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皮影的艺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 230160)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皮影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但是却因为传播方式、表演形式以及表演内容与当下需求不符合而在现代的发展中进入困境。有效地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借助动画扩展皮影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表现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
关键词 :皮影艺术;皮影动画;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10-02
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以兽皮裁剪成人物形象,在灯光的照射下活动支撑人物的木棍,实现达成人物行动,完成故事情节的一种戏剧表演方式。皮影是以纸张、皮革等作为基本材料,通过剪裁形成特定的形象。其创作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运动皮影造型形成戏剧般的效果。
一、皮影衰落原因分析
中国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是在民间传播,并在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发展到高峰期,但是进入到近现代,中国的皮影艺术却与京剧以及其他戏曲艺术共同走向了衰落。
导致中国皮影艺术衰落的原因主要如下:
1.艺术形式与时代需求不符合。当下已经进入融媒时代,以电视、报纸、收音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及与电脑、电话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共同发展,信息传播开始进入“秒”的时代,人们更习惯通过多种技术方式搜索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实时浏览,如通过手机随时观看视频等。而传统的皮影艺术更多的是通过搭台表演的方式,以固定的场地进行表演,观众需要到现场观看。而为了适应有效控制人物的需求,皮影的人物剪裁得比较小,需要观众靠近才能看清具体情况,这种近距离的表演方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表演需求;而如果通过大屏幕投影等方式进行演出,则与一般的视频表演没有差别,而且这种皮影演出效果容易受到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以发现,这些表演方式都不能符合当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需求。
2.皮影的表演内容与方式与时代接受方式不同。作为传统的戏曲形式,皮影往往以民间传说的故事或者小说的故事作为表现题材,通过适当的编辑进行表演。而且在表演中,以皮影人物作为呈现出的主要对象,以一定韵律的唱腔以及念白作为主要演绎形式。这需要观看皮影的人对于其表现的故事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皮影的演唱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这其中,明确故事发展背景比较简单,关键在于理解唱腔。作为民间艺术,皮影唱腔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强的方言特征,其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发展至今,出现了一些字词发音与普通话发音不同、断句以及语气与当前的说话方式不相符等问题。这限制了皮影的广泛传播,使皮影的受众只能局限在年龄较大的、接受过戏曲文化熏陶的群体中,而年轻一代因为语言障碍等难以接受。另外,皮影的动作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在一些打斗以及翻滚动作中表现不够形象,难以满足习惯接受3D电影场面的受众需求,这也影响其受众范围的扩大。
3.皮影艺术缺乏创新。皮影等戏曲艺术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其传播与接受不畅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其艺术本身缺乏创新。当下,全国各地的皮影艺术基本都在演绎几个相同的故事,反复演出的故事形式容易引起审美的疲劳。且这些故事主要是讲述古代的事情,与新时代缺少必要的联系,故事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减弱,出现看过的人不想再看,没看过的人不感兴趣的问题。而新创作一个故事,需要从故事情节设定、表现手法以及皮影人物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创作时间长、难度大,一般的小型皮影团体难以完成。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内外多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皮影的发展后继无力。如何保护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促进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笔者认为,在皮影发展中,可以将其与动画结合起来,以动画的形式演绎皮影,在进行传播形式创新的同时,进行表现内容以及表演方式的创新。
二、皮影动画发展情况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其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之初,中国皮影等元素也被大量地引入到动画创作中,并具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现。
我国皮影动画主要有《张飞审瓜》《润泽》《镜花缘之女儿国》等作品。其中《张飞审瓜》属于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在《张飞审瓜》中,场景全部用皮影制作,且大量使用镂空的技术,如画粱等部分。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戏曲特点,这与皮影戏类属于中国戏剧的一种具有重要联系。在动画中,人物动作以及语言也具有皮影戏的特点,如行走中具有很强的节奏型,停顿突出,人物声音明显经过有意转变,表现出非常夸张的特征。这一类动画一经产生,便受到中国民众的好评,其意义不仅在于创新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形式,更是促进了皮影艺术的传播,使接受动画的观众,尤其是儿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对于皮影的必要认知。
但是中国动画发展到当下,已经很少使用皮影进行创作,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皮影动画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创作这种形式的动画具有很大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创作皮影动画耗时耗力,远不如采用手绘以及电脑创作方便、快捷、逼真,商家出于利益的考虑,比较少的选择这一方式。
三、以动画保护传承皮影艺术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发现,皮影艺术的发展进入衰落时期,而中国动画的发展正处于兴盛时期,将动画中加入皮影的表现方式,能够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在经济时代,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具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一方案的有效实施。
1.国家加强对于皮影艺术的重视,对于皮影动画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扶持。国家的扶持能够使传统艺术摆脱困境,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京剧在短暂的衰落后,在国家的思想倡导与大力扶持下,再次开始兴盛。发展皮影艺术同样如此,个人以及民间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国家加入保护皮影的行列,在思想上重视皮影,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扶持皮影技术,如建立广泛的皮影艺术保护协会,将皮影艺术家纳入国家艺术家的范围,给予国家级艺术家的待遇,显然对于促进皮影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在以动画保护与传承皮影艺术的过程中,国家应该提高对于这种方式的重视,以政策性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文件给予皮影动画创作中的种种便利,在皮影动画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中,为其提供一定的人力以及物力支持,改变商家出于利益考虑不敢创作皮影动画的现象。而一旦在国家的影响下皮影动画的局面打开,其自然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2.改变皮影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俱进的,不符合时代的艺术方式最终会被淘汰。显然皮影艺术当前的表现形式以及唱腔都不太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在皮影的发展中,传统的皮影技术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以及地方特点增加新的内容,同时适当改变唱腔,以促进这一艺术的顺利传播。而在皮影动画中,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动画的创作对于皮影进行翻拍的思想,大胆创作一批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时代思想的动画作品。作品以皮影作为主要形式,而在人物塑造中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增加人物象形的表现方式,改变传统皮影为了表演需要只以侧面表现人物的方式;改变人物形象大量镂空以充分投影的方式,改变人物衣物服饰领角突出,关节突兀的特点。因为动画赋予了皮影更充足的场地,更多面的表现人物的可能,因此在创作中应该将皮影艺术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做到继承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在动画中,人物的唱腔以及说话方式应该统一采用现代普通话,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入简单的唱词,且需要配以字幕。
总之,以动画的方式表现皮影艺术,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皮影表演方式的简单翻拍以及一些技术手法的改进,更需要在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才能使皮影动画真正地为观众所接受,完成皮影艺术从被动地保护到主动发展的过程。
3.将皮影艺术加入动画专业课程。皮影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不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画创作者皮影知识不充分,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艺术创作。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考虑将皮影艺术加入到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真正培养一批既懂皮影又懂动画的人才,以促进皮影动画的长远发展。
总之,皮影艺术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改变皮影艺术的困境,可以考虑通过皮影动画的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在皮影动画的制作中注重联系时代特点,注重创新,最终实现皮影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J].艺术评论,2008(5).
〔2〕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介,2008(14).
〔3〕黄湘玲.皮影表演与声音艺术的结合[J].艺海,2007(2).
