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传统文化类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类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类别

第1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组织

(一)活动由市语委、市教育局主办。活动设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语委办。

(二)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可以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相关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经典诵读大赛。

(二)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三)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四)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组织相关推普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大赛及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1.8月6日—9月25日各县市区和有关学校组织相关活动,9月12日前将参加“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和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的领队、选手名单报送xx市教育局语委办(报名表见附表1)。联系人:钟胜;联系电话:0795-3198319;联系地址:xx市宜阳大厦西座1512室;邮政编码:336000;电子信箱:。

2.9月14日下午16:00各地各校领队、选手到xx市教育局1416会议室(宜阳大厦西座1416室)报到,并召开大赛领队会议,抽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顺序,上交书写作品。

3.9月15日上午8:00—11:30,举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地点:xx市教育局1416会议室。

(二)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1.初赛于9月23日前,由各地各校自行组织完成并上报参加复赛队伍名单(见附表2)到xx市教育局。联系人:吴巧琴;联系电话:0795-3997653;联系地址:xx市宜阳大厦西座1510室;邮政编码:336000;电子信箱: 。

2.复赛和决赛报到时间和地点:参赛学生和领队于9月28日下午在xx市明月大酒店北店(xx市袁州区袁山西路8号,联系电话:0795-3571555)报到,并于下午16:30前到xx八中学术报告厅参加预备会并抽取复赛场次和座次。复赛和决赛时间:9月29日上午。

五、活动规则及要求

(一)xx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经典诵读比赛

1.比赛分小学(含幼儿园)、初中、高中三个组别。每县市区各选派3位(每个组别各一位)、“三区”和有关学校各选派1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顺序由选手抽签决定。每位选手参赛作品时间控制在3—4分钟,比赛现场计时,超时30秒扣分。

2.参赛对象为选手个人,不接受组合(集体)参赛;选手的服装、化妆等自备。作品无需制作背景PPT,可配背景音乐(自带播放器)。

3.比赛将邀请专业评委进行现场评分。参赛选手的作品演绎、语音表达、节奏韵律、仪表仪态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将作为评委的评分依据。比赛按照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二)xx市2017年中小学师生规范汉字软笔书写展评

1.展评活动设立中学学生组、小学学生组、教师组三个组别,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由各县市区(含三区)、有关学校采取选手现场书写形式进行,在此选拔基础上,各地各校向市教育局报送作品和人员名单参加市级决赛。

2.市级上交作品书体类别分为小学软笔楷书、软笔隶书;中学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教师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各县市区按照组别和书体类别分别选送2幅作品、“三区”按照组别和书体类别分别选送1幅作品,有关学校选送3幅学生作品和3幅教师作品参赛,即每县市区各16幅作品、“三区”8幅作品、有关学校各6幅作品。展评活动的书写内容自定,纸张规格不超过67*133cm,每位选手必须完整填写《参赛作品登记卡》(见附表3),并贴至作品反面的左下角,领队报到时上交会务组。

3.预赛和决赛作品书写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二简”字。决不能,如有将取消该学生参赛资格,并取消相应学校近三年参加该项目资格。

4.市语委、市教育局将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评判,每个组别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名。

(三)xx市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初中)

1.参加对象:全日制初中一、二年级在校生。各县市区(含三区)、市直初中学校各组织一支队伍,每队5人。县市区可以单一学校组队,也可以跨校组队,每队上报指导教师2人,领队1人(教育局工作人员)。

2.奖项设置:活动设团体一、二等奖若干名;个人一、二、等奖若干名(奖项与团队奖项一致);教师指导奖一、二等奖若干名(奖项与团队奖项一致)。另设3个最佳书写奖(答题书写最规范端正者,由3名裁判商议产生)。

六、其他事项

第2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中国传统音乐涵盖了几千年来众多审美品格,是对特定音乐思想本质的体现,也是自古以来音乐思想意识的精华。中国传统音乐按照民族民间音乐划分为器乐、戏曲、说唱、民歌及民间舞蹈等五个类别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传统音乐的本体,也是中国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传统音乐魅力与情趣的彰显与表现。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发展中,思想、文化、艺术以及道德的积累与沉淀,是对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力量等的反映和体现。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到现代音乐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音乐文化,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情。

