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

第1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 工程数据 管理技术 研究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机械工程数据涉及的工程数据类型多样、关系复杂、处理困难,是一个非常复杂、艰辛的过程,要经过多个阶段才能完成。为了能有效地管理这些复杂的工程数据,必须对工程数据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2在机械行业中,工程数据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涉及到的与产品有关的所有数据,特别是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数据。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开始,产生设计任务书,经设计、制造到使用等多个阶段,直到最后产品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包括各种报表、材料属性、标准零部件及其参数、设计的零部件的几何结构和性能参数产品的使用说明等等。

工程数据与传统的管理型数据有明显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由于工程数据类型多样、关系复杂,很难一下全部分清它们的特性,结合本文针对的机械CAD/CAE 领域,在后续的叙述中如无特别申明,这里的机械工程数据仅特指产品设计与分析过程中的工程数据。

2.1机械工程数据的分类

机械工程数据的分类机械工程数据不仅类型多样、形态复杂,而且处理过程也十分复杂,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必须建立工程数据库系统。为了建立工程数据库系统,不仅要掌握工程数据的自然属性,而且还要透过工程数据的自然属性,抓住工程数据的本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按照机械设计与分析工程数据的本质特征进行如下分类:

(1)设计分析型数据

设计分析型数据包括产品的几何模型数据、分析模型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是在CAD/CAE系统中由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处理得到的产品数据,它们具有如下特点:动态性,部分数据随着设计过程的进行,它的类型和数值都会不断的改变,同时它的存取方式也可能会改变;修改频繁性,由于设计是一个反复试探的过程,随着设计的进行,如果设计者对先前设计的结果不满意,就应作出修改;语义可不一致性,设计过程是多个设计者协同工作的过程,在设计完成之前,允许各个设计者设计的对象在语义上可以不一致,但设计完成后必须一致起来。

(2)图形数据

图形数据是指以图形形式表现出来的工程图表、二维图、三维图。其中二维图是指平面零件图以及平面装配图。三维图一般是指造型系统为了直观的表示产品而产生的三维造型图。所有的图形数据都具有动态性,设计者可以根据各方面的需要进行修改。图形数据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方面要反映设计对象的几何属性,另一方面要反映设计对象的拓扑属性。因此,图形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几何数据和拓扑数据。几何数据是指定义设计对象的点、线、面、体几何尺寸的数据。如传动轴的长度和轴径、齿轮的宽度等;拓扑数据是指描述几何实体间相互关系的数据。这里的几何实体是指构成设计对象的基本单元。这部分数据能够反映实体间的相互位置及其装配关系。图形数据由复杂的拓扑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存储处理非常困难。工程设计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很大一部分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这部分数据的管理是工程数据库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难点。

(3)管理型数据

管理型数据主要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资料文档,它包括各种技术手册资料、国家标准与设计规范、产品目录文档以及图纸资料文档等。这部分数据一般是指对设计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各种设计资料进行管理的数据,它的特点是:数据关系分明;数据相当稳定,它的类型一般不会改变,而值可以改变;语义一致性,这部分数据具有静态特性,对它的操作主要是查询和检索,只有很少一部分值需要修改。这种分类法反映了机械工程数据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对机械工程数据的认识,便于设计合适的物理数据结构对机械工程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检索,有利于机械工程数据库系统的物理设计。分析设计型数据、图形数据进一步明确它们各自的具体特征,并将管理型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区别,可以有效地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管理型数据,简化工程数据库的设计,为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方法,为解决机械工程数据管理这个难题提供了基础。

2.2 机械工程数据的总体特征通过对机械工程数据类型的分析,可以得到工程数据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数据类型多样性。按照机械工程数据的本质特性区分为设计分析型数据、图形数据和管理型数据。正是由于机械工程数据类型的多样性,使机械工程数据的管理非常困难。

(2)具有动态性。机械工程数据具有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概念模式的动态性———随着设计的进行,设计者可能改变设计对象的整体结构以及形状,从而导致设计对象概念模式的改变;存储结构的动态性———由于设计对象之间关系的改变,按照设计的物理存储方式相应地改变它们的存储结构;图形数据的动态性———图形数据随产品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具有多个版本。

