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经营合作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合作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营合作模式

第1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在众多农民合作社中,农机合作社是最初典型的服务型合作社,其不仅是农机部门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机合作社最初表现出的服务功能,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和土地规模经营的需求,效益难以提高。以黑龙江省方正县安乐村格润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2011年组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场库棚及维修间建设面积4800平方米,办公室63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场库棚投资760万元。合作社共配备大型农机具109台,其中水稻插秧机12台,大中马力拖拉机19台(套),激光平地仪2台,收割机27台,油槽车1台,旋耕机10台,育苗播种机1台,等离子种子处理机1台,筑埂机1台,三轮运输车2台,打捆机1台,搂草机1台。设备总价值8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20万元,合作社自筹80万元。合作社最初是在农忙时将各类农机集合起来,统一联系调配业务,只提供农机服务。然而这种方式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利用的最大化,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处于负资产运营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当地相关部门与合作社主要成员进行了服务模式的探索创新,提出了“土地入股型”和“土地转包型”经营模式。“土地入股型”经营模式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带地折股入社,参与合作社收益分配。以这种方式入社土地1030亩,成员29户。“土地转包型”主要是针对外出打工和劳力不足的家庭,将土地转包给合作社,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全程管理和服务。合作社转包了60多户的耕地,总计3200亩,转包期1年,均价800元/亩。转型后的合作社经营面积达4000多亩,通过规模化、大机械化生产,为合作社带来良好收益,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亩均节约成本240多元。2013年,合作社土地经营收入634万元,代耕作业1.3万亩,代耕收入78万元,总经营收入712万元,扣除成本纯收入116万元。合作社将当年全部收益的60%多按照折股比例直接分配到户,比成员分散经营增加收入20%以上,证明了由服务型合作社向经营型合作社转变的必要性。

二、专业合作社向联合合作社转变

专业合作社一般以专业种植大户、技术能手、技术干部为核心,规模较小,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逐步延伸,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所以,无论从发达国家合作社发展的实践来看,还是从我国当前合作社发展的形势来看,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是必然的结果,是进一步激发生产能力、增进成员利益的有效路径。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京稻米合作社为例。阿什河农民合作社1996年成立之初仅8户参与,逐渐发展到106户,但仍然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无法满足大客户长期签订供应合同的需求,收益能力十分有限。2008年,在哈尔滨市农委的支持下,阿什河农民合作社组织5个乡镇内的8个村屯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金京稻米合作社,涉及农户1280户,固定资产达580万元。2009年,金京稻米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并且建造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大型大米加工基地,实现了八统一,即统一提供种植品种,统一销售有机肥,统一购买鸭雏,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收割,统一仓储,统一加工包装,统一销售,做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跟踪服务,确保产品的品质。2012年,金京稻米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17万平方米的育苗基地与智能催芽中心以及210栋大棚,拓展蔬菜、瓜果种植等,增强了发展后劲,使农民年均增收千余元。

三、农民合作社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2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点。在农业发展日趋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并推进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建设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竞价销售模式。竞价销售模式一般采取登记数量、评定质量、拟定基价、投标评标、结算资金等方法进行招标管理,农户提前一天到合作社登记次日采摘量,由合作社统计后张榜公布,组织客商竞标。竞标后由合作社组织专人收购、打包、装车,客商与合作社进行统一结算,合作社在竞标价的基础上每斤加收一定的管理费,社员再与合作社进行结算。合作社竞价销售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员“销售难、增收难”问题,以福建建瓯东坤源蔬果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合作社竞价销售的蔬菜价格,平均每公斤比邻近乡村高出0.3元左右,每年为社员增加差价收入200多万元。

