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

第1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鸽巢原理》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抽象,任务分离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关于鸽巢原理的学习内容,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存在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将“同日过生日”“铅笔问题”“鸽巢问题”等各种任务顺次提供给学生,但学生往往不了解这样设置问题的原因,这几种任务环境之间的关联也不是很大,所以课堂上的实际状态是,学生在机械地完成一个个形式不同、内容却相同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容易被一个又一个任务分散注意力,从而难以聚焦于数学问题的本质。

2.学习过程整齐划一,内容枯燥

由于《鸽巢原理》本身就是抽象、难懂的学习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采用听讲式教学,教学方式相同,问题也都是统一的,这就很难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常规教学难以实现分层训练

巩固训练环节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出示的训练题目都是相同的,这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而一部分学生完成训练后无所事事的弊端,从而导致总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的支撑优势分析

1.智慧教育的优势

智慧教育的优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从学生的角度帮助其建立学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学科思维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方式、方法角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促进他们高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能力的智慧发展。

2.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数学的支撑优势分析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支持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为学习者建构趣味学习的环境,使其与数字媒体内容进行有趣的交互,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效果,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询和讨论的深度。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对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交互式电子白板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普及,与其自身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具体优势如下。

(1)交互性强

交互式电子白板包括白板面板、感应笔、投影等功能。在白板面板上,感应笔能够自由地进行书写、绘画、擦除等功能。投影可以将学生的练习或实物投放到白板面板上,让学生观看。师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更便利地实现教与学交互。

(2)兼容性强

由于教师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操作相应的计算机功能,所以如果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教师能够快速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多种操作模式的使用,就能弥补黑板面积不够大、重要内容不能重放等不足。

第2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矫红本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又是一名古文化研究家,他的一生以“书法”为友,不仅著书立传,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1990年5月24日出生的矫立野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每当爸爸在家练习书法时,他就搬个小板凳,坐在一边观看。

有一天,矫红本问儿子“你想不想学书法呀?”矫立野马上答应道“想学”看到儿子兴致勃勃的样子,矫红本笑着说:“好啊,不过学书法要吃很多苦头的,你能吃苦吗?”“爸爸都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呢?”儿子的话逗得矫红本哈哈大笑,不过,他很快就教儿子练习书法了。

矫红本首先给儿子选择碑帖,再让他细心观察,反复临摹,然后向儿子传授书写技法。三四岁的时候,矫立野就开始临摹过历朝历代草、隶、篆、行的经典作品不下50种,算是对整个书体的发展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古人云“书如其人”,是说一个人的书法将直接反映出他的品行和习惯。所以,矫红本在教儿子练习书法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如何做人。有一天,矫红本带儿子乘凉,他朝向儿子,把两腿两臂分别劈叉开来,站在那儿问道:“你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儿子愣愣地晃晃头。矫红本说:“这是一个‘立’字,‘矫立野’的‘立’。”矫红本接着给儿子讲解,并进而介绍两个如此站着的人的形象就是“并”。这让儿子很感兴趣。就这样,矫红本一点一点地从“六书”的角度对儿子进行文字兴趣的培养。

有一次,他还把自己的书法亮出来,让大家观赏。看着儿子像模像样地展示书法作品,矫红本哭笑不得。等客人走了,矫红本拉着儿子的手,说:“书法不是用来卖弄的,而是供人欣赏的,一幅作品在展示之前必须令自己满意。再说了,你写的根本就拿不出手啊!”爸爸的话里带有批评的味道,矫立野听了有点不服气,连忙说道,“我写的挺好呀!你还夸奖说这幅字写得好呢1”看儿子认真的样子,矫红本马上把态度转了过来,他知道儿子上进心很强,而且这段时间一直专心练书法,不能打消儿子的积极性。他弯下了腰,把儿子抱在怀里,说:“在爸爸的眼里,你写的所有的宇都很漂亮,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今天,爸爸请来的那些客人都是大书法家,在他们的眼里,你的书法可就不一定好喽!”矫立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那我就继续努力,直到让他们满意为止!”听了儿子的话,矫红本很是欣慰,他没有想到儿子小小年纪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矫红本认为教育孩子,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只有让他掌握了方法才能受用终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90后”,矫红本很是担忧。儿子也是“90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又了解多少呢?为了给儿子补上这一课,矫红本跑了很多家书店,买来《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相关书籍供孩子阅读,周末的时候,还和儿子坐在一起看“百家讲坛”节目。他和儿子一边看一边交流,还教育儿子要把儒家的“仁”的思想融入到书法创作的意境当中去。在爸爸的引导下,矫立野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他的信心,长时间的练习使他具备了很强的定力。

