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第1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5日

一、在渠道体系的构建中突出网络化与移动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个性化、虚拟化以及网络化,所以在渠道体系的构建中突出网络化以及移动化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一)强化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开发中,许多银行都是以实现柜台业务自动化为目的,所以产品与服务的开发总是围绕银行自身特点与需求而并非客户需求与客户体验,因此这些产品与服务很难体现出个性化以及交互性的特点,这同时也决定了互联网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仍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网上银行的发展角度来看,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要对网上银行服务以及产品进行丰富。作为互联网环境中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电子银行成为了许多银行用户完成银行业务的首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并没有完全实现柜台业务的电子化,所以许多银行业务仍旧需要客户到银行办理。所以,在电子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丰富中,不仅要求电子银行能够提供余额查询、转账交易、账户申请与开关、密码重设、贷款申请,同时有必要实现投资理财、全球现金管理、企业融资申请等业务的整合;其次商业银行要注重自身差异化优势的强化。当前许多商业银行的电子业务在界面、产品以及信息方面都体现出了趋同性,这也意味着电子银行业务很少关注客户在职业、年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另外,银行欠缺与客户的沟通也与互联网环境的特点与要求不符。因此,开展定制业务,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重视差异化服务以及产品的开发是提升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此方面,电子银行可以以客户搜索行为为依据向客户进行服务与产品推荐,并实现客户对电子银行服务以及界面的自定义。

(二)对移动银行进行创新,提高服务便捷度。在当前商业银行对移动银行的开发中,大多数都是以网上银行功能移植为主要手段,虽然这种移动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一般要求,但是功能却不能完全令客户满意。与PC端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特点,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同时也更符合当今生活方式中碎片化、快节奏的特点,因此移动银行应当是商业银行网络化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重要领域。在移动银行业务的开发中,商业银行应当重视体现出与PC端互联网银行业务的差异,通过开发移动+本地化+社交的服务模式来推动互联网环境中银行业务的发展。在通过推送技术为客户提供还款信息、理财信息以及账单信息,让移动银行更好地融入客户生活的同时,商业银行有必要利用GPS技术来为客户提供消费信息,并利用NFC技术来完善虚拟银行卡交易以及电子钱包等支付服务,从而让客户体验到互联网环境中移动银行所具有的便捷性。

二、在产品体系的构建中突出个性化、便捷化与虚拟化

随着及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U盘、SD卡等存储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虚拟化服务和产品已经成为互联网环境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所以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传输与存储技术推动银行业务创新。

(一)利用手机与电子邮件等对资金流产品做出创新。资金流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当前商业银行的转账汇款仍然主要依靠账户之间的划拨来完成,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逐渐感受到这些支付平台在创新资金流转形式方面所带来的压力。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使用手机等人们常用的信息设备来完成支付与转账,虽然当前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绑定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实现转账,但是却存在一些缺陷,如手机号码与电子邮件的绑定需要客户自主完成,但是显然并不是每个客户都能够熟练操作。另外,转账过程中需要收款方账号,这种要求相对僵化,所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有必要允许客户将资金转到任意手机号码账户或者邮件账户中,同时收款方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邮件获取收款验证码,并凭借收款验证码进行收款,以便完成身份确认。

(二)开发与利用信用卡虚拟技术。当前信用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支付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构建在银行卡基础上的信用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电商的在线支付需求,所以应对信用卡做出创新,尤其是对信用卡使用中的安全机制作出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信用卡交易中,需要用户提供卡片、姓名、卡号、品牌以及VVC认证码等多种信息,所以通过对某种信息或者信息组合作出变动在理论上可以提高信用卡在线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此方面,可以允许银行信用卡客户在信用卡额度范围内对额度、号码、有效期等进行自定义,从而让客户在满足自身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降低信用卡的交易风险系数。另外,在虚拟技术方面,有必要实现手机等多媒体支付,从而让信用卡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依据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带来的挑战。在用户需求的满足中,信用卡可以退出类似于阿里平台的手机话费、水电费代缴业务以及其他更多的应用,通过实现信用卡与医院挂号、订餐、充值等生活领域的结合来提高信用卡使用便捷度。

