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1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于是,刘杰拿自己最近和几个好友手中的四个投资项目为例,用十分钟的时间为王海讲解了投资项目评价常用的方法。这张表是在投资项目时,我们通过考察可以得到的信息。

通常,我们在投资时会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思返本期

我们投资是为了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回报。所以,大多数人对15年以上的投资项目都不太感兴趣。我们希望尽可能快地收回成本,取得投资回报。返本期越短,我们承担的风险也越小。收回成本的时间最为直观。项目A两年即可收回投资,返本期最短。项目A是最好的投资项目吗?可以看到第四年和第五年该项目开始亏损,直觉告诉我们,它似乎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

二思回报率

投资中,我们还经常使用计算回报率的方法来评价投资项目是否满意。方法很简单,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回报率=所有投资期内现金流之和/投资期限×投资资金

通过计算,项目B的回报率最高,应该选择它。但风险和收益同生的警告又让我们对此结果表示怀疑。

此时,王海突然想起上学时,老师成千上万次灌输的一个理念: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而在使用这两个方法时,我们却将此原则忘记得一干二净。看来,这两个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不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于是刘杰继续介绍了下面两个方法。

三思净现值

套用下面的公式即可。

使用这种方法,只要净现值大于零,我们就可以进行投资。此时意味着未来的收益超过了现在的投入成本。项目是有利可图的。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净现值最高的项目C。还有一种方法与净现值计算的方法基本相同,那就是内部收益率。

四思内部收益率

当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我们想要的内部收益率。我们只要将数据代入Excel里面的IRR函数即可得到结果。此时,我们应该选择项目D。

究竟应该选择项目C还是D呢?刘杰此时强调:除了证券投资评价中两者结果相同外,只要三年以上的时间范围内,内部收益率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最好使用净现值评价的方法

另外,如果投资项目的寿命不同的话,可以用一个简化公式估计:

净现值(N年)×【(1+k) /(1+k)】

第2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研究国内外的风险投资以及Pindyck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风险投资具有以下性质:①风险投资具有期权性质。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就像购买了一份期权,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收益,即使失败其最大的损失也只是投入的风险资本。②风险投资家向风险企业投入一定的风险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股份,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拥有企业,而是为了在风险企业增值后出售自己所占的股份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风险投资家相当于以投入的资本为期权费购买了一份看跌期权putoption又称卖出期权),它赋予投资家在T时刻T为投资期满日)以某一价格出售自己手中股份的权利。

事实上,风险投资项目的可延迟性Delayability(即风险投资项目的机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欧式期权,我们用下图来表示风险投资中的期权特性。在下图中,期权的标的物是风险投资项目在不同时刻投资后,未来的净营运收入按一定折现率(通常可取内部收益率)折现到时刻的值。假设当前时刻作出投资决策时的净现值是并假设投资者处于风险中性世界里。根据无套利均衡的思想,曲线2的轨迹表示当前投资获得的按无风险连续复利计算的在时刻的值,其中为符合风险中性假设的无风险利率。曲线1表示时刻进行风险投资时,标的物的价值大于风险中性世界中在时刻的值,此时风险投资机会价值可看作一种看涨的欧式期权,执行价为,标的物价格为。曲线3表示时刻进行风险投资时,标的物的价值()小于风险中性世界中在时刻的值,此时风险投资价值可看作一种看跌的欧式期权,执行价为,标的物价格为。

风险投资的期权特性

如果投资项目出现曲线1情况,则可延迟投资;出现曲线3情况,且又满足(为设定的进行项目投资所需的的临界点),则应在当前进行投资。

基本模型的建立

风险投资决策考虑在什么时机投资。假设不同时机风险投资额为,风险投资的现金流入量折现值(指折现值到时刻)为。则表示当前投资时的投资额,表示当前投资时的现金流入量。根据风险投资的特征,高度的不确定性是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不同时刻进行投资,投资成本和投资现金流入量的不确定性变化主要是由于投入材料、设备、劳动价格及项目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造成的,而描述这些价格变化的随机过程主要有几何布朗运动,均值回复过程等。因而,可以假定、的变化是一个随机过程,并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则:

(1)

(2)

式中:、分别表示V、C的期望增长率,符号可取正负;

、分别是V、C变动率的标准差;

、为维纳过程,其中,、满足标准正态分布。根据等式(1)、(2),可得:

令,则。从而有:

