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统计学相关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相关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学相关理论

第1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266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商学院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之一,统计学跟其他经济管理类的理论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统计学是一门有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一元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于一体的核心基础课程,并且是一套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的方法工具。因此,商学院统计学课程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授课,更注重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及实践指引。

笔者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商学院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统计学课程自身特点,对泉城学院商学院经管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新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统计学教学新模式。

1统计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统计学教学内容与先导后续课程不衔接,授课课时不够

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基础先导课程主要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后续课程主要是计量经济学、社会(市场营销)调查理论与方法。由于不同学院的划分,不同学科任教教师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因而,统计学课程中的有关推断统计的部分内容与概率论课程内容存在重复,造成一部分课程学时的浪费,就会导致另一部分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解,统计推断的内容适应了大数据时展的要求,但在有限学时要结合案例讲述这么多内容并要讲透彻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么少的学时要掌握这么多内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1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众多高等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着重讲述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本模型和方法,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系统的掌握,但对于学生自主W习的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并未有效。

13统计软件的学习和实践缺乏

大数据背景下,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不会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统计学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在平时的授课中,通常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软件(Eviews、SPSS、Stata)的操作和演示,鉴于学校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就导致学生对于统计相关理论、概念方法掌握得非常熟练,而对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方法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

2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21重视案例教学

在讲授统计学概念、理论、公式和方法的时候,应结合实际问题、实际案例阐述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及思想,不应死板地按照教材上给出的概念、理论和公式抽象地讲解。

22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

学习统计学最终目的是对最后输出的结果进行解释,通过学习各种统计分析软件,掌握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进而对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才能体现统计学的真正的实用价值。

23重视实践训练

在系统地讲述了统计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熟练地收集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握运用统计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对于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泉城学院商学院经管专业的学生,本着突出学生统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到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本着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和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应用性知识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31加强授课内容前后的衔接,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商学院各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应与讲授统计学课程先导、后续课程内容的教师进行充分的协调沟通。根据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可以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属于理论教学内容,统计推断内容依然放在概率论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相关统计软件的运用,重点讲述对统计最终的输出结果如何分析和解释。这样划分,一方面经管专业与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再重复,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向学生多传授些知识;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验教学完美融合,不仅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于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场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显著提升。

第2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摘要:

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是当今教育的趋势。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合理设置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运用统计学思维,分小组完成任务,达到良好的统计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统计学改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力、敏锐度,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统计学”课程是一门以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的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统计思维能力,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据打交道,而统计学就是一门以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因此,统计学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大量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后,发现目前统计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赵先仓[1]认为,统计学教学内容陈旧,与专业的融合性不强,难以让非统计学专业学生体会到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赵艳霞[2]认为,统计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主要以黑板、粉笔、教师讲解,学生死记公式为主,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不符。郭精军[3]认为,统计学课程学时安排不合理,由于一些院校对统计学的先导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安排课时较少,因此,在进行统计学课程教学时,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教师课堂上偏重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软件及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这样很难适应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综上所述,第一,很多文献中提到了统计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需要我们对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更突出专业性。第二,绝大部分文献谈到的统计学教学的课时问题,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验教学,即包括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然而,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统计学教学一般只有一学期,一般为72课时,如何将统计调查工作、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工作、数据整理工作及数据分析工作在这个72课时中顺利展开,也是研究重点。

二、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统计学课程改革

(一)理论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想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工读教育和19世纪的美国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才日渐完善。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中,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见表1),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现象,独立处理四个环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报告,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性与创新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项目讲解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针对性,要明确案例要解决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典型案例需要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明确案例统计研究对象,熟悉统计研究步骤,了解不同统计方法的应用。如讲解数据收集及统计问卷的设计时,可以利用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案例;讲解统计资料搜集与整理方法,可以利用麦当劳选址的案例;讲解统计数据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时,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案例,同时穿插多种生动的小型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统计学,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传统的统计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统计学实验设计中,以演示型、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自主设计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4]。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完成理论教学中的四个项目。具体操作如下:

1.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组建小组,4~5人为一组,每组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专业相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调查项目。如有的学生选择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有的学生选择网络购物情况调查,有的学生做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等。

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结合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完成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确定统计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及填报单位,制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时间及时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够群策群力,一般能很好完成。

3.各小组独立完成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搜集调查问卷的工作在课外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对各组的问卷进行相互评价、交流。

