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第1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一、xx镇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xx镇是地理标志产品“xx蜜瓜”的核心产区和全国优质蜜瓜的重要产区,也是xx蜜瓜的产销集散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近年来,xx镇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蜜瓜产业发展基础,研究确立了“一镇一业、一片一区、以蜜瓜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xx蜜瓜产业园,全域谋划布局、分片规划引领、集中示范带动、着力提质增效,蜜瓜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镇稳定种植蜜瓜5万亩,规划早中晚熟三大种植基地,形成了露地直播、育苗移栽、延后栽培、日光温室、连体拱棚五大栽培模式,建成了天成线下、珍宝线上两个交易市场,年销售蜜瓜40万吨,占全县蜜瓜产量的80%以上,带动本镇和周边乃至全县群众实现餐饮、零售、包装、劳务等三产收入2亿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蜜瓜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向好。

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弱项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发展活力、动能不足。xx镇地处xx湖区,裕东公路作为xx蜜瓜主要外运通道,路面较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xx蜜瓜交易市场以群众自建原生市场为主,建设主体复杂,缺乏统一规划布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市场建设运营不规范,管理服务能力弱,市场缺乏活力,发展动力不足。二是群众品牌保护意识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蜜瓜种植多以农户小块经营为主,品牌培育、保护意识不强,好品质卖出好价格的鲜明导向还未全面形成。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抱团发展的意识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三是产业化程度低、链条短,增收的渠道不够宽。蜜瓜产业发展缺乏资金雄厚、技术先进、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难度较大,二产断档、产业发育不完全的瓶颈一直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产业发展进程慢、体系不健全,聚集效应发挥不充分,“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产业优势没有真正释放出来。

三、下一步发展打算

下一步,xx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以产业富民、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在强基础、稳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提效益上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和经营体系,着力提升发展能力,答好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一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积极争取裕东公路由乡道四级改造升级为省道三级加宽扩建项目和镇区蜜瓜交易市场至北仙高速连接工程,畅通蜜瓜外运通道。结合蜜瓜特色小镇规划和示范村建设,加快“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建设,规范餐饮、住宿、包装、物流等主要功能区设置,完善市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市场统一管理和准入制度,申请组建专业市场管理队伍,形成规范高效完备的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第2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水稻栽培;发展;创新

1 目前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发展状态

1.1 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的主要特征,就目前来看,东北地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多目标发展、产量要求较高、科技创新以及走入机械化。东北地区水稻作物的栽培意义重大,要完成多个目标共同实现。因此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研究范围及内容的管理,使水稻栽培技术能够在东北高效稳步的发展。作为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的东北,必须坚持把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放在第一位,同时改善水稻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能够让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力保障,更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很大贡献。如今,研究人员不但需要加强水稻栽培方面的研究,还要对各种交叉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作物生理病理学、耕作学、农业气象学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作物的高效优质的生产;最后,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也为粮食作物的高产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1.2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 水稻种植技能的创新与成长

2.1 掌握高质量的水稻种植技能

掌握高质量的水稻种植技能,不只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更能进一步掩护生态均衡。水稻种植技能,广泛以模子化、轻盈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能的引进,对农作物种植出产进程实验综合说明以及体系说明,成立一种动态的体系以及动态模仿模子,从而实现水稻出产定量的决定,进而促进水稻种植的科学成长。在水稻的出产进程中,要对可以或许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类情况如阳光、温度、水源、泥土等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可以出产高质量水稻的有用材料。其它,按照东北地域广泛严寒的现实环境,还应该采纳一些详细的种植法子,最终形成尺度化的种植。首先是大棚育苗技能。大棚育苗是寒冷地域培养壮秧的基本,在出产进程中,提前对土地实施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到达早育苗,检测技术,抢积温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资源操作率。针对差异地域差异地形,可以选择差异的大棚,如三膜大棚包围、小棚包围等等。其它,在东北地域,回收“少本稀植”的种植计策可以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成穗率、坚贞率。在插秧进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局限要以品种特征、壮秧水和善泥土肥力举办综合评定,一样平常局限为:行距36.3~39.6 cm,穴距16.5~19.8 cm,每穴两株为宜。

