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青少年劳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劳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劳动教育

第1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创办于1994年,基地座落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街道,原名为育新学校,是深圳市教育局利用其位于郊区光明农场的地理优势,借鉴学校在军训、劳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方面已积累的经验,创办集军训、国防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假期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的德育大基地。

基地的宗旨是:立足素质教育,着眼人才培养,通过军训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生存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六大模块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体能体魄,磨砺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基本的生存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深圳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还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春期;德育教育;品德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和健全孩子一样,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对未来有种种幻想,虽然有充沛的精力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足够的自制力,聋哑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相对于同年龄的健全孩子,他们对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兴趣广泛而不能专注,意识超前且不愿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有时有抵触、敌视甚至过激的行为。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使他们能在较为平稳、愉快的心态中度过青春期,为将来的成才、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学习劲头不足,兴趣在网络:我们处在一个发达的信息环境中聋哑学生听力受限,接受信息容易片面,鉴别能力不强,不论是对我国国情还是西方生活,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他们看到的,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国内的某些现象简单地比较引起某种“共鸣”,对学习失去兴趣,长期沉迷于上网,他们不惜欺骗老师、欺骗家长,甚至不惜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在半夜翻墙出校甚至夜不归宿,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2生活要求过高,缺乏劳动习惯: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但由于部分家长过分溺爱残疾孩子,又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会做饭洗衣,有的学生把穿脏的衣物攒成堆,等放假时带回家让父母洗。有些学生从小养成了随便花钱的坏习惯,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互相攀比,衣服、鞋子要穿名牌,甚至洗发水也要用名牌。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他们这种种缺乏爱劳动的习惯不能不引起老师、家长的担忧。1.3生理逐渐成熟,早恋时有发生: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因素,青少年发育期普遍提前已成为事实。他们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产生对异性的好奇。有些学生出现早恋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正确引导或制止甚至会出现其它不良行为。

2当前问题的教育对策

第3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在严重的孤独冷漠症中,许多学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样,稀里糊涂地上贼船、破罐破摔。“九龙一凤”、“金刚”之类的青少年犯罪团伙由此生焉。

据国家公安部统计,中小学生犯罪率已达青少年犯罪的72%,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其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这是实施“爱己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济宁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调查结果是中小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比率高达47%,即有近一半的学生讨厌学校、讨厌上学、讨厌作业、讨厌老师。厌学症的原因种种,虽不外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及同学间的互相传染,但作为学校,我们完全有责任加大力度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病症”。学生连学习都不爱,这可算是最大的“不爱己”!

第三是进行劳动教育。有资料显示,很多国家注意给小学生安排一定的劳动时间,美国为平均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即每天才让孩子“劳动”12分钟,而且城市的许多父母甚至连1分钟的劳动时间都没给孩子安排。我们要记住:劳动教育就是劳动品质的教育,而且是关系到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应该认识到: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童年环境是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懒汉的最合适的土壤。所以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学习机会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爱己教育”。据美国最优秀的教师说:“最好的学生都做家务!”

第4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如何发扬青少年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做到思想“活”而不“乱”,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要有分析、有对比,用事实进行说服。如,有的中学为了解决在学生中一度出现哼唱不健康流行歌曲的问题,他们不是强行禁止,而是用革命歌曲、优秀民歌、古典音乐作对比欣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青少年的正当要求,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的正当生活要求,如职业等问题,应给予关心,并设法帮助解决。对青少年正当的文化娱乐要求要尽力满足,以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对青少年出现的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完成的思想,要作分析,要肯定他们积极奋进的精神,使其克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想。

要改变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根据时代的特点、青少年的爱好,确定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教育,还要寓教于科技、寓教于文娱活动之中。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只要求学生听话、顺从,更应当要求学生有独立见解,有创造精神,有开拓的能力等。如,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仅要求青少年刻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更应要求他们肯于动脑筋,有创新精神,有组织能力。总之,要培养青少年的现代化思想和时代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青少年“早当家”