二、从学生兴趣着手,深化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都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高中新教材之中,融入和吸取了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与元素,不过这些内容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反随着外来文化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离不开音乐教师的引导。教师采用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音乐发展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其“生、旦、净、丑”在“唱、念、做、打”中透露出独特的风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讲授京剧的发展史,让学生学习京剧在各朝各代的发展与兴盛,聆听韵味十足的唱腔,比较京剧与流行歌曲的不同领悟其背后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对京剧这一传统音乐文化的听、看、比较以及研究,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灵的熏陶与滋润。

(二)在流行音乐中“学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流行歌曲属于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吴克群再到徐良、后弦等创作音乐歌手,他们的音乐中都融入了中国风元素,而且歌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与编曲技巧,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相结合,形成了含蓄、忧愁、轻快、优雅的风格。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千里之外》等,将传统诗词歌赋的内容融入流行歌曲的歌词之中,是传统与流行的结合,达到音乐极高的审美境界。因此,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学唱类似的优秀的流行歌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流行歌曲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创设教学氛围着手,不断拓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广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涵盖了多种类别的音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可以通过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采用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涵养。在教学氛围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音响、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形式演奏,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经典曲目进行介绍讲解,并利用图片海报的形式传播音乐常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学习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广播形式,让学生欣赏明曲、名段,例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或者创设小舞台,让学生、老师或者邀请校外传统音乐爱好者表演,通过现场演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的接触高雅乐器,并对二胡、琵琶、古琴等乐器产生深刻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四、从学习与传承中,不断追求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的凝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因素。由此,传统音乐文化一旦消失,这些音乐精华知识也将不复存在。对此,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度的追求,应当从学习与传承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教育者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当前国家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并树立起保护传统音乐的意识,承担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

五、结论

第3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关键词:当代民间美术;认识;思考

我国传统的文化非常得丰厚,这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其中有普通劳动人民做出的贡献,这就使民间层面的文化,为普通人日常中精神层面的享受予以条件,尤其是民间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各类别作品中,都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其他类别的文化或者是艺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之后,从现代的角度上来看,虽然我国的民间美术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却在发展的时候出现严重的问题,人们对其并没有很高的重视,这都是对其没有正确认识的结果,相应人员一定要仔细研究,对其日后的发展进行严格的思考。

一、从当代的角度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基本认识

1、我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

从当代的角度,对我国民间美术有基本的认识,可以精准地掌握其具体的内涵,或者说艺术层面的价值,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民间的性质非常强,因为民间的美术作品,主要就是普通人在休息的时候进行研究,或者是文化群体根据民间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创作的,所以基本上总是体现人们生活的样貌,还有对生活的期望,所以即使相应的作品比较简单或者是粗糙,也带有其特有的价值;第二,我国民间的美术作品,因为是普通人们自己创作的,所以针对性特别强,人们非常容易接受新出现的作品,比如年画、剪纸等,所以创作的人,一般自己的子女也会从事相应的工作,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的拓展;第三,我国民间的美术作品,自身已经是属于民间,那么从民间的层面出发,它还可以进行细化,这都是因为我国的民族数量过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西北地区的剪纸、河北的花丝摆件等,都与自己所在位置人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习惯等有关,根据不同的民族,有针对地对我国的民间美术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有准确的认识;第四,民间美术与其他类别的美术不同,它不仅是只能够让他们观看,也可是当成特定的装点物品,如木刻可以作为摆件物品,而窗花、剪纸、年画等可以粘贴在墙面,是艺术和实用两种价值的合体[1]。

2、从当代的角度来看我国民间美术现在的发展出现严重问题

既然我国的民间美术有特有的特点,价值性质非常高,所以被很多人们喜爱,但是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之中出现了其他类别的文化或者是观点,很多人认为民间美术是落后的事物,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创作或者是将其保留下去,就是不先进的表现,所以从当代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民间美术现在的发展出现的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或者是文化开始出现之后,随着它们的流动,我国有很多人开始进行现代层面的工作,在美术方面,人们认为那些比较抽象、具体、朦胧的东西,才是先进的,在时间的积累之下,对于民间美术,人们逐渐将其排除在外;另一方面,那么对于现在还在进行民间类别美术作品制作的人,除了传统的老艺术人员之外,其他人只是在书籍、视频等中进行学习,所以理解上本来就有缺失,再加上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一是没有实践的能力,操作的非常简陋,二是总在想着创新,或者是将其与其他类别的美术进行结合,所以其自身的特点已经很难再体现出来[2]。