〔4〕陈程,常焱锋,白新艳.传统皮影艺术对现代国产动画发展的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
[关键词] 豫南皮影;造型特征;民俗文化;传承延续;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 J827 [文献标识码] A
1 豫南皮影艺术的发展
豫南皮影艺术正是以其独有的造型特点,承载了中原大地的文明,告诫后人历史的变迁。从形式上看,豫南皮影制作精细、工艺细致、造型粗矿,上小下大,带有中原文化气息,既有使用价值,又有欣赏功能、教育功能;从内容上来说它是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期盼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在现今日渐衰退的发展形势下,豫南皮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兼具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豫南皮影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都有自己的特征,但是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如果要传承下去,有创新,才能有出路,而创新的前提必须是对传统的了解。基于我对皮影的考察和研究,以及对各地域皮影在造型形式、手法、材质、工艺、色彩运用、地域文化特色等进行的比较,以期使豫南皮影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并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2 豫南皮影艺术的发展与民俗文化
豫南皮影包括罗山皮影、桐柏皮影、商城皮影、信阳皮影、固始皮影、新县皮影等小剧种。豫南以其神秘而厚重、原始而瑰丽、古朴而概括的特殊艺术形式、不断地吸引着专家学者的探源追踪。豫南皮影具有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淮阳的泥狗狗、南阳的画像砖、开封的汴绣、灵宝的剪纸艺术等艺术形式给予的感染和启示。
豫南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近千年,特别是豫南皮影的民俗文化对豫南的民众信仰和民俗活动有很深刻的影响。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豫南地区自古就有“礼”(礼仪、礼数、礼节),本身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乡俗礼仪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娱乐方式的丰富,人们对皮影戏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豫南皮影戏的存活空间更多是以酬神还愿,“愿影戏”的方式存活在人们的生活中,给民众所看到的是“皮影是神”,可以给予一切,保佑人们的生死安宁。
3 豫南皮影的造型与色彩特征
豫南皮影风格质朴简洁,装饰性意味极浓。影人一般高50厘米至60厘米左右,人物的造型的外轮廓多以长直线或是长弧线,这样可以使人物造型好看,但又不流俗。从人物脸谱的五官到衣服发饰的图案,女则花云草凤,男则云龙马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生旦净丑,一应俱全,每个人物造型都是匠人深思熟虑、精心雕画出来的,细腻精巧。
豫南皮影人物造型分为六个部分:人身造型、面部造型、动态造型、关系造型、角色造型、动物景片造型,与河北、山西等地方皮影不同的是,豫南皮影中的帽子和头脸造型是分开的。
对皮影性格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人物头脸的造型特征来展现,豫南影人面部造型很注重眉、眼部分细节处理,进行强调夸张、夸大化,给予眉毛、眼睛故意拉长刻画。豫南影人的形象,从人物的头部开始有较大的变形,眼鼻夸张,是影人角色、性格特征的展现,适应观众的视觉要求,更能表达造型的特色性。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行规,在豫南皮影艺术造型中,角色造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脸部造型区分角色、头饰造型认识角色。豫南皮影的人物头脸造型人物面部的刻画不但可以展现人物的地位和身份,面部某些细节的特写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自古民间就有神秘的“面相术”。
豫南皮影作为影戏的一种道具,它的造型特征与我国传统戏曲人物中的造型一脉相承,但是它与传统的戏曲真人造型又不同,因为它是在牛皮上进行造型设计,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皮影在许多造型上采用了装饰变形的方式,尤其在人物造型,影人服装处理上,多采用这种方式,即用一些抽象的装饰花纹来造型,例如点、线、面,和由点组成的线,由线组成的面,在运用过程中,有韵律、疏密和形式的结合等等,使之有更丰富的意蕴美,这种变形方式不同于现代艺术的变形方式。现代艺术变形是受审美意识形态的支配,变形是自觉地,是经过艺术科学的结构变形或抽象的变化,形式美的法则,是大众媒体所支配的。而皮影的变形处理是受具体思维方式和实用功能的支配,做不自觉的意象或象征变形,是自然而然的变形。并且以几何方式造型,在皮影中多数是采用这样造型手法,用几何分割的造型方式,并非自然几何结构的直接模仿,而是从具象的动植物形象变化出来,或者说是经过高度概括出来之后,加以修饰、夸张、幽默巧妙组合变形,最终形成了豫南皮影特有的造型特征:简单的脸谱化、夸张的艺术化、质朴的生活化、精妙的象征性、优雅的装饰性等特征。说是绘画,又别于绘,说是镂刻品,又带有装饰性,有着豫南的山村气息。通过与豫西皮影、唐山皮影、山西皮影、陕西皮影各个地域皮影造型特征的比较发现:无论哪个地域的皮影造型对当地的文化、美术、戏曲等都有启示和推动作用,皮影的造型元素和手法可以相互借鉴和运用。
4 豫南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运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豫南皮影浓厚淳朴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始终被保留,并受民众所喜爱。但由于当今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豫南皮影显露出了自身的不足和缺憾。皮影戏的文化生态链面临着随时可能断裂的危险,其传承与发展让人担忧。豫南皮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民众生活情趣。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普及,传统皮影艺人失传,皮影渐渐被排挤在外。豫南皮影戏正常的表演时间和影响范围在日益衰减,皮影剧团的运作停滞不前,整个皮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从豫南皮影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面对这样的现状和困境,只有容许和尊重民间的信仰空间,皮影及其相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留存其适宜生存延续的文化土壤。
4.1 用传承的方法,与现代科技结合,培养皮影接班人,改良皮影剧目和环境。有了传承,当然也要有保护的措施。
4.2 加强政府职能,提高皮影艺人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年轻影人。
4.3 提高皮影的收藏价值,皮影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需要包装,便被广大民众所喜爱。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
4.4 更好地利用皮影装饰艺术,在现代的影视动画中,很多作品都借鉴了皮影的造型特征、表演方式、剧目引用等。除此之外,皮影的造型元素已很广泛的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当中,“中西结合,古为今用”,可以使皮影更好地再现。
5 结论
豫南皮影艺术的造型特征,是集多种民间艺术,如剪纸、戏曲、绘画、年画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虽历经千百年,豫南皮影依然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在豫南大地发展着,它的存在记载了大别山区民间文化的点点滴滴,是豫南地区民间文化的结晶。豫南皮影的历史及发展单单靠这些创造者记录的文字少之甚少,但是却承载了民众最为直接、最为实际的思想和理想。如果想保留传统的元素,又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必须让传统与现代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
参考文献:
[1]魏力群.皮影艺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121.
[2]罗山县政府罗山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3:86.
[3]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58-59、67.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盛行于宫廷市井。黑龙江望奎是黄河以北第一家全国诗词之县,自古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江北派的望奎皮影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美轮美奂的影人、铿锵顿挫的唱词、高亢委婉的唱腔、娴熟默契的配合,构成了望奎皮影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它宣讲的是以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等为代表的警世教化。
欲将望奎皮影戏与幼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要考虑选取对幼儿有益的内容外,还需要注意内容吸收的难易程度。我们知道,在幼儿期,幼儿的语言、认知等心理过程刚刚萌芽,幼儿学习的对象必须是直观的知识,而不是中小学所采用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幼儿对养育自己的这一方水土的热爱之情。笔者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望奎皮影戏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欣赏皮影戏
活动目标:
1.知道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2.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3.了解皮影文化的现状,激发孩子表演皮影戏的兴趣。活动过程:
1.欣赏皮影戏《龟与鹤》片断(中间穿插与幼儿的引导性对话);
2.认识皮影,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方式:(1)出示皮影,认识皮影,知道用这些皮影表演的戏叫皮影戏。(2)了解表演皮影戏需要的道具;
3.观察皮影,简单了解皮影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4.观看皮影制作过程课件(取皮刮皮浆皮造型构图镂刻着色涂油);
5.了解皮影文化现状(讲解皮影文化,插放皮影舞蹈《俏夕阳》)。
活动二:自己动手做皮影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摸摸、做做中探索皮影的特点,并初步尝试制作简略的皮影,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皮影;
2.在活动中,积极地看、说、做,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合作的能力。
活动过程:
1.了解皮影好玩的特点:身体各部位会活动;
2.分组观察皮影提问:皮影为什么会活动?它是怎么制作的?皮影都是什么部位在动?
