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的魅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艺术。
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大姐姐。我向她借了一本美术书,最后一页画着剪纸的图案。我看了看,认为最好看的是茶壶画。
茶壶上画着精美的图案,茶壶中间画着两只可爱的鹦鹉,栩栩如生;上面画着一朵开得正艳的玫瑰,旁边另一小树上开了两朵小花,似乎玫瑰是它们的主人;玫瑰下长满了小草,嫩绿的小草在向玫瑰致敬呢,小草旁开满了各种颜色花朵。嫩绿的小草和美丽的花朵互相交错,多么美啊!茶壶上的花非常多,小草也很多,所以茶壶上的花可以叫茶壶花,茶壶上的草可以叫做茶壶草。
剪纸虽然很难,不过还是很有趣的。我今后想学剪纸,而且要学到可以剪各种各样图案。
[关键词]文化差异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也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竟争日趋剧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
一、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因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各国的企业管理风格差异也很大。基予理性人的假设,西方人往往在企业管理中也更为理性,管理过程更为制度化。中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人情,管理过程也就相对把制度弱化。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强化基于文化差异的管理方式,正确理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而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中美两国企业合作跨国经营也日渐普遍,并显示出了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两国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美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1.时间观的差异。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与美国人是不同的。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文化和智慧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因此中国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看待时间,中国人凡事看得远,显得从容不迫,这有利于企业战略具有前瞻性。美国人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特别珍惜、重视时间,注重效率,这也是美国人能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
2.“面子”观的差异。中国人崇尚天下为公和心底无私,人们的道德观往往是比较高姿态的,故人际关系融洽。而美国人常以己为中心,个人利益永远是属于第一位的,从而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中国人来讲是比较冷漠;第二,中国人喜欢“面子”。在商务活动中,如果要在“面子”和“利益”这二者中做出选择,中国人有时候会潜意识的选择“面子”;而美国则看重利益,在“面子”和“利益”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第三,中国人做事情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讲究“外圆内方”之道,而美国人的做事方式相对简单,至少表面上“外方内方”是一种不二的选择。
3.礼仪差异。中美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习惯这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又会分为四个小的方面。首先,体现在语言的寓意不同。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来说,要正确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免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令人贻笑大方甚至引起误会和不快。第二,敬谦语使用的频率和出现的地方不同。中国人比较常用敬谦语,美国人则很少用敬谦语;第三,寒暄语使用的次数也存在不同。中国人多习惯用寒暄的语言,认为寒暄是必备的礼貌。而美国人很少用寒暄的语言。他们对商业会唔中的问候、寒喧方式不太在意,注重工作效率;第四,说话的风格有所不同。
三、中美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造成管理决策方式的不同。文化是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偏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因素,由于中国和美国有着很不相同的文化底蕴,这种差异必然会体现于其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之中。这里我们陈述一下该访谈的结果:
第一,美方管理者对中方管理者决策风格的评论:(1)不作决策。他们认为在“中国,员工把经理看得很高,奉为上人,所以每件事都要由大老板来决策,其它人只是需要等待指示。(2)一致决策。他们认为与美方管理者相比,中方的管理者更倾向于达成一致,倾向于分散决策的责任,而不是勇于来承担责任。
第二,中方管理者对美方管理者决策风格的评论:他们认为美方管理者过于专一断,不爱听取下级意见。
2.造成企业管理沟通方式不同。(1)文化差异对语言沟通的影响。沟通方式因文化而异。有些地方人们多采用直接或简单的沟通方式,有些地方多采用间接或复杂的方式。美国人办事干脆利落,不兜圈子。正是因为美国人具有这种干脆的态度,在对美国员工进行管理时,表达意见要直接,“是”与“否”必须清楚。中国人非常讲面子,他们不愿对任何事情说“不”字。他们认为直接的拒绝会使对方难堪,甚至恼怒,是极大的无礼。所以在管理中国员工时,表达要尽量委婉,切忌妄下最后通牒。
(2)文化差异对非语言沟通的影响。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还表现在非语言的沟通中。管理者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着截然相反的信息。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当他人侵入私人空间时,我们会变得极端不安。但这一“私人空间”的范围却因文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比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如,美国人之间交谈的距离是将近1m。但对中国人来讲通常是0.5~1m。
3.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西方社会的基础是以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社会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遵循公事公办的规则,而人情关系则十分淡漠。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则更具有“人情味”,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往往在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人们之间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更重视非经济性资源的人情关系,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如与中国人进行第一次洽谈,首先应进行拜访,让本公司地位较高的负责人拜访对方同等地位的负责人,以引起对方的重视,将有利于接下来的正式谈判。
参考文献:
[1]敖依昌,刘维波.论中美合资企业管理的跨文化整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王二平,吉姆·华尔士,忻榕.以人为鉴:中美合资企业双方管理者相互的评论[J].管理世界,2000年01期
关键词 糜蛋白酶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
中图分类号:R762; Q5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3-0019-02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临床耳鼻喉科己推广应用,对慢性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鼻息肉、慢性扁桃体炎、滤泡性咽炎、会厌囊肿和声带息肉等疾病治疗疗效显著。为减轻术后患者疼痛以及预防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和减少并发症,我科自2010年12月起在门诊对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患者采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患者900例,年龄6~82岁,其中变态反应性鼻炎31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87例、鼻息肉26例、腺样体肥大12例、慢性扁桃体炎126例、滤泡性咽炎289例、会厌囊肿8例、声带息肉19例、鼾症2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68例、女182例,年龄6~82岁(平均29.7岁);对照组中男259例、女191例,年龄8~81岁(平均30.1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应用设备和治疗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设备
采用美国杰西公司和成都美创公司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两组手术治疗方法一致。患者术后雾化吸入,其中鼻腔术后患者采用面罩式鼻雾化吸入。
1.3 方法
将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接受雾化吸入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糜蛋白酶4 000 IU、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5 mg和生理盐水10 ml混合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7 d;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5 mg和生理盐水10 ml混合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7 d。
1.4 临床疗效观察标准
显效:患者局部疼痛减轻,5 d内创面渗出减少、伪膜脱落,创面无感染、愈合良好;有效:患者局部疼痛减轻,7 d内创面渗出减少、伪膜脱落,创面无感染、愈合良好;无效:患者局部疼痛,7 d内创面仍有渗出、伪膜未脱落。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450例中显效322例、有效1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450例中显效281例、有效113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为87.5%。
2.2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未见加用糜蛋白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鼻霉菌感染、声嘶、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不良反应[1]。
3 讨论
作为近代物理学的新分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等离子体技术采用直接的“汽化”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射频的热能工作方式。当射频电场的能量作用于组织时,组织的阻抗会导致发生热效应,从而产生皱缩和止血作用,既可确保使胶原蛋白分子结构皱缩,又能保持细胞活力。因用等离子体技术40 ℃~70 ℃的组织汽化替代传统“切割”、“止血”等过程中上百度高温对组织的灼烧和破坏作用,故大大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创伤,而这种微创效应正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类药,具有肽链内切酶作用,可使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断裂而成为小分子物质。糜蛋白酶还有脂酶作用,使某些脂水解。因此,糜蛋白酶具有净化创面和消炎、消肿作用[2]。本研究中两组共900例患者均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为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出、促使伪膜脱落、减少创面感染和促使创面愈合,我们采用了雾化吸入治疗[3]。治疗组在雾化剂中加用了糜蛋白酶,结果显示糜蛋白酶联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对鼻、咽疾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减少创面渗出、促进伪膜脱落、减少创面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良好作用,总有效率达97.1%,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 高波, 韩雪欢.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2例[J]. 护理学杂志, 2011, 4(26): 94.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 1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93.
