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科研项目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项目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是科研院所重要的资产项目,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已经成为了科研院所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院所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获取较高的利润空间,就必须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确保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对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充分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1.由于受到“重视购置、忽视管理”的影响,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管理观念,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各项相关制度较为完善,但是购置以后,由于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的约束力不强,而且科研院所在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权责关系比较混乱,固定资产的实物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进而不利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后续工作的进行。2.现阶段,一些科研机构过于注重科研经费的使用,缺少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较强的管理意识,一些科研机构大都由科技、财务等职能部门构成,主要掌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但是由于科研项目容易受到多种方面的限制,大大超出了职能管理人员的专业范围,相关管理人员很难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细微之处,进而与科研项目预算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甚远。

(二)缺少较为科学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难以落实

1.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有着诸多繁琐小事,一定程度上很难全面兼顾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与决算等全过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人员缺少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正确态度,存在着认为预算编制是为了实现立项目标的心理误区,并没有对科研经费进行深入分析。2.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批复管理和控制预算进行,经常盲目、随意地进行预算的调整,资金用途经常被随意改变。而且相关科研人员缺少与财务部门保持密切的来往、协作,严重造成了预算结果与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的差距,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固定资产使用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监管并不到位

在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报废、处置等环节管理较不规范,比如一些单位资产处置比较盲目,并没有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来进行,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地沟通。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大大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与浪费。同时,在科研投资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中,严重缺少对于平时经费的预算、支出的执行力度,进行项目验收时,科研项目的控制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经费预算较为形同虚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研经费擅自挪用、行为,与国家科研经费立项目标严重背离。

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设置预算专职管理人员

1.要树立科研人员良好的资产效益观念,要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保证全员高度的参与度,积极构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网络,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完整无损,对全单位资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所以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固定资产台账工作,了解生产技术设备,要做到全面掌握资产使用情况,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的正常进行。2.针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而言,需要相关技术部门与其他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保证高度的参与度。科研机构要统一领导预算管理工作,要形成以职能管理为主、科研配合为辅的工作格局,制定分工明确的权责机制。选择专业的预算专职人员,做好技术研发工作的追踪与审查工作,推动科研机构预算管理专业化、规范化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好预算执行

1.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科研单位必须要保证对项目的立项申报高度重视,细化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批准程序,对于项目金额较大的国家级、省级等重大投资项目来说,科研项目负责人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预算方案,相关专家委员会要及时对申报项目预算进行论证。而且财务人员要与投资项目负责人保持密切的配合,不断细化各个项目投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详细计算每一笔支出数据,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满足预算编制精细化的实际需求。2、同时,在科研经费核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单位财务系统特征,将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充分结合在一起,为相关会计报表的直接取数提供相应的便利,还能够使财务人员掌握好预算各个支出科目的具体使用金额,保证后期项目验收与预算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预算专职人员要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扮演着相应的协助角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在预算执行中,预算专职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检查职能,掌握好预算支出的变动情况,确保批复预算、财务制度合理合规支出各项费用。

(三)加大科研项目全面的监管力度,完善职称考评制度

1.要想充分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效益目标,要建立起全面地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经费全过程的管理,要对自身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从财务部门支出,财务部门必须要充分掌握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而有效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要根据科研项目预算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各项开支的报销,合理配置科研资产,避免超标开支现象的发生,严厉打击项目经费相互挪用与挤占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效率的稳步提升。2.职称考评制度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联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可以加强人才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科研人员要积极成立职称考评委员会,做到最客观公正的考评。对于科研管理人员而言,要将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管理制度建设、后期推广应用等指标纳入到系统考评中,为科研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来说,应该深入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一线,熟悉业务,打破界限,掌握项目的管理程序,以便于预算指标批复和调整工作的正常进行。3.除此之外,要将预算管理与考核评估相结合。在科研院所项目投资预算管理中,还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考核制度,使预算管理更具规范性、标准性。将预算管理完成与执行情况共同纳入到现代院所评价指标体系中,做到事前有要求、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评。通过加强考核,将预算管理工作加以严格的落实,进而确保院所整体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科研研所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科研人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实施精细化预算模式,加大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快投资项目预算管理进程,并且要实施考核评估机制,增强相关人员在预算管理建设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科研院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韩悦 单位:中国航天动力所

参考文献:

[1]澹台永静.试论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2016,(05):48-49+125.

第2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预算管理

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财政资金支持促进科研创新,科学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其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各专项资金均要求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相对应,各科研项目均应有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经费的使用方向、结构和目的。随着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资金的体量不断增大,一些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宽泛,导致经常出现一些与科学研究不相关、不必要的开支,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一套适时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管理便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将使科研项目经费出现滥用与浪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在科研项目中,经费的使用需要接受监督、审计和决算,而这一系列经费过程管理的基础就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为了提升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和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均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负责,其掌控着从预算到执行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管理。然而由此衍生的问题是,项目负责人虽说是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却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难以应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组组长或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很少以消耗指标和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与编制,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估计,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支出需求,使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大多形同虚设。

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其与市场产品等生产性项目的成本预算不同,无法准确估计项目的研究周期与经费消耗。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这就决定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差异性,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也会导致出现偏差。

