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农作物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作物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作物市场前景

第1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听着老陈的讲述,我们走进他所在的蔡公庄镇静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农民“抱团”发展特色杂粮种植,主动寻觅市场打开销路,实现致富增收的实践。

在静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培顺带领下,我们走进社员的杂粮种植区,看到一排排茁壮挺拔的高粱、绿油油的黑花生和紫薯秧、低垂饱满的谷穗,大家被眼前的丰收景象所吸引。据入社农户介绍,由于今年雨水充沛,合作社种植的谷物长势普遍良好,通过订单式种植,2600余亩糯高粱即将收获,大部分送入酒厂酿酒,利润颇丰;300多亩紫薯9月下旬上市,黑花生也将于近期采摘,市场前景可观。由于是合作社统一指导种植,统一籽种、统一规模、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让人们种着放心,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农户刘占强高兴地说:“有了合作社之后,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一年种什么、种多少亩、收多少钱,心里都有数了,像买籽种、肥料这样的事,都是从合作社统一购进,既省心又省力,遇到什么问题,合作社联系的技术员就到地头给我们解决,种庄稼真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静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培顺介绍说:“黑色杂粮具有品质好、产量高、受市场冲击小等优势。目前,合作社已引进种植黑花生、黑绿豆、紫薯等特色杂粮新品种13个,种植面积达到9000多亩。为使‘小杂粮’闯出‘大市场’,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规模化种植,并与河北农林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天津农科院合作开展新品种示范推广,每周都有专家前来指导。通过有力的质量保障,合作社的杂粮已经摆上了国际展销会的展台,实现走出静海,远销国内多个地区,成为市场供不应求的特色农产品。”

据了解,蔡公庄镇由于土地盐碱限制,大田作物种植始终受到很大影响。但当地农民求变、思富、谋发展的意识始终不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杂粮种植成为农民首选的致富途径。近年来,该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围绕合作社的创建发展,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健康有序、加速发展的态势,成为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互惠互利、联合协作、自我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经营范围涉及薯类、杂粮种植、温室蔬菜等。其中,从事薯类和杂粮种植6家,蔬菜2家,药材2家,养殖2家,农机服务4家,植保防治1家,注册资本总计1980.6万元,注册商标3个,合作社成员达到1175户,带动农民近7000人,分别占全镇农户和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2%和36.2%。其中,薯类和杂粮种植是该镇农业的主导产业,较有影响的静顺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静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已发展654户,年实现产值600多万元。

第2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的思路,对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良种推广步伐,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力争今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2.5万吨以上,力争达到2.6万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今年,对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依据相关规定,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实行补贴。

(二)坚持品种择优的原则。主导品种的筛选由区农业部门负责,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

(三)坚持公开推介的原则。主导品种确定后,由区农委通过**区农业信息网公开向社会。

(四)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根据品质优先、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积极鼓励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良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四、实施规模及补贴标准

(一)补贴范围: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二)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三)补贴标准:**年良种补贴的执行标准为早稻、小麦、玉米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

五、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种植面积。按照整体覆盖、逐级推进的原则,首先由农户据实向村委会申报耕地上的种植面积和品种。由村委会登记、核实、公示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汇总审核后,将本辖区种植面积和品种上报区农业、财政部门。区农业、财政部门将全区补贴面积和品种汇总审核后上报市农委、财政局。

(二)严格补贴资金发放程序,据实拔付补助资金。各乡镇政府负责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数据收集和录入,以清册报区农委、区财政局,经区政府审批后,通过区财政“一卡通”直接支付补贴对象兑现补贴资金。

(三)健全良种补贴档案。各乡镇、村要加强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良种补贴明细档案,做到乡镇有汇总表和分村到户清册,村级有分组到户清册。乡镇级面积汇总表一式三份,分别由乡镇政府和区财政、农业部门保管。发放补贴清册一式两份,用于行政公示和补贴资金发放时农民签字确认。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良种补贴项目,切实把该项目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预算、拨付工作。

(二)强化项目公示。实行良种补贴村级公示制,公示内容包括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各乡镇、农业部门设立良种补贴监督电话,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乡镇良种补贴监督电话请于7月10日前报区农委和财政局。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切实按照国家规定严格使用。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区财政部门将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所必需的经费开支,严禁挤占挪用省财政下拨的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

(四)强化监督检查。区农委和财政局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通过实地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户,认真了解面积核实、公示、补贴资金发放等有关情况,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良种补贴政策不走样,农民实惠不减少。

