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中医基础医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基础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基础医学

第1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机械照搬西医临床专业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医学科目进行教学,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在大一、大二阶段分别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本是相互联系的,孤立地依据某一门课程难以阐述透彻,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明显弊端。在教师方面,各课程通常各自为阵,基于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难以完成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无法给学生勾画出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各课程教师为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都必须做承前启后的铺垫,这又导致了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另一方面是课时不足的尴尬局面。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了解,在单个课程中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态度消极、被动,对所学基础医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对后续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易于局限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对医学整体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学习耗时长、效率低。有鉴于此,必须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基础医学整体知识的掌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为造就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2改革的对策

2.1变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改变原有按医学科目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以系统为主线、形态和功能阐述相结合的新的横向教学模式。即将分属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新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进行横向教学。新模式不再以课程为单位分别安排教学,而是以系统为轴线,各科目教师穿插授课,着力为学生勾勒出基础医学的整体知识体系,使基础知识真正服务于临床实践,让学生提前对临床知识有直观的了解。以泌尿系统为例,在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里,我们首先让学生明了肾脏的位置、形态,这部分知识由解剖学教师讲授;继而由组织学教师和生理学教师阐述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尿液的产生过程;最后由病理学教师讲解肾脏的常见病变,如尿毒症形成的机理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当我们完成泌尿系统中肾脏的讲授时,学生对肾脏这一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生理以及常见的病理表现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种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课程横向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临床相关联的知识,而且便于各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防止了重要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也避免了授课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减少了课时数,为学生赢得了更多讨论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2.2整合教学内容参考国外教育界倡导的融合性学习(blendedlearning)模式,从宏观的角度综合考察课程体系,站在整体的高度整合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组织学等各课程内容按照结构-功能-病变的主线进行横向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块,即基础医学教程。新模块分为理论与实验课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及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下);实验课包括基础医学形态实验与基础医学机能实验。通过整合,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实现形态与机能、宏观与微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新的教学模块强调整体意识即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淡化了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群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重组与综合,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与改革,避免了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常见的内容重复及相关联知识点衔接不充分等弊端,实现各学科间的有机衔接。这种整合体现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也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缩短了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讲授法为主的同时,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计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参观解剖形态陈列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完成各种实验等。这种采用多专题和重讨论,将演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式的沉闷讲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能主动围绕专题积极讨论,活跃思维,深化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即将视听媒体、计算机辅助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的传统学习方式相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结构图,并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在我们自己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辅导与答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与学的融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又大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优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评估

3.1授课对象及教学模式授课对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级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精诚计划实验班、普通中医班,精诚计划班35人,普通班41人。精诚计划班依据整合后的教学模块“基础医学教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横向教学;普通班采用传统的以课程为单位的一般教学模式。以泌尿系统为例,传统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27,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学、标本实习、大体形态,9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6课时)、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实验(3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9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18,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3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9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6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按学科安排教学,上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负责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各自的学科中横跨2-4个学期完成;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强调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因此上述教学内容横向整合在同一个学期中完成。

3.2测试方法在完成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组织该系统的病案讨论,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在该系统的教学过程全部结束两周后,对学生进行测试。选择该系统最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测试内容,学生采用口头表述或者书面作答的形式完成测试。3.3测试结果以泌尿系统为例,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泌尿系统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下。

3.3.1肾的形态结构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3人,未达标7人,达标率80%;普通中医班:达标9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1.228,P>0.05。两种模式下肾的形态结构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2肾小球的滤过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7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总人数41人,达标5人,基本达标26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0.905,P>0.05。两种模式下肾小球的滤过过程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3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5人,未达标11人,达标率73%。经χ2检验,χ2=0.193,P>0.05。两种模式下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4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19人,未达标12人,达标率66%;普通中医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17人,达标率59%。经χ2检验,χ2=0.417,P>0.05。两种模式下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的达标率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改革后新模式教学的精诚计划实验班总体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普通中医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的测试结果亦如此。

