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XX选聘到职以来,积极为我镇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建言献策,对我镇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镇提供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工作期间,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带政策、带技术、带信息走村入户向农民宣传中央、文件精神,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新品种、新技术,面对面地帮农民分析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
二是认真抓好基础教育和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力度。本着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出发点,举办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农业技术,同时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重点,培训他们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带动全村科技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专长,更好的为全镇农业生产和生活服务。自聘任以来,举办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班6期,无偿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为儒林方、水西方、圈子方等农业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服务,受益农民达多达1万余次。有效地打为发展我镇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山大的多名农技专家分期分批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技指导,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重点指导农民当前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科技服务,解决了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农民得到了实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学习应用农业新科技的热情。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坚持深入田头,精心组织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病虫防治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有关知识。先后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畜禽防治等项长效与突击活动。
同时他对我镇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出的诸多合理化建议已被我们采纳,带来的前沿农业生产技术已使全镇成千上万的农民受益。下步,我们将通过徐坤教授进一步加大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沟通交流,通过其引进新技术、争取科研项目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2016年工作目标
1、农业调研:以打造“世界的菜篮子”为起点,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深入调研农业发展的特色与不足,确定适合我镇实际的农业特色发展目标。
2、基地建设:继续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建设区域化种植基地、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形成规模化优势。
3、配套设施建设: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农田水、路、电网,为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高端农产品提供支撑。
4、科研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引入科研项目2-3项。
三、2016年工作计划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SWOT分析; 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006-01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的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组成农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的发展格局。[1]目前我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优势和困境并存的局面。
一、我省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自然禀赋
自然禀赋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包括所处地理位置、水资源、气候条件等。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需要这些先决条件,离开这些,农业将无法生产,更不可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当地的自然禀赋也间接地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以农产品为经营对象的加工企业必定依赖于当地的农产品原料。[2]
陕西南北纵贯三个气候带,因此陕北、关中、陕南的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各有特色。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猕猴桃为主的关中农业产业带;以苹果、奶山羊、设施蔬菜为主的渭北农业产业带;以名优杂粮、白绒山羊、大红枣为主的陕北农业产业带;以中药材、瘦肉型猪、农蚕、茶叶、食用菌、油菜为主的陕南特色农业产业带,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发展。
(二)弱势(weakness)——内在局限
1.地处内陆,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货物畅通,在瓜果蔬菜的时令季节,除了企业的收购外,农户要解决部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极易出现农户或摊贩占道经营零售直销农产品的现象。
2.农业科教培训和法律支持机会缺乏。专家指导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农户,只能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广播站”,部分农户就无缘接受现代农业知识。当失地农民转变为剩余劳动力时,受市场壁垒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年轻型农民往往就职于脏乱差累的行业;老龄型农民则因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倍受用人单位歧视,心理无助感与社会的疏离感增加,甚至怀念农村生活,与城市化进程截然相反。
3.农村老龄化严重。农业在现阶段依然需要手工劳动,青壮年向城市的流动加剧了农村的凋敝,部分中老年农户在农忙时节,明显感觉体力不济,农业、民间文化及手工艺面临着后继乏人局面。
(三)机会(opportunity)——制度供给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种组织模式的构建及其发展变迁过程受到制度供给程度的影响,如果没有政府在制度上提供的保障,这些组织模式就很难得到发展和复制。[3]在我省部分县区经济水平发展较低、人口素质水平相对偏低的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低水平对各种相关政策的需求也较低,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者,也是制度的需求者,企业与农户则是单纯的制度需求者,这些地方有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制度供给往往相对滞后。《意见》对于我省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威胁(threat)——发展“瓶颈”
1.“品牌农业”生产意识不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品牌经济”,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用集约的方式把产品的质量、服务等综合信息传递到消费者中,不但可以降低顾客搜寻成本,同样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交换中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我省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受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方法的影响,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缺乏,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等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透,主动积极参与意识和观念不强,因此,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度低,导致特色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包装简陋,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树立。
2.科技支持力度不够。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开发体系和推广体系,把研究出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推广的环节有效地转移到农户手中。目前,陕西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比较普遍,高新技术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还较少,农作物栽培技术比较短缺,许多现代化的生物科技、设施农业、信息技术等还未得到很好地应用。最后,农业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低,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3.产业经营程度较低。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陕西的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影响力有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完全形成。
二、发展陕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合理化建议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化
要正确了解我省各县域的农业特色,吃透县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特色,从简单的集约化逐步过渡到产业化经营,政府并给予政策倾斜与帮助,建立和树立典型,抓点示范,以点带面。
(二)发展我省特色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