三、在研发体系构建中明确总、分行分工

互联网环境中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这是推动商业银行在满足客户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与必要途径。在研发体系的构建中,有必要明确总行与分行责任,通过明确分工来推动商业银行研发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总行负责开发标准的制定以及核心系统的开发。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这一任务与责任并不能够仅仅要求商业银行总行中的某个研发团队或者某个部门来承担,而是应当以总行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来完成。由于商业银行总行中的研发团队并不会直面银行客户,因此总行研发团队也无法及时的响应和适应市场变化与需求,所开发的服务与产品也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作为总行中优秀的研发团队与研发力量,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核心系统的研发工作以及开发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在此过程中,首先,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关注IT系统模块化的开发与构建以及开发标准的制定、安全机制的设定、统一接口的提供,同时要求分行在使用基础平台和核心系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性需求来开发具备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模块,并对这些模块做出审核,对于优秀的功能模块则有必要开展推广;其次,需要总行研发团队进行开发的服务与产品不仅应当是在银行行业中形成共识的服务与产品,同时应当是对行业发展能够发挥战略意义的服务与产品。在这类产品的开发中,需要商业银行中的决策机构进行授权,并明确这些服务与产品在银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分行负责强化服务与产品的个性化与适应性。对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进行统一的开发、推广与应用虽然能够节约研发成本,但却忽略了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使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很难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在商业银行服务以及产品的研发中,有必要以重点客户需求和地域经济需求差异为依据来实现服务与产品的个性化与适应性。在此方面,商业银行的分行由于与银行客户进行直接的接触,所以相对于总行而言具有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优势,所以符合总行研发标准以及使用总行核心系统的基础上,分行应当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开发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功能插件与模块,从而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银行研发与服务模式,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来实现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沿沿.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1家国内商业银行的DEA和面板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第2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本文就目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策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逐渐融入到国际经济秩序中来,我国银行业也顺应潮流,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金融业逐渐拓宽发展渠道,中国商业银行也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和体系,正逐渐加快国际化进程,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1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要谋求长远发展,在国际市场掌握主动地位,就要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从自身增值战略、服务对象需求以及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是迫切而必须的。

1.1符合金融规则国际化的一般要求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逐渐明显,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在经营过程中就要严格遵守国际统一标准和规范。

1.2中国居民的跨境消费呈大幅增长趋势

2013年8月,《2013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报告》由全球酒店预订网站。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在过去一年的境外旅游消费高达1020亿美元,较同期增长40%,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中国居民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中资银行要加大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不断满足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否则,新的海外市场难以拓展,高端客户也可能随之流失,给银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正是由于跨境消费的增长,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其金融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加快国际化进程。

1.3中资银行迫切需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WTO协议规定,自2006年起,我国要逐渐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外资银行享有国民待遇,并可以依法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最近几年,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外资银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我国为外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它们已初步形成在华经营格局,逐渐熟悉并融入到我国的经济环境中,外资银行在专业背景及来源上有着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我国银行可以加强吸收和借鉴,建立起多元的银行发展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但是与知名的区域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以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2.1业务国际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国际业务发展缓慢,比重低。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银行本外币增长主要依靠本币存款的增长,外币存款长期处于负增长状况;同时,外币存款在本外币存款中所占的比重严重偏低,且这一趋势正进一步蔓延。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业务发展和国际业务发展上失衡,国际业务水平亟待提升。其次,海外业务品种较为单一,客户源十分有限。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行主要负责提供拆放、贷款以及存汇兑业务,品种单一,经营模式陈旧,业务规模和品种较小,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发展缓慢。

2.2机构国际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在地区网点的布局上较为单一。目前,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海外行网点多集中在少数一部分地区,很少有机构设在金融中心城市。由此,我国海外银行很难融入到国际经济市场,其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其次,机构设立形式较为单一。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机构的一般模式和常用模式即建立全资子公司或者分行,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第一,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网点不可能在一个市场设立多处,这就造成了营业网点上的不足;第二,当地银行比我国的海外机构更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发展业务和拓展客户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这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发展。

2.3管理国际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缺乏国际化战略眼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不断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和创新,金融业积极顺应对外开放的战略要求,自此,银行管理层才不得不转变传统的经营策略,被迫进行银行国际化。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时缺乏战略眼光和国际化构想。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不断变更,战略部署也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其次,管理手段陈旧、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中缺乏有益经验,管理手段和方式较为落后,在管理海外机构时往往照搬国内经验,缺乏实效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和方式。在人事制度上,国内总行负责委派海外机构的管理人员,人员定期会被调回,这不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及环境,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3 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部署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国际化经营,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各方面努力。

3.1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就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首先,明确划分人员职责,保证运作的规范,最大限度的发挥专门委员会及董事会的作用;监事会积极监督高级管理层及董事会的工作;经营管理层制定完善的经营策略并将其落到实处。其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规范,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严格遵守市场规范,建立起现代化的银行治理结构。最后,进一步完善激励及约束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实现薪酬、职务与考核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不断提升机制再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首先,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部门和业务的载体作用,坚持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第一,在各商业银行内部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稽查部门;第二,设立部门组织结构时坚持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使其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第三,将授权经营和等级管理渗透到业务部门和机构;第四,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控委员会。其次,改进人才管理办法。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为银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完善绩效评估体制,将员工个人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水平。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国际化进程,就要加强业务创新,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选择上不断努力。积极引进货币市场类产品、外汇资金交易类产品以及贸易融资类产品等,同时,坚持从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及经营水平出发,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产品序列。

3.3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的大潮,改进境外机构管理办法

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将分支机构开设到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银监会要积极履行自身职能,加强对中资银行的管理。首先,要时刻将风险控制放在关键位置,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中国商业银行要不断转变管理方式,牢固树立风险控制和防范意识,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识别、检测以及控制管理体系,做到权责明确,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其次,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管理办法和规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要熟练掌握国际惯例,了解分支机构所在国法律,借鉴并学习知名区域性银行及国际银行的优秀管理经验,能运用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其国际地位。