(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将经费支配权交给项目组组长,从主观层面上放松了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都会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多数科学事I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其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或者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缺乏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此外,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组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及其预算内容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比如经费报销时,机械地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但与项目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难以将经费支出与预算完全对应,经常在事后才发现脱节的问题等。

(四)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仅是科学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其科研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形成、资产支配、资产处置等,在各环节都存在问题,比如在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产生重复购置等问题;或者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属于非偿还性资金,因此导致科学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缺乏长远规划,仅考虑眼前一时之需,而且部分仪器设备仅有极少数科研人员懂得操作使用,一旦这些科研人员离岗离职,这部分仪器设备就如废铜烂铁般堆放在实验室,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不少资产直接归属项目组管理,项目组画地为牢、轻视资产管理,导致出现小而全、重复购置等现象愈演愈烈。

(五)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项目组争取来的,因此经费管理也是项目组的事情,经费开支、预算编制与决算均由项目组负责,超支或结余经费由项目组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无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费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不足,且参与意识较差,造成了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问题。

(六)内部审计的作用有限。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准确执行财会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为了减少直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填补,做到未雨绸缪。不过,现阶段的科学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并不重视,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独立性仍然较差。

二、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对策

从对以上问题的梳理中不难发现,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确保科研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法律意识,对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视,同时提高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的水平。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预算标准不科学、计划期制定不合理、执行考核评价不规范和可比性较差等。因此,在项目需求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规范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在充分保证预算刚性的条件下,要对其作出一定的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动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不但能满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也能节省财政资金的消耗。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具有经济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列入日常管理规划。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单位情况,保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冲突,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使管理人员遵章进行管理,并起到相互制约、制衡的作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应确保可执行性,按照管理制度,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书、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规划,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监督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管理功能与预算执行相结合,避免发生偏差,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科学地编制经费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的基础。为了妥善解决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程序脱节的问题,在立项时,应规范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为经费使用确立依据,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管理部门应以课题指南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方向,并按照项目申报条件与规定严格审查,指导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申请书,清晰、完整地表达出项目思路:第一,从专业角度,项目组需合理设定项目任务与目标,按照历史数据分析科学假定环境、限制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基本预算;第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单位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从财务角度,为科研项目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中的支出类别、控制额度,并充分考虑预算的专业性,严格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查。

2.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规范调整。确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后,应根据批准文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但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了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需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做出规范合理的调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是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需建立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并健全分类申报、审核和定期研究制度。严格审查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从源头上防止出现经费申请混乱的状况。健全经费使用计划和决算制度,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做到计划性、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并公开支出明细,通过公开的形式,确保科研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能够起到引导和威慑的作用。

(三)充分发掘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的功能。首先,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应树立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通过整体规划所购置资产,提升资产使用的合理性;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组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标准,构建完善的资产共享平台,实现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购买资产。其次,充分发掘单位现有资产潜力,最大程度上发挥现有资产功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避免资产重构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比如资产使用制度、维护制度和报废制度,严格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人员调离或离职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四)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科学研究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中心,为了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需要做好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而在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让科研人员创造出更多的新科技和新产品。

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单位管理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提升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去,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明细等,监督管理经费的使用,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科研项目上,而不挪作他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经费投入和效益分析相结合,按照投入产出原理,科学评估项目绩效目标。同时,根据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制定可实现的绩效考核目标,为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保驾护航。S

参考文献:

[1]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

[2]黄红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

[3]张川,娄祝坤,王志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财务研究,2015,(02).

[4]张川,娄祝坤,王志成.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8).

[5]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6]邱从龙.加强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

第3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摘要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综合评价高校科技发展实力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监督弱化, 重立项、轻使用、低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着重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指出高校科研经费应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部门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管理能力,使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为建设研究型大学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建设研究型大学是目前许多高校的目标,而科研项目的多少好坏是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高学校声誉和地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管理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重立项、轻使用、低效益等问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效发挥,关系到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刻不容缓。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科研经费的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

要取得科研经费,首先要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也就是实事求是地根据科研项目实施的需要预算科研项目成本。但是,从目前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项目预算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科研成果所需要的项目成本,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不高,偏差很大,财务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地核算和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究其原因,许多高校把科研项目及经费作为考核科技管理和教师的重要指标,把科研项目同教师竞争关键岗、重点岗、职称等紧密相连,造成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去争取科研经费的现象,大部分申报科研项目预算的科研人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基本不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对科研项目预算没有起到指导作用,申报人员为取得科研项目,盲目罗列预算,所编制的科研项目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实际所需的成本,造成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科研项目结题结算不相配。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全面,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资金管理上不匹配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有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助及联合开发等等,形成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不同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对所投入的科研资金提出了不同的财务管理要求。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普遍是采用由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各项科研经费的一级财务管理体制。所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情况下是分离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以及教师科研量化考核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经费使用采取项目主持人审批负责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由此,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项目主持人就出现了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上的差异,虽然许多高校制定有详尽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特别是存在横向科研经费,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现实中没有严格执行,从而造成科研人员上报的科研经费开支与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不符。

(三)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模式为“统一核算”,没有或缺乏成本核算

由于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采用的是“统一核算”的财务核算方式,教学支出与科研支出在一起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用教学的材料作科研项目的实验,或用纵向科研经费作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高校对从事科研所用的房屋、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无形中加大了教育事业费开支范围,减少了科研成本开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用途是否与科研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管理和控制。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努力争取来的,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较为普遍,结题资金处理不明晰

