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工程质量管理荣誉证书施工的全过程。专家认为它从系统理论出发,把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作为整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建立一整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用最经济的手段,只有合乎质量标准,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投资大,建成符合标准、用户满意的工程项目。
1.从全过程角度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1.1施工准备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项目得以立项并且没有进入施工之前,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要素做出控制。这一阶段所需要开展的工作不仅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审查性,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勘察设计监管、文件准备与技术资料准备监管、图纸会审与施工图审查的监管等。其中勘察设计阶段主要是对勘察设计成果的质量水平进行监管以及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管;文件准备与技术资料准备是施工方案制定、施工供需优化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在这一工作的监管中,要对建设工程项目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地形条件、气象条件、交通条件等资料的收集进行强化,同时有必要对施工方案、施工手段有效性的管理进行强化,此外还要对施工广场中的施工控制网、基准线、基准点等进行严格控制。
1.2施工阶段
施工管理工作又可以分为施工单位的监管、监理单位的监管、政府机构的监管这几个类型。施工单位主要是对工程图纸、设计文件等进行质量管理,监管施工场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的施工,检查工序的进行;现在的工程领域有较多的新设备和新方法以及新材料出现,其应用也需要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性比较高,单纯的通过施工单位进行自我监管还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管理效果,因此需要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管,不能够单纯的作为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需要对自己的责任熟悉,能够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使用好自己职责的权利,对材料进行检验,对安全措施进行执行,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审查好设计的变更,让各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都得到管理和控制。政府机构的监督可以建立监督站,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质量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社会公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1.3竣工验收阶段
为了让工程管理质量获得提升,应该要对竣工验收环节加强管理,通过做好竣工验收工作来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竣工验收的时候,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因为各自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想法都会对结果带来差异,所以竣工验收的工作人员应该要端正其工作态度,仔细的对竣工检查内容进行检查,特别是一些隐蔽工程,需要对其合规情况进行检验,全过程质量监管特殊设备、检测报告、文字材料验收合格文件完备与否,水、暖、电管线安装及主体工程是否达到相应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强制性标准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是否合格、使用方面是否满足并达到建设单位的基本使用要求等。
2.从全要素角度看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管理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与施工环境。避免以上的因素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受到负面影响,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带来较大帮助,我们需要以这个作为管理目标,对建筑工程的各要素进行管理和监督。
2.1人员要素管理
能够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的人员要素包括了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领导、建筑工程的领导和管理者,他们三个人员要素的素质和水平会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施工企业的实力、施工人员水平等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他们的实力不强,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责任心,那么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他们的判断偏差也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结果。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对人员要素进行管理应该要把握好不同主题的侧重点,工程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有大局思想,能够转变管理思想,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做好施工人员上岗资格考核工作,对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把握好施工要点,提升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有职业道德,能够以工程质量为重。
2.2机械设备要素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要素主要是设备检测、施工设施和设计设施等,它们是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这些设施进行管理能够提升其使用效率,为施工提供便捷,对于工程质量管理也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对机械设备要素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检修,确保其正常的使用,为施工提供服务。
2.3材料要素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有建筑材料,它是工程的基础,而这些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品种非常的多,其中主要包括木材、玻璃、墙体材料、水泥、钢材等,同时具有构配件、半成品以及成本之分。因为建筑材料是从施工场地之外采购的,他们的质量如果不符合建筑需求的标准和要求,直接就会让建筑工程质量降低,特别是使用劣质假冒的材料,容易发生建筑事故,所以建筑材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加强进场检验,把控好材料的存储以及管理内容,让建筑材料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标准。
2.4施工方法要素管理
施工的时候,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也决定了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艺术不仅包括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同时包括设计程序、决策艺术、施工工艺与验评程序,还包括管理与监督等工作重点一些内容。为了让施工方法和工艺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应该尽量的让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降低,为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提升提供帮助。此外,建筑工程管理时,需要对施工方法进行平衡和判断,选择最优方案,让施工变得更加高效,减少施工周期,节约成本,让施工质量获得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核心关键就是工程质量的管理与保证,但现实中,往往有很多施工人员不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忽略微小的施工细节,导致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对每个施工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质量监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待问题完全解决,无后顾之忧,方可继续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避免“小失误”酿成“大问题。
一、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所具备的意义影响深远, 尤其是土木工程建设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性质非常重大。土木工程建设与一般商品生产具有本质区别, 土木工程建设的开展是一项具备多方面要素的基本生产内容,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需要考虑多方面条件, 如施工区位特点、地形特点、水文情况以及地区气候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于土木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土木工程建设需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统筹, 如对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施工材料的选用、施工方法的搭配与组合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施工质量监管需要就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如施工管理环节中所出现的设计遗漏问题, 施工材料检验方面的缺陷,都会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使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方面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控制度建设,提高质量控制意识的根本途径。
二、土木工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土木工程施工进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对控制整体工程质量尤为重要,尤其是施工阶段倘若发现各类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则会对整体土木工程的使用年限与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只有对土木工程科学制定质量目标、建设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网络、安排监理人员实施科学监督控制,及时反馈各类建设工程质量信息并科学处理才能真正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当土木工程完成投资决策制定后则应履行相关法律合同的签订进而明确规定各方权利义务与关系,合同内容的制定应确保奖惩分明、责任明确、详尽严密,做到查核有据、要求合理、手续完善。在完成合同签订后应经过主管单位相关部门的批准审核并公证后才可发挥效力。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图纸阶段应坚持质量原则,在前期有效避免质量问题,进而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管理。在监督工程质量阶段,应完善健全管理工程质量体系,制定具有可行性及良好预见性的质量监督体制,开展服务性管理,将随机抽查与质量检查作为监督管理重点,同时应强化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控制与选择材料阶段,应对材料厂家的各类产品合格证、备案证、实验报告实施严格查证,同时对产品的出场报告与认证质量报告做二次核实。对供应材料环节应利用双方签订合同进行细化规范管理,确保各类施工材料的供应及时,倘若包含特殊状况则应对供应计划进行及时合理调整进而有效杜绝土木工程的逾期现象。工程竣工验收进程中应对整体设计、建设作出全面总结,采取查看、实测统筹结合方式展开评定,严格杜绝检查验收人员违法舞弊徇私行为。另外应严格依据相关国家验收工程政策、法规法律与技术标准规范展开验收,有力保证土木工程的合格优质质量。
2、投资决策时期的质量管理
投资决策是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与前提,要加强投资成本、效益等的全方位探讨与深入研究,研究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通过召集行业专业人才,研究多种方案类型最终选择最佳方案,使其与项目建议书以及业主的需求保持一致。也要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与制度规定,建立投资方案审查制度,组织高级专家对投资时期所形成的方案进行审查与研究。确保投资方案无论在内容、广度还是核算标准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水平,打造一套成本低、质量保、效益高的工程建设。
