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网络层次分析法;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pplication of Balanced Scorecard an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to Enterprise Lea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Qu Yajuan , Zhang Fuxing,Wang J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angxi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structed a enhanced Balanced Scorecard 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BSC) method and a lea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is to evaluat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cause effect chain of enhanced BSC, and Super Decision software is used to determine a sequencing result of all the evaluation indexes weights. And then the degree of 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raction of each index from the angle of the strategy is reflec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ustomer and strateg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s the vit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implement of lean production from high managers in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Balanced Scorecar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lea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成功率较低,原因是对精益生产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精益生产是由一系列的生产管理技术工具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系统。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精益生产实施长期性及战略性的思考,没有将精益生产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而仅仅将精益生产当作战术性的项目进行实施[1]。企业目前在盈利能力的提升或生产成本的降低方面取得了短期改善效果,但难以实现深入持久的改善。因此,高层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战略角度对其精益生产的推进程度进行评价。基于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 BSC)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四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已经不能充分评价精益生产过程的实施情况。本文先对BSC的维度进行扩展,再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分析各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链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精益生产过程中建立增强型BSC
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将工业工程(IE)理论与实践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企业通过持续改善形成一种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构成丰田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原则是通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一套能使高层管理者全面考察企业的绩效评价系统,该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分析,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日程行动,并促使管理者把所有重要业绩评价指标放在一起考虑,有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以及不同部门目标的协调。
信息化时代下,战略与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高层应更多从战略角度来考虑精益变革的持续推进。精益变革推进过程中高层在企业战略制定中应从命令与控制走向战略学习流程,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业绩资料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调整战略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问题。
基于此,构建BSC绩效评价系统时,首先要加强战略管理,明确企业现阶段的战略,然后需要结合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将企业战略所内含的一连串假设具体转化为一系列因果关系链。高层应从战略出发对BSC方法的维度进行扩展建立增强型BSC有利于精益变革的持续改善。
针对精益变革过程的实施效果,高层为了能够较为全面评价企业推进精益的情况,需从6个方面提出精益生产绩效评价的指标:①财务指标;②客户(顾客/市场);③内部流程绩效;④学习与成长;⑤战略规划与发展;⑥其他利益相关者。其增强型平衡计分卡框架如图1所示:
2.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
BSC是对战略绩效的有力执行,增强型BSC主要从六个方面来建立中小制造业精益变革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现将增强型平衡计分卡的具体指标说明如下:
(1)财务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将财务指标作为所有目标考核的焦点,财务衡量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
(2)内部流程指标:为了不断满足顾客变化的需求,企业必须在流程中开发符合顾客要求的新产品,包括计划控制、库存控制、售后服务、内部管理等多方面。
(3)客户角度:客户层面可把企业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的特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传达给整个企业。
(4)学习与成长角度[2]:学习与成长是企业长期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主要包括员工技能水平、员工职业发展、员工的激励、组织的信息系统。
(5)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会公众等,其中以供应商为主,衡量供应商相关的指标包括双方有效的信息反馈、JIT供应率、主要供应商的长期合作率。
(6)战略规划与发展:战略规划与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以便在能长期创造价值。主要指高层领导是否能够制定合理、具有挑战性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与年度计划。
分析增强型平衡计分卡并结合影响精益生产实施过程的因素,考虑到企业、部门、员工三级指标体系的考核中信息量和工作量极大,本文以生产系统部门级考核指标为代表[3],基于BSC增强型的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 精益生产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1 基于增强型BSC和ANP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建立
从高层角度看,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需要持续不断地为顾客、股东、员工、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利润、创造价值。本文以利润最大化为总目标,其下属有6个因素,即财务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客户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其他利益相关者角度、战略规划与发展角度,各因素下逐层分解出多个下级指标,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性[4],其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框架
根据指标体系框架图,为了能够科学地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具有反馈特征的网络层次分析法来对其进行评价。其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如下图3所示:
图3 部门绩效评价在SD中建立ANP模型
3.2运用AN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ANP理论的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D)软件解决了超矩阵的复杂计算问题,它可以构造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超矩阵,最终可得综合优势度。其运用ANP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基于ANP理论的超级决策SD软件解决了ANP方法在决策中的实际应用。SD软件可以构造超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超矩阵,最终可得综合优势度;在确定元素组之间和元素之间的关系,针对某一目标,对元素组之间和元素之间进行逐一比较,构成两两对比矩阵[5]。
(2)计算加权超矩阵W,列归一化。加权超矩阵反映了主因子对次因子的控制作用与次因子的反馈作用。为了计算方便,需要将超矩阵的每列归一化用加权矩阵实现(即加权矩阵aij ×超矩阵wij )[6]。
(3)计算极限超矩阵。计算极限超矩阵。设加权超矩阵W的元素为Wij,则Wij的大小反映了元素i对元素j 的一步优势度[7]。
(4)各指标权重计算。通过SD软件来计算各精益生产评价指标以及影响相关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结果的排序分析,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影响精益变革中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8]。
为了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本文以生产系统为例,运用ANP和SD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SD软件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其指标极限矩阵的权重大小如下表2所示:
表2:极限超矩阵权重大小
由指标权重可得出结论:
1)其他利益相关者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E1>E2>E3;
2)内部流程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B1>B5>B4>B3>B2;
3)学习与成长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 D1>D4>D5>D2>D3;
4)客户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C4>C2>C3>C1;
5)战略规划与发展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F2>F1;
6)财务中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A4>A1>A2>A3。
3.3 合成排序结果
合成排序结果如下图5所示。图中“Raw”列可以直接从极限超矩阵中的数据得出。而“Normals”列以优先级的形式显示了评价结果,从图中的数据得知各个指标权重的重要性排序为:C>F>B>D>A>E。“Ideals”列则是通过以“Normals”列中的最大值划分每一个实体而得到的。
图5 指标合成排序结果
运用ANP评价方法客观地反应了精益变革过程中关键指标间的相关性,由排序结果得出影响精益变革的六大因素中,客户、战略规划与发展在精益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性较大,从高层来讲,战略规划与发展在实施精益变革过程中容易被忽略,此结论为推行精益生产减少浪费、持续改善的决策方向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保证精益生产稳步推进不断走向成功。
3.4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结果,得出影响精益变革推行效果六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为:C>F>B>D>A>E,客户因素对精益变革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高层管理者在利用平衡计分卡构筑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应深入市场调查揭示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以及他们对价格、质量、功能、形象、商誉、关系、响应和服务的偏好,然后针对自己选择的客户和细分市场而制定企业战略。此外,战略规划与发展对推行精益变革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即高层应把企业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严格落实,引导并鼓励企业全员积极参与到精益变革推进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亮.离散型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 钟良,赵国杰. 基于ANP&BSC建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4(06):69-72.
