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第1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情感策略体育教学影响研究1前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体育教学中探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已成当代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情感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以指导其教学行为的操作指南,它为教师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了富有操作性的指导思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体育教学2011级两个班学生,共6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查询结果进行有效整理与统计,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设计问卷。问卷的发放采取现场发放、当场填写、当面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96.55%。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情感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

3.1.1教学实验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研究结果

通过对教学实验后组间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实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证明情感策略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分析与讨论

4.1情感策略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

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组调查结果表明,在58份有效问卷当中,对“在上体育课之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问题肯定回答有26人,占总体人数的44.78%;对“在上体育课之后是否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问题肯定回答有41人,占总体人数的70.63%;对“你是否喜欢上体育课”问题肯定回答43人,占总体人数的74.13%;对“上体育课后心里感受是否减轻问题的肯定回答有39人,占总体人数的69.64%,特别是在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学生多数感到有所好转;对“上体育课后自主锻炼意识是否增强”问题的肯定回答有45人,占总体人数的77.59%,学生对体育印象兴趣、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体育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实验对心理健康影响方面,有15人选择“上完体育课后心理问题减轻很大”,占总体人数的26.79%,有24人认为上完体育课后心理问题减轻程度一般,占总体人数的42.85%。

4.2情感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情感策略的运用,通过改善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意志品质等,以减小内外应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实验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运用了情感策略,具体为形式匹配策略、角色转换策略、主体性评价策略、竞争互助策略。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来自于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

(2)情感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体现在:情感策略能够积极地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表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际交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情感策略通过影响锻炼的心理效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2建议

(1)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地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体育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式和有效手段,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因此,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当前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城区是由各个街道办事处统管社区工作,各个办事处对应城区各部门,进行具体事务管理。但唯独区卫生部门在街道办事处没有对应的下设机构,由于机构不完善,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卫生局对社区的管理不能到位,因而社区的健康教育无专人管理,造成了管理上的断层,使社区(街道办事处)这一基层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应有的组织作用。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网络不健全 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多手段地综合执行,因此,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健康促进网络是社区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而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资金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1.3 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地域、种族、社会习俗的不同,各地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社区健康教育要抓什么?这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流行病学诊断,找出社区内急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通过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一般由社区医生和护士兼顾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其健康教育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更是缺乏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价。

1.4 社区健康教育手段单一,未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优良态势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在相当多的地区仍停留于卫生宣传的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质,降低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作用,因此,如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干预体系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预防、分片负责,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开展系统教育,以媒体为媒介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居委会为单位、以健康教育骨干为依托开展持久的教育干预,以各个节日、卫生日为带动群众关注健康的积极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尽快改变人群生活方式,形成健康行为,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5 社区健康教育支持经费不足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性质上和社区卫生服务一样,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经费是开展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因素, 没有经费支持, 一切将无从谈起。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设立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没有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指标,在工作机制上没有健康教育经费的保障措施。而没有经费,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很多硬件建设也无法落实。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明确政府职责, 突出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一。各级政府对发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重要的责任,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协调机构, 制定相关政策, 健康教育要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轨道。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 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环保、计划生育等部门要把健康教育纳入各自的规划目标, 把普及卫生知识, 引导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变为自觉的行动, 把健康教育与各自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而努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志愿服务。

2.2 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双轨(向)管理、条块结合”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网络,是加强社区政府、专业机构和各部门间合作,协调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必要的组织保证。双轨管理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一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协调;二靠各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两条渠道,对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市健康教育所的技术指导下,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实施、评价,是承上启下连接“双轨”的中心。条块结合:一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骨干形成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纵向网络;二是社区内各单位协同参加,形成由教育、卫生、财政 、环保、群众团体以及各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横向网络。