所谓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但在项目支出中不做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在职项目进行管理的现象。高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专用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但由于课题负责人大多对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及管理制度了解较少,从而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结题不结账的课题中的许多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分配,造成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和项目财务管理的负担。此外,高校对于科研结余经费处理也没有明确规定,管理松懈,其支出多为招待费、汽油费、手机费以及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差旅费等。

(五)科研资产管理混乱、设备利用率低下

高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名义上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部门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出现资产登记不及时,或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资产的盘盈、盘亏及报废等后续工作处理缺失;科研资产大多数由项目组保管使用,项目结题或者科研人员调动时,未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使大部分资产滞留在个人手中,物随人走。另一方面,由于科研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些项目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者, 由于分属不同院所或部门,科研仪器设备不能共享,造成科研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重复购置,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而且设备利用率不高。另外,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无形资产管理措施也非常薄弱,造成被侵权事件的发生和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筹措的科研经费总量也不断增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等学校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以某高校为例:科研经费到款分别是2007年2亿,2008年3亿,2009年4亿。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给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带来巨大冲击,高校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和制订一个适应高校发展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

首先明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组织科研人员学习科研管理制度,让项目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预算、决算能力。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增加预算会计,专门指导科研项目的立项预算,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和控制,帮助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决算。首先,根据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立项预算模板(预算模板应能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和控制),科研项目申报人依据立项预算模板在预算会计的指导下填报项目预算,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申报成功的项目预算转给财务管理部门;其次,财务管理部门根据立项预算模板实行科研项目预算制核算,平时依据科研管理部门转来的项目预算进行核算控制,非预算内开支不予列支,因科研项目实施情况改变而需列支的费用,应先申请变更预算,经审批后列支;最后,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帮助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决算。通过:预算―核算―控制―决算的整套流程,提高对科研项目预决算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议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统一管理,专门核算”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从管理角度,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不采取科研管理部门成立二级财务结构进行独立核算的模式,保证高校资金管理的整体性、统一性;而从核算角度,财务管理部门将科研经费与教学经费分离,进行专门核算,根据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研经费的核算内容,配合科研管理部门的预算模板,通过财务软件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控制,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保证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真实完整,来龙去脉清晰明了。

(四)明确各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加强管理部门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管理能力。要解决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结题资金处理不明晰、科研资产管理混乱、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关键在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科研管理部门增设预算会计,首先是为了解决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和指导科研项目申报人做好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更好地争取科研项目,同时为以后的科研项目核算打好基础;其次能够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间的合作,让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核算能够相互统一,保证科研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为最后科研项目结题的决算做准备;最后能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做好科研项目决算工作,处理好科研资产的交接转换,保全高校的资产不流失。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高校的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有关科研项目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某高校会计核算中科研项目的核算2008年占42%,2009年占46%。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要提高认识,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使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为建设研究型大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科金发计[2002]61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规定.

[2]国科发计字[2001]632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

第4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高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托,科研经费短缺是影响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高校的科研经费从2006年的133.1亿元增长至2010年262.2亿元,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但高校科研经费在全国科研经费的份额比例基本维持在9%以下,远低于企业和研究机构(见下表)。高校要增加直接和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的份额,硬条件靠有学科支撑的科学研究能力,软条件离不开规范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01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新会计制度也即将颁布实施。高校要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调整和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和健全监督职能。

1.政府主导国家科研项目改革先行,健全完善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和组织协调难度加大,高校科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依靠一个人、解决一个课题的“单干模式”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和财政管理的发展和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努力推进学研产一体化进程,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培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培养创新人才。高校教师承担的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型科研项目,限于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技术、市场等条件,科研活动在经济上不能给高校带来较大收益,反而科研条件的建设和维护、科研人员工作津贴和奖励等经费都需要占用教育经费和资源。科研工作比较活跃高校的科研条件建设和科研奖励占用教育经费和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既降低了教育经费的直接投入,又虚化了科研活动的真实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报虚账、假账现象的发生。科研机构或企业中有专职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薪酬编入了经费或成本预算,高校由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和标准核定,编制内专门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职员当然也有,但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是教师,经费预算主要保障的是教育事业支出,没有科研经费日常预算,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不能列支人员工资的制度规定不合理。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专业化的科研队伍,制定专门的人事考评和薪酬待遇等制度。

此次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调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将项目预算支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初步建立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直接费用是按项目研究任务编列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直接费用,可视同企业成本核算的变动成本。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按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核定,类似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固定成本。二是相比以往核定的管理费,间接费用提取比例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增绩效支出。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具体考评和发放工作由项目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但这个支出项目的定义比较模糊,大概是套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科研项目组中正式在职人员的薪酬性的支出。这一规定在重视和尊重教师的智力劳动,体现按劳取酬原则,开展科研成本全额核算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存在间接费用按比例“一刀切”、人员支出分类不到位、实务指导作用弱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高校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打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业务固定成本混算的局面制定准则和规范,在资源分配、条件建设和成本补偿等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和绩效管理,建立配套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相互关联。合理的补偿机制将促进成本核算制度臻于完善,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将使成本补偿依据更加充分,补偿合理可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项目承担单位管理的主动性。高校应当借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之势,开展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完善科研经费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管等基本管理制度[2],重点开展科研项目人员支出标准测算、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成本的细化核算等项工作,建立比较可行的固定成本补偿制度,为国家科研项目进一步完善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提供实务依据,为高校争取更加合理的科研经费拨款额提供会计数据支持,探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校内核算中心。