[3] 黎会.BSC在制造业企业物流绩效评估中的绩效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4] 王举颖,汪波,赵全超.基于BSC和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2006,7(9):60-64.
[5] 赵美琳.基于IT BSC-ANP的信息系统应用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6] 宋哲,王树恩.基于ANP的企业绩效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4):160-165.
[7] 刘睿,余建星.基于ANP的超级决策软件介绍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和实践,2003,21(8):141.
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工作属于管理工作的范畴,本质上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绩效评价工作的产生、发展与绩效评价工作所处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绩效评价工作历史久远,人类将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最初比较可以被视为绩效评价工作的雏形,而绩效评价工作的真正发展是在16世纪以后。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者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对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做出评价。因为企业的约束机制即使很健全,由于不存在强式的资本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经营水平不能够被所有者完全了解。在约束机制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时,业绩评价制度可以在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经营者的努力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约束机制的缺陷,激励经营者更好地完成所有者要求达到的目标。绩效评价工作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得到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成本绩效评价阶段、财务绩效评价阶段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创新阶段。(注:张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J].会计研究,2001,(12)。)
成本绩效评价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革命的进行,使得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也随之确立。经营规模的扩大,对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过去的经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式生产管理的需要。该时期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解决劳动分工与生产协作问题,管理者不仅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还应协调企业与外部的分工协作,通过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实现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初期阶段,产品市场竞争不够激烈,产品销售量基本不受限制,成本指标成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电气时代逐步取代了蒸汽时代;海外市场的开拓,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的扩大,生产更加专业化,劳动生产率亟需提高。该时期的管理思想家主要有泰勒(F·W·Taylor)、法约尔(H·Fayo1)和韦伯(M·Weber)。这些思想家对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关注的主要是效率问题,而对人的心理因素及行为特征研究甚少。与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思想相呼应,美国人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实现了对成本会计制度的革新。以标准成本为依据来进行经营业绩的评价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成本会计评价方法。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经营绩效评价的传统观念,从事后评价转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控制模式。财务绩效评价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公司组织形式的变化,单一的以成本为依据进行的绩效考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903年,杜邦公司发明了以股权收益率(ROE)为考核中心的杜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股权收益率的分解,即将股权收益率分解为资产回报率(ROA)和利润率(PM),总结分析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诸多因素所起的影响作用。股权收益率反映企业给股东的回报率;而资产收益率主要反映管理的效率,该指标表示管理人员将资产转化为净收益的能力。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获利情况进行分析,股权收益率(ROE)从所有者角度衡量企业的获利情况,但这一指标在股权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会产生股权收益率过高的错觉。将股权收益率分解为资产收益率和股权乘数解决了这一问题,资产收益率(ROA)成为衡量业绩的首选指标,它表明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通过将资产收益率分解为资产使用率与利润率,则出现了衡量业绩的第三个标准,利润率(PM)。当资产使用率衡量的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已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就成为绩效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创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进入80年代以后,对企业的绩效评价进入到创新阶段,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80年代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了“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提出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绩效等8项计量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也有学者提出了“权变业绩计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更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生存能力。80年代末,现金流量表作为第三张财务主要报表列入会计准则,现金流量的相对不可操作性也使得成为绩效评价的首选。现金流量在绩效评价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注:孟建民。企业经营绩效评估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价值链之间的争夺,企业必须考虑其战略目标,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中难以得到体现。此时,企业在生产阶段的利润已经很低,一些管理咨询师、投资者不再单纯地以利润和现金流量进行企业业绩评价,而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关注公司现时和未来价值的判断,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智力资本、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的关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信息,从市场角度来全面地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时绩效评价中占主导的方法主要有美国的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及由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EVA评价法。综合平衡计分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财务指标、内部经营指标、客户指标、学习和成长指标四个部分构成,该方法是将绩效评价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EVA等于税后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剩余收入,该方法彻底摆脱了传统财务评价方法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中财务扭曲现象。将综合平衡计分卡与EVA评价法相结合,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对企业经营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金融市场始终是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一统金融业发展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既担负商业银行的职责,又发挥着中央银行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银行的考核主要以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主,银行绩效完成得好坏与直接责任人没有直接经济联系。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银行逐步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对于作为金融企业运行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评价工作仍然局限于成本、利润指标,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的指标考核体系、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指标体系及2002年由四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指标体系,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与企业的经营特点,对于我国现存的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上都只能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起到参考作用。2002年颁布的操作细则中明确指出不适用于金融企业。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评价目标定位模糊