2.3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 发展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为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因此,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发展社区健康教育。一是在保障人们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 通过健康教育建立社区卫生知识服务体系, 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全过程, 贯穿于居民生命保护的全过程, 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人群, 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服务, 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二是积极探索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健康教育, 在医疗服务、康复指导、家庭护理、饮食起居照顾等多形式的安老助老服务模式中, 在提高卫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提供健康咨询、技能指导,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家庭护送与护理、心肺复苏、骨折的家庭急救等。三是研究我国疾病控制工作承担两次卫生革命双重任务的严峻形势, 适应疾病控制工作的战略调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新的疾病的威胁, 这些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不能过高期望医药的作用, 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危险因素开展行为干预将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积极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居民健康消费心理变化, 引导社区居民健康投资。如建立预警信息系统, 提供健康教育提醒工具,制作高质量的科普知识光盘,举办健康教育展览,开办高血压、糖尿病等俱乐部,开设戒烟门诊等。

2.4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 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成为当地的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要逐步建立起各地社区健康教育规划、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负责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 指导社区健康教育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社区居民主要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社区健康教育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人群为重点人群, 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识水平,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技能, 建立健康行为, 提高生活质量。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每年普及5―10条健康信息, 结合当地情况对社区健康教育实行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经济文化状况, 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使健康教育在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 有的放矢, 注重实效。建立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社区健康教育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卫生信息薄弱和缺乏基线数据是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 要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信息系统, 目前已有不少社区运用计算机管理, 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 值得提倡。要尽快建立、推广社区健康教育应用软件, 改变目前大多数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资料“死档”状况, 逐步实现社区健康教育档案的微机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2.5 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 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 形成“社区诊断―社区规划―综合干预―评估”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有利于将健康相关行为干预落到实处,使社区健康教育逐步地向以证据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发展,通过社区诊断制定健康教育规划。社区诊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生产、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 从而找到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确定社区优先要解决的主要卫生问题。社区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主要表现在: 临床与预防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作为主要策略;一、二、三级预防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为导向;全人群策略与重点人群策略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卫生部门与社会各部门协作的综合, 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

2.6 增加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性质上和社区卫生服务一样, 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必须予以保证。因此,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资源, 单位出一点、居民出一点的经费管理体制, 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

2.7 加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价 根据社区健康教育的规划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包括年度评估、中期评估、远期效果评估。年度评估主要评价每年的健康教育效果, 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资源保障及各项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健康教育覆盖人群, 群众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情况;人群基本健康知识水平、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等。中期评估3―5年组织1 次, 主要评价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健康教育导致社区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根据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及时对社区健康教育目标与策略进行调整。远期效果评估包括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 以及卫生经济学的评价。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社区健康教育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建议组织专家与有关人员论证、研究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

2.8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健康教育队伍 建议成立国家级社区健康教育培训中心, 举办社区健康教育高级师资培训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纳入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经考核合格上岗。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 将健康教育列入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编写基层社区健康教育适用的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手册。组织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拍摄专题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教学片, 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典型范例, 推广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红叶, 李申生, 施建华等. 建立新型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7 年第5 卷第1 期(上).

第3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影响

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说明以及相关指导,服从遵守治疗和用药治疗,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增强药物治疗依从性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患者不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关系。但是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许多患者由于依从性不高,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危险性增加。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的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症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排除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物质依赖(如吸毒、酗酒等)。健康教育组50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36,病程2-23年,平均11年;对照组50例,年龄在26-61岁,平均年龄38,病程1-22年,平均1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与指标 以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例行健康教育,另一组设为对照组(未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而健康教育组则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干预治疗与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在干预前后对患者 BPRS总分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

1.3评定工具对于依从性判断,采用自制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精神病量表。

1.4依从性判断标准 评估人员采用询问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合理的依从性指标。完全依从:住院期间患者主动接受治疗,并按照服药;部分依从:住院期间患者被动接受治疗,并偶尔有藏药、拒药行为;不依从:住院期间患者完全被动治疗,常常拒药、藏药,在说服后仍旧不能改正。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结果

