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的资本运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的认识
所谓资本运作是一项以企业的管理资产为特点,并将资本的增加值和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将内部企业资本相应地与其他有关企业、相关部门的资产成本进行重组或产业合并,试图实现合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和企业产业结构的两者动态组合,结果是使企业用一定量的资本投入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尽可能达到企业内部资本不断增加的一种商业运作行为。对企业实行资本运作要满足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要使企业资本在生产和使用中更有效益,不断扩张企业资本。企业的资本运作绝大部分采用将其他企业兼并或者收购对的形式,或者购买企业的部分产权、实施企业控股或成为股东等形式进入期望企业,让主营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企业内的第一个速度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资本运作同时也是以资本为导向的运作机制。它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要保证资本的连续性,时刻注意企业资本的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关系。
而企业整合是在经济化的市场浪潮中让企业更好地获得企业利益的增长和发展,在市场中更顺利地得到生存和发展,并使企业满足与其他战略合作伙伴的迎接挑战的工具。企业整合将企业内部的人员、企业结构、主要业务与管理信息整合到企业中,从而不断改进企业的企业流程和能力水平,形成管理上的精简和快捷处理,适时地响应企业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资本运作属于企业整合管理范为内,它既是企业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的手段,也是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企业通过资本在大范围的资金流动,也就是说资本运作在企业整合中是类似于生产管理的概念,是企业在外部的生产销售经营战略。
二、在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二者在我国需要的市场制度、资本结构还不完善,并且国内有些企业在内部的资产成本运作和企业整合这种企业经济的运作方式时,对两者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实际操作上会出现很多的误区,因此不能如期地达到企业更好地发展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成功运作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的企业能够成功地上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资金来源;对其他企业的顺利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资金。但是在中国目前的资本运作市场上,有些国内只是单纯地把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作为一种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方法,并没有从实质上领悟到资本运作的具体含义,把企业整合和资本运作看成使企业“一夜暴富”的工具,这些都是对于资本运作缺乏理性思考的现象。
在我国市场转向国际化的今天,我们要对资本运作和企业战略性整合存在的误区进行解释和澄清,从而实现我国国内企业的良性发展。
资本运作是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不仅让企业通过企业间的并购、企业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资本运作,还让企业要服务于生产经营,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资本增值和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假若企业离开生产经营而盲目进行资本运营,就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更高的经营风险。
在我国一些国有公司在资本运作期间难免会受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企业的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会带有一定的政府色彩。有些地方性政府片面追求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将资本运作作为实现扩大区域经济规模,地域产业结构多种渠道经营和减少成本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地方政府的经济水平。实现地区发展需要的是地区企业内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企业内部的不断调整和政府在经济、人力等各方面的帮助,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坚决不能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去制造政府的地域规模经济,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地区内的企业发展,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有时会破坏了区域经济。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都应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脚踏实地地办事。
三、企业资本运作和企业战略性整合的策略
一般来说,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立足,其前提就是要制定正确的资本运作计划和企业整合的战略性系统。因此当企业在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时候,这种资本运作要结合企业的整合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企业寻求更丰富的发展机会。因此,制定一个资本运作和企业战略性整合的策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一)建立系统性的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理念
资本运作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关系着企业的各个工作步骤和工作层面,企业领导要充分地认识到公司的策略和资本运作之间的关系。首先,在财务上要以公司为主导,资本运作要服从企业建立的发展战略。在制定公司的资本运作战略时要结合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外和企业内部的经济情况、实际能力,综合性地考虑企业的资本运作特点、市场优势和资产特点,制定一条符合企业发展的资本运作方法。企业资本运作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前提,是与企业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
(二)设立资本运作的科学性机制
为企业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是保证企业能够合理避免市场风险和提高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方法。这种与企业资本运作有关系的科学机制能对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对企业进行有效配置和对企业的市场战略实现决策。能够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途径,实现企业内部的战略性良好的整合。
(三)实行决策性的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管理
为企业制定一个良好的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管理的途径,首要的是要处理好资本运作与企业生产内部的经营的关系。每个企业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在生产处理的过程中实现生产产品和获得利益。当一个企业利益很低时,如果要继续进行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关系着生产经营,坚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关键性目标,在满足获得基本利益的情况下实现资本运作,为资本运作和企业整合创造一个良好的舞台。
其次是要确定企业战略整合和企业内部的资本运作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企业的整合并不是意义上的资产叠加,而是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产业结构补充。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身发展为多元化的企业,力图在各个方面能够分到一杯羹。因此在实现资本运作上要满足企业间的多元化整合结构调整,保持企业的经济规模。
[关键词]企业 资本运作 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65-01
前言: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跨国公司,跨国集团,中小企业已经不能局限于小打小闹式原地踏步式发展,而企业成长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资本组合,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做有效整合,从而为企业谋求更高的战略地位。
一、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就是在市场法则范围内,把企业自身拥有的各项资本进行科学性调动,或巧妙地运用资本自身的灵活性,实现企业资本增值的一种操作管理模式,这种运行模式是运用经营加管理方式来完成的。
企业是运用哪些行为方式进行运作的呢?其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以股份转让的方式将企业债权转换为股权,为企业赢得资金;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企业的呆滞资产;通过债务融资将公司内大量由公众持有的股票或财产全部收购;收购本企业或即定企业资本,并将所有资本进行优化组合之后达到资产协同效应;利用一些特殊组合的资产或现金作为后盾,进行资产融合等。
二、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前景
2.1通过对资本的加强控制,促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进而提高自身对资金的管控能力,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此来提高企业抵御竞争风险的能力。