努力实现增强陕西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首先,积极鼓励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域保护;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品牌,并进行商标注册和国际质量认证。其次,做好名牌延伸工作,在提高地域形象的过程中创立区域产品的整体形象,发挥名牌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后,要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和电视台、电台、网络、简报等媒介,广泛宣传推介名牌产品,提高陕西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市场信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加强特色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提高我省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各地实际,多途径地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加快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第一,以现有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为依托,吸收农民入股、入社。组成企业与农户连心连得的合作经济组织。第二,以供销社为依托,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建立与农户的新型合作关系。第三.以专业协会为依托组建合作组织。第四,将现有的松散的、初级的联合体上加以引导规划,使其成为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第五,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在一家一户办好。要鼓励引导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按照“自主经营,自愿结合、市场调节、相互扶持、利益均沾”的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保护价制度、合同制度等基本制度,并引导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四化”发展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县域经济主要指建制县域及县级市域的经济,它是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和支撑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县域土地辽阔,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3%;县域人口数达1918.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70.4%;县域GDP为5346.5亿元,占全省GDP的56.5%。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吉林省整体经济的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吉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只有延吉市能够进入全国百强县。2012年,党的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四化’统筹发展的道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四化”统筹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吉林省县域“四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1、指标体系的选取
根据可行性和可得性原则,本文选取下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工业化指标:包括工业化率、人均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人均GDP;城镇化指标:包括城镇化率、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农业现代化指标:包括机耕面积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财政支出用于农林水事务、人均农业增加值;信息化指标:包括人均信息消费额、人均电信产业、人均邮政业务。
2、“四化”发展现状
本文根据《吉林省统计年鉴2012》选取相关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吉林省40个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结果如下。
(1)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为前郭县、珲春市、乾安市等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丰富的县市,而洮南、柳河、辉南县等地区的工业基础薄弱,工业资源欠缺,工业化程度低。
(2)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延吉市、图们市、临江市等地区的城镇化排在了前列,这些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较好,镇赉县和通榆县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柳河县和扶余县地处山区,城镇基础设施较差,城镇化水平低。
(3)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排名表(见表3)中我们看到:榆树、德惠、九台、农安这些农业大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而延吉市和图们市虽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其农业投入不够,农业发展水平落后。
(4)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延吉市、珲春市和图们市的主成分得分较高,这些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快,而梨树县和通榆县等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
二、“四化“综合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为了了解各地区“四化”统筹发展水平的现状,本文利用SPSS软件,根据以上40个县的“四化”主成分得分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地区:包括前郭县、乾安县、桦甸市、磬石市,此类地区的工业化和农业化发展水平较城镇化发展水平要高一些,信息化发展水平一般。
第二类地区:包括延吉市、珲春市、集安市、图们市、临江市、长白县、通化县、抚松县、靖宇县,此类地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水平发展较高,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较落后。
第三类地区:包括通榆县、和龙市、洮南市、龙井市、安图县,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较落后。
第四类地区:包括榆树市、德惠市等剩下的22个县,此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好,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较落后。
三、促进县域经济“四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吉林省县域地区“四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我们看到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根据“四化”发展的不同状况,下面对以上四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类地区,如前郭县和磬石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但却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其工业化的发展布局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要将分散的小型工业区集聚起来,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进行厂房联建和标准厂房建立,以此来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充分融合,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此外,地域相邻的县与县之间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差异小,交通便利,所以要充分利用这种相邻优势,加强交流和地区间的合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第二类地区,此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落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不能积极地带动和促进农业化发展。所以,要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加强市场的紧密对接,供其所需。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和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加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对农业化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动力作用。
第三类地区,此类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较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如通榆县地处吉林省西部干旱区的县市,自然环境不利,所以要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盐碱地的治理和植被的恢复,改善灌溉条件,发展节水型的特色农业,以此来提高农业化的发展水平。此外,要充分利用地区的工业资源,来提高自身工业的发展水平。向农业和工业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发挥城镇化和信息化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四类地区,对于此类地区,首先要继续推动农业化向较高的水平发展,因为这是本地区具有的较大的优势,而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外,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虽然较低,但是工业基础比较好,所以要充分利用资源,制定有效的发展政策。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信息化的发展,以此来提高生产率,这样也会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从而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注:本文是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12YJC790139);吉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三化”统筹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编号:2013158)的中期成果;吉林省社科基金,吉林省“四化”同步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编号2013B221)。)
【参考文献】
[1] 蒋北岗: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以云南省为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 龚署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 刘国富、刘静: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思考[J].东北亚论坛,2006(2).
