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第1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 物理意义 基本方法

物理是高中教育中非常重视的科目,学好物理也是每位高中生所奋斗的小目标。要想学好物理就要先明白学好物理对于我们的意义,让我们学物理的动机更明确。了解学好物理对我们的意义,就需要简单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简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相比其他科目是较为完整的科目,知识体系较统一,但仍存在空白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探索。也就更体现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

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的物理知识一般包含于哲学中。人们也只能通过哲学的思维去解释物理的现象。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中进入了第二阶段,近代物理学时期。这个时期,物理学快速发展,很快与哲学分开,形成独立的学科。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物理学也很快进入了第三阶段,现代物理时期。在这时期很多知识逐渐体系化,并在较短时期就取得了伟大的成绩,高中课本上的很多理论知识就是出自于这个时期的成果。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物理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实际上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鉴于此,作为高中生就更加有责任学好物理,为我们的社会发展献出我们的努力。

二、高中生学好物理的意义

从长远方向分析学好物理有助于我们将来为物理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从高中生自身学习情况分析,学好物理不仅仅加大我们在高考录取环节的筹码,而且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利于我们人生的发展。

(一)引起学生对学习的乐趣

物理学科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后在生活中得到运用,会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自豪感。比如,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就总是会在与他人嬉闹后来一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刚刚打的你自己都疼了。再比如,我知道摩擦力大小与受地面积有关,就会把家里的摆放物按受地面积大的一面放置。学习物理知识与生活接轨,就会发现学习物理有很大乐趣,激发我们对学习的乐趣,相信坚持学习就定有所收获。

(二)学习物理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物理相对于其他科目,是需要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学习的科目。这也体现了物理学科的难度,但越有难度的学科越能让人学到更多,成长更快。物理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现象力、联想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也因此,学好物理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

首先,学好物理能够锻炼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运用能力。这里的物理模型指的是,根据事物的特性进行物理模型描述,使得理解事物更加容易。物理学习就是先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对生活中的具体情况用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如,用自由落体的模型,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模型去解答飞行遇到事故后的部分问题。这种思维的运用,可以训练学生的触类旁通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甚至可以把所有科目串联在一起形成头关联的系统知识。

其次,学好物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解答物理问题时往往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然后出现多种解决方案。这种多角度思考其实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就会不断地联想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考,找到共同点,进行深度理解。发散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运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选择去解决问题,并且最重要的是,打破常规,不局限于现有情况,寻找更具有创新思维的解决方法或是做事风格。

最后,学好物理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验证能力。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验课,通过做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而做实验的过程就是验证物理理论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验证思维的养成。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愿意通过自己的事件而得出经验,而不是道听途说。

三、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学好物理的意义,也就有了学好物理的动力。有了动力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啃下这块“大骨头”。

(一)学习环节紧紧相扣

学好物理不简单但也绝对不难。做好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习题练习每个环节,跟着教师的步伐一个章节一个章节掌握就能够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板块。有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向教师请教做到及时解决问题。

(二)认真对待错题笔记本

错题笔记本是避免错误重犯,矫正错误思维惯性的最佳法宝。平时认真摘抄错误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再重做一遍,或者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与教师互动

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并且思维能够快速运转,紧跟教师的步伐不错过任何知识点。与教师互动可以增加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课下会主动学习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体育合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1.小组成绩分工法。

在上课时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这就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特征上有异质性。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学习。通过组员的辅导与帮助,所有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许他们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成绩相比,根据学生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计分。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奖励。例如:在立定跳远考核前的复习提高阶段教学时,教师根据以往所测成绩,把学生分成好、较好、中、差四个组,然后在各组中挑出一名合并为四人一组的分组练习(在挑选时应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练习后进行个人测试,规定不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不得分,与以往成绩相同者得一分,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得三分,为单位递增一次加一分,最后算出合作小组的总分,总分多的名次列前,教师予以肯定或奖励。

2.小组游戏竞赛法。

此方法运用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竞赛代替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与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的小组赢得分数,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的成绩到下次竞赛时做适当调整,使竞争趋于公平。例如:在往返跑教学中时,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掌握一定往返跑与交换木块技能后,分四到六人一组合作练习,练习一定时间后,进行小组竞赛,成绩好(差)的对成绩好(差)的,获胜者得1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为争取小组获胜而积极练习。