健康教育组干预后的评分情况分别为24.78±7.23,对照组为26.78±7.12;干预组在干预后的BPRS评分与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1两组患者评分情况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根据有关报道结果显示,未能坚持服药治疗患者复发率高达62-73%以上,而坚持服药的患者病情复发率只能达到17%-22%以上。而所谓依从性,就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说明以及相关指导,服从遵守治疗和用药治疗,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为此,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就成为医学专家探讨的热点问题。据研究发现,健康教育有利于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依从率达42%,干预组干预后依从性率达94%,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本结果提示,健康教育对用药依从性提高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不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关系,为了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危险性,必须要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并有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保育,陈汝兰,杨宇,钟皓,刘伟勤.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06:420-422.

[2]张玉海. 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1,03:605-606.

[3]陈梓朗.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3:876-877.

第4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 朋辈支持计划 自杀预防策略 干预模式

一、引言

调查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6年,自杀是美国12~18岁年龄段和19~25岁年龄段排名第三位的死亡原因,在我国,自杀是第五大致死原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金盛华在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过去几年曾有过自杀想法的人高达34.4%,有自杀企图的比例为4.4%。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作为一个介于社会问题和心理卫生问题之间的综合问题,已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它的出现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对此,各高校纷纷采取了诸多相应的措施、建立了自杀预防模式及干预机制。其中,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有效缓解身心困扰的模式还未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开展,根据其理论及原则,它将逐渐成为预防和干预在校大学生高危人群的一支重要途径,将成为一种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有效干预方法。

二、国内外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概述

从国内研究来看,对于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建立自杀上报制度、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预防机制、建立当事人自我成长机制、建立预警干预机制以及组建危机干预的师资和学生队伍等。

国外研究中,在对1965~2010年国外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自杀预防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大类中得到印证有效的策略就是减少致死因子和在抑郁症管理中对家访医生(GP)的培训;第二大类策略包含了大型的宣教活动,以学校为基础的筛查计划和看门人计划。有研究表明宣教活动效果很小,甚至一些研究发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做广泛的自杀预防教育会产生副作用。有些研究称在对抑郁症的筛查中提升了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从而降低了自杀率,但是有些研究并没有看到这种效果。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施行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青年自杀预防项目――GLSMA(the Garrett Lee Smith Memorial Act),包含了教育、培训课程、筛查、队伍建设、危机干预热线以及朋辈帮助一系列自杀干预活动,最普遍的干预措施就是看门人培训和识别高危人群的筛查计划。

三、朋辈支持计划(PSP)概述

1.概念研究

朋辈支持是指曾经面对、容忍和克服逆境的人能够为那些面对类似处境的人们提供有效的支持、鼓励、希望或者指导。国内运用同样理念的方法主要表现为“同伴教育”,最早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包括劝阻吸烟、预防和控制药物滥用、戒毒、艾滋病/性病/安全健康教育、预防犯罪、生殖健康教育、孕产妇保健、社区慢性病教育和营养学教育等;在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研究中发现,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与北京、上海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对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研究中发现,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等。二是运用于教育领域,即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提升作用。现在国内高校也开始建立朋辈学生组织或社团,但和PSP的涵义有所不同。

国外研究中,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在提升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上很有前景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癌症病人、慢性疾病病人、青少年行为问题人群等干预计划中。在美国,63所高中学生参与的自杀干预计划――LifeSavers培训计划中,PSP的培训内容分为团队合作、不带评判性的倾听他人的叙述、可能存在抑郁和自杀倾向的同伴的识别和专业性心理救助咨询资源列表四部分。

2.朋辈支持模式研究

从国内研究来看,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朋辈支持,而规范的朋辈支持模式目前在公共医疗领域部分存在,但在高校还没有开始实施。