二、关于当代我国民间美术方面的几点思考

1、将民间美术适当地加上现代意义的色彩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是因为毕竟时代在不断发展,所以如果想要保留传统,就必须进行地改变。民间美术这个内容,相应人员要适当地将现代意义的色彩予以添加,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其具体内容或者是制作的方面,而是要适当地让其带有商品的特点,一是生产与之相关的产品,当做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装点物品等进行销售,而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进行,并且反响是非常好的,二就是要注意对上一点内容进行管理,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推动所有运营民间美术相关的企业也好,网络运营公司也好,尽早地注意到品牌这个方面[3]。

2、推动民间美术在民间存在

那么既然民间美术是普通人们发明的,那么也自然要在民间继续存在,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如果自身的民间美术方面非常得知名,或者说是发展得很成熟,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会涉及到,比如窗花、剪纸等,西北地区逢年过节都会进行制作工作,相应人员要根据这个方面,推动人们正确地进行创作,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各地区政府可以开展与民间美术相关的活动或则是展示。如民间美术作品创作比赛、体验展览等,让人民对其有重视、尊重的感觉,那么对于专业的民间美术人员来说,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为其日后的保留和继承做出贡献。

3、保留我国民间美术固有理念和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那么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的民间美术类别作品,现在制作的人基本的的能力比较差,总是想着进行创新,而使最终的作品完全体现不出民间美术应有的特点,所以相应人员一定要注意,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不会消失的,所以要在其固有理念和因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比如使用颜色、花纹、线条的构成等,都不能被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其还能够被称为民间美术。三、结论总之,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不断地保留下去,相应人员要仔细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想要人们重视起立或则是喜欢我国的民间美术,还要做好宣传的活动,在学校、组织等中,举办活动,实现我国全体人都可以为民间美术日后的保留和继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志虹.当代民间美术的分化和转型——对天津民间美术发展现状的观察和思考[J].美术研究,2014,03:86-88.

第4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将传统文化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既可以很好的传达商品信息,又可以在视觉感官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相融合,是包装设计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食品包装设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食品包装设计的类别

2.1传统食品包装设计

传统包装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的产物,体现了自然美。粽子包装,采用植物叶与麻绳作为包装材料,自然、环保。酒的包装,主要采用的包装材料为陶器,体现着包装形式的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技术的提高,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包装设计仍被运用在现代生活中。传统包装绿色环保,亲近自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如福建竹笋皮包装的茶叶,就是运用竹笋皮来制作茶叶的包装,即体现了茶叶的环保性,又拉近了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丝绸,作为一种传统包裹物的形式,也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动力。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玉戈、铜钺上就留有丝织物的印痕。

2.2现代食品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设计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设计水平。由于包装材料与包装机能的不断演进,人们对于包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包装的样式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经济与物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食品包装受到现代消费、现代文化传播、现代时代精神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其发展更趋于合理化与人性化。现代包装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由原本的重视功能性、合理性转到重视情感与人性化等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包装设计结合,就体现了商品人性化的这一特征。

3安阳传统文化

3.1文峰塔文化

文峰塔位于彰德府文庙东北方,在安阳古城西北隅。它之所以叫“文峰塔”,是因为它象征当地的“文风”。塔高38.65米,周长为40米。由于塔身上大下小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体形式上呈伞状,这样的塔在国内极为罕见。

3.2甲骨殷商文化

殷商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安阳殷墟则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2006年7月13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记载了商朝这一历史文化,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与甲骨。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农业、家族、疾病、宗教等方面,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3.3文字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建筑面积为34500平方米,主体馆高32.5米。其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图案,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建筑效果,其建筑错落雅致,体现了人文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哲学内涵。

4安阳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图案代表了包装设计的整体形象,它的造型及色调都是与主题相切合的。图案运用准确,便可以直接传达商品的主要信息,吸引消费者从而促进销售。安阳作为我国古都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甲骨殷商文化使得安阳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将甲骨殷商文化与食品包装设计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食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销售。从殷商文化中提取一些代表性元素,如司母戊鼎、玉猪龙、玉雁、甲骨等元素,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将他们转化为图形,并运用在食品包装设计的版面设计中,达到增强商品文化气息,拉近消费者与商品之间距离的目的。

5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第5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一、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类型

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地。不同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进行探讨,能够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开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图1所示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结构图。