二、合作教学发挥的效果

1.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技巧《前滚翻》一课,先布置:①想――完成前滚翻的动作难点是什么?②议――如何完成动作。③品――自我尝试,体会动作。④练――反复练习,得出完整动作要领。在小组围绕导学提示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参与讨论,尝试自主学练,教师认真耐心地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交流时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所以课堂气氛既融洽又热烈,不仅理清了层次,理解了教学内容奥球,而且突破了重点、难点――掌握了团身像球一样的滚翻动作。在谈论开始时,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要求,根据导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学练的任务自然落到组内每一个人身上,在学练过程中,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先学会的帮助后学会的,互教互学,老师及时给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内参与机会,开拓思路,加深对教学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主学练,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探索的艰难和快乐,以及成功的甜美和喜悦。

2.在合作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投掷轻物件》一课时,课前已提出自学要求:①自己做或准备好轻物件。②理解投掷轻物件的意思。③自我学练,体会投掷动作要领。④发现疑难,提出疑问。然后,各组按自学要求分步学习,互相交流。在汇报各小组学习结果时,各小组分别请几名同学出来进行示范练习。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纠正和发现错误动作,同时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阶段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协调学练,发挥了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力,老师也从中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第3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强化课内训练

1.训练写周记。每周一至二篇,把自己的所见所得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写下来,表现内心世界,教师定期批阅,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把其中有创意性的句子摘抄下来,以激励他们写作的热情,使他们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小作文训练。小作文具有篇幅短,形式灵活等特点。如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展场景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只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几十个上百个字均可。通过这种专项练习,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打下坚实基础。

3.大作文练习。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要精心设计题目,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教师在写作之前要讲有关文章体裁的知识和要求,并提供范文或以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指导写作。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范文前,自己先根据题目打完腹稿;2)在阅读时,要求学生看看范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文文采;3)在阅读后,与腹稿相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这样再写作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好作文批发

1.认真对待作文评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应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学生在语言运用、文章构思方面存在偏颇在所难免。教师不应责备求全,刻意批评。评语既要客观公正,也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用表扬、鼓励性的评语,给学生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反思的过程。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学生是作文训练的主体,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训练是自我提高作文能力的方式,只有互改、互批、互评、相互研讨,才能全面提高作文能力,教师应把学生划分成互评组,安排互评时间,明确每次作文训练互批互的重点,使学生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在阅读中积累

1.必须强调熟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也正形象的说明了熟读和背诵的重要性。写作和写诗一样,只有“书读百遍”,才能“其意自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熟读其中的佳句,摘录其中的段落,重点背诵和记忆,日积月累一定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大力加强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结合得好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向学生推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作品,特别是构思巧妙的精品文章,通过粗读、精读、分析品味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文章立意,进一步开阔创作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3.写读书笔记。古人读书“手不停批”,“手自笔录”。对读过的书,特别是优美的语言,精妙的语句要摘抄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写作,也积累了语言。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四、在生活中积累

第4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结课 原则 方法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高中英语好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良好的结课设计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知识、画龙点睛和激起学生思维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善始善终,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结课的基本原则

(一)顺畅贴切,水到渠成。

结课是一堂课结束的自然体现,它既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又是课堂教学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授课,使课堂教学的结课顺畅贴切,水到渠成。因此,教师既要避免教学节奏过快,留过多时间给结课;又要避免讲授内容过多下课了还没讲完,最后草率结束教学。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调节好教学时间安排好教学内容,在下课前几分钟做好结课的准备,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结课方法。

(二)语言精练,干脆利索。

结课时语言一定要精而短,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干脆利落地结束教学,不能连篇累牍,否则就会给人有失偏颇、头小尾大的感觉。

(三)画龙点睛,梳理归纳。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总结一下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几点或几条,重点是什么,反复强调一下,强化记忆。结课教师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当堂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四)照应开头,结构完整。

写文章要注意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结课要适当照应开头紧扣课堂导人提出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觉,不能有头无尾。

二、结课的基本方法

(一)排序结课法。

排序结课法就是将课文中的事例按时间顺序、发展的顺序和逻辑顺序加以整理和组合使其形成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理清眉目,形成整体的认识,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2 Lesson 1 “Cultural Relics”中的“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与the amber room有关的重大历史人物:

FrederickⅠ――?摇?摇Frederick WilliamⅠ――?摇?摇Peter the Great――

CatherineⅡ――?摇?摇The Nazi army――?摇?摇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根据这些与the amber room有关的历史人物,学生能很清楚琥珀屋的来龙去脉。学生能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迅速详细记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学生还可以加速复述课文的速度,而且还能学到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二)比较结课法。