为了开拓视野,矫红本还经常带儿子“走出去”。渐渐地,矫立野发现,对于终日穿梭在城市高楼大厦间的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不“走出去”就不知道《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海成河淡鳞潜羽翔”是怎么一回事。

矫红本不是

个随波逐流的人,虽然儿子的书法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是他不赞同儿子参加书赛、书展,并经常告诉儿子,获得奖杯、奖状并不说明书法者的水平有多高。比赛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矫红本告诉儿子,书法艺术需要“厚积薄发”,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风格独特、自成家。从小到大,矫立野写的书法不计其数,在报刊上发表的却很少,这与矫红本的“低调做人,专心做事”的处世主张是分不开的。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2009年4月,大连市文化局、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等几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大连市首届青年书法大赛”。有个同学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并告诉了矫立野,让他参赛。回到家里,他和爸爸说了此事,没想到爸爸竟然同意了。

矫立野想从原来写的书法作品选,矫红本却说“那都是你以前的了,还是再写一个吧。”矫立野新写了几幅字,矫红本选中了一幅带点草意的行书,要求他再在墨法与章法上大胆一些。矫立野立即采纳爸爸的建议,写就了《文徵明诗二首》。最后,矫红本特意强调,落款处不要写姓只写名,连印章都不要盖全。矫立野知道爸爸的用意,他是怕自己的名字在评选时惹眼。没过多久,评选结果下来了,《文徵明诗二首》在千百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作品展那天特别隆重,矫立野被应邀与市书协主席团的前辈们一起挥毫留影。

教育儿子“低调做人”用心书写蓝天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矫红本

直教育儿子“要低调做人,静心书写”。除了“大连市首届青年书法大赛”,矫立野从没有参加过别的“书赛”。不过,从去年开始,他萌生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的想法,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作品的一次总结。当得知儿子要开“书展”时,矫红本严肃地说“这可是件大事,你有这个实力吗?你开‘书展’是出于

种什么心态呢?”“爸,虽然我的作品还很稚嫩,但这些都是我努力的结晶,现在我刚满18周岁,我想将其作为自己的‘成人礼’!”听了儿子的一番话,矫红本点了点头,他觉得儿子已经长大了,有权利做出选择。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矫立野除了上爸爸的书法课外,还集中寒暑假的时间“苦练”,一练就是一天。矫红本是个“老夫子”,别看平时对儿子挺关心的,可一做起学问来就有些不尽人情了。特别是儿子提出了开画展的想法以后,他要求得越来越严。为了写好一行字,矫红本不知道让儿子写了多少遍,也说不清一幅作品得废掉多少张宣纸。“总之,爸爸脸上有了笑容时,我也松一口气。”

有时一个字,矫红本会引申开来讲一个课时。多是从文字学的角度讲解一番,再介绍它的发生、发展,同时介绍每个时期代表书家对这个字的不同写法。有时,矫红本会从碑文讲到中国墓葬文化,从字帖讲到版本目录学,就连“文房四宝”看似简单的东西,他都会把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还有就是,矫红本灵活的授课方式很让人佩服。

2009年10月25日,“矫立野书法作品展”在大连市图书馆白云书院举办。此次书法展展出了矫立野创作的60多幅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本义评价道“矫立野的书法路子正,有潜力!”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于在池说:“我感到很欣喜,这么大的孩子书法水平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可以看出矫立野走的书法路子很正,脉络十分清晰,这次展览上他所临的帖,都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最好的,不仅是形似,而且神形兼备。”

第3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究,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和发展。自主探讨教学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学习的起始,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开始,提出问题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行为,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才会激起探究欲望。由此可见,教师应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敢问、善问,

首先,学生要敢问。教师只有民主。消除学生提问心理的后顾之忧,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如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写成文字后再提,同桌或小组先尝试提问,还可以进行一些提问题竞赛活动。敢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大胆提问的状态中。教师要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我能问”的信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

