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农业发展势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势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发展势头

第1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自身建设和生产基地建设以及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产品逐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企业品牌打造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尽快做强做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发展目标

到201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户。根据晋政发〔2009〕3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好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小杂粮五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分三个梯次重点扶持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水平。

第一梯次:从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选择4个省级重点梯次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重点培育和指导,促进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扩张壮大,成为在省内乃至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到2013年,4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第二梯次:从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选择10个以上规模较大、发展前景好、竞争力较强的市级梯次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和指导,使其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扩张壮大,成为省内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到2013年,市级梯次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每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

第三梯次:从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选择确定30个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县级梯次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13年,30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每个企业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

二、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突出发展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构建规模更大、带动更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

1.粮食加工。围绕全市优质粮食生产,重点培育一批玉米、高粱、小麦加工企业。玉米加工重点培育介休维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平遥龙海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全市玉米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达到7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高粱加工主要培育太谷通宝醋业有限公司、榆次四眼井酿造有限公司、祁县乔家醋业有限公司、左权古舟酿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高粱加工量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小麦加工主要培育河南正龙食品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平遥县五阳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小麦加工量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2.畜禽加工。在大力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加工和规模健康养殖业基础上,重点培育具有传统加工优势的牛肉、鸡肉、猪肉、驴肉和奶类加工。牛肉加工培育以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牛肉加工企业,到2013年牛肉实际加工量达到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鸡肉加工重点培育平遥龙海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鸡肉制品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猪肉加工重点培育榆次泽榆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平遥延虎肉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加工量达到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驴肉重点培育太谷小常驴肉加工有限公司、榆社主力阿胶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全市驴肉加工量达到2000吨、阿胶加工量达到300公斤,销售收入2亿元;乳品重点培育晋阳乳业有限公司、榆次博瑞乳品有限公司、平遥凯旋乳业有限公司、古城乳业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加工转化鲜奶1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

3.蔬菜加工。充分发挥我市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区域特色优势,重点培育榆次区福大有限公司、太谷新太实业有限公司、太谷县喜林六味酱菜有限公司、祁县华祁食品有限公司、平遥同康芦笋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速冻菜、脱水菜及设施蔬菜深加工,提高蔬菜产品高品质处理能力,扩大蔬菜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4.果品加工。发挥我市核桃、红枣的生产优势,重点培育威特食品有限公司、左权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有限公司、太谷兴谷枣业有限公司、强隆农产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促进产品出口,提高市场占有率及产品知名度,到2013年,核桃实际加工量达到4万吨,枣类加工量达到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同时要加大核桃、红枣枣的保鲜贮藏能力。水果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市贮藏、加工的优势,重点培育祁县跃华果业有限公司、祁县麒麟果业有限公司、平遥县龙浪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13年全市水果贮藏、加工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

5.小杂粮加工。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小杂粮正向着主食化和方便化迈进。要适应人民群众膳食结构的变化和市场消费需求,重点扶持榆次德御农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顺新马杂粮有限公司、晋荞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提高加工转化的科技含量,提升转化率和副产品利用率。到2013年,全市小杂粮加工量达到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三、工作重点

1.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新建、技改和扩建,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开发新项目,充实项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支持和服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已退出煤炭领域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资源型企业转产中的项目选择、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协调解决好立项、用地和环评等实际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市外、境外大型企业通过独资、参股等形式来我市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2.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引导现有的加工龙头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加快推进企业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和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提升现代化生产与管理的水平。要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企业,采取控股、参股、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实现规模扩张。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引进人才,提升企业家素质。组织龙头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定期培训,更新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龙头企业管理团队。

