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数字媒体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2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Arts
Liao Xueqing
(Fujia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Software College,Quanzhou362000,China)
Abstract:The history of human art and technology is an evolution of the media.Digital Media Art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art,artistic value,unlike the completely utilitarian goods."Guan Zhao who the core digital technology,digital media art depends on the maturity of the first man-machine symbiosis,in other words is the life of the human brain and computers of integration."But also for the arts in 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 people,there are certain specific requirements,must have goo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Keywords:Digital Media Arts;Art
一、前言
以现在的角度看,人类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体与科技的演变史。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技术与各种艺术形态结缘的产物,它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平台的艺术创作,即直接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艺术理念的表达与描述;二是基于各种传统艺术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即将数字媒体技术导入传统艺术创作,使传统艺术脱胎为新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归根结底属于艺术,具有艺术价值,不同于完全功利性的商品。“观照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人脑和电脑的生命性整合。”在大学的教科书中,明确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而且对于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化修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发明进入和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媒体艺术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最早的试验和应用,致力于发现那些没有被实施过的操作,不断挖掘新的可能性。电话、广播、传真、电视等远程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们对互动方式的探索日益成熟,而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直接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巨变,网络实现了现实社会前所未有的平等度和自由度,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者的地位。人类社会形态的这种改变,必然会使得最适应它的媒体艺术这种形式获得最迅速的发展,产生了互动媒体。
二、那么,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到底要不要产业化
面对国外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巨大市场效应,尤其是被北美、日韩立足数字技术抢占文化版图的形势所迫,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迅速崛起。所以,中国现阶段还是要以产业化的方式来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规模发展。但产业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使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沦为“金钱的奴隶”、“文化的沙漠”;不能忘记其艺术价值,让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为了利益的竞争而劳作,还要为了精神的自由表现而创造。现阶段提倡的“产业价值链”不仅包括产品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为数字媒体艺术本质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艺术产品。
当前政府提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化”与其艺术价值是相互冲突的。对于尚未成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如果一刀切地将之纳人产业领域,它不仅背离了数字技术的精神内核,而且可能只是作为其他艺术进人产业领域的工具,而难以获得独立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义。“数字技术的核心就是人的本性,我们的梦想―人的价值。”视觉艺术的发展空间就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交叉,人们以不同的视野来体验生活情感,透视科学、自然和人生。
三、数字媒体概述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以数字方式传播的媒体。数字媒体当前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报刊、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运用数字技术,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较之传统的大众媒体,数字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数字媒体不仅成为当下媒体的主流模式,而且为艺术的现代性做出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种图式混杂的艺术存在态势。
数字媒体可以分为五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也可以按照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是指Internet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系列和DVD系列。
四、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数字媒体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数字媒体作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及用户的参与这三项来共同实现的。但如何赋予数字媒体以生命力,提高艺术创作的人文内涵,摆脱纯数字技术炫耀,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别值得关注的。从数字媒体艺术角度来看,它仅是计算机深入到各种应用领域的表现手法。数字媒体艺术需通过相当的“包装”来表现,而艺术的表现就是数字媒体的一种包装。艺术的表现决定了作品的视觉品味,艺术的合理渲染有效地强化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力,同样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艺术家赋予它各自艺术特性,它就会成为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思维;培养体系
1 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3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版权;数字水印;流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The Applications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Watermark
in Streaming Media
Zhang Qiaoro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igital watermarking industry solved the contradictions have begun to appear,as the watermark capacity is relatively small,can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This paper presents a digital watermarking algorithm food and for its small capacity,it presents an improved scheme.
Keywords:Digital copyright;Digital watermarking;Streaming media applications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为流媒体行业的进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为流媒体业务的增加提供了市场推动力。于此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流媒体的吸引力,使之更加强大。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就是,这种迅速发展的网络和数字产品的可复制性,使得侵权、篡改和恶意盗版,这些已经极大危害了数字资源的版权机构。
作为数字版权的保护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数字水印技术应运而生。数字水印信息嵌入并隐藏在主文件中,这样既能够得到保护又不影响美观性和可视性。在我国,数字水印的研究重点是在图像水印,并取得了很骄人的硕果。在文中我们推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非压缩视频的空间域水印方法。并且我们在对改算法分析的同时,对于这种方法容量比较小的现状,列出了解决的方案。