其次是善问,引导学生提问题要切入重点研究问题,不要提无相关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问的问题的目的性,是要解决一个什么相关的问题而不偏离主题。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紧密相连。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这堂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必要时,教师可以把重点问题归纳出来师生共同探讨。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过程的实施要注意一些策略;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教师主要任务是启发和诱导。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边看书边想,这里的新知是什么?跟旧知有什么联系?发现什么规律?要学的是什么?把弄不懂的新知做个记号,知道自己还要学习什么?这样,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索过程中,有一种对新知很渴望的心里要求。

2.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可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安排个别思维活跃一点的同学起带头作用。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带有相关问题交与全组共同讨论,解决一些能解决的问题后,剩下的疑难问题交与老师共同补充、汇总、归类,作为全班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组研究的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既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又学会如何和同学合作。如学习周角是360度时,一个学生提出圆是不是周角,这时有的说不是,理由是它没有角的顶点与边。有的说是周角,理由是转动一周。这时需要教师适当介入讨论并评价,以确保讨论不离开主题,不要浪费时间,使问题深入本质。这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一起构成了协商学习的共同体,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三、展示学习结果的策略

第4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以应用为核心,统筹建设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一个全新的层面,那就是教育云对多种信息资源的重组与优化,最终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资源共享。人们都将区域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应用是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与发展的起点、目的和归宿,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当前我国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仍然存在平台建设与教学应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实现智慧云教育平台的价值与效益。

在经历了一轮硬件投资热潮之后,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当前,我国智慧云教育平台应用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重建设轻应用。很多地方把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在装备采购和架构搭建上面,把云作为一种争取上级资源和财政投入的概念。区域或学校在智慧云平台的建设中更强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强调软件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购买了平台之后却常将其束之高阁,往往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和花架子。第二,重管理应用轻教学应用。由于决策权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层,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更多地是从管理便利的角度出发。除了一般性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外,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最广泛使用的是管理型平台软件,如财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各地在建设智慧云教育平台时出现的重管理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对教学工作的不重视。即使有的学校购买了网络教学平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工作以及有效的制度支持,也导致难以普及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的核心地位,统筹考虑智慧云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1]智慧云平台建设的应用导向是贯彻建设环节的最高宗旨,为了应用而建设才是智慧云平台良性健康发展之路。特别是,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创新反过来倒逼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创新是一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将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彻底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慕课”和翻转课堂将会带来中小学教学的一场变革,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教学改变,而是在外部和内部共同压力之下的一种变革。数字化教学创新要求智慧云教育平台必须提供相应技术环境,其建设自然围绕着应用而展开。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良性发展生态

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其实是由社会环境、硬件设施、师资、配套软件资源等构成的有效资源系统。智慧云平台面临着一次性投入而后续跟踪应用不够的困境。特别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以工程和项目为主要形式,而工程和项目的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建设必须禁锢于项目拨款的周期,尚未形成循序渐进和持续改进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为了突破我国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机制,那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制度,使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区域级别协调管理机制。第一,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需要建立以教育部门领导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机制,形成一个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安排落实各项经费的划拨,保证资金“输血”功能的畅通。第二,要规划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既要统筹考虑管理、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还要综合考虑硬件、软件、资源和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和管理,另外,还要预留出发展空间。第三,要厘清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教育企业之间的关系,确定各自的职责。智慧云教育平台的全部职责不能都由教育部门承担,否则会造成体制僵化,也会使教育部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第四,建立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的考评机制。任何新事物在发展初期都需要制度推动,智慧云教育平台建设也需要得到制度支持和鼓励。

突出文化内化,走向数字化文化

智慧教育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教育生命体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智慧进化的体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第5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摘 要】“智慧校园”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建设,依托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生态体系,在学校综合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 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61-04

“智慧地球”理念在2008年提出后,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伴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的发展战略[1]。2010年至2020年,广州市将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 五个新” 的智慧城市工程。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所谓“智慧校园”[1],是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教师、学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利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支持,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的教育生态体系应用新模式,为广州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智慧广州”战略的实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 [3]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指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提出:“要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智慧型的学校管理、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智慧型的教学环境、智慧型的教学系统、智慧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信息时代智慧型的学生。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它是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跃升,对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智慧广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广州市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00多万,在职教职工总人数15多万。

