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投资分析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分析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分析策略

第1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关键词】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投资收益率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简称“基金定投”)是指投资者与基金公司或者基金代销机构(如银行)约定在每月的一个固定时间从其账户中划出固定的金额投资于某只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

我国的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市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国外的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市场已经相当发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香港、日本的基金市场,只要投资者坚持做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十年或十年以上,即使在股市动荡的时期,也会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上证指数自1990年到2007年年平均增速为24.6%,财富的累积速度应该快于其它成熟市场。而且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是一个长期计划,它的前提是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的CDP增长率平均都在9%左右,坚持长期投资,既可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带来的成果,也可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的风险。所以,基金投资者在我国若能采取长期投资的策略,则会有很大的获利机会。

一、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收益率分析

基金市场上的基金种类繁多,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基金投资策略呢?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投资基金的类型,基金投资的期限,定期投资的金额,基金管理公司的具体运作情况,证券市场的整体行情,宏观经济状况等。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基金的投资类型和投资期限对基金定投收益的影响。

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相互抵补的效果,所以我们选择对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三种不同投资类型的基金进行分析。考虑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长期投资效应,我们选择8只在2003年以前就成立并进行申购的基金,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分别是华夏成长、华安创新和南方稳健;3只混合型基金,分别是鹏华成长、融通新蓝筹和易方达平稳增长;2只债券型基金,分别是南方宝元和华夏债券A、B。假设投资者每月拿出500元本金进行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考虑到基金分红的情况,假设投资者采取红利转投的投资方式,红利转投的净值按除权除息日净值计算。基金的固定投资日为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赎回日为每年年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此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一是由于我国的基金市场发展比较晚,只能分析从2002年到2009年5月的数据,对于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长期投资而言,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我国基金市场上的基金种类繁多,在此仅选取了三种投资类型中的8只进行分析,只能反映该只基金本身业绩表现,不能完全反应各种投资类型的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收益率情况以及各个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能力。同时,为了时间上的可比性,在基金的固定购买日的设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公式:

其中,在这里讨论的投资收益率是指从开始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那天起到每一年年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投资收益率,表示赎回日的基金净值,表示最初购买日的基金净值,n表示赎回份额,表示申购费用,表示赎回费用,A表示本金。本文选取的8只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收益率如下图1所示。

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评价

通过图1中的图表和数据可以看出:

(一)在不同的阶段,各种投资类型的基金表现不尽相同

由图1可以看出,2003-2005年的熊市阶段,定期定额投资收益率较高的是混合型基金,其次是股票型基金。2006-2007牛市阶段,各种类型的基金都表现良好,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在2007-2008牛市转熊市阶段,3种类型的基金仍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投资收益率跌幅最大的是股票型基金,跌幅均超过200个百分点。而在2009股市逐步复苏之后,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最高的,其次是混合型基金。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收益在牛市阶段或者熊市转牛市阶段是最高的;债券型基金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收益比较稳定,在牛市阶段的表现虽然不如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但是在熊市转牛市阶段其投资收益率的跌幅是最小的;混合型基金在股市上涨时期的表现虽然不如股票型基金,但其在股市的各个阶段表现比较稳定,在牛市转熊市阶段其投资收益甚至高于股票型基金。

(二)不同的基金个体表现存在差异

在同样的行情下,投资类型相同的基金业绩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同样是债券型基金,在2007年的牛市阶段,南方宝元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22.34%,而华夏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仅为27.37%,相差了近95个百分点,而股票型基金中的华夏成长和华安创新在2007年末的投资收益率也相差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对基金个体的选择是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关键环节。

(三)从整体上看

从2002年开始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到2009年9月,其中经历2003-2005年的熊市,2006-2007年的牛市,2007-2008年的牛市转熊市和2009年股市的逐步复苏,各只基金最终都获得一定收益。可见,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者如果采取长期投资策略,最终将会有很大的获利机会。

(四)在2003-2005年的三年熊市期间

虽然综合指数在整体上呈下跌趋势,但是在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下,某些基金品种的定期定额投资还是略有盈利,所以,在熊市阶段,基金投资仍是比较保险的投资手段。

三、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策略建议

(一)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投资类型选择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投资阶段,不同投资类型的表现有所差别。所以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投资类型的基金。

当股市处于上涨期时,股票型基金是最优投资选择,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在这个时期,无论选择哪种投资类型的基金进行定期定额投资都可以获得收益,但是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最低的。当股市处于震荡期时,进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将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所以此时混合型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是债券型基金。当股市处于下跌期时,债券型基金是最保险的投资选择。如果选择其它类型的基金可能会面临损失本金的风险,收益甚至不如银行定期存款。

但是当投资期限足够长,以至于可以跨越股市的波动周期,分摊亏损风险,那么,混合型基金是优先选择,其次是股票型基金,最后才是债券型基金。

(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体基金的选择

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中,挑选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如图1所示,如果连续进行7年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华夏成长比华安创新的投资收益率要高出近30个百分点。

选择具体的基金产品的时候,投资者首先是选择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具体包括了解该公司的诚信度,基金经理人的素质和稳定性,旗下基金的整体业绩,服务品质等。其次是要了解基金产品是否适合个人的需要,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对象,风险水平是否与个人目标一致。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混合型基金,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最好选择债券型或者货币型等投资风险较小基金。第三是观察具体的基金产品的中长期绩效,即近三年绩效都在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因为一个景气循环阶段差不多是三年的时间,如果该只基金产品在近三年的绩效排名都稳居前列,则表示无论在任何景气阶段,基金基本都能提供相对稳健的报酬。最后还可以关注一下基金的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等。

(三)基金定投的投资期限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基金定期定额如果进行长期投资就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最终会获得一定的收益。根据美国市场的研究表明,按美国的股市发展历史,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一年的投资者中,亏损的比例是30%;定期定额投资5年的投资者中,亏损的比例减少至10%;如果定期定额投资时间增加至10年,亏损比例则只剩下2%了。换而言之,只要定期定额投资的时间足够长,定投亏损的比例就越低,甚至趋向于零。根据一项以台湾地区加权股价指数模拟的统计显示,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只要超过十年,亏损的机率接近于零。

同时,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计划的投资收益率为复利效应,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投资收益,通过利滚利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定投的复利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展现,因此不宜因市场短线波动而随意终止。只要长线前景佳,市场短期下跌反而是累积更多便宜单位数的时机,一旦市场反弹,长期累积的单位数就可以一次获利。

(四)基金定期定额投资适合的人群

由于基金定投具备储蓄和投资两大功能,所以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和领固定工资的上班一族是比较合适的。这类人群收入较少,开销较多,而且没有多余精力进行投资分析,所以可以选择小额的长期基金定投,在若干年之后会获得相当的回报。另外,基金定投还适合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由于定期定额投资有投资成本加权平均的优点,它能有效降低整体投资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进而稳步获利,因而是长期投资者看好的最佳选择工具。

参考文献

[1]胡凯,刘震.基金定投的制度性误解及投资适应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9):67-68.

