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业财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对策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涵义和特点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涵义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是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指依据相关财务信息并结合一定财务环境,采用特定的分析技术与方法,通过揭示影响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因素,寻求资源有效利用和增收节支的办法;通过揭示财务指标形成的原因,反映经营管理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的要点。可以说,财务分析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活动乃至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做出预测、计划、控制、考核等行为的内在前提和基础。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其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财务环境分析是基础。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其经营活动更多受到财务环境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影响,只有密切结合环境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二是“三性”分析是主要内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是日常经营的基本原则,涉及资金运用、资产质量、财务收支等方方面面,“三性”分析理所当然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三是风险分析占据主要地位。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高杠杆、高风险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其本质的高杠杆性将会迅速产生放大效应,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风险分析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应用问题
(一)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不全面
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践来看,尚存在分析体系构建不全面的桎梏。一方面是财务分析指标及目标考核指标的设置缺乏严谨性及科学性,尤其是缺乏安全性和流动性指标分析,同时表外业务分析也是缺失项,这将很难适应当前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趋势下防范潜藏风险的需要;另外在目标考核指标中也存在绝对额指标过多,相对额指标过少的问题,造成指标缺乏连续性及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财务分析表现出仅是肤浅的财务收支数据分析及相关指标的堆砌罗列,缺乏纵深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其价值无法得到深入挖掘与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是财务分析方法相对比较传统和单一,只是基于简单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更多体现出的是对财务报表的静态性分析,往往是粗略的定量分析和以主观判断代替的定性分析结合,非常缺乏细化、严密、系统的分析方法。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宏观环境、同业及非同业竞争、内部控制等方面就被忽视或被低估,就无法科学预知未来银行的走势,财务分析的效能将大打折扣。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偏低
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及财务会计理论基础、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仍然以核算型、守财型、执行型为主,距离管控型、创新型、决策支持型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影响下,财务分析人员的价值创造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在现行教育体系下,财务分析人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熟悉,而跨专业的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对信贷、资金、风控、渠道等业务条线缺乏深入理解,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的能力也异常匮乏,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行为性缺陷。再者,随着大数据时代带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多元化,监管机构要求的数据全量化和高质化,意味着财务分析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但大部分商业银行财务人员信息素养较低,难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导致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进程受到了阻滞。
三、解决对策和方法介绍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可借鉴国际财务分析体系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一是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融会贯通。外部分析应结合财务管理涉及的重点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宏观环境、监管要求、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等,这样才能提升发展战略的高度,增强管理视角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从内部而言,也应从资产负债全面分析出发,将包括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定价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甚至市场营销在内的主要管理内容,作为整个财务分析的对象范围,强化财务分析的综合性和纵深性,便于及时通过资本分配、风险资产配置等财务手段进行干预和控制。二是在现有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系列的表内外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大额风险暴露、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表外加权风险资产等,要始终对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蕴涵的高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日常重点监测,防患于未然,以维持长远稳健安全发展。三是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年度一次全面分析,重大事项专题分析,并科学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财务分析方法,以“分析思维”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执行与落地。
(二)强化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分析能力
商业银行财务人员分析能力的提高首先应源于自身对财务工作的深刻认知,透彻理解金融政策及会计理论和准则要求,并对时代环境变化保持敏锐性,在分析判断过程中不断积累,逐步提升专业素养。从银行整体层面,要为财务分析人员提供成长的空间和平台。首先,要更加重视财务分析人员培养。高级管理层要配备充足的财务分析人员,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的财务分析团队,甚至组建跨部门、跨条线分析团队,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全面提升财务分析价值创造力。要定期组织召开财务分析培训会和研讨会,推进总行及各分支机构财务分析人员的轮训、交流制度,为财务分析人员提供适宜的成长平台,建立培养常态机制。其次,从财务分析人员自身角度,要努力提升综合业务素质。除了要具备积极主动的财务意识和分析意识,能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之外,又要具有创新意识,对市场和数据拥有独特的解读能力,并为之进行战略规划,将传统的职能管理与业务协同管理相融合;要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能力,把财务分析管控与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结合起来,不仅要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关注非财务指标;不仅要关注硬资产价值,还要关注软资产价值;不仅要关注过去,更要关注未来,从而真正实现从传统财务分析到价值创造分析的突破和跨越。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商业银行 信贷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各类信贷技术中,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①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②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③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①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②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③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我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业务拓展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根据个人的财务情况,建立合理的财务规划、财务分析、资产管理及投资顾问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拓展的难点
(一)分业经营的制约
