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第1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因材施教原则”也指出:“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学生的共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任何学校任何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他们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因此,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创新作业是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挑战和机遇,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为社会服务。

一、分层教学的策略

1.划分学生类别,建立成绩档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必然能够摸清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然后将学生分类,建立他们的成绩档案。当然这项工作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尽量缩短了解和建立档案的周期,二是这些档案属教师私人资料,不宜在学生当中公开。不过,学生的类别和成绩档案是立体的,交互滚动的,要根据发展因素及时调整。

2.分层要求,分层辅导

教师在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要突出分层教学意识,注重整体提高,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到教学始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具体情况具体而定,一般遵循拔“尖子”、稳“中间”、扶“尾巴”的原则。对“尖子”类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对“中间”类学生要以整体要求为主。对有困难的学生要以帮为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带领他们摆脱学习困难。

3.分层目标,分层评价

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然后按计划完成。对“尖子”类学生主要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中间”类学生主要以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尾巴”类学生要采用多鼓励、多表扬为主,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学期中和学期结束时,对凡是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学生都要作出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作业的设计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却能够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1.紧跟教学目标,富有多样性和挑战性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作业设计要源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任务,作业的目的是要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因此,作业设计要在紧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富有多样性和挑战性,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如背诵、默写小篇小段、整理课堂笔记、阅读课外辅导书籍、写自命题小作文、讲英语故事、编英语对话、改编课文题材、写读书笔记,还有看书作业、朗读作业等等。

2.保持作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作业的设计要有新颖性和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作业兴趣,甚至是作业的冲动。要使学生把完成作业作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形成自觉的内在动力。要适合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有的学生擅于归纳总结,有的学生擅于演讲朗诵;有的学生好钻研语法,有的学生热衷写作。只要他们喜欢,教师就可以放手布置一些迎合他们口味的作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才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科成绩,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3.顾及学生时间,注意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2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层作业;实施;策略

对小学美术作业进行分层,从学生的实际差异考虑,引导教师应该怎样去教,学生应该怎样去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使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既然分层作业对小学美术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就要注重分层作业教学的策略,对分层的设标、授课、训练、指导、评价等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分层设标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入分层作业设计之中。教师应设立一个统一而又不失个性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讲明作业的目标和要求后,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美术作业,比如设计低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的作业。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分层设标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分层授课环节

具体的授课应鼓励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作业任务时,要向更高的层次挑战。以黑白灰三种建筑色彩的教学为例,可以设置以下两层授课环节:

(一)整体感受黑白灰

教师用水彩先调出不同层次的灰色(过于浓厚的灰色接近于黑色,过于浅淡的灰色接近于白色),再画出不同造型的建筑,可以分散,可以密集,可以高,可以矮。用线条在空白处勾勒,就可以呈现出白色的建筑;对某些部分反复涂抹,就可以呈现出黑色的建筑。通过对黑白灰三色的对比,学生可以发现色彩的变化节奏和韵律,从而模仿教师用不同的灰色画出奇特的建筑。在这里,学生要进行第一次分层作业,建筑的造型可以各式各样,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即可。

(二)细致描绘黑白灰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适当地用点、线、面给建筑增添细节。在添加时应强调黑白灰三色的对比,使学生画的建筑具有节奏之美。在学生画完的同时,还要展示画家们的作品。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找到自己应借鉴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要进行第二次分层作业,利用点、线、面再次刻画建筑,细致地描绘黑白灰三色。

实践证明,分层授课可以使小学生更加热爱美术,从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训练环节

分层训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合作式的训练方法。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作业。因此教师要在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训练方式,进行分层作业训练。学生在小组中同步学习、共同探讨,使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尽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这样的分层训练方法不仅分工明确,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还可以取长补短,使学生相互借鉴切磋,从而高效、有序地完成分层训练的任务。与此同时,在训练中对美术工具材料的使用也很有讲究。比如在教学生《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借助想象的翅膀去搜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合理创作。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通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享受到创作面具的乐趣,体现分层训练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环节

