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第1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随着世界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强,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差异较大,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四季如春的南国风景,旅游明文胜地更是不胜枚举。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从地理人文角度上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沉淀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孔孟之乡”山东曲阜,“诚义燕赵”河北等,这些文化资源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2.1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以爱人、仁爱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在对旅游管理中同样可以应用儒家学术的理念,首先“仁爱”理念,仁爱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然界存在一种博爱的胸襟和情怀,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要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供求发展,在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注重人对自然的共同生存。

2.2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道家思想的管理方式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思想核心为“自然无为”既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这种观点正适用于现代旅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运用这一理念组织人员学习,小到不任意破坏旅游环境的风貌,大到对风俗习惯的敬畏和保护,老子核心思想中的“清静”就是体现这一说法,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正是表达这一特点。

3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策略研究

3.1在旅游地区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规划

在旅游地区进行合理规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第一步。我国国土广阔,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南北差异都较大,所以就要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旅游中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播,突出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主导的积极作用。

3.2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做好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旅游管理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基本目的和产物,旅游管理中要对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便在服务中做到文化和风景完美融合,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游客价值理念的引导,当面的民情风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旅游管理中要重视对当地风俗的解读,这样也能使游客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

3.3对旅游形式合理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

在原有旅游形式的基础之上,加强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开展多样性的旅游方案,例如游孔子故乡山东曲阜,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儒家文化,从中受到感染,使心灵得到净化。或者重走路,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洗礼,这些都可以在旅游中渗透着文化,在旅游中丰富内涵。中国的文化思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之一,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文化对旅游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创新。利用不同的文化形式合理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当前旅游管理中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也是全民参与互动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第2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较为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与企业管理、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文化背景与企业管理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文化整合与企业管理

企业的管理会受到一个国家文化整合的影响。以我国为例来说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以博采众长的开阔胸襟不断提炼和整合东方各国优秀的管理文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周易》、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和伊斯兰教有关管理思想和办法为主体的管理文化,而这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我国文化的长期整合与与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通常来说以中国管理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已经开始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界众望所归的灿烂新星。这与我国文化的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随着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且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其对于企业的文化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重视和联系。另外,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还体现在其实现一种适应中国文化背景的“人为为人”的价值观,以道德追求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文化。

3.文化背景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与文化背景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即任何一个企业的在某一国家的发展都需要适应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风俗,这首先体现在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是一种管理思想,大多是来自服务于一定的经济活动,这导致了其无法避免地会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色彩。除此之外,在文化背景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分析过程中,如果以我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看,儒家思想是东方管理文化的主干,并且也是中国管理的渊源之一,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变化和更新,其影响却是深远的,这对于在中国生存的企业具有广泛和强烈的影响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影响企业管理者、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影响企业管理者

影响企业管理者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而言,借助于儒家的管理思想内涵大多是十分丰富的,并且其内容往往也涉及到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于划分“修己”和“安人”,即自我管理和社会管理两部分。其管理活动始于“修己”功夫,终于“安人”行为。即我国传统文化会使得诸多企业管理人员以实现自我管理为目标,然后在这一前提下推己及人来实施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

2.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其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还能重视研究企业的氛围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使得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发展符合客观实际。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还体现在企业激励制度的建设和企业领导风格的形成等非硬性文化指标上,即在这一指标的完善过程中中国优秀文化的渗透可以起到超乎想象的良好作用,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3.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众所周知企业在每个阶段中所主张的经营战略都是不同的,这一部分是受到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企业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管理层也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以其中的经典思想作为一种依据来制定企业下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战略。举例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尽管没有产生出独立的管理理论,但深含于中国传统文化浑沌整体中的管理学问是丰富的,它影响着一代代企业家去探索企业成功经营发展之路。但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的精深武库,可唯有以当代更广阔的全球眼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同时须接受现代的西方组织与科学管理的“启蒙与洗礼”,才会对企业管理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第3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市场营销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企业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营销管理中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要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随时调整和丰富当代市场营销谋略,还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关系营销。

O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市场营销文化。在我国,长达二千年之久的封建文化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传统思想中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祟尚道德诚信,对当代市场营销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对消费者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如果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就能另辟蹊径,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市场上捷足先登。

1汲取儒家传统文化精华,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东方文化的代表,儒家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基,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是现代营销道德必然继承和发展的传统道德,是当代市场营销之根本。首先,树立以“仁”为内核的市场营销理念。儒家文化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境界,把“仁”释为“仁者爱人”,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其次,建构以“义”为特征的市场营销准则。关于义利关系,儒家文化认为应该“贵义贱利”、“义以为上”,强调先利后义。在营销管理活动中,要“义利合一”。“义利合一”追求的是企业、顾客、社会的和谐发展。重义,即避免人们成为“金钱的奴隶”,不搞欺诈行为,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求利,即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通过全心全意地为顾客服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获得。要求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既要赚钱又要讲友谊,既重经济交流,又重社会效益。第三,建立以“礼”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规范。人们崇尚礼仪,能以宽容态度待人,推己达人。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更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第四,确立以“智”为动力的市场营销策略。儒家伦理认为“智者,才智”、“待物为智”。强调对万物的认识依赖于智。在当代,在制定营销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人才竞争等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无处不需“智”。第五,遵循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儒家伦理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2软营销超越硬营销。在营销中重视品牌的传统文化

以史为鉴,任何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品牌的树立和自身形象的设计。企业刨品牌的途径,一半是增加科技投入,另一半则是增加文化含量。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的运用上只是处于一个技术和符号层面以物质为基础的硬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现在上升到一个心理层面,以文化为基础的软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接受方式.在品牌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如“红豆”是江苏红豆集团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情感魅力而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提起它,人们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孔府家酒是孔圣人的家乡酒,一句广告词“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此外,国外企业也在大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元素充分运用到产品当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回味的是,当那些外资品牌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后,反过来在中国市场却深得消费者的青睐。以著名手表企业瑞士国际斯沃琪集团为例,去年他们在中国设计的“狗来福”,首次推出以“生肖”为主题的特别款,迎接“狗年”的到来。这款产品,除了生肖外更挖掘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整款设计以红色为基调,红色在中国的新年庆祝中具有特别意义,它象征着财富、繁荣、来年红火。