(3)

同理:(4)

设表示标的物V的衍生产品的价格,并有:

(5)

式中:;。则表示t时刻投资比当前投资增加的现金流入量。

同理,假设:(6)

式中:;。表示标的物C的衍生产品的价格。则表示t时刻投资成本比当前投资成本的增加额。

由(3)、(4)、(5)、(6)得:

(7)

(8)

根据投资机会价值的含义和风险中性假设,记t时刻的投资机会价值折现到当前时刻的值为则:

(9)

式中:表示欲在时刻拥有该项投资权利,需要付出的费用。若设该项投资权利拥有期限为期,风险投资项目的最大投资机会价值为:

(10)

根据不同的()和的值,在风险投资时机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1),则项目不投资;

2)则项目在当前进行投资;

3),则在取得值的时期进行投资;

4),则项目不投资。

从以上时机选择准则中,认识到准则3)、4)与图1中的曲线1相符合,说明风险投资项目的可延迟性,即存在风险投资机会价值,类似于一种看涨欧式期权。准则1)、2)与图1中的曲线3相符合,该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投资机会价值为负。

结论与评价

本文依据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机会价值的期权特性,构建了一种新的风险投资时机决策模型,把投资的可延迟性看成期权为风险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同时依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基于期权特性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过程的方法对于NPV方法而言具有如下优点:①期权定价并不需要知道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②由于期权定价公式是利用风险中性定价方法得到的,所以不必进行所谓的风险调整。这两个优点使得期权定价方法与基于净现值法的风险投资评价方法相比更科学、更易于处理。然而,这种方法要成为一种实用的风险投资分析工具,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中关键是如何识别t时刻现金流入量V(t)和投资成本C(t)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彭寿康,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风险项目评价[J],预测,2000(1)

[2]师萍,高技术产业投资报酬率的构建模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8)

[3]TyebjeeT.T.andA.V.Bruno.Amodelofventurecapitalistinvestmentactivity.ManagementScience.1984,30(9):1051-1066.

[4]FriedV.H.andR.D.Hisrich.Towardamodelofventurecapitaldecisionmaking.FinancialManagement.1994,23(3):28-37.

[5]邹辉文、陈德锦、张玉臣、张克亮,风险投资项目的终选方法和评估指标[J],科研管理,2002(9)104-109

[6]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浙江金融,2000(9)

[7]徐宪平.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与控制[M].中国管理科学,2001,9(4):75-80.

[8]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3-85.

[9]Robert.S.Pindyck,Irreversibility,UncertaintyandInvestment.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XXIX,Sep.1991

第3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项目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为项目投资和建设提供依据。多年来,虽然关于项目评价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项目评价的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但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项目评价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也对项目评价理论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是在高新技术项目现有评价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材料项目的特点,从技术、市场、风险和经济四个方面建立了新材料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新技术项目评估概述

高新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最新技术,它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工艺技术的基础之上、体现着当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较高层次的改造和利用,并且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各种高效手段和方法的总和。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而且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高新技术项目具有强创新、高战略、高增值、强渗透、高风险性以及产品寿命周期短、市场竞争激烈和项目间的差异大等特点,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评价,必须找出影响高新技术材料项目投资成败的基本因素,建立全面衡量项目的指标体系,然后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一)技术评价因素分析。技术是项目主体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因素。高新技术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往往是没有实施产业化的先例,还必须注意对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成熟性和适用性等进行分析。先进性是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世界先进水平。成熟性是指项目可实施产业化与进行稳定规模化生产的程度。适用性是指所采用的技术对相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人员条件等的适应程度。在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评价模型研究中建立的方案竞争力模型中,产品技术状况的下一层次设置了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性、可替代性、易模仿性、产品附加值五个指标。在产业化技术项目评价体系的技术指标里,包括了技术进步性、成熟性和先进性。

(二)经济评价因素分析。在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评价模型研究中建立的方案竞争力模型中,投资获利性包括了投资规模、权益比例、期望收益率、投资回收速度、投资者保护条款和变现潜力几个分项。在产业化技术项目评价中,将项目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利用净现值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率和内部收益率等三个指标;在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对生态系统能源的影响,对大气的污染、危险废弃物等)和促进就业两大方面。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技开发项目的要求,经济评价利用了技术开发投资,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几个财务评价,再加上收益标准差这个风险评价来评价。

