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第1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网络舆情

引言

2011年2月27日在新华网上与网民进行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交流,总理提出网络民意对于党与政府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与交互性的特点,每一个终端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的源头或者是终点,对于政府来说,其一举一动都在网民的视线中,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也有利于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矛盾,信息传播极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传播对政府形象不利的信息,错误的引导网民,激起社会矛盾。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引导网络舆情,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一)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我国政府公信力首次出现是200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建立行政问责制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从学术上看是指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认可与评价,包括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理解或者支持,也包括公众对政府的信誉、形象、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评价等。

互联网时代具有信息的共享性,通过互联网技术,人民群众可以借助微博、论坛、微信等渠道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能够针对某一社会事件发表自身的观点,而自身的观点也有可能被其他的互联网用户所知晓。在传统的媒体时代是官方媒体垄断的时代,而互联网时代则打破了政府的媒体垄断,这对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1.网民规模发展迅速

根据数据显示,随着4G手机技术的商用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关注社会事件,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网民数量为3.84亿,而2010年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4.57亿,2015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8亿。2013年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比例已经高达81%,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增加到5.94亿,使用新浪微博社交平台的月活跃人数超过2.12亿人,互联网视频APP软件的应用,使得网民自己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

2.公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增强

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疑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得到一定的解答,公众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意识增强。在目前互联网提供的渠道上,如电子投票、网络投票、BBS等都能够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网络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如2010年5月4日搜狐新闻网“国家统计局称中国居民住房月支出111元”的新闻消息,消息一出立刻受到网民的关注,搜狐网上有超过2.8万的人参与,网友对该消息进行批评与质疑,说明互联网舆情的影响力大。

二、互联网时代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

(一)网络曝光政府官员腐败的现象增多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国家政府官员中出现腐败行为时,一旦经媒体曝光,则会被广泛的网友知晓。一些官员在网络媒体面前不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导致网民对政府印象下跌,政府公信力受挫。在最近频频被曝光的官员开房、官员艳照门等视频图片,使得政府被网络舆论推到风口浪尖。

(二)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

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参与政府公共事务提供了便利,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仍显不足,人们通过互联网渠道可以获得政府的相关信息,对于政府公开行政政务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是目前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华南虎事件”“王立军事件”等都显示出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导致社会网络谣言,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三、互联网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一)开展电子政务

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当与时俱进,要通过引入电子政务系统,提升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实现政务公开,并为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的日常职责、办事规则,将政府的行政窗口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二)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而政府的行政不作为或者是政府的信息不公开容易在网络上造成谣言,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通过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将最新的舆论热点进行解读,防止网民以讹传讹。通过网络发言人解答网友的问题,能够建立政府与网友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互联网时代中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十分庞杂,一些谣言信息极易在网民中传播,特别是一些损害国家形象、危害社会公众安全的事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网民由于自身的原因,其情绪极易被挑拨,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因此,政府应当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及时的处理不良信息,保障政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安.互联网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以黑龙江庆安枪击事件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11):43-46.

[2]柴红蓉.互联网信息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4):32-35.

[3]张欣.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政府公信力[J].新,2015(05):78-79.

第2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舆论涌现过程,探讨

1 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特点

1.1 信息传播方向

不对称性是虚拟网络应用中最大的特点,在应用节度点函数对网络用户评价喜好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可以对信息传播方向进行判断。如,知名度较高的用户很容易得到其他用户的评价,而同等知名度用户之间不会出现频率较高的评价及交流。据有效数据显示,网络中经常发表内容及文章的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评价,需要有效提升自身的关注度,这一反映体现出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异配性,网络中混合连接是论坛信息传播方向的主要特征。

1.2 集聚特性

无向网络是进行集聚计算的基础,在对全局特征在网络中的体现进行展现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平均聚类系数,当提高节度点的过程中,如果节度点不大于二,说明该点处于网络最边缘,说明用户在网络中活动次数以及交流较少。当节度点出现在四的位置,那么网络用户同其他成员的交流及评价次数增多,已经可以成为社团的中心。由此可见,节度点是影响聚类系数的关键因素之一,运用这一变化可以对用户评价习惯及方式等进行判断,促使分层性在互联网传播结构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如果用户在网络运行中相对活跃,那么将会形成多个社团,不同社团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并对聚类系数一节节度点进行分析[1]。

2 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下的舆论涌现过程

2.1 选择性关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来自多个领域的信息,如政治、军事及生活等,然而实际上,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对多种信息进行接收的过程中,通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足以对全体信息内容领域进行了解。与此同时,人们生活中还体现出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一信息会得到不同的理解,这一现象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尽管部分人们拥有相对坚定的立场,但是还是会受到信息的影响,这一观点同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相符。

2.2 选择性基础上的信息传播结构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结构同选择性关注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现阶段,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已经不再被动和随机,而是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信息交互内容。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否定和束缚,但是在网络信息交互过程中却能够在抒发自身观点以后得到支持。医学论文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应用网络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信息传播。这样一来,也促使网络信息传播更加生动、频繁,互联网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意扩散相关信息,这同人们日常真实生活中的信息传播具有本质区别。