第3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十二五”;物联网产业;融资;产业细分

据悉,“十二五”规划基本构架现已成型,物联网产业将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机遇,也是民营企业迈向高科技新领域的福音。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由于物联网产业涉及行业复杂,上下游企业众多、资金链长,大型企业若进入其中,在产业发展初期并不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不指定大型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进行产业推动,而是从部分领域寻求突破,将细分领域的具体应用项目进行公示,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申请。通过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然后再逐渐扩大到更多领域,这也是今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十二五”规划作为产业的指导方针,具有极强的引导性,除了会对未来的整体构架作出规划外,还会针对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分门别类进行专项规划,每个专项都会对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细致规划。至此,物联网产业的投资机会将彻底明朗,而此前市场上的多轮炒作也有望转化成对产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推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作为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考虑到具体的行业需求和产业前景,交通、环保、农牧业三大领域市场需求巨大,相关应用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取得实质性发展的机会较大,而且,这王大领域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技术,能产生很好的带动效应,会成为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方向。因此,未来五年,国家将先行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环保和精细农牧业这三大领域,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细分专项规划在我国“五年规划”中并不多见,说明国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国家优先发展的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精细衣牧业三大领域,是关系民生之本的重中之重。

第4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和李程飞一样,在沈丘县,还有不少农民种植了黑小麦。“按照今年的行情,种植黑小麦比普通小麦每667平方米增收700元左右,这多亏了老苏啊。”说起种植黑小麦让大家增收的过程,乡亲们都忘不了“土地创客”老苏。

大伙儿所说的老苏,名叫苏伟,是沈丘巨龙黑小麦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早年从事面粉行业,对小麦有很深的感情。在一次外出考察时,他意外地发现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酒店、快餐厅,一个黑馒头卖到2元钱,黑面条一碗卖到10元钱,而且市场看好,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一情况让苏伟看到了商机,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黑小麦种植技术和普通小麦区别不大,凡是能种植普通小麦的土地,几乎都可以栽培黑小麦。

“黑小麦每667平方米产量一般在400千克左右,在管理好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500千克以上,按良种出售,每667平方米产量收入可达4000-5000元,深加工产生的价值更高。”苏伟说。看到黑小麦这样好的市场前景,2012年3月,苏伟成立了巨龙农作物专业合作社,决定和父老乡亲把这一项目做大做强,提高土地产出值,圆农民增收梦。

第5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超级高能晶泥燃料

一、市场前景

在诸多能源中,所有的原材料都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都面临着同样一个能源危机问题,储量越来越少,价格也不断的上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急需一种新型方便的绿色燃料来替代。一种用水和几种化工原料一次性合成的“超级高能晶体燃料”。各项技术指标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一种新型环保的“绿色能源”。它的诞生,为我国新世纪的家用燃料的持续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未来的几年内,它的发展趋势将促渐成为蜂窝煤、液化气等燃料的理想替代产品。在家用能源中将作出杰出的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的新能源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对促进我国燃气能源的发展、造福百姓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品特点及性能

一点就燃,用火柴、火机可直接点燃,数秒钟便可使用。随用随点安全方便,无需忍受点火烟熏之苦;携带、储存、使用均相当方便;火力大(高达一尺)、热值高,可与蜂窝煤、木炭、液化气相比,火力大小可随意控制,方便 ;燃烧无毒、无烟、不黑锅底,环保!没有压力、安全、无爆炸事故发生,安全 !火焰为蓝色,燃燃时间长、不熔化,经济!无残留物、100%燃烧,节能!对炉具无特殊要求,不需专用灶具,使用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可替代吃火锅用的固体燃料,也可做引火煤使用,随用随点,并能用于家庭做饭、炒菜、烧水等热源。使用成本低、需求量大,适合于任何阶层的人们消费。

三、投资与效益

厂房:30-50平方米;设备:计量设备、容器、投入500元便可批量生产。原材料:水、化工原料;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形状多种多样;能制作成方型、圆形、柱形均可。

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原料各地易购,成本价每公斤1.5元,投资1000-2000元即可批量生产,使用成本极低,仅以生产火锅用的燃料为例计算:200克可燃烧时间1个小时以上,而众所周知,从北到南,从冬到夏,吃火锅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由于本超级晶体燃料相对电、液化气比较,使用更安全、成本更低。

