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第1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传统的公益慈善该如何与创新元素相结合?目前,实务者已经先行一步,如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他们希望通过自身在公益项目的实际操作经验来探索创新方向。

在广东省天柱文化慈善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詹树兴看来,传统的宗教慈善要想跟现代的公益活动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接地气,并且能融入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总的来说就是围绕民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去研发项目,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倡导文化慈善,融入时尚生活的新内涵

中国财富:通过智慧节公益慈善月的系列活动,你们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愿景?能否简单谈谈你们的公益理念?

詹树兴:今年的“智慧节”除了传统文化活动外,还增加了更多的现代公益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推动佛教传统节日生活化,让佛陀成道纪念日融入时尚生活的新内涵,让普罗大众传承佛教文化智慧,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天柱慈善基金会以“倡导文化慈善、开启心灵智慧”为理念,重点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

中国财富:对NGO而言,如何获得更多的大众关注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天柱基金会倡导宗教慈善理念,在信众中亦有一定影响力,在“攒”人气方面有什么经验或者建议可以分享吗?

詹树兴:在这里,我希望引用我们的师父大愿法师的教导,来说明天柱基金会的理念,就是要倡导互助与布施的人文精神,暖人暖己,同时,能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富足。师父说,这不单是物质的布施,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点赞,都是善和爱的传递。所以“暖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获得法喜应该才是根本。

中国财富:在你看来,传统的宗教慈善如何跟现代的公益活动结合?你们是怎么做的?

詹树兴:重点是要与时俱进,加大公益创新力度,接地气,贴近生活,融入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总的来说就是围绕民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去研发项目,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比如近年来我们重点推动的节庆活动,包括沐佛节、智慧节,还有感恩节、国际僧衣节等等。去年办沐佛节的时候,我们倡导广大会员,回家给父母、妻儿洗洗头、洗洗脚,备上一套新衣服,这就是传统佛教节日生活化。倡导大家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沐世间佛,沐身边佛。

关注公益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财富:基金会计划拿出30万元资助优秀的大学生公益创新项目,资助对象为什么锁定为“大学生”群体?

詹树兴:大学生思想活跃,最具创新爆发力和行动力。同时,让大学生参与智慧节公益创新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财富: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公益项目?选择标准是什么?

詹树兴:主要是文化类创新公益项目。选择标准则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服务的范围大小,参与的人群多少,覆盖面是否足够广,以及关注这个项目能否推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社会问题的突破和解决。

中国财富:通过这个资助计划,基金会希望实现怎么样的目标或者说愿景?

詹树兴:通过举办这个“智慧杯大学生公益创新大赛”,我们希望大家都关注公益创新,更好地普及公益理念,在传统慈善中提升我们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团体的服务品质,继而拓展我们的从善空间。

第2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复兴;中国梦

1840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曾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抑制。许多人认为,在工业文明的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是过去式,早应该抛弃。但是,经历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意识、信仰意识却发生了极大的危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似乎只有在书中可以看到。但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回归传统,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复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应有清醒认识和理性态度

在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上,马克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19世纪60、70年代,当黑格尔哲学被德国知识界视为“一条死狗”时,马克思却公开承认他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公开表达对黑格尔的敬意。这件事对我们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既要自豪尊重,又要批判继承。

中华传统文化素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著称于世,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形态,它对内具有凝聚整合能力,对外具有涵容同化能力,其强大的生命力令世人惊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缺点、长短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现实问题。2500年前,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成熟的标志。探索中华文化,对于其中的修身养性、诚信仁爱、和谐中庸等思想及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的智慧和力量,这些都要发扬光大。

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有消极和糟粕的部分,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专制主义、经济上的平均主义,“三纲五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纲常伦理,仍然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这些不良传统政治文化,都需要我们鄙弃。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的认识

(一)文化转化要与时俱进

文化的转化是文化在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一个过程。所有文化传承有着模式化的要求,转化是继承和发展,是文化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和完整性等特点的重要表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如此。中华文化更具有自我进行转化的“基因”。百家争鸣以后,两汉经学兴起,两宋理学,明代心学,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转化和拓展。究其根本,文化的转化是继承和发扬的过程。