2.2 精确的施肥和浇灌

精确的施肥是担保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进程中,施用量应该按照泥土的肥力以及水稻的接收水平来抉择,进步肥料的施用服从,尽最大全力用起码的肥料种植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镌汰对泥土及生态情形的粉碎。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结实和根系发家,一样平常亩施5kg;施用钾肥可以或许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加强浸染,一样平常亩施纯钾2.5kg。水稻出产必要大量的用水,以是增强研发节水种植技能也长短常有须要的。在用水时要关注水分的使用问题,到达节水的目标。

第3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生态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和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由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到农村生态环境中进行旅游;二是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并贯穿了生态意识;三是促进农业、农业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但包括生态农业体系中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还包括在于有鲜明特色的乡村环境中的其它能给游客带来生态启发和教育的自然、文化、物质、精神等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生态农业旅游是建立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它是将生态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活动、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生态型旅游方式。它强化了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样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既具有生态旅游共同特点,也具有不同于一般生态旅游的个性特征,它的兴起和发展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和理论基础,也有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意义。

二、恭城县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实证分析

(一)红岩村概况

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恭城县城14.7km,距离桂林市中心122.7km。红岩村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7℃,年降雨量1490mm,且雨热同期,十分适合柿子、柑橘等农作物的生长。村内无工业污染源,空气环境质量高,森林覆盖率达95%。红岩村有农户95户,人口395人。过去,红岩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恭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岩村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栽培月柿、柑橙等水果,逐渐富裕,并建成了富裕生态家园。

(二)生态农业中的循环经济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广大农村能源短缺,红岩村人决定走生态农业建设之路,实施以养殖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良性循环链中,养殖业的发展为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办沼气可照明、做饭,这样既净化、美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同时又可利用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给月柿施肥,提高了月柿的品质,减少了其病虫害的发生。生态肥的使用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普及,使红岩村生产的“恭城月柿”个大、形圆、肉厚、质软、核少、含糖量高,受到消费者青睐,畅销国内外。“恭城月柿”先后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和“中华名果”称号。

(三)从生态农业到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延伸

“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生态链催生了当地的生态工业和方兴未艾的以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旅游在“五位一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里人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压力,向往农村的清新空气、田园生活和民族风情。红岩村人抓住机遇,从2003年开始建设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推行“人畜分离,规模养殖,集中供气,统一管理”的沼气建设理念和模式。几年来,红岩新村共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了农家别墅、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大型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修建了景区大门,修通了直通红岩新村的柏油路和果园观光小路,开设了平江河水上乐园,建起了垂钓小区。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建有独立别墅43幢、开办旅游餐馆29家,共有客房250余间,床位500余张。开辟了4条旅游线路,可进行观花采果、自助探岩、垂钓、水上游乐、民族风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基本形成了食、宿、行、娱、购、游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富有红岩村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动力机制。详情为:(1)需求系统,即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需求;(2)中介系统,即月柿节及各类媒体的宣传;(3)引力系统,即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优质的柿子、碰柑等农作物,浓郁的民族风情;(4)支持系统,即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农家别墅区等良好旅游设施,村旅游协会。目前旅游收入占村民收入的40%。2005年80万的游客人次为红岩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旅游年收入突破10万元。2005年底红岩村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农民自己管理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10月3日,红岩村再次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月柿节,标志着日渐红火起来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2006年底,红岩村以其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入选“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三、创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红岩村是“富裕家园生态农业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中国农业旅游的一个缩影,因此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如,旅游的内容过于单调、特色农产品未能实现深加工、缺乏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因此提高可持续发展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