[2]焦硕.基金定投规避股市的好选择[J].卓越理财,2008,(2):82.

[3]吴雪征.基金定投长期投资收益率剖析(一)――定投条件与盘整期表现[J].大众理财,2009,(3):36-37.

[4]吴雪征.基金定投长期投资收益率剖析(三)――规律总结[J].大众理财,2009,(5):30-31.

[5]宗文.基金定投误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6,(11):68-69.

作者简介:

第2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第3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关键词】 投资决策;目标体系; 策略

一、确立投资决策管理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分析、比较、筛选、过滤的决策过程,在确定投资决策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目标确定的相关因素。

(一)环境因素

企业投资既受益于投资环境,又受制于投资环境。政治的稳定性、政策的导向、经济的发展状况、社会的安定程度、技术进步状况、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资源及其他供给的充分性等都会影响企业投资的萌发、形成或实施,因此企业投资目标的设置应有利于适应外部环境,并能及时随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生产能力因素

要维持现有生产的顺利进行,保持企业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及时对所使用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对产品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革,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等等。要实现扩大企业生产,培育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新建、扩建厂房,增添机器设备,增加职工人数,提高人员素质等等。企业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活动,才能创造增强实力、广开财源的条件。因此企业投资目标的确立要有利于形成或扩大企业生产能力。

(三)相关关系人因素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职工等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因此合理的投资目标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各个方面。从逻辑关系来看,当投资效果一定时,各契约方取自投资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而当投资效果增加后,各方利益都会有所增加,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这又有利于企业投资效果的提高,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

(四)可持续发展因素

目标的确立应有利于维护企业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任何投资决策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投资时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科学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新增的投资项目,一方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报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投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以便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权衡,不断提高企业价值,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投资决策管理目标的构成体系

(一)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最终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最终目标是要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系统能够由落后、低级的状态,逐步演化到先进、高级的状态。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可通过企业在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提高来反映。从企业理财的角度看,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受企业投资活动的效益性和持续性目标的制约,即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受间接目标的制约。

(二)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间接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间接目标是增强企业投资运动的效益性、持续性。投资运动的效益性是指企业投资按照“投入资金―投资项目运营―收回资金”运动轨迹循环过程中的价值增值特性;企业投资运动的持续性是指企业投资运动循环过程的不间断以及投资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大的特性。企业投资运动效益性目标和持续性目标的实现,要受企业投资效果改善目标的制约,即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间接目标的实现,受直接目标的制约。

(三)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直接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直接目标是改善投资效果,防范/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改善投资效果是指增强企业投资获利能力;防范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是指避免企业投资状况恶化现象和投资获利能力降低现象的出现;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是指在面临投资风险的情况下,避免企业投资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和投资效果的进一步降低。改善投资效果,防范/控制企业投资风险目标的实现,要以减轻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改善企业投资决策质量为前提,即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直接目标的实现,要以手段目标为条件。

(四)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手段性目标

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手段性目标是减轻或消除企业投资运作过程中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改善企业投资决策质量、增强投资项目实施能力。减轻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是指通过加强对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的预测和分析,以增强企业投资决策者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抑制企业投资风险的生成与传导;改善企业投资决策质量是指通过建立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信息完备、主体合理的投资决策系统,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质量,并增强企业投资获利能力;增强投资项目实施的运营能力等,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行为激励与利益约束机制,使投资项目各运营主体都能意识到投资项目失败的后果对其各自利益的威胁,由此而优化企业各个利益主体运营项目的能力,增加其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的手段性目标的实现是企业提升投资决策效果策略实施的直接结果。

总体来看,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策略目标层次体系中,上层目标对下层目标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下层目标对上层目标则起到保障和支持的作用。即企业投资效果提升的手段目标是直接目标实现的基础,直接目标的实现又是间接目标的保障,间接目标的实现又将促进企业最终目标的完成;反过来,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最终目标的完成又将更有利于实现其间接目标、直接目标和手段目标,以此实现企业提升投资效果的良性循环。

三、实现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策略构建

(一)信息策略构建

畅通的信息源是企业投资决策过程重要的输入信号,因此,信息已成为投资决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元素,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面对变幻纷繁的市场,企业如何取得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是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者对信息的依赖成为可能;而科学决策本身又要求决策的定量性、正确性、时效性,需要信息系统向决策核心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完备、有效的信息。

1.建立有效的决策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收集手段

决策信息系统从组织结构分析来看一般是由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企业统一的信息机构;二是参谋咨询系统内部的信息机构;三是社会情报网。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并与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系统,为企业投资决策系统服务。

2.采用合理的信息获取方法

获取有效数据和可靠信息所采用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访谈、现场考察、职工调查、查阅相关档案、问卷调查、现行行政工作渠道等等,上述几类方法的单独使用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必须根据项目的特点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有效数据和可靠信息。同时,还要结合现有的其他信息资源,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及时进行信息分析与处理

通过上述各种方法获取的各种信息必须进行分析与处理,辨别真伪,去粗取精,这样才能转化为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首先,应当不断地、深入地进行调查,从国际经济形势变动、国家政策的变动、市场价格变动、购销情况及居民家庭的购物计划中发现社会需求结构变动的苗头,推测投资结构演变趋势。其次,应当注意观察其他行业或企业的投资动向,广泛了解科技人员的新产品开发意向,从中发现对投资结构可能带来较大影响的因素。再次,应当比较研究经济发达国家投资新动向,为预测国内需求结构及企业投资结构演变趋势提供参考。

4.善于挖掘信息资源和潜在能量

在分析过程中,企业应当设法挖掘信息资源和潜在能量,重视发挥信息的延伸增值效益。所谓信息延伸增值,是指通过对经济、社会、市场等信息的全面分析,综合思考和深度处理,预测某投资项目的未来前途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拓宽投资决策者的视野,适应市场变化规律和消费者的多元要求,选择新的投资开发途径,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新的增值目的。

(二)方法策略构建

1.决策方法的基础

决策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工作的有效性基础上的。要想收到比较好的调查效果,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或目标,以及调查费用幅度和时间要求;其次,应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搜集资料的方式,最好事先设计好调查问卷,制定出调查计划。在实施调查时,要注意调查人员的素质,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敬业精神的较高素质的人员从事调研,要注意及时对调查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整理和分析;最后,应写出调查报告。此外,还应作跟踪调查,也就是根据政策、经济形势及市场发展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反馈,以便改进下一次的调查工作。

2.预测方法的体系

科学的预见能力是建立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体系之上的。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实际工作中应同时使用,相互补充。定性分析是指决策者根据经验和分析能力,通过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判断、推理,来推测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定量分析法则是根据一定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据此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其缺陷是当历史资料不完备、数据不准确时难以使用定量方法;同时某些影响预测目标的因素与预测目标之间很难找到明确的数量关系,则只能通过定性的分析进行预测。

3.决策指标体系

投资决策评价和选择的指标很多,但如何选用,应根据企业自身和投资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具体应注意以下有关问题:

(1)应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外和其他行业的投资评价指标为参考,结合企业投资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来设置投资决策的经济评价指标,使之既能反映各个项目自身的特点,还能与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相适应。

(2)考虑到企业项目投资的多目标性质(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衡量项目的效益时,除了设置目前项目评价中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些常用指标外,还应加入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作为项目评价的依据。

(3)设置指标力求简明适用,便于操作。考虑到企业的特点以及目前企业投资决策人员的素质情况,项目评价中采用的指标既要便于计算又需简明适用。

(三)环境应对策略构建

投资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体现了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社会经济环境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社会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自然”基础,经常以先决条件的面目出现,基本不受主观意志活动的影响。由于投资环境所具有的特性,企业改善投资环境的策略应该是把投资环境单独抽出来作专门的研究和评价。企业有必要从系统观点出发,建立一个投资环境连续跟踪评价体系,以使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适应政府环境的变化发展,协调环境要素,增加企业调控投资活动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改善投资环境的目标。

(四)经营运作能力策略构建

项目虽然经过精心挑选、充分准备和系统评估,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风险。这些困难和风险既有来自外部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变化),也有来自内部的(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不足;没有能力采购到项目所需的资源;资金不到位或转移资金挪作他用;任意扩大或改变执行计划等)。这些都会影响投资效果,使项目的执行过程与投资决策过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的初步设计等的设想存在一定差距,使项目不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工投产和有效运营。总之,要搞好项目实施运行管理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有人管事;二是要有钱办事;三是要有章理事;四是要有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之能够成事,但归根到底要加强投资项目实施运营的获利能力。增强投资项目实施运营获利能力的措施包括搞好投资项目的监测、投资项目实施运营的问题诊断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吴仁群.投资决策:不确定性与竞争[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2]刘宁.工程目标决策研究[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3]徐绪松.投资科学[M].科学出版社,2008.

[4]邱苑华.项目管理学――工程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1.

第4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一、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呈波动状态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从1983年的9.6亿美元到2002年的527.43亿美元,19年间增长了56.58倍,年均增长率达24%。199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二大国,2002年成为全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中国利用外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呈波动态势。从1991年占世界比重的2.26%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3.45%,达到历史最高。

(二)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

由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和亚洲的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地缘关系,中国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首先从香港开始,随后台湾、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纷纷进入中国,以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一直占主要地位。

在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占主要部分。

在对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欧盟占主要地位。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三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平均20%左右,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在90%以上,2001年美国、日本、欧盟对中国直接投资占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的93.4%

(三)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行业,第三产业利用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利用比重下降

在投资流向上,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第二产业的工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近年呈不断上升趋势,而第一产业则呈下降趋势。

(四)独资和合资经营方式为主,合作经营方式为辅

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为主,中外合作经营为辅。截止到2002年底,以中外合资经营方式利用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2.91%,外商独资方式利用的直接投资占全国的36.97%,合作经营方式利用的外资占全国的20.12%。合资经营方式占的比重较大,因为在中国对外开放初期,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国内投资环境有一个熟悉和适应过程,希望以合资方式与国内企业联合经营,更有利于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展业务。

(五)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20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域流向很不平衡,到2001年底,东部地区利用外资的项目占全国的82.66%,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87.86%;中部地区利用外资项目占全国的12.39%,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8.96%;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项目占全国的4.95%,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3.18%。造成这一严重的不平衡是与中国的区域开放政策、地理区位、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政策特点

(一)主动性与非制度性

回顾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可以发现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一是主动性开放,二是政策性开放。所谓主动性开放就是指中国对外开放在区域选择、程度控制、政策制定、时序排列上都完全由中国自己决定,较少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

(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与WTO有关规定存在冲突

主动性与政策性是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必须承认中国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世界范围内的多边贸易与投资规则存在严重冲突,如在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中,对外资企业的出口外销比例、产品地产率、技术转让。外汇平衡和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区域等都提出种种要求和限制。

(三)优惠政策与限制政策同在,缺少中性政策

30多年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的重要特点是对外资企业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歧视同存,缺少内外资企业公平平等的中性政策。表现为一方面对允许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领域实施在税收、外汇资金、财政信贷资金、物资供应、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优惠,享受超国民待遇。而另一方面又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外销出口比例、当地产品率、外汇平衡、技术转让和外资比例有严格的限制。

三、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定位,谋划产业重点、利用外资项目

根据我国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结合我国相关经济圈的功能分工和城市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目标,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层次的思路,谋划一批产业重点利用外资项目,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现代市场运作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产业,努力提高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二)创新项目招商方式,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一般是整个产业链投资,进行群体竞争。针对产业链招商能够产生许多单个项目招商无法比拟的优势,即产业聚集效应、连锁带动效应和规模化效应。要瞄准那些产业关联度大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联合体系。同时,加强对已有项目投资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吸引其追加投资和“以外引外”,向产业链下游的服务业发展。

(三)优化引资环境,促进相关产业利用外资的健康发展

一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二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三是关注企业生态环境。

第5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关键词:纺织行业危机;资本输出;资本利用率;策略选择

我国纺织行业虽然是带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但因其自身行业特点所限,其劳动密集型部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逐步退出国内,如何在这一转变中实现我国纺织行业新的飞跃,大量的纺织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对自身的产业链进行调整,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浪潮已涌向东南亚各国。

然而,相比纺织企业果敢的行动,理论界对于纺织行业的对外投资浪潮却是偃旗息鼓,中国知网论文搜索对外投资条目达到18000条,而对于纺织行业的研究仅有70条。这对于本就信息相对匮乏的纺织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旨在从纺织工业的自身行业特点,发展方向出发,分析我国纺织行业对外投资(FDI)的原因、优势、方法。集百家之长,帮助纺织企业了解对外投资的机遇与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效力。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新趋势、新发展助力。

1.当前我国纺织工业行业分析

我国纺织行业在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发展目标。但近几年来,受到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棉丝等产品价格不断上扬、人民币汇率提高的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状况已大不如前:2012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2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2.6%,服装出口下降2.5%。

而在行业盈亏方面利润有所回落,亏损较快增加。2012年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262亿元,同比增长19.6%;利润总额334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棉纺纱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5.1%,化纤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52.4%。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增长35.5%,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95.9%。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增长91.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04.3%[1]。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面对国外同类竞争对手优势已逐渐减少。

成本优势渐失、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劳动力、能源动力和原材料能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增加。国外,非洲将实施纺织品进口替代政策,印度宣布暂时停止棉花出口,让中国纺织企业雪上加霜;同时,与印度、布基斯坦、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额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低价位的比较优势再次受到冲击。纺织业的主要加工对象即棉花价格内外悬殊。2011年9月以来,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振荡下跌,与国内棉价相差1000元左右;2012年年初,国内外棉花价差在3000元左右;5月下旬,国际市场棉价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达到了5000元/吨左右,价差不断持续拉大。与另一产棉大国印度相比,我国棉价高于印度棉价7000~8000元/吨;而巴基斯坦的棉纱价格甚至比我国棉花价格还低。国内外严重倒挂的棉价,直接导致国内棉纺出口企业承担了过高的原料成本,高成本的棉纺产品在面对外商报价时,毫无优势可言,出口企业由于没有利润不敢接单,致使我国际市场订单流失严重。