二是资金互助模式。资金互助模式则有效解决了社员结算繁琐、融资困难等问题,目前福建省很多合作社成立了股金部,开展了资金转账、资金代储、资金互助等服务。规定凡是入市交易的客商在收购农产品时,必须开具合作社统一印制的“收购发票”,货款由合作社与客商统一结算后直接转入股金部,由股金部划入社员个人账户,农户凭股金证和收购发票,两天内就可到股金部领到出售货款。金融互助合作机制的创新实实在在方便了农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优点在于农户销售农产品不需要直接与客商结算货款,手续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农户不需要进城存钱,既省路费、时间,又能保障现金安全;农户凭股金证可到合作社农资超市购买化肥、农药等,货款由股金部划账结算,方便农户;合作社可把社员闲散资金集中,供给资金困难种植户、经营户,起到很好的调剂互助作用。

三是股权设置模式。很多合作社属于松散型的结合,利益联结不紧密,尚未形成“一赢俱赢,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可以在实行产品经营的合作社内推行股权设置,即入社社员必须认购股金,一般股本结构要与社员产品交货总量的比例相一致,由社员自由购买股份,但每个社员购买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合作组织总股份的20%。其中股金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要向生产者配置。社员大会决策时可突破一人一票的限制,而改为按股权数设置,这样有利于合作社的长足发展。

四是台湾产销班模式。可以借鉴台湾农产品产销班模式,发展农产品产销服务组织,如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将传统农业生产扩展到加工、处理、运输,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一方面,生产前做好规划,生产规划迎合消费者的市场需要,做到产供销一体化。农业是弱质产业,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故应重视危机管理和预警体系的建立,生产前有完善的规划,对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市场风险或其他意外,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了解市场动态需求。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市场动态信息,并将信息灵活运用,选择有利的销售渠道。不仅将产品转型为商品,更要提升为礼品或者艺术品,赋予农产品新的价值,凸显新的文化特色,科学阐释养生功能,提升农业的文化层次和综合价值。

五是全程辅导模式。当前许多合作社带头人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有了项目不懂运作,对市场信息缺乏科学分析预测,服务带动能力不强。可以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农业大中专院校等部门,开展从创业到管理、运营的全程辅导。以对接科研单位为重点,开展创业辅导,建立政府扶持的农民合作社“全程创业辅导机制”。结合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的开展,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民合作社进行资质认证,并出台合作社的资质认证办法,认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依托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建立健全全程辅导机制,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定向扶持和有效辅导。

第3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sum of training goal, training standard, basic training method and process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s reform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mand, follow the rules of ability progressive, but also integrate inner and outer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mplement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three phases" ability progress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pplied type course construction,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construc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one main line, two fusion, three layers of docking, four strengthening, five kinds of ability" are highlighted.

关键词: 能力递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ability progress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s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09-03

0 引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作为复合型产业的现代物流业无疑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出台《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为服务于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安徽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设置;2010年4月被确定为校级重点改革专业,全面实行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经8年的“一改三建”,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凸显。

1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始于2009年的课程实习综合化,将多个课程实习综合在一起进行,避免单门课程实习时间短,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能力”核心,突出“应用”目的,即能力递进式“三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年半通识教育阶段一年半岗位模拟和运营深化教育阶段一年专业综合提升阶段。

1.2 “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能型师资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安徽科技学院一直以来将双能型师资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锻炼的意见》、《安徽科技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等相关文件。自2006年以来,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以“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进行ERP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校企教师“互派、互聘”、教师服务社会等措施不断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拥有双能型师资15人,所占比例79%,外聘教师25人。

1.3 应用型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是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1]。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是: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企业资源,组建课程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分解、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方式改革等全过程的管理,突出“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两门课程采取理实交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学生在现场学、在干中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①建立个性化发展的校内创业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立了功能多元的经管实训中心和个性化发展的创业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立于2011年,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所创办安科笑达快递通过项目论证、创新运作思路,精细化运营,取得了很好的运作效益。该项目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中进入全国20强。②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安徽德力、南京远方、上海日精物流等十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环节,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学生毕业后,部分被合作企业留用,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