我国对证券、保险、银行三个市场的分业经营,使得我国金融体制的业内风险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金融业的相互促进发展,同时限制了个人理财拓展空间。保险、证券、银行三个领域分隔,客户资金只在各自的内部体系运用,他们都各自为自己的客户理财,从而无法在其他市场来谋利。而在实际中,市场没有将三个领域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客户自身的情况如风险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盈利要求等综合条件并没有作为依据,来制定理财计划,实现客户资金在各个领域的不同运转。
(二)不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政策
国外商业银行能有广阔的空间自主经营,主要是依赖于开放的市场化利率以及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权,使他们可以按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思路确定价格和设计产品,促进各项业务的相互发展。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利率,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也就没有定价权。这样,我国商业银行失去了对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力。
(三)理财市场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第一,理财市场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市场的监管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下必然存在缺陷,从而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法律制度来管理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法律制度覆盖面小,某些特殊的领域法律并未涉及。
第二,理财市场的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多不足。比如,由于对资金和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监管标准不统一,从而容易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
(四)对“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理解不足
现在经济效益的产生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精神层面的因素如自我满足感、自我愉悦感。那么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趋势必然会形成。这就是要实现“给对的客户,以对的价格,提供对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对的渠道,在对的时间去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愿望”目标。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他们通过分析市场来进行产品设计,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其品种设计却不是根据客户需求,而是以银行自身为中心进行的。
(五)市场营销能力欠缺
1.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做得不够全、不够准
市场细分是基础,市场定位是目的,对于银行发挥差异性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产品和服务的营销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设立起点确定接受个人理财服务的客户,但因各银行的理财业务趋于相同,可以说是提品服务基本无差异,这样就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需求。缺乏全面准确的市场定位的个人理财业务,那么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没什么特色。
2.理财服务“品牌”意识清淡,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各家银行并没有推出了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及个性特点的理财品牌,加上各银行的业务基本相似,顾客不了解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更难有一致认同的品牌。这时银行大都会用产品名称代替品牌,使得客户对理财产品认识不深,从而影响了业务的拓展。
(六)真正专业的理财人士的缺乏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需要具备相当强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性综合业务,其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投资技能、较强的专业知识、充足的理财经验,而且还必须掌握房地产、法律等相关知识,并在人际交往能力、公关能力等有一定的优势。我国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较低,加上单一的银行工作人员业务,缺乏了长期对客户的联系,缺乏长期对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支持,从而降低了“一对一”的专家理财水平,对个人理财的全面营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七)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不足
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大多是关于个人生活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大部分仅是将银行原有的产品、业务重组一下,或在服务上做一些改变,而缺乏了实质性突破。金融创新的涉及面小、创新不足,产品的设计效果差、技术含量低,加上相对落后的中间业务创新,进一步导致产品服务滞后于市场需求。
(八)缺乏组织机构以及运行机制保障
个人理财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创新性综合理财业务,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因此它的大力发展需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相互配合,而在国内银行目前这种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大都规划在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面极为广泛,覆盖了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银行资产,而这些业务又是分别由发地产信贷部、中间业务部、个人银行部等多个部门管理,使得前后台业务分割,从而一站式客户服务难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小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2]湛雷.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02).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贵金属 理财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037-04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贵金属理财业务的需求分析
1.商业银行发展与创新业务的需要。在现代银行业的发展中,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具有综合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贵金属市场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交易价格形成等方面正与国际接轨,日益成熟。但是,我国贵金属服务体系与国外贵金属服务体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贵金属理财市场体系与国外成熟的贵金属理财市场体系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两者都存在交易规模较小、产品也不够全面,且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和企业的贵金属业务需求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将不断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强有力挑战,更加需要通过不断发展业务,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在黄金市场上,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可以向黄金企业、投资者乃至中央银行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凭借自身的资金、网络等资源优势,通过增加业务品种,与从事黄金业务的公司与个人客户建立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丰富客户结构,完善服务功能。从国外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中的实际运作经验来看,我国黄金市场开放后,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和交易所的清算银行,可以从事自营和黄金交易业务。业务品种包括自营和代客实金买卖与黄金投资、银行间市场黄金询价交易、套期保值等衍生产品交易、黄金租赁以及黄金进出口(包括黄金寄售)、个人黄金投资与实金买卖、代客仓储和对黄金企业的融资等,同时还可以参与国际黄金市场交易,向黄金企业提供债券发行、推介上市、项目融资、信息咨询等服务。这些新业务的开展,都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进行自营与代客交易中,需要适时地在国际黄金市场上进行平仓,从而成为连接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同时,开展黄金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收益。商业银行开办黄金业务的收益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黄金租赁和向黄金企业提供融资所获收益;第二,黄金自营交易的差价收入、代客交易佣金收入以及提供清算结算、仓储服务的手续费收入等;第三,由此带来的相关其他业务所产生的间接收益。在业务开始的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效益并不明显,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综合收益会有相当大的提高。