(3)数据量大。机械工程设计涉及到的各种标准数据量本身就非常庞大,更不用说由此产生的图形数据了,它使工程数据的数量猛增。在机械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都要查阅各种标准、规范等相关资料,并产生各个阶段的结果数据信息,包括图形和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如何进行管理,直接影响着 CAD/CAE系统的应用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E系统中的信息管理从文件模式发展为数据库模式,直至目前流行的工程数据库模式。

3 机械工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

3.1 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应用

产品开发设计、分析和仿真工作均产生大量的数据,管理好这些数据是保证产品开发成功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由于每一项工作都产生海量的数据,且其中许多数据又有着自身的特性,大量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以各类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保存、整理、交流和传播,这种“文件化”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若能将有关工程数据以数据库记录的方式进行保存和利用,工程技术人员就能更方便、更有效和更安全地管理和使用这些数据,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揭示了设计、分析和仿真数据的价值。该机械 CAD/CAE 数据管理系统以对象关系数据库 Oracle 的新版本 Oracle 10g 存储机械工程设计、分析和仿真数据,通过 Web 方式,对项目文档、工程设计数据、分析仿真数据实现查询、浏览、下载等安全、有效的管理。

3.2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应用

机械产品的结构,采用对象模型把关于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组织起来,具有明显的树状层次结构特点,形成工程信息集成框架。为了在 Oracle 10g数据库中存储工程的集成对象模型,需要在 Oracle中构造关于工程数据的对象类型,构造的类图中,Project 类构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数据模型,具有自己的方法(即Project 类中的存储过程和函数),用于简化对数据的操作:getCAD()和 getCAE()是函数,分别返回工程项目中 Part 类存储的数据模型和Analyse 类存储的分析数据。SetProjec(t)和 delPro-jec(t)用于添加和删除工程数据。Spart 类是 Part 类的子类,存储部件所包含子零件的信息。Parameters是由Parameter类构成的嵌套表,用于存储零部件各类特征参数,包括特征参数的名称name、单位unit和值value。Result类用于存储工程分析的结果,包括分析报告Report、结果Video等。存储过程是客户———服务器企业数据库系统的一个关键组件,它在性能和开发方面有很多的益处。

结语

通过详细分析机械CAD/CAE 过程中工程数据的分类及其特性,并在机械工程数据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机械工程数据的总体特征以及与商用数据的区别,对于进一步深化机械设计工程标准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

一、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不是广义的项目管理,而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备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内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多方面的。除了业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实行必要的项目管理外,承包商、项目经理等根据合同对项目进行不同的管理。同时在项目生命周期进程中,还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的明确性。建设工程项目各主体所追求的目标,即在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时间、进度和人员素质达到最优化。

第三,建设工程项目按时间顺序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终结四个阶段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采购施工安装、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和项目后评价等八个过程,这些工作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运动周期各阶段过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第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性。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千变万化,甚至其功能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发生需要及时处理的各种问题,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

本文将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通过协调和冲突处理技术,对建设工程项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对项目的影响做出判断、决策和处置,生产出符合最终目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产品的宏观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

第三,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强调协调技术的应用。

第四,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强调冲突处理技术的应用。

三、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

项目协调是指项目管理者为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协调可以促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以及各种系统的交界面之间相互协作与配合,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

项目协调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协作体系。从文化、行为、管理和技术的角来看,项目管理的协调机理,主要反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主体

工程建设项目协调的主体包括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是协调的中心和沟通的桥梁。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权威、具体化、规则和目标都包含在协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横向联系、任务组、矩阵结构等。同时,计划、时间表、专门化、等级关系和授权等都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组织普遍存在的特征,工程项目负责人要通过全面、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满足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要求。

(二)协调目的与原则

工程项目协调的目的在于形成合作、和谐的项目工作氛围,使协调体系产生“协同作用”,使工程项目管理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建设工程项目协调的原则主要包括等级原则、指令单一原则、控制范围原则和特例原则。等级原则即强调等级观念,所有的参与者都被置于控制关系的金字塔结构内;指令单一原则即每个参与者只从自己的直接领导那里接受指令;控制范围原则强调每个领导不能拥有多于其有效领导范围内的下属;特例原则指所有规范化事务均由下属来完成,领导可以留出时间处理既有规章不适用的一些特殊情况。