大小城市需求量都相当大,仅以单项生意分析 :一个中小城市仅以100个火锅店计算,平均以一个火锅店每天用50份计算,每天至少可用5000份,市场售价高达0.8元,每份获利0.4元,日获利2000元。仅此一项业务,年利润都相当可观。如开发家庭中的引火煤,及做饭、炒菜、烧水等热源,或外出旅游就餐用的热源,前景将极为广阔,获利更大。

四、市场分析

该产品的发展趋势将促渐成为蜂窝煤、液化气等燃料的理想替代产品,可想而知是大、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广大居民的理想燃料,可直接上门推销或直接到各餐厅先建议免费使用该产品,等各餐厅使用满意后,该餐厅就成为您一个固定的客户。并且还可为您做宣传;举办产品展销会,现场试烧、扩大其知名度。

还可直接与经销商合作经营,自己可直接设立经营部经营,此种方法经济获利最大,效益最好。

实用技术荟萃之新兴种养类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水培蔬菜技术

凡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传统的露天生产蔬菜完全受自然条件所制约,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低,又因部分蔬菜不能连作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遇上恶劣天气和酷暑严寒常常减产减收,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无法避免,市民很难吃到真正意义的“卫生”蔬菜。

常规意义上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蔬菜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可以防止或减轻由于土壤连耕连作而发生的障害,对于某些特殊作物,则可以任意高度的多茬栽培、连续生产、均衡上市,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省去了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业,因此可以大幅度的节省劳力。第三,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人为满足作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及养分等的要求,生产出的蔬菜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洁净、鲜嫩,无污染、无公害,是纯绿色食品,可以提高产品档次。此外,因其使用的营养液可以循环使用,除去被蔬菜的根系吸收和自然蒸发外,水的消耗量很低,从而具有节约用水的优点。

无土栽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在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能栽种出高产、优质产品和错季节产品。尤其是利用无土栽培可以克服土壤栽培中的连续耕作灾害,减少病虫害,生产出无公害污染的“绿色食品”,应用前景更广,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应用无土栽培可以在大型工矿区、海涂、沙漠、盐城地、严重退化土壤地区等一切不宜农业耕作、无产低产地区和太空农业、海上及水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受地方限制。第三是应用无土栽培,生产蔬菜、花卉和高档瓜果供应特需,反季节栽培,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产量高,效益大。产量高,效益大,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大优点。一般农作物如蔬菜、中草药、粮食作物等采用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农田产量高出几倍、十几倍。无土栽培合理调节水、空气,养份的供应,特别是能妥善解决土壤栽培中水和空气的矛盾,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得更加协调,所以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取得高产。

2.品质好,价值高。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颜色鲜艳,外观好看,味甜,维生素C和A的含量高。无土栽培可以有效避开土壤微生物、大气、农药等污染源,因而可以生产出质量好,价值高的蔬菜及其它农作物产品。

3.不受地方限制。无土栽培可以用于一般农业或园艺不能生产的地方,规模可大可小。大则可以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小则可以一家一户,一坛一盘,或是利用家庭的楼台、阳台、走廊、庭院等进行无土栽培花卉、蔬菜等作物,既可美化居住环境,又可物有所收。

4.减少病害。无土栽培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土壤细菌传播所引起的一些病害,从而减少为防治病害而喷施的农药,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卫生质量,从而将会得到更多的市民欢迎。

5.节约水分和养分。土壤种植时灌溉的水分、养分大量流失、渗漏、浪费很多;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养分水分的流失和渗漏,充分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实用技术荟萃之农副加工类

采用复合材料

制造塑料大棚骨架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培育种苗、栽培花卉等,每亩每年可获利2―3万元.但人们苦于造塑料大棚造价高投资大,―般农户投资有困难,而不能获利。为此专家们经反复试验,研究出了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塑料大棚骨架,成本低,经久耐用,制作安装简单,原材料易购,既可家庭自制,也可办厂批量生产,造―亩大棚骨架仅需几百元成本,可使用20年以上。

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

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利用率较低,尤其是麦收时期,小麦秸秆的焚烧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如果能将秸秆中的各种成分有效的分离出来,进行深加工及利用,那么既可以减少污染又能创造新的收益。

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是利用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木屑、竹屑等农作物秸秆或其它植物的秆茎,先制成植物纤维粉料,再用特殊工艺制成混合原料,然后模压或注塑成型,制成一次性餐饮容器具。优点:原材料价廉物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降解性能好。产品强度高、表面纹理天然质朴,可着各种颜色,表面光洁度好。植物纤维模塑型材料所制成的盘子具有很高的强度,生产的超市托盘在包装时变形小,挺度高,是其他材料无法达到的,仅仅这一个品种就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在人们普遍追求绿色,节约能源的今天,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实用技术荟萃之装潢涂料类