3、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频繁变更等问题, 要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做好土木工程的勘察和设计工作具体说来,在施工设计阶段,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建设场地,并充分考虑场地的土壤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和不良地质现象等情况,全面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在地质勘察之后, 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项目建设要求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构思、筹划、设计、描绘,形成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等书面文件,为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此外,建设单位在施工设计阶段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或委托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管理,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质量。
4、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控制把关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
土木工程的管理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管理与控制非常重要。当前,买方市场环境下的市场,物资供应名目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在材料的采购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鉴定水平与自身的道德素养,避免采购人员由于能力不济或者为了“吃回扣”而选购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掌握材料的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信息,选择有一定资金、技术保障的供货厂家,并且选购质量过关,各项资质齐全的产品。达到材料质量可控,成本节约的目的。当前国家强化节能专项验收,材料的采购要结合图纸节能的设计要求;对于施工设备,首先要强化对设备的质量控制,比如,选购的型号应当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还要申报给质量管理人员,经审核后才可订货;要严格施工设备的质量把关,避免设备在具体的使用中发生意外;设备进场后,对其质量控制的程序和要求较多。首先,严格按照订单逐条检查;其次,要检验设备型号、规格、名称等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施工设备数量的确认,然后将设备相关资料全部进行清点、存档。施工设备的安装也要严格把关,其相关的技术要同质量标准像符合,施工过程要经验收与质量评定。安装后,要及时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可以进行试运转。工地使用的施工设备起重机械、人货梯等验收要有产品合格证明、相关文件及安后的合格检测报告,使用前要报市安全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2).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进行施工操作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较好的应用技术运用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是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的重要因素。由此,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积极引进配套的机器设施,从而保证技术应用效果。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完善施工细节,防止质量瑕疵的出现。
(3) 优化土木工程建设环境
对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严肃纪律,改进施工措施技术,科学重视施工建设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优化改善。同时还应树立施工建设人员开展文明施工的科学理念。基于土木工程特征对其质量影响的外部条件环境应实施合理优化控制,改善施工现场脏乱差状况,确保材料的规范、整齐、有序堆放,进而提升施工现场的畅通便利性。对施工环境气象应科学关注并制定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周期表,对于土工程每个分包工程应开展定期验收检查,对施工环境与管理相对混乱的工程分包商应施以必要的警告并做出停工整顿处罚,令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环境上升到新的层次水平。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的管理同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是非常复杂而有实际效用的工作,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长久发展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学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J].土木工程施工,2012(15).
[2]李红健.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2012(1).
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重要。论述了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对其他工程项目施工有着指导意义。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对解决目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监督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强调“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可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第1章 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1质量的概念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作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要求不仅是指顾客的要求,还应包括社会的需求,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关政策。质量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相对性。就建筑工程而言,质量应具有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1.2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某组织与质量有关的彼此协调的活动。它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因此,质量管理可进一步解释为确定和建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第2章 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对于一般产品而言,顾客在市场上直接购置一个最终产品,不介入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的顾客(业主、投资者)必须直接介入整个生产过程,参与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对各种要素的质量管理。要达到工程项目的目标,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必须对整个项目过程实施严格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必须达到微观和宏观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由于项目施工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后期的质量管理,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目标。
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工程质量不是旦夕之间形成的。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紧密衔接且相互制约影响,每一个阶段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过程质量应该为使用阶段服务,应该满足使用阶段的要求。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必需的程序,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决定工程项目建设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工程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来规范建设行为,也关系到工程最终能否达到质量目标和被社会环境所容纳。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到的质量目标及水平。对于工程建设,需要平衡投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做到投资、质量和进度的协调统一,达到让业主满意的质量水平。因此,项目决策阶段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阶段,要充分了解业主和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是选择建设场地和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场地的强度依据。地质勘察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深度、资料泊可靠程度等将决定工程设计方案能否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条件,是全面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是工程施工方案确定的重要依据。
(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式,选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关系到建设投资的综合功能是否充分体现在规划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设计的完美性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设计的严密性、合理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是主体结构和基础安全、环境保护、消防、防疫等措施得以实现的保证。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
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并保证质量的活动。施工的作用是将设计意图付诸实施,建成最终产品。任何优秀的勘察设计成果,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变成现实。因此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实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实现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项目的施工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工程项目施工所用的一切材料,如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等以及后期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要经过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才能用到工程上。在施工期间监理单位要认真把关,做好见证取样送检及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施工所用材料、施工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5)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向生产和使用转移的必要环节,影响工程能否最终形成生产能力和满足使用要求,体现工程质量水平的最终结果。因此,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质量的综合反映。按照实际工作的统计,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设计的问题占40.1%;施工责任占29.3%;材料问题占14.5%;使用责任占 9.0%;其他占7.1%。
第3章 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原则、内容与方法
建筑施工是把设计蓝图转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最终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因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自然就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项目的质量控制呢?