除黄金现货交易外,我国商业银行贵金属理财业务已经开展了包括黄金延期、纸黄金、白银现货、白银延期、纸白银、铂金现货、纸铂金、纸钯金、黄金期货、白银期货、黄金远期、黄金租赁、黄金质押融资、贵金属同业拆借,以及与贵金属挂钩的结构性产品等贵金属理财产品。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贵金属理财业务较国外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包括市场定位、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设施配备上的差异性,这些都是我国发展贵金属市场与商业银行创新贵金属理财业务应该努力的方向。
2.贵金属理财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一方面,贵金属具有工业用途的商品价值属性与满足投资需求的货币价值属性的双重属性,较其他商品来说其具有投资需求的价格双重决定机制,较纸币来说具有规避货币贬值风险、抵抗通货膨胀的商品价值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贵金属理财市场一方面可以实现兑现实物贵金属的保值增值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选择投资贵金属理财产品来实现规避货币贬值风险、抵抗通货膨胀的贵金属价格优势。
另一方面,贵金属市场因其高收益率特征而拥有一定的投资群体,且贵金属理财业务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相对较新颖,开展贵金属理财业务对于发展贵金属市场爱好的客户群体和吸引一定新兴客户群体拥有积极的作用。
3.国际环境下的投资需求。在国际方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美联储量化宽松、二次量化宽松可能引发通胀的疑虑,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12年1月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显示,预计2012年金价和白银平均价格分别为1766美元/盎司和33.98美元/盎司,较2011年分别高出约21%和14%。而贵金属延期、贵金属账户、贵金属基金类、融资类产品,以及贵金属远期、期权、期货类衍生产品,都将保持与贵金属价格一致上行的态势。可见,国际贵金属市场现货方面不论是投资者对贵金属价格保值增值方面的投资需求,或是赚取差价的投资投机需求,资料与数据都显示在一定时期内贵金属理财市场都将保持增量涨价的势头。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开始出现数量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老百姓急需寻找投资渠道,理财的热情不断高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既面临机遇也要迎接挑战。因此,很多商业银行传统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都需要转变和创新,以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期每年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稳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有所下降,经济结构正处在调整和优化阶段,但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412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同比增长10.5%。
(二)市场环境分析
首先,从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来看,由于这几年股票市场的震荡波动,我国居民对股票投资的风险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财观念也在发生转变,开始慎重考虑理财产品,尤其是在股票市场表现震荡时,对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比较青睐。这也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其次,由于我国近几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剧,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将会不断缩小。因此,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必将不断减少,从而影响到利润水平。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也需要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最后,在理财市场上,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外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竞争。近几年,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弘基金、腾讯旗下的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由于门槛低、利率较高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一族购买,对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冲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网点优势和专业优势。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具备其网点优势和专业优势。从网点优势来看,一般商业银行的网点都比较多,而且分布比较广,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在全国各地都有其银行网点,方便居民购买相关的理财产品,并且也便于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从专业优势来讲,商业银行具有相关的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能够提供理财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2、理财品种不断丰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另外一个优势是理财品种不断丰富,尤其是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逐年增加,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2006年全年,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品种只有1,100多种,而2020年其品种数量已经达到4万多种,募集金额高达124.56万亿元,可以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从品种来讲,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既有短期的理财产品也有长期的理财产品,既有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也有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既有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有外币理财产品;等等。3、理财品牌建设初显成效。个人理财业务也需要树立品牌,因为品牌是一家银行的实力和信誉的象征。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成功地吸引新客户和留住老客户,提高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忠诚于银行的各种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理财品牌的建设,早在2002年民生银行就推出了“非凡理财”的品牌,对于吸引客户,打造自己的理财竞争力凸显了品牌的作用,之后其他各大商业银行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理财业务品牌。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理财品牌的建设,提高品牌效应,从而达到吸引客户、促进理财业务发展的目标。4、加强理财场所建设。由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是金融理财服务,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私密性,因此理财业务对营业场所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个人理财业务的场所需要一个相对私密和舒适的环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也需要配备相应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理财场所和理财中心的建设,这对于吸引大客户和开展理财业务都有相应的优势和作用。5、理财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如果说理财场所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那么理财服务水平则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软实力。因为个人理财业务本质是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既然是一种高端的金融服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则是吸引客户的一项重要措施和要求。目前,提供个人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都极具竞争力,很多银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吸引客户。因为客户之间的差异,要求金融市场细分,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体,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
(二)劣势分析
