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icu优质护理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9-01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整体护理模式的进行,人性化护理在现代护理中被重视,并广泛应用予临床,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医护人员就成了患者的临时亲人。因此,让家属放心的惟一理由就是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关爱,我院ICU自2009年起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身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9月在我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4小时以上患者110例,其中男70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岁。
2护理方法:ICU是一个接纳各种危重病人的特殊场所. ICU内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危重的病人;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
2.1了解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一方面,重视与患者的语言交流,对患者要语气平和、贴心,禁用教训的语气对待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安全和可信,减轻患者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ICU患者的病情特性,绝大多数患者无法用语言交流,我们主要采用观察、手语、写字板等方式与患者交流,同时使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皮肤的接触与病人交流,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细节入手,营造和谐温馨的治疗氛围。
2.2对患者提供全补偿的护理支持系统
受到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各种疾病的严重状态时,患者往往因疾病导致自理能力暂时丧失,所有的自理需要完全依赖他人来满足,而在这种复杂的疾病状态和各种治疗措施实施的情况下,没有专业技术的家属是不能完成照护任务的。ICU护理除了提供严密的病情监测外,还对患者提供全补偿的护理支持系统。ICU每张病床配备了2.5-3名护士,是普通病房床位护士配比的5-7倍,以保证每位患者24小时都有专业护士提供专门的监测与护理。ICU护士每日会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更衣、更换床单、口腔护理、定时翻身、被动活动肢体等基础护理工作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做好各种管道护理以及呼吸机治疗护理、连续性血液净化处理等专科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为患者总体治疗成功创造条件。
2.3定时探视,增强家庭支持系统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因疾病破坏了机体的抵抗力,最容易产生并发症和严重感染。ICU为保护患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订制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探视制度。室内空气每日消毒,医护人员进入ICU更换消毒工作衣,换清洁拖鞋入室。这一方面避免了院内其它细菌的带入,也避免了因地面走动扬起灰尘而沉浮在机器表面。在这个时期患者最需要的是静养,而不是过多的交谈和诉说,定时探视制度既可使家属有机会了解患者情况,也使家属从繁重的陪夜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家庭成员有机会对患者进行安抚,使患者能有高质量的家庭互动及感受到彼此的关怀.[2]
2.4从细节做起,关爱病人
①每个床位周边的隔帘尽量拉上,在能够满足治疗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照明灯的亮度或使用,使患者处于安静的"无干扰"状态;夜间可关闭照明灯,让患者安静休息。②尽量关小仪器的音量,不用的仪器及时关掉,护士的操作、说话、走路要轻,尽量减少ICU内的噪音;③进行操作要有条不紊,抢救病人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给病人以信任和安全感。④操作或治疗时向病人耐心解释清楚,对无法语言交流的病人可进行肢体安抚,适当掩盖病人的隐私部位,取得病人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患者要进行特殊检查、大小便时注意遮盖,减少病人的尴尬不适。不能因为病人的生命力递减而忽视其尊严的重要性,我们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患者维护自身尊严。
2.5 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
ICU护士通常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面对不同心理反应和需求的病人,有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护士任何异常的外部表情及动作的变化,都对病人、家属及同行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因此,为了增强病人的信心,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及提高工作效率,要求ICU护士对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无论工作逆顺,始终都能保持热情饱满、沉着稳定的情绪。
效果
ICU病人因病情危重往往预后差、费用高、不允许陪伴、对治疗不信任等,医护人员很少得到表扬。自从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多次电话随访表扬,综合满意度达96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显著改善,抢救成功率逐步提高,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树立了良好的护理形象,提升了医院的社会信誉度。
体会
人性化护理,使护士不再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3],护理人员转换了护理观念,学会了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工作中加强学习,完善护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只有注重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中,ICU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才能与日俱增,才能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庆华,刘化侠,杨新芳,等.华生人性照护论[J].护理研究,2004,18(2):2069-2071
【关键词】ICU;优质护理;探讨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我院领导积极响应这一活动号召,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同时进行“全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大会上,结合ICU的工作性质,我科积极申报成为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示范岗。开展2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方案及成效报告如下。
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会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
我科有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10人,2年内护士9人,平均年龄25.4岁。针对护士年轻,基础护理既脏又累,护士长精心策划,逐个攻破,并召开全科护士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全人”护理,并制定奖惩措施,与月底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由于ICU收治的患者均是急危重症患者,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任务重。随着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医患关系的紧张,护士的工作难度与日俱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ICU护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加强护士服务理念,正确认识基础护理,使全科护士充分认识到,基础护理不等同于护理员阿姨意义重大。