而选择性基础上的信息传播结构,信息传播的方向会在个体邻居观点发生变化时产生转变[2]。例如,一个个体的动机相对强烈,不同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果不同个体彼此熟知,就会体现出相对强烈的信息交互动机,然而当观点不断发展变化时,某个个体会在周边个体观点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必将导致信息传播方向等因素发生转变。

2.3 个体相关性建模

个体为i,那么个体相关性函数可以应用f(i)来表达,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发现,话题同舆论客体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i的取值在0至1之间,那么u是f(i)的值,同时这一数值始终保持不变。此时,如果u值以0.5为界,u值越大时,将会导致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变为紧密,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选择正确的选项,因此从多个角度展开对同一问题的交流[3]。

如果函数整体取值大于0.5,那么此时说明事件和话题之间紧密性一般,此时会导致开放性出现于信息及不同个体持有的反面观点当中,人们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开放度将不断扩大,而当函数整体取值小于0.5时,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函数整体取值等于0.5,拥有两种观点的人概率平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我国在积极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创新,从多个角度出发,加强对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内容的探讨势在必行。本文在对舆论涌现过程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建立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个体相关性建模的应用,希望能够对我国相关领域的进步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微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及观点演化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2]张乐.危机信息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传播动力学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第3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论文摘要:互联网络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而信息作为网络中的主要元素,是产生此种影响的关键因素。它以不同的传播模式在网络中传播,会对现实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根据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把它的传播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和“新模式”,并着重分析和预测了“新模式”下信息传播的各种因素将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了1.37亿人,其中使用A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另外,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网络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上网费用的下调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用宽带形式在网络上从事学习、研究、工作、娱乐等事务。

网民大规模地从窄带网络向宽带网络迁移是我国互联网事业不断发展的标志。相对于窄带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中有了更多新的传播方式。在这些传播方式中,有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有些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去深入探索研究。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对其作了深刻的分析。

一、信息在互联网络中传播的传统模式及社会影响

在窄带网络时代,人们上网方式多数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其一大特点就是速度慢。对于当时普通的33.6kbps或者56kbps调制解调器而言,计算机终端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信息传播方式以文字为主。因此,该时期网络上的信息载体以电子邮件、论坛、邮件列表和静态网页为主。这一时期的信息在互联网中的传播呈现出专门化、区域化、非扩散性等特征。这是因为该时期的网民大多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社会阅历,上网尚未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网络速度限制,他们上网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取某种专门的信息,信息来源不多、渠道单一,而且信息多与其感兴趣领域有关,一般在获取信息之后即离开网络。在这一时期,信息在网络中呈现良性传播,即使存在部分恶意信息,但由于受到网络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限制,无法在大范围内造成社会影响,恶意信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自我失效1。

宽带网络普及之初,上述这种窄带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还一定程度上地存在,但是已经开始出现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相对于采用56kbps调制解调器上网的网民而言,宽带如ADSL、Cable Modem等上网方式,其接入速度可以达到512kbps以上。带宽的加大使网民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数量必然增多,而网络中提供信息的媒介也不断丰富。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如大规模门户网站的兴起、搜索引擎、点对点信息传播等。另外,硬件、软件、服务的完善,使得上网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普通百姓也能体会到互联网对其生活的影响。信息,无论是良性信息还是恶性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范围和速度都迅速增大增快,不再限制在某个区域或者某个领域,而是借助各种传播模式呈发散状传播。在这一时期,各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传播模式在考虑了其技术效应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其社会效应,加之国家立法的滞后,管理措施的不完善,网民的素质开始参差不齐,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恶意信息传播,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如各种谣言在网络中散播无法知道其真假、各种非法信息的出现等诸多表现。

本文之所以把以上窄带时期和宽带兴起初期互联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称之为传统模式是因为其本质上与其他媒介对信息的传播形式无异,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普通网民在互联网络中大多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上网如看电视、听广播一般。在这种模式下,网民被动接受大量信息。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搜索引擎,其提供的信息量巨大,但是不一定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也带来了“信息垃圾”、“信息过量”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同时,网民面对大量的信息,在选择信息的时候也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无论有用无用,无论对错,无论真假。诚然,部分高素质人才能够很快从大量无序的信息中分拣出自己需要的部分,但宽带网络普及速度以及普及范围所带来的超额信息量常常会超出普通人的鉴别范围,从而导致信息的接受者无所适从。

归根到底,传统模式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存在两个大的缺陷:(1)未能够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2)未能在网络中发挥人的作用,人在网络中属于被动的主体。这两点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二、信息在互联网络中新的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人们对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获取要求日益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完善,近年来信息在互联网络中的传播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个性化服务、聚合技术、博客、网络视频、问答搜索等形式日渐兴起。从技术上看,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网络速度的提升以及网络技术的成熟为这些新式的信息传播模式提供了优良的设备环境;从社会效应上看,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及对学习、工作、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促使信息提供者提供更加优的服务。同时,网民们作为互联网络中的主体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信息传播的媒介中去,而不仅仅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从人机对话模式接受信息转换成人与人对话模式接受信息。信息传播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从传统模式中的以文字为主的信息模式转化为以文字和声音、动画、视频并存的模式。