3.1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建筑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使用年限长,相对来说购买费用较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首要原则。
(2)坚持“以人为核心”原则。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工序或半成品、构配件)的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4)坚持“用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建筑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实测数据说话。
(5)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质量方面的问题时,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3.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人的控制。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具体操作者。对人的控制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外,还应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工程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动、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对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工序,应尽可能的安排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对某些要求万无一失的工序,一定要分析操作者的心理活动,稳定人的情绪;对具有危险源的作业现场,应严格控制人的行为,严禁吸烟、嬉戏、打闹等。此外,还应严禁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作业;对不懂装懂、碰运气、侥幸心理严重的或有违章行为倾向的,应及时制止。总之,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确保建筑新产品的质量。(2)对材料的控制。对材料的控制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就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构配件等,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台帐,认真做好收、储、发、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错用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用到工程上去。
(3)对机械的控制。包括对所有施工机械和工具的控制。要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要建立健全“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如施工现场进行电渣压力焊接长钢筋,按规范要求必须同心,如因焊接机械而达不到要求,就应立即更换或维修后再用,不要让机械设备或工具带病作业,给所施工的环节埋下质量隐患。
(4)对方法的控制。主要包括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选择较为适当的方法,使质量、工期、成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5)对环境的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主要有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等;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千变万化,温度、湿度、大风、严寒酷暑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因此,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始终保持材料堆放整齐、施工秩序井井有条,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3.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1)审核07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具体内容有: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检验报告,审核有关材料的进场复试报告,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图表,审核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书,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
(2)现场质量检查
〈1〉检查内容。工序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后复工检查、节假日后上班检查、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验收检查、成品保护措施检查等。
〈2〉检查方法。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试验检查等。
只要严格按上述五条基本原则和质量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认真控制,就一定能把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交到广大用户手中。
第4章 监理单位如何在项目施工中控制工程质量
监理方进入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主要工作内容为“三控、三管、一协调”,四控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其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审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4.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既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
4.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
制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检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检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
4.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
第5章 政府部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政府监督工程质量是一种国际惯例。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均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把制定并执行住宅、城市、交通、环境建设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把大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作为监督管理的重点。政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主要侧重于宏观的社会利益,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其作用是强制性的,其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的执行。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权威性。建设工程质量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工程建设活动都应服从这种监督管理。第二,具有强制性。这种监督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服从这种监督管理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具有综合性。这种监督管理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方面,而是贯穿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并适用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
关键字:水利工程;质量控制;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TV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其施工质量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工程中,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做到规范施工、科学管理、安全生产,并通过施工单位所组建的项目部这个级别的管理、监督及检测等体系的有效运行。随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高建设、高投资时代的到来,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然而,质量管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质量监督技术发展滞后。所以,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重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落到实处。
一、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项目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工程具有专业多,单位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资金不足,施工周期性强,工期短,前期勘探设计不规范等特点,故施工项目管理难度大。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相关管理人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技能,项目管理人员经验匮乏,从而使得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和技术规划缺少科学化、透明化,进一步导致质量管理过程中决策的随意性较大,此外,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如身体素质、政治思想水平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低下,难以适应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工程的施工日期不能按计划开始和完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
2、监控手段落后
