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投资的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4年1月至7月,财政部陆续了新增或修订的八项企业会计准则,虽然2006年2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之后,财政部了六项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五个年报通知及若干会计处理规定和复函,但如此大规模的准则修订和增补尚属首次。这些新准则基本与相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保持了持续趋同。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修订很引人瞩目,主要变化和调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收窄。由原来的四部分变为三部分,取消“三无投资”,即原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取消。这类投资可将其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二是增加了权益法下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处理。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按持股比例相应地调增或调减,原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包括实现净收益、发生净亏损、向投资者分派现金股利及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2014年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引起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因此,作为投资企业,如持股期间被投资单位相关交易、事项引起其综合收益变动,投资企业也要按持股比例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由此,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科目也由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再增加其他综合收益;三是修改并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核算方法的转换。原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因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核算方法的转换不外乎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但由于本次长期股权投资分类的变化,衍生出其核算方法的变化也趋向多元化、复杂化。因为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的增加,可能会使核算方法发生三种转换:由金融工具核算模式转为成本法、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由金融工具核算模式转为权益法;因为减少投资导致持股比例减少也可能使核算方法发生三种转换:由权益法转为金融工具核算模式、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由成本法转为金融工具核算模式。核算方法的转换,不仅影响到投资企业的个别报表,假如投资企业有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报表时,也会影响到合并报表。其中,由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复杂性,导致其对报表的调整,尤其是对合并报表的调整较难理解,因此,将重点选择这一转换的相关会计处理作为下文阐述的对象;四是修改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这一变化影响到的相关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就是将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由于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在处置时,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并转入处置当期的投资收益;五是增加了合营安排准则。这是对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共同控制所作的新的、进一步的规范。
总之,由于以上的变化,大大提升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关联性,涉及相关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合营安排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准则、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等。本文选择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后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中不同的会计处理,深入剖析内在的思路和理由。
二、案例介绍
甲公司于20×8年1月1日支付9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乙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50万元,形成商誉150万元。20×8年1月1日至20×9年12月31日,乙公司净资产增加了80万元,其中30万元是由于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形成的升值,另50万元是按购买日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所实现的净利润。2×10年1月5日,甲公司以840万元的价格转让乙公司70%的股权,剩余30%的股权当日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再具有控制权,但具有重大影响权。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并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相关因素。经过以上调整,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94万元(270+24),而按剩余持股比例30%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金额为750×30%=225万元,294万大于225万,所以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中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50万元[(840+360)-(900+80)+30×100%],个别报表中已确认210万元,在合并报表中要进行如下调整,使投资收益确认金额增加40万元。
三、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个别报表的会计处理比较容易理解,一是确认处置70%股权的投资收益;二是由于剩余30%股权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采取追溯调整,视同初始投资时就按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在合并报表中的调整有些费解。实质上,合并报表中的调整要把握一个核心思路,就是因控制权发生改变(由控制转为重大影响),所以剩余股权在合并报表中要重新计量,即视同将原投资全部出售,其售价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再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将剩余部分的股权回购回来。
秉持上述思路,就不难理解合并报表中的会计处理。从合并报表的角度来看,20×8年1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投资取得控制权时,就应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因此,在2×10年1月5日转让70%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非个别报表中按成本法核算的630万元(900×70%),而应是按权益法核算的686万元[(900+80)×70%],确认的投资收益应是175万元[840-(900+80)×70%+30×70%]。另外一部分则是剩余30%的股权按转让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这部分的处理原则如前所述,假定30%的股权也转让,再按当日的公允价值回购,所以确认的投资收益为75万元(360-980×30%+30×30%)。综合以上两部分,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50万元(175+75),而个别报表中已确认210万元,对此的调整分三个步骤:
1.按权益法追溯调整转让70%股权部分的投资收益,这是针对个别报表中的分录(1),其投资收益并非21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若按权益法核算,其账面价值应是686万元(980×70%),由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686万元中包含乙公司实现其他综合收益而按持股比例增加的21万元(30×70%),这部分在处置时也应转入投资收益,所以甲公司在个别报表中此项业务多确认的投资收益为35万元[(210-21)-(840-686)]。这35万元应是追溯调整法下,甲公司作为投资方在被投资方乙公司实现净收益时,按持股比例确认的留存收益部分,具体对应的是合并报表中的分录(2),调整结果减少投资收益35万元。
2.将没有结转的30%股权部分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具体对应的是合并报表中的分录(3),调整结果增加投资收益9万元。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即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从20%以上降为20%以下时,应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权益法,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新的投资成本。其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属于已记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新的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
例1:甲公司2000年对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20%。乙公司的其他股份分别由其他四个企业平均持有。甲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对乙公司的投资,至200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200万元,损益调整100万元。2002年1月5日,乙公司的某一股东——A企业收购了除甲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对乙公司的股份,同时以160万元收购了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50%。自此,A公司持有乙公司90%的股份,并控制乙公司。甲公司持有乙公司10%的股份,并失去影响力。为此,甲公司改按成本法核算。2002年3月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可获得现金股利30万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出售10%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16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0
——乙公司(损益调整)500000
投资收益100000
(2)出售部分股权后投资的账面价值=3000000——1500000=1500000(元)
新的投资成本=15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0
——乙公司(损益调整)500000
(3)2002年3月1日,乙公司分派2001年度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可获得现金股利30万元,由于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属于甲公司采用成本法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该部分分配额已记入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因此,甲公司应作为冲减投资账面价值处理。
借:应收股利3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300000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补充规定,采用追溯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
所谓追溯调整,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由此可见,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时,其账务处理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理解,现根据补充规定及个人的看法,特举例说明其会计核算。
例2:甲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以520000元购入乙公司股票,占乙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另支付2000元相关税费等,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2000年5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1999年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可以获得40000元的现金股利。2001年5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0年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又可以获得40000元的现金股利。2002年1月5日甲公司再以1800000元购入乙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另支付9000元相关税费。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如果2000年1月1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500000元,2000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00元,2001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500000元,2002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600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甲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0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520000+2000)=522000
贷:银行存款522000
(2)2000年5月10日宣告分派1999年股利
借:应收股利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0O
(3)2001年5月10日宣告分派2000年股利(假定全属2000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应收股利4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40000
(4)2002年1月5日再次投资时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乙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2000年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522000——(4500000×10%)=72000(元)
2000年和2001共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2=7200×2=14400(元)
2000年和2001年共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400000+500000)×10%=90000)(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即年初未分配利润的调整数)=(90000——40000)——14400=35600(元)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22000——40000——72000)410000
——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72000——14400)57600
——乙公司(损益调整)(90000——40000)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22000——40000)48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5600
注:乙公司2000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00元,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要求,甲公司享有40000元应增加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001年5月10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甲公司获得现金股利40000元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这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的增减金额相等,所以,甲公司在调整时,只调整2001年应享有的50000元。
上述调整分录也可按计算步骤编制几个简单分录。
第二: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1800000+9000)1809000
贷:银行存款1809000
(5)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初始投资成本=410000+50000+1809000=2269000(元)(其中:50000元属于2001年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50000
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400000+500000)×(35%——10%)=1809000——1150000=659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59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659000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新的投资成本=410000+50000+1809000——659000=1610000(元)。即为“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的账面余额。
甲公司享有乙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4500000——400000+400000——400000+500000)×35%=1610000(元),即新的投资成本等于甲公司应享有乙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
2002年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57600÷8+659000÷10=7200+65900=73100(元)
注: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推销,由于2000年和2001年已经推销了2年,原股权投资差额尚可推销年限为8年;追加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73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73100
(6)计算2002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600000×35%=21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21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210000
关键词:股权投资差额贷方余额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它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平均摊销,摊销金额计入摊销当期的损益。也就是说,股权投资差额无论借差、贷差都要进行摊销。
而根据《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2003年3月17日财会[2003]10号)的规定,股权投资差额应分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则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那么,股权投资差额处理方法的前后改变究竟传递着什么含义?其具有怎样的影响?改变是否恰当?