一、非压缩视频的空间域水印算法
非压缩视频的空间域水印算法,指的是基于psycho-visual模型,也就是人眼对高纹理或者比较复杂纹理的区域失真不很敏感,而且分不清运动快速的物体的具体细节。实验确定high-detail杂纹理在时间轴上的迅速改变的区域来进行水印嵌入。
找出这些区域是算法的意义所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算法出示了2个选择嵌人区域的规则:motion-detection和detail-detection。这两个规则可以进行简化,就是将其应用到图像分块的DCT缓缓的系数的能量上。在这种思路上,一个变换块的DC系数集中了块的平均能量强度,描述了对应块的视频内容的基本属性,所以,算法用相邻帧的DC系数做为motion-detection规则;同时,算法用变换块的AC系数做为detail―detection规则来确定块中是否包含high-detail信息。整个块选择过程如下。
在视频序列中抽取k帧的片断,该帧的大小是m×n,Xi;是原始视频中的第i帧,这里i=0,1,…,k一1。第一,当前帧Xi;被分成8×8的互不重叠的块,其中Xi,j表示第i帧的第j块,j=0,1,…,(m/n)/64―1。对每个块做DCT变换,得到变换块Xi,j。不失一般性,DCT系数从低频到高频排列,例如,Xi,j,o。是DC系数。接着,这块在2个层次上做如下划分:在inter-frame层次上,根据AC系数能量把帧中块划分为2类:low-detail类和high-detail类。这里,变换块Xi,j中的AC系数的能量用EAC (i,j)表示,即
如果EAC (i,j)表小于一个预先定义的阈值TD,那么块Xi,j就被划分到low-detail类,相反,它被划分到high―detail类,该类用集合S1:{Xi,d1,Xi,d2,…}表示。在intra-frame层次上,当前帧的变换块Xi,j。需要和临近帧中对应的块比较。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算法只考虑上前一帧,即第(i-1)帧。这里定义DDC(i,j)表示相邻2块DC系数差的绝对值,作为motion―detection规则,表示为:
DDC(i,j)=丨X’I,j,o-X’i-1+j+0丨
如果DDC(i,j)小于一个预先定义好的阈值TM,那么当前帧的X“被划分到slow―motion类中,相反,该块被划分到fast―motion类中,该类用集合表示为
S2:{Xi,m1,Xi,m2,…Xi,mp}
对于每一个帧,那些同时在集合S1和S2中的块的集合表示为
S3:{Xi,e1,Xi,e2,…,Xi,en}
只有在集合S3中的块才适合嵌入水印。对所有的帧都做如上选择,就可以得到每个帧中适合嵌入水印的块。这里,选择合适的TD和TM达到视频质量和水印冗余度的一个折中。
二、测试结果及分析
测试中,Visual 2003环境下,实现上述算法,并在一段视频中嵌入了“中国论文下载”字,是一个20×20的图像,水印信息为400位,下面给出了图1-图2的实验测试效果图。
图1与图2对比可以看到,水印的嵌入并没有影响源视频质量,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效果是可以接受的,能够分辨出嵌入的水印信息,达到了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培源.水印系统自动控制新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1
[2]沈曙明.新一代地区数字水印SCADA/EMS/DMS/MIS自动化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21,l
[3]钱宗钮,区惟煦,寿国础.流媒体入网技术及其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4]陈志杰,齐建群.数字水印技术在上海的组网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4,5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推进,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8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类软件日趋丰富。90年代,在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及带动下,数字媒体艺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广泛在设计、广告、教育等领域中应用。90年代后期,发展速度愈来愈快的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态势,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表现方式更为多样,民主化和平民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结构框架,属于艺术思维和理想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表现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具有艺术性的美学价值,而且兼具科学技术价值,其中尤以科学作用为主。[1]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空间向动画等方面的巨大飞跃。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已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尽管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其依凭数字媒体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考量,目的是让数字系统更为标准化与完善化。与此同时,基于不同视角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其中以媒体性质与服务对象可将其划分为传统媒介数字延伸产品设计、数字娱乐领域、交互产品领域和时基媒体领域,这是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虚拟性。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对虚拟场景的表达,即借助虚拟场景折射客观世界。现实事物或想象事物均可以凭借数字媒体艺术予以展现,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虚拟性,促使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互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是指艺术鉴赏者和艺术创作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其中,艺术鉴赏者能够依据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创作者的实际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与能力;艺术创作者则能够结合艺术鉴赏者的评价或建议等持续提升自己,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合性。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丰富多样的数字媒体促使数字媒体艺术多姿多彩,因数字媒体的多样性特征,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为广大受众和创作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交流形式和机会。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一)表现风格“多样”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下,影视动画以更具触感与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使影视动画的表现风格更加“不拘一格”,多样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视觉效果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诸多新鲜感;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也更加“活灵活现”,注入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动画创作往往能够给观众营造一种“触手可及”的场景感,仿佛一个未知世界之门正在向观众缓缓打开,动画设计质量与效果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传播途径“延伸”
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新媒体的诞生更是加快了信息传播步伐,促进了信息的实时共享。[2]比如,当一部影视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可以同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予以展示,以供网络用户及时观看、分析、讨论、交流与转发该作品。就目前而言,诸多网络用户习惯在影视APP上快速浏览或者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影视动画短片,而这也给影视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使其不断档、不停更地持续推出新作品,以此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不但促使影视动画更为多样化地满足公众需求,而且搭建了很好的作品展示和彼此互动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动画短片和动画艺术创作的商业化目标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与路径。
(三)动画创作“本色”