(三)协调对象与内容

建设项目协调的对象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目标方面;管理方面;行为方面;文化方面。

(四)协调网络

成功的协调需要精心设计一个以沟通为中心的和谐的协调网络。这种网络是一组相互关系,它以横向、纵向和斜向的方式伸向建设工程项目内外的所有相关人员。协调网络的力量依赖于各参与方建立和维护与所有项目参与者的同盟关系的能力。这种与所有干系人的关系网络是解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尚方宝剑。

(五)协调技术

协调的手段在于综合应用各种协调技术。现代项目协调的对象包括了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组合。协调工作包括目标、管理、行为、文化四个层次,协调的对象包括项目各组织负责人和项目参与者。对于通报、沟通,协商、谈判四项协调技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多项同时使用。对于复杂的问题,特别是三大目标方面的问题,可以先通报、沟通,再协商、谈判,进行处理,若仍然不能处理,最后可以进行仲裁或诉讼。

(六)协调实施

项目协调系统的直接目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协作体系。这种体系要构造起存在于有意识、有意图、有目的的参与者之间的一种协作网络。所谓协调,就是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良好的协调能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协同效应。如果协调不力,则会使项目组织和团队丧失凝聚力。协调作用的全面发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协调;(2)团队协作;(3)管理组织和谐相处;(4)参与者行为协调;(5)工作进程协调;(6)业务流程协调。

四、结束语

我国项目管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日益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协调是预防冲突的最有效手段。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技术应从目标、管理、行为和文化四个维度来考虑。良好的协调是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成功实现的关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日新月异,实现真正的动态管理,必然带来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第3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低碳制造;能源消耗;自动化控制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加工中的低碳制造技术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日益完善,这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能源的加速消耗,加剧了我国能源压力,其次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高污染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机械行业的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薄弱的生产技术力量、不完善的能源管理机制、节能减排技术的落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机械制造业低碳技术运用和管理力度的加强,迫在眉睫。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低碳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下文将对我国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对低碳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具体运用做详细的分析。

1.低碳制造相关理论研究

1.1机床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是通过对机床自动工作时间和机床整体工作时间的比值来对机床自动化程度进行确定的。一般来说,普通机床、自动机床、半自动机床是机床自动化程度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高精度、精密级、大型机床来说,由于其价格昂贵,工作效率较高,发挥作用更加重大。因此要求的使用寿命要更长一些。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缩小污染的范围,将噪音控制在规定值以下,使其入耳时没有强烈的不适应感。根据不同的几何表面要选用不同的使用刀具,使之进行不同的表面形成运动,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划分不同类型的机床。

1.2挖掘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运用。作为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主要机型之一,液压挖掘机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机械制造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挖掘机的安全实用、长久耐用、使用价值、工作范围、能源消耗、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通过对液压控制技术的使用是远远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相关技术改进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上述的各种要求得到了满足。将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引进到挖掘机的电子控制中,从挖掘机的设计、到挖掘机的使用和技术维修对其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监视挖掘机的运行状态是电子检测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对挖掘机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够及时的报警,并指明发生故障的具体部位,使故障隐患得到及时的消除。不当降低了维修费用,节约了维修时间还使作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了作业效率的提高。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为液压挖掘机配备了良好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使操作过程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可以根据实际作业工作情况的不同,使操作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合理的作业模式,为发电机输出更大的动力。

1.3对高速切削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制造业整体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切削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在当今的制造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高速切削技术已经上升成为制造业中新的切削加工理念。在对其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制造中提高加工效率的关键技术就是高切削技术。高切削技术是通过提高设备的转速,使设备切削系统产生的工作频率与机床低价固有频率有效的隔开,并使前者远离后者。与此同时,加工硬化、加工鳞刺、将残余应力、积屑瘤等问题也得到了抑制。另外,高速切削加工技术还可以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高速切削技术甚至可以加工硬度为HRC45~65的钢铁件。经过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作用,钢铁件模具可以有效的减少放电加工和磨削加工的工作量,甚至可以逐步取代这些过程。既达到了加工质量的要求,促使产品加工期提前,又有效的降低了加工制造成本。例如在对航空器具中大量的薄壁以及轻合金的整体部件进行加工时,对材料的去除率高达100~180cm3/min。在对镍合金和钛合金进行加工时,达到的切削速度为200~1000m/min。在汽车工业领域,高速柔性生产线的组成与高速加工中心和高速数控机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实现了生产品种多样化、中小批量高效生产的目的。

