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基础知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基础知识要点

第1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全球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与其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关,而经济、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人才资源的开发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关键。兽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提高畜牧业竞争力、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依托重点实验室,以高职生参加课题研究作为课堂教学外延的形式,提高高职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夯实专业技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作为先进的实践基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更好地整合重点实验室现有资源,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

1 学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必须以学科专业为基础来开展[3]。重点实验室建设能促进所支撑的学科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推进相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并为学科专业交叉创造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职院校加强了对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为促进学科专业体系的协调发展,建设重点实验室势在必行。

2 创新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旧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因此,应结合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对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完善,将原来单纯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通过整合、重组、改造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依托重点实验室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促进代表学科发展新知识、新理念,开展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新实验。这样不仅可以使实践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改变了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4]。

3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种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重点实验室由于具有科学研究、技术、人才、设备仪器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连接专业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的桥梁,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为学生实践操作和参与专业实践提供平台,也可以为学生开展应用型科研创造条件。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吸引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5]。

4 动态创新梯队建设中的作用

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了优秀的科研梯队,装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可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大量科研成果和专利,为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学术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发挥重要作用;可整合资源优先用于基础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使学科专业迅速发展起来。依托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专业理论教学提供新的内容,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案例。因此,重点实验室建设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质量培养时代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6]。

5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能力培养需要知行合一,仅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难以形成创新能力,只有在能够激发创造思维和养成创造能力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开展药物使用和药物残留检测试验[7]。一所大学是否具有创新的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质就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基地。依托重点实验室、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步入社会、施展才华奠定基础。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重点实验室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并将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能从根本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 博. 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周仲荣,张文桂,朱 昊,等. 重点实验室参与本科教学实践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22-24.

[3] 杨康林,封家旺,金红岩. 藏职院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2010,33(1):133-134.

[4] 何立琴,侯玉芝. 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4-6, 17.

[5] 夏广清,屈爱武,程 明,等. 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2):74-75.

第2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Mini-CEX源自美国内科学会(AmericanBoardofInternalMedicine,以下简称ABIM),是该协会于1995年在传统的CEX基础上发展出用于评估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并兼具教学功能的测评工具[3]。2001年ABIM根据1999年美国医学继续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提出的合格住院医师所应具备病人照顾、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等6项能力[4],并结合美国21所医学院试用Mini-CEX评估和培训住院医师的结果,重新修订评估项目为:临床接诊、体格检查、人文医学、临床诊断、健康咨询、组织效果和整体评价等7项。据美国多家大学医学院使用后证实Mini-CEX具有相当可靠的可行性和信效度[5-6]。2010年Mini-CEX被温州医学院附属东阳人民医院率先引入我国,用于评估和培训专科护士和住院医师[7]。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Mini-CEX被陆续引入医学院校教育,在评估和培训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方面得到运用[8-12],尤其在查找学生临床技能薄弱环节方面效果显著。

2Mini-CEX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教育和西医教育的差异性源于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的不同,单纯套用Mini-CEX的模式进行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存在不合理性。2010年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等一批中医药高等院校尝试将Mini-CEX引入中医临床技能评估中,将中医临床考核与Mini-CEX融合,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TCM-Mini-CEX,其测评要点主要集中在中医四诊、体格检查、辨证思路、理法方药、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整体表现等各方面[13]。

3探索和实践

3.1测评内容

2013年,以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我们积极的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目前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采用临床模拟评价的报道尚不多,因此我们尝试将Mini-CEX的评价思路和模式引入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病案分析练习中,以评价表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估和反馈。参照目前被广泛采用的ABIM的Mini-CEX评量项目[8]、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Mini-CEX评估手册[14]、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Mini-CEX评价量表,结合课程特点,我们拟定了用于实践教学课程的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病案分析练习)量化Mini-CEX评分标准,包括接诊与沟通、辨证论治、人文关怀、整体表现4方面能力,每项采用20分制作为计量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中以四项总分48以下为不合格,48~59分为合格,60~67分为良好,68分以上为优良。每人每次考核时间30分钟。