2.2为了防止一个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增加的风险系数,也为了降低学习成本及新入行同行的挤压,采用兼并或收购的方式,企业就增加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三、企业实行资本运作的方式
3.1发行股票
在企业内部实行股份制,也可以通过向外出售股票的方式进行资本组合。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在资产重新组合过程中,将优质资源重新配置用来推动企业经营成效;发行股票就是对股份的重新组合,通过这种方式将整个企业制度甚至经营理念和方式都会是一次大的变动,是企业进一步资本运作的前提和基础。
3.2实行企业兼并或重组
企业兼并是一家具有资金实力的企业通过运用现金或证券购买方式换取另一家企业主导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有四种方式进行:1、当一家企业无力承担外债的情况下,兼并企业可以以帮助其承担外债的方式进行资产收并;2、兼并企业直接出现金将被兼并方企业收并;3、兼并企业按照被兼并企业的意愿,将被兼并方的净资产作为股金,使被兼并方成为兼并方的一个股东;4、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对被购买企业实行控股。
3.3资金融合
这种方式是现阶段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出于对节省成本和达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首选这种方式进行资本整合。一般企业进行资金融合都是先从内部进行,然后再从银行贷款,下一步是发行债券,最后才从外部进行股权融合。
四、讨论
4.1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
4.1.1由于资本市场机制传入我国时间短,运行机制尚存在许多缺陷。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正规的、客观的中介机构,即使有也是一些不遵守市场规则进行恶性操作的违规机构,国家的监管部门对这一部分的监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致使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的时候产生效率低下,从而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
4.1.2因为我国企业在意识形态上对融资理解不够,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发展的资金还基本上依靠银行贷款,这样无形中产生了双重风险,即银行自身要替企业承担风险和企业承受的债务越来越重的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形成,将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1.3在我国由于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偏差,投资者对上市企业的支柱产业所占比重情况不重视,经过市场调节后其投资无法得到认可,同时也阻碍了国家资源配置;另外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并没有达到能够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地步;现有就是现在有一部分企业利用融资进行非法圈钱活动,偏离资本市场运行规范。
4.2如何使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完善起来
4.2.1企业运作的成本不宜过高,否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更甚者还会危协到企业生存。将企业资本置于可控范围内,有利于企业资本从优组合,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足够资金。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为杠杆进行企业自身资本结构优化。现今,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企业债券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所以债券融资是一个相对的真空,在进行企业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可以向这方面靠拢,从中获得的资金可以缓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困境。
4.2.2由于资本运作市场在我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产权交易和信托市场都不完善,因此很多企业对其信任程度都不高,但就其发展趋势来看前景不可估量。尽全力在最快时间内将这一市场平善起来,在企业资本运作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力求实现企业和市场双发展的局面。
4.2.3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增值,从中寻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生存的根本是生产经营,发展方向是长期的、有目标的,企业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资本运作,来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进行方向为指向标,以市场调节作为衡量标准,对本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准确的把脉,从中为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作一个准备确的定位,为资本运作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有一个战略目标,再以这一目标为中心,调整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实现资本的中长期发展目的,使资本有一个长期的运作过程,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蓉.论企业资本运作的形式与应用.天津财会议.2006年第三期.
[2] 程兴华.张伏波,资本运营: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J].财经论丛.1997.(1).
[关键词] 博弈 多元化投资 销售周期
许多大型企业为了最大化其利润、提高抗风险能力,采用多元化投资的策略。当出现再投资机遇时,企业投资资金来源除了融资之外,就是想办法加快现金流周转速度。与此同时,企业面临来自同类企业的竞争,使得企业不得不根据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市场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策略。而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会采取多元化投资,同时也面临来自同类企业的竞争,从而形成定价博弈。
本文研究存在同类企业竞争情况下,销售行业通过价格调整行为,来达到加快资金流转,提早收回货款进行再投资,以期在固定的回款期内获取最大的利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推导了定价与销售周期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了模型中两个销售商在定价策略上的博弈,给出了博弈的结果。
一、 问题的定量描述
本文研究两个销售商在一个地区的对于一种商品的定价和再投资博弈情况。假设在一个地区,两个销售商都销售同一个品牌的一种产品,产品同质。市场对于该产品的定价为P,两个销售商对此产品的订货量为Q,生产商对该产品的货款回收期限定为T0。也就是说如果销售商都按照市场价格P销售,那就需要T0的时间才能收回Q个产品的全部货款,那么每个产品的平均销售速度为T0/Q。而如果两个销售商按照P1,P2来进行销售,在T0的时间内分别总共可以销售出Q1,Q2个产品。
当一家销售商的对该产品定价不变时,另一家销售商在降低自己商品价格的同时可以吸引一部份对方的顾客,在每个顾客购买一件产品的前提下,销售商i的实际销售量为:
其中:n为顾客转移系数;Pi,Pj为销售商i,j的定价,Qi为销售商i的订货量。
那么模型中在销售商之间流动的顾客数为:
(1)
那么销售商1收回订货量为Q1全部货款的时间为:
(2)
其中:
销售商2收回订货量为Q2全部货款的时间为:
(3)
其中:
由于市场需求同价格呈现一定关系,这里我们引入价格需求弹性公式:
(4)
把式(4)分别代入(2)、(3)得
(5)
(6)
则各销售商的利润为:
(7)
y=g(T)函数为销售商投资其他项目收益率,与时间有关。
这里我们假设该市场可以随时随意进出,则
(8)
a为市场对该种投资预估的年期望收益率,把式(8)代入式(7)得:
(9)
基于资本运作的同类销售企业定价博弈问题为:
二、 实例分析
1.不合作情况下
现有两家同类销售企业在某一地区销售某公司的一种产品,有关参数如下:
初始条件为销售商1第一次决策默认为1500元,初始参数设定:
T0=365天,k=-3,P=1500,P0=1475,Q=120000,d=,a=0.6(P-P0)Q=0.3×107元,n=300
这里我们在计算最优值的时候采用遗传算法搜索,所以得到的结果是一个近似的值。
可以看出两家销售商在相继的十次决策中,每次决策所能带来的一个利润的结果,由于双方不断的对对方的价格做出反应,造成预期利润的不断改变,经过数次决策博弈最后达到一个双方都不得不接受的均衡值。此时两家销售商总的均衡利润约为1.67左右。
2.双方合作情况下
在竞争双方合作下的问题定量描述为:
当n=300时,有下表
注:当a=0.45时在销售商之间不合作的情况下,博弈达不到一个均衡解。
由此表可以看出,显然是合作的时候双方利润较大。而在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价格”,但是由于该价格还是比市场价格低,消费者还是能够享受到实惠,而此时销售商很显然以最低限度的让利、最大限度地攫取了再投资市场的利润。
三、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再投资方案情况下,对于企业再投资战略是否能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再投资市场的收益率,收益率高的市场,只要企业合理运作总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战略的时候,正确预测各个投资市场的投资价值,最小化机会成本,对正确的时机和进入的市场的选择都非常重要。最后,企业之间可以寻求合作,以期双方都以主营业务市场最小的代价换取企业整个多元化投资行为的最大利润,不过企业之间合作,如“价格联盟”之类会产生不正当竞争的问题,是一种垄断行为,所以可能会违反法律或遭到政府的干预,实行起来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1]田厚平 郭亚军 杨耀东:分销系统中多委托人及委托人可能合作的委托问题.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8,第13卷,第4期
[2]顾巧论 高铁杠 石连栓: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第3期
[3]特里・J・沃特沙姆 基思・帕拉莫尔 陈工孟 陈守东译:金融数量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刘盍霞:国美“价格屠夫”的“幸运”.房地产世界,2005.12