3.集体讨论皮影的特点:将皮影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教师提出问题,记录幼儿的观察和回答结果;
4.探索皮影的制作:接下来和幼儿一起学做这个皮影。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皮影人偶,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三:属于我们的皮影戏
装饰图案的再运用
皮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种类,它的造型内涵丰富多彩,造型的夸张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源自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沉淀,来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所形成的审美观念。传统皮影手工艺人将夸张抽象、繁冗而不杂乱的装饰纹样巧妙地简化、排列、组合,各种纹样在一片小小的皮影上和谐显现。这些都是可以考虑借鉴、运用到现代装饰设计之中的。
(1)原形附属。提取需要的图案原形作为载体,附属在新的材料上。根据新材料的特点、工艺及用途,与装饰对象融为一体,形成新的设计语言。例如,皮影造型的雕塑,采用的是传统皮影造型,用新型的透明材质代替传统的牛(驴)皮制作材料,舍弃其色彩,放大其比例,专以雕塑的形式展现。它没有了传统皮影的功能性,但却是以一种新的载体将传统的皮影艺术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2)基础简化。为了满足现代装饰的需求,将传统皮影图案纹样变形简化、抽象化、几何化、典型化。把复杂的图案纹样简化,以适应现今快餐文化的需求。这种简化可以使装饰简略但富含意蕴。如获2004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这套挂历大部分运用了传统皮影的造型装饰图案,将其提取、简化,用现代化色彩进行填充并与设计了的字体相结合,形成了新鲜而又和谐的视觉效果。
(3)平面升华。将平面化方式表达的二维装饰图案,以新的艺术形态给予体现,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吸取皮影人物、花卉和其他装饰搭配物的形态特点和色彩组合,将这些图案整合处理,通过或印花或绣花或织花的手段,应用在各类丝绸家纺中,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如今在很多的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和书籍装帧上都能看到传统皮影头茬的运用,经过对头茬的再处理,使其在造型、线条、色彩上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镂空计白的艺术转化
皮影的精湛技艺主要在于其千变万化的镂空技术,镂空一方面丰富了皮影造型装饰的可视性和欣赏性;另一方面在表演时,光线的投射使得皮影更加晶莹剔透,增强了丰富的画面感和层次感。
(1)与新材料结合的表现。把纹样镂空作为主要的装饰形式、手段之一,运用在新材料上,让镂空计白部分,成为新的装饰图案的组成内容。如在硬性材料中,利用皮影镂空的秩序性和装饰性,或者单一纹样的重组,或头茬造型的直接应用,其丰富的纹样可以作为现代家具——屏风的装饰元素——以镂空的方式丰富空间层次,增强空间的文化意蕴。在软性材料中,如2008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作品,设计师就是根据皮影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将镂花艺术以空心、实心、半空半实等形式体现的。
(2)与光影结合的表现。把原本幕布上的视觉效果,以同样的光影原理,在不同的场所给予再现。如我们在设计灯具的时候,就可以借用皮影的光与影的艺术形式,在灯罩上特意使用传统皮影那种镂空的精细花纹。再如将皮影形象置于雕花玻璃上,其传统的元素使用现代的方式体现,就能增添空间的文化意蕴。
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体手段相结合
受当代文化的冲击,皮影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演出市场逐步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一门装饰艺术,它可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我们在现实中能够看到许多将皮影艺术和现代媒体艺术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如数字化皮影动画,就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真实再现了传统皮影中光与影的原理,使得形象更加丰富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能够克服传统皮影的种种局限,依据社会需求做出调整与修改,这就打破了传统皮影的沉闷,赋予了新生的艺术力量,并能被大众消费所接受。以此为例,不仅仅是中国的皮影可以数字动画,其他类型的数字动画造型设计也可以从皮影中吸取借鉴的东西,如面部造型、头饰造型、服饰装饰、夸张的身体比例等,都是可以将这些带有皮影文化特色的元素巧妙地运用到中国动画造型的设计之中,提高其文化底蕴,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的。此外,还有关于皮影的互动游戏、皮影雕塑、皮影广告灯箱等新的艺术形式,也是有益的尝试。
传统色彩的保留与转化
皮影造型中的色彩运用极其讲究,特别是巧妙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晕染着色方式。一方面,从现代平面设计的角度上看,皮影恰当的色彩运用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色彩纯正、对比鲜明、深浅层次分明。另一方面,传统的皮影用调趋于浓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应从传统引出现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根据市场与作品的特定需求,将传统的配色加以调整,做出相应的改善,走出既定的“五彩”模式,使作品凸显现代气息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的意蕴。
结语
皮影戏的过去
影戏的发源有众多假说,陕西民间有影戏始于西汉之说,汉文帝刘恒时期,宫妃剪桐树叶作人形逗太子玩耍。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中记载影戏源于唐代西安。现代西安仍有此戏,汉中一带尤为风行。
明清时期,陕西皮影发展达到鼎盛,关中地区从东路到西路,官宦世家蓄养戏班、戏箱成风,乡村更是影戏风行。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西洋电影的出现,影戏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到今天面临失传的境地。
陕西关中东路地区,辐射到周边省份包括山西省南部和河南省西部等部分地区。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陕南、陕北地区相比,陕西东路地区现存明清时期皮影文物最多,在雕刻技法上精雕细缕,造型独特精致,艺术成就最高。
这里还包括一部分“灰皮影”,“灰皮影”是指清朝中期流传下来的,一种从雕刻手法、制皮、到造型均与东路皮影有所不同的皮影影偶。“灰皮影”在造型上吸收了西路皮影形制略高的特点,但在雕刻技法上与东路皮影一脉相承,并且在复杂与华丽程度上比普通东路皮影更为夸张。
“灰皮影”制皮手法因年代久远已失传。据考证,其工序比普通东路皮影复杂,在选皮、刮皮、泡皮阶段与别不同,制作成本较高,通常在乡绅富户所家传收藏的皮影箱中能见到,并且所存留的皮影文物较少,因而更显珍贵。
曲线传神
陕西东路皮影雕刻艺术的基本形态由其功能决定。构图方式考虑到影人各部分,及其与景片、器物、家具的灵活组织的要求。透视方式必须满足在平面上尽可能多的传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场景的氛围等信息,色彩的配置必须满足其表演的需要。
陕西东路皮影有其独特的“推皮刀法”,在处理大的曲线时比较灵活,曲线能以流畅的弧度延伸,这种手法在强化对象的动势时能做到得心应手。
直线作为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线,在视觉上给人的心理感觉是生冷和僵硬的。而曲线,由于它本身包含的信息比直线丰富,在表达感情方面比直线更为优越。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在曲线的运用上极为娴熟,大量排比型的曲线的运用,强化了表现对象的动势,极为生动。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我们在画和雕塑中既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又看不到这些物理动作造成的幻觉。我们从中真正看到的仅仅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集聚或倾斜,他们传递的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种存在。”
这些曲线传递一种事件,这种事件存在于皮影雕刻家的内心深处,通过或倾斜,或聚集、或通向排列传达出来,给人以不动之动的强烈印象。
与别的地方皮影比较生硬的线条不同,陕西东路皮影雕刻艺术可以毫不夸张的称为运用线的艺术。在净角灰皮影头茬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其用线的娴熟,以及线条流畅的美感,影偶面部的典型的灰皮影特征“两弯眉”,以极其舒畅的造型传达了传统戏曲脸谱的神采,耳旁的发髻向上飘起,富有动感,准确的传达了人物在战斗中怒发冲冠、意气飞扬的精神状态。
虚实游刃有余
陕西东路皮影雕刻艺术在处理虚与实,繁与简的方面比较娴熟。东路皮影雕刻包含了大量的具有持续感的纹样,“灰皮影”的雕刻比普通的陕西东路皮影更为繁复、密集。因为细小的装饰在表演时会相互缠绕,仅适于收藏和欣赏,变成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品。
有规律的图案更能吸引关注,但是适度的把握则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在东路皮影图案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造型密集程度,从最简单的大面积的实地或者是轮廓线圈起来的“虚”的面积到服装上的花纹装饰,再到净角面部的花纹,直至细微的发丝胡须,由简到繁,由虚到实。