就国外研究,朋辈支持的模式有很多,如面对面团队自我管理模式、朋辈教练或指导模式、朋辈社工模式、电话朋辈支持模式、网络朋辈支持模式、Chari compbell提出的“学生成功社交的朋辈辅导模型”(SSSPC);Tmothy A.Carey提出个体自我平衡的“分层法”朋辈辅导模式等,其中,面对面团队自我管理模式是基于激发权能理论,其关键在于朋辈领导。国外研究者建议成功的模式需要有几个如特定环境、贴合人群不同的工作日程、志愿者、领导者等关键性元素;朋辈教练或指导模式是一种非正式、更为灵活的PSP范式,这个是提供朋辈支持的朋辈教练与其他病人或参与者一对一会面,倾听、与他讨论相关问题、提供支持。较其他形式的PSP,朋辈指导范式同时能够帮助病人和指导者,有研究显示帮助他人的病人转而也能从中获益。

3.朋辈支持模式效果评估

关于朋辈支持的效果评估在公共医学领域应用较多,李晓波等、马迎华、梁升禄、刘宝花等研究发现,同伴教育是一种大学生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近期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王永进行的大学生的同伴心理互助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团体互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互动和教师督导相结合的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无论是医学领域,还是企业、学校中,朋辈教育及同伴教育等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帮助手段。目前采用在自杀干预领域中的的实证性研究极少,局限性是在对PSP培训的效果评估上控制组实验很难做到。而且,PSP往往与其他干预措施同时进行,很难明确PSP干预措施的效果。

四、朋辈支持计划(PSP)的思考及展望

纵观已有研究,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在学校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中尚未开展,亦有研究大部分仍依旧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实证研究极少;基本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高校还没有广泛实施;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朋辈支持模式干预过程、干预实效、评估指标等还需进一步标准化,希望本研究能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增添新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金盛华.青少年自杀意向预测研究.青年研究,1996,(5).

[2]彭鸿雁.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的构建.高等函授学报,2010,(4).

[3],黄炎炎,方定志.谈艾滋病同伴教育及体会.医学教育探索,2005,4(5).

第5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 肺结核 健康教育 定点医院就诊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4-0048-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the ninety-six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JIANG Yun

(Pengpuxincu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ABSTRE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intervention on the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otal 96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anage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between 2012 and 2013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ened with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health intervention, the knowledge of the tuberculosis symptom, transmission, policy and prognosis in the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0.05). The treatment consultation rate in the designated hospita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1). Conclusion: The health education enhances the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diseases and the treatment consultation rate in the designated hospitals of the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suspected patients with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consultation in the designated hospital

我国肺结核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每年新发患者约100万例[1],居各类传染病报告率之首。加强疑似肺结核者的防治知识教育,提高其疾病知识认知和就诊依从性,及时赴定点医院就诊,是当今结核病早发、早诊、早治的重要策略[2]。2012年-2013年我们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实施结核病健康干预,观察疾病认知改变,并追踪就诊结果,研究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对2012-2013年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辖区内疑似肺结核患者96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0~69岁。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自制调查问卷[3],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户籍、文化程度)、收入、是否首次发病等;结核病防治知识,包括结核病症状和传染性知识、有关卫生政策和结核病愈后知识。三部分题,每部分10题,每题2分,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的越好,疾病的认知度越高。采用二次调查法,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与肺结核疑似患者面对面调查。首次调查为健康教育前,4周后进行第二次调查。

健康干预

发放统一的结核病防治所编印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小册子、宣传折页。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时间为30~40 min。健康教育内容为结核病症状和传染性知识、有关卫生政策和结核病愈后知识。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填写结核防治知识调查表。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疑似患者对知识掌握情况、得分高低情况进行分析, 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结果

干预前后的认知比较

干预前疑似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相当缺乏,干预后知晓率显著提高,如政策和愈后知晓率为81.3%(78/96),传染性知识知晓率为80.0%(76/96),症状知识知晓率为87.5%(84/96)。干预前后疑似肺结核患者相关知识得分见表1。

干预前后定点医院就诊率比较

干预后疑似患者对结核病认知水平提升,遵医行为、赴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率较干预前的36例增加至84例。