[5]林 华:看“国美”像卖家电一样卖房子west china development,2005.7
[6]许国志 顾基发 车宏安: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7]许 波 刘 征:MatLab工程数学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4
关键词:财务管理;运营;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的内涵是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关注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保证运营的效益。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特点
1.资本运营的价值性
企业资本运营是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使资本实现的价值和在生殖过程中的附加值,使其更有效,我们实现资本扩张。资本运营过程中,任何元素的使用是有成本的需要,以反映资金成本的需要,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比较测量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价值。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
2.资本运营的流动性
资本的内在属性是流动性,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和增值。对于资本运营而言,企业的存量资产已经不单单是实物,不仅要求实物形态的完整,同时对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了重视。
3.资本运营的市场性
资本运营不能脱离资本市场,资本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是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了解资本价值的大小和运营效率的高低。资本的竞争,也是通过市场活动来完成的。可以说,资本运营就是市场运营,缺乏健康而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运营就无法充分实现。
4.资本运营的增值性
资本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资本增值,也是资本本身所要求的。无论是资本的优化配置还是产权重组,目的都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较小的资本成本去获取最大的资本收益。资本运营看重的不是资产规模的简单扩张,而是新价值的增加。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
在企业资本运营模式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标准,生产了什么和生产了多少不再是重点,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否实现才是其评价的标准。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企业的最佳财务状况。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对财务管理目标做了明确规范: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不断增值。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
企业经营方式转化为资本运营以后,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不断像其他能够创造利润的领域扩展。财务管理也不仅仅是商品经营过程中的理财活动,也包含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理财。科学的资本运营模式,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三)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运营的核心应该是财务管理。有效运用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合理的分配和运营资金,从而达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对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管理发挥着整个过程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获取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说,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环节,是其核心内容。
三、企业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
(一)资本收益最大化是资本运营的财务目标
一个企业是运营资本进行经营,是资本保值、增值的载体。企业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资本运营获取资本收益最大化。从投资者角度来讲,他们往往会把资本投向社会最需要、能实现最大化资本收益的部门、行业或产品中,从而有效保证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从经营者角度来讲,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优化资本配置是资本运营的财务核心内容
优化资本配置就是通过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掘潜在经济效益。从企业的理财角度来看,企业筹资规划与投资规划是其核心问题。而企业筹资规划是资本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由于资本成本影响着资本收益,所以企业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发展,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资本筹集渠道以及不同的资本结构。
(三)加强风险防范是资本运营的财务重心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除却经营风险之外,资本运营也要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比如在筹资过程中要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资产配置风险等。为了达到资本运营工作的预期效果,财务管理人员应尽可能科学预测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从财务管理角度对资本运营的运作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四、完善企业资本运营中的财务管理
1.实现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
实现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就是企业将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过程的会计核算。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资本投入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经营利润以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2.产权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
通过产权交易集中或分散企业资本,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产权交易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其中一方面是经营者依据出资者的所有权经营企业的产权资本,进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依据财产权来经营,以达到经营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资本运营以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了,其领域不断拓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经营的选择方式和投资机会呈现在了企业面前。企业依据投资组合理论,结合自己的盈利目标、融资能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尽可能丰富资本经营活动。
(三)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适应资本运营工作,财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作用。
企业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并配备适当的财务人员。如果是二级核算单位,应配备相应的专兼职核算人员,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在资本运营工作中可配备总会计师或者与这一职务匹配的人员,尤其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更应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以规避核算不清造成的管理混乱等问题。
会计原始记录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原始资料,应对其统一内容和格式,有序管理、规范存档。有效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职权,避免财务工作操作失控。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参谋人员,应为企业领导做出科学的资本运营决策提供依据。无论是实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与财务人员的出谋划策是无法分离的。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管理现代化的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和自身所处行业的财务、会计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资本运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企业达到资本运营目标做好财务基础工作,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其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邵淑珍,孙玉红.关于完善企业资本运营中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集团企业 资本运作模式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推广,手机、PC等互联网终端产品的广泛运用,全球经济逐步朝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企业经营管理、人民生活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资本、技术、服务、信息的快速流动。对于集团企业而言,经济全球化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给集团企业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带来了更新的技术、更集约的生产要素,但是另一方面,也给集团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都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因此,集团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要善于抓住发展的机会,也要积极应对资本运作、技术壁垒、管理提升的挑战。下面将从集团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对集团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的影响