比较结课法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去比较鉴别。通过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理解。这种结课法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

例如在讲解带有as和which的定语从句时,在结课前可以列表比较用法区别,使学生一目了然。作as与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区别如下:

(三)开放式结课法。

结课前几分钟学生们刚学完新知识,思维正处于亢奋状态。此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根据学生心理和所学内容,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中的Puzzles in Geography后,教师让学生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归纳总结对英国地理的新认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完善,最后教师作评价。这种开放式的结课,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而且能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能力。

(四)朗读结课法。

教学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或重点段落,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既可以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境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回顾知识、熏陶情感,又能借助朗读来强化熟知更多的有关英语文化背景和英美社会习惯和概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中的阅读部分“Geography of Canada”下课前的几分钟,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这篇课文,朗读了一遍学生们如同跟随Li Daiyu和Liu Qian他们进行了一次跨越加拿大的旅行,如同身临其境般和他们欣赏、体会和了解加拿大,在朗读中得到感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熟知。

此外,还有一些课文人物对话很多,在文章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在讲学人教版Book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的阅读课结课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语感。

另外,朗读还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促进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朗读来结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五)框架结课法。

上课前教师预先设计好框架结构图,课堂教学中或明或暗地把内容集中板书在已显示或待显示的框架之中,在结课时引导学生研究框架中所填内容,使他们认识到内容关联并把握整体结构。

例如教学人教版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阅读部分时,为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展示教学中的重要句式,以框架填入的方式使之形成教学内容的概要性小结。通过框架式小结,使学生从根本上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本课的框架如下:

此法与表格原理和效能相似,但形式活泼一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六)激情结课法。

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充满激情,用饱满热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鼓舞,进而变成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阅读部分“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时,结课前可用一些简短而又充满激情的话激发和鼓励学生像那些伟大的女性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用智慧和知识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结课法用话语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心潮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结课是画着惊叹号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七)悬念结课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部分,设计用两课时完成。当第一课时学到Li Qiang逐渐远离地球遇到空气稀薄氧气越来越少而头痛时,唤起了学生们的担心和忧虑。结课时,我也忧虑地说:“How sad!Can Li Qiang go to the future without accident?What will happen next?”像这样嘎然而止的做法,造成学生渴望了解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八)延伸结课法。

延伸课外,引来活水。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把课题内容扩展开来,有目的地把所讲知识延伸到课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阅读部分“An Interview”结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了解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区别的情况,进而问及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情况和历史,并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这方面的材料。根据课文内容,把课外阅读中国与奥运会的历史作适当扩展,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并在课外阅读中巩固了对现代奥运会历史的了解。这是根据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作适当扩展的结尾方式。

三、结语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种结课方式都各有侧重,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具体课堂中结合自身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灵活使用,做到“因课而异”“因材施教”。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教师不仅要有审视课堂的教学自觉,还需要有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恒心,更需要大胆实践其他教学方式的勇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模块)[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第5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运用例子。举一反三

叶型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老所说的“例子”,可具体理解为:在教学中挑选包含着本质因素、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知识点的典型篇章、语段进行例讲、例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形成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举一反三”式课堂阅读教学类型.就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知识点,精心选择本单元的教学“例子”、教好“例子”。

比如,我们把《劝学》上成“例子课”,把议论文的知识点,诸如立论的结构、提出论点的方式、论据的典型性、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语言等都作了落实,再选择同体裁的三五篇文章,如《获得教养的途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师说》等课文上成重要问题的讨论课,重要语段的评析课.知识点迁移课。在此基础上,设计两个单元课题:一是立论的结构;一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及要求,对这两个师生结合“例子”共同讨论,并由感性而理性.昭示出一般性知识和普遍性规律,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通过“例子”举一反三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引向自学之路。

二、亦读亦写。读写结合

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张老的话把传授知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形成实践能力,说得清清’楚楚,知识的传授应是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亦读亦写,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利用典型篇章.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出与课文有联系的写的内容,边阅读边写作,以读带写。其关键是以“写”促“读”。

