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22开展元宵节的活动总结范文
在20xx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为贯彻落实《xx市xx区教育局“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通知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激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更好地体现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时代感,积极营造喜庆祥和的社会文化氛围,学校政教处根据城区教育局活动方案,积极准备,制定好适合自己本校的活动方案,认真布置,落实到实处。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我校围绕春节和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凝心聚力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创编“节日小报”
结合“春节和元宵节”主题,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引导全校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制作“节日小报”,各班级评选优秀作品上交政教处并表扬。
2.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在节假日期间学生每天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亲身实践中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们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3.开展春节民俗活动
在节假日期间积极参与民俗活动,搜集民风民俗知识,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贴春联或年画,包饺子和汤圆,猜灯谜,向长辈、同学、朋友拜年。
4.开展文体活动。
①在节假日期间读一本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享受读书的乐趣,了解中华文化,进而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②在节假日期间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每天健康锻炼一小时”,进行形式多样的健身游戏活动,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③在节假日期间创编“节日小报”、积极参与“文明小博客”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
二、主要做法
1、放假前,学校各班级开展了解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2、对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参与学生本着认真求实的精神,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切勿走过场。
3、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办一次手抄报;四年级和六年级年级学生参与“文明小博客”活动。
4、要求全校学生把活动的感想写在《金色童年成长手册》,自己所参加的每项活动都拍照留影。
5、要求全校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xx市xx路小学学生20xx年寒假德育综合实践学习与实践提要》登记表。
三、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共收回全校学生《xx市xx路小学学生20xx年寒假德育综合实践学习与实践提要》登记表1910份,全校每位学生在假期平均读了7本课外书,学生制作“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手抄报537份,选出50多份优秀作品,收到“文明小博客”文明寄语645个,据各班主任统计上报的相片数达30份以上,只要求各班提供最好的五张作为档案留存在学校校内网内。此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还培养和树立了学生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022开展元宵节的活动总结范文
“最后一步,把芝麻团放到糯米粉中滚一会儿……”,上午10点左右,北京红黄蓝中灿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做出了元宵,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分外美味。
值元宵节莅临之际,红黄蓝全国各地的幼儿园纷纷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元宵手工制作、击鼓传花等民间游戏。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和体验,使他们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了解传统文化和民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获得内在的自信和快乐。
围绕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每个园所的活动设计又各具特色。北京红黄蓝中灿苑幼儿园的小朋友迎着晨风转动五彩缤纷的风车,放飞梦想。此外,还尝试打破班级限制,全园孩子参与了“传统游戏大联欢”,一方面让幼儿互相认识,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让幼儿体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北京红黄蓝防化幼儿园的长廊上挂满了老师、小朋友们动手制作的花灯,上面缀满了各式各样的灯谜,等待着家长和孩子的积极参与。老师们介绍说,这些灯谜大都和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相关,符合幼儿的认知,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山东青岛红黄蓝山水名园幼儿园的孩子们走到操场,开始了精彩的舞龙舞狮、扭秧歌、挑灯笼等民俗活动,这些“表演道具”都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青岛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现场录制。
其他园所也都贴近幼儿和家庭的需求,设计了别出心裁的主题活动。
红黄蓝的元宵节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为幼儿创设体验式的环境和氛围,而且邀请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园所为纽带把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紧密结合起来,搭建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引导。优秀的班主任通常是塑造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有经验的学校领导者,都习惯于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是学校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实施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的引领者。班主任在学生品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和“人师”的作用,并具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的作用。班主任在德育环境中,特别是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学校教育中其他教师所无法替代的。[1]
1.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设计者
班主任若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就必须注重自身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可以说,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设计师,要根据自身职责、任务和本班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同设计班级德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乃至具体活动目标及其实施方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设计,也是班主任自身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综合反映,是实现道德教育过程中师生道德共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2.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
要建设、经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的道德感悟、道德体验、道德意识,提高其道德行为能力。应当充分发挥班集体特有的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的道德冲动、道德信念,培育其稳定的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班级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水平,使学生真正把班级的总体设计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并通过班级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获得精神的成长。具体而有效的班级德育活动将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的建设尽一份责任,每一个人都应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好地方。
3.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经验的提升者
