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使政府的实事工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满意工程。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部署,**路社区在2月28日召开了党员社区工作者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吴大观精神所蕴含的内涵非常丰富,他献身事业、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克己奉献、大气达观的为人风范,卓然独立、淡泊明志的天地人格,吸引、感染、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吴大观,就是要把吴大观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他敬业、专业、精业的职业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社区的实际行动中去。敬业,即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吴大观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他把68年的光阴倾注到了钟爱的航空动力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与其说凭借的是毅力,不如说是价值观使然,他说:“紧张工作是最大幸福,攻关胜利是最大快乐。学习吴大观,就要学习他的这种忘我的敬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向吴大观那样热爱自己的岗位,尽心尽力地服务好社区居民,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面对群众的需求和困难,要在第一时间去协调、去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特别是目前**路社区面临30幢庭院的改善、社区办公大楼睦邻会所的打造、即将开始的三无坊巷9号11号的危旧房改善、地铁围边的动迁、浣纱路、开元路的整治和中河的整治等工作的开展,工程的质量,安全成了居民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如何协调好各类矛盾,让居民满意的同时,使工程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就要充分发挥“草根质监站”民间义务监督员的作用,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使政府的实事工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满意工程。
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奋发有为,不断创新的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作为社区的主任,更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社区的特色,创出青年路社区”一家亲”睦邻文化品牌,结合建国60周年开展共话祖国新貌,共享邻里亲情活动;征集我与共和国共成长60年邻里故事,举办盛世中华庆祝建国60周年邻居节文艺汇演;组织邻里开展“祖国颂”系列歌咏活动;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专题邻里书画展;在党员中开展“共和国不会忘记”为主题的系列慰问活动等,通过活动凝聚民族力量,增进邻里和谐,促进和谐社区创建。学习吴大观要自觉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居民满意、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我司决定于2005年10月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请各地认真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要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要把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与本地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艺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具体事宜与上述单位联系。
附件: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2005年3月14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附件: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
一、 参赛对象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三年以上教龄(2002年9月1目前任教)的中小学在岗在职音乐、美术专兼职教师。
二、 比赛内容、形式及要求
(一)音乐
1. 音乐欣赏常识与音乐教育理论。现场听录音答题,音乐教育理论笔试内容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时间120分钟。
2. 声乐。演唱一首自选的独唱歌曲(不得用通俗唱法),自备伴奏带或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必须是本省市参赛的选手),限时6分钟以内。
3. 键盘(限钢琴或手风琴)。演奏一首自选独奏曲,限时6分钟以内。
4. 自弹自唱与合唱指挥。自弹自唱:(占60%)根据指定的歌曲,边演唱边用钢琴作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占40%)根据指定的合唱曲目,指挥由两架钢琴代表的合唱队。
5. 器乐或舞蹈:两项中任选一项。乐器除键盘乐器外可任选一种中、西乐器或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器(竖笛、口琴),乐器自备,演奏一首自选独奏曲,可使用自备的伴奏带;舞蹈内容自选,舞蹈音乐可用伴奏带,服装和伴奏带均自备。限时6分钟以内。
(二)美术(略)
三、 参赛办法
1.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织参赛。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报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各2名,中学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计划单列市可报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中学音乐、美术教师各1名。
2. 各地除按规定人数选派选手外,可派音乐、美术领队各1名。
3. 各地选派的参赛选手,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组委会要对各地选手进行资格审查,凡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取消获奖资格。
4. 参赛选手和领队必须如实填写登记表(见附表),并加盖选送单位的公章,登记表于2005年8月31目前上报。
音乐参赛报名表报《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电话:010-68219114,68173645,联系人:宋瑾。
四、 评选
1. 由我司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
2. 评奖分设小学组和中学组;
3. 奖级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五、 其他
论文摘要:体育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与其主干学科社会学相一致的,目前在体育社会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因果关系的本质存在于决定论与人的自由意志之中。数理统计是关于体育社会现象之间量的相关分析。而逻辑实证则足根据一定的程序和策略来分析变量关系的逻辑方法,它更能考察到体育社会现象中人的社会属性,帮助我们探索到因果关系的本质。这两种方法在体育社会研究的资料分析中各有其特点,在作用上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因此,探究体育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变化中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时,数理统计与逻辑实证的结合是必需的。
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观点为依据,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体育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体育和从事体育的主体—人的关系。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论原则是与其主干学科—社会学相一致的。实证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和方法,目前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收集人们对体育的态度、行为、观念等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体育社会现象的因果结论。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具有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判断现象的因果关系时应充分认识统计分析与逻辑实证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学中因果关系的本质