4新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尚待完善之处

4.1已取得的成效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固有屏障,建立起多学科交叉且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创立了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泌尿系统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将组织的微观结构部分压缩了一些(基于现代诊疗场所的检查已非常细化,不太需要医生读片),主体内容没有变化,从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到功能再到病理机制,一气呵成,课时减少了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整地掌握了该系统的重要知识点。从测试成绩看,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及优良比例普遍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但至少有以下两方面成效:其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教学课时数。课时数的减少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直接解放,为他们拓展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其二,在后期对相关临床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回访中,他们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完整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前瞻性更好、目的性更强,因而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增强了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切合社会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对上述两个班学生西医内科相关章节的考试成绩进行过比较,发现采用新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第2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1课程的定位和目的

实验中医学基础,是我校创设的中医专业本科(七年制和五年制)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该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完普通基础课和中医、西医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为使学生于在校期间能掌握一定的进行中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中医科研观点和思路,提升本科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术水平而创建的一门新兴课程。因此,该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学科目录隶属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

正是基于实验中医学基础的课程定位,课程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和掌握进行中医药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树立和端正进行中医药学研究的正确的科研思维和观点,熟悉和掌握进行中医药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了解中医现代研究的成就与进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和动手能力之目的。并希望通过该课程为培养和造就中医自己的科学实验研究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2课程实践

实验中医学基础在其课程实践的十年中,无论在授课的对象、授课的方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上都经历了一定的变革。

2.1授课对象的改变  从开课之初,实验中医学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医五年制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学习完中医的专业课程,正准备进入临床实习。但自2006年起,由于我校课程的重新调整,实验中医学由中医五年制本科的专业基础考察课,更改为七年制科研方向(理科基地班)的专业基础考试课。自此,它的授课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主要面向七年制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相对于五年制本科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在一、二年级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现代生物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因此,与前者相比,他们对课程中所介绍的中医科研现代研究部分的领悟要明显占有优势。

2.2授课方式的改变  实验中医学基础在设立之初由于没有固定的课程组,所以主要由参与《实验中医学基础》自编教材编写的十几位教师担任授课任务。主要方式就是,每个老师利用1次课讲授他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这种授课方式虽然生动,但却不利于保持课程讲授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自2001年,随着实验中医学基础课程组的出现,该课改为了拥有固定教师的专职授课。这一变革无论从教师的备课还是学生的听课效果都有了长足进步。

2.3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的改变  实验中医学基础课程设制的目的中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课始终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伴随着课程对象的改变,该课程实验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在总课时72学时没变的基础上,由之前的12学时提高到了18学时。由4次实验课,增加为6次实验课,这大大提高了实验中医学基础对学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及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实验中医学基础是我校新开创的一门课程,因此,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采用。2000年刘燕池教授组织十几位在中医科研上有经验的教授编写了校内自编教材《实验中医学基础》。这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医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下篇则主要通过对中医科研成果的介绍来向学生展示中医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由于是初次编写,前无蓝本可依,所以尽管这本教材现在看来显得相对比较粗糙,但对于教材重要的是要立足于能使学生建立一个尽可能规范、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原则而言,这本教材基本上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所以它从2000年一直延用至今,共8届学生。在此虽然更换教材,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已经根据中医科研的发展作了很大的修改。

此外,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十年来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起初的1位专职授课教师,发展壮大为拥有4位博士的固定教师队伍。目前该课程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7岁,学历100%为博士,有1名教授,2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

4获得的经验

第3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思维;中医药;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5-01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大学高年级以及到研究生阶段都有对计算机使用的较高要求,如医学统计、循症医学、医学彩色图像处理等研究,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医药类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上做以思考。

1.研究目的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二甲”以上的医院大都普及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同时还有如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等应用软件。这些软件的使用不仅规范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提高了效率,系统中存在的大量数据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患者病历、检验记录等,通过这些信息科研资源,医生可以对病例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研究基础。这些信息的挖掘使用,没有计算机知识的支撑显然是不行的。

其次,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叉学科的迅速兴起,计算机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在医药研究领域,利用计算机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运转、代谢和排泄情况并从中总结药物规律,延伸出药物动力学这一学科,便是计算机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基础医学科研中,几乎所有基础医学方面的深入研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尤其是在量化分析上,计算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医学辅助教育领域,计算机技术亦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教师利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医学场景,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生动地再现医疗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思维活动[2]。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特征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Office或WPS办公软件的使用;第二个层次是“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或“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通过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是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一个提升。另外,作为辅助,有的学校还会为学生开设“网页设计”“Flash”“C语言程序设计”等选修课。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155号文件),确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3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同时规划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应用基础”等5门课程,提出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归口领导的教学组织,提出了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的建议。这次改革确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并对课程体系作了规范[1]。