3.2测评对象及方法

我们选择了我校2011级中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该专业学生为大学三年级,前期已进行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伤寒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并且前期已进行过10周的阶段中医临床见习。由中医内科学专业教师事先安排好模拟患者,模拟患者为同班级其他学生担任。每位测评受试学生选择一名模拟患者进行模拟临床问诊。考核教师由中医内科专业教师担任,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受试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及指导反馈。

3.3测评结果

测评结束后收回测评表,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经统计,优良即68分以上(含68分)者9人,占30%;良好即60~67分者12人,占40%;合格者即48~59分7人,占23%;不及格者2人,占7%;全班平均分61.5分,最高分74分,最低分40分,及格28人,及格率93%。

4开展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量化Mini-CEX的体会

第3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援西部地区中医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于2005年底派出医疗工作组参加了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期一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工作组深入调查基层县中医院的基本状况,了解到基层中医院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处理临床危急重症经验不足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查房、门诊和带教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县中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如“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培训主要在急诊急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等方面。经过培训前后两次基础知识测试表明,培训后基层医务人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和扶贫支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基层中医院面临的困难巨大而复杂,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策上的,还有人才上的。对于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很多基层中医院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中,千方百计搞创收,因为没有钱就无法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钱就不能发放足额的工资奖金,没有钱就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训人才。因此,偏重于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医检查和治疗是很多基层中医院无奈和现实的选择,传统中医的检查和治疗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而被人忽视,被置于从属地位。#p#分页标题#e#

第4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2-3]。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①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②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③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④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①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②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

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祖国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

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3.3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以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例,我们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这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而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采取怎样的干预(治疗方案)。如采用怎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等,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TIPS术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是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治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的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而言,还是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遵循EBM原则,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确定学生的优缺点,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

第5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关键词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2-0043-03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医文化和培养中医临床技师的双重任务。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医师,成为目前中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词的综合体,涵盖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中医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是过去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中医药教育方式[1]。依据国际教育标准(ISCED)的分类方式,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属于“职业准备”的教育范畴,其人才培养定位不是专科医师,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够从事中医药服务事业的专业人员。中医护理、中医保健、中医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剧增,这为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从业岗位,也明确了中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要求,就是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熟练医疗保健技能的合格毕业生,从而为中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设置等提供依据。

二、中医高职实训模块的设置

中医实训是以中医理论课程为指导,以中医实训基地为平台,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医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与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实训课程不同的是,高职实训课程以实用、熟练、模拟为标准,力求学生通过实训在理解中医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同时,能娴熟的进行医疗保健各类技能的正确操作,达到毕业就能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学要求。根据课程设置,将实训分成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中医社区实习模块等五大模块,并实施实训单独考核评定的机制,确保实训课程的培养质量,避免以往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训考核的弊端。

(一)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的学习首先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以中医传统文化概论、五运六气选读、古诗词赏析等文化积淀课程和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中医理论课程为主线,以学校运气教学基地为平台,通过节气气候特点图片展、诗词创作大赛、运气推演罗盘制作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课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运气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在生活中凝练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其对现实生活中人类健康维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

随着国家对中药及中药保健食品的大力开发,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与中药,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渐被大众所认识。让学生认药识药是运用药食调节人体的基础,同时针对目前医药市场中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药鉴别也尤为重要,而药物的正确煎煮方法也是影响药效发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以中药学、中药鉴别学、方剂与中成药等课程为主线,以学校七星百草园教学基地、模拟药房、方剂实训室等为平台,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物种属分类、采摘季节、入药部位到药物炮制处理、真假药物鉴别、不同药物煎煮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年的实训环节,学生在完成学业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后,能快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满足了医疗服务机构及药企对中医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

对于中医高职学生而言,护理与急救是其专业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医急救则是医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块,以中医模拟实训室为平台,将中医护理学、中医急救学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级别病人饮食、饮水、卫生及保健、心肺复苏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并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哮喘病等临床常见病病人护理进行实战考核,以加强学生对护理与急救知识要点的掌握。