新方法的灵魂:谨慎性原则
为什么讲处理方法的改变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呢?我们可从二者的摊销对投资账面价值的不同影响着手分析。借差的摊销减少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贷差的摊销一方面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一方面增加投资收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的某些资产高估所致,或因经营管理不善等产生的负商誉。如果按照原有的借差和贷差都予以摊销的方法处理,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完全可能进行“暗箱操作”,操纵初始投资成本便可轻松完成盈利任务。而新方法规定将贷差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则切断了企业的这条“盈利输送管道”,防范了企业粉饰会计报表,再度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新方法的影响及分析
会计处理方法的简化
在确认被投资方发生净亏损而使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或减至“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余额以下的,尚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当期不再摊销,直到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投资方按分享的份额恢复投资账面价值至投资成本后再摊销。在原有处理方法下,这条规定是针对借差来讲的。
因为贷差的摊销一方面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一方面增加投资收益。即使不停止对借差的摊销,也不存在突破零限制的问题。如果被投资方发生净亏损而使投资账面价值正好减至零,则贷差摊销的财务处理可以不变而照常进行;如果被投资方发生净亏损而使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外,备查簿中还有未反映的损失,且其小于贷差摊销额,则贷差摊销应先冲减未反映的损失,然后以余额计入投资收益,即: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若未反映损失数大于贷差摊销额,则贷差摊销应直接冲减未反映的损失,即: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这样的处理方法略显繁杂。而采用贷差不摊销的方法后,一次性的把贷差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待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再将其余额转入“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大大简化了会计处理过程。
有关税收的问题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支付的全部代价,属股权投资支出,不得计入投资企业的当期费用,投资支出与应享有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均不得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分期计入费用或收益。即,税法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具体按照借差、贷差分析可知:
股权投资差额的借差应作为时间性差异,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当期股权投资差额借方余额摊销作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而对于贷差来说,在改变前的处理方式下,也应作为时间性差异,纳税调整金额为当期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贷差摊销金额。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将贷差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不存在摊销的问题,也就免去了纳税调整这一步骤。这正是会计与税法相协调的表现。
新方法所引发的进一步思考
谨慎性原则是否得到了充分体现
前面分析了将股权投资差额贷差记入“资本公积”方法进一步规范企业利润构成,体现谨慎性原则。但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而改变后的方法还是会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报表使用者很难根据这项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为了避免误导决策,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形成的主要来源。
股权投资差额长期计入“资本公积”会引起什么结果
改变后的方法将贷差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按照规定股权投资准备是所有者权益中的一种准备,在其未实现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只有其实现之后,才能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
这样的处理看似有效控制了企业为达到转增资本的目的而虚增资本公积,防止企业资本扩张能力的虚增。但仍留有一个缺口——那就是企业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完全可以把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用于转增资本。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这样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而增加公司股票流通量,进而激活股价,提高股票交易量和资本流动性。而这显然有悖于其处理方法改变的初衷——确保转增的资本公积体现其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
1.郝一洁,“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若干投资规定的建议”,《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02
企业对外股权投资(EquityInvestment),指企业通过投资手段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其投资的主体为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利,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企业对外股权投资,不仅能够获得投资收益,实现资本保值增值,而且有利于改善经营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财务活动和经营行为,在企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由于企业对外股权投资追求高回报率的同时,其投资风险也较大,因此对投资前的战略决策、投资后的营运管理和核算、投资的内评监督及风险预警等风险管理有更高要求。
为降低风险,提高投资回报,本文将引入企业项目管理(EnterpriseProjectManagement,EPM)于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体系。企业对外股权投资活动的特点非常适于采用项目管理模式[3],虽然采用真正意义上的EPM模式的企业相对较少,但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都在积极探索企业管理层面的项目管理应用体系,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改变企业整体管理模式。而从整个企业界来看,按项目进行管理(ManagedbyProjects)的思想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包括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等[4]。为此,本文以项目作为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的基础单元,从系统角度提出一种面向项目的投资管理模式,涉及目标、组织、方法、过程、信息和文化等六要素,并设计了关键要素的空间网络结构。
二、基于项目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模式
正如Merwe[5]所研究指出的,“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而“项目”是一种贯穿EPM组织管理方式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EPM。EPM主导思想是按项目进行管理(ManagedByProjects),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长期性组织的管理由面向对象的管理代替面向职能、面向过程的管理。Gareis[6]认为,随着“按项目进行管理”理念的导入,企业可以用“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各种任务甚至“运作”(Operation),并按项目管理的思路和程序组织资源以实现其目标。目前,系统建模领域是企业项目管理作为系统集成平台的主要研究成果。Schweyer和Haurat[7]从项目管理一般步骤着手,基于Multi-Agent技术研究建立了一种企业通用管理模型。
传统上,针对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相对独立的领域,例如股权投资管理的目的、意义、过程、风险等的研究。虽然,迄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缺乏系统性。为此,文章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具有典型的项目式属性,各种融投资活动适于采用EPM组织模式。因此,利用EPM这一先进管理模式来集成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的各项活动,提出了一种面向项目的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模式。随着项目管理在商业运作中的运用,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力保障。在此基础上EPM也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现在,在企业对外股权投资活动中除了使用项目管理,也可以对不同“项目”进行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可以将各个项目可分解为较小的子项目,因此企业对外股权投资活动就是多个项目构造而成的。通过企业对外投资中不能再划分的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并逐步实现系统的整体集成,从而达到有效企业项目管理。反过来,通过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组织分解结构(OBS),这一多级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的难度,将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的目标逐次分解开,使其变得更为具体和易于操作。