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也为采用混合介质进行拼贴动画提供了技术支撑,促使影视动画创作可以跨越传统的固有形式桎梏,呈现动画的最为原始样式。例如,日本的电影动画作品,善于借助数字媒体艺术以简单、细腻的场景设计为切入点对剧情推进。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中出现的药浴牌、彩玻璃、红廊柱等场景设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充分应用,营造了独特的日本民族风情,不仅展现了千寻的神奇经历,而且将日本民族特色最为原本地呈现出来。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构建路径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动效应用,提升影视动画创作的真实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功效在影视动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功能。其中,在影视动画的后期形成环节,动效制作技术运用直接关乎整个影视动画创作效果。除了适当音乐和必要对白之外,动效还包括与主题内容相贴合的声音,如动作音响和自然声音等。[3]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实现动效技术的效能最大化,从而为影视动画作品创作的优化与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紧扣动画设计“角色”,围绕导演所思所想,真正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视听艺术。另外,在影视动画制作的结尾环节,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可以对任何一个场景进行模拟或改变,进而实现整体场景效果的调整与改善。比如,在对角色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与角色个性更为适应的动效技术。实际上,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展现电器、电话、马蹄踩踏及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的公园等多种声音,而这也大大增加了影视动画创作的吸引力与真实性。另外,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网络拼贴技术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动画的制作风格与呈现效果。[4]例如,王波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白日梦》,就是借助网络拼贴方式,把背景照片和人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相互拼贴,进而展现出更具强烈的年代感与现实感,尤其是日本浮世绘风格的融入,更为有力地表现了芸芸众生为求生存而承受的所有压抑与苦难。还有斩获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动画通过择取《山海经》等多种上古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场景,以及将两者有机结合,向观众娓娓讲述了海棠花生长掌管人———少女椿,为了报恩而与命运抗争的神话故事,整部创作不仅视觉效果极佳,而且故事编排引人入胜,观众给予了极高评价。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应用,彰显影视动画创作的立体感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三维数字动画技术是以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型的一种图像生成动画制作技艺。与以往的二维动画技术相比,数字媒体技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展现效果更强烈,可以进一步凸显人物和场景的立体感及真实感,更易于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5]比如,迪士尼公司在1990年播放的《拯救小英雄澳洲历险记》就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全数字化影视动画作品。它通过采用电脑特效把野外广阔无垠的场景呈现得生动且震撼人心,尤其是主人公Cody载雄鹰俯瞰大地的一幕场景被视为经典。还有之后该公司推出的《玩具总动员》第二部,通过运用CG电脑合成技术,将场景画面设计、背景音乐搭配、故事情节表现等技术运作推向了,让全世界观众都欣赏到了数字媒体艺术时代无与伦比的一场视觉盛宴。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效果不容小觑,促使传统线性电影剪辑方式向数字图形和影像的非线性剪辑方式成功转变,突破了传统电影动画的现实性画面特征的局限,使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动漫世界也能够借助电脑特技予以实现。不管是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还是无比神秘的远古传说,又或者是色彩斑斓的万米海底等,都得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下呈现给广大观众。[6]还有我国2001年上映的首部数字电影作品《青娜》,虽然仅有5分钟时长,但通过采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跳跃手法将音乐创作、战斗场景、歌舞画面等表现得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也正式开启了我国影视动画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之路。随之,《大闹天宫》《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产影视动画纷纷涌现,显示了我国影视动画中开始逐渐掀起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浪潮。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场景应用,增强影视动画创作的带入感
1.数字媒体艺术的空间表现技术应用。一幅优秀的动画场景设计首先必须具备真实的、形象的空间感。空间就是与实体形态相对应的虚构形态,虽然触摸不到,但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在动画场景表现空间过程中对距离远近的调节,加剧了物体色彩与虚实的变化。距离能够有效地延伸镜头的近景、中景与远景的层次性。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在可视范围内人们对景物的视觉感受是由清晰、明艳到逐渐模糊与灰淡。所以,根据人类的视觉客观规律正确掌控空间场景的“近距离实、远距离虚;近距离鲜艳、远距离灰暗”的变化原则,进而科学合理地处理电影动画作品中场景设计的空间表现。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图表现技术应用。构图是动画场景设计的关键环节,构图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了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在动画场景的构图设计中,创作者要综合考虑整个画面的均衡、节奏以及结构等因素,对影片的主题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精准的表达。动画场景中的构图设计通常包括焦点透视、三角形、均衡型等多种形式,这就需要创作者树立全面性、整体化的造型设计观念,根据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对物体的实际形态与结构进行处理,做到科学合理的取景与色彩的巧妙搭配,进而促进场景画面的统一感、均衡感与节奏感。诸如,《破坏》这部动画片通过造型粗犷化、线条简洁化的场景设计,打造出了特有的素描一样的场景整体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3.数字媒体艺术的色彩表现技术应用。色彩是造成视觉冲击的关键因素,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制作,必须具备对色彩进行经典的配置进而产生美妙的视觉效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画面中的色彩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特征,如果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将几种色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则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作用,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7]因而,动画场景创作者要从观众的生理反应与审美标准出发,结合影片的剧情、角色、基调等综合因素,对色彩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努力使画面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与好奇心。
四、结语
综上,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要求动画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能力与创作能力,还要具备对艺术进行综合且合理的再创技能。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科学应用,不但要围绕整部动画故事开展,而且要严格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动画电影作为动态的空间与时间的一种艺术,各环节与各部分的设计对整部作品的质量与效果呈现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力,其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纵深感与透视感直接决定着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还起到故事剧情的贯穿与场次的转换等衔接功能。因此,构建更具创新性与艺术性的数字动画场景是新时代动画创作者的新目标与新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李晓黎.互鉴设计艺术,厚植文化自信:数字媒体艺术双语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设计艺术研究,2020(05):70-76.
[2]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3]覃丽,王鹏威.浅析影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关系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0(05):89-90.
[4]韩秀萍.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和动画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20(06):121.
[5]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6]仝令宇.在影视动画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05):128-130.