讨论

本研究中疑似肺结核患者年龄在50~60岁者较多,相对年龄偏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6%,高收入的仅占24%,文化程度低下说明这些人群接受知识的理解力相对较低,低收入的疑似肺结核患者往往会考虑就诊的医疗费用,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针对这些人群大力宣传国家相关免费政策,打消这些人群在经济方面的顾虑,有利于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时得到诊治,对传染源的控制,肺结核的早发现,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4]。所以,有必要对这些人群进行干预。

本研究显示,健康教育使研究对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认知率较干预前大幅提高,健康意识的改变促使其主动配合,提高了赴结核定点医院就诊依从性和就诊率,避免耽误早诊断、早治疗的最佳时期,已成为结核病患者及时发现和控制的关键环节。从个人角度来说,干预后减少了由于知识匮乏而影响疑似肺结核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表明健康教育干预是有效的。

结核病定点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三位一体”新的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三方各施其职,才能有效地促进结核病控制工作[5]。督促指导疑似肺结核患者赴定点医院就诊,是基层单位职责,对肺结核及时发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8): 485-508.

郭洪菊, 袁萍, 王谦, 等. 结核病可疑症状者首诊选择结防机构医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22): 4327-4328.

高秋菊, 高连勇, 刘天鹏, 等. 基层官兵肺结核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6): 641-643.

张巧焕, 史婵, 于丰, 等.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4): 533.

第6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配偶;心理健康;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对326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调查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配偶,运用综合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后理论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检验该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配偶116人,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患者年龄26~62岁,平均37.11±8.27岁,病程3个月~36年,平均37.24±10.49月,丈夫62人、妻子54人,配偶平均年龄36.16±11.32岁,平均受教育时间7.25±3.28年,家庭月收入平均2287±451元,入组家属既往无精神异常史、无重大或慢性躯体疾病。将116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被试在年龄、文化程度、患者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来源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测量工具与方法

1.2.1 测量工具 将SCL―90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作为实验的前、后测检测工具。实验后同时使用自编实验效果反馈调查表调查被试对实验的态度以及对实验意图的认识,从而验证本实验的落实情况。

1.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测验法和教育实验法。

1.2.3 实验时间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历时3个月。

1.3 主要心理干预手段

1.3.1 专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每半个月作1次专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实验的3个月期间,做了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如何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心理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克服不合理认知、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等内容的专题讲座。

1.3.2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包括心理素质训练) 对实验组的患者家属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2次,每次1小时。在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我们选择家属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训练,并将心理素质训练中的内容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具体的训练方法有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我反省法、实践锻炼法、情景模拟法、游戏娱乐法、家庭作业法等。

1.3.3 心理咨询与辅导 每次专题讲座后,留一部分时间为团体咨询时间,对提出的问题予以现场解答。每周六为心理咨询日,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同时开设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对个别问题予以解答。并针对患者家属比较集中的问题开展了如何克服不合理认知、如何寻求社会支持等专题咨询辅导。

1.3.4 短程心理治疗对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被试,进行了短程心理治疗。

2 结果

对实验组家属进行3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实验后测。将实验前、后测试的数据结果利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表2,实验后实验效果反馈调查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实验效应及原因 精神分裂症配偶的健康教育模式实验,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理论,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家属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于本实验的成功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的归因分析。

3.1.1 实验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方向明确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家属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紧张、无助感、自卑、恐惧等,基本上都是个体在遇到应激情境时产生的主要心理事件,我们抓住了这一主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涉及培养应对方式、克服挫折、情绪管理技术等知识与技能,具体地教授和培训家属有效地处理这些心理事件的方法和技能,使其能够成功地处理这些压力情境。

3.1.2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科学有效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主要以促进其积极适应和主动发展为目标,根据患者家属已有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发展需要,从家属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科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2个方面的6个途径(专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素质专题训练、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团体心理咨询辅导、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主题心理咨询辅导),并从自我认识―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等主体心理素质形成过程的5个基本环节,创设适宜的教育促进环境,设计有效的训练策略,达到培养并保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目的。