3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调整与丰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在当代市场营销活动中,我们应汲取中庸哲学的精华,随时调整与丰富营销观念,获得最佳经营效益。

第一,儒家“天人合一”观念与现代“绿色营销”思想。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看重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阶段有些企业仍存在“重市场轻生态”的观念,经销一些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产品,因此,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引导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体现。儒家文化价值观是“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不按规律行事。儒家文化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天人整体观,促使人们去寻求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机体的普遍规律,不仅要推己及人,还要推己及物,追求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儒家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环保的需要,体现在营销上就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行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

第二,儒家“民本”观念与现代“社会营销”思想。儒家文化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特点对营销管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企业营销的全局观念上,企业营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满足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企业应为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即企业在营销中应树立社会营销观念。

第三,儒家“变异”思想与现代“创新营销”观念。营销管理者在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中要正确把握企业内外部信息,才能做到“知已知彼”,求“变”创新;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从而“百战不殆”。

第4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恭、宽、信、敏、惠 日本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64

日企具有独到的管理模式,得到世界广泛的肯定与尊重。日本制品畅销海外,备受赞誉。其成功的秘诀离不开其特有的企业文化。而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唐任伍(1992)指出:日本民族的文化根基是儒家文化。它吸收中国儒家文化,与其原有的神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思想。王静(2006)指出日本企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源于中国儒家“和”的思想,即以人为本,人企和合。吴俊芳(2006)指出中日共同处于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大背景中,两国有着一定的地缘亲和性和文化共性。王丽莎(2012)指出,“和”与“忠”的思想促进了日企内部招聘制与终身雇佣制的形成,并给员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员工上下团结一心,谦恭有礼,对企业高度的尽忠度等。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日本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恭、宽、信、敏、惠”中蕴涵的哲学经营理念对日本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

1日本企业概况

1.1战后企业的复兴

众所周知,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战后的日本经济已濒临崩溃。但是战败之后却快速复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外,日本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张玉来(2011)指出,日本产品得以长期在世界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是日式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肖译曼(2010)的调查显示:日本的长寿企业众多,其中创业两百年以上的公司,就有3000多家。具有千年老字号美誉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以14-28岁高龄雄居世界第一,它历经数次战火,却一直长盛不衰,经营至今,在现今日渐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仍旧屹立不倒。日本长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竞争大潮中得以运筹帷幄、远航,其问的奥秘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是息息相关的。

1.2日企独特的管理模式

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以及企业内工会是日本企业管理的三大独到之处。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对日特别调查报告书将其称为日本式经营的“三大神器”。美国企业曾将终身雇佣制用于企业管理中,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为何终身雇佣制只在日本企业中焕发活力,却在西方管理上产生排斥反应。其实追本溯源,不难发现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中处处渗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很多著名日企的管理理念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自古以来学习并传承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实践。正是受过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日本企业才能使这样独特的管理方式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2“恭、宽、信、敏、惠”中的经营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世代相承、辩证发展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思想文化。内涵广博丰富,深奥精微。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其凝聚力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延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子张曾问孔子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曰(论语・阳货第十七):“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短短五个字,却蕴涵了深刻的哲学理念。日企巧妙地将这五个字融汇贯通,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管理中。

2.1恭

“恭”表示谦恭、庄重。恭则不侮,只要自己谦逊,对他人恭敬,自己便不会受到侮辱。古语云“谦受益,满招损”。谦恭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只有保持谦恭的态度,才能有机会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短处。对于企业来说,也正是具有这样的谦恭意识才孕育了管理的完善、企业的长寿。优衣库在日本的起步较晚,却在短短30年间迅速壮大,成为后起之秀中的一颗新星。它在30年的经营之旅中,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改善自我。作为服装公司董事长柳井,不仅借鉴同行业的成功经营理念,更是从各行业的运营中寻找灵感,再进行策划、改造和应用。

2.2宽

“宽”表示宽厚,宽则得众,待人宽容厚道,自然人心相向。月尚有盈缺,美玉如若不经雕琢也无法成器,人更是难以十全十美。包容他人的缺点与过错,也是在提升个人的涵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儒家强调“推己及人”,要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他曾说过:“偶尔犯了错误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他强调公司会包容任何一个员工因诚实而犯下的错误,把这个错误当成一笔学费并从中吸取教训。领导欣赏的是那些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并设法弥补的员工。松下员工后藤清一由于管理上的失误导致工厂失火,损失惨重,后藤十分不安,坚信自己会被辞职或是降级。但是,他收到的却是写着“好好干”的文件。从此他更是怀着愧疚之心对公司鞠躬尽瘁。从此事的处理方式中也可以看出,幸之助对待员工的失误行为,并未采取惩罚,而是要求员工积极改正。因为,一味地惩罚员工只会使员工感到恐惧,遇到错误只会想着如何掩盖,而非改正。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够虚怀若谷,宽容包纳,能够放下架子,待人宽厚,定能与下级之间有更多的交流。管理的那方需要循理而为,而下属也会因此产生归属感,行事不逾距,更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成为公司进步的基石。进而管理阶级与下级之间都能把握好尺度,在这个共存的体制中维持好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而达到互惠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这正是孔子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彰显着经营者们具备“宽”的思想理念。