互联网络中新兴的信息传播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两个问题: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不再利用大量的冗余信息来满足信息接受者的需求,而是在把信息交与接收者之前,通过个性化技术、搜索技术、聚合技术等对信息进行分类,把接受者关心的信息送出;同时,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中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博客、播客、圈子、网络视频等方式,使网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为其他信息接受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互联网络在这个时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对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也随之而有所变化。

首先,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利用每个人的差异来提供具有不同针对性的信息。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可以在越来越多信息前找到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简单的罗列;聚类技术可以按人们个性化要求把信息分类,只提供某些关心的领域;问答搜索提供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避免机器判断带来的信息错误;网络点播为每个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订阅内容等。以上这一切都可以使信息接收者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效信息。

其次,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博客、播客、圈子等web2.0元素的出现使网络应用愈发简化,以往许多需要用代码实现的环节现在可以在可视化环境中完成。这样,部分网民就彻底转换为信息的提供者,并且这部分人大多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之时也把自己的知识向网络中传播。点对点通信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传统通讯模式下的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继续流行,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技术,例如点对点下载、点对点视频播放等。人们基于点对点通讯技术可以在网络中只获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也均是基于该基础上建立。它们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中人的地位;人不再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寻找信息然后获取或者作为信息的主动提供者。

再次,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革新。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体同时拥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点。其特点之一便是网民的参与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个虚拟的社会中。互联网络中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是简单地把书本、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其只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新型的传播模式有网民的大量参与,使得互联网信息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网民发表的信息大量存在于互联网中,因而也出现了各种信息水平参差不齐、虚假信息借此散播、盲目跟风等时有发生的现象。但是,理应该是越辩越真,如网络中存在不同领域的用户,他们基于对自身利益的不同要求,发表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言论;但这些言论往往在经历不同领域的互联网用户辩论或者经历必要的信息引导之后能够得到去伪存真的答案。另外,在政治、经济、科技或者是日常生活等领域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研究和评论,且无论其正误。这样的环境能够造成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使各个领域的决策者能及时了解现实社会的信息,对监督国家机关、社会机构的运行以及对公民整体文化素质和信息判别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下,由于信息的可定制和可约束,人们虽然获取的信息量比宽带网络兴起初期获取的信息量也许会相对减少,但因目前互联网信息量巨大,如何对各种信息作出有效鉴别,防范恶意信息对社会袭扰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早期的信息传播以文本方式为主,对转播的信息基于关键字的过滤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对于恶意信息,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其传播范围。但是,新型的信息传播模式已经发展到以声音、图片、动画、影像等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现阶段基于这些领域的识别技术能力也有限,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如银行账号盗用、诈骗财产、散播非法言论、洗钱等还时有发生。在上网门槛越来越低的今天,网民的素质以及鉴别能力亟需得以提高才能处理网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社会,应受到某种制度的约束才能使虚拟社会得以正常运行。因此,针对网络中各种新型信息传播模式的出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仍需要加快步伐,制定出适合该发展模式的法律。

三、信息在互联网络中的其他传播模式的预测

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移动设备大规模接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如果说现在的GPRS等2.5G的技术在接入互联网属于窄带技术的话,那么3G、WiMax等技术已经使移动设备流畅接入互联网络不存在任何障碍。基于移动设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信息传播将成为该模式下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同时,精确获取信息、信息可定制化等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以人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也将更加突出。互联网络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虚拟的社会中也会融入更多的现实内容。因此,我们现在有必要未雨绸缪,针对信息传播新的趋势,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从技术上和法律上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其良性发展,防范其危害社会。

互联网的每次变革伴随着的都是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要看到,信息传播模式越来越高效对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协作是非常有益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以完成需要的工作,如事务办理、资料查阅、物流跟踪等。互联网络的大规模应用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也要看到,在各种信息中也夹杂着一些恶意信息,若任其传播将会对现实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我们对此应该区别对待和处理。总的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的革新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作为互联网络中的主要元素,是产生此种影响的主要因素。技术本身并没有对错,但是用在不同人手里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网络中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以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也使中国的互联网络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J].情报

理论与实践,2004,(6).

