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现代农业市场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农业市场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农业市场研究

第1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重庆直辖十五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以统筹城乡为纲、保供增收为要、现代农业为重、夯实基础为先、科技创新为魂、改善民生为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经济总量由1996年的49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370亿元,农业增加值由287亿元增加到8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79元增加到.6480元,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87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由366万下降到20万人。

凸显特色,优化农业发展布局

根据全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遵循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培育三大特色区域。

一是主城近郊都市农业集中区。发挥主城8区区位优势,依托城市、接轨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果蔬等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等园艺农业,打造主城的果蔬园、花卉园、后花园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农科研发、教育培训、贸易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渝北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九龙坡农科贸易城、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加快推进,建成北碚静观、九龙坡白市驿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巴南区南南线、北碚区静观线、渝北区沙坪线等花卉苗木基地。

二是渝西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带。在渝西渝中14个区县,突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建设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大力推进潼南、南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长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荣昌为核心的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基本形成潼南、铜梁、壁山等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蔬菜生产带和以涪陵榨菜为重点的加工蔬菜产业带。

三是“两翼”山区特色农业基地。围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利用山区资源的多样性,以林下经济为重点,充分发掘闲置资源的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坚持绿山与富民结合、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三峡库区重点发展柑橘、特色蔬菜和生态渔等,在武陵、秦巴山区突出重抓草食牲畜、高山蔬菜、中药材、林果、烤烟等,初步建成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全国主要中药材产区和一批农产品供港基地。健全链条,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一是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施“135”产业发展规划,稳步提升粮油产业,突出壮大蔬菜、柑橘、生猪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草食牲畜、林果、生态渔业、烤烟等区域特色产业,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宣培育1~2个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构建安全的生产链。编印种养殖业行业标准181个,建成1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立粮油、水果、茶叶等标准化基地970万亩。实施蔬菜、生猪、乳业等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建设,在287个镇乡建立了农产品监管服务机构,8个区县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累计认证认定“三品一标”2734个。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监测合格率100%,蔬菜、本地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97.4%和100%,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居全国前列。

三是着力构建灵敏的需求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和市场预警,引导农民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建立了市级农业数据中心、粮食数据中心、区县信息平台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设立300个遍及各区县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采集点和产地价格采集点,组建了一批市场信息和生产信息采集员队伍、市场信息分析师队伍和信息服务专家团队。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覆盖10万农户,“农业手机报”等信息服务产品用户达100万户。

四是着力构建快捷的供应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快速通道。“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成立了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成交总额突破50亿元。建成全国首个生猪批发式电子竞价市场和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了网上展厅和网上农产品销售对接平台,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农产品经营网点940个。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引导市内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到“两翼”建农产品基地96个。2011年农产品对外贸易额4.19亿美元,是直辖之初的7.9倍。

转变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提升科技化水平。建成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种猪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蚕桑学、柑桔学等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特色食品等1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推进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提升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丘陵山区农机化道路,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秧。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7.4%迅速提高到30%,连续6年年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提升规模化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流转面积770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8%。大力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累计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6.2万个,发展种养大户5.6万个、农村经纪人4.8万个,生猪、奶牛、肉鸡规模化率分别达到64%、77%和78%。建成10个国家重点产粮大县、24个生猪调出大县、501个专业特色村基本形成了蔬菜“三大产业带”、三峡柑橘产业带和江津花椒、合川生猪、涪陵榨菜、石柱辣椒、丰都肉牛、秀山金银花和土鸡等规模化产区。

四是提升组织化水平。实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项目”,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联合合作,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403个,1/3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817个,作价入股土地70万亩,统一经营土地92万亩。夯实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突出基础先行,以水利为重点,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库52座。基本完成22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12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近五年改造中低产田土455万亩,开发整理土地317,万亩,新增有效灌面92万亩、节水灌面62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9万亩了实现了乡通畅、村通达两个100%目标,行政村通畅率达60%。实施农网改造面97%,改造一户一表120万户。在425个村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区县、乡镇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48.5万户,占适宜农户的42.4%,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674个。

第2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1、和传统行业不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相比,有机行业是真正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永续发展的行业,避免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产业变迁和升级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和损失。一切有关人的衣食住行都将实现有机化。

2、依赖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的现代农业,只追求数量增长,忽略质量增长和环境的和谐,正在危害人类以及地球生态的健康,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在白宫开辟小型农场,也选择有机标准作为最佳模式。

3、在食品安全隐患日趋严重的今天,选择没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无转基因、无农药、无化肥、无重金属、无生长调节激素的有机食品是必然选择,而且有机食品的种植成本并没有想象那么贵,平均比普通食品高出50%——150%的价格,是许多都市中产阶层能够接受的价格。

4、有机食品至少10%以上的稳定收益率是很多行业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看似前景无限的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现在都陷入困境,有机农业稳健性、永续性、不可替代性为稳定的收益带来了保证。登上福布斯财富榜上的从事有机农业——超大农业,种植有机蔬菜有70%的毛利,就是证明。

5、现在社会的许多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均来自于异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肥胖、亚健康、烦躁、郁闷、抑郁、娘娘腔、中性化、早熟、不孕不育等等,回归自然,回归有机生命体和谐的生活成为必然趋势,早回归,早受益。

6、有机农场一般选择方圆30公里没有工业污染的田园山间,这些得天独厚的环境是极其稀缺的,谁最先进入圈地将锁定胜局,晚进入者将失去上游核心土地资源。

7、投资有机事业,将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转基因的风险、化学污染,让水更清、天更蓝、地更富有生机,从污染环境到促进环境优化发展,实现真正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转型。

8、大摩、红衫、赛富等著名的风投早就进入有机产业,华人首富李嘉诚也很早进入富有前景的行业,投资有机大势所趋。

9、有机食品因为采用无污染的生态种植方式,口感和营养更加丰富,比如有机苹果的含铁量比农药苹果高出4倍,有机鸡蛋的DHA含量也高出普通鸡蛋三倍以上。吃了有机食品往往成为有机食品的忠实消费者,市场空间巨大。