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本文首先就茶文化电视剧的定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传播角度分析了我国茶文化的两大特征,希望对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制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视剧;传播角度;中国茶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们通过收看电视就能够得知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传承下去。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我国传统文化,很显然这不利于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属于媒体范畴,有着加速信息推广和传播的作用。茶文化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可以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1茶文化电视剧概述
近年来,茶文化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形成和传播受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电视剧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很多茶区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平台宣传本茶区的茶文化和茶叶特点,从而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茶文化电视剧有利于茶区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促进茶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然而国内却并未出现以四川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相比之下,北京不是产茶地区,但其茶文化十分浓郁,很多电视剧中都借鉴了北京的茶文化场景。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产量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型茶区对于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电视剧的筹划和拍摄工作。从电视剧题材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茶文化电视题材囊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容。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也受到当今电视剧潮流的影响。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以都市题材为主题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所有题材电视剧中是数量最多的。虽然茶文化电视剧的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诸如传记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的电视剧均没有出现茶文化因素。事实上,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与社会各个方面都结合紧密,而电视剧筹划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导致国内茶文化电视剧仍旧存在遗憾之处。就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茶文化电视剧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比如爱情、成长、生活、家族以及友谊等。当然,对国内茶文化电视剧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茶人茶事主要是此类电视剧的切入点。也就是说,电视剧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人们阐释什么叫做茶文化,而是借助茶人的事迹和茶事活动进行串联,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近年来拍摄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电视剧,这些茶文化电视剧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内在魅力。例如,《张三茶庄》借助茶庄的茶事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国内茶人的精神面貌;国产电视剧《茶花女》讲述了“千两茶”传人的故事,使观众从中体会到革命时期茶人的艰辛;《老铁茶坊》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出发,向观众勾勒出茶文化的脉络。不同的茶文化电视剧的切入点都有所区别,使观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之魅力。
2中国茶文化电视剧传播的现状
虽然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茶文化宣传的热情低。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则选择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电视剧,这些事实都是对茶文化推广热情的一种反映。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茶文化电视剧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而无法在卫视台播出,因此其受众面可想而知。就众多国产茶文化电视剧来看,其主要受到茶区政府和制片单位的委托,因此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茶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并不能为其赢得国内的广泛观众。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开发。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并在电视剧中将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从而使此类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3基于电视剧传播角度的茶文化特征分析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茶文化电视剧不仅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为了使茶文化电视剧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品味,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电视剧之前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影响着观众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间接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换句话说,电视剧不仅直接向观众传递着各类信息,同时也达到了心理暗示的目的。收看电视剧之后,观众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所要传达的内容。就国产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茶文化是其重要创作题材,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后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特征。
3.1我国茶文化丰富多彩
从国内诸多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茶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茶艺表演、茶事活动、饮茶历史和茶人精神等,这些因素成为国产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品种较多,包括红茶和绿茶,还包括黑茶和白茶等。当然,茶人在饮茶活动中会与茶艺活动以及茶事活动相接触,从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饮茶在古代被看作一种高雅的象征,文人雅士的饮茶活动对市民阶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历史名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历史事迹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茶文化电视剧中。以电视剧《茶颂》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近代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历史。在清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经济受到英美帝国的打压,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带领众人在茶业领域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观众在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会对清朝末年的茶政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西南茶区的茶文化习俗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绿茶情缘》这部电视剧则以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南茶北引”的事实为背景,山东茶农突破重重困难最终使绿茶在当地成功栽种,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国“南茶北引”的困难和艰辛之处,从而对国内茶叶商品倍加珍惜。
3.2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时代感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区别。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茶文化事业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茶文化电视剧反映了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就我国目前的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观众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比如说,国产电视剧《老铁茶坊》借助简短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茶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真实而简单的信息传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然,茶文化电视剧《十八香》的主角是一群“90后”的小伙伴,制作人通过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观众传递着当前青少年对于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比如说,《远方来的茶客》这部电视剧涉及到国外饮茶元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还会就目前人们对于茶文化价值的认同问题产生深思。当然除此之外,《功夫茶王》这部动漫主题的电视作品也深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功夫茶王》既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同时还从侧面向他们普及了茶文化知识。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有虚构成份,但是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茶文化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电视剧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使观众感受到茶文化本身的时代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众多茶文化电视剧中,茶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通过收看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特征进行认识和了解。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同时还有利于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伟大魅力。
作者:张帆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42-45.