3.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组建科研和新产品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科技研发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农科教、产学研的协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求,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关键加工技术研究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污染、低能耗、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优势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及其项目,搞好新产品开发。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高新技术培训。“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的实施要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有计划地组织龙头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展销会或参加省内外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4.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重要措施,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发打造名牌产品。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从整体上提升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申请工作和地理标志的注册工作。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政府分别奖励30万元和10万元。要帮助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疏通销售渠道,鼓励优势品牌企业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经贸洽谈活动,参与国内外农业资源开发和市场竞争,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5.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保障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供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原则,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区、产业带和基地县。重点抓好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小杂粮五大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园区)建设,提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和稳定的原料来源。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核心基地和参与兴办标准化种植、养殖园区。

6.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收益,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

四、扶持政策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市级财政每年从农业资金中统筹安排1500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项目实施、基地建设、品牌开发、人才培训,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和贷款担保资金、保鲜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资金补贴。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科技支农资金等有关涉及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管理权限的前提下,要按照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安排整合使用。各县(区、市)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有关金融机构、投资者进行合作,建立政府、企业、银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企合作洽谈会,加强银企项目对接。金融部门要积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对符合银行优良客户条件的给予重点支持,要搞好公开统一授信,在授信额度内的信贷业务可由经营行按程序和权限考察,并在利率上给予尽可能的优惠。对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所需的农产品原料收购资金,依据企业提供的出口产品订单适时安排放贷。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需的季节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采取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多种形式,解决抵押难的问题。

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事的农产品初加工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依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煤焦铁等民间资本投资新办和扩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新增税收解缴地方留成部分,执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98号)相关规定。

4.实行优惠的土地供应政策。列入省、市、县梯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可按土地出让现行政策,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各项费用按有关规定的政策、法律规定的执行,也可采取作价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使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对于农村建设用地,允许村集体以合作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导农户拥有的建设用地通过土地转包、出租、委托流转、入股等形式,依法有序参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经营。龙头企业和农户建设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和兴办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及其配套的简易交易场地,用地未永久性固化的,均视同农业生产用地。龙头企业在农业用地范围内的农具房、化粪池、水池等视同农业用地。

5.实行电价和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的执行大工业电价,315千伏安以下执行一般工商业电价。龙头企业创办的种植、养殖业生产基地以及在贫困县内兴办的农村粮食加工业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用地免缴建设规划配套费。工商、质监、卫生、国土、税务、环保、交通等各有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收取的行政性费用一律按最低标准执行或者免除。交通运输部门要简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运输车辆审批手续,支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运输企业构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物流网络,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水利部门要搞好供水设施建设和水量调配,以满足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用水需求。

五、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各县(区、市)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目标任务,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督促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实施,确保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2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关键词:农业要素;资金投入;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046-0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全局,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农业问题,农地比较效益区别明显,且二 、 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迫切需要各投资主体加大对不发达山区的农业资源禀赋投入。目前,农业投资主体虽呈多元化趋势,然农业收益投资主要是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在权衡利益得失的基础上选择的结果,故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上明显不足。在永德县大雪山乡这类不发达边疆山区乡镇,需重点分析农业投入要素的有效运行模式,提高农户个体、农业企业、集体经济和宏观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对于开展山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和三农问题的可控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雪山乡农业发展基本态势分析

(一)农业生态资源丰富

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属滇西南边疆山区落后民族乡镇,全乡辖8村90个村民小组两万余人,森林覆被率超过70%。境内大雪山属国家级5A原始生态旅游景点,可共开发资源富足。 全乡目前栽种咖啡、各类果树三万余亩,茶树近万亩;种植玉米7600亩,甘蔗四万余亩。绿色生态农业进一步崛起,农户收入逐步提高,另有绿色生态庄园近30个。可以说,大雪山乡可供利用、开发的农业生态资源广泛,发展潜力巨大。

(二)农业经济聚合效应尚需进一步延伸

大雪山乡92%以上的村民生活在山坡或半山坡上,全乡立足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相对于二、三产业收入而言,农业发展优势比较突出。近年来,大雪山乡立足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的70%来自经济作物,但2013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大雪山乡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农产品基本上在乡集街天靠车拉背背肩扛集中外销,与经济作物配套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尚未形成,除茶叶、家装等初级加工外基本没有,而且规模小。而精深细加工延伸度不够,导致经济农作物的加工聚合效应不明显。