20*年以来,在县纪检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民主评议”活动的规定要求,紧紧围绕“谋求新跨越,打造新*”总体目标,以“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行业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手段,整顿和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使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夯实行风建设基础
为搞好行风建设,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制定了《农牧局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领导接待日制度》、《首问责任制》、《农牧局干部职工工作规范》、《AB岗工作制度》、《廉政提示卡制度》等23项规章制度,公开了各种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绘制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流程图。并将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材料进行汇集,按一定顺序排列,制成电子版,打印装订成册,报纪检部门,共打印装订了5本。多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组织学习县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农牧局行风建设实施意见》,确保行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落实制度,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首先,实行工作公开制。在明显位置设立公开栏,公开我局的职能职责、办事流程、项目建设、收费标准、行政权力等内容。其次,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在公开栏向社会各界公开服务承诺,监督电话,同时,设立了农技服务热线和农资打假举报电话。三是实行行风建设责任制。局长与各付局长建立行风建设责任状,各付局长对主管股站负责,各股站长对职工分别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发生的违纪事件和不正之风等问题,及时组织查处。并把行风建设责任制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行风建设考核不合格的股站不得评为先进股站。
三、强化服务,助农增收,积极为农业发展服务
1、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一是努力开展“一抗双保”。自20*年10月份小麦播种以后,我县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为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从2月10日开始,由局农业技术人员在*电视台《田园经纬》栏目发表为期一周的电视讲座。同时,出动技术人员460人次,深入全县10个乡镇区545个行政村,张贴发放《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建议》6000余份。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月12日,组织全局48名农业技术人员,分赴全县9个乡镇545个行政村,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通过召开现场培训会、利用村级有线广播、举办电视讲座、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共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856场次,举办电视讲座10期,培训农民、科技示范户、肥料经销商7.5万人次,发放宣传册、明白纸8.2万份,赶科技大集28次,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8%。市局在我县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市推广了这一经验。
2、开展科技服务,保障农业生产丰产丰收
20*年以来,我局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力度,使粮食生产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小麦种植面积38万亩,平均亩产425公斤,总产16150万公斤,较去年增产6.2%。玉米35万亩,平均单产516.7公斤,比上年增加91.7公斤,总产1810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3182.5万公斤,增加21.3%,成为全省13个连续6年实现粮食增产县之一。
一是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6项主推技术和18个主导品种,推广面积40万亩。二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对全县110家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科技培训,受训辐射人数达3万人。去年冬季,开办阳光工程培训班3期,培训沼气池建筑工、农机维修、畜牧防疫技术人员280人。三是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认真做好全县4个区域站的建设工作,做到办公场地、人员配备、设备购置、制度建设四到位,构建起上下贯通、四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与防治。对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四类作物的20多种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监测,并制作病虫简报。全年上报病虫观测资料102期,专题汇报12次,《病虫情报》20期3万份,进行病虫电视预报5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指导病虫害防治662.69万亩次,挽回各种作物损失2.2万吨。五是搞好农机技术服务。在“三夏”“三秋”农忙时节,组织农机技术服务队,辗转田间地头,进行农机具的维修技术服务,保证农机具技术性能的发挥。同时在“三夏”生产中,引进外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300台来我地进行麦收作业,以抢收、抢种、抢农时。
3、实施生态富民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们在实施好农村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抓了沼气物业服务网点建设。一是抓管理,完善沼气物业服务网点运行机制。加强村服务网点内部建设,实行“能人领办,同业组合,民主管理”的运行模式。二是抓服务,树立沼气物业服务网点良好形象。实行绩效挂钩管理方式,焕发了服务人员“比学赶帮”的工作热情,有效保证了用户沼气使用率和服务收益的双增加。三是抓市场,拓展沼气物业网点服务领域。通过宣传培训、增加沼气储料池等手段,使沼气物业服务范围由本县扩展到周边县市。
四、精心谋划,稳步实施,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我局立足于“引进实施并重,建设管理并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取得显著成效,20*年,共谋划、引进、实施项目9个,落实资金2742.5万元。
良种补贴项目引进中央补贴资金998万元,其中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412万元;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376万元;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引进资金210万元。由县财政局年底前利用一卡通的方式将资金发放到农户。
农产品质检站项目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项目正在进行当中。
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引进资金335万元,其中引进中央补贴资金300万元,省级补贴资金35万元。共补贴拖拉机74台,玉米收获机械44台,耕作机械9台,播种机械1台,茎秆收集处理机械4台,植保机械9台,中耕机械320台。
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落实资金796.5万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00个。
基层农机体系改革建设示范县项目引进中央资金100万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38名。
有机质提升项目引进中央资金60万元。开展有机肥补贴工作,实施面积3万亩。
设施蔬菜项目引进中央资金80万元。新品种试验示范150亩,应用膜下微滴灌500亩,应用膜下沟灌1000亩芦笋新品种试验示范700亩。
测土配方施肥巩固县项目引进中央资金35万元。分析化验土壤、植株样品1000个,布置田间肥效试验和对比试验各10个。
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项目引进中央资金38万元。在审坡、紫塔两个乡镇分别建立两个玉米万亩示范方实现玉米单产800公斤产量目标。
五、集思广益,加强监督,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召开服务对象和执法对象座谈会,走访服务对象,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认真听取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方法。同时,聘请行风评议监督员16名,设置征求意见箱1个,监督电话1部,征求意见簿1本,加强对我局行风评议工作的监督。先后召开座谈会6次,组织明查暗访11次,走访社会群众200余人次,受理来信来访20人次,发放行风评议问卷269份,有利推进了我局行风建设工作。
六、规范程序,严格执法,保护群众根本利益
关键词:六安市;休闲农业;层次分析法;SWOT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以自然生态与淳朴人文资源为核心的旅游需求逐渐增强。休闲农业也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妥善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等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主要在21世纪初期,以2006年研究成果最为显著。在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中,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葛深渭、王金龙、戚永欢、罗继春等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既为城市居民外出休闲旅游积累了大量的休闲资金,又为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接待游客奠定了物质基础。张建国、俞益武、朱志良等认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与农村环境的大的反差,让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曾玉荣、罗继春等认为我国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出行旅游提供了必备条件。郭威认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交通运输的发达为城市居民出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刘莹莹、原梅生等认为发展休闲农业最核心的因素是农业资源的丰富。葛深渭、刘莹莹等认为一定的资金积累是休闲农业的动力血液。通过阅览文献,结合六安市的实际,在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影响因素与主要发展模式。