(三)风险评价因素分析。高新技术项目过程是一种高难度的、高风险的创新过程。由于其高度的创新性,人们很难获取关于这一过程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即信息是残缺的。这种残缺表现为:虽然对未来情况有所了解,如对某些定性评价指标有所了解,但对如概率、可能的风险损失、投资收益变动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由于信息残缺,使得直接定量评价风险的大小是不可能的。

关于风险评价指标,在信息残缺条件下,只能用定性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项目风险的来源主要有环境、技术本身、市场以及管理等方面。根据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来源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从区域角度考虑:因为所有的项目都必须置于一定的区域环境中进行,项目投资活动的成败,将不仅仅取决于项目自身的技术、物资条件,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区域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的影响,即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区域风险。

(四)产品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产品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是由技术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市场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风险效益评价等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评价的结果最终要以指标表示,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对产品进行评价。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等。

AHP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模糊综合法就是用专家群体鉴定意见所得出的各鉴定指标等级的隶属度模糊综合评价法,拥有对复杂系统和不确定因素独特的分析判别能力。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是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是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建立模糊判断矩阵,来确定模糊权重向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新材料项目可以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二、新材料项目评估模型研究

(一)新材料研究及产业发展概述。新材料是指那些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有别于传统材料属性、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随着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核技术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材料的高技术化,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21世纪初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据保守估算,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4000多亿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2004年我国新材料行业成长迅速,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80.1亿元,同比增长27.7%。

目前国际上新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成一体化的趋势;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新材料发展的驱动力趋向多元化;新材料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急剧扩大;跨国公司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影响力加强;新材料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性备受重视。

(二)新材料项目评价模型的建立。新材料项目具有高新技术项目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色。

新材料的评价应该强调其新颖而且有效的技术,对技术实施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等的适应程度。为了提高产业化的成功率,就必须考虑稳定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在小试或中试阶段进行改进完善。同一技术或稍加改进的技术能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制造,将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范围经济效益。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产业开发和技术平台的优势,在技术平台基础之上进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

新材料不同于传统材料的一点在于,新材料是为了满足新出现的需求,面对的是一个需要开发或者尚未成熟的市场,需要引导、创造市场和消费需求,并逐步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张。因此,新材料项目更注重未来潜在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其产品要符合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还要有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和合理的营销方案。

新材料项目的风险贯穿于技术研发、产业化与产品使用的全阶段。与传统项目不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产品化和商品化等阶段均存在不同的风险。由于其创新性和缺乏历史数据,因此风险评价难度大,准确性低,而且以定性评价为主。

经济评价是为企业投资决策和项目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有利于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由于新材料项目本身的特性,不涉及企业组织的评价,难以获得定量计算的所需数据,因此以定性评价为主。(表1)

三、评价方法的应用

(一)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步骤

1、引用l~9比率标度方法,使决策判断定量化,即根据评价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大小,确定相应的比率标度。(表2)

2、将评价因素两两比较其“重要性”和“不重要性”程度,列出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方根法:(a)对矩阵每行的N个元素之积求N次方根,(b)归一化求相对权重;

和积法:(a)判断矩阵的元素按列归一化,(b)将归一化后的各行相加,(c)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到权重向量。

4、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若CR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对象集:O={o1,o2,o3,...oi};

因素集:U={u1,u2,u3,...um};

评语集:V={v1,v2,v3,...vn}

2、建立m个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向量A,其中A={a1,a2,a3,...am}

3、通过各因素模糊评价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4、进行复合运算可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所得模糊矩阵R={rij},其中0≤rij≤l

和一个模糊向量X={xl,x2,...xn},其中0≤xi≤1

并定义两种模糊运算:

∧―运算中涉及的各种元素中取最小的元素,

∨―运算中涉及的各种元素中取最大的元素,

如果把线形变换中的乘法换为“∧”,加法换为“∨”,进行模糊变换后得到综合评价为:Y=XOR,其中O为模糊变换的符号。

5、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

(三)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融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原理建立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2、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第4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项目评估与选择中的财务控制

1、项目规划阶段中的财务控制。

首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状况,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现状等背景,财务控制要通过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预测企业项目未来利润情况。其次,财务控制要针对资本结构、资产负债、收益,还有现金流和股利政策,以及当前运行中的项目等企业自身财务情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对企业承担与实施项目的能力进行具体分析。