2.3信

“信”表示守信,诚信,信则人任。“人”“言”为“信”。人无信不立,它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信,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诸葛亮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尽民心。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之。”企业亦是如此,在日本,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其经营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诚信为本。凡是有企业企图牟利,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其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倘若为了一时利益,拆毁了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则这一次的失信极有可能成为一道企业无法跨越的鸿沟,进而导致企业衰败破产。丰田公司具有高度的慎独精神。在汽车生产的流水线上,不仅对车间的装配员工有着高度的技术要求,而且一旦发现某道工序上出现问题,会直接停止上百道工序,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再继续工作。杜绝一切形式的偷工减料,绝不允许将任何一个不合格的零件交到顾客手中,只为顾客提供最为优质的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丰田得以享誉中外的奥秘也便显而易见了。孔子曰:“君子哉!尹绰,面訾不誉也。”赞许的正是能够指出他人过错的正直与诚信。日本企业受其影响,产生一种内部告发制度,鼓励职员检举揭发企业违反诚信的行为。子贡也曾说过,君子之过若能在大家面前改过,便又能取得众人的敬仰。企业也是如此,倘若发现错误后能引咎自责,及时补救。企业上下都以诚恳的态度向广大消费群众致歉,并且坚守承诺。这样的话,企业不但不会倒闭,反而会再次受到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才能运行得长远。

2.4敏

“敏”表示勤勉,有效率。敏则有功,勤敏就能做事显出成效。业精于勤,荒于嬉。因而企业的兴荣昌盛和员工的勤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身后必定会有不计其数刻苦工作的劳动者。日本人因工作态度而闻名于世,严谨,勤勉,忠贞。无论什么职业,一旦从事了,总是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人生岗位上尽心尽责。这便是日本著名的巨匠精神。稻盛和夫说:“若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先爱上自己的工作。”只有享受劳动的乐趣,才会充满热情,辛勤工作。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物资匮乏,而且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就是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促成了日本民众忧患意识的形成,进而具备勤勉的美德。危机意识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为了在危机发生时保障自我的生存,只有奋力劳动,杜绝一劳永逸的惰性思想,才能克服危机,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将其储备起来,成为保护自己的坚强后盾。而在中国,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日本企业却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一直镌刻在心,面对激烈的竞争,著名的川崎造船公司确立明确的生产目标,即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它采用“单件流”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按时、踏实地完成,不仅提高效率,更是能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这种勤勉高效的工作态度正是川崎造船成功的秘诀。即便成为了日本主要的造船厂之一,仍旧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2.5惠

“惠”表示恩惠,施惠于人才能役使别人,惠则足以使人。仁者爱人。孔子管理思想的中心便是“仁”,强调要善待人,与他人友好,上善若水。主张管理者应该修己安人,为政以德。盛田昭夫,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圣”,他曾说过:“当景气衰退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辞退员工,公司应该自己牺牲一些获利。这是管理阶层应该承担的风险,也是管理人员的责任。这并不是员工的错,为什么要他们来受苦?”正是这样的管理者,才会具备号召力,才能使广大从业人员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稻盛和夫在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后,一直主张要“敬天爱人”,强调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员工的幸福生活。在创建公司50多年以来,一直一帆风顺,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可以说对他毫无影响。他是一个儒家文化的忠诚拥护者,他将“惠”的思想精髓贯彻于企业经营的实践之中,以一颗感恩之心来优待下属,将众员工看待成自己的家属,公司的利益是大家创造的,福利自然也是同大家一起享受,每年公司都会拿出大笔的资金作为员工的奖励。物质奖励与人性化关怀相辅相成,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公司上下更加团结一心,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大家庭,进而形成稳健的经营体系,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利益。

3结论

第5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晋商 经营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7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62-02

古代社会的末期,商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时,在一个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社会里,晋商作为单纯的商业群体,他们不可能更多地依赖政府的势力获得更多的财富,在政府提高交易成本的同时,通过自己有效的经营管理,在微观上改变着这种情况。结合地缘因素,儒家文化传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乡土观念、宗族观念,以及制度的选择偏好等方面深刻地影响了晋商,进而形成了晋商自身独有的经营管理体制。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晋商乡土观念

山西是中原同少数民族的接壤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的征战,五代时期的战乱,辽、金的南侵,以及蒙古族对全国的统治,都通过民族战争的形式加速了山西地区的民族融合。新生的人口继承的是各族人民的基因,他们的家族联姻关系错综复杂,从而形成了他们固土守迁的地域性格。当然在晋商中并非没有出现过举族迁徙的现象,但只是在明中叶开征折色银之后,晋南地区有少数几家迁居扬州业盐,并没有规律可循。

晋商致富后,其利润的去向,虽然也有一部分用于了投资生产,但为数并不多,且规模也不很大。晋商利润的去向,大多数用于了购置土地、构筑居舍和捐输助饷方面。这也形成了晋商利润去向的特点,反映了晋商的一些特性。晋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信条恪守不逾,他们总认为商业是末,农业才是本,要想守住这个本,就得多置土地,因…此,当他们经商发家后,往往把很大一部分商业利润用来购买土地田产。如张四维的祖母很疼爱次子张遐龄,临终嘱托长子张允龄说,遐龄不善生计,希望兄长能给予帮助。后来,张允龄就给了张遐龄一座庄院,让他靠土地过着悠闲的生活。可见张氏土地不少。张氏是大族,分居京师、蒲州,两地都有不少房宅。张允龄晚年因思念故乡,离京回原籍居住,特在城东十里新建别墅一栋,院中花卉四时皆开,颇具规模。{1}再如盐商亢氏,为为“晋商魁首,家临汾,宅第连云,宛如世家”。{2}据《扬州画舫录》载:“亢园在小秦淮,初亢氏业盐,与安氏齐名,为西安北亢,……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