[2]王钟陵.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3-59.
[3]池建宇.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经验分析———基于北京市电视收视市场[J].产业经济评论,2009(3):49-64.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子传来,喧闹的锣鼓响起,舞龙队依次出现,原本宁静美丽的龙坞茶村,顿时变得生气勃来。
是的,这是茶的歌声、春的音符。3月25日,2011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茶开茶节如期举行。而这,已经是茶博会走过的第7个年头。
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虞荣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等人参加了开幕式。仪式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杭州西湖区“中国茶文化之乡”、授予西湖龙井“中华文化名茶”的称号。
正如在开幕式上致辞的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所说:“‘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作为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重要载体,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至今已经举办了七届。七年来,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办会方针下,茶博会已逐渐成为杭州发展茶经济、弘扬茶文化、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平台。”在今年的茶博会上,有350个展位,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国茶都”的魅力。
赏景牌:春茶开采
以龙坞茶园为天然大背景,用江南廊桥连接观礼台和表演区。在这场原生态的开幕式上,记者不仅听到了具有传统曲艺特色的莲花落,还有各个时期、各种唱法的茶歌;参演过央视春晚的山西绛州鼓乐也前来助阵,给今年的开茶节带来不少欢乐。
西湖龙井开茶节无疑是当天的最大看点。整个仪式营造“茶飘天下,龙腾万里”的实景效果,让大家感受到了新茶的魅力。
在开幕式现场,记者看到一个日本旅游团围绕在炒茶师傅身边,仔细地看着茶锅里翻滚的龙井茶嫩芽。
“他们当天的行程安排,原本是灵隐寺一线,而在路上看到茶博会的信息之后,在和旅行社协商后,临时决定前往茶博会开幕式现场。”旅游团导游陈先生说,这批日本游客对杭州的茶文化一直都有听闻,原本就有安排他们去梅家坞喝茶的游程,“现在来到茶博会的现场,看到炒茶师傅现场手炒茶叶,看到杭州人对茶的热情,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茶道,也是应有的茶文化。”
美食牌:西湖茶宴
与春茶开采同时启动的,还有一场盛大的茶文化盛宴――西湖茶宴,这里,每道菜的色香味与茶的特性搭配都大有学问,吃上一顿,不仅享受了好茶好菜好汤点,更享受了“茶都”杭州诗一般的品质生活。
伴随着悠扬的“江南丝竹”,穿着青色长褂的茶艺师开始表演茶道。一杯杯泛着清雅兰花香的西湖龙井,作为第一道茶被送到了宾客手中。接着,上茶食――吴山酥油饼。之后是三道菜品:龙井虾仁、清汤鱼圆以及手剥春笋。细细品味之后,第二道茶即武夷岩茶及相配套的茶食和菜品,也陆续上桌。
在“清雅、养生、艺文、时尚”的基本指导思想下,通过几年的改进,如今的西湖茶宴更加富有人文内涵和美食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
民俗牌:养心会友
品茗赏景,民俗逗乐,一直是杭州老百姓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也能让游客游杭州的脚步“慢”下来。
今年的茶博会中,围绕“民俗”主题做文章的活动不少。
除了开茶节,还有清河坊民间茶会――喝大碗茶、听越剧,看画眉打斗,再到国药老字号尝尝“药茶”;到余杭的中国茶圣节,欣赏别具格调的“径山茶宴”(禅茶表演,被日本奉为茶道鼻祖);“茶人之家”培训项目让外地游客也能参与到茶艺培训、比赛的活动中来。
清河坊民间茶会在保留了原有群众参与度较高、影响较大的项目以外,今年增加了茶会的可看性、保健性、知识性、时尚性,“我们结合街区的中医药文化,着重突出‘药茶’这一特色,同时融入南宋御街的‘御’文化和现代元素,将茶与咖啡相碰撞,既可以充分展现‘茶都’杭州历史悠久的民俗茶文化,又将杭州茶文化的许多丰富内涵和发展远景进一步挖掘、展示给大众。”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景区管理中心主任叶世海说。
4月16日的“全民饮茶日”也是亮点,茶博会向全球的孔子学院发起“喝茶”倡议,并在杭州各景点、社区、部分大中小学开设“赠茶点”。
“今年的‘西湖双绝会’首次推出音乐剧《虎跑千古情》,并计划常态化实施,因为这幕音乐剧展现的是虎跑水和龙井茶的传统文化与故事,杭州市民和来到杭州的游客不仅仅是在茶博会的时候知道并且看到这幕剧,在平时,来到虎跑景区,都能从这种艺术形态中了解虎跑水和龙井茶,了解杭州龙井茶背后的历史。”西湖双绝会承办方、杭州源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燕燕说。
旅游牌:深度线路
今年的茶博会,建德、临安、富阳、淳安、桐庐也首次上报项目,五县(市)丰富的茶文化等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了茶博会的内容,也让杭州各区县的魅力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增加的5项新节庆活动都是杭州郊县为推广自己的茶品牌而打造的:建德的第三届中国千岛银珍开茶节、临安的中国首届茶祖文化节、富阳的“拔山高峰”茶文化节、淳安的2011千岛湖茶博会以及桐庐的首届潇洒桐庐名人品名茶活动,不仅以其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为本届茶博会增光添彩,同时也向杭州市民和各方游客推广杭州除了龙井名茶之外,各具魅力的茶品牌和茶文化。
在旅游线路上,联动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专门推出了“精心觅茶香”、“走读径山禅茶文化”、“南方有嘉木”等创新茶之旅线路产品,面向海内外游客进行招徕,使国内外游客全方位地参与杭州茶文化旅游。
A Cup of Dragon Well Tea for 2011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e Expo
By Xiao Qi
March 25, 2011 witness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2011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e Expo a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West Lake Dragon Well Tea Festival concurrently. The venue was Dragon Valley Tea Vilage near the West Lake. The ceremony started with the dragon dances, adding a touch of vitality to the tranquil and scenic village.