4.各小组借助于EXCEL或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的调查问卷信息进行整理、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构建统计模型、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给出结论。因为各组的主题不同,因此,也可以保证每组可以独立完成。

5.最后,各小组形成一份统计报告,对上述工作步骤进行说明,并对结论进行阐述,分享实验的经验。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分析完成好的部分,指出分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根据报告的质量、学生的相互评价进行综合打分。综合步骤见图1。

三、教学模式设计案例———“相关与回归”项目

根据上面的研究,下面以统计分析项目中的“相关与回归”项目为例,设计一份统计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相关分析的概念、种类;②相关系数的含义;③简单线性回归的特点;④简单直线回归方程与模型。

2.技能目标①利用SPSS软件绘制相关图表;②利用SPSS软件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3.素质目标①良好的统计思维能力;②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③良好的分析相关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

以4~5人为一小组,根据每个小组所选的主题,选择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相关现象[5]。

四、统计学教学改革效果

为了更好地考察统计学改革的效果,因此对统计学考试成绩的构成进行说明。统计学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作业,这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能力,采取根据每组学生所设定的主题,结合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布置作业的形式,占20%。第二部分是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统计学课程中一些公式、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是为学生以后进行统计师考试打牢基础,占30%。第三部分是课程结束后提交的统计报告,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社会想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统计软件的综合能力,采取每小组的综合成绩×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权重来综合计算,占50%。下面选取两个班级的统计学总评成绩,一个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一个未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除这一因素不同之外,其他考核因素都相同,成绩构成也相同。通过对学生的考核,对成绩进行分类统计,实验结果如表2—表4。通过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性,进行项目教学的班级,每组同学以项目为中心,有明确的任务,将任务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每个章节的学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有集体荣誉感,因此,进行改革的班级成绩比未实施项目教学班级的成绩好,且优良高于对照组。

五、结语

通过对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学生们加强了对统计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能够利用统计学课程中学习到的各种方法、统计软件,对身边感兴趣的统计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统计分析报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统计理论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完善了统计学教学、社会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先仓.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科技信息[J],2010(17):670.

[2]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57-158.

[3]郭精军.《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3,27(4):101-104.

[4]王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J],2014(11):179-180.

第3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atus analysis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statistics, propos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statistic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of statistics and train mor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community.

关键词: 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Key words: statistics;applied talents;practice 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26-02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许多专业知识研究的对象与统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计的作用愈加重要。一切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都是在快速、准确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好统计学是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的统计学,在讲授过程中应与社会需要相接轨,既要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扎实性,也要使学生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新能力。

1 统计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意义

1.1 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的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三个关键点,也是统计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与国外教育理念接轨 欧美地区高校在培养学生极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他们在授课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把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实践教学与企业创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公共事业的实际项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他们的授课内容根据实际需要,重点讲授在进行不同项目时应如何进行统计方案设计、收集统计资料、个人或群体访谈、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及撰写统计报告等实用性技能。

1.3 优化统计学课程体系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厚基础、重应用、复合型人才”。现有的课程体系并没有体现出其重视应用的特征。在统计学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大多理论学时占80%。以54学时的统计学原理为例,理论44学时,实践10学时。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本无法满足统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方向应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重,重点突出此门课程的“重应用”特点。

2 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改变,职场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有更高的期望。而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流域形式,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其应达到的教学效果。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几方面的不足:

2.1 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大多数统计学授课教师与实践教学相比,更重视统计学理论教学研究及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重点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计算推理。虽完成了统计实践教学环节,但没有把实践教学作为关键环节融入到统计学教学体系中。

2.2 实践教学模式老套及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国内已经学者出版了相关的统计学实验教程。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愿意沿用之前的教学模式,讲授理论为主,辅之以课堂习题演练以及少之可怜的统计分析软件操作。在内容上,统计学实践教学没有引入完整的教学体系,其内容大多是零星、分散的,缺少统计与实践项目的融合,对统计操作流程没有系统的训练,致使学生对统计实践教学缺乏兴趣。

2.3 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敷衍了事 统计学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这样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统计学实践项目。统计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监督力度不足,致使学生在进行统计软件操作应用时敷衍了事,更甚者在统计实践教学实验课上利用计算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使统计学实践教学流域形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3.1 更新授课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统计学教师的授课观念直接影响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统计学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与时俱进,在统计学的课程内容、授课方法、统计分析软件操作等方面要不断更新,应用统计实践教学项目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统计学只有与现实中的经济、管理问题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也是统计学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注意的。现代统计教育教学度高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统计分析软件操作应用能力,花费大量的课下时间收集与统计学实践教学项目相关的案例。