晋商不但在本土广置田产,而且还到外省购买土地。曲沃县商人彭太,在河南南阳县经商获得数十万银两,购买田地使其土地在数年内即“猛增到六百多顷”。{3}与此相应,不少商人发家后,还投入巨资大兴土木,起楼盖屋修筑宅第,如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平遥的雷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等,这些宅院,有的占地几十顷、上百顷。其建筑风格虽各有千秋,但都规模恢弘,气派非凡,或依地势而错落有致,或院落连着院落几进几出,或院内有园,园内有院,屋高宅深,一砖到顶,雕梁画栋,十分讲究,各种木雕、砖雕、石雕,一应俱全。

晋商在外经商不携带家眷,不在外地娶妻,从而使他们始终思念着家乡,对“本土”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情感。正如清人纪昀所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4}因而晋商在经商活动中很少有举族而迁的现象。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晋商宗族观念

宗族是指血缘关系明确、存在经济联系并通常同居一地的父系组织。宗族血缘圈是家族的扩大,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借助宗族势力经商,能大大增强商人的竞争力。

山西背靠蒙古草原,南接中州河南,右连陕西,左屏河北,位处北方蒙古草原单一的游牧经济区域和中原汉族广大农业、手工业区域之间。古代中原汉民族生产和生活使用的耕牛、皮毛,特别是战争中使用的军马,主要取之于北方蒙古地区,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日用品则主要依赖于内地汉民族的农业和手工业。由于山西位于这两个不同经济区域的中间地带,“路当孔道”,所以南北区域的物资交换,历来在山西十分活跃。随着山西商人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被打开,死守故土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走出故土外出谋生。如潞安府“惟是好商游起家,婚嫁固占籍,遂为东西南北之人”。{5}晋商通过他们的商业经营和金融活动,促进了地区间的联系,扩大了国内外贸易市场,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旅蒙晋商深入蒙古大草原贩运商品,又把蒙古地区的畜牧土特产贩运到全国各地,密切了蒙古与内地的联系。旅蒙晋商进入蒙古以后,自觉不自觉地把汉族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文化传给游牧民族,对蒙古牧民的生计产生了影响。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蒙古草原成了内地手工业、农产品销售的广阔市场,同时也刺激了内地加工业的发展与繁荣。如塞外包头城原非城镇,是山西祁县乔姓商人先在该地开设复盛公等商号后,才逐渐形成城镇,所以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晋商对内地城镇的繁荣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明代军事重镇大同,由于山西商人在这一带经商,使大同“繁荣富庶,不下江南”。此外,运城、平遥、太谷、祁县、以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等商埠,都是晋商十分活跃的地方,这些城镇的繁荣和发展,晋商同样起到了推动作用。

晋商按地域而形成的商帮或行会很多。如在本省内就有平遥帮、太谷帮、祁县帮、太原帮、汾州帮、闻喜帮。这些商帮各有势力范围,都建有自己的会馆,参加者有掌柜,也有伙计,有手工业主,也有徒弟。而在省外各埠,晋省籍商人也结成帮伙建立行会,设置会馆。据统计,在北京的55个商业行会中,山西商人会馆就有15个,其中,建于明代者有5个,年代不明者有2个,其余8个均为清代所建。{6}这些会馆都选有会长,订有严格的规约制度,其活动主要是联络同行或同乡,保证本行本乡利益,商谈生意行情,协调内外关系。

由于晋商在经营活动中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许多商号明确规定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舅爷。即使本族人入股,也委托非血缘关系的掌柜进行。商号用人也绝不聘用本族同亲。财东与掌柜之间,以及同一商号的掌柜阶层甚至掌柜同其伙计之间,很少有相同姓氏者,故晋商的用人原则是“回避亲戚,不避同乡”。{7}

任何时代的人都生活在由制度和文化所组成的社会网络中,文化传统与管理机制具有内在的切合关系。一方面,文化传统作为历史的积淀内化为商人的经商意识,诸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另一方面,商业的运作及其经营管理规则的选取也必须符合内部各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商业集团内部的控制,建立严密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晋商经营管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1.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在晋商的经营理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恪守信义。无论是对合伙经营者,还是对同行同业者,都把能否恪守信义视为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商德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作奠定了思想感情方面的基础。晋商奉行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是其在用人上的信条。票号所有者经过严格考察和考核,重金聘用经理,并将资本全权委托经理经营。经理不是同宗之人,甚至晋商有意“避亲用乡”,明确规定不用“三爷”。财东经过物色,聘请德才兼备者,给予权力,经营号事,“将资本交付于管事(即大掌柜)一人,而管事于营业上一切事项,如何办理,财东均不闻问,既不予定方针于事前,又不施其监督于事后,此项营业实为东方之特异之点”。{8}经理拥有人事大权,东家决不插手票号事务,也不过问日常盈亏,逢到账期(三、五年不等)经理向财东报告盈亏。这样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经理有充分的经营自。经理的报酬视经营业绩而定。可以看到晋商的票号在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是比较彻底的。对财东而言,他把资本交于自己信赖的经理后,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长远和全局上考虑资本的最佳投向以及整体结构的调整等重大问题,而经理为报答财东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尽心尽职,从而使企业进入一种规范有序的良性循环状态。票号成立后百余年间内,能够盛而不衰,与其两权分离的经营机制,有着极大的关系。

2.人身顶股制。这也是山西票号首创的激励机制,凡在票号中的掌柜、经理、甚至伙计,虽无资本顶银股,却可以自己的劳动力顶股份,而与财东的银股(即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总经理的身股由财东决定,一般可顶一股(即1厘),票号内的其他人员由总经理根据各人的能力和效率来决定。按照山西票号的惯例,员工初入票号,仅享受薪金、衣资、号中伙食等待遇,但随着年资的增长,便会具有顶身股的资格。一般而言,待服务一二十年,无甚过错,薪金增至一定程度,约“可得七八十两时,则有资格‘顶身股’一二厘了”。{9}顶身股资格的获得,既无特殊要求,也无名额比例,只要忠实敬业,不犯过错,待服务至一定年限,人人都有顶身股的机会。这种机制把票号内的所有人员的利益与票号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努力为票号工作,大大减少了因员工失职而造成的损失,确实显示出它的进步性。