1.全新业态全新业态的产生一般通过需求创造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随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一少数群体慢慢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后,就预示着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比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改造业态由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来自新兴业态和其他产业的冲击,市场被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突围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产业的改造业态既包括充分运用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元素与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的不断创新,也包括从引入新载体和新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如日益丰富的数字化移动终端以及以淘宝、亚马逊等为载体的网络商业模式等都为当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融合业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融合是两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在内外部作用下的资源整合、活动延伸、产业链重组的过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这种异业间融合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方式之一。[5]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竞争的综合因素作用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一方面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文化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现状而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存之路的探索。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文化旅游业,既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内容,也扩展了文化产业的服务边界和品牌效应,两者的交叉融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之举。

二、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或内容等资源、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也对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对资本、内容、组织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商业运作、资本运作、组织管理、表征呈现、内容创意五种创新模式。这五种创新模式既可以作为反观不同类型文化产业新业态得以形成的参照点,也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常态化、持续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商业运作模式商业运作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来孕育新的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从横向或纵向延伸出相关的产业或产品,以衍生品或延伸业务的开发来实施下一轮的商业运作,不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走向成熟化。涉及交易、买卖等活动都是商业运作的一部分,在整个商业运作链条中,抽离或改变其中一个元素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形态的发展。因此,创新商业运作方式是发展新业态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业中出现的虚拟交易方式正是创新商业运作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文化产业交易是在固定场所消费有形或无形的精神文化,虚拟交易方式的出现不仅使随时随地的支付方式成为可能,也把消费体验由实地实景扩展到虚拟场景的现实可感体验。比如,“旅游虚拟体验网”即是利用三维虚拟成像技术,使消费者可足不出户进行类似3D场景效果的全景虚拟体验,虚拟体验集景区信息展示、导航导购、景区监控于一体,也有微缩地图指引、快速切换场景等应用。[6]这种新型旅游方式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就要求致力于电子商务的旅游业务对旅游体验观赏点进行技术性转化,这样会更有助于虚拟旅游带动现实旅游,实现线上线下的双重创收。

2.资本运作模式资本运作模式是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中区别度不高的一种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的资本运作方式来发展新业态,尤其是在文化产业中,通过无形资产来进行产业化运作,力图以更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文化产业新业态很大程度上处于培育期的初级阶段,商业模式并不完全稳定,因此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既是分担发展风险的有效手段,又是完善新业态产业链、拓宽新业态业务所需资金的必然要求。

3.组织管理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包括企业内对文化产业中生产和资源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企业或行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可以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使企业在产业中获取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和发展自,进而推动具有显著发展潜力的新生业态的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融合与改造必然要与其他产业或元素相交融,尤其是异业间的糅合会对文化产业中的组织结构模式提出新要求。比如“文物酒店”这种集较强文化性与浓厚商业服务性的整合,使得双方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依托于文物而进行酒店服务业拓展的战略不同,由于“文物酒店”是一种双元素的综合开发,文物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性物品,而酒店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文物的开发作出延伸,提供文物宣传及观光的平台,因此在文物管理与酒店管理的两者之间必然要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性设计。

4.表征呈现模式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文化艺术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新业态则可以在这些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等应用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呈现,这种新的表征呈现模式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多终端的呈现、多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各种形式的内容呈现载体日益丰富,数字出版、3D动漫、会展等具有新时代气质的文化产业带来更有创意的表征形式。除传统的书刊出版企业外,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创新文学作品的创作渠道,创造出一些新的形态。例如豆瓣读书正是利用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出版发行的渠道,同时出售传统图书的电子版以及经典网络内容的特辑。这些方式实质上都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也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创新性思路和途径。

5.内容创意模式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内容只有具备独创性,企业的商业运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创新和表征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等文化新业态创新模式必须以内容创新为基础。与前面几种创新模式不同的是,内容创意模式的可复制性不高,更有利于差异化的运作,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的核心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内容及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使效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的目标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对文化产业内容进行创意性开发的“二次”加工处理,依托于具体的内容元素,开发其符号化的内涵,赋予新的价值意义,也是对文化产业内容更深层元素的挖掘和思维再现,这种挖掘和再现是新业态发展的富矿,具有发展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三、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助于完善产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拓展产业链、开拓商业运营模式、促进资源的创新整合,而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思路。针对以上5种创新模式,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开拓思路,运用高新的技术手段、完善的组织结构,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创新,获得持续的、稳定的科学发展。