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当繁杂,既包括经常性的德育工作,如日常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动机教育、纪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又包括各种突如其来的临时性工作,如班级发生的思想、道德、纪律等问题;既包括定期的或周期性的工作,如每学期末对每个学生的操行评定、三好学生的评选和奖励工作,又包括临时的或应急的一些无规律性的工作,如配合社会重大事件的时事教育和国情教育;还包括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如入学常规教育、毕业班的理想教育、思想工作职业意识教育等。班主任工作对教师的人格、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班主任教师养成对本班开展的班级德育工作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理论提炼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教师有效地开展班级活动,更好地经营班级,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助于教师自觉地通过教育现场加强自我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直接环境,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班主任的形象最容易成为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服饰、爱好以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心灵铸造学生的心灵的工作。这既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又是班主任教师葆有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动力所在。
二、班主任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全面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把全体学生组织和发动起来,把班级的德育力量组织和协调统一起来而开展的。班主任要及时、通畅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师生相互理解,共同搞好班级德育工作,使全班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2]班主任要卓有成效地参与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应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指导
品德的养成,并不能只靠课堂教学活动,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因此,学生的品德发展,不能仅靠品德课和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而必须有生活实践的支持。学生的品德发展是通过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体验一定道德情感、践行一定的道德行为而实现的。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践行道德行为、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班级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应当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巩固和加强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道德知识。首先,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管理中的言论,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其次,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要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第三,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在品德教育中,学生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的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证明,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智慧努力,不断建构关于道德生活的认识,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环境,给学生以发展道德认识的机会,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道德经验。[3]
(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人的品德作为认识、情感与行为的综合体,情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品德课的作用主要在于道德认识而非道德情感方面,因而,必须通过班级生活和各种道德主题活动来发展、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就要在班级创造一种由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道德情感的氛围。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成为学生体验道德情感的对象。情感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的,班主任是班级生活中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对象,因而班主任自己就应当是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人,要让所有的班级成员在自己的身上体验到深刻的道德情感。其次,班主任要创设一个有着浓厚师生情意和生生情谊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是所有的班级成员,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浓浓情意的班级。在这个班级里,不仅班主任关爱学生,任课教师也关爱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关爱。[4]
(3)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在班级生活中按照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创造出一种优良的行为环境,以使学生产生遵从道德行为规范的团体压力。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榜样只有可敬、可信、可亲,才能使学生感到其权威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向往榜样,仿效榜样,把榜样的言行当成自己的言行准则。[5]班主任的品格和作风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也是一种榜样。班主任接触本班学生的机会比较多,时间比较长,领域比较宽,师生关系也比较密切,学生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效仿班主任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因而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也比较大,其威信越高,教育影响也越大。
2.班主任对各种道德教育力量的协调与统筹
(1)协调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要使任课教师明确班级德育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校统一的德育计划和班级德育工作的实际展开教书育人的活动,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就需要班主任来协调。班主任要协调任课教师之间、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之间的关系,增强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搞好关系至关重要。在一个班级中,要使各任课教师有共同的目的和要求,有统一的德育工作计划,加强彼此间的联系,需要班主任的参与协调。当然,教师集体的形成与任课教师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是分不开的。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彼此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还需要任课教师与其他教育力量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这些也要靠班主任作组织上的沟通。另外,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靠师生双方的努力,更需要班主任的中间调节。班主任应主动向任课教师全面介绍学生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等,反映本班学生的合理要求,介绍本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积极评价,支持和帮助任课教师为搞好教学和教育而采取的教育措施,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任课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向学生多介绍任课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为搞好教学而付出的辛劳,在学生中有意识地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6]