(四)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

中医针灸与推拿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职类中医学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学生从 事医疗服务的主要手段。因此,该模块将中医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疗等医疗技能作为重要的实训点。以经络腧穴、推拿手法等课程为主线,以模拟病房为平台,采用模拟病人和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间可以通过互换体验式方法练习手法,感受治疗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人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达到实训教学的训练目的。

(五)中医社区实习模块

经过模拟医院的系统训练,学生全面掌握了规范的医疗服务技能,实战是检验和加深记忆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与多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实习可以通过实战,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医疗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实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实习的典型录像在班级内展示,以微课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学习,并进一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实训效果。

三、模块管理及考评机制

(一)实训课程独立开设

目前大部分中医高职教学中,理论课时由原来的70%下调至50%,实训课由30%上调至5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2]。以往的实训课程都是与理论课融合在一起的,每门课程均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这样的教学优势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训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而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要培养中医的理论研究人员和临床专科医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要加大中医高职课程的改革,将中医实训课单独开设,形成一个由浅到深成系统的训练机制,在整体教学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实训课程的整合。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中医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独立,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其优势是将实训形成体系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一定要保证实践教学有理论知识点的支撑,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是适用于实训课程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对实训每个操作点的针对性评价。在实训课程独立开设伊始,课程组将每学时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操作点进行赋分和标准制定,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每名指导教师负责对10~15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每学期将每单元成绩综合后占本课程成绩的80%,加入期末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占20%,总分作为学生一学期实训课程的最终分数。这种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注重日常实训环节的实训效果,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社会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通过整合中医实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实训课程的管理,学生的医疗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实训课程模块化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学校跟踪式开展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意见反馈的调研工作,并与传统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用人单位中有区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机构、私营及个体中医门诊等,基本满意度达92.3%,较2012年调研的基本满意度74.6%高出近20个百分点。首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投入工作的状态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反映毕业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诊疗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简单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同,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保健。其次,用人单位反馈,本届毕业生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能运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解答常见医疗问题。第三,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自信心,较以往学生能更快的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综上,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拥有了从业的信心,也能够从容的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全面的医疗技能也赢得了被服务人群的认同。

参 考 文 献

[1]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教育,2005(2):68-71.

[2]王录军,姬水英,牛菲,等.中医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128-130.

On the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Qin, Su Xi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substantial distinc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from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f the file spirit of“Decision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4, and the education idea of“six melting, eight together”, TCM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providing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new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6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本科 专业课程 改革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越来越多的意见认为:(L)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过于庞杂,课程门数多,教学时数高,学生负担过重;(2)基础课学习不深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专著,如《黄帝内经》等的学习不重视;(3)专业过专,课程间彼此脱节又重复,与临床实践教学结合不密切,少有反映当代科技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容;(4)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足,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不宽,缺乏人文关怀。

1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在针对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笔者认为,缩减专业课程时间、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和改进授课方式是必须的。缩减专业课程时间,才能腾出时间加强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有空间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培养人文素养。而要实现缩减专业课程时间,不是单纯地对课程进行压缩,而是要调整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改进授课方式,同时克服上面提到的“专业过专,课程间彼此脱节又重复,与临床实践教学结合不密切”等问题。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本科专业的课程为例,共有必选的临床专业课程6门,其中,《中医内科学》144课时;《中医外科学》81课时;《中医妇科学》81课时;《中医儿科学》54课时;《中医伤科学》54课时;《针灸学》72课时。这些临床专业课程的教材大致采取类似的结构体系:绪言一般讲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妇科、儿科还要讲述女性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和诊治概要。然后就是各论,各论一般以证或病为纲,首先对证或病进行概述,分析病因病理,再讲诊断和辨证治疗要点,然后根据证或者病的不同分型,逐一讲述各个型的主要证候、证候分析、治疗方法、方药等,一个证大概需要2个课时。