(一)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尽管目前红岩村的生态环境良好,但毕竟生态环境脆弱,并且随着游客的增多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环境卫生的处理、旅游资源的保护等问题将直接影响红岩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大环保的投资、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及建立环境跟踪监测系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丰富生态农业内涵,做强做大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应该如何定位。首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已有优势,不断丰富生态农业内涵,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和能源结构,实现旅游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旅游。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改造传统种养技术,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农业;二是继续研究探索沼池建设新技术,提高其能量转化效率和沼气使用效能;三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发展生态农业,使全县由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例如,在水果品种选择、搭配时不仅考虑其经济性能,还要考虑其观赏价值和旅游功能;在养殖方面不仅考虑发展沼气积累粪肥的需要,还应考虑旅游美食的需求。其次,红岩村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形式简单,旅游景点过分地依赖时令和特色产品。按照生态性、休闲性应合理的增加一些娱乐、康体或饮食文化等项目,可提高入住率,增加人均旅游天数,提高经济效益。红岩村作为恭城典型,其生态农业主要以果树为主,果子成熟的时候旅游者比较多,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季节性的旅游,出现了淡旺季。为了旅游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发展花卉旅游,或者根据地域土壤条件种植四季果树和当地的特色举行节日旅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农业生态特色开展会展和重大会议来宣传恭城的旅游。可以运用像海南的博鳌论坛一样的方式来彰显恭城的“中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魅力。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及专业人才引进

高质量的旅游源于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源于高质量的员工。红岩村现有的生态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亦没有专职讲解员,尚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要求。所以,培养生态农业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是培育高质量的生态农业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已成为红岩村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加强生态意识

研究表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旅游发展。社区居民只有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合理的利益,才能积极的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红岩村建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是该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绿色住宿,目前恭城的旅游住宿和都市里的三星级酒店的住宿可以媲美,这虽然会给旅游者带来舒适的感觉,但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这里似乎缺失了原生态和本民族风格的建筑样式。其实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体验瑶族的特色民居是他们的目的所在。民俗日渐消逝的今天,若恭城保留了民族的特色,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成功。提倡绿色饮食,游客在菜园里自己挑选蔬菜决定饮食。目的是让游客知道自己在旅游生态地方感受到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这些策略都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实施。

(五)加强法制建设,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红岩村的旅游主题是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因此必须具备健康、自然及和谐的内涵。但如只顾眼前利益而放任不良社会风气进村,实际上就玷污了生态旅游本身的含义。红岩村在旅游开发初期曾被报道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尽管只存在个别现象,但是如果得不到必要的遏止,将对红岩村将来的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4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农业工程 学科建设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89-02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它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它偏就知识体系,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础,不仅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1] [2] [3]只有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教学的辩证关系,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把学科建设搞好,才能在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4]通过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进一步健全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多层次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一、农业工程学科与本科教育教学的关系

农业工程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及其原理。它以土壤、肥料、农业气象、育种、栽培、饲养、农业经济等学科为依据,综合应用各种工程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工具、设施和能源,以求创造最适于农业生产的环境,改善农业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5]其特点是工程技术新成就的广泛应用,其结果是农业工程向大型化、密集化、自动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工程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的更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各种工程技术的综合利用,促使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动植物生产的环境以及饲养、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和管理等工艺都要综合应用建筑、机械、水利、电气、电子、化工等科学技术。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包括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两级教育在内的研究生学科建设,本科教育是专业建设,是本、硕、博三级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人才质量上,只有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教学,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因此,高水平学科建设是高质量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

二、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促进了本科教育专业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1959年创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1990年设立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经过学科建设,目前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点和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山东省园艺机械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学科门类得到拓宽,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多层次研究生教育办学规模,承担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863项目、948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在内的8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8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科研经费大幅提升,实验室面积和仪器设备总值翻番,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育专业的发展。学科建设初期,学院只有一个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发展为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学院已发展成为我校办学规模较大的工科学院。

三、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改善了本科教育教学条件

科学研究离不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在满足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863项目、948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专项研究经费1000多万元,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共计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现代农业装备综合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精密仪器与精密测量实验室”“现代制造与特种加工实验室”“农副产品加工实验室”的重新规划与整合任务,新增“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综合实验室”“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研究室面积约7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及学术水平,也为本科教育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使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了更多的场所。学科建设加大了科研梯队建设力度,教学科研人员的学院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84%,为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四、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推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位点建设、研究生教育和学术水平。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学位点建设水平、导师队伍、学术水平和研究生生源质量,抓好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5] 近年来,农业工程学科通过开展社会需求、企业实践、毕业生跟踪等多形式调研活动,了解到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决定着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本科教育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这不仅是社会发展与进步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要求。为此,先后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的学科系统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从实践出发,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材料,做到以教与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以“四新”内容为拓展,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综合模块和提高模块,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前沿。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专业主干课课程教学网站,有1门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两项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现代农业工程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有两位教师分别获得山东省青年教师课件比赛一、二等奖。通过组织并考察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的情况,从中优选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免考推荐研究生,提高了学科科技创新实力。