2 强化基础护理,加强督查力度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不间断的,随时存在,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1]。护士形象的树立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的[2]。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收治的病人来自全院各个科室,均是急危重症病人,实行24小时特级护理制度,对基础护理的要求多而且精细,每天由护士为病人剃须、剪指甲、床上洗头、理发、床上擦澡,进行会阴护理、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使患者保持三短六洁(胡须短、头发短、指甲短,皮肤、会阴、口腔、头发、指甲、床单元清洁),做到家属放心,患者满意。
3 人文关怀,加强舒适护理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nia认为: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理念越来越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更需要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护士开动脑筋,积极小发明、小创造:针对特别烦躁的病人容易坐起意外拔管,我们改良了约束带,自制了双腋下约束带,既减少皮肤勒伤,又增进患者的舒适感;对大便失禁的患者使用人工肛袋,防止出现失禁性皮炎;对术后清醒病人,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减轻疼痛;对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由于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护士们就自制了爱心书写板;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制定了床头角度指示卡,指导护理人员按要求抬高床头。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心,辅助以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
4 家属探视,搭建沟通桥梁
ICU的探视制度是重症医学科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交流的良好时机[4]。入住ICU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家属常常表现出极度的紧张与焦虑,同时,ICU的医疗费用与普通病房相比,高出许多,家属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ICU的探视制度,限制了家属与患者的接触时间,使得家属看护陪伴病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每天短暂的探视时间,家属探望患者后,随机性与医务人员交流,导致家属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不足,家属便会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因此,任何小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引燃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针对这一问题,全科护士讨论后一致认为,做好“四好工作”:探视前接待好、探视时沟通好、离开时提醒好、会见时解答好。科室专门腾出一间家属等候室,方便家属探视前在此休息等候;探视时,医护一体化,共同参与,责任护士立于床边,与家属沟通,值班医生巡视病房,随时解答家属疑问;探视时间到,医务人员亲切的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有其他需求,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提醒家属明日再来;每次遇有家属询问时,护士均要耐心解答,为了避免家属的不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科室规定,护士只负责解答患者客观问题,不做有关病情的主观判断,详细病情请家属咨询床位医生。此外,科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平台,每位患者入住时,责任护士与家属交代ICU的相关制度,并设有“家属沟通交流本”,方便家属留言,使得交流无障碍,信息更畅通。
5 院内转科患者随访制度
传统观点认为:ICU是一个单纯的急救与监护。为了实现对患者的全身心护理,我科延伸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通过回访,拉近患者与我们的距离,倾听患者在ICU期间的切身感受,了解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根据回访结果,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部分患者也向我们提出了衷恳的意见和建议。
6 讨论
ICU是医院救治的最后战斗线,医疗护理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决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之高。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患者的疾病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无论是护理质量还是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将患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于患者[5]。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术云.新形势下的基础护理重要性【J】. 河北医药,2008,30(4):568
[2] 乔晖,王欣然 .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3] 葛明霞,俞久美.电话回访出院患者的体会. 河北医学,2005,8,(9):53-55
【关键词】全程责任护士;I C U
ICU收治对象是病情不稳定需要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的病人,这里特殊的无陪护环境容易让病人感到孤独,家属感到无助,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将影响病人和家属与我们工作的配合,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变新的护理理念来体现出对患者和家属的人文关怀。为此,我科自2 0 10年1月开始引入了全程责任护士。ICU全程责任护士即负责在本科室及转出ICU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全程护理工作,使病人和家属满意。这一举措的推出,让每一位曾在ICU住过的病人都倍感温暖,也让ICU这个相对特殊的科室走近了患者,走近了家属。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
1 全程责任护士在ICU的引入
1.1 病人及家属的需求调查
为了找出传统护理方式的欠缺所在,了解ICU病人及家属对病区护理现状及制度的认可程度,我科于2009年11月由2名护理骨干对40名病人和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了他们常见的或不能得到满足的及其最关心的问题,结果分为四个方面:①护理技术:希望护士操作过程中注重关爱病人,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②护理服务:希望能享受到温馨、舒适、平等的服务。③知情权:要求及时告知病情,以便减轻焦虑心情。④护理指导:80%的家属提出病人出科后依然希望能得到ICU护士的系统护理指导。
1.2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认识,转变观念
针对病人的需求,参照美国的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提出全程责任护士的概念。利用晨会时间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深入学习整体护理的知识,引导更深入地理解全程责任护士的内涵,并给予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
2 实施方法
2.1 病例的选择
选择在ICU入住超过二天病情稳定后转出,但仍在我院继续治疗的患者作为全程责任护士服务的对象。
2.2 全程责任护士的选择
选取在ICU工作满三年,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较强沟通能力的护士担任全程责任护士。
2.3 全程责任护士的工作方法
2.3.1 正在ICU住院的患者:首次接诊的护士即为该病人的全程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要充分评估患者,主动向病人(清醒配合)和家属做完整的介绍(如自己是该病人的责任护士、特殊的病房环境和探视制度等),请病人和家属放心,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病人住在ICU期间,责任护士必须尽快熟悉并了解病情,每天抽出时间及时与家属沟通。沟通的内容可为病人目前的状况,安慰鼓励家属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知道要努力的方向和配合方法,其主题是:我们一起在努力。
2.3.2 转出ICU但仍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主要采用电话回访和临床回访。电话回访视病情而定,一般在病人出科之后的12~24小时,主要是问候病人,了解出科后的情况并征求其意见。