Present at the ceremony were Zhou Guofu (vice chairman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ata Committee of the CPPCC and chairman of China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based in Hangzhou), Xu Hongdao (executive vice chairman of China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Yu Rongren (chairman of Hangzhou Municipal Tea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Chen Zhenlian (vice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Hangzhou People’s Congress) and other VIPs.
At the ceremony, China International Tea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conferred the honor of “Home of China Tea Culture” upon the West Lake District of Hangzhou and conferred the honor of “Famous Tea of Chinese Culture” on Dragon Well Tea.
2011 is the seventh year of the annual tea event.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the tea expo has become a key platform for Hangzhou to promote tea industry, culture and tourism. In 2011,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exhibitors participated, highlighting the charms of the National Capital of Tea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e ceremony coincided with the day the 2011 harvesting season of Dragon Well Tea started. The ceremony venue was set against the Dragon Well tea plantations and the corridor bridges in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oubled as guests’ viewing stands and performance stage. At the ceremony, folk artists staged a piece of “Lotus Flower Fall”, a story-telling art in Zhejiang; they sang tea songs from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in different styles; a drum performance team from Shanxi Province in northern China came especially to mount their noisy show, adding zest to the celebration.
A Japanese tour group adjusted its sightseeing plan in Hangzhou that day and came all the way to the spot to atte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tea expo. They were excited to watch tea farmers stir-dry tea in big woks. They commented that they were touched by the Hangzhou people’s passion for tea, and that it was indeed the way of tea and tea culture.
Following the ceremony was a tea banquet, an innovative treat for all the attending guests. Dragon Valley Tea Village also doubles as a great leisure attraction for residents from the noisy downtown area. Numerous household restaurants in the village also double as teahouses. Large numbers of visitors (usually families or friends and relatives) come during weekends. Typically, they hang out for a day, sipping tea, chatting, playing mahjong, or taking a walk into nearby hills or following narrow paths through the tea plantations, and having lunch. They leave in the afternoon.
The first course of the tea banquet was a cup of Dragon Well Tea for every diner, followed by traditional dishes such as Shelled Shrimp with Dragon Well Tea Leaves, Fish Ball in Clear Soup and Spring Bamboo Shoots.
West Lake Tea Banquet is something quite new. It was launched only a few years ago. With improvement,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The 2011 Tea Expo highlighted folk customs. In addition to the Dragon Well Tea Festival, a tea party open to all visitors will be held at Qinghefang in downtown. You can buy tea served in big bowls, watch Yueju Opera highlights, or watch bird fights. And you can enjoy a cup of herbal tea 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harmacies located in Qinghefang. Jingshan Tea Banquet is a must for those who take interest in Japanese Sado, which originated in Jingshan Hill in a suburb of Hangzhou. The Home of Tea Professionals will provide training programs for tourists to learn about tea performance and take part in competitions.
The big tea party in Qinghefang staged a variety of shows and programs. It attracted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year, the tea party maintained some popular elements and added a touch of TCM on the strength of the big TCM pharmacies in the street.
Another highlight of this year’s tea expo was scheduled for April 16. It was called the Day of Tea Drinking for the Public. On the day, Hangzhou proposed “tea drinking” to all the Confucius Academies across the world. On the day, tea was offered free of charge to tourists at scenic spots on the West Lake, to the general public at some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and to students at schools and colleges across the city.
关键词:民间音乐;茶文化;历史底蕴
众所周知,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不断的吸收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格局。而当它与中国民间音乐相遇时,仿佛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音乐也具有颇高的“江湖地位”。在传统文化味道越来越淡薄的当代社会,从民间音乐上,我们能够搜寻到更多关于茶文化的记忆。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茶文化集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中的文化理论并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中平和的处世态度。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的内心也仿佛在经历一场盛大的洗礼。同时,在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茶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熏陶。民间音乐取材于民间,它没有经过隆重的包装,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反映了百姓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1.1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起源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首先,从地域角度上来说,地大物博的中国给予了茶文化成长以及繁衍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肥沃的土壤都为茶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孕育了浓厚的东方特色茶文化。其次,当我们细细的品味茶文化时就会发现,茶文化中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从茶文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而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不仅是因为它的功效,更是因为它给了普通大众生活的希望,并给予心灵上的支持和灵魂上的补给,对于一些以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茶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以及美好的物质生活,也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劳作期间,茶成为了他们的伙伴和朋友。在每天的相处中,他们和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看过茶叶的舒展,闻过茶叶的清香,更深知茶叶的秉性。经过长期的实践,他们将自己对茶叶的见解口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种植、采收、冲泡的技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当然,与图腾文化在草原民族的地位一样,茶文化在其心中也是不可侵犯的存在。他们将把茶叶中发现的生活信条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音乐则成为了最普遍的记录方式,他们为茶文化写词、谱曲,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茶的热爱和钟情。最后,这些来自于劳动者的歌曲也成为了当地必不可少的文化特色。