第3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 做大做强 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山东省莱芜市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随着生姜标准化基地进一步扩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已经形成,莱芜作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做大作强龙头企业意义更加重大。

一、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要作用

1.龙头企业规模大,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带动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莱芜市是一个只有125万人口的地级市,主导产业突出,形成了以生姜为主的“三辣”、以“莱芜猪”为主的农畜牧业和以“黄金蜜桃”、花椒为主的林果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是就地转移农民的主渠道,还带动了运输、流通、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市以生姜、大蒜等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32家,这些加工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就地转移与增收搭建了一个平台,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目标。

2.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农业市场化的桥梁。龙头企业把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的联系起来,把“产加销”变为“销加产”,环环相扣形成产业链,在“销―加―产”这一程序上求发展,使基地、农民和市场紧密结合。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开拓国内市场,还把触角延伸到国际市场。目前,莱芜市已有19家农产品企业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60个国家和地区做买卖。07年,全市实现出口创汇15607万美元,超过了纺织品,成为除钢铁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商品,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九位,增幅居第一位。

3.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载体,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目前,莱芜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有20家企业20万亩生姜、大蒜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万兴公司把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前移到预生产和生产环节,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壁垒”到主动的“跨越壁垒”的革命性转变,并通过了欧盟GAP认证,生产的泰山牌生姜、泰山牌大蒜成为进入欧盟市场的免检产品。

二、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措施分析

1.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转变经营理念。一是抓市场研究。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当中,龙头企业要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尽量避免“谷贱伤农”事件发生。二是抓市场开拓。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要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三是抓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是龙头企业掌握原料来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搞好产销衔接的主要形式,要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2.加强管理,不断创新,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是抓科技创新。龙头企业要通过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使企业有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有达到国际水平和符合国内外规定的质量标准,有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先进实用的产品检测检验设备,有严格的产品质量跟踪服务。另外,企业要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二是抓质量安全。龙头企业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按标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优势产品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信任,争取更大市场份额。三是抓经营机制创新。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倡导者、协调者和组织者,不但自己要有创新精神,还要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创新,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四是抓品牌打造。要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依托各类生产基地大规模的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各类安全卫生认证,打造农业品牌。万兴公司泰山牌生姜被列为08年奥运会唯一专供生姜,每公斤卖到150元人民币;在英国、荷兰等欧盟国家的超级市场十分抢手,这都是品牌的威力。五是抓增长方式转变。龙头企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3.坚持为农民服务,理顺分配关系,不断增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力。一是坚持为农民服务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农民利益为核心,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收益,农民能够得实惠,也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企业家一定要有长远和战略眼光,在发展中一定要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规范“订单农业”的发展,提倡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或订单的基础上,向农户提供种子、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或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直接返还农户。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以产权为纽带,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和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第4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一个国内的创业者却要去读英文班,拿国外的学位,是不是在扮酷?远水能解近渴吗?

中国各大EMBA 课堂向来是各界精英汇聚之地。中文班商界、政界、金融界、传媒界

各路人马齐全,因此往往成为许多商界人士扎堆之地,因为上个班同学间搞个项目也就赚了;

而那些中外合办的英文班似乎有些曲高和寡,一个英文便让诸多心浮气躁者望而却步,因此,

英文班要么增加翻译以求入乡随俗、增加招生容易程度,要么因太纯净而与这个社会“现实”

有些格格不入。

CHEMBA 就是属于后者。它是美国排名领先的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与中山大

学岭南(大学)学院合办的EMBA 项目,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中外合办EMBA 项目。因

为坚持纯原汁原味的美式教育、全英文教育,每年招生的学员也就三、四十之间,他们大多

来自南中国的外资、中外合资以及优秀的民营企业的高、中级管理者。

相比很多EMBA 项目,CHEMBA 的坚持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孤傲、纯净的色彩。提起CHEMBA,中大的老师们有口皆碑说是个好项目,学员优秀而且层次较高,但同时,这个项目却因为对英文和纯美式教育的坚持而无法走进大众的视野,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

甚至认为这种过分强调学习的EMBA 不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

但奇特的是,在CHEMBA 项目中,除了跨国、合资公司的管理者外,还有一个创业者群体。他们创业不久,原本应该是以业务、市场为先的关键时刻,原本是为企业生存发展最忙碌的时刻,却选择了走进EMBA 课堂,而且,他们没有选择那些用关系和资源堆积的EMBA 项目,而是走进了CHEMBA,老老实实做起了学生。这究竟为什么?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执行官》杂志近期邀请了CHEMBAChinaExecutive MBA 的三位同学,他们刚刚从CHEMBA 毕业,还未从赴美国举行毕业典礼的兴奋中完全摆脱出来。提起为期近两年的学习,他们有许多话要说。这三位同学中,两位同学曾是海外公司高管后来刚刚出来创业——东莞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另一位则是完全本土派的创业者——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

人物一:东莞维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

以CEO的角色看问题

左湘凌,东莞维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 年进入台湾维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电子行业。1997 年到2010 年,他在维熹科技一呆就是13 年,公司从一个300 人的小型工厂发展成为超过5000 人的台湾上市企业,他个人也从普通销售员成长为公司的协理。

2010 年,是左湘凌的本命年,刚好36 岁,此时的他20 岁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工作了16 年。他相信36 岁是一个槛的说法,觉得这一年应该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看来,前16 年是积累经验、知识、财富、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他积累的一切都是为创业做准

备;下一个16 年,就该自己掌握人生道路的方向了。

就这样,36 岁甫过,他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过去在维熹科技时,主要生产电子产品供应给APPLE,SAMSUNG,GE,HP,SONY 等客户, 均为OEM,ODM 为主的传统产品,创业的他想走高科技的新型产品方向并建立自主品牌。恰逢2009 年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节能减排, 增加就业的政策,嗅觉灵敏的他毅然决定从事LED 照明应用产品,从美国

