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

第1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企业就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日益激烈的技术及产业竞争中立足。所以,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我们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追求学生的规模和就业率的同时应更加看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及创新培养。众所周知,自2002年大学扩招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渐渐显现,学生较以前的冲劲不足,毅力减弱,且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下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学生状况,不应自怨自艾,随波逐流,而应该适时创新,大胆改变,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能力,以更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判定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怎样判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学生有创新的思维或者意识(2)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3)对新的事物有自己自己的看法(4)提出创新的思维只要具备了以上的一项或者几项,就说明了学生已经有了创新的思维,此时需要教师加以鼓励及正确的引导,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能力。职业教育是“教学结合”的教育,除了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外,更要看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3.1项目式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方法是现如今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采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对工作或者作业进行项目式分解而进行的实践联系理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基于教学和企业培训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针对的课题或者工作分解为多个项目,对其进行逐步分析,完善,确定其项目开展形式,项目组成人员,完成方法以及总结的一种教学形式。“项目式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盛行于德国,到20世纪中后期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对项目的选择,布置,让学生从“用中学”,学以致用,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完善项目的缺陷,以完成整个教学工作。在项目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确立项目任务(通常由老师提供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组织同学分组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需要完成的大致思路)。②制定项目完成计划(由教师给定思路,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完成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各人员自建的分工等)。③项目实施(根据已分析好的工作步骤和思路,按程序工作,并进行阶段性检查,同时能处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并给定解决方法)④检查评估(先由学生自己评价,再由老师对项目结果进行总评)。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第2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见表1。

三、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如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得到教师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

略。

四、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的实践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级工(四级)的标准,让学生结合平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典型数控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并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深入学习的能力。

1.确立项目任务

根据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程始终围绕一个综合项目“工装装备选择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并将该项目划分成2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零件加工工艺难度,由简入难进行学习,模块学习顺序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内容及课时安排见表2。

2.分组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项目内容,分组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联系平时所学理论知识,完成项目内容的设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岗位的角色,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项目实施

教师向学生讲述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加工,并形成书面总结。为保证有效地完成项目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管理“6S”要求,基于工作导向,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施实训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实际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以项目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加工,最后分析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撰写项目报告,完成整个项目的操作。

通过分组、学习、改善、加工、总结五个步骤,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同时,通过仿真工作情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4.项目考核

根据课程成绩总体评定办法,以理论考核为主,结合平时纪律表现、项目参与程度、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报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见表3。

5.总结与拓展

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项目完成后,教师可设置难、中、易三个等级的拓展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拓展任务。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形成竞争意识,相互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3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数控 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由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解决在项目进行中遇到的困难。

一、启用项目教学法的事实基础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实训教学大多是由教师先进行集中讲解,再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操作演练,学习过程枯燥单一,在长期的模仿训练中,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他们不再自行思考和探究,而是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数控专业的发展,并且在当今社会,这样缺乏创新精神的劳动者一般不能够被企业重用,针对这一情况而启用的项目教学法是由学生在确定某一可实行的课题的前提下,自行完成全部工作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确定任务,搜集信息,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按步骤实施计划,最后评价展示成果。