1.2茶文化中民间音乐的发展
自从唐朝开始,茶叶开始广泛的种植。随着茶叶的普及,普通百姓也开始接触茶文化,并逐渐成了民间艺人重要的灵感来源。可见,在百花齐放的文化盛世,茶文化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它不仅获得了著名诗人的热爱,也是众多民间艺人创作的取材“基地”。到了宋朝,茶文化与民间音乐的互动更加频繁。在清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采茶戏,它们的风格或诙谐幽默、或轻松明快,而曲风大都婉转动听,朗朗上口。由于它们大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因而传播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例如:在安化地区,为了将残枝、枯叶等挑选出来,提高茶叶制品的质量,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拣茶。这道工序必须依靠手工进行,才能够保证其最后的质量。在拣茶的过程中,为了缓解沉闷的劳动气氛,安化的妇女们将茶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民歌中,创作出了一首与茶有关的民歌。这首歌经过了一些改变之后,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十二个月采茶》。
2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
民间音乐是民间艺术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颇高的研究价值。民间音乐也是普通大众生活的写照,从耳熟能详的民间音乐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民间艺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也能够借由他们的作品得知民间大众的生活状态。茶文化中的民间音乐成为了整个民间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如果说茶文化能够为大众提供精神上的食粮,那么民间音乐无疑是他们呼吸的氧气。而作为极具古代艺术的两个历史悠久的“杰作”,传统茶文化与民间音乐都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都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它们才得以长久的流传下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历史的摩擦,我们难免会丢失一些文化片段,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作为民间艺术的典范,民间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能够认识到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就能够将茶文化推向更加宽广的舞台。
2.1民间音乐增加了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中国的茶艺表演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从隋朝开始,茶艺表演已经成为皇家的御用表演。而在茶艺表演中,音乐是最特别的存在之一。背景音乐的作用不仅能够烘托茶文化的别样氛围,也能够提高整场表演的艺术气息。它突破了单一表演的形式,将音乐融入在泡茶、品茶、评茶的过程之中,增加了趣味性,也点燃了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在凤庆地区,彝族的文化特色深深地融入到了他们的音乐之中。凤庆地区盛产茶叶,那里的人们天生就有一副动听的好嗓子。一开始,他们用歌声传达丰收的喜悦,缓解劳动的疲劳,后来这些劳动之歌逐渐成为凤庆地区别致的文化特色。在凤庆地区的茶艺表演之中,民间音乐的穿透力不仅能够打破了人们心灵上的隔阂,也能让听众感受到当地人们对于茶文化深深的热爱之情。可见,民间音乐早已和茶文化深深的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丰富了茶艺表演的内容,增加了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也向人们充分的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2.2民间音乐为茶文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氛围
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民间音乐不仅能够快速的调动人的情绪,也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亲切感。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音乐与茶文化的节奏,将音乐的节拍与茶艺表演的步骤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流畅与和谐,也能够将茶文化的内涵展现得更加完美。音乐像是剂,让茶文化变得更加柔软,缓缓地融入人们的心中。民间音乐简单的节奏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让人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茶香,慢慢的领悟茶文化的内涵。在民间音乐中,茶文化的魅力得以更好的发散出来。可见,民间音乐为茶文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音乐的怀抱中,人们能够全身心的感受茶文化,并慢慢的放下对茶文化的芥蒂,敞开心扉接受茶文化。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已经变成了茶文化的拥护者和传承者,并愿意肩负起继续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2.3民间音乐突出了茶文化的地域性的特征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下,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事物反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民间音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音乐诞生于民间,反映了民间百态,并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与生俱来的“群众缘”,减少了茶文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能够快速地获得人们的认同。同时,民族和地域特征浓厚的茶文化也受到了国外友人的欢迎。即使语言并不相通,但是,他们却能在音乐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在音符中实现心灵的沟通。可见,作为语言上的沟通者,民间音乐也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由此可见,民间音乐的加入增加了茶文化地域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就像强烈的生命符号,能够将茶文化传播的越来越远。
2.4民间音乐提高了茶艺表演的艺术层次
茶文化属于文化的领域,而民间艺术属于艺术的范畴,民间音乐的出现能够提高茶艺表演的艺术层次。音乐的价值不在于它能够在当时给人们创造多少的欢乐,引发大众多少的感慨。不管相隔多远的距离,经过多长的时间,音乐总能够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让人们回忆起搁浅的过往,这就是音乐的艺术价值。而在民间音乐的帮助下,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也有了更好的传播载体,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茶文化传播的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路上,我们应该继续放低姿态,深入的了解茶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并从各个角度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挖掘。民间音乐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作为茶艺表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广更深的茶文化探索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的分析和讲述,能够让大家对我国传统茶文化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黄燕.浅析我国民间音乐在茶文化中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6):367-368.
[2]李汶姬.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变异及其反思———以凤庆佤族音乐为例[J].神州旬刊,2013(8):30-30.
[3]李汶姬,赵静.凤庆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及重要性[J].音乐大观,2013(3):71-72.
[4]汪莎.云南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考察及其思考[J].创作与评论,2013(16):96-99.
1体验经济的内涵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感受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体验,并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也必然走向体验的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满足于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是希望参与到消费活动中,亲身经历产品消费的全过程,获得体验的经历。旅游体验是一系列特定体验活动的产物,这种特定的体验活动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所形成的,是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个人感知、地方印象以及所消费的产品等。
2体验经济与茶文化旅游关系
2.1体验经济的特征
2.1.1互动参与性。体验来自个人心境与事件的互动,顾客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产品”体验的生产者之一,企业不再只是“生产者”,是帮助顾客产生其“难忘经历”和“特殊体验”的引导者[3]。顾客的参与是体验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顾客的参与,体验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2.1.2感觉持久性。在体验经济中,消费是一个“情境互动”的生产过程,当这过程结束的时候,体验产品“记忆”将长久地保存对这一过程的印象。因为它不可复制,不可转移,对每一个记忆的生产者来说,这个体验都是持久的。
2.1.3经济高弹性。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把体验的价值看得更高,为了获得美好的体验,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对于产品提供方而言,由于其中一些公司策划了形形的不同体验,他们就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独特性,也为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价值收取更高的费用。