经过“十五”、“十一五” 建设,广州教育信息化已经从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阶段、整体推进与整合应用阶段向大网络、大平台、大服务阶段迈进,实现了转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工程”,架起了通往全市基础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使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从城区和部分农村学校延伸到所有边远农村学校,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0,000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光纤城域网。目前正在打造生态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6],形成了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省级资源、共建合作资源、采购通用资源、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目前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总量达100TB,市级应用系统达50多个,并打造了“同步教学资源包”、“精品课例库”、“教育考试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名师辅导网”、“天河部落”、“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大批彰显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稳定、规范、多元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学校、学段之间水平差异仍然较大;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鸿沟仍存在;缺乏有效支持学科教学革命性的资源和工具软件;大规模创新应用实践研究的措施和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队伍稳定性不够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2013年5月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择6所教育信息化基础与环境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样板校,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度共享、协同创新,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把云计算[6]、虚拟化[7]和物联网[8]等新技术引入“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智能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

1.“智慧校园”智能化的环境建设

一是“ 智慧校园” 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在学校现有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配置网关设备、网络交换机、无线路由A P转发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硬件设备,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二是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每间智慧教室配备7 0寸的智能交互L E 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电子书包[9]、智能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等硬件系统,配置一套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与反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三是配备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四是依托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造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网络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为学校实现“教学教研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与社会沟通智能化”提供智能化服务。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根据“智慧广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智慧型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以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切入点,组织首批6所样板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制定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探索

1.在学校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在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把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多个独立的系统平台,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融合成一个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教职工管理(包括教师人事信息、教师业务信息、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试卷分析、作业管理、素质评价)、办公事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考务管理、日常处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备课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体卫管理、招生管理、德育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当学生、家长、教师一走进校园,“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就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可以无处不在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给学生主动推送适合他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为教师主动推送教案、课件,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家长定制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育教学动态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服务等[10],从而实现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和智慧化的服务。

2.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构建新型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新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总结推广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通过优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探索和总结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方法和规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组织专家和实验校老师开展调研,开展“智慧校园”相关实验课题的研究。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 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材、在线学习,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在教师端给学生发送练习题,学生答题后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的答题记录、考试成绩等进行自动统计上传,并进行智能跟踪及评价。同时师生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整合和共享应用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及区、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

在前期开展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肇同城区域间网络教研活动、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和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教研的创新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智慧教室实验平台使城乡校际之间、广佛肇同城区域和穗港澳台地区的网络教学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常态化,使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和创新应用。积累基于“智慧校园”环境进行教学教研和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打造实现智慧化教学和智慧化教研的新模式。

3.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与3G技术的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卡能够集上网身份认证卡、门禁卡、饭卡、借书证、钱包等用途于一身,学生凭智慧卡就可以进电脑室上网、进校出校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校内消费结算,以及宿舍、实验室的身份识别等。通过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在学校各类考试、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点击鼠标,就可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结 语

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开展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注: 本文为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3—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编号:GZIT2012-NPF3-0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DB/OL]. cnii.com.cn/xxs/content/2011-11/29/content_937516.htm, 2011-11-29.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010-03-01.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5]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B/OL].wenku.baidu.com/view/daee93f2ba0d4a7302763a03.html,2012-02-09.

[6]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7]徐大勇.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85-86.

[8]严大虎 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2-135.

[9]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 J ] .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10]宋金州.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1,(12):52-53.

第6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深入,智慧校园理念在数字校园以及网络校园的发展实践基础上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本文从智慧校园理念的提出环境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智慧校园的组成结构以及典型模块,结合已有智慧校园的应用示例效果,对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校智慧校园理念的进一步建设趋势进行阐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 应用效果 策略研究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高校教育功能推向了网络校园、数字校园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实践过程已经取得一些成绩,而智慧校园则是继数字校园建设后的又一阶段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在网络校园以及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网络校园、数字校园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寻求可行途径解决网络校园及数字校园在应用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不断优化校园教育信息化配置,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现代化的学习生活氛围。