2.机械加工中低碳制造技术的运用

2.1低碳制造工艺体系的表现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低碳制造在整个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量和碳的排放量有着严格的控制。从产品制造设计开始,贯穿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交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为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体现出了较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制造的最终要的任务是完成制造产品的再制造、重用、减量化、再循环等。在低碳制造的机械加工体系中,存在着两大目标、不同层次的过程控制和三个具体的内容。最小的环境污染、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是低碳制造的两大目的,同时还要满足优化企业的外在效益和内在经济效益的要求。不同层次的过程控制包括狭义制造和广义制造两方面的内容。侠义制造是制造工艺规程的全过程,广义制造包括制造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包装过程、产品销售、物流运输和产品回收利用全过程。三个具体内容要求是:设计低碳产品、开发低碳资源、低碳制造过程。总之与资源环境相关的行为都是制造周期中要控制的内容。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低碳的要求,对能源的消耗和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对环境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简述低碳制造技术

2.2.1为了在机械制造的所有工序中,全面贯彻落实低碳制造节能减排理论,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要以降低能耗、尽可能的减小污染为目的,从生产制造设备开始着手,对制造设备的材料材质以及设备运输物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提高各种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前提下,建立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机械管理模式。

2.2.2机械制造低碳技术的原理分析。机械制造低碳设计的具体方法及设计原则、低碳设计制造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低碳化经济模型的分析、对低碳优化模型评价模型的的设计、低碳设计数据库的评价等是低碳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制造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包括污水、废气、报废品的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制造工艺的优化技术;优化厂区和工作车间技术;对制造设备的优化技术等是机械制造低碳技术的主要内容。

2.2.3具体运用过程。①为了实现低碳发展进程的加快,轻量化设计应运而生,并成为了机械制造低碳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轻量化设计的应用实施,优化了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降低了机械生产制造的各项成本、提高了对各项配套设施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了节能降耗的主要目的。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使机械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中的各个环节含碳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而且对各种能源的消耗量的有效降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②为了使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大大的降低,制造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排放量有效的降低,往往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式。这种方式在保证了制造机械正常发挥作用的同时,对各种原材料和物料使用使用量的降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排出了大量的废水废气,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不但对厂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同时还殃及周边的环境,加重了我国环境保护的负担。因此,应积极推广制造行业的生态设计,加大新型制造材料的推广力度,加大新技术的运用范围,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各种规划产品的合理运输,减少各种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回收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既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又提高制造业的环境效益。③由于在具体的制造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很多性能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当加大了机械运行的难度,还增大了资源能源的消耗量。针对机械产品的性能特点,并对其进行模块设计,对加强制造过程中的各项量化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对模块的合理选择和组合,可以组装不同使用性能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的需求。科技在进步,用户需求也咋不断的进步,使产品的更新性也随之提高。作为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低碳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在机械生产制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分析机械制造设备各方面的性能,整合出了一套系列的生产模块,并进一步的重新组合、优化这些模块,生产出了更多规格和功能不同的高效产品。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压力在逐渐的增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换程度也日益加深。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低碳制造技术、机械加工中低碳制造技术的运用,阐明了:机械制造行业要想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同时扩展交流合作领域,控制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总体来说低碳制造技术的运用对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锦荣,徐福缘.先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成熟度模型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03)

[2]梅志敏,张融,熊晴,胡海峰,臧鹏. 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低碳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02)

[3]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4]赵淑霞.低碳经济下机械制造业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5][彭平.试论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6]李秀中,杨申仲,杨炜.低碳经济和再制造发展趋势(续二)[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06)

[7]刘献礼,陈涛. 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8]毛瑞文.现代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第4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模式;经营策略;战略发展

工程机械装备是铁道建筑企业实力的体现,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大多铁道数建筑企业采用低价竞标的做法.使得本来就处于微利状态的生产铁道建筑企业更加困难,降低生产成本的压力更大。生产设备费是构成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因而通过加强生产设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生产设备经济效益,是生产铁道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生存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装备效能直接影响铁道建筑企业的发展,甚至铁道建筑企业的兴衰存亡。对此,公司领导有清醒的认识,从生存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公司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值增值率、机械设备装备规划等重要机械管理指标列入经理任期目标:工程机械完好率、利用率、机械事故频率等年度经济技术指标目标,列入公司年度工作目标。

