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折纸范文

幼儿折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折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折纸

第1篇:幼儿折纸范文

关键词:幼儿折纸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36-01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加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尝试,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来谈三点:

一、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积中,幼儿-改以前的"我不会,我小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二、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想找谁帮你呢?”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作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第2篇:幼儿折纸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创意纸工;折纸教学;思考

幼儿折纸活动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艺术活动,通过折纸活动,能锻炼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和概括能力;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折叠,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也有益于儿童建立几何和数理概念,增强对三维空间的理解和想象。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折纸教育对幼儿的影响,纷纷开设了有关折纸的课程,学前教育创始人,德国的杰出的教育大师FriedrichFroebel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今天折纸虽然普遍于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还是日本,日本人把折纸当做自己国粹,中小学开设必修的折纸课程。但在我国,确忽视了这种教育,并且在折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1、幼儿没有折纸的兴趣。2、折纸活动难度大,费了很大的功夫,可最后往往只有几个孩子能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到最后,孩子和老师都失去了信心。3、折纸不灵活,过分依赖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因此,在折纸的教育过程中要找到一种合适幼儿学习的方法。那怎么样才能使幼儿喜欢上折纸,愿意折纸,并且能一步一步的把它折好呢?在多次的观察和积累中,让我感觉到折纸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技能,必须从小开始以激发孩子折纸的热情为目的,并根据不同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出发,有针对的采取一些措施。

一、学龄前幼儿折纸活动的心理特征分析:

1、他们主要只满足于折纸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折纸一般没有目的。

2、由于手指动作较差,常常还未折出物体,就已将纸弄破。

3、折纸的兴趣持续不长,易被其它事物所转移。

二、传统折纸教学方法及其弊端

1.小朋友和老师各拿折纸,老师折一步,孩子跟着折一步,直至完成。可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下次拿纸的时候没有老师的带领就不知所措的结果。

2.老师先教会孩子认识什么是折线,什么是粘贴线,什么是对边折,什么是对角折,这样的确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以便于孩子掌握折纸的方法,达到自己能独立看图折纸的能力。可是这样的方法对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过大,对能力强的孩子还行,可对能力较弱孩子结果往往会让孩子对折纸失去了兴趣,觉得折纸枯燥无味,如果让孩子对一件事失去了兴趣,且不谈折纸的技能能否掌握?还谈什么创造呢?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应他们的方法进行教学

1做一些色彩鲜艳、形状较大的折纸动物作品让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纸折的兴趣。记得有一次下午,主班老师带班的时候,我因为布置环境的需要,试着照书上折一只小兔子,没想到过了一会,竟然有好几个孩子在旁边聚精会神的看我折纸,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不断的拿出各种各样的彩色的折纸折出不同的动物,我没想到小班孩子能这么投入的看了半个多钟头。并将这些折好的动物给他们欣赏和玩弄。以后我也发现孩子们经常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动我的彩色折纸,我知道一定是他们对这些色彩鲜艳的折纸产生了兴趣。

2根据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成人可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用纸进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角对角折等,在教孩子折纸时,可采用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四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孩子对折纸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我决定尝试让他们先试试,于是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折纸,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你想折什么就折什么?”果然,孩子们热火如潮的折了起来,当他们拿着自己的“成果”得意的向同伴们介绍自己折的什么的时候,我很清楚,孩子们的折纸热情已经大大的增加了。可是单单的让他们自由的折纸,不久他们也许就厌倦了。当孩子已经不满足于自己那不象的“成果”时,于是我教他们“变戏法”,将正方形变成三角形(对角折),将三角形上画出鼻子,眼睛,胡须,马上又变成小花猫,小兔了。然后我们又拿着自己的小花猫玩〈小猫抓老鼠〉的游戏。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这样的折纸活动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