(一)对资本扩张运作的影响
集团企业的资本运作,是集团企业对资本进行经营,让企业资本实现增值的过程,这是集团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关乎集团企业生存的必要环节。在传统的集团企业资本运作模式中,会有2种典型的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方面:一是横向的实现规模生产经营、并购企业的方式,能够让集团企业实现更大更强的发展目标,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集团企业的横向资本扩张,资本扩张的对象将是全球的资本市场;二是集团企业纵向的资本扩张,集团企业向多产业链延伸,就需要直接的将资本投向其他行业,从而实现资本运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将面临国际企业的竞争,也可能无法获得预想的进驻优势。
(二)对资本收缩运作的影响
集团企业常用的资本运作方式中还包括了进行收缩性的资本运作,就是在缩小集团企业的规模的时候,以分离资产等方式,让集团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实现提升收益的目的。进入经济全球化之后,集团企业剥离固定资产、收缩产业链条、成立分公司、甚至分拆上市、或者进行股份回购都不在是简单的资本运作过程,将受到国际资本的影响,集团企业的资本收缩运作效果实现难度很大。
三、集团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在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
总体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集团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存在着3方面的困境,包括了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市场绩效难以预料、财务绩效实现困难等等。
(一)资本运作模式面临更大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流动,资本在国际投资机构、集团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流动,让集团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面临更大的风险。风险的存在,将给集团企业实现资本运作效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资本运作模式的市场绩效难以预料
集团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可能选择分拆上市、兼收并购等运作模式,来扩大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市场绩效表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集团企业资本运作的模式,市场绩效实在难以预料,可能会带来集团企业股票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短期市场绩效甚至呈负方向表现,并且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将给集团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在市场绩效表现方面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资本运作模式的财务绩效实现困难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改变基本的财务表现是最基本的。在更为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集团企业的财务绩效中重要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表现都将很难实现预期目标。集团企业进行资本运作,选择合适的资本运作模式,就是希望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中,有更好的财务绩效表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是在越来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集团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利润、收益等数据表现,甚至会发生巨大的波动,产生负效应。
四、提升集团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法
(一)合理选择资本运作模式,防范风险
要减少集团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带来的风险,避免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就要在进行资本运作时,选择合理的模式,对纵向、横向的资本运作模式进行综合运用。
(二)加强资本运作模式研讨,确保市场绩效
在集团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模式选择时,要确保市场绩效的实现,就需要不断的对资本运作模式进行研讨,不断对国内外的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吸收精华,在根据这些经验来选择适合集团企业自身运作的模式,最后可以依托更多的专家资源,来对资本运作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供集团企业借鉴选择。
(三)重视资本模式运作,实现财务绩效
集团企业的财务绩效是进行资本运作的最根本的目标,因此要更加重视资本模式运作,在运作的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监控,对不符合规范的资本运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志军.公用企业资本运作模式及策略[J].企业经济,2012(06)
[2]金保根.集团化经营中的资本运作研究――以XX集团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4(03)
[3]江丽梅.JH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2(05)
关键词:市场需求 资本运作 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 案例教学
一、引言
资本运作的实践虽然开始并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20世纪末才传入我国,但在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中,却没有“资本运作”这一独立概念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也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企业家自然而然的进行资本运作活动。西方经济学认为有关资本的各种运作是一种平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资本本身进行技巧性的运作来实现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是理所当然的。我国经济体制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在此转轨过程中产权制度、资本市场、市场中介、政策法规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人们对“资本”认识的不断提高,都为“资本运作”在我国的诞生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市场经济实务中急需懂得企业资本运作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运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型资本运作人才成为资本运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资本运作课程已经开始成为不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有些高校也专门作为管理专业公司理财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一般是作为管理学科体系的应用课来开设的,有些院校则作为经济学科体系的课程开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院校在资本运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存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如资本运作课程教学内容的界定与衔接问题、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应用问题、学生培养质量与实际能力的市场适应性问题以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等。而这些对于未来资本运作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及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基于市场需求的资本运作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培养适合实务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资本运作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的构想