2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2.1 以行业发展为指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了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5)》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等政策,为满足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等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中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2.2 以职业岗位发展为需要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运营的实际要求并参考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二级),以职业岗位发展需要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是专业人才就业企业专业人才就业岗位核心职业岗位技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即“2+3”课程体系,既坚持学科的基础性,又结合岗位的发展需要。两个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三个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新的课程体系夯实了学科基础、突出了核心能力的培养、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岗位适应性和拓展性。

2.3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的能力递进式“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及两线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线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训练,一线为管理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层次合理、学时比例合理、递进阶段合理,既夯实了实践能力又符合能力发展的规律。

2.4 以强化应用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基础夯实、口径适中、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整合了课程间重复内容,提炼出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仓储》、《运输与配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和《国际物流学》等八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方法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理论融入实践,企业参与,采用课程有《采购与仓储》和《运输与配送》;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分组完成项目规定的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策划书,并制作PPT进行答辩,教师参与整个过程进行指导,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刮泥概论》、《商品知识及养护技术》等;案例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启发性问题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理论归纳,采用课程有《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

2.5 以凸显综合素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形成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成绩(20%)+实训考核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60%)。学生必须获得双60分以上方可通过课程考核,其中三项综合考核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必须达到60分(基础知识卷面成绩100分);专业课程考核由授课教师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平时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校外实习课程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企业考核为主,考核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

2.6 以适应社会需求推进双证书制度 着力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已经开展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包括物流师、报关员、ERP工程师、ISO9000内审员、营销师等,学生的参与率每届平均达到110人次,通过率达到30%。

2.7 以整合企业资源助推专业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从共建实习基地的低层次合作、到共同承担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发展到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资源共用、机制互动和成果共享的高层次合作。合作企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每年定期参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会议,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的各环节,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参与理论与实训授课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尝试实现人力资源“互派、互聘”机制,实现才智共用。

3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 经过专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历经8年的改革与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在稳步提升,2012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优质就业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物流管理专业“一条主线、两个融合、三层对接、四个强化、五种能力”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一定凸显。一条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两个融合:第1个融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第2个融合是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及校园文化相融合;三层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以及师生与企业进行三位一体的无缝对接;四个强化: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强化个性化发展培养、强化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五种素质: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持续发展。

3.2 物流学科科研实力得到提升 浓厚的科研氛围培育了一支作风扎实,积极上进的科研队伍。物流管理专业形成了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胡月英教授的带领下,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向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该方向的选择既符合我省区域经济的特点、又结合了我校农科优势,学科组在课题申报、调研、研究等过程中,提高了整体科研水平,拓展了知识结构和深化了文化内涵,一支具有良好教风、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学队伍正在形成。

3.3 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积极主动、踏实能干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赖,在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制定、创业培训、地方政府质量奖评审等方面与合作单位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合作。物流管理专业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2]刘友金,廖湘岳,向国成.经管类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00-103.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5.

第4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经营党务结合模式

在现代企业中,经济经营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新的发展机遇下,更是快马加鞭,一日千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一定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提供堡垒,不然则会昙花一现,迅速下落。在现代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中结合党务工作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经济经营工作中发挥党务工作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探索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的结合模式,讨论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保障,让党务工作切实为企业的经济经营活动服务。

一、企业班子建设

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是班子,是企业领头群体,建设优秀的领导班子群体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企业班子的建设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领头人,另一个方面是党务工作领头人。这两个方面应该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让优秀的企业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融入到党务工作队伍之中,同时,在党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懂经济经营管理的人员,也可以参与到一线的企业管理决策当中。在整个企业中,从基层的普通员工到中层的管理人员,再到高层的企业决策者,都要充分的体现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工作的相互结合,围绕企业经济经营为中心,加强企业党务工作促进企业经济经营的发展。在企业中,建立优秀的班子,不论是基层管理班子、部分班子、还是企业核心班子,都要紧密结合党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在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中壮大队伍