关键词:”专升本” 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高职专升本是选拔优秀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一项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1]。高职专升本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了人们渴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发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2]。全国各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3],实践表明:做好高职专升本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高职专升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具有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强传播的特征,培养的是具有技术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体系涵盖计算机通信、艺术设计两个学科领域。计算机通信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数字信号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等,但其知识单元情况与计算机等专业需有所不同;艺术设计知识领域包括艺术基础、视觉传达和影视动画。
1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问题:
福建省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的入学考试是归类在计算机信息类而不是艺术设计方向,因此,生源都是跨专业方向录取的,存在专业背景多样化和基础薄弱问题。据统计,福建省2010―2011年生源的专业来源很多,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web程序开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方面专业,占了60%多;小部分学生来自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从事艺术创作的新兴专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平面设计、虚拟互动、图形图像编程等技术与艺术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新兴学科。高职“专升本”的学制是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高职专升本生源的专科基础多偏重于软件类相关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因此,针对专升本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情况,在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专升本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并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这是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浅谈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 正确定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4]。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专业培养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较强的制作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具备将科学技术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相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在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的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能顺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 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
4.1 专业方向设置
针对生源专业背景的复杂情况,在培养方案中,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影视动画方向和互动技术方向,第一学期安排两个方向公共的课程教学,包括艺术基础课程和互动技术基础课程,在第一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合理。
4.2 艺术设计基础
改变以往艺术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艺术类基础课程调整成《艺术设计基础》,包括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两个部分内容。在专科已有的基础上,对艺术基础部分进行加深,实现专科与本科的课程衔接。
4.3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影视动画向和互动技术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专业课程组,例如:影视动画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包括摄影与摄像、影像与剪辑艺术、数字影视合成以及视觉设计基础、动画设计基础、三维造型艺术、网络动画、虚拟艺术、三维动画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互动技术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按照图形学软件编程的设计思路,结合艺术基础进行图形图像软件的程序设计,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网络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3D程序设计基础、三维引擎及应用、互动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5 加强实践环节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因此发生变化。为了体现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必须长期深入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结合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要求、动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创建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本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影视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构架,能独立完成小规模(或协同完成大规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70%以上的课程都是在机房里面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基本都是以作品形式完成。同时安排大量的课程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把真题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除了常规性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之外,还以增强项目实践小组的建设,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环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同学习兴趣。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兴趣小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以企业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进行辅导。项目实践兴趣小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影视动画创作小组。参加该项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具备影视创作的能力后,鼓励其承接影视的制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增强实践机会。
2) 动画制作小组。主要学习Flas和三维动画的制作和设计,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兴趣,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提高专业技术
水平。
3) 互动技术小组。主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掌握在艺术基础上实现技术的融合,包括Flash编程、虚拟互动技术、手机游戏开发等内容。通过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前景广阔,社会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从业工作者。加强教育规律研究和专业学科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以及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红.对我国”普通专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16-117.
[2] 王莉平.高职专升本未来发展走向探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137-138.
新媒体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虽然它兴起的时间还比较短,但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热门的流行专业。新媒体的兴起直接关系到对当代艺术价值的深入影响,也正是由于对它的广泛重视使得参与到这项艺术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文艺与科学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艺事业与科学技术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现代的艺术和科学应该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两者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和高度的协调统一性。对技术我们应该追求它的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也正是由于高标准、严要求才会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这样的标准可以使我们制造出大批的合格产品,才能把我们的新技术当作创造艺术的形式进行处理,所以说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对我们是很有利的。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艺术设计;影响
0前言