五、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

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每一项科研项目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相融合,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为本科教学的内容,将科研中相关方面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等研究方法和工作经验、科研心得等穿插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开拓了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6]注重用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通过科研工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鼓励教师吸收高年级本科生参加课题研究,使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专业知识,也开拓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热情。安排有科研潜质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工作以及学校实验开发基金项目,以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各项课外创新竞赛奖励50余项。

六、结束语

学科建设不仅为本科生提供了一流的师资,还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环境,让本科生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对他们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充分利用实验室、实验中心,让学生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创造性地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养成研讨式学习的好习惯,使他们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提高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 注 释 ]

[1] 陈金香.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2009(1):111-112,123.

[2] 汪珩,舒红霞.非优势学科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9(2):17-18.

[3] 马建.关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1(7):20-21.

[4] 耿令新,张利娟,貌建华,李玉柱,高吭,贺志涛.论农业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0(18):98-99.

第5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水稻栽培;创新;发展;探讨

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当前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通过调查,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科学主要就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一般为机械化特征、高科技特征、多目标特征以及重集成特征这四个主要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想实施多目标的发展,就应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自从迈入新时代和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健康的安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故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改善水稻品质,应不断提高水稻作物产量,来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但是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保证,更加是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水稻栽培科学应实施多学科的集成和交叉创新,还应持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作物的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以及农业化学等等,有研究作物育种学、耕作学、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侧面或者自身某一个方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高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作物安全生产以及作物生态生产等等提供一个依据以及措施。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 保护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水稻品种的研究仍然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课题。故只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确保此课题最终的实现。特别就东北地区来说,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增加产量,就是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则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节约方式。因而在科研领域,要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把增加稻米产量与无公害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应关注生产资料与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把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稻超高产结合在一起,激发水稻生产中的最大效益。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的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等,这些化学药品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故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残留少、毒性弱、效能好的杀虫剂或者农药的研究,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与水稻产品,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2 运用高产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

运用领先的高质量水稻栽培技术,不但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一般以简便化、模型化为主,经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系统分析以及综合分析,确立一种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水源、温度、阳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到能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应结合普遍寒冷的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运用一些具体的栽培方法,进而打造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是大棚育苗,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方可在化冻后就能开始作床整地,达到抢积温,早育苗的目的,以增加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小棚覆盖、三膜大棚覆盖等等。还有,在东北地区,运用“少本稀植”的栽培方法能有效的增加产品的结实率、成穗率。

第6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高低,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最主要的区别。现代农业是通过机械化,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和商品率。农业机械(包括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没有人力、畜力那种生理条件的限制,以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大功率、高速度、高质量进行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因而农产品商品率也相应提高。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的农产品,除了供自己食用外,只能提供少量的商品,农产品商品率很难提高。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这种机械化农业因广泛实行了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它意味着几乎卖出全部农产品,也全部买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包括种子、肥料和食品等。