绩效考核的定位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确定管理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向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按资本金构成不同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上不同程度存在评价目标设计定位模糊的问题。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关心银行的绩效评价出于不同的目的,银行的股东及投资者关注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出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的目的;存款人关心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出于保证自己存款安全的目的;监管机构关注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出于保证银行经营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公众对银行充满信心的目的;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关注银行的经营绩效一方面是对自己管理银行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银行雇员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评价目标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银行应将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才能对考核进行正确的定位。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银行管理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对绩效考核定位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上,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上,如很多银行将考核定位在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使得考核目标的定位过于狭窄。不正确的绩效评价定位将直接影响银行绩效考核的成效。
(二)评价方法落后、评价结果失真状况大量存在
营绩效的各种因素,运用平衡积分卡和EVA相结合的方法能更有效地评价公司经营绩效。
一、平衡计分卡和EVA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平衡积分卡是在1990年诺顿研究所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和美国复兴方案公司戴维.P.诺顿提出的用于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衡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简单地说,平衡积分卡是一套用于衡量、评价与企业战略经营有关要素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平衡积分卡是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来考核企业绩效的。具体为,顾客角度:顾客如何看我们;内部角度:我们必须擅长什么;创新和学习角度:我们能否继续提高并创造价值;财务角度:我们怎样满足股东。平衡积分卡的四部分内容之间以及内部各指标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四个指标体系中,以财务指标体系为根本,其他三方面的指标体系最终是为财务指标服务的。只有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不断得到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才能使客户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财务目标,最终使股东满意。因此,平衡积分卡这四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平衡积分卡是以因果关系为纽带的战略实施系统。
EVA(经济增加值)是一种以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值作为其衡量标准的绩效评价方法,消除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基于对EVA指标的认识,进而对EVA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探讨如何结合平衡计分卡以有效运用EVA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EVA绩效评价方法在美英等国家备受关注,并逐渐获得了广泛应用。EVA的理论基础根源于剩余收益思想,是Stern&Stewant咨询公司开发出来的,目的在于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促使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EVA指标被定义为: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
EVA=NOPAT-Kw×NA
其中,Kw表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NA表示公司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NOPAT表示公司经调整的营业净利润。计算EVA的第一步是确定NOPAT。NOPAT以对外报告的营业净利润为基础,是经过对存货、商誉、研发费用等项目调整后的真实经济收益。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w通过以下公式得出:
KW=(1-T)K+K
其中,DM表示公司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表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表示公司负债的税前成本,T表示公司的边际税率,KE表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成本。
EVA的核心思想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由此,运用EVA指标评价公司绩效和投资者价值是否增加的思路可以这样描述: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将投资于公司的资本变现,并将其投资于其他资产,他们至少应从公司获得投资的机会成本。这意味着从经营利润中扣除资本(按权益的经济价值计算)的机会成本后,才是股东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增值收益。
二、传统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不足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特点是重短期绩效评价、重过去财务成果评价、重财务指标体系、重结果,没有把财务结果和形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很好地结合起来考虑。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
(一)传统绩效考核指标片面强调企业的经营战略,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战略,因而就不能对企业进行很好的评价。
(二)对非财务因素作用不够重视。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过于依赖财务指标的作用,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短期财务层面绩效的改善,而忽视长期财务绩效的提高,他们所采取的所有措施和做法仅使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得到改观。虽然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不能涵盖企业全面评价的内容。因此,绩效的评价除了要关注财务因素外,更应该充分考虑非财务因素。如,市场份额、客户保持率、客户取得率、客户满意程度、客户盈利率、技术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三)缺乏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与博弈。根据新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更易形成和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能在真空中单独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业绩评价制度的改进必须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
(四)传统绩效考核只设置了一些财务指标,很多企业根本不设置非财务指标。其实,企业竞争力不但反映在资金上,更多地反映在制度、人才、技术、客服,以及企业内部学习能力等上面。因此,对以上这些非财务要素,理应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
(五)没有把财务指标与一些重要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考虑公司发展需要。正如前面所述,财务、顾客、内部经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这四个方面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考核的绩效,才是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平衡计分卡和EVA相结合综合评价公司经营绩效,并进行战略监督和组织学习