目前,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我国大多数的基层水利部门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在不同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各项政策不完善,使得其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缺少规范性,更不利于质量控制的监控。此外,还有的在思想上缺乏完整的管控意识,或者缺乏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人才,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难以达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还有不少施工单位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仍然停留在目测上,从而不可避免地就造成了水利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水平的低下,最终影响到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材料把关不严,设备管理不力
施工材料是水利工程施工的根本,而机械设备则是施工过程的必要工具,两者都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材料把关不严,设备管理不力在我国水平工程项目施工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施工质量。因为,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严把施工材料的采购关,要使进场的材料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并建立严格规范的材料检验制度,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还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合理使用施工材料以及合理处置剩余的施工材料,为施工企业节省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此外,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过程中,要考虑其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经济上的可行性以及维护上的方便持久性等,并加强设备的管理力度,否则难以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策略
1、严把材料关,并加强设备管理与检修
严把材料关,并加强设备管理是切实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因为,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并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施工工量是否符合标准。施工材料控制的要点是:抓好材料的保管,做好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只有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加强材料采购的选择,分散风险,确保材料采购渠道的多元化,严把质量关;进场材料必须具备产品的国家标准认证和其它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如进场的施工原材料,应在施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报送《材料/构配件报验单》,同时须附上材料的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然后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现场取样严格按规范要求送去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待产品合格并取得试验报告后方可使用。从而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还要重视加强设备管理与维修,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地选用机械设备,并要求施工人员规范操作和保养好机械设备,做到持证上岗制度”、“人机固定”制度、“ “技术保养”制度等,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定期对特种设备等进行保养维修检查,只有取得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设备检修合格证的方能进入现场再使用,确保施工现场的每一台机械设备都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因而减少施工过程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
2、不断建立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以往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逐步创建与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水利工程施工要求,对当前的施工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更新调整,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确保整个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求施工单位现场建立项目经理制度,组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要良好的运行,就必须有系统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须细化,检测制度须可行化,人员配置须专业化等。然后,在不同部门之间提供全面准备、互相交流的平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开展,让水利工程施工有章可循。遇到工程质量要求较高且工程难度大的项目时,根据现场调查信息在不同部门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广泛交流,探讨施工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施工策略。同时,在施工现场必须对每道工序按规范的程序进行,施工过程始终处于专门技术人员的监控之下,以保证施工质量达标,并不定期进行质量评判、小组攻关。从而在日益完善的管理体制下,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重视检查队伍建设,为下道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3、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管当今科技发展,机械设备自动化施工作业技术越来越普及,但是,人仍然处于关键地位。因而,为了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必须要重视人才,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切实地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使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搞好工程管理的基础。所以,施工单位应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将人才培养提上重要议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尽可能定期地给每一个在岗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同时,不仅体现在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上,而且还包括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因为,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与其意识形态息息相关,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此外,对于在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或者不利的施工方法经常给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施工超高度钢脚架搭设,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散热,高强度钢筋焊接,异性模板制作等常见水利施工工序,须在工人进场时及时给与技术交底。分析施工过程的各类影响因素,使其熟悉工艺流程,进而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百年大计,兴修水利。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需要越来越多,然而,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人们也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由此可见,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控制的重点,必须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切实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而为施工企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传忠.浅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8)
[2] 董德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初探[J]. 技术与市场. 2010(11)
[3] 何泽良,范建雄,王四军,周道勇.瑞丽江一级水电站质量管理[J]. 云南水力发电. 2008(05)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安装; 全过程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给排水施工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要想使管网达到优质、高效、低能耗运行的目的,除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外,给排水系统安装质量的优劣将会对日后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优质的安装施工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为了满足给排水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的前期质量管理
1、施工图纸审汇
施工前要对施工图进行会审,施工图是施工的重要依据,要熟悉本专业的图纸,对各方面出现的冲突问题,进行初步协调研究,解决各专业间的错、碰、漏等问题。检查施工图是否按施工现场与施工的实际条件的相符合, 设计总体概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重点审查给排水的设计参数、设计标准、设备选型及功能等方面是否满足实用、经济、可靠等要求,总之,有效的施工图技术交底与会审是项目施工的首要环节,完善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顺利、安全施工的前提,同时也是指导下一步施工进程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进度的有力保证。认真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尽可能在施工前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 加深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保证工程的质量。
