设计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还通过分类选题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既帮助他们将毕业设计工作和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也增加细节信息,帮助设计和论文的完成。
(2) 群体导向性――即时发现并集中讲述共性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错误。
(3) 内容针对性――鼓励并积极帮助学生选择和本人工作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内容。
(4) 学生针对性――充分利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完成一(导师)对一(学生)的指导和沟通,既是因设计内容不同而引发的需要,也十分适合于在职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
(5) 注重指导过程的层次性――从选题到提纲、部分初稿、初稿、修改稿的完成过程中,分步即时提供指导和建议,能够有效的防止偏离轨道的情况(包括内容偏离,文字表达偏离,编程问题等)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6) 关注学生能力的层次性――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的差别,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其所处层次的毕业设计内容,并在完成过程中提出相应层次的要求和意见。
4已完成的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和个案分类
在本文介绍的指导框架下,已经有数百个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总体上显现了百花齐放的特征。总而言之,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导师和每个学生之间极具针对性的良好沟通能够在每个学生个体身上起到有效的培优补差作用,论文稿的完成则让写作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等。这些收获既是学生们3年学习的满意句点,也一定将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2给出了近四年来毕业设计完成的总体数据,随后对几类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4.1个案类别1
在获得优秀的毕业设计中,有60%出自本身能力很强且工作背景较好的学生。他们通常直接从事着研发或测试等项目的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和具体实现细节了然于心,并掌握着翔实的资料,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时仅需要提供写作指导即可。
4.2个案类别2
其他40%的优秀设计则出自于态度认真且工作踏实的学生。他们通常没有从事研发工作,甚至不属于IT行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通常会选择系统测试或应用心得类型的设计内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和这一类学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多于其他学生,他们积极地提出疑问或寻求帮助,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最终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
4.3个案类别3
通常约有10%的学生会由于个人能力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导师和该类学生的沟通也很多,但沟通内容通常以导师的主动提醒、督促和提供帮助为主。
5结束语
多年来,本文作者完成了大量成教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我们认为,整体生源结构具有实践能力强于理论基础以及背景、能力差异大等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通过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目标,总结出了“以导向性为核心,强调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路,将毕业设计指导划分为几个工作侧重点不同的阶段,兼顾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背景和工作生活状况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专长或兴趣爱好,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本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09年顺利入选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忠海. 现代成人教育研究:历程和进展特点[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91-93.
[2] 许小重. 成人本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22):156-157.
[3] 闫冰,刘影. 加强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3):71-72.
关键词:应用型软件人才;实践能力;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1
一、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1]
黑龙江东方学院属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自2009年以来,我院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五个突破,五个构建”逐步探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软件人才培养更是强调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框架,突破“以考为本”、一卷定优劣的传统考核办法,形成一套应用型软件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2]的一种有效模式――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为保证软件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学习不断线。我们把实践环节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程实验,第二层次是课程设计,第三层次是技术实训,第四层次是校企合作,第五层次是毕业设计。
(一)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课堂上学完循环语句后,做一个实验,让学生编一段有循环结构的程序。通过验证性实验获取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加深理性认识,达到巩固理论基础的目的。这就是说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该综合应用一门或二门以上课程知识,做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贯通几门课的理论知识,培养一种专业应用能力。课程设计比课程实验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是验证性实验,而是综合性实验。但不管怎么说,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仍然停留在实验这个层次上,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层次上。为此,我们引入了技术实训这一新的实践环节。
(三)技术实训。引入技术实训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我们要求学生毕业前,掌握一个完整的开发平台,而不仅仅是学过一门门课,比如说,目前软件开发平台主要有3个平台:.NET平台,J2EE平台,和LAMP平台。这些平台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过的一门门课,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等,但这些平台不等同于这一门门课,这些平台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起来的整体。比如.LAMP平台,由LINUX操作系统、阿帕奇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有机整合起来的平台。只有掌握了平台,才能实际开发软件。所以我们要通过技术实训,让每个学生掌握一个平台。其二,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讲授的计算机技术滞后于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比如说,我们也开设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这门课,但当前流行的AJAX技术,我们没有讲到。再比如说,我们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但目前流行的Struts、Spring等框架,我们没有讲到。所以,我们应在技术实训阶段把这些当前流行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尽量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训阶段,指导学生应用IT企业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仿真的商业案例项目,掌握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等开发流程和开发规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我院先后与海康软件公司、哈尔滨黑大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易第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齐二机床集团等企业合作,并致力于实训基地建设,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直接以实际开发的项目作为实习训练项目,相当于在专业IT公司工作超过半年的员工具有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方便毕业后直接上岗,参与实际项目研发。
同时,我们还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来我院讲座或授课,在2009年我们对软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把企业引入到学校的合作培养工作中,使培养的学生能达到软件人才的要求,尽可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五)毕业设计。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应该是用获得的专业能力真刀真枪地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方法,以培养集成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第8学期是毕业设计阶段。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在校外找工作或已经工作,没有精力做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考虑将毕业设计与技术实训或将毕业设计与校企合作同时进行。每个学生在技术实训或校企合作开始时就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作为技术实训的实践项目,或以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开发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以技术实训或顶岗实习获得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毕业设计。实训或实习结束时写出毕业论文初稿,将毕业论文初稿作为技术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主要考核依据。这样做,可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我们将实践环节分为五个层次,通过课程实验,巩固理论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贯通理论基础,培养专业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实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培养集成创新能力。其中,以毕业设计培养集成创新能力,它的实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三、结束语