新一代环保蓄能

发光材料和涂料技术

何为蓄能发光材料?通俗的讲,这种产品在无电源或不需要其他人工能源的状况下,可自行发光。它的神奇之处主要是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光源吸光蓄光,而且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

一、市场空间分析

“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发光材料”的出现,打破了近百年来国内外以硫化物为主的发光材料传统,引发了第三次发光材料的革命浪潮,大大拓宽了蓄能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销售市场极为乐观。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市场潜能,能保持较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技术特点

该技术是在经历了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后利用高温固相法工艺流程而成。该技术具有安全、节能、无污染、投资小、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无论是在价格、品质上与第一光材料相比都占有绝对优势。

三、性能特点

该发光材料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安全、免维护、应用范围广等优点。1、该发光材料在自然光(日光)、灯光等可见光下照射6-8分钟后,夜晚或暗处可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2、该发光材料不需任何包膜处理,可长期经受日光曝晒,在高温(+450℃)及低温(-50℃)等恶劣环境照射下,不发黑、不变质,在自然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光状态,使用寿命达30年以上。3、该发光材料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物质,不燃烧,不爆炸,不含磷、铅和其它有害重金属元素或化学制品,无三废污染;使用时不需电源或其它人工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其吸光蓄光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永久使用。4、能制成100目-500目不同粒径的产品(粒径0.5-200um),很容易与油漆、油墨、涂料、塑料等混合使用,适合不同行业的产品制造。5、发光颜色品种齐全本技术可生产出黄、黄绿、绿、蓝绿、深蓝、蓝紫、红、橙红等多种发光颜色的材料。

四、生产条件及投资预算

主要设备:1.高温焙烧炉;2.坩埚。3.厂房面积:50平方米(小型规模)-500平方米(大型生产规模)4.生产条件:通电、通水、通风。5.资金:小型规模(年产400kg左右计)需资金5000-8000元左右即可;大型规模(年产15吨左右计)需资金22万元左右。6.原材料易购。本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以稀土类化工原材料为主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而成。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目前我国稀土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成为世界第一位稀土生产大国,因而本产品的原材料在国内非常易购。

第6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随着世界汽车车型柴油化趋势的加快,预计到2008年,欧洲每2辆新车中就有1辆是柴油车,中国柴油汽车(轻型载货汽车、轻型客车)生产比例已由1990年的15%上升到目前的56%。这意味着未来20年内对柴油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而世界范围内柴油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给生物柴油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遇

中国是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2004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亿吨,2000-2006年原油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4%。近年来,随着中国原油加工能力和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柴油产量也快速增长。1997-2000年,中国柴油产量的年均增速高达13.5%,大于柴油需求9.6%的年均增长率。2001-2004年,中国工业生产整体增长快速,供电局面紧张,发电用油增加;农业机械发展形势趋好,农业用油增长;相关行业整体对柴油的需求增速达到年均11.6%,大于10.4%的年均生产增速,导致柴油进口量逐年回升。2005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良好,GDP增长达到9.9%,宏观调控更加注意政策的方向性和结构的调整;随着用油行业消费的理性化和供需矛盾的缓解,柴油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市场柴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导致对进口柴油的需求大幅减少,2005年的柴油进口量比2004年同比下降了80.5%。

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含油脂农作物,包括亚麻、大豆、橡胶籽、蓖麻、棉籽、油菜、麻风树、小油桐等;另一种就是餐厨废油,包括地沟油、植物油泥等。

生物柴油原料的选用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据了解,欧洲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富油脂的农作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为菜籽油;美国选用了大豆和玉米;日本采用的是工业废油和废煎炸油;东南亚一些地区则是棕榈油。而目前中国食用油短缺,实际情况不允许使用大豆、菜籽油作为工业原料,只能鼓励通过种植小油桐等能源作物和回收废油来解决原料来源。利用酸化油、地沟油等廉价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是成本最少、变废为宝的好办法,而且炼出的柴油质量仍可达到国际上最为苛刻的生物柴油标准。专家建议,应在利用现有原料进行生产的同时,积极和植物、农业和林业科研部门联合研究油料作物的育苗、优选、种植和合理套种。同时,基因工程会是未来生物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壁垒及前景