(三)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大雪山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各项上级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等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实现了支农投入稳步增长。从2008年的19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6万元,全乡用于农业支出资金总计达120余万元,重点加大了对农田水利、村级道路建设、美丽新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直接补贴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年均增幅高达35.4%。六年来,全乡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全乡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8%、10.9%、11.1%、11.3%、11.5%、12.3% ( 见下图)。从增长比例来看,从2008-2012年均保持0.1%或0.2%的增幅,2013年增幅最大,达0.8%,这表明大雪山乡财政支农资金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 对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性投资的重视程度提高,稳健的财政支农增长机制正逐步形成。

二、不发达山区大雪山乡农业资源投入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农业投资主体地位凸显不均

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政府一直是农业投资的发展主体,其投资比重占70%以上,这也是其强大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我国现今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型时期,政府农业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人均明显不足,而农户个体因农业比较收益较少,缺乏进行大规模农业投资的可能性。农民收入作为农业投入催化因子在农业要素的产出弹性上具有传导效应,只有农业产出效益对农户有极大吸引力,农户才会作为“理性经济人”出现。大雪山乡90%的耕地处于坡地之上,故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资金是用于农村道路设施建设项目,虽然生产性投入各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但远不如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重视,如2013年农业投入总计达45万元,而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性资金所占比例不足30%。这主要表现在: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性创收的总体资金投入比重较小;用于农户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渠道灌溉等建设支出的比重不大;用于耕地改良、技术推广、农业风险等实用支出项目较小。由于投资主体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滞租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

(二)项目投入资金错位导致农业竞争力弱化

由于各涉农部门在管理机制上存在交叉性,支农资金的渠道出现多源性特征。在同级政府中,涉及财政、农林水、农综、农办( 扶贫)、 国土和交通等众多部门,以及本级安排及上级补助等多项资金。在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农林项目、方向安排等方面存在资金不到位、使用分散的现象。大雪山乡农业整体发展程度不够,一些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因思想意识、信息不畅、力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农业投资比较收益较低。同时也因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和风险性,作为农业投资微观主体的农户主观上不愿多增加农业投入,这也致使农业项目支农资金的竞争力弱化。

第3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关键词] 郑州市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一、郑州市龙头企业发展的特点

1.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措施,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谁带动农户多就扶持谁”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转移农村劳动力多、在郑州市建有稳定生产基地的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能力。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705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6家,其中省级16家,国家级4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10亿元,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初步建成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国前列。 以郑州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业,其产品占全国46%市场份额,在同行业中排行老大;以郑州金苑为代表的面粉加工,在全国面粉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以郑州奥克、金星为代表的啤酒生产企业,跻身全国四大啤酒集团行列。

2.农产品加工型的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其辐射力及带动力增强。2004年由《成功营销》杂志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的中国速冻主食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名单当中郑州思念,三全位居前两位。2005年在12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52家,占41%,销售收入达110亿元。如三全、思念、金苑面业、金星啤酒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额都在10亿元以上。其中三全公司开创了中国速冻产业之先河,引领着中国速冻食品的发展方向。现已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生产线及数万吨低温冷库,产品有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思念公司速冻食品年生产能力已达20万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22%;金苑面业已成为具有日加工小麦2200吨生产能力的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从1998年起,年加工总量连年居全国第一。并且,2006年9月思念食品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成为中西部地区惟一的一家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