3、学龄前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因此,成人不要太长时间的进行折纸游戏。防止孩子不感兴趣的方法是经常变换折纸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折好头两步,后面几步由成人折好,将折好的玩具给孩子玩,可增强孩子对纸工的兴趣。

第3篇:幼儿折纸范文

关键词:小班幼儿;折纸;兴趣;实践

对于很多人而言,折纸并不陌生,它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而且折叠的方式千变万化,具有太多的方法,所形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它的多样性也是它最有趣味的地方,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乐趣。幼儿一旦完成某一折纸,会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并尝试别的折叠方式,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十分享受折叠的过程。折纸的基础是我们生活及周围的各种事物,从简单的花鸟虫兽到较难的房屋建筑,由于它的每一个折叠成果都是立体的,充满了极大的观赏性,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因而儿童对它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强烈的。但是,传统的幼儿教学,重视培育儿童知识基础,而忽略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成L。通过趣味的折纸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效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在时代的发展中,教育观念已经转为素质教育,要求综合性地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成长。作为幼儿成长的基础场所,幼儿园有义务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成长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因而将折纸活动合理地运用到幼儿教学中十分必要,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折纸活动的引导实践,进而高效地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一、以多样化的活动使孩子们认识到折纸的趣味性

作为折纸的基础,幼儿应该首先加强对纸的认识。而孩子们对于纸的这些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书本纸的概念上,其他的作用并不曾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提到折纸,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简单地将纸折叠一下,更为深层次地则懂得叠个纸飞机。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折纸的认识还是十分浅薄的。为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活动中逐步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促使孩子们对折纸产生全新的认识。由于许多孩子接触的折纸都是从纸飞机开始的,教师不妨也从纸飞机的折叠开始,带领学生叠飞机。但是,很多幼儿已经学会了叠简单的纸飞机,如果再进行教导,会使得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并亲自做示范,叠出不一样特色的飞机,并比赛谁叠出的纸飞机飞得最远,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竞争心理,渴望自己叠出的飞机能够超过别人,飞得更远,因而他们对这项活动也会特别用心。并且,由于折叠的方式相同,所叠出的飞机是一样的,不容易超过别人,他们就会别出心裁地改变某个部位的叠法,或者多曲折一下,或者把纸飞机头叠回去,这样的尝试十分常见,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这些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进而充分提高幼儿的折纸兴趣,便于以后折纸活动的简单开展。

二、以孩子的水平和兴趣选择折纸内容

在折纸的教学内容设计与选择中,很多教师一开始就盲目地选择了难度较高的千纸鹤,面对复杂的千纸鹤折叠过程,幼儿一下子傻了眼,不知道从何入手,即使对最后的千纸鹤很感兴趣,但是就是产生了困惑,没有办法完成。这种状况严重地阻碍了幼儿折纸兴趣的发展,不利于他们折纸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折纸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简单的开始,一步一步地教导幼儿,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折纸技艺水平。此外,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折纸水平,对于学习较为缓慢的幼儿,教师应该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他获得实质性地提高以后,再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以促进小班内所有孩子的发展。

三、实施多样的折纸方法,增强折纸活动的趣味性

对于某一项折纸内容而言,折纸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比如折轮船,有着许许多多的方法,如果长期禁锢在同一种方法的折纸,会使得幼儿失去折纸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开展多样的折纸方法,教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完成同一个作品。由于每一种方法形成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且较以前的更加具有欣赏性,能够轻而易举地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便于深层次地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在折纸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全程地掌控和指导,而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鼓励他们进行随意的创作和更改,即使最终完不成原有的折纸作品,也能充分释放幼儿的想象空间,使他们找到更多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折纸教学的开展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折纸的实践。教师要对折纸过程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进而最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折纸范文

一、重视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

孩子对图例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要折的物体对孩子是否具有吸引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集体教育活动,首先我折了几个孩子喜欢的小动物,请孩子欣赏,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争先恐后地要跟老师学习折小动物。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小动物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自己就也能折了,而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呢!以此来激发孩子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教他们认识了一些折叠符号。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符号以及它们的折叠方法,并且提供了“狗头、猫头”等图例,让小朋友按照折叠符号折纸,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折出来。当孩子们自己能看图例折出作品时,都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看着图折出来的!”