2、严把材料的质量关
对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管材材料以及配件、器具等,材料质量的好坏, 极大程度的直接影响到给排水安装工程质量。部分材料应经过当地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才可以进场使用,对当前国家禁止使用的卫生洁具及配件一律不准进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和用户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给排水安装工程,结合材料、设备的质量、性能、应用范围和要求,供水和排水工程施工安装等进行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和使用的材料、设备,选择和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所以,在供水和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确保质量的使用供水和排水工程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 要及时检查检验安装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与施工的质量,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及整改。
3、施工队伍的全面管理
检查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和人员素质, 施工资格和上岗证书,技术装备,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安装工程的施工计划、进度安排、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内容的有效落实。
三、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预留孔洞、预埋件
预留孔洞当与土建施工同步进行,在土建装好分层模板,扎钢筋时,按设计图纸在混凝土楼板、梁、墙上标好预留孔、洞、槽将管道及设备的位置、标高尺寸测定,并将预制好的模盒、预埋铁件固定在附近的钢筋上以保证牢固,不同层同一位置的留孔应吊线保证基本垂直。许多钢套管要求预埋,也同样调好水平或垂直并做好固定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有专人配合校对及看管模盒或管件,以免移位。
2、排水管道安装
2.1接口结构和所用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径小于或等于600mm,抹带接口的混凝土管应刷去抹带部分管口浆皮;管径大于600mm,应将抹带部分的管口凿毛。对于UPVC排水管,要求管材管件和胶粘剂应由同一生产厂配套供应,避免管材与管件不匹配、颜色不一致、粘接不牢靠。承插接口的排水管的承口应与水流方向相反。
2.2坡度。室内外排水管道是靠压差自行排水、排污,不致引起管道堵塞、沉积。要有一定的坡度,但坡度不能太大,坡度太大时水流速度大,水流掉了,而污物反而排不掉,造成沉积、堵塞。要严格按设计与规范要求安装,严禁倒坡、陡坡和高低起伏现象。
2.3洞口。管道穿越接板处要用与楼板同标号的混凝土分层分) 次浇捣密实。防水层做法要符合要求,禁止防水层做完后剔糟、打洞、埋设管道。由于UPVC管材外壁光滑,较铸铁排水管有大得多的冷缩热胀性能,在穿越楼板处易出现温度裂隙,必须注意洞口处理,否则极易造成渗漏。
2.4试验。室外排水管网在隐蔽前要做渗出渗入试验。在流动的地下水中,为防止管外水进入管内,要做渗入试验。在静水中要作渗出试验,防止污染地下水资源。室内暗装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雨水管道安装后,应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必须到每根立管最上部的雨水漏斗。室内排水系统安装结束后,要做通水试验。通水试验:上水管通水后检查出水口出水通畅无杂物堵塞情况;用水桶向下水口内冲水,水流通畅为合格。
3、卫生器具安装
3.1卫生器具的安装,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且要加软垫。如用木螺丝固定,预埋的木砖须作防腐处理,并应凹进净墙面10mm,安装坐标、标高应符合规范与设计要求。
3.2地漏埋设要考虑地面坡度、面层厚度,以免造成水不入地漏及地面流水倒坡而影响地面及墙面的防水性能。
4、隐蔽工程
4.1给排水隐蔽工程的安装应主动,及时配合土建分层分段施工,对需要有技术指标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做到测试合格,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4.2隐蔽工程要及时隐检,当场记录。及时认真的作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不但能对隐蔽工程的质量做出判断,还能及时地搜集质量动态信息,为完善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5、室内消防安装工程
当管径大于DN100 时, 宜使用成品管件且须采用法兰连接或卡箍式管道连接。室内消火栓不得随意改变位置和数量,栓口应朝外,箱体应刷红色。应重点检查阀门中心距地面距离,距箱侧面和距箱后表面距离,消防水龙带与水枪和快速接头绑扎是否紧密牢固等。
6、管道的试验与验收
水压试验应重点控制以下几点: 水压试验所使用的压力表应在有效鉴定期内, 性能良好; 水压试验前应对管道采取有效的固定保护措施; 塑料管道必须在连接完成24h 后方可进行水压试验, 否则易对管道接头造成破坏, 发生渗漏。试验用水应清洁; 充水应缓慢进行, 同时注意将管内空气排出, 尤其是临时封堵的部位,应在有水流出后再拧紧丝堵。试压段内各支路阀门是否全部打开充水十分重要。在沿管道检查外观时, 对所有支管阀门加以转动并留意是否有水声, 以确定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对于室外排水管道, 因长期渗漏处可导致管基下沉,管道悬空。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管道基础及接口质量。在相邻两检查井管道安装完毕后, 进行渗水量试验, 以检查管道接口的严密性。对室内排水管道的安装,排出管、底层排水横管及器具排水支管安装后, 从一层立管检查口处灌水试漏并验收后方可隐蔽回填。楼层管道在卫生器具安装后进行通水通球试验。室内消火栓系统应做试射试验。
四、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1、工程竣工前对管道、阀门、水表、消火栓等进行全面清理清洁。
2、做好管道、阀门、水表、水泵等设施的走向、启闭、类别等的标识。
3、检查管道水压试验、清洗消毒等测试项目的报告,整理汇总所有隐蔽工程检查的隐蔽单、各种技术资料、合格证书、质保证书、材料测试报告等资料并装订成册。
4、绘制完整的竣工图纸,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和建设单位日后的管理维修资料。
结束语
给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后。要有明确的质量目标计划、质量指标计划和质量措施计划。通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随时了解实际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效地控制安装工程中的一些通病,提高住宅给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为建设工程整体创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全过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的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切身的利益,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所以,广大的建筑企业要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加强,提高其对于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主动的增强其忧患意识以及责任意识,把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发到首要的位置,认真的做好。要将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严格的按照建设工程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工作,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1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建筑工程质量受到的影响要素比较多,比如:设计、材料、决策、环境、机械、施工的工艺、参建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的制度等,这些直接或间接上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一定的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一般的工业产品的生产是不同的,建筑工程在建设当中,没有一个固定的生产的流水线,没有成套的生产的设备以及稳定的生产的环境,也没有完善的检测的技术和规范化的生产的工艺。所以,其在建设当中受到影响的因素比较多,质量的不懂也比较的大。
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隐蔽性比较强
建筑工程质量的隐患隐蔽性较强,建筑工程在完工之后,虽然在表面上看质量很好,但是,其的混凝土可能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强度,钢筋也可能因为腐蚀而失去了作用,此类的问题在进行检测验收的时候用肉眼很难的看出来,就算是动用了经检测的工具,有时候也不一定会发现问题。建筑工程如果不在施工的时候及时的进行质量的检查,在完工之后也只能进行表面的检查,这样就很难发现其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就会在验收时导致其产生错误的判断,即将合格的产品判断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误以为合格。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分项交接工作比较多、隐蔽工程也比较多、中间的产品也比较多,导致其工程项目的验收过程无法进行其工程内质量的检验,所以工程项目质量的最终检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是工程质量具有隐蔽性的体现。
1.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使用者的使用,同时也和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保、噪音和相关的绿化等方面的问题。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各个阶段对于工程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各个阶段是密切相连的,也是相互制约的进行着工程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工程建设时要对于其中每个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工作,保障其工程整体的质量。
2、基于全过程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1实施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