3.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基地既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在抓好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同时,努力建设各具特色、比较稳固的生产基地始终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中壮大企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步伐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优质专用粮食、干鲜果品、畜禽和水产养殖、苗木花卉等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2005年基地总面积发展到160万亩。生产基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环境良好,龙头企业出口创汇增加。近年来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积极着力营造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培育郑州市支柱产业。其次,还积极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融资,立足本地特色,找准市场缺口,吸引国内工商资金、境外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当中来。据统计资料,2003年以来,各县(市)区共引进涉农项目100多个,吸引外来资金10多亿元,为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造了条件。2005年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净增了19家,达到25家,其中农产品加工类企业17家,占68%,水产畜牧养殖类企业4家,占16%;花卉林木类企业3家,占12%;农产品流通类企业1家,占4%;出口创汇总额3200万美元,出口农产品净增7大类15个品种,发展到10大类20余种,改变了以蔬菜出口为主的单一结构,形成了蔬菜、大蒜、大枣、蜂蜜、速冻食品、畜产品、花卉等出口产品齐头并进的局面。出口创汇产品已经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扩展到欧美等国家。

二、郑州市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的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目前郑州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只有16家,仅占河南省128家的八分之一强,国家级重点4家,约占河南省23家的六分之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山东省潍坊市2005年全市共有龙头企业1974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6家 ,销售收入达456.6亿元。与之相比较郑州市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到潍坊的三分之一,而销售收入只相当于潍坊的四分之一。潍坊市有80多家大的龙头企业集团,300多家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达11亿美元之多。2006年,郑州出口创汇型企业仅有60家,出口创汇1.5亿美元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多一点。

2.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差,竞争力弱。郑州各龙头企业在区域上比较分散,尚未形成集群经济。虽然也有像思念、三全这样的大型龙头企业,但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并不是只有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才有产业集群优势,传统农业也可以产生产业集群经济。山东寿光现在已形成了蔬菜产业集群,成为集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信息传递、技术推广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能一直走在全国其他城市前面,正是依靠”集群效应“形成了竞争优势。

3.企业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机制不完善。产权作为一种规则,它决定了社会应该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分配,以确保经济活动主体――人、企业具有创造精神,减少浪费和损失,确保创新利润归功于创新者,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未能按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尤其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中小龙头企业,随着规模扩大,简单家族式或合伙制的弊端和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企业经营,甚至导致企业四分五裂.。在经营机制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上未能与农户形成牢固的利益共享、分险共担的利益关联机制,农户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无法真正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产业化组织的稳定和存在.

4.农业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深入。除几个大型的龙头企业外其余的龙头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即使是外销也是销往国内的其他省市,而没有把出口国外、走向国际作为发展目标。而潍坊早就把农业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不仅仅是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因此郑州市应把龙头企业产业化链条置身于世界经济之中,瞄准国际市场,加强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使标准化建设成为龙头企业的自觉行为。

5.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靠政府投资和财政周转金;使用银行贷款、贴息贷款,“ 一条腿”融资现象较为突出,多渠道融资意识不强。在吸引工商资本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投资龙头企业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做大企业规模。发展龙头企业,既要“铺天盖地”,又要“顶天立地”。首先要合理规划,发展产业的积聚效应,集中培育和扶持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养殖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特种作物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地区性生产要素转移呈加快趋势,广东、浙江等一些地区的民间资本正向北部转移,苏南地区的民间资本向江北地区转移。郑州市应抓住这一机遇,要吸引“三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三要融合资源,壮大龙头企业。此外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研开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支撑力。

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和交易对象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联合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化。

3.实施“村企“互动战略。所谓“村企互动”,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发端,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传播,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态发展。

4.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内外并举,双管齐下,一方面着力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多方寻求合资伙伴,不断膨胀资本,扩大企业规模。为吸引国内外资金注入,政府应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认真落实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为投资者和企业经营提供优质服务,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让社会各界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监督政府改进服务质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郑州市县政府和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应积极构建银企交流平台,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增强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石洁: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及现实选择.产业研究.2006年第5期

第4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投入产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28

内蒙古地区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集中区域。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目标。为了使农业能够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调节好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分析中,投入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指农民,劳动资料主要包含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出主要是指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以及各种分配使用的方向。在农业经济系统中产出和投入,不仅能够预测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够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农业经济系统做出具体的分析。