在孩子刚开始看图折纸时,我不仅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他们喜欢又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同时还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范例,既激发孩子看图折纸的兴趣,又为他们欣赏折纸作品提供了机会。在实践中,我还注意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看图折叠的方法来激发孩子折纸的兴趣。我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供图例,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折叠方法。如: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再学习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单菱形折、双菱形折、双三角折、双正方形折等。同时,在孩子学习某个基本折法的时候,提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巩固对基本折法的掌握。如:学习双菱形折法时,提供了菱形的变形――茶壶、啄木鸟、鹤的图例。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孩子学会了一个基本折法,而且为将一物体变形成另一物体打下基础,开拓了孩子们思维的多维性。我还利用各种形式巩固孩子对折叠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从材料上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纸、图例、展示板、折纸书,供孩子折纸使用;从练习途径上在活动区设置美工区,利用集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保证每名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以达到目标要求。

二、重视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首先可以面向全体提出要求。刚开始让孩子学习看图折纸时,我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折叠方法,提出折叠要求,如:边和边、角和角对整齐,折痕压平整等。第二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指导每名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分组原则视具体教育目标而定,有时按能力分为三组;有时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对于能力强的孩子侧重于培养独立突破难点完成作品的能力,而且折叠的作品要选型美观、棱角分明。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注重其观察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或小朋友的帮助折出物体,并允许他们拆开范例,跟别人学折难点部分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在按以强带弱的形式混合分组时,我给孩子提供范例,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如:在一次“折帽子”活动中,每组孩子团结协作,互相商量,互相尝试,有的组轮流折,这一步我会了我折,下一步你会了你折;有的组推选一位代表折,其他人帮他观察、指点;还有的组把步骤范例打开,再按折印还原,然后自己学折,我则深入各组巡视指导,观察了解孩子探索情况。这样,孩子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需教师帮助、缺乏信心的依赖感,养成了动手动脑,互相帮助的好习惯,还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运用趣味性语言指导

在折纸过程中,有些孩子常常急于求成,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折下一步,结果折出来的作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这时只用一般的语言提示和要求效果并不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较为准确地领会老师的意图,达到折叠活动的要求。例如,在教孩子折风车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两边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孩子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虽几经纠正,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就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们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带着保护小白兔的感情,认真细心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跟中心线也对齐了。以后,在折纸活动中,只要我一说把大门关紧,孩子们立刻就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的很整齐。趣味性语言的运用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又促使他们手、眼、脑共同协作解决了困难。

四、重视折纸活动的评价

第5篇:幼儿折纸范文

多年以来,马友友到处发掘各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家,并用自己的大提琴与中国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印度的鼓??东西方各种乐器同场演奏,同时也把这些音乐家和他们优秀的作品介绍给美国的听众。1998年,马友友正式创建了“丝绸之路”音乐计划,汇集了包括不同国家的24位音乐人,而马友友最近一座格莱美大奖便是与“丝绸之路”在2010年取得的。如今凸显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音乐精髓的“丝绸之路”,已成为世界音乐的顶尖品牌。在此次巡演期间,这位广受赞誉的大提琴音乐家及著名的丝路合奏团将演奏风格各异的传统作品和新作品,而它们的创作灵感都是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相信这场东西交融的音乐演奏会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与享受!