[2]曾建平,网络传播个人化与虚拟社区的社会学思考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第4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未来数年,3G将会对媒体产生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媒体也会呈现出自己的特性。

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传统的报纸体系中,信息需要记者去采访和记录,所有的信息采集者都是专业人士,而且采集后的信息要经过写作、编辑,然后印刷出版。一般而言,一个事件从发生,到信息采集、写作、编辑、出版、发行,最后读者得到信息差不多需要一天,或更长时间。而广播、电视同样需要进行编辑、加工,甚至需要专业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互联网出现后,信息采集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但是互联网无法做到随时随地覆盖我们生活的所有区域,同时,个人电脑也无法做到随身携带,因此互联网信息的传输还是远不如3G时代手机的信息传输。

3G时代,手机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系统。今天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有摄像头,都具有文字处理功能。在2G时代信息传输受到网络的影响,但是3G完全打破了这种影响。而且在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总是可能有人出现,这个人差不多是带着手机的。

而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使手机很容易成为媒体的一部分。由于3G,我们已经很容易用手机写作博客,事发现场的图片和简单文字会在几秒钟内通过彩信,发送到博客上。未来甚至可以不通过彩信,直接将信息传送到博客上,甚至不仅是图片、文字,还有影像。元宵节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大火,这样的信息就是第一时间由大量手机拍摄、并且在互联网上传播的。

信息的采集者和者越来越非专业化

在传统的媒体里,报刊、广播、电视的信息采集和都是非常专业的,专业的记者,专业的设备,即使投稿,也是经过专业人员编辑、加工。尤其是广播、电视,没有专业的设备,普通人无法成为媒体的参与者,普通民众和媒体有很大的隔膜,同时这个时代媒体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互联网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的专业化特性,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加入到媒体的行列,形成自造影响力。3G将大大加快这一趋势,可以说现在每一新闻事件,第一现场出现的常常不是专业的记者,而是普通的民众,甚至就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他们携带着手机,手机图片、手机影像成为这些新闻事件的最原生态的记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闻事件的手机图片、影像被传统媒体获取之后,成为传统媒体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但是3G之后,这一趋势将逐渐转化为信息的传输不再依赖传统媒体。同样是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大火这样一个新闻事件,除了相关图片、影像被传统媒体所用,或是传播到互联网上,也出现了民众用彩信、短信的方式自行传播。由于3G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病毒性传输特点,这些信息很容易被二次传播。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时代,信息传播者越来越非专业化。

手机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

在3G时代,手机具有庞大的用户群,具有广域覆盖、病毒性传播、占用用户的时间碎片的特点,它也可以是身份识别系统、定位系统、电子支付系统。手机正成为一种新的载体,但是,手机是否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显然,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趋势。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种新的载体出现,它会形成更加庞大的传播面,更加扩展了信息的传播,它会形成新的受众群,而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的受众群和新的受众群是重叠的。报纸的读者会是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也会是广播的听众和报纸的读者。互联网的网民也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读者,也是听众和观众。

一个有价值的媒体平台,不但要进行信息采集,同时也要进行信息过滤、信息加工、信息推送,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媒体的功能。手机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它还是存在较大的局限。手机的屏幕很小,键盘功能不够强大,无法像个人电脑一样进行方便的输入与输出,编辑加工能力较差。同时,手机本身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器,它作为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要借助互联网。因此,在未来的3G时代,手机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将会更加活跃,在媒体的发展中会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它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媒体。

3G时代,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它也会在越来越多的3G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新的看点,这需要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改变。今天的变化不过是一个开端。

第5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由网络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形式和商业模式对广告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又为广告业创造了新的机遇,这就促使广告业要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

一、网络经济的消费特点

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通讯网络、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它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直接性的商业模式是网络对现代经济生活带来的根本影响。通过网络,生产者可以同消费者进行直接沟通,而网络只是提供生产者同消费者进行直接交往的平台,这就是电子商务模式的根本点。对中介依赖的减弱将使现有的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消费者在这种商务模式中拥有相当程度的决定权。

当前,网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

(一)消费满足感更高,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普及。

(二)追求实惠的价格心理

(三)追求快捷、方便的心理

(四)追求孩童化心理

二、网络广告的特点

市场的不断变化,创意产业的风起云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促使着广告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传统的广告创意和广告表现已无法单独完成商业诉求的任务和传播的需要。对于消费周期缩短,产品品类迅速扩散,消费的群体差异等等这个新时代的消费特征,使得消费品及其诉求必须跟上消费者的快速消费速度和人们的生活节奏。

网络广告是新生代的广告媒介,它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它不仅具备传统媒介广告所有优点,同时兼备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广告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传播对象面广。网络广告的对象是与互联网相连的所有计算机终端客户,通过互联网将产品、服务等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

(2)表现手段多。电子网络广告采用文字介绍、声音、影像、图像、颜色、音乐等于一体的丰富表现手段,具有报纸、电视的各种优点,更加吸引受众。网络广告制作成本低、时效长以及高科技形象将使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选择网络广告作为重要国际广告媒体之一。

(3)内容种类繁多,信息面广。互联网网络广告能够容纳难以计量的内容和信息,它的广告信息面之广、量之大是报纸、电视无法比拟的。

(4)多对多的传播过程。报纸广告基本是一对一的传播过程,电视传媒则是一对多的方式,而互联网上的广告则是多对多的传播过程,这是因为在互联网上有众多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受者,他们既在互联网上广告信息,也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广告信息。