3.2 构建一体化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案例式教学、社会实践调查等多项内容。其重点在统计学课程内容、统计分析软件操作及实际项目应用三方面。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统计软件操作应与统计学课程内容相互对应,在讲授描述统计、抽样调查、时间数列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曲线趋势预测、多元线性回归等知识时与统计分析软件操作一起进行讲解,举例说明见表1。

3.3 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统计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根据市场运行中出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适时讲解统计学基础理论及对统计理论进行验证分析。采用与学科联系紧密的真实案例来训练学生,使他们能够早点接触到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开展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统计学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圆满完学习计划,实现统计学的终极教学目标。

4 结语

对统计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改进高校经济管理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也为统计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软件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秋艳.会计统计类(本科)专业全程时间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28):165-167.

第4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关 键 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正 文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法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第5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商务统计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34-02

《商务统计学》是一门以经济管理为理论基础、以数理统计学为方法基础,研究社会和经济管理问题的应用学科。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感到《商务统计学》这门课程枯燥无味、难学难懂,缺乏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统计学涉及到大量数学公式,客观上要求学习者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出身,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课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现实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统计学对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应遵循“从定性认识开始,经过认识量的过程,达到认识事物质的目的”的规律。本着这一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实例问题—选择方法—理论讲解—解决问题—解释结果—结论意义”的通用授课模式,即在每个章节的理论内容讲解之前,都以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该章节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解释要解决该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统计学知识,之后进入真正的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方法的计算,最后再回到实际问题,并介绍如何利用软件帮助计算;分析结果及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授课过程中注重结合不同专业的实例讲深讲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施问题导入式教学,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统计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学生因迫切希望问题得以解决,无形中激发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二、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针对《商务统计学》的厌学原因主要集中在对数学的认同感不足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通过对数学的趣味性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充分挖掘统计中的数学美。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在注重统计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充分挖掘统计中的数学美,以体现统计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介绍概率公式时候,可提醒学生这样记忆:左端到右端,长线变短线,和变积,积变和,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奇异美。又比如,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无偏点估计,同样样本比率是总体比率的无偏点估计;大样本下,样本标准差已知,置信水平为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公式的结构为:点估计临界值标准误,即,总体比率置信区间公式的结构也一模一样。在学习这些公式的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其中所体现的数学中的对称美。再比如,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无论要检验总体的哪个参数,遵循的步骤都是统一的:先设立问题中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再根据条件找临界值,得到拒绝域和非拒绝域,然后计算样本统计量,最后做决策,这正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统计中所蕴含的数学美还很多,在教学中适当地揭示统计学之美,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美。

2.注重引入数学史和统计名言。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针对这种情况,在商务统计学的教学中,在讲某个方法时,用几分钟讲一讲该统计学家当时的事迹,帮助学生培养坚定勇敢的学习精神。比如在讲解小样本的t检验时,介绍了哥色特和他的t分布诞生的背景和过程。哥色特,笔名Student,他关心的是由人为试验下所得的少量数据的统计分析问题,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他的那篇名垂统计史册的论文《均值的或然误差》于1908年发表在《生物计量》杂志上。他的这一思想的中心正是商务统计学的整个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除了良好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他还是一个易于与人合作的谦谦君子。当时不同流派的统计学家之间有的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而他几乎与当时各个流派的统计学家都有良好的交往。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类似内容的教学,丰富了授课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传授方法的了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了解到统计学家也是人,有的和普通人一样也有缺点。许多统计方法的产生也不是从天而降的,大多数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介绍增加了统计学的人文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大家风范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科学性

《商务统计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目的是为打好数理分析基础。然而在日益强调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今天,独立的理论教学远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为此,笔者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提高统计学理论基础的教学同时,增加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将教学内容拓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1.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作为对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统计案例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相关案例进行归纳整理,把学生独立分析与老师授课讲解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自我学习能力,又通过案例的分析描述,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理论和统计思想的掌握以及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还很好地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培养提高了应用统计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大力推行软件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相关统计软件如SPSS操作的教学内容。由于课时的原因,将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并将其打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只进行简单的演示介绍,由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练习;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实际操作相结合,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通过软件教学,帮助学生找到了快速得出复杂运算结果的捷径,大大减少了学生由于大量计算所产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