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其它科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解释现象。就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来看,它是用社会事实来指出构成一些社会现象的原因。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就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研究,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来解释。
在自然科学中,一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是受自然界其它现象变化的影响,而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客观物质运动所决定的。其运动过程可以通过3种最基本的物理量纲—长度、时间、质量及其派生出来的速度、加速度、力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加以准确的测量。对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利用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和数学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认识和发现各种自然现象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可以重复出现(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做出准确的预测和预报。这种如马克思所说的学科与数学相结合所达到的完善程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所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说自然科学所达到的完善程度是由自然现象的客观性,可用标准统一的纲量加以精确测量,以及大量自然现象的可重复性、同质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而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现象是由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着的有意识、有思维、凭激情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的人所支配的。由于有人的主观性,由人主观意志所支配的运动过程往往很难用统一标准的来测量。尽管社会学工作者提出并建立了一套社会现象的指标体系,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统一完善的程度。除此之外,很多社会指标本质上就是无法定量的,如性别的男、女差异就无法用定量来表达。从另一方面看,个人的活动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由有理性的个人的活动所支配的社会现象也可以呈现统计学的规律性。这就像大量无规则运动的分子运动所形成的热物理现象,可以用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的理论来认识一样。社会现象也可以用对大量个体的观测所获得的信息,来认识其内在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用社会调查方法来认识社会现象,研究社会运动与发展条件和机制的一个基本思路。
从以上关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研究比起自然科学研究来说要复杂得多。尤其在解释某一现象与其它现象的关系方面更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自然现象是客观的,是可以精确测量的,并具有重复的规律性。所以我们总能找到有关某一自然现象明确的原因与决定因素。如:植物生长这一自然现象是由于有“光合作用”的原因而引起的,而阳光、养分、水则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植物本身没有意志来控制其行为,吸收或不吸收阳光、养分和水来控制自己的生长。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采用与自然科学同样的决定论模式。但是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有时候因果关系太隐晦了.我们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数理统计寻找出确切的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研究中,社会学家希望发现哪些因素与哪些别的因素有关,哪些因素造成了别的因素发生变化,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第三个因素变化的影响等等。一般说来,社会学家总是用发生在后的因索去解释发生在前的因素。例如,在探究造成偏见的原因,就要探讨为什么一些人有偏见,另一些人却没有。可接受的原因包括:经济竞争、宗教意识、政治观点、童年经历、受教育类型和时间。如果我们知道受教育程度可以减少偏见,这种因果关系的解释,就是我们所能接受的社会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这种解释的逻辑,说明是否有偏见并不是研究对象自己选择或控制的,他们被一些力量,如童年经历、宗教信仰等无法控制的、甚至觉察不到的因素推到了有或没有偏见的其中一条路上。这就是说,造成是否有偏见的原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有时候,人们对这种推理方式会感到不满,认为偏见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偏见是因为他们受过了教育。这就迫使我们对人们上学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寻找原因背后的原因。使关于造成偏见的原因的研究进一步深人下去。从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本质存在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引起一些社会现象的原因背后作深人的研究和解释。
2、体育社会学中数理统计和逻辑实证对资料分析的特点
体育社会学中,数理统计是用来证明体育社会现象与体育社会现象之间,或体育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与多个变量的之间的某种关系。通过对按要求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我们可知道两个变量是否相关,但我们要进一步知道两个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关程度,我们还必须进行相关系数统计意义的检验。一般而言,p<0.05提示相关系数具有统计意义,p<0.01表示统计意义很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统计分析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但任何具体的量都是有质的规定性的,如果不了解量的这种特有的规定性以及数量关系背后的社会背景情况,就可能做出肤浅、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解释,因此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有赖于对事物作出的观察和了解,不能凭表面的数据就下结论。体育社会学的数理统计中,即使两个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并且这个指数具有统计意义,我们也不能因此作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结论。在研究中,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是两个很容易棍淆的概念,若仅仅依据相关系数的高低就作出因果关系的结论是不科学的,要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结论,我们必须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自变量必须在因变量之前发生,二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必须存在相关关系。三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能存在虚假关系。
对于统计结果的解释,要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与定性资料如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资料及有关个人态度、动机的资料相结合,并参考其它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反映和揭示调查资料所代表的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意义和内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社会调查的目的一是通过一些变量来描述调查总体和各个部分的状态、特征和一般过程,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二是通过对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一般规律,解释社会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发展、变化。变量关系的分析遵循一定的逻辑方法,要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策略。掌握变量分析的逻辑与策略不仅能使资料分析更深入、更全面而且还能澄清和防止某些逻辑错误,使理论解释更符合实际,或发现新的理论和问题。此外,通过对变量分析思想的把握,还可以培养研究者的想象和分析能力,从而能有效地理出资料的头绪,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料以取得较大的研究成果。