    一本临床学科的教材出于对学科完整性的考虑,自然要面面俱到。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有选择的教。所有这些课程都是在学生学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后开设的,此时学生已经对中医的各家学说、病因病机、四诊、辨证分析、用药组方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临床专业课程中有关每个证的主要证候、证候分析、治疗方法、方药等方面都是可以轻松理解的。教师如果还是捧着教材照本宣科读给学生听,或者使用Powerpoint制作其实就是课程提纲的所谓多媒体教学,则会一方面使学生丧失兴趣,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不好又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2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设想

第7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中医认为多与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根据三多症的偏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痈疽、水肿、中风等并发症[1]。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的高发病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和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强对糖尿病的护理和教育,做好各项基础护理,近年来,我院注重中西医结合护理,强调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相关知识结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同道参考,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226例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4例,女102例;年龄 2 1~86岁:病程0.5~26年;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肺热津伤者64例,胃热炽盛 56例,气阴亏虚43例,肾阴亏虚 37例,阴阳两虚 36例。经治疗护理223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3例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

2护理方法

2.1病情观察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记录, 应定期测量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观察患者的饮水、进食量、尿量及尿色的变化:观察神志、视力、舌象及脉象的变化, 做好记录, 如发生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汇报医师,防止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2.2健康教育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饮食控制、长期服药、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其它治疗成败的关键[2]。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他们及其家属耐心宣教、交流沟通,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了解糖尿病知识,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学会测定尿糖,如有条件学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计,掌握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使用降血糖药物注意事项,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生活制度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低盐饮食,控制好血压。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此外,还应嘱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 病历卡,注明姓名、病名、住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以防 发生意外时提供方便,便于及时救治。

2.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制定食谱,根据血糖变化做适当调整。使患者做到主动遵守饮食计划,合理安排饮食,鼓励病人多吃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的食物,其可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脂代谢紊乱,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每日饮食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g为宜。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按中医辨证论治,可适当配合一些中药治疗。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临 床上一般三多症状并存,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证型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各型在护理上 有共同点,但分型护理各有特点。上消: 病属肺热津伤,辩证护理要点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多而频,舌红苔黄,脉象洪数。护理原则为润肺清热、生津止渴。瞩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烦渴明显时可用天花粉、鲜芦根或生地、麦冬泡水代茶饮。中消:病属胃热伤阴,辩证护理要点表现多食善饥,消瘦乏力,大便干燥,或有口渴多尿,舌苔黄,脉滑数。护理原则为清胃泻火、滋阴养液。可用中药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煎汤温服。便秘者,可多食蔬菜,或服用麻 子仁丸,效不佳时用番泻叶或大黄泡水饮,并瞩患者解便时作腹部按揉帮助排便。并注意饮食节制,严格按医嘱调配饮食。下消 :病属肾阴亏虚者,辩证护理要点表现尿多而频,小便混浊,色如脂膏,或有凝块,五心烦热,口干思饮,或有食欲增加,舌 质红,脉沉细数。护理原则为滋阴补肾,可选六味地黄丸加减。如属阴阳俱虚,辩证护理要点则表现为小便频数,饮一溲一, 尿浊如脂,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 不举,舌胖质淡,脉沉细弱。护理原则为培补肾气,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过劳,节制。调配 饮食时加入猪胰、山药、猪肾、黑豆等补肾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物[3]。

2.4运动指导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积极措施之一,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对T1DM患者,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壁下皮下注射胰岛素以避免运动后低血糖反应。对T2DM患者适当运动有利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但有心、脑血管及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妥善安排如在床上做被动运动等。

2.5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较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因此护理人员要教育患者剪短指甲,防止划破皮肤,预防外伤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如皮肤破损应及时处理,预防各种感染,用软毛刷牙,做好口腔护理。保暖,每日用温水洗脚,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注意保持脚趾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选择棉织的袜子、舒适的鞋子。可适当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动作需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皮肤,导致感染难以控制。长期卧床者需防止发生褥疮,宜勤翻身。如下肢有坏疽,宜清创,并用普通胰岛素4~8u、庆大霉素4万~8万u、生理盐水2~3ml均匀洒于创面,然后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贴敷,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或隔日一次。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6用药护理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体重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并加强巡视,患者如有面色苍白、头晕、软弱乏力、心慌、饥饿感、抽搐、烦躁等低血糖症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需要出院带药注射的患者必须教会其胰岛素的抽吸法、注射量、注射时间、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更换、在注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简易抢救方法等。

3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卫生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关键的工作,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它要求护理人员除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外,还必须具有耐心、细心、恒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从心里、技术到家庭、社会的全方位护理,对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7-433.