2.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会计核算为重点,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经费管理责任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成本核算和科研院所、企业不同。现在高校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中几乎没有科研经费的会计信息。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和补偿缺乏统一规范的方法,需要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合高校科学研究特性和规律的科研会计核算制度。

科学的经费预算是政府评价考核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履行情况的基本依据。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科研经费效益不高的使用不规范的“痼疾”。科学研究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预算“可使我们对变化做出系统的而不是混乱的反应” [3] ,科研项目更要注重发挥预算的控制、规范和评价作用。高校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是教师,他对项目的理论技术路线方案比较在行,但对预测和计量完成技术方案的经济成本比较外行,一般是凭感觉靠经验来完成经费支出科目预算的编制。高校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来解决科研和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但预算科学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时,经常会出现预算的支出事项没有发生,没有列入预算的支出项目却实际需要,而且此类情况一般并不是由于技术方案变化造成,而是财务预算和技术方案相脱节,项目条件的研究和准备不充分所致;也有预算过于细化又不及时调整的因素,比如国际交流支出预算受出访限制不能成行等。这里有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监管不到的原因,但根源在于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不够。“十二五”期间国家科研项目的任务书和预算书进行合并,注重研究任务和经费预算的结合、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的对照,经费分配和绩效评价更加遵循经济管理的原则。提高经费预算科学性根本在于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有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两大责任,包括申报立项的组织和指导、预算编制的咨询和服务、组织实施的协调和支撑、经费使用的审核和监督、结题验收的检验和凝练、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等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高校法人责任能否履行到位将关系到国家项目的考评和后续项目的申报工作。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改过去粗放型管理方式为精细化管理方式,才能将法人责任落到实处。为此,高校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咨询和指导作用,重视学科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凝练科研方向、发扬学科优势,“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 [4]。这是科研项目管理宏观层次的工作范畴。同时科技、财务部门要着力培养复合型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科技部门项目管理人员除了履行上传下达的办公职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财务常识,了解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组织程序。科研经费核算会计要了解科研项目研究的内容,分析经费预算和项目任务的内在关系,核查各项经费支出和研究工作是否相关,提供项目收支和成本会计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帮助项目负责人完成预算调整工作,为项目财务决算和验收做好准备。这是科研项目管理微观层次的工作内容。高校加强科研项目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科研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水平和经费预算的保障能力,规范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做到如此,单位法人责任的履行会自然到位。

3.以开展科研成本核算为契机,重视和加强科研资产管理

科研资产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至少应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形态。实物资产是通过高校的教育经费购置和项目研究经费配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主要包括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和科研机构专属的房屋建筑物等。高校需要按照固定资产主要的服务对象和功能用途,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大项分类配置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将科研资产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整合科研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加强科研项目结题后配置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建设国家、省部和校企三级共享的学科综合科研实验中心,为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提供工作室型的平台服务。高校资产、财务等管理部门应当预先掌握科研项目获得批准的购置设备预算,为此类实验设备提供适用的运行环境,计划项目结题后设备的配置管理,切实将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纳入高校资产统一管理,减少项目结束后设备流失或闲置、以后项目重复申请购置等现象的发生,把有限的科研预算额度尽量安排在科研业务支出项目上,提高科研经费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即将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是建立固定资产退出补偿机制。科研固定资产折旧是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制度,使得高校科研、资产、财务等管理部门形成科研资产管理合力有了实在的依托。

科研无形资产是科研活动获得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由于高校科技成果大部分还处于理论阶段,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还要经历中试、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环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高校科研成果无论直接或间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要对科技成果经济价值的评估和确定,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的工作。

科研无形资产是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主要对象,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和科技智慧的重要积累。目前由于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全,无形资产的维持和继续开发等成本支出做不到系统归集,无形资产维持费负担沉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一般高校科研无形资产的计量还基本是空白,无形资产价值失真和流失的现象非常突出,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不规范而存在市场风险。高校应当在开展科研项目全额成本核算和成本补偿的工作的同时,着手加强科研无形资产的计量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学研产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孙平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5期12页

[2]赵善庆 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11卷第1期 33页

[3]【美】查尔斯・亨格伦、格里・桑顿、威廉・斯特尔顿.《管理会计教程(第十版)》127页,华夏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4]冯彦妍,张建新.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经济论坛》2010年2 月第02 期 182页

第5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一、目前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科研院所的财务预算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完整,未按照科学事业发展计划和其内部财力的承受范围逐项计算编制,而且对科研项目中的相应科目未按轻重主次预算,从而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2.科研院所财务工作人员在制定财务预算时,仅对于科研项目支出、科研经费收入及成本支出做出预算,而对于其资本性支出和现金流量等方面没有做出充分的预算编制。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有序的预算审批程序。有些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由于对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认识,又没有与财务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导致其预算内容较简单,再加之时间仓促,为了能够及时上报,就使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审批不严谨,缺乏规范性。