3 效果
3.1 患者及家属对ICU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ICU全程责任护士引入后,随机对曾经在住院的患者18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与引入前同样方法调查的150例进行比较,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及家属对I CU护士的满意率2010年较2009年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人一入住ICU,就有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使病人和家属有归属感;转出后病人和家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疾病护理知识,随访可为出科后护患之间的沟通架起桥梁,用于弥补出科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护士走到病人床边,倾听病人心声、了解病人各方面的情况,给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同时可与病人和家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4];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使病人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此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2 提升ICU护士职业价值感
ICU全程责任护士感受到:“走出科室,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亲临指导,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感觉病人需要自己。”通过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病人和家属,从而使自身价值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升华。
3.3 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做全程责任护士,改变了旧的服务理念,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护士不断地发挥和扩展护理职能,加深护患感情,增加了患者的认可度,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树立了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这种好的印象会潜移默化去影响他人,从而提高社会效益。
3.4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为能确保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全程责任护士必须具备更丰厚的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这促使其自觉地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在做全程责任护士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沟通技巧和人文知识,其专业素质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论文摘要: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而且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作为ICU护理人员,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需求、逐步完善基础护理是保证各项监护工作圆满完成的重要环节。
基础护理是既涵盖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门技能,护士必须将知识、智慧、技术技能结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护理。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1 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树立护士形象
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质量,尤其在ICU无陪护的情况下,当护士为患者剃胡须、剪趾甲、洗头、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时,不但增加了护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觉的护士“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洁”(头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头发、口腔、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位清洁),使家属安心、放心,同时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护士形象的树立正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1】
3 高质量基础护理体现丰富科学内涵
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对病人康复、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每位护士,不论学历、职称,基础护理技能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3.1 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个体化,【1】在不影响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如心理护理,因患者的文化层次、身份背景、宗教信仰不同而不同。
3.2 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专职化,【1】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重大,经过专业培训过护士才能胜任。在英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培训重症监护护士及其重症护理助手(CCAs),专门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训课程,由SouthBanK大学最终贯彻【1】。
4 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1】。
5 高质量基础护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5.1 ICU的患者大多为生活无自理能力,需要帮助翻身扣背、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营养支持、肢体功能锻炼、生命体征的测量、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的维护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5.2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的,不间断的,随时存在的,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的。【2】
6 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3】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而且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因此作为ICU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学习园地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护理科研领域中不断创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细心、爱心、用心、耐心”,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乔晖 王欣然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 2005,11(17):1397-1398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ICU;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10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任何护理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静脉留置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应用,自该项技术应用以来,因其有独特的优势而越来越多地在临床科室应用,比如具有安全迅速、便于固定和减少反复穿刺等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2]。