首先,要确定任务,项目的确定是实训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的任务,把握好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如“卡盘扳手的设计和制作”这一任务,任务本身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项目是数控实训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操作简单,在制作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这个项目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安排、材料性能及工艺等多个方面,还需要进行切线加工、热处理加工等,让学生深入全方面地了解零件加工的过程,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学生根据已经确定好的项目进行信息搜集,获得自己想要的数据。接着就是为了完成项目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主要计划还是由学生制订,教师从旁指导,帮助他们更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学生需要根据学校实际的设备配备、刀具、工艺等各种不同角度比较同一个零件的不同制作方案,筛选出最为合适的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如在进行陀螺加工时,教师可以把陀螺制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分析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自行绘制图纸,制定陀螺的加工程序,并且用数控车床进行仿真操作,陀螺数控车床进行加工,让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合理分工,制订出合理的方案,对于方案中的创新点,教师可以给予相对性指导,优化创新,使方案更加完善。之后就是实施计划,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根据方案实施,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计划中的不同任务,记录计划完成的各个阶段,面对发生的不在预料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解决并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促使学生亲自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数控专业水准。方案实施完毕后,就是评价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促进、取长补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弥补修正,总结完成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指出学生的创新点,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耐心指导分析,不能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项目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成果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加他们对于数控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并且在这样的项目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组内成员实现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由理论到实践,清楚理论与实际的差别,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及时弥补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积累经验,方便在以后工作中更快地适应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师方面,项目教学法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并且针对学生方案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讲解,在不同阶段合理变更教学内容,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因为师生之间的隔阂而造成不必要的教学拖沓,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控教学的质量,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实训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对不同项目的完成和总结,增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防止由于经验缺乏而在日后工作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打造出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性人才,为推动数控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一、组建强有力的德育领导机构:本学期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中心,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及各班主任为主的网络管理机构,紧紧围绕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依靠全体教职员工,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大力抓好德育的常规管理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推进了学校优良的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在相互协调中逐步使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二、 德育工作主题明确,学生教育活动落实到位,效果明显。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有活动安排、活动过程记录及活动效果讲评。主要工作有推行校园公共区卫生新方案,向学生推荐100首积极上进的歌曲,学习雷锋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契机,组织“《中华魂》读书教育”活动,开展了征文比赛,主题板报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社会百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自豪感。

三、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规范》和《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规》教育为重点,对班级卫生、自行车摆放、学生佩戴胸卡、仪容仪表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特别是今年实行了校园公共区卫生新方案,政教处对当天各班早晨及中午卫生打扫情况、保洁情况及时给出书面评价,这一举措保证了校园内时时处处干干净净。

2、政教处加大了日常巡查力度,每周有两次以上校园综合抽查,及时掌握和处理学生上网及其余违纪事件,使学生的违纪率大大降低。

3、继续做好了校园废品回收工作。提升了学生爱护环境、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各班都准备废品袋、废品箱,及时回收卫生区和教室可再生垃圾,实现废品回收金额近百元,作班费使用,用于奖励文明学生、学习进步之星、学习优秀的同学、对学校班级有较大贡献的同学或作为班级开展课余活动的经费,这又促进了班风学风建设。

四、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德育工作效果得到整体提升。

1、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制度。每次国旗下的演讲确定学生演讲主题和内容。将国旗下的演讲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教育的有效阵地。

2、举行普法征文活动。利用学生大会,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利用宣传板报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预防犯罪、如何防卫等教育。

3、狠抓考风建设,以严格的考风促学风建设。考风的好坏决定学风的优劣。学校利用班主任例会,反复强调考风、考纪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以考风促学风。学校对考试中有舞弊行为的同学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学生很受触动,意识到好成绩是辛勤努力的结晶,绝不是不劳而获的。

4、处理问题学生,净化校园环境。学校对上网吧、勾结校外人员到学校寻衅滋事等行为的同学,绝不姑息养奸、纵容迁就,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进一步净化、优化校园环境。本学期我校校园治安情况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

5、政教处与班主任实行重点学生谈话制度,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及其它方面的问题,实行重点学生个别谈话制度,取得很能好效果。并要求各班级对问题学生进行建档、安排同学帮助、定期谈心、及时与家长联系。

6、为使初一新生了解学校纪律,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实现小学向初中的良好过渡,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界中学学生管理制度》抓好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

1、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班主任实现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提升。

一年里先后组织班主任学习了有关如何开展学生工作的理论文章。召开每周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在会上请优秀班主任介绍他们的先进经验,从实践上、理论上帮助班主任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艺术,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开好班主任例会。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班主任例会,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表扬先进,推介经验。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和要求,把班主任的思想和工作重心统一到学校的要求上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

第5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在国外,针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的研究内容多数都包括价值观教育、学校德育教育、价值澄清策略的改进以及价值澄清向品德教育过渡等方面的分析与论述,除此之外的应用研究都比较少。而项目教学法是由欧洲劳动教育思想演变而来,将学习的整个过程划分为具体的部分而进行相应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项目教学法可以根据行动回路而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职业能力。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偏重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旅游管理课程教学。只是项目教学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强调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没有注重对学生们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而价值澄清理论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可以为教师提供价值观与技能双重培养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与运用。