(二)坚持先进文化和精髓的原则

先进文化的导向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清晰认识世界各国文化业发展的特点优点,在文化转化的过程中予以借鉴。我们要以促进生产力提升,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目标开展文化转化工作。同时,更要注意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核心内容和核心工作来开展转化工作。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所拥有的丰富文化遗产中,最为关键的是“和谐”、“仁爱”、“道法自然”等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这部分精髓都应该被发扬光大。

(三)以开放性的心态来开展传统文化D化

文化的转化发展一定要站在开放的视野角度进行审视。开放性,就是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转化工作,放置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上来看待,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来看待,充分发挥群众作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转化和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一)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文化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融由来已久。新大陆发现以后,东西两大文化体系历史性相遇了,“西学东渐”,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但是,这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树立创新思想开展传统文化复兴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新事物就不会发展起来,世界就不会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这一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创新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文化内涵、模式、方式,汲取西方优秀文化营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形成新的中华文化构建;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式,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天资源优势,以文化产业的拉动,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壮大。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6%,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10%以上,从这一数据来看,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大,但机会更多。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风气

第3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美术创作者在艺术活动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更多的欣赏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在鉴赏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品位都能得到较大提升。由于各人审美标准与观察侧重点不同,审美的过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因为各人的审美观存在差异,能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的大多是有过相似经历或感受的人。因此,在审美过程中,很多经历相似的人会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关部门只需进行适度引导,就可以很好地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丰富群众文化内涵,提高公众文化修养

在人们普遍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大环境下,美术中的书法、国画等表现形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群众文化中的美术活动不同于专业化的美术活动,群众美术活动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大众化的特点决定了群众活动中的美术活动更具广泛性。美术活动与其他的艺术活动相比,其参与性和普及性都比较高,不受场地和年龄的限制,各个阶层的群众都可以参与,这就令群众美术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基础。参与基础的广泛决定了其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所以,加速群众美术活动的建设,能够以点带面地丰富群众文化内涵。群众美术活动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现象,作为提高群众文化修养的主要阵地,必须受到正确引导。群众文化贴近生活,举办群众美术活动有利于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众文化修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群众美术的创作任重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开拓发展的新思路,才能把群众美术工作开展好。

三、繁荣群众文化创作,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第4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关键词:紫砂陶艺;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39-01

一、紫砂陶艺的题材须与时俱进

紫砂壶的创新既要不失前人所流传下来的优点,又要满足现代人心中的期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作品。符合当下的时代现象,不失紫砂这一传统艺术之精髓,功能与观赏相结合。因此一些太追求外在造型,而不具备实用价值的壶器固然赏心悦目,却终将会被遗忘、淘汰,不具备传承之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玉成先生去年曾指出:“紫砂壶艺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但还是要强调壶的特定观赏与实用结合的功能”。因此,“只能看不能用的不行,只能用而不经看的也不行。”这些教导对每一位立于创作的人来说意义都是非常大的。

二、紫砂陶艺工作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书画功底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在他的“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强调:“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精辟地指出:“当我们表现形象时,便会用内涵的精神――气质来丰富形象的本身。”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也就激励着制壶家们不时地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以吸收中国文化的传统精华,当然关于紫砂画册以及其他的文化又能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

如今以紫砂壶这一行业谋生的人数较多,但是真正能将紫砂这一行业作为一项修身养性,品养身心的艺术的人却极其稀少。紫砂壶作为一件背负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却很少有人将其的历史涵养、文化典故读透读懂,单单只是在一味的闷着头做壶。当然现在也涌现出了一批令人惊叹的紫砂艺人,他们的创作汲取紫砂之灵魂、赋予紫砂新的生命力,可想而知他们在探索紫砂艺术这条道路上必定付诸了一定的心血。

三、紫砂陶艺的创新须立足于传统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自宋代初创到明代日益成熟,清代继续发展至今长盛不衰。以其制作技艺精湛,造型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端庄大方等传统风格而名闻中外,深受广大紫砂爱好者的喜爱。在宜兴紫砂的优秀历史传统宝库中,凝聚了历代艺人的无穷智慧和心血,永远是我们年青一代继承和学习取之不尽的源泉。对宜兴紫砂陶艺传统风格的理解,简言之就是端庄大方、素面素心、质朴自然。