实际中,各式各样的投资管理模式逐渐出现在具有前瞻视野的企业中。在不断的国际商业活动中越来越显现出投资管理模式有效建立,能够持续支撑整个投资管理系统,同时可有效的促进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随着EPM引入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体系,分散了其投资管理组织依附各项目的管理形式,因此企业内部需要完成有效的激励约束相容动态监控机制。结合EPM研究成果[11],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组织模块包括三个层级:战略层、计划层和项目层。为优化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模式须优化其信息流程,这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随着现代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局域网络(LAN)用友好的用户界面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最新的投资管理信息。因此,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系统模块也是企业对外股权投资管理研究的一个关键要素。目前,从国际上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看,基于高性能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各项投资管理活动必备的基础工具。企业对外股权投资时,还应注意股权投资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影响股权投资风险,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对股权投资不仅具有良好的筹资、投资决策能力,对投出资本构建的经营性资产也具有极强的驾驭控制能力,且有严密的制度和操控程序做保障,具有良好企业对外股权投资能力。
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处理原则
根据CAS2及2008年的准则讲解,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转换的情况可具体分为六种(见表1),其处理原则在总体上遵循了追溯调整原则,只是在不同情况下追溯处理的时点及依据的价值基础不同。如表l所示,除减持股份导致第2、3类持股变为第4类持股时(情况①)要求在后续期间利用现金股利等进行追溯调整外,其他几种情况均要求在核算方法转换时,将继续持有的原持股部分按新的核算方法进行追溯调整。
遵循追溯原则的目的,是使通过不同过程取得的相同比例股份对会计报表产生相同影响,即以相同的会计语言表述相同的持股结果,最终实现殊途同归。如A公司在2007年购入B公司60%的股份,同一时点C公司购入B公司30%的股份,两者购人的单价相同,与B公司均属于非同一控制情况(或均属于同一控制)。2008年A公司出售部分股份后仅保留30%股份,此后两家公司都没有再变动其持股比例,两者持股目的也相同。那么,2008年及以后年份A和C公司各自持有的30%股份对两者报表的影响就应该是一样的。A公司要遵循这一理念处理2008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的相关业务。
二、涉及企业合并的业务处理例解
表1中涉及企业合并的情况有②、③、④、⑤类,其中④、⑤类的处理原则相同。下面分别说明具体的账务处理过程,但仅考虑个别报表的会计处理,不考虑编制合并报表时的调整抵销分录。
第一种情况:同一控制下,增持股份形成企业合并,导致在个别报表上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核算转换为成本法核算时,以转换时点取得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基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例1]公司与K公司受同一主体控制,2007年1月1日,J公司用60万元取得了K公司20%的股权,以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当时K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50万元,公允价值250万元,差额产生于同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1130万元,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10年,残值忽略不计,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07年K公司账面净利润为50万元,因拨款转入导致资本公积增加1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两家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08年2月1日J公司又用200万元取得K公司50%的股权。2008年2月1日。K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公允价值370万元,J公司的资本公积足够冲减。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取得20%股权,因支付对价60万元大于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50万元(250×2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2)2007年底按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8万元[(50-10)×20%(折旧差额)],其他权益变动2万元(10×2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0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0000
贷:投资收益 8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
(3)2008年2月1日取得50%股权,实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20%持股部分的核算方法追溯调整为成本法核算的结果,即将权益法核算期间长期股权投资下的“损益调整”和“其他权益变动”科目余额调减为零,同时调整涉及的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
借:盈余公积8000
未分配利润 7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
长期股权投资
600000
(转入按成本法核算的账户)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60000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800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0000
(4)将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调整至合并日合并方享有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合并方支付的对价也以账面价值处理,借贷差额先调整资本公积,不足冲减部分再调整留存收益。本例中总控股比例70%部分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入账价值应为140万元(合并日2008年2月1日K公司净资产200万元×70%),原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余额为60万元,故调增长期股权投资80万元(140-60)。
借:长期股权投资8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编制合并报表时,再按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编制原则处理,不要混淆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业务处理。
第二种情况:非同一控制下,增持股份形成企业合并,导致在个别报表上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核算转换为成本法核算时,在转换时点对原持股部分进行追溯调整,并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余额。
[例2]承例1,假设J公司与K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家公司,相关会计处理:
分录(1)(2)同例1。
(3)2008年2月1日取得50%股权,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20%持股部分的核算方法追溯调整为成本法核算的结果,处理分录同例1。
(4)总控股比例70%部分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在个别报表上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应为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原20%控股部分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60万元,新增50%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故增加长期股权投资2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编制合并报表时,再按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编制原则处理。
第三种情况:同一控制下,减持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导致在个别报表上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在转换时点以原取得股份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将剩余持股部分追溯调整为从最初取得时起持续按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例3]J公司与K公司受同一主体控制,2007年1月1日,J公司用200万元取得了K公司80%的股权,以权益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
资。当时K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50万元,公允价值240万元,差额产生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90万元,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年限9年,残值忽略不计,按直线法计提折旧。J公司的资本公积足够冲减。2007年K公司账面净利润为50万元,因拨款转入导致资本公积增加1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两家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2008年2月1日J公司以180万元对外出售了所持有的K公司60%的股份。2008年2月1日,K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公允价值370万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取得80%股权,实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万元×80%)12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2)2007年底按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因未分红不必进行处理。
(3)2008年2月1日出售60%股权。
借:银行存款 1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20万元×3/4) 9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80万元×3/4)600000
投资收益 300000