1.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一次调查问卷中,对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觉得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个别教师还会通过情景模拟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而有一半学生不知道项目教学法,近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则希望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方面,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比较实用,而且课堂教学组织比较好。而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超过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表示将大多数知识遗忘了,记得的知识非常少。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却没有从学生们自身特点出发去组织教学,无法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价值。

2.价值澄清理论与项目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1 二者结合的适用性分析

两种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相似点。两者都是以一个问题的提出来引发学生们思考而做出行动,也都强调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到辅助与引导的作用。同时,两者强调学生们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注重比较愉悦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另外,两者都对教学程序和原则、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强调旅游专业课程的性质,也关注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们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比较实用的教学。旅游业作为最有发展空间的服务行业之一,对从事这一行业的职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掌握职业技能技巧,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而旅游专业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具有敬业、团结、勇于探索等精神、正确的荣辱观与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等等方面素质的储备人才。

2.2 二者的实施步骤分析

在这里,价值澄清理论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对象为旅游专业课程中的《饭店管理》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两种方法论运用于这两门旅游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先对这两个方法论对这两门课程的应用程序、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解,再根据价值澄清理论进行项目书的设计,从而组织旅游专业课堂教学。然后再落实项目教学的五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2.2.1 任务选择阶段

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应该有目的性地去行动,从而确保学生们可以对应该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掌握。另外,教师应该创设学生们目前正在学习的内容和现实生活比较接近的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热情,引导他们创新性地思考,去探索问题。

2.2.2 任务启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应该让学生们成立小组,对a项目的学习工作与学习活动进行定义。

2.2.3 具体计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项目的工作目标、项目任务、项目的工作方案等方面进行拟定、编制以及修订,从而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项目计划书,以指导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2.4 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们在先前成立了小组,而各个小组应该按照预先制定完毕的项目计划以及项目任务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监督与指导的作用。当各个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从而在学生们遇到疑问的时候进行解答。在这个阶段,教师们应该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提问和检查等方式来对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进行控制。

2.2.5 项目总结阶段

第6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商务英语函电 项目教学 中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 Project Approach Applied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CHEN Xiuping

(Quzhou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For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is a subject not only contains English knowledge but also professional English which need more practice. Considering the personnel post requirements and the feature of the subject itself, the author thinks it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make the project approach applied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and then analyze the specific procedure.

Key words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project approach; Vocational English

0 引言

中职商务英语函电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既含有英语基础知识,也涉及相关贸易实务和贸易单证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该课程的地位性质和特性研究,该课程的学习应在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上更强调动手实践操作。然而据调查,有的教师由于自身未进行过外贸专业的实训操作,而学生对国际贸易知识和函电所涉及的内容缺乏了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原因,目前教师还是采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强调的是每类信函的结构、常用句式、术语的掌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较薄弱。

1 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理论基于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中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唯一的目标,要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必然从原理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制定具体措施,而所得的结果又促使学生与书本理论知识相验证。在项目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角色都得到转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下,处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 函电项目教学的条件分析

2.1 函电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里“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不仅仅指“操作技能”,而是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受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薄弱,创新意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004 年9 月教育部等七部门更以文件的形式为我们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2.2 函电项目教学的可行性

图1 函电知识构成

商务英语函电是一门语言习得类课程,但其教学内容涵盖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熟悉了函电的教学内容就是对整个贸易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能极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函电是由一系列工作任务或项目所组成的,模拟进出口贸易情景,并按照外贸工作程序对学习项目进行序化和系统化的行动导向课程。该课程强调完成工作任务、写出外贸函电以沟通客户本身的价值,强调在具体工作任务和典型产品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程知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函电知识构成如图1:

3 函电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

函电项目教学即根据真实的工作过程与要求,将函电所学内容分为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具体如表1:

表1 函电项目教学

明确项目任务:教师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特性,培养学生“项目”学习的意识。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成立虚拟贸易公司,并落实每个学生在公司中的角色。按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将课程分为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三个项目,下设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接受、拟定合同、催促开立信用证、改证及展证、支付、催促装运、发送装运通知以及投诉与索赔等十二个工作任务。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创设模拟情境,在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项目的资料。