由于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整个行业对它的定义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现在达成广泛共识的是:新媒体艺术通过以电子信息科技为主要的制作手段,经过与生物学科的加工整理,使科学技术变成了艺术的一种载体。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使用超级敏感的感知界面,结合相关的设备设施来展现当代人文科技的重大突破。
1新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能够超越空间阻碍限制,将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很好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世界。这个网络具有特殊的使用功能,它能够将所有的使用者进行各种身份的演变,这样就能达到通过身份的变换去查找信息资料,也能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高度融合,进而让不同民族的文化达到相互渗透,实现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并会产生全新的社群结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代的艺术设计者们都会选择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创作设计,这就要求所有的环节都应密切地配合,并进行有效的互动参与。这样会使有效的互动性显示在屏幕上,或者是通过各种多媒体系统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环境结构的意义,并通过用户或相关人员的主动参与,把他们的作品进行更新或者是重新定义。
2对几种全新媒体的认识
2.1移动通信媒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实施,新媒体时代已经向我们大步走来。手机通信的快速普及,使得手机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以前手机只是一个通信设备,并没有过多的作用,但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手机电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现在,很多的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即使新技术会不断地产生和发展,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手机电视一定会是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手机电视虽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但是它仍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2.2移动电视媒体
移动电视作为当前的一种新文化媒体形式,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移动电视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刺激。正是由于移动电视具有的强大优势,如覆盖的领域较广、性能较强、反应便捷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优点,加上拥有一些其他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使移动电视被更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它所具有的城市紧急消息的功能,也被公共交通广泛使用。很多的移动电视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使得公众在公交车内都能够收听收看这些节目,这也是它具备的最大优点。
2.3微博、博客媒体
微博、博客正式推出以来,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这种研究还在继续。对微博和博客的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应用空间。我国还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播客大赛,这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通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博客的重大意义就是其将成为全新一代的报纸形式,播客也会是全新一代的广播。
3新媒体艺术对艺术设计的思考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艺术和技术始终都是作为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互相的影响,彼此都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特别是技术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的研发已经进入重要的时刻,一个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都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而且这种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所以,作为改变和即将创造人类生活的技术人员,就应该加强对整体时代设计的把握,设计师应该带给人们更多的时尚设计,这样才能给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3.1广告受到的因素
广告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的很多选择都会被广告中的各种语言所影响,这对于艺术媒介的依靠与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艺术媒介的革命是需要科技的改革共同完成的。媒介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它始终都是伴随着文字和印刷术的革命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以来,由于电视和广播等媒体的发展,广告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广告已经成为支撑电视发展的事业,广告中的各种语言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3.2艺术媒体的影响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衡量,数字化时代已经悄然走近了我们的生活,这也促使媒体艺术必须进行更广泛的传播。由此也产生了各种数字化的媒体,它们依靠数字媒体的各种途径,网罗影像媒体和数字媒体等多种广泛的传播媒介,在这种变革的大背景下对当代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对艺术媒体和各种艺术媒体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3.3新媒体艺术的自身影响
从我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从过去的模仿阶段到自身的原始创作,从开始的局部创作到全部的整体创作,直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多媒体形式技术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家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思想上的升华转到了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如今,我国的很多地方已经成功举办了艺术展,这对推动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兴起的录像艺术已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个耀眼光环。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电脑技术的不断普及,录像艺术的发展业更加繁荣昌盛,众多的艺术工作者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多媒体作品。这些具有较高艺术特色的作品已经在各种大型展览会得到了广泛认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得益于新媒体艺术中最鲜明的优势,它具有的主要特征已经被社会认可,也会和他人产生互动关系,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意识形态,最后出现在全新的影像思维与经验之中。
4结语
新媒体艺术虽然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但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并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我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全新的新媒体设计专业,因为新媒体专业已经成为国际热门专业,所有的艺术学院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字媒体和新媒体专业,这样才能对艺术与设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钟以谦.媒体与广告[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5.
[3]洪勤学.浅谈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
[4]陈诚.数字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与影响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5]郑飞.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5.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互动装置艺术;表达受制;传播受制
互动装置艺术尚无确切定义,笔者将对文中所述互动装置艺术进行简要界定:互动装置一词源于英文词源“interactive installation”,其本意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设备;二是能进行人机对话的具有直接和连续的双向电子或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装置艺术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选择、利用、改造、组合, 令其在展示空间内或展示对象前表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态。
基于此,笔者将互动装置艺术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的信息采集、处理、互动的基础上,以及在软硬件设备的辅助下,利用多种新材料、设置多种展示场景,进行信息的互动交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现状
互动装置艺术由装置艺术发展而来,从杜尚的作品泉到自行车轮,装置艺术从营造特定环境引导感官参与感知作品内蕴发展到利用机械手段实现直接简单的互动过程丰富欣赏者的艺术体验。互动装置艺术展现出科技的创造力与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在材料应用平台上,创造出实现人和系统之间的互动的艺术品,在信息的循环交流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完成对情感的表达、艺术理念的传达。