3.广泛组织课题设计。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还坚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就一些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比如在学习完统计数据的描述后,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如就业问题、逃课问题、图书馆使用情况等问题展开调查,学生自行确定具体调查对象,抽取样本,设计和发放问卷、回收与审核,输入数据与整理资料。在学完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内容后,组织学生独立估计与分析之前所获得的数据,最后编写调查报告,并总结调查体会。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在巩固基础知识、锻炼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力。

四、创新考试评分方式,实现考核的全面性

统计学课程分支多、应用性强,传统的“一张考卷定终身”考核模式难以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评价。为此,在考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学生独立思考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在《商务统计学》的考试评分上,采取了期末考试、上机实验、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从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考察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将考试分为卷面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卷面部分主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实践操作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在实践操作部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完成一份分析报告,包括对案例中数据的分析、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结果的分析以及对案例中决策者的建议等。第二种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选题,结合本专业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统计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也收到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芳.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法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2]徐伟华.浅谈数学分析中的趣味性[J].中国西部科技.2011,(02).

[3]徐建平.心理统计学教学的精髓:思想、原理、方法与技术[J].中国大学教育.2004,(07).

第6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法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新晨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第7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大班教学;互动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11-02

互动式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1][2],通过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探讨,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自主决策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是一种近年来倍受推崇的教学改革思路[3]-[5]。统计分析是理、工、农、医、人文、社会、管理等多种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统计学也就成为这些领域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6][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应用统计学的互动式教学,如课程与实验相结合,课程与统计大赛相结合等等[8]-[10],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如何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有效实施互动式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全面互动、水融,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分析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入手,通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说明了应用统计学实施互动式课堂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一、应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1.大班制教学。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基础的方法论课程,一般是以学院为单位,面向多个专业统一开课,所以一般是两个班甚至三个班合班上课,超过60人的大班教学成为常态;而大班教学如何充分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对任课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内容丰富,跳跃性强,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与理论统计学着重探讨统计的数学原理不同,应用统计学更强调将理论统计学的结论作为工具应用于各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其教学内容既有一般性的统计方法,也有适用于某一专业领域特有的分析方法。以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统计学为例,其内容涉猎了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时间序列、指数分析、统计决策等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中常用的统计工具[11][12]。对学生而言,课程内容如此丰富,且颇具跳跃性。首先,本科生一般都有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对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等工作并不陌生;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统计学习,他们对如何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以及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处理质量等关键问题又毫无概念;如果教师只是对这部分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很容易产生轻敌思想,大而化之,似是而非。其次,对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推断统计部分,学生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中已有涉及,但当时的课程重点集中在统计原理的数学推导上,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一旦面临实际问题,就容易生搬硬套,错漏百出,难以保证统计理论的正确运用;再者,时间序列、指数分析、统计决策等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新颖,数学难度也不高,但由于本科生对宏观经济及管理决策接触较少,缺乏直观的体验和思考,如果不能有效地联系实际,相关知识掌握起来就难免抽象。

3.学时有限,课程内容很难面面俱到地深入展开。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学时一再压缩,理论教学的学时较紧,精讲精练成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大班教学互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

2013―2014学年,我们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应用统计学课程中进行了互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下面以统计调查及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为例,说明其具体的实施过程。

1.授课对象。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电子商务(简称电商)、物流等三个专业共90人的大班课堂。

2.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调查、描述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回归等知识。

3.课题设计。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入当时小米公司首推红米手机这一倍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作为课题背景,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实施统计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完整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1)假定每种色彩受偏爱程度高于5%才值得生产,那么,红米手机的多色彩策略是否合理?(2)假定红米手机定价799元是基于学生对低于1000元的手机有强烈需求的预期,那么,这种低于1000元的价格预期是否合理?(3)判断学生未来购置新机时偏爱的手机价格与其目前所用手机的价格或其每月生活费是否相关;如果相关,则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目前手机厂商推出学生机的合理价格区间是多少?……为了锁定研究主题,同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发挥,要求问卷题目不超过10个,且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同学偏爱的手机颜色;(2)同学对目前所用手机的满意程度;(3)同学目前所用的手机价格;(4)同学平均每月生活费;(5)未来购置新机时偏爱的手机价格。