3.监督机制。一个豪商巨贾, 其下属商号、票号很多,总号下有分号,分号下有支号,支号下有小号,经营的商品种类也是林林总总。对他们如何进行管理监督?晋商发发明了联号制,即实行大号管小号的层级管理方式,一层对一层负责。联号制的总号均设在山西,分号则遍布各大商埠和城镇。例如山西太谷县曹氏所经营的商号,即通过三个子号加以管理,一是通过励金德帐房管理设在太原、潞安及江南各地的商号;二是通过用通玉帐房管理设在东北的各商号;三是通过三晋川帐房管理设在山东的各商号。这里,形成了三个层次。励金德帐房对于曹氏而言是子号,然而对于太原、潞安及江南各地的商号而言则为母号。实际上联号制的管理层次是层层派生的,远不止三个层次。例如励金德管辖的彩霞蔚,是曹氏所属规模最大的绸缎庄,而彩霞蔚又管辖着张家口的锦泰亨、黎城的瑞霞当、榆次的广生店、太谷的锦生蔚等商号,这些商号的经营和盈亏,财东曹氏并不直接过问,而是由彩霞蔚负责,彩霞蔚则向励金德负责。如果彩霞蔚所属的锦泰亨等商号经理想面见财东,须先由彩霞蔚经理引见励金德经理,再由励金德经理引见财东。曹氏办的各商号虽然都是独立核算的,但是各商号在上一层次母号的领导下,无论在信息交换、物资采办、市场销售上都互相支持。在总号与分号之间一般是五天一信,三天一函,互通情报,必要时在财政上也可挪款相助。

为了加强监督,晋商还创造了钦差制,即由东家委托、总号派遣,号称钦差,代表财东定期不定期到各商号巡视,清查各商号经营状况,考察各掌柜是否称职,甚至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罢免掌柜,但钦差一般不能直接干预商号的经营活动。这种机制确能促进各商号自我约束。晋商创造的这一系列经营管理机制即便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1}张正明.明清晋商及民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2}《康熙等南巡秘记》

{3}董继武,景占魁主编.晋商与中国近代金融.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卷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35页

{5}《潞安府志》,卷12,迁徙,明万历刻本

{6}梁晋春.《山西的近代工业》,见江地主编《近代的山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9页

{7}刘建生,刘鹏生.晋商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页

{8}山西票商盛衰之调查,载《中外经济周刊》,1925年7月4日,第119页

第6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儒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将“仁”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要充分体现“仁”的思想,首先,企业管理在制定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个人利益还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例如企业在制定员工福利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心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时,要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得反馈,对员工实施“仁”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让员工不单单只是为了谋生而工作,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工作。最后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聘用人才时,要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考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时候,还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品格。总而言之,要将儒家“仁”的思想切实的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儒家思想除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之外,“以和为贵”也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儒家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更是把“和为贵”作为人处世和管理的原则。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将“和”的思想应用到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明白员工不只是“经济人”,更是具有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企业开拓者。因此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氛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者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心理诉求,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企业的人际关系和谐,员工能够在企业工作的舒心、顺心,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尽量减少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有效地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能够让每个员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可,同时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觉得自己不是被强迫性的工作,而是自己在企业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努力地去进行工作。两者的工作状态不同,所产生的工作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后者基于自己主观愿望去进行工作的状态一定会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工作效率更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想要发展和壮大公司,就要走入到员工队伍中去,了解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于员工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精神。同时,还要将中国传统“和文化”有效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为员工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因为根据对很多员工工作现状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员工在企业不愿意再继续进行工作的原因不是企业的薪酬福利不具有竞争性,而是企业的人际关系复杂,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出现,员工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有效排解,长此以往,就不愿意再继续这份工作,“跳槽”的行为随之就发生了。员工不断离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容易造成企业“人心浮动”,影响工作效率,还为企业增加了人力资本,企业需要重新招聘员工,并进行岗位培训。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和”的思想原则,为员工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当然,儒家思想尽管坚持“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但是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既承认了事物的差异性,也表明通过和而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互补,来达到统一与和谐。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这样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企业中人才众多,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管理起来相对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能够珍视不同类型的人才,并能够善于应用各类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例如有的员工热情、表达能力强,开拓性强,就可以让其做业务销售人员。而有的员工细心、沉稳,就可以让其做内勤岗位。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既要将他们“和”的一面培养和挖掘出来,如企业员工要具有共同的企业价值理念,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等,还要将其“和而不同”的一面运用好。如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特点将员工任命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有充分的运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才能够使企业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企业的发展也会愈来愈好。