(5)具有互动性。所谓网络广告的互动性是指工商企业或个人将广告信息内容准备好,放置于站点上,所有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上网及时查看,获取广告信息,即人—机—人模式。传统的销售渠道中间环节过多,既增加了广告成本,又减慢了商品信息传递的速度,难以满足飞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而利用网络广告可将产品信息几乎在生产的同时,就可同步传递到用户网中,等于在同一时间对无数受众做了广告宣传。

三、新形势下的广告理念

网络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形式和商业模式对广告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又为广告业创造了新的机遇。网络时代应该有一种新的广告理念。这种广告理念是同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相应的。

广告创意是指广告中有创造力地表达出品牌的销售信息,以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并促成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思想。

在网络时代,现有的大众传播形式将仍然存在。因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种媒介替代另一种媒介的过程,而是复加过程。即使网络成为主流媒体,其他媒体也并不会消亡,而是体征形式,在媒介世界中占据自己的位置,作为网络传播的补充。因而,目前的常规广告将会依托于大众媒介继续发展。

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中间环节的消失,广告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广告有可能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仅存的一种沟通形式,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将会更加依赖广告。与中间费用的节省也使得企业有能力在广告中投入更多费用。因此,网络时代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有效的信息传播的竞争,是形象的竞争,是广告的竞争。

第6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移动媒体;共青团信息服务;有效性

一、移动媒体的概念

从传播的载体不同划分,移动媒体是指以移动数字终端为载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和处理信息的媒介。从传播的对象不同,移动媒体是以无线和有线作为传播方式的一对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从媒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报纸为第一媒体;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移动网络被称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又称为移动媒体。根据这些不同的划分,我定义移动媒体为以移动数字终端为载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处理信息的多向性传播媒体形态。

二、青年使用移动媒体的现象及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5年6月为止,我国网民数量达6.68亿。而在这6.68亿网民当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较2014年12月上升3.1%。在这庞大的网民群当中,中学生网民占的比例最大,达到1.64亿①。这些数据都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的媒体越来越多,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特色。不可避免地,移动媒体对共青团员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上都必然带来深刻影响。面对移动媒体的冲击,传统的团建工作思路、方式、内容、渠道的工作效果不明显,与团员发生脱节现象。②

三、移动媒体下,共青团信息服务的现状

一方面,移动媒体给共青团信息服务带来的机遇。第一,移动媒体提高了共青团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团建信息工作的形式单调,内容刻板,加之以教育者与共青团员之间缺乏交流,使得共青团员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然而,移动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输迅速、形式多样等优点为团建信息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移动媒体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受众覆盖面,使团建信息工作者可以通过移动媒体这个平台对共青团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移动媒体有利于共青团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移动媒体的到来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影响了90后青年一代,同时也在接受教育的方式上影响了他们。得益于网络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了,这有利于简化信息传播的路径,青年组织也逐渐趋向虚拟化。这意味着共青团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需要把握移动时代的脉搏,创新团建信息服务的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团建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移动媒体给共青团信息服务带来的挑战。第一,移动媒体给团建的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挑战。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纸质媒体逐渐被削弱。最近几年,全球传统媒体行业整体萎靡,传统媒体转型势在必行。移动媒体的迅猛发展,要求共青团的工作跟上移动媒体的前进步伐,创新共青团信息传播的方式,利用移动媒体对共青团的信息进行传播,以适应共青团员的阅读的习惯,从而有效地传播共青团的信息。第二,移动媒体给当代的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移动媒体时代下,由于传播的信息量巨大,使得共青团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利用移动媒体的平台开展的思想教育,将其计划化、理论化是团组织更好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方式。利用团委在移动媒体的平台,针对青年成长生理、心理特点,寻找适合青年的知识产品,利用移动媒体的交互性激发青年的求知欲,丰富青年的知识,使青年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并附有时代特征是主要的方向。③

四、在移动媒体时代下,共青团的信息传播的对策

第一,系统地掌握各类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载体多样化。

系统全面地熟悉把握各种媒介的特点,是有效传播信息的首要方法。在传统媒体中,报纸、书本等平面宣传媒体各种具有传播信息丰富、内容深刻、形式立体的特点,但不便于携带,因此大多只适合于进行理论学习时使用;移动媒体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手机作为这其中的代表,携带方便,传播信息量小,时效性强,语言通俗易懂,适用于日常的时政教育等。在进行信息传播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技巧,用符合青年人特点的语言进行传播,使青年人对其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第二,充分尊重共青团员在信息传播当中的主体地位。

共青团员是共青团主要的服务对象,共青团的工作应该以共青团员作为出发点,关注共青团员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他们接受信息的特点和习惯,根据这些向共青团员传播健康有益的、富有吸引力的信息。同时,移动媒体的互动性决定了移动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共青团员不仅仅是团建工作的接受者,还是传播者。共青团员在接收共青团的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媒体转发、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已达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的作用。因而,团建工作者必须了解团员在信息传播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地位,这样才能变单一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从而有效地增强团建工作的效果。