特别是“曼生壶十八式”,它是最经典也是最难学习、最难达到的。很多人在初学的前几年,把主要精力放在刻苦学习仿制名人名作上,努力从紫砂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为自己所用。而这些模仿名家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会为自己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四、壶艺创新须注重与文化人的密切联系

纵观宜兴紫砂的发展史,历代文人雅士在紫砂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到过重大的作用,给紫砂以新的形象,注入新的生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明代,紫砂大家时大彬就很重视与文化人的结合,他在后期被文人相邀游历了娄东(今上海松江),与众多嗜茶文人学士亲密接触,壶艺风格为之一变,改制小壶。到了清代嘉道间,著名金石书画家陈曼生与名工杨彭年配合,曼生亲自设计十八种壶式,交杨氏亲手制作,曼生在杨氏所制的坯上镌刻书画,并署“陈曼陀宝”款,从此开创了金石镌刻、书画艺术与紫砂壶艺和谐结合的新格调,而获得了“字随壶传,壶随字贵”,“名工名士、相得益彰”的崇高赞誉。

近现代,在紫砂壶艺中多有文人参与紫砂,而出现了名人名品,紫砂佳作不绝于世。如顾景舟与刘海粟、唐云,王寅春与亚明,汪寅仙与张守智等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杨永善教授曾说过一句话:“紫砂陶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这是很精辟而独到的见解。

五、结语

时代进步的越快,紫砂行业发展之迅速,新一代的紫砂艺人所背负的使命便越重。当今世界艺术流派不胜枚举,许多新型的艺术超越甚至即将替代古老的文化艺术。但紫砂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煮茶饮茶品鉴的艺术佳品,是我们民族手工艺文化的奇葩,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兴紫砂艺人的努力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第5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关键词:杂技艺术;多元化;多媒体;审美趣味

杂技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传承着历代杂技技艺的精髓,而今社会不断转型,科技日新月异,艺术的受众群体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关注、新审美,杂技艺术必然要用多元、求变的方式武装自己。这也是符合其本性要求的,杂技其“杂”字本身就包含了内容与形象的多元性与杂糅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吸纳更多的时代元素,丰富自身“杂”的特质是杂技艺术不断更新发展的大势所趋。杂技艺术正在如何发生新变,又应该如何“借力打力”实现多元化发展,是当下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内容。

一、对多媒体新技术的借用

杂技,是以体能和技巧为核心的表演艺术,但它所包括的内容远不止身体技巧和对人体极限的挑战,对于其他工具和形式的借用也是杂技表演的基础。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新技术的巧妙融合,也是保证杂技艺术与时俱进,长远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对新的多媒体技术的借用,有力的增强了杂技表演的视听效果,为传统的杂技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以说,随着杂技人不断的努力探索与融会贯通,这些新技术从最初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到如今赋予杂技新的意境,已经有效的为杂技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比如上海马戏城上演11年之久的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和其后推出的《境界》,既实现了对杂技技艺、中国元素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也重新对杂技艺术进行了包装与定义。原来杂技也可以如“电影大片”一样,给观众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梦境,传统艺术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新的刺激。这些不断探索融合的方式,无疑是打开杂技市场,更新杂技受众的有效手段。

二、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

对其他艺术形式借鉴的发展方向符合杂技一直以来与舞蹈、戏曲等杂糅发展的缘起,这种“互生有无”的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十分契合。而如今要做的,是随着时代的更替,在其他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以适应新的文化艺术市场的要求。比如,传统杂技艺术中尚未出现的对于戏剧的借鉴,使得杂技剧应运而生。这种新变对杂技艺术的叙事性有了新的要求,也提醒杂技创作者更加注重对其文化意义的挖掘。