第二次重要改革始于2004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若干建议,确立了“4领域×3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构建了“1+X”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入门课程。此项改革促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向科学、规范、成熟的方向发展[3]。

第三次改革,即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思维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3月提出的全新理念,她指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正是这一理念引导了计算机科学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大学计算机教学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计算思维”一经推出,国内外计算机界、社会学界以及哲学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要求“计算思维”的概念及其本质加入到“计算机导论”课程中[5]。美国国家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协会(CSTA)了名为《计算思维:一个所有课堂问题解决的工具》的报告,详细叙述了什么是计算思维,并得到微软公司的大力支持[6]。2009年,我国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达到的4项能力要求:“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7]。2010年,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盟联合声明指出:“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大学生者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现今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以此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地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8]。

3.结语

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即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倍受争议,诸如“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生还要不要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到底要教授学生什么内容”等问题被提了出来,甚至有取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论调出现。中医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是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课程架构,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融入计算思维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二是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三是要通过师生角色定位、教学资源,强调教学内容实用性等方面摸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晓黎.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应用科学,2010(8):116.

[2] Jeannette M.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 49(3).

[3] 冯博琴.对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9):6-9.

[4] 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2.

[5] 陈国良,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1):9.

[6] Philips P.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 problem-solving tool for every classroom [EB/OI]. http:///Resources/sub/R sourceFiles/ComputationalThinking.pdf. 2008.

[7]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 冯博琴.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第4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音标 集中教学

英语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语音掌握是否扎实。语音学得不好,学习单词就会困难重重;单词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理解能力。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语音显示出最重要的作用。就英语语言而言,初学者都需要从语音入门,无论心读还是口读,语音都与之关系密切。在学校,不少英语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因音标发音不准,拼读音标或单词遇到自己不能自行解决的困难,时而导致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其实,预防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教师能周密计划,集中一段时间学习、练习,学生们就可以掌握音标的读音及读音规则,就会拥有一把打开英语大门的钥匙。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受颇深,认为音标集中教学有很多好处。

首先,学习语音时,要给学生讲清重要性,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白学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千万马虎不得。学习语音必须做到:1.分清字母和音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2.字母和音标是紧密联系的,48个音标是由26个字母产生的,要明确掌握各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是固定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元音字母的发音,掌握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则,反复进行拼读训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英语音标与单词字母的对比对应情况。要把学语音当作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来抓,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就好像一幢高楼大厦首先要建好地基一样。

作为教师要防差,是从上第一堂英语课时就必须注意的问题。

其次,抓住有利时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英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初学英语者好奇心强,兴趣浓厚,急于求成心切,劲头足。这时,教师利用这一接受信息量大的时机,因势利导,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小学尚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或刚起步的情况下,音标教学安排在初一年级,主要是通过语言对话、词汇积累,从归纳常见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来学习音标。这样一来,音标学习持续时间太长,教师要集中精力进行对话教学,音标则是在间歇过程中渐渐学习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较长的时间中因没有早日拥有拼读单词的能力而感觉到学习英语非常困难,呈现出不积极的学习状态。新学年开始,学会二十六个字母已是易事,要尽快转入音标集中教学。这个阶段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特别浓,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努力找到学习英语的窍门,并期盼外语能给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这时,学生能接受大量信息并且理解记忆效果最佳,可用一节课让他们对四十八个国际音标有个整体印象,使他们明白学音标一点不难,指出少数需要反复巩固,以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然后分批分类依次进行教学,根据接受对象的程度适当调整进度和教学方式。在兴趣时,原本枯燥的东西也会学得富有生机,学生劲头有增无减。但教师的准备工作应是充分的。现实中教师往往因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适应新学期工作而放慢了教学步子,一般都依教参、照课本进行,怕教多了学生会囫囵吞枣,造成心理挫折,给以后教学留下隐患。其实不然,集中音标教学能早日解决学生自己拼读单词的问题,对师生都有利。 转贴于