二、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道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道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作为,为事情不付出任何的努力。而是要把握一个尺度,明白什么事情应该为,什么事情不能为,也就要做到“无为而不为”。这一点针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管理者无论具备多么强的能力和多么高效的处理事务的效率,都不要将企业的任何事情都牢牢的“抓”在手中,不放权给手下,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更何况一个人的思想难免会有缺失漏洞之处,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发挥道家“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思想,尽量将企业员工能够完成的事情交与企业员工去做,而不是任何事情都以领导者为主导,横加干涉,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员工创造性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道家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哲学“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识是说在烹煮小鱼的时候,不能常常去翻炒它,这会让小鱼被煮烂。治理国家就如同烹饪小鱼一样,切忌政令繁多,无事生事,如果朝令夕改,就会让百姓不知道如何按照政令形式。作为执政者应该精简政令,不要常常干扰百姓,要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思想也可以有效的被运用,对于企业颁布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颁布,并且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具有可行性,在规章制度颁布之后,要进行有效地实施与运行,并要向员工获得反馈结果,不可以总对规章制度进行更改和调换,否则会降低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遵从度。总而言之道家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所做的一切行为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的过于强加任何因素。领导者要知悉自己的责任,不要过多的制定条目繁多的规章制度,让员工觉得无所适从,更不要时时刻刻都处于监视员工的状态中,这种刻意的加强员工,会让员工觉得身心俱疲,降低员工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道家思想”应用到企业当中来,遵循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三、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法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注重强调“以法治国”,将“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如“君必有明法正义”“治国无其法则乱”“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观点。而将法家思想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制定奖惩得当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其管理的公平性,让员工获得公平感,对于表现优秀做得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一些消极怠工,绩效低的员工要实施惩罚,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强调企业制度的执行,要把握规章制度和相关条例的制定权,并且有绝对的权威性,能够保障规章制度和和相关条例在企业的畅通实行,以免出现由于权力的不集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当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领导者可以选择适宜的人才进行适当的授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能进行工作。除此之外著名的法学家孙子在《兵法?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现代企业竞争机制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就要就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同行业或者跨行业企业竞争时,要通过行而有效的手段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企业背景、经营范围、经营内容、核心技术等资料,在充分了解对方之后,在进行制定计划时,才能够制定出全面有效的竞争方案。同时管理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时,也要发挥其思想作用,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透彻,了解清楚,找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然后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例如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职场大局《浮沉》,这部电视局主要是以国有企业“晶通制造厂”改革为主线路进行剧情开展,政府为其拨出7个亿的改革资金,这门庞大的改革资金吸引了各大公司的竞争,在这方面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赛斯集团和日本SC公司,两家外资企业为了“晶通制造厂”改革的大单子,纷纷各显神通,最终由于赛斯集团的“知己知彼”,获得了竞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在企业竞争中,“知己知彼”的重要性。

第7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关键词]齐鲁文化;齐文化;儒家;山东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073 ― 02

以儒学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当代政治、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来审视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功能和作用,有助于使我们对齐鲁文化的认识更具时代性,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继承齐鲁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提升齐鲁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实现“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一、齐鲁文化的内涵

齐鲁文化中的“齐鲁”不仅是表示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作为空间概念,“齐鲁”指山东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最大诸侯国齐国和鲁国;作为时间概念,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在历史上皆存在了800年左右,其后为其他诸侯国所灭。但虽然政权被灭,齐鲁两国的文化体系和思想成果却传承下来,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燕赵文化、秦楚文化等地域文化一样,齐鲁文化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丰富的内涵。齐鲁文化的最早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自秦汉以来,齐鲁文化逐渐融合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学界在探讨齐鲁文化的结构时,一般认为齐鲁文化包含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个文化圈。齐文化侧重“功利”,较重视耕战、农业发展;鲁文化注重“道德”,较重视伦理规范与道德规则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我们可以把齐鲁文化理解为“以先秦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两国文化的渊源发生和延续展现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1〕在齐鲁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始终保持了开放性的特点,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的优点,从而使自身具备了良好的调节功能。西汉时期,随着儒学被统治者定为处于独尊地位的意识形态,齐鲁文化也获得了在社会诸种文化和思潮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并成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

齐鲁文化表现出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和而不同、崇尚民本、诚信友爱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的政治价值和社会理念曾经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有序发展,对当今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自强不息,重视经济

齐鲁文化中有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齐文化对经济与社会实际的重视。姜太公、管仲等人都重视人的积极因素,以积极入世的精神推进社会变革与发展,表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重视经济是齐鲁文化的特点之一。尤其在传统农业社会,齐鲁地区的农业较为发达,渔业、盐铁工业、及社会化的水利、交通等都比较发达。以齐文化为例,齐相管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盐铁专卖制度,不仅富强了当时的齐国,也极大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成为后世盐的专营制度的起始源头。管仲关于“四民分业”的思想将齐人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后来的传统社会一直沿用。这种重视经济的思想与当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相通的。

2.崇尚人本,天下为公

民本思想是齐鲁文化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齐鲁文化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展开的。在齐文化中,管仲提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管子・霸言》)管仲的改革也是围绕人本展开的,其改革思想与民本精神为后代统治者继承发扬。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鲁文化中,民本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先王之道”、“尧舜之道”、“文王之治”等等,其“仁政”思想把儒家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另外,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的追求,也是齐鲁文化的思想特色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公正问题的凸显,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内涵中的地位,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当发扬传统齐鲁文化中天下为公、仁者爱人的政治理念,进一步维护、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仁者爱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齐鲁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齐鲁思想家思想体系中重点倡导的。孔子构建了其仁学思想体系,把克己、爱人、复礼作为仁的具体内容,并将之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指导,并要求人们都按照有一定的礼制规范行事。尽管孔子所讲的礼的核心是上下等级关系,但其中的一些因素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如“正礼”、“修己”、“自戒”、“自讼”、“自省”、“自责”等思想,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对今天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孟子则突出了孔子学说中的仁义礼智,并把这四者与人性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把伦理范畴与人性善连结在一起,从人的本能的角度来解释人伦关系,这是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挥,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传统齐鲁文化中也有一些与现念不相符的消极因素,诸如重农轻商意识较浓、宗法观念凝重、法治意识缺失等。对于这些消极因素,我们应辩证对待。要看到这是与当时封闭的小农经济环境、严密的等级制度和思想相应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

三、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两千多年来,齐鲁文化对于维护传统大一统理念及国家统一、社会伦理规范的遵守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应继续呼唤齐鲁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继续挖掘齐鲁文化的核心价值,形成提升齐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合力。

1.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政府在社会资源的掌握和分配中具有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具有的优势,因此政府在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就文化建设来说,政府在文化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地位,能够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制度保证。因此,提升齐鲁文化的当代影响力,首先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扶持、监管协调等功能,为齐鲁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提供良好的政策保证和社会平台。