(4)“剩余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0万元(120-90)”与“取得该部分投资的初始成本50万元(200×1/4)”之间的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同时比较“取得该部分投资的初始成本50万元(200×1/4)”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8万元(240×20%)”,若前者大,不予调整;若后者大,则按差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及留存收益。因此例3中分录应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000
(原成本法核算余额)
资本公积一股本溢价 200000
若取得投资时(2007年初)K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7万元,J公司享有的部分就为60万元(300×20%),大于其100万元的初始投资成本,那么该步骤的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6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1000
(原成本法核算的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000
留存收益 10000
(权益法确认的营业外收入)
未分配利润 90000
(5)剩余20%持股部分在2007年按权益法核算应追认投资收益8万元[(50-10)×20%(折旧差额)],其他权益变动2万元(10×2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0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0000
贷:留存收益 8000
未分配利润 7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
编制合并报表时,再按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编制原则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减持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导致的转换处理与例3的原则相同。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准则; 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范围; 控制修正的母公司理论
一、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处理方法
处理办法采用以“修正的母公司理论”为主,辅之以“实体理论”的某种做法。
做母(子)公司的合并报表前,首先要调整母公司的报表,用权益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节,以确认抵消分录中贷方的长期股权投资(以下分录均为母公司个别报表,尚未开始合并报表的分录抵消),如果涉及到子公司的受益权益调整的话先调整子公司的报表(可以参照母公司的调整方法来调整子公司报表),然后再调整母公司的报表。
1. 将子公司的净收益调整为公允价值下的净收益,如果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没有差异,则此步骤可省略 (实际工作中一般都不涉及到公允价值,只有在考试中才会出现);
2. 如除了1以外还有要对子公司的调整的话先做调整;
3. 用调节后的净收益和持股比例来确认母公司的投资收益 ;
借:长期股权投资(1)
贷:投资收益 (1)
4. 如果当年子公司有分配现金股利,则对照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冲回成本法下对此确认的投资收益,因为权益法对此部分是做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
冲回原按成本法做的分录:
借:应收股利往来等 -a
贷:投资收益 -b
按权益法的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往来等 a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或损益调整) b
以上两个调整分录合二为一: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或损益调整) -b
贷:投资收益 -b
5.看子公司当年是否还有不影响损益的利得,即直接进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的利得,母公司同样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
借:长期股权投资(2)
贷:资本公积 (1)
至此,调节完毕,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以前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都要改用按成本法核算,要进行调整,所以这个初始成本就是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加减上面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最后的余额就是抵消分录中应当冲减的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新会计准则对于长期投资核算的要求
本例主要说明依照新会计准则,使用修正的母公司理论做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新旧会计科目的转换的具体方法。
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另外新准则还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调账时,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1]
1.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2.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3.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可靠计量其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新准则的划分标准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自“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2]核算中连续编制时的分录为:
首先把上年度的“长期股权投资”带过来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就是投资收益(1)
资本公积 (1)
再根据上面的程序做当年的调整
调整完了,可以做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了。
(一)以下两个抵消分录是无条件抵消分录
1.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资产负债表角度)
借:实收资本/股本
子公司
资本公积——年初
子公司
——本年
子公司
盈余公积——年初
子公司
——本年
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
商誉
挤差(一定等于根据购买日计算出来的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经过了上面的调节以后的)
少数股东权益
借方所列的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x 持股比例
2.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投资收益的抵消(利润表角度)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应从子公司分回来的,按持股比例计算)
少数股东损益
(应从子公司分回来的,应该与上面的比例是互补的)
未分配利润——年初
子公司
(注:借方和就是子公司的本年净利润加年初数,等于没有进行利润分配时的未分配利润——年末 )
贷:提取盈余公积
(子公司当年提取的盈余公积,一般是10%)
对所有者的股利宣告(看被投资企业当年有没有对投资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 (此处金额要与1.中的一致)
(注:贷方和就是子公司全部的利润的去向,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后即未分配利润——年末),下一步可 做抵消分录,是有条件抵消分录,简述如下:
1. 内部债权债务及其坏账准备的抵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有)分录。
2. 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有)分录。
3.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无形资产也同理(做这类题要注意资产的买入时间及处置时间,这将影响到折旧额的抵消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有)分录。
4. 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抵销(我觉得这个应该不重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有)分录。
三、编制合并报表的技巧性处理
在使用修正的母公司理论和方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注意:
1.要确定母子公司期初的权益比例与长投初始成本;分公司账户,权益比例与长投价值都为零。
2.做母子公司调整分录;当其他母子公司分录调整完了之后(主要是涉及到收益利润的调整),母公司这部分数据可以从利润过渡表里直接转到当期分录中,数据不变。
3.做抵消分录。
① 在抵消调整表中,有的要多做一个归属于母公司的损益与未分配利润,就是因为调整收益后的净利润也变化了,就牵涉到归属于母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的损益分配,净利润数最后也要反映到资产负债表里去。否则下面的验证就会显示不平;(在母公司调整表里投资收益的调整包括以前年度调整不要做未分配利润,但要做利润表里的归属于谁的利润,其他的调整与子公司调整表里只要涉及到费用收益的都要做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里的归属于谁的利润),否则资产负债过渡表里与利润过渡表里的验证行就会显示不平。
② 利润表可以用当期累计数,合并出来后与上期累计数之差就是本期合并数;
③ 现金流量表也用本期数,与上期累计数加起来就是本期累计数;
④ 过渡表里的调整栏金额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调整,各个单位的调整金额已经被取到各单位相应科目里去,实践中必须依照各单位的调整金额做分配。
四、利用修正的母公司理论进行合并报表的公式取数的勾稽关系
合并报表中公式取数的勾稽关系如下:
① 母公司调整表对下属公司的长投权益调整,其中长投,盈余公积,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的数据被取到资产过渡表里,同时投资收益被取到利润过渡表里。但利润表抵消当期数时最后只取汇总数据;
② 资产过渡表里的数据为长投的累计恢复调整数 ,被取到目录表里的调整栏里,与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投账面价值加总成按权益法核算后的长投账面价值,调整后的金额又被取到资产过渡表里,最后被取到权益抵消分录里,也就是母公司按权益法核算时对子公司的长投价值。而资本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调整数被直接取到母公司里的项目里去,因为是调整母公司本身的,不像调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投价值;
③ 母公司调整表里其他的调整项目与子公司调整表的调整项目最后分别被取到过渡表里各个单位的项目里去了。
④ 两张调整表里的数字书写格式有一点要求就是:按照科目类别,如果是资产就应该都在借方(除了减值准备)调整,如果借方调整减少就用负数。因为考虑到取数加减的问题。而抵消分录表里就没有这个要求,该怎么抵消就怎么抵消;
⑤ 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抵销与利润表的利润分配抵消已经在过渡表里做好,在抵消分录表里就不要再重复。