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纺织也都早收了严重冲击,这也使得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金融危机后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都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特殊保障条款的使用也更加频繁。特别针对纺织品。非关税壁垒中最隐蔽、最难琢磨的绿色壁垒也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纺织企业对此明显认识不足[2]。

获取信息途径有限、无法自主掌控营销渠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信息的作用更为重要,然而信息匮乏却是中国纺织企业普遍存在的弊病。一方面,造成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结果是出口收益低;另一方面,迫使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固守传统市场,扎堆现象十分严重,而这一现状进一步招致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或才需特别保障措施。

对中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说,缺乏自主掌控的完整出口营销渠道,使得纺织品出口面临诸多不利和风险。这是因为,我国纺织企业锁从事的生产加工是纺织品供应链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长期满足于从事来料加工、贴牌声场。加之,由于难以控制贸易中的价格风险而引发经常性的贸易摩擦。结果加剧了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转变远远不够,急需产业提升。据统计,2001~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贸易顺差为10856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85%。其最核心的变化时增长方式转变。但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形势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到,正在发生的转变和提升还远远不够,还存在许多厨房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因素。纺织工业继续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以加强自身的实力,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产于国际竞争的能力[3]。

2.纺织行业对外投资动因

经过对我国纺织企业的调查,其对外投资的动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开拓国外新市场;取得国外市场信息;绕过贸易壁垒,维持出口市场;取得当地生产要素;带动劳务输出等。

投资者的这些主管评价说明了两个重要的事实。其一,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纺织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经营自信心已显著增强,对对外投资的风险及国际竞争的畏惧感已然消除;其二,国内市场以趋于饱和和收缩,对长期投资而言,国际市场环境下对外投资更能发挥资金优势。在可预期的高利润驱动下,尽管国际化经营风险很大,不少企业仍认为值得一试[4]。

开拓国外市场。对外投资所能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功效即是能直接打开国外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在目标国直接建厂或入股等方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直接享受生产国原产地销售待遇,无需通过海关。

取得国外市场信息。对外投资后,企业可以形成新的、跨地域的信息新框架,这对于纺织行业这一传统和相对封闭的行业无疑十分有益,对出口导向型的纺织企业来说,了解国外市场信息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业竞争时能先知先觉。而在面对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时,对外投资所产生的经营实体能依据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国外企业在同一标准下竞争。

贸易壁垒,维持出口市场。虽然在中国加入WTO后,虽然纺织品对外出口已无配额限制,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频繁立案、特别条款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绿色壁垒”的涌现使纺织品出口企业苦不堪言,而对某些特定地区的直接投资可化解这些困难。如在产品出口“原产地”无法改变的现状下,纺织大省浙江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建厂规避欧美“特保”条例。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荣向早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将斥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日产23万件服装的纺织工厂,产品将从该国直接出口美国市场[5]。

得当地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环境下,许多纺织企业转而想诸如东南亚等劳动力价格低,原材料价格低,地价水电价格低的地区转移生产资料。这些企业通过产业跨境转移维持或提高了其竞争优势,保证了其市场占有率和对其他产品的成本优势。

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对外投资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仅仅是对外投资的企业海外部门所需要的工作人员与工人,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投资的正效应,企业产业规模与产量可以显著提升,这也同时刺激了企业在本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6]。

3.纺织企业对外投资方向

中国的纺织企业对外投资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其投资放心则泾渭分明,大部分的纺织企业专注于对低成本、落后地区的资本输出,其主要代表国家有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这些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力产本低,资源价格便宜,且部分有一定的外来投资补贴政策。而另一部分企业则专注与向先进发达国家注入资本。主要的代表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这部分的直接投资以收并购为主,其主要目的并非降低其生产成本,而主要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获得现金技术以及绕过壁垒。两类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主要目的明显不同[7]。

两种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差异[8]

4.两种投资方式理论依据

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根据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以本国已经国际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中依次进行,其中产业内部是指行业中不具优势的装配或生产特定部件的劳动密集型生产过程或部门;根据从比较劣势行业开始投资的原则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成本格局。该理论较好的解释了当时日本的产业转移与升级现象,从产业内部调整与升级看,战后日本跨国公司FDI在产生内部的调整趋势是从低生产率、劳动密集型行业向高生产率、高智能行业调整。日本通过FDI缩小了本国境内诸如纺织等行业的生产规模,为国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了资源,从而使本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得以不断调整与升级。即一方面致力于陈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低增值的工序转移到国外,而将高技术含量、高增值的工序留在国内。可见FDI本身就是日本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组成部分[9]。

发达地区投资的理论依据。第三世界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未由坎特威尔和其学生托兰惕诺共同提出的,该理论的两个基本命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

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同时也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投资的增长速度。从历史上看,技术积累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达国家和在发展中国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技术创新仍然是—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处于尖端的高科技领域,引导技术发展的潮流;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性,主要是利用其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来掌握和发展现有的生产技术。

该理论从学习的角度论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可行性,它说明了我国企业要成功实现在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一个关键是拥有“特有的学习经验”[9]。

5.研究模型构建

对两种不同投资区位的投资有其各自的特点。而对于这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经济数据的量化分析可得出一系列生产函数。下面将主要研究地区差异下的纺织行业投资收益比率。

参数选择: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条件有投资期望回报,投资支出,劳动力价格,原料价格,突破贸易壁垒产生的收益等等。但由于其中各项数据单位难以统一,且投资数据多为隐私数据,因此采用比率分析法。不研究具体案例,只将对各个国家的投资所得回报进行分析。

最终期望结果:对6种投资要素综合考量,通过比率法将其缩减为3项,通过实验因素的相关性,比较各个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计算对外投资因素—成本函数。

具体如表1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构建如下的基准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

Y1=a0+a1x1+a2x2+a3x3+e1

Y2=b0+b1x1+b2x2+b3x3+e2

其中a0,b0为截距,a1~a3,b1~b3为系数,e1,e2为随机误差项。

表1 投资成本量化分析表

6.实证分析

劳动力价格等数据来源于世界统计年鉴,网络资源。其中中国、越南、印度、印尼为纺织工人平均工资。(见表2)

表2 各国工人工资

根据工资数据分析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中,人工价格低的国家诸如越南等国十分受到重视。这些国家的工人工资要低于中国,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材料价格。世界主要三大产区中国、印度、美国。近年来一直波动不断,但总体来说,印度棉花价格始终低于美国与中国,因此,大量棉纺企业选择环印度地区作为投资地。以利用印度棉花价格优势降低成本。

原材料数据来源于期货市场价格

技术获取。技术获取方面,对印度、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输出的资本,其主要获益来源于成本降低优势,因此技术获取为0.而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并购,收购等资本活动。所能产生的收益多为技术性收益。