3.4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经营人才的国际化

中国商业银行要推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就要贯彻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人才的国际化,需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国内专业人才,既熟悉现代金融运行规律,又充分掌握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第二,加强人才的引进,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职业经理人。我国商业银行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境外引进先进管理人才,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从业经历和专业知识,具有战略性眼光,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从而不断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3.5积极面向全新的市场,确定新的战略驱动力,推动各项业务的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国际潮流下,我国商业银行要开发新市场、拓展新业务,就要积极融入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而要有效实现国际化战略发展要求,就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国际新业务。第二,区域发展原则。我国商业银行在设立海外分行时要有意识的向金融中心倾斜,。尽管这些地区的金融管制政策较多,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能够主动创新,吸收其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第三,地域扩展原则。我国商业银行要在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及时了解最新金融信息,而且金融中心一般拥有较好的法制环境和制度,银行方面承受的风险较小,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任重而道远。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其整体运营水平,从而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娟.略论商业银行国际化营销[J].价值工程. 2013(23).

第3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私人银行;投资;品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

真正国际一流的零售银行业务,必须具备对财富金字塔尖的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一流产品服务的能力,这反映了一家银行综合实力、声誉和地位,对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很有意义,这也是私人银行业务价值的重要体现。另外私人银行业务的收入结构使得它的的盈利能力强且稳定,这些特点恰恰能弥补商业银行传统利差收入结构缺陷。要实现零售业务利润贡献在未来三至五年达到商业银行利润50%的目标,私人银行业务应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地。

从目前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的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底,中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即可投资资产高于60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为27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数量也将增至121万户,高端客户数占比逐渐增加,价值贡献大的特点凸显。私人银行业务是一项新兴的战略性业务,同时也是未来最赚钱的业务,商业银行应从战略转型的全新视角来充分认识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

二、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战略重点

1.加强客户细分,提高私人银行服务的针对性

私人银行客户有着不同的年龄分布、职业构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只有充分加强对私人银行客户的细分工作,才能充分了解客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来全方位满足私人银行客户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2.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扩大客户份额

许多高净值客户会把他们的可投资资产分散到多家商业银行,他们的客户忠诚度通常并不是很高,那么如何提高单家银行所管理的客户钱包份额将是各家私人银行的当务之急。因此,私人银行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充分了解客户,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而且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保证他们能够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充分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3.以部门联动为平台,构建核心能力

中国的私人银行应该努力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财富管理机构,真心实意地倾听客户声音,深入了解客户因教育、财富来源、资产规模、地缘经济、社会阅历和心智成长的不同而向私人银行提出的不同需求。私人银行不能仅满足于目前尚未成熟的业务模式,而是应该与时俱进,以前瞻性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行动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它们还应该超越眼前利益,从长计议,以更为有效的团队方式服务客户,致力于整合银行资源配置,搭建统一共享平台,进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

三、商业银行快速提升私人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对策

1.提升客户发展和市场营销能力

客户是私人银行业务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源。客户发展要坚持拓展与维护并重。私人银行业务营销工作要坚持市场与客户分类及差别化营销策略。要以客户细分为基础,按照不同类型客户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产品服务营销,提高营销服务的精准性。

对原有客户在继续做好维护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即将流失的客户,做好客户的挽留工作。牢固树立“客户及其资产的流失是最大的经营风险”的观念,要把高端客户及其可投资资产作为最宝贵资源精耕细作,那种客户及其可投资资产大进大出的现象,反映出客户维护挽留能力的脆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强化综合经营能力,必须避免在客户发展上犯“狗熊掰苞米”的错误,对客户营销,既要拉得来,又要留得住,更要服务好。要实施一系列的“客户维护、客户挽留、客户提升”计划,并进行有效监测。此外,为提高对超高净值客户的服务能力,可以根据不同层级客户重要性,建立不同层级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首席客户经理的制度,加强高层营销,深化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另外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如何拓展客户?客户资源一直是困扰私人银行部门如何真正实现从服务支持型机构向直接经营机构转型的重要问题。在客户拓展策略上,要坚持充分挖掘行内资源与积极拓展行外客户并举。一是要加强对私人银行潜力客户的发现和提升;二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公私联动,联合对公客户经理深度挖掘长期对公业务优势所积累的大量公司高管客户;三是联动小企业、房贷、信用卡、公司、集团、投行等业务部门相互推荐客户;四是强化客户推荐客户,着重维护有影响力的客户,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吸引潜力客户;五是根据私人银行客户的生活圈子和兴趣特点,积极实施与行业性组织、商会、艺术收藏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拓展客户的新模式。