中国从2001年起开始出现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最近两年发展较为迅速,到2006年底,全国实际生产能力近25万吨。近两年相继在河南、河北、江苏、内蒙等地新建、扩建了许多生物柴油项目,规模大多都在10万吨以上。

中国开展生物柴油的研究开发工作较早,1981年已有用菜籽油、棉籽油等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所生产的生物柴油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般仅可用于农用或发电机械,离直接用于汽车和船舶并保证不会对其带来机械损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于柴油轿车,中国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仅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物和植物油脂和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下进行转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再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但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有工艺复杂、能耗高、色泽深、成本高、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等缺点。

还有一种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即用动物油脂和低碳醇通过脂肪酶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及乙酯。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等优点。但目前主要问题有:对甲醇及乙醇的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而且短链醇对酶有一定毒性,酶的使用寿命短;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于回收。

第7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2008 年, 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省农机三项工程“大型双轴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研制开发”项目。 项目组人员在调研、了解国内外现有稻麦秸秆还田、旋耕技术和相关机型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稻麦种植特点、农村经济水平和配套动力保有量情况,引进了SGTN-180D4V3 型双轴灭茬旋耕起垄机一台,在试验、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设计了 1JHG-180 型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 该机具设计了一种新型秸秆粉碎纹齿刀具,优化了碎草刀的排列、回转半径、线速度及旋转方向,研究设计了限深装置,改进设计了旋耕刀的安装数量、转速。2009 年试制样机2 台,分别在铜山县大许镇、张集镇进行了生产试验考核,考核面积920 亩,并且当时有很多农民在参观学习,我们直接现场给他们讲解示范,得到了在场所有人员的认同和好评。

二、市场需求及推广前景分析

据调查我省今后仅有30%的稻麦秸秆用于造纸,发电,草编等,约有 70%的秸秆用于还田,而目前稻麦秸秆主要是以焚烧为主, 所以每到稻麦收获季节,农田中“遍地火海,浓烟四起”。 焚烧秸秆造成了资源浪费、熟化了土地、污染了环境,还经常引发火灾。 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械,变废为宝,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识提高, 稻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势在必行。 据农业部门介绍,稻麦秸秆以切碎后混合在土壤耕层内为最佳, 而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推广的稻麦秸秆还田机都以整草还田为主,虽可推广应用,但不是市场需求的理想机型。据统计,近年我市7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以每年1000 台左右的速度递增,而与之配套的秸秆切碎还田机尚属空白,以至于形成了有动力而无配套机具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发展。研究开发与大拖配套的双轴稻麦切碎还田旋耕机是今后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我省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研究开发秸秆还田机具及技术,90 年代开始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省稻麦秸秆还田机主要有旱地反转灭茬和水田秸秆还田两类机具。 由于受结构和性能限制,这两类机型都无碎草功能,主要是将秸秆埋入土壤中,在作业中易出现作业负荷大,秸秆覆盖率低的现象,不适应稻麦秸秆旱地切碎还田作业。 虽推广多年,但保有量仍不多,使用甚少。

稻麦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稻麦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和农作物产量。 一般 1 亩/年还田稻麦秸秆 500 公斤,可提高地力,对下季作物平均亩增产幅度为5%,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省稻麦种植面积约5650 万亩,全国稻麦种植面积约9 亿亩左右, 如果有 70%的面积使用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每台机器按承担 1000 亩计算 ,仅我省需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4 万台, 全国需推广应用65 万台,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三、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促进了购机户增收,也给种植户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1)企业的生产效益。 1JHG-180 型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每台售价11000 元, 按每年产 500 台计算,生产成本为9000 元/台,即每年可创利 100 万元,销售利润可达20%,即生产企业效益显著。

2)批量生产经济效益。 年产量为 500 台,每台销售价11000 元, 年销售收入为 11000×500=550 (万元),产品销售成本为9000×500=450(万元),年毛利为年销售收入(550万元)-年销售成本(450万元)=100 万元。 年税金=每台税金×年产量,即 11000×5%×500=27.5(万元)。 年净收入=年毛利-年税金,即 100-27.5=72.5(万元)。 销售利润率=年净收入÷年销售收入,即 72.5÷550=13.2%。产品盈亏平衡分析:根据盈亏平衡点的产量Q=(B×生产能力 )/(P-V)公式计算。式中:B—为固定成本,工资,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之和;B=560+420+210+260+280=1730 元;P—每台价格,为 11000 元/台;V—单位可变成本,为总成本与固定成本之差;V=9000-1730 元=7270 元;Q—盈亏点产量;Q=(1730×500)/(11000-7270)=232 台。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收入:11000×232=47.4 万元;盈亏平衡点产量占生产能力的比例:232÷500=46.4%。上述数据说明, 盈亏平衡点产量仅为 232 台,占生产能力的46.4%,因此 , 该项目的盈利潜力很大。