再次,音标集中教学整体性、可比性、针对性很强,直接感官效果好,有利于区别掌握和拼读训练。在学生对音标有了整体了解后,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读、拼读练习。可分为长元音、短元音,单元音、双元音,元音、辅音,爆破音,单辅音、双辅音,半元音等,根据发音部位的相同、相反、相近、相似依次教、练,还要配合恰当的音标词进行训练。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条件可制成光碟、投影图片,或者制成挂图、普通卡片,这样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掀起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练结合,使记忆更深刻持久。

最后,音标集中教学能在短期内突破发音难关,有利于学生早日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使他们拥有无师自通的自豪感,同时又可大大减轻教师教读单词的负担。在教学过程中用对比法、象声法、拼读法加深印象。再如对鼻音、舌边音、半元音,重在拼读练习,在练中体会其发音要领,避免陷入教师反复解释、学生越听越糊涂的情况。教的过程应由易到难,短时高效,一节课不超过15—20分钟,可穿插些贴近生活的趣味性词汇、句子,也以从课本中抽取一些单词、对话,这样在解决音标的同时,也不影响课程进度。

第5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关键词:兴趣 操作能力 互帮互助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因此,信息技术这门课就被列入必修课之一,这也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那么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好老师”,教育学家们经常把兴趣两字挂在嘴边来说教家长及学生,可见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就被更好地体现出来了。例如在学习Flash时,一上课就给学生讲些专业术语、图层、背景等时,学生会有很茫然、不理解。于是我为了让学生对Flash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新课前先用Flash做了一个漂亮的水滴波纹、把正方形变成圆形及小鸟越飞越高的动画,上课时先给大家播放,只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背投上,个个满怀着好奇、喜悦、兴奋的表情看着动画,这时我告诉他们这是老师通过Flash软件做出来的,从现在开始老师要教会你们做动画,你们也能做出美丽、漂亮的动画,学生们一听个个兴奋起来,对Flash产生了兴趣,大家都静静地、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每一个环节,跟着我学习每一个步骤,最后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都理解和掌握了基本要领。从这节课中,我深深感受到兴趣的重要性,更体会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一说。

二、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中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点难度,不易理解,于是课程中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上机动手练习,但盲目地上机练习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边讲边练,每节课的内容一般在25分钟左右讲完,同时做到讲解一步演示一步,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同步操作一下,然后再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新内容,最后再布置一些综合的练习让学生操作。这种方法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能把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巩固操作,最终达到熟练的效果。还可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地调整讲课的内容,做到精讲重、难点,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去多多练习,多多发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准确操作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自我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操作的效率。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上机操作是较轻松、易懂的,但有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对于难理解的我就把每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然后分派到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来完成不同的任务,接下来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和信息从书中找到正确的讲法,然后由小组派人讲解,同时我会对学生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具体的任务,我发现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教学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督促并提高了学生从课本中自学的能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

第6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关键词:陶艺 基础教育 设计素养 融合

检 索:.cn

Abstract :In our culture and history, ceramic art,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public concern and attention. Today's society, living standards are improving,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sign life of charm and basic ability to design quality has become one of people's basic quality, universal design literacy training in today's era of cultural divers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ims to introduce bas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pottery design concept, design literacy and pottery multidimens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form a design awareness, improve 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achieve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Keywords :Ceramic Art, Basic Education, Design Literacy, Fuse

Internet :.cn

《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百工之技艺是其登堂入室的前奏,然而陶工之事,智者创物为最高境界,是为圣人之作。

可以说设计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空间中。设计教育产生于新时代的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的科技、经济、生活的发展都和它密切相关,这是它最为有效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正因为其如此重要,所以从小培养人的设计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学阶段。

一、陶艺基础教育的现状

随着“设计・工艺”列入中学美术课程四大学习领域之一,陶艺基础教育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中学设计教育是个新名词新领域,其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是像一张白纸。因而,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必然存在许多曲折。比如在其目标定位上是怎样解读的;教学范围含糊不清;教学内容杂乱无章;设计教学与其他教学课程交叉混杂;中学设计教育到底要怎样引导?陶艺,不仅在工艺上有它的独特性,在设计层面上也有其研究性、长远性,在这里只谈在陶艺基础教育中的设计素养的培养上。