作为民间艺术的视觉特点,皮影雕刻并非像传统的文人艺术那样追求绝对的、强烈的黑白、虚实关系,它呈现出了一种“满”的视觉特征。这种视觉特征绝非一成不变。不同的单元构成了不同的繁简,这些富有质感的视觉图形在相互穿插中解决了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平衡问题,达到了多样的统一效果。
在神兽的影片中,神兽身体上的绿色斑点颇像构成中的点的构成图,它的面积较大,而穿插其中的鬃毛和脊骨鳞片、尾巴以及羽翅的色感较重,加上神兽腹部和腿部内侧较浅的留白,构成了黑白灰关系鲜明的图案效果。
正像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各种富有韵律感的肌理图形,使人在欣赏东路皮影雕刻作品时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审美。
独特艺术价值
出于表现丰富物像的目的,东路皮影雕刻中包含了富有艺术价值的情感信息,它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
在功曹朵子中,背景上的火焰以及人物下部的云朵以强烈的动感排列,向后方飘去,暗示了天马行空的空间运动。功曹是道教为神仙天庭世界所安排的官职,游走与天庭与现实世界之间,火与云的律动强化了人物的神话特色。人物的发须和衣带以及天马的鬃毛和尾巴向后飘动,夹杂在火与云之间,充满了动感。人物夸张的动势表现了其法力无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另一个对陕西东路皮影雕刻艺术的视觉形态影响较大的是其对对象的平面化处理。平面化的处理方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特征,但是在对皮影雕刻对象进行处理时,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事物的特征,与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所不同的是,皮影的空间处理运用了重叠的方式来强化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不会妨碍各部分的完整性,并且能突出重要对象的特征,在忠实传达信息与影片的完整性上达到高度的平衡。
在山门景片中,能清晰地看出这种运用重叠的方式对透视进行缩短的手法。景片中如何将景物统一在一起,并且不破坏其各自的特征,又能交待清楚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对现代的画家也算是一个难题。在景片中,雕刻家为了突出山门的特征将它放在最前面,然后运用重叠的方法将其它的辅的景物一层层的向深度空间推进,各部分景物之间并非运用等轴透视、侧面投影透视或者是三维透视统一在一起,而是用更为自由的手法统一在一起。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一、引言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落地生根,到宋代繁荣,距今已有460年的历史。罗山皮影在当地俗称“皮摔”,其唱腔、道白接近湖广语系,被归为西调皮影。罗山皮影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中河南皮影的代表,由于其地处鄂豫皖交界,在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浸染下形成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曾经占据各类民间艺术的龙头地位。皮影有动为戏、静为画的特点,这些由皮影艺人亲手制作的影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远销美国。1984年罗山皮影艺人杨龙山绘制的影偶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受中外专家学者一致好评(见图1)。1991年后,罗山皮影艺人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被誉为美妙的工艺品,之后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2008年,罗山艺人李世宏创作的影偶参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获得特殊荣誉奖。同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罗山皮影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才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使罗山皮影这朵艺术奇葩在现代绽放。本文将从现代装饰的视角全面解析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并试图找出现代装饰对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装饰视角下的罗山皮影造型艺术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由头茬和身段组成,通常一个身段可以搭配不同的头茬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变化,特定人物的服装和头茬是固定的。艺人通常会在影人的两手和脖子处安装操纵杆,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影人做出动静举止、喜怒哀乐来完成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罗山皮影五官特征似豫南人,在造型方面,粗狂质朴、自然单纯、色彩浓重,表现力较强,尤其重视面部的精雕细琢。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相对河北皮影“土”味更浓,甚至略有笨拙的美感,装饰图案更有原始感和神秘感。从皮影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晰简练概括,线条紧凑生动有力、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富于韵律;从轮廓内部上,以线描、雕刻、镂空、彩绘为主,图案很紧凑,同时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一)多视角的二维平面性
皮影的制作材料和表演方式决定了其二维平面性特点,为了加强表演艺术的视觉冲击力,罗山皮影造型采用了多视角多拼接的空间造型艺术手法,简单划一的人物外轮廓和纷繁复杂的身段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与和谐统一。影偶面部通常采用正侧面刻画,也称“五分脸”,正侧面的五官轮廓线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如生、旦、净人物刻画时只能看到一只眼、眉,并夸张延长至耳际,线条流畅飘逸,一气呵成,而嘴部、头冠多采用四分之三侧,也称为“七分像”。这种多视角的手法根据角色不同灵活运用,如丑角造型多设计成七分脸,露出双眼,扩大刻画面部特征的表现范围,若有独眼瞎丑角时,七分脸便于表现另一只眼瞎特征,以增大人物喜剧性和趣味感。最为独特的是这种多视角同时出现在一种形态要素中,如罗山皮影生、旦角中帽饰后面的羽翅几乎对等安置,发髻却作为正侧处理;服饰造型上领口用正面、衣袖为正侧面、腰部以下为四分之三侧;腿部造型多为一前一后两个正侧面表现(见图2)。在衬景配景处理上同样运用了多视角的方法,如桌子处理,出现了显示三大面透视效果的四条腿,而非正侧面的两条腿,从观众席看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倒也自然舒适。智慧的罗山皮影人深知剪影造型的单调与不足,娴熟的运用了平视、俯视、仰视等多角度以期表现立体感,这种造型与我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皮影戏观众的审美情绪和习惯。
(二)写意和写实打造传神形象
罗山皮影造型与朱仙镇年画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一脉相承,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更崇尚内在精神神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同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相似,以形写神,注重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艺术。影偶造型上,紧紧抓住各类角色人物、动物、道具的自然特征,在遵循一定程度的原有规律基础上,抒发艺人主观情感去塑造影偶的性格气质和神韵,将写意和写实完美结合,极大提升了影偶形象的观赏性。生、旦角的纤眉细眼、高耸额头、细挺鼻梁、点紅小口、莲指修长再加上阳刻面部轮廓,尽显白净斯文、温文尔雅的独特韵味(见图3)。阳刻的五官轮廓配上阴刻的发饰,产生起伏对比,愈发显得俊美。旦角和生角的性别区别多在眉目上,男性剑眉目长,眼角上扬,棱角分明,多忠诚,女性挑眉凤目,纤腰莲足,明媚皓齿,多温婉。另有一类生角,相貌异常俊美,耳处饰花,粗眉压眼,多风流奸诈之徒。净角狮鼻豹眼,夸张到变形的阔口之上,以赤眉虬髯陪衬,表现其威武强悍英勇之势,而鹰鼻鹞眼张口刻画多奸诈。丑角吊高眉毛、豹额圆眼、朝天鼻翼、龇牙歪嘴尽显其滑稽诙谐之神情,虽丑陋而无厌恶之感。丑角在雕刻手法上通常采用阴刻实雕、或实空结合、或绘制,勾勒出脸型和神态,以加强图案上的轻佻滑稽之感。怪兽造型多为汇集诸兽于一兽的形象,威猛矫健而无怪异之感。艺术处理上运用提炼、变形手法,经过现实与主观的巧妙融合,使其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三)形式多变的装饰纹样
罗山皮影在二维平面性的造型空间中运用多视角的手法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而整体造型又无杂乱不适之感,这在西方严谨理性的透视理上是不可能成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皮影展现其独特魅力?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笔者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实验,认为其关键在于巧妙的装饰手法。
1.装饰纹样的统一性