在新的模式探索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对新问题的新解答也有助于更充分的挖掘杂技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例如,杂技艺术虽然历史悠久,许多民族特色突出的传统节目广泛流传,但是似乎存在地方特色不甚鲜明的问题。与之相较的,像木偶或皮影等民族艺术,因为其与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紧密结合,以致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也是杂技艺术不断改良发展的新出路, 目前各地已取得不俗的成果。比如北国一直保留的冰上杂技,在今年春晚的分会场上也是绽放了光彩;还有民间的一些年庆表演,像贵州省的兴义马岭瓦嘎高台舞狮;亦有云南杂技《晃梯踢碗》,将当地霸气的敬酒歌与杂技表演精巧设计组合,等等。

三、对时代审美趣味的借势

“险、难、奇、谐”是杂技的基本审美要素,其中“难”更是杂技审美的核心,可以说杂技本身的惊险、刺激和充满挑战的未知性符合消费社会的日趋流“俗”,寻求新怪刺激的审美需求。但是技艺的挖掘,尤其是人体极限的挑战很容易走到极致的尽头,而当下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更新奇的诱惑吸引,因此换个角度与思路重新挖掘杂技的深意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尝试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可以为杂技艺术的主题主旨带来新生,而为了迎合大众对故事性的追求向“剧”的新变也是适应新的审美需求的结果。

与大众审美趣味流“俗”相对的,又是互联网时代观众的信息量的极大获取,且受众群体的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初级的“刺激”已经不能满足其观赏需求,这对各类艺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杂技艺术也不例外。与其亦步亦趋的走在“俗”的后面,不如更早的走在时代前列,在“雅”的高需求下发展自身。更深的文化内涵既是艺术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杂技艺术更深入转型的出路。比如加拿大多媒体杂技剧《方舟》引入环保主题,既与关心地球生态的主流价值导向契合,又能吸引新的具有“新人类”意识的倡导绿色生活的受众群体。

第6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摘要企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伴随企业诞生而诞生的企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从时间上看,一个企业从初创期、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与不同时期对应的经营战略、管理文化都会不同;从空间上看,企业成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员工结构、企业规模都在动态变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论时间的推移还是空间的变化,企业文化的建设都不能脱离时空变化而独立自在。

关键词时空变化空间变化 企业文化变革 诉求

一、时间变化对企业文化变革的诉求

在企业初创期,我们就制定中期、远期的战略目标,员工按照组织目标推进战略执行,员工的执行力文化尤为关键;在企业成长期,员工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确,高执行力与高协同配合非常重要;在企I成熟期,员工的职业化素养的提升以及对民主、自由和人文关怀的诉求更加强烈,人本文化就成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好多初创企业一开始组织形式简单、管理层级少、管理幅度大,采用运营操作型的管控方式,所以非常强调军事化管理、狼性精神等等;到了企业平稳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员工增加,管理职能化、流程化更加明晰,战略型的管控使得组织内部成员更加注重协同高效和职业化提升,此时企业文化建设上就更加注重团队文化、协同文化。有人说:企业的核心是战略,战略的本质是文化。也有人说:战略是河岸,文化是河流。其实,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本身都是企业发展中时间维度上的焦点。

现代企业在用工方面也更加注重技术型、年轻化、个性化。年轻员工追求民主、崇尚自由,愿意分享和维护大局,同时也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个人权益的维护。在构建民主的、分享的、协同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各种思潮的交锋和碰撞,只要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前提下,让年轻员工更自由一些、洒脱一些,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在所谓过来人横眉立目的指责和苦口婆心的纠偏中“被成熟”。有着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的咨询师陈春花说:“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创始人个人特征,那只能说明这个企业仍然处于创业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成长成熟期更多体现在管理层文化。”这是对一个成长型企业管理文化在线性时间维度上发展变革的准确诠解。

二、空间变化对企业文化变革的诉求

从概念上讲,作为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空间表现为长度、宽度、高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一个企业也有自己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我说的长度主要指企业的生产及信息流程、采供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企业产业及管控的生命力等;企业的宽度主要指企业在行业和市场中的辐射面、企业规模及成本优势、企业员工结构的地域分布与包容性文化等;企业的高度主要指企业的价值和使命、企业的担当和社会责任等。一个企业从创业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企业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带来企业文化的塑造、调适和优化。例如,一个企业生产及信息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必然伴随着精益管理文化的推波助澜;一个企业产品及市场份额的扩展、企业员工地域结构的变化等等,都必然伴随着企业文化向内和对外的包容与调适;一个企业勇于担当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相应的社会责任,那么企业责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会相应深化和扩展。