二、建立健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规范制度管理行为

铁道建筑企业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有多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列为质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逐步修订完善了多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细化。铁道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多年来的工程机械管理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再次进行修订。工程机械设备的供、用、管、养、修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均有制度可依。铁道建筑企业实行了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网络,并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工程机械管理专职机构各岗位建立了较细致的工作程序,并明确各岗位间的工作接口关系,工程机械管理的兼职机构及人员,业务上受专职机构领导。工程机械管理网络的有效运转,各级管理责任的落实,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

三、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机械设备安全运行

铁道建筑企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很高,作业连续性又很强,实施大规模的机械化交叉作业,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安全运行状况的优劣,对铁道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影响极大。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是保证工程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提高工程机械完好率,降低事故频率行之有效的手段。铁道建筑企业致力于实现工程机械设备监督检查的“计划—实施—检查—整改—复验—关闭”的闭环管理,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铁道建筑企业内部的工程机械设备监督检查评分标准。按照“标准统一,分级组织”的原则进行,各单位级的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的重点抽查及各工程项目管理部的互查相结合。

四、推行工程机械设备的计划保养、计划维修,保证工程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

工程机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合理维修,是保证工程机械设备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工作,铁道建筑企业正确引导和监督机械使用部门处理好用、养关系,推行强制性的计划保养及预防性计划维修,《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工程机械设备修理制度》明确了各级保养及维修的范围、责任部门,计划编制、计划实施及相应的监督程序,工程机械使用部门的专职设备员根据点检规程及工程机械的使用计划、已作台时,明确点建项目,具体内容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对保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验证。

五、实施工程机械设备的达标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机械的潜力,提高工程机械的装备效能,推进工程机械设备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铁道建筑企业已全面推向市场,且受建筑市场萎缩的大环境影响,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严酷,使得本来就处于微利状态的铁道建筑企业更加困难,靠投人大量资金购置新设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做法,绝大部分铁道建筑企业很难承受,如何充分挖掘现有工程机械的潜力,提高现有工程机械的装备效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技术准备,铁道建筑企业开始推行工程机械设备达标管理,该办法的宗旨是:客观评价现有工程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分析工程机械的投入产出效益,合理投入资金、人力、物力,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较大幅度的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平均技术水平,实现以相对较低的投入去充分挖掘现有工程机械的效能的目的。

推行工程机械设备的达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对工程机械设备技术及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评定,以保持设备的高效运作。

六、重视工程机械资产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工程机械资产的经营效益

加强工程机械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工程机械的最大经济效益,因而,必须重视和加强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必须从“管家”看家守财的模式中走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结合上,放在资产的经营运作上。建筑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工程机械资产的经营管理:

1、调整资产结构,改善装备素质。结合铁道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对铁道建筑企业的工程机械资产结构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中、长期的资产结构调整计划,按照“科学分析现有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对建筑市场的适应性,逐步调整现有工程机械资产结构”的原则,实施资产结构的调整,改善装备素质。

2、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提高选型科学性。铁道建筑企业非常重视工程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对大中型机械的选型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多方搜资、分析,比较其价格、运行、维修、转移成本,对远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预测,提高选型的科学性。

3、优化铁道建筑企业的工程机械配置方案,合理控制工程机械配置规模,降低机械费用成本。工程机械设备的调配改变以往“满足供应”的原则为“满足使用”,对新开发产品工程机械配置规模进行合理控制,促使提高利用率,减少机械占用,并对设备的各项费用进行预算、比较,优选最经济的配置方案,减少工程机械转场、安拆、设施费用支出,控制工程机械费用。

4、积极推进工程机械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的专项改革。前些年,铁道建筑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以满足生产为主,淡化了对工程机械投入的控制。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经营效益,探讨科学的工程机械管理方法,是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谨以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达到共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宜举,汤荣成.铁建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J].时代建筑,2010(3):31-33

[2]江山,文杰.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使用新理念[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36(6):61-63

