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德育的方法和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第1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关键词】德育实效性德育现状

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那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现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学校德育的现实问题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矛盾

首先,商品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在努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当竞争的同时,要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的负面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要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致沦为见利望义的金钱拜物教徒。其次,当今社会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人们充分享有民利和言论自由。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一切用“三个有利于”来做为判断标准。这需要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治判断能力。否则会出现青少年思想上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

2、“上位人”的 权威管理对学生强制行为过多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上位人”和“下位人”的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学习上、生活上的不完全独立,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上位人”。同时,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望子成龙意识,我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家长在培养子女的目标上有较强的功利意识。这种功利意识表现为相当多数家长过于重视智育,特别是重视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就能上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能挣更多的钱,就有好的物质享受。家长在子女的管理上往往采用限制性管理或强制性管理,家长属于“上位人”的权威地位。当前,各类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较多地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是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不得不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也较多的采用“上位人”的管理方式。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全威”的强制,长期顺从的结果使他们的心理逐渐被扭曲,眼中只有“上位人”。

3、学生在校与社会表现不一致,形成了双重人格

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不同步或要求不一致甚至脱节,显示出学生的双重人格。例如:有的孩子在家连洗袜子、洗衣服等小事也是父母长辈包办代替,当然不是孩子不想干,而是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干。在校,按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干(比如做值日生),而在家你让我也不干,因为不需要,我“不会”干。于是心灵上的迷惑使孩子形成了双重人格。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劳动当成是一种惩罚而不认为是光荣,甚至发展到有的家长到校帮孩子干活,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再谈“劳动光荣”,德育教育显得是如此苍白无力。

4、青少年学生选择能力差,犯罪率上升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涌入国门,成人与青少年 同时接受新信息,一时之间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健康的、亚健康的、甚至黄色的等信息一起来到我们面前。作为成人,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可以有选择的接受信息。而青少年的身理、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是非、美丑、好坏面前的判断能力较差,且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统统接受,因而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迷茫,整日昏昏然而无所事事,追求享受,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德育脱离实际,停留在空洞的口头说教下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孩子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因此,他们往往先看到的是现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选择现实。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是德育往往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下,脱离了实际。目标订的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2、德育目的和收到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中学生德育是要通过内化来把社会意识和良好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意识和行为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接受一定的思想道德的标准并使之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再作用于社会。这样,只有社会要求,学校要求与学生个体自我设计之间的矛盾统一时,才能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即;使说教的大道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社会化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指导行动。在当今社会,这种价值观、道德观是要经过学生自觉自愿的选择的,任何外力都无济于事。国门开放了,社会多元化了,因而选择也出现了多元化。德育工作者把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和人共同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讲给我们的学生,而学生在选择上还没有达到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统一。

三、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净化德育环境,确定实际有效的德育目标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确定实际有效的德育目标,要歌颂人间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热爱,使德育内容分层合理,从小到大,便于内化;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做起,低起点,严要求;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2、树立大德育观,加速学生的社会化

德育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观察各种德育现状,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在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面进行德育教育,使说教的大道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社会化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去指导行动。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使学生能在选择上达到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相统一。

3、实践同伴与品德的认同

同伴的认同是学生的第一期望,品德的认同是学生的第一需要。学生在意同伴的认同,同伴之间互相鼓励,竞争,监督,能有效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伴的认同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交往、文体活动、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寻找到自己的被欣赏点,学生能更多地被同伴关注,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欣赏,感受到幸福,从而获得成功;品德认同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实现自身价值,能发挥自己的德育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实践与德育建设活动中,形成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个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功效。因此,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德教育,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当前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实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根本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学校也可与社会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大环境,使学生在校与在家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第2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方法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信念与准则,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就体育学科来说,德育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循循善诱、有机渗透,将良好的德育品质融入体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结合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进行浅谈。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其主要特点在于“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而且体育活动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