罗山皮影造型的设计上大胆吸收了汉画像砖和朱仙镇年画的处理方法,采用彩绘和刻镂相结合的工艺,绘制具象和抽象的纹样做装饰,运用反复、连续、对称,散点平置的艺术手法排列,形成韵律和节奏感(见图4)。影偶在面部特征的处理上多采用对五官的夸大、移位和变形上,尤其表现在对嘴部处理上。通常用具象的花草云凤图案修饰女性,用龙虎水云图案代表男身,一刚一柔的图案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美感而且交待了人物的性别。而在人物的裤脚、袖角、帽子、领口处常绘制抽象几何纹样,如文官蟒袍裤脚下的几何海水图案,女性裤脚处的半圆图形等。这种抽象纹样属于热情的抽象,就像图腾深置百姓内心,配以阳雕阴镂,适当计白更显得繁简相宜,虚实相生。“这种抽象的合规律造型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级的造型,当人类面对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时,在这种造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安息。”[1]这就是装饰纹样赋予皮影的魅力。
2.装饰纹样的图底关系
影偶造型借助灯光,较暗,身高十五寸为图,三尺白幕,明亮,面积大为底,这种图底对比使有着流畅轮廓的黑暗的影人造型在规则形状的明亮的白幕衬托下,每一个空间细节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这样一亮一暗、一大一小和一静一动,白幕与影人互补互存,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视觉整体。观者在这种明暗、简繁、虚实、曲直的对比中进行视觉的调试和交替,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动态画面。
3.装饰图案的寓意性
民间有图必有形形必吉祥的说法,同样在皮影图案中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比比皆是。皮影图案大多都以隐喻、谐音、暗示的方法在装饰造型的同时,起到了甄别人物身份,彰显人物品格的作用,同时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影人服饰处理中,花朵多半正面处理,以追求圆满,而不同的花色也暗示了不同的身份。老旦多饰牡丹、桃花、桃子、寿字纹、佛手、万字不到头等纹样讨个福寿双全的吉祥。文生多有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图案装饰,雪花象征淡雅文静,多用于旦角和文生。在桌、椅、几、轿的配镜上多出现狮子滚绣球、平安如意、五福捧寿、五龙戏珠等装饰图案。另外,在服装的装饰上大胆吸收了民间剪纸中水云龙凤的纹样,运用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排列技法,配上镂空的雕刻手法,使得画面热闹、饱满而又有秩序感,对于已经多年流传,形成定式的纹样,如龙纹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于皇帝的服饰或皇帝专用的器皿装饰上。
(四)绚丽色彩点亮整体氛围
色彩是皮影造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罗山皮影在选色上受五行用色观的影响,多用纯度极高的丙红、稀绿、肤青、藤黄、焦黑,肤白,其中肤白为皮影材料牛皮本身的淡黄色。影偶形象常年使用仍然绚丽多彩、赏心悦目,这跟其独特的上色工艺有重要关系。艺人选用当地矿物质熬制颜料,用平涂和晕染的方法,按祖传技法循赤、青、黄、绿、黑的先后顺序,双面着色一气呵成上色过程。经过多种工艺使颜料吃进皮子,再用当地桐油配以砣砷(釉)等化学物质,特别熬制油。上油后的影偶形象,投射到布幕上,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人物的选色上借鉴京剧脸谱的用色处理方法,黑色多正直,红色多忠烈,白色多奸恶,绿色则表示骁勇善战。如“三国”中的关羽画红脸,程咬金、《五峰会》中的暴虎勾绿脸。在颜色搭配上,讲究简中求繁,运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来增强色彩醒目感,这与现代用色原理相悖。如红配绿,现代人认为对比过于强烈很是俗气,而在皮影中却极为常见。如关羽施红脸,一身绿色蟒袍搭配,黑色长胡须,黑色结构线,配以皮革本身的淡黄色和镂空部分的白色,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其忠勇仁义之气。罗山皮影多用大红与大绿、黄与黑、黑与红、黑与绿的强对比,运用调和法和恰当的用色比例、使颜色协调统一于淡黄色半透明的皮质里。如果分析皮影色彩的情感表现,用味觉、听觉和时间来形容她的话,那一定是一串串热火朝天的辣椒,奏响一首颜色冲撞的奏鸣曲,去享受骄阳似火的灿烂夏日。
三、现代装饰继承与发展罗山皮影艺术的有效途径
现代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诸如罗山皮影这些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则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沉寂。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使其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笔者认为现代装饰唯有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提取装饰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做好传承和创新,才能称之为民族设计,才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手法借鉴。将罗山皮影造型艺术中的多视角和散点并置、图案的对比与统一、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装饰中。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和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以合理的设计手法去安置,显得尤为重要。如获2004年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提取了传统皮影的装饰图案元素,进行概括、夸张,用现代色彩进行填充,形成了时尚和古朴交融的和谐效果。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室内软装饰设计,利用皮影元素的提取,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室内的屏风、背景墙、隔断,装饰物件上,可以营造出一个别样的皮影世界。与各种材料相结合,形成不同肌理、质感具有皮影韵味的装饰艺术,甚至打破皮影的平面性,在各种立体造型中提取皮影元素,展现视觉美感。如在中国数字科学馆中展出的艺术家Eggdoodler创作的命名为Africa的鸵鸟蛋雕刻艺术作品,他就是利用了传统的皮影刻镂和造型工艺技法,最大限度的拓展鸵鸟蛋的厚度,让作品的层次成为重点,在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不小的轰动。在他的作品中就连动物细微的神情与身上的纹路都能清楚呈现,原本平面的作品产生了立体感,在灯光照射下,还能产生微微的阴影,藉此提升了不少的质感。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罗山皮影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皮影影偶制作多采用兽皮,存在取材难,制作工艺繁琐的缺点,现在有很多皮影艺人开始尝试用纸或赛璐洛片、有机玻璃板、综合材料和聚酷薄膜来替代传统兽皮。与新科技的结合。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的“皮影艺术•凌动舞台”作品获得最高奖项“英特尔杯”。他们将传统的皮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一个指令,能够完整的完成转身行走等各种平面动作。还有一些包括实时指令的输入和演示过程中手指接触,对实时动作的反馈,机器人的响应迅速动作过度自然,当时整个系统设计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如果这项科技走向成熟,只需要有机器人来进行操控影偶的表演或者机器人直接参与表演,那将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同时也对皮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真正的做到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民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概念。利用光影的投射原理,如在灯具设计中利用现代材料,在灯罩上刻意使用镂刻的精致花纹,让光线透过图案洒射出去,呈现出一种图像化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文化意蕴。利用皮影的光线投射原理,可以在客厅做个补充光源的台灯,只是台灯的一侧有可以变化的类似影人的模具,在灯光的照射下,将模具投射到墙面上,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把灯泡换成蜡烛或者仿蜡烛火苗变化的灯泡,就可以在墙上得到可变化的模具投影,增加室内环境趣味和氛围营造。另传统的皮影是依赖外界光源才能产生影的效果,艺人在操作时难免会有外影闯入的现象,如果可以设计出有自发光功能的影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纯净度和黑白对比度,也可以使影偶的形象更加强烈生动逼真,这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利用皮影缀结在艺人操控下形成动作的工艺特点,借助现代数码科学技术创造出可灵活变形的艺术产品。如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隔断装饰类家具设计中,希望利用特殊结构或技术,在不添加和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装饰图案上的变化,满足现代人对室内空间装饰的新鲜感需求。
四、结语
皮影戏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这种民间艺术主要是演员通过一些特制的平面人像,借助于灯光的反射将其倒影在帷幕中,后台进行丝弦锣鼓等乐器的伴奏,演员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这些平面人像进行控制,让它们表演出各种戏剧故事。