2、项目备选方案分析阶段。

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大框架下所做的项目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通过进行财务分析,企业能更好的了解各个项目在投入资金与收入,还有生命和盈利周期等方面的优劣势。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选择最优项目方案,进而制定决策。

3、投资项目评价分析常用方法

(1)净现值比较法:净现值指标是通过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或现金流量表计算的,对比不同项目间的净现值,从中选出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净现值是指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的差额,这是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净现值为正值的项目可以为股东创造效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上也更加完善。在净现值法中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的计算非常重要,在净现值法应用中,测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关键,但由于很难确定贴现率,不能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报酬率。

(2)投资回收期法:即投资项目在经营期间内预计净现金流量的累加数恰巧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通过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比较,对投资项目效益进行分析的一种静态分析法。投资回收期是收回全部原始投资额所需要的时间,投资回收期指标容易理解,计算也比较简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其周转速度越快风险越小,是一个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投资回收期通常按照预计净现金流量的累加数计算得出,给予每期现金流量同等的权重,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完全忽视了投资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量状况,因此只适用于项目选择初期。

(3)内部收益率法: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内部收益率体现了项目本身即内在的收益水平或盈利能力,大于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小于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方案不可行,而且内部报酬率越高,投资效益越好。由于净现值法的折现率不易确定,而内部收益率法因无需确定折现率倍受青睐,相对而言,在企业中应用的更加普遍。内部收益率作为相对数指标,可以直接体现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加之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便于从备选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

二、项目实施中的财务控制

1、项目计划中的财务控制。

敲定了项目,在正式启动前应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要求非常具体详细,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把确定财务预算作为该阶段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项目执行中的财务控制提供切实依据。首先,为了有效地进行项目的沟通管理,必须委派项目财务主管,弄清物料流与价值流之间互动的责任主体;其次,为了保证财务控制顺利进行,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对项目生命周期的价值构成及价值分布进行系统规划。

2、项目进度与财务控制。

首先,按照项目计划,项目的投资额在数目上是非常大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而资金供应条件包括:1、可能的资金总供应量。在敲定项目后,通过对项目投入总额进行估算,使企业在财务控制中将项目资金控制在预算范围内;2、资金来源。企业用何种形式取得资金,即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直接影响到项目资金供应,企业承受力,还有项目预期收益等,因此,资金来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同时也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3、资金供应时间。及时足额供应资金十分重要,项目实施过程中,客户与企业的各种资源发生接触,在这种关键时刻需要人、财、物等多方面统一配合,项目从启动、执行、结束各的全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财、物的投入。只有确保资金及时供应,项目才能及时启动与执行,实现有效的项目进度控制。其次,激励的基本方法包括:项目绩效评价激励、物质激励、感情激励等。其中有两种与项目管理中的财务控制有关,分别是:1、项目绩效评价激励。在项目实现的利润、质量、工期等方面做出的评价,体现了项目进展情况,使项目组成员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2、物质激励。将工作绩效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基于此,不能片面的解读财务控制,它并不是对项目的一种限制,其在控制资金投入量的同时还发挥了项目保障和激励作用,对实现项目进度计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项目实施中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成本可以分为很多类,总而言之,成本控制是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的管理。成本估算的依据包括:(1)工作分解结构,项目团队能够得到完成项目的工作清单,从而保证将完成项目工作所需资源全部纳入估算范畴;(2)资源需求计划,确定采购的种类和数量;(3)资源单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估算,根据所需资源的市场价格及购买价格进行成本估算;(4)活动历时估算,项目工作的持续时间是成本估算的要素之一,估算时可以借鉴之前的项目经验或商业数据。其次是成本预算,是财务预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指根据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把整体成本估算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工作中去,同时通过制定基准计划来衡量绩效。与成本估算相比较,不仅更为精确具体,而且添加了时间要素,给财务控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及衡量标准。最后是成本控制,指通过成本管理控制项目投资成本,使其不超出预算范围,而且也是财务控制在项目实施阶段的重点工作。

三、项目后管理阶段中的财务控制

首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财务预算实施状况做出评估,分析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整理数据找到原因,并建立起企业自己的造价数据库,这样在未来的项目管理中就有了可参考的依据,主要体现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使其更加行之有效,在项目管理中财务预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次,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投资收益分析。企业搞项目很显然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财务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项目成功实施后的后续工作也很重要。最后,在项目管理中,针对财务管理体制的优缺点:财务负责人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扮演的角色及工作失误,在项目价值体系中运用财务价值体系等,企业应及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这些都为财务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及时做总结能够有效避免在未来的项目中出现工作失误,使财务控制更加切实可行。