第三,利用移动媒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移动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和丰富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移动媒体中正确的报道,有利于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反,一些不利于共青团团员身心发展的信息如果通过移动媒体传播,就会对共青团员的身心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在移动媒体中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加强对移动媒体舆论的调控和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富移动媒体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创造健康向上的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为共青团员提供正确的移动媒体环境舆论引导。总之,引导共青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共青团的信息服务在移动媒体时代下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四,革新传统媒体,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

相比于移动媒体,传统的而媒体传播速度较慢,不方便携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且受众范围有限,覆盖面较小,不利于共青团的信息传播。因此,发力移动互联网服务应成为各家传统媒体转型的第一步。传统媒体发行数字媒体移动客户端应多注意市场推广,在各大应用市场上官方应用,并及时更新版本;利用互联网与读者双向沟通的优势,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时反馈、调整、完善产品;并且在形式与内容上学习新媒体简、平、快的优点,结合传统媒体自身调查深入、内容有深度的优势,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注解:

①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

② 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③ 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参考文献:

[1]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3] 张意轩,夏筠90后的移动数字生活.人民日报/2014年/6月/5日/第014版

[4] 孙壮志:《美国在独联体国家推动“”的主要策略和做法》,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8期

第7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现在借势网络可谓是一种风尚更是一种智慧,正所谓网络一开,想不火都难,名人们炒作、商家们倒腾就不用说了,就连人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当选,也离不开网络这个“大功臣”。从当下瞬间串红网络的‘经典名人’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就可见一斑,人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后台的操盘手也早已赚的个盆满钵满。

2008年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21亿人,网民人数位于世界第一。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3.28个小时,而电视平均的使用时间才只有1.21小时。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如此高的用户接触度已经使互联网彻底跃升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体并驾齐驱的,甚至是超过了传统媒体的重要媒体。因此,网络营销绝对是大势所趋。谭小芳表示,网络营销的特点如下:

特点一:通道众多、费用低廉

特点二:高效传播、爆炸影响

特点三:自愿接收、互动交流

特点四:功利性低、越趋隐蔽

媒介是通过掌控传播渠道实现传播效果的。网络媒体具有亲和力强、快速、互动、受众年轻化、低廉等特点。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总之,网络公关对于企业品牌来说,有放大的效应。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表现:

1、受众广泛,传播速度迅速。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相对狭窄,受众范围不确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大。据相关机构估算,投入传统媒体广告的资金约70%是浪费的。而且,传统媒体受运作模式限制,企业选择在影响力大的传统媒体上进行宣传成本较高,且可以选择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网络媒体的受众较为广泛,而且多为主动获取信息。从CNNIC2007年的互联网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国内网民基本以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为主,高中以上学历占80%,大学以上学历占40%。网民的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活跃,且消费欲望较强,是消费者中当前或潜在的主体力量。

2、在人际传播上更具亲和性,兼具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网络传播类似于口碑传播,信息迅速在各大论坛、即时信息群落间主动在第一事件主动传播。其影响力是巨大。从万科的博客门事件来看,王石的博文发表后的两天内,点击量超过30万。对于万科的怨言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蔓延,秋风扫落叶似的舆论攻击导致万科的楼盘滞售,万科A股三天内跌12%。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在充当着信息集散地和放大器的角色。网络上流通的各种信息,迅速转化为传统媒体的报道和政府新闻会的主要议题。纸面传媒塑造一个百年老店的口碑,需要漫长的时间累积;网络上的口碑传播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塑造一个品牌神话。“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在这个资讯时代,已经完全不合时宜。

3、可以跟踪浏览者的行动,通过统计数据,准确把握受众信息。

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一大弱势,是受众分散且被动。信息后,无法得知传播到什么层面,什么程度。从传播方式看,传统媒体形式下,信息的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浪费率惊人。多数人都有在电视广告期间换台的习惯。而在网络形式下,网民浏览某信息基本出于兴趣或需要而主动进行搜索,加上信息的命中率极高,加上网络宣传途径有多种可选,价格低廉(门户网站的广告除外),所以,性价比较高。

4、正因为以上几个特点,也导致网络上的意见和信息多数较为粗糙,可控性较差。一着不慎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被无限放大,可能导致成本更高。

总之,在信息传播上,网络传播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格局。由于网络传播有着强烈的“放大效应”,是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要点。谭老师总结出的互联网营销整体执行如下:

1、品牌及企业的互联网调研究

2、品牌及产品的互联网监测

3、互联网传播实施

(1)广告执行

包括媒体购买、媒体投放、广告设计、设放监测、效果反馈。

(2)公关执行

包括各类形式的论坛、BLOG、SNS社区、即时通讯、评论、播客等。

(3)活动策划

具体活动的执行、数据库的搜集整理、数据库二次营销的对策、互联网关键字优化公关、互联网危机公关执行和预防、互联网促销活动的执行。

第8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

云时代就是云计算的时代。云时代的带来,不仅给人们的思维习惯带来了冲击,也造成了人际价值的变迁,给自我价值认同带来了新的危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要时刻关注这些变化,并结合社会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改革。