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我们常需要知道造成某一社会现象一些原因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使我们深人了解体育的社会学本质,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就需要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现象的产生或变化的原因进行逻辑实证,既要从决定论的社会视角,又要充分从人的自由意志支配和人的社会属性特点,赋予看似僵化、稳定、划一的数据以新的活力和内在的逻辑力量。如:有一关于经济收人与体育消费水平的研究,按数理统计的结果,人们的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水平呈相关(r=0.8186,p<0.05),由此得出结论:经济收声、的增加可以提高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说明人们体育消费的本质原因,提高经济收人未必就能使人们增加体育消费,体育消费受到人的意志影响。在某些人群中还可能出现收人低的体育投人多,而收入高的反而体育投人少的情况。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寻找人们经济收入提高的原因,以及不同收入人群的文化背景等因素。
3、体育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中数理统计与逻辑实证的结合
我国的体育社会学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较晚的学科。社会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外来引人到中国化的过程。以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初级阶段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的实践为立足点,有鉴别地吸取西方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东西,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相关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这是当代社会学家的使命。这就注定了作为我国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体育社会学,同样也必须努力探求中国化的道路,以求解决中国体育社会的实际问题。从这方面讲,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将数理统计与逻辑实证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中国体育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与人们不参加体育活动相关性最高的是缺乏余暇时间。如果我们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去解释,就会认为若有余暇时间,人们就会参加体育活动。但这种解释无法令人满意地说明人们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因为另一个相应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并没有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余暇时间。有余暇时间当然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如果我们结合逻辑实证进一步探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就可能作出更深一步的解释。首先,从决定论视角,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并不是研究对象自己选择或控制的。人们是被一些力量推动而作出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选择,而所谓的力量可以是受教育的程度、童年的经历、周围其它人的影响等无法控制的、甚至觉察不到的因素。这就是说,造成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然而这种解释往往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第二,从个人选择的视角。是否参加体育活动是研究对象自己选择或控制的,人们可以在余暇时间里安排固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甚至在紧张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也可以把余暇时间用于其它事情.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这就是说我们还应进一步探讨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没有余暇时间。实际上中国的文化背景与欧美国家是不同的.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也可能不如外国人那么强烈。由于中国目前的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水平限制,人们在余暇时间更需要做其它事情,如:做家务、学习进修等等。
【关键词】 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健康教育
【Abstract】objecti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residents’ recognition of hepatitis b(HB) in the city of zhoukou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B and health knowledge education. Methods: Us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 select two community residents' committees and two villager group in the city of Zhoukou for the infested, then randomly select 1,000 adults aged above 20 and adopt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recognition of HB. Results: The awareness that hepatitis b is communicable and vaccination can prevent HB from the people is high(>90%), but the awareness of water, food, air and sex among the routes of transmission of HB is low(
【Key words】Inhabitants; Viral hepatitis b; Knowledge; Health education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其发病率多年来位居传染病前3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1]。我们于2010年6~7月抽样对周口市部分城乡居民开展肝炎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人群乙肝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选择了周口市城区2个社区居委会和2个村民组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居住满1年的20岁以上居民1000名。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表经小样本预调查修改后确认。按统一方法,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上门入户调查,进行填表式问卷调查。本次乙肝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共有如下8个问题:乙肝是否为传染病、接种疫苗是否可预防乙肝、乙肝是否可通过日常接触、性接触、水和食物、空气、输血、母婴传播。答对1题得1分,满分为8分,不知道或答错均计0分。
1.3 统计分析
问卷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 3.10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61份,回收有效率为96.1%。调查对象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78岁,人数最多的为45~59岁年龄段,占31.60%;男性451人,女性507人,男女比0.90:1;人群职业情况为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金融财务、医务人员、行政人员、商业服务、教师、学生、待业人员等11类,农民构成比最高(37.89%);文化程度构成文盲为5.72%、小学为12.80%、初中为39.44%、高中或中专为30.07%、大专及以上为11.97%。