⑥ 考虑到对以前年度的长投,收益,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就被分为当期与以前年度来处理。
⑦ 有的时候抵消分录要多做一笔。例如收入要反映到资产表里。因为公式取数的问题。有时候要变通一下,这要取决于对合并报表的抵消理解。
⑧ 以上的取数过程都是通过公式自动的。具体的要手工操作的地方见模板里目录表里的使用说明与相关单元格的批注说明。[3]
五、结论
单项的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只是反映该企业(集团)单个单位或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的综合信息,而难以提供从事不同行业子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无法向决策者提供当期的、准确的、变动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所以,应该将每个单元或业务所提供的信息作为合并报表的组成部分,与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性资料一起提供给报表的决策者。让决策者清楚的了解到企业(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分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和决定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1. 私募基金的概念辨析与投资范围
私募的概念与公募相反,是指不通过公开招股,而是通过私下在特定范围内向特定投资者募集来筹措资金的方式。私募基金即指通过私募的形式设立,进行股权投资或证券投资的基金。
根据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私募基金可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两种投资基金的共同点是均需要在特定阶段持有企业股权。而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针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投资后一般均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在于控制或影响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收益,待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实现资本增值(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身并不直接经营工商业业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重点是进行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衍生工具投资等资本运作,其更加重视价差交易等交易性机会,而不是长期投资。简而言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根本不同点为:前者帮助企业成长,通过资产增值实现财富的创造;后者则实现的是财富的转移。
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其投资范围涵盖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各个阶段(包括孵化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以及预IPO期等)的权益性投资,也包括对不良债权及不动产的投资。但按照投资阶段侧重点和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创业投资或者风险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重振资本、预IPO资本(如过桥资金)、不良债权基金和不动产投资基金等。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属于产业投资基金范畴(多数产业投资基金亦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风险投资基金则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
2. 私募基金的组织结构
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公司型、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
公司型私募基金以公司形式进行注册登记,公司不设经营团队,而整体委托给管理公司专业运营。公司型私募基金的大部分决策权掌握在投资人组成的董事会手中,投资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较大。其优势是治理结构较为清晰,缺陷是面对双重征税处境,即以公司名义缴纳各种经营税费并以个人名义缴纳所得税。
契约型私募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安排,又称信托型私募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和投资者(受益人)三方通过信托投资契约建立。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作为信托契约中规定的受益人,对基金运营及重要投资决策通常不具有发言权,投资者组成的是持有人大会而非股东大会,对投资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其优势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信息透明度较高,缺点是运作程序较为复杂。
有限合伙型是全球私募基金采取的主流模式,它以特殊的规则促使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实现统一,实现激励相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前两种类型基金存在的道德风险,并降低投资者在投资失败后需要承受的损失。在这种架构下,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作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掌握管理和投资等各项决策权,同时也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投资,通常占总认缴资本的1%-5%,一旦出现损失,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弥补损失缺口;其盈利来源主要是基金管理费和相应分红,其享受的平均收益率为20%以上;而基金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主要承担出资义务,不承担管理责任,只负以其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
3. 私募基金的运作程序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大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通过项目筛选购买公司股权,具体包括项目初选、审慎调查和价值评估,并与被投资企业签订相关投资协议。投资方通常从管理层素质、行业和企业规模、成长性、发展战略、预期回报和3-7年内上市可能性等多角度考察投资对象,通常私募基金只有在预期回报率不低于20%的情况下才会投资一家企业,且对新兴市场预期回报率有特殊要求。二是进行投资方案设计。投资方案包括估值定价、董事会席位、否决权和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和退出策略等方面的设计或改造事项。三是选择合适的渠道实现股份退出获利。退出方式包括公开上市、股权出让或者管理者回购等方式。相对而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则相对简单,包括选择投资策略,构建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投资组合等。
4. 私募基金的主要特点
与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主要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投资手段更加多样化,投资方式更加灵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非上市成长性企业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则以证券市场各种投资品为主要投资对象。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密切,且能够有效影响管理人的投资策略选择,因此在监管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手段更加丰富,变化也更多。而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限于监管和基金合同等契约的要求,操作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
二是与资本市场关系更加密切,资本市场是其实现退出的主要通道。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的退出形式往往较为简单,基金到期后自动清算。而私募基金(主要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需要通过所投资企业上市或者通过资本市场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资本退出。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 上市公司 公司价值 政府
一 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日本繁荣与衰退到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21世纪初互联网狂热与泡沫的破裂再到日前由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全球资本市场潮起潮落。私募股权投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影相随,在市场周期中也经历着波峰波谷的激荡。根据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简称PE)领域研究的权威——哈佛大学Lerner教授的定义,所谓的私募股权投资是指为那些高风险并潜在高收益的项目提供资本,市场投资主体在投资决策前执行审慎调查并在投资后保留强有力的影响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价值。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
国内外有不少文献指出,私募股权资本的引入将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资本结构、经营绩效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进而提升公司的价值,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存在大量投机行为,发展还不够成熟的现实情况下,私募股权资本是否存在着这种积极作用?如果存在,那么,私募股权投资的引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价值,影响方向如何?当前私募股权投资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受到政府千方百计的扶持,在此背景下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有关的实证检验尤为必要。
二 变量定义与计算
1.被解释变量
在现实中,对公司价值的度量有多种指标,如财务指标、市场价值等,各种指标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再加上我国市场目前所处的弱似有效性,使得任何一种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价值。有鉴于此,本文将两种衡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来降维,获得主要影响因子并计算综合值来度量公司价值。