从2004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迅速,理财市场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财理念不够先进、产品开发不够深入和创新、服务体系不到位和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从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劣势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劣势:1、理财产品创新不够,同质化程度高。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多达4万多种,但商业银行之间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差异不大,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在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时,商业银行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不是根据客户的真实需要来设计其金融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商业银行旗下的金融产品同质化,为争夺客户大打“价格战”,商业银行有减少个人金融服务的费用,还有为了吸引顾客,往往在金融产品销售的每一个改善的承诺的投资回报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陷入过度的无序竞争当中。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普遍创新能力不强,在市场细分时也不够清晰和明确,往往按照客户的财富来进行市场细分,没有进一步地按照年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来进行划分。2、个人理财业务整合不够。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重视个人理财业务,无论是在场所建设还是投入力度上都有所加强,但在业务模式上整合程度不高。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流程上还是呈现条块分割状况,比如理财业务当中的储蓄业务、理财产品业务、信贷业务等没有整合在一起,这些业务分割到商业银行不同的业务部门,从而导致不能提供全面、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后台业务的条块分割使得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无法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服务。3、理财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部门和其他岗位抽调过来的,其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具备复合型、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比较短缺,有些理财顾问对存贷款业务比较精通,但缺乏相应的保险、股票、基金、期货等知识;有些理财顾问业务能力很强,但在沟通能力方面又存在不足。由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是一项高端的金融服务,对理财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理财人员的素质欠缺必将影响到服务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经济稳步发展为个人理财业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总体比较良好,经济运行比较稳定,这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逐年都呈现增长的趋势。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旺盛,这就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3、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不断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上升,我国中产阶级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21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人。目前,我国出现了总数超百万人的富裕阶层以及大量的中产阶层,这些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对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且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是比较旺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的转变,近几年不断涌现出投资热潮,再加上理财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很多居民不再满足于储蓄,而是选择购买投资回报率更高一些的金融理财产品如债券、基金、股票等,这也为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四)挑战分析
1、分业经营限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早在1995年,我国政府陆续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实施分开经营,并分别进行管理和监管,从而确定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与保险公司都只能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而个人理财业务需要根据客户的资产、负债状况,对客户有关保险、投资、遗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所以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不仅需要银行参与,还需要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参与其中。而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政策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销售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产品,从而获得相应的服务费收入,或者为客户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因此,在这种分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缺乏较大的自主性,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2、政府加大对理财业务监管力度。2018年9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颁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和管理;该办法确定了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文本进行规范,不能夸大宣传,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起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制度,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此外,银监会还对理财资金的投资期限和对象进行了规范,并对商业银行凡是有意规避监管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从银监会的这些措施可以看出,银监会正在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从而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对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规范。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需要不断完善其个人理财的相关业务,避免打“球”和逃避监管。3、缺乏风险防范。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于股票来讲,其风险要小一些,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在市场风险上,各大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往往在宣传过程中夸大收益率,但由于市场利率的下调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在操作风险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或者存在业务人员的错误或欺诈客户行为,这些会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风险。在信用风险方面,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所以商业银行无法完全了解客户的信用程度,存在盲目向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因而产生信用风险。4、面临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的强大竞争。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各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并且品种、数量都呈迅速增长之势,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需要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展开激烈竞争。因此,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之下,一方面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推出的金融产品发展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强市场细分与定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需要完善个人理财业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三、结论及建议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新的业务。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就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从而实现银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和业务发展的全面化。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综合性业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包括了人力资源、营销策略、产品与服务、风险管理等各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商业银行要完善个人理财业务,一是需要有多领域金融专业人才和环境幽雅的营业场所等人力、物力资源;二是需要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顺畅的业务操作流程、优质的品牌形象,从而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三是需要全面的信息支持系统和完备的风险管控,从而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管理;四是需要贴近客户需求的营销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草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9(11).