皮影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而且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性。皮影文化有北影和南影之分,南影主要就是四川皮影。
一、四川皮影的概况
四川皮影从乾隆晚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和传播,往往会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创作,比如民间故事或者一些大师的文学作品等。对于四川皮影戏来说,按照不同的地区,可以分成成都皮影和川北皮影两大类别。
(一)成都皮影
成都皮影可以说更加具有四川本土的地方色彩,在整个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会有演员演唱川剧。
成都皮影的锣鼓、剧目、唱腔、皮影人物服饰和道具等方面都与川剧无异,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对川剧有所超越。成都皮影戏在表演的过程中几乎完全仿用了川剧的一些曲调;锣鼓伴奏也与川剧无异,完全采用川剧伴奏;影人、道具雕刻,一般按照川剧脸谱、道具形式设计,戏剧化程度非常高。
(二)川北皮影
川北皮影大多借用川剧的声腔和鼓、锣、钵、铰、唢呐、胡琴等乐器。曲调来自道教、佛教和民间音乐。其中佛教、道教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音乐的调式、结构、旋法、风格及其表情达意方面注重虔诚、真实。
川北皮影的影人接近于北方皮影,更加清晰透光,通过灯光照射到纱幕上以后,所有的神态都会显现出来。川北皮影根据其发展阶段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陕皮影、土皮影和王灯影。
二、四川皮影造型服饰特点
四川皮影在对人物进行雕刻的时候,脸部基本上都会采用正侧面的方式,大多都会采用镂空的方式,鼻嘴都比较尖,头帽相连,而且采用一种低额尖颏的造型,在对命棍位置进行安排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通常情况下可以分成两种,文角安排在人物的胸前,而武角安排在人物的后颈处。
(一)四川皮影造型特点
四川皮影的人物造型设计主要是按照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等不同人物角色来设计的,通常都会采用程式化的脸谱,然后对其进行性格表现,能够非常清楚地表现皮影人物所具有的特点。
川北皮影又分为陕灯影、土灯影、王灯影。陕灯影的造型一般都是低额头、尖下巴,人物的头帽相连,整个影人全身共有11个不同的关节;须发或为皮刻,或为粘贴软须;靴子没有花纹。但是,雕刻相对来说会粗糙一些,影人脸谱虽然比较写实但是通常都是镂空的造型。土灯影的影人通常会有50厘米长,他们的头和帽分离,脸谱习惯于使用阴纹,造型相来说更加粗笨,整个雕工显得十分粗糙。王灯影的影人花纹、线条采用明刀雕刻,头和身符合人体结构比例。仿照川剧里面的头茬造型,脸基本上都是椭圆形,这些人物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看起来也比较生动有趣。
成都皮影的影人全身差不多有14个关节,其头部可以直接脖颈,然后用细铁丝进行缠绕,将头部和脖颈绕在皮圈中,而身体上的其他关节则需要利用麻绳进行连接。对于一个穿戴比较整齐的皮影人来说,一共可以分成三段:帽、头、衣履。相对来说,成都皮影人物的设计中,其无论从全身关节还是从分段上都要多于川北皮影。
(二)四川皮影服饰特点
在四川皮影的人物设计中,影人基本上都是由头茬和戳子两部分组成,影人的头茬主要包括影人的脸部造型,还有相应的帽子、头饰等。戳子主要指的是影人的服装以及服装上的各种配饰等。通常将他们身上穿着的服装俗称为衣裳,而身上的各种装饰品则统称为饰。不同的人物造型所佩戴的饰品会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如果人物造型是武将,那么通常都会佩戴兵器。
设计影人服饰时,需要根据影人的地位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来设计,根据不同的场合可以将其服饰分为几类,主要包括日常所穿的常服,参加聚会所穿的礼服以及参加葬礼所穿的丧服等。另外,少数民族还要穿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
影人头冠的设计是非常讲究的,一般要按照影人的地位来严格划分等级,如果影人只是一介平民,那么所选择的头冠就比较随意,因为对于古时的平民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不会戴帽,一直到了宋代,才开始流行“幞头”,并最终演变成了后来的帽子。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女性的头饰比较流行“大纂”,也就是直接把长发挽到脑后,然后再用簪子进行盘头,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样式。
各类造型的装饰图案都很精致,比如说蟒袍饰蟒龙等,还包括云片、江水海涯等很多常见图案。影人的花衫通常由衣和裙两部分组成,在这些服装上往往会通过雕刻的方式装饰很多好看的花卉。
三、结语
四川皮影构图完整、色彩明快、服饰华美、花团锦簇、惟妙惟肖,它以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和富有夸张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很多非常精致的造型,这些人物和装饰具有清晰明快的线条和生动的造型,给人以玲珑剔透的感觉。
1、1资源优势
孝义皮影独特的资源优势,是旅游营销得以开展的基础。孝义皮影在皮影艺术历史上,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和世界最早皮影之称的皮影戏,素有“三晋奇葩”之美称。孝义皮影制作精美、操作传伸逼真、表演手段独特、剧目丰富,现收藏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即有民间传说,也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且极具学术价值。同时孝义皮影戏又是一项综合性的戏剧民间艺术,集民间工艺美术、文学剧本、音乐唱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孝义皮影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观赏性深受旅游者尤其是儿童旅游者的喜爱。有全国唯一的一座皮影木偶影视拍摄基地——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和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皮影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旅游的“卖点”,成为孝义皮影开展旅游营销的基础。
1、2区位优势
孝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孝义皮影旅游更接近客源市场。孝义市是孝义周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发展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身就是孝义人员集散地。紧临灵石、汾阳、介休,与平遥也相距不远,很容易吸引在平遥古城、介休绵山、灵石王家大院旅游的客人来孝义旅游。同时孝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为开展旅游营销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孝义距省会太原120公里,走高速也只需2个小时;距北京、西安、天津、郑州等各大城市600公里。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直插腹地,孝柳铁路向西延伸,成为晋西和陕北地区的物流通道。国道307和108、省道汾介和孝午公路与市乡油路、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运高速、太军高速从南北两侧擦境而过。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孝义皮影更接近客源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必备条件之一。
2孝义皮影旅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营销意识淡薄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目前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发营销阶段,主要表现在旅游营销意识淡薄。人的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没有正确的旅游营销意识,就不会有营销活动的开展。孝义市政府只把皮影作为民间艺术加以保护,特别是从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只注重对于艺术的挖掘、改革和创新,而没有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向市场,从网络上的资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孝义皮影资源特色介绍,而关于是一种旅游产品的几乎为空白;当地民间的表演艺人大都岁数大了,对皮影开展旅游营销更是不甚了解;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旅游营销人才。因此,政府、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淡薄,导致实质性的旅游营销活动迟迟不能展开。
2、2营销主题模糊
孝义皮影暂时没有准确而清晰的旅游营销主题,直接影响着旅游营销目标市场的定位。目前,孝义皮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营销主题,对外的宣传主要有:皮影与木偶、碗碗腔合称孝义艺术“三大奇葩”、孝义传统文化——皮影等,如果开展旅游营销的话,这些主题就有点模糊,既突出不了孝义皮影的特点,又说明不了它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地位,同时也忽略了旅游者参与皮影的体验。缺乏明确的主题使旅游者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一个景点是否有准确清晰的营销主题直接影响这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为孝义皮影制定鲜明的营销主题,才能突出它的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和旅游者参与的体验,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融入山西民俗旅游之列。