1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1.1 基本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是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其最初出现是在法国重农学者魁奈所提出的“经济表”,随后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率”,确定了两大部门的比例关系,瓦尔拉斯为其补充提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确立了多个部门间的比例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又逐步出现平衡表和各种与经济有关的数学模型,这些在分析和研究经济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中国在1982年正式编制,确立产出表、实物表、价值表三个表作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基础。

1.2 原理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利用数学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网上编程和有效的软件,通过这些将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比例精确的计算出来,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其不只是简单的运用于一个部门,而是在多个部门中有着相关联系,甚至其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

1.3 基本模型

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二是价值型和实物型;三是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四是报告期和计划期投入产出模型。第一种是按照模型反映的时期而划分出来的,第二种是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第三种是投入产出表按资料范围划分,第四种是按照资料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出来。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这四种基本模型能够对经济系统做出计划和安排,以及根据所得的数据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 投入产出分析在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 利用投入产出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经济做出预测

在农业收成之后,往往会根据收获的农产品做出具体的投入产出表,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动态分析能够预测出在将来近一段时间内农业的收成情况,再根据这些趋势做出安排和改进。在2002年对内蒙古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产出表就能够比较出农业产业结构的比重是有所上升还是有所下降,同时也能对未来的发展情况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2.2 分析重大决策对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的影响

若要维持内蒙古农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就需要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重大决策往往会给农业经济系统造成巨大的反响,甚至会造成一系列的反应,所以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农业经济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投入分析能够综合各种因素,评估重大决策的可实施性,所以在分析农业经济系统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例如,国家“三农”政策推行以来,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不仅没有造成不良的后果,而且经投入产出分析,其能够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内蒙古东部平原地区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投入产出分析在设施农业经济效应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农业技术手段也层出不穷,设施农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使其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内蒙古经济系统的收益得以提升,必须对设施农业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日光温室在目前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内蒙古地区气候差异过大,采用日光温室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必须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具体分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出生产成本、产值以及净收入等具有关联性的联系,然后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再根据定量、定性等分析方法做出更为具体的分析,提出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3 结语

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农业的发展决定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预测出未来农业准确的发展趋势,为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做出保障。加深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让其与农业经济系统零距离,共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锦凤等.对内蒙农牧业经济投入产出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统计,1998(01):13-14.

第5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现状;策略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以及耕地面积在全国首屈一指。我国内蒙古国土总面积达到118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3%。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地区,由于依托着丰富的草原资源,因此畜牧业得到迅速,从而在短短数十年间改变内蒙古地区贫困落后的状况。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特色农业经济的动态演变过程

1.特色农业经济规模的动态演变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度实施,以及农民市场意识的逐步提高、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经济日益成为内蒙古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河套平原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灌区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具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客观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河套面粉销往全国各地,成为热门餐桌上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主食,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大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加,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农民为进一步增加产量,积极进行科学技术的引进,又促进了该区特色农业项目的诞生及发展。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的西部虽然是一片大戈壁,凭但是该地也具有着日照长、温差大的“阳光优势”,为科学、合理的利用该地的地理特征发展特色农业,该区积极邀请上海、甘肃、新疆等地的技术人员对该地进行特色的农业打造,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进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将该地以小麦为主的农产品调整集棉花、甜瓜等为一体的特色产品的组合,种植面积逐渐占到总耕地总面积的65%以上,去年,近几年特色产品积极登陆全国电商平台,销量迅猛,吉林、山东、北京等地均有电商平台在积极运作,取得良好收益。因此,仅特色农业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超过数千元。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在脱贫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积极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该区在影响国家“退耕还林”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积极吸引比如富广公司等实力雄厚深加工企业进驻该地,切实推进该地“土特产”加工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盟土豆种植面积扩大三倍,商品率提高七成以上。土豆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特色农业经济结构的动态演变近些年来,内蒙古的农业经济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种植业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之外,还包括畜牧业、林业以及渔业等相关产业。从演变结构看来,近些年,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势头处于一片大好的形势,2013年,内蒙古地区的牲畜存栏量已经达到1.3亿头。由2001年的200亿人民币增加到2012年的千亿人民币,已经占到农业经济的50%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一种信号,即,畜牧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经济产业结构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内蒙古的农业经济在动态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经济产业链较短放眼望去,内蒙古东部平原农业经济的总产值虽然在不断,但是目前大多数仍是粗放的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因此,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经济产业链,再加上宣传不够,造成“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步伐,并伤害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剖析主要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症结依然是高科技技术与资金投入仍有欠缺,没有吸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现有的加工企业没有掌握高端的加工技术。由于农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使人力、物力、技术力量投入高度分散,不仅使农产品单产水平低,而且抗灾能力弱,稍有小灾,农产品产量就发生较大幅度变化。2.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低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与地区相比,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结构规模过小的特征仍旧十分明显,内蒙古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是农业产品的加工规模、还是科技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等综合竞争力仍然较低,难以在国际产业链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近几年来,只有蒙牛和伊利在竞争中显示出一定的实力,其余的富有内蒙古特色的食品加工企业很少见诸报端。