所谓“早当家”,就是给予任务,提出要求,在工作中锻炼。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干部虽然在集体工作中占去了一些时间,但所得到的锻炼是不当干部的学生所无法体验到的。只有在“早当家”的锻炼中,才能培养出青少年的责任感。青年们对于当前的不良现象,表现出极大不满,我们应当承认这是一种好的表现;但不能仅限于发牢骚、说闲话,而应有主人翁的思想,要有敢于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第5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我校认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首先各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 ,同时结合我校当地特校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小小解说员—讲解西际村的红色故事。3月份组织学生观看红,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精神洗礼。4月份少先队组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清明节主题活动。同月开展红色实践研学活动,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教育引领青少年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弘扬者。5月份下旬少先队组织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说”红色故事比赛。6月开展“童心向党”红色比赛,“红领巾跟党走”六一主题活动,使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活动一:春节开展寻找“年味”。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置办年货,参加传统年俗活动: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等传统项目,寻找或亲手制作能体现浓浓年味儿的物件,如春联、剪纸、年画、中国结等,让学生在春节里认了解春节传统和风俗习惯。

活动二:清明节,通过红色教育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活动三: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展开宣传,活动一推出,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每天早上各班在晨读经典,学校六一时举行师生同台“诵读经典”。

活动四:为让经典诗文浸染孩子们的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在吟诵中浸润,在书写中延伸,书法组开展了“书写中华古诗文”的书法比赛。

(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1.教师志愿者活动:

(1)教师献爱心,温暖孩子心。教师义务辅导留守儿童作业。党员教师经常把留守儿童带到办公室,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并进行了详细的批阅。

(2)文明劝导。开展公共秩序维护志愿服务行动。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在主要路段、重点路口开展维护秩序、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的良好交通环境。

2.学生志愿者活动:

(1)义务扫街,让家园更美。四五六年级志愿者小分队的队员在校长,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校周边,义务清街活动。

(2)文明监督员志愿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广大同学提高主人翁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劳动美”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体验了劳动最光荣的乐趣。让同学们都能立志于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第6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一是网上在线学习时间长。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科目也增加,如初中二年级,学习科目达到8门(不含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科目),按平均每天每门科目线上学习时间为30分钟计算,就需要4小时。

二是家长监护责任不到位。家长监护不足,青少年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线上学习成孩子玩游戏的借口。如。。说:“上班时间,我们也只能留个手机给孩子自己进行学习,小孩平时就喜欢打游戏,无人监管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在学习还是打游戏。”

三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镇第一小学5年级学生陈浩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完成每天线上学习、作业任务后,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很多学生线上学习才能用家长的手机,屏幕较小,长时间下来,容易导致眼部胀痛、眼眶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四是学生运动时间比较少。??直属小学教师付玹老师说:“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倡议孩子尽量不要外出,学生运动的时间就比较少,长时间下来,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的。”

第7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一、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写道:“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都安排有时政播报时间。这一安排,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重大时政,让学生尝试着解读其发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结果或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等。由于学生对时政的分析能力有限,也许会出现许多幼稚的观点,此时教师应该以“言之有理即可”作为评价标准。如以“2008年有民众提议北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长期限行”为背景,让学生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学生讨论热烈,有的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并坚决支持。有的从交通堵塞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可以偶尔实行。有的则认为,如果单双号长期限行,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很多单位或个人为了出行方便增加车的数量,并通过某种手段将车号分别定为单号和双号,这样就可以每天出行。从长远看,这样不仅起不到控制车辆出行的目的,还会使车的数量激增,带来更严重的交通堵塞。因此,这种做法是坚决不可行的。显然,最后一位同学的分析更全面、更有道理。但是,教师不可以否定前两位学生,他们的回答都“言之有理”,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参与到讨论、探究中来,积极关注社会生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形式多样的课下作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教师不仅可以布置书面作业,也可以布置形式多样的课下作业。

1.布置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探究性任务,这种任务主要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布置探究性作业能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扩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防患于未然”一框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搜索、查阅有关法规等方式进行探究,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些犯罪行为会受到刑事制裁。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对本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布置调查性作业。

所谓调查性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析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受社会,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教师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要求学生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九年级第四课“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现状”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人口分布年龄状况、河流、耕地、树木的覆盖率、企业资源利用率等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结论。有了亲身实践,学生对课本知识就产生了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3.布置家务劳动、社区活动、义务劳动。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各种媒体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七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忽视劳动教育,会使孩子不尊重劳动,甚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不爱护公共财物。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培养实践能力、提升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在社区做一些公益活动;在平时多参加一些义务劳动。这项作业可以不拘泥于课程时间安排,可每周或每月布置一次,通过家长、社区等的反馈意见来进行评价。