资本运作是融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法律、社会学等多门类学科于一体的、各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已经不完全是物质资料的交换,而是更为重要的资本、股权等权利和义务的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如何去经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即资本运作问题。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资本运作工作的一般规律性,应阐述资本运作的原理、模式和运作方法,包括资本运作基本原理、原则、模式或形式、方法等。
(一)资本运作的内涵慕刘伟(2005)提出,资本运作具有双重内涵:宏观上资本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资本层次上的资源流动,可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从微观上,资本运作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对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认为资本运作的主体除了企业之外,也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因此政府资本运作的行为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如果该课程为经济学类金融专业学生开设,则资本运作的主体不仅应立足于微观企业,还应当将政府纳入其中,这样更能体现金融专业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的特点,也更能发挥金融专业学生的特长,但需要进一步理清政府资本运作的定位、目标,政府资本运作与企业资本运作的关系等内容。如果该课程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开设,则资本运作的主体应立足于微观企业。工商管理大类专业的资本运作课程的内容建设,应该突出我国企业组织的资本运作的特点,立足于我国实际,反映我国丰富的企业组织的资本运作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组织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展望未来,探讨资本运作的发展趋势;充分引进外国有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并对我国有用的资本运作理论和方法加以重点评价。
(二)资本运作课程内容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资本运作实际上是企业产权主体为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环境而采取的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调整过程。有效率的资本运作要求整个经济体制形成一种动态调整机制,这包括了实体资本或资产配置结构的重新调整、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金融投资其衍生工具的创新、无形资本价值的增值以及一个竞争性市场环境的确立等方面。在以上思想指导下,企业改制上市、收购与兼并、上市公司的重组、股权资本运作、可转换公司债券、股份回购、杠杆收购、公司重整、破产重组等应成为该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包含企业资本运作的策略,又包括资本运作的融资决策;既立足于我国实际,又引进了外国有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思想和操作模式。另外,对企业资本运作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对企业资本运作的场所――资本市场等内容也应有所涉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飞速变化,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而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变更则相对滞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的新问题,而且影响学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展望和预见。为此,教师应当在授课过程中关注社会经济热点,变静止的教育观为动态的教育观,找准所教课程的切入点,把课讲在学生的未知处、困惑处或期待处。
三、资本运作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培养的资本运作人才类型的就业目标来看,人才培养应有所定位,在市场细分的时代,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此应在市场需求取向的定位下,将“强能力、高素质”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因资本运作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所以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都应突出其自身特点。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其他管理学课程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需求,在资本运作课程教学中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师资目前从事资本运作课程建设的人员大部分是各高校教师,主要来自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这些教师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在资本运作课程建设上往往带有本学科的色彩,缺少资本运作的学术特色。有的院校在设置资本运作课程内容时,出发点不是本课程“应该”讲什么,而是该教师“能够”讲什么。这种现象既不能适应资本运作课程的快速发展,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课程教学实施的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是师资水平,好的课程教学内容只能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时代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教师在知识掌握、信息量、或者价值权威上的优势已经不明显。教师除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也需要有多种专长、学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和扩
大知识容量,才能成为“授人以渔”的“学习指导师”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计师”。
(二)教师角色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转变,一门课程可以看作是一个需要管理的项目组织实体,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首要角色是担当管理者,通过获取、调度与利用各种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实现学生价值最大化提高的目标(刘强,2007)。在资本运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十分重要,因为资本运作是一门“理论模式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学科,教师对理论模式的讲授是必要的,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基于这样的课程特色,教师如果仅作为知识传播者,那么对于学生可能“一学就懂”,但实践中常常“一用就懵”,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播者成为课程管理者,即不仅要传播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结合运用案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做好资本运作课程的整体设计或安排,并对其实施进行有效管理,以便达到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资本运作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为实践目的而存在的。笔者认为加强资本运作实践课是较好的尝试。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源于理论课程,服务于理论课程,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潜在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外一流大学组织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实地考察法等。鉴于资本运作是适于我国市场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课程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资本运作的实践教学方面,主张提升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1)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资本运作课程的突出特点,在资本运作教学过程中要留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作为案例分析之用,借鉴美国有关高校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当前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明确案例教学目的。对案例教学的目的,我国目前还存在不少误区。一些教师注重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理论概念的灌输,而不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去寻找“标准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讲案例教学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对大量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竞争状况、不同背景的企业案例分析,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能力;为学生在诊断企业状况、评价企业行为、拟定解决方案等方面,提供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现实经营活动中经理的活动;增强学生独立判别企业问题或机遇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案例中企业面临的问题或机遇的敏感程度,拓宽对企业状况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的应对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出了象牙塔,融进了真实的商业世界。