首先,体育科学是所有学校中必开的一门课程,也是开设年限最长的课程,从幼儿园一直延续到大学,学生在校期间,总是离不开体育教育,所以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可以保证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获得德育渗透;其次,学生的思想一般并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与活动而进行。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在言行举止中的反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德育渗透,这是很多学科都无法做到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时时刻刻都体现了与人相处的思想品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作为体育老师,应抓住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和因素,对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本文探寻的几点渗透策略: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在第一时间影响学生,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于他们说来,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在与教师交往交流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与信任感,因而会在有意无意当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渗透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教益的模仿,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例如,体育课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身着运动服,脚穿运动鞋,长发女生须把头发扎起来,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效果,才能使学生信服。此外,体育教师也是运动、活力、阳光、健康的代名词,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除了使用文明语言之外,还要时刻保持青春与活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积极向上,说话的语气要有力、上扬、幽默,使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态度。

2.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传道授业、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材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不管是从编写上还是从内容选择上,都非常注重德育品质的渗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体育教学主要采用户外活动形式,但是教师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德育思想的渗透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乒乓球”时,教师可以围绕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来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技项目,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3.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天性,而且小学生喜欢在群体中学习,作为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例如,通过体育教学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会故意不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玩耍,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丢手绢”的游戏,让两个闹别扭的小朋友进行接触。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真、最简单的,他们的矛盾来快,但是解决的也快,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宽容与忍让。又如,在“400米接力跑”等集体性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最佳的渗透时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滋生嫉妒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意识。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体魄强健,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健康的心理,有着勇于直面困难、锐意进取的乐观心态。体育课以户外活动为主,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尝试,特别是女生,特别怕热、怕累,有着很强的退缩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给学生讲运动员的传奇事迹和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积极面对,使学生坚信强者才能成功,活出精彩,而想要成为强者就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将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项目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行的培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丁利荣.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

[2] 徐燕.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J].科学大众,2009,(05) .

[3] 姚勉.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致富向导,2008,(24) .

第3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它们相互渗透,互相通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育和德育,智育和体育同等重要。

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德育和智育过程是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过程,在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美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性,它可以使个性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宣泄和升华。部分学生可以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达到“常善救失”的目的。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人生变得高雅与充实,在精神上有所寄托。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严重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支配,教育重心始终向智育倾斜。美术教育因一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结果造成学校美育地位的严重削弱。传统应试教育中美术课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来完成它的使命,很多学生包括其他一些任课教师大都认为:美术课无非就是画画图,看看图片以游戏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认为美术可仅仅是其他学科的调节剂,只起到平衡身心,“换换脑子”的作用,而轻视了艺术教育的其他功能。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也得到了改革,但收效不大。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

美术学科的改革,是学校整体课程结构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保证七,八年纪的美术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增设九年级美术必修课。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不要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正确认识真善美,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其次是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活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2 根据教材因地制宜,制定教学侧重点

本着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对教学的侧重点和课时安排做灵活调整。就拿河北版美术课十五册来说,教学内容总共14课,涉及手工制作的就有6课,这6课内容分别是:庭院设计,面具制作,食品造型,民间剪纸,皮影,动画。课题不同,需要准备的材料也就不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难题:老师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准备材料,课到了上课时,材料备齐的同学却不多。问其原因,有的说材料买不到,有的说今天让买这,明天让买那,高考又不考试,家长不支持——没有材料的手工制作课,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课堂效果甚差,起不到动手创作,开发思维的目的。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相比,经济条件的限制,制约了美术课的正常进行。

针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侧重点,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用五谷杂粮做装饰画,用树根,枯草做手工艺品,在鹅卵石上作画等。这样既弥补了因材料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还节约了经济开支,极受欢迎。

3 加强对美术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中,美术课被作为副课,一直不受重视。首先要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在未来竞争很强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创造。美术课对发展我们健康的身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作用,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其次还要提高其他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联,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就更证实了这一观点。多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艺术感十足的文字在一节课上的应用,无疑会使学生更关注学习内容,投入更大的热情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正确认识了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才能从言行上表现出对美术课的不轻视,从而让学生也正确态度对待美术课。