1 高校智慧校园的提出背景及发展历程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于现代信息化技术与高效校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随着云理念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革新,新一代网络技术俨然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支撑引擎。现阶段我国智慧校园建设仍旧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需要各界人士加大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的努力程度,实现高效能、低成本、多角度、全方位的可为高校师生提供智慧服务的校园环境。

1.1 智慧校园的提出环境

进入现代化社会,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掀起了信息化升级的浪潮,对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而言,其所需要达到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智慧系列理念的提出,推进了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演化进程,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媒介,其势必会加入智慧化转型大军,借助先进相关技术信息手段的发展与应用,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理念的正式提出源自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议题,其建议宗旨在于创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便利舒适的校园生活。也就是说,智慧校园概念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等特征。浙江大学提出智慧校园建设意见后,便引起了教育领域众多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在不断的探索与研讨过程中,人们在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上达成了共识。智慧校园理念中包含三个核心特征:

(1)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旨在为高校环境中的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全面的、智能感十足的、综合的信息服务品台氛围,并根据师生及校务相关的不同角色、诉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2)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撑为融入高校的各个服务领域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其技术目标在于实现校务相关的互联以及即时写作;

(3)智慧校园的建设主体在于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校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有效结合,为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提供一个可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其与高校相关角色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内涵与智慧地球理念如出一辙,其与当前流行的物联网技术有着密切关联,智慧校园的首要目标也是将物联网技术与校园应用进一步融合,借助物联网技术连接高校局域网中的各类型物件。

关于智慧校园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念解析,不同应用目的的组织或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企业认为智慧校园与特定的产品之间有着捆绑关系,有些企业则认为智慧校园的主要载体是运营商的相关产品。但从高校角度看,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因此,智慧校园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数字校园的发展版。从这一理解方式看,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性的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具有统一性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校务相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2 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十二五”以来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投入比例有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将革新眼光放在信息化特色与教育环境的结合上。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在众多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兴建的新校区配置中,不乏一些具有典型现代社会信息化特色的教育资源,完成了教育教学环境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转型雏形。这也为智慧型校园建设奠定了背景基础。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目标在于培养集合创新性、应用性、复合型的综合人才,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提升学生培养的多元化转型力度。

网络校园建设阶段回顾:从技术层面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校园阶段将原有校园网进行双栈式网络升级,实行IPv4与IPv6并存的校园局域网环境。引进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技术,为高校学生构建了一个连接所有校园内教学楼、支持多种数据终端访问校内资源的技术途径。在网络校园建设阶段,应用重点在于高校 门户站点、校内邮件系统、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互通、视听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共享、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查阅、网络办公等网络技术支持的项目建设。虽然在网络化高校校园建设阶段,师生们体会到网路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但不能忽略的是,在网络校园阶段存在着信息门户与身份认证方面有效的统一手段。

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回顾:数字校园理念出现于网络校园实践之后,其在网络校园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壮大信息化校园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整合了网络校园MIS系统、实现身份认证与信息系统的统一。可以说,数字校园建设阶段的应用重点在于校园内网络相关资源的统一化建设,从校园基础数据库、校园数据交换系统、校园信息门户站点到校园管理信息平台登录的身份认证,都实现了网络化校园阶段并未出现的统一化转变。从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优化方面看,数字校园将校园一卡通以及包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高校教育资源计划系统引入建设体系中,创建了数字图书馆、网络视听课程以及网络协同工作等应用系统,进一步方便了高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及学习。

智慧校园构建设想概况:智慧校园的发展依托于已经有明显成效的数字校园实践成果,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目标,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兴模式。目前,智慧校园的应用尚处于构建阶段,其将尝试以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物联网、移动网等多类型网络进行融合,并以此为基础,采用近年来兴起且势头正猛的云计算技术,配合应用层数据交换技术以及应用集成框架技术等高端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在于实现高校校园环境内的物物之间、物人之间、人人之间的感知互通、互联,从而改变传统静态状态中的校园管理模式,实现高校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动态管理,并通过一系列高端技术作为保障手段,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中的精细化程度。智慧校园目前在我国南方多所高校有所应用,例如,浙江大学将智慧校园建设的范围确立在平安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生态校园建设、科学校园建设等项目上;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高校首次提出“智慧泛在课堂”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将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融入学校教务系统之中,方便师生在教学课程信息与教参资源之间的即时互通操作。