三、充满挑战的开卷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考查的方式也灵活多样。近几年来,河南一直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如下题:

材料一: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4月30日晚隆重开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齐聚黄浦江畔,共同见证这一难忘时刻。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在世博会159年历史上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河南馆以“国之中,城之源”为主题,其标志取名为“龙城”,以印、龙为主要元素,以篆书体“豫”为主体形象,神似人物或一个场景(劳作、唱豫剧),给人以无限遐想。吻合河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世博会河南活动周定于7月13日至17日举办,届时将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宣传河南、展示河南。

“看世博,知世界”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谈谈我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2)请推荐两种独具我省特色的展品或项目参加河南活动周。

(友情提示:可从历史文化类、土特产类、民俗类、知名品牌类等方面入手)

(3)如果有幸参观世博会,你将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国当代中学生的风采?

第8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德国的社会发展程度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代表性。中国和德国一样,历来都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中国和德国是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迥然不同的国家,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广泛普及的人文学科,具有高度的可对比性。对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并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德国的历史底蕴深厚、政治历程复杂,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变得丰富多样。德国经历了二战、东德西德合并等重大历史事件,然而其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未受到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统一,还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成果。

(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互相配合

德国学界研究发现,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方法似乎已经走到了终点,当今德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正逐渐向隐性化和生活化趋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课堂教育中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手段,比如电影、纪录片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价值的判断则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老师不会进行过多?Z言上的引导,用学生自己的感悟来代替生硬的说教。德国的思想政治教科书多用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让学生有自由的思考空间。

(二)社会机构和团体积极推动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德国有大量的公共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机构和团体常常有计划地举办各类讲座和报告活动,并邀请在校学生参加,利用这些公益性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同时,德国的各类法律机构也利用开办法律讲堂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敏感度,这种做法也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三)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中很少出现类似于“我们要怎样做”一类的教条式语言。书中的语言大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语言轻松活泼,具有启发性。教科书中涉及了许多在实际生活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例如恋爱、家庭、死亡、战争的起因、人生各个阶段的苦恼等,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面临这些问题时他们该怎么办。这种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

对德国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德国是个相当严谨的国家。在德国,人们对待工作近乎苛刻的严谨、对待时间安排分秒不差地遵守、对待乘车逃票坚决严惩不贷,这些都源于德国人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德国人民崇尚秩序、清洁、规范性、诚实、忠信、独立等基本价值观念。德国家长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就会教育孩子要守时、遵守规范、诚实不说谎、排队不插队等。这样轻松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弥补学校应试教育的不足。家庭和学校联动形成合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与外国启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灌输教育。

(一)讲授讲解法

讲授讲解法就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向受教育者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以及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由于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受教育者主要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内,因此,讲授讲解法是对青少年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二)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是针对受教育者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在众多受教育者中,青少年受教育群体通常处于问题多发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疏导教育法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认识比较教育法

认识比较教育法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通过比较,受教育者可以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新认识,也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更快的发展。

(四)典型教育法

这种教育方法是现阶段国内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和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路径。每年都在进行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就是利用典型教育法,将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进行广泛传播,从而提升大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异同

(一)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的相似点

1.德国重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将社会实践放在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2.中国和德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都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团结一致,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中德两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都重视家庭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家长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这在无形中帮助他们强化在学校接受的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不同点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不同。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说理引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法是我国思政教育的主要方法。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思想政治课开展的,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是教育部门的硬性规定,学生的德育成绩也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而德国的学校并不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德国的学校在开展专业课程的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各学科内容结合,在进行专业学科授课的同?r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在是否利用劳动教育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差异。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很少再利用劳动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会取消他们一切的家务劳动,许多学生甚至早已抛弃“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取向。德国家长从不会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家务劳动。按照法律规定,德国的孩子必须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学校也把劳动纳入学生的考核标准中。

四、现阶段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获得的启示

(一)现阶段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过度重视灌输式教育,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能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但却阻碍着受教育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要依法纳税,但却缺乏运用合理方法阻止不法分子偷税漏税违法行为的社会实践。缺乏实践会降低学习效率,同时也局限了对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