在陶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设计素养的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尊重学生,启发学生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一)实现交互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总结,澄清和预言等步骤,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如何作用?这些都可以在陶艺教学中体现出来,学生在接触泥巴的同时,更是对设计理念与思维的碰撞(图1);(二)提倡个性化设计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以原有开设的课程为切入点,将过去单一维度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独立创意,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二、设计素养教育与中学陶艺教育的融合

(一)设计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对较完整且知识架构较严谨和知识范围较宽广的的学科体系,因此基础教育中设计素养的培养价值的新定位应以使学生形成设计习惯为主,那么,教授给学生的应是这个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

大家知道大学设计专业必修的三大构成课程是成为专业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可以让设计师的表达意图切中要害,但中学设计教育的重点是基础素养的培养,而非学习某种技术。所以说,在中学阶段涉及太多的三大构成的知识没什么必要,应该点到即可。

繁多的设计种类,那么基本的设计是怎么形成的呢?“设计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计划、构思;第二是将计划、构想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表达出来;第三是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2]任何设计的形成都会或多或少涉及这三个阶段,“不同的设计领域有不同的规律和现实的特殊性,同时又遵循着设计思维发展的共同方向,相互渗透、联系和影响,并且也体现出融合的迹象,”[3]通过陶瓷材料的教学参与,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里面要遵循的设计思维,逐渐形成设计素养,这才是目前我们要做的。

(二)中学设计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如下:1.设计的基本元素;2.设计的基本法则;3.设计的一般方法;4.设计的一般过程:概念定位――方案制定――草图和制作模型――设计评价与反馈;5.在中学阶段的陶艺基础教育中,首先在学生对材料、形式与功能三者关系的把握上要重视起来,使之融会贯通,学会分析一件作品;6.在对上述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上,陶艺这个具有生命力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在愉快地气氛中把这些具体设计共同遵循的设计思维教授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结合陶瓷材料进行阐释,这样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设计。学生在理解设计的共性特点的同时,达到设计素养与陶艺基础教育的融合。

三、设计在陶艺基础教育中的体现

设计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在这里先说一下在陶艺基础教育中的诸多方式,陶艺的成型工艺中包括泥片成型,盘筑成型,拉坯成型等。(图2~7)

四、教材的实施价值与可行性

如图8寿光市世纪学校学生个人感想美术教材实施的价值在于“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4]陶艺属于教学的延伸,而谈到陶艺教学实施的价值在于创新性实践和三维目标的外延性探索,这种探索是值得的,科学的,是可行的。首先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很难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在高考激流中忙的身心疲惫。选择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又能让学生愉快地来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是开设陶艺课的初衷,而师生互动、快乐学习,让学生在“不以为是在学习”间获取知识和发展诸如审美、创造及合作等能力。材料的准备和师资的考核,不应该作为主要困难,先从基础开始,慢慢形成自己学校的规模和适应发展的流程。

五、陶艺基础教育中培养设计素养的价值

首先归结为三个方面,艺术价值: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消费,从而产生了设计这种创造。陶瓷设计是陶艺精神活动的充分体现。陶瓷设计需要一种意念,更需要一种文化意识,这才是设计的归宿,在基础教育中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教师应阶梯性的阐释每个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继而让学生主动体会并且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尺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散性的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制作来自自身生活的物品,例如近些年提到最多的“手作”一词,或者对正在使用的物品加以改造升华。

科学价值:比如在一个陶瓷器的产品结构的规划上或者是某块面的色彩搭配上,都涉及到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交叉学科。这样来看学生培养设计素养的科学价值在于每件作品的形式与功能等具体案例分析上。简言之,在陶艺基础教育与设计素养培养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设计某个作品要具有科学依据,并且理解作品的科学性,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设计理念,从而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具备设计素养。其次要鼓励学生形成勤动手的好习惯,比如制作模型。一般在构思一个茶杯,咖啡杯或者是牛奶杯等杯子时,某些怀有很多固有思想观念的人想的最多的往往是如何有创意,如何推陈出新,但如何让其适合生产,怎样拿起来最舒服、最便捷,以及多种杯子的用途知识等等实际问题,在随着课程的一步步深入操作过程中逐渐发现并解决它们。所以说,要真正理解其科学性,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制作过程。强调设计素养教育的科学价值,就要强调学生体验陶艺设计的工艺流程。反过来,理解其科学价值,也从侧面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上。作为生活的见证很大程度上是从这些具体的设计作品中反映出来的。