现假定对美国投资产生的收益最大,定为1。根据《全球工业国家科技竞争力统计年鉴》2012版,日本排名3,英国排名8,中国排名54,换算比例为1∶54。日本投资科技收益量化为0.94英国投资科技收益量化为0.85等等。

系数分析。根据上市公司数据中重大投资项目披露的20组纺织行业外投资项目最终收益成本率对其就投资国进行区别分组。在SAS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下分析。可得下列相关系数表。

表3 相关系数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对欠发达地区资本收益率存在正相关。二技术获取与关税优势对发达地区投资的资本收益率存在明显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与关税优惠,技术获取两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关税优惠对向欠发达地区投资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6093.有较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相关系数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对欠发达地区直接投资主要收益来源是劳动力成本低以及原材料价格低。根据相关系数分析,X1,X2对Y1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占主导地位。而原材料价格优势由于国际棉花价格波动容易失去。由于纺织行业工人要求一定的素质,因此,在投资案例中,对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收益低于对亚洲国家的投资。

对发达地区的直接投资多为技术目的或市场目的。根据相关系数分析,X1,X2对Y2的影响不显著。X3,x4对Y2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表明发达地区的技术获取和关税优势是吸引我国纺织企业投资的重点。关税优势的相关性低于技术获取说明向发达地区的投资难以产生生产规模或生产成本过高。因此,此类对外投资很难产生关税优惠。表明在贸易配额制度取消后,海外市场的开拓主要还是需要降低生产成本,而通过海外投资降低进出口成本的机会很少。

对欠发达地区投资可能带来关税优惠。变量X3关税优惠和对欠发达地区投资收益率有弱相关性。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数据中对越南的投资项目偏多,因越南对外关税低且进口限制较少,故许多对越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到其关税优惠。

总体研究表明,对不同投资规模生产规模的企业,其对两种对外投资方式的偏好是不同的。在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投资的目的和公司自身的需求,还应充分考虑生产力、资源、优惠政策、市场、技术获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投资地区方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取得海外投资的成果。

[1]中国经济信息网纺织数据.2008~2011年纺织年鉴分析,2011—5—31

[2]杨凤林.陈金贤.我国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中国纺织,2005—10—15

[3]姜国庆,徐姣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分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02—10

[4]李玮华.中国纺织新的增长点—跨国经营.中国纺织,2007—09—15

[5]龙 宇.我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R].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2

[6]王永红.十二·五时期中国纺织业走出去的策略分析.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

[7]朱惠如.闻国健.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战略性建议.经济问题探索,2004.06

[8]刘 畅.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9.05

第6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一、企业年金投资组合决策

企业年金作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和员工退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企业年金的性质不同于其它投资资金的性质,因此探讨企业年金如何在资本市场上实现有效的组合投资,在保证年金安全性、流动性基础上,追求其长期稳定增值是极为迫切的现实问题。作为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基金在确定资产投资组合前,必须对投资组合决策依据和流程有清楚的认识。

任何一种投资组合的决策都是建立在对投资目标、原则、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上。企业年金的投资决策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投资的目的就是在可接受的风险条件下获得最大化收益:第二,进行资产的配置,即选定资产的类别和确定各类资产所占的比重;第三。在既定的资产组合框架内确定证券组合,降低或消除非系统风险,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发达国家大部分退休基金管理机构都认为资产配置的决策是最重要的管理决策。第四,业绩评估。计算、评估一定期间内,基金管理人实现的收益。

二、企业年金投资组合工具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年金投资几乎涉及所有的投资工具,概括起来。年金的投资工具有金融工具和实物工具两大类。

(一)金融工具

1 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所有中外企业年金都必须使用的投资工具。它的主要特点是有还本付息的高度安全性和近乎百分之百的流动性,但收益率较低,且受银行存款利率调整的影响,同时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随着投资工具选择的多样化。银行存款的比重应大幅度降低,仅作为短期投资工具,以满足流动性需要。

2 债券。在现代资本市场中,债券是发行量最大、交易最活跃的金融工具之一。国债曾是既安全、回报率又高的投资工具。但随着利率体系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的利率差逐渐缩小,投资回报率下降。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年金国债投资的比重需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以满足基金的安全性要求。

企业债券收益率高于国债,但企业债券的还本付息受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信水平等影响较大,风险水平较高,可作为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补充。由于企业的资信程度不同,企业债券具有不同的风险等级,在许多国家,政府对年金基金投资的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都有明确规定。

金融债券的发行者一般都是经批准的大型金融机构。其资金实力较雄厚,能够保证债券的安全,相比较企业债券而言,投资风险较小。

3 股票。股票投资的风险较大,但从本质上讲。股票所代表的是国民经济中最具生产力的部分,根据统计,投资股票能比投资其他领域产生更高的长期回报率。因此,理论上年金基金在股票上的投资应占相当的比例。以获取较高的收益。实践上年金基金介人股票投资的程度还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和年金基金本身的成熟度。如果资本市场体系完整,市场化程度高。尤其是股票市场运作规范,信息披露充分、公正。那么企业年金基金参与股市投资的比例就较大。从企业年金自身来看,如果基金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长期积累阶段,关注较高的长期回报,这时企业年金投入股市的比重较大。反之,如果企业年金计划中接近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较多,基金应尽量避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转而投向收益较为稳定的固定收益证券。

4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股票和债券投资的分散化工具,证券投资基金一般而言风险低于单一的股票投资,而潜在收益又高于债券,其主要特色是集中资金、专家理财、分散风险。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年金基金通过购买封闭式基金或开放式基金,由专家进行投资运作。可以更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取得较好收益。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由于其规模不受限制、存续时间不受限制、交易价格依据基金净值计算以及对投资管理人有更好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更加适合年金基金投资。

5 海外投资。海外投资是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实践证明,企业年金全球性投资组合比完全国内投资组合更具优势。通常国外投资与国内投资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因为全球资本市场并不同方向发展,各国产业发展周期也不同。因此进行国外投资可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二)实物工具

1 基础设施。对具有期限长、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对技术含量高并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进行投资。这些均符合企业年金安全性与收益性要求。

2 不动产。年金基金购置不动产可以拥有一笔长期且比较稳定的租金收入。与股票、债券相比。它的坏账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不动产投资的最大问题是资产的流动性差,而年金基金中必须要有一部分应急资金。用于支付。此外,不动产市场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大。专业性强。因而管理成本比较高。

总之,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可投资的品种及比例限制还比较多,但随着债权产品和权益产品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将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三、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配置与调整

(一)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配置

国际投资学术界的实证研究表明:规范的资产配置对企业年金基金运用效果的贡献在90%以上。资产配置是基金管理机构运用资产组合理论,根据既定的投资目标。确定基金在不同资本市场、不同资产类别、不同投资风格以及不同投资期限等方面的投资比例,最终形成达到投资目标的投资组合。这是一个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过程,是在既定的收益目标下,确定风险最小化的各类资产投资比例,或是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寻求带来最高收益率的最优投资组合。