2.抓好品牌建设,打造标杆型旗舰店

品牌是私人银行业务内在价值和能力的外在表现,私人银行品牌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客户心中形成关于建行私人银行的印象,要能使客户知道本行的私人银行和其他行等竞争对手有什么不一样。一直以来,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急需加以改进,如何提升高端客户对私人银行品牌的认知度,除了要彰显出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业务优势,突出高贵、尊崇、私密、安全、专业、便捷等内涵与特点,更要不断优化丰富、与时俱进。

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在对公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优势,通过对这部分优质的客户群体搞系列理财课堂的形式重点宣传私人银行品牌形象,既拓展了新的客户资源,又提升了客户对私人银行的认知度。

另外考虑到私人银行业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业务,目前仍处于品牌推广的关键时期,可借助省行私人银行部和公关部来加强对外的宣传。力争将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品牌打造成业内知名、客户熟悉、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对内加强业务传导,对外加强广告宣传,大力提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品牌影响力。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快速提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早日成为标杆型的旗舰店。打造业内知名品牌,树立高端客户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参考文献:

第4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差异化战略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各类商业银行多层次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银监会2011年年报数据计算所得。中小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比以资产份额计算。

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的限制不断放松,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提升了商业银行体系的竞争程度。但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市场结构中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的现象,差异化不大。少数中小银行坚持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较好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大多数的中小银行还是在实施“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与大型银行一起竞争,从而使其特色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如果在金融业务、产品种类、服务方式等方面,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基本雷同,中小银行只是重走大银行已经走过的老路,那么设立并发展中小银行就会失去现实意义,而中小银行也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二、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既有银行同业之间同质化竞争造成业务重叠,也有非金融机构的异军突起导致的资金分流,还有外资银行加入竞争行列造成的中小银行的业务和客户被分流,中小银行的盈利空间在缩减。而从中小银行自身来看,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盲目拓展业务和扩大规模,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实施差异化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在确立经营目标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 确定在战略层面或经营层面的某些领域、方面、环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赢得市场的一种经营战略。

(一)差异化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首先有利于提高了某一细分金融产品市场顾客的忠实程度,从而使该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进入障碍,使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这一细分市场。银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某种特殊性,便可以使银行依赖顾客的信任,在与替代品的较量中比同类企业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其次,有利于减少金融产品竞争的压力,由于银行提供的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了顾客的某些特殊偏好,一定程度保障了顾客及业务的稳定性;再次,由于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贴近顾客的需求,有利于银行增强对资金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二)差异化战略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林毅夫等认为,不同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1]。张捷分析了银企之间的关系型信贷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并通过一个权衡信息成本与成本以寻求最优贷款决策的组织理论模型,证明了在关系型贷款上的小银行的优势[2]。如果中小银行真正发挥其比较优势,与大银行在客户、产品、服务方面差异化经营,真正做好、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就能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贷款难这一问题有所缓解。

(三)差异化战略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各家银行提供不同差异化程度的产品,将面临不同的成本、收益状况,最终实现不同的利润状况。各家银行获得的利润来源不同,其抵御外来不利因素冲击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即具有的稳定程度不同。当某家银行发生危机时,危机传染到其他银行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单个银行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单个银行而言,提高其经营差异化程度,不仅能直接增加单个银行的稳定性,还能避免目前银行过于依赖利息收入的局面,减轻由于利差下降所导致的不稳定[3]。

三、制约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的原因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实际经济生活中,各企业之间在产品设计、技术、设备、成本、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产品的相似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结果是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从产业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同质化正是产品大规模生产以及产业形成的基础,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4]。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其产品更具有同质性,更容易被模仿。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我国中小银行经营同质化的具体原因还有:

(一)中小银行的市场细分还不够精细,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

目前中小银行大多缺乏精细的市场细分分析,没有针对自身实力、结合当地实际经济状况恰当地定位目标客户。很多中小银行在发展初期都给自己定位“服务中小、服务当地”的定位,但是在长期的业务发展中,却因为遇到各种实际困难而无法将定位坚持并深化下去。

(二)中小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利于差异化经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还以规模指标为主,中小银行的主要精力放在迅速增加规模和盈利的业务和客户上,一些大型项目和大企业客户自然成了中小银行的目标客户。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注重即期效益,没有将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没有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留有发展的空间。

(三)金融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还是以信贷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尚不具有主干业务的地位。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在存贷利差较大的现实情形下,银行通过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盈利的增长,银行内在的金融创新动力还不够强大。

(四)分业经营与利率管理体制的限制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银行业与证券保险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被人为地割断。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的金融创新、约束了银行业的发展空间。银行业务被局限在以存贷款为主的狭小货币市场范围内,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产品差异度低,范围经济效应难以有效实现。设计差异化的产品离不开市场化的利率,而利率管制的条件下无法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差异化金融产品。

(五)监管部门监管政策僵化,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监管政策在准入设置、资格审查方面还不够灵活,中小银行要想取得某些业务资格和市场准入,而政策门槛要求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的政策设置就使得中小银行在业务设立和战略发展方面存在矛盾。银行业创新的产品进入市场需要经过银监会审批繁琐而且复杂,也压抑了商业银行创新的积极性。由监管当局统一批准新产品与新业务,有可能会导致银行因业务种类趋同而在宏观上聚集系统性风险,在微观上使勇于创新的银行错过市场良机,其最终后果是银行体系对全社会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和质量低下。