2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架构介绍

结合智慧校园的概念解析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整合成果,按照鲁东明在《信息化VS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文中的观点,将智慧校园的定义所蕴含的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基础网络、公共支撑、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应用服务、用户访问等六个环节,具体的结构展示图如图1所示。

按照顺序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结构中的典型主要模块的具体细节做如下分析:

(1)基础网络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据通信、语音通信、电视传输。基础网络环节所依托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超高速局域网技术,利用有线网络以及无线网络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平台,可支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语言、媒体等多类型、大规模的数据之间的传输与共享,并支持校园一卡通的数据传输。前文提到的平安校园的视频流传输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结构中的基础网络环节实现。而电视传输的主要对象则是数字化有线电视和校本电视,语音通信则是依托电信建设,实现有线电话以及近年来兴起的4G移动通信等。

(2)公共支撑环节主要包括多业务融合的高性能复合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机房环境、校内楼宇集合的智能大楼以及智能场馆、协同感知相关设施等。

数据资源缓解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办学资源库、图书文献库、物资环境数据库、人文环境数据库五类。其中,基础数据库包括教务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务资产设备管理、高校体育运动管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校园卡管理等。而办学资源库包含高校教学及辅助用场地、高校办公行政用房及场地、高校学生宿舍、高校学生食堂等数据库以及高校教育科研仪器资产数据库等。图书文献库主要指的是数字图书文献、学报校刊数据库等。物资环境数据库包含高校校园建设规划、高校校园卫生、高校校园绿化、高校校园景观等。人文环境数据库则主要包含高校校容校貌、高校班级风范、校规校纪、高校环境下的师生礼仪和人际关系等。

(3)共享服务环节包含六个模块:公共数据交换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公共通讯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安校园监控系统、应用服务层、用户访问层。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统一身份认证环节,其支持用户、权限管理以及应用服务注册等功能,保障平台使用的每一个用户均具有一个唯一的电子身份。统一化的身份认证也是智慧校园区别于网络校园的重要指标。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示例展示

高效智能校园建设在一些地区的高校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们欣慰的,针对其中几项较为典型的应用及其效果,笔者将作如下分析:手机开门:鹰潭某学院施行了凭借手机扫描门禁读卡器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在校园生活的便利。手机考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用手机进行考勤可以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点名上,缺勤与出勤的确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少的占用课程时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校园一卡通:作为网络校园、数字校园的产物,在智慧校园中的校园一卡通相对于此前有更进一步的升级,不仅结合了多类型计算机高端网络技术,更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网络校园以及数字校园建设中所缺少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高校校务数据管理的集成和共享。

4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成果展示了其方向的正确性,但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忽略,对于其中的典型问题及结合实际的可行对策分析如下:

首先,智慧校园参与师生对于现代化信息素养程度有待提升。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令高校师生在具体操作中对于相关技术的适应程度与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之间出现差距。由于技术限制,造成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热情并不是很高,造成新进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下降。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操作中多数将精力放置于外包网络技术公司完成,这一现状并不利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进行。正确的操作模式应该是外包公司与本校信息化部门共同完成,根据学校的不同需求将网络高端计算技术进行本土化、个性化加工、开发。

其次,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情况可以发现,高校环境下的师生对于技术性智慧校园的应用参与度并不高,一方面源于高校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源于缺乏有效激励手段。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办学水平,也可以推进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快速发展,更能通过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学生的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参与热情。也就是说,高校可以通过认真调研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商谈过程,确定合作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推进本校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

5 结语

基于本文分析不难看出,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虽然就目前智慧校园在国内高校的应用效果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对于问题原因的准确分析可以有效改善现状,通过参与师生观念的更新以及操作模式的多样化转变,进一步推进高校内智慧校园的渗透程度。

参考文献

[1]鲁东明.信息化VS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D].商场现代化,2011(4).

[2]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新一代网络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

[3]周凯.上海交大首创"智慧泛在课堂"[R].中国青年报,2011(11).