三、加快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动态发展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笔者认为,针对畜牧业创造更高价值的理论基础上,争取将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为保证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应该减少低产量作物的种植,加大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的种植。同时,加大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力度,例如,牧民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往往将自家养殖的羊直接卖掉,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如果在当地能有企业,与牧民保持沟通,同时可以回收羊肉并做进一步深加工,加工成各种成品或半成品售出,收入就会有所改变,而目前情况是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内蒙古地区应加大力度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产业链。2.获取经济与技术支持内蒙古农业发展科技含量让然处于较低的程度,因此,内蒙古地区的人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该多学多问,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增加农业经济的总产值,减少损耗。同时,国家政策也应该在粮食收购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和照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以确保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四、结语

最近几年来,内蒙古的农业经济实现全方位的动态演变,获得令人欣慰欣慰的成就,然而,我们也需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经济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抗灾能力依然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人们应该齐心协力耕作种植,另一方面,应该努力获得财政拨款力度,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巩芳,盖志毅,长青,等.论保护草原生态与内蒙古经济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3):314-317.

第6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关键词:寒富苹果;铁岭县;农业发展;方案

1 提高认识,强化引导

面对铁岭县寒富苹果生产的发展势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对发展寒富苹果这项新兴富民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实地调研,于2012年3月13日召开专题座谈会,召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相关部门、乡镇及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和果农种植大户进行专题研讨,最终确定把发展寒富苹果确定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放在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几经研究,制定出《2012年铁岭县加快寒富苹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对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随后于4月9日,召开了2012年全县农业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充分动员,精心部署。面对这种良好发展形势,我们乘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抓好落实,上下齐动,全力推进寒富苹果产业开发,掀起了寒富苹果开发的热潮,当年春季共开发10986亩,目前已发展到3.7万亩,年底达5万亩。

2 突出科技,强化支撑

2.1 突出科技培训

第一,围绕产业发展,结合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全县通过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以及今年春季的大培训月活动等培训工作,围绕栽培、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肥水管理、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等内容,重点对镇西堡镇三台子、蔡牛镇青西、大甸子镇湾岭子及李千户小会、上未等重点生产基地开展集中培训,近两年共实际培训寒富苹果园艺工已超万人次。第二,推荐优秀果农参加省、市果树培训班,提升技术水平。近年来,我们选派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社长、寒富苹果种植大户、肯钻研的青年果农等100余人参加了省、市农业部门举办的果树培训班,以提升他们的科技意识及示范水平。第三,聘请省、市、县权威果树专家授课。我们积极与省果树技术研究所及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邀请省果树权威专家先后在大甸子镇、李千粽蚝驼蛭鞅ふ蚓侔煳宄布魄人以上的大型“阳光工程”果树培训班,培训最先进的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树形树势不合理及腐烂病等病虫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我县果农的科技生产水平。第四,发放寒富苹果技术教材、小册子和光盘。除上级部门提供的免费教材以外,阳光工程培训机构还为果农购买了5万多元的果树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教材及彩画册,免费发放给果农。