3.1.3 心理素质训练体现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心理学的心理发生论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并关注其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发展。皮亚杰提出的“活动决定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在人与环境、人与教育、人与遗传这三对关系中,活动是最关键的因素,一切影响都只能通过活动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符合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面临的主要心理事件的活动,例如设计解除情绪紧张,减轻焦虑的“丹田呼吸放松法”,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的“克服挫折互助活动”和淡化挫折影响的“临终遗命”以及克服不合理认知、培养积极应对方式的“积极的日记”等活动。教学中还辅以录像,歌曲、动画等加以强化,并考虑到患者家属在活动中虽然能够朦胧地体验到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但是需要有人帮助表达出来才能更加促进其体验,因此我们在活动增加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加以适时点化的环节,以求画龙点睛之效。

第7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21-03

Efficacy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ged People

NI XinCAO Fengjiao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of Yiy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knowledge -attitude-practice(KAP)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with 100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dinary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received the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for 1 year. The KAP level and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both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KAP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and markedly high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P

[Key words]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Health educ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它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老年致死病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COPD患者不仅在疾病病因、不合理治疗的不良结局和急性加重期自我管理等方面知识贫乏[1],而且在疾病的信念和行为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2]。知信行(KAP)理论认为只有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才能改变其行为。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其重要性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对100例老年COPD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COPD患者KAP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COPD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200例,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年龄66~78岁,其中男146例,女54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0例。除外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及其它肺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和住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性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1年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

1.2.1教育内容①疾病知识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明确告之患者及家属,减少个体对香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和室外大气污染的暴露;努力使吸烟者戒烟,非吸烟者制止周围人吸烟,从而减少被动吸烟,降低发生COPD的危险因素;告之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呈现给患者及家属一个积极的前景。②气道护理患者多有支气管痉挛,痰液多且黏稠,不易咳出,不主动定时、有效排痰,痰液排出受阻会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及叩背排痰的方法,痰液特别黏稠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液化痰液、咳嗽无力时使用排痰仪协助将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保证病室和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为避免寒冷空气刺激,冬天注意保暖,外出戴口罩。每日视病情饮温开水1500~2000mL,可湿化痰液,增强气道的防御功能。③氧疗知识病人发生慢性呼吸衰竭时需接受长期氧疗(>15h/d)。正确氧气疗法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COPD患者多属Ⅱ型呼吸衰竭,即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交待病人及家属氧疗时严格遵守医嘱,实行持续低流量吸氧,不要在自感喘憋或气候加重时自行调节氧气流量而吸入高浓度氧。护理人员密切巡视,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保证患者及家人自觉遵守。教育内容主要有:缺氧的原因、临床表现、正确氧疗的方式和浓度及吸入时间,了解动脉血液气体结果、血氧饱和监测的意义、懂得用氧的目的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氧疗失效的原因及对策。逐一指导教育,使之掌握,适应出院后正确、安全的家庭氧疗。④具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较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能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PaO2,降低PaCO2,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家庭。为了让患者掌握正确方法,使用前做好心理沟通,消除恐惧等不良情绪,告之仪器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增加病人依存性。护士细致耐心地教会患者配合的方法,选择好适合病人的模式,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耐心听取患者感受,正确评估病人信息,调节好各参数,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⑤营养指导 长期通气不足可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又因缺氧、感染等因素长期摄入不足,加上高分解、高能量消耗的需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尤其是热卡摄入的减少,逐渐消瘦,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急性期静脉补充复合氨基酸、脂肪乳剂,提高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保证机体需要,同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有利于缓解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治疗时由治疗护士认真讲解目的、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等。⑥运动锻炼及康复指导缓解期病人以增强体质、进行呼吸锻炼为主,可改善呼吸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复发。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练气功、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把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制成CD或U盘发放给病人,对患者建立电话回访录,定时定期电话回访并指导、督促自觉坚持锻炼并持之以恒。