2、3营销内容单一
孝义皮影营销内容单一是制约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又一主要原因。孝义皮影目前的营销内容主要是文字性的介绍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皮影艺术博物馆”。忽略了皮影人制品这一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和体验营销这两大营销内容。皮影人制品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高的收藏价值,是室内装饰、馈赠亲友、珍奇收藏、旅游产品的最佳首选。另外,皮影的制作、表演对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近年来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作为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更愿意加入某项活动中来,所以孝义皮影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体验营销,使游客既是观众更是演员,丰富游客在孝义的体验。可见,目前孝义皮影的单一的营销内容使得开展旅游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2、4营销渠道低级
孝义皮影营销渠道的低级严重地制约孝义皮影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孝义皮影的主要营销渠道是游客慕名而来或皮影演出团偶然外出演出,其中游客慕名而来的数量占少数,演出团外出演出虽然在演出地效果很好,但未能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后续营销且演出机会也不是很频繁。因此,这两种未经过旅游中间商的营销渠道不能使孝义皮影被庞大的客源市场所接近,同时也未能形成宣传推广孝义皮影的有效渠道。这种低级化的相对单一的营销渠道给孝义皮髟景区带来了经营风险,成了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瓶颈。
2、5宣传力度不足
开展孝义皮影营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足。网络上关于孝义皮影的资料90%都是介绍孝义皮影的制作和演出、种类和特色、起源和历史演变,很少宣传有关作为一个旅游产品的孝义皮影,没有一个正规的孝义皮影网站,照片和视频几乎是空白。媒体少有提及皮影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山西人,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孝义皮影、更未看过皮影戏表演。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经营皮影木偶作品及收藏品展览、儿童游乐公园、木偶电视剧光盘的发行、皮影木偶事业后继人才的教育、皮影木偶旅游工艺产品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在网络上都很少提到。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人们不知道、不了解、更走不进孝义皮影。孝义皮影只有通过影视及广告等各种载体扩大对外宣传,才能刺激潜在旅游者需求,引导潜在旅游者消费,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策略
3、1提高营销意识,打响皮影营销品牌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必须提高孝义市政府、皮影旅游从业者及当地居民的皮影旅游营销意识,强化皮影营销品牌。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宏观引导职能,认识到并重视孝义皮影营销的重要性,成立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等组织,主要负责皮影艺术的搜集和整理、皮影旅游营销策略的实施。办公室的成立有助于改变目前皮影旅游营销的自发状态,有助于将皮影旅游营销纳入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之中,有助于打造皮影旅游品牌。打造皮影旅游品牌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皮影旅游产品同其他民俗旅游产品的异化,这种异化应立足于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并将这种文化内涵赋予相应的旅游产品中。另外,在皮影旅游产品开发初期,可以将其与晋中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捆绑销售,使其融入到民俗旅游中,又可以提高其知名度。
3、2准确市场定位,明确皮影营销主题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就是要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通过目标市场细分,科学定位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前提,是制定旅游营销策略的基础,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是为了开拓目标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地调研,建议将孝义皮影艺术的目标市场确定为三类:一级目标市场:孝义市居民及周边居民;二级目标市场:山西省省内及周边市场和国外市场;三级目标市场:北京和东部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四级目标市场:全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建议将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的主题定为“参与孝义皮影,体验山西民俗”,它既可以突出孝义皮影旅游的特色,又能让游客在旅游营销主题中增加自己的旅游体验,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3丰富营销内容,开展皮影体验营销
(1)加大皮影制品等旅游纪念品的营销,以皮影靠子、皮影挂画、皮影服饰、皮影灯、皮影小件饰品等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为重点。针对小朋友这种特殊的目标人群,可以营销如孙悟空、猪八戒、奥特曼等他们所喜爱的皮影制品。(2)开展皮影体验营销。为顾客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让旅游者加入皮影的雕刻制作和皮影表演之中,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心情的放松、好奇心的满足,使之留下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寒暑假,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学生体验营销。
3、4拓宽营销渠道,开展合作营销
(1)与附近景区开展线路合作营销,如与周边的平遥古城、绵山、王家大院等景点组成各种旅游线路,如:平遥古城——孝义皮影——王家大院——绵山,通过这些渠道达到游客的双向流动和互动,景区间实现优势互补、共生发展。f2)与旅行社开展合作营销,孝义皮影应多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沟通和合作,依托旅行社保证孝义皮影稳定的客源。(3)与其他民俗品牌开展合作营销。另外,近年来,旅游散客比重明显增加,大型团队有下降趋势,小型自助团队大幅上升,且多是自驾游、家庭游,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站这个平台,搭建起远距离沟通桥梁。
3、5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形象
(1)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联合各旅行社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进入各种消费团体,尤其是学校、机关、老年协会和企业,利用宣传画册、年历赠送、学习赞助、友谊活动、体育交流和文化沙龙等进行广泛促销。(2)在途径孝义的高速公路沿线制作一批广告宣传牌,让“孝义皮影”冲击人们的眼球,让“孝义皮影”文化品牌深入人心,逐步为大众接受和青睐。(3)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扩大孝义皮影信息的区域范围,使其被广大的旅游者所熟知。(4)条件成熟后可到目标市场举办以“孝义皮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推介周”,适时建立“孝义皮影网站,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推介孝义、推介“孝义皮影”文化品牌·为孝义皮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关键词】 历史渊源;皮影演出;皮影刻制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最古老且风格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皮影是用牛皮刻制成戏剧人物、动物和道具,以灯照影而进行表演,因而取名为皮影。由于观看皮影演出时,人们只能看到通过灯光照在纱幕上的影子,所以凤翔方言把皮影戏叫做“灯影戏”,皮影叫做“灯影”。从事皮影的艺人,可分为演戏者和皮影制作者。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皮影的重要发祥地,凤翔以前是关中西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当地历朝历代都有皮影演出和制作的杰出代表人物。随着电影艺术的诞生以及电视的普及,加之近些年娱乐方式多元化,皮影演出逐渐退出了大众视野,而服务于皮影戏的皮影刻制却一枝独秀,顺利完成了从演出工具到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嬗变过程。凤翔县虢王镇万丰村的刘改成曾是雕刻皮影的著名艺人,他在继承传统刻制皮影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凤翔皮影独树一帜。现在其子刘军虎子承父业,雕刻皮影精益求精,近年来其作品名声大振,产品远销海内外。