通过分析表明,EVA绩效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有利于管理者决策与股东目标协调一致,能够较好地衡量公司实现的价值增量。但是应当看到,EVA就其性质而言仍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单纯的EVA绩效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只能对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事后财务业绩指标,不能揭示业绩变动的具体非财务动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不利于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2)侧重财务战略,忽视影响公司成长的其他方面,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3)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的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的使用情况及其绩效评价。因此,使用以单一EVA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方法,可能会给公司决策带来误导性信息。理想的业绩评价体系应是将公司长短期目标、内部评价与外部环境分析、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提出的内部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框架。平衡计分卡从公司战略与业绩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有顾客、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和财务四个方面,因此绩效评价也应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基础,在公司内部建立类似平衡计分卡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影响经营业绩的各个方面,同时以EVA指标作为财务方面评价的核心,这有利于对公司经营绩效做出全面评价的同时,更好地发挥EVA在财务业绩评价中的优越性。Robert Kaplan教授同时认识到平衡积分卡、作业管理、经济增加值(EVA)三者的作用是互补的,企业可从三者的综合使用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一)顾客。顾客的需求反映了外界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变化。只有了解顾客,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公司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源泉。从顾客角度反映公司是否成功的典型指标有新顾客的获得、老顾客的保持、交货时间、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等。
(二)内部经营。内部经营是公司从投入各种原材料到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它是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顾客满意度和股东价值的实现都要从内部经营过程中获得支持。只有重视内部经营的每个环节,设法分析公司的优势在哪里,应向哪个方向发展,才能创造全面和长期的竞争优势。评价内部经营可使用的主要指标有周转时间、产出率和返工率等。
(三)学习与成长。学习与成长主要考评公司长期持续具有竞争和发展能力的情况,这方面的评价指标有培训支出、雇员满意度和员工受激励程度等。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目前政府部门要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要结合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开展对子公司的评价工作,以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兰石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由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转变成为母子公司管理架构。经营业绩考评管理模式与方法随着企业管理构架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不断调整,使企业的考核评价办法在不断适应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同时,起到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
一、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机结合
把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使企业按照长远规划发展。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兰石集团从计划经济管理方式走过了“资源重组、分块搞活”,“持续稳定发展”,“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三个经营战略阶段,对所属单位经营绩效评价也大致经历了从经济责任考核到经营绩效考评的变化,考评指标从少数几个到成体系,从考核形式单一到内容丰富的发展过程。
1.经济责任制考核的考核
2001-2004年企业经营处于保生存的爬坡阶段,这个阶段的考核主要是为完善企业内部考核,增强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严格执行“义务必进、贡献必奖、考评必兑”,以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确保整体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目的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集团(总厂)所属单位经济运行还是大一统的情况下,考核办法的主要内容是注重二级单位的上缴指标,如工资性费用、管理费、地方税、各种保险等税费。弱化经营指标,除基本指标外,考核办法对下属单位有关节约能源、文明生产、生产调度、安全、质量、固定资产管理、工艺管理等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考核规定。
2.持续稳定发展战略阶段的考评
为适应新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集团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定期了解子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引导子公司协调发展,建立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促进集团整体资本运营效益的提高,建立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适应这个发展阶段的绩效指标考评体系的设置主要体现集团激励企业经营规模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的考评意志。考评指标由基本指标、分类指标、管理项目指标及参考指标等构成。基本指标包括主要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利能力和资本保全能力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资本保值增值率;分类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不良资产比率、资本性投入等,主要为了保证基本指标的实现,评价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评价经营风险降低程度,评价企业发展后劲等。
3.“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战略阶段的考评
随着改革改制工作的完成,集团各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外商、民营资本、职工入股等多种投资主体的进入,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对集团效绩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集团提出并实施“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前阶段的考评体系,一是突出了集团以资本经营责任为核心,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的本质特征。具体办法继续借鉴国家、省上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依据近几年集团在考评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目前集团管理实际,力求引导各公司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二是重点对指标进行了重新设置。对评价指标体系作了较大修订,将追求扩张为主要内容的绝对量指标变为既追求量的扩大,又引导企业关注资产经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兼顾与同类型企业横向比较的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结合的指标体系。
二、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财务指标是考核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但仅以财务指标来评价还不够,还必须设立有关的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成果,非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过程。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考评一个企业的综合绩效。绩效评价应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选取多元指标而非单一指标,应反映成长性和变化趋势。
财务绩效:财务绩效主要以总产值、净产值、销售收入、产量等财务指标来体现。
非财务绩效:在指标体系中管理项目指标占一定比例,将集团年度推广的重点管理项目纳入考评体系,促进企业在注重当前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注重内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非财务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未来财务绩效的变化趋势,因而在衡量绩效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绩效评价应短期与长远结合
企业绩效表现为其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取得的财务效益以及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企业内部能力,前者主要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后者反映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的发展性原则是要求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综合绩效评价应进行年度之间绩效变化的比较分析,任期绩效评价运用任期最后年度评价结果与上一任期最后年度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年度绩效评价运用当年评价结果与上年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为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有损企业长期发展潜能,绩效评价指标宜长短期并重,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评价体系中我们加入任期评价内容,根据前三年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对子公司进行任期效绩评价。
多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集团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在省国资委考核的国有企业范围内,集团名列前茅。可以肯定的是,为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集团绩效考核体系,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集团各企业进一步落实责任,更加注重价值创造、创新发展,努力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强,周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2]张娇.对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02).