[3]强壮,阳光.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合理化管理策略[J].南方经济,2009,(1):20-22

第5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施工机械化; 机械组合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gh grade highway subgrade engineer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gh grade highway subgrade engineering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and requirements, the step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bgrade engineering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subgrad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 Machinery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意义和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工程建设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使得施工单位机械保有量也相应增加,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取代了以往落后的施工方式。

应用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从第一道工序至最后一道工序全部用机械作业,形成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线。从土石方开挖、运输、填筑、平整及压实,全部实现机械施工。这要求形成完整的、连贯的作业线,合理配备各工点机械,达到分工明确、紧密配合。

路基工程机械施工的管理是公路施工管理的核心,现场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2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的操作步骤

2.1 施工机械的选择

各种机械在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中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施工内容往往可以将多种机械组合操作。掌握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的有关选用原则很有必要: 首先, 工程量和施工进度是选择机械的主要依据, 一般施工量大的项目应采用大型机械:其次,对于路基工程的施工机械的选择, 可以根据其不同的作用内容、不同的土质条件, 不同的经济运距以及不同的气象条件来确定采用的机械。

2.2 路基工程的机械化施工要点

结合具体的机械化施工实际情况,对路基工程的机械化施工中常用机械操作方法的要点作些介绍:路基工程包括填筑路基、开挖路堑、路基压实以及整平路基表面、整修路槽和边坡、排水沟和防护加固工程等。路基土石方施工机械类型很多,虽其共性大致相同,主要是完成铲土、挖土、运土、卸土等工作,但每一种机械又都有它的特殊性。在大型工程机械化施工中,经常需要各种机械综合施工,熟悉每一种机械的作业方法,是组织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的基础。

2.3 路基施工机械的合理组合

要想使各种路基施工机械进行最佳组合,必须通过亲身实践,进行观察及实验分析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主要的路基施工机械,在工作容量、数量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应有储备,机械的工作能力也应配合适宜,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机械的生产率。

(2)配合的机械、其组合要尽量精干,否则,总的效率就越底。应尽可能地组织各个系列组合,进行平行施工,流水施工。

(3)在整个机械化施工中,应尽量使用同一功能的、标准的、系列化的机械,同一种类的设备尽量用同一厂家的设备,这样便于维修管理。选择较为合理的配套,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合理,经济上合算。提高企业的机械装备能力,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的水平取得了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大功率、高效率、技术先进的土石方施工机械, 开创了路基机械化施工的新局面。现对当前路基机械化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相应的改进意见。

3.1 管理措施不当, 事倍功半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常常要露天作业, 受气候影响甚大。 雨天施工道路泥泞, 土壤含水量大,不能做填方;旱季则干燥, 道路灰尘大, 土壤含水量低, 影响填方压实等。遇到恶劣天气常常勉强施工, 工作效率低, 机械磨损大, 而且施工场地愈整愈滥, 难以收拾, 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要减少气候影响, 就要改变恶劣环境的影响,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和改善施工条件。

3.2 施工配合不协调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缺乏总体的施工组织指挥, 不按程序办事, 施工配合不协调是影响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的重要因素。

3.3 机械不配套, 重主机轻辅机, 效率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使用的路基工程施工机械品种和数量仍不配套, 重主机轻辅机,从目前情况看普遍地是: 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等辅机数量偏少, 特别是重型的振动式压路机数量太少, 影响了土石方机械化施工的水平和效率及填方质量。

4.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创新性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具体解决做法是:提倡文明施工, 合理调配土石方, 施工现场经常保持良好的排水状态,在机械走行道路上狠下功夫, 履带式机械与轮式机械分道行驶, 路面要硬化平顺, 水沟畅通, 改善机械的操作条件和劳动保护。

对重点土石方工程应加强施工组织领导, 组织有权威的指挥机构, 协调各单位施工,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明确任务限期完成, 保持各项工程有机的配合, 协调并进,各施工单位要立足全局搞好本身工作, 互让方便, 互相帮助, 互创条件, 减少干扰, 以加快施工进度。

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 桥涵工程要先施工, 而且要安排足够的施工力量, 为土石方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

5.结语

本文从公路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的现状出发,深入进行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机械化施工技术研究。为了能更好的利用好路基工程机械,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应实现工程机械管理现代化、创新化。这对我国的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盛福.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适应公路建设发展需要[J] . 北京公路,1990(2);12-13

【2】毛祥洋 .筑路机械技术运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0

第6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据悉,国家经贸委日前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建设机械协会合并的申请,同意两会进行调整合并,冠以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名称。为此,本报记者就有关事宜采访了我国工程机械的权威专家杨红旗先生。

杨红旗,五十年代初在清华大学学习,后保送到苏联留学五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现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

去繁就简道由来

问:工程机械的名称由来是怎样形成的?它包括了哪些产业和内容?