2.2 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知晓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居民对乙肝是一种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肝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4.31%和93.79%;而能准确知晓乙肝传播途径的比例相对较低,对水和食物、空气、性接触是否传播的知晓率最低,均低于50%。乙肝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
表1 周口市乙肝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
问题 知晓人数 回答人数 知晓率(%)
乙肝是传染病 917 958 95.72
接种疫苗可预防乙肝 895 954 93.81
日常接触传播 556 950 58.53
水和食物 462 951 48.58
空气传播 451 934 48.29
输血传播 701 940 74.57
母婴传播 485 936 51.82
性接触传播 428 901 47.50
2.3 不同人群的得分情况
2.3.1 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按年龄分布,20岁年龄段的平均得分最高(4.52分),60岁年龄组的平均得分最低(3.87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得分逐渐下降,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年龄 回答人数 得分均值
20~ 92 4.61
30~ 89 4.44
40~ 198 4.28
50~ 295 4.01
60~ 287 3.85
2.3.2 不同职业人群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在职业分布上,医务人员和教师平均得分最高(分别为5.76分和5.21分),最低的为农民和待业人员(分别为3.11分和3.24分),经F检验上述得分最高(最低)人群与其余职业人群之间的得分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3。
表3 不同职业人群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文化程度 回答人数 得分均值
工人 165 4.16
离退休 158 3.99
金融财务 26 4.50
医务人员 17 5.76
行政人员 46 4.78
商业服务 39 4.45
教师 32 5.21
学生 21 4.51
家务 56 4.53
待业 37 3.24
农民 364 3.11
2.3.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按文化程度分布,文化程度高的得分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大专层次的均分最高(4.98分),各文化程度之间的得分都经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文化程度 回答人数 得分均值
文盲 55 2.81
小学 123 3.77
初中 379 4.45
高中 289 4.80
大专 70 4.99
本科 45 4.78
2.3.4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城市居民平均得分(4.26分)高于农村居民平均得分(3.55分),经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5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乙肝基本知识得分情况
回答人数 得分均值
城市居民 485 4.26
农村居民 476 3.55
2.3.5 获取乙肝相关知识的途径
问卷中涉及乙肝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包括: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医学专业书籍、咨询医生。调查对象获取乙肝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见表6。
表6 调查对象乙肝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构成
途径 回答人数 百分比(%)
媒体 624 62.59
医学书籍 122 12.24
医生 251 25.18
合计 997 100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周口市城乡居民的乙肝知识比较普及,对乙肝是一种传染病、接种疫苗可预防乙肝的知晓率均达90%以上。提示随着居民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乙肝防治知识越来被居民所接受;但得分均值偏低,反映了居民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程度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主要是由于部分人群如年长居民、农民、流动人口等文化程度低所致。
3.2 学历的高低对于知晓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学历高的市民知晓率高于低学历者,今后随着人群人口素质的提高,知晓率将会有进一步的上升。
3.3 大众传媒和医务人员在乙肝知识的普及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次调查中,医务人员的平均得分最高,但是在传播知识方面并未突出明显优势,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治乙肝知识学习和对群众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真正发挥其健康教育的作用。
3.4 在乙肝知识来源方面,居民乙肝知识获得主要来源于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来自医务人员等专业宣传的比例低,提示各级卫生部门和大众传媒,在今后开展预防与控制乙肝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应积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层次、长期系统地开展防控乙肝健康教育,以提高群众乙肝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3.5 由于对乙肝基本知识的知晓和防治态度及行为受到文化素质、个人经历、家庭和社会背景等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3]。因此长期、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扩大乙肝知识的社会覆盖面,提高居民的乙肝知识知晓水平十分重要。
3.6 针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及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人群设计或选择不同健康教育策略,实施行为干预,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重点抓好知识、观念与行为习惯的转变,是提高乙肝防制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EB/OL]. 2008-04-23 [2010-05-10].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干预性研究;健康教育;学生,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也悄然发生改变。每年新发病例中,经性传播(包括异性和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3.1%上升到2015年的94.0%[1]。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每小时有13名15~24岁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我国,7.1%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年轻人,青年学生为高危人群[2]。201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到2030年将终结艾滋病疫情[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关注高危人群也需关注普通人群,防控措施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要注重能力培养。本研究以某医学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12月,通过1年时间开展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3—11月在四川某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各年级学制共59个班级中,随机抽取31个班级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851名,发放问卷1851份,回收1846份,有效问卷1554份,有效率为83.96%。其中男生88名,女生1466名;干预后发放问卷1786份,回收1699份,有效问卷1572份,有效率为88.02%。其中男生38名,女生1534名。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在年龄和民族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该校招生限制,在抽样时虽已按年级、学制进行分层,但年级和学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因在生活技能和艾滋病基本知识方面高年级或大专班的学生并不比低年级好[4],说明年级和学制对结果的影响无实质性作用。