4 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恶劣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沉闷,美好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兴趣大增。改变环境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在动手美化环境的同时得以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教室是学生的学习场所,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在教室周围张贴名人名言或标语,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后墙可以设立各科学习园地,定期更换,举办班级艺术作品展等,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寝室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可动员学生自己做一些装饰品,装饰画来美化寝室,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美术和生活的联系。另外,学校可定期举办校园艺术展,支持和鼓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成立艺术长廊,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素养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给予应当的重视,对美术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学校应开展观摩课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多交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高一级学校美术教学活动大赛或假期培训。美术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多学多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多交流,取长补短,还应钻研教材,根据教材提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搞好课题研究,以更优化的手段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第4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中寻找情感渗透的最优化

传统德育工作普遍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条主义倾向较强,若能向C合实践活动课程借鉴,采纳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活动性、体验性等区别于一般学科的实施方法,有助于让德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实现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放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让从事德育的主体通过对大量研究数据的阅读,从头脑深处放弃对传统灌输式说教做法的坚持,并且对体验式新型德育工作理念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德育工作者可以多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正面管教理念的传播本身,运用的也是体验式讲学方法。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及时更新德育理念,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中提炼情感技能的契合点

当下,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已经从以往的管理纪律、抓好常规,发展为以人为本,着重发展学生社会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众多学科当中为数不多的,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它与德育之间,可以有密切的连接和紧密的衔接。我们通过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服务志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家校合作、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家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爱心跳蚤市场、模拟法庭等,培养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父母亲人间的交往能力,与社会公众的交往能力;通过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观摩社会志愿者的工作、聆听志愿心得分享等活动等,树立面向学校内的服务志向,面向周围社区的服务志向,面向广大社会的服务志向。德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力点,依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目标中的部分内容扎实推进,德育的整体效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助力之下稳步提升。梳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在其指导下开展系列活动,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途径。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开发校本教材导向德育工作更深处

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凸显其德育功能,我校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开发了既有利于德育,又辅助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全套八册,与综合实践活动原教材配套使用。

第5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途径;方法

我校是县委宣传部确立的“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一年来,我们从舆论宣传、学生思想教育渗透、主题活动的开展、家校联动等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多方位舆论宣传引导,多角度思想教育渗透,多层次主题实践深化,多维度教育协调联动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多方位舆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主要阵地。思想教育必须要有一定舆论引导。一年来我校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创设浓厚氛围,使“24字”内容人知人晓、入心入脑。具体来讲,一是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板、文化橱窗、电子屏等手段,生动活泼地宣传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和深刻含义。二是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周末大讲坛、校报《太阳花》、道德讲堂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渗透到学校各种德育活动中。三是通过班班通电子白板等设备有计划地播放专题片、自制宣传片、公益片等,组织学生收看,浅显易懂地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四是精心设计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校园文化。如《二十四孝图》《奥运冠军榜》《美德善行小故事》等,积极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的角角落落都成为无声的育人阵地。

二、多角度思想教育渗透,大幅提升师生文明素质

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是学校思想教育及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我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讲堂活动相结合,分年级、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大力倡导“24字”核心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校还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美德少年”“六好少年”“孝亲之星”“进步之星”等星级评选活动相结合,深入发掘和培树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引导师生自觉以身边典型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思想品德等教材中的深刻内涵,召开集体备课活动,找准教材思想道德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深入挖掘,精心提炼,透彻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查找”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团结友善、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