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它们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分层作业要以课本内容和学生能力为前提,不断指导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分层指导既要符合课本和学生的实际,也要考虑学生独特的思维见解,使他们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分层指导的方式可以是分析法或是比较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善于发现美术知识的内在联系,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可以加以分析和总结。这样能够增强小学生美术思维的变通性和实践性,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具体来讲,分层指导可以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和创造表现等方面入手。比如创造表现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合理想象,指导他们创造贴近生活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还可以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分层指导环节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五、分层评价环节

分层评价是指用不同层次的目标所对应的标准,来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通过亲自创造的过程,感受创作的成功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为了尽快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对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表扬性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富有成就感的评价等。针对低层作业,教师要对后进生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适时的鼓励性评价,以便于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勇气。针对中层作业,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必要时可采取延缓性评价,给他们留有更多的反思时间。针对高层作业,教师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进行拔高,积极拓宽他们的想象创作空间。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方式,可以使小学生认清自己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审美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分层作业设计科学、难度适中、自主灵活。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再感到困难,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进行作业时轻松愉悦,还巩固了美术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分层作业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显示了小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对作业的布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只有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成果,并把它付诸于实践,才会使小学美术分层作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张新涛.小学高年级美术分层作业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06)

[2]张新涛.有效分层且行且思――对小学美术分层作业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09)

第3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作业 必要性 实施策略

分层教育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具体体现。不论在哪个阶段,也不论是教学哪一门学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都普遍存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如此。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精英化”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转而实现“普惠型”教学方式的转变,让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角度入手,对初中数学设置“分层作业”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途径作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分层教育理念在数学作业环节中的具体体现。

一、“分层作业”的主要内涵

作为“分层教育”理念的主要体现方式之一,“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分层作业”呢?简单地说,“分层作业”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相关基础和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然后再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设置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情况的作业,并设定不同的作业评价方式和目标,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学有所得。

二、初中数学设置并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有其必要性。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过去,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中学数学作业时,作业的主要来源是课后习题加练习册,作业形式也是教师统一布置,学生统一完成。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必然引起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水土不服”,比如教师设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对于学习基础、能力皆优的学生就没有完成的价值。反之,教师布置的作业过难,班级里只有少部分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也同样失去作业该有的意义,不利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进步和提高。同时,这种形式的作业,往往作业量大,但质不高,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未能取得实效。实施“分层作业”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过程中“求精不求数”、“重质不重量”,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助于实现中学数学“高效低耗”的目标。另一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目,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作业完成的质量,还进一步提高了各个层次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分层设计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发展。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知识,并为后期复习做准备。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积极转变思路,从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能力,以及对数学作业的不同需求等方面考虑,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形式,鼓励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比如笔者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时,通常采取以下原则:针对学优生主要设置提高型作业,这部分学生通常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因此,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其进一步提升;针对中等生,在设计作业时主要以“基础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提高型题,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完成;针对后进生,则秉持“使其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其数学基础能力”的观点,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型的作业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培养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最后在此基础上谋求其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分层设计作业目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作业”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与重视,在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除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类型外,还要配以分层作业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真正做到“分层有理”、“分层有数”。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目标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切不可强制要求,因为大多数后进生都比较敏感,情感承受能力也较低,教师稍有不慎,就容易伤害他们的情感。对此,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目标时,还要注意方式,在学生情感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施最有效的作业形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作业”是对学生“量体裁衣”的最佳作业方式之一。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依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使其牢固地掌握知识,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积极探索教学中有效作业管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信心的强化、对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精选目标明确的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作业设计的形式应体现多样性,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作业完成讲究策略,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一是能在自习课上定时完成的作业,一定当堂完成;不能当堂完成的作业,按时收取,不得无故延误。二是学科代表对该科作业从各个环节上应留下详细记录及评价。及时反馈给老师 。老师及时处理。