2.2茶文化旅游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4]。茶文化旅游是最能体现和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类型。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体验”,茶文化旅游者通过借助各种感觉手段直接观察茶文化或参与其中。游客可以在茶叶的采摘、评价、品饮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官刺激,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即使是观看茶艺表演,由于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体验,或优雅、或诗意、或健康、或愉快等,这些体验使茶文化旅游活动牢牢地印在旅游者的记忆里。
茶文化旅游具有鲜明的体验特色。茶文化旅游活动受自然条件和设施的限制较小,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感受不同茶类的新鲜和醇和。而不同的地域环境更能体现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如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客家的擂茶、闽南的功夫茶等。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特征是其他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它既可让人们在茶园中感受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又可以让人们在品饮中满足求知欲望。
3茶文化旅游独特的体验功能
3.1休闲体验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们更多地渴望能走出生活、工作的狭小空间,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旅游者在茶园能看到满眼青翠欲滴的茶林,通过亲手采摘片片嫩芽,有效缓解现代生活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休闲的体验。
3.2健身体验功能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挥发油、维生素C、槲皮素、鞣质等,对降低血脂和促进新陈代谢都很有益处。茶中的茶多酚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抗辐射、抗氧化、降三高等作用,旅游者在品饮过程中,既赏心悦目,又可达到健身目的。
3.3文化体验功能
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
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其饮茶方式和茶叶的冲泡方法均各有特色。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各地茶艺表演也是异彩纷呈,除了传统的工夫茶,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等。旅游者还可以在产茶地聆听茶叶史话,亲眼目睹茶叶制作技艺,在品茶、赏茶、识茶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3.4审美体验功能
体验经济时代下真正的旅游者不是匆匆过客,他们是为满足审美与体验的需求而来。旅游需要艺术的想象,旅游需要审美的情趣。阿尔卑斯山上的公路上立着一块提示牌:“慢慢走,请欣赏”,这正道出了旅游的真谛。美在茶中有最充分的体现,风景优美的茶园,青翠欲滴的茶树、千姿百态的茶叶、纯洁高雅的茶艺表演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茶文化旅游增加了并引导着旅游者的审美情趣。
4体验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4.1提炼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鲜明独到的主题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持久的记忆,是游客获得体验极为关键的一步。体验式茶文化旅游可以构思不同风格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根据茶文化的特征,可以设计如下主题:“茶文化美食”主题,举办茶宴(茶点)品尝节,推出一批茶餐饮特色宴会、菜肴和茶点,吸引中外游客到茶餐饮特色店用餐消费;“茶艺交流”主题,举行中外茶艺交流活动,为海内外茶艺爱好者提供茶艺交流的平台;“茶文化体验”主题,向中外游客介绍、展示、品鉴包括采摘、炒制在内的中国茶艺文化;“茶文化专题游”主题,设计茶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如茶文化寻踪游、茶道寻源游、茶文化工业游、都市茶馆游、农家茶馆游等一系列茶文化旅游线路。这些景点、事物以及活动必须与既定的主题密切相关,从而使得旅游体验前后一致、清晰,帮助游客整合自己的体验感受,最终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忆。
4.2设计个性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在体验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应充分发挥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官体验,通过提高人们的生理体验,触动旅游者的内心情感,创造美好的体验,创造性地让旅游者获得,使茶文化旅游产品能引起消费者的遐想和共鸣。比如,日本游客比较喜欢铁观音、人参乌龙、普洱茶、中低价位书法绘画等产品,茶企业应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既要在游客进行产品消费时与其互动,又要使游客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从而生产令游客满意的个性化产品。
4.3深度挖掘茶文化体验内涵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多样化、专题化方向发展,人们前往异域文化环境旅游,主要目的是调适疲惫紧张的身心,感受差异化的风土人情,追溯远古的文化历程。挖掘茶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宗教文化、书画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礼仪文化等元素加入到茶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能够给游客提供一次完美的体验机会。
4.4营造茶文化旅游体验氛围
根据茶文化旅游主题及特征,营造体验氛围,为旅游者提供体验的真实环境。每一个体验环境都要根据主题精心包装设计,由体验线索把各种元素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让参与者通过对视觉(颜色、造型)、听觉(音量、音调)、嗅觉(气味、清新度)和触觉(湿度、柔软度)等方面的接触,刺激感官反应,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更多的体验。
4.5培养茶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
在共同营造体验氛围中,从业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专业、周密的服务必将大大提升游客对旅游过程的体验满意度,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体验茶文化旅游的乐趣。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品位,才能带领游客体验到茶文化旅游的真实魅力。
4.6创新茶文化体验旅游宣传模式
茶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联合起来,运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如:电视、电影、网络、展览、讲座、节庆活动等,做好市场宣传、市场开拓、产品推介和市场营销工作。在宣传促销的过程中注意挖掘和推广茶文化,增进潜在旅游者对茶文化特色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向旅游者派送或出售具有收藏价值的茶文化纪念品,充实和延续旅游者的美好体验,将体验的感受永久存留。
关键词:文化;旅游开发;茶园;融合策略
我国茶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对于具有丰富茶文化资源的区域来说,重视茶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弘扬茶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深化旅游项目的文化内容,继而在增加旅游项目吸引力的基础上实现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1茶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融合价值
首先,从旅游市场发展和社会大众的旅游消费来看,旅游开发工作需要与社会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在此过程中,具有丰富内容和内涵的茶文化能够吸引大量爱茶人士的关注,并对旅游项目周边的娱乐、购物、餐饮等行业形成带动,从而围绕茶文化构建起完善的旅游消费链,推动茶文化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总之,茶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融合,能够有效拓展旅游受众群体,刺激旅游消费,对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消费者的旅游心理来看,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项目,不仅是一种文化产品,而且能够体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社会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这种实现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旅游形式,恰好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和文化体验,并引导社会大众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茶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魅力。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项目,以茶叶的生产环境为依托,能够确保旅游者对茶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做出更为直观的体验,因此,围绕茶文化开展旅游开发活动,能够在弘扬茶文化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形式。从社会功能方面来看,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开发项目,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社会功能。首先,由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具有着所有旅游产品都具备的共性特征,因此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娱乐游玩、放松身心的场所;其次,茶文化旅游产品具有独特性,其中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等内容可以净化社会大众的心灵,提升社会大众的素养。与此同时,茶文化中所具有的交际文化,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综上所述,围绕茶文化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能够实现与社会大众需求的对接,而且也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因此,具有茶文化资源的地区,应当重视茶文化与旅游开发工作的融合,以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对周边经济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2茶园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意不足