答: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至今,仍有很多人以对其名称含意和来历不甚了解。有人认为这个名字含意模糊,还有人甚至认为工程机械与建筑机械、筑路机械等都是并列的不同行业。

这些看法我认为都不合适。从发展历史来看,“工程机械”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

什么是工程机械呢?概况起来说,凡土方工程、石方工程、流动起重装卸工程,即非固定地点的起重装卸工程以及各种建筑工程,综合机械化施工和同上述工程相关的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统称为工程机械。

60年代以前,我国各主要使用部门机械化施工水平不高,因而对机械化施工用的设备要求也不高。计划经济时代,当时机械制造部门只安排少数矿山机械制造厂以及起重运输机械制造厂兼产一小部分技术性能一般化的工程机械。随着各种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这类产品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有关使用部门利用修理厂生产部分简易的施工机具和设备自用,并根据各自不同的使用特点赋予了不同的称谓。那时,建筑工程系统把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工程机械称为建筑工程机械(简称建筑机械或建设机械),交通系统称筑路工程机械(简称筑路机械),铁道系统则称线路工程机械(简称线路工程机械,其中包括一部分线路专用设备),水电系统称为水利工程机械(简称水工机械),在各种矿山现场使用的那些工程机械一般称之为矿山工程机械。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尽管各部门所需的产品不同,但都是为土方工程、石方工程、不受地点限制的起重装卸工程以及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化施工和相应生产过程的作业服务的,在国际上均属于同一大类机械产品。1960年,国务院和中央联合决定把各部门命名的专用形容词去掉,统称为“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这个行业名称就在中国正式诞生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增加,中国“工程机械”已为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同。目前,世界其他各国对这一行业也有不同的名称,如美国和英国称作“建筑与矿山机械”;日本称作“建设机械”,德国称作“建筑机械与装置”;前苏联与东欧诸国统称“建筑与筑路机械”。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问:从历史上看,工程机械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

答:工程机械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创业时期,是指1949年到1960年。

这个时期工程机械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行业。机械制造部门尚未建立工程机械专业的制造厂。是由别的行业工厂兼产一小部分中小型工程机械产品,性能较为落后。如斗容量为0.5立方米,1立方米的机械传动单斗挖掘机,54马力和80马力小型推土机等。各主要使用部门起初只能分散地生产一部分维修配件,以后逐步发展到能制造简易的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器、蒸汽打桩机以及其他施工机具。当时自行式工程机械的总产量在全国还不到300台。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者所使用的工程机械部完全依赖进口。

在这一时期,我国尚无工程机械专业研究所。一些高等院校也没有工程机械专业。

第二阶段为行业形成时期(1961年至1978年)。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设立工程机械局以后,对全国工程机械开始统一规划,并对10多个一般性的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之成为专业的工程机械生产厂,成立了工程机械研究所,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和吉林工业大学相继设立了有关工程机械的系和专业,产品系列有了雏形,部分产品开始采用液压、波力技术,全国有近20所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工程机械专业,并培养出专业人才,比较先进的自行式工程机械年总产量已超过3000台。以上情况均标志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形成。

1978年下半年,对机械制造业搞“两个制造体系”时,规定将专用设备划归有关使用部门负责组织生产,但有关综合部门却将通用的工程机械行业划给建委60个工厂,将统一的一个行业进行了分解,对发展很不利。

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时期(1979年到现在)。

第7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新乡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很久以来,公路养护单位在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机械维修的经济性较少涉足,这使得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单位的管理需要。因此,有必须要对公路养护机械的维修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的效果和效益。

关键词 养护机械;故障;产生机理;维修管理

Onthemaintenanceandmanagementofhighwaymaintenanceequipment

ZhangRun-nan

(XinxiangCity,RoadTransportManagementOfficeXinxiangHenan453000)