第7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感知教育; 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21-001

“感知教育”工程是无锡市12个传感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之一。“感知教育”工程重点是在学校普及教育、教学应用、教育管理及教育公共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我校借助新校异地新建的契机,在新校规划之初就提出校园智能化的理念,我们把“感知教育”项目建设植入学校总体设计与规划,做到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借用云计算技术和云亭中学校名中的“云”字,我们把项目名称定名为“感知教育、智慧云校”。

2010年7月18日我校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学校在充分酝酿、讨论、研究、完善设计思路后于2010年11月提出无锡市感知教育示范项目申请,2011年3月通过了无锡市教育局组织的专家论证答辩,2011年7月学校完成了“感知教育、智慧云校”的项目招投标,并随即在云亭中学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同步跟进建设。

一、“感知教育、智慧云校”项目设计目标

我校“感知教育、智慧云校”项目的领域涵盖了教育教学、学生生活、学校管理等多个领域,重点为物联网技术教学应用示范工程和教育管理应用示范工程。

1.建立若干物联网应用演示实验室,开发出若干个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理化生实验,探索物联网环境下实验学习的新方法。

2.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动植物生长、宇宙星空、气象资料的数据监控、观察、记录全程化、网络化、公开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和变革。

3.借助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学校平安校园的技防监控系统,加强对学生安全、机房安全、水电能耗的实时监控,实现“平安校园”、“低碳校园”建设的新提升。

二、“感知教育、智慧云校”主要建成项目

目前学校“感知教育、智慧云校”的主要建成项目有十三项:

1.感知安防:电子围栏是一种主动入侵防御围栏,采用脉冲式高压对入侵企图作出反应,阻拦入侵行为,且不威胁人的性命。

2.感知能耗:感知能耗子系统通过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智能采集,配合学校的各项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为后勤管理和服务提供基本数据。

3.绿色健康教室:绿色健康教室子系统结合通讯技术、测控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测量技术、自动化检测软件实现对校园的教室及其他重点部位的环境在线监控。

4.感知阅览室:采用RFID技术、自组网的感知信息系统,通过在阅览室入口设置RFID采集通道,有效控制了无卡人员的进出,保证学生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读书、学习。

5.感知校园卡:采用开放式高速学生卡,识别率高,读取速度快,学生不需要刷卡,自动考勤,系统将会及时、自动地短信通知家长孩子的到离校情况,家长通过短信可轻松获取孩子在校的健康状况、日常表现、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动态、通知等信息,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站平台与老师交流信息。

6.绿盾机房:通过绿盾机房系统,使得机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到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全面情况,并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必要时可实施无人值守的远程管理。

7.感知生长:“感知生长”校园数字农植园系统,通过传感技术、视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种养殖环境,创造更加良好的探究和体验环境。

8.数字气象站:校园数字气象站系统采用先进的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控制处理器、GPRS无线传输等技术,该系统可进行常规的环境温度、气压、环境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八类气象要素观测。

9.校园辞典:智慧校园辞典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人体动作捕捉与分析呈现不同的内容,内容完全采用多媒体制作,满足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学习和实践的需求。

10.感知教研:高效能记录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情况,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11.数字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由“教师机(安装数字实验室管理和数据分析配套软件)+手持式主机(包括嵌入式系统,集采集、显示、处理为一体)+传感器(包括各种常规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要求的理、化、生传感器)+配套教具”组成。数字实验室既克服了传统实验仪器和实验方式的弊端,又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探究性实验的完美结合。

12.仰望星空:是一个集天文观测预约、观测、研究、分享的网络与实地相结合的数字天文观测系统。

13.数字机器人:机器人教室拥有专用的六边形的搭建台和编程用电脑,并配有机器人器材分类柜和机器人创意设计展示柜,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提升创新意识、科学素养。

三、“感知教育、智慧云校”项目建设价值

“感知教育、智慧云校”的项目建设价值可以概括为“五个帮助”:

第8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关键词:智慧教室 数字化资源 课堂教学 应用策略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5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研究-以中职电气专业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为例》(编号2015-R-45904)系列成果之一。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目的是有效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优势,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加快学生向劳动者角色转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能力,促进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效能。

“智慧教室”是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现代化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是数字教室、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基于“智慧教室”平台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开发与应用。

一、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智慧教室”是利用教育云平台、大数据和互动教学软件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基于Windows系统、Android系统,充分整合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优势,从而实现高效双向教学互动的信息化系统,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灵活性、均衡性、环保型、智能化等优点。在此平台开发的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资源获取便利