一、云时代的基本特征

1.信息交流的即时互动性。随着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无论身处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利用互联网或是智能手机上的通讯软件工具将信息出去,其他人借助网络就能够立即共享这些信息,并进行即时反馈,从而实现双方的交流互动。在云时代网络中,多元化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微博、微信等通讯软件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实现信息传播的双方互动,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单个用户的信息传播能力,使得普通的社会个体成为云时代传播环境中不容忽视的主体。2.个人思想的独立化、个性化。传统时代的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主要是精英化和格式化,而云时代的传播过程中,则体现出草根化、碎片化等特征。传播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门槛较高,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表达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创作过程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云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软件的不断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并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在网络上表达个性化的思想,发表个性化的信息,从而实现了人和媒体之间的高度结合。3.社会群体的关系化。在云时代的传播环境中,社会个体通过信息传递进行人际交往的需求会被进一步强化。人们在互联网媒介上发表言论,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自我表露,更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应和认可。持有相同观念的人形成一个相互的关系网,以圈子或是群体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这种关系逐渐由网上发展到网下。

二、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诉求

1.获得休闲消遣。云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大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中获取并传播他们喜欢的信息、参与他们喜欢的娱乐。调查显示,56.7%的大学生的日常休闲活动与互联网有关,55.8%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业余时间消遣的第一选择是网络休闲活动,43.1%的大学生认为网购的乐趣更胜于实体店购物。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名为“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的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娱乐类活动的使用率为88.04%。2.获取对称信息。互联网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多元化信息资源。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极大满足的大学生对“信息对称”的内在心理需求,同时也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根据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利用率达到98.10%。3.寻求认同归属。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任性、自负等行为,导致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从而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因此,大学生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动机是最为强烈的,他们依赖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寻找心灵的“港湾”。CNNIC调查报告显示,沟通交流类通讯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率明显高于网民的总体水平。4.渴望被关注认可。在云时代网络中,大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得到了极大唤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网络亚文化中蕴含了对否定和质疑的调侃因素和娱乐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网民心理层面上无奈、消遣的一种宣泄方式,是大学生关注自身话语权、展现自我价值、寻求被他人认可的一种体现,

三、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双重影响

1.认知方面的影响。多元化的信息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认知范畴,另一方面受鱼龙混杂信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云时代下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了多种渠道,可以说或,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增强了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了大学生向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潮,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无法准备判断虚拟互联网中的匿名信息,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大量负面垃圾信息、网络谣言及碎片化信息的诱导,严重影响他们的信息认知和价值观的确立,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良序的行为。2.情感方面的影响。多渠道的信息传播平台,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沉迷计算机网络或智能手机,容易造成大学生情感上的缺位。大学生心理上不成熟、社会性发展不平衡,情感尚波动性较大,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需求。云时代网络中形成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大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同时,一些学生长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其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行为逐渐减少,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减弱,容易出现孤僻、淡漠等心理异化现象,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大大提高。3.意志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云时代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互联网空间,促进了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但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容易使大学生走向极端。例如,自微博、微信朋友圈盛行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这些载体发表自己对于某个社会热点信息的见解,或是某个难点问题的诉求,锻炼了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彰显了大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虽然很多大学生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在对面大是大非问题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政府难以有效监管作用的互联网上存在着亿万种声音,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诸多社会问题时容易受到这些声音的左右,严重者甚至会成为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4.行为方面的影响。云时代带来的虚拟化环境,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主成长,另一方面却可能导致大学生道德失范及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学生对于外界未知信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云时代的虚拟空间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模式的形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但是,过度依赖网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际能力。例如,受云时代的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也都习惯使用计算机,导致当前很多学生在书写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渐弱化,经常出现“秀才提笔忘了字”的现象。加之互联网并不受传统社会的束缚,一些原本就缺乏自律精神的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方面更加容易被淡化,导致会做出一些违道德的行为。

四、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宏观策略

1.树立适应云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理念。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应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和掌握云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状况,树立适应云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将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根本价值取向。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和践行仍然远远不够,导致教学在对云时代及学生的心理诉求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到实际课程教学。因此,树立适应云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认知偏差,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满足学生的主体意识。既不能对云时代在学生思想、行为中的影响视而不见,也不能片面的只见其害或只见其益。2.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模式构建取向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医学模式取向,主要是针对少数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从医学角度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第二种是教育发展型模式取向,服务对象为所有学生。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种是教育综合型模式取向,它强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实现教育、医学、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发展。由于每个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的师资力量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千差万别。为了提高向心力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各高校应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根据摸底的结果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机制。云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对教师队伍提高了更高要求。就当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并不能满足云时代的新要求。因此,在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势在必行的。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构建主要有医学或心理学专业人士、心理教师或德育教师、班级辅导员三种模式。其中,专业心理医师所占比例最小,德育教师和辅导员占比相对最大。但是,由于德育教师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定位模糊,且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和学生辅导工作存在质的区别,这两种模式并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为此,各大高校应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模式,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云时代的认知水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五、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微观策略