四、结语

第5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第6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公共投资项目 绩效评价 文献综述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自19世纪初在美国军事项目管理中得以应用以来,先后经历了基于传统管理的简单技术分析评价模式(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基于社会福利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模式(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法”评价模式(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和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价模式(20世纪90年代至今)四种主要模式。如今,公共投资项目评价的思潮、理论和方法蓬勃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并逐步走向成熟,尤其以美、英等西方国家最为典型,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一、关于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评价的质量,因此国外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格外关注,文献也相对丰富。

1、关于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在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中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表述。例如,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工作者哈林顿・埃默森,在1913年就提出了适用于政府和企业管理的12条效率原则,包括:明确的目的;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虚心请教;严守规章;公平;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合理调配人、财、物;定额和工作进度;条件标准化;工作方法标准化;手续标准化;奖励效率。Bernstein认为,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应当是结果导向的、有用的、可靠的、准确、清晰而又易于理解、可比的。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和苏珊・温在其合著的《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就把经济效率、通过财政平衡实现公平、再分配公平、责任和适应性等五个要素作为绩效评价的总体标准。英国学者大卫・米斯顿在1985年提出了确立指标的8项原则:有助于阐明组织目标;对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作出评价;作为管理激励方案的一种投入;使消费者作出合理选择;为承包或私人服务提供绩效标准;显示不同服务活动在致力于方针及进一步调查研究的激发物;协助决定服务水准的最大消耗率,以获取预定目标;显示可能节约的领域。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建立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不统一,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原则。

2、关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西方国家目前可见的资料主要以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一些经验实证的方法来实现。例如,Hatry通过概述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实践,对于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类型的考虑、指标搜集程序和单个评价指标的确立等内容进行了探讨。Mayston根据绩效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构建了应用绩效指标的理论框架。Reid则认为,由于绩效指标有时不能衡量政府产出的所有重要方面,或者对各种指标没有赋予恰当的权重,则此时绩效测评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Reid提出可以以公众感知的政府浪费作为对政府绩效进行测评的辅助指标,并通过经验研究证明了运用该指标进行绩效测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Andrews则针对英国的审计委员会在英格兰地方当局进行第一轮综合绩效评价时提出的一套绩效指标框架,通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于所测试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指标,指标框架之外的外部约束对地方政府当局的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而修正绩效指标。从文献梳理的情况看,西方国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相对多样化,且正在向系统分析方法和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发展。

3、关于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构成

国外目前对于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大多以“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要素作为关键性的思考轴心。根据学者Talbot的分析,其中至少有68%的政府机关使用“有效性”指标,14%使用“经济”指标,8%使用“效率”指标。但在操作与实施中,每个部门和单位的特点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1983年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提出由140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应用于卫生管理部门和卫生服务系统的绩效评价。1997年,美国政府生产力研究中心出版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简要指南》,概括性地提出了评估的生产力、效果、质量和及时四大类指标标准。美国政府责任委员会建立的评估模式包括有投入、能量、产出、结果、效率和成本效益以及生产力等六种类型的指标。美国学者詹姆斯・Q・威尔逊也认为政府的绩效评价应包括责任、公平、回应、效率和成本等五个类指标。但无论指标体系的构成如何,始终没有脱离“3E”的原则。

4、关于绩效指标的评价标准

由于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因此很多学者考虑在评价指标中提供绩效目标,利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为绩效评价的指标提供一个可供衡量的标准。比如,Niven探讨了平衡计分卡方法在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市的成功运用。他指出,平衡计分卡对公共部门的战略适应性和当今运作环境制胜的必要因素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克服了传统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制度的片面、静态与滞后性。萨尔瓦托雷・斯基亚沃・坎波和丹尼尔・托马西在《公共支出管理》一书中对加强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业绩”做出了详细地分析,提出了业绩标准和各种业绩指标之间的层级结构,简单说明了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业绩评价中“基准设定”的地位,基准设定被定义为比较各种组织之间业务活动和业绩水平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探寻提高组织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的良机,并强调产出指标最适合于那些在政府机构产出与理想产出之间具有直接、密切关系的部门。