1.立足缝隙市场,建构分层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是立足于新资源或新需求而形成的,因此对消费市场进行定位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随着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由小变大、市场细分由大变小,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下,依据市场缝隙理论进行定位,致力于分层化消费市场建构,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最佳选择。在出版领域,诸如基于互联网的豆瓣阅读等平台做得风生水起,是文学创作新业态形成发展的一种类别。豆瓣阅读的成功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广大的读者群、便捷的获取方式等方面,也在于其实行免费与付费并行、引入内容后的再分成等商业模式。实行“免费与自行定价相结合、豆瓣与作者再分成”这种分层付费的方式也便于培养读者的付费习惯;在引入的其他电子书方面则是与出版社按售价进行再分成。目前,豆瓣阅读只是占据部分小众市场,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集中于长尾理论下的用户体验、产品开发等方面,以期培育完善的、有利可图的新业态形式。

2.实施精准营销,培育消费定势人们对于新业态的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可实施精准营销,对消费者进行逐步渗透,以此培养人们的消费定势、稳定消费需求。2014年,互联网电视成为技术融合背景下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无论是传统电视台、电视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家庭客厅,尤其是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凭借丰富资源及雄厚的资金,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使互联网电视(OTTTV)散发勃勃生机。诸如乐视网所推出的乐视超级电视在与百度影音推出的“棒子”、湖南电视台推出的芒果嗨Q等一系列盒子的竞争过程中,则占有较大优势。乐视超级电视有效利用了乐视网的巨大内容库,并不断优化系统性能、研发更多的应用系统,这个过程若没有优质的乐视网内容资源作为依托,以原有乐视网巨大用户资源作为基础,单纯凭借高性能的电视机硬件制造及应用商店是很难占据市场的。

3.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重组核心价值链文化产业可以借由新业态来进行资源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确保企业持续的创新力及发展活力。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原有优质的文化产业资源做进一步优化,以生产具备高产出价值的文化产品,并充分强化此产品的开发空间,形成固定的价值链条和发展路径;对于未得到充分注意力的产品及未能较好开发的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利用多种推广渠道,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来开发相应的需求元素逐步吸引消费者,以此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图书出版行业,出版商可将畅销的图书转码为网络资源,实行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可以分专题、分平台进行重新编辑,以特定群体为稳定消费群;可以进行版权分销等二次交易。而对较为零散、尚未确定销售前景的内容,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由免费向收费,或通过琐碎资源的整合编制特辑来扩大售卖量。

4.开拓行业合作思路,发挥产业间联动效应文化产业新业态大多是在不同行业间互动、渗透的过程中形成而稳定下来的,因此新业态在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合作方面更有潜在优势,也更便于产业间联动效应的发挥。具有潜在联系的行业之间建立联盟,既可以共同研发产品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又可以延伸自身业务,避免来自同类别企业过于激烈的竞争。视频网站与电子商务的联盟对于新业态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视频网站的营收通常来自于广告收入,但随着带宽的加速、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视频网站则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通过购买大数据来进行精准推送,也逐渐陷入固定的模式而难以有所创新。新技术的研发使得电子商务可以将网络视频中的物品进行技术上的处理,使观看视频者点击视频中的物品即可直接购买,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影视的宣传推广作用及大用户的优势,又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资源平台,这种在表征呈现和内容创新模式中的创新将会使双方占据新业态领地的制高点。

第6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第7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文化月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定是活态的,那些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重要民俗活动,只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泰山封禅”一类的大型仪式活动,都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您是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的?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区别,是它的“活态”性。那些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后来消失了的,哪怕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传统文化事项,也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泰山封禅始自秦朝,是典型的传统文化。自秦始皇登泰山祭天之后,许多朝代的帝王一旦登基,都会率群臣赴泰山祭天以示君权神授,仪式规模也相当隆重。但即或如此,这类项目也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并不是说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并不重要,而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首先必须是活态的,必须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而泰山封禅尽管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早在宋代就已经绝迹,像这样绝迹了1000多年的遗产项目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非物质”类的地域标志性文化是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向标

文化月刊: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寻找当地“非物质”类的地域标志性文化。通常,一个地方最有名的地域标志性文化――诸如传统工艺技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仪式或节日等,都可中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说法对吗?