在企业的经济经营中把队伍壮大是非常重要的,壮大了队伍才有能力扩大经营,对企业才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才能使企业呈现蓬勃的生机。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注重队伍的质量。企业在招聘员工或则管理人员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聘用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术超群的优秀人才。在企业的经济经营工作中,积极发展员工以及管理人才加入党的组织,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经营队伍以及党务工作队伍。在企业中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关键岗位的职工骨干或则生产经济管理者,更是要着重培养,在严守程序、严格考察、严肃纪律的原则下,吸收优秀员工以及管理人才进入党务工作队伍,然后通过党务工作更加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经营工作。

三、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结合下的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全局的、根本是、稳定的长期工作。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用制度来管人,没有优秀的制度,企业内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经营,企业中的制度有经济经营工作的制度,同时也要有党务工作的制度,党务工作中的制度是保障企业党务工作稳固化、规范化、长期化的根本。在党务工作制度中,要建立基础的、根本的制度。应该健全民主管理、坚持民主集中、评议制度,对于重大的事项,要通过集体讨论决策,民主测评才能决定。党务工作的制度要融入经济经营工作中,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普通员工的心声。结合党务工作,在经济经营工作中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制定详尽、细致、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监察制定,防止违法违纪。在企业中,经济经营工作制度中体现党务工作,党务工作制度充分实现为促进企业经济经营发展服务。

四、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中党员的模范作用

在一个企业中,一定要有优秀的带头人,对其他的员工以及管理人员起到模范作用,从而带动整个企业发展。在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中表现优异,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员工以及管理人员,或则党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积极投身企业经济经营工作的优秀人才,都应该树立为榜样,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自己的切实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其他人员,共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讨论

现代企业中,要把党务工作对企业经济经营工作的服务充分体现出来。在日常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坚持以经济经营工作为中心,党务工作全面围绕经济经营工作发展服务为原则,积极创新,有机结合,在企业中凝聚人心,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在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中,紧跟党务工作的思路,狠抓落实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务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经营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党务工作中,要坚持以企业经济经营工作为中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员,共同促进企业的协调发展。在企业中,应该使经济经营工作与党务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互相促进、协同进步,共同促进企业的整体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淑亮.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02):310-312

[2]胡先明.浅谈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创新素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03):251-254

第5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境;合作探究

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技能的必然途径。从学生语言学习认知规律来创设和谐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语言表达主观潜能和激情。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能够深化认知感悟,在彼此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满足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一、营造畅所欲言自由氛围,深化认知感悟

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和激情。这样的自由环境创设,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另一方面,能够深化认知感悟,增强表达的内在动力。

学生在这样的畅所欲言自由氛围中,更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真正展示自己的主人翁学习精神和意志。首先,应该创设尊重和信任学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自身的存在价值。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交流,享受语言学习的快乐过程。再者,丰富语言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学习要求,积极主动表达交流,提升运用技能。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更能够突破自身的思维束缚,有效强化认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六Unit 1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对“苗条”与“健康之美”的不同人之价值观,可建议学生能够围绕“Why do young people like slim girl?”和“Do you think laughter is good for people’s health?”来自由表达交流,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表达情况深入其中予以指导,一同参与交流,以增强友好气氛。

二、注重团队表达交流过程,增强表达体验

自由表达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可能,而团队合作交流则是对语言认知感悟和综合运用的深化,使得课程教学更具有生活性和开放性。团队表达交流,不仅让学生的认知体验更为深刻,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发挥学生的团队优势,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语言表达过程为切入点,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探究,让语言在相互转化运用中彰显内涵意义。首先,设计有效的表达任务话题,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载体,增强表达需求。其次,倡导小组、师生、角色等互动交流模式,让学生有相互学习的机会。再者,建议学生发挥自身想象思维,运用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方式来展示学习内容。