二、关于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Carroll认为,“真正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开发出准确和可信的测量方法”,在公共工程和军事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也是如此。但正如Wolfe和Aupperle所言,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以测量绩效的最佳方法。基于现有文献考察,西方国家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中大致有以下方法。

1、简单“费―效”分析方法

被称为“五角大楼圣经”的国防经济专著《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用第八章和第九章两章阐述了与军事项目评价相关的问题。其中,在第八章中,讨论了一个项目的各种方案,以及利用费效分析和模型化方法对方案的评价过程;第九章有关标准的问题,作者认为适当的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扣除费用以后的最大收益、如果收益或费用中有一项是固定的、选择项目的标准、威慑的标准。在附录中,作者介绍了假设标准问题解决之后的最大化问题的简单数学分析方法。这项研究成为公共投资项目传统费用―效益评价模式的典型文献。

2、综合评价方法

围绕“新方法论”的讨论,国外很多经济学家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都探讨了不同的项目评价方法,根据这些方法的本质差异和内在联系,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基于影子价格的价格体系和基于项目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体系。在价格体系中又可以按评价目标是积累总消费或是国民收入中的积累,以及评价时采用影子价格的计算单位还是用世界货币单位,区分为OECD法和UNIDO法。这些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评价结果应该基本一致。

在具体的方法应用上,Poister在《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方法与应用》一书中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深入、详尽的探讨,并针对这些方法和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例如,在对绩效数据分析方面,Poister提出了四种主要的分析方法,即跨时期分析、目标参照分析、子单元分析和外部标杆分析。此外,Ehrbar对如何用经济增加值(EVA)来评价政府绩效和战略。Cherchye提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评价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绩效。

三、关于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研究

在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研究中,讨论较多的主要有评价主体、评价程序、评价信息化等问题。

1、关于评价主体的研究

在美国,随着对绩效评价的关注,评价的单位不断分化出来。按照罗伯特・D.李的介绍,中央预算办公室以及其他中央单位,诸如计划部、职能部门、总监察长办公室均已形成分析能力。立法机关的分析单位也已经建立起来,国会预算办公室已经拓展到项目分析的范围,一些州立法参谋机构在项目评价领域也十分闻名,许多州的审计部门已经将经济和效率分析与传统的审计任务相结合。美国预算和管理办公室对制定绩效目标兴趣十分浓厚,在1998和1999财政年度要求至少5个机构参与绩效引导计划,而且这个办公室也将逾越传统的预算分析以便引导更多的绩效评价。珍妮特・M.凯丽等人认为,绩效评定越来越等同于行政专业主义,大部分公共的专业组织都设立这个职位。因此谁来评价绩效,答案似乎可以是“任何人”。

2、关于评价程序的研究

目前,国外关于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大多是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美国各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多。美国联合慈善总会(United Way of America,UWA)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评价项目后果的具体过程:选择要评价的后果;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指标收集相关的数据;开发使用后果评价系统;分析和报告评价后果;改进后果评价系统;评价后果的内部和外部运用。美国国家公共生产力中心则提出了设计和实施绩效评价系统的7个步骤:辨认项目;陈述目的;辨别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和生产力指标;设定成就目标;监控;绩效报告;分析和行动。马克・霍哲在《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一文中提出一个良好的评估和业绩改善体系应当包括下列七个步骤:第一,鉴别要评估的项目,即将每一项的活动分组就形成一个项目;第二,陈述目的并界定所期望的结果;第三,选择衡量标准或指标,一个好的评估体系应采纳几项指标以衡量结果和业绩;第四,设计业绩和结果的标准。对此步骤,应明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项目目的和目标应该达到;第五,监督结果。每一实现目标的项目应当被连续不断的进行监督;第六,业绩报告。一个良好的业绩评估制度应定期报告项目结果;第七,使用结果和业绩信息。一个有效的业绩评估体系的信息应被定期的运用于项目计划中,以便重新评价目的和目标并调整重点。此外,Hatry(2007)还从辨认项目的使命、目标、数据来源和可追踪的后果,到发现每个后果的最佳指标、指标来源及搜集指标的方式,再到绩效信息的分析、报告和使用,对绩效评价的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

3、关于评价信息化的研究

推行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提高评价效率、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必要举措。目前,国外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了这一方面的实践探索。罗伯特・D.李提出,管理信息系统(MIS)最普遍地被用于涉及旨在为计划、管理、控制职能提供帮助的信息处理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另一种方式是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为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信息。例如,在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时,信息系统可以辅助项目的评价。当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英国、瑞典、荷兰等国家的公路管理部门均利用GIS技术,开发了公路项目环境评价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笑霞: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D].厦门大学,2008.