第8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1分阶段教学查房,锻炼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进入该阶段小学期实践的学生为我校七年制学生的第4学年,虽然已全部修完中医基础课程,但对于临床环境还比较陌生。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制定了分阶段教学查房带教方式。第一阶段:带教老师事先选好临床病例,将小学期实践学生分成4~5人为1个小组,由带教老师先概述病例情况,然后进入病房示范中医四诊资料的收集,边演示、边口述,学生以见习、模仿为主,查房完毕,回到示教室,带教老师对该病例进行中医诊断、辨证分析,学生记录要点,参与分析。第二阶段:带教老师事先选好临床病例(同一类疾病),学生分组后,先集中于示教室,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学生互助合作,共同完成问诊内容、顺序的梳理,查体要求和要点,推选小组长,然后进入病房,学生自主完成病人的中医四诊资料收集,最后返回示教室,学生讨论,共同完成该病例辨证分析内容,带教老师对其过程进行点评。学生在经过以上2阶段的教学查房实践之后,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疾病的中医问诊程序和辨证要点。

2病例讨论,温故知新,推陈出新

病例讨论是临床带教的经典模式,多以临床疑难典型案例为载体。笔者以“刘渡舟临证验案”等老中医医案为蓝本,以病证为中心,选取两则病案,在病案的讲解中,采取“设问式、提问式、讨论式、争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在病案诊治的演绎中。带教老师在分析“验案”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方药应用的同时,穿插了中医内科学相关知识的回顾,使学生温故知新,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的思维方法。由于老中医的验案直接来源于临床的真实病例,他们的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和遣方用药方法体现了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和各自的特点,学生在讨论学习名家验案的同时,能认识到临床病案的错综复杂,通过这种形式的病例讨论,学生不仅能温故知新,还能在理解运用原有知识的同时,推陈出新,有效地锻炼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3小讲课临床化,增进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小讲课是临床常用的带教方式,通常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理法方药纵向讲解。在小学期实践带教的小讲课中,其内容设置以常用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常用中医临床方剂介绍等为主,横向对比,突出临床特色。如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所学的中医辨证分类繁多,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等内容,辨证方法过于典型化,而在临床中很难见到如此典型而辨证依据充分的病例,学生感觉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的小讲课中,常以临床病例为载体,介绍运用中医临床诊断的辨证方法,包括如何理顺病人主诉及症状,如何综合运用四诊资料;如何逐步辨证,找出疾病内在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类证鉴别等内容,学生听课兴趣浓厚,且更易掌握辨证方法和要点。又如传统的中医方剂学知识包含在方剂学中,或散见于中医内科学、伤寒论等课程中,学生掌握方剂的形式以死记硬背为主。而小讲课中病例治疗所涉及的方剂内容是以病证为基础,方剂的组成、配伍、药物用量、煎服法等均从临床实例中体现出来,老师在讲完1个方剂后,辅以类方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明确类方的异同点,使其听课效率高,这样对常用方剂的掌握程度较好。

4临床操作示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参加小学期实践的学生其基础知识尚不全面,且实践时间较短,不能象毕业实习的学生一样直接参与到多种临床操作中。因此,在小学期实践带教中增加了临床操作示范内容,内容包括如何开医嘱、书写及借阅病史、开化验单以及如何进行督灸、耳针、穴注、针刺、推拿等操作项目,带教老师边演示、边讲授,学生一对一进行模仿、训练。与传统的治疗学课程授课方式不同,学生能亲临临床实践环境,集中地、近距离地熟悉和掌握临床操作规范,目睹中医操作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学习中医的自信心,提高了动手能力。