(2)协调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所接受的家庭道德影响是构成班级德育的基础,如果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正确的,就能够为班级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成效;反之,就会给班级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教育效果,甚至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家庭德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把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保持一致,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工作,全面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家庭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密切配合。[7]
此外,班主任还要了解和分析社会上存在的对学生品德生成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便做出有效的选择、预防和对策,同时还要取得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以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总之,班主任应当利用自己的角色,主动争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控制教育的最佳条件,实现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的不可替代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班主任的组织工作
班主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组织主体班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旅游、调查、劳动、阅读书刊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成长与进步。组织和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工作的常规内容。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各方面教育力量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而这种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又取决于班主任的协调工作和组织工作。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和帮助本班学生组织、开展富有道德内涵的主题活动,以使其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组织的教育作用,班级学生组织既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教育力量,应充分发挥它们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帮助要热情、耐心、细致,要尊重它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性。班主任对学生组织自发举行的教育活动,要积极支持,帮助设计,提供方便。同时,要主动向学生干部介绍班级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思想表现,并提出要求,以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的相互配合。
4.班主任对教室环境的布置与座位的安排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和谐、优雅的教室环境。班主任要优化班级德育环境,也应当在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方面有所创造。对教室的合理布置和学生座位的有序安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除在需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设计外,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这样方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去布置教室,真正把教室当作自己学习、生活的家园。教室的布置应当克服传统的静态布置方式,而采取动态的布置、排列方式。教室的美化与布置要经常更换,使之保持延续性、新颖性与教育性。例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之后,可以让同学发表感想,再张贴在作品的旁边,让其他同学观摩。也可以从布置的资料、图片中,设计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应答活动,如写阅读感想、意见,张贴在同一栏里,从而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一种互动、互学、互进的效果。同时,教室应该始终保持干净、整齐,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欢乐、舒适、享受、愉悦的感受,从而在增强教室环境美感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座位安排上,应该摒弃传统的排位方式,不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或教师的喜好来安排学生的座位,可代之以环形、圆形、“马蹄形”等多种座位编排方式,这样,将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对视与非言语交流的机会。座位的安排会因距离场源(教师)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可能成为班上的“标签”,成为一种身份、地位、优劣的象征。因此,适时调换座位,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既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保证,又是营造富有公正氛围的班级德育环境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应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感受到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环境的前提下舒心地学习、交往与生活。
注释: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8.
[2][6][7]胡守.德育原理(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04、206―207、208.
龚
芳
家访活动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实地向家长汇报,同时家长也能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老师。这样家校联系更有利于把学生教育好。家访前,我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了解学生。家访前,教师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2、明确目的。每次家访前,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3、时间的选择与控制。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时间。
在家访中,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都说教师工作辛苦,即对学生负责又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提出许多建议,希望我们对他们的子女多家教育,特别是在校中看起来表现好成绩优秀学生在家却骄横自大,生活处理能力差,没有吃苦耐劳的意志,不愿干家务劳动。一些父母常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的学生性格自卑、自闭……针对这些特殊学生,利用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
二、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不疼爱父母,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访工作总结
罗晓玲
家访工作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历来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而凭借这股力量既可以夯实家校联系之间的纽带,同时又为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应该说,这部分工作成分的存在和延伸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在实际的家访工作中,自己也亲身经历和感受了它的必要和重要,也相信在工作中不断萃取其中的点滴精华来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而最根本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生追求,为此,我们也必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工作,及时反思和总结,力求让宝贵的资源和经验更好、更全面的来指导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为此,本人在这次“教师访万家”的活动中,把家访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1、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先将需要进行家访的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分类,同时结合学生所在地域和家长上班时间等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家访工作,力保家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在上门家访的过程中,首先、应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全面、如实的汇报给家长,与此同时需要积极认真的与家长交流获知学生平时在家的具体动向,如: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精神状态、娱乐性活动等,倘若遇到学校放假,学生在家的具体去向问题等。其次、协同家长共同商讨学生在学习上碰到的一些棘手问题,以及学生自身身上存在的一些有关养成教育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老师—家长—学生”座谈的形式来群策群力,为有效、妥善处理问题并切实找到出口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这可以说是为处理具体的问题创造了一个“软环境”抑或“温床”。最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家长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思想,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为此,教师需要让家长深刻领会到科学、健康、有效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巨大意义。而在切实打通这个关节的情况下,有的放矢的来组织和协同家长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最终整个问题就汇合到了学校和家庭如何更有效的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面来了。