四、实施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对策与建议

(一)中小银行应有合理、精细的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要实施差异化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市场定位,它是银行采取各种差异化具体措施的基础。中小银行的规模较小、自身资源和经营能力有限,因此中小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必须有所侧重和选择,将各种资源集中于细分市场上,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小银行有管理成本较低、机构层次较少的优点,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能及时提供那些适当的、专业化的、价格低廉的金融服务,应在与其他银行的业务比较中扬长避短、拾遗补缺,注重为小微企业、社区居民提供身边的金融服务的定位。

(二)中小银行价格差异化策略

定价差异化反映的是与竞争对手提供同样的金融产品,但在价格上有所区别,以此吸引特定的顾客群体。定价差异化应建立在成熟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基础上,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合理定价。在存款利率方面,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存款利率竞争将成为银行同业间业务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存款客户是依据利率的高低、银行分支机构的远近、服务的好坏、银行形象等因素选择银行的,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在当地的具体优势确定适当的存款利率。在贷款利率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充分掌握当地客户的信用状况,确定对客户有吸引力的贷款利率,或者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以较高的利率贷出资金,获取风险溢价。中小银行还可以通过手续费等合理收费的差异,用较低的收费来吸引客户。

(三)中小银行产品差异化策略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收入、不同的行业、不同性别的客户,往往有着不同的收益——风险偏好,银行应开发面向不同客户群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既可以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又能有效增强自身产品与其他同业的差异性。中小银行在深入调研客户金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人客户打造存贷款、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借贷、财务顾问、市场资讯、管理咨询等各种服务或综合金融服务,甚至可以为特别客户开发量身定做的产品。

(四)中小银行业务服务差异化策略

服务差异化策略正是银行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的重要手段。不管提供的产品是否一致,价格是否有差别,银行的差异化战略最终是体现在提供同业提供不了或不愿提供的服务和便利性上,具体反映在组织机构、销售渠道、服务渠道、员工服务态度、价格策略和宣传公关活动等方面,银行营业时间,客户等候出纳员、贷款职员、客户服务代表的时间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标志着银行的服务水平。中小银行可强调他们的本地所有权与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注重营造良好的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多种渠道交叉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五)监管当局鼓励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并实施差异化监管

监管当局从整个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角度出发,要鼓励中小银行提高差异化经营,需要为其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首先,应适当降低中小银行开展新兴业务的门槛,鼓励中小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其次,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以利于进一步扩大产品定价的差异性。再次,监管部门要规范银行的市场竞争行为。目前有些银行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行为,这些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削弱了其他银行进行合理竞争的动力。监管部门只有严厉打击这些行为,才能使单个银行能够集中精力和积极地开展合理竞争,其中包括进行差异化竞争。最后,中小商业银行走差异化的道路还需要有对应的银行监管差异化政策。中小银行的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会引发监管层对风险控制的担心,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中小银行就必须与监管部门形成互动,及时沟通,在业务创新和经营模式上取得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关注中小银行在差异化战略方面的监管需求,帮助中小银行有所侧重地发展客户,特别是被其他银行忽略或者尚未涉足的领域的客户,银监会可考虑针对中小银行开展的新型微小金融服务落实“尽职免责、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的差异化信贷监管政策。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

[3]欧朝敏.银行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EB/OL].http://.cn/ Thesis_Y1410798.aspx.2012-8-16.

[4]董裕平.防范同质化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J].中国金融,2009,(14).

第5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我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业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在金融业的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探索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战略就成了一个重大的课题。

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总理主管经济工作以来开始探索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结合已有的经验,我们认识到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应当以产权改革(分拆上市)为中心,结合外部环境的改革,从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 发展战略

第6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08-1.5

2013年以来,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盘整下行,特别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发展成本不断上升。金融政策方面,自去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双向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今年7月,央行又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下限,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推进,而金融行业的同业竞争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同时央行的不对称调息缩小了银行存贷利差的空间,从而对银行的盈利水平形成了较大冲击。

而从英美等国市场化利率的过程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商业银行尚未作出充分的应对准备,风险定价和市场议价能力不足,大多普遍采取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以及降低贷款利率以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方式,导致利差水平出现下降。而随着适应能力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强的商业银行将会更容易从资本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并且在信贷市场上有更大的定价权,从而重新扩大或保持较高的利差水平。由此看来利率市场化既是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商业银行能结合自身经营特色,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其实也能成为银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国有大行而言,综合化经营被寄予厚望,通过实现业务的多元化,经营结构调整以及产品的转型,从而弥补利润缺口,成为几大行不约而同的选择。