当前的互动装置艺术以虚拟场景、网络互动、随机生成为主要的表达手法,以物理交互媒体互动并存为主要的交互方式,并且更多地利用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采用包括光热力声电在内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新材料,丰富了交互方式与表现形态,装置展示系统中几何图形界面与交互系统融合,辅助完成艺术意蕴的传达。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日益增多,促使互动装置艺术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促使此类作品中的人机互动甚至人际互动变成可能。
二、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瓶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涌现为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带来了优越条件,新的互动装置艺术蓄势待发。然而,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仍面临许多发展瓶颈,笔者将在文中探讨两大问题:
首先是互动装置艺术的表达受制问题,即过度的浅层互动带来的互动装置艺术的艺术内蕴的表达扰乱。一是过度互动,过度互动往往伴随着技术及交互手段的滥用,这一类作品的创作者误将交互视为目的,过度重视形式而忽视了意蕴的挖掘与表达,更有甚者陷入技术崇拜,互动装置艺术沦为技术的展示平台。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互动装置艺术承载的使命是艺术情感的表达,艺术理念的传达。互动是传达得以深度发生的手段。其二是浅层互动,过度互动带来的对交互形式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削减对作品中的艺术哲思的思考,停留于形式的感官愉悦中,观者往往被互动方式吸引,被视觉效果震撼,无暇亦无心思考作品的内蕴,这是对互动装置艺术内蕴表达的一种扰乱。
其次是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受制问题。装置艺术作品自身的规模大、搬运难等特点与互动装置艺术艺术形式的广泛使用引起了大众对互动装置艺术与互动装置概念的混淆都对当前语境下的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造成了制约。一是互动装置艺术作品自身的特点的制约,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包括了规模庞大的实体装置,对展示空间有要求,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欣赏渠道受限,只有在大型的展会上、展览上才得以体验,互动装置艺术的大范围传播成了难题。近年来国内国际上渐次建立了许多诸如德国的ZKM、荷兰的V2等的数字媒体艺术机构,且踊跃创办与参加各类的数字媒体艺术节,并积极展示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其传播范围依旧受限。二是互动装置艺术的形式被应用到舞台展示及更多的商业用途中,以新奇的形式,即时互动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观赏者无法厘清互动装置与互动装置艺术的关系,错把互动装置的形式误认为是互动装置艺术,甚而在接触到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交互形式的赞叹之中,无法真正领会作品中意趣。2012年诺基亚在纽约时代广场以互动装置作品的形式,给他们的 N 系列手机进行推广。该作品以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为装置实体展示游戏中拍的照片和故事,游戏参与者通过200 个N80手机里的游戏软件进行参与。这样的商业宣传形式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商业宣传被冠以互动装置艺术的帽子,观众便会信以为真。这对于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造成了不小的限制。
三、突破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瓶颈的解决之道
笔者将基于数字技术的现实语境以及互动装置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多件作品,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要解决互动装置艺术的表达受制的问题,就要求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平衡交互技术用与艺术内蕴的分量,基于艺术理念,寻求恰当的交互方式,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完成整个装置艺术作品的构建。装置艺术作品需要诸多观者的介入,此举便促使观者对作品进行理解、欣赏以及再创作。安・兰迪在他的文章中提及“‘美学’”――“这是一种越倒腾越凌乱的过程:物品的数量不断地无限增加。这类如同嘉年华般拥挤的装置作品”,这种“美学”很可能扰乱艺术作品意蕴表达,艺术家需要对作品的互动方式及引导互动的秩序进行预先的设定,防止观者对作品内蕴有错误或混乱的解读。
第二是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受制问题,首先,互动装置艺术的自身特点难以改变,此道难通。2014年美国艺术家珍妮特・艾勒曼和亚伦・科宾创作的大型遥控互动装置作品《无数火花》,在温哥华会展中心外的天空上架起了一张高强度聚合纤维构成的网,游客们用手机APP与之相连,与这个空中飘浮的网“屏幕”进行互动,在这张网上投射出动态烟花和图案。非现场的观众也可以下载APP、设计图案并传送到这张巨网上,并通过反馈的影像来“分享”现场的气氛。这个装置成为“社交型”远程艺术的代表作品,《无数火花》虽然还过于稚嫩,却为互动装置艺术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个方向。借助互联网将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展示与传播延伸到互联网上,甚至将作品设定为一个有意味的展示平台与交流平台,在满足作品观赏者的群体创作、自由创作的欲望的同时满足其分享需求以此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增大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四、结语
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互动装置艺术的现状,基于其表达受制与传播受制两大问题,笔者提出平衡技术与艺术的分量,采用恰切的交互方式,建立适当的引导并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手段,以期为突破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的现实瓶颈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四达.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8:146-148.
[2]高旭.电子互动装置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0.
[3]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4]邓博.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
[5]刘航宇.科技与艺术的互动数字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6]高明武.遥望黑马――对“物联网”在艺术品市场与互动装置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思考[J].齐鲁艺苑,2010(02):32-35.
[7]高明武.浅谈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技术构成与创作[J]. 齐鲁艺苑,2009(04):18-20+33.
[8]姜在新.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06(11):146-147.
>> 基于中国动画民族性的拓展数字技术应用研究 基于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交互技术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绘画技术在二维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论基于Flas技术的交互性动画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 基于Maya MEL语言的数字媒体动画控制技术的研究 FLASH动画设计软件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动画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基于3D技术的民族水墨动画创作研究 流媒体动画应用研究 基于OpenGL的图像动画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建筑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指纹技术在压缩媒体上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动漫设计与制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分形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SVG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流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建筑动画应用研究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建筑动画应用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渝婵")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使传统动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同时建筑动画也出现了新的媒介模式。建筑动画从传统单一的平铺式审美到现在逐步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现形式,在未来建筑动画也将向电影影像制作形式靠拢,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创作手法多样化、国际化,加入人机交互、平台转换、游戏引入,增强娱乐性、艺术性等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展现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传播的载体及各种技术手段在建筑动画中的“虚拟性”表现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动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91-02
一、从“数字化”角度看建筑动画
数字媒体是指传媒的数字化,它是一种传媒发展趋势,是一种数字技术,集中体现了“人文、科技、艺术”的综合性媒体艺术,通过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特效编辑、非线性制作及素材进行整合、修改、编辑,对于建筑动画来说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比实拍效果更精致,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实拍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学者尼古拉・米尔左夫(纽约州立大学)曾指出,“要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由此可见,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新媒体媒介下,数字媒体技术所生产制作的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平台、网络游戏等视觉文化的主要手段,逐步被社会采用,被大众接受并向往。随着数字媒体综合性的发展,影视特效的制作和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电脑3D技术对物理世界的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柔体动力学、气态动力学等自然现象的模拟更加成熟,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数字报纸以都成为新的传播媒介,这些都为数字艺术家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便捷的展示平台。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数字特效与建筑动画的联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数字技术带给建筑动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创作手法,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流程。