资产配置可以采用量化模型,也可运用经验和判断,对每类资产进行甄选。进行资产配置一般需参照以下标准:一是资产配置是否能达到预期收益;二是资产配置是否与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承受力相一致:三是经过风险调整的资产配置的收益是否符合预定投资要求。

(二)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调整

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年金管理人需要定期对经济和市场因素、企业年金自身目标和内部约束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相应地调整资产配置从而保证投资目标能够持续实现。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对资产配置进行调整。

1 内部条件发生变化。一是投资期限的变化。如企业多数员工接近退休年龄,投资期限缩短,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承受力降低。反之亦然。二是流动需求的改变。如企业年金突然面临大量个人账户转移时,流动性需求增加,则货币类资产投资比例要提高。三是法律法规的变化。如未来国家对年金基金投资资

产的类别和比例出现调整变化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四是委托人要求的变化。投资管理人需要及时了解年金委托人要求的变化,对资产配置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一是证券市场的变化。通常资产价值在牛市中会被高估:反之,在熊市中会被低估。管理人应敏锐地把握这些资产价格运行轨迹,相应地调整资产配置。获取更高收益。二是出现了新的资产类别。投资管理人应充分利用市场上新型投资工具改变年金基金的资产配置调险收益。三是政策法规的变化。通常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对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水平。四是通货膨胀的变化。在通货膨胀初期,固定收益类资产价格会下降。权益类资产价格会上升,年金管理人应据此调整资产配置。

四、企业年金资产配置案例分析

某高成长性企业A在过去几年中,产品需求旺盛,盈利不断增长且能保持较长一段时期。同时,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负债率低。由于公司历史不长。员工平均年龄为30岁,平均收入属于该城市中上水平,企业年金计划参与者中没有退休员工。

(一)企业年金投资策略的确定

1 风险要求。根据公司背景,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承受力超过平均水平。

2 收益要求。由于企业年金投资期限较长,公司财务和盈利状况良好,风险承受力高于平均水平,根据目前市场上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情况,可以把总收益目标定为年8%。

3 流动性要求。因无退休员工,当前企业年金支付要求较低,所以流动性要求不高。

4 投资期限要求。因员工队伍较年轻。企业年金投资期限较长,资产增值的时间也较充裕。

5 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和比例限制应遵循《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确定

第7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关键词:保险公司;分散化投资;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保险公司分散化投资

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或者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告诉我们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时,要进行多方面选择,不要仅限于一个方面。

分散化投资会带来风险的分散,理论分析如下:

1.保险公司利用分散化投资形成的综合利润来弥补承保业务利润的下降甚至亏损。

2.市场上各类投资产品结构的创新必然要求保险公司投资分散化,这是根本动因。

二、该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假设

1.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且有效的,不存在交易成本。所以投资者可以任意选取不同的投资组合,交易成本不会改变,改变的是风险程度。

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

3.投资者的决定仅仅是依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对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三、理论证明

在不允许卖空的前提下,组合的收益率等于各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而组合的标准差小于或等于各资产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投资的分散化可以降低风险。(以两个资产组合为例)

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分散化对这两部分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等式左边为总风险,右边第一项为非系统风险,用A表示;第二项为系统风险,用B表示)

1.系统风险

根据市场指数模型,β值是衡量资产或资产组合系统风险的尺度。由于投资组合的β值等于各资产β值得加权平均值,所以投资的分散化导致系统风险平均化。但是,系统风险β总值不会改变,换言之,系统风险不能通过资产的组合而加以分散,当然也不会因此而增大。

证明:

资产组合的β系数,等于组合中各项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假设组合中只有两项资产(可以推广到i个资产)

当有i个资产时,假设每两个资产的风险σij的最小值为m

B

i∞

2.非系统风险

投资组合包含足够的资产,投资分散化使非系统风险变得很小,接近0。当有i个资产时,假设每两个资产的风险σij的最大值为m,

A

i∞

3.总风险

随着i的无限增大,即投资的分散化,系统风险不变,而非系统风险逐渐降低,总风险逐渐降低,接近系统风险。

四、分散化投资的策略分析

1.投资分散化理念建立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非常有效的市场。投资产品价值被低估和高估的情况经常出现,因为市场充满投资机会。投资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分散化投资,也就是谚语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2.投资分散化应该遵循三大基本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在三个重要原则中实现均衡,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收益。安全性是收益性的基础,流动性是安全性的保证,收益性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最终目标。

3.分散化投资的内容

要很好地运用分散化投资理论,那么,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就应该周全地考虑各方方面的分散。分散化投资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种类分散化: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如果将资金全部投资于政府公债,虽然其偿付能力得到保证,信誉高于企业债券,由此可能失去投资企业债券所能得到的较高收益。

②时间分散化:我们投资债券,最好将资金分成几部分在不同的时间下注,而不要全部一下子投进去就玩那么一把,因为债券价格和市场利率常常是跌宕起伏、变化莫测的,如果是那个样子则很有可能被套牢而陷如困境,我们分段购买或卖出,就可以合理地调动资金来解套。

③到期日分散化:如果我们投资的债券,其到期日都集中在某一个定期或一段时间内,则很有可能因同期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而使得我们的收益受损,因此,债券的到期日分散化比较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种办法,一是期限短期化,将资金分散投资在短期债券上;二是期限梯型化,将资金分散投资在短、中、长三种不同期限的债券上。

④部门或行业分散化:因为同种部门或行业基本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为了将风险分开,最好是将资金分部门或行业投资,这和种类分散道理一样。

公司分散化:不同行业的公司,其经营效益个不相同,同一行业的公司,其实也有差别。因此,企业债券的组合投资,即要选安全性高收益率相对低的大公司债券,也要选安全性低但收益率高的小公司,这样一综合,就既有安全性保障,又有较高的投资收益。

⑤国家分散化:这个主要是针对国际债券市场而言的,因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不确定的因素,为规避风险,最好将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如:

英国保险公司资产分布(%)

资料来源:刘愈.《保险学》.科学出版社,2011.第295页

日本寿险公司各项投资占资产比重(%)

资料来源:刘愈.《保险学》.科学出版社,2011.第295页

五、结语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为了应对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保证投资收益,降低风险,任何一下保险公司在参与到金融投资活动中,都应当要严格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随时保持理性,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史建平,杜惠芬.投资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愈.保险学[M].科学出版社,2011.

[3]陈碧舟,凌学文.阐述在我国现阶段股票型基金中的分散化投资策略[J].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视线.