一、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SWOT分析
六安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数量丰富,在发展休闲农业中具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着挑战,又有战略机遇。就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需求,根据六安市实际情况及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见表1。
(一)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六安市在发展休闲农业有三方面的优势:农业资源与农耕文化丰富、市场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及农耕文化丰富,六安市临近大别山,农业资源独具特色,植被覆盖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64%,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好。区域范围内大量的竹林、松林是负氧离子的高效释放源,是大别山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市场区位优越。六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腹地,东往合肥、南京市相连,南与九江、武汉接壤,西通古都西安,北接洛阳、郑州等市贯淮济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安徽省经济建设发展,合肥经济圈的建设,六安市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尤其铁路建设,开通了六安至上海、武汉、南京与合肥的动车组,极大的缩短了与旅游地的距离。农业产业基本形成。六安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水产品、茧丝绸、油茶、六安大麻、中药材、草竹柳编等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59家,市级266家。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55处,4A级以上旅游景点19家。目前,已形成4条主要旅游线路。
(二)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
六安市毗邻大别山,属于山区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旅游区景点分散、缺乏规划。由于缺乏专业性的规划设计和深度开发建设,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成为阻碍六安市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有特色的景点分别在金寨、霍山、寿县、舒城。高水平建设队伍缺乏。村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不利于农业产业机构的转变与休闲农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不利于休闲农业高效率与科学化发展。发展资金匮乏。2012年六安市国民生产总值为918.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总值为296亿元,占全年GDP的32%,;第三产业的投资总额为329.6亿元,其投资产出比为1.1,其中旅游年收入为98.6亿元,占第三产业收入的33%,六安市旅游业投资比较小,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三)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
在宏观层面,休闲农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有关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1年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08年六安市出台《六安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管理办法》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机构优化等都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发展机遇。在微观层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合肥经济圈的建设,人们对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及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客源丰富。因此,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潜力比较大。
(四)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威胁
随着国家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支持,各地区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全国、华东地区同质旅游目的地较多,高端客源市场竞争激烈。大量休闲农业点的出现,由于缺少科学合理规划,规模比较小,难以与大型综合的休闲农业竞争。另外,盲目建设休闲农业区,使得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不利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也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构造与分析层次模型
模型主要根据SWOT分析模型原理, 将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要素分为内部优势Si(i=1,2,3)、劣势Wi(i=1,2,3,4) 和外部机遇Oi(i=1,2,3)、威胁Ti(i=1,2,3)。用层次分析法对发展休闲农业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关键的环境因素。采用AHP方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建立判断矩阵前,咨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并进行实际调查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所有因素的CR
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农业资源及文化丰富、高素质高水平队伍的缺失、发展资金缺乏、市场潜力比较大、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在SWOT分析时,由多位专家评判得出可供选择的总体战略―规模化休闲农庄发展战略、资源优化战略、可持续与循环发展战略、品牌战略。根据上述分析,构造最优战略选择模型, 如图1。
专家给上述关键因素进行两两成对打分,得出准则层因素对目标层因素的成对比较矩阵A (1)。
A(1)=1 3 2 3 51/3 1 1/2 1/3 21/2 2 1 1/2 11/3 3 2 1 21/5 1/ 2 1 1/5 1
计算矩阵A(1) 的最大特征根λ=5.283,对应的特征向量:X(1)=[0.403 0.12 0.144 0.24 0.092 ]T。一致性检验得:CI(1)=(λ-n)/(n-1)=0.071,当n=5时,RI=1.12,一致性比率:CR=CI(1)/RI=0.063
B1=1 31/2 31/3 1 1/5 1/32 5 1 21/5 3 1/2 1
B2=1 2 3 31/2 1 2 11/3 1/2 1 11/3 1 1 1
B3=1 2 3 21/2 1 2 1/21/3 1/2 1 1/31/3 2 3 1
B4=1 3 2 51/3 1 1/2 21/2 2 1 21/5 1/2 1/2 1
B5=1 3 2 1/41/3 1 1/3 1/51/2 3 1 1/34 5 3 1
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权向量, 做一次性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当n=4时,CRk(2)
得出组合权重为w=(0.904 0.335 0.558 0.653)T。因此第一种方案为最佳方案,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发展规模化农庄。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AHP方法对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进行SWOT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基础建设。资金来源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二是民间投资,主要是指民间团体、企业、合作组织等。六安市位于大别山区,基础设施薄弱。政府部门应投资改进地区水、电、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六安市休闲农业旅游网建设。
其次,休闲农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并不是说休闲农业区越大越好,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发展规模建设,可以采用资源重组与小型企业兼备等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市场竞争力,减少盲目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标准化建设,就是休闲农业区的住宿、餐饮、购物等完全按照相关法律与法规进行规划,对不符合规定的休闲农业区严厉取缔。园区建设需要招揽人才,用提高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
再次,加大宣传,打造优质品牌。采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加大对休闲农业区的宣传,创造特色品牌。好的品牌由高质量的产品作为支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采用最新的技术挖掘当地农业文化,通过加工润色,创造本地区的特色产品,利用严谨科学的营销策略,打造优质品牌。
最后,健全部门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分散化经营、重复建设等现象比较严重,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验收关。通过实地调查后,考虑是否允许办理营业执照。建设专门的休闲农业办公室,综合处理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译文,陈泰名,孙强.基于SWOT分析的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9).