[关键词]企业绩效;绩效评价;评价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4―0085―04
一、引言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是当今世界企业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不仅为学术界理论工作者所关注,政府相关部门制度制定者,管理部门调控实施者以及企业经营者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对企业的绩效关心。因此,基于不同利益基础的评价主体对企业的效益表示出不同的关注程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绩效评价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1939年,美国的Kesner首先研究了美国经理人的报酬和绩效评价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Modiglani和Miller提出MM资本结构理论,以严格与科学的方法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自此,对企业绩效及其评价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以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评价的阶段和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二、企业绩效评价发展阶段划分
在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进程中,按照不同评价角度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 孙永风,李桓从评价指标角度将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财务评价阶段(19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是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去,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
蔡莉,郑美群从绩效评价发展本身将企业绩效评价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企业绩效评价形成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绩效评价限于财务评价;第二阶段为企业绩效评价完善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系统的将客户满意度、战略以及学习与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去;第三阶段为企业绩效评价创新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孙红庆从评价特性角度将企业绩效评价划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前的观察性绩效评价;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20世纪初到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性绩效评价。
张涛、文新三从财务演进角度将西方企业绩效评价划分为三个阶段:成本绩效评价时期(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财务绩效评价时期(约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我们则以企业改革过程中制度变迁为基准,以企业改革对企业绩效影响为重点,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发展的历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企业绩效评价形成时期(19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初),主要是伴随现代公司制度逐渐出现而形成的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评价阶段。企业通过投资报酬率(ROI)、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衡量经营管理绩效。
第二阶段为企业绩效评价完善时期(开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中后期)。以价值评价指标为核心。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成熟,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对经营绩效更为重视。由于财务指标评价存在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利益,重局部利益而轻全局利益等许多缺陷,绩效评价改为价值评价指标,价值评价指标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经济增加值”(EVA)和净现值(NPV)。但是,随着公司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公司环境的复杂化,单纯利用EVA、NPV等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较大偏差,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阶段为企业绩效评价创新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战略评价指标为核心。进入80年代,西方对企业绩效研究更加深入,研究的角度更加广泛。人们开始系统的将客户满意度、战略以及学习与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去,不仅要求绩效评价体系能系统的反映企业前一阶段的经营活动效果,同时还要求绩效评价能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此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绩效评价主要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与企业战略与发展密切联系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关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结合,同时考虑企业静态的指标体系和动态指标体系的结合。
三、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内容深化
为了简明扼要,比较系统的理解国外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我们将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汇总成表1,按照不同的时间和提出者、评价方法和内容体系进行相应的分类。
从表1可见,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理论和内容在不断变化,逐步形成全面的动 态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基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管理思想。
四、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不断创新
随着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同时结合相应的评价目的,形成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体系。
1973年Satty首先提出对非定量事件进行评价的AHP方法;如果指标中同一层次各个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自身指标具有一定反馈能力,形成网络形态的层次分析法ANP。随后,有的学者在将定性指标逐渐量化的过程中,将模糊数学思想引入AHP方法中,从而形成(Fuzzy AHP)模糊层次分析法;AHP、ANP和Fuzzy AHP均可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
1978年由Chames,Cooper,Rhodes(简称CCR模型)提出DEA评价方法,导致企业绩效评价的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结合,不同的方法之间的有效集成和结合。1986年Banker等人应用DEA方法和超越对数生产成本函数来评价北卡罗纳州各个医院的效率:1993年Banker和Gorr等人使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的仿真数据,对DEA方法和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在生产前沿面评价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1993年Thanassoulis使用假设的数据对回归分析方法和DEA方法在效率评价方面的差异作了比较研究;1998年Ruggiero和Bretschneidei通过修改CCR模型的目标函数来研究技术效率的Russell测度和加权Russell测度等。上述的DEA模型是假设企业为一个具有充分效率的整体,当考虑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效率对投入产出的影响,以及中间产品的产出和再次投入时,出现了网络DEA24,从而将企业本身结构效率和外部投入产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回顾了中、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演进,然后从企业战略执行不力而导致企业经营目标偏离的现象在不少企业存在谈起,阐明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与执行效果的一致性,企业利用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pe cara)和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整合的方法,确保企业战略目标与执行效果的一致性得以实现。
一、中、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演进
为了衡量公司预期目标与执行结果的一致性,绩效评价作为重要的度量方法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不同年代企业经营目标重点不同因而绩效评价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演进如下:20世纪60年代,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重点目标是企业利润。出于成本效益和管理有效性的考虑,企业通过设立“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对利润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一时期运用最广的绩效评价指标是销售利润率。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 Drucker)通过实证研究后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应是惟一目标。他提出建立企业绩效的8项指标,包括市场地位、革新、生产率、实物资源和财务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的业绩、员工的业绩与态度、社会责任。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受到权变管理理论影响,各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和采用的指标差异较大,评估方法缺乏一致性。1971年美国的麦尔尼斯(Melnnes)在分析了三十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绩效评价系统后发表了《跨国公司财务控制――实证调查》,指出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同时随着股东对投资收益率的重视,每股收益率也成为衡量公司绩效的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公司重组浪潮兴起和公司之问的资本交易增加,重在体现公司价值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从而出现了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的业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估方法,如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法、霍尔的“四尺度”法、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法、EVA评价法、关键业绩指标(KPI)、360度评估法、平衡计分卡(BSC)等。上述绩效评价的方法不仅反映了企业经营目标选择的变化,而且重点反映了企业战略思想的变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评理念;绩效考评指标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国外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研究开展得较早,研究深入、方法成熟。