4.对科研项目预算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科研院所考核制度不完善,在财务预算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日常的预算管理内容进行监督控制,导致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负责人往往针对科研项目合同编制预算,而实际支出大部分脱离预算,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进行预算管理措施,从而发挥不了预算的最大作用。

(二)成本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研院所的行业特殊性,其成本核算的对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以课题为成本对象的核算办法,虽然能够调动科研人员对争取科研经费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单个课题经费较少,工作人员不足,不能集中力量对重要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其弊端显而易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研管理部门的经费来源渠道多样性,有些部门片面强调专款专用、专项核算,致使有些相同科研项目按照几个成本对行核算,出现核算错误的情况发生,导致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准确性,成本预算失真。

(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际不符。根据现行科研院所会计制度中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只要求进行账面原值的核算,不计折旧价值,通过提取基金的方式来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未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而只是虚增资产总量价值(虚增资产总量价值泛指资产负债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切实、有效地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其成本核算相对不够完整、准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导致价值的差异,甚至朝着背离的方向发展。

2.内部控制不完善。科研院所由于是国家科学事业单位,不同于其他大中型企业,其仪器设备的购置没有采用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来进行合理、规范的控制,缺乏统一的购置安排,其购置程序较简单,造成购置价格较高、购置设备重复等资源浪费。采购回来的物品没有专门的资产保管部门来负责保管,大多数是哪个课题组采购的,就放置于哪个实验室,虽然有时会指定一些科研工作人员管理,但是他们也只是对如何使用、如何操作及保养维护等进行管理,而对于整个科研院所的资源配置方面无法进行安排协调。

二、解决科研院所财务管理问题应采用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建立预算管理体制,采用“零基法”编制预算

“零基法”指的是一切从零开始编制的预算,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以科学规范的定额为基础,同时考虑职能和任务的变化,根据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各方面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使用额度,它不受上一年决算的影响,可以提前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性。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应当同时编制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如果多个单位共同承担负责一个项目的研究工作时,应该同时编制列出各个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和经费预算支出等,再由项目总的承担单位负责汇总上报,坚持经济合理性、政府相符性等原则。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执行与控制两部分。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执行各项财务预算,严格按照执行规定,对预算审批签字环节把好关,对于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预算审批中出现的一些支出项目,一律拒绝付款与报销。

对于预算的内部控制,有关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应该组织好项目预算的实施工作,对部门内的预算工作进行不定期地追踪、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于执行中出现的与预算不相符的内容,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时调整预算。财务管理部门也要定期进行分析考评,及时跟踪了解经费开支进度、数目等,如发现执行中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一解决,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完善成本预算制度,突出财务部门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全面的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核算方法与程序的确定、成本预测与分析等。科研院所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全面组织成本核算制度,合理安排其具体工作内容,根据其科研项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成本对象,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预算、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同时,明确划分项目的基本事业经费开支,不得分摊到成本项目的经费范围内,应该合理分摊间接费用,做到账目清晰。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第6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摘 要 近年来,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过去我们所采取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急需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站在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的立场上,就当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如何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科学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现状与对策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一般目标是单位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一个单位财务活动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准和依据。而科学事业单位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它会占用和使用社会公共经济资源,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受到国家财政预算的直接管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应该是对财政供给各项资金的合规使用与控制上,并且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配置、运作以及调控、监管的基本职能,确保资金能够获取更高的效益。

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

第一,很多时候项目的预算都无法准确的反映出科研成本,科研项目预算中的支出部分和项目完成之后的实际支出部分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科研项目的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预算的申请过程中常常是凭借主观经验进行估算,不能和财务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第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科研项目预算的监管不到位,项目预算的批复书通常是负责人进行管理,财务部门仅仅是根据相关规范来进行监督,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二)财务分析不够准确

现阶段,一部分科学事业单位依旧处于过去的那种报账式的工作状态下,其会计信息往往只是历史数据,对于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也很少进行分析和监督,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出现事后账务多、事前工作少的现象,从而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为科研项目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因为科学事业单位常常会占据与使用大量的固定资产,因此我们在对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工作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因为很多科学事业单位长期不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导致资产虚增的情况出现;此外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形成渠道较多,这样一来也很容易出现账外资产的问题,从而让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四)内控制度建设不到位

科学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是人员岗位的设置不具有科学性,单位业务纷繁复杂,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不明确;第二是部分单位采取实报实销的资金支出制度,但是对这一流程的管理却往往存在空白;第三是一些科学事业单位尚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也很难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三、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点在于科学准确的进行预算编制,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以及科学的预算规范标准。在充分研究科研活动规律之后,对科学事业单位历年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科学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关键在于科研项目的预算,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预算质量。一方面我们应该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计算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增强科研工作者的预算编制意识,让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能够实现财务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相结合的模式。