第一,提高“综合经营”水平,要以内部管理机制为先导。今年年初,银监会在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为了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将“审慎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两会”期间,也有金融界代表呼吁加快银行混业经营步伐。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快研究建立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实行差异化的定价机制,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管理等内部管理手段挖掘潜能,从以往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缓解资本约束的压力,提高利率定价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提高“综合经营”水平,要以调整客户结构为基础。横向要调整行业结构。通过筛选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初创型、高科技和高成长型客户,积极推介天使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选择权贷款等战略产品,积极做好股权交易所、证券交易所与企业的对接,实现股权定向发行、公开募集和债券私募等业务突破。或是在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新兴电子科技领域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网站等合作,如将银行账户信息录入到移动通信客户SIM卡中,或是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一号店等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开立银行品牌旗舰店,推广银行理财、贵金属和外汇资金业务等产品项目,利用电子商务网站的客户资源和访问量,来扩大银行业务渠道。纵向要调整客户规模。从以往以大客户为主向中小微客户转型,要从注重大客户向大中小客户结构合理均衡转变,对大客户,主要是深挖潜力,提升对其综合服务能力;做强中型客户,提升客户贡献度;做优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增加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比重,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

第三,提高“综合经营”水平,要以产品多元化为手段。一方面,发挥传统优势,夯实“差异服务”能力。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自身的专业化经营特色,以中国银行为例,诸多海外联行以及外汇业务优势一直都是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优势,因此该行应充分发挥人员、技术和渠道上的优势,继续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汇资金业务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众多国际业务上发挥传统优势,确保持续保持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同时,面对金融脱媒以及利率市场化导致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的现状和按照总行的战略导向,中行还必须要有差异化的战略,细分客户、找准主要的客户定位,要面向社会提供更多但不限于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离岸人民币业务等广泛的金融服务,夯实“差异服务”的比较优势和市场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模式,支撑“渠道效能”扩展。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发达,银行的信贷功能不断被直接融资取代,银行的中介功能也在不断被新兴的第三方支付、电商等取代。如何生存和发展,考验着每家银行新价值发现的能力。“金融脱媒”是大势所趋,但银行的核心优势依然突出。通过挖掘新价值,银行可以在战略定位、服务产品、目标客户方面,进行多元化经营突围来改善银行收入结构、应对利率市场化。同时,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顺应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按照全新商业模式特征和用户行为习惯提供全流程、全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推动内部业务流程改造,实现渠道交付网络化、客户管理精准化、产品研发灵活化、风险管控系统化、运营保障弹性化、决策支持数据化、综合管理自动化。

第四,提高“综合经营”水平,要以实现收入多元化为目标。我国银行业目前平均利息收入占比约为86%,远远高于美国的60%。因此实行经营发展的多元化,拓展新的产品和业务,开拓交易型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才能有效抵御利息收入增长放缓对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力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信用卡等渠道的各种业务机会,扩大服务覆盖面,通过拓展各项中间业务,扩大收入来源,不断优化我行收益结构。首先,以票据融资为突破口,综合运用传统票据贴现、票据池等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灵活的用款空间的同时,降低资本占用,加快轻资本业务拉动收入增长。其次,积极叙做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及直融业务,密切跟踪海外发债、海外直贷业务,加大与信托、租赁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积极争取中间业务的多渠道发展。同时努力从股票、债券及银行间市场等金融市场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来源,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负债业务的利率水平,以提升银行盈利水平。再次,积极推动产品交叉销售,加强公私联动,创新个贷收费模式,寻找第三方(批量拓展项目、中介、担保、保险等),通过提供策划咨询等服务,尝试收取“营销策划咨询安排等费用”。同时多开展涉及收取保费的贷款产品,通过保险公司返润扩大中间业务收入。第四,提高“综合经营”水平,要以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为保障。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而商业银行在推进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必然会涉及新的行业及领域,这就对商业银行的产品研发、销售以及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的新的要求。银行应该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对政策的反应能力以及强化前、中、后台业务检查等手段,加强对新业务新领域所涉及的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控制,尽快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监控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并适当进行调整与改进,以保障多元化经营健康持续的发展。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也将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多元化。目前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制度平台。如工行在境内成立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在境外成立工银亚洲证券公司,通过工银亚洲持有境内保险公司股权;中行在境内成立中银国际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在境外成立中银国际控股证券公司,中银保险公司。相信,未来我国金融市场也将逐步发展成为混业经营、多元化经营的全球银行业大格局。

【参考文献】

第7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一、转型发展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中小商业银行采取转型发展战略有其客观必然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旧有的发展方式不适应资本约束的要求。旧有的发展方式建立在对资本高消耗的基础之上。资本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可能长期满足高杠杆的业务发展方式的需要。发展方式不改变,资本充足率将始终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近年来,多家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资本不足问题频现。随着巴塞尔协议三的实行,资本对业务发展的制约会变的更加突出。

2、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求拓宽收入渠道。利率市场化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近期已出现明显加快的迹象。利率市场化直接导致银行利差区间收窄,压缩利润,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加快建立包括利差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在内的多元、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价值提升、利润考量成为银行选择客户的重要标准。