[2]王庭,于佳华.基于SWOT模型的六安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3]万青.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03).
[4]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六安旅游网,2013-02-07.
[5]杨炜.乡村旅游开发问题初探―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J].旅游经济.2012(12).
[摘 要]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布局合理化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新疆克州地区农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该地区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进行动态化定量分析,评价并确定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并提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建议。
[ 关键词 ] 克州 优势产业 比较优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全州东西长约50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总面积7.2468万km2,90%以上为山区,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也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战略重州。到2007年底,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9.71亿,较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27:17:56,农业成为继外贸业后的第二大支柱性产业,按照“调优种植业,突出畜牧业,大上林果业”的发展思路,将比较优势理论用于农业优势产业量化选择中,对于识别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中逐步发展起来到。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国家之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为贸易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嘉图(Ricardo,1817)、赫克(Hecksche,1919)、俄林(Ohlin,1933)。比较优势原理主要论证了地区之间在区域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基础上开展贸易的互利性,区域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区域专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如巴拉萨(Balassa)和皮尔逊(Scott R•Pearson)等人在计量经济模型上加以发展,力图科学、准确地测量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该方法逐步拓展到农业领域。目前,主要有6种较为常见的比较优势计量方法与测度模型,如:1.“显示”比较优势法(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2.净出口指数(Net Exports);3.劳动密集指数法(Labor Intensity Indices);4.区位商法;5.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DRC);6.区域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首推区域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本文采用该测度模型对克州地区农业优势产业进行量化选择与分析。
二、比较优势指数法测度模型
本文的测度模型借鉴了区位商法的思路,设计了集中反映资源禀赋、生产规模为主的多因子交互作用的农业综合比较优势相乘模型:
其中Cij表示i地区生产第j种农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Xk表示第i地区第j种农产品的第k项因子(资源禀赋、生产规模)的比较优势指数,当其中任意一项指数趋于零,该区域该项指标的优势都将丧失。当Cij>1,说明i区j种产业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当Cij
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指数:Cij=yij/yi/yj/y,Cij为反映i区j种产业产出效率比较优势的区位商。yij为反映i区j种产业产出效率的指标。Cij>1,表明该地区某种农产品资源条件相对于上一级区域具有相对优势,反之则无优势可言;规模比较优势指数:Pij=Sij/Si/Sj/S,Pij为反映i区j种产业规模比较优势的区位商,表示意义与上相同。
三、克州优势农业产业量化选择分析
1.比较优势指标识别
比较优势的识别是在选择适当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区位商,对不同地区各部门、各品种之间的相对优势进行比较,识别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3个因素:(1)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2)识别指标的可比性(3)识别指标的代表性和重要性。由于所在区域的禀赋资源不同,南疆各地州在农业上形成了地方传统产品和特色优势,笔者运用比较优势分析的方法,选择种植面积、牲畜头数等指标计算克州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的规模指数,选择总产量和产肉量等指标计算资源禀赋指数,对克州主要传统农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
笔者选用了2000年~2007年连续8年的《新疆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第一产业中不同产业或品种的优劣势,以便进行动态的量化选择。
2.种植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根据表1所列数据分析,克州主要传统农业产品中,粮食作物占据明显的比较优势,油料作物比较优势不明显,棉花的比较优势差。克州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连续8年的规模比较指数均在1.7以上,从综合指数看,历年的粮食作物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可以说,粮食产业是克州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2006年,克州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的种植产量所占比重分别是3:52:44:1,粮食、棉花、油料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是69:15:2,因此,小麦和玉米作为克州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整个种植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粮食生产是区域支柱产业之一。历年数据反映出,近年粮食、油料耕种面积减少,棉花种植比例扩大,但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逐年上升,但涨幅较小。表明克州近几年来种植业的集中化、规模化程度具有一定优势,粮食生产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全州的农产品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提高了种植业单产和品质。
3. 林果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选取克州地区主要的水果作为该地区优势林果业的分析对象,通过分析确定克州林果业的优势产业。
从表2可以看出,克州林果业中杏和葡萄产业的规模指数和资源禀赋指数多年来均大于1,处于优势地位。但动态地看,葡萄产业的三个比较优势指数近几年来都大于1,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属于林果业中的扩张产业,在该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杏产业呈现下降趋势,属于相对萎缩产业,其竞争力在减弱。从自2002年起将石榴产业单独列为一个统计指标即可看出,虽然2003-2006年石榴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在克州林果业中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但石榴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显著提高,产业增长迅速,反映出很好的发展潜力,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比较明显,未来将是该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桃、苹果和梨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小于1,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它们缺乏比较优势,不具有竞争力。此外,从整体产业结构看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种植种类单一而趋同,杏、葡萄的种植规模和效益动荡不定,上下浮动较大,其他产业市场份额都很小,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克州林果业不论从规模还是效率分析,杏和葡萄都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石榴和桃的生产发展迅速,这四类水果有条件培育成克州的支柱性产业。克州水果栽培在农业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根据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各类瓜果已初步形成阿克苏的苹果产区,巴州、阿克苏的梨产区,喀什的石榴产区,和田的红枣产区等农产品区域布局,目前克州可将杏、葡萄作为林果业主打产业,将地方特色明显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无花果、石榴等作为辅助产业,纳入新疆林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