[2]吕春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
[3]赵翡,王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21(09).
[4]杨墨涵,肖俊琦,俞奥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07).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框架;财务分析方法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框架
财务分析框架是以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将基本的财务指标、经营分析方法与分析目标(如何通过财务分析对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预测、分析、控制)协调一致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组合。要建立这样的分析框架,需要在实务中完成以下工作:
第一步:建立业务经营活动与财务成果的对应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表象上的经营指标与实质上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并建立指标间的联动关系函数。
第二步:从年度预算角度,预测主要业务发展情况,计算经营指标,通过指标间的联动关系函数及趋势检验预测的合理性;从日常预测角度:对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包括存量和增量调整)、利率调整、汇率调整等的影响结果进行测算分析。
第三步:根据实际的经营成果,对各主要指标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透过指标看业务发展趋势,一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另一方面检验预算预测的科学性,修正相关方法,为下一期间积累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框架,使财务预测、预算、分析、控制变成一个依次继起的有机循环体。
二、上市银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
在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业比较、原因分析、趋势预测等方面适用的经营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模拟分析法、压力测试法、回归分析法和矩阵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通过相同或类似项目在不同期间或不同组织等之间的比较来发现差异、查找原因、了解发展趋势等,既可用于本行内部不同时点的纵向比较,也可用于本行不同机构之间、同业之间等横向比较。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对某一经济事项的构成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形成原因。例如,通过分析损益构成情况了解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汇兑损益、投资收益等对损益的贡献情况。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以因果关系为基础对经济事项的形成原因进行分解,掌握形成该事项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演变情况,例如,就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而言,在某一时段内,决定其收益额的只有两个变量:平均余额和利率水平。平均余额和利率水平均为时期数,而非时点数。平均余额也可以转化为日积数,对应的利率水平即为日利率水平。通过分析平均余额和利率水平的变动就可以判断收益额的变动趋势,或者在事后分析收益额变动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某一时段内收益时,不能仅看时点余额,必须要观察平均余额。平均余额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收益率计算的准确性;平均余额变化的特点直接决定了预测的准确性。
(四)模拟分析法
模拟分析法也称情景分析,是在假定某些参数向某一方向发展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模拟值,分析目标指标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本行纵向的预测分析,也可以用于同业横向差异分析。例如,在同业分析时,可以假定如本行达到对方某一指标的水平,净利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此来判断形成两行差距的主要因素。假设本行净利息差与A行相同模拟测算主要指标如下:
如本行净利息差水平与A行相同,已知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34.99亿,在其他财务指标保持不变情况下:
(1)本行每股收益将高于A行0.03元;(2)本行ROA将高于A行0.28个百分点;(3)本行ROE将提高7.15个百分点,高于A行1.4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目前净利息差是影响本行盈利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五)敏感性分析法
也称敏感性分析,也称压力测试,是模拟某经济事项各构成要素的情况,通过改变各构成要素中某一要素或多个要素的取值分析其对经济事项的整体影响,进而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目标指标(如净利润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目标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目标指标事项可能性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根据不确定性因素每次变动数目的多少,敏感性分析可以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例如,在分析贷款利息收入时,对贷款存量、增量、存量收益率、增量收益率四个变量分别固定其中三个变量,分析另一个变量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属于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如果两个变量同时变动则属于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影响目标指标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敏感性因素变动的原因,并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据;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变动的范围或极限值,分析判断实现目标值的可能性;比较多方案的敏感性大小,以便在目标值相似的情况下,从中选出不敏感的方案。
敏感性分析的步骤:首先,确定分析的目标指标。通常的目标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ROA、ROE、CIR等。其次,选定不确定性因素,设定其变化范围。再次,计算不确定性因素变动对目标指标的影响程度,找出敏感性因素。最后,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求出不确定性因素变化的极限值。如下表所示,该表主要反映不同情况对拨备前利润的影响程度。
1.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举例,主要反映不同情况对拨备前利润的影响程度。例如,假设贷款投放量增加200亿,则拨备前利润将增加2.97亿;假设存款日均增量增加500亿,则拨备前利润将增加2.14亿,等等。
2.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举例,下表以某年年度利润预测为例,分析成本收入比与不良贷款率同时变动情况下的利润可能实现空间。
表5 不良贷款率与成本收入比双因素分析表
(六)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以历史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拟预测的指标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建立拟预测的指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来预测指标的发展趋势。例如存款增长受利率、GDP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建立存款增长率与这些因素的数学模型,通过过去若干年的历史数据来得出具体的模型系数,进而用其预测以后年度的增长率。
矩阵分析法就是一种预测存款增长的方法,该法也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迁徙矩阵的方式来分析拟预测指标的演变趋势。这种方法多用于预测结构指标。例如通过建立贷款五级分类数据的迁徙矩阵,可以预测未来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构情况,从而为不良贷款控制和拨备提取等提供依据。