第一,两种指标的处理。财务绩效指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和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CROA);市场价值指标主要是Tobin Q。其中,ROA=净利润/总资产;
ROE=净利润/净资产;
EPS=公司税后利润/总股本;
CROA=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
Tobin Q=企业市场价格/企业重置成本=(权益市场总值+负债总值)/公司总资产账面价值,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本文对Tobin Q的计算作了处理:
Tobin Q=(流通股总市值+未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负债合计)/资产总计
第二,公司价值的计算。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构造因子变量;利用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根据各因子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
第一步,适合性检验。运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因子变量时有一个潜在的要求,即原有各个变量之间要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方法主要有简单相关系数法、KMO和Bartlett’test检验法。由于各原始变量相关系数均大于0,因此,ROA、ROE、EPS、CROA,以及Tobin Q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显示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降维法。再看一下KMO和Bart1ett检验的结果,如果KMO的取值大于0.05,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小于0.05,那么各个变量之间就适合因子分析。KMO取值0.673,大于0.05,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0.05,适合因子分析。
第二步,因子变量提取。结果显示从初始解中提取了2个公共因子,他们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方差解释度达到了70.19%。
第三步,获取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经过旋转以后,第一个因子变量基本上反映了ROA、ROE、EPS,第二个因子变量基本上反映了CROA和Tobin Q。
第四步,计算因子得分
F1=0.381ROA+0.398ROE+0.381EPS+0.071CROA-0.209TQ
F2=0.055ROA-0.280ROE+0.037EPS+0.464CROA+0.744TQ
第五步,计算综合因子得分。运用方差贡献法计算两个因子的综合得分,作为公司价值的衡量变量。
ZF=a1F1+a2F2=0.44316F1+0.25870F2
2.解释变量
私募股权投资为0-1变量,当公司存在私募股权资本时赋值为1,否则取值为0。
3.控制变量
另外,公司的负债水平和规模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为了剔除他们的影响,本文将公司的负债水平和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公司规模取公司总资产的对数,负债水平用资产负债率(FL)来衡量,在数量上等于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
三 样本选取
文基于创业家族接班人的外部股权融资视角,应用PLS-SEM路径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激励外
部股权投资者进行股权投资的层次构念评估指数系统。应用Smartpls2.0M软件进行PLS-SEM路
径建模分析,结构模型的统计结果表明: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意愿程度依次受接班人能力与市场
前景;家族凝聚力与支持程度;投资者预期投资回报与项目前景以及投资者新企业涉入程度等4
类指数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而构成型测量模型的统计结果表明:除了观测指标“新企业战略规
划”显著性地负向影响其潜变量外,其他12个观测指标都综合构成并显著性地正向影响其潜变
量。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反映我国家族企业跨代创业中的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
程度的四分类层次构念模型,为我国创业家族接班人如何能够成功地进行过渡期和成长期外部
股权融资,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家族跨代创业;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PLS-SEM路径建模;二阶构成型的
层次构念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4)01-0023-11
一、引言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正处在交接班的高峰期,跨代创业正成为我国家族企业现在和今后发展的主要挑
战。跨代创业(Transgenerational Entrepreneurship)是指家族通过应用和发展创业精神,影响家族创建新的
跨代企业家、财务和社会价值流的过程。因此,它维持了家族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从而实现了家族价值,
保存了家族名字和一种安心的感觉,并利用了家族企业的优势,如长期愿景、多功能性和生命缔约。然而创
业资金的匮乏一直是困扰我国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瓶颈之一。按照企业融资的“啄序理论”,家族企业
创业最先使用的是家族内部资金(个人积蓄和留存收入),其次是采取债务融资(短期借贷为主和长期债
务为辅),最后才是利用外部股权融资。这些外部股权投资是最不受家族企业欢迎的融资方式,包括来
自创业投资(VC)、私募基金(PE)和天使投资(BA)的投资资金。究其原因是家族企业主们不想稀释现有
企业的所有权,害怕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担心外来创业资本家偏离家族一惯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更担
忧外来创业资本家不投资于企业的研发和泄露家族企业的商业机密。
为获取稀缺的创业资金,处于跨代创业的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正打破这种传统惯例,他们很多人在创
业过程中大胆吸纳外部股权投资来弥补创业资金的不足,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融资渠道。现有创业
投资文献表明,家族接班人创业时所能吸引外部股权投资者的关注度和获得的投资额是不同的,并非所有
的家族接班人都能成功地得到所需的外部股权融资,他们在股权融资成功率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种股
权融资成功率的差异是与创业资本家所受到的投资激励程度紧密正相关,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家族跨
代创业的成功和后续成长。
然而国内对企业的外部股权融资激励研究主要有:一是介绍国外的股权融资,包括国外股权融资的制
度、融资阶段、融资方式和方法等;二是主要从并购视角论述国内企业的股权融资,这种股权融资大多针对
大型国企,少部分是大型民企;三是从理论上探析我国民营企业外部股权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但大多数
是借鉴西方中、小、微型创业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方法。以上研究尽管涉及到企业的外部股权融资,但都
语焉不详,很少区分企业类型,笼统概之。针对我国目前处于跨代创业的家族企业接班人如何进行有效的
外部股权融资,目前相关研究非常缺乏。更没有针对跨代创业的家族企业特性,设计出一套能够激励外部
股权投资者,对接班人所掌控的企业进行过渡期和成长期的股权投资指标体系,因而目前研究不能够给予
家族接班人以实践启示和理论指导。
针对新生代家族企业接班人逐渐应用外部股权融资创业的新兴现象,本研究目的是从跨代创业的家
族接班人视角,探索激发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意愿程度的指数构成系统,并应用二阶构成型的PLS-SEM
路径建模进行验证。整个研究分为以下4个步骤:(1)在文献梳理、访谈和理论提炼的基础上严谨地开发出
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的指标,并构建出一个构成型投资激励指数的层次构念模型;(2)应用Smart-
pls2.0软件,进行PLS算法和Bootstrapping再抽样程序,对构成型测量模型的权重和外部载荷系数,以及结
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和相关系数进行相应的参数估计和t值显著性水平检验,验证测量模型构成指标的有
效性;(3)应用Blindfolding再抽样程序,对结构模型的稳健性进行预测效度Q2检验;(4)对分析结果进行
总结和讨论,并阐释特定问题。本研究通过建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中、小、微型家族企
业的股权融资创业提供一种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二、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的指数系统构建
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是指外部股权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所依据的能够影响他们投资
意愿程度的一系列评估标准。为确保家族跨代创业中的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和稳健性,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3个标准:(1)要具有理论认可度,所选取的指数指标尽量从已有的理
论文献中提取,避免理论争议;(2)要具有实践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激励指数指标尽可能符合我国家族企
业跨代创业的实际情况,并获得家族跨代创业者的认同;(3)要具有稳健性,开发的指数系统要经得起数
据的验证。
(一)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指标的理论来源
为确保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开发的科学性,本研究从股权投资者和家族创业者两个主体视
角分别进行梳理。由于国内对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主要借鉴西方
已有经典创业投资与融资文献,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指标。
1.有的学者从创业资本家视角,研究与投资激励相关的评估指标。MacMillan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
业资本家在决定给新创企业投资时,最看重10个评估标准:(1)创业者个性(能够持续激烈努力的能力;
能够评估并对风险很好做出反应的能力;在讨论企业上,能明确阐述);(2)创业者经验(深入熟悉企业的
目标市场;过去所展示出的领导能力;有与企业相关的良好业绩);(3)产品或服务特征(该产品是专有的
或被其他方法所保护);(4)市场特征(目标市场具有显著的增长率);(5)财务的考虑(在5-10年内,要求
有10倍于我的投资的回报;能够容易地对我的投资做出流动,例如,上市或收购),并发现10个标准中有5
个涉及到创业者的个性或经验,是创业者从根本上决定了创业资本家是否投资,而和产品、市场及财务标