市埸开始切入。这时维熹科技董事长也给予了高度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投资创办了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一开始就汇集了行业中顶尖的设计人员,申请了若干专利,在这个新兴行业中占据了行业技术的高点。2010 年,LED 行业呈爆炸性增长,特别是低端产品更为畸形发展,公司更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创新路线,从世博会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中再次获得灵感,研发出携带摄像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新型LED 灯具,使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信息载体,为未来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许因为对于技术的执着,方向的坚持和市场的机遇,维锐在短短的两年间,就接到美国某城市的全城智慧城市照明改造项目超过2800 万美元,预期未来呈现倍数增长的发展势头。

谈及2011 年始开始就读的CHEMBA 项目,左湘凌表示这一学习在帮助其从高管角色转型到创业者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第一,学习上的转型。我以前在工厂呆了13 年,积累的都是一线实战经验,需要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梳理,CHEMBA 帮我完成了这个梳理过程。比如,人物一:东莞维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湘凌以CEO 的角色看问题通过财务课程的学习,我确实能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预先掌握经营异常和决定公司重大经营方向,上课之后最大的改变是,凡事能真正以CEO 的心态和角度看问题,让自己更快进入角色。

第二,从同学们的分享交流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很多同学分享他们职场或创业的历程,可谓丰富多彩,亦有心酸喜悦,以及理论与实践碰撞出来的火花,闪亮着不同的智慧,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三,“无心插柳柳成荫”。CHEMBA 是一个纯真的学习环境,全英文教学,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过来的,完全没有商业目的。但在相互介绍、自然交流过程中,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合作。比如,我们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明创环球投资管理企业,也和以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同学共同发展了具有极大潜力的中东市场。

第四,原来我所服务的台资企业,主要代工生产,销往欧美市场。现在我创业成立的维锐光电准备转型做内销。国内正在扩大内需,是一个机会。但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与纯粹代工订单生产相比,内销需要建立整个营销体系,塑造独立品牌,面临的困难不少,CHEMBA 的系统课程可以帮我理清思路,少走弯路。

第五,坚持。CHEMBA 每个月上四天课,还要预习,做作业等,需要不少时间,办企业有很多繁忙的事情要处理,为了完成学业,必须想办法摆脱一些事务,把学习课程坚持下去。另外,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公司实际,如做品牌等,也需要坚持精神。

人物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

理论可以马上运用实践

梁旭朗,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其职业路线是民企——跨国公司——自主创业。1994 年,他进入一家从事市场调研的民营企业。当时国内的市场调研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在不成熟的环境下,这家民营企业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规范,走上正轨,后来逐步壮大。梁旭朗是这一切的亲历者。后来公司与一家国际调研公司合并,逐步出售了全部股份。因为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双方合并后存在一定的文化冲突。

2010 年的一个夜晚,梁旭朗做了一个决定——自主创业,他与七八个同事一起创办了精确市场研究公司。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思维开放,配合默契。他一直很庆幸自己在起步创业时就拥有了一只精干的团队。

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创办的第二年,即2011 年,他选择了去读CHEMBA,创业本来就事务繁忙,为何要在这个关口去读书,这颇令很多人不能理解。

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每月四天的课程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但我还是克服很多困难,坚持下来了,CHEMBA 课程对我的启发和冲击很大。以前在跨国公司做高管,只负责其中一块,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行了,公司已经成熟,许多事务流程化、模块化,自己不用怎么操心,按部就班就能做好。但跨国公司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虽然存在文化冲突、架构不合理、调研方法老旧等因素,但自己没办法改变。

现在自己创业办公司,情况就完全不同,可以很快地将CHEMBA 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如公司文化、架构调整、人员培训等迅速在公司实行,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调整,挺有意思的。

当年跳出来自己创业,文化冲突只是一个契机,更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市场调研还停留在比较传统阶段,我希望创新、改变和突破。具体来说,就是改变两点。第一是行业的自律。信息行业或者研究行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关键,像食品行业一样,大家面临诚信问题,不相信数据的真实性。另外,信息采集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不愿意表达或者随意表达,导致调查数据不真实。我希望让调研人物二:精确市场研究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旭朗

理论可以马上运用实践行业形成自律,且有一个很好的机制。第二是有很好的创新。我们现在使用的调研方式和手段,是很多年前的。现在科技发展、移动互联网成熟,这些新的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调研。

CHEMBA 所学的知识相当于是在教授方法,它能够帮助这些改变更好地落地、实现。

人物三: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宁

创业项目成为班级孵化对象

沈宁,广州杏源山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杏源山以广东三大名鸡之首“中华原种土鸡”为起步品种,规划两年内成为“中华优质土鸡”第一品牌,为实现公司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沈宁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是2005 年创办一个水泥添加剂企业,后来在国内市场打败了美国一家龙头企业,从而在行业内知名度数一数二。但因为市场太细分,发展空间开始受到限制。

2011 年9 月,沈宁开始运作“中华原种土鸡”项目,2012 年正式注册公司。他坦言创办“中华原种土鸡”项目完全是出于一个普通消费者对牛奶三聚氰氨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愤怒。看到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他希望自己做一家公司,定位高端品质,倾力打造土鸡精品,秉承绿色、安全、优质的生产标准,以创新的经营及销售模式,构筑现代农业的新座标。

在CHEMBA 课堂第一次做个人介绍时,他跟同学们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觉得挺好,大家反复研讨之后,中华原种土鸡项目遂变成了一个大家经常研讨的实战项目。另一个同学还专职和沈宁一起做这个项目。同学们甚至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只投资资金,计划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

在CHEMBA 课堂上,同学们经常将“中华原种土鸡”项目作为案例讨论,如讨论如何建成一个信誉品牌等,大家组成精英顾问团,献计献策。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学习提高,沈宁也能从各种建议中受到启发,他对同学们慷慨付出感激不已。就这样,在他看来,CHEMBA 成为“中华原种土鸡”项目的孵化器,有这么多中外企业精英为他出谋划策甚至成为他的事业伙伴,这倒是始料未及的,原来他的英文一直较弱,他很怀疑自己能否跟得上,

结果在同学们的带动下,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以下是他的观点分享:

我以前是一个只管低头做企业的人,不看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上了CHEMBA 课以后,感触很多。发现外界发展超出自己的想象,如技术进步,全球化增长等等。因此,现在的我觉得运营“中华原种土鸡”项目,一定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利用世界最好的理念、知识、资金和人才,这样才能做得大、做得长远。

尤其是去年CHEMBA 组织去欧洲游学,我们看了其他国家超市里面的食品,对我冲击很大。

第5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20日表示,日前个别媒体的关于中国明年将继续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的报道毫无依据,纯属误报。该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将根据稀土的产量、国内外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综合研究后制定合理的2011年出口配额总量。中国将继续向世界供应稀土,也将继续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的各个环节实施限制措施,相关管理措施与世贸规则并不冲突。

【汽车行业】

日前,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由于转向助力泵缺陷,公司将自2010年11月1日起召回部分进口梅赛德斯一奔驰C级汽车(204车型)、E级汽车(212车型)和E级轿跑车(207车型),车辆生产日期为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2月28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车辆25305台。据了解,此次缺陷是由于装有zF转向助力泵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液高压管路与转向助力泵连接处的连接管松动,可能造成转向助力系统因转向助力液渗漏而发生故障。

【农业行业】

在20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传出消息,2009年,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A4万多亿元,净利润2500多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据介绍,目前全国各类龙头企业近9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近6万家,过亿元的达8000多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22万个,带动农户1亿多户,户均增收1900多元。

【地产行业】

近日有消息称,三部委已对房产税完成会签,国家发改委又再次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方向不动摇的决心,使楼市观望人群对住宅市场降价的预期渐渐增加。近日来,出于对商品住宅市场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大的顾虑,许多投资者开始选择抛盘套现,将资金转向商业地产和股市。据“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数据表明,受二次调控和房产税试点预期临近的影响,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多地二手房市场均呈现出房源量著增加、房租售价开始回落的现象。

【钢铁行业】

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消息,9月份,中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570、47955D65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0%、-5.9%和4.5%;1至9月份中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4941、47453和59984万吨,同比分别增10.1%、12.7%和19.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长5.8%。9月份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7.4%。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至9月固定投资3069亿元,同比增长4.2%。

【煤炭行业】

国务院办公厅上周四辖发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同时维护企业与社会和谐稳定。《意见》对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了六项政策措施。一是科学配置煤炭资源,二是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四是支持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五是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能源行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原油产量为1719万吨,相当于420万桶/日,较上年同期增长9%。统计局公布,今年1-9月期间,中国原油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_8%,至1.503亿吨。中国9月原油加工量3490万吨,同比增长6.6%。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9月原油进口量为2329万吨,同比增长35%。综合上述数据,9月加工量低于供应总量,国内原油库存有望增加,成品油方面由于出口量增加,总体需求旺盛。除此之外,由于市场预期成品油价格将上调,因此部分企业开始囤积成品油,造成近期成品油供应紧张。

【电力设备】

近日,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获悉,由我国财政部、能源-局、科技部联合组织的选拔“金太阳工程”合格设备供应商目录的招标于10月20日进入专家评审程序,预计招标结果将很快出炉。据了解,此次招标将产生针对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蓄电泡三大设备的合格供应商,预计每一种设备备选拔出35家供应商。我国今后投资“金太阳工程”项目的业主都必须从上述合格设备商目录中选择供货商。

【化肥行业】

近期,伴随着磷肥价格的不断上涨,关于调税抑制出口的传闻甚嚣尘上。有磷肥企业认为,由于目前国内外价差明显,小幅的出口关税调整难以抑制经销商出口热情,限电导致的磷肥上涨行情将依旧延续。目前,国内的磷肥关税政策分为淡季和旺季两种,其中,旺季关税为110%,淡季关税不高于基准价7%。但近期有传言称,国家将可能针对明年的出口出台新的关税政策。届时,我国磷肥出口淡旺季区别关税有可能取消,全年将执行30―40%的统一出口税率。

第6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 雾霾天气;成因;治理对策;辽宁开原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83-01

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雾霾天气,气体可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大部分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作为灾害性天气预报。近年来,开原市雾霾天气增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当地群众生存质量。因此,结合雾霾天气特征,加强对雾霾天气成因的研究,探索治理对策,控制PM2.5,改善空气质量。

1 开原市雾霾天气特征分析

对2013―2015年开原市一日4次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能见度

2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2.1 气候条件影响

开原市地处辽宁北部,距离海洋远,且纬度高,受季节影响较大,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4个月,1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13.4 ℃左右,极端最低低温-37.9 ℃;夏季炎热,以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24 ℃,极端最高气温37.1 ℃;年日照时数2 526.2 h;无霜期约142 d,初霜期在10月1日前后,4月27日为终霜期;年均降水量672.8 m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东北地区大雾天气频繁,尤其秋冬季,受西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构稳定,水汽积聚,同时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强烈,沿西南路径将水汽传输至东北部地区,形成雾气[3-4]。

2.2 地貌特征影响

开原市地处辽河平原中部,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长白山支脉,海拔200~600 m,西部为冲积平原,海拔50~100 m。夜晚平原辐射降温,近地面形成逆温层,950 hPa逆温层大体同东部600 m左右的山体高度相当,山体变热,逆温层温度上升,而逆温层底部温度上升较慢,这样高空气温高于低空,形成持续逆温层并难以被破坏,停留在低空及近地面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就产生雾霾天气。

2.3 人为因素影响

2.3.1 工业生产的废气排放。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企业、厂矿等排放大量废气,对城市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若雾霾天气出现,空气中产生具有腐蚀性的重度污染气体,制约重金属等污染物扩散,若长期滞留在大气中,会加重雾霾天气。

2.3.2 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尾气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空气及环境污染。据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气细颗粒物占PM2.5总量的20%~30%,促使城市雾霾天气增多。

3 雾霾天气治理对策

3.1 加强雾霾预报预警服务

加强雾霾预报预警服务,强化服务效益,进一步深化与环保、交通、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健全雾霾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向社会公众预报预警信息和服务提示,指导公众安全、合理出行;做好城镇居民、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识及防御意识。

3.2 加强雾霾天气相关技术研发工作

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环保、卫生等部门合作,做好雾霾天气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深入探讨雾霾天气形成规律及消散过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建立健全大气成分监测体系,完善雾霾数值预报模式,增强大气污染及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科技创新,加强人工影响工作技术创新,实时开展人工消雾工作;开展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加快工业污染治理技术及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研发,遏制雾霾天气发生。

3.3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加强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对燃煤大户重点监控,确保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正常运转;加强煤炭含硫量控制,组织辖区内重点燃煤单位进行煤炭含硫量申报,向企业和个人宣传燃用高硫煤对大气环境的危害性。加大资金及政策支持,推动环保节能产业,加强生产企业创新改革,调整能源结构,有效节能减排,从源头上消除雾霾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

4 结语

雾霾天气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雾霾天气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气象部门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部门f作,做好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倡节能减排,减少雾霾天气出现频率,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常清,杨复沫,李兴华,等.北京冬季雾霾天气下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2):363-370.