企业发展变革,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往往会遇到多方面的变革:产品和服务从单一走向多元过程的战略变革;产业关联度的增强以及产成品物流网络体系、销售渠道拓宽带来的经营环境变革;企业管控职能变化带来的组织变革;企业扩张过程中因知识技术结构、业务多样化需求带来的人员变革。一方面企业发展的长度、宽度、广度形成的空间变化改变着企业文化落地的细节,一方面企业文化也在重塑和完善自身,使得企业从文化、战略制度到执行各个层面形成闭环,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企业员工在思想多元、传播多元的时代施展才华、张扬个性,更加符合企业伦理所追求的“真善美”的自然回归。

参考文献:

[1] 张琳.企业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要素影响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6(6).

[2] 胡倩倩.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

[3] 林钰阳,张守红.中国企业文化模式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2):11-11.

[4] 张金浩,林绍良.浅析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15(33):76-77.

第7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企业为了更好地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广告宣传。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平面广告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具备较强视觉冲击力和信息传播力的形式。平面广告作品本身画面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更好地对视觉信息进行传达和交流。平面广告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也涵盖了艺术美和文化性的特征。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要素进行融入,可以更好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气息,并且具有独特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可以达到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

平面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因子的应用的必要性

每个民族自身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历史的差异性存在,这才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和多元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具有包容性、独创性、保守性、统一性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源于过去,同时对于现在和未来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在新理念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用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发展。平面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从业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本身会受到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而传统文化正是众多影响中较为重要且深远的一个影响。传统民族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进行应用,可以更好地对于广告表现形式进行充实,同时也可以对于平面广告的内涵精神进行更好地丰富。

对于传统文化观念进行合理应用

在平面广告中对于传统文化因子进行应用,要结合当前我国人们自身思想观念的特点,并且对于传统文化中和人们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和联系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精准的应用,这样才能对于传统文化的特色进行体现,同时也提升广告作品的受认可程度,提升传播效力。在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底蕴进行不断地渗透,并且设计者同时也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地探究和分析,结合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特色,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平面广告作品影响力的目的。对于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的作品来说,其本身必须要具备特色,这样才能引发更加深度的认同。平面广告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因子进行应用,可以更好地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和观念进行体现,同时让欣赏着产生对这种价值的认同,这样才可以实现下一步对商品进行关注的意识。优秀的广告设计理念下,传统文化因子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体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淡化商业色彩,让广告本身富有文化和内涵,提升视觉审美效果。

传统文化因子的影响分析

第一,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儒家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情感的体现上,并且通过色彩来展开象征。这种色彩的应用上,需要从形象以及心理方面来进行融合和塑造。例如,在京剧海报设计中,要根据人物的品行和性格,对于色彩进行应用,背景色则大多采取黑色。颜色本身的象征意义,其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展现,可以从形象、心理等多个角度,对于涉及理念和思路进行展现。

第二,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理念,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清静、优雅的美感,这种设计思路需要更加关注对此类理念的实现。在理念下,黑色的色彩观念是周光耀的体现之一。例如,在山水画设计中,很多平面设计与之相关的内容,都采取这种黑色的色彩观,更加突出对自然美的追求。

第三,民间观念的影响。对于平面广告设计来说,其色彩观念也收到不同民间设计观念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其本身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同时历史的演变也存在差异性,因此不同的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这也应该体现在平面设计当中。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于民族色彩观念进行认同,同时这也是提升作品的认可程度的重要举措。只有对于民族色彩观念进行正确地对待和尊重,这样才能提升整个设计作品的最终价值。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都已经深刻认识到民间色彩观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意义,以名族色彩观为依据,设计出具有民间风格、又象征现代文化艺术的优秀平面广告作品。