(二)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众所周知,财务分析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新形势之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应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构建与时展和科研创新相适应的财务分析系统,逐渐实现科研经费实时动态管理。另外,我们还应该结合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做好财务管控工作,从而尽可能的满足科研活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一是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改变过去那种重资金管理轻实物管理的观念,将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到年度考核指标中去,从单位管理者出发对固定资产管理引起重视;二是要加强固定资产购置、保存、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三是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考核指标,做到职责清晰、奖惩明确,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以此促进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四是应该贯彻落实监督制度,坚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检查。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应该科学的设置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关键是处理好管理层、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确保不相容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其次应该明确职责,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把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岗位中去,根据岗位来划定职权,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和业务流程开展经济活动;最后是要进一步的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单位内部应该设立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检查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让内控制度逐渐完善。

四、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应该坚持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从而让财务管理更好的为科学事业单位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监督财务预算的管理与执行,促进财务预算有效进行

大多数高校目前财务预算编制采用的是基数增长法,这种编制方法还是不够科学,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调研,容易造成预算目标与实际不符。有的高校对预算执行把关不严,不合规的预算调整、经费追加时有发生,加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不完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度不能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往往导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编制出现脱离现象。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全过程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中,对财务预算的执行进行全方位监督,对财务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系统的全面的审计评价。这既有利于财务工作透明度的增加,也有利于保证预算管理进行的有效性。审计部门首先要从预算的编制入手,检查预算编制的程序是否合法,预算编制的范围是否全面,检查预算是否逐层逐级编制,审计预算编制内容有无充分依据,预算项目合理与否,有无重复与遗漏,预算数据的测算是否合理可靠。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可以通过对财务系统中各项预算指标的控制,跟踪检查具体项目的执行情况。对超预算的项目要进行重点检查,审查是否有完备合规的审批手续,分析超支的必要性以及超支的真实原因。对远低于预算数的支出项目,检查其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研课题的数量与经费额度是高校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对科研人员或者教师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越来越重视科研活动的开展。近几年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筹集的科研经费总额较以往均有大幅度的增长。但许多高校只重视资金的来源,而忽略了对科研经费使用规范性的管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有的高校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和高校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出现一些违规现象。比如,有些科研人员将个人或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用与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报销套取科研经费,虚列领款清单开支大量劳务费,科研课题虽然已经结题,但没有及时结账等等。内部审计部门要发挥应有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对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科研经费的结题审计,特别对国家投入较大的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重点跟踪审计。高校内部审计主要审查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是否规范,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权限是否明确,是否把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是否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研经费等情况;审查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有关支出是否超出规定比例或合理水平,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等情况;审查是否存在自筹经费或配套经费不到位、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等其他有关情况。审计报告要如实揭示科研项目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关注改进情况,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合规性,实现预期的效果,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廉政建设。

提高校领导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水平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校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面对资金的缺口,高校仅靠财政拨款往往难以满足需要,开始依赖于银行信贷。作为高校资金重要来源之一的银行贷款,其性质大大不同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银行贷款所取得的债务资本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和有偿性,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还本付息必然成为高校的一项债务负担。从这个角度分析,银行贷款虽然短期内缓解了经费紧张的局面,拓宽了资金筹资渠道,但高校也因此背上较大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凸显。随着的理财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风险有所增加,高校管理者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客观上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必须正视的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确保高校具有较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能有效发挥作用。内审人员应明确自己相关的作用与职责,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风险管控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校领导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对学校整体负债承受程度、贷款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性审计,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以帮助学校规避风险,保障学校经济正常运行。

第8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资产使用率;科研经费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02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01

1 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1 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低

从财务管理执行情况看,部分农业科研单位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的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得不到良好执行。财务管理混乱,机构资金的使用、管理,农业项目建设以及对外投资和担保缺乏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认识不深,忽视制度和纪律,工作态度不积极,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仍停留在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上,资金的充分管理应用环节非常薄弱。

1.2 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大

单位负责人不认真履行职责,疏于管理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不重视单位财务预决算和财务报表,造成上报材料反映不实,项目经费开支真实度低。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管,项目经费经常发生相互挤占和挪用现象,不能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要求和进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没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用途,造成资金浪费。有些人在不同部门重复申报同一项目,有的人设法将科研经费变为支出经费,改变科研项目经费用途,相互挤占挪用。个别人在项目批准后,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项目发票报账存在重复报账的现象,采取非法手段隐瞒资金去向,有时同一张发票在不同项目中重复使用,套取国家财政资金。项目验收缺乏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使项目验收流于形式,导致国家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1.3 资产使用率低

资产的购买、使用等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有些农业科研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善、权限不明确、资产利用率低以及闲置等问题,同样使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其真正用途。科研单位的项目经费使用权由课题主持人掌握,设备均是自行采购、使用和保管,各部门有时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极低。部分单位缺乏设备购置成本分析,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大型仪器,使用次数少、使用时间短,采购前没有对市场进行考察和合理预算,造成仪器长期闲置。

2 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对各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监督,对科研及其他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单位资金使用流程,层层落实,严格审批。

2.2 加强人员素质

一方面,部分单位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恣意妄为,甚至串通财会人员一起作假账等。为遏制这种违法违纪现象,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必须学法、守法,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法规为准绳,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重点学好会计法,依法理财、依法核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本单位的财产和利益不受损失,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部分领导来自科研一线,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明确他们的经济责任十分重要。此外,部分会计人员业务不精,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不断深入的会计形势的需要。为使农业科研财务管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3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肩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其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是科研单位的灵魂。国家这几年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日益加大,科研项目资金也不断增多,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关乎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应建立科研项目的实施绩效、项目管理、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以加强和完善预算监管,提高透明度。农业科研单位要严格遵照科研项目申报书和合同要求,做好项目申报、报告审批、资金使用及项目验收等各项项目活动,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要求和规定用途报销各项开支,杜绝项目经费相互挪用和挤占现象,严肃处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2.4 提高资产使用率