在重症患者护理方面优势尤为突出,能够为护士节约患者静脉穿刺的操作时间,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操作,为临床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但是,该技术作为有创操作存在风险因素。为此,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优质护理服务,针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本研究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1年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768例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76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A组和B组,在A组325例中,男173例,女15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68±13.45)岁;而B组443例中,男236例,女207例;年龄18~65岁,平均(42.17±13.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仅给予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措施,而B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针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经过优质护理小组成员为期1年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主要有:①静脉留置针脱落;②液体渗漏;③静脉留置针阻塞;④导管相关感染;⑤静脉炎。
1.2.1 A组护理方法 给予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及为患者执行各项操作后均洗手,避免交叉污染,且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避免医疗卫生用品消毒未到位引发的感染。
1.2.2 B组护理方法 (1)静脉留置针脱落护理对策 ①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宣教,避免肢体过度活动,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汗出时及时擦干,更衣时不能将导管拔出,而对于躁动患者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约束,同时加强观察,及时发现静脉留置针异常情况;②牢靠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必要时用夹板或自粘绷带固定。(2)液体渗漏护理对策 ①组织护士静脉留置操作学习,提高穿刺技术水平;②护士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合理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和血管,避免反复多次在患者的同一部位穿刺;③护士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渗入皮下组织的液体,及时处理静脉留置针输液故障。(3)静脉留置针阻塞护理对策 ①加强对清醒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健康宣教,让其明白在静脉留置针期间穿刺侧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肢体下垂局部肢体受压等,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床边护士,同时加强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②规范静脉留置针封管操作,封管时,均匀推注肝素盐水溶液,推注时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注意推注速度,边推边退针,并缓慢拔出注射针头,保持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防止回血现象,避免堵塞。(4)感染护理对策 ①提高护士的无菌意识,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②加强环境管理、空气消毒、室内定时通风;③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一旦发现穿刺口红肿则立即拔除留置针,先局部按压后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洗澡时用干净塑料袋妥当包扎。(5)静脉炎护理对策 ①了解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选用较粗大、回流畅通的静脉,减慢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入滴速,且在输注前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动作轻柔,减少静脉壁损伤概率;③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缩短留置时间过长,减少静脉炎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B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作为新兴的一项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而在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1,2]。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够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得到医患双方的普遍认可[4,5]。但是,静脉留置针在本院广泛应用后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静脉留置针脱落、液体渗漏、静脉留置针阻塞、导管相关感染和静脉炎等输液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给患者带来新的问题[6,7]。为此,查阅大量文献[8,9]并总结经验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规范护士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过程中的行为。
既往研究报道:优质护理理念先后在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应用并取得效果[10,11]。本研究选择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76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现:B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P < 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2],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士对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护理风险认识,明确了解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类型和发生原因,规范护理人员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操作,使得其护理行为完全符合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重症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14-215.
[2] 王建荣,蔡虻,呼滨.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8.
[3] 钟印勤. 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09-111.
[4] 罗惠芬,龙翠云.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3-624.
[5] 冯广华.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0, 16(15):72-73.
[6] 赵素新,王翠云,刘静雯. 静脉留置针应用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69-70.
[7] 康建荣. 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识别和护理干预[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83-84.
[8]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9] 郑燕,张晓捷. 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88-90.
[10] 彭利平,丁汉升.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112-114.
[11] 钟慕贤,黎俊红. 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5-116.