通过这样的互动表达,能够让学生的情感思维更为活跃。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针对故事情节的表述,建议学生能够从情节的发展和小说表达主旨用意中,尝试运用同伴交流形式,消除学习的疑难问题;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表达运用。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上思考能力,以师生交流形式围绕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blind man?和Do you know how to become a grateful helper?让学生在相互表达运用过程中,深入体味文章表达内涵。

三、突出文本学习内容深化,提升学科素养

情境合作探究需要一定的载体引导。在教学中跳出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来深入思考和感知文本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知思辨能力。这样的文本资源深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有效性,帮助他们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以文本学习内容深化来引导学生模拟文本内容作情境式升华互动,更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自主学习和内化生成,鼓励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对所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对文本有深刻的领悟和运用能力,让学生与文本的融合更为密切。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2Growing pains的“Reading B Home alone”学习中,可建议学生围绕自己再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以“糟糕的一天”为表达主题尝试运用课本剧形式来予以表演,以提升学科综合素养。这样的表达过程,更是对文本的有益补充和探索。

综上所言,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角色作用,倡导合作探究来帮助学生深化认知体验,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创造力。情境合作探究模式更是对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升华,值得教师深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纯芹.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7期

[3]袁超 李莹.合作型学习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10期

第6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深度校企合作;酒店专业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11-02

专业英语,也即专门用途英语,是指许许多多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应用型英语。学习专业英语有其独特的规律,因为它是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还是英语能力训练和专业能力训练的结合。

以酒店管理专业为背景设置的酒店专业英语也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应用型英语之一,有机融合了酒店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知识(包括服务技能等)和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因此,酒店专业英语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酒店专业英语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教学,使学生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语言平面,而是要上升到深层语篇语义功能层面,引导学生掌握酒店专业英语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增强和提高其运用酒店专业英语进行交际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基于深刻理解酒店专业英语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经过长期的教学摸索和实践,对我院的酒店专业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

一、课程改革思路

(一)修改课程名称,命名为《酒店情景会话(英语)》,突出英语会话的重要性,符合酒店专业英语强调交际和应用的特性。

(二)使学生提前半学期接触酒店专业英语的学习,由大二上学期提前到大一下学期开课,明确英语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三)使酒店专业英语的学习任务由两个学期增加至四个学期(由大一下学期延伸至大三上学期),加大了课时量,授课内容也更加充分和丰富,涉及餐饮部、前台、客房部、康乐和酒吧等部门的相关知识。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五)在教学模式上与五星级酒店的相关部门建立伙伴式合作关系,在深度合作的模式下共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为学生将来接触实际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内容介绍

在上述改革思路的指导下,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背景下酒店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也反映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特色。现就改革的特色做如下介绍:

(一)对应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酒店行业涉外业务较多,这一服务特性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实用能力;为了满足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必须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好的以英语作为交际手段的业务能力。因此,教学改革本着实用性原则,重新制定了课程标准和修改了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针对学生就业较多的岗位和实际就业需要,分别设立《餐饮情景会话(英语)》、《前台情景会话(英语)》、《客房情景会话(英语)》和《康乐&酒吧情景会话(英语)》课程以适应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而适应实际岗位的需要,即对应岗位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授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成为酒店餐饮、前台、客房、康乐和酒吧等部门所需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酒店餐饮、前台、客房、康乐和酒吧等部门的服务技能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提供服务,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酒店上述部门的管理理念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酒店餐饮、前台、客房、康乐和酒吧等部门所需的预订等技能,提供相应服务的技能以及处理问题的技能并具备较强的英文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社会能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能够适应酒店上述部门接待人员与基层管理岗位、满足岗位工作要求,使其成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企业支持——“双师交替”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的教学改革也体现出创新性。一改以往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压制学生积极性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而创新采用“双师交替”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双师交替”,就是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充分加强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聘请五星级酒店相关部门的主管担任授课教师,教学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在课程进行期间,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主管共同授课的新模式。校内教师主讲每种服务步骤、服务要点及教材上实训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教学,即“学”,企业主管依据所讲内容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即“做”,充分体现了“在学中做和在做中促学”、“学和做”充分结合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的职业氛围中进行口语技能方面的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能力。