本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性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它提出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尽早适应软件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性职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07级、08级软件专业学生的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做到软件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我们还会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他们是怎样造就实用型人才的?――黑龙江东方学院高就业率解析(一)[J].光明日报,2011,6
[2]贾宗福,齐新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09,10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37-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一个新专业,教育部调整了数学学科专业的数量与名称,将原来的七个专业合并为两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和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涵盖或涉及了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四个主干学科。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立时间短,全国各大专院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专业课程设置中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是依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培养计划包括学生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等内容。目前有很多人认同这样的观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计算机知识、数学知识和网络知识三者相融合的一个专业,所以该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数学专业应有一些本质的区别,而不是简单的“一部分数学课”+“一部分计算机课”+“一部分管理科”+“其他部分课程”的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满足企业和社会用人的实际需要,并且要体现计算机网络和数学等知识的特征。
根据2003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试行稿)的说明》要求培养出的信计专业学生:(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具备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2]。而计算机正是利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工具,因此做好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对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定位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是有区别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应突出现代计算工具和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国家教育部规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开设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但具体开设哪门高级语言没有规定,所以各大高校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C++等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通过C语言结构化编程思想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理解系统内部的细节,更有利于比较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不同,为学习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打下基础,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分别开设了VC++和Java这两门目前在广泛应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掌握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开设了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两门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面,尤其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在课程的安排要有效衔接。例如,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主要是研究基于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连续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课,我院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操作系统、图像处理。
二、计算机课程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结合教师的项目经验,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只讲教材中的内容和基本理论,而对产生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应用领域知之甚少,导致了理论和实际脱钩,学生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也不知道怎么样应用,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讲授理论课程的时候,把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3]。例如讲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项目经验,用目前流行的软件作为辅助平台,向学生讲授曾经开发过的项目。例如,利用VC++和SQLServer数据库,给学生讲解酒店管理系统,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逐步启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类课程的兴趣。
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际项目经验,这就需要有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支持和鼓励计算机类教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掌握更多的素材,积累经验;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让有经验的教师以老带新。
三、加强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许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只是强调该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而忽略了该专业学生的工科特点,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编程技术,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但目前来看,实践环节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重视实践教学,有些课程没有单独开设课程设计,验证实验偏多,创新实验较少,实验效果不理想,实践环节与实际问题脱节[4]。鉴于计算机类课程实践环节的种种问题,急需对实践教学予以加强。
首先,要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保证实践课程的学时,而且上机的课题不应该全是验证实验,还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另外,指导教师的数量和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数量之比应该在1∶15左右,不应该太小,最小也应该大于1∶20。其次,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依照课程的实际情况,多个同学组成一个开发小组,例如,进行Java集中周的时候,根据国家软件开发规范的要求,让学生去上机实践,开发课题可由教师精选,尽量贴近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开发项目,在集中周期间,指导教师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出学生在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通过实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就业增加砝码。再次,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的联系。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体现。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所选题目尽可能的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每届题目的更新率要达到80%。过去,一般都是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的自由度不是很大,应该进一步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的改革,鼓励和允许学生进行自己拟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才有动力,学生自己选做自己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一定会促进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也能促进指导教师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指导毕业设计的竞争性。最后,答辩委员会对每一个学生单独答辩,且答辩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综上所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的计算机类课程设置要符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中,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实际项目经验的优势,强化计算机实践教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革,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吉波,王晓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类基础课程设置研究[J].林区教学,2013,(5):85-86.
[2]邢远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育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44-145.