4.畜牧业比较优势量化分析
选取克州地区主要畜产品,通过比较优势分析确定克州畜牧业的优势产业,如图1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从克州畜牧业比较优势指数动态变化看,克州养羊业发展总体比较稳定,1999年~2006年山羊养殖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2左右波动,绵羊养殖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左右徘徊,说明山羊养殖业比绵羊养殖业更有竞争力。1999年~2006年克州养牛业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有所波动,但其效率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呈稳定上升,说明克州养牛业产出效率有明显提高,竞争力呈增长态势。而养马业三个比较优势指数多年变化比较稳定,规模比较优势不足,效率比较优势较明显。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可将克州山羊、牛、马、绵羊四大产业培育成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克州山羊饲养规模超过全疆平均水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可培植为克州畜牧业中大有潜力的支柱性产业。且效率指数高于规模指数,说明该地区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发展高山畜牧业,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已进一步提高了山羊的产量和质量,培育和发展了具有比较优势和行业竞争力的畜产品加工产业。牛饲养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历年牛的饲养总体较为平稳,近年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克州马养殖整体优势较为突出,说明克州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措施已起到一定成效,畜牧业的养殖结构趋向合理。绵羊的养殖虽不及山羊,但历年指数变化较为平缓,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应给予重视。克州生猪养殖整体水平较低,缺乏竞争优势,这与该地区常住居民的有很大关系。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克州农业逐步形成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为主的增长格局,克州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按照“调优种植业,突出畜牧业,大上林果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优势特色资源转换步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目前克州发展农业支柱性产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差,人均占有耕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开发后备资源匮乏,天然草场低产低质,草地超载退化加剧,生态环境脆弱。
(2)产业支撑作用较弱,特色林果业仅有木纳格葡萄、巴仁杏种植初具规模,产业链尚未形成;
(3)畜牧业主要以活畜交易为主,缺乏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有待于提高;
(4)农牧民脱贫难度大,仍有8.2万低收入人口,劳动者素质偏低。
由于农业本身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因此,以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该理论选取具有地方优势的支柱性农业支柱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区域农业布局合理化,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克州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就第一产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针对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的产业现状和区域布局,重点应从结构调整和优化上着手。
(1)种植业
种植业围绕“稳粮棉、增饲草、上瓜菜”的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棉花重在提高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畜牧业发展需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主要以玉米和苜蓿为主;油料作物在整体种植业中比重很小并呈下降趋势,可以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2)林果业
林果业以上档次、创品牌为目标,逐步淘汰低产、低质、低效产品,重点发展木纳格葡萄、巴仁杏、无花果、石榴、沙棘等特色林果。围绕市场需求,加大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在鲜果、饮料、瓜果制品等方面培育一批有知名品牌、有竞争实力的产品,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畜牧业
畜牧业实施“品牌”战略,坚持生产与加工相结合,努力打造高山牦牛、柯尔克孜羊等畜产品品牌,加速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以肉、奶畜产品生产为重点,推动肉制品和牛奶加工业的发展。同时适度控制发展草原畜牧业,严格执行“两禁”措施,切实保护天然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培育、扶持、引进一批以农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为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特色林果和高原绿色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品牌产品。并积极支持为农服务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经纪人队伍发展,探索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产业化。
3.优化生产力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经济布局上,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实行产业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各县(市)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强化阿图什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培育粮食、林果加工等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充分利用阿克陶县周边地区粮食、棉花、水果等资源和市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乌恰县农业重点开发畜牧业以牦牛肉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有机畜产品,积极发展阿魏菇等特色种植业;阿合奇县重点培育生态畜牧业,发挥草料基地效益,调整畜群结构,加大品种改良,扩大柯尔克孜羊养殖规模。
参考文献:
[1] 唐华俊 罗其友著:农业区域发展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6-47
[2] 马慧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4):246-25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原因、重要性)
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 盾;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 进步;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怎样建设新农村?
宏观方面(国家、武汉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 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科教兴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稳定,完善和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减轻农 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严厉制裁破坏新农村的违法犯罪行为。
微观方面(个人):
(1)建设新农村,作为农民个人应如何努力?
