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高科技产物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之带来方便———手机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手机也走进了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现在高中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校“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为了让高中生了解使用手机的利与弊,便制定了相关课题《关于高中生带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功能的完善,手机已经成为人手必备的通讯工具.高中生手持手机必然是一把双刃剑,走入我们的生
生活固然方便,可对于高中生并不一定全是利我想均衡而已必然有必。
二、课题目的
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已经高中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三、课题的调查方法
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翻阅文献资料询问家长老师等相关人员
四、课题研究调查过程
问卷调查:
1. 你觉得我们带手机是为了什么?
A:方便联系(62%) B:听音乐(22%) C:打游戏(16%)
2.你认为高中生学生带手机会不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A.会(64%) B.不会(12%) C.不知道(24%)
3.你认为手机对我们重要吗?
A.重要(54%) B.不重要(21%) C.一般(25%)
4.父母是否同意将手机带到学校里来?
A.同意(18%) B.不同意(47%) C.在劝说下同意(35%)
5.你认为手机对我们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
A.有利(16%) B.有弊(17%) C.有利也有弊(67%)
6.你认为高中生应该带手机吗?
A.应该(66%) B.不应该(9%) C.不知道(25%)
总结和分析问卷调查:
1.大部分高中生会认为手机有经济上的负担
2.高中生带手机有利也有弊
3.大部分高中生认为带手机会影响学习
高中生使用手机现状:
高中生使用手机无非就是在学校里,当然,还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课堂,将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的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信。
高中生手机的三大用途∶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高中生,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长联系的很少。
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自己没有认真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周围的同学,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信息作弊,利用手机作弊,让人防不胜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有手机来玩游戏、上网、听音乐、发短信息至深夜,造成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打折扣,不仅自己受带影响,也干扰了别人的休息。
综合学生使用手机现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利与弊
利的方面:
1.手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2.与以前的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
3.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4.手机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5.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6.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它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1. 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耽误学业。
2.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3. 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4.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据调查结果显
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随接或同接来自于父母,且每月的话费也是父母掏腰包,对于家境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给家庭增添新的负担。
5. 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养成不良风气。
6 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7 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的伤害。通过对高中生使用手机利与弊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并且使我们认识到我们高中生应该正确使用手机。
五、课题研究结果
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拥有手机表明他们具有超前的消费意识,但对时尚的追求往往伴随着虚荣心,驱使他们互相攀比,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家庭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发短信、下课聊天,更有甚者课堂上的手机铃声引起秩序混乱。不难看出,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如何杜绝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自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了上网带来的利弊。
学生上网的诸多有利之处: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充实头脑,网络是浩瀚的百科全书,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课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变得更加见多识广。第二、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家长们都解决不了的学术问题。第三、网络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迅速。上网可以使你足不出户就完成许多事情例如购物、交友、聊天、看电影、下棋……网络带给人类的利处不胜枚举。
就像一个硬币有铁定有正反两面一样,每一个事物都是利与弊共存的,网络自然也不是一个例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真实的,在这里,你可以伪造一切个人资料;在这个世界中,别人可以以任何一个形象出现在你面前。然而它会让你得到前所未有的荣誉和快乐,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时无刻地不在吸引你、诱惑你,以至于让你失去理智、失去自制力、最终失去自我,然后沉迷于其中、最终堕落。在这个世界中,还充满了欺骗和虚伪,这需要靠我们的智慧去辨别、去识破、去避免,但往往这些骗术会使我们这些社会经验不足、不喑世事的学生防不胜防,最终掉入陷阱、不能自拔。
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无数因网上交友而上当受骗的事实,而受骗者普遍是中学生,最终的结果无不都是丢钱又丧命;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某大学一名21岁的大一学生网吧连续玩了5个小时的游戏,在他正准备下楼返校时,突感头疼,继而昏迷,呼吸停止,医院收治后诊断其为“脑死亡”。甚至有一男孩甚至为上网将爷爷奶奶砍死于家中,另一名15岁的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半夜持刀砍杀自己的母亲,在抢得8000元后离家逃走。这些血淋淋的例子难道不让我们感到了网络成瘾的可怕和悲哀吗?