1.2方法
参考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2012年10月制定的《社会组织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及感染者和病人关怀技术指南》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大中专学生群体特点,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5题)、艾滋病基本知识(8题)、艾滋病感染资讯(2题)、预防艾滋病(以下简称“防艾”)生活技能(32题)、艾滋病政策信息(2题)5个方面。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感染资讯答案为3个选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和不知道均为0分;防艾生活技能答案均为5个选项,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赋分[5]。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感染资讯得分相加为艾滋病总体知识。艾滋病政策信息一题是“你是否听说过教育部和卫生部门联合出台的《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选项为完全了解、有点印象、完全不知道;另一题为“检测机构可以将你的HIV检测结果告诉你所在的学校”,选项为完全同意、大致同意、中立、大致不同意、完全不同意;2题共8分。根据WHO对生活技能的定义以及护理专业学生防治艾滋病能力的需要,将防艾生活技能分为协商能力、拒绝能力、风险识别能力[6-7]和寻求帮助的能力。在基线调查后,通过公开招募成立社团,招募同伴教育者,通过专业教师培训后进入全校护理班级开展2次防艾宣传教育,每次时间约30min。除此以外还通过海报宣传、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册、开展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8-9]。
1.3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同伴教育效果,按照班级分布情况,选拔同伴教育者30人。选拔中请各班级辅导员参与,由3位评委共同打分,通过面试选择合适的学生[10-11]。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中主要通过听课、自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促进同伴教育者成长[12]。培训结束后,3人一组,共同制作课件准备道具,每组至少1名学生需在项目负责人处进行小讲课,讲课结束后及时纠正问题,以保证同伴教育者能够开展入班宣教活动。为了保证问卷质量,先请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预实验后再进行调查。为了保证问卷能够如实填答,由同伴教育者担任调查员,并由专人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确定调查标准和要求后,通过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
1.4数据分析
问卷经统一编码后录入EpiDate3.1,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基线调查和干预后各项指标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护理专业学生防艾生活技能和艾滋病知识干预
前后得分比较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防艾生活技能的4个方面干预后得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于艾滋病相关的政策信息干预后得分也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比较,女生在风险识别、协商、拒绝、寻求帮助、政策信息、基本知识、感染资讯和总体知识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在风险识别、拒绝、基本知识、感染资讯和总体知识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协商、寻求帮助能力和政策信息得分上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护理专业学生防艾生活技能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测评同伴教育效果,在基线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增加4题:是否喜欢同伴教育、是否喜欢专家讲座、是否愿意成为同伴教育者、是否能够进行防艾宣传。结果显示,是否喜欢同伴教育、是否喜欢专家讲座、艾滋病知识都是学生防艾生活技能的影响因素。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行为疗法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证明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患者本人及其家人了解高血压基本知识及其危害,有利于更好的治疗高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对龙家圈镇卫生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该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病例均来源于龙家圈镇卫生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在40至75岁,收缩压在140至190mmHg,舒张压 在90至105mmHg,无严重并发症。诊断符合《2012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2方法:由专人负责对入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个出院病人都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单及面对面讲解等形式继续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以及对疾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3健康教育内容: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高血压患者讲解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的基本知识。⑵告诉患者该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完全可以控制,不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消除患者对该病的恐惧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告知患者积极调节心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食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肥胖患者应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预防便秘,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⑷适量的体育锻炼。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强度的体育运动,以运动后无明显身体不适为宜。⑸告诉患者高血压是终生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保持血压稳定,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及停药。⑹定期到医院及门诊测量血压,有条件的患者可购买血压计并教会患者家人测量血压的方法,自行测量血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行为变化
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高血压患者吸烟及饮酒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