3)农户使用经济效益。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据农业部门试验证明,每亩还田秸秆 500 公斤后,可相当于施用土杂肥 2500 公斤,碳铵 11.7 公斤,过磷酸钙6.2 公斤,硫酸钾 4.75 公斤,通过试验每亩平均减少开支50 元。

一年后,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 0.05%~0.23%,全磷平均提高 0.03%,速效钾增加 31.2PPM,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可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还可提高地力0.5~1 个等级。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可比传统的沤制还田节省了割、捆、运、铡、沤、翻、送、撒等多道工序,工效可提高 80 倍,成本可降低75%。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争抢了农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用工。

增加了作物产量。机械化秸秆还田后,改变了土壤理化特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平均亩增产幅度为5%左右。

我省主要是稻麦轮作地区,平均一季水稻亩产650 公斤,小麦 430 公斤。 本项目实施区水稻,小麦产量平均提高约3%,一季亩增产 :水稻 650×3%=19.5公斤,小麦430×3%=12.9 公斤,若我省稻麦秸秆还田有70%使用 1JHG-180 型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则全省稻麦生产年增效将非常可观。

4)购机户效益。 该机的作业效率以 6 亩/小时,每天工作9 小时计算,一天可作业 54 亩,一般每年可作业10~15 天,每亩收费 45 元,即一台机器最低毛收入为24300 元/年。 扣除油料、折旧、修理及人工费20 元/亩 , 每年需成本费 10800 元 , 即每年可创收13500 元,购机户不但当年可收回成本,而且还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四、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大型双轴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研制开发项目对提高我市稻麦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召开现场会和项目试验示范,使农民对 1JHG-180 型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及使用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应用该机具具有以下两点社会生态效益: 一是秸秆粉碎还田旋耕后,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下茬作物的产量;二是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还田,可避免秸秆废弃,腐烂,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火灾,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8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秸秆氨化 养牛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30-01

一、前言

近年来,有许多养牛场都开始引入农作物秸秆氨化技术来养牛,将秸秆作为喂养牛的主要饲料,具有很好的前景,贵州省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可以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也为养牛业提供廉价高效的饲料,能有力促进养牛技术的发展,以下主要结合贵州金沙县的具体情况,分析秸秆氨化养牛技术的具体措施和应用。

二、贵州金沙县的基本概况

贵州省金沙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农牧业发达,金沙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森林植被好,森林覆盖率达42%,适宜发展绿色产业和地方特色种养业,金沙县境内的各类资源都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三、氨化秸秆的原料来源

农作物收获之后的废弃秸秆一般都可以作为氨化秸秆的原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多选用玉米秸秆,选用未腐烂的、及时砍收的玉米秸秆,及时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铡碎秸秆,并加以调制氨化,应避免长时间堆放,以免营养物质流失,秸秆风化程度过重,导致氨化效果差,用这种方法处理出来的饲料可以大大提高牛的饲料消化率,可以合理有效的处理掉秸秆,避免了常见的以焚烧为的主要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利于可持续发展;以秸秆养牛之后还可以产生有机肥,为土壤增加营养,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地利用了资源。

四、氨化秸秆养牛技术的具体措施及注意问题

1.保持适度的饲养规模

养牛一般情况下保持每个工人饲养10~30头牛为最合适,根据具体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条件来确定养牛的多少,同时也要考虑地区的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和草场资源。

2.确立合理的牛群结构

一般如果要建立起大规模、长时期的养牛场,就必须要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每一年牛群的出栏头数等于或稍小于犊牛成活的数量。适龄母牛最佳数量应该是占整个牛群的一半左右;母牛犊数量保持在2/10左右为最佳。各年龄段的母牛总共数量应该保持在牛群的7/10左右,每一年当年牛犊应该占整个牛群数量的4/10左右,当年出栏牛数量占整个牛群的4/10左右为最佳结构模式。确立合理的牛群结构是保证牛群长期高效发展的基础。