2.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结合不紧密,缺乏实用性。在德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跨学科教学模式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他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进行广泛的“隐性教育”。中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育中,单独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考验着个人的跨学科思想政治素养和参与水平,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国还存在着缺口。

(二)我国从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

第9篇:青少年劳动教育范文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密切,体育教学中直接渗透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德育又反作用于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

体育是一项复杂的有一定强度的动作行为,要达到运动的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以一定的意志力来战胜困难和克服阻力,那些体育成绩好、身体健康的学生,无疑与他们顽强、坚毅的思想品质有关。而勇敢、无畏,不怕苦和累的精神,又是学好体育和增强体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体育中有很多项目是集体项目,要求学生服从集体指挥,相互配合,有助于锻炼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人都在一定的集体中生活,个人的行为一定要服从集体的需要。集体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接力赛等,无不以每个队员的表现为基础,这些运动项目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感。

当今的体育是世界性的,体育在全球竞技中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奉献精神,培育学生顽强拼搏和锐意进取的品质。体育往往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学校体育正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鼓励青少年走出校门,冲出国门,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升起。那些心灵美的运动员正成为无数青少年心中的楷模。

另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无论在学校或是在社会上都能吸引学生,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阵地,正确的事物不去占领,歪门邪道就会乘虚而入。从这一角度说,体育是帮助学生在成才途中明确方向的指路明灯。

二、体育与智育

体育是智育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智育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在体育的基础上,智育才能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教学还能进一步提高智育的效率,促进智育的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是学生身体发育,形成智育的基础,而且对大脑进行刺激,直接锻炼大脑组织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的记忆功能。而思维和记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能力,是形成智育的先决条件。人的脑细胞要靠刺激才能激活和再生,人的言行既为大脑所支配,又对这些细胞加以利用和刺激。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体育锻炼的不断加深,将在大脑形成相应的兴奋灶,促进大脑不断增强功能。俗话说“脑越用越灵活”,就是这个道理。

体育运动是肌体直接进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活动,而学生在教室上课则是在进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活动。当任何一种劳动的时间长了,大脑就会主动抑制,产生疲劳,阻碍个体继续利用。因此,学生应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体育活动是消除课堂上大脑疲劳的有效方法,如下课后活动一下身体,包括走路、谈笑等,是上好下一节课必不可少的肌体上的准备,只有让大脑不产生抑制,才能学进知识,并装进记忆里。而经常有目的的体育活动,更是调节大脑的有效方法。

同时,体育理论、体育文化的教育,直接是智育的一部分。体育的生理理论、卫生健康知识,从事科学的锻炼方法以及与体育有关的文化,本身就是智育,这就使智育与体育无法区分。

三、体育与美育

体育本身就包含着美育,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对人的要求除心灵美外,还要求形体美,不然就达不到体育的要求。因此,体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体形匀称、姿态端庄、身体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人人都爱美,特别是健康的美。而要达到健美,就必须锻炼,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迅速发育时期,不锻炼,不运动,就不可能正常长高。反过来,通过体育锻炼又能使身体健康发育,达到骨骼强健、肌肉丰满、身材匀称。

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动作准确,准确的动作就是美的动作。老师在教动作和学生在学动作中,无疑都是在进行动作美的传授、感受和接受。同时,老师还会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有些集体项目,老师可以通过表扬优良行为和批评不良行为,达到行为美的教育目的。

四、体育与劳动

可以这样说,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也就是说,体育属于劳动的一部分。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体育则通过消耗体力来创造精神财富。

体育基本上是消耗体力的运动。田径、球类无不是大量消耗体力和体能的活动。其特点是时间短促,有节奏,要求个体有强大的拼搏精神。一般劳动是时间持续长、节律平稳或无节律,无需付出瞬间暴力。但从消耗体力和脑力来说,体育和劳动是无本质区别的。

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当今,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基本上是复杂劳动。体育要求受教育者除掌握基本动作要求外,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动作,付出大量的体力,以求得技术的提高。这与社会上的复杂劳动也是一样的。

说:“体育之道,配德育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之研究》)。马克思也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30页)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它既是一项单独的教育,又是其他教育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