2.利用好齐鲁文化影响力提升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有利于齐鲁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近年来,我们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普及齐鲁文化,如各级各类道德讲堂、各种层次的文化讲堂等。这些载体形式促进了文化产业品牌的推广,提升了齐鲁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山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构建并推进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展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须新一步创新理论和工作机制,探索对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贸易和对外文化传播的新领域、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齐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3.培育“山东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扩大齐鲁文化的影响力离不开人的精神的改造与提升,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支撑。而提高人的素质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应该是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的。当前的重点之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把“山东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切入点。“山东精神”的主要内涵有“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这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树立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也为地区发展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近十年来,围绕这一价值目标,结合山东的区域实际和文化传统,我们在改革创新、诚信和谐等方面展开了诸多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弘扬山东精神有利于激活齐鲁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积极因素,实现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相贯通。

四、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齐鲁文化资源

需要明确,在当代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震荡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传统齐鲁文化。对待传统齐鲁文化,应该有科学的态度。换言之,我们固然不能否定文化传统,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有诸多优秀因素,然而,要避免走入另一极端,避免盲目地一味颂扬以齐鲁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要避免对齐鲁文化研究中的“主观投射过度”现象,避免“认识主体用现代性的认知替代传统认知,把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当下流行的现念或观念,投射到古人身上。”〔2〕例如,现在有诸多学者著文立说,提出儒家学说中的“君子”人格即是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人格,并从各方面、各角度去论证这一学说,进而提出传统儒家文化中含有现代公民理论的成分。实际上,儒家理论中的君子根本不具有现代公民概念的内涵,把二者等同起来或者认为二者想通的观点从本质上混淆了传统臣民型政治文化与现代公民政治文化的区别,是一种认识的误解。所以,对齐鲁文化传统的价值要区别对待,不能忽视其本身的局限性。不可否认,在传统齐鲁文化有诸多优秀的因子,对当今的社会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从总体上来说,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是与现代政治与社会理念相悖的。齐鲁文化产生于传统封闭的小农社会,具有重义轻利、道德政治化等缺陷。对于这些缺陷,我们应理性分析。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现代文化的主流,对于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有益成分,要根据当今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能不加区分地把传统齐鲁文化照搬到当今的社会之中,更不能把传统齐鲁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扣上“优秀”的帽子而大力提倡。

总之,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发挥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并提升其影响力,从而使齐鲁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山东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当代条件下,既不能守着传统照本宣科,也不能对传统置若罔闻,要立足于当今的社会实践,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新的有益因子,从而实现齐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第8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室内装潢设计是现代装饰设计的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不仅能提高设计水平,还能为人们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饱含丰富内容,室内装潢设计中合理应用,不仅能进一步展示传统文化魅力,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还能提高设计水平,为人们生活创造更加舒适的氛围。因此,室内装潢设计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应用,促进设计水平提高,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

2.室内装潢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内容,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它注重自然、和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满足室内装潢设计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2.1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改善居住环境。进行室内设计和布局时,通过以传统文化和谐、自然等理念为指导,能提高室内装潢设计水平,改善室内环境。例如,通过对室内各项设施和装饰进行全面考虑,选用生态、环保材料,创造舒适、简约氛围。不仅展示传统文化魅力,还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居住环境改善,为人们日常生活营造更为舒适的氛围。

2.2体现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其影响力。设计中,通过结合室内具体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用传统文化理念指导设计工作。并合理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展示和谐、自然、相宜的理念,促进室内设计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利于展示传统文化理念,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

2.3提高装潢设计水平,创设舒适氛围。传统文化自然、和谐、相宜等理念对室内装潢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这些理念合理融入设计工作中,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不仅能提高装潢设计水平,还能展示传统文化魅力,营造良好的室内装潢设计氛围,提高设计水平。

3.室内装潢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

正因为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日常工中作,我们应该认识传统文化重要魅力,并结合设计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传统文化合理融入室内装潢设计中。

3.1书画装饰融入对策。中国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书画,有着众多经典作品,并且很多作品为当代人所喜爱,室内装饰设计中也应该注重对书画的应用。一般而言,客厅、卧室装饰中合理利用书画作品,能营造高雅、舒适的氛围。不仅能渲染周围气氛,还能陶冶主人情操。另外,书画作品还能增加室内空间美感,主人和客人经过观赏之后,会得到视觉上的享受,产生身心愉悦感,并展示主人艺术品位,在室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墙壁上悬挂“梅、兰、足、菊”、“岁寒三友”等山水花鸟图,表达主人高尚的性格操作,人品高洁不俗。悬挂水墨山水画体现主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生活情趣。悬挂“状元及第”、“指日高升”等书画,表明主人志向远大,意在施展自己的抱负。悬挂“松鹤延年”等作品,表明主人希望自己安享晚年,益寿延年。总之,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融入这些书画作品,不仅营造良好室内氛围,还展示主人志向,表达主人情操,对提高室内装潢设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3.2雕刻装饰融入对策。传统雕刻装饰具有多种不同类型,例如木雕、石雕、砖雕、竹雕等,都是雕刻中的重要类型,室内装潢设计中通过合理引入这些元素,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石雕主要作品为动物、植物,将其放在客厅明显位置,或室内宽敞位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面积较小的客厅或卧室,可采用鹿、仙鹤、猴子等雕刻,或设计梅兰竹菊、牡丹等作品,从而为室内营造良好氛围。木雕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类型,采用镂雕木窗、屏风等,既能增加室内美感,还能提高实用性,对室内装饰具有积极作用。又如,楼梯栏杆、窗帘盒、壁挂等,都可用木雕装饰,通过采用这种设计理念,能营造典雅、清净氛围,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总之,将雕刻装饰合理融入室内装饰,并与现代装饰结合,不仅展示传统文化底蕴,还能为人们日常生活增添光彩,创造更为舒适的环境,促进人们生活品味提高。