准备阶段质量的控制也就是施工前对于其质量进行控制,其控制的重点的工作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的工作,施工的准备工作要贯穿与整个施工的过程。施工的准备工作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奏,其准备工作的好坏,将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会对于施工项目工程的质量有一定的预防和预控的作用。
2.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项目工程施工的企业要跟据相关的质量保证的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的系统,根据其控制质量的方略,进行系统的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方法。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首先是组织的准备工作,建立项目的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的工作,提高其专业素质进而对于质量的认识,建立保障质量的责任制等。其次是技术准备的工作,要熟悉将要施工项目的施工的图纸和项目相关的资料,对于施工项目施工的地点和其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组织的设计指导书,确定项目工程质量的保障措施,做出其计量方法和质量检测的方法。要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措施,并且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让施工的操作者了解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要掌握问题的处理方法和一定的预防措施,让技术人员的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为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还有就是物质准备的工作,主要的包含了施上机具的准备、建筑材料的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严格的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2.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施工阶段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有三点:人员的控制、材料的控制、机械的控制。保障质量的核心就是工作人员,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让其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选择施工人员时要根据其身体素质、业务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施工的材料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构成,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对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工程材料质量、检验、选择的合理性、保管是否恰当等,都将直接的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将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性能以及其美感。当前,建筑的施工大多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机械的控制选择将直接的影响到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择好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很重要的。
2.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建筑工程完工之后,要对其进行验收,由其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的人员对项目进行现场的检验和评定,其评定会的结构要送到相关的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等级的核定,施工质量存在缺陷的要予以纠正,在纠正之后进行再次的验证,以此来证实其符合性。在工程交工之后,要对工程采取一定的防护的措施。工程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按照以下的原则进行处理:要经过返工重做的,要进行重新的验收工作;进过验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应该进行验收;经过检测未达到设计要求的,但是经过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的检测,可以进行验收;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不能给与验收。同时施工的企业,要提高自身施工的技术,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总结
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将直接的影响到人们是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广大的建筑企业要有责任感,加强对于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在施工中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最大限度上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关柳玉.基于全过程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措[J].施现代装饰(理论).2012(05):37-43
[2]罗小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与加强[J].民营科技.2010(11):71-78
[3]王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0(18):114-121
关键词:建设工程 全过程管理 质量
建设工程是一个商品、产品,不可能实行更换或重做,没有合格质量的成本、进度管理再有成效也绝不是社会需要的产品,所以,为保证建设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贯穿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第一要务。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方案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涉及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责任主体,地质、天气、4M1E、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影响因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方案决策、设计阶段等环节,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单位等主体都是对工程实体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在某些情况下决定着工程的质量。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形成因素,但工程质量问题不只发生在施工阶段,也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问题。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人,是建设工程的重要责任主体,因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直接或间接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按照TQC的管理思想应对工程质量进行包括人、技术、管理、环境、社会等方面系统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建设单位缺乏懂法律、善管理的技术人才,对工程项目的方案决策、功能定位不准,对设计单位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施工中图纸设计变更多、修改随意性大,使施工复杂化;其次,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提供原始资料不详细、技术指标不全、出图深度不够,导致工程项目未实施即存在质量问题和隐患;第三,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利益驱使下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对施工、监理队伍考察不够、选择不当,参建各方的现场管理组织、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素质差;第四,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监理人员技术水平低、腐败、弄虚作假的无能、无良行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建不完善,管理机制不顺畅,家庭式管理模式落后、水平低,技术人员配备不全、执行力差,施工管理不善等;第五,材料进场验收管理制度不严格造成的原材料不合格、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低成本竞争降低混凝土质量等导致的结构安全、质量隐患;第六,质量监督机构工作量大,监督模式没有切实改变,走形式验收不能发现问题、质量问题处理不当,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不够,不能构成威慑力。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质量形成的因素多等特点,不论是哪个主体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质量缺陷、甚至重大质量事故的产生。工程项目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核心。提高工程质量应从方案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对建设项目推行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是要抓住建设单位这个主导因素,对参建各方纳入诚信、处罚体系,强化责任、措施,多方监管,提高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工程项目建设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组织者、使用者,应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规范建设程序,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选择信誉好、素质高、资质符合要求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聘用或委托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或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对建设项目的方案决策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提出安全、功能、节约等具体、明确的目标。
2、建设单位向参建各方提供的资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协调各方关系,解决问题,设计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合理设计,保证出图质量,技术指标、图纸深度应能满足施工需要,并做好“四新”等交底工作。