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该病也是一个缓慢地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长期保持血压稳定可延缓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进展。高血压又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及缺乏对该病的基本认识,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2],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健康教育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可以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3];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在该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保持了良好的心态;掌握高血压自我保健知识;是临床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力的辅助治疗方法[4]。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之前,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病的基本知识,多数患者存在着吸烟、饮酒、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且由于生活、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住院期间及1年随访中的健康教育,多数患者了解了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高血压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自觉养成了戒烟、限酒、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健康行为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必将成为保持血压稳定,延缓并发症进展,增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的重要行为疗法,必将成为临床药物治疗高血压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乔卫卫,张奎星,刘同宝,等.心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男性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3(7):592-594
[2] 梁校平.实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6):93-94
关于正交实验方面的书:
⒈《应用统计学》。作者:潘鸿、张小宇、吴勇民。《应用统计学》系统讲述应用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电子表格的实际应用,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等应用统计方法。
⒉《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作者:任露泉。本书从技术观点和应用观点出发,重点阐述了试验设计、回归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最优化方法和最新分析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试验优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优化质量和成效。
⒊《正交试验法》。作者: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目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研究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政治学为理论的,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感到学习比较吃力。
(一)对非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定位不清楚
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的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怎样去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都需要学生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是如今不少学校的非统计学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统计学有的是完全作为一门理论课,课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
(二)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制定统计学教学标准的时候,经常只考虑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授,而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模式,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统计水平。其次教学内容单一,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强调统计的应用,但很少涉及统计在各个专业的具体运用。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还是不理解统计学的具体作用,学习兴趣也随之大打折扣,
(三)考核方法陈旧
统计学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主要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而忽略了对综合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有些学生通过考试前突击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考核方式方法上多动脑筋。
二、 对策分析
(一)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以上分析可知,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的学习要求和统计学专业统计学的学习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而其它不少过时的、不适用的部分应删除。整个统计学的教学还是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分析数据来展开,但是像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以及统计整理的程序介绍、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的分类等内容,由于实用性很差,应都删除,而主要介绍当今通行的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和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以及反映总体分布的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二)改革教学方式,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0月前来就诊的80例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本组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为17-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3)岁。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主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心理及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其具体内容为:要求患者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常识,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一般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等。
1.3 评价指标 临床评价指标主要采用自拟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常见疾病的重视程度、服药依从性等内容,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依从性越高[1]。
1.4 统计学原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进行分析,用(χ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之间的组间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之间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2 结 果
临床经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前后的评分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3 讨 论
近年来,医疗护理逐渐向着心理干预、治疗及康复等综合护理模式发展,健康教育日益成为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各种因素都会引起患者发病,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提高生活质量[2-3]。本次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疾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疾病认识程度、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参考文献
[1] 刘爱军,杨笑.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