3.3传统图案融入对策。很多传统图案是富贵、吉祥、生命的象征,合理应用这些作品进行室内装潢设计,不仅传承传统文化,还增加文化底蕴,提高设计水平。例如,屏风上设计鸳鸯图案、龙凤呈祥图,不仅展示传统文化底蕴,还表达主人美化愿望。又如,图案的“鹿”与“禄”谐音、“瓶”与“平”谐音,“鱼”与“余”谐音,室内装潢设计中合理应用这些图案,不仅体现装潢设计魅力,还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9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在广告中的传承与传播,分析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误用现象,对如何正确、规范广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告的完美结合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都必然会诞生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表现语言与表现形式,广告正是这样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形式,将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价值观中最精华的部分创造性地挖掘、呈现、展示出来,通过巧妙的构思与创意,伴着与时俱进的旋律,使人们在欣赏优秀产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而全面地探索、了解、传承中国文化。文化与广告的完美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华文化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源泉

我国悠久古老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某种商品广告的文化载体,将产品的信息与古老的中华历史积淀相融合,使其底蕴深厚,耐人寻味。例如:杜康酒以其传承十三朝文化为视觉符号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指出其历经十三朝发展的白水杜康,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白酒典范,是“穿越历史,见证文明”文化内涵的体现。

2.代表中国文化的典型形象受到喜爱和礼遇

广告作品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文化元素所固有的文化内涵与产品自身特点相结合,在诊释了品牌内涵的同时发扬了中国文化。例如: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一种品质的象征,她既代表着安全可靠(长城电脑广告语),又标志着科技、精美(长城汽车广告语),这种古典一与现代、文化遗产与科技产品、文化与广告的自然融合,更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告的完美结合。

3.广告覆盖面大,受众多

广告的影响力、优美的文案、成功的案例足以证明:她已经成为宣扬中华文化的阵地,民族文化亦可为国产品牌提供厚重的文化支撑,使其时尚而不乏“内力”,从而彰显民族特色,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滥用

1.滥用象征中华民族的形象、标志

龙、石狮、长城等形象、事物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对这些元素的滥用,是一种侮辱行为,严重损伤了国人的感情。在耐克球鞋“恐惧斗室”篇中,具有中国功夫的老者、飞天形象的美女以及龙的形象,都败倒在西方运动员勒布朗的脚下,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反感。同样,在立邦漆“滑落龙”篇中,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被广告制作者安排从涂有立邦漆的柱子上滑落下来,广告激起了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的中国消费者的反感和不满。另一则飞利浦精英移动电话的户外广告,以中国长城为背景,以一位精英人士“坐”在长城上,用飞利浦移动电话通话为创意,遭到国人的不满,最后中国政府下令撤销这个广告。在以上的几个广告中,广告主和制作方希望把全球化策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思路是好的,但是广告的失败之处在于破坏了象征中华民族尊严的形象,从而使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都受到了影响。

2.滥用传说、古典书籍中的典故或人物

中国古典书籍、民间传说浩如烟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滥用典故或人物、篡改情境或人物性格,成为此类广告中最普遍的现象。在步步高复读机的电视广告中,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去西天取经,途经外国,唐僧语言不通,悟空随即拿出步步高复读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唐僧的难题。广告虽然借鉴了电影《大话西游》的情节场景,但故事基本结构却源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可以作为创意点,但情节本身与复读机的卖点结合得很牵强,而且用一种恶搞的形式,除了让消费者记住了类似熟悉的电影情节,其它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其实是一种对古代典籍的歪曲和破坏,无形中损害了原著的艺术性和鉴赏价值。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诸如许多白酒类的广告,一味追求历史悠久,便找一些毫不相干的文化名人举杯畅饮,是滥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盗用现象。

3.滥用古成语、古诗词

古成语、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它们具有简洁凝练、形象生动的特点。由于汉字发音、语义的特殊性,利用谐音、谐义、双关等手法,偷换字词、制造歧义的现象非常严重。比如:特效文胸的广告“丰胸化疾,一戴天骄”(逢凶化吉,一代天骄);止咳产品广告“咳不容缓”(刻不容缓);冰箱广告“制冷先锋”等等。据某媒体报道,某市一名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成语出现了错别字,老师指出后,该生还强调“电视里就是这么说的”。滥用古成语、古诗词问题的后果己经很严重了。成语、诗句一般都有出处,或是出自名篇佳作,或是约定俗成,都不能随意篡改。虽然广告语运用要求新颖,但盲目求新、求押韵、求容易记忆,就有可能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引导和传播。

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如何在广告中规范、正确使用

1.寻找中国文化与广告创意的最佳契合点

作为在商业经济领域有着特殊作用与影响力的广告行业,不能只是简单把她看作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营销手段,还应以文化传播的发展眼光与思维将广告作品置于“时代文化传播载体”的高度加以利用,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弘扬与传承服务。

我们知道文化的外延范畴非常宽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从古文、诗、词、曲、赋,到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这都是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最可贵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财富,我们应该加以利用。应善于从厚重深远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寻找中国文化与广告创意的最佳契合点。既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要敏锐地洞察时代赋予文化的新内涵,在现代广告创意中合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元素,用文化这根线牵住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的那条根,使广告的立意与受众的诉求产生共鸣,让广告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在、民族与世界的桥梁。

2.努力提高全体国民对传统文化欣赏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具备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人才,是教育事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传承历史文化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对初级教育来说,可开设各种集教育、趣味于一体的课程,例如可开设古代传说故事的阅读课程、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欣赏等。对中、高级教育来说,增加文史课程的比重,开设诸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专题、古典名著选读等课程。作为大众媒体,应刊播宣传民族文化的公益栏目或公益广告。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监管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保证,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制作、使用、上进行全面的监督和保护。

(1)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版权、使用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使用细则,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确立我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拥有及各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