教育云平台的数据资源丰富,具有数据量小、传输速度快等优势,能快速上传和下载、方便更新、耗用网络带宽小、实时在线等功能,支持各种终端输入,能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对数据信息进行访问和利用。

2.内容呈现直观

课堂教学采用平板电脑手持移动终端显示为主,无线投影设备显示为辅,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资源显示更加直观,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交互便利多样

平板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人机交互形式,支持手指操作,方便书写文字、缩放画面与绘制图案。同时采用人机交互为主,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为辅,教与学、学与学、教与教互动更为及时。

4.理实一体融合

秉承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将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结合、相互融合,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交替呈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位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任务主线突出

有效引入企业现场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工作过程设计以工作任务单、任务准备、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小结、拓展学习几个环节建立课程资源,更加注重课程中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6.合作学习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7.工学特征鲜明

营造企业工作现场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责任、获取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机械手驱动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智慧教室”建设与资源应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将信息技术、网络科技引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的智慧于课堂,其具有三个突出特征:生活场、思维场、情感场。“智慧课堂”有高清晰型、深体验型、强交互型等多种模式,“深体验型”模式更适用于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亲身体验为核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1.教学方法设计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CBE)为指导,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按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活动。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拓展几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

2.学习方法设计

以行动导向理论为指导,突出“智慧课堂”“深度体验型”模式,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课程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增强学生主动性、责任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工作任务自主收集知识信息、小组探究制定实施计划、讨论落实计划的策略或办法、利用虚拟仿真与实物操作相结合开展合作学习、自我检查存在问题并改进、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引入质量意识、拓展学习巩固与提升知识技能等。

3.教学活动组织

以学生中心理念为指导,贯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理念,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活动要具有直观性、引导性、实践性、互动性、表现性、成果性、竞争性、测评性、层次性等特点,不拘于范式。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条件。

4.教学效果比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利用“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技能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效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利用的便捷性、高效性等,一方面加快学生理论知识的消化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当前大数据时代对学习的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虚拟仿真技术与专业技能课程整合、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的提升,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1.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单一,形式不够多样,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等前瞻性信息引入不够。二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功能与“智慧课堂”教学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资源共享与外部资源获取实时性不足。三是教师主动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识、能力不够。四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责任感不足。

2.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企业现场典型应用案例的提炼,增加案例视频资源,组织安排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观摩、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知识。二是加快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按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结合“智慧课堂”教学需求,拓展功能注重各类资源之间的关联度,杜绝信息孤岛。三是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四是变革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五是教师强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

四、小结

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大趋势下,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基于“智慧教室”平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举措。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字教育与智慧教育范文

一、主办单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征集时间

2014年12月13日~2015年3月30日

三、征集内容

基于智能终端研究课的前沿理论研究

基于智能终端研究课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变革

基于互动电子白板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变革

体现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机器人、Scratch等)的实践探索

数字化学习平台融入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

对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和所用技术的前瞻性思考

电子教材、校本教材等数字化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共建共享

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等企业经典解决方案四、征集要求

1.优秀论文字数3500字以内,题目自拟,主题鲜明,避免空泛,文体不限。

2.所有作品均须为原创并未经发表,文章要观点鲜明、有新意,论述清晰,有理有据;教学案例要新颖、有创意,教学心得以及个人专业成长要写出真情实感。

3.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等作者个人信息。

五、作品出版办法

本次作品征集活动将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专家评审委员会来审定,从参赛作品中选出60篇左右符合要求的优秀作品,将于2015年6月底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智慧教育专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增刊号),供所有参赛者交流学习。主办方还会给参赛者统一颁发专刊入选证书。入选作品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itedu.org.cn)及时公布,专刊定价为每本30元,欢迎广大教师订购。

六、作品提交方式

参评作品一律在线征文投稿(itedu.org.cn/index/onlinesolicit.php),参赛作品须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提交参赛作品数量达到30件以上的组织单位将有机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七、相关费用

本次活动免交评审费,作品符合专刊出版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出版费用为每篇600元;入选作者每人赠送2本样刊,欢迎广大教师踊跃订购。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18号南楼411室(100053)收款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汇款时需注明“征文”两字)

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徐老师 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