二、 数字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对建筑动画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的硬件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种硬件的提升也使数字媒体的载体范围不断扩大,移动终端种类的增多也必然意味着数字媒体技术多样化存在的可行性。观者在观看这种载体所呈现的视觉信息时,注意力只会停留在那些新奇技术所带来的视幻效果中,而虚拟现实技术满足了大众对视觉度的要求。
(一)虚拟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建筑动画又称建筑漫游,建筑漫游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冲击着消费者的视网膜,且建筑漫游对房地产行业、城乡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行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及颠覆性的影响力。
虚拟场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尚未建成的建筑场景,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尺寸、形状进行场景建模,再根据具体要求设定场景特效如:水景、风吹、雷雨等特效。而目前新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虚拟镜头得到的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是针对虚拟场景中消费者可自主观看建筑场景,以自由的角度去观看和审视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整体布局特点,在建筑设计还未完工时就可以让消费者去感受真实的建筑环境,不再根据传统的建筑漫游,设计者主观引导消费者、投资方观看视觉效果最完美的宣传影像,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了自主性,为销售方带来了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手段。
(二)真实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复原
真实建筑场景是指建筑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对场景的复原制作是基于对象的真实数据,例如名胜古迹、胜景,可以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旅游景点相关内容,以及一些保存不完整但有文字、图片资料可复原的建筑场景,但是大部分消费群体没办法观看的世界各地名胜风光,虚拟现实的真实复原可保存文化的传承。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模拟三维环境,对需复原场景进行真实环境仿真,生成逼真的听觉、视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不在现场或根本不存在的环境中体验真实存在的虚拟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场景比传统的建筑漫游、二维图片、视频展示、文字说明更具有吸引力,笔者相信在不久将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化、人性化会占据市场,成为主流。
三、 数字媒体技术对建筑动画表现技法的影响
软件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处理的多样化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建筑动画的技术表现同样也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类软件接口的不断完善也使动画技术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二维或三维,时间空间维度的延展也同样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技术瓶颈。
(一)软件平台与建筑动画相关技术的冲突
以往建筑动画的制作是可以由个人来独立完成,早期建筑动画的制作所需要的软件包括3ds max、Auto CAD、Photo shop、After Effects,只需有图纸、建模、渲染、灯光、材质及后期处理剪辑软件即可,而这些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后期又出现了很多插件制作人物及流水的RPC、建筑生长插件聚光制造、流体插件、种树插件Forest、粒子效果插件以及后期剪辑、调色等插件。
插件的出现使得建筑动画内容更加丰富,优化面数节省渲染时间提高渲染质量,但是同时也出现大量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硬件配置与插件版本的不兼容,插件与插件之间的版本也不相同,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软件与设计插件缺乏统一标准是建筑动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并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最匹配的硬件与软件,提高了制作的难度。
(二)重技术轻艺术的表现方式
大量的软件配合、插件介入使得设计者们无暇顾及建筑动画的艺术性表达,一个建筑动画设计师所要学习的内容太过复杂、繁多,数字媒体软件及插件的不断更新,各种特效的绚丽表达,技术的重量已经逐渐超越了艺术的表现,而也有大量的非艺术人员从事着这个行业。
大部分建筑动画设计作品注重视觉、听觉、触觉较为生硬的虚拟场景,缺乏美感,展示界面缺少设计感,对整个设计的整体把握和表现力控制力度有限。在数字媒体的技术下,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制作技术人员与艺术设计人员没有得到良好的分工配合,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技术人员更加得心应手,艺术创作者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也是建筑动画作品缺乏艺术性的必然问题。
(三)设计缺乏整体标准化,对硬件要求过高
对建筑动画展示设计而言,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极高,操作系统64位与32位、高版本与低版本都不与兼容,建筑动画的制作在家庭机面前要进行流畅的展示必须保证显示30帧图像画面,最少不得少于15帧,否则会出现不连续及跳动感,像卡机一样的视觉效果,大大降低了演示效果。计算机要求要有中央处理器、独立显卡、良好的现实屏显,才能减少由于数据过大带来的问题。
计算机与个软件平台存在通用性差、易用性弱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需要展示的内容在不同环境下需安装展示的插件,否则就无法进行,众多的使用标准和操作标准牵制着设计者与操作者的后续内容。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各自为战让我们看到该行业缺乏整体的标准化,不能照顾到消费者、使用者的利益,也成为其发展上的一大问题。
四、 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要保证信息的精确传播、画面质量的美轮美奂,同时能够使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物体可以为情节发展的主题提供推动力,制作的视觉元素必须非常逼真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技术在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视觉特效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建筑动画领域,而是包括所有传媒体系。因为现在的网络游戏、APP游戏画面更倾向于电影效果,视觉特效制作的内容也逐步扩大化,越来越强调方法的一致性、互通性,所以在许多建筑动画设计作品中,相片级真实度的画面效果也向国际化、影视化迈进。
画面处理的思路以及理性需求都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确定的,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作用就是如何进行色调的调节处理。各种媒体作品经常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调节画面色调的各项参数,作用就在于能够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拍摄的画面,能够在色调上有机统一,同时作品整体色调的处理在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绪特征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再者绚丽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特定的情节含义都需要通过单独突出和淡化某种色调来完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视觉经验已经十分丰富,自然常规的画面效果起不到吸引观众视觉注意力的目的,所以特殊视觉效果在媒体作品制作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画面需要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 综上所述,视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更是各种媒介共享、交融的技术盛宴,能够使创意人员的发散性思维完全释放。
五、小 结
符合观众的正常视听经验、感官体验是数字媒体技术所展现的最基本的内容,而重视观众的文化积淀、审美心理、交互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根据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程度进行考量,并且能够对他们的审美心理特点予以尊重,在快速的时展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也必将展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意义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姚德义.水晶石技法NUKEX 6.2影视后期合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在现代艺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在当前的艺术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使得艺术设计在设计技术、色彩设计、视觉效果以及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辅助艺术设计者们设计出具有丰富、形象、生动以及富有动感的艺术作品。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里从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现状、作用以及计算机技术给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艺术领域;计算机技术;效果图;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TN9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6?0059?03