北京―马友友和丝绸之路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2.03.10

场馆: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票价:280、480、600、780、900、1080元

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时间:2012.03.23-2012.03.25

场馆:人民大舞台

票价:180、280、380、580、680元

原著《相约星期二》在全球被翻译成31国语言,销售逾1400万册,美国名主持人欧普拉投资拍摄电视电影后拿下5座艾美奖,2011年创台湾话剧加演纪录,半年内四度上演36场,6万观众热烈推荐。没有学分的一门课,最深刻的生命对话,没有课本,也没有阅读书单,这门课只有一个学生……教授与学生相约在星期二,展开一场又一场既幽默又触动人心的生命对谈。

话剧《四世同堂》

时间:2012.03.31-2012.04.01

场馆: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

票价:180、280、380、480、680、880 元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2012重温经典不仅是话剧界也是观众的一大乐事。话剧《四世同堂》选取了诸多经典故事段落,将80万字浓缩为3小时,虽不能还原原著的全貌,但足以呈现老舍原著的精髓。话剧由著名导演田沁鑫(曾导演话剧《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执导,历时3年将原著结构大幅度调整,并加入强大的明星阵容和表演实力,个个特色鲜明,集体展示不同以往的深厚实力。

World tour 2012 L’Arc~en~Ciel 彩虹乐队演唱会

时间:2012.03.10

场馆: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第6篇:幼儿折纸范文

一、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需要

幼儿教师的倾听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儿童的各种表达(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在尊重和理解儿童的过程中,对幼儿表达的各种想法或疑惑做出及时且恰当的反馈过程。只有倾听幼儿心声才能了解幼儿需要,才能去解决幼儿的需要,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和成长。一个乐于倾听的老师才是值得幼儿信任和尊重的好老师,才是对幼儿真正的爱。教师俯下身来倾听幼儿时,会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和姿势,让幼儿感到安全,感受到爱和尊重,从而让幼儿得到鼓励。教师要科学地认识幼儿,对待幼儿,使幼儿健康成长。倾听幼儿,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内心需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性,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午饭时间,保育员正忙着给幼儿分面包。这时候,带班老师从外面进来了,看到同桌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面包,只有鹏鹏嘴巴紧闭。老师问:“你已经吃完了?”鹏鹏回答:“我不想吃。”这时候,保育员对他说:“你必须要吃。”但是,带班老师回过头轻声对保育员说:“鹏鹏不想吃,别勉强他。”带班老师尊重鹏鹏的需要是正确的。幼儿在食物面前有权发自内心地表达:“我不需要了,我不想吃。”在吃与不吃的问题上,幼儿有权自主,选择不要强迫幼儿吃。打着“为了让幼儿多吃,为了幼儿的身体”的借口对幼儿进行“塞饭”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幼儿懂得自己能吃多少,当幼儿不想吃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不要再逼幼儿进食,否则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过程中的玩具和活动场地是幼儿直接接触的。同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最能发挥主动性;它不仅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再现,而且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不操纵游戏过程,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活动, 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都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动脑想办法,克服困难。遇到困难,则让幼儿与玩伴商量解决,而不应由老师“硬性”安排,否则,那就不是“幼儿在玩”,而是“幼儿被玩”了。比如,角色游戏时,丁丁选择“医院”的游戏,老师觉得丁丁有点调皮,自控能力差,便动员丁丁担任“挂号员”的工作,丁丁不愿意。老师吼道:“不当挂号员,你就什么都不要玩了。”丁丁很无奈地当上了“挂号员”。由于很少有“病人”来看病,丁丁很郁闷。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必须是幼儿自由选择(内容和角色),自愿参与的,而不是教师硬性安排。

三、合理利用音乐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学会自主

第7篇:幼儿折纸范文

有一天他的父亲问他:“你有多少朋友”

男孩回答:“我有好多”

父亲:“那你照我说的去做,先在你的白衬衫上洒点鸡血,然后拿去找你的朋友说你杀人了,看看他们的反映”

男孩照这父亲的话做了,去找他认为最要好的朋友,找到第一个朋友。

朋友1:“你这是怎么了,一身血”

男孩:“兄弟,我杀人了,借点钱给我,让我到外面躲一躲行吗。?”