目前,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管理也逐渐成为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各单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国有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农业科研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包括出租、出借以及报废处置等,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不明原因的财产损失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单位内部各科研项目小组之间要统筹规划资产购置,合理配备科研资产,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现象,杜绝项目资金浪费。

3 结 语

随着农业科研机构经费的逐年增长,很多机构由以往的纯科研型转变为科技经营型,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促进科研成果不断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农业科研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农业科研机构各类项目活动规范开展和进行。

第9篇:科研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办高校;科研经费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8日

2014年在APEC会议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其重要特征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的增长。通过改革和创新带领中国经济走过激流险滩,这是攸关中国经济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在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肯定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就要求作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民办高校,一方面要肩负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另一方面必须依托其在应用和技能教育的优势推动创新的应用研究,如此才能形成与公办高校既互补又互相促进的创新源泉,建构一个更加开放的科研体系和创新格局。近十几年,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上都有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不断提升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也快速增长,但是科研的投入总量比较低下,科研的质量不高,科研的应用型研究不足,伴随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提高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渠道。目前,湖南地区的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主要由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科研收入两部分组成。科研经费拨款是指民办高校从各级财政获得的专项和非专项科研经费拨款,是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厅局、研究院所等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拨款,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中央科研经费拨款、地方科研经费拨款及其他科研经费拨款三大类。其中,其他科研经费拨款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拨款、博士后经费、合同类纵向科研经费。其他科研收入是指民办高校通过开展科研及相关活动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科技咨询服务收入、科技开发与协作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等。

以湖南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2011年科研经费收入约146万元,其中地方科研经费拨款14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96%;其他科研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4%。可以看出,该校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科研经费拨款,少部分来源于其他科研收入,其经费收入结构如图1所示。(图1)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民办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该民办高校近三年的科研经费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科学研究项目逐渐增多,学校科研经费收入持续增长,为了使学校的科研资金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图2)

(二)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制度。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大多数是参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以湖南地区的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根据教财[2012]7号文精神,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长对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分管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学校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各二级科研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

该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按照部门职能为主划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管理以及联系科研项目经费的下拨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收支核算工作。科研项目立项前,由科研管理部门宣传、发动教职员工申报,然后按照申报项目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申报人选定研究项目后,科研管理部门协助其完成申报程序;待项目批准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将科研经费拨至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再由财务管理部门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至不同的项目类别中。项目负责人负责控制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图3)

二、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部门职责缺失。在民办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如科研、财务和资产等。科研部门熟悉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过程,对科研经费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宏观性的指导;财务部门熟悉财务制度和标准,对科研经费的报账和核算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导;资产部门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操作和程序,对科研研究相关资产的报批、购买、管理和维护提供指导及服务。理论上来说,这种管理结构的设置是非常合理的,既保证了各管理部门各自负责业务的开展,又保证了各管理部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协作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责权不清、分工不明、沟通渠道不畅、制度互不兼容、缺乏联合监督等原因,各管理机构之间难以对科研经费管理合力监督,导致科研经费的多头管理,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遇事相互推诿的现实状况,阻碍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的监管。

(二)经费预算与经费实际使用存在差异。在当前的经费管理体制中,项目资助机构负责论证、审核科研经费的预算,而科研经费的报账审核工作却是由本校的财务部门承担,由于财务部门,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缺乏认识,不了解科研经费具体支出的范围、内容和标准,只能按照一般支出的标准进行核算,使得违反科研预算支出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费监管严重失效。

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很多人偏激地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理应属于项目组,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目前,项目申报时的预算都是由项目组预测编制,极少有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参与项目申报之初的预算编制,导致项目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根据主观意愿随意划分经费,经费预算不科学。即便是经过经费预算的项目,也由于申请者对相关设备等投入情况不熟悉,只是大概估计,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出入。另外,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仅能审核对每一笔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由于不了解整个项目预算中的各类支出比例,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对项目总支出进行分析,发现差旅费、劳务费的支出占了大多数,而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费用几乎没有,日常核算未能按照项目申请预算计划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使得科研支出结构不优化。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纵向项目。以某民办高校某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分析,它是2010年申请并批准立项,并分两次拨款合计60,000元,其2010~2012年三年的实际支出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科研项目支出中劳务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9%,其次是差旅费,占到27%,而资料费才占5%,论文版面费仅占6%,该项目支出结构显然不合理,真正用在科研业务方面的支出很少,明显违背国家投入科研经费的本意,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是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科研项目的研究业务费用所占比例偏低,而一些差旅费、劳务费等支出数额巨大,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大大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经费的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民办高校中,项目负责人除了极少数人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识外,绝大部分人对于项目经费管理没有经验,使用经费没有计划,不按预算方案执行预算,想怎样用就怎样用,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项目因为经费的问题达不到预期成果,有的研究已完成经费却结余很多。与此同时,由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缺乏沟通,无法将经费使用的进度和项目的研究进度相结合,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预算来控制支出,导致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