3.改革批改作业的方法,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即可以教师全批全改,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实效。如:课堂上集体批改,课间增设当面批改,提倡学生互相批改,小组批改作等。例如化学方程式书写就可以用互批或小组批改的方法。

4.上好作业讲评课。具体的做法有:

①总结式。即概述学生作业的正误情况,指出错解现象、原因及一般纠正方法;②专题式。对作业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评③辨析式。就是列出错解实例,让学生讨论分辨;④点拨式。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根据题目意思,启发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出题目设置的陷阱,再审题意,找出捷径。

第5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 学生阅读差异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在阅读能力方面学生间的差异很大。笔者所任教的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由于家庭环境、生理、心理等的差异,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差异性。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对英语阅读失去了兴趣,丧失了自信,以至于不愿阅读的局面。因此,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己成为改进现实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分层教学势必为有效方法。分层教学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客观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一、学生分层

为了实现教学最优化,把阅读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并为各层次学生设计符合他们阅读实际的任务并给与相应的阅读指导是分层阅读的关键。根据笔者所任教班级英语摸底考试中阅读部分的成绩及平时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阅读得分率在 80%以上的学生划为“发展层”,得分率在 60%到 79%的学生划为“提高层”,低于 60%的学生为“基础层”。但在整个的分层阅读活动中这一环节是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及时调整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速度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按照摸底考试阅读部分的得分划分的层次并不能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趋势,因此笔者会在今后的测验成绩的基础上同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分层进行调整。

二、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将阅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之间的阅读差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是设计分层阅读任务的前提。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实际确定目标,使阅读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阅读的可能性。

三、确定各层阅读材料选择标准

每个阅读层次的学生都需要略高于他们现在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去推动他们的阅读进步,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增加阅读的可理解输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 i 不断调整 i+1的输入,并且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阅读策略来理解输入。具体做法是,可以为基础层的学生选择字数在 300字左右,基本不包含生词的短文,难度比较低;为发展层的学生选择字数在 350 字左右,生词量少,但题材多样的阅读材料;而发展层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篇幅较长,有一定生词量,句式相对复杂的文章。

四、课堂分层阅读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阅读任务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各层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设问、课堂练习或分组讨论,以达到班内分层阅读教学的和谐统一,即各层学生都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层的任务是:基础层学生的阅读任务更多地是对阅读材料的直接理解,提高层学生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推理判断,发展层学生不仅要求能正确的推理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推测或发表观点。

五、课后阅读作业分层

依据“语言输入假说”,只有让各个层次学生阅读可理解的阅读材料,课后的阅读作业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加强和巩固阅读策略的运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体现课后阅读作业的有效性。比如培养学生略读技能的课后分层阅读专项训练中的部分阅读材料选择:基础层:通读全文可知主要大意,而且文章基本都是常见词汇,文中的小标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全文,把握文章结构的阅读材料。提高层:文章字数比基础层多50字,虽然文中出现了个别生词,但不会影响对全文的理解能比较容易地把握全文大意的阅读材料。发展层:文章字数与提高层基本一致,通读全文后,可知主要大意,并且出现了比提高层再多几个生词,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但可以培养学生词义猜测的能力的阅读材料。

六、分层阅读的可取之处

分层阅读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分层阅读增加学生间互助的机会;分层阅读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分层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成绩的有效途径

七、分层阅读的不足之处

个别不善于自我调节的学生因为分层而产生了更大的心理障碍,焦虑烦躁的心理反而给他们的阅读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发展层学生阅读成绩因阅读难度增加而波动;难以把握动态分层的标准。

八、设想中的改进措施

1.实施隐形分层。在实验中,学生公开化的分层情况,使部分学生在课上羞于与其他学生交流,也不愿积极投入到阅读任务的完成中去。因此,为了更好地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采用隐形分层会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2.适时调整发展层的阅读目标。发展层虽然是最高的一个层次,但为了避免该层次学生的阅读水平停滞不前,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发展层学生阅读水平的动态发展。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3.寻求更合理的分层标准。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机、语言学能、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别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的二语习得过程及效果,因此学生分层的标准也应该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