(七)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宏观经济背景分析的一般考虑因素主要有:GDP近三年增长情况;全社会信贷总量、各项存款、M1、M2等近三年增长情况;全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年度净利润、中间业务情况;人民币汇率近年来变化情况;人民币、美元存、贷款利率水平变化情况;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走势情况,主要方面有:一年期央票利率水平、7天回购利率水平、Shibor一年期利率水平、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
此外,还可以对金融行业、股份制银行平均收入水平进行分析,用于:①判断本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的合理性,与本行战略的适应程度;②在同业中的位置变化趋势;③利率水平变化所传导的宏观调控意图;④利率水平变化对本行收益率的潜在影响;⑤汇率变化对本行外币敞口的影响;⑥宏观情况能否支持本行具体业务增长,收益判定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胡岗,阮铮.提升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用性的实践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7(07).
[2]时东来.商业银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3]徐春晓.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改进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07).
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
财务预警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等四个特点。参照性:从参照性特点看,运用财务管理和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出反应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或指标体系。预测性: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或推算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预防性:一旦财务预警体系中的指标接近安全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灵敏性:由于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在另一因素中敏锐的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的预警信息。
财务预警模型是一步步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Beaver(1966)最早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Altman(1968)最早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财务预警问题,建立了Z模型,Ohlson(1980)第一个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Odom and Sharda(1990)开拓了用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困境的新方法。
二、财务预警实证分析
1.实例背景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和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的风险,任何忽视风险只追求收益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来分析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 年 10 月 28 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10 月 27 日,
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 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IPO。
2.财务预警应用
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的部分财务数据进行财务预警应用的实例分析。由Altman 提出的Z模型: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 x1- - 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 - 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 - 息税前利润 /资产总额
x4- - 股东权益总额 /负债总额
x5- - 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由上面数据可得出 Z为2.775 根据这一模型,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破产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 Z值大于 2.675,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 Z值低于 1.81 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破产危险;如果 Z值处于1.81- 2.675之间,Altman称之为 灰色地带 的确,进入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是极不稳定的,由于 2.775 高于2.675,则可以预测该企业不存在破产危险。
三、小结
工商银行采取了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积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编制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充分发挥限额对风险的控制作用;积极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实现对境内分行风险管理情况的动态评价;规范境外分行及附属机构风险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层面风险报告机制。通过F模型,验证了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起到了有效控制风险的作用,将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参考文献:
[1] 潘颖:企业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 生产力研究,2009,(4):137- 138
[2] 黄德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2005,(9):41-44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客户满意度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完善,市场涌现出了大量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面向个人的理财业务已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迅速发展。根据国外银行进入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分析,未来中间业务收入在中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个人理财服务也会成为我国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个人理财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使金融机构的竞争更加激烈,有行业外如证券、保险机构的竞争,也有行业内的竞争,另外还有与外资银行的竞争。金融业属于服务业,银行服务的对象是投资者,银行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把握理财客户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另一方面,对投资者而言,由于不满于低收益的传统存款业务,转而寻求其他能够令资产保值升值的渠道。2012年6月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投资者寻求优质投资渠道的需求,为了使个人财产能够更有效的保值增值,人们愈加青睐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的需求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迎合客户需求,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吸引优质客户,占领客户市场成为我国银行业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围绕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Sharma等(1999)通过对理财人员与顾客关系的研究表明,关系是建立在顾客对理财人员的信任上的;Alessandro Arbore等(2009)就商业零售银行客户满意度决定因素做了分析。利用一种新方法,通过对一家意大利银行的5000名客户资料的分析,得出在业绩属性和整体客户满意度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和非对称关系。Cheolho Yoon(2012)对中国网上银行的客户满意度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速度、安全性、信息内容、客户帮助服务在高体验组或低体验组中都对客户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易于使用未在任一组中的客户满意度中体现出显着影响。