苑利:有人经常为找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愁。每当这时,我都会给他们出主意:“这简单得很,你到当地问问,这里什么最有名,这最有名的东西,只要是‘非物质’类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来也灵,过几天朋友就回了电话,告诉我一下找到好几个。我说的“最有名的”,用学界的行话来说,就是地域标志性文化,也就是当地最有名的、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标志性文化有两种:一种是非物质的,如到了北京,北京的烤鸭、京剧最出名,北京烤鸭制作技术、京剧表演艺术,就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金华,金华火腿最出名,那么,金华火腿制作技术就是金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庆阳的香包、天津的狗不理、东阳的木雕很有名,那么,相关的制作技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只要是非常优秀且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知识类、表演类、技术类、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都可视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一种地域标志性文化是物质的,如北京的天坛、故宫、颐和园,的布达拉宫、色拉寺,由于这类遗产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在你面前的,我们将这类遗产称为物质文化遗产。这类遗产虽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因为只有掌握了修建天坛、故宫、颐和园的宫廷建筑营造技术,你才能建造这些宫殿、庄园。所以,如果你找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你可以去找当地最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如侗族的鼓楼、羌族的碉楼等),找到这些物质遗存,只要是相关的制造技艺、营造技艺还在,都可以直接申报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统的生产知识也应该得到传承

第8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稳健在于细节创新

“原来我知道有了手艺能养家糊口,后来我知道办实业可以奔小康,现在我知道只有与世界同步才能永远立于不败。我是公司的大股东,占77%的股份,处理日常事务时必须做到上要有判断力下要有执行力,这很重要。”柒牌服装董事长洪肇设明白,做好生意和做好衣服是一样的,细节很关键。

出于一个裁缝对服装工艺的精细追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洪肇设就果断地与香港信大贸易行合资办厂,引进德国华宝电脑商标织机和瑞士缪勒电脑钩边机等,而柒牌的主导品牌“中华立领”更是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让柒牌制衣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已居国内制衣行业的前沿,同步于当今世界制衣业的最高水准。

“其实,这不算什么。因为在中国服装领域,温州是一直做西服的,晋江是做休闲的,每一个企业的优势都不同。要发展就要跳出种种束缚,放开手脚来做事情。跳出束缚肯定有风险、有失败,但我们自己没有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细节是衡量品质优势的标尺。简单来说就是创新第一,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才能带来效益。比如我们新推出的柒牌休闲裤,体现着细节的精致、实用与人性化。如将衣服上装内袋细分为装手机的、装眼镜的等,便于男士分类放置物品。而犀牛褶技术便是西裤追求细节的典范,犀牛褶可以锁住笔直裤线,水洗或磨损后都不会变形。这种技术创新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储备文化内涵

西方设计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气派。多年来,中国男装界都一直倾向于这个观点。而在国力渐盛的今日,老百姓更强调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的打造,特别是品牌文化附加值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品牌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没有文化的品牌是难以生存的。

在这点上,洪肇设始终心知肚明而且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说:“本土的品牌服装要做到与国外大品牌相抗衡,一定是带有中华民族竞争特质的东西。我们经过长期深入地思考,决心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元素来表达西服,以此避开与西服品牌的直接较量。

此外,在许多华人的眼中,融入了中国元素的服装,就不仅仅在服装上,还有品味、气质、文化,甚至是立场上都彰显了中国元素,这样就容易引起世界华人的感情共鸣。我们坚信,积淀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应该有它绽放光芒的时刻,中式服装应成为国际舞台上一面独立的旗帜。”于是,中华立领这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明显带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服装业设计理念就是成为中国时装品牌的一部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化品牌。

洪肇设说:“因为品牌文化对于一个服装品牌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中国服装的未来是在产品和品牌中有自己的民族元素,品牌文化应该和具体产品有良好的结合,更贴近消费者、更时尚、更流行。‘中华立领’不单是文化诉求,也是一种特色风格。时尚中华、中西合璧同时也符合个性化的需求,这正是服装细分中所要求的。同时,我们还更多地应用横向的营销思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会用更多有趣的创意和概念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其实,柒牌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司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中国大多数民营服装企业一样,“家长”洪肇设让柒牌对于家庭、民族和传统,投入了更多的感情。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快速反应,而且还有利于公司内部的团结合作。尽管它存在着先天不足,有可能有不适应发展的地方,但从长远的规划看,却依然是来自于公司倡导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不过,洪肇设一直在尝试改变家长制的做法,比如在人才储备上,柒牌就很好地把民主氛围融入了管理当中。