三、多层次主题实践深化,切实促进师生知行统一

我校紧跟时代步伐,遵循教育规律,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向纵深发展。一是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新少年”为主题的倡议和签名活动。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努力做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践行者”和“带动者”的倡议,掀起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二是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月”活动。对应友善、敬业、诚信各“主题月”内容,举办有奖征文、手抄报、剪贴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实实践育人工程。三是集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文明行为习惯集中查评等活动,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节日内涵,积极创新重大节日主题和形式,努力把“六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办成“爱国节日”“道德节日”“文化节日”。五是积极开展精品读书活动,国学诵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行文化沁润。六是开展“文明美德伴我行”活动,以文明美德立人。七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亲身体验,使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八是组织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逐步引导学生做到日行一善、时时行善,善行一生。九是组织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论坛,交流和分享各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做法、好经验。

四、多维度教育协调联动,确保培育工作全维强效

我校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工作网络,努力发挥“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首先是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培育工作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其次要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协同公安、所在乡镇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秩序,同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好校外活动基地。再次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让家长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品行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相信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将会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一代接班人!

第6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育激发英语兴趣培养英语能力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常的教育情况下,此阶段幼儿词汇量已发展到3000个左右。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不容忽视。由于此时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完全凭借听、说来发展提高,这为幼儿学习第二种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多种渠道,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外语学习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一、 发挥园所优势,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英语

在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从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园所,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生活,使幼儿在教师反复说、反复使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自然而然的掌握。如;早上来园,教师用英语问:“Good morning!”幼儿听上几天就学会了,并能模仿回答“Good morning!”每到洗手时,教师用“Please wash your hands!”(请你洗手)。在吃饭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馒头(steamed bread)鸡蛋(egg)西红柿(tomato)等名称。诸如喝水,请拿水杯,请收玩具,上床睡觉等,幼儿不用刻意去学,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感知体验,自然而然的就会掌握、运用。

二、 注意英语在各项活动中的使用,培养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

我们注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与练习。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是由一群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请一名幼儿扮演狼说时间,从1点说到12点,然后狼开始追逐幼儿,目的是练习幼儿四散跑的能力。游戏语言就是简单的一句日常用语:“现在几点了?”(What time is it?)。教师可改用英语让幼儿玩《What time is it,wolf》。仅此一句话在一遍游戏中重复12次,轮流扮演狼的幼儿用英语从1说到12报时,这样句型、数字、时间很快都被理解、掌握。

三、 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和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映使用能力。

1、利用墙面布置。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句子。给幼儿展示一个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台。如: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 for a walk”,在图书角画有一张嘴,上面竖着一个食指,下面写有“Please be quiet!”, 在洗手池上面画上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水滴上写有“Please wash your hands”,等等。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却知道是英语,看到时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画面都在无声的给幼儿一种提示。在有鲜明主题的大墙面上,教师根据目标和幼儿水平进行设计。如:教育幼儿爱幼儿园,首先是“We go to kindergarten”(我们去幼儿园),然后是“We are in the kindergarten”(我们在幼儿园),其三是“We are happy”(我们快乐)。这样既对幼儿进行了入园、爱园的教育,又教会幼儿用英语表达清楚画面的意思,发挥了墙面环境的多种教育功能。

2、创设英语角。英语角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图片、实物、头饰、贴绒、立体沙盘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教师的作用是投放材料进行指导。如:在学过苹果、梨、橘子等水果名称后,教师可设置一棵立体树,在角中放些橡皮泥,未涂色的水果卡片,幼儿捏出或涂色后用曲别针挂在树上,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英语得到反复练习的同时,捏的能力、涂色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应积极回答幼儿的询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学。再如:在学习人体器官后,教师准备几个不同的组合人,在活动角中引导说:“我今天给自己画个像,你们看。”边出示各部分边用英语说:“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ye. This is my nose.”幼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争着来给自己画像,嘴里大声说着“This is my …”由于英语角的有趣和可操作性,所以深受幼儿喜爱,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场所。