结束语

分层阅读是高职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提高他们阅读水平和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方法能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用心设计课堂环节和阅读任务,精选课后阅读作业,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实验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如何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如何确定学生分层的标准等,虽然笔者对此有了初步的设想措施,但还需完善、细化和验证,需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指导。总之,笔者认为将分层模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笔者也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继续探讨如何合理开展分层阅读教学,不断地改进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毕淑芝.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胡小花.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建刚.现代教学散论[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4]刘兴富.现代教育理论选讲[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5]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6]李慧.浅谈英语分层教学和创新作业的设计策略[J].科学教育2009第2期.

第6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博客 分层教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博客作为互联网上一种新型的个人信息的形式和交流工具,为高中信息技术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就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博客开展分层教学的优点

1 简单易用。博客简单易用,技术门槛低,具备及时编辑、及时、以时间为序且自动管理、简单易用等特点。博客的易用性使教师和学生并不需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就可以轻松拥有并使用博客。因此,利用博客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师就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制作专题网站,而可以把时间花在分层教学设计上。

2 个性化。博客的个性化使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博客进行组织编辑,从而更适合教学的需求。同时,博客非常强调学习者个体的思想累积,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里记录所感所想的东西,因此不同学生的博客会显示出不同的个性,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3 个人化。博客作为学生个人的空间,可以记录、积累、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记录学习进展、学习体会、学习反思。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博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袋。利用博客对学生进行电子档案袋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开放性互动评价。学生博客基本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样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评价活动促进学生进步”。

二、利用博客开展分层教学的步骤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利用博客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创建教师博客,博客包括“调查测试”“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学习互助”“作业任务”“作品展示”等栏目,然后利用博客进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下面以“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一课为例展开说明。

1 学生分层。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分层是为了促进发展,要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测量与考察。

2 目标分层。教师博客的“学习目标”栏目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供学生选择。对A层学生重在提高他们的整合应用能力,即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B层的学生重在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进行一些探究学习。对C层的学生重在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模仿一些相关的操作训练。

3 施教分层。在目标分层基础上,进行施教分层。教师将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分类在教师博客的“教学资源”栏目,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参与。

4 作业分层。在目标分层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在教师博客的“作业任务”栏目上。

三、利用博客开展分层教学的反思

第7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转帖:“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过多的作业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让其身心俱疲。而归根溯源,这是作业设计缺乏一定“科学性”,作业布置过于“随意化”造成的后果。

近年来,我们尝试将作业放在“课程――教学――评估”体系中来思考,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我们力求通过作业编制的实践研究来解决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结合“轻负担、高效益、多课程、宜发展”的课程目标,我们提出了作业编制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统整全册(单元)的学科教材知识点,梳理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学生“需要做”的共性作业;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标准,设置作业分层,增加内容趣味,讲求开放互动,设计学生“喜欢做”的个性作业。

实施过程

“合作共营”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基于“合作共营”的作业改革,是想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拓宽学习渠道,让师生在合作中进步,在共营中“共赢”。

聚焦作业的“前后关照、层层递进”。深入解读课标后,我们梳理了三到五年级语、数、英学科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由此明确了作业设计原则――围绕着需要训练的目标,前后关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确保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编制架构(见图1)。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架构具有这样的优势: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确定教学起点,设定预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生成,选择合理策略;课后则通过共性或个性作业的讲评、小结、激励等手段促进学生内驱力发展。它既强调发挥作业编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落实作业的“三个阶段、四种类型”。我们的作业编制与实施,是把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发展潜能等作为教师教学的可靠起点,力求赋予学生教学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让他们“乐意做作业”;在共营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喜欢做作业”。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三阶段、四类型”的小学中高年级作业实施范式(见图2)。范式中着重设计“拓展型”作业和“创新型”作业。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阶段中着重探求“分层指导”和“作业评价”的方法。