一、凤翔皮影的历史渊源
皮影的起源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最早的传说都与神有关。文字版最早有记载的是班固《汉书・外戚传》:“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子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做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海阳竹枝词》把这个故事更鲜活地表述出来:“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由此可知,汉代的长安已经有皮影戏出现,而距长安仅三百里之遥的军事、文化、政治重镇凤翔当然也不甘落后。这也许是皮影的初级阶段。
北宋皮影戏已相当普遍,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不以风雨寒暑,渚棚看人,日日如是。”逢节庆之日“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清代时皮影戏做为一个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已经相当成熟,入关的满族人非常喜爱皮影戏,八旗王府中有专设的皮影戏舞台和道具,艺人常被王公贝勒邀请到王府表演。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凤翔的皮影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阶段,成为陕西省西路皮影的中心,几乎占领了各种庙会的演出舞台。同时皮影戏有“花钱少,事办好”的优点,农村红白喜事大都请皮影社班演出。
20世纪60年代以后,政府对演出市场进行整治,坚决取缔了宣传“封、资、修”思想的剧目,皮影戏的传统剧目都在取缔之列,艺人们只好放弃演出。皮影刻制艺人为了生存,也创新刻制了能演出现代戏的皮影,但因为群众不喜爱,也只得放弃努力。改革开放以后,皮影班社有所恢复,当时全县共有皮影班社30多家。
近十多年来,受娱乐方式多元化、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而悄然兴起的张扬之风的影响,致使皮影演出市场急剧衰退,专业皮影演出班社已所剩无几,年轻艺人们大多从事了其它行业,目前已经很难见到皮影演出了。皮影刻制这时却抓住机遇,通过创新,顺利完成了从演出工具到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嬗变过程,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二、凤翔皮影演出的兴衰
每个皮影演出班社的人员大约10人左右,由演员和乐队组成,其中大多数为兼职。演出班社中的“挑线”手(操纵皮影表演的艺人)最为重要,其名气的大小往往决定演出班社名气的大小。皮影演出舞台为简易的楼阁式,在距地1.5米处做成六平方米左右的平台,供放置乐器和演职人员坐。台前斜挂一幅用粗布包边的纱网作为皮影表演的舞台,俗称“亮子”,皮影戏中的人物和道具放置在亮子上时,亮子后上方的灯就把皮影的影像投在亮子上,再由挑线手操纵着做出各种戏剧动作,于是观众就看到在亮子上表演的饶有情趣的“灯影戏”(凤翔方言对皮影戏的称呼)了。
凤翔皮影属于西路皮影,曾上演过的剧种有秦腔、眉户、碗碗腔等。漫漫千余年来,凤翔皮影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技巧,筛选了适合皮影表演特点的剧目。因皮影戏的主要表演场所在各种庙会上,目的是为了“喜神”,其大多数剧目是以歌颂神佛功绩为主要内容,如《黄河阵》、《太和城》、《七熊盗桃》等。由于这些戏中有神、佛、仙、道和妖、魔、鬼、怪的场面,是“大戏”所表现不了的,很符合人们的猎奇心理;群众在看戏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精美的绘画艺术和雕刻技艺,这是皮影戏以前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过后,皮影戏虽然在凤翔复出,但与以前的兴盛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究其原因,一是皮影戏的传统剧本大都是口口相传、师徒直接传授,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许多剧本就失传了;现存艺人也有记得的,但都是自己本行当的剧词,支离破碎,没有人发掘整理,所以曾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剧目无法演出。二是依附剧本而存在的碗碗腔这一剧种,也随着老艺人的谢世而离开了凤翔。三是受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影响,人们(尤其青年人)对皮影戏已经不再情有独钟。近年来,凤翔农村已经很难见到皮影演出了。
三、凤翔皮影刻制
凤翔皮影的艺术创作,吸取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风格,也从秦腔戏、民间社火中吸取营养,堪称民间艺术大观园中的一绝。此后,皮影戏的演技和雕刻艺术都有所发展,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戏剧形式。观众在看戏的同时,也欣赏皮影的制作工艺。陕西皮影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凤翔皮影则是西路皮影的代表。
皮影的制作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皮影人物的造型结构和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每一个人物都分为头、身、臂、臀、腿等部件,单独刻好后再用线把各部件组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身段。头部暂不与其它部件组接,演出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安置在合适的身段上。人物的肩部和双手部位各系一根细竹子棍,名叫挑杆,供演出时挑线手操纵。皮影演出除了需要雕刻的30多公分高的人物外,还要配以卓、椅、台、案等日常用具和龙、虎等动物及车、轿等道具,也还要有山、树、花、草、亭、台、楼、阁等背景道具,这些用物都需要从事皮影雕刻的艺人提供。刻制皮影要选用上等的牛皮,经过刮薄、拉展、晾晒、雕刻、着色等24道工序后才能完成一个物件。手工雕刻一个人物,至少要刻3000多刀,一般采用阳雕阴刻、明暗凿纹等方法。
凤翔刻制皮影的能工巧匠曾层出不穷,过后出名的艺人当数刘改成。刘改成爱看戏班子演出灯影戏,也学习雕刻技艺。1958年,17岁的刘改成进入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工艺美术综合厂学习雕刻技术,两年后回到家乡,专门钻研和从事起皮影雕刻技艺。刘改成在大胆创新方面,首先对刀具进行了改进,把原先用指头的推力进行雕刻的刻刀改进为能用手的握力拉动雕刻的刻刀;其次是对传统的皮影造型进行了创新,将人物各部位的比例确定得更为合理;他还在皮影刻制过程中引入了其它有用的手法,使皮影更加具有观赏性,如他把篆刻手法运用于皮影制作后,使作品富有金石感,赢得了专家学者的好评;他在染色上对过渡色的运用,更是皮影界的首创。刘改成刻制出的人物、景物,图案造型精巧、生动传神,又有诗画般的韵味。
改革开放后,县上文化部门加大了对民间艺术的宣传力度,凤翔皮影在海内外有了名声,刘改成也就成为一名著名艺人。法国、日本等国家的艺术家及国内的艺术家、艺术院校师生络绎不绝先后专程去刘改成家观赏考察,《人民画报》曾对凤翔皮影作了专题报导。1989年,他的作品《马靠》、《小生雪花氅》、《龙袍》、《小旦》等被送到大连参展,其作品入选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2002年4月,凤翔县人民政府授予刘改成家“文化示范户”称号。
刘改成继承和改进了的陕西西路皮影有三大特色:一是西路皮影规格稍为偏大,其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身材造型优美大方;二是西路皮影设色艳丽特殊,采用的过渡色独具特色,作品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三是西路皮影的制作最大特点是拉刀刻制,因而皮影刀路光滑,线条流畅,立体感强,结实耐用。由于刘改成的创新,使西路皮影焕发了生机。
改革开放以后,刘改成玩了大半辈子的皮影成了走俏货,后来皮影演出市场不断萎缩,但刘改成家制作的皮影作品完成了从演出工具到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嬗变,成为一种有自己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而受到专家学者和民众的青睐,作为很有价值的收藏品和家庭装饰品越来越销售得火爆。2002年,刘改成率领家人来到凤翔县文化馆,创办了“西府皮影制作中心”,收了几十名学徒,进行皮影艺术的研究和开发。2003年9月,《华商报》对刘改成作了专题报导。
由于刘改成的言传身教,其三儿子刘军虎接过父亲在文化馆的摊子,并更名为“皮影雕刻艺术部”。他独立打拼了几年,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他面对民间工艺品如何搞好市场化经营的课题,花大力气研发新产品、搞好包装。近几年,凤翔皮影年产量8000多件,刘军虎夫妇和他的皮影雕刻艺术部年产5000多件。2003年9月,刘军虎的作品在宝鸡市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2003年9月,刘军虎夫妇带着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的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2003年9月9日的《中国民族报》对展出情况作了报导。2007年1月,刘军虎的作品《皮影――蕃王靠子》荣登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个性化邮票。
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有广大群众的保护热情,有艺人们的努力和创新,凤翔皮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子,为凤翔的民间艺术大观园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