3、设置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英语学习中,寓教于游戏中,发挥幼儿无意注意的优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对他们的语言的掌握有很大作用。一次中班学习红、黄、蓝、绿、白、黑几种颜色时,教师组织幼儿玩“汽车展览会”的游戏,幼儿每人手中一辆汽车,听音乐开进展厅,大厅内分不同颜色的汽车展区,幼儿按标记停放,然后教师边引导参观边教颜色和句子,同时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汽车,如:Thisismyredcar。幼儿为了把自己开的汽车介绍给同伴,便努力地去听、去学、去说。这样活动中人人是主角,人人都在参与,在反复地听、说中记忆、学习。

四、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学习英语

第7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面对烟草行业日趋严峻的发展形势,能否突破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竞争力的抗衡与较量。在这种情况下,卷烟商业企业需要一个共同的支点—核心竞争力,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进行管理创新、优化人力资源、创新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关键词 :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 文化创新 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079-01

1.引言

《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显然,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会产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经济实力;企业文化;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等。一个企业,要想真正提升核心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寻找自己的长处,并扬优成势,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1进行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企业在新形势下适应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无形的财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形态等的创新,它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改变和调整。固定不变的常规型企业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的根本在于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并形成特色管理。

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中,一定要形成企业生态。企业生态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的外部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兴起以及加入WTO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要注重市场意识和对环境的敏感性,改变企业与大“环境”完全割裂的意识,确立“共生”的意识,以合作代替对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寻求竞争优势,实现“双赢”。

2.2优化人力资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企以才兴”,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竞争的优势根本来源于人,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职能。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家能力的持续长久增长。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建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开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技术精通、业务过硬的专业性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各类人才科学分类管理的人才库。充分激活现有人才,注重挖掘现有人才,大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力培养未来人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积极引进外来人才,要着眼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连环效应,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设法留住优秀人才,在未来竞争中,外烟不但为挤兑我们的市场,还会想法设法留住我们的优秀人才,因此要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

2.3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依赖于内容,离不开其形、其神。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应该是保持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企业文化必须“活化”。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创新的文化理念首先必须是贴合企业实际的,符合企业所在地理区域、行业属性、发展历史和自身风格的。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将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相互活化。

2.4加强执行力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别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又反作用于核心竞争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执行力愈强,就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催进其良性循环。核心竞争力越强,执行力就会越强。而执行力越强,企业的问题便越容易解决。

增强“发展力”。发展是第一要务。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残酷无情,任何企业要想从容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和制定面对市场不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震荡,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战略和决策,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增强“学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员工是学习型员工。要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才能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进企业发展上来。

3.结语

管理创新为企业“把脉”,人力资源为企业增添活力,文化为企业聚人心,帅灵魂,而执行力为企业打基础,这四各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特伦斯·E·迪尔、艾伦·A·肯尼迪.新企业文化: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一、校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也是政治安全教育,主要是指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和校内师生都会涉及到来校参观访问、讲学、留学、科技合作、学术讲座、与外教交流等活动。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校师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要进行保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使每名师生员工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2.网络安全教育

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师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用网上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从而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开展文明上网,保证校园网络安全。

3.消防安全教育

当前,高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魏斌(1968-),男,山西昔阳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如火灾发生,不知如何报警;不掌握救火常识,常常小火酿成大灾;缺乏自救知识和技能,丧失逃生的最佳时机;等等。

—要学习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提高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

4.自我保护教育

首先,教育师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能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得其帮助,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遇到盗窃、抢劫、、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大胆采取正常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其次,在受到不法侵害和恐怖袭击时,要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以正压邪。学会记住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学会报警,学会依法正当防卫。第三,对待疾病也要提高防范意识。预防为主,加强锻炼,及时就医,保证在第一时间及早治疗,克服病痛。

5.交通安全教育

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交通法制观念。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使教师、学生在驾车、乘车、走路时牢固树立“安全第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树立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路权意识,促使师生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二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特别是对学校专职司机的教育管理,保证通勤公务交通安全6.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与教育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运营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及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这些制高校校园安全教育,是指学校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师生针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培养师生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和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培养师生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