    2农业机械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显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这是因为现代农业机械不仅功率大、速度快,还能够同时进行几种作业的联合作业,有利于抢农时、争积温、抗灾害、降成本,而且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制造和调节,以完成高精度的作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作业。如种子精选、精量播种、化学除草、喷药治虫、深施化肥、喷灌、滴灌等,成为实现现代农业技术措施的手段。农业的增产离不开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制度和科学的灌溉、施肥、植保技术等。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必须依靠工程措施来实现,一切农艺要求必须依靠农业机械才能达到高质量的实施,如大面积的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和收获、干燥等一系列环节。农业机械化增产的机理是通过各个作业环节对各种劳动对象施加作用;有的是直接减少作物的损失,如谷物联合收割一次完成所有的工序,减少用人工收割时间、捆、运、脱、扬场多道工序的损失,机械烘干减少谷物腐烂损失等;有的是通过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而实现增产的,如机械深耕、分层施肥、节水微灌,这些机械作业质量非人工可比。有的机械作业比传统方式可以节省耕地,如喷灌技术比地面沟灌、漫灌,节省耕地达7%~10%,增产20%~30%。科学施用化肥,才能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科学施肥只有使用农业机械才能够实现。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机械施肥等措施,化肥的利用率达到60%~80%,而传统人工撒施的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美国利用卫星定位系个统,用于机器定位施肥,根据1公顷内4个观察点的氮、磷、钾含量的信息,机器可相应调整施肥的构成与数量,这样,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就更高。农药利用率也大体如此,发达国家通过对各种作物施用不同农药时最佳雾点尺寸的研究,导致了控滴喷雾技术的发展,采用静电喷雾技术以提高药液的沉积量,采用回收式喷雾机及间歇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药的效能,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带动了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育种技术、植物矿物质营养学、合成化学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化肥、农药、良种及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这些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必须靠农业机械来实现。选种、育种等种子加工成套机械的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的生产和田间施用的机械设备大量应用,才能全面推广这些农业新技术。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精细、精密、低耗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人力、畜力无法办到的。技术先进的播种机,可以按农业技术要求,以一定深度、距离和数量准确地播种、施肥,实现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一系列工序一次完成,不但比一般播种机省种30%~50%,而且保证了出苗率,并节省30%~50%的化肥。先进的联合收割机,装有自动监视和调节系统,在作业中,机器根据地形、作物自动调节速度、收割高度等,保证了收割质量和速度,减少收割损失10%左右。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农业技术的高准度与机电结合又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的鲜明特点是,以机电为载体的机械电子与农艺的高度紧密结合,包括精准播种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精准平衡施肥技术、精准土壤测试技术、精准种子工程和生物动态监控技术等,根据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和植物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进行土壤耕作、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它最大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投入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自然资源的最大节约和利用,从而建成低耗、高效、优质、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第7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1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设置,这会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可结合市场发展走向,依据具体的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结构,促使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实现优化革新,需结合市场的具体发展需求,也要同时满足市场不断拓展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革新的目标为优化农业发展的质量,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内涵。首先需结合市场具体发展方向来推动市场的拓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但需迎合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还需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走向。其次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格局。最后需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业转型能够直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更高的关联性,更可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需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市场的引导下结合地方的实际条件来整体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质量。

2加强乡村规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不但包括生态方面的环境条件,同时还指积极的人文环境。较高质量的人文环境不但能够体现出生态文明的追求目标,同时还能为人们带来福祉。提升对乡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改善,可作为乡村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需先对乡村治理的理念进行革新,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通过实施更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让生态文明有效地渗透到乡村发展的各阶段。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便需在实施乡村治理期间更为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形成乡村绿色发展新趋势的体现。在提升乡村经济期间,需将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坚决落实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发展原则,不能将资源的破坏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此外还需形成长效的机制和策略,提升发展策略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形成乡村理想的风尚也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果的同时,还需形成积极的氛围,从内外两个层面来实现乡村建设工作,不但将乡村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基地,同时还能够综合汇聚更多的自然风光。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发展

第一,需提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频率,推动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生产模式。第二,需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侧重使用行业先进、实用的设备,全面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需进一步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侧重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安全应用化肥等,以此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坚持使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侧重推广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工作的科学性,保护山区环境不受破坏。第四,需重视引进高质量的品种,注意保护和挖掘地方的优质品种。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倡导引进和培植良种,形成具有示范性的良种种植中心。第五,需提升民间资本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参与力度。侧重引进外资民资等参与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农林产业的投资和经营主体类型。

第8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学科建设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研究的创新常常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碰、不同理论的互融和不同专业人员的互补.高校在学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选取并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对高校的学科组织机构和科研人员而言,学科前沿是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学科尚未攻克的难点问题,以及有研究价值但却被忽视了的问题,了解并掌握了这些问题,将会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1)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具备一定的人才队伍,而高校科技期刊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研究者会将其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高校科技期刊为科研成果的发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长期以来,《农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刊理念,始终以稿件质量为中心,突出专业研究特色,所刊发的稿件重视理论性和应用性,突出前沿性和创新性,强调服务社会和科研事业.主要刊登有关农学、林学、植物保护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农业工程、生物学、农业经济、新农村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农业科学研究》所刊发的稿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服务于高校科研教育工作,而且对研究成果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高质量的内容和产品成为传统出版最大的也是最后的竞争优势.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力,要着力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高质量的期刊能够获得“双效益”,有利于树立出版单位的良好形象.正因如此,高校科技期刊应当把期刊质量看成出版单位的生命线.高质量的稿件一部分来自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不但能够提高刊物自身的影响力,也对科研成果的发表具有促进作用《.农业科学研究》通过优先发表校内相关专业学术论文、设置特色栏目学科的研究进展进行及时、准确地报道,引导和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逐渐形成高校自己的专业学科特色《.农业科学研究》坚持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特色和学术水平,突出行业与区域优势,在旱区生态环境、草木产业以及绿洲农业科技方面彰显自己的特色.