这种伙伴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带来了酒店实际运营中的服务技能要点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氛围,为将来接触实际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稳固的从业人群,使就业的双向选择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第7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高度综合化趋势,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不断体现出现代社会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团结合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人类社会始终是处于共同合作、相互竞争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激烈的竞争要求人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和耐挫折能力,同时团队成员间的频繁交往要求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交往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个体社会化是我国教育的直接目的,参与、合作、尊重差异与体验成功是素质教育对教学产生的四个核心概念,而重视合作与竞争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体育教学模式与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研究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但纵观我国体育教学,发现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详见表1。

·合作与竞争教学研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竞争也更加激烈。通过在大学体育的课程中开展合作与竞争模式教学,组织大学生在体育赛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的乐趣,可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1)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定义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莫顿·道奇提出了合作与竞争教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由教育心理学家威康·格拉塞博士将合作与竞争教学理论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是指体育教师运用多种体育运动手段、通过创设有利于合作与竞争的运动环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同伴协作在克服困难后共同完成任务,同时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共同发展的教学形式;其中合作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为完成既定目标,通过相互协调作用而完成的联合行动,是社会互动形式的一种;而竞争是指个体与个体间、团体与团体间在一定范围内为夺取或实现某一目标而展开的相互较量的过程。

(2)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理论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本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合作方式学习协作技能,通过小组间的竞争让学生在体验合作过程中的竞争,竞争过程中的合作,培养学生合理把握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问题设置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协调合作相互竞赛体验乐趣。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

篮球运动作为大学生最喜爱、参与最多的竞技运动之一。篮球运动具有的激烈对抗性、较强娱乐性、社会交往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运用,本文选取大学生篮球教学课程作为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的实验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以高校篮球选修课为实验研究样本,通过将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运用在篮球选修课程中,研究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技能、学习兴趣、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实验前期准备

笔者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2011级的60名大学生,将这60名大学生随机地分为30人的两个班,其中一班为对照班,一班为实验班。对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篮球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对实验班采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进行篮球选修课程的教学,并通过对比教学成绩来检验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在确定实验对象后,笔者分别对两班学生完成了实验前的基础测试和问卷调查。

(2)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为在2012年上半学期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大学生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篮球技能测试及、学习态度、社会交往和团队凝聚力的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3)实验控制

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笔者在亲自承担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工作,尽量保证教学内容、场所和课时量一致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实验控制:

* 为避免实验班学生产生异常心态,采用单盲法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教学实验;

* 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客观性,聘请两位没有参与实验的篮球教师担任两班学生的专业技能考评教师;

* 将实验前测安排在实验开始后的一个星期,将实验后测安排在实验结束前的一个星期来避免因实验时间过长造成实验内部效度的降低。

· 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应用分析

将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试验后的篮球技能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折返上篮、罚篮和折返上篮的技评成绩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班大学生与对照班大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也说明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优。

第8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x”六模块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多元智力理论。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同时,每个人的智慧类型都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所有的人不可能在单一的智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表现。

3.遵循新课标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树立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理念。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动手查资料,对合作学习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就为学生以后在课堂内外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学习小组的科学建立。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或8名,最好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3.合理分工。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尽快尽美地完成任务,对各六人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即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学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身兼数职、能力弱的学生担任一职,明确责任,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努力培养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每周设立一个值勤小组,从纪律、文明到学习、卫生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管理,事无巨细,全权负责。