这样的课题设计既能考查学生科学完成统计调查的能力,又能通过问卷分析,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于各类数据描述统计以及后续推断统计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安排。鉴于大班教学,互动式课堂分成三个阶段依次展开:第一阶段,基于“问题先行”的教学思路,开课第一周即开宗明义,布置研究课题,要求信管班的同学利用周末完成统计调查和描述统计部分的研究报告,第二周即可进行报告发表及课堂互动。实践表明,学生根据以往的问卷调查经验,对这部分内容相当自信;但实际上,相较于严谨的统计研究,他们的研究工作往往漏洞百出,如忽视抽样的随机性原则,把抽样地点选在食堂、图书馆等地;将定序数据与定量数据相混淆,对中位数、四分位差等概念缺乏认识;随意使用折线图;将基于本校的调查结论,无条件外推至全国;等等。针对整个互动过程所呈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重点地展开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统计观念。第二阶段,要求电商班启动统计调查,内容应涵盖信管班已经做过的工作,并尝试完成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然后提交研究报告并课堂发表。与第一阶段类似,通过课堂互动,一方面对统计调查、描述统计等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确定推断统计部分的授课重点,并进一步展开理论教学。第三阶段,要求物流班启动统计调查,同样应涵盖第一、第二阶段的工作,并进一步尝试完成相关及回归部分的研究。通过课堂互动再次查漏补缺,并完成新增内容的理论教学,从而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教学链。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前期课程中可能并未涉及相关与回归等方面的内容,这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切换到“理论先行”的教学思路,先行完成相关部分的理论教学,然后再启动本阶段的统计调查。

5.过程管理。启动课题研究之初,必须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确立“重在参与,无关对错”的评分原则,营造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教学安排的顺利实施,教师还应在课堂内外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首先,课外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教学平台,一方面实时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严格进度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依次上传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以网络平台自动登载的系统时间为准,延迟提交就不再计算平时成绩。其次,制作课堂积分卡,课堂上面向每位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进行发放,课后再逐一收回,严格登记,一方面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方便锁定那些尚未参与课堂互动的同学,进而采取措施,积极为他们创造参与机会。

总体上看,上述互动式课堂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知识运用也更有自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大大提高。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少部分同学反映课余时间占用过多,小组活动有搭便车行为,某些课堂发言耗时过多,不能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等等,这些都值得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改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村.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六项措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24-25.

[2]郑胜林,潘保昌,徐杜,等.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3]唐世刚,钟万林.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8):42-43.

[4]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增刊):104-107.

[5]黄玲芳.互动式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2):44-45.

[6][美]戴维R.安德森,丹尼斯J.斯威尼,托马斯A.威廉斯.商务与经济统计[M].张建华,王健,冯燕奇,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肖智,钟波,高波.应用统计学实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罗季.形象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4,(14):83-85.

[9]刘馨,魏宏皓.“统计学”认知教学与“统计大赛”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83-185.

[10]李会琼.开设统计实验课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95-96.

第8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与实践;项目组

1研究背景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海量数据的容易获取,统计学被广泛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学到社会科学再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到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等方面.因此,国内大学的众多专业都开设有统计学这一基础课程.统计学课程要求大学生从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出发,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使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自专业领域的案例和数据,解决各专业的数据统计问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由于统计学涉及到一些高等代数和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其原理较为枯燥难学,特别是关于概率及抽样分布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大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文科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另外,统计学中试验设计的数据要么过于宏观,要么与本专业的联系不大,使得大学生们对相关统计技术的掌握印象不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以及能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使用统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兴趣,对大学生进行项目分组,指导大学生们进行实际研究,达到统计学理论与实践合、课程必需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目的.

2文献回顾

在如何使枯燥的统计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学者们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的学者建议在统计学课堂上提供案例教学法,由教师选取一些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使用统计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刘海燕、龚玉荣,2003;赵彤,2008;汤静等,2008).这些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去拓宽实际数据来源,代替原有教材中过于宏观的数据或与学生专业不大相关的案例.有的教师建议对大学生采取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吴宁,2007;马铁成,2015).这部分研究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去采掘数据,从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述已有文献对于如何上好统计学这门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得出了颇具意义的研究结论.但是上述研究要么只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去选择数据,要么只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掘数据,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前者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具有坚实的统计学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来自各专业的知识背景(统计学往往是几个专业在一起上的大课),这样才能选取到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数据;后者会因千人千面、数据来源复杂、专业类型众多等问题使得教师在实践阶段指导起来力不从心.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在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让他们自主选取数据,然后将其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进行综合指导,这样,既避免了统计学理论学习的枯燥,又避免了上述研究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具体课程设计