虽然在一些盛产茶叶的地区,茶园这种旅游载体形式已经十分普遍,但是许多茶园中的茶园主题、茶园景观以及茶园文化活动等都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茶园吸引力与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另外,这些同质化的现象如果都能够有效彰显出茶园、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则对茶园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能够发挥出推动作用,但从同质化的内容看,许多茶园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或者为了提升茶园吸引力,而以毁坏茶田为代价去建设硬质景观,而这些流行性的景观往往难以体现出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并造成了自然景观与茶文化内涵的双重破坏。由此可见,创新创意不足是茶园规划与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2.2文化特色不明显
茶文化与地域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内核,同时也是最能够彰显茶文化旅游项目魅力与吸引力的元素。旅游者选择茶园当做旅游目的地,不仅是为了观赏茶园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也是为了感受茶园所在地传统的茶文化以及相应的氛围。然而,在一些茶园的规划与开发中,茶文化、地域文化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茶园中可能有茶壶、茶杯等建筑造型,但与区域文化相关的活动项目却并没有融入到茶园建设中,这导致了茶园区域文化特色难以得到彰显,以及茶园文化内涵的欠缺。
2.3配套设施欠完善
一些茶园在规划和开发中欠缺对配套设施建设的内容,导致茶园出现了维护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这种粗放型的管理并不利于茶园多元化功能的体现,甚至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这些问题在旅游淡季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如茶园中的茶室和餐厅简陋凌乱,路灯、座椅、标志标识等景观设施不完善,公共卫生间数量较少等,这些决定了茶园难以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也难以实现茶园自身吸引力的提升。
2.4产业发展失衡
当前许多茶园都将茶叶生产作为主要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茶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在这种背景下,茶园经营者在茶叶种植、茶叶产品宣传方面投入了很多,茶叶产量以及产茶带来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但同时这些茶园在自身审美性和可观赏性方面却存在着不足,因此茶生产与旅游之间的关联性与融合度较为欠缺,从而导致了茶叶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出现了失衡,其中的餐饮业、住宿业和零售业的发展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3茶园开发原则
3.1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原则
在茶园规划中,不仅要围绕茶树打造自然景观,而且也有必要通过这些自然景观彰显出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民风民俗,从而促使旅游者通过自然景观可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体而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茶历史古迹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茶历史古迹主要是指茶人从事茶事活动或者其他具备纪念意义的场所。在茶园规划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这些茶历史古迹进行保护与修缮,特别是对于规划范围内的茶历史古迹,更应当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作出开发,从而与其他景观形成联动效应;其次,社会风情与自然景观的融合。社会风情包括茶风茶俗、茶文化活动以及其他与茶相关的文化传统。如在赣南地区,采茶舞是当地社会风情的一种,这种文化在茶园中的彰显,要求茶园能够提供良好的场地与整体氛围,从而使茶园具备浓郁的文化气息。
3.2功能性原则
茶园的开发不仅要重视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此,在茶园的开发与建设中,需要应用生态原理对开发过程与建设过程发挥指导作用,从而构建起良好的园内生态系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园所具有的吸引力,而且也可以向旅游者宣传生态环保意识,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具体而言,在茶园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首先,在茶树种植与养护方面,应当尽量使用农家肥,采用黑光灯、杀虫网诱杀害虫,同时有必要建设人工鸟巢,通过引鸟防治病虫害,从而彻底避免出现农药残留情况;其次,在茶园的整体规划方面,茶园的生态性也要与审美性相结合,其中,路、桥、涵、闸、渠以及绿化林网、水系布置等都需要形成靓丽的风景线。
3.3体验原则
在茶园开发过程中,对体验原则的遵循也是对旅游者参与性的强调,而重视与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性,能够让旅游者对茶文化旅游项目及其文化内涵做出更加深刻的认知。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与旅游行为已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对劳动的体验以及对生活的体验逐渐成为了一种旅游时尚,在此背景下,旅游者不仅希望在旅游景区进行风景观光,而且也更愿意在旅游景区参与手动参与体验活动,从中体验到旅游景区带给自身的更多乐趣。虽然茶园的开发在满足旅游者这一需求方面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一优势的发挥需要旅游项目管理者给予高度重视为前提。具体而言,在茶园建设中,处于可采摘期的茶叶能够供旅游者进行采摘和品尝,而处于成长期的茶叶则能够供旅游者参与日常维护与管理,如茶树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当然,这一过程也要重视茶叶生产与采摘技术的科普,从而让旅游者了解更多自身感兴趣的内容。
4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4.1明确项目定位
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根据茶园所在地具有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等,对茶园的类型、主题等作出定位。其中,茶园的类型决定着茶园所能够提供的活动项目、服务特色以及功能。具体而言,茶园可以分为示范茶园、文化展示茶园、休闲度假茶园、科普教育茶园、茶叶种植生产茶园和具有多元化功能的综合性茶园等。在茶园类型的确定中,需要对场地特征、资源特征做出充分的考虑,并对其他茶园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做出借鉴,从而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茶园的主题在茶园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茶园的景观风格与文化内涵。茶园主题的确定,需要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茶树的种植方式和品种等作出考虑,从而有依据地开展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从而彰显出茶园的创意与特色。
4.2合理规划功能分区
茶园功能分区需要对交通便捷性、环境保护以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做出充分考虑,各个功能分区之间需要体现出紧密的联系,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住宿需求等。与此同时,茶园功能分区还需要与当地茶产业相结合,明确茶园在茶产业中所具有的基础地位,从而确保茶园各个功能分区能够体现出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具体而言,茶园中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生产区、服务区、游览区、文化展示区以及综合管理区等。
4.3策划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
茶园开发的根本追求就是满足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确保旅游者能够通过茶园体验到茶文化带给自身的体验和乐趣。策划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不仅是茶园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升茶园吸引力的关键,因此,在茶园开发过程中,策划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是十分必要的。特色活动项目的策划,需要对茶园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做出充分的挖掘与整合,同时也需要对旅游者的需求做出调查,从而实现自身优势资源、特色资源与受众需求的对接。与此同时,茶园还需要与周边景点相结合,进行大型活动项目的开发,从而提升茶园活动项目的影响力,丰富茶园的活动内容。
4.4制茶示范场的打造
制茶示范场的打造,对于普及茶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制茶示范场的打造中,建筑所具有的整体风格需要以所在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场地内需要设置文物展览室、表演区以及教学区,展现当地茶叶发展历史,并为茶文化知识的普及提供必要场所,这对于提升茶园的文化内涵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示范场的景观打造来看,需要围绕茶文化,使用茶建筑打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如在制茶示范场中,可以制茶流程为主体进行雕塑、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使用制茶工具等实物进行造景,从而对制茶文化进行展现。
4.5定制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在茶园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规范、推动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同时有必要树立定制化的服务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应用到茶品开发过程中。当前,许多爱茶之人会在新茶成熟之时来到茶产地参与茶种植劳作,而他们的目的仅为了能够品尝到新茶的第一缕茶香。当地的茶农将这些人称之为茶亲,而这一群体的壮大,也为茶园开发定制化的产品奠定了受众基础。在茶园中,可以根据游客喜欢的茶叶品种、茶叶口味定做茶礼,另外,可以利用茶树认购与分包的形式让旅游者参与到茶叶采摘、炒制的全过程中,使他们享受自身的劳动成果。
5结语
在旅游开发中重视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够提升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让旅游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的功能。茶园作为茶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的产物,对于茶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在茶园建设中,有必要遵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原则、功能性原则与体验性原则,在开发过程中,则需要明确项目定位、合理规划功能分区、策划具有特色的活动项目,同时有必要打造制茶示范场并开发定制化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茶园吸引力与影响力,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
参考文献
[1]孟庆威.生态茶园旅游开发现状及前景探讨[J].福建茶叶,2016(9):214-215.