3、企业融资脱媒要求必须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直接、多样,大企业融资脱媒日益严重。据统计,2012年直接融资比重已经升至16%。银行必须及时调整客户定位,适度下沉客户,减少脱媒影响。另一方面,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投行等融智型业务的需求快速增加。这为中小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行业务,增加业务收入带来了机遇。

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对现有的发展方式、机制体制、资源配置等进行主动调整,进一步转变和优化发展方式,扬长补短,多驾齐驱,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二、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

当前,中小商业银行推进转型发展,应坚持内涵外延并举、以客户为中心和差异化三大战略。这三大战略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内涵外延并举战略。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历史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调整与发展并举、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协调的思路,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发展路径的内在选择。内涵式发展表现为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实现业务的平衡发展,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外延式发展就是在不断加强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系统、网点、人财物的组织和整合,为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以客户为中心战略。客户是业务发展的基石。商业银行经营的根基在于客户,经营收入源于客户,转型发展的核心仍然在于客户。转型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工作举措,归根到底要通过客户来承载。构建均衡合理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是客户体系建设的中心内容。应在“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指导下,大力提升客户数量和质量,不断优化客户结构,积极完善客户管理体制和各项配套机制,持续提升客户价值创造能力和客户贡献度。

3、差异化战略。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战略、有步骤、有重点的加以推进。转型不是对原有发展方式的彻底颠覆,而是依托实际,在提升传统业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新兴业务发展道路,形成契合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能够持续推进发展的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这其中,中小商业银行应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选择在业务规模、客户数量、盈利能力方面具有多年的运作经验和较强的比较优势的方面加以细化完善。

三、相关建议

1、继续巩固公司业务发展。公司业务是中小商业银行现在及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利润来源。推进战略转型,首要的是继续做强公司银行业务。但业务运作模式上要做重大调整,从单纯依靠资源投入获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向服务创造价值的模式转变,不断提升业务发展内涵。一是以投行等新兴业务提升对大型客户营销服务能力。鉴于在规模上与大型银行的差距,从发展战略、企业影响力、合作意愿、综合收益等角度出发,选择部分大型客户纳入战略客户管理范畴,实施资源和营销的全行统筹规划,并把投行等新兴业务作为深化与大型客户的重要手段,实现与大型客户合作的优化升级。二是以多产品应用巩固中型客户的主体地位。中型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群体的中坚力量。做好中型客户营销,重点在增加产品运用上。应通过资产业务介入,全面推进存、贷、汇、结算等传统业务,加强现金管理、投行业务、贸易金融、项目融资、理财托管等产品的交叉销售,提高产品使用量。三是以批量开发快速推进小微客户发展。小微客户是业务发展的新兴力量。做大小微客户,需要坚持和深化专营体制建设,加大产品开发使用力度,积极强化风险缓释措施,通过批量开发做多做大。

2、以明确的战略定位推动个人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点为王”和“人海战术”并不适用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理性的选择,应该走体制、机制、科技、产品领先的模式。一是坚持全行联动,二是坚持中高端客户定位,三是加快推动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围绕高端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加快完善产品体系、资源保障和渠道整合,积极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加大对私人银行客户的全面开发服务。

第8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现状;策略

一、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伴而来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那么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显得十分必要,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帮助商业银行树立良好市场形象

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打造自我品牌,树立市场形象的途径之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也表明了,好的投资银行业务水平的发展从一定的程度上成了衡量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标志,无论在风险管理上,还是银行内各大业务的开展和创新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也就加快综合化经营的脚步,尽快把投资银行业务开展起来,来塑造一定的服务品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2.能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利差,其它来源基本上没有,但是各商业银行却要承担比较高的管理风险,特别是借用风险较高,管理起来相当困难。每当国内外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时,贷款客户就会因各种变故不能极时还款,因而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业绩。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却能分散所要承担的风险,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做到及时调整银行经营状况和策略。

3.能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也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变得十分激烈。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并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就迫在眉捷。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对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各种业务,向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业务功能不全,经营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经营业务同发达国家去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在经营过程中业务功能不全,所经营的品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产品种类不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挥。眼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所经营的业务重心放在咨询、转让、重组和融资这几方面,对于那些比较有深度的并购收购业务和金融工程等业务却开展得不尽人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进行的业务开拓的发展程度尚有待加深,业务的范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2.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业务受到阻碍的最大原因是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最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调研,也颁布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有关法律法规来扩大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以此来提供充足的政策空间。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服务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变得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业务价值链。因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就一定要把国家政策和法律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调整。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才能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分析,要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最麻烦的就是缺少高质素的人才资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使其业务步入国际平台,能立于世界的前沿,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特色化经营理念,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银行的种类也很多,各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也面对很多的考验,要想保证我国金融业的控制力,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就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不断地调整各项业务流程,尽可能的适应目标客户所需要,把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包装,树立自身的特色化经营理念,争取进行品牌销售,以此来增加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业品牌加速前进。