第二,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其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库中精选或亲自动手编写教学案例。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一是案例内容要贴近管理实践和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实际;二是尽量选择直接来源于我国工商企业,反映我国管理实践的案例。国外案例中有的不符合我国国情,有的则过于陈旧,不符合我国企业管理的现实。因此,抓紧编写具有中国特色、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三是案例题材要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题材要新颖,叙述要有趣味,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第三,组织和指导好案例分析。组织和指导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加强启发、诱导、修正和约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为便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可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些讨论题或思考题。但案例分析中的讨论题、思考题要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以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新、宽、高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案例;二是组成案例分析学习小组。可让一个学习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课题。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联合攻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证明,这种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的案例分析活动是学生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三是案例分析、讨论中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气氛。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师生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提供管理理论同实际情形相结合的平台,使其做出各种符合实际的决策,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
(2)关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通常的具体做法是:由适当数量的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已见,然后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这种方法下,学生知识的主要部分不是从教师讲课中得到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才是知识的主要源地。让学生能做到“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
(四)教学手段或形式资本运作课程的教学应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加强安排学生高强度的自学及练习、革新考试方式。资本运作课程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课后作业、案例学习;同时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变换和革新考试方式,主张考试方式一般应以课堂开卷或课下考试(“带回家的考试”)形式进行。这种考试的特点是工作量大、试题灵活、实用性很强、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及准备时间较长;二是建立教师的教学小组和学生的学习小组。资本运作课程的教学不应由单个教师讲授,而提倡由教学小组共同承担,小组成员由不同领域的教授组成。部分课程内容应聘请企业家为主讲教师,这些企业家应具有丰富的企业资本运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小组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掌握并融会贯通各种知识的能力;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和研究项目可使理论和技术得到较好地应用;三是适当机会的个人或小组报告或演讲。资本运作课程应有演讲的要求。个人为主所做的案例分析或作业,由个人演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分析或研究项目,一般由小组的部分或全体人员演讲。这种报告及演讲的训练过程,对于管理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经调查发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启发性和互动性较差。而美国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计算机、卫星电视、电影、录像、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作业布置不合理,过于形式化,不能达到对知识巩固的效果,而美国学生日常的学习及作业普遍利用计算机及课程软件,许多教科书都带有相应的软件。学生递交作业和考卷以及答疑都可以通过E―mail来进行。学生还可以从教科书及教学大纲里查阅到课程内容有关的网址,使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料并扩大知识面。笔者认为,资本运作课程应逐步采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开发从组织教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资源一般包括纸介质、光磁介质和网络介质三部分。纸介质资源主要指教材、配套教材(包括习题、案例、教师手册等);光磁介质资源主要指多媒体教学光盘(单机和网络均可),如基于超文本技术的网络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网络介质资源主要指网络多媒体课件,如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视频课件等。目前在资本运作教学资源建设上,存在着各高校都比较薄弱的现象,资本运作教学资源匮乏。不论是教材(包括配套案例教材),还是多媒体课件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资本运作课程大多缺乏最新的教材及其配套的软件,与国外教材的最大不同是现有教材各章都缺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址。学生难以了解最新的知识和有关的发展前沿,也不能使用配套软件进行大量的面向实际的练习,难以使之学以致用,因此应进一步开发资本运作教学资源。
2、经营领域不同。资本运作主要在资本市场上运作(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和非证券的产权交易市场等)。而企业的商品经营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产品的生产技术、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主要是在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运作。
3、经营方式和目的不同。商品经营的方式和目的是通过商品销售或提供劳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资本运作的方式和目的是通过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益。
4、经营导向不同。商品经营较多地受价格信号的控制。资本运作主要受资本市场的制约和资本回报率的限制。
5、经营风险不同。商品经营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维系在一个或多个产品上,如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本运作的企业则把生存和发展建立在一个或多个产业上,并不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时退出风险大的产业,规避风险。
6、企业的发展方式不同。商品经营的企业主要依赖企业自身的积累,通过创造更多的利润并使之转化为资本,增加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而获得发展。而资本运作不但注重企业自身的内部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本外部扩张的方式,使企业快速扩张,发展壮大。
[关键词] 米高梅; 破产重组; 经验; 教训; 启示
美国时间2010年11月3日晨(北京时间11月4日),位列好莱坞电影公司之一的米高梅宣布破产。先后200次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上折桂的米高梅,并非精壮暴毙,而是宿疾沉疴已久。时隔仅一个多月,2010年12月22日,申请破产不久的米高梅便宣布重组成功。回首米高梅的兴衰历程,不难发现资本运作贯穿了其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成也资本,败也资本:米高梅资本运作的教训
正可谓久病沉疴积重难返,曾经被视为好莱坞黄金时代象征的米高梅,其衰败的种子早在半个世纪前的资本运作开始就已种下。具体来看,米高梅资本运作的教训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过度垄断,招反托拉斯法致命一击
米高梅诞生之初便锋芒毕露,展现出了强大的王者风范。在诞生后的二十多年间,米高梅一直保持着好莱坞霸主的地位,旗下享誉世界的经典影片与著名影星更是不计其数。截止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米高梅一直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公司。1948年,反托拉斯法波及电影业,美国政府为避免垄断,要求电影制片公司只管制片,不能兼顾发行和影院业务。这无疑给集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身的米高梅以沉重的打击,并为其后经营局面的江河日下埋下了伏笔。