收稿日期:2015?02?25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艺术设计中,计算机技术能在设计技术、视觉感官等方面辅助艺术设计者们创作出更具感染力、动感效果、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在提高艺术设计质量的同时,还能很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率,所以在现代艺术领域,计算机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从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发展现状、作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1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随着现代化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逐渐的成熟,且在世界各个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在当前的艺术设计领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如,在当前的广告设计制作、工业设计、动画设计制作、网页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设计制作工具。
从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方面来讲,在进行工业设计的过程中,传统的设计过程是要进行市场调查,再制定相应的市场需求表,之后进行平面简图的设计构思,然后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方案;接着再手工绘制三维简图,对绘制的三维简图要进行反复的修改确认;当三维简图绘制确认之后,就要制作各种工业品的效果图、三视图以及模型。在这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像美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关设计人员,对制定出的各种方案进行审定,并对各种方案中提出的样品进行制作。这样的设计制作过程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同时,还不能对样品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Word或者Excel轻松完成调研分析,通过建立生成图表、表格等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可以通过Access 把有用的数据信息生成数据库以便检索利用。同时各种三维软件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简单而便捷,设计人员能利用这些软件缩短设计时间以及降低设计成本。比如CAD 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现代的工业设计中,设计师在绘制完创意图之后,会忽略平面效果图的制作,就直接进行三维建模。三维建模的这一个环节需要建模的人能对平面图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这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就会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情况下都会将设计草图曲解,不能较好地完成建模。CAD 三维建模软件的出现,就降低了建模工作人员的建模难度,建模人员就能根据设计师的创意图或者提供的数据完成建模。图1为设计图,图2为CAD建模图。
2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当前,运用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进行艺术设计、绘画或者建模等已经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绩,数字艺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艺术领域各个方面。而随着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当代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顺应当今时代的审美要求。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计算机软件,比如Photoshop,3DMAX,Maya,Adobe After Ef?fects,CorelDraw等。
这些计算机艺术软件给当代的艺术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且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承的关系,在很多的艺术设计工作中并不是能独立完成艺术作品设计的。以Photoshop 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来进行分析。Photoshop 是一款点阵式图像处理软件,这种软件在当前的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在图像处理方面,Photoshop广泛应用于影像艺术、婚纱摄影、广告摄影以及3D效果图的后期处理,对图像有强大的锈蚀功能。图3是经过Photoshop处理过的图像(图(a)为原图,图(b)为经PS 加上梦幻效果的图像)。首先就是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原图片,然后再进行各种数据的调整。
Photoshop 在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管是字体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还是网页设计等方面,其都有着广阔的运用价值。
在游戏动漫制作方面,计算机绘画是一类较为热门的制作手法。Photoshop是当前飞速发展的游戏动漫领域中的主流设计制作软件。不管原画插画的设计还是游戏模型贴图设计,Photoshop 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动画人在进行原画绘画的时候,都会利用数位板配合Photoshop使用,就能在电脑中模拟真实的绘画效果,让绘画者能方便快捷的进行绘画,并且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即视感依靠Photoshop中的吸管工具吸取颜色得以充分展示。
3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是艺术界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当前最新的数字媒体网站、游戏以及动画中得到了较高的应用价值,这是新兴数字媒体艺术的新时代。信息交互设计是数字艺术发展中的独特艺术,交流互动的信息设计于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将静态的互联网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的发展形势无疑是吸引大众的亮点。数字艺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是依靠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动画、音像、文字以及图片等无法触及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极大的呈现出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以及表现形式的感染力,让现代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体现出更为强大的号召力。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一大突破,这是一种高级人机交互界面,能对人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方面的感观功能进行模拟,让人走进一种通过计算机形成的能听、能看、能摸也能嗅的数字虚拟世界。世界上最早的虚拟现实产品是美国研发的军方武器操作系统模拟器,随着各领域信息的相互交流,慢慢演变成现存的虚拟游戏。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现实进行模拟,并对过去进行重建,或者是建立一个虚幻的世界,让人在虚拟世界中感受自己心中想要追求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体验。虚拟现实不仅仅在游戏与军事中得以运用,还涉及医学、各种设计以及科学领域。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现代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计算机的特殊技术为艺术设计者们提供了自己想要的作品效果构思的表现形式,使设计师们的作品构思能与艺术作品搭建一条桥梁,让艺术设计者通过绘画作品将自己的灵感和想象充分的表现出来。在满足艺术设计者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能让社会的整体审美观念有所提高。另外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调控性,也能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有所提高,这是艺术领域通过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一次全新变革,为艺术设计者在计算机建立的虚拟世界中对自己所构思的作品结构、色彩以及造型等进行创作,让艺术领域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光.浅谈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29(12):302?303.
[2] 刘庆来.论计算机技术在舞台美术领域中的作用[J].戏剧丛刊,2014,20(2):44?45.
[3] 于忠英.探究计算机技术在插图中的运用[J].科学导报,2015,19(7):242?242.
[4] 魏虹.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设计技术,2013,26(10):112?114.
[5] 彭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教材建设[J].艺术评论,2010,19(4):104?105.
[6] 方舟.浅谈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时代,2014,18(9):339?340.
[7] 王一名.设计手稿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并存性[J].艺术科技,2014,23(12):192?192.
[8] Ano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media arts [J].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2013,41(33):291?292.
[9] Anon.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art design analysis [J].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 26(23):255?255.
[10] 吴鹏.浅议计算机技术在多媒体艺术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23(2):192?193.
[11] 徐华清.计算机技术在艺术类高校招生考试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2,14(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