[2]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三联书店,2000.

[3] 牛文杰:国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军事经济学院,2009.

[4] 张新玉:水利投资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第7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二、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性质分析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尽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与收益性支出难以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但我们可以利用“有无”增量法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和企业改扩建投资均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业务收入难以分开,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难以分开,所以,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由于企业改扩建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是“有无”增量法,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也可以采用“有无”增量法。“有无”增量法是用“有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减“无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得出增量净现金流量,对增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根据增量净现值大小来判断改扩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

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过程为:首先,预测并计算“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与流入量;其次,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与流入量(增量);然后,计算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最后,根据净现值大小判断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1、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

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2、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支出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支出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出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

“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

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出量=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

四、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

根据前面对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和流出量(增量)的分析,利用“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进而可以对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由于人力资源会因解雇、辞职、退休等原因而退出企业,因此,人力资源投资涉及的年限一般只有5—20年,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时,应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合理的预测期。人力资源投资基准折现率是人力资源投资所需的资本成本,一般条件下,人力资源投资基准折现率应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第8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健词:风险投资;评价模型;比较分析

一、风险投资的含义

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风险投资的定义,凡以高科技及知识为基础,生产、经营技术密集型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投资,均视为风险投资。如果从操作层面,又可将风险投资定义为,投资者以风险资本形式对尚在发展初期且具有潜在风险的企业进行投资。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

风险投资的项目风险,指风险资本对项目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此损失包括投入资本损失与预期收益未达到损失。具体表现为,一是投资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未能产生收益且造成损失,二是投资产生了收益但收益低于预期,三是财务上为变现投资抛售所投资项目,四是因通货膨胀或意外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

三、传统风险投资评价方法

1. 净现值法

所谓净现值(NPV),是特定方案的预期现金流入现值减去现金流出的现值所得的差额。净现值法,以美国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的“项目价值是项目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这一理论为基础。按照NPV评估方法,所有预期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均要按预定贴现率折为现值。

2.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IRR),指投资项目本身的预期报酬率,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如果一个投资项目能带来各期现金流入,则未来各期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就是这一投资项目各期的实际报酬率,也就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内部报酬率IRR是方案本身内在的获利能力与收益能力,假如通过借款投资,以内含报酬率IRR作贷款利率,还本付息后将收益为0。内部报酬率法事先不预定折现率, 它是从某个估计的折现率来逐步测试,直到推算出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即IRR,计算的过程较复杂。

3.市盈率模型

市盈为股价与收益之比,是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市盈率(P/E)模型,又称康贝尔-席勒模型,是哈佛大学的约翰・康贝尔和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席勒共同创建的一种价值评估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被投资企业估值,要在预测被投资企业未来收益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市盈率确定被投资企业价值,确定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额与收购方的收购价。

4.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的一种。这一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为,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要素,根据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度、隶属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对各要素进行判断、比较、计算,获得不同要素的权重比例,为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

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对项目有影响的因素综合考虑,且做出判断不需要太多定量资料。 局限性则表现为:一是应用AHP方法需要决策者对决策问题有透彻理解,熟悉掌握各影响因素,而且对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楚明白。风险投资做到这一点比较难。二是此方法中各因素的权重主要依靠以往投资经验决定,有失客观性的原则。

5.决策树法

决策树是把可选方案及有关随机因素有序表现出来而形成的一个树。当未来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情况,且可以根据已有资料来推断各种情况出现的不同概率时,适用于决策树法(DTA)。决策者依据决策树构造出的决策过程有序图示,统观决策过程全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比较决策过程,做出择优决策。

决策树法的优点为: 一是它列出了决策问题的全部可行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以及各种状态下各可行方法的期望值。二是能直观显示在时间和决策顺序的不同阶段,整个决策问题的决策过程。三是复杂的多阶段决策应用时层次清楚,阶段明显,有利于决策机构的集体研究,从而周密思考各种因素,作出正确决策。

决策树法的缺点为:一很难确定主观概率,很难计算损益期望值。二是模型对单个不确定因素发生作用时能考虑,对多个不确定因素对决策方案产生影响时不能同时考虑。三是决策者个人的风险偏好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没有综合考虑。