美国思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于1982年引入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用来全面考评一个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能力。运用EVA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可以反映和测度由于经营行为引起的银行价值的真正增减变化,从而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目前,EVA理论已在美国和欧洲的众多银行业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知名银行。他们已建立起一套复杂的绩效信息系统,能够计算银行整体、产品、分支机构、客户经理以及客户的EVA,并将其作为业绩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财务指标进行测量。近年来,我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将其引入,用来考评下属分支行和总体的经营绩效。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缺陷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考核体系逐渐得到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已经从过去单一地追求高增长、高风险逐步转向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发展。同时,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利率市场化压力不断加大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资产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因为监管部门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必须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这一要求,银行逐渐认识到资本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从而开始尝试将资本约束理念渗透到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当中。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体系仍存在较大缺陷。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缺陷有:
1、过多评价财务业绩,未能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现行财务指标的计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可是现行的会计准则对某些交易或事项的处理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会涉及到很多的会计估计,这将导致财务结果的不一致性。在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时,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将缺乏说服力。如果在业绩评价的过程中过于侧重财务业绩的评价,评价结果就不一定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不一定都能产生财务结果,如果企业偏重财务评价,就会导致其管理人员追求高财务指标的短视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不具备短期效应的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和员工培训,管理层会因其不能提高当期财务指标而拒绝。但是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和员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必要投入。
2、在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未能全面设置和评价非财务指标。2006年9月12日财政部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4个方面的8个基本指标和14个修正指标构成;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8个方面的指标,这八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成效。从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来看,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合理计量,进行定量分析,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得出一个主观结果。运用不能合理计量的指标来评价某个方面的绩效是不可信的;另外,这8个非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的概括不一定全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该指标体系主要利用企业的历史数据来进行静态分析,而不能反映企业的动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国家不断调整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中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单纯地依赖静态分析容易造成管理者决策的失误。而目前大部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依据静态数据来进行估计和计算的,企业的动态方面没有得到反映,表现在预计的诉讼赔款、担保连带责任、违法预计应承担的违约金和罚金、产品质量实行“三包”的预计支出、重组、重大资产损失等事项方面。
二、EVA的内涵及商业银行EVA的计算
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营利润。其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其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EVA的核心是强调股东投入也是有成本的;EVA是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综合考量;EVA指标与现行KPI体系密切相关;EVA是一套全面的价值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EVA的计算方法设计如下:
EVA在企业绩效当中的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总额。税后净营业利润是经过调整之后的税后利润;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同时,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在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最低资本。用EVA这一评价指标对银行绩效进行评价时,要对一些指标进行适当修正。
(1)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利润总额+贷款呆账准备的本年变化数+坏账准备的本年变化数+其他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风险投资准备、在建工程准备等)的本年变化数+累计折旧调整+递延税项调整+投入资本的费用项目调整(如研究与开发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率+营业外收入×所得税率。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权益资本比例×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1-所得税税率)。其中,债务资本成本应为税后成本。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债务中存款占较大的比重,债务资本的成本可以使用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资本;权益资本可以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加以确定:权益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β系数×市场风险溢价,无风险收益率可以5年期的国库券的利率来代替,β系数反映该商业银行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β系数越大,说明该商业银行股票波动越大,其风险也越高。风险溢价反映证券市场对无风险收益率溢价,它可以根据具体市场状况来确定。
(3)资本总额=权益资本+年末的贷款损失准备+年末的资产减值准备+次级债务资本+(-)累计的营业外支出(收入);资本总额=股东权益+年末的贷款呆账准备+年末的坏账准备+年末的其他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递延税款贷方余额+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累计的营业外支出-累计的营业外收入。
然后,通过计算得来EVA值,建立EVA评价的相对评价指标。由于资产规模的不同,不同银行的EVA的值也有所区别。为了便于进行横向比较,可使用“EVA回报率”这一指标来进行分析,其中EVA回报率=EVA/资本总额。
三、EVA评价体系在商业银行中运用的优势及意义
EVA作为一种新兴绩效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有财务指标所存在的缺陷,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及其价值增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在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下,会计利润一般只考虑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不会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EVA考虑了企业全部资金的机会成本。当银行的收益大于银行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时,说明经营者使得银行增加了其价值,而银行的收益低于银行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时,表明银行投资者的财富受到了侵蚀。用EVA来衡量银行的绩效,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2、能够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对于EVA来说,我们需要对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3、EVA使得决策和股东财富一致。商业银行所有者的目标是投出资本得到最大的回报,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商业银行经营者的目标是经理效用的最大化,获取更高的报酬。而EVA则是将银行所有者的目标与经营者的目标紧密衔接为一条纽带,各利益集团都可以借助EVA来实现其自身的最终目的。
4、EVA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方法通过对传统会计准则中计算利润的一系列调整,来减少管理者可能存在的短期行为,使管理者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鼓励其做出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本的提高等,这些能够降低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EVA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首先,EVA不但适用于对商业银行总体的评价,而且还适用于对商业银行分支行的经营绩效的评价;其次,EVA的使用,也使得整个绩效评价系统更易于理解和实施。
EVA作为一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现了以银行效益和价值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多偏重于静态分析的不足,同时真实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业绩。可以用EVA来建立管理层和员工的相关激励机制,将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克服一些短视行为,而着重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利润,促进其长期价值的增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绩效评价方法都有其缺陷,EVA也不例外,它也存在着较少考虑非财务因素、计算不够精确等缺陷,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要结合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对EVA进行修正和补充。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黄陈,孙胜权.银行评价与主要财务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12.