2.加强商业银行与投资业务的融合

加强商业银行与投资业务的融合是大力发展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不容置疑的发展理念。从目前和我国国情以及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趋势来看,商业银行是我国进行融资投资的主要渠道,采用混合业务的经营模式不仅是全球性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壮大我们投资业务的契机所在。

3.建立竞争机制

尽管我们主流实施的是政府控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不能脱离开市场的调节。只有建立相关的竞争机制,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看似无情的竞争更加有利于我们商业银行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迫使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投资业务不断增强、壮大,以最快速度追赶国际先进行列的脚步。

参考文献:

第9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必将融入国际潮流。面对这样一个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银行业间竞争越演越烈,混业经营已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业经营体制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自身定位、认清国际差距以及制定发展战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下的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几年前我国学术界在关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争论,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国际化日趋迫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为混业经营预留一定空间的新银行法的实施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在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的种种举措都无疑表明: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对银行业分业、混业的原因、优劣程度进行分析,在混业经营的策略研究上,又大多集中在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全能银行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上,而对于当前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策略选择、以及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借鉴上,研究得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研究试图对比国外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的策略选择,并结合我国混业经营趋势的新动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道路。

二、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现状及障碍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银行业监管政策上对混业经营的放松,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也开始逐步由严格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全面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资金结算以及产品销售业务;一些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境外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开展证券或保险业务,个别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式实行混业经营。在这样一个混业经营趋势加强的银行业发展进程中,障碍与制约因素并存。

(一)产权制度不明晰、自律能力弱

从国外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清晰的产权制度是混业经营的基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收效甚微,虽然“将专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说法已提多年,但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银行始终存在所有权虚置、经营权无法落实、权责利不对称以及过分行政干预等现象,商业化机制难以真正确立和有效运行。

到目前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政企不分的局面,构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而形成行政附属物。金融主体产权不明晰导致金融企业自律能力弱、委托机制形同虚设、很难做到资金的收益风险对称。一旦我国实施了混业经营,这种产权制度的不明晰,极易造成权利和义务脱节、收益由小集体获得、损失则由国家承担的尴尬局面。因此,我国金融业融入混业经营这一趋势的基本前提是不能轻易拆除金融业的产权“防火墙”。

(二)内控制度及其完善程度难适混业经营要求

基于金融安全,混业经营要求金融机构具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金融业务具有制度保证的相对独立性。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规避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机构的安全运作与稳键经营。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尤其是由计划经济改制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其内控机制较薄弱,产权主体不明晰,一旦实行混业经营,无法依靠其自律机制进行约束,风险很难有效控制。早在1993年前,我国金融业也曾有混业经营的经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都相继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但遗憾的是,薄弱的内控机制以及自律和风险约束机制,使得混业经营不仅“混”而且“乱”,各机构将货币市场的资金用于炒股票、做房地产,结果造成大量呆坏账。时至今日,我国金融机构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相当部分是“混业”时代的“战利品”。

(三)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制约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银行业的基础,高比例的不良资产意味着行业自身的高系统风险。不良资产一项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历史包袱,迅速提升资产质量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部分不良资产予以剥离,却仍无法阻挡不良资产繁衍的脚步,不良资产并将持续产生。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直接降低了银行资产流动性和偿债能力,阻碍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进程,难以应对越加激烈的外来银行竞争与挑战,严重制约混业经营。

(四)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难适混业经营需要

混业经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的全能化、多样化经营,实现“金融超市”的蓝图,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来源,并且带来不同行业的利益冲突。金融监管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尽可能防止或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或金融市场崩溃的发生。不同市场叠加的风险放大,进而对金融监管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缺乏高效率的监管体系,就难以达到金融监管的目的,反而更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与分业经营相比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或许更大。因此,混业经营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具有较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而我国目前金融监管能力及水平至今难适混业经营趋势。

三、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商行的正确路径选择

就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尚不具备发展全能银行模式和母银行公司模式这两种混业经营模式所需的微观经营主体基础、法律制度保障以及相关的市场条件和金融监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现阶段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模式选择。首先,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能有效地避免法律对于混业经营的禁止。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不违反当前分业经营的法律规定,作为控股公司实行混业,而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则实行分业,各自独立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业务。其次,在我国金融体制不完善的情形下,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能有效阻断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这种“内在防火墙”的方式对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很有利。第三,发展金融控(下转第202页)(上接第159页)股公司对于进行金融监管也很有利。各子公司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不妨碍各自行业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并且在协调分工下可实现分业与混业的协调监管。

(二)混业经营要走“渐进式”的改革方向

混业经营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但从制约因素上看,大多数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金融市场还不健全;二是金融主体难深化,三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基于此,商业银行混业之路必须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有经营管理体制,并适度放宽经营业务范围,大力发展存贷业务以外的其它业务,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全能银行制模式,走渐进式的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曦,胡克琼.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8(3).

[2]李营,刘迎春.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J].环渤海经济望,2006(5).

[3]唐士奇,李孟宸.关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再思考[J].西南金融,2006(10).

[4]邢晓岩,郑秀.论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J].理论界,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