有利又有弊——这就是网络。它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利用会使你受益匪浅,掌握好它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业、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反之则会害人害己,陷入了无底深渊。首先对于网络我们用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从网络中学到我们需要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而对于那些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网页我们应该回避,绝对不能因为好奇而失去原则。其次,我们应该控制网络,而不是被它里面虚拟的游戏世界所掌控。最后,我们应该明白,自己为什么而上网?是因为查资料学习,还是因为娱乐消遣,要有目的的去在网络上做每一件事,而不要去网上无所事事地“闲逛”。
每个青少年上网时都应该在心中时时提醒自己:一、依靠网络但不依赖网络;二、相信网络但不迷信网络;三、热爱网络但不疯狂。我想也只有这样,网络才能成为我们手中一有利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成长过程不可跨越的障碍。帮助我们在成长时获得更多有利的学习资料,要发挥出网络的最大用处,而不是让我们在成长时迷失方向。
(2)说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本框内容应实现以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个概念;理解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真情实感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增进团结和理解情感,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念、借鉴意识和创新精神。③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上网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稿子和在课内对现实生活中学生上网现象问题展开辩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3)说学生情况。我认为现代高中学生普遍身心发育失衡,感情冲动,缺少理智,思想冲突多,好表现自己,常表现出成熟又不成熟,明辨明是非能力差,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还比较习惯于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但对教学“空讲大道理”又普遍反感。因此,运用新理念教学这部分内容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使课程目标在学生情感体验中和浓厚学习兴趣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4)说教法与学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体验,结合现代高中学生特点及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我认为本课教学可采用创设情境问题,在课堂外用指导自学和角色体验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内用辩论的方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领悟观点,在亲身体验中自己得出结论,学会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以此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可以不再是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的“分析到位”、“落实到位”,而应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反思性、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印发以下自学提纲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内容:①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区分矛盾主次方面要注意:a.前提:必须是每一种矛盾中。如图:圆内黑色部分为矛盾次要方面,其余部分为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影响,只是不起主要作用。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现实教的,有条件的。矛盾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如绝缘体与导体见下图:
③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二步:在课外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组成正反辩论方两大阵营,由学生推荐出一、二、三辩手,安排各组学生从报刊、杂志、网上及现实生活中搜集有关中学上网利与弊的资料和案例,交给本组一、二、三辩手,并配合他们整理资料和案例,结合教材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撰写辩论稿,为课堂上展开辩论作准备。
第三步:在课堂上辩论
1.学生主持人陈词: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了上网的行列,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专家估计中国有250万青少年上网成瘾,网瘾与酒瘾、毒瘾一样属于病态,患者若一天不上网,内分泌便会失调,人变得心烦意乱。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些家长和学校眼中的“洪水猛兽”,孩子沉迷于网络已经让家庭、学校、社会忧心忡忡,而、网恋等字眼更让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上网心惊肉跳,面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社会各界莫衷一是。今天就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学习的哲学知识对“中学生应不应该上网?”展开辩论。
2.正反方一辩发言表明立场,时间各为3分钟。
3.正反方二辩发言,时间各为3分钟。
4.正反两方自由辩论,时间10分钟。
5.正反方三辩总结陈词,时间各为4分钟。
从烽火台上点火报警,到古希腊马拉松战役,派人长途奔跑,再延伸到人们驯化了的鸽子。我们从中看到了传媒在人类社会中的进步和发展,可这些传媒方式必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都被广泛地利用。这些大众传媒满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就拿网络来说,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终日沉迷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以主观的角度分析,这并不算什么,不过是种休闲方式;但以客观角度分析,网络的危害的确很大。报刊上时常有这类新闻出现。很多家长、老师也都反对孩子上网。他们认为上网只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耽误学习时间,从而导致成绩下降,视力下降。长期下去,会成瘾,并且不能自拔,也很难矫正,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前几个月,西安有个14岁的中学生,因迷恋网上游戏,成天逃学。一日,打游戏时,久久不能过关,最终喝农药自杀。
最近,也因网络而引起了一例扑朔迷离的事情:一个15岁的男孩(简称男孩A)和一个13岁的男孩(简称男孩B)引起的杀人案件。男孩A和男孩B是在网上聊天结识的,男孩A是以两个身份出现的,一个是以女孩的身份,另一个是以女孩的弟弟的身份(也就是自己性别的身份)。男孩A以女孩的身份在网上教唆男孩B去杀人,但是杀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男孩A自己,他答应男孩B,杀完人之后,会给予很多好处,男孩B就信以为真。当他两人见面时,男孩B就照着男孩A的吩咐杀了男孩A。幸亏警方及时赶到,救了男孩A,才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男孩B还是一头雾水。一场由一个15岁的男孩自编自演的悲剧,目前还在调查中。而对这男孩教唆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目前也在分析中。这场因网络引起的悲剧,使两个同在一个城市的男孩从此不准见面。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在网络上,十有八九是匿名的。因为网络没有真实性,它本身虚拟性的世界使大家都想保护好自己,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反正不是以自己真实的身份,对自己的言行可以不负责任,然而出了事情往往无人追究。这种不好的现象也使真正想学习的同学因受到家长的限制得不到宝贵的学习资源。