[3]关新红.中国商业银行价值能力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贾建军.建立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绩效评价体系.金融与经济,2006.7.
[5]孟建民.企业经营问题绩效评估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张剑文.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7]张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会计研究,2001.12.
[8]于亚利等.西方银行财务绩效考评.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方法
1前言
企业时代跟着“新经济”时期的到来,已经进入了经营战略时代,综合、长期竞争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间主要的的竞争形式,企业的经营所以应由原来追求最大的短期利益(投资报酬率)转变为追求最大长期利益的经营战略。显而易见,在“新经济”条件下,传统的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短期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已远不能适应新企业评价绩效及经营管理的要求。传统的评价绩效指标体系的改革己势在必行。
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和客观载体称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也是用评价指标来具体表达的,通过指标设置评价思路和评价思想得以贯彻实施。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并且几个以下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 全面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需要体现科学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设计指标体系是否完备、企业绩效的评价内涵把握是否正确、处理数学方法的逻辑是否严密等,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应该包含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根据全面性的原则,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各有关环节和各有关要素的联系,以及彼此的相互作用。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结果的可比性和直观性是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评价的最大优势,但是也有其本身的不足,由于采用财务指标定量评价时本身是计量一种短期业绩,并且企业绩效反映出很多难以量化的因素,由定量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采用定性评价即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是以开放、动态、整体和综合的角度为出发点,与定量指标相比,定性指标所含的信息量的广度和宽度要远远大得多,所以定性指标可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同时能够纠正过于强调定量指标对企业所带来的负面长远利益影响,这样可以让企业绩效的评价结果更具导向性和综合性。
3)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应当全面具有可比性,主要包括与与不同时期企业的比较、预算的比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等。选取指示时,为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应尽量选取在不同企业中普遍可获得的指标。并且在能够满足评价目的前提下,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价指标的概念时要清晰,用简单易懂表达方式,要易于采集数据来源,规范可靠的获取指标计量结果,这样才能保证获得可操作性的指标。只有有机地使二者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使绩效评价体系真正适应加强监管企业的客观需求。
3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吸收传统财务绩效中科学合理的内容,并把前面改进的各项财务指标吸收来,最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财务层的绩效)认为应由评价经营获利能力指标、评价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盈利能力指标、评价偿债能力指标、动态评价指标以及评价筹资盈利能力指标分四个层次组成[1]:
1) REVA(经济增加修正值)
经济增加修正值就是资本收益,即企业经营净利润减除掉所有资本(资本包括权益和债务)机会成本所得到的,也就是经过调整后的余额,即企业净营业利润与资产市场现有的价值的机会成本之差。
2)修正经济增加值现金保障率
指标说明:REVA现金保障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现金流量除以REVA。企业净现金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筹资活动和投资所产生的现金、企业经营及其等价物的流入量减去流出量,数值取值于《现金流量表》。REVA现金保障率指标在企业当期经济增加值中反映了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REVA的质量。这一指标值与企业REVA的质量成正比。即指标值越高,质量越高。
3)净资产收益率
指标说明: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自有资本(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获取净收益的能力由该指标可充分体现,投资与报酬的关系也由此值突出反映,是企业资本经营效益进行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企业未作任何分配前的税后利润叫做净利润,净利润受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较少,能够比较综合地、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可以用净利润准确体现。企业所有者权益年初同年末的平均数是平均净资产,利润分配前的所有者权益为年末所有者权益,这样年末所有者权益就不会因为利润分配中选择以股票股利还是现金股利而影响。
4)总资产报酬率
指标说明:企业全部资产包括负债和净资产在内的总体获利能力以总资产报酬率来表示,是企业资产运营效益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当年实现的企业利润总额与实际支出利息的合计数叫息税前利润总额。企业年初资产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为资产平均总额。企业全部资产的投入产出状况和获利能力可由该指标全面反映。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指标,对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在企业资产经营状况方面增强各方面对企业的关注。一般而言,企业可用市场资本利率和这一指标相比较,如果市场利率小于该指标,那么表明企业财务杠杆能够充分利用,负债经营可以进行,获取的收益可以尽可能多。这一指标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成正比,这一指标值越高,企业全部资产也就有越高的总体运营效益。
4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某一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我们不能根据某项评价指标的好坏,就判断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若企业单方面追求某一项指标,而其他指标被疏忽,纵使取得短期业绩,最后也会导致不好后果,使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受阻。显然,如果单独采用一、二项指标评价,也会产生相类似情况,因此,只有采用一连串指标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企业绩效。在经营企业绩效综合考评时怎样将这些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难题。按照我国目前基本情况,有如下几种评价综合方法:主要表示为分析主成份法、综合指数分析法、功效系数分析法、分析因子法等。评价综合法是对以多属性体系对象的系统做出整体性、全局性的评价,即根据已知条件对全体的评价对象,对每个评价对象用一定的方法赋一个评价值,再根据实际情况得出判断结果。把各项指标(能够对评价对象做出反映)结合起来综合进行考评,对经营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者业绩和经营效益做出准确和公正、客观的综合评判称作为综合企业绩效评价[2]。
此方法的特点是:虽然方法不同,但评价的基本步骤与其他方法大体相同,评价步骤大体如下:
(1)对象系统明确化。因对象的系统特点有其特有性,所以评价对象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
(2)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正确是否,基本上直接决定了是否有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阶递结构的指标体系,特别是复杂的对象系统具有子系统,系统规模大和系统因素多,有错综复杂系统内部关系等特点,从而使其指标评价体系的特点呈现出多层次结构、多目标。在解决和认识复杂问题上,我们也应遵循从全局到局部、从粗到细的分层递阶的人类思维来选择指标体系,从而明确指标之间的从属关系[3]。
(3)综合评价参与的人员必需明确,从而方便选定相应的评价原则和模型。
(4)综合进行考评。包括主要三个方面:l)指标评价的属性值量化:2)评价主体将评价系数赋值给各类不同的指标子集。确定权数,也即在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在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中,指标评价体系中由于每个指标对企业绩效有不同作用,因此,加权处理是很有必要的。在加权处理时,评价的综合结果取决于各指标权数,随着权数的变动,不同时期企业的优劣顺序或企业也将发生变化。所以,确定每个指标的权数时一定要合理正确;3)逐层地综合评价。在获得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值时采用加权合成各指标的评价值的合成方法。
(5)输出评价结果,同时解释其意义。
5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如何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力,宋志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会计研究,1999,1.