3、在切实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下,教师和家长在及时、准确、有效的相互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具体行踪,由此可以极大的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相互协作,校方和家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一些操作性强,又便于操作的一些有效措施和方法来敦促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言行和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而这部分工作内容是整个家访工作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可以说是为妥善处理问题创造了一个“硬环境”。
4、有了前面工作的投入和实施,接下来就需要在反复不定期的时间点上给学生“好好脉,把把关”了。这需要教师在一个阶段的观察和引导之后,再结合家长的及时反馈信息,来科学、合理制定下一步的提升计划。由此,在循环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并做好有关学生成长的资料库,便于经验的积累和使用。
以上几点工作体会和总结还只是整个家访工作的很微小的一个片段的归纳和总结,然而,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可忽视,也不能被忽略的。相信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对于掌控家访工作这一“航母”,势必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还是那句老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坚信学生会越来越懂事,学校越来越深受大众的鼎力支持,而教师也必将会越来越优秀和出众。为此,家访工作这只“航母”还将不断继续前行,直到成功登陆。
家访工作总结
王立华
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第一,
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更不应有懈怠之心。
家访工作总结
刘克彬
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走家串户式的家访似乎是一个越来越陌生的名词,打电话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可在今年,我校的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学校将家访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访工作,可谓感受颇深。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将要与自己相处一年的学生们,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家访结束了,但工作却还刚刚开始,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如何办出班级的特色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
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班级负责,对自己负责,争取开一个好头,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一、基本情况
1、我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家访,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
2、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确定了几位同学与“两免一补”对象。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家访,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一学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给学生鼓励、加油。
二
、家访的几点感想
1、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4、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半,甚至适得其反。
5、家访也给一些教师特别是还没有孩子的青年教师上了一课。平时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八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本次家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有助于今后的教育工作。
家访工作总结
家访是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基础。这个学期即将结束,在开学到现在我和班主任对班上学生进行了家访。我们的家访深入到学生的家庭,诚恳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记录,为今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家访中好的方面:
1、让家长明白到家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家长都比以前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根据老师的要求不让孩子看电视、完电脑游戏,多给孩子看课外书。
2、据了解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非常重视,特别关心孩子在学校学习、行为习惯情况,他们对孩子非常严格,
还购买有关课外书,利用休息的时间辅导孩子,让孩子的知识更加丰富。他们不但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带他们外出,开阔孩子的视野。
3、在家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放学回家后都听父母的教导,认真看书、复习、预习,还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还注意个人卫生,把自己的校服洗得干干净净。
二、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1、依然有部分学生晚上还有看电视。父母认为做完作业就可以让孩子看一电视。于是孩子就任务式地草草把作业写完,给爸爸妈妈检查过做完,就心安理得地去看电视了了。有些家长是不让孩子看,把孩子赶进房子里面做作业,但他们自己也忍不住不看,孩子听到外面的电视声音,同样是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
2、已经学期末了,但有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紧张的意识,依然懒懒散散,回到家扔下书包就去玩,玩到天黑了爸爸妈妈又骂又打,才回来吃饭,应付式地做完作业,字迹潦草,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做,或者乱做。
3、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教育孩子。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有些父母要严管孩子,但爷爷奶奶却老是在那里唱反调,导致孩子好像找到靠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4、经过上次家长会后,父母都比以前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仍然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有些父母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低,孩子的作业教不了,又怕教错,还有一些父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太顽皮了,不听父母的话,送去补习班让老师去管住他。因此有好一部分的学生每天晚上送到补习班补习的,有些甚至周末都去补习班。关于补习有利有弊。去补习班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补习的学生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不愿开动脑筋去思考,只是一味地等着补习老师给他们答案,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大。
三、家访后的思考:
1、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八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3、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
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