[2] 徐艳勤.我国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J].市场研究,2015(6):6-9.

第7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问题;对策

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所处的区域经济基础差、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落后,加之当地自身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不足、人才匾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等,无法也无条件再走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之路。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竞争,这些地方要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产品及市场创新将是其今后发展的惟一出路和必然选择。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近年来,无公害、无污染的特色农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新疆葡萄干和哈密瓜、宁夏枸杞、云南普洱茶、兰州白兰瓜、红花、青海虫草、四川七星椒、重庆涪陵榨菜和陕北红枣、陕南核桃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及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各地特色农产品宣传不够、产销对接不畅、销售环节多、产品价格低、竞争力不强,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增收。虽然有少数地区能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完善机制,革新技术,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但更多的地方及产品经营者仍未能转变观念而走老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市场营销工作不力是主要原因。

一、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

对于特色农产品来说,市场营销就是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和群体在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特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产品生产、流通和交易的全过程。经过十年的西部大开发,在广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机遇意识不断增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具体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一)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发展和规模化扩张后,现正逐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二)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及网络稳步扩展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现代流通方式及物流模式快步发展

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同时,西安、成都、重庆等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四)特色农产品营销中介日趋活跃

现阶段,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等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展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区域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西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对市场调研不足,营销观念陈旧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卖方市场普遍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面对日新月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当地经营者没有“因时、因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没有潜下心来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及活动规律。特别是对消费需要、购买动机等消费心理分析不透,对当前及未来的变化趋势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不注意市场调研,缺乏科学的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决策者钟爱于个人经验和判断,对市场及其变化适应和应变能力差。

在计划经济时代,盛行的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而普遍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营销观念,只重视生产,忽视市场营销工作。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这种观念仍难以改变,主要表现为对市场经济中诸如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基本原理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市场供求的起伏变化,盲目随大流,凑热闹,重复投资,商品大量积压,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对价格涨落束手无策,没有充分准备和对策;对竞争的客观性、残酷性重视不够,往往只能听天由命,缺乏预见性、主动性,不能用现代营销思想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产品开发不够,科技水平落后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把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延伸产品3个有机统一的层次,那么搞新产品开发也应从3个方面进行,分别从提升产品功能、完善实体(外观、包装、商标、规格等)、增加销售服务的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使企业的产品始终走在市场前列。例如,因1958年的指示“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而知名海内外的商洛核桃,至今仍是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化效益低,营销手段落后,绝大部分仍靠沿街摆摊叫卖,产品深加工很少,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较少被采用。

(三)营销手段不活,营销组合缺乏

西部特色农产品营销中普遍存在不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不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缺乏科学规划和灵活运用等问题,大多数仍以销售原料及初级产品为主,销售上的随意性导致有些商贩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一些客商对市场望而生畏,伴随而来形成了一些马路市场,出现短斤少两、欺行霸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声誉。另外没有中长期营销战略,靠天吃饭,盲目生产,大起大落,缺乏有效的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风险加大。

(四)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基础薄弱

虽然像新疆葡萄干和哈密瓜、宁夏枸杞、云南普洱茶、兰州白兰瓜、红花、青海虫草、四川七星椒、重庆涪陵榨菜等在国内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了稳固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绝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由于名气小、宣传少、规模小、不稳定等原因,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有限,普遍存在效益低、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后劲不足。

三、西部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对策

(一)培育创新精神,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时代的主题,更是每个企业的立身之本。特别是在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要使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增强创新能力,就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对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和把握能力;鼓励当地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通过观念、技术、市场、制度、管理的全方位创新,提高特色产业发展的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走与众不同的路子,根据“无人迹处有奇观”的认识思路去创造性地开发市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搏奕中独辟蹊径,创新市场,创新需求,建立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人人创新,大胆创新。

(二)发挥资源优势,全力开发新产品

要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特色农产品产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依托发展壮大的县域经济,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超越单纯围绕“农”字做文章的思维惯性,面向市场,加快建立具有产业优势的特色经济,做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文章。今后要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加大投人力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财政支农资金要向这些产业倾斜。特别是收购、加工企业要增加资金投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金融机构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先安排,重点倾斜。把当地丰富的优势资源真正变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首先,开发新产品要从提高产品功能,完善实体(外观、包装、商标、规格等),增加销售服务3个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要通过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产品开发能够保持市场活力,在推出全新产品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可先行开发以特色农产品作原料或辅料的饮料、食品,而后再开发具有预防和强身健体功能的保健品等。

(三)树立整体营销观念,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竞争的加剧,要想实现地方特色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必须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发挥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树立长远利润观点的现代市场营销思想。现代营销强调整体攻防能力。要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发展是硬道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单一地区和单个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小农思想,小打小闹,分散经营的现状,更需要加强联合与合作,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有影响的产业集团或产业基地,逐步建立前景广阔、优势明显、集中连片、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集团,提高抵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西部地区应加快组建相关产业协会和各层次、各品种、各地域的分会,统一协调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活动,提高整体效益。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的建设,产业发展是核心问题。目前,各企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并逐步建立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集中连片、具有规模效应的农村经济组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真正走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四)建立高效营销渠道,探索新型网络营销