3.合理安排喂牛时间及饮水

在养牛时,应该要合理规划好喂饲料的时间,以及喂水的时间,有很多养牛场不注意牛的饮水卫生,从而导致了牛群生病,影响整个牛群,所以养牛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注意保证牛群的饮水卫生,在夏季等干燥炎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及时补水,消毒饮水槽(饮水器)。在冬季寒冷时一般定在中午或下午饲喂饲料的给足充足的水分,以此保证牛的胃中有足够的微生物、纤毛虫的生活环境,这样有助于反刍消化,而且还能预防牛的前胃疾病的发生。

4.选育和改良牛群

在养殖场中,应该注意建立母牛配种档案,一般引进外来良种公牛冻精采取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淘汰比较差的牛种,培育更加优良的品种,提高牛群品质。避免造成后代牛群品质逐年下降。

5.加强牛群管理,防治疫病

在大规模养牛时,多容易发生流行疫病,影响整个牛群的品质,应该注意加强牛群管理,注意牛圈内的卫生环境,营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平时注意灭虫灭蚊,按兽医的医嘱来应用驱虫药,按期接种疫菌苗。经常消毒牛圈用具,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消除各种病因,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疫病,增强小牛仔的抵抗力,提高牛仔成活率;如果有感染的牛,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将其污染物清除干净。

6.合理配制喂食饲料,注意饲料质量

在应用氨化秸秆技术养牛之中,不仅仅要采用氨化秸秆来喂养牛群,同时还应该配备鲜草等各种农副产品来喂养牛群,这样才能保证牛群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饲料比例搭配合理可以大大提高牛的生长速度以及产出的牛肉质量;对于小牛来说,它们分解饲料的能力稍弱,所以在喂养的时候,应该多添加青草类的辅料,帮助消化以及促进生长发育;在喂养投料时,应检查饲料是否有变质的现象,或者有其他异物等,以免伤及牛群。

7.积极预防氨中毒,补充营养物质

将玉米秸秆进行氨化之后,往往会导致在喂养牛时出现胃中的氨浓度升高的情况,胺浓度升高会阻碍机体吸收镁离子,从而导致牛机体中形成骨骼和各种生理过程的元素缺乏,导致摇摆抽搐等的发生。所以,可以适当进行补充。如果胺浓度过高导致中毒,要及时喂服适量的食醋。

8.把握市场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任何一个养殖产业最终都是要与市场对接,才能收获效益,牛群养大之后,养牛场应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牛的出售时机,看清市场的价格涨跌,预测牛肉市场的走势,及时将成牛出售,同时根据市场价格状况,把握市场的规律,以此来确定下一阶段养殖的规模及计划。

五、结语

贵州省多山地,多属噶斯特地貌,总体处于一个人多地少的环境状态,秸秆氨化技术既能够处理掉秸秆,合理地利用好资源,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将其作为饲料来源,喂养牛群,是一举多得,可以节约粮食,节约饲料,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一整套的技术也是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体现了对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力地保护了环境,避免了秸秆在焚烧处理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又合理的利用了资源,氨化秸秆是牛的主要饲料,同时搭配其他辅助饲料,生产出的牛肉健康、美味,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所以,应用秸秆氨化养牛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及发展需求,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辉.作物秸秆氨化技术要点[期刊论文]-河北农业科技2006(9).

[2] 黄光荣.郑宏伟如何提高秸秆育肥牛的经济效益[期刊论文]-广西畜牧兽医2001,17(3) .

[3]牟大鹏.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

第9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 马铃薯;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桂林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03-01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1],其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在桂林市大宗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及其单产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冬闲田地和幼龄果园,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既可保障粮食平稳增长,又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对创建吨粮万元田示范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桂林市马铃薯生产概况

1.1 面积、单产、产量增长速度快

2005年春种面积2 500 hm2,总产5.25万t;2006年2 500 hm2,总产5.05万t;2007年2 900 hm2,总产5.52万t;2008年3 200 hm2,总产6.72万t;2009年春种4 100 hm2,总产8.64万t,2010年7 400 hm2,总产15.31 t。面积从2005年的2 500 hm2,发展到2010年的7 400 hm2;总产从2005年的4.84万t,增加到2011年的15.31万t;平均产量从2005年的19 173.45 kg/hm2,增长到2011年的21 249.30 kg/hm2。

1.2 初步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生产

种植区域相对较为集中,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种植格局,面积在670 hm2以上的县、区有雁山区、永福、平乐、临桂等[2]。

1.3 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近年来主要推广了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还推广了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