朋友1:“最近家里的手头实在是有点紧没钱,要不你去找别人问问。”

男孩失望的离开了,去找他认为第二个最好的朋友。

砰砰砰——

朋友2透过门说:“谁啊”

男孩:“是我”

依然没有开门:“什么事啊”

男孩:“兄弟,我杀人了,借点钱给我,让我到外面躲一躲行吗。?”

朋友2和第一个朋友说的一样的话。男孩很是恼火,这个竟然连门都不开的拒绝了。

他找遍了所有的朋友都被拒绝了。

他沮丧的回到了家,向父亲说明了一切。

父亲:“你去找我这一个半的朋友,先去找我这半个朋友”

男孩很快就来到了,父亲所说的半个朋友家,

砰砰砰。。

父亲的半个朋友开门见他慌忙说:“孩子,你这是怎么了。”

男孩:“叔叔,我杀人了”

还没等男孩说借钱,“半个”朋友给了他一张200万的支票,让他出去避避风头。

男孩当时就抱这叔叔哭了起来。

那还又去找父亲的所说的“一个”朋友。

砰砰砰……

“一个”朋友开门看到他浑身是血,还没等男孩说话,一把拉进屋里。

“孩子,你这是怎么了”

“叔叔,我杀人了”

“赶紧把你的衣服脱下来”

“脱衣服干什么。?”

“我儿子和你的年龄差不多,让他穿上,我现在就打电话报警让他去顶罪,你就先在我这躲一段时间”

男孩当场就跪在地上痛苦起来。过了一会,向叔叔解释了一下。

回到家以后哭着跪在父亲说自己是个混蛋,发誓以后不会在交狐朋狗友了。

一生中只为这“一个半”朋友而奋斗。

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

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

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

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

舍得酒色,得到的是健康;

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

舍得施舍,得到的是美名;

舍得红尘,得到的是天尊。

舍得小,就有可能得大;

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舍得某种精神,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物质,舍得某种物质,就有可能得到某种精神。

而有些人就是为了两片薄面而争,为了一条贱命而战,一身虚荣,一身醋味,值么?累吗?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人世间就是这么奇妙,你又何须苦苦追寻一个目标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

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第8篇:幼儿折纸范文

5U家庭医生 (11张投资约谈函)

5U家庭医生,是中国首个私人家庭医生模式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帮助用户通过手机和网络,便捷获得健康管理和预约就医服务。

孙林平 i黑马投融资平台分析师

目前医疗服务电商领域有春雨掌上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产品,不同于春雨和好大夫的电话付费咨询问诊模式,5U家庭医生主打会员制。春雨、好大夫是网上医院门诊,5U家庭医生更像是一个私人医生顾问,这是两种模式差异的地方。医疗服务是非常个性化的非实体产品,如何保证标准服务质量又能满足个性化医疗咨询需求,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难题,这也是其能否建立足够竞争壁垒的核心所在。

krrishyan《神一样的产品经理》作者

5U家庭医生,是传统医疗行业与移动互联网行业结合又一经典案例,医疗健康需求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刚需且个性化。私人家庭医生模式解决了用户去医院看病排队挂号难、看病难、过程比较痛苦、且时间成本比较高的问题,解决了用户的需求痛处。这款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医生资源和医院的合作关系。

肖江平 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i黑马投融资平台顾问

私人医生或者说家庭医生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主流,但需求已经大量存在。比起线下产业,中国的互联网与西方的差距不大,这使得在线私人医生从一开始就与线下私人医生业务结合,因此,总体上,5U家庭医生代表着未来方向。不过,其操作的难度也能想象。以我对医疗行业的了解,现在医院的医生大都忙得要死,不太可能业余时间做私人医生,而全职的私人医生是否已经大得能形成一个群体?其资质和规范化服务有没有保障?这是决定这个网站能否很好地运营的前提。当然,先天不足,尚可后天弥补,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线上带动线下一起发展。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小牧童手机 (8张投资约谈函)