关注作业的“科学有效、均衡发展”。在作业编制与实施中,我们力图突破过去教师控制作业编制与实施全程的模式,让原本湮没无闻的学生能得以彰显自己的声音,真正使作业能够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目前,我们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已归纳出了中高年级小学生语文、数学上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所在,针对其不同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出“以失配策略为主,匹配策略为辅”的干预措施(见右表)。针对学生的能力欠缺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分层,弥补其因认知方式差异而产生的学能欠缺,最终能使学生心理机能均衡发展,学业能力有效提升。

革新突破

基于“合作共营”的作业研究,是把作业看成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不仅使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过程更细化,也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基于“合作共营”的作业研究,是把作业当成走近学生的科学捷径。不仅关注作业效能,更综合考虑学生年龄、个性、心理特征等差异。

基于“合作共营”的作业研究,是把作业作为学校文化的另类呈现。我们通过教师间的互学、师生间的互动、家校间的互补,设计编制有效的作业内容,设计恰当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丰富而适切的三类课程学习中,由作业而达成综合学力的提高。这不仅是我校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一种革新,更是改变我校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抓手。

基于“合作共营”的作业研究,是把作业归结为革新研究的现实归属。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一起在这样的研究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生命状态,深度反思、适时调整,让学生学得更适切、更丰满,达成教育教学的高效益。

点评

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原校长、特级校长 金建中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作业布置比较“随意”的问题,华师大附小将作业放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思考,通过作业编制的研究与实施,寻求“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第8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类型

1.书写型:对于这类作业的设计,可以根据教科书及配套练习册具体实施。

2.体验型:数学教学并非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及相关活动都有助于学习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学生对数学的运用和感受。

3.拓展型:教师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标准不一的答案,拓展型作业有着适应性、挑战性、启发性以及多样性等多重特征。

4.主题型:指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及整体进度进行主题作业设置,这一作业的特点在于具有极强的挑战性。

5.情境型: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进行创新的主动性。

6.自学型:引导学生在新课程开展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设计自学提纲,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标注,进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开展学习。

7.日记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经意间产生一些非常好的想法,如果能及时进行记录并在后期进行深入思考,这些好的念头就能更加明确化。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1.要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作进一步明确。在对学生进行课内例题、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要充分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原有基础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有效分层。作业分层不仅仅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对于作业的要求和具体内容也要有所区分。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要求进行调整。

2.对作业分层的方法及思路进行明确。教师在对班级具体情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练习题进行精选,以达到作业的分层设计。对所选练习题进行分类:第一类为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直接运用为主;第二类为重在提高速度和技能的简单综合题和变式题;第三类为旨在提高综合能力的探讨性或综合性问题。三种类别的习题通常以I、II、III进行标记。以数学成绩为标准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类,优异组以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争先组以能力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而能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暂时安排到奋进组。针对不同的分组安排不同的作业:习题I是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必须要做的,而争先组的学生除了必做题I还得做II的习题,优异组的学生则被要求完成三个层级的习题。

3.对作业分层的基本内容进行确定。就作业的设计而言,要尽可能地避免过于单一化、题海战术以及重复雷同等问题,依据学生多样化性格特征对作业的形式进行丰富,改变传统的单一化书面作业形式;就课内练习分层而言,在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对训练试题进行分层筛选,使得所设计的变式训练和开放性题目能够符合各个层次的需要;对于课后作业分层而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作业的分层布置,设计足够的练习弹性,要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

三、测评与激励

对学生作业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分组要采用滚动式调整方式,切不可一成不变。若连续两个月的作业完全情况以及两次的考试情况均能达到上一级的要求,则可以调整进入高一组。同理,若较高一组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无法完成学习要求,也可以调整到较低一组。采用这样的激励机制,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动力,有助于学生通过不断地获得成功来培养兴趣并树立信心。