以某教科规划项目为例,其总经费为10,000元,分两年拨付,研究年限为2011~2013年,在申报书上的预算是第一年6,000元,第二年2,000元,第三年2,000元,但是其实际的经费使用却远远偏离它的年度经费使用计划。项目研究的第一年即2011年,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批经费下拨较晚,使得实际经费支出为1,500元,与计划的6,000元相差4,500元,而后两年经费明显也未按照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的进度开支,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表面上看,实际经费使用进度未按计划进行,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该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不完善,财务部门仅对局部的经费支出进行核算,而没有一个完整的预算、核算管理体系来控制整个项目的支出。这直接造成了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项目的实施进度不符,同时也导致不少项目结题几年但是却不结账现象的产生。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例子中提到的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仅2013年的项目结题45项,其中就有一半以上仍有经费结余账面,在这一半以上有结余的项目里,其结余程度也不同,如图4所示。(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45个项目中,6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0~10%,8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10%~20%,3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20%~30%,7个项目结余额在3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该民办高校的科研项目结题但经费结余的现象很严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项目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造成项目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为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提供了可能。相关管理部门工作未协调好,也是导致结题不结账的重要原因。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使得有效的科研经费无法最大限度地被利用,为违纪违规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四)资产管理和使用状况混乱。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学校采购计划、资金安排和资产管理分属财务、资产、采购等部门,由于各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很多项目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重复购置了大量的科研仪器设备,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科研资产是学校资产的一部分,本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的维护管理。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对科研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仅对科研资产进行登记、报账、报废和注销等手续,没有真正履行资产监管和维护的职能,具体表现为:资产审批过于宽松,人为损坏严重;资产日常疏于管理,小故障不断,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外,民办高校科研活动中无形资产本来就比较少,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规定,对于科研活动中购置的无形资产、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软件、版权等管理缺失,以致浪费、被侵权现象严重。

三、结论及建议

(一)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民办高校务必要综合分析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把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遵循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要广泛征集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权威专家的意见,通过相互协商、反复讨论、共同论证而制定。制度要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方面,细化适合各种学科类别的管理办法和条例,要明确不同身份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要公开、公平、公正,要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行为,杜绝出现违反制度的个别或特例现象发生。

2、实行矩阵制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可以借鉴美国物理学教授F・茨维基发明的一种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来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名为“矩阵管理法”。这种管理法依照科学研究的需要自由组合研究人员,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为协调枢纽,提供研究的财力、设备等,满足研究的条件;横向以课题为中心,纵向以各院、所有有关研究人员为元素,为项目的解决而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小组或攻关小组,实现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结合,在学科的交集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研究的创新。(图5)

在矩阵结构图中,纵向为行政流,横向为学术流。纵向的行政流在提供好的服务、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研究活动提供较好的研究环境。横向的学术流在保证研究目标的基础上,体现知识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创新,保证了人才的培养,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与外部的交流,保证了科研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加大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力度。民办高校要制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预算控制办法,将预算控制与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相融合,明确学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提供咨询,审核科研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预算以及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合法、合规审定。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研究情况编制项目预算,按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按要求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承担责任。项目组研究发生的各种开支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学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经费转拨,需向科研部门、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的立项文件、经费文件、合作协议等相关资料,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办理,流程如图6所示。(图6)

(三)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机制。民办高校应根据学校本身特点,依据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按照科研项目的具体规划,对科研经费实行细化管理,区别对待不同类别的科研经费。所列出的科研经费类别必须要做到合理、精简,对于不合理的分类,或合并或修改或取消,杜绝冗余的科目出现在项目预算中。必须依据科学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开支科研经费,避免研究人员违规使用或挪作他用。与此同时,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经济效益与利益及社会反响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这能有效防止少数人员浑水摸鱼,又能激励实实在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还能有效吸引更多的投资,做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当前,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增长过快,导致了科研经费结算的困难,引起了资金沉淀,严重影响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结余经费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本校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规定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加强管理。

民办高校应在深入分析科研结余经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科研经费节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及时处理结余经费,避免长期挂账,引起科研资源浪费。不管采取哪种经费结余的管理措施,都必须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不得与之相违背。如,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对于研究完成后仍有结余科研经费的,结余经费可在受托单位的自然科学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方面继续使用。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项目负责人有权对为完成项目研究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以结余经费的40%进行奖励,但此数额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奖励可以以劳务报酬的形式发放。剩余的部分经费结余可首先用作出版该项目最终成果的补贴。扣除以上两项外的结余经费,可继续作为本单位的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可优先使用。除此之外,在其他项目合同中,对结余经费的处理较少提及。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从预算上保证人员费用,如研究人员工资、津贴等,细化项目经费预算,制定科学、准确的经费使用计划,从根源上避免已结题项目有大量资金结余现象的产生,保证项目结账工作的实效性和规范化,使经费下拨部门准确地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避免盲目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海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李文鹏.论民办高校提升科研经费会计管理水平的方法[J].商品与质量,2011.10.

[3]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0.3.

[4]胡海峰,李静,李红.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9.

[5]杨杰.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6]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7]肖威威.论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9.3.

[8]盛捷.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