结束语

第8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一、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美术教育的大框架中,素描是一项基础内容。在基本技巧的训练之外,学会在实践中分析、把握和总结绘画的规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素描教学应在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内里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当前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描绘事物外形的能力,对素描本质的分析与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使得教学的内容有所偏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表象上,缺乏对素描这一绘画形式的理解和再创造。

(二)教学观念陈旧

“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的引进曾促进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单一化的素描教学观念无法适应当代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被动式的作画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的强势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机械式的练习方式更让教学处于迟钝和僵化的状态。高校应当认识到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性,一味照搬国外旧有的素描教学模式,只会使本国的素描教学逐渐脱节于时代的发展。只有扎根于本土的传统文化,结合实际国情,广泛吸收现代化的先进教学经验,高校的素描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三)缺乏创新

在优秀的素描作品中,点、线、面等元素的创新性运用,不仅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还能反映出创作者良好的艺术素养。作为一种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素描与创新精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素描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极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仍在坚持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同时也难以兼顾各个学生的情况。在缺乏创新的环境中,尽管学生能应付学校的课业,但很难形成较为全面的素描创作能力。可见,缺乏创新的素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成长,不利于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素描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推行阶段式教学

首先,高校应该明确素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艺术审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素描技巧的训练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形成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素描艺术本质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素描教学计划中,结构、比例、透视和明暗等有关于写生的知识内容循环往复、逐渐加深,这使得教学的周期过长。为了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高校可以将奉行经验主义的重复式素描教学逐步过渡到更为合理的阶段式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以巩固基础作画能力为目的,以写生为主开展习作课。中期,为了深化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美术风格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临摹、临写和自由作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在高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是主要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通过组织各种展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与时俱进,革新素描作画方式

素描的发展并非停滞在某一个时段,时间的变化为这一绘画艺术增添更丰富的意蕴。素描教学不仅能体现艺术文明的繁荣,在现今的设计创作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断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素描教学不应拘泥于陈旧的观念,为了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高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吸收新的艺术思想,把握素描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可以试着去改变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方式。在过去,素描教学一直规定学生要以某一点作为观察点,而图画中的物体则要符合透视规律,长短、高矮等方面的表现都要合乎情理。虽然这些规定让素描显得较为科学严谨,却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和描绘这个世界,通过重组、对比和夸张等方法,活用绘画技巧,让画面变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增强素描的表现力。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改变我国高校素描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不同材料和工具的特性,启发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画纸和画笔进行探索。通过开发不同材料的肌理特质,素描作品能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媒体和雕塑等平台来表现多样的创意。此外,学生的个性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在创新导向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绝对化的规则限制,弱化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多元和开放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结语

第9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林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现代城市居住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居住区园林规划则更多体现了生态性与舒适性,是对传统城市居住区设计的突破。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单纯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设计,一些草坪、花坛等尽管能够美化环境,然而周围都有栅栏围挡,人们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这些园林设计难以发挥实用价值。其次,当前的居住区园林规划缺乏创新性,降低了其审美价值,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不协调的现象,难以给人舒适感以及美的享受。这些都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亟待改进的问题。

二、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1.注重景观环境共享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居住区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效果,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环境条件,将现代人工景观设计理念渗入其中,使小区内的各个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舒心的生活环境。另外,小区的空间范围比较广,要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划分,提升层次感,为人们创建能够活动、交流、沟通的场所,使居民能够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增进联系,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社会交往需求。

2.渗入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园林规划中,可以深入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增强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结合,当地涌现的一些历史名人或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播优秀的历史文化。另外,也可以在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假山、水景以及凉亭等,在假山上刻古代文人的名作,增强艺术气息,而且凉亭等设计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的艺术建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场所,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提升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体现园林设计功能性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要具有观赏性,更要体现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在亲近自然、文明生态的基础上,增强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这在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城市居住区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能够满足人们出行、车辆出行的需求,而且要规划合理,根据居住区的设计情况进行道路规划,车辆行驶道与人行道要明确划分。可以利用线性分割对道路功能区进行区分,不仅具有线条美,而且便于人们出行。在居住区园林道路的周围,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吸收噪音,不仅能够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功能价值。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