第9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堂;审美育人;作业分层;个体差异;实施策略

一、研究缘起

在中小学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都或多或少渗透着美育的思想和内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事物的理解尚不能抽象感知。而以绘画、欣赏、手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美术课程,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手段让学生感知美与发现美,成为培养小学生美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美术课堂上最能体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教学有效性的便是学生的课堂作业,而传统“一刀切”的课堂作业布置方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已不适应当下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育观念下,设计具有层次化、个性化的美术课堂作业。这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美术课审美育人功效发挥到最大化。

二、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内涵及价值

作业分层设计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对班级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与认知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层次化的作业,从而实现各个层次学生有的放矢的发展。当下,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不能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作业分层设计体现了个别化教学,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样化、多层次化的美术作业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特长的良性发展,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潜能,促进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享受美术带来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奠定了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信心,从而实现美育的最大成效。

三、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作业设计看似轻而易举,实则渗透着美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班级学情、学生发展水平的把握。在此考虑的基础上,美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师生经验基础,充分把握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做深入的认识,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学会“跳出教材看教材”,要有广阔的教材视域,使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例如,人美版六年级《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不同表现风格,通过“魔术”这个有吸引力的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画面空间、透视、比例等因素,达到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基于教学经验总结的该阶段小学生局限于局部观察的特点,我让学生围绕课题中的“组合”进行造型变化,设计了作业A“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一件生活物品”。学生以熟悉的物品或动植物为创作媒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造型组合,创作了出乎意料的作品,如《猫的公路》《007情报处》《千年葫芦》。鉴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喜欢拘泥于一件物品中进行创作的情况,我也设计了开放的作业B:“鱼会上树吗?水里有火山吗?你会飞吗?描绘一个天马行空的梦,起一个富有诗意的作品名。”学生“脑洞大开”,纷纷回忆起自己的梦境,发现梦里的自己无所不能,梦里的世界没有规律。于是,一幅幅有魔性的作品诞生了。

(二)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适度进行课程创生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突破临摹,设计开放性的美术作业。例如,六年级《添画人像》一课,课本中原来的作业要求是通过添画大师作品的另一半实现向大师学习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用夸张的手法将作品进行了改编,重组后的造型竟然产生了抽象画的效果。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我将选材范围拓宽,加入了学生喜欢的明星、偶像以及熟悉的人,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得出了全新的时代形象,如唯美的TFBOYS队长王俊凯、长角的鹿晗、恶搞的江南style等。这些作品新颖生动,彰显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教师课堂示范,发挥学生首创精神针对手工课堂创设情境式的手工作业,我们首先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解决学生的技法障碍问题。为了增添趣味性,在接下来的自由创作部分,教师主要围绕表现主题创设各种不同的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合作乐趣。比如,六年级泥塑课《故事里的人》设计了“四大名著”“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创作主题,“取经路上”“掩耳盗铃”“东施效颦”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与素材;《发现老房子的美》一课根据各地风格设计了“民宿风情展”,有的学生模仿不同地域的建筑做成具有民族风格的民宿大院;二年级《摆花样》一课,通过“巧手厨师选拔赛”,教师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的关卡游戏,让学生在排列与组合中体会到变化多端的秩序美,等等。课堂作业的设计考验着老师的教学智慧,让学生把作业当作品来创作,给他们足够的创作空间与支持,学生的创造力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四)建构多元化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评价机制,及时进行反馈与强化,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快乐,进而调动接下来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实行教师层面的个性化评价方法,比如彩虹评价单评价法、绘画作业星级统计法、手工作业爱心统计法、温馨评语评价法。星级评价法就是根据学生的作业得A多少在封面加星,学生的成绩一目了然;手工作业爱心统计法是根据作品质量和带材料情况添加爱心;彩虹评价单是实验班的任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获得奖励。利用微信平台和作业本的“爱心信箱”建立家校合作评价平台。利用微信平台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爱心信箱”是让学生将自己感觉较好的作业旁边贴上爱心便利贴,爸爸妈妈在看作业时既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写下对老师说的话。通过书信形式的交流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也发挥了家校情感纽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