一款基于儿童手机的ROM(只读存储器)应用。一秒钟能将任何Android系统变成儿童手机,并且提供应用管理、位置定位、安全防护等功能,方便家长管理监控儿童的手机使用。其既满足了儿童使用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又满足了父母对儿童的管控需求。

孙林平 i黑马投融资平台分析师

该产品模式比较新颖,定位独特。目前市面上关于儿童手机的应用不少,但儿童手机系统的相关应用较少。该产品简单、便捷地帮助家长打造个性儿童手机。在后续的产品研发设计中,若能更专注于儿童特性,打造更适宜儿童需求的ROM,能占据一片蓝海。

krrishyan《神一样的产品经理》作者

跟教育行业类似,父母对儿童的管控需求对于父母来说,是刚需中的刚需,这款产品也切中了父母监控需求的痛处,此产品的亮点在于,未来可以开放第三方 API接口,引入更多跟儿童健康成长和教育相关的应用,前景可观。

肖江平 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i黑马投融资平台顾问

第一印象,这是一个相当有创意、定位于细分市场的轻量级产品,系统做得好可以再向软硬一体发展。仔细一想,发现这个团队真是太聪明了,人们都在谈论着或者实践着“老人手机”“儿童手机”,但是它不做手机,只做手机系统,却能运行于所有安卓手机,这就是“少即是多”哲学的最好体现啊!考虑到安卓系统目前在市场上的超高占有率及其低廉售价,建议投资人重点关注!

赛驰儿童运动健康俱乐部 (7张投资约谈函)

这是一个主打儿童运动的俱乐部,通过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达到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升健康体质的目的,并且用游戏化的系统课程提高孩子参加运动课程的积极性,解决了现代父母对于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焦虑。

孙林平 i黑马投融资平台分析师

主打儿童运动课程,这和幼儿园、学校的运动课程间接竞争。能否开发出更专业更适宜儿童运动的课程,与教育体制内的机构构成差异化,是该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且教育作为非实体产品,推广营销中口碑的作用更关键。该团队有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背景,设计研发专业检测、体育培训课程组成的产品,体育背景出身的开发团队有更深的专业化知识。

高源 广能投资高级投资经理

这是个为3-12岁儿童提供体能测试、健康评估和管理干预的俱乐部,可以理解成针对幼儿和少年的健身房。

1.从服务产品角度来说,由于人种之间先天的体能差异,国际通行标准在中国孩子身上是否适用?评估定级的数据库有多大,评测是否准确?健身房对孩子提供的健身指导和营养干预,类似美国葆婴公司的“营养+培养”模式,但在中国,保健品推销容易引起顾客的抵触。

2.项目将面临与大型连锁早教机构竞争的问题,规模较大的品牌有红黄蓝、金宝贝、美吉姆等,目标人群定位在0-6岁、0-12岁不等,都有专业的体能课程并提供大型器械活动区。

3.健身卡购买属于冲动型消费,需要一支强有力的营销团队。

4.根据经营成本(选址处房租、单店面积、单店员工、器材费用、卡面价格和折扣),评估合适的融资额度。

5.可以考虑与早教机构进行品牌输出和内容合作。

支招儿 (3张投资约谈函)

一个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疑惑,需要得到即时、有价值的帮助,支招儿可以很好解决这样的问题。1. 快速问答:实时快速(一分钟得到几十条帮助),人人都被关怀且平等对待(任何问题得到很好的回答),满足生活中大量的即兴求助的需求。2. 微联系:高效(同时与全部好友联系),无压力(互动方式简单),满足好友圈的情感维护。