社会价值:1、设计素养的培养应与陶艺的基础教育接轨,借用陶艺自身的材料美感和资源,促成设计的观念教育和设计的能力教育与陶艺的基础教育融合,发展有天赋的孩子的学习和研究潜力,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做出应有贡献。2、中学陶艺基础教育倡导低碳环保理念,这种理念通过课堂让学生从小树立起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相信中学陶艺基础课程的实施会越来越明朗化。

设计素养的培养一定基于快乐、健康的学习为出发点,给孩子们一片可以创造的天地,通过动手、动脑、一方面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学习一些简单理论知识,对特殊材料在其特制的加工工艺过程中,学会创造,享受创造带来的身心快乐!同时丰富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达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注释

[1] http:///link?url=xy6CFEb-Rrn0jP9aZmRi3Qd5-tsXB6TY4seFUrukwVM8G_cCihwr4FiXir8WSFjaQWsbjl82EHpvPWvw6UTBpq

[2] 曹川泉.艺术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0.

[3] 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人出版社,2007:200.

[4] 余文森.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J].明日教育论坛,2001(3):28.

参考文献

1 少儿陶艺基础教育陶艺教学研讨专刊,2004.

2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M].(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杨景芝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4 尹少淳主编: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关键词:电子白板技术;初中教学;科技产品

一、让电子白板技术真正地进入课堂

只有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地进入课堂,但要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让电子白板技术被广大师生共同接受和认同。在推广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很多教师不认可电子信息技术,更有很多教师拒绝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这种现象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一)由于近几年来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闲置,使得学校、教师、学生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大地降低。(二)由于很多教师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时,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情况都使得教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态度从好奇渐渐转为怀疑,进而不愿意接受,有甚者甚至是排斥。由此可见,要促进电子白板等高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通过开展讲座、组织辩论等方式使教师改变观念,转而尝试电子白板等高新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体验,进而完全接受并习惯于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

二、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成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兴趣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心怡其中,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电子白板技术具有聚光灯、拉幕、放人镜、涂色、照相、隐藏等特效功能,同时具有批注、屏幕捕捉、层技术、图形编辑、无限页书写的功能。教师通过对电子白板技术这些功能的科学、合理的运用,能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为此,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电子白板技术的科学、合理的运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继续探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之后类似的学习内容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总结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开展小组辩论等方式与电子白板技术巧妙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技术教会学生系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可以利用这种学习能力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

四、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促成教师的终身学习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日益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时代给每个现代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因为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艰巨使命,尤其需要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无疑可以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对电子白板技术的熟悉和运用,可以加强终身学习观念的意识,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掌握不断更新的软、硬件系统,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式。

五、通过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师生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教与学的定式思维,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急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明确教师只是知识上的引导者,而科学的内化过程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转变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和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师观,重新确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在电子白板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设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另外,在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教师本身拥有饱满的激情,无疑可以更容易地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

总之,在课堂上引进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融入学习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教育界中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还为教师树立了终身的学习观念,更新了教学观念,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电子白板技术是诸多教育教学技术革命中的一个,教师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这场教育领域里的科技变革,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立志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卫平.技能・应用・反思: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教学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

[2]曾全.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

[3]林俐.野百合也有春天:浅谈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指导随读生识字[J].四川教育,2011(05).

[4]王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05).