李桂琴、仲伟俊(2008)认为,商业银行的客户满意度主要受金融服务、银行的可靠性、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价格的影响。秦宁(2009)认为,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资金安全、变现程度及个人信息保密性等。业务种类以及营业人员服务水准同样是客户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孙国霞(2012)经过数理分析得出结论:银行形象、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营业时间及等候时间、反馈速度等方面与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一些学者对当前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蔡仡(2011)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品种较少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同质化现象严重。彭凌(2010)认为,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不足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认识障碍。有些学者对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出了一些建议。郑文英(2012)认为,提升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要从硬件环境、服务质量、理财顾问、产品品质、整体形象、理财实力等方面着手。李滨涛(2012)通过对银行客户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得出银行提升客户满意度要注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电子银行建设。
2.调查结果分析
2.1 问卷设计及调查
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在回顾国内外文献和多次与银行人员及理财顾问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次问卷。问卷主要采取四级量表的形式,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陈述句,被调查者需要指出他对此题陈述的同意程度,1~4代表同意的程度,4表示非常看重,1表示完全无所谓;问卷首先收集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如年龄、收入情况等,其次根据理财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品牌形象、理财顾问、硬件环境等因素设计了25个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的问题。
调查问卷委托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随机选取理财客户进行问卷调查,填写过程中给予被调查者相应指导,并协助其完成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理财客户不加任何分类,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对象,共发放200份,现场填写回收200份,其中182份有效问卷。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对回收的182份有效问卷统计发现:从性别来看,共有77位男性(占总样本的42.3%),105位女性(占总样本的57.7%)。从理财客户的年龄段来看,21~40岁之间的客户占大部分,约占61.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发现,理财客户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半数,说明这类客户对理财业务关注较多也较为青睐,详见表2所示。
理财客户经常到银行办理的业务有:存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银行缴费业务。调查发现,月收入在2000~6000元的理财客户较多,占调查样本的近59.3%;0~2000的占14.8%、6000~8000的又13.2%,而8000以上的仅有12.7%。
尽管理财业务的发展石头越来越迅猛,但是目前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占样本数的56.6%的人愿意在理财业务上愿意投入的资金小于8万,33%的人愿意投入8~20万的资金,大于20万的仅有10%左右。
2.2.2 影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因素分析
本文利用EXCEL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数据显示,被调查理财客户对以上影响因素的满意程度主要集中在2.5~2.9之间,特别是总体满意度一项的平均得分为2.79,说明理财客户对以上因素较为满意,主要包括理财产品品质,理财顾问服务,品牌形象,银行硬件设施等。从表3中我们还以看出:
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其平均值为2.94,方差为0.92,平均值相对较大且方差较小,说明理财客户非常看重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对现阶段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较为满意。
保密性、品牌效益及办理距离,三个因素的平均值分别为3.16、3.19、3.04。三项影响因素满意度均值都大于3,说明理财客户对银行的保密制度,银行网点的设置距离都很满意,且很看重银行品牌效益。
特殊性要素的平均值为2.346154,Q6更换速度的平均值为2.351648,相对较低。由于我国理财业务发展尚不完善,商业银行无法推出针对客户特点而设计的理财产品,现存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少,更新速度慢,产品较单一且无针对性,理财客户对此较为不满意。
宣传力度平均值为2.307692,说明理财业务未得到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和宣传,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客户无法及时获取理财信息。同时也使得许多潜在客户无法对理财产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流失较多客户。
通过分析理财客户基本信息来看,随着理财客户年龄的增长,其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愿意对理财产品投入的资金减少,对理财产品的低风险性要求提高。
3.结论
本文对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调研,根据在发放问卷中从投资者口中了解到的信息以及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客户满意度会受到理财产品的品质、银行的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信息与反馈效率还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由于个体差异,每一个人对产品的满意度被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在本次研究中,客户满意影响因素模型中的变量个体差异从投资者年龄、收入、知识背景、投资理财经验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充分纳入考虑客户个人差异因素,为银行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财业务提供了新的视角。
鉴于定量分析结果,本文提出,银行若想提高客户对理财业务的满意度,就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便捷的理财通道。珍惜维护银行自身的信誉,全面提高银行的品牌形象,赢得更好的口碑。在个人理财业务开展方面,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营销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选拔业务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品德优异的理财顾问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并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而客户自身差异方面,则需要银行甚至全社会来进行投资理财知识教育,使客户能够正确、理智地看待银行理财服务。