准没有任何关系。
MacMillan等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创业资本家系统地根据6类风险管理评估新创企业,即失去整个投资
的风险;如有需要,不能摆脱困境的风险;未能实现企业理念的风险;竞争风险;管理失败的风险和领导失
败的风险,同时,通过聚类分析,他们识别出3种创业资本家,即仔细评估竞争和实施风险的创业资本家,寻
求容易摆脱困境的创业资本家和刻意尽可能多地保持多种开放选择的创业资本家。
Muzyka等对以往创业投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出35个创业资本家的投资标准,并分成财务标准、产
品一市场标准、战略-竞争标准、基金标准、管理团队标准、管理能力标准和交易标准7类,并把管理团队的7
个标准列为第一重要,产品-市场标准列为中等重要,基金和交易标准列为最底下。同时,通过聚类分析,把
创业资本家分为三类:主要关注国内投资的创业资本家,只专注于交易的创业资本家,而那些主流投资者
一致和本能地把5个管理团队标准列为他们名单的顶部。
Dreux认为对家族企业投资时,要遵循以下基本的投资准则:强管理、极具吸引力的经济(过去的
盈利以及所展示出实现诱人的利润、现金流和会计净资产收益率的能力)、成长市场/市场份额、专利产
品/服务、良好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的投资回报潜力。同时Dreux发现,由于投资者之间竞争的差异化,不同
投资者在(1)行业专业化;(2)公司和市场的生命阶段;(3)安全性/风险;(4)投资者参与程度;(5)投资规
模;(6)具体概率等方面的投资标准差别很大,但所有的投资者都最看重回报率、投资领域\退出日期和
战略。
Feeney等通过调查发现,私人投资者偏好对具有良好企业主特性和公司特性的企业进行投资,较佳
的企业主特性包括:(1)管理业绩,具有良好的先前商业化经验;(2)现实主义,即真实评估潜力;(3)企
业主具有高度诚信和开放性。而较好的企业特性包括:(1)潜在的高利润;(2)合理的退出计划;(3)安全
性;(4)投资者的涉入。同时Feeney等也发现私人投资者对具有企业主特性缺点和公司特性缺点的公司,
会降低获得他们投资的机会。这些企业主的特性缺点主要有:(1)缺乏管理知识;(2)缺乏切合实际的期
望;(3)个人特质上,缺乏诚信、缺乏愿景、缺乏承诺和需要控制。而公司的特性缺点主要有:(1)差劲的管
理团队;(2)对风险水平而言,不好的利润潜力;(3)很差的契合;(4)资本不足,缺乏流动性;(5)所提供的
信息不足。
Upton和Petty发现,创业资本家对参与家族企业过渡融资很感兴趣,通常以债务或优先股并结合甜
味剂(认股权证或可转换权)的形式进行,并在过渡投资评估中,他们对继任者的资格以及公司的战略规
划特别感兴趣。Kollmann和Kuckertz对创业资本家的投资决策过程进行分析时,把投资决策标准分成
了5类15个标准:(1)创业者个性(“VC性格”、领导能力、承诺);(2)创业者经验(良好业绩、技术资格
和业务资格);(3)产品或服务(创新性、专利性和独特的销售主张);(4)市场特征(市场容量、市场成长性
和市场接受度);(5)财务特征(适合的投资战略、投资回报和退出的可能性)。
2.有的学者从创业者视角,研究与投资激励相关的评估指标。如Ackalen在研究创业团队获取创业融
资时发现,创业团队先前的行业经验、管理经验、创业经验以及和创业投资者联合工作经验,对获取外部股
权融资至关重要。Upton和Petty也发现,家族创业者能够吸引创业资本家投资的激励次序标准为:
(1)成长企业;(2)创业者愿意“放手”;(3)稳定的家庭;(4)到位的战略计划。
Hogan和Hutson研究爱尔兰软件业的创业融资问题时,对决定公司创业资本应用的创始团队规模、
主要创始人的教育背景与先前的工作经验(以前的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创始人非财务目标、产品交货
时间与启动成本等进行了评估,发现主要创始人的学位水平与取得创业资本支持显著正相关,而最重要的
决定因素是企业主一经理放弃控制权的意愿。
(二)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指标的实践来源
尽管西方创业资本家的融资评估标准研究已很成熟,但我国家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只有30多年的
成长史,目前正处于第二代接班的高峰期,再加上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不完善性,因此,不能完全照搬西方
的标准应用到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股权融资上。为获取精确的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为此分为3
个步骤:
1.让家族跨代创业接班人对西方股权融资指标进行筛选和精简。把以上所获得的90多个股权投资评
估指标设计成半结构性访谈提纲和问卷,先后七次在温州、宁波、上海、苏州、广州等地,访谈已成功获得股
权融资的家族企业接班人达40人,最后筛选出45个家族接班人所认可的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的评估指标
(具体见下表1)。同时,绝大多数家族接班人认为家族在业界和社会上的声誉与形象,家族内部的团结与
稳定,接班人所创企业属于新兴产业,家族对接班人的股权融资出面提供各种形式的融资担保,投资者在
新企业项目中所占的股权份额比例大小,也是成功获得外部股权融资的重要保证。
2.从理论上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归纳与转换。本研究根据家族企业接班人创业中的外部股权融资所
涉及到的家族、家族创业者、企业、投资者、项目和市场5个主体要素,对以上45个筛选出的指标和访谈所得
的指标进一步归纳为新指标,并转换为适合我国家族接班人创业情景相吻合的指标名称,具体归纳和转换
的新指标见表1:
3.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系统构建。为对表1的13个新指标进一步归纳出指数,本研究以13个
指标形成问卷进行预测试,发放60份问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即4
个二级指数“投资者新企业涉入程度”、“接班人能力与市场前景”、“家族凝聚力与支持程度”,以及“投资
者预期投资回报与项目前景”(见表2),随后把4个二级指数进一步归纳为1个一级指数“外部股权投资者
投资激励”(见表2)。
三、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的PLS路径建模分析
在PLS路径建模中,分析流程如下:
(一)样本特征
本研究根据预测试结果,设计了一份家族企业跨代创业中的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问卷,采用
李克特5点量表,要求被调查者对13个问题项,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和非常同意”中做出
选择。并于2012年5月一9月期间,在宁波、温州、东莞、郑州、苏州、南京、上海、合肥、成都、西安、辽阳等地,采
取滚雪球的问卷收集方法,对已正式接班,且在创业过程中已接受了外部股权投资的家族企业接班人进行
问卷调查。对200个家族企业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59%。统计数
据显示:
1.接班人性别。女性接班人有14个,占11.9%;男性接班人104个,占88.1%。以上数据表明,男性家族
接班人占绝大多数,中国家族企业男性主导地位没有任何改变,但女性接班人也占有一小部分,这可能和
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有关。
2.接班人年龄。20-25岁有25个,占21.2%;26-30岁有59个,占50%;31-35岁有24个,占20.4%:36-40
岁有7个,占5.9%;40岁以上3个,占2.5%。以上数据说明,26-30岁的80后是家族企业的主力接班人。
3.接班人所属代数。第一代有24人,占20.3%,但这些接班人最大特征是与兄、姐们之间年龄相差比较
大,相当一部分人和二代接班人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第二代有89人,占75.5%;第三代有5人,占4.2%。以上
数据说明,中国家族企业第二代家族接班人是主力,第一代接班人也占有重要比重;第三代还处于初始涉
入阶段。
4.接班人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有30人,占25.4%;本科学历有57人,占48.3%;硕士学历有
29人,占24·6%;博士学历2人,占1.7%。以上表明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本科以上的学历占绝大数,和父辈
相比,有质的提升,意味着这些接班人可能在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
上,将可能与父辈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对我国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
5.跨代创业方式。有49人“只继承父辈企业,但内部实施新变革”,占41.53%,这些接班人所掌控的企
业多处于过渡期;有45人“继承父辈企业并创立新企业”,占38.14%,这些接班人所掌控的企业处于成长
期;有2人“关停父辈企业,再创立新企业”,占1.69%,这些关闭的父辈企业是夕阳产业,接班人进入新兴
的产业;有22人“完全自主创立新企业”,占18.64%,表明新一代高学历的接班人已开始呈现出不同于父
辈的创新性思维和发展道路。
(二)应用PLS—SEM的原因
在本研究中:一是在研究目标上,是为了预测内生潜构念“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由哪些关键外
生潜构念构成,每种外生潜构念又是由哪些具体观测指标(显变量)构成。而构成型PLS路径模型能够获
得各项观测指标对潜变量的具体影响大小,因此,对提高家族接班人跨代创业中如何获得外部股权融资有
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二是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是国内新现象,并处于变动状态,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证研
究极少,是属于探索性的;三是在测量模型上,本研究采用的是构成型测量模型;四是在样本量上,本研究
有效样本118个,不属于大样本,但达到了最大潜构念路径数的10倍。因此,本研究完全符合应用PLS.SEM
的五点经验法则,宜采用PLS-SEM路径建模方法分析。
(三)数据特征
1.数据的正态性检验。在建立PLS路径分析模型之前,本文首先通过基本的统计方法来描述建模指
标数据的概况,验证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的指标是否具有正态分布的特性。从统计结果看:就偏
度分布而言,除了观测指标MV23(接班人学历)偏度系数为0.34,略微右偏外,其他观测指标偏度系数为负
值,呈现左偏;就峰度分布而言,只有观测指标MV25(新企业发展战略)峰度系数为2.72,接近正态峰度外,
其他的观测指标或为负值,呈现低峰度;或为正值,呈现高峰度。同时K-S检验结果也表明,所有观测指标
的P值
一个最大优点之一,是不要求建模数据要符合正态分布等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因此,本研究选择PLS路
径建模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
2.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应用SPSS18.0软件,对13个观测指标进行两两person相关检验。从统计结果
看,4个潜变量各自的观测指标都两两正向相关,绝大多数相关系数达到0.01的显著水平,少数几个达到
0.05的显著水平,并且绝大多数相关系数值都很小,属于低度相关,不存在多重共献性问题。在构成型测量
模型中,各个观测指标看作是影响其潜变量的独立原因,要求观测指标之间不能高度相关。因此,本研究的
数据适宜采用构成型PLS—SEM路径建模分析。
3.数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表明4个潜变量的观测变量之间都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为验证
预研究层次归类的稳健性,应用收集的118份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3个观测指标关系进行简化提炼,以
使各观测指标的归属关系更加明确化。分析结果显示,KMO=0.761,X2=483.200,df=78,P=0.00,适合