2.2 抓好试验示范和推广

近年来,我们试验示范和推广了20多项果树生产新技术,并成功应用到寒富苹果生产中,其中包括壁蜂授粉技术、抗寒栽培砧穗组合栽培模式、采用高光效树形和通风透光修剪技术、异花授粉技术、果实套袋栽培技术、人工增色技术、防寒技术、SOD(以及富硒)功能型苹果生产技术等。这些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了铁岭县果业的发展。

2.3 建好基地,树立典型

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镇西堡镇三台子村寒富苹果基地、大甸子镇湾岭子村寒富苹果基地、李千户海春园苹果专业合作社兴家沟基地、李千户镇小会村台子沟寒富苹果基地、蔡牛镇青西村寒富苹果基地、李千户花红沟寒富苹果基地等。这些典型基地的建立,有力地带动和激发了周边农民发展寒富苹果生产的热情。

2.4 抓好龙头,做强产业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产业,我们积极抓好龙头企业、农民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是大力发展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围绕产业基地,我们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果业专业合作社,使其在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套袋、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方面形成合力。其中规模较大、运作较好的有蔡牛镇青西村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镇西堡镇三台子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大甸子镇湾岭子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李千户镇台子沟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李千户海春园苹果生产合作社等。并以这些果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联合社,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二是引进、扶持相关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引进和扶持企业开发生产果酒、果醋、果茶、果汁、果干、果脯、水果缸头等苹果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牵动产业发展。三是提高果品的贮藏、加工能力。今年起,全县己建设中型半通风式果品贮藏窖20个,可贮藏寒富苹果250万公斤。今后还要建一批大中型的果窖和气调库,增加存贮能力。

2.5 提升品质,打造品牌

积极推行寒富苹果标准化生产及管理。一是生产标准化。新建的果园必须符合我省制定的果园标准化生产要求,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打造叫得响的品牌。目前,已成功注册了“湾岭子”“功普”“子归川”等寒富苹果品牌商标,并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李千户镇小会村台子沟寒富苹果基地今年申报了绿色食品,引入了SOD功能型苹果生产技术,秋季每公斤SOD苹果售价将在20元以上,效益相当可观。二是管理统一化。果园实行统一生产管理。按一定比例配备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第7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

(一)农业与农村工作

年初,办事处就制定了全年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思路及工作内容,并工作细化、责任到人。认真贯彻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发展氛围。在村级财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农民负担监管,在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统计资料规范上报及各类项目编制上报等方面,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项目数量和建设规模走在全市前列。上半年,全办开展农业承包合同业务50起,规模土地流转面积2处105亩;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开展农业补贴对象调查、农业保险理赔,共理赔17.8万元的油菜小麦灾情损失。主要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进现代农业

巩固提升现有的8个合作社,促进升级达标,增强带动作用;继续建设优势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畜禽养殖得到合理发展,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8家,家禽养殖大户170多户,生猪规模养殖得到突破,户数15户。吊瓜种植面积达800亩;蔬菜种植规模得到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落花荡的农家乐旅游经济,保持健康发展,3A景区启动建设。

(2)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动受益群众开展水利兴修,去冬今春以来,办事处投入58万元,全面完成总造价180余万元的5项办事处重点水利工程;新农村建设围绕项目建设,开展7个自然村村庄整治及落花荡美丽和谐乡村建设。

(3)加强防控,减少农业灾害损失

一是做好自然灾害预防及抗灾,针对洪水、干旱、大风、冷害等灾害,提前制定了防范预案,确保处置及时,于汛期前开展了检查,重点塘库准备防汛物资;二是防范重大生物灾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在田作物病虫害防治1.5万亩次,开展动物疫病春季防疫和夏季补针工作,口蹄疫、猪瘟免疫率达100%,家禽禽流感免疫率达100%。加强宣传防范动物重点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三是加强林政管理,部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措施,使全办上半年没有发生一例重大的火灾。