1.4 种植耕作模式多样化

一是在平原双季稻地区,把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三熟到四熟,大力推广稻―菜―薯等高效农业模式,加快实施吨粮万元工程;二是在单季稻地区,把一熟改为两熟,积极推广中稻―春种马铃薯、早中稻―秋种马铃薯等高效农业模式,努力打造吨粮五千元工程;三是围绕园艺作物间套种,大胆探索淮山套马铃薯、葛根套马铃薯、葡萄套马铃薯等高效农业模式[3-4],积极创建园艺作物万元增收工程。

1.5 秋种马铃薯种植实现突破

2010年,桂林市在兴安和全州开展600 hm2秋种马铃薯取得了成功,产量达到22.5 t/hm2以上。2012年,桂林市冬种马铃薯面积9 700 hm2,增加1 500 hm2,增长18.3%;总产22.36万t。全市秋种马铃薯面积2 900 hm2,总产6.8万t,主要集中在兴安县、临桂县等地。2013年,桂林市春收马铃薯面积9 700 hm2,比上年多4 200 hm2,总产22.36万t。秋种马铃薯面积2 500 hm2,总产6.86万t。年内,兴安县、雁山区继续被列为全国粮油(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地区。兴安县崔家乡“万亩秋种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产量在30 870 kg/hm2,比一般马铃薯增产4 701 kg/hm2。2014年,全市马铃薯面积6 500 hm2,总产14.69万t。2015年落实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政策,利用秋冬闲田,实施“千万亩秋冬种产业开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马铃薯。全市马铃薯面积5 900 hm2,比2014年同期少600 hm2;总产13.38万t,比2014年同期少1.31万t。

2 桂林市马铃薯发展的优势

2.1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

桂林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光充足,水源丰富;在南部县无霜期长,特别是冬季气候温凉,每年1―4月平均气温为8~18 ℃,这个温度最适合马铃薯生长和薯块膨大。同时,桂林市海拔梯度大,各地小气候多样丰富,为桂林市马铃薯周年生产提供了良好基础[5]。

2.2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在桂林市近220万hm2水稻田中,大约有2/3收完中晚稻之后,除种植部分蔬菜、油菜等少数几个作物外,不种植别的农作物,形成大量的冬闲田,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其中有灌溉条件,可种植马铃薯的冬闲田不少于30万hm2,上幼龄果园等适合间套种的面积更大。

2.3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桂林市秋种马铃薯在8月底至9月初播种,12月初收获上市;春种马铃薯是12月底至翌年1月初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上市;而全国其他主产区的收获期为5―11月,桂林市秋春种马铃薯收获上市期正好是我国马铃薯市场的空档期,在马铃薯淡季上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4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处于湘、黔、粤、滇四省中心,境内公路、铁路、机场等构成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桂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而桂林市生产的马铃薯除满足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湖南、湖北和广东等省份,产品运输路途短、损耗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3 桂林市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问题

3.1 科技支撑能力差

目前,桂林市从事马铃薯科研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研体系,马铃薯生产技术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及规程,各地种植马铃薯的水平差异很大,严重制约桂林市马铃薯的发展。

3.2 供种体系不健全

目前,桂林市只有龙胜南山和全州东山开展少量的种薯繁育,根本满足不了桂林市的马铃薯种植需要,大部分的种薯都要从北方繁殖基地调入,由于北方一些地方种薯和商品薯混种,质量不保证,加上铁路长途运输,腐烂损耗大,薯种价格高。马铃薯是国家确定的主要农作物,但桂林市没有正规的种子企业经营薯种,也没有稳定的龙头企业组织营销,部门农民直接从市场上买菜薯作种薯,薯种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3.3 销售带动能力低

马铃薯作为桂林市农业的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比较低,还没形成完善的销售主体和网络,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跟不上,成为桂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

4 对策

一是加强与云南等省(市)科研院校合作,借助云南省在马铃薯发展方面的成功先例,引进良种良法。二是建立专业的马铃薯研究团队,借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形成良好的马铃薯研究体系。三是坚持大样板促大示范、大示范促大带动、大带动促大发展的原则[5],做好马铃薯示范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带动该地区的产业效益。

5 参考文献

[1] 陈萌山,王小虎.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4-10.

[2] 朱华龙,蒋毅敏,杨培权,等.桂林市雁山区马铃薯种植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43-244.

[3] 阳美秀,唐茂,蒋德赏,等.桂林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J].长江蔬菜,2013(19):17-4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