1.2.2教育方式负责护士对病人全面评估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明确不同阶段必须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技术性操作护士先给病人示教,然后请病人回教,直至掌握。定期组织病友参加讨论,互相交流,护理人员及时评价效果,不断改进措施。常规内容打印成册发放给病人,将急需了解的知识制成彩色宣传展板,挂放在病房走廊显眼处或绘制成黑板报挂放在宣传栏处,供患者随时阅读。根据每位患者的健康档案资料,每月实施电话回访,对不遵医行为进行分析,并调整教育方案。提供联系方式及时回复患者及家属的提问。

1.3效果评估

①KAP水平于入院当天(干预前)和实施健康教育后1年(干预后)采用刘丽萍等[4]设计的KAP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蔡映云等[5]改编的COPD生活质量评分表并将该量表各条目按1、2、3、4分正向赋值,并计算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或t’检验,以P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KAP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A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KA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知信行水平

KAP模式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COPD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有重点和针对性,尤其要强调健康行为的形成[2]。对COPD患者及家属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可促进患者和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患者对于自身价值和对疾病治疗信心的正向认同得以提高,同时在坚持呼吸功能锻炼、规范化用药、均衡饮食、保持生活起居规律性、培养业余爱好等行为方面的依从性改善。钱思兰等[6]对132例乙型肝炎患者实施系统干预,结果发现,系统干预可提高乙型肝炎病人KAP程度,有利于病情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KA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提示系统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有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明确治疗方案和治疗目标,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自觉调整心理状态,坚持用药与复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病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与刘丽萍等[4]的研究结果不符,他们对54例COPD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系统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COPD患者的知识、行为水平明显增高,但态度水平无明显改善。这种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样本不同和干预方式不同有关。

3.2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评估不仅反映了生理功能,还涉及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生活质量作为评价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测评、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等方面。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焦虑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记忆力差、接受能力差及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7]。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需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化,并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个体差异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辛玲[8]的研究表明,充分运用程序化模式对COPD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孟共林等[9]的研究证实,老年COPD患者按健康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证实了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有利于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Hernandez P,Balter M,Bourbeau J,et al. Living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urvey of pati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J]. Respir Med,2009,103(7):1004-1012.

[2] 刘丽萍,赵庆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及教育需求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041-1043.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 刘丽萍,赵庆华,刘雨村,等. 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信行水平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293-1295.

[5] 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6] 钱思兰,刘南田. 系统干预对乙型肝炎病人和家属知信行及病情控制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23):2104-2105.

[7] 刘丽萍,赵庆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 护理杂志,2007,24(1):43-45.

[8] 辛玲.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1-3.

第8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0-0060-03

Exploration of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U Bingde, CAO Chunhua

(Zhuang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or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the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in Shanghai. Methods: With multi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2 villages were selected as an experiment group and 2 villages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320 middle-aged people each.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bining with the pilot of the family doctor system, the model of th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village committee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linkage were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experi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2 years, the awareness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ral health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increased from 41.25% to 76.18%, and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ural; middle-aged people; oral health;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居民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口腔卫生行为习惯距离《指南》推荐的标准仍存在巨大差距[1],口腔疾病的主要对策是预防和控制,而不是治疗[2]。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以改善居民的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从而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3]。本研究结合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对农村中年人群采取专业机构联动、村委协同、居民互动的模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价,以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模式。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在庄行镇9个村委会中随机抽取潘垫村和新华村为试验组,芦泾村和杨楼村为对照组。对符合条件的35~59岁户籍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列表排序,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在每个村抽取男性80名,女性80名,4个村共640名,其中试验组320名,对照组320名。

调查方法

以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普查问卷为基础,结合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委托奉贤区牙病防治所组建专业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入户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调查。