(二)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全力做好拓展区及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上半年拓展区已完成征地面积1000余亩,司尔特项目建设场地平整工程已动工建设,现已场平面积450亩左右;已完成拆迁签字协议90%。安置区已开始动工建设,另外,渡口村村级生态公益型公墓已投工建设,现已安置墓穴近300个。高速公路征地工作全面结束,拆迁工作完成93%。施工环境保障有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第8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梨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四平振兴,梨树要率先崛起”的崇高使命,以“农业立市”为导向,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曲,打响现代农业发展攻坚战,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依托,以“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为载体,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梨树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十年磨一剑,打造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从2007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就在梨树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并成功创建连作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体系。梨树县在全县实施“331”工程,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先进技术,落实粮食高产示范区27.7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15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整合各类资源,打造“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优势,整合涉农资金2.4亿元,精心打造了42公里“梨树现代农业综合体”。目前,投资906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已具雏形,规模达到10万亩,各类农业科技高度集成。科学系统规划,打造“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抢抓“数字梨树”升级改造的有利契机,投资1000万元,在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建立“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大力引进国内顶级的涉农研究机构,不断拓展研发领域和空间,让梨树充分掌控现代农业发展话语权。加强交流合作,打造“梨树黑土地论坛”。成功举办两届“梨树黑土地论坛”,积极开展高端资源、高端要素、高端项目对接。通过发展泛论坛产业,争得国家黑土地保护和农作物秸秆利用资金4125万元,英国牛顿基金会250万英镑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金也大部分落户梨树。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依托,以农村“五改”为载体,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做美乡村、做靓文化”的安排部署,梨树县主要通过“四个强化”,打造美丽幸福家园。强化考核推动,确保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决战决胜。根据“县里检查考核总分、乡镇联检相互打分、县领导综合打分”累计得分,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按照位次落实工作经费。全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栽种花草树木、整治村屯环境卫生,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强化活动引领,确保省级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积极开展“德兴梨树”主题教育实践,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投入资金700万元,提升了重点村村部、休闲广场、周边环境等建设标准。强化内涵挖掘,确保精品环线各具特色。投资52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生态宜居、文化精品等四条环线,通过“精品环线”的引领和带动,让“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强化协调服务,确保把农村“五改”做成民心工程。在蔡家村、马家村开展的“五改”试点和“阳光沐浴进农家”工程,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第9篇:农业发展势头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安徽泾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质量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正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长期以来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4年泾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泾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1泾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生态农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11月,《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论证,2006年4月泾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泾县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使泾县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跟踪监测等环节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使用,化肥使用强度由2004年的325kg/hm2降为2006年的295kg/hm2,病虫综合防治率由2004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60%,农膜回收率由2004年的20%提高到2006年的2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38.8%提高到2006年的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4%提高到2006年的80%。至2006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面积1.7万公顷,其中2666.7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16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2006年在全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卡试点,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均抽检样品500份,合格率97%。

1.2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国家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有林地总面积12.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800hm2;制定实施了《泾县土地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泾县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对无证开采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泾县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3畜牧业和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加快

畜牧业作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泾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586口。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其中查济(星吾公)村被列为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市处领先地位,综合利用率达到49%,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4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

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开始涉足生态农业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以种、养、加为一体的安徽祥泰公司,开发荒山荒坡种植青梅67hm2,建起了集林、果生产加工、生猪养殖、沼气建设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泾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破坏生态的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化肥、农药使用严重超标,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资源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体制不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上缺乏协调,职能上存在交叉。三是生态建设投入不足,虽然县财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但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3对策与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建设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泾县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己批准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减少随意性,做到整合资源、统筹发展。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生态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3.2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保证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新机制。超级秘书网

3.3抓好示范点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点上求突破,在质上求提高,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结合泾县的环境特点,重点做好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开发观光农业,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经验。

3.4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县的特点,要把发展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沼气建设,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引导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猪-沼-茶(粮、蔬、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在生态链条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