对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来讲,这种高科技的好朋友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不用看报纸,上网轻轻一点,就能掌握最新、最快的资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但关键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看清、辨别网络存在的利与弊,要认识网络、把握网络、驾驭网络。而不要因为我们不能在这虚拟的航海中正确航行,让这高科技朋友的出现成了一种美丽的错误。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目前关于此项研究内容的了解:
社会各界对高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反映不一,众说纷纭。各地曾经展开过辩论,许多媒体也都设过有关讨论的论坛。但是,无论是辩词,还是论坛上的留言,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并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当然也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上网”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不分种族,地不分南北,无论男女老幼,俊丑与否,很多人议论上网,自己亲自上网触电。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高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今天你E了没有?”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势不可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想通过这次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当前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分析探讨上网对我们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利与弊,探讨如何对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把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期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学校、家长以及广大的高中学生朋友借鉴,并给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意见。
研究方法:
在调查与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座谈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查阅的文献资料包括网上、书报杂志中的有关资料等等。
研究时间:
主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寒假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校高三、高二、高一年级共8个班级的学生,被调查的班级是随抽的,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都参与了答卷。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0分。收回问卷中有380位同学上过网,其中,男生306名,女生74名。统计结果显示——
(1)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在公共网吧,占63%(以寄宿生为主,少数走读生);其次、家里占30%(以城区走读生为主,占95%;绝大多数寄宿生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第三、学校网吧占7%(学校开设微机课上)。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仍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中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的。
(2)上网目的:被调查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聊天(42%)、玩游戏(38%)和看电影新闻(12%)。只有8%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找资料,而查找资料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查找影视明星和歌星的相关资料。在座谈会调查讨论中得知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号码。
(3)上网时间:在调查每周平均花多少时间上网时,我们发现380位同学中有160多位同学超过了2个小时以上。个别同学甚至超过了5小时。
(4)上不良网站:调查没有发现同学经常接触到同学登陆不良网站,如黄色或者暴力等网站。
(5)上网计划:座谈讨论发现,除了少数同学是为了学习查找一些学习资料而上网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无计划,随意性大,任意作为,盲目上网。相当多的同学随大流,有人邀请就盲目随从。
(6)上网对身体和学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380位同学当中有126位同学反映自己曾经上网导致眼睛视力下降、体力差、心情郁闷、反应迟钝、恶心头晕等症状;在学习方面,59%的同学反映上网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26%的同学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只有15%的同学认为上网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7)了解计算机技术知识与信息网络技术知识: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上过网,但是80%以上的同学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都了解得微乎其微,知之甚少。甚至有45%的同学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是对上网的聊天、玩游戏感兴趣。我校高二年级580多位同学参加信息技术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不到60%,竟然有260多位同学考核不合格。就是很好的例证。
(8)家长和学校对待高中学生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有380位同学除了部分班主任和微机老师给同学介绍过一点上网的注意事项之外,几乎没有受过其他人的什么正确引导——没有受过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引。60%以上的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学校教师也认为高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所以相当多的老师是明令禁止学生上网。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已经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巨大作用,影响了了高中学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但是,我们这些高中学生没有明确上网目的,上网缺乏计划,很少人把网络作为吸取学习手段和工具。一些教师、家长对高中学生上网持否定与反对的态度,而事实是有的中学生对上网入迷上瘾。无奈的事实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法逃避的。