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企业如何变革以适应市场变化是继续发展的关键。洪肇设认为,企业在创业阶段以家族式存在是有利的,既能够快速反应又利于内部团结合作。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服装企业也要跟上大的潮流。柒牌能够做到现在,也是在每个变革时期都认准了方向并及时调整。家族式企业必然要向股份制转变,但不能急,企业目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加强内部合作,才能让公司更快发展。

洪肇设说:“优秀的人才是保证企业生存的核心所在。其实管理重在理,要把人的心理搞顺,要把员工的心理搞清楚,然后对症下药。要讲民主,以前做工作我们有家长制作风,就是我说了算。现在通过改制,家长制没了,气氛更加民主。我们请人才来就是要提意见、出点子的。”因此,在人才管理上,洪肇设确实别出一格,不断求实创新。为了招揽和挽留人才,柒牌为员工兴建了3幢员工公寓,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员工公寓全部按星级酒店的标准装修,配有高档的生活电器,如数字电视、空调、热水器、宽带等,还提供了图书馆、健身房等,以便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欢娱员工生活。

核心竞争力

品牌效应不是看谁的终端做得好、谁的形象做得好,说到底,品牌的核心还是产品。产品如果没有先天性优势,光靠推广、包装、乱打广告,想做百年老店是不可能的事。

在柒牌人的眼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的打造,是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所以近年来柒牌打造的“时尚中华”这一品牌核心价值,便是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中式立领、唐扣、刺绣等创新产品中融入21世纪时尚元素,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男装专业品质的融合。

从这个核心概念推向市场开始,柒牌男装就始终处于同业前列,这与其领先的品牌意识和持续的创新精神有很大关系。因为当许多企业还仅仅满足于制造及销售的地面优势之时,柒牌已经开始了品牌的全面提升,倾力打造空中优势。比如在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时尚,柒牌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9篇:传统文化类别范文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 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97-01

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人与生物圈”计划,多个国家结成了国际环境同盟。在这种背景下,具有前瞻性的博物馆举办了“生态学在行动”系列展览,随后一个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 “生态博物馆”诞生,此后对很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态博物馆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意识觉醒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了子孙后代能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手段,始终坚持文化艺术遗产应在原产地进行动态保护,让其处于所在的社区环境中。生态博物馆是对一个地区的生态自然、人文环境和传统艺术在其原产地进行自发保护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态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加大了人们对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了解

普洱市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中的生产工具、服装服饰、生活用品、节日庆祝用具、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物都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加大对这些工艺品调查和抢救保护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离不开传承人,因此,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应该将地区著名民间艺人所传承的民间工艺作为主要抢救对象,如服饰染织、民间陶瓷暨茶文化、民族民间器乐等多个类别。通过对这些传统的民进工艺和工艺品进行抢救性挖掘,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和继承。

二、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民族文化和传承的途径

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更好的保护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从实施的效果来看,生态博物馆的建设逐渐成为少数民族保护和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新途径和新措施。保护了少数民族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既不是将民族文化迁移到传统的博物馆内,也不是过度的开发,而是将其保留在文化的原产地,由当地民族群众进行保护和保存,从而妥善处理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过程鱼水不能分离的突出矛盾,使得民族传统文化更加深厚扎根于文化的原产地和民族群众的生活土壤中,从而促进民族文化向前蓬勃的发展。

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专家学者了解民族文化提供了基础保证

普洱市总人口数为2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44万,占61%。全区少数民族有36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有14个。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瑶族等。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建设完善的民族文化资料中心,将各个民族多彩的文化通过生态博物馆这种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一些研究学者和专家将有更加充足的文化资料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研究。目前,生态博物馆建设逐渐受到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考学工作者、社会学研究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民俗学家等各个领域密切关注。此外,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为人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了培养基地,大批人文研究人才将会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还能够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扩大民族文化在国际间的竞争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四、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协调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协调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给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更好、更主动的保护好民族文化提供了可能。并且能够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协调方面寻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以建设生态博物馆为契机,调整项目,对民族地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解决民族群众衣食住行问题。此外,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还能够带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中吸引更多游客。在经济落后民族地区通过建设专题化的旅游体验项目,改变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文化素养。这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民族文化保护和继承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黄仂,段廉廉.建设中国式生态博物馆的思考[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2]黎森.生态博物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应用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18)

[3]肖明艳,但文红.基于贵州生态博物馆的村落旅游探讨[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