第8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关键词 股票投资 财务分析 目标公司

在经济市场变幻莫测的新形势下,无论是宏观政策的些许变动,还是市场价格的上下浮动,均可能会对股票市场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甚至损失,从而促使谨慎投资变得尤为重要,而做好股票投资的关键又在于合理而全面的财务分析,毕竟只有保障财务信息准确而可靠,方能使得决策更为明智、正确,在此就股票投资财务分析测量加以重点分析。

一、财务分析对股票投资的重要意义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股价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且这种影响一般周期较长,不容小觑,而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可以反映出其经营状况,故股票投资者在进行股价衡量时,无论买卖动机为何,如进行投资或从事投资,还是交易方式为何,如短线交易或长线交易,均应明确理解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字含义,以此进一步分析股票发行公司的财务比率,获取财务情况、运营状况、盈利状况等信息,为保证投资决策合理可行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显然财务分析是进行正确股票投资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

具体而言,财务分析就是投资者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评估,以此正确认知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实效,明确财务信息变动对股价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以此进一步提高股票投资的安全性,增大获利的可能性,故财务分析被视为股票投资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构成。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对象,而重点应就其中的公司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偿还能力、拓展经营能力行分析,毕竟,公司利润的增长速率和收益高低是衡量其管理效能、有无活力的重要指标,经营效率关系到其资金周转情况,偿还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票投资的安全程度,而拓展经营能力则是投资者是否进行长期投资的关注焦点,因此可以借助财务比率、差额等财务分析方法对目标公司的收益性、周转性、安全性和成长性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以期降低投资风险,获取可观收益。

二、做好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策略探讨

1.重视掌握目标公司情况

了解目标公司基本信息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和前提,如之前出现的二级市场爆炒网络股,促使诸多企业盲目斥资投资进行触网,致使融资成本不断升高,甚至部分企业本金也有所损失,倘若投资企业事先就目标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则很容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做好股票投资财务分析的第一步就是重视掌握目标公司情况。

首先是掌握公司概况,如了解其经营发展历史、是否具备理性的管理阶层、最近的投资决策是否脱离本行、公司股票人品作风、发展前景如何等,以此初步认识目标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避免盲目从众、效仿,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谨记,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是关系投资成败的前提。

其次是掌握经营状况,若加以细分,需要分析的目标公司的业务经营信息主要涉及经营状况、主营收入、利润回收率、募集资金去向等。因为通过总结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纵向比较往年的业务收入、利润完成指标、募集资金流动情况等,可以对其业务经营、重大成绩、生产能力、潜在问题等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后续投资的科学权衡。

再者是掌握财务数据,目标公司股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为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股东权益及其比率、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等财务数据,通常若净利润、主营收入同比增长较为明显,预示公司业绩突出,获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较强,若每股收益、净资产相对较高,则表示股东投资安全、回报率高,反之亦然。

最后是掌握其他信息,除了上述信息外,股本变化等也是值得掌握的信息之一,如当股本减少时,一般表示股价大于市场价格,而且公司的这一行为既可以减税,也可以降低费用,故投资者应予以积极关注;若股本增加,则表示公司投资增加,资产负债比减小,但应进行跟踪观察,以防每股盈余缩水;此外还应掌握公司的最新产品研发、投资项目、重大合同、巨额担保、诉讼事件、债务重组等信息。

2.强化公司财务指标分析

一是分析资产类科目;在应收款项中应就大笔款项进行高度重视,以免因分析不到位引发投资风险,如在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虽然三年以上的款项并不存在,但出现了两年以上的大额款项,即164,142,000与88,637,700,此时应加以分析,毕竟三年时间内的应收账款一般会被列为坏账准备;预付账款也是用于核算公司购销业务的,若合作方经营状况恶化,难以支持业务资金,则会发生虚增资产,故也值得注意;至于其他应收账款,如公司赔款、备用金、垫付款等,因其难以解释并收回,容易衍生虚增资产,需深入研究,此外递延资产、待摊费用等关乎未来的经济利益,需要加以适当的分析。

二是分析负债类科目;针对该类科目,应就其长期偿债和短期偿债两项能力进行重点分析,此时则会涉及下述几个财务指标:借助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考虑到流动比率与存货、应收账款等有关,若偏高,表示公司偿债能力风险较大,偏低又对股东和公司权益不利,故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而速动比率大小与流动负债是否安全相关,如当其为1:1时,表示流动负债与资产基本持平,可以进行短期投资;此外借助权益、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以及长期资产与资金比率可以合理判断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是分析现金流科目;因现金流量被视为公司的血液,应对其收支渠道、具体流向等加以重点分析,以此进一步了解目标公司的现金生产、融资、还债能力以及经营状况。具体可从投资和经营两个方面的现金流量着手,如某公司在2011.10.1-2012.10.1期间因经营活动而生成的现金流量净额中,虽然每期数额较大,但其他应付款和应收款也较大,对此我们无从判断是否存在资金操控现金流情况,故应予以深入了解,同时其未分配利润金额较大,但每期拟分配现金股利却为0,可见其利润存在嫌疑。

四是分析利润类科目;此时需要就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销售增长率、毛利润等进行分析,以此掌握公司整体获利水平、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以及公司成长性等,可为选择短期或长期股票投资提供参考信息。

此外财务指标市倍率,可以对股票潜力做出重要分析,市盈率可为找准投资时机提供有力指导,PEC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分析。

3.善于合理评估股票价值

能否合理评估股票价值,对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尤为关键,此时可基于财务分析,利用科学工具和方法加以评估,如相对价值法,即 ,其中 和 分别表示目标公司价值和财务变量, 和 分别表示可比公司价值和财务变量;账面价值法,即账面价值+溢价=公司价值,此时需要借助大量的原始资产负债表信息;O-F模型,主要是由账面价值中净资产和将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分析企业价值,此时需要的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经济增加值法,即税后净利润-资本投入 资金成本=EVA,其需要准确的损益表财务信息;此外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及其权益和自由现金流、剩余收益、股利贴现、调整后现值五种变形模型通常以财务分析为基础为评估股值、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其实评估股票价值的关键在于预测盈余,因为有时投资者不能正确理解现金盈余和应计盈余对未来收益的影响,容易因此引发投资风险,故可利用本期现金盈余 0.855+本期应计盈余 0.765=下期盈余测试值选择股票;同时针对预测盈余中遇到的均值回转,建议投资者尽量谨慎评估股票价值,以免出现企业价值高估的情况;此外针对企业发展周期问题,即公司在成长时期、成熟时期、衰退时期的经营状况与其未来盈余关系密切,此时投资者可从经营、筹资、投资三大现金流关系着手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风险与日俱增的背景之下,如何做好股票投资显然已经成为投资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这必然离不开财务分析,因为只有系统而全面的了解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取其真正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减少风险和损失,而且随着投资理念和决策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财务分析会逐渐成为股票投资者的金科玉律。

参考文献:

[1]吕琳琳.基于财务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研究.新会计.2012(12).

[2]彭缅良.试析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财务分析.金融与经济.2010(06).