魏书生在教授《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将整堂课设计为读、写两部分,先从读标题人手,让学生思考如何写这篇文章.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启发学生“你现在最想反对什么”,学生说“反对一重男轻女、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从中选出了“反对重男轻女”为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写,再引导学生读文中自由主义的表现,导引学生说出重男轻女的种种表现;再导读自由主义的危害,导引学生说出重男轻女的危害:读反对自由主义的立论依据,引导学生说出反对重男轻女的理由;……同时,让学生说时模拟课文的语言。如此这般,写的结构、语言依读而成,学生们认识到写好文章的关键在读好,从而刺激学生阅读的兴奋点.激发了主动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采用启发、思考、质问的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势,有目的地进人课文,有方向地钻研课文,阅读、写作、思维三合一,撷取、综合、表达有机统一.课堂效率由此而显现。

三、精兵简政,课文撮要

所谓“精兵简政”,就是选择好阅读的切入点,由一个具体问题引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由点及面.使文章的细节、部分、整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又突出教学重点。在“精兵简政”基础上的课文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浓缩课文内容的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此设计尤适用于议论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辨析层次关系,理清内部结构,相应解决层次划分问题的能力;感悟文章意旨,理解语言特点的能力。大凡教过议论文的老师,对此不言自明了。

四、避轻就重。化繁为简

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谈及阅读问题时,说在阅读中“要研究、要考察”、“吸取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吕叔湘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中也说:“大家都说要少讲多练。少讲,讲什么?因为可讲的东西可多啦.你要少讲,就要有选择。……”无论叶老的“研究考察吸取排除”,还是吕老的“少讲,要有选择”,都是一个理――巧妙处理好重点、要点、疑点与学生的关系.避轻就重、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宁鸿彬老师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仅做了四件事:①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给课文加副标题;②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③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皇帝”上当受骗怨谁:④讨论研究: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文中的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他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四件事,引导学生用极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课文的故事情节,认识了文中的主要人物,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这个精练的教学设计,正是避轻就重、化繁为简式课堂阅读教学的经典之作。

五、整体阅读,品析鉴赏

此设计适用于教学文学作品,也就是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评论,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精、美、妙。心理学中有个格式塔派,他们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强调整体组织的功能。文学作品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而存在的艺术品。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注意其整体风韵,不拘泥于一情一景、一言一物,而应从它的有机组合中去品评,感悟出超于语言结构之外的新东西。如《雷雨》选读,教师在点明了背景、简介了概况之后,便设计了两个专题,要求学生进行赏析、评论:①品评周朴园的台词“哦”;②一个可以得最佳配角奖的“演员”。这个设计,离开了整体性、鉴赏性是无法完成的。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教师主导性的功能。

六、比较阅读,课内外结合

比较阅读教学至少有三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复习旧课,接受新课。以旧课教新课,既省时又省力,便于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优化其知识结构。比较见优劣,比较出真知。有比较,才能找准知识点间联系,优化知识的内部结构,才能有效地检索信息,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准确度。对此前人多有论述,不再妄言。

第6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9-001

思想教育是我国各项工作中一贯重要的基本内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应该要紧密的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而正确的思想教育。所以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一、德育教育的方法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它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做出不断努力。

3.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这些素质的发展与形成,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对抗是体育竞赛重要的一种形式。

4.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师以自己的示范化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他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的个性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接收、内化才能奏效。因此,在教育中要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2.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教育时,首先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略大部分;其次必须将德育所包含的各项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以促进全体学生德育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3.差异性原则

因为学生间存在着思想认识,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他(她)们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

4.科学性原则

教育的内容必须有科学的思想,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把趣味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的一切教育措施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系统性原则

从广义上讲,教师要有长远计划,将德育教育的渗透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至结束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课与课之间要注意紧密性,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渗透处处牢固、深刻。

三、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的融合、渗透是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难点。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生最难接受,也是最不好教育的阶段,所以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还应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于体育教师来讲,有一小部分还是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成重点的教学基础来抓。而对于学生自己来讲,还有不少的学生只知道机械的上体育课,而没有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还需要体育教师进一步督促、教育,使他们真正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思想品德上的提高,这样就必须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者结合起来,大家来共同完成德育教育这一基础的素质教育。

四、中学生对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所持的态度

1.中学生对体育课所持的态度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专门和老师作对,当你这样做动作时,他硬那样,而且犯了错误后,教师对他教育批评,他不但不听,反而摆出不屈不挠的架势等很多这种情况都称为逆反心理。

2.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在体育教学中是和其他教学不一样的,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其主要原因在师生两个方面,尤其教师更应找自己的原因。