3、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包括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业绩、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的审查,通过招标等正常渠道选择信誉好、素质高的队伍。
4、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的组织者、使用者,应增强质量意识,并加强自我约束。监理单位是施工现场的直接监管者,权、责重大,应加强业务学习、思想教育,增强业务技能,提高责任心,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生产者、创造者,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坏。项目经理部应依据质量计划的要求,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完整、规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定期对项目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措施。做好“四新”以及重点部位、重要工序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等,强化对“4M1E”等影响因素的管理。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书面记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质量事故扩大化。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做到施工过程有记录、施工结果有签字,落实责任,真正达到资料反映工程情况,带动工程质量的提升,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杜绝闭门“做”资料的造假行为。
5、材料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严把质量关,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复试工作。杜绝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不合格材料的进场使用。
6、监督执法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结合,质量行为与实体监督并重,将巡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方式,切实做好监督模式的转变,强化验收,保证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应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规范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参建各方应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完善规章制度,掌握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投诉,保证工程项目能满足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期进度的要求,建设结构安全、功能完善的高质量的业主满意的工程,建设美好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字:施工过程质量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施工工程在规模或是数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施工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工程进度以及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来说,现在的施工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良莠不齐,致使施工工程质量在各方面均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更是影响着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揪出施工过程控制中将为常见的问题,宏观看待目前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强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整个施工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1、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现状
关于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顺应现代化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要求,出现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且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加剧了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增强竞争实力,就会注重施工工期与进度超过施工质量,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质量不合格率来保证施工进度。这不仅说明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而且会造成施工工人“讲求进度再控制成本而后注重质量”的施工理念,这样施工过程质量就得不到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某些错误工序得不到重视,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被忽略,然后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这些施工过程中含糊不清的施工态度总会使施工错误超出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允许范围。
1.2质量管理体系与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施工工程质量有所忽略,也就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机制,进而使得质量管理职责不明确,使得有人投机取巧、不做实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额影响,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而许多管理阶层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被相互推脱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甚至将问题矛头指向施工人员。对此,缺少质量管理体系与机制的约束,没有对施工工程质量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将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位,缺少具体、细致的过程质量管理计划,不仅使质量问题达不到有效解决,还延误了施工工期,影响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
1.3施工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现在的施工企业施工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更多从事施工工程的人员,尤其是一线施工工人的需求量更大,然而事实上,我国目前从事施工工程项目工作的施工人员多数为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他们工作热情高,但综合素质较差,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缺少专业技术指导,专业技能差,在施工过程总会出现违规操作,进而造成施工质量缺陷严重。并且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不强,对于施工行为也只会一味地听从安排,而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自己的概念和理解,甚至会将质量问题当做正常现象而忽略,但事实上很多施工事故都是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同时,管理阶层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经常会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而高级管理及重要技术专业管理层面的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影响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4施工技术含量过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尤其是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进度、重效益而轻质量的现象,对施工工程项目通常采取粗放型管理经营模式,对于技术及设备方面的开发和投入相对较少,施工过程中技术含量不高,施工工艺水平低下,不注重施工技术方面的改造以及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且对于施工项目相关规范、配套文件以及专业技术指标等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施工过程中有较强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普遍存在的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以及技术含量低等现状。
2.强化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应对策略
在了解了目前我国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问题与现状,接下里就是探讨和分析如何采取措施来强化施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质量管理覆盖于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1强化过程质量管理意识