2学科建设在高校科技期刊中的提升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期刊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及时刊发了大量科研成果,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互动带来的“双赢”.即高校科技期刊通过刊发的学术成果,发现了一些大有作为的学术新人,如何引导学术新人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刊发在本校期刊上,以及及时追踪其最新研究成果将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一些学术活动,了解学院的发展动态,这对高校相关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学科建设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组织载体,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形成了一大批学术人才,他们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新的知识,研发新的技术,解决新的问题,使他们从许多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这些学术人才作为高校科技期刊作者队伍的一股新的“生命力”,促进了高校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学科是高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高校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学科水平的高低,而科学研究的创新来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碰、不同理论的互融以及不同专业人员的互补.高校在学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进行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而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展示学校科研成果优势和特色的重要窗口,以反映科研成果为主旨,重视学科建设中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研究活动,将其学术成果进行刊发,能够有效推动高校科研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地方高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农业科学研究》,刊登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以及研究动态,在面向大众传递大量农业科技信息、帮助科技人员了解当今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农业科学研究》近年来刊发了校内许多优质稿件,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离不开本校院系科研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科建设过程中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所带来的科研成果.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而由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也要密切注视学科建设的最新动态,同时积极联系社会科研单位,争取优质稿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准确地刊发,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局面.目前,《农业科学研究》面临一些困境,如优质稿件数量下降、固定读者群发生变化、发行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除了期刊本身的一些原因之外,例如期刊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等,校内部分优质稿件流失等因素也对期刊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农业科学研究》应及时了解校内相关学科及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争取将校内优质稿件刊发在本刊上,同时学校在科研成果评价等政策上应予以倾斜,调动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积极性,从方方面面加大对高校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

3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互助共进

凡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期刊,都会在特色栏目、精品栏目以及作者和读者群等方面做足文章.当前,要想发展农业科技期刊,必须立足期刊自身特点,在刊物市场定位上走出传统,有所创新:①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栏目;②密切联系作者,了解其所研究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③及时追踪学界相关专业研究的大家、名家,主动出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约稿,并及时刊发,实行优稿优酬;④扶持学术新人,善于发现其学科研究的亮点,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地学习,在学科建设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为建设新的人才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作为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在稿件刊发的过程中,出版单位的主体责任不能放松,要重视相关学科研究选题的质量,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等等.高校科技期刊还应发挥学报编委会的作用.学报编辑委员会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对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具有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学校聘任各学科专家担任编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充实期刊审稿专家队伍,编委会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审稿任务.高校科技期刊编委会成员大多来自校内及校外专业学科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了解高校科研资源,研究并掌握高校关于学科建设的政策方针,同时关注国内外各种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引导学科建设的方向《.农业科学研究》所刊发的优质稿件离不开审稿专家所具有的高深的理论素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前瞻性,他们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稿件中具有创新性、有价值的观点,认真、负责地向作者提出可行性意见,帮助作者完善稿件内容,所刊发的稿件既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也为学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结语

第9篇: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 工程建筑;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引言

在水利水电建设方面,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尤为重要,是实现工农业能源资源提供的有效保证,所以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能够保证水利、水电两方面的高效率生产,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能源资源方面的保障。水利水电建设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问题的解决,不可以小视,在质量要求方面必须过得硬,从管理、财务、质检等方面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实现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本质来考量,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地形地埋、水文特征和当地气候特征等地理环境因素,确实做好这方面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工程建设质量做好基础保证。