(二)目光短浅,资本运作过于注重眼前利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说:“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1]为了摆脱困境,米高梅也走上了融资的道路。股东的频繁更替使缺乏稳定经营管理层的米高梅荒唐转型,离电影越来越远。历任经营者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将重心放在金钱的攫取而非米高梅的发展壮大,导致资本运作越“融”越亏损。自20世纪70年代起,米高梅就成为资本巨鳄们手中的一块砝码,一次次沦为资本运作的附庸,并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三)盲目扩张,并购中忽略了资源共享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积累的资源其适用范围总是有限的。因此稳健的企业在发展中总是谨慎选择新进入的领域,理想模式是尽可能寻求现存资源共享效应的最大化。”[2]米高梅在资本的并购与扩张中盲目多元化,忽略了对已有电影资源的共享,也忽视了电影产业链条自身的延展。文化评论人周黎明曾指出:“杀死米高梅的最大‘凶手’是名叫科考连(即科克里安)的赌王,他曾经三度买下米高梅,并且在上世纪70年代停止生产电影,只用米高梅的品牌开设赌场和酒店。这是让米高梅大伤元气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3]米高梅作为独立制片公司,不但未发展任何与电影主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反而盲目扩张副业――酒店与赌场,忽略资源共享,在电影市场中难免会竞争乏力。
(四)投资不利,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宾虚》的大获成功,让米高梅的经营管理层一直将其“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的制作方式奉为圭臬,但是发行渠道的单一与产业链条的不完整,导致米高梅单纯依靠影片票房收入盈利的模式已与日新月异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趋势格格不入,高投资低回报的经营局面使得米高梅捉襟见肘。2002年,米高梅制作的影片《风语者》,微薄的利润只有其制作费的四分之一,这直接导致米高梅公司股价大跌。2009年米高梅倾尽全力打造的动作大片《骑劫地下铁》投资一亿美元成本,却只收回6 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老化的制作模式使米高梅经营局面日益入不敷出,产投比严重失衡,亏损严重。
二、起死回生,柳暗花明:米高梅资本运作的经验
宣布破产仅一个多月的米高梅便宣布重组成功,其资本运作也有值得称赞之处:
(一)巧运法规,缓兵之计化危为机
2010年12月22日,米高梅宣布重组成功,它巧妙运用美国《破产法》让自己得以东山再起。其破产申请书已被曝光,申请书上明确显示米高梅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美国破产法》第11章表明:如果欠债方在期限之内还清了债务,他们仍然可以保留公司的经营权。也就是说,在法庭的保护之下在满足债权人债权要求之前,给予破产公司一定的时间重组其业务及资本结构。此次重组对米高梅在实质上积极的因素远大于负面的影响,米高梅不过是来了一次“债务减法,资金加法”的高明操作。由此可见,申请破产只是米高梅的缓兵之计,米高梅名为破产实为重组,巧妙运用法规化危为机。
(二)保住品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回首米高梅坎坷的资本运作之路,明显可以看出无论米高梅走到了何种地步,它始终将“米高梅”这一品牌想方设法地保住。的确,米高梅自身的品牌价值是其得以起死回生的关键。在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拥有强大品牌的米高梅,它的雄师标志甚至成了美国的象征。2010年资不抵债的米高梅申请破产,名为破产实为重组。在与债权人及新投资人协商达成一致后,破产重组的新公司继续保留了“米高梅”的名号,经典的“狮吼”片头也将延续下去。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方法,其实还是为了保住“米高梅”这一经典品牌,为今后崛起埋下伏笔。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电影产业从中获得的启示
米高梅作为世界电影领域中的知名企业,其资本运作的历程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启示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平衡发展,延展产业链同时谨防托拉斯效应
回溯米高梅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衰败肇始于1948年反托拉斯法波及美国电影业,过度垄断电影业的米高梅难逃厄运。反观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其发展格局也日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垄断局面。“资本正在改变中国电影的格局,这无可置疑。”[4]2010年,中国生产了460多部电影,只有约1/4进入大银幕。然而,即使进入大银幕的――以年末12月份为例,两部电影《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按华谊兄弟发行部门提供的数据:它们竟占到2010年88%的银幕数据。显然,这是标准的银幕数量垄断。“‘强势与弱势’的两极分化日趋激烈,即:大的大,小的小,一是‘亿元大片俱乐部’,一是‘弱势电影族群’,呈现为市场发育的非平衡性。”[5]如何在避免垄断及规避反垄断政策高压线的基础上尽量拓展产业链,如何平衡产业链扩张与谨防托拉斯效应,都是当下中国各大电影集团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长远规划,资本运作不可短视
电影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演员导演片酬、场景制作花费、高科技引入等,使得电影制作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上升,资本运作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米高梅在艰难的资本运作道路上几经易主,不但没有涅重生,反而越来越亏损,原因在于没有稳定的经营战略规划。可见,资本运作不可盲目,一定要长远规划科学决策。“资本运作在电影产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应该是核心作用的地位。”[6]但是,我国电影产业还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状况,再加上精通资本运营的专有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很多电影企业对资本运营的风险不能很好地驾驭,科学长远的融资决策对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经营风险的降低及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三)有效扩张,切忌投资领域盲目多元化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范围的电影产业资本扩张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电影产业的资本扩张过程中,资源整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绝不是电影产业人力、物力、财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涉及电影生产各个环节的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从米高梅资本运作的经历可以看出,单纯追求投资领域多元化经营是资本运作的最大误区,往往会导致主业不精副业不旺。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中影集团、华谊兄弟等企业正加速资本扩张,比如进军院线建设、电影音乐、网游等衍生品开发领域,但从整体上看,其产业链长度、分工协作能力等仍存在致命缺陷,摊子铺的很大,其发展的深度却还有待加强,资源共享的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四)预算控制,完善财政体系
高投资低回收的经营局面曾经使得米高梅捉襟见肘。“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电影业是一项大型复杂的艺术项目,其参与创作人员众多。而从生产制作到发行再到放映,运作周期长,使得电影生产制作的投资方在所有成本都投入之后很难断定是否能收回成本。”[6]电影产业的这种复杂性,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这就需要电影公司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预算控制体系,无论是在生产制作,还是在发行放映环节中,具有前瞻性的预算控制能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科学的财政预算控制,可以使电影公司及时地更正投资决策,避免严重的资金亏损。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体系是中国电影产业经营者们较为明智的选择。
(五)注重品牌,在创新中培养与升级
“品牌是体现商品(或服务)个性和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的信誉,被用来与其他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标志、包装等符号的组合。”[7]一个企业的品牌与其资本运作的成败与否关系甚大。米高梅在负债近50亿美元的情况下,依然能成功地进行资产重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米高梅自身强大的品牌价值。从当前全球的电影市场来看,品牌的竞争是电影产业竞争中的重头戏,谁能在品牌上取得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中国电影产业经营者们应注重品牌,在创新中培养与升级自身的品牌力量与价值。
(六)审时度势,灵活掌握国家政策法规
在关键时刻,米高梅巧妙运用美国《破产法》第11章,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显然,适时的法规援助对于米高梅的重组成功至关重要。其实,我国在2007年6月1日也颁布了《破产法》,该法引进了国际上在破产法领域普遍的制度――重整制度。尽管这套《破产法》在国内已经颁布了3年多的时间,但实际上能灵活掌握这一国际重整惯例的企业并不多,许多国内企业一碰到经营困难的时候,要么直接委曲求全尽可能出让自己的大部分利益,求外援渡过难关;要么选择直接破产,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由于电影产业具有巨大的投资风险,其经营者们应当灵活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审时度势,适时地求诸法规援助,以便在摆脱困境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出让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1983.
[2] 黄凯,林辉.“资本运作”与“战略导向”型企业的控制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2(07).
[3] 杨林.米高梅宣布破产[N].新京报,2010-11-05(A38).
[4] 资本改变中国电影格局[J].三联生活周刊,2011(01).
[5] 黄式宪.中国电影产业链的重构及其潜在危机[J].现代传播,2005(06).
[6] 张江艺.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待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J].电影艺术,2005(01).