【Abstract】Foralongtime,roadmaintenanceunitsinthe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machineryandequipmentusedtobeseenasasimpletechnicalmaintenanceworkmanagement,mechanicalrepairseconomylessinvolved,whichmakesthedevelopmentofmechanicalmaintenanceworkhasbeenconstrained.Thisbackwardmanagementphilosophy,unabletoadapttotherapiddevelopmentofhighwayconstructionunitsformechanizationmanagementneeds.Therefore,itmustbeontheroadmaintenancemachinerymaintenancemanagementdepthstudyanddiscussion,inordertocontinuouslyimproveroadmaintenancemachinerymaintenanceeffectivenessandefficiency.

【Keywords】Maintenancemachinery;Failure;Generatingmechanism;Maintenancemanagement

1.引言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2.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故障产生的机理

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受到各种能量的作用,其各个零部件、元器件、机构、装置和整台设备的各种参数都会发生变化。这些能量来自周围的介质(包括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的作用)、设备内部(设备及其组成部分在运转中经过变换、传递所获得的能量)和潜伏应力(设备零件在铸造、锻造、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内应力和装配应力等)。能量包括机械能(设备所产生或获得的机械能除消耗于工作的部分外,有一部分还会以内应力形式保留在零件内部而使零件发生变形)、热能(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和运转中产生的热能都会对设备及其零部件产生影响)、化学能(设备在含有水分和侵蚀成分的空气中或在侵蚀介质下工作,化学作用会直接破坏设备的部分零部件)、核能(原子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核能不仅会对设备的材料产生作用,甚至会改变材料的性质)、电磁能(电磁振荡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会使其元器件失效)、生物能(如热带地区有一种微生物能使某些塑料和金属受到破坏)。这些能量对设备作用的结果会使设备的零件发生变形、磨损、断裂、腐蚀等,引起设备参数发生变化,技术特性逐渐劣化,工作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导致故障的发生。

3.我国公路养护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3.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3.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

3.4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单位对下属机械使用部门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

3.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3.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

3.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4.针对现代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维修、维护策略选择

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代“维修”的概念再也不是原来的简单修理,而是建立在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基础上的维护和修理的总和。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

4.1维护。这里的维护包括以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与检测工作。通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测定机械的性能,掌握机械状况及故障隐患,为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维护是高层次的预防性维护。经验表明,机械的异常磨损、故障率高,其中75%是由于操作、维护不当造成的。为此,用强制手段来执行好维护不可少。

4.1.1把维护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有章可循。根据工程机械具体机型的结构特点,将维护的过程、内容程序化、规范化、表格化和标准化,可为评定维护质量和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手段打下基础。

4.1.2把维护纳入企业的制度化、强制化管理。企业应在行政管理上对维护采用相应配套的强制手段,亦即把维护工作的好坏与工资收入、纪律处分和用工合同等一系列经济的、行政的奖罚强制措施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4.1.3把维护纳入行业的强制管理。对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或系统,单位应该定期检查、强制维护,政府或行业有关部门应制定监督单位定期审验,对维护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部门按规定给以停止施工等有关惩罚。

4.2修理应坚持状态修理为主、多种修理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1)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曲线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

(2)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3)这里“状态修理”的“状态”不仅仅指的是机械的实际技术状况,还包括施工企业整个工程的实际状况。事实上,除了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故障和事故修理外,有些通过状态监测(检测)已经发现的故障隐患,但是不至于引起连锁性的损坏故障,也不影响施工质量,可适当让其“带病作业”,有计划地安排在某项工程告一段落后,利用工闲或现场转移之机进行修理;或者待到故障造成停机之后,采取事后修理。

5.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飞跃式发展,我国公路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工程机械的技术含量、性能、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的工程机械维修必须与基本建设事业和机械发展相适应。因此,我们只有根据我国的机械维修现状,并结合单位自身的机械维修需求,才能真正找到满足现阶段施工、养护工程机械维修需求的维修策略与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勇.《公路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15).

[2]李震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管理浅析》[J].科技信息,2006(8).

第8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维修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倡“预防检修制”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1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

第9篇: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范文

1. 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 机械维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