因子分析。同时,所有观测指标的主成分都大于0.5,4个公因子的初始特征根为4.113、1.906、1.387和
1.102,累积方差解释率为31.635%、46.296%、56.965%和65.445%。这4个公因子即为最终进入外部股权
投资激励指数模型的一阶潜变量,其各自的观测指标归属和预研究结果没有差异,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
也消除了观测指标之间可能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模型特征
在PLS-SEM中,整个模型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模型,它表明了在潜构念之间的关系(路径),以路
径系数表示;二是测量模型,它表明了在每个潜构念和它关联的观测指标之间的单一方向预测关系。测量
模型又分为两种:一是反映型测量模型,它的反映型指标被看作是潜构念的功能,潜构念上的变化反映在
指标(显)变量上的变化,单箭头从潜构念向外指向指标变量,这些反映型关系的相关系数被称为外部载
荷;二是构成型测量模型,它的构成型指标被认为造成了潜构念,在指标上的变化决定了潜构念价值上的
变化,单箭头从指标变量指向潜构念,这些构成性关系的相关系数被称为外部权重(Outer weightings)。
由于本研究的激励指数系统构建(见表1和表2):90多个原始评估指标和访谈指标13个激励指数新指
标4个二级指数1个一级指数,整个过程是不断归纳的构成路径,前一路径依次是后一路径的原因,后一
路径依次是前一路径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完全符合构成型测量模型(模型B)的原理和要求。在PLS-SEM路
径建模中,允许层次构念模型(Hierarchical Construct Models)通过重复使用显变量来概念化,因此,本研究全
部一阶显变量进一步作为二阶潜变量的观测指标进入PLS-SEM结构模型的参数估计与验证(见上图1)。
(五)模型参数估计
在PLS-SEM路径建模中,模型估计分为三个步骤:(1)应用PLS的Algorithm对测量模型(外部
模型)和结构模型(内部模型)进行参数估计;(2)应用Bootstrapping再抽样程序对这些参数进行t值显著
性检验;(3)应用Blindfolding对结构模型进行预测效度检验。应用Smartpls2.0M软件进行参数估计,数据
先进行标准化(Mean=1,Variance=0),选用路径权重法(Path weighting Scheme)进行内部估计,最初权重
(Initial weighting)为1,原初样本为118个,最大迭代数5000次,应用Bootstrapping再抽样程序对估计的参数
进行t值显著性检验。
1.交叉载荷效度检验。在构成型测量模型中,各个观测指标代表了其潜构念的(潜在)独立原因,不必
然是高度相关的。此外,构成型指标被认为是无误差的,因此,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聚合效度的测量是没有任
何意义的,但通常通过交叉载荷进行区别效度检验,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3统计结果看,4个外生潜变量的13观测指标载荷,它们各自与其潜变量的载荷值都高于和其他潜
变量的载荷值,表现出极强的区别效度,符合构成型测量指标独立性要求。
2.构成型测量模型的权重、载荷系数和Bootstrapping检验。在构成型测量模型的参数估计中,权重相对
重要,而载荷系数非常重要,必须都进行Bootstrapping再抽t值显著性检验,从而决定观测指标的删减与否。
从表4的统计结果看,4个外生潜构念的13个观测指标外部权重系数在-0.212555~0.805537之间,t
值在5.444706~38.947178之间,大于2.58(P=0.01);外部载荷系数在0.431778~0.976393之间,t值在
16.724603~130.701502之间,大于2.58(P=0.01)。外部权重和外部载荷系数都处于0.000显著水平,表明
4个外生潜变量由13个观测指标构成。
尽管观测变量新企业战略规划(MV25)的载荷系数为0.431778,未达到0.5的标准,但构成型测量模型
以权重系数为主,该指标外部权重为-0.212555,达到0.000显著水平,表明是强烈负向影响外生潜变量接
班人能力与市场前景(LV2),因此保留该指标。
3.结构模型(内部模型)评估。结构模型(内部模型)的评估包括:结构模型的相关系数、R2、路径系数
与Bootstrapping t值检验,以及结构模型预测效度检验。
(1)结构模型的相关系数。结构模型通过潜变量(潜构念)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能够表明外生潜变量之
间是否高度相关,是否有多重共线性问题。而外生潜变量(潜构念)和内生潜变量(潜构念)之间的相关性
检验,能够判断它们之间是否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影响。
从统计结果看,4个外生潜变量与1个内生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在0.526805~0.849698之间,具有中、高度的
正向相关性,表明前者对后者有很强的正向影响性。同时4个外生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79994~
0.521283之间,具有极低的正向相关性,符合构成型测量模型的独立性要求。因此,整个结构模型稳定而有效。
(2)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与Bootstrapping检验。通过PLS的Algorithm参数估计和Bootstrapping再抽
样程序,整个结构模型的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看,除了新企业涉入程度对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的路径系数达到0.2的低标准外,其他3个
潜变量(构念)对内生潜变量(构念)的路径系数都超过了0.3的高标准,并且t值都在45.980674~
94.695945之间,高于2.58(P=0.01),全部处于0.000显著水平,表明4个外生潜构念(变量)对内生潜构念
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有极强的正向影响。
(3)结构模型的预测效度检验。一个有效的模型是稳健,在PLS-SEM路径建模中采用预测效度对结构
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包括:R2和Q2检验。在Algorithm参数估计中,得出R2为1,超过0.7最高标准值,表明
内生潜变量(构念)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完全被4个外生潜变量所影响,预测效度很高,因此,结构模
型是稳健而有效的。进一步应用Blindfolding程序对结构模型进行预测关联性(Predictive Relevance)Q2检
验,获得每个潜变量的交叉效度冗余和交叉效度共同因子,遗漏距离(Omission Distance)选择7,处于5≤d
≤10之间,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6的统计结果看,13个观测指标的交叉效度冗余在0.066946~0.861330之间,Q2>0,表明这些观
测指标对内生潜构念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有很强的预测效度。4个外生潜构念交叉效度共同因子
(Construct Crossvalidated Communality)Q2在0.456459~0.759897之间,内生潜构念交叉共同因子Q2为
0.290792,Q2>0,因此,表明4个外生潜构念(变量)对内生潜构念(变量)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有极强
的预测效度,因此,整个层次结构模型稳健而有效。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应用Smartpls2.0软件,对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指数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了验
证。测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1)投资者新企业管理权/控制权分享以及所有权分享综合构成并正向影响
投资者新企业涉入程度;(2)投资者预期投资回报率、专利产品/技术/服务和创业团队匹配综合构成并正
向影响投资者预期投资回报与项目前景;(3)家族声誉与形象、家族团结与稳定及家族股权融资担保综合
构成并正向影响家族凝聚力与支持程度;(4)新企业战略规划、接班人声誉、市场成长性/新兴产业、接班
人学历、接班人资质综合构成并正向影响(新企业战略规划负向影响)接班人能力与市场前景。新企业战
略规划出现负向影响,这可能和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性有关。创业资本家更偏好对目前运转良好的家族企
业进行上市前融资、过桥融资、短期拆借及赢利较大的项目投资,通常投资期为2年左右,很少有5年以上,
这样他们能在短期内快速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因此,我国创业投资者可能更重视对家族企业近期经营
状况的关注,而对家族企业中、远期发展战略不感兴趣。如果家族企业是为了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股
权融资,可能就会负向激励创业资本家的投资。
结构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首先,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意愿程度依次受接班人能力与市场前景,家族
凝聚力与支持程度,投资者预期投资回报与项目前景,以及投资者新企业涉入程度4类指数的强烈正向影
响。但投资者新企业涉入程度对外部股权投资者投资激励的路径系数,远低于其他3类指数的路径系数,这
说明我国股权投资者相对不重视在新企业的参与程度,这可能和大多数股权投资者为了分散风险,实行组
合投资的策略紧密相关。这些股权投资者一般会同时对多家企业进行投资,不愿在某家企业拥有过高的股
权份额,因此,也不会有尽可能多占有股权份额的激励。同时基于时间的有限性,他们也不愿意直接参与所
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只在企业出现重大决策事项时参与进去,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具有以下的理论贡献:(1)根据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涉入主体要素家族、家
族创业者、投资者、企业、项目和市场,划分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家族企业跨代创业四分类的激励指数标
准,即家族凝聚力与支持程度;接班人能力与市场前景;投资者新企业涉入程度;投资者预期投资回报与项
目前景;并在中国语境下对这些指数的指标重新进行了定义。同时也增加了我国股权投资者所看重的新指
标,如家族股权融资担保,家族声誉与形象,以及新兴产业;(2)从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比较前沿的
PLS-SEM路径建模分析,并采用了构成型的层次构念模型,该模型应用原理能更真实地反映外部股权投
资者投资激励指数的构成路径。
在实践上,本研究成果可为处于跨代创业的我国家族企业接班人外部股权融资提供有效的启示,规避
和改进不利于外部股权融资的因素,其结果也表明:(1)要把家族接班人能力放在首位,如接受良好的专
业教育、尽早涉入到家族企业的创业活动和日常事务管理、培养诚信品德等;(2)要重视家族内部建设,家
族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以及家族的声誉与形象,是家族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能给家族企业带来巨大
的竞争优势;(3)要重视家族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力求拥有专有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新企业业务要
跟随我国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创新业务,以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提升家族企业的生存能力。
局限与发展方向。本研究对象是处于跨代创业的家族企业,整个研究设计带有很强的预测性和探索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