4.科学合理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就会使学生的交流缺乏真正的意义,甚至出现用汉语交流的现象。因此,科学合理下达合作学习任务显得尤为必要,设计多种课堂表现形式。比如:合作准备课前发言;合作预习新课;合作表演对话。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1.注重捆绑式评价。通过捆绑式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心,集体荣誉感,增加了小组间的竞争,无疑给了每个小组进步的动力,组内也会更加团结,优生会更加真诚地去帮“差生”,从而实现“一帮一,一对红”的预期目标。

2.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通过组内互评,组际互评,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通过这种评价,学生增强了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了分析能力。

3.运用教师激励评价,促使学生进步。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教师从学生个人表现、小组合作状况、小组合作效果这三个方面对小组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总之,教师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的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即效果良好。

4.学生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做出正确的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自我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品质。

不管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从合作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旨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

3.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甚成熟;过多的合作活动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的降低等。

总之,在高效课堂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可让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经营合作模式范文

北京101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高中示范校。近年来,北京101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全校上百间教室全部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组建了千兆校园网,直接百兆到桌面,具有60M独享带宽出口;同时建设了5个专用机房和1个电子阅览室,可满足600人同时上机学习或上网浏览,并且教学楼、办公楼、学生机房及阅览室实现快速的连通,教师及学生可以随时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校领导同样重视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的建设工作。校园网内部有邮件、Web、FTP、VOD等应用服务器,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外部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自主研发的教务管理系统等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便利。

101中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

1.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的应用搭建有效的平台

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及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学校从最初构建的100M到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1000M到互联网,为学校的各种应用提供足够的带宽支持;配置有各种系统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中心的设备选择了信誉可靠、性能稳定、扩充性优良的专业产品,服务器有HP、IBM等品牌的专业服务器,交换器有CISCO等公司的产品;配置有5个专用的计算机房,同时在图书馆增设大型的电子阅览室;升级原有的多媒体教室,在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72/80寸液晶触摸屏、多功能视频展示台、功放音响等,教室不仅可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还可以用来直播校会、开展培训等多种活动。

2.软件应用逐步推进

学校建设有网站平台、电子邮件系统、VOD点播平台,将各种常用的资源及时提供给学校的师生,不断推动教科研等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电视台、学校视频等常规的点播。在自有软件方面,学校自主研发了教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在多年教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定制,采用C/S模式及B/S模式,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及排课于一体,操作使用方便,输出内容丰富,为学校的教务工作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提供了助力。使教学管理者从繁琐的教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有线网络连接到无线网络覆盖的过渡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大而全,华而不实。学校以“建得好、用得上、出成效”为出发点,相关应用系统让管理者、教师、学生易学爱用,真正减轻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了效率,在通盘规划、逐步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大家对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和认可。目前,北京101中学正在对学校实施无线覆盖,可以说,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线技术的成功应用已经成为校园提升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部署无线网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随时随地查找资料。此外,无线网络也为学校多媒体教学等应用提供支持。

4.远程教育服务大众

101远程教育网作为国内首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站,在中国远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1996年至今日,服务用户数量已经累计500余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中心和机构500多家。网校课程及学习资源涵盖了人教版(六三制)、人教版(五四制)、北京版、首师大版、浙江版、河北版、湘教版、江苏版、鲁教版、上海科技版、华东师大版、鄂教版等400余种国内主流课程版本。101远程教育网也是现今用户规模最大的一所网校,由全国4000余名一线优秀教师任教,为学员提供同步课堂及多种网络学习服务。这些教师已经从最初的北京101中学到现在的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小、天津南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山东师大附中等国内重点学校。

101中学信息化发展的运作模式

1.以需求为先导,逐步推进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101中学的各级领导根据学校的实际,在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时,就进行了整体考虑、统一规划,以确保信息化发展的延续性。对于一个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失败的风险。

2.以应用为核心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通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样化的手段,让课堂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为主导、让更多实用的系统应用跑起来。

3.逐步整合各项资源,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

面对众多的应用系统,如果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就会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在后期整合的过程中就需要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在统一认证的基础上,将分散、异构的各种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