第8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一、培养初中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课堂学习中学生就能积极动脑,认真听课,使几何知识学习与应用变得简单。笔者对初中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培养提出几点意见: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充分运用几何图形具备的美感组织教学,结合几何图形中的线条,通过差异颜色的渲染,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学习的好奇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其次,组织学生亲手绘制几何图形,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地参与动手练习活动,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初中数学几何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关键。因而,数学教师在开展几何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主动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讲解几何试题前,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而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题意,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最佳解题途径。教师利用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与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培养与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养成主动审题习惯之后,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能力,合理划分重难点,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间也要展开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主动开展学习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三、以事物引入教学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每位学生基本都参与过折纸游戏活动,而透过折纸游戏学生基本了解了对称图形的概念与知识。此种教学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效果好,学生也容易学习、掌握,并且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初中几何教学中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以事物引入教学。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结构,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观看人民大会堂。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选择学生集中精神时,利用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风格引入轴对称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亲手操作,教师准备许多半张树叶纸片,然后让学生组成完整的树叶。而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就会发现树叶的对称性,实现教学课题的有效引入。几何教学中采用以事物引入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决培养学生的几何功底

新?n标明确指出:七年级数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今后几何的学习打好基础。鉴于以上要求,要根据教材的起点“线、角”,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基本定义和概念的理解能力。在几何教学中,学生如果对定义和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小学数学中“面积”和“体积”,很多同学进入初中后,都不知道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只能死记公式,增加学生负担。七年级几何入门一章中,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的图形性和意义性,三线八角的感知性。

(二)识图能力。识图是学生今后观察图形、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的基础。识图训练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达到逐步提高。

(三)画图。画图是学生读懂题意,把几何语句变换成直观图形的操作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训练时,首先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读懂题意。读完题后,让学生回忆一些几何术语的图像。如:经过、延长、有且只有、相交的含义,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动口、动脑、动手的全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每个步骤都要全部过关,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骤;若不然,有些学生在今后几何提升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麻烦。

第9篇:中医基础医学范文

若要问华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最具实用性,影响最深远的内容,无疑是中医学。它以独一无二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历史传承福及国人数千年。在捍卫人类健康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充分证明了自己存在的科学价值。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中医学基础》全面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1],是中医学理论的入门学科。但是,对学科基础本就不佳的中职生来说,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内容显得深奥且枯燥,极易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在国家大力提倡“实施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当下,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必须要走革新教法之路。在此,笔者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彰显中医理论特色,不断扩展其内涵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操作技能。

拓宽思维,调整内容

西医快,中医慢?西医副作用大,中医副作用小?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类似的言论。作为两大医学体系,西医学与中医学的激烈碰撞从未停止。关于二者孰优孰劣,至今未有定论。学生对此也极为关注、兴趣颇浓。而这恰恰正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兴趣支点。所以,教师可拓宽授课思维,在传授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适时把中、西医学在基础理论、病症诊断、临床治疗中的差异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双方的优势与劣势,不但能满足其好奇心理,更能让学生科学辨证地看待两者在疾病诊疗中异同。

根据重要性和实用性,结合大纲要求,将教材内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类。仅需了解的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学;要求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让学生熟知其中的医学原理,不作深挖、不加难度本文由收集整理;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要系统地全方位讲解,力求学生能抓住重点、全面过手。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思想不可或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为优先。另外,针对《中医护理学》、《中医学》、《中医学基础》三门课程内容之间知识交叉、内容重复的现状,有必要优化整合这三门中医基础课程,使其知识内容上的联系及分工更加合理化,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创新教法,多元施教

“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变化,学生定然会有单调刻板、兴趣日减之感,最终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活跃课堂、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将启发引导法、归纳总结法、分组讨论法、、趣味记忆法、寓教于乐法、中西合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中医素质,提高学习水平有明显效果。比如用名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印证“思为脾之志、思伤脾”,用典故“范进中举”来说明“喜为心之志、喜伤心 ”,这种寓教于乐自然能让学生一点就通且过目不忘;比如在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时,向学生说明“木火土金水”五者相邻即是相生,相隔即是相克,学生很容易记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识记麻黄汤的四味主药: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时,依其谐音,把它翻译成“干妈贵姓”,这样的趣味记忆相信学生想忘记都难。

善用资源,形成合力

由于中医学基础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基本没有实验课程的相关安排。这是导致学生兴趣流失、信心缺乏的根本原因[2]。在实际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独立分析、创思维新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可用课外兴趣小组、图书室开放阅读等载体向学生开设《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食疗学》《中药学》等多门选修课程,让学生能较全面了解中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