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发展至今,经济发展条件已经趋于成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达到国际相当水平。但是,由于受到历史发展因素和社会其它因素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发展成绩。现如今,我国大江大河建立起不少水利水电工程,大的如我国长江三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等,小的如贵州乌江渡、三板溪等水利水电工程等等。国内这些大大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工农业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

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大多以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以投标的方式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一些工程建筑施工集团进行承建。在很多情况下建设质量检测方面就存在内部关系方面的漏洞,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发展。另外,在承建中标环节中,权钱交易存在很大的可能性,不利于建设集团的正当竞争,从而给建设工程质量埋下了无穷隐患。在质检方面,也存在一些质检环节的漏洞,故此,责任管理方面和监督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把关,实现高质量的建设工程管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难度远远大于一般性的工程,因为水利建设在力学上需要辩证考利,其质量期要求相当长,对地理环境方面也具有相当严格的数据考证要求。由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难度大,要求质量方面也相当高,建筑材质方面的选购也要求购进高质量的材质。

(二)工程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问题难以解决

财务管理是每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和严格监管的重要环节,财务方面的优化管理,能够实现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方面的有力保证,为工程质量打下建设的物质方面的基础,从而杜绝建成以后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大多表现为大型工程建筑,资金方面巨大,对财务管理方面更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将危及整个工程建设,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高质量方面发展。有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财务方面还出现漏账、死账方面问题的出现,亟待进一步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为建设资源提供更好的管理方式,实现财务审计方面的严格化管理。

(三)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面所设计的施工对象纷繁复杂,名目繁多,而且在管理方面出现多变的管理状况,安全问题出现较为频繁。例如有的涉及土石方爆破工程,接触炸药雷管,具有爆破安全问题;有的涉及潮汐,洪水期间的季节施工,必须保证洪水和潮汐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有海涂基础、基坑开挖处理(如大型闸室基础)时基坑边坡的安全支撑,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的使用,更应保证驾驶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有引水发电隧洞,施工导流隧洞,放空洞室施工开挖衬砌、封堵的安全问题。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探微

(一)变大为细,精干管理

变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细分式管理,多方位,全面地实现质量的管理能力提升,为工程建设后期发展做好质量保证。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管理方面的全面实施,对于工程量大,涉及人力、物力、管理技能和建设技能方面较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精干管理,达到变大为细,实现明晰的程序化精度管理,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必须狠抓质量关。实现各部门的精诚协作,团结性共同进取。例如要在一个地方建立一座电站,同时要实现当地的水路枢纽作用的要求,就必须建立这一工程的建筑区划设计,从人力、物力、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水电资源建设和水利枢纽工程等两方面的统筹管理。

(二)财务明晰,精简财务

建筑工程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企业们难以解决的诟病。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所诱使财会人员冒险以身试法,从而导致不少财务问题发生。为了实现财务账目明晰和尽量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建筑企业应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大力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方面和会计方面的高级人才,在管理制度上要实现严格的财务管理责任制,分权管理和明责管理,并建立专门的财务监督队伍,实现账目笔笔清,管理步步到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质量监督,标本兼治

质量是实现整个工程发展的主要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发展方面,需要坚实的技术作支撑,实现可靠的质量保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全程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专业机构,实现从基础到高端技术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实现质量的高度监督和管理。例如在材料选购方面,有专业的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多重检查,要求质量和规格一定达到建筑设计的标准。在混凝土配备和搅拌方面,配有专业的质量检察人员不定期地实现混凝土标号的抽样检查,并实现分离式的调查管理,以免相关部门和相关环节打关系走后门,实现标本兼治的管理科学发展新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水电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水电方面的不断建设研究,有利于我国电力资源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我国水利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促进我国工农业和群众生活用水等方面的更好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更更好的帮助。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着力于工程建设整体质量,辩证地考利水利建设施工安全问题,保障我国大中型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天辉;;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7期

[2] 席田歌;谢晓利;贾小峰;;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控制研究[J];河南科技;2011年14期

[3] 蒋亚辉;;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8期

[4] 唐列俊;;水电工程施工中模板工艺浅析[J];陕西水利;2011年04期

[5] 魏保苹;邹艳萍;;浅论县级水利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0期

[6] 陈祖煜;;水利水电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分析和工程措施研究[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