[3]付真理.股票投资与财务分析简议――以对飞马国际2010年财报的分析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第9篇:投资分析策略范文

【关键词】沪港股市 AH价差 协整相关 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截至2012年12月18日,总共有82只AH股,当中有56只(68.3%)是A股相对H股有溢价,而A股有折让的有24只(29.3%)(参考附录一)。对于这些现象,相近的研究有Mei,Scheinkman and Xiong (2009),他们对A股相对B股大幅的溢价作出计量分析,得出A股的高溢价是由于A股由很多个别投资者参与,讯息不对称和交投量高导致,而流通股份的数目越多,A股的溢价便会较低。也有研究直接对AH股的溢价作出比较,根据Chong和Su(2006),他们对当时的所有AH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Cointegration test),指出有协整关系的AH股为数不多,证明出两个市场的走势并不一致。此外,Gu和Yang(2007)指出A股由于受限制不能沽空,当出现溢价时无法用沽空的辨法把股价拉回均衡价,引致当A股股价过高时不能即时调节。

以上这些研究只解释了为何A股相对B股或H股存在溢价,并没有分析为何有些A股存在折让,尤其在该批折让股份当中,金融股共有8只,折让最多的是中国平安,达到82%,而银行类的股份,折让最多的是招商银行,达87%。对金融类股份存在折让这个现象,应作进一步的探讨才可以对A股或H股作出合适的投资建议。由于金融类股份可分为银行股、保险股和证券商股份,而银行业是百业之母,所以笔者选取银行股的折让现象作详细讨论。

为了让投资者更准确知悉普遍AH股的价格比较,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由2007年7月9日推出AH股溢价指数,让投资者能简单地掌握AH的价格差异,AH股指数由53只在市值和流通量有较大比重的成AH股所组成,除交通银行外,其余7只AH银行股也是AH股溢价指数成份股,可见银行股对AH股溢价指数的重要性,而于2012年12月18日AH股溢价指数是97.95,意味着指A股普遍对H股存在折让,而出现溢价的A股数量其实比出现折让的多很多,所以银行股的折让扭曲了AH股溢价指数的代表性,所以,研究银行股的折让现象将对分析大盘有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会以计量的方法分析纵然AH股存在溢价或折让,但两个市场的走势是否一致,A股是否与市场接轨。从而再讨论在AH股市场投资A股或H股的策略。

二、银行股A股及H股的概况和关系

o论是A股还是H股,只要是同一间银行所发行的股份,若以相同方法估值,应该是相同价格的,可是在现实市场中,于2012年12月19日所作的统计,8只银行股有4只是有折让而4只有溢价。

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交易,不论原因如何,两者很大机会价格存在一些差异,只要差别不是太大也属正常,问题是很难对AH股的价格差异订下标准,因每只股份也有不同的内在因素,所以要证明市场是不是正常运作,应以AH股份走势是不是同步来作分析,Chong和Su(2006)对AH股同步作出过分析,他们把同步的概念定义为协整相关(Cointegration),如果AH股走势及幅度大致相同,应能通过Engle和Granger(1987)的协整相关测试(Cointegration test),所以笔者对AH股指数分份股内的7只银行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目的是以实证证明AH银行股是不是同步,这对于投资策略的制订上有非常大帮助。

上海股市和香港股市的计价货币分别是人民币和港币,如要对AH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应先换算成同一种货币,本文将把每日H股的收市价按当日的汇率收市价换算成人民币,由于人民币与港元的汇价只能追溯至2009年11月2日(Wind资讯终端机),所以本文的所有数据将介乎从当日起至2012年12月19日,当中的7间公司分别是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

7只AH银行股中,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H股的标准差比A股小,表示投资H股风险较大,再者,若比较最小值,只有建设银行的H股最小值稍微比A股高一点,其余所有银行股的最低价都是H股低些,更进一步证实H股的投资风险较高;在比较最大值时也是H股相对有较高的最大值。

再进一步便是对每对AH股进行协整相关测试,进行前应确保数据是平稳(Stationary)的,资料显示对原始数据进行单位根测试,只有少部份能通过;而当所有原始数据都进行一次差分(First differencing)后,所有序列都变得平稳,即I(1),那便符合进行协整相关测试的条件。每对AH股都根据以下模型(1)来估算及提取残差:

asharei代表i银行A股的一次差分;hsharei代表i银行H股的一次差分;i代表残差。模型(1)没有截距项的原因是因为7对AH银行股中的截距项都呈不显著,所以被删掉。估算好以上模型之后便可提取残差住行单位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残差都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表1),换句话说7对AH银行股都呈协整相关的特性。

以上的计量方法证明了7只AH银行股的股价走势是协整相关的,那就是同步的意思,本次的实验跟Chong和Su(2006)的研究有不同,他们的结论是只有少数AH股呈协整相关,而今次的计量结果证明了A股与逐渐接轨,起码在银行股上表现了这个进步。

三、AH股投资策略

(一)股票长仓策略

由于AH股呈协整相关,在其基础定义上,无论投资A股还是H股也可给予同样的升幅和跌幅,以这个情况来说,选取较低标准差的A股可比H股稳建一点,因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较低,在这角度看,购买A股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比较洽当。

(二)L短仓策略(pair trading)

因为AH银行股呈协整相关,当AH股出现较大差距时,两者的误差会自动修正,如在这时选择买较低价的股票,同时沽空较高价的股票,将可套取市场错价的利润。可是,因为A股并不容许沽空,这个策略只可以在A股折让太高时才可采用,最理想的情况是当H股价格过高时,所以,以现价计,招商、农业、工商和建设才应该研究。投资者应以长仓持有A股而沽空H股。投资者可以AH股差价较大的时机进行长短仓套利策略,把模型(1)调项,变成

若果A股的升幅或跌幅比H股大,残差i会是负值,把每只公司的残差数据列出后,找出最少的1%分位数、5%分位数和10%分位数(表2),便可以用这个方法定出执行时机及其成功的机会。

以招商银行作例子,如果某日A股的升幅(以金额计)少于H股的升幅(为负值),并且它们升幅的相差达0.313元人民币,在历史上只有5%机会出现这个差距,由于AH股呈协整相关,差距终会收窄,导致A股会升或H股会回落从而补回之前较大的差距,所以在这个时候执行长短仓策略应有95%的机会成功套利。

四、结论

为使中国公民可以持有和投资中国公司,A股市场逐渐成熟,容许更多投资者加入,而为了增加集资渠道及融资灵活性,中国公司也可安排在香港以H股形式上市,自从2002年,有些公司先在A股上市,之后再到H股上市,也有先H后A的,近年也流行AH股同步上市。在2013年初,AH两地同时上市的有82家公司,以往有学者探讨导致AH股不同价格的原因,他门曾指出在货币、利率、法律、市场成熟度、流通股票数目及比例、股票市场交易规则和资金流动度也不同,导致同一家公司的AH股未能一致,有些A股出现溢价,有些则出现折让。纵然有很多因素存在导致AH股有不同价格,但本文以协整相关测试的辨法证明了AH银行股在长期上是同步的,它们有相同的趋势,虽有短期的偏离,但长期上不会各走各的方向。市场上有某些A股银行股较H股有折让,但也不能算成是市场错价,这是由于市场基本因素组成的,除非以上的基本因素有变,否则有折让的A股不会独自上升追回H股。

参考文献

[1]Chong,T.T.L.,and Su,Q.,(2006) On the Comovement of A and H Shares. The Chinese Economy,vol 39,no. 5,pp. 68-86.

[2]Engle RF,Granger CWJ. 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552: 251C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