根据上文提到的研究思路逻辑,本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第一阶段:统计学理论知识学习.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统计学绪论、统计调查步骤、统计学概率基础、统计数据的描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何进行统计调查、如何呈现统计结果等.这一阶段将占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或研究旨趣帮助其确立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等、督促大学生收集相关数据以备后面的阶段使用.在这一阶段,考虑到统计学一般是大课,同时往往几个专业的学生一起上,并且有的专业人数较多,故采用按照研究内容或研究旨趣进行项目分组的方法,将所有大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小组.另外,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充分体验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每个项目组的人数参照5-10个进行分配.第二阶段:分析实践数据阶段.在这个阶段,在讲授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具体的分析技术,采用广泛使用且免费的stata统计软件,让大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第一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具体的做法是在要求大学生学会图表的制作、三大类统计方法的操作基础上,结合各个项目的研究目的分析数据,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并学会对数据的不同处理、图表的制作及美化、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解释等,最终撰写调查报告,完成统计调查的所有步骤.这一阶段也将占总课程总课时的一半左右.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将有效地将统计学理论与大学生的专业或研究旨趣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大学生们既完成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统计学工具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结论

统计学的本质是一种挖掘数据的工具.如何掌握好这一工具、在各自的专业方向或者个人感兴趣的项目上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是各位教师绞尽脑汁想要达到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他们的研究旨趣联系起来,突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局限,将统计学的教学范围涵盖到课堂以外,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统计学知识掌握的更牢、更扎实.与此同时,通过按照项目组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其日后组建项目团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诚如每项研究都有优缺点一样,本研究也可能存在如下不足:例如划分了项目组以后,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如何安排和协调项目组组员之间的任务分工等问题,这些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不断的完善.但不管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理论与大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促进统计学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更新,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李春华 吴望春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龚玉荣.对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J].统计教育,2003,(1):32G33.

[2]马铁成.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108G109.

[3]汤静,苏小东,丁威,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04):54G55.

第9篇:统计学相关理论范文

众所周知,在1998年教育部对分属数学下和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专业进行合并,并统一放理学下,同时又对该专业可授的学位进行了规定,理学学位和经济学学位均可。在这一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来设在财经院校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对这一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否有变化,课程教学体系如何设置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急需解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学可以为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抽象的随机变量,主要从事对一般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归类和总结;而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主要服务于各个领域进行定量分析。所谓统计学的应用性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和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经济统计学只是它应用性的一个领域。对于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来说,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去设置课程教学体系和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理论方法和现代计算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实现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顺应时展的潮流。

二、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一)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畏难情绪较强

由于统计学课程理论性太强,涉及到的概念、含义、公示比较繁多复杂,如果学生不做足够的课外练习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统计学理论太多,学生学习兴趣低、从心理上害怕,再加上经济管理类文科学生较多,数学功底比较差,对学好统计学缺乏足够的信心。还有很多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统计学,加上课堂上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这些都是导致统计学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二)学习内容增加,成绩考核方式不合理

从1998年教育部对分属数学下和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专业进行合并以后,大多数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学的原理,还增加了部分统计推断的内容,并增加了经济管理类相关具体应用的实际案例。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内容的实用性更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取闭卷考试,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提问问题和课堂作业和阶段测试,而期末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测试,却忽视了考查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对实践和实验缺乏评估,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不够

统计学科中实践、实验在整个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各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了各自的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平台,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但是这类教学模式的评估和考核不太完善。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进行实际应用举例,很多案例和相关专业的结合度不够,相互课程之间的渗透能力比较薄弱,联系系统性不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各自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三、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由上文可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师通过采取案例引入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简化统计学的数学模型,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统计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可以加强学生对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教师也还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双向互动式教学,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的立体化和多元化,以课堂理论方法为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统计学教材,提高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统计学教材,更加注重对统计方法的介绍和实际应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适当地介绍一些统计常用到的一些软件,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心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方式应该更加重视对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多层级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不仅要通过闭卷考试考核课本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讨论、答辩、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

(三)加强对实践试验的评估,在其他学科中融入经济管理数学模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