【关键词】 ICU综合征;护理干预;预防对策;满意度
ICU综合征的发生可造成重症患者其他并发症率提高, 不利于后期治疗恢复, 严重者可造成心理、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1]。对此如何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成为当前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中较为关注的课题, 本文回顾分析151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临床资料,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服务, 其有效避免了患者发生ICU综合征,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ICU收治的患者151例, 男73例, 女78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51.7±6.5)岁, 其中手术患者69例, 危重症患者82例, 已排除精神、认知功能障碍, 重症无意识患者。采用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中男36例, 女39例, 年龄19~66岁, 平均年龄(52.4±6.1)岁;观察组中男37例, 女39例, 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51.1±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ICU重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
1. 2. 2 观察组 针对重症患者心理干预、环境以及病症特点等制定全面综合性个体化护理措施进行服务, 具体如下:①认知、心理干预。ICU收治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者, 其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一定压力, 同时这种心理状态也与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了解认知情况及文化知识水平相关。其贝克认知法早已证实错误的认知可造成自错误的判断与推论, 导致负面的情感和行为。重症患者普遍对自身病情知之甚少, 其心理多伴有紧张、焦虑之感, 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可引发抑郁恐惧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可在患者入院后对相关疾病及治疗过程给予相关知识宣教, 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支持, 行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行为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允许的状态下, 可鼓励其适当进行肢体活动, 增加自身主观能动性。比如适当帮助患者翻身, 床上适度伸展四肢, 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配合治疗;另外在护理期间护士还需注重观察记录患者情绪、认知方面情况, 若患者出现失眠、抑郁、焦躁、抵触ICU治疗等异常情况时, 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给予行为、情绪疏导干预。③环境干预。重症医学科的环境对于患者治疗具有明显影响, 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病区环境的清洁, 合理控制病室温度, 调节照明设备亮度, 避免光照源刺激患者双眼, 严格保持昼夜规律;另外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规范划分病区, 必要时可采用屏风或布帘进行隔挡, 减少患者间不良反应或情绪的影响刺激。④音乐情感支持。在治疗期间可采用音乐疗法缓解患者情绪, 如定时在病区播放轻柔、舒缓的轻音乐, 同时护理人员采用柔和、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 倾听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承受的疾病痛苦, 让患者充分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 通过针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 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
1. 3 观察指标 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来评估本次研究中患者是否存在ICU综合征, 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症状患者对ICU治疗期间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14, P=0.0083
3 小结
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拯救患者生命最为主要的战场, 其各种设施、治疗、护理手段均将抢救生命作为主要目的[2]。因此ICU病区各类医疗设备较多, 造成患者病区活动受到限制, 加之病区环境的陌生及各类指示灯、报警噪音等产生以及与亲属的隔离, 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等因素均会对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部分患者因而产生认知功能紊乱或行为异常等变化。这类负面心理可导致患者情志失畅, 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不利于治疗恢复, 更甚者易造成病症进一步扩展加重[3]。而本院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来防治重症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情况, 有效缓解、消除了患者负面心理, 降低心理压力, 为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 同时规范、优质的护理也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轮盟, 郭永波, 张磊, 等.对ICU 综合征护理干预的探讨.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1):331-332.
[2] 张晶晶, 张志刚.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征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7):55-57.
关键词:基础护理ICU危重病人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21-01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ICU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1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对基础护理实施过程的管理
制定了基础护理质量目标,只是为做好基础护理找到了开端,最重要的是要使全体护士掌握基础护理方法,做好预见性的护理。针对RICU年轻护士多、缺乏护理实践经验的弱点,逐一现场操作带教,使年轻护士确实掌握操作方法。
2.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结合医院护理部定期开展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全体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同时根据ICU危重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培训如: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为带有多种治疗引流管路的病人进行床上擦浴和更换床单法,对不同程度、不同致伤因素的皮肤护理方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胃管置入法,各种治疗管路、引流袋标示与固定法,为不同专科患者设置肢体功能位,终末床单位处理法,正确洗手方法的训练等。
2.2基础护理程序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量、护士工作能力安排监护人员,这样既保证了监护质量,锻炼护理队伍,又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找到依据。上午是ICU医生、护士进行诊疗的时间,我们将擦浴、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措施集中改在治疗活动相对较少的午后进行,可使临床治疗与基础护理减少相互干扰,有利于整体监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减少了夜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3健全基础护理制度。为全面、客观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情况,建立“ICU基础护理措施单”,护士每完成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后即打钩标示,既防止遗漏、又便于工作检查。急症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快给予患者卫生清理,对病情观察、减少感染、预防皮肤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护士要不断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对于一个大便失禁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无糜烂、床单无污染,需要各个班次护士的通力合作。
3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的管理