(1)教法单一。态度粗暴:教师的教法简单,教学无味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有些教师强调“实效”有时随心所欲,不能使学生学到基本的技术、技能,因而也就无法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教师更不能讽刺、挖苦他们,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否则学生更加不喜欢体育课,那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就不会发挥作用。

(2)要求脱离实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技术的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而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过高,学生根本接受不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3)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如课堂上对学习好的同学倍加关心,犯了错也不去批评教育;而当成绩差的学生出现问题时,就会冷潮热讽。

五、教学建议

体育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不单调,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能上好每节课,结合学生所学的项目进行评析,要抓住重点、难点,讲清楚讲透彻,多结合一些游戏或健美操等花样的运动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掌握好体育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法制观念的学习,尤其是人文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宝龙,郝利玲.《浅谈运动队思想教育的艺术》[J]安徽体育科技,1998,(3):40-42

[2]黄曾敏.《体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1998,(2)

第7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中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中学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这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素养,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此外,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把课本上学过的人和事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德育渗透的力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思想和言行去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3.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第8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是我国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P键词:中学;德育工作;教学效益

新的教育改革浪潮给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能否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个关键。下面就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探索与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更新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学生来实现这个使命。其一,学生不是一个符号或名称,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特征的人,要从制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面向每一个学生。其二,教育公平应该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个体得到最适宜的发展,需要给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教师教也不是单一的教教材,而是我们常说的“教书育人”。我们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修养、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对学科的认识、感悟和体会,注重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需要信心、态度、责任与方法

一些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把握不好德育工作,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情绪。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学生对德育不重视,不感兴趣,把德育当成说教。加之德育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有厌倦情绪;造成这样的局面的主观原因是少数教师有畏难情绪,不善于学习、钻研,责任意识差。因此要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前提是教师要有信心、有态度、讲责任、用方法。信心就是要有当一个好教师的职业信心,能把德育搞好的信心。态度,就是要端正做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热爱这一职业,热爱你的专业,热爱你的学生。责任,就是做人做事的责任心。方法,要顺应德育的科学性,也要摸索学生成长的规律性。总之,教师要充分调整心态,增强责任心,认真钻研,研究理论、研究学生、研究方法,多学习、多观察、多动脑筋,用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搞好德育工作。

三、把德育寓于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如何上好第一节德育课。首先,幽默风趣地介绍自己,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你和他们是平等的。一开始,我们就要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将来德育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从家庭、社会的角度给学生摆事实,说真话,说学生身边的事,树立学生的“四个感”,即意识感、紧迫感、危机感、竞争感。意识感,就是要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中学生了,意识到从小学升入中学,其间饱含着父母的心血,自己的辛勤汗水,老师的期望。紧迫感,不是让学生紧张,是要学生抓紧时间,立足于课堂,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不要课堂上不认真,下来又下工夫,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或补课。危机感,就是要有忧患意识,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竞争感,就是要敢于竞争,在学习上敢于下工夫和优秀的学生竞争,告诉学生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才能进步,竞争才能发展。

四、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科学管理领导组织德育

培养一支数量充足、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德育骨干队伍,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及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作用,发挥老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尚的师德,以感染带动青年教师。

学校工作要做到以德育为首,还得按照德育工作的计划、执行、评估、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的运行规律,实行科学的过程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务必目标清楚,方向明确;要严格执行,把对目标的指向变为实施的行动;要加强检查评估,拟定科学的评估和考核目标体系,及时反馈,推进管理过程;要分析总结一定阶段的德育工作成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管理,不断提高德育效果。

平时建立起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把德育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各组织、各职能部门及校外教育机构,要发挥协同作用,齐抓共管,不能让德育工作出现空白;取得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德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得到更加适合、更加健康的个性化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第9篇:中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

2.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方法等

(请按以上两部分逐项填写,限2000字以内)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在新形势下学生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值得人们质疑,很多学生在家没有管教,同时学生在学校存在逃学、厌学、对老师不尊敬现象,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校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很重视,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规范》为行为习惯培养材料,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

(二)、研究的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的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一)研究的重点

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四个子课题,然后将这四个子课题再进行分解,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将结合我校的情况,以卫生健体习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1、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中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中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中学生良好行为道德习惯的养成研究。(自尊自爱、遵守纪律、勤劳简朴、严于律己等习惯)

(二)研究的难点

1、学生的基础较差。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学生在常规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不是很好,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道德意识怎样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思路

1、诵唱、创作“行为规范“诗歌。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将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校外德育基地,校报校刊、图书室、劳动基地(卫生包干区、花圃分班管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