在国务院关于物流业发展的“国八条”中,第八条专门提出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包括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h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同时还提出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包括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西部特色农产品要根据自身实力及所经营产品的特点,或自建销售网络,或加强与中间商的互利合作,或开拓新市场和扩大出口。21世纪网上购物将成时尚,网络将是人们交易的重要场所,网络快捷且可以通向世界各个角落,在网上做营销可以取代现在的制和经销制。现在比较吃香的商和经销商有可能因网络营销的到位而最终失去饭碗。广大西部地区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探索网络直销的运用空间,把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济快速发展优势。

(五)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主流营销方式

首先,生活的质量往往体现在消费品的质量上,21世纪将是假冒伪劣商品无处可藏的时代。人们在选择商品上会对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样的商品,人们在看重品牌的同时,更重其品质。质量会成为市场营销的一张王牌。其次,广告作为营销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无论成熟的消费者还是盲目的购物群体,都将会受到广告的引导。依靠打广告得到的回报,在短时间内仍然是让人心动的。第三,公关是企业营销的智慧体现,也是企业实力的展示,赞助一支足球队或赞助一项重大活动,往往能让更多的人记住企业的名字。第四,打折降价并不是营销的法宝,但是却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第五,连锁是20世纪中国市场营销成功的范例,也是一种取胜的高招,现在连锁已发展为特许经营,它是企业扩展市场和迅速融资的一种手段,相信未来10年,连锁这种营销方式会遍地开花。最后,文化营销日益被人们追捧,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文化因素渗透于其始终。一是商品中蕴含着文化,商品不仅是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且它还凝聚着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社会价值等文化价值的内容。二是经营中凝聚着文化,文化经营思想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赋予管理思想新内涵和新风格。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以文化建设的卓越、创新、高效为核心,在经营过程中始终贯穿文化理念的凝聚和弘扬。当前,西部广大区域应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开发、统一包装、打造成区域内乃至国内、国际名牌产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和需求的变化,灵活采用多种主流营销方式,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整体营销水平。

总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发挥整体效应,获取长远利润是现代营销思想的重要特征。现代营销强调整体攻防能力,许多农产品生产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整体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的需要,建立高效的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及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充分发挥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祟光.农产品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贾长安.探求农村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与进步[J].市场研究,2008(3):48-50.

[3]王慧,万光玲.一新农村建设中区域农村工业的创新发展―从企业组织创新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7(6);90-93

[4]陈品芳.西部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一农业展望,2007(10):32-35.

第8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 意义

上个世纪,世界先进国家先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不仅服务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迅速提高,而且渗透到一切经济活动之中。离开服务业,代表着现代社会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都无法实现,尤其是金融、保险、咨询、市场调查为代表的生产者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现代化的标志。对于正面临着大开发、大建设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来说,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特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效发展与生态有效保护的统一。因而,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对黄河三角洲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一、生产者服务业简介

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于196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提出,也称生产者服务业。他认为,生产者服务业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是一种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Browning & Singelman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把服务业分为四类,即生产者服务业、流通型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生产者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

生产者服务业是由于企业为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业的分工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将部分缺乏竞争优势的生产活动“外置”而形成的。因而,生产者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配套的,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它能利用现代高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组织进行的服务活动剥离出来,通过为制造业提供智力型服务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同传统的服务业相比,生产者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积聚、高成长、高辐射的现代服务业。

由于生产者服务主要作为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发挥中间功能,因此,在经济服务化和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以生产者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据统计,1980-2005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上升到68%,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发达国家达到61%。其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又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在OECD(世界经合组织)国家中,经济主体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者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3。生产者服务业己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如美国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超过48%。

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者服务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产值稳步增长,结构逐渐优化,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形成相对完整的生产者服务体系。2003年,生产者服务业附加值达到了14658亿元,是1990年的5.7倍。1997- 2004年生产者服务业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6% ,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也正是生产者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京津冀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当地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11月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以下简称《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重点发展生产业。”

二、生产者服务业对黄河三角洲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而且其开发已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拥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等外部环境。但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给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利于高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构筑现代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体系;有利于该地区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陆地海洋统一布局、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山东半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环渤海地区互动并进、共同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规划》目标,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的关键。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要求重点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第一,生产者服务业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先进制造基地,形成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生产者服务业由于其中间投入性天然的与制造业高度相关,对制造业各种生产活动都有巨大的影响影响。没有配套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建设的重点建设的石油装备、汽车及其零部件、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都无从谈起。首先,生产者服务业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内在要求。现代经济体系中,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建立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集中力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其次,生产者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制造产业链运转效率的关键。现代经济中,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而这些阶段正是现代服务业的覆盖范围,产业链高效运转依靠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再次,生产者服务业成为制造业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现代先进企业的最主要的价值增长点已不在制造生产环节,而转移到生产服务环节。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外包等手段,将生产环节剥离出去,专注于设计研发、品牌营销、资本运作、技术创新、专业咨询等业务领域的经营;最后,生产者服务业能促进知识和技术在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运用。制造业技术和知识的应用大多是通过科技开发、管理咨询等生产者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生产者服务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要发展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提升该区域的制造业竞争能力,就必须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第二,生产者服务业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体系要求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以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为突破口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当地农业的效益。高效生态农业体系的建立,对比于传统农业,要求相关地区在密切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特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在产业链上有进一步的整合,要求相关的农业知识能更快的得到推广和运用;要求更多的商业支持,比如物流、融资、市场运作、品牌经营等;要求通过更多的生产者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突出产品的特色,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这些无不需要配套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者服务业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要通过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及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提升整体的产业层次,提高附加价值,形成新的利润点。但这些产业都有知识密度高、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对该地区中小企业的进入无法形成有力的吸引,给产业市场化设置了一定障碍。只有与之配套专业生产者服务业的介入,才能促进相关行业知识的流动,提供高科技企业研发创新的平台。通过相应的金融支持、物流支持、商务支持、信息支持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比如,项目前期需要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与设计、市场研究等生产服务,项目中期,应有商业咨询、质量控制、设备租赁等生产服务,项目后期需要广告、运输、销售等服务。