制定和实施计划: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需参与教学全过程,先收集信息,再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制定好计划后,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工作环境中,由学生扮演角色来体验工作过程、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外贸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项目制定与实施的时间长短的不同,对项目的安排要灵活变通,制定、实施计划时间长的项目在课外完成,制定、实施计划时间短的则在课内完成。在具体项目开展中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实物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销售合同、提单、商业发票、汇票、保险单等单据的原件或复印件,让学生有个具体的认识,更易于理解接受。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贴近国际贸易实务的话题和情景的创设,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更具有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总结以及项目拓展和延伸:完成案例或实物教学项目学习后,学生可通过模拟项目巩固提高。首先研究确定本组的练习项目,拟定项目任务,针对本组练习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制定计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际贸易各项目,反思、总结工作过程、整理知识,最后加以巩固。各个小组间也互助展开讨论,合作完成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要进行作品展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和评价,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当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校企合作法即邀请外企人员到学校演讲或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或外企进行实践,这些都是项目拓展和延伸的好渠道,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商务英语函电课程在开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进出口业务的流程,在子项目或工作任务的学习中,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化解成一个个可以动手实践操作的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仅注重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成果的展示也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函电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意识,充分了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更符合该课程的性质特色和要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培养的人才更能符合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宪西,闫兴伯.商务英语函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7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第8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第9篇:劳动教育理论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汽车开放式教育教学将产生深远影响和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学应大力改革、推陈出新、开展开放式实训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高职人才。随着汽车行业的深入发展,汽车上应用的各项技术日新月异,汽车维修人员要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作为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教育部门,要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优质、合格的人才,给汽车维修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首先必须从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汽车开放式教育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不仅是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开放式教育的特定功能所赋予的。我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汽车开放式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对项目教学法在开放式汽车专业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理论思考,并提出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进一步强化开放式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一、汽车开放式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

1.汽车开放式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汽车工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培养符合开放式汽车要求的学生,使其更好地适应汽车开放式教学的要求。其次,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再次,通过教学过程的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学习的目标以及方法。最后,汽车开放式教学法通过具体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实际操作和维护。

2.汽车开放式教学法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一,汽车开放式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即培养汽车第一线的技术人才。汽车开放式教育是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更高、更好的水平。

二、汽车实训中心开放式教育的目标、内容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国传统的汽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仍旧沿袭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根据汽车专业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汽车开放式教学法的概念。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汽车专业教学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法,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方案,以汽车专业或一种合同的形式出现。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将让学生受益匪浅。

3.教育的主体不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题,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其教育的专业选择、步骤的制定和设备组织准备由实践进行。实践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开放式教育则把学生推到实践的主置,在实践过程中,由学生亲自选定实践课题,选择汽车设备,制定实践步骤、处理和分析实践结果、实践数据。教师只在提供实践资料、解答实践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4.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汽车教学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实践前,教师一般要进行详细讲解,甚至操作示范。实践中,学生不需要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按老师教材“依样画葫芦”。开放式教育教学力戒刻板,它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创新思维的自由空间。在这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自选实践课,自己选择组合部件,自己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总之,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只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汽车开放式教育的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要想成功地把课堂教学开展起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我研究的首要课题。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受众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教师讲课方法及技巧的运用,又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结合我的体验及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开展汽车开放式课堂教学。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一直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校里,要想利用三年或四年的时间把所学专业的知识全部学完并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抓住机会,采用合适的方法,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学生们上汽车专业知识内容时,很多同学感觉这一部分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应该采取“三步走”的方法:首先带领同学们“认件”:打开发动机盖,结合电控系统的电路、气路、油路三部分,指出汽车上所装用的传感器、执行器,并具体分析该装置的作用;然后再返回课堂讲解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穿插实训时看到的情况,使同学们对这一部分内容做到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从而达到简便易学的效果。

四、汽车开放式教育的评价与原则

实行开放式教育实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汽车专业实行开放式实训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使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和获得创新的成功的乐趣。

资源化原则由于开放式教育起步较晚,实训教学资源匮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实训教学资源和有效利用优化配置并努力使他们产生共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