[2]刘春丽.信阳休闲茶园生态旅游开发路径选择[J].焦作大学学报,2014(4):88-91.
[3]李丽娜.生态观光茶园对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J].农业考古,2013(5):244-249.
[4]邱海蓉,冯中朝.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271-274.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开发
1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人们就把茶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在茶叶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与茶相关的一切,最好实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乡》一书中所说,想要了解一种茶和一种茶的文化,人们必须得走进出产这种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它们推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手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旅游产业群。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总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园参观,茶古迹浏览,茶叶鉴品,参与茶叶生产,观赏茶艺,茶药用功能听讲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主题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体系,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茶与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的兴盛反过来带动茶文化的发展。当前,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双赢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多样,涉及上百种产品及多个特色地区。它们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闲性,消费性,参与性,暂时性等。而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具有其它旅游类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同时又是一种可观赏植物;喝茶可以满足人的身体基本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与升华。以茶为客体,不同的人为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层次多样,内容多彩。游客在观看茶艺、茶道表演时,五官得到充分调动,看、听、闻、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带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给游客带来细腻而多彩的美感。这种物质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同时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称为心灵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茶的受众性十分广泛,自古就倍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解渴又提神;茶还常常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以茶为诗为文的作品不在少数。茶是王宫贵族待客的主要载体之一。茶具有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群众性,又有文人贵族的高雅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2.3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
我国的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和体验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树、万倾的茶园、琳琅的茶窑、异彩纷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动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资源。这些与茶相关的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观赏性,同时又非常适宜观赏者参加到活动中去,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内在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休闲意愿的加强,茶文化体验旅游在国内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当地的茶馆品茶,还可以观看当地特色的茶艺表演,参加当地人茶田的劳作。这种观赏与体验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许多爱茶人士的参与。
2.4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人文资源等融为一个体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互参与渗透的产品。我国的茶园茶场为数甚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古迹、茶俗行为、茶歌茶舞等人文资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开发。茶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门科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一度成为旅游业的一枝独秀,迅速拉动了茶区地方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够深厚、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性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及应用的力度不够,大部分茶文化产品还仅仅是停留在鉴赏、保护、研究等基础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与市场接轨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浏览、参观的层面,因为时间、费用等问题很难让游客静心领悟这一独特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达到让游客感到修知养性、享受精神层面感悟目的的还是少数。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导游绝大多数都是从其它旅游线路上直接承接了茶业旅游的导游任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更谈不上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艺师在给游客表演的茶艺茶道也只限于艺术本身,其茶业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触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任何一种旅游都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吸引游客。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存的茶文化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备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是游团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制将游客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园劳作、品鉴观赏、静心参茶等慢生活上来。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态和文化内涵。更有一些旅游团社打着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点买茶的行径。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坏
市场上的少数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茶文化底蕴。如有的商家为了起到销售茶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宣传只是商业利用,没有对茶叶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认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径庭的效果,损害了参观者与旅游者的利益,更让原本茶品牌受损。还有地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题,只是哗众取宠,没有达到让人们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茶农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多卖茶叶,在缺乏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扩大再生产,使得本来可以持续利用的茶园茶田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不足。要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4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努力使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1多方开发,对茶文化旅游进行特色建设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地区。一些经营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园、茶庄、茶田对茶原有的内涵保护和宣传做的都比较到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老茶庄在进行改造升级,以期达到文化与经济双赢,当地与游客双赢的效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该方式,借鉴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对当地茶业旅游进行升级改造。
4.2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
在任何一种旅游形式中,吃、喝、购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这一特色项目。与茶相关的各种饮料、食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茶叶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艺,正在成为游客越来越青睐的产品。而名茶更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应适时抓住游客的这一正常消费心态,开发更多样饰精美,又具质量上承的茶文化礼品,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与地域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我国产茶地区众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经普遍为人们所知。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与深度开发。如名茶的发源地、茶业建筑、茶礼仪等与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式,这不仅在整体旅游开发上达到以一带多的经济市场效果,还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4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文著还十分鲜见,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讨而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国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来。例如,台湾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国更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4.5加强对茶文化旅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我国多年前就出台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一书,这是从事茶艺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越来越多的茶业相关学校开始应用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当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们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游客,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国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陆续开办了茶校教育,这为我国茶业人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悦,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2]郑剑顺.茶文化旅游设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