研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以及客户对理财的看法影响因素是一项复杂工作,而从长远来看,也是一项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本文由于时间以及地域条件的限制,没有收集到更多银行客户的样本数据。未来可以将研究的范围拓展到更多地域,深入挖掘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满意情况及影响其满意的相关因素。对于国内新型的金融服务,这类研究有利于银行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财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倩,曹云飞.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实证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4-05.
[2]秦宁.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07-15.
[3]李桂琴,仲伟俊.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20.
[4]孙国霞.我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2-05-25.
[5]蔡仡.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08-28.
[6]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02-15.
[7]郑文英.提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之我见[J].企业研究,2012-03-20.
[8]李滨涛.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05-18.
[9]Alessandro Arbore,Bruno Busacca.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in retail banking:Exploring the asymmetric impact of attribute performances[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9(16):271-280.
[10]Cheolho Yoon.Antecede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online banking in China:The effects of experience[J].Computers in Human 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26):1296-1304.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与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一卡通”,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社会推出了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试点。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分行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举行了杨韶敏等6位优秀理财员的“个人理财工作室”挂牌活动,银行首次出现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2002年,招商银行在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内容。目前逐步发展形成了分别针对大众富裕客户、富裕客户、钻石级客户、私人银行客户不同理财渠道和理财产品的服务。根据2011年四季度理财市场报告(商业银行):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爆发式的增长,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截至2011年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已经突破2万款,发行数量将近为2010年全年发行量的两倍。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种理财产品的对比与各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一些问题。
(一)市场环境不够成熟,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广泛的适应性。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说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能满足门槛偏高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的局限,使得理财业务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也存在着偏差,储蓄意愿强势不改,储蓄存款仍然是居民金融资产的首选,一定程度阻碍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再加上目前分业经营的金融环境,使得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直接投资领域,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的深度都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客户全方位、一站式的理财需求。
(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少,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受金融监管限制,个人理财产品种类跨行业较少,同质化严重,品种有待丰富,仅有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发展结构极不均衡,由于我国长期严禁金融混业经营,可谓径渭分明,虽然近年有所松动,但在个人理财产品上仍进度不大。
(三)专业的、高素质个人理财师队伍尚未建立。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同时还要能熟练的使用流行的电脑理财工具,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四)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于个人银行业务部。但是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这些业务又由多个部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条块分割,难以融会贯通,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信息不对称。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近年来日渐增多,如此繁多的产品种类,对购买者来说很难详细了解。而且产品的设计在总行和相关的研发机构,虽然每次发售都有规范的产品介绍书、风险提示函、营销话术等,但客户在面对这些产品时,并未进行考虑、也没数据支撑其进行深入分析,对信息并不能完美掌控。
三、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育。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要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只有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才能消除中国人长期存在的“财怕外露”的思想,放心把钱交给银行打理;要积极开拓理财渠道,尽管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还无法直接提供全部的金融服务,但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
(二)加强客户分析,创新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根据客户的不同阶段、不同偏好、不同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提供丰富全面的投资工具。创新产品要适用并有较好的时效性,产品适用才有客户和市场,如何才能适用,关键是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而准确的市场定位又来自于对客户进行细分,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个性、差异,这样的产品才适用,才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群投资理财的需要。
(三)加强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诚信。各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和支持鼓励从业人员通过考试提高整个理财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监管。银行应该做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