孙林平 i黑马投融资平台分析师

作为一个以问答为模式的内容社区,支招儿的特色是即时、生活化内容和人文关怀。它的内容定位为日常生活类的问题答疑,这和知乎的专业知识内容模式不同。更强化了支招的意味,辅助决策的意味更浓。生活色彩浓厚,用户进入门槛低,有助于运营。产品细节还需打磨。

krrishyan《神一样的产品经理》作者

内容型社区的核心在于UGC(用户产生内容)的运营,如何激励UGC是创业者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支招儿最终可能要走的是兴趣图谱(Interest graph)模式,如何将合适的问题或答案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传达给合适的用户,这是个关键问题,此外,产品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探索。

第9篇:幼儿折纸范文

一、重新定位幼儿园的实践性知识

以往的高校―幼儿园合作项目几乎都要面对“优势知识”的矛盾――高校生产的正式的、基于学术基础的知识要优于蕴涵于园本文化和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幼儿园知识,[2]在合作中,高校专家往往把握着合作过程、事务决策等方面的绝对话语权,幼儿教育实践者要么过度依赖学者力量,要么应付了事,致使合作表面化,两类知识的不平等违背了伙伴之间平等共商、合作共建的本质,最后往往导致合作关系的破产。本研究建立的伙伴关系充分肯定了两种机构的知识,尤其是幼儿园园长、一线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认可并被整合到项目中。

1.以园长主题报告为载体总结提炼幼儿园实践性知识

活动开始前,专家组要求园长们通过PPT、图片、音像等资源呈现幼儿园的发展历程,目的是促使园长总结提炼幼儿园的实践性知识,帮助园长重新审视自身的经验与不足。园长们准备的主题报告涉及园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引领、园本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课程与教师”专题中,深圳范园长从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幼儿园园本课程“慧智童心――多元智能做中学”;深圳何园长讲述了幼儿园教师经历四大阶段“艰辛中带着喜悦”的专业成长之路;北京左园长阐释了为教师提供有效引领和支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种种创新;北京徐园长则报告了自己如何根植于教育实践,推动园本研究的进行。这些主题报告是园长们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工作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高校专家不仅设计了工作坊的实施框架,还与园长们一起准备了专题报告,实现了实践性知识和学术性知识的共享。

2.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幼儿园实践性知识的主体价值

在工作坊一日活动中,幼儿园园长的知识主体地位十分凸显。园长的12场主题报告贯穿始终,他们分别阐述了园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在深圳五所参观园现场观摩中,园长自带相机记录印象深刻的教育片段;在“北京园长的眼睛”环节,园长选择某些照片解释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在头脑风暴式的集体研讨中,园长们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思考。尽管来自地域不同、关注问题层面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不同,但园长的实践智慧在工作坊中得到了交流与碰撞、融合与提升。例如,在“园长领导力”专题中,深圳一位园长分享了她对教师和课程关系的感悟,即“支持教师,成为课程敏感的发现者和积极的参与者;激发教师,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和实践者;成就教师,成为课程发展的推动者和传播者……”另一位园长说:“我看到了一个孩子自己在墙上涂涂画画(可擦掉重画)的时候,内心很感动,它既体现了幼儿园对空间的利用,又体现了环保教育、绿色教育;不仅可以节约纸张,而且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与此同时,工作坊也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发挥学术性知识的引领作用,例如,在“课程与教师”讨论后,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指出,优质的课程与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着力点,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园长社会责任”讨论中,冯晓霞教授解读了园长领导力的辐射路径,即园长不但要领导幼儿园的教育改进,也应该关照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些专家知识的传递不同于脱离情境的学术报告、讲座,而是在幼儿园现场讨论后直接进行点评,更能够促进园长结合实际从学理层面思考幼儿园改进、教师发展等问题。

3.以园长反思报告为工具提升幼儿园实践性知识

活动结束后,北师大专家为园长们提供了后续任务――书写个人反思报告,目的在于让园长梳理在活动中产生的直觉与感悟,将其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和切实的幼儿园改进行动。例如,北京某园长通过对两地幼儿园的差异比较,引发了这样的思考:“适合孩子的教育,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园本课程?适合孩子的教育,需要怎样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适合孩子的教育,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有了思考,便有方向;有了问题,便有了动力。深圳一行,引领我在‘办有文化、有品质的幼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建立更为完善的科学实践行动……”对于每位园长的反思报告,专家又会给予提炼提升和资源支持,如专家会将某些园长的反思报告进行修改并以论文形式发表。