第四,生产者服务业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高效生态的发展模式,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发展经济,相关的生态指标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然而,要发挥该地区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原油生产、精细化工、轻纺、造纸等产业不仅不能轻易放弃,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进一步的巩固加强。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促进这些产业的集聚生产、集约发展、集中治理。生产者服务业的介入,能推动高效能、可循环技术研发,加快电力、建材、轻工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构筑生态环保产业链;能促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加快传统化工向低排放、可循环、精细化方向转变;能支持石油化工等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海水、卤水和岩盐资源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油盐化工产品的接续利用。

总之,黄河三角洲地区要建立高效生态经济体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就必须重点发展配套的生产者服务体系。

2.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第一,生产者服务业能有效的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从近现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产业结构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状态的变化并协调发展,由此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要求必须重点发展生产者服务业。《规划》确定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中,无论是起基础作用的高效生态农业或是重点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工业无不以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为支撑。生产者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在高科技化基础上的优化升级,进而将产业结构推进到适应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模式。而且,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内部协调发展,支持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能促使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集约化的利用资源,从而转变生产方式,对当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生产者服务业能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现代经济体系中,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我国也已经进入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竞争力的发展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强大的制造业竞争优势适合当地的产业集群现象密切相关的。生产者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正是特定地域内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一种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将金融、保险、物流、培训等生产者服务业紧密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构成产业集群的生产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同时,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还能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形成。在生产者服务业的嵌入,能引起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和知识创新[3],为产业集群内的先进企业提供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比如,研发、咨询等生产者服务机构往往比企业具有更强的对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当新迁入企业带来的新技术还不能被原企业所接受,或这种新技术具有部分不可移植性时,研发、咨询机构可先把新技术接收过来,通过研究改良后再逐步推广。金融担保、管理咨询等非生产者组织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智力支持帮助小企业在创新中长大,改变自身的地位,获得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而加快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速度。可以说,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将使产业集群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其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使创新的源泉涌动不息。《规划》中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划定了多个工业园区作为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平台,以促进整个地区工业竞争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者服务业能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构建良好的创新平台。首先,生产者服务业有助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创新能力。经济意义上的创新,不同于实验室里的科学发明,创新要素包括人才、信息、资金,甚至制度环境等。生产者服务业可以通过配置创新要素,提升当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其次,生产者服务业有助于降低黄河三角洲地区企业的创新风险,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作为现代生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孵化器与风险投资在推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结合是现代创新体系中最活跃、最强大的因素,这已经为创新的实践所证明,纳斯达克、硅谷莫不如是。再次,生产者服务业有助于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创新系统的构建。现代意义上的创新系统应当是由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并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网络系统。生产者服务业在网络中发挥着配置创新要素、促进其充分有效组合、实现最佳创新模式的功能,是创新网络的骨架。因而,黄河三角洲地区要提升当地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创新风险,构建先进的创新网络,必须高度重视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生产者服务业有助于协调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包括东营滨州等地的19个县区,总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各地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经济状况等都有所不同。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有“一盘棋”的思想,从整个区域的发展高度统筹各地的发展,实现比较优势,提升整体的产业能力。尽量避免长三角、珠三角开发过程中由于区域内各地市产业趋同,发展模式相近,造成的重复竞争、资源浪费现象。另外,对整个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来讲,也要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的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这些都离不开区域内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生产者服务业能够通过区域内部的交易成本降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形成更加明显的产业特色,最终形成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这个过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正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同时,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加强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山东东部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转移,深化黄河三角洲与周边经济区的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生产者服务业能加速黄河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的形成。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崛起,必须有以其核心城市群作为发展的基点,并以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各市仍缺乏相应的功能和影响力。对于城市发展来讲,生产者服务因其很高的区域经济“乘数效应”比制造业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生产者服务业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知识和技术密集性,不仅对城市本身经济的发展又很强的带动效应。而且对本城市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更为重要的是,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城市核心产业,能够决定城市的能级与地位,有效的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进而强化城市的区域枢纽作用。城市通过发展生产者服务业能够实现对现代生产要素的加工、整合、配置,从而加速产业集聚、人口集聚,促进城市商品市场、人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完善,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4]。如沪、宁、杭等地之所以能够成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离不开其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东营、滨州等地要成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则必须能够发挥其资源配置中心的作用,必须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支撑。

三、结语

作为服务经济中最具经济价值的生产者服务业,对未来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能左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成败。黄河三角洲地区要在全国率先创新出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效增长与生态有效保护的统一,就必须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当地生产者服务业,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这就更加显现出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对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4):22-28.

[2]高峰.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J]. 现代管理科学,2007(1):43-45.

第9篇:现代农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战略分析;品牌定位;差异化战略

一、金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四川省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和土壤质量都适合发展种植食用菌。该县食用菌产业,由于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从产品的生产到加工乃至废物的利用,都走在全国食用菌行业的前列,并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格局。金堂县的食用菌以量大、质优、价廉在全国各地富有盛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2000年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十佳商品基地”。2003年金堂县被四川省命名为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县。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金堂食用菌产业发展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规模大:1995年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为1.4亿袋,2003年2.4亿袋,2005年达到2.77亿袋,为全省第一,生产户种植量从过去的1.0万袋以下为主,发展到5.0万袋以上为主,大户生产量达到80万袋。二是产量高:2005年,全县总产达到23.5万吨,生产总量占全省的50%,成都市的80%,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三是品质优:金堂属食用菌最佳种植区,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金堂产品内外在品质高一个档次,且口感明显偏好。四是效益好:2005年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全县人均收入1200元,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把企业内外部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方法。本文针对金堂县食用菌产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结合该产业内企业内部资源条件,总结出当地食用菌产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如下:

(一)优势和劣势分析

首先,优势。第一,地方政府对食用菌生产及加工企业的政策倾斜。食用菌产业作为金堂县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扶持和照顾。无论是在办理相关手续的审批速度方面,还是在政策支持和融资贷款方面,都享受着超乎其他企业的优惠待遇。第二,企业在业内拥有良好声誉。金堂县坚持举绿色大旗,制定无公害质量标准体系,严格落实生产技术规程。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菇农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目前,金堂食用菌已远销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国,其中姬菇占有日本60%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三,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生产基地的大小、产业的集中程度是衡量一个产业强弱的重要指标。金堂县委政府于2003年提出了食用菌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已建成各具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生产规模都在3000万袋以上,其中一些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8000万袋。第四,产品品质好、口感佳。金堂属食用菌最佳种植区,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使得金堂产品品质高一个档次,且口感明显偏好。为保持优质产品殊誉,以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作为突破口,近年引进推广新品种,品质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供不应求。

其次,劣势。第一,品种不够丰富,加工产品匮乏。生产品种少,金堂县有近10个食用菌栽培种,但都是菜用品种,无药用品种,且较高档的优质品种也未成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发展加工基础不足。目前加工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盐渍菇,仅少量清水菇。没有一家利用食用菌生产调味品、保健品和药用产品的企业,加工产品单一、落后。第二,生产标准不一,种子质量问题突出。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不一,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食用菌质量管理体系。当地有些菌农习惯于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作物不论质量好坏全一个价的作法。有的农户为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也酿出了不少增产不增收的苦果。由于缺乏对菌种市场的规范管理,种子市场较为混乱,每年因菌种质量造成的产量损失近15%,加上产品质量不高,损失就更大。第三,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品牌附加值较低,还没能形成品牌效应。在政府的努力下将具有一定生产实力和加工规模的企业合并重组,整合资源,有效扩大了产业规模,推进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品牌推广策略,所以金堂食用菌品牌并未形成品牌效应,知名度仍不够。

(二)机会和威胁分析

首先,机会。第一,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中国加入WTO,从长远来看,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入WTO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在一个更加规范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下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国家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第二,“绿色堡垒”的正面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态环境安全为名,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卫生检查措施。但是对于金堂县的食用菌产业来说却是一个机会,因为金堂县出口的食用菌完全符合一些国家的标准,甚至是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要求最为严格的日本,也是金堂食用菌的主要客户。第三,国家政策支持农产品出口。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农产品出口,在信贷、税收、出口检疫等各个方面加大支持扶助力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农产品出口。

其次,威胁。第一,国家政策体制尚不健全。目前,我国没有一套全面的农产品出口方面的政策法规,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只是一部笼统的法律,可操作性较差。第二,日本提高了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标准。日本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将对全世界使用的800余种农药进行检测。而目前,我国国家公布的农药残留标准仅有136种。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成倍增加,检测成本也随之加大。第三,国内竞争对手的增多。近年来国内竞争对手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竞争对手之间为了争夺国外客户,经常利用降低利润空间来进行恶性竞争,致使同行业的利润空间都大面积缩水,给国外客户以可乘之机。当地相当一部分菌农还习惯于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作物不论质量好坏全一个价的作法。农户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增产不增收的苦果。

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针对金堂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把内外环境的各种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了归纳,应进一步提高品牌在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塑造金堂食用菌品牌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提升金堂食用菌品牌的价值。

Keller对品牌定位的定义: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产品和形象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位置的行动。品牌定位能让消费者在心里上接受品牌并在消费过程中将公司的产品从其他同类产品中区别出来并将公司优势最大化。品牌的溢价效应保证了品牌持有人从中获得额外的利润,使从头开始创建相似品牌产生惊人的困难和费用。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公司的发展。笔者将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行业人才培养、产业链建设、市场营销等几个角度出发,制定具体的食用菌产业差异化战略实施方法:

第一,大力推广食用菌的生产和食品安全标准,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高质量的产品对于企业的品牌定位非常重要,与企业的收益正相关。为了能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企业首先应制定完善食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建立统一的生产和食品卫生标准的关键在于让菌农跳出传统农业以量取胜的旧框框,从求多向求精重质转化。

第二,企业可以通过培养训练有素的人员和给予菌农技术支持来获得强大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生产流程,提高菌种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保证企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企业的产品质量息息相关,许多著名公司的员工也因为其专业品质和企业精神而享有卓越的声誉,所以员工的形象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可以通过教授从业人员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贯彻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要求,使员工具备诚实、负责、可靠的工作态度,向客户传达企业的信心,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积极发展食用菌加工业,转变单一的只生产不加工的模式,促进产业链完整。产业要发展,加工是关键,没有加工的食用菌产业,是不完整的产业。整合加工企业资源,通过发展加工,可以降低食用菌生产风险,提高食用菌产品的经济效益。另外,加工可解决农产品季节性过剩,降低生产风险,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强食用菌产业生产集中化,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集食用菌菌种生产、商品生产、深加工为一体,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食用菌生产向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开发有机食用菌。

第四,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许多大型超市,都有经过简单保鲜处理的新鲜菇类出售。但是,不同于粮油产品,食用菌不耐长期储藏,也不是每天必需的食品,如果产量扩大而不能即时销售,就会造成滞销。因此食用菌差异化战略的关键是食用菌的深加工和包装。开发食用菌系列保健品,做好市场定位。食用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食用菌系列保健品市场潜力巨大,既可以加工成罐头、保健饮料、保健酒等,也可以经过提炼制成各种药品。因此,随着国内食用菌系列保健食品的不断发展,食用菌系列保健食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其市场和开发前市场研究前景诱人。食用菌的深加工方法很多,用食用菌可以生产各种汤料、调味品、营养食品以及腌制品,市场潜力大。干品要进行营销创新,树立品牌形象,就得打破传统的营销方式。食用菌产品可以网上营销。产品网络营销产生了一些传统营销方式中无法实现的优势与效应 产品是一对一的营销,顾客真正成为上帝。

四、结束语

从金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点来看,该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已经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逐步转入到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以出口为导向,内销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状态。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必须实现建立在企业加农户模式上的规模化栽培以及本地区规模化栽培。必须注重制定完善的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树立食用菌产业的品牌,有效地实施食用菌产品差异化战略,巩固国内市场的地位,积极发展海外市场,从而增强行业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堂县统计局.金堂年鉴[M].成都人民出版社,2006.

2、(美)弗雷德・R.大卫.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