四、实物期权评价方法

1.实物期权的概念

实物期权是以期权定义的现实的选择权,与金融期权相对应。美国学者Stewart Mayers1977年首次提出实物期权,这一概念把金融期权理论引入实物投资领域。Stewart Mayers认为,一个投资项目带来的利润,是目前拥有资产的使用和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两者共同创造的,当用金融期权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拥有的实物资产时,可作为实物期权。

狭义上说,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的拓展。金融期权向实物期权的转化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把金融市场的相关规则引入企业内部的其他战略决策。金融期权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衍生品和工具,实物期权则侧重说明是一种思维方式。

2.实物期权的优点

(1)期权的非线性损益

期权是一种选择决策,执行或者不执行两种选择。期权的持有者拥有权利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制定决策。面临决策时,如果事态往好的方向发展,做出投资决策,如果往不好方向发展,不决策或反向决策。其后,还仍可继续依据事态发展不断决策。这就意味着期权的损益是非线性变化的,随决策变化而变化。而形成期权与执行期权的投资额差别较大,与执行期权相比,形成期权投资较小。换言之,实物期权思维的应用,可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无限大的收益,这是期权的非线性损益的表现。非线性损益特点可提供一种设计工具和设计思路,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收益。

(2)实物期权的优点

从非线性损益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管理不确定性的思路,未来不确定性越大,这一思维方法价值越大。二是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非线性损益的设计工具,此工具设计出各种较小投入获取较大产出的投资组合。第三,实物期权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来识别、创造和获取机会,找出企业独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为怎样规避风险实现这些价值提供思路,使企业在 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第四,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来分阶段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第五,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对未来价值进行评估的思路与方法。

(3)实物期权的用途

在以下情况时,实物期权思维的用途就能体现出来:一是存在选择性投资决策,而此时也没有其他方法能更好的进行评价。 二是足够大的不确定性,此时稳妥的做法就是等待,获取更多的信息,换言之,保留期权,避免遗憾。三是足够大的不确定性,此时需要考虑灵活性的需要。 实物期权方法是仅有的能正确评价灵活性的投资方法。四是当投资项目本身的价值有倾向是由看涨期权的可能性来决定的,而非由当前现金流来决定。五是投资项目需要修正,或者中间战略需要调整。

3.实物期权对NPV法的修正

实物投资理论认为,作为一项实物资产,它的收益主要有以下两种:

(1)全部暴露于风险的收益

全部暴露于风险的收益,是指假如投资者不能在意外的市场状况出现时,用某一方式改变自己对某项资产的投资,以及在时间和数量不能改变资产的现金流入的投资者的收益。如果一定情况下,既能合理的估计现金流入,又能估计发生的相应时间,且同时以现金流的风险特征依据,得出现金流的折现率,就能估计这种收益。传统NPV法计算的就是这种价值。

(2)被规避风险的收益

假如投资者的投入、收益方式并非完全不能改变,则收益的风险就是能被规避的,具有这种能规避风险特征的收益不使用净现值法,因为此种收益的实现,是由投资者对收益的主动性影响,还有外源的不确定性一起决定实际收益。因此,假定投资者能理智规避风险,则此种收益无需风险的补偿。

所谓实物期权理论,其核心就是指出收益,并强调此类收益的存在,从而实现对收益的评估。也就是说,即使一项资产其本身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流入甚至没有现金流入,也就是不具备第一类完全暴露于风险的收益的能力,还可能提供第二类风险被规避的收益的机会。只有将两者都考虑到,才能准确、完整的对一项资产的价值进行估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评价一个投资项目时,不仅要考虑以净现值等指标表示的直接获利能力的大小,还要考虑该投资项目的灵活性价值。所以,一个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应由该项目的净现值(NPV)和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两部分构成,其中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一般用期权溢价来表示。

公式表示为:ENPV=NPV+OP

公式中,ENPV表示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NPV表示投资项目的净现值;OP表示项目的期权溢价。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同的方法只能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明、阐述和解决问题,如果风险投资者要想进行科学的决策与选择,就需要针对不同投资项目的产业背景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风险投资进行投资时所处的不同阶段,适当调整相应方法来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沈良峰,樊相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J].基建优化,2002(4).

[2]刘开第,曹庆奎.企业技术含量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2).

[3]张炯,叶元煦.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与决策的理论与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4).

第9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