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新型农民;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做 懂法、守法的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拓宽增收渠道;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2)建设新农村中作为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见言献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 基础;关心农民 ,热爱农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把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向农民传授,与农村同龄人结对子,手拉手,互相关爱;为贫困的农村地区捐款捐物等。
3、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分类建议)
(1)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2)政治方面: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3)文化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
4、目 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请你列举一、二 加以说明。
农村思想相对落后与保守,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严重;在农村中,宗族观念较浓,重男轻女的思想仍较严重;管理不民主,家长制作风,一言堂仍较严重;对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仍时有发生;农村中的迷信思想,封建观念,黄、毒、赌仍较严重。
5、21世纪的新型农民应具备什么素质?
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备的法律素质;艰苦创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能力等。
6、请你展望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美好形象
①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井井有条,农田的庄稼丰收景象;果实挂满枝头,农产品加工厂立于村头,渔业、畜牧业兴旺等。
②生活宽裕: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农闲季节出外旅游,服装走进普通家庭,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
③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邻里和睦,人人讲礼貌,农民的孩子免费接受高中教育,农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④村容整洁:街道干净卫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
⑤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7 、取消农业税、取消教育杂费的意义。
有利于更多更好的接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 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8、请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拟几条宣传标语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农村;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青山绿水好 农村要环保开发新能源 享受新生活;培育文明新风 构建和谐农村;发展循环农业 改善农村面貌。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说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富民政策?
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取消农业税;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0、请你为政府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设计培训内容。
摘 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盐城市2013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经营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盐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当今社会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人才、技术等诸多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下面就江苏省盐城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生产经营情况简析如下:
一、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1、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末,盐城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17亿元,增幅达13.2%。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20.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51亿元,增长12.2%;上缴增值税17.34亿元,增幅为13.4%;实现利润总额达11.28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产品利润额为6.73亿元,同比增长2.7%。
2、研发投入较大提高。加大农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实力。2013年,盐城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资金达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125万元,增长18.3%,研发投入总体稳定。
3、品牌培育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末,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农产品注册商标数62个,农产品品牌数7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31个,市级37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市场,壮大企业规模,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4、带动农户能力增强。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各种与农户相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3年末,盐城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189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2.1万户,增长8.4%;企业从业人员3.4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20人,增长1.9%,其中涉农从业人员2.78万人,增长1.6%。
5、出口创汇稳步增长。随着世界经济的企稳回升,农产品国外市场需求逐渐回暖,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在努力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出口创汇总额较去年同期较大增长。2013年,盐城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2.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81.2万美元,增长12.6%。
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利润低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农业龙头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企业利润远低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据调查数据显示,盐城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13年农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实现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仅有4.6%,低于销售收入7.6个百分点。
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相对较弱。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技术引进创新上才能有大规模投入,改进生产,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才能组织带动更多农户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规模化生产、打造农业产业链、完善市场流通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截至2013年末,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不足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规模超亿元的企业只有10家,占农业龙头企业的22.7%。规模不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薄弱。
3、融资困难影响农业产业化提升。随着市场拓展,龙头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并要不断投入资金,通过加强农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同时农产品销售收入回收呈现长期性和分散性特点。所以农业龙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其他类型企业更短缺、更迫切,目前我国中小型龙头企业争取银行商业贷款难度非常大,而企业吸引民间资金的能力偏弱、农业企业获取资金渠道不畅、金融系统支持力度乏力,多种因素都制约了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的建设,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推进。