1.加强对学生网络人际经营的教育。云科技带来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得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互动更加快速和便捷。现代网络中的流行话题虽然更加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并通过形成群体关系建立社群影响力,但是这种关系的建立缺乏稳固的根基。当你不认同这个观点或这种思想时,即可以随时退出已经形成的关系网。云时代网络中人际关系错乱,在一些即时通讯软件或涉及个人隐私的APP中,经常出现信息泄露造成的网络安全隐患,学生内心的不安全感进一步被激发,也更加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云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价值,加强对网络人际经营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中学会取舍,学会用人际智慧驾驭人际关系。2.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自我价值认同对于社会个体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却也是每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无法轻视的突出问题。每一位个体的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一员,要将自我价值认同搁置于社会关系之中,并从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中逐步获取。在未进入到云时代之前,学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容易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认同。但是云时代带来的网络虚拟社会,打破了评价机制的时空限制,个体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来自各方的评价,导致学生个体自我价值认同呈现出多重化和多变化的特点,从而产生了缺乏稳定性和整体性、呈现多样性和破碎性的自我。这是因为在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往往习惯于向外求索答案,但是外界所给出的答案却又是不一样的,导致学生个体出现迷茫和困惑,无法正确认知真正的自我,从而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云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引导学生将向外求索转变为向内倾听,从而找到自我内在的价值。

六、结语

在云时代网络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建立完善心理教学工作者队伍,加强对学生网络人际经营及自我价值认同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邓如涛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盈安.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10):64-65.

[2]梁芳美.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亚太教育,2015(8):86-86.

[3]王美琐.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6,29(3):129-132.

第9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碎片化;企业微博;营销传播;传播价值

作者简介:栾港(1966-),男,山东龙口人,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及广告理论。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1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1-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已进入碎片化时代。信息的分散和传播路径的分散,出现了不同的媒体,媒体的分散又出现了人们阅读习惯与喜好的分散。工作节奏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出现分散。碎片化改变了人们的心智和生活方式。在碎片化信息时代,人们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媒体获取外界信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更加依赖于互联网,办公室里的PC机、卧室里的iphone手机、沙发上的iPad、客厅里的iMac、咖啡馆里的WiFi等。人们每天都在通过微博、博客、搜索引擎、手机报、新闻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人们通过这些途径了解的信息虽然非常多,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人们的时间、空间、知识、注意力、心智都被切割成碎片[1],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呈现“碎片化”。信息碎片化已成为一个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具有碎片性、分享性、开放性、整合性、实时性特征的微博,自然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媒体形式,大到政府部门,小到平民百姓,都在各大网站纷纷开通了微博,不少企业也以微博为媒体与消费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碎片化信息环境下,企业如何发掘微博商业价值并利用微博进行有效营销传播是企业界人士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碎片化信息环境下企业微博营销传播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微博这种新兴媒体能够对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所帮助。

二、微博传播平台及其特点

(一)微博传播平台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双向沟通变得简单、快捷,具有双向沟通特点的微博自然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时尚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微博是后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系统[2],它是一种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感受用140字以内的简短语言并让其他关注者分享并加以评论的互联网信息平台。2006年,博客技术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微博Twitter。2009年8月14日,我国新浪微博推出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随后, 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开启或设立微博功能,微博正式进入大陆网络人群的视野。

(二)微博传播的特点

微博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机制,改变了媒体的传播形态。不同于以往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短信、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信息传播媒体,微博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

从微博的传播特性来看,微博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传播平台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微博具有广泛与多样的应用平台,无论是Windows系统、Linux系统、MAC OS系统,还是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也无论是PC机、笔记本、iMac电脑,还是平板、手机等个人移动信息终端,人们都可以在其上面应用微博消息并与他人分享,用户体验性强。除此以外,不同的微博平台还具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可形成多个细分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2.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个性化与群落化

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模式让人人都能发言、人人都能被关注,人们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这一传播模式让网络上“旁观者的大多数”感受到了平等与民主,观众有了“表演”的积极性。微博释放了个体在线活动的空间和自由,从根本上打破了个体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此外,微博信息沟通一般是以“群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群落”是指具有某种特征或关系的个体集合,如朋友、同学、同事、业内人士或共同爱好者。这种“群落”可以分为以朋友、熟人为主的个人关系群落,以关注主题为主的共同爱好群落,以自我提升或工作合作为主的行业群落。

3.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与去中心化

由于受传播容量的限制,微博内容和信息量受到制约,限制了复杂和有深度内容的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契合了现代社会信息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在影响着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和习惯,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与传统大众传媒严肃、权威的特性不同,微博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它打破了权威,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微博的这种去中心化特点使它更具有亲和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空隙[3],降低了传播的成本和门槛,彰显出其草根性与平民化的传播个性,建构出一个机会更为均等、权力更为平衡的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