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即通过乡村医生和村委干部每年发放2次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在村卫生室张贴画报。试验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2名全科医师接受区牙病防治所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和考核,从2011年3月起,该2名全科医师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分别担任试验组所在2个村居民的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公开健康咨询电话,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名家庭医生联合村委会干部根据试验对象居住地域、工作关系、邻里关系等因素,以每20名一组组成活动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遴选一名身体健康、初中以上学历、有一定威望的人员作为组长,然后统一接受区牙病防治所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周病和龋齿的病因与防治、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检查口腔的重要性等,经考试合格颁发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志愿者证书;每季度,由村委会干部会同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开展1次活动,相互学习交流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健康状况或开展口腔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家庭医生进行现场指导。两组均干预2年。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电脑,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结果

基本情况

在干预后的调查中,试验组应答319名,失访1名(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对照组应答315名,失访5名,其中男性3名(2名外迁、1名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入院),女性2名(外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失访率分别为0.31%和1.56%。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从表1可见,干预前后试验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7,P0.05);干预后,试验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5,P

口腔健康保健态度

干预后,试验组认为口腔健康很重要的人数从67.19%增加至89.34%,认为一般性或不重要的都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口腔健康重要性持正确态度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P

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干预后,试验组每天刷牙2次以上、横竖结合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选用软毛保健牙刷和饭后经常漱口的口腔健康保健行为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口腔健康保健行为大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3,P

讨论

第9篇: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范文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儿童;健康教育;生存质量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2位,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住院患儿统计资料显示,NS约占泌尿内科疾病患儿的21%~31%[1]。儿童NS好发年龄位3~5岁。此病病程迁延,容易复发,合并症多,儿童易产生持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可高达30%[2],同时也可能导致家庭功能的改变。因此我科针对NS患儿制定了一系列健康宣教,初见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NS儿童,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11(4.82±1.63)岁。入选标准:符合儿童NS诊断标准;年龄311岁;发病2个月以上;使用激素治疗;父母具有一定得读写和理解能力;排除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一般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个体化健康教育

1.2.1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入院评估,入院初期给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生理、心理、儿童教养、社会文化背景等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责任护士采取一对一宣教方式,反复讲解、结合书面形式教育,设置游戏进行互动及角色扮演。

1.2.2 营养治疗提倡:①蛋白质:正常量的优质蛋白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 g。②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的热量不少于126~147 kJ,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食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油脂,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芝麻油及鱼油以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豆类等[2]。③水肿时摄和低盐饮食(

1.2.3 心理宣教 由于本组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住院时间较长,采用暗示、鼓励、认同等方法鼓励患儿坚定意志,克服恐惧和自制力。查房或治疗时采用激励的口气激发患儿的好胜心和勇气。护士以诚恳的态度好患儿家长多交流,消除悲观、焦虑、抑郁情绪。向患儿家长强调他们的心理对孩子的影响,要求他们从内心自我开导,勇敢面对。向患儿及家长进行肾病综合征知识的讲授,给与心理支持和渐进形放松。并安排治愈的患儿现身说法[3]。

1.2.4 后期重点出院指导,特别是安全用药宣教,强调糖皮质激素规则用药的安全性,说明突然停药对病程或预后的不良影响,出院指导单写清楚患儿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休息及复诊时间。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对出院前各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掌握,60分80分为部分掌握,60分一下为没掌握。并采用患儿生存质量表评价出院1月后的生存质量。该表18个指标组成,包括精神、睡眠、家庭理解与配合、心理、日常生活4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

2 结果

2.3 两组患儿生存质量的比较两组患儿在出院1个月时,其生存质量总评分几各因子项得分均较入院时有提高(P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病程较长,为使患儿及家属能够重视疾病,需要培养患儿健康心态,减轻患儿心理压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各种感染,不随意停药或减药,不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健康教育确保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了施教人员对患儿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规范而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系统全面地掌握其各项资料,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突况,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提高患患儿假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和对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4],提高了肾病患儿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推动了专科护理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丁洁.肾病综合征诊治策略肾病综合征诊断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6):401403.

[2] 吴临爱.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2,26(7):178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