质量目标要求是可测量的,并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将基础护理内容细分为40项,护士长采用护理查房和跟班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基础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和评定护理质量的依据,纳入学分考评和奖金管理。
4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
5持续质量改进与创新,不断满足质量要求
事物具有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许多基础护理方法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互相学习的经验和护理科研的成果,通过临床护理实践认识到:只有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保证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6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最后要强调基础护理操作中物品配置与使用同样重要,如松软的床垫、干净平整的衣裤、被褥、含有香皂香味的毛巾、清爽的护肤粉、散发着少许消毒味的护理工具等。避免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器械和含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一定需要使用,则做好保护工作,如器械上可用纱条包住,病人可带口罩、眼罩等。
参考文献
[1]高钰琳,陈佩文.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存在争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39-240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29-03
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急诊多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科室,患者病情紧急严重,治愈的难度较高,对护理要求相当严格[1],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及医疗设备,提高ICU的救治水平,确保护理无差错,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2]。本院ICU对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和比较两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104例呼吸衰竭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1~72岁,平均(42.94±2.83)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2~72岁,平均(41.11±2.0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病情进展、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室整洁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 成立护理研究小组,制订临床护理路径 在临床护理中成立专业的护理研究小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心理状况,从而制订可行性的临床护理路径[3]。通过掌握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结合医生指导建议,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路径表,实现规范科学的路径实施[4]。按照患者住院时间为标准积极制订从入院时至出院时每天的路径护理,如入院第1天热情介绍医院环境,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第2天向患者传递疾病治疗等相关信息,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程度;入院第3天进行抢救患者,加强呼吸机使用管理,预防出现呼吸困难,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处理循环系统障碍。
1.2.2 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通过短期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开展临床带教及护士长的指导与培训,使医护人员可深入认识呼吸衰竭防治措施、诊疗进展、发病因素等[5]。针对护理路径表,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指导,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协调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3 落实临床护理路径,合理评估护理效果 ①护理人员认真讲解护理路径及路径具体内容,每完成一项护理,需要患者签名确认,增强患者对护理的配合程度[6]。②根据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每天积极落实护理措施,尽量满足患者各种需求。③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开展情况,确保护理制度得到落实。④如护理操作违背护理路径的方向,护理人员必须要做“×”标记,立即上报护士长,并及时召开护理路径研究会议,明确疾病发展护理对策[7]。⑤在患者出院后,认真对比实际疗效与制订的护理路径,全面评估护理效果;最后进行总结护理经验,为接下来护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费用,统计患者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自发性气胸、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8],进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自发性气胸、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50例(96.1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37例(71.1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某一患者,共同组织护理人员成立合作小组,从而制订检测、治疗、护理、康复等系统措施[9],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病情康复,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基础上,质量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10]。由于ICU科室患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1],因此,护士应全面分析患者个人情况,掌握心理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加强与其的沟通与联系,且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12]。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研究小组,ICU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有计划、系统地实施各项临床护理,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需求,有效避免护理纠结事件的出现[13]。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联系,彼此相互交流有效的医疗信息,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14]。护理活动中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工作的计划和预见性提高了护患双方行为的主动性[15],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一、ICU工作人员年轻,平均年龄为29岁。有一股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加强诚信建设,尽力体现人性化服务,时时为病人着想。努力营造一个整洁、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不责备病人,不推诿病人,不讲不利于医院形象与病人感情的话。“有危必救,有求必应,争分夺秒,救命第一”是我们一贯的口号,只要科室一有需要,大家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大家都是主动要求加班,尽心尽职的为患者服务。一如继往的杜绝“回扣”与红包现象,以提高医院两个效益为既己任,团结一致,学法知法守法。在万人评医、医院管理年等各项活动中积极参与创建、不拖后腿,力创优先。
二、努力学习,加强岗位练兵,规范技术操作,ICU是一个高危科室,危重病员多,病情变化快,抢救频率高,护理工作量大,且病员对我们的护理要求高,为了适应医疗发展的需求,大家都是刻苦学习,现有本科学历八人,本科在读十人。在技术操作上,我们是每周一小练,每月一大练,苦练基本功。在医院护理技术操作比赛中名列前矛。同时为了提高科室抢救应急能力,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我们有计划的选送医护人员到上海、南京等上级医院进修培[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训,引进了新技术、开展了PICC、桡动脉穿刺、无创机械通气、微量泵量化治疗、CRRT等护理技术,同时还为开展IABP急救技术做好了准备。使抢救技术与应急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救治破伤风患者,成功率几乎为百分百,对于重症胰腺炎、综合性外伤、
COPD、重症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在整个泰州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处理医患关系的问题上,我们对工休座谈进行了创新与改造,真正做好医患沟通,了解病人需求,工作中不厌其烦,从科室环境到护理服务质量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