二、校园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

(1)加强安全教育的领导,完善和健全安全教育的制度和机制。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维护稳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把安全教育紧紧抓在手上,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其次,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专抓安全教育,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教育落实在学校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名师生的行为上。再次,要完善安全教育的相应制度和机制,主要包括监管防范制度和机制,校车安全运营制度,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重大安全事故的救护工作预案,学生自护自救应急预案,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及善后处理预案以及学校、消防部门的安全联防机制,与社区的安全联防机制,与当地派出所的安全联防机制,与家庭的安全联防机制等。此外,还要完善和健全学校的相关人员安全工作管理情况考核机制、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安至教育课程,切实让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课堂,依靠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学到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避险知识、自救互救知识、防火防爆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反恐防资知识、防止意外伤害知识、家居安全知识、防金融和电信诈骗知识等知识的讲授。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按照季节性、教育性、随机性、选修性的原则,相机地、灵活地排入课表,并保证安全教育课的相应课时。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还要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理论和实践土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3)抓好专题安全教育。专题教育是指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进行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常常以大课堂的集中报告的形式进行。如,围绕交通安全教育的主题,学校可以请交警来校做交通安全的专题报告;围绕消防安全教育,学校可以请辖区消防官兵或专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的专题报告;围绕网络安全教育,可请公安局治安科的干警做网络安全教育的专题报告等。专题安全教育由于主题集中、专业人士报告、受众广泛,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师生了解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专题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专题安全教育意识。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在消防安全教育过程中,学校可请辖区消防队官兵和专业人员,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和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举办消防运动会以及对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进行模拟消防演习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的全过程,从而使师生知道防火知识、灭火知识和防火制度,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从而提高火灾发生时及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再如,进行抗震救灾的模拟训练,提高师生抗震救灾能力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校报、黑板报、网络主页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使师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养成遵章办事的习惯。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考试、专题宣传等形式,结合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行宣传教育,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方法

(1)案例教学。可以把典型事故作为案例,制作光盘教学课件,并组织学生对本校和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和讨论,使师生形成“遵章平安、违章出事”的共识,提高师生安全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对师生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对认真查处的各类违纪事件以及对违纪违章的师生的公开曝光和处理,都可以纳入案例教学,全校通报处理结果,使违章人员及全校师生都受到教育,以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

(2)模拟训练法。即在一种仿真的情境下进行的安全教育训练。如上面所提及的消防模拟训练、交通安全模拟训练(红绿灯的识别及其意义、斑马线的识别及其意义以及其他交通标识的识别及意义)、抗震模拟训练等。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师生安全防范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逃生及自我安全保护等能力。

(3)讲授法。这是对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进行教育传授的基本方法。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系统教育。讲授法常常结合案例教学法共同进行,这样可以使讲授更引人入胜。

第9篇: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有效性;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我们强调中学生多读书,更需要有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笔者认为初中课外阅读指导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的成败,导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导得好能诱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例如用一张图片或一个故事等形式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课文中来,图片直观形象,而音乐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更能渲染气氛,更能感染学生,激发阅读的兴趣。例如我在进行《黄河颂》一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播放《黄河颂》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教学重在朗读,安排学生齐读、领读、个别读、教师范读等。我在范读这一课文时,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抒情委婉,特别注重了重点词语的“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越读越激昂。这堂课,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文的表面文字,而是要通过课文作品的语言全面的审视和把握课文的显性意义,感悟文章的内在意蕴内涵,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我观察发现,很多学生读书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缺少深入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设置,“化整为零”,以周为单位,分“章回”来阅读。突破阅读障碍的勇气,以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找到阅读兴趣所在,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关注到全本书,体验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乐趣。我调查了本班40多名学生后得出:学生在阅读四大名著中,按学生阅读喜好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因其《西游记》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一开始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有层级,并以此定期的进行阶段性的分段阅读考级,遵循中学生实际学力、智力、心力的量力性原则,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有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四、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