关键词:国美电器;资本运营
一、国美的经营模式
(一)类金融模式
国美在中国内地家电零售业的影响力之大。国美在中国内地可以让供应商推迟两个季度付货款,因为拖欠时间长达两个季度,使国美会计账面上长期会有数量众多的浮存现金,大量的未支付应付货款为国美的扩张壮大带来了便利。
(二)非主营业务赢利模式
国美的开创者黄光裕独具慧眼,确立了一条走上财富之路的黄金法则:“坚持只做零售,不做中间商,走薄利多销的路”。除此之外,国美更注重非主营业务的经营和销售模式,国美以低成本战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提高企业销售量,从而扩大企业规模,然后巧妙运作,让供应商来承担因低售价带来的部分赢利损失,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营业利润来弥补因低价销售带来的损失。
二、上市融资
(一)买壳
国美的资本市场之旅源自0493的前身――京华自动化,京华自动化是一家经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公司,由于市场需求多样,但该公司的业务种类单一,最终造成企业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其股票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一支无人问津的破烂股票。
2000年9月,詹培忠先后两次增发股票入股0493,成为第一大股东。在詹培忠入股0493使股价达到高位后,随后其股价便一路下跌,黄光裕却因为配发的股票,用了较少的资金获得了该公司较多的股份。
2000年12月,黄光裕将其兄黄俊钦名下的北京鹏润大厦的房产入股到该公司,由此得到了一千两百万资金以及一千三百多万港元的代价股。至此,詹培忠控股22.1%,黄光裕控股16.1%,黄成为0493的第二大股东。
黄光裕在2001年夏季和2002年年初先后两次购买该公司配售的新股,成为股份权最大的股东。
黄光裕为进一步控制该股票,将自己部分地产以资产的形式入股该股票。最终在2002年4月10日京华自动化宣布黄光裕本人已完全控制全部Artway Development的股权,该公司也逐步转变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
2002年7月,黄光裕顺理成章地成为0493主席并将其改名为“中国鹏润”。借壳表演到此结束。
(二)上市
经过前后将近5年的准备,黄光裕借壳上市的良机日渐成熟。此次借壳上市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
首先,资产重组。黄先成立一家自己100%控股的“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然后,黄光裕按照上市和非上市的标准,将国美分为上市集团和非上市集团两部分,将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进行股权拆分,鹏润亿福持有约三分之二股份,黄光裕持有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然后,用海外注册的形式将国美转为中外合资企业。首先用Ocean Town的名字在维尔京群岛开了一家离岸公司。再以鹏润亿福的名义将国美电器的近三分之二的股权转让给海外该公司,自此国美电器成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国美的中高层重要部门都是中国人,但是却能享受外资企业在国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为低成本战略打下一个基础。
最后,中国鹏润花费83亿港币收购Ocean Town,国美电器借壳上市的整个过程也随着中国鹏润的利好消息再次进入股民的视线之中,成为一支很好的潜力股。
(三)套现
国美的上市使黄光裕成为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然而拥有一大笔纸上财富和首富之名并不是黄最为关注的,他真正想要的是真真实实的财富。为此,他实施了一系列的套现行为:
2004年9月,黄光裕拟配售2.4亿股国美旧股,套现将近1.2亿港元。
2004年底,黄光裕通过荷银洛希尔配售2.2亿股股份,套现将近13亿港元。
2005年1月,国美电器向黄光裕收购旗下国美家电余下35%的股权。
2006年4月,黄光裕坚持国美电器,套现将近12亿港元。
2008年4月,黄光裕坚持国美电器,套现将近21亿港元。
2004年底黄光裕分3次增发了国美电器股票,并且稀释了大量的股票进入证券市场元。黄光裕将增发股票得到的资金成立了明天房地产、国美地产和尊爵房地产。鹏润地产主要经营鹏润大厦等带有主营业务性质的经营式地产。尊爵地产主要业务是引进家电零售业模式,通过和当地政府合作以城市均价收购城市盈余住宅,按照不同的地段为各收购的地产做不同的包装设计,制定不同的地段理念,如刚需型、学位房型和性价比型等,再提高房价的17%左右作为房屋销售的利润。
三、资本运营小结
黄光裕其本人的资本运作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长远的资本运作眼光。以代价股的形式收购股权,为低价增发股票和稀释股权提供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为将来的套现留下伏笔。第二,遵循股票市场规律,适时的买入股票,适时的稀释股权以及适时的减持股票套现。第三,积极的利用一切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手段,与政府合作,利用好国家政策提高企业效益。第四,有投资眼光,能够发现投资热点和投资方向,在有金牛市场出现的时候及时的抢占先机。第五,敢于投资,风险和利益是同在的,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利益回报。
资本运作必须要有坚实的实业基础作为后盾,就像产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要素和支撑企业发展的后盾,没有实业的资本运作是风险投资公司,但是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参考标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看被投资方是否有实业支撑,否则再好的公司都会被风司列为C等对象。通过财务杠杆放大财富效应是每一个企业为更好发展而采用的一件诱惑极大的财富工具,一个企业的规模越大,对资金流的需求就越大,而资本运作也是一个企业常用的扩大资金流的重要方式,但是也有非常多的企业到最后都牺牲在了盲目的资本运作的道路之上,因为资本运作过程中带来的泡沫是要有人为其买单的,而买单人应该是企业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泡沫一个个充满,然后消解掉,而不是通过股票市场将泡沫全部撒向股票市场,让普通的股民为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创造的泡沫买单,最终自食恶果还是企业自身。更有甚者看到资本运作的力量后就忽视了本来的生产经营,依靠资本运作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样的企业也最终将成为一个不成功的企业。实业、经营、管理再加上资本运作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必备要素。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鸿雁.黄光裕传奇:国美商战实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 王相玉.国美电器并购的SMO模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 洪进添.国美电器、苏宁电器财务报表对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
[4] 陈继平.国美电器价值评估案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 张慧敏.国美的资本运作[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6] 初日.国美电器风波引发的公司法问题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7] 刘茂锋.苏宁电器、国美电器投资价值比较分析[D]厦门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