5注重全面考核,为高效率实践保驾护航

以往小学期实践模式主要以学生科室轮转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见习”,临床科室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带教和培训,考核内容不明确,助长了许多学生随波逐流的学习态度,2周的小学期实践没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通过小学期实践改革,强化全面考核内容,考核项目主要包括考勤(占20分)、作业(占20分)、口试(占60分),重点考核学习态度和临床实践技能。具体包括:①考勤签到天天记:学生考勤情况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的意愿与决心,实践证明,通过强化记考勤制度,没有一位学生迟到、早退。②实践作业每日交:2周时间内,每日上午安排学生在门诊或病房实践,学生需要完成1份住院病历或2份门诊病历,且病历书写质量直接计入考核内容,学生在完成常规的病房查房或门诊随诊等工作后,可以选择有特色、感兴趣的病历进行书写和摘录,有利于提高学生书写病史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③六大模块口试考:学生在完成小学期实践后需要进行考核,考核以口试为主,内容包括中医四诊资料收集,中医病证辨证分型,常用方剂组成、功效、主治背诵,中医病史书写格式和要求,中医常规操作示范,标准化病人考试6部分,这些内容均散见于平日教学过程中。此种考核形式的确立,使学生无法怠慢于平日的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学生高效率的小学期实践保驾护航。

第9篇:中医基础知识要点范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5-02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ONG LIN, XIE Ning, LIU Hua-sheng,ZHEN YANG,ZHOU Yan-yan, Guan Hui-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Basic theory of TCM is the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urse in system of TCM. Freshmen generally agre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Basic Theory of TCM.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s imminent to make students more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We tried to use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PB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ha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the ratio of PBL teaching, discussing problems, discussing form, and controlling the role of teacher.

Key words:Basic theory of TCMthe teaching method PBLteaching reform

PBL教学法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PBL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PBL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sup】[1]【/sup】,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现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在中医教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尝试【sup】[2-6]【/sup】,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甚至一些基础课程如《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温病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本课程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致、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试行了结合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勉。

1 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例的确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治原则等问题,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们知道,在医学基础理论学习阶段PBL教学法提倡以问题为引导的自主性、讨论式学习,知识传授和理解往往没有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且容易影响到基础理论知识接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遗漏一些内容或知识点。所以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即70%为课堂讲授时间,30%采用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四基”内容讲清概念、详解重点、讲透难点,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精讲基础理论部分而保证了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又能发挥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和深入领会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

2 讨论问题的提出

运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设计针对课程的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医学是临床实践的汇总,理论也是根源于临床,所以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这样基础类的课程中是可以运用PBL教学方法,如本课程核心内容如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机等学说均与临床密切关联。讨论问题的设计,根据阶段教学内容及目标,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问题,设计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知识点、面的衔接,论述内容则涉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案例等。如在PBL的课堂讨论中,我们从临床案例中反证中医理论,并且从中医临床疗效中增强对中医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sup】[7]【/sup】。

3 同学讨论形式的确定

随机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易过多,每组8-10 人甚至更少,提前安排问题,使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教科书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预讨论。课堂讨论中轮流选择小组主持人,各组小组主持人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和看法,本组和它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进而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对各讨论组进行评定,分出优、良、中、差四种成绩。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所有学生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符合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者。

4 教师角色的掌握

PBL教学法中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讨论问题的确定:在讨论前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次是在课堂启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即抛砖引玉。第三点是在问题讨论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最后是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讨论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查阅大量资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此外,建立科学评价考核系统是有效运用PBL教学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如教师应避免只用试卷测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应结合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制定一套完善灵活的评估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在评价中合理使用更专业、系统的统计方法等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摸索过程,这就需要中医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 周,王庆其,邹纯朴,等.研究生《内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4-5.

[3] 王乐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学法在中医温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2003,22(7):42-43.

[4] 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4,23(5):43-45.

[5] 王岩,梁学林,陈莹.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