关键词:绩效评价;经济增加值评价法;平衡计分卡;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4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81-02
一、研究绩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此课题目的是从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发研究现状入手,分析研究国内外现有绩效评价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影响公司绩效评价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运用平衡记分卡和经济增加值法,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丰富和完善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问题研究,为中国相关机构建立完整绩效评价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使管理者科学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平衡利润成长和成本控制之间矛盾,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使企业自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研究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多方经济行为主体全面掌握有关经济信息,树立正确市场观,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经营行为,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建立有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对公司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2002年瑞典经济学家FredrikWeissenrieder提出了评价主要方法CVA和EVA法规,现金增加值CVA将NPV计算周期化,EVA对会计体系调整达164页,CVA调整只2~8项更适法规合VBM过程要求法规信息质量。
2004年经济学家J.H.Ahna,S.G.Chang提出了新绩效评价方法KP,将产品(product)和过程(process)作为中介测度知识(knowledge)对企业绩效(performance)贡献。
吕婧于2010年发表《和谐发展视角下中国企业绩效评价探究》一文中认为企业和谐发展规范改革是社会发展重要组成元素,而企业绩效评价活动规范改革是企业管理活动一项重要内容。
刘熠在2012年发表“论‘两型社会’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一文中说明了“两型社会”规范改革“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具体内容梵蒂冈如下:(1)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绩效评价目标;(2)应实现绩效评价主体多元化和绩效评价客体多样化;(3)应充实企业绩效评价相关内容;(4)应选择合适绩效评价标准;(5)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绩效评价方法。
三、绩效评价方法
(1)平衡计分卡评价法:为了保证同类指标间有较高独立性,减少同类指标重复计分,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建议采用数据分析方法,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对企业集团财务指标体系中同类指标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从而发现相关性高同类指标,再通过比较分析将其剔出。由于证监会要求所有企业集团定期公布财务报表,财务数据典实性较高,获得较为容易,因此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到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因而降低了指标选取主观性;借鉴平衡计分卡理念,从内部经营流程管理、学习与创新、顾客绩效以及社会责任来完善非财务指标体系。(2)经济增加值评价法:从算术角度说,E VA 等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所有成本被扣除后剩余收入。EVA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有价证券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量值。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营业净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和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四、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对现金流规范量指规范标重视不够;评价指标存在规范缺陷;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部分财务指标计算数据引用于《企业会计制度》不一致;指标权重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在指标计算上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缺少以市值为基础绩效评价指标;评价范围过窄,缺少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方色面衡量;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过分关注短期绩效等。
五、绩效评价的应对策
(1)合理确定评价方法:一类由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各评价指标相对于评价重要程度,然后经过综合处理获得指标权重;另一类根据各指标实际观察值所提供信息量大小确定各指标权重;(2)建立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建立一个适时、动态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在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对企业绩效作出正确评价,可以看出某一主体某一时期的绩效评价都不同,这个三维体系动态可变,只有选择正确评价才有可能做出正确决策;(3)重视沟通和组织绩效:在战略推进和绩效改进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与各层面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开展充分沟通,针对公司各关键指标运营情况和目标值进行对比,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下一步滚动计划;(4)重视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比率:依据财务报表计算出各种财务比率,反映财务效益、资产运规范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5)拓展公司绩效评价范围:从长远观点看,非财务指标计量可以比短期、历史财务计量更好地反映企业创造价值;(6)注意公司财务状况与证券市场股票行情变化:若出现信息不对称,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注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加强过程控制指标衡量与分析,避免投资者判断失误,资金误投;(7)强调创新和学习等无形资本评价: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知识、智力与无形资产在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绩效评价也必须采用管理系统,加大对无形资产开发和投入运用,增加对无形资本评价。
六、结论
根据目前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和经济增加值法对绩效评价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得到了现存的一些绩效评价问题,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得出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应将财务绩效评价和非财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进行。从中我们明白了绩效评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企业管理应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量评估,帮助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Huggins,Robert Inter-firm Network Policies and Firm Performance: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Initiat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Research Policy,2001.56-57.
[2] Leland,Agency Costs,Risk Management,and Capital Structure,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LIII[J],199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