总之,“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重新定位和解释了幼儿园实践性知识的独特力量,“通过在现实的学校和班级情境中的持续对话,幼儿园实践者的声音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权威,并经常对大学教授们所代表的更为正式的知识基础形成挑战”,[3]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合作双方的地位差异,使两种知识的作用都能得到发挥。

二、支持幼儿教育实践者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大脑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人际间的协作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为此,“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主张为幼儿教育实践者提供情境性的学习环境、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及平等协商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支持实践者的知识建构过程。据此我们建立了“知识建构模型”(如下图),并在工作坊中进行了应用。

1.情境性的学习环境调动园长的已有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指出,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一切建构学习的基础,新的知识经验需要从已有经验中生长出来。园长们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类知识就应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此工作坊安排在幼儿园现场进行,通过真实的教育情境迅速激活园长们的已有经验,从而帮助园长顺利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和新观念。例如,通过参观园所环境、观摩教学活动,引导园长们思考“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与原有的做法有何不同?”这种活生生的教育现实能够快速启动园长的原有经验,引发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在“北京园长的眼睛”环节中,园长们通过照片聚焦于某些教育片段来描述与澄清焦点问题,学习某项关键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活生生的”教育现象面前,专家理论能够很快得到教育实践的反哺,园长更有可能对理论知识产生共鸣。

2.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园长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工作坊的每一活动避免了专家讲座、报告等学习方式,主张园长在参与活动与讨论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例如,在“观察与描述”环节,园长们自己用观察、实物收集、作品分析等方法感知与理解幼儿园教育现象,专家是园长们的支持者;在“分享与鉴赏”环节,双方园长通过个人报告互相鉴赏,彼此之间进行知识的讨论与创生,专家是园长的欣赏者;在“变革与行动”环节,通过园长、专家一起对某一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式研讨,促使园长互相激励变革并形成对实际行动的思考,专家是园长的合作者。在工作坊一日活动中,园长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她们不是在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高校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为教师“自学”提供支持、引导与合作。

3.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园长专业知识的改善

知识的学习更容易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发生,在我们的设计中,高校专家与园长们是学习伙伴,她们在平等协作的氛围中分享与学习专业知识。例如,在“分享与鉴赏”环节,专家与园长们的报告共同面对大家的质疑与欣赏、批判与吸收;在“融合与升华”环节,专家的点评能够从实际出发,引导两地园长从具体的教育现象走向对普遍性问题的规律性、对地域性问题的多元化认识,专家代表的学术知识与园长代表的实践智慧达成了融合与升华。在平等关系中,专家代表的不再是象牙塔里的“优势知识”,园长们的实践性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平等性更有助于园长与专家在课程与教师发展、园长领导力等重要问题上深层互动,从而促进园长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的改善与提升。

三、结论

时至今日,“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这一机制一方面通过平等定位幼儿园实践知识与学术性知识,将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地位加以认可,这使得实践者与专家很自然地拉近了距离,其零散的实践经验更容易在专家引领下转化成系统的理性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有效支持实践者将原有经验合法化并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从而促使实践者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从工作坊后续反馈来看,它对实践者的专业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当然,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就要求这一合作机制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但伙伴合作机制涉及“更为多样的关系模式、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看待问题的更多样化的视角、整合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多样化方式以及组织内部和组织机构之间更大自由的获得……”[4]其结构的复杂性、实施的困难度以及面临可能障碍的多重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全面、深入地思考与研究“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机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3]DarlingˉHammond,L.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M].王晓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Gilbert.J.The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in the Discours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199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