首先要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让“质量第一”理念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让所有相关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行为中都有质量管理意识指导。对此,首先是施工企业要注重施工质量管理,认识到质量在企业竞争以及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过程控制对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作用,强化施工企业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在过程质量控制中发挥的作用,全面开展对相关施工人员的质量观念以及质量管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深化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意识、方法以及目的的理解和掌握。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行为都是由施工人员来产生的,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直接关系着过程质量控制,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它不是一时养成的,在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时候,要注重长期有效的教育培养,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切实有效地加深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以及过程质量控制的认识和重视。总而言之,从源头上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加深企业、管理层以及基础员工对质量、效益以及市场之间关系的认识,是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一个相关人员,提高保证施工质量的自觉性。
2.2健全并完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主要问题是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没能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位,才会出现推诿责任的现象。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有责有权、责权明确、协调共进的完整体系,它确定质量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职责等相关质量管理内容,强调落实质量责任制、奖罚分明。对此,施工企业在意识到施工质量与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之后,应不断健全并完善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将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权以及考核方法等包罗进去,全面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质量职责细化到每一个管理者身上,落实每一步施工工序的质量责任,使施工过程中可以责权明确、有条不紊地实现施工行为。我国目前施工工程的施工行为有较强的随意性,使得多数质量管理体系成为空壳摆设,关于这一点,要想充分发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对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起到很好地引导及制约,就应该采取适当方法来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过程,将具体的质量管理行为落到实处,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突发性质量问题所要承担的责任的监督。并且,通过相关的监督检查,实行奖罚分明的激励惩戒制度,对于不负责任的行为应坚决惩处,具体的奖罚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实行公平公正的奖罚机制,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心,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 压力容器;施工;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从传统质量管理的符合性标准上升到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顾客满意为标准的追求,把实施全过程管理理论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系统工程,把质量管理引向系统化、规范化、群众化的深入发展的管理体制。
二、组装质量体系的运行质量控制
压力容器低温下的破坏除钢材本身质量因素外,制造及安装缺陷造成的内部应力集中也是引起低温脆性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在低温下,应力集中处较大的峰值应力与设备总体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相叠加,使低温压力容器在局部达到很高的应力水平,而低温下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下降,自限性条件消失,从而引起钢材突然的脆性断裂。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钢材冷态下加工变形率过大时,会出现强度和硬度增大,而塑性和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的冷作硬化现象,如不加以消除则会增加低温脆性破坏的危险。因此,在低温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内部应力水平和冷作硬化现象。钢板材下料必须严格按照经计算的排版尺寸进行精确下料,确保简体成形准确。对于封头及球壳板进行二次下料,以保证精度。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胎具进行夹固,防止产生变形,现场组对安装前,应进行尺寸复查,对复查超标的板材,应重新进行压制或校圆,确保组对质量。如果偏差超标而强行组对,就会产生很大的组装应力,这对于低温压力容器是很不利的。因此组对壳体时不得强行组对、组装。
为了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专门设置项目小组,全过程监控体系的运行。组对、焊接必须按相应的工艺进行,组对完成后必须经公司的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再经项目小组检验人员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焊缝返修必须制定返修方案并经审查同意;焊接过程中随时检查焊接参数、预热温度、层间温度、消氢温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严格监控焊后热处理方案的执行:从热电偶的点焊、固定,加热片的布置、固定,保温棉的铺设及接线、调试全过程进行监控,调试合格后由公司质量总负责人及项目组热处理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并签字确认方可正式通电;在热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热处理技术人员监控热处理工艺曲线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焊条的保管、烘烤、发放严格执行焊条库管理制度,烘烤必须见公司焊接技术人员的烘烤委托书才按要求进行烘烤,发放必须核对焊条的规格牌号与领料单一致。
三、焊接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焊接工艺必须科学合理
焊接工艺必须以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为基础,外部环缝全部采用埋弧自动焊,清根后的内部环缝也尽可能采用埋弧自动焊,埋弧焊机无法操作的采用手工电弧焊。
(二)确定每条环缝正确的施工顺序
由于壳体材料特殊、壁厚较厚,焊接质量要求高,焊接工序较多,焊接时间长,一条环焊缝从组对到热处理完毕需要25天左右的时间,因此每条环焊缝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就显得犹为重要,环焊缝正确的施工顺序如下:坡口清理――环焊缝组对――焊前预热――环缝焊接(外壁)――消氢处理――背部清根、打磨――磁粉(MT)――内部坡口清理――环缝背部焊接――消氢处理――无损检测――内部堆焊(必要时)――堆焊层打磨――堆焊层铁素体检测――焊后热处理――无损检测(100%超声波检测、100%磁粉检测、堆焊层100%PT检测)。外部焊缝焊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后热消氢处理,再进行背部清根、打磨。
(三)焊前检查
正式焊接前必须严格检查筒节的组对质量,检查筒节坡口的表面质量,必须在坡口表面及边缘50mm清除所有铁锈、油污等。
(四)焊前预热
采用专用工装对环缝进行焊前预热、预热温度必须≥150℃;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和蜡笔式测温仪对预热温度进行检查;必须确保预热温度达到要求方能进行焊接,预热温度需筒体内外壁皆达到要求。
(五)焊接过程控制
环缝达到预热温度后,对环缝外部进行焊接,焊接过程要求连续进行:不定时抽查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强度等都必须符合焊接工艺要求;随时抽查焊缝温度,不能低于200℃,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层间温度应≤275℃。
(六)后热处理的控制
外部焊缝焊接完毕,保持预热温度,立即对所完成焊缝进行表面质量检查,存在表面质量问题的即进行补焊或打磨修理;焊缝检查合格后立即对外部焊缝进行后热(消氢)处理,加热到300℃~350℃,保温3h,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即时性;内部焊缝焊接完毕、表面检查合格后也必须立即进行后热(消氢)处理。
(七)背部清根、打磨控制
外部焊接、后热处理后,背部采用碳弧气刨和砂轮打磨的方法进行清根打磨,为了避免产生裂纹,碳弧气刨前应在壳体外部焊缝处进行加热使壳体内部达到预热温度,碳弧气刨应将定位焊的熔敷金属清除,清根打磨后的坡口形状,应宽窄一致,确保清除背部的所有焊接缺陷及焊接坡口的尺寸和表面质量,砂轮打磨时必须清除所有的氧化层,坡口表面质量采用磁粉进行检查,应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四、预热消氢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预热、消氮工装
预热、消氢工装必须设计合理,需充分考虑组装现场海拔较高,空气中的氧含量较低的特点,以确保液化气充分燃烧:采用环形烧嘴加热,在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增设直形烧嘴共同加热,焊接简体外部焊缝时,预热工装布置在内部进行加热,焊接筒体内部焊缝时,预热工装布置在外部进行加热。
(二)预热、消氢的加热区域
预热消氢的加热区域应包括焊接接头中心两侧各3倍板厚的宽度(最小100mm)。
(三)预热、消氢的温度控制
预热、消氢的温度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温笔进行监控,由于电子测温仪受所测点的表面形状影响较大,在温度的监控中主要采用测温笔进行监控;预热、消氢温度必须内外壁都达到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并且预热温度在整个焊接过程中都必须保持;消氢要求必须及时,温度必须在300℃~350℃保温3小时,必须确保在温度范围之内,保温时间符合要求。预热、消氢时的温度监控测量点应选择焊缝两侧50mm处。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购买或进行压力容器工程检标时,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或组焊)和安装单位。从事压力容器安全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培训和考核,要持证上岗。通过掌握压力容器的现场组装的技术关键及质量控制措施,一方面保证压力容器壳体现场组装的质量及进度;另一方面对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型设备的现场组装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逐步规范、提高我国大型设备的现场组装质量,促进我国大型、特大型压力容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河.带内筒大型立式压力容器现场整体热处理施工工法探讨.广西城镇建设.2010(10)
[2]董晓林.大型卧式压力容器现场整体热处理施工技术.石油化工建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