提高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与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重点加强力学基础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力学教学;理论知识;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U-4;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26-0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计划中最后且最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之一。要求学生将大学此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然而,土木工程毕业课题大部分涉及力学分析和计算,但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不能很好应用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加强力学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类和研究项目的实际课题,但这两类课题都涉及力学知识,若缺乏较强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基础则难以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当前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论文内容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建立模型、拟定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处理等。显然,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是以力学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然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严重缺乏利用所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尤其是结构力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已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反映,虽然已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且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仍无从下手。如:毕业设计涉及的力学知识也许不能完全用书本知识解决,但对于简单的力学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毫无头绪,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正确选择。这说明学生还无法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在头脑
中形成统一体系[2],学生在本科阶段学到的力学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缺乏知识综合应用,尤其是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最突出的问题。表1为笔者所在的土木专业二本学生近年来毕业设计题目。从表中和笔者教学实践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学生力学水平较差,因此毕业设计大多数为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岩土工程方向,而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的论文偏少,研究型论文的毕业设计基本没有。
(二)结构设计概念模糊,缺少方案论证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结构概念分析的过程。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具体的数值计算,主要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根据现象和工程经验得出基本设计原理和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以及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概念设计思想已逐渐被大范围地推广,并在结构的选型、布置、计算参数的确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本科生由于力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加之计算机的大量使用,导致结构设计概念模糊。
从目前笔者所在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论文中普遍缺少方案选择、比较以及方案论证,基本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计算,有的甚至连计算方法都未弄懂,导致毕业论文中往往在选择结构方案时对受力是否合理缺乏考虑,结构整体把握性差,空间想象力不够,理性分析偏弱。
(三)学生定性分析以及手算能力不足
计算机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结构已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在编制结构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时重点增加了6个课时的上机操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通用工程结构分析软件介绍,如SAP2000,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然而,负面效应是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分析软件,当遇到必须通过手工计算才能解决的复杂结构时,大部分学生无法应对。另外,当计算出现错误或在使用过程中输入错误参数时,学生无法较快地定性分析内力图是否正确,更不知如何手工校核。
(四)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由于本科生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通过对本专业2006级毕业生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对三大力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对实际工程了解模糊,在将实际工程转化为计算模型时,方法实施不明确,加之对结构构造要求不熟悉,欠缺独立查阅文献的能力,造成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出现。
二、产生原因分析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力学概念、原理和公式相对枯燥,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节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的教学学时相互分割,以单门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对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衔接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吃力,一味强调强调计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导致抛开工程背景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的现象成为普遍。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毕业设计 就业指导
0 引言
华东交通大学的谢百中①提出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情、理、“法”三个字。要做到理中含情,“法”中有理,情为“法”用,从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在达到教育目标的同时做到事半功倍。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张光存②提出要将抓班风,促学风作为高校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作为班主任还需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信”取胜,“爱”“严”结合,并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江南大学的周萍,③除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叙述了班主任需要做到用尊重和爱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用正确的人才观激发学生成才的动机、用专业引领和职业生涯指导为学生保驾护航、通过创建优良班集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指出高校班主任必须具备的良好素养:较高的人文素养、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除了大学生共有的一些共性特征之外,还具有各自的专业特点。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考虑各种专业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仅仅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共性进行研究,这样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特色培养,而且阻碍了各个学校的特色建设。本文结合上述问题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思想品德培养、就业途径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计算机专业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如下:
1 提高老师自身能力与素质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良好的自我示范,做好学生表率。
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桥梁,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主要工作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使教师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助于针对大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不仅应该具有作为行动指南的基本原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学、法律、计算机专业知识。班主任应该通过网络或者去实验室尽可能多的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和学生沟通的能力。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取更多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学生思想行为规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进而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首先班主任要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及时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其次班主任应该具有较强的网络技术技能,主要包括:一方面班主任应该熟练应用现有网络平台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网络论坛、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和学生在网上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从而可以方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准确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另一方面应掌握网站维护和信息查询技术,及时利用网络获取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 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
网络以方便、快捷等优点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子邮件、信息查询、文件传输、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等网络服务,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也有它不利的方面: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使得学业荒废,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自由性等特点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网络犯罪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网络信息时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学生法律教育已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有一般学生的共性也有他们独特的专业特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与计算机为伴,为了提高动手能力,他们需要借助网络资源与外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方面方便快捷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学习专业知识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是也要注意到部分同学出于好奇心和表现欲,利用学到的编程知识,编制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传播,窃取别人的上网账号和密码甚至使对方的计算机系统瘫痪。
针对上述问题班主任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建立班级QQ群、班主任信箱和创建班级论坛等形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通过交流沟通建立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档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可以准确有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
3 开展学涯规划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年轻教师做学生的兼职班主任以协助班主任共同做好学生专业学习指导。包括对计算机专业的介绍、课程的设置、学习奖惩措施和就业等方面进行介绍,让新生逐步建立起对大学及所学专业的正确认识。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前沿的学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整体规划四年的学习过程。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作出合适的选择。班主任也可以选择高年级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讲述本专业的特点,讲述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让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让新同学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帮助新生建立和谐班集体,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是班主任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快速性和专业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很难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班主任可以选择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助理班主任共同管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通过与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将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里结合我系的实际教学与管理经验说明该工作方式的有效性:在我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的班主任工作中,多名班主任老师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同专业教师一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与管理方法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连续三年在全国全省各类计算机软件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信息安全大赛等重量级比赛中取得了一年一个新台阶的好成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为教学与管理工作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经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打下了重要基础。
4 配合指导教师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做好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检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注意协调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之间的矛盾,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这正是研究生复试和找工作的高峰期。毕业生忙于学习和找工作势必减少做毕业设计的时间,降低毕业设计的质量。班主任可以协调指导教师,安排学生提前选题,利用寒假时间搜查毕业设计所学要的材料,做好选题、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的前序工作。
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所设计的题目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多种形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鼓励毕业生用人单位边实践,边做毕业设计。这样一方面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毕业设计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设计按时完成。班主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关注毕业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联系,杜绝指导教师联系不到学生的情况,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5 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