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研发能力弱、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中,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较低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相伴随的是较低的研发投入,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低。2013年盐城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42%,低于这个比例甚至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占63% 。
5、龙头企业外出口创汇规模小。2013年盐城只有1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出口创汇,仅占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31.8%,其中出口创汇超500万美元的企业只有8家,占18.2%。2013年,盐城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总额2.81亿美元,约占销售收入的7.9%。农产品销售出口创汇少与农产品加工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组织生产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议
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加快引进、推广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加工流程。采取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推广等部门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鼓励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吸收大专院校毕业生服务农业龙头企业。以科技创新改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企业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在信贷、税收、财政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促进自身“造血”机制,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制定有利政策,营造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多渠道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全面推广,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势头。
关键词:农业;韩国;日本;前景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13-02
1 我国农村、农业现状
1.1 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务工甚至长期居住,他们离家的半径在延伸、时间在延长,留守家园靠老人、妇女、儿童。由于农村没有企业、工厂、农场等经济实体,就地就业难,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如果在农村创业创办实体,可以大大减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
1.2 空心村、田地荒芜产生的原因
1.2.1 城镇化带来的后果,农民进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已由1990年22%上升到2009年的46.9%。城镇人口随之快速增长,由2.54亿人增加到6亿人以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指出,今后20年,中国将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也就是说,到2030年将有4亿农民进城,中国城镇人口中有一半是农村移民。
1.2.2 种田成本高,收益低,没有积极性
种田要投入种子、化肥、农药成本,有时还需要请人帮工,一旦遇到干旱、病虫害等情况,算上抽水的电费、油费等开支,种田还要倒赔钱。这样算下来一个人的日均收入不足100元,而外出打工日均工资几百元的也不在少数。
1.2.3 农业发展模式转型慢,传统农耕方式几十年不变,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的生产方式是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生产目的是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偶的小农经济,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1.3 农村新旧生产方式正在交替,农村农业正在变革
发生的变化是过去家家养猪、养鸡,正在向规模养殖过渡;过去家家种粮、种菜,正在向规模种植过渡;农村服务组织(如金融合作社、农机服务队、专业协会)正在兴起;土地、山场流转到能人手中,规模种养殖开发,发挥最大效益。这些变化有助于中国的小农经济向大农业过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1.4 农村人才的问题
上一代会种田的老人有种田的技术,但已经干不动了,不可能是种田的主力了;会种田的青壮年进城务工,不愿意再守着一亩二分地过一辈子;还有些年青人不会科学种田,产量不高,成本高,不愿种田;还有些不会种田的年轻人不愿学,进城打工定居。这样农业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短缺,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2 农村未来的发展趋势
土地流转到少数人手中(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集约(集中)进行规模化种养殖。农产品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快是CPI上涨的主因,农民实惠更多。农村现状和人才缺乏,为我们创业大显身手创造了最佳机遇,有用武之地。再加上一些好的政策,如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农作物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能很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3 从韩国、日本农业看我国农业发展未来
3.1 韩国农业特色
3.1.1 韩国人热爱土地的认真态度
韩国人对每一块土地都精心的呵护,给土地施加绿色肥料,从不使用化肥,给土地修好排水设施和排污设施,防止水土流失。种养殖业的农场,会处理好动物的排泄物,变废为宝,变为绿色肥料,没有污染环境的任何迹象。韩国人的房前屋后,都是可利用的土地,全部都种上庄稼或树木,也没有围栏,因为没有人散养鸡、鸭、猪等动物。
3.1.2 韩国人确保农产品高品质的态度
韩国人种植养殖的时候,不是追求数量,而是追求高品质为目标,种植任何庄稼,种植株数绝对科学,宁可少种一株,也不愿多种一株。例如:一块地我们种30株,他们只种15株,而且产量比我们的30株要高,结出的农产品的品质非常好。养猪的时候,同一栏的猪,在同等饲养的条件下,长的大的,长的小都是不良品。农产品采摘后要进行分类,挑拣,标准不统一的都是次品。
3.1.3 韩国人依赖科技支持农业
任何育苗育种都渗透科技的因素,地面育苗到处都是,面积不论大小,规模不论大小,都采用科学的方法,没有像我们的农业很多不管不问,靠天吃饭,顺其自然。韩国的果树都进行了嫁接,为了便于管理和采摘,果树都长的很矮,产量却很大。任何养殖业,都采用科学的建造设施,科学的管理,处处体现科技的作用。
3.1.4 韩国农业设施完善
在韩国哪里有土地,哪里就道路直通到哪里,而且是循环道路;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电力设施,要想在哪里建个啥,很方便的就能接上电;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灌溉设备,他们都采用滴灌的技术,很节约用水;国家给每个村庄配备农机设备,让每个村庄里的种田地一体化,前面收割,后面打包,再后面就是施农家肥,紧跟其后的就有播种的,流水线式的作业;农产品的上市,国家有专门的收购机构,将分散的农产品按保护价收购上来,再进行分销,农民种上的农产品不愁卖不出,也不愁卖不出好的价钱。当然这些农产品的品质是符合要求的。
3.2 日本农业特色
3.2.1 农业科学技术发达,教育普及,劳动者科技素质较高
日本的农业大学共有42所,在校生8 000余人,其办校特点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应用型的农业技术人才;学制二年,第一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二年着重操作实践;农学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学会驾驶拖拉机;农业职业学校434所,其培养方式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会种植、养殖等基本技能,又熟练地掌握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相关知识。政府还在全国各地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向青年农民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3.2.2 日本农协对农业现代化的巨大作用
农协是日本农民自主、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日本有500多个农协。这些农协广泛活跃于农村的生产和流通领域,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日本的农户90%以上参加了农协。
农协的特点:①帮助农户制定生产与经营计划。例如:帮助贷款,引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指导种植等,避免种植单一和重复。②产中按规划统一供应农药、化肥及其它生产资料,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③产后接受农户的委托,对农产品分级包装并运往市场。这些繁琐的事务由农协一手包办了,农民可以集中精力去搞好农业生产。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日本农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3 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包括: ①大棚种植,每个农户至少有50~80个大棚,并且户户连片种植。②绿色环保,使用有机肥料。③使用农机具耕作,高效。④农协统一销售。
4 我国农业发展前景
要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经营,规模化种养殖;发展专业化的分工模式,产、供、销分离;发展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如农民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茶油加工、茶叶加工增加附加值、增加收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如:生态园、花木园、植物园;发展农村服务业,如金融、农业机械化专业队、信息服务平台、超市、农家饭庄;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只有这样,我们的农村才能发展起来,我国农业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张涛.农业供应链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7).
[2] 周建勤,鞠颂东.新农村建设中的物流问题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