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上网存在的弊端、弊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弊端做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通过调查和了解,目前形成中小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住诱惑。目前,中小学生需学习的课程较多,作业较多,因而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如果不认真听讲,就很难适应紧张的环境。面对大量的作业,又感到压力巨大,因而畏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难、畏学情绪加大,同时造成心理压力加大。而网吧内的电子游戏正好为他们释放压抑的情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中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使他们很快在网吧内找到了乐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上课时间也沉浸在刺激的场面中。因而放学不回家平常不想学习的现象就在情理之中,同时,为上网要钱的招数变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2、家长的管理不严。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会学不会与老师有关。还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存上一笔钱,就算对得起孩子,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因而家长拼命挣钱,而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自己整日在麻将场、扑克场、酒场上转,哪管孩子的学业和业余生活。对孩子放任自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3、网吧老板的利益驱动。尽管目前针对网吧,政府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但网吧老板经济效益的驱使,对各种规定不屑一顾。如“不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上网”,可是,你随便到网吧去看看,上网的大都是十八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不准十二点以后再营业”,可通宵营业的网吧比比皆是。有的老板甚至鼓励中小学生从家中偷钱娱乐,有的老板看见学生上黄站也不闻不问。要知道,每多上网一分钟,老板就可多获得一分的利益。
4、社会的约束力不强。执法单位不能严格按国家的法令办事,对网吧管理不严。有时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只是罚点款完事。还有的只要网吧缴上管理费,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肆意经营了。
由此看来,要治理好这个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
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促进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网络使中学生不断接触大量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著名心理学家杨中芳教授认为:互联网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远要比负面的多得多。并且,对当代中学生而言,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注定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禁止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一、拓宽视野因特网是一部信息极其丰富的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学生通过因特网以最快的速度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等等,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号称“虚拟世界”“虚拟天地”。首先,在虚拟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自由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摩擦与伤害,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其次,现代家庭都是“四二一”结构(祖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四人,父母二人、孙辈一人),独生子女为多,生活经历不同,孩子与长辈往往存在着“代沟”,不易沟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网络则给了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因特网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产生高中学生上网弊端的根源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四、社会原因
高中学生上网应该注意的事项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中小学生上网要防止不良倾向的侵害。
(一)防止上网综合症
(二)警惕“黄色”污染
(三)加强道德自律
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国家应正确对待高中生上网
一、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二、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今天星期三,我们班的班会课用来开了一个辩论会“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我们都发表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这一活动开得非常成功的。今天晚上真倒霉,在寝室里面聪床上摔下来了,把手都划破皮了,流了血耶!屁股也摔痛了,这就是所谓的苦命人吧!哎!!!!!!!!!!...不要怨天尤人,怪也只能怪自己不会保护自己,我发誓,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让自己受到伤害,也不会让自己伤害别人。
回到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多了一份温暖,感觉到在学校从未有过的那种感情,我对家的依赖不低于对友谊和其他感情的依赖,我早已习惯在家里面的感觉,那种温暖,互相关心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是我最爱的感觉。在家里面我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不会被人管制,那种自由的感觉也是我人生嗦追求的!
要学会爱别人,将心比心,用心换心。不要对别人不尊重,侮辱和诬陷别人的人格,这也是我认识的一个道理。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高中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10-2
一、网络带给农村高中生心理影响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活动发生的变化,抽取了两所农村高中的高一、高二、高三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网络的多方面内容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1.上网基本情况
最近一年经常上网的学生占15%,平均每周上网1次以上的学生占30%,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学生占45%,经常通过旷课或夜不归宿上网吧的学生占2%,偶尔有此行为的学生占8%,经常一次性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学生占4%,一次上网最长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1%,上网主要场所在网吧的学生占38%,每个月上网费用(含有关消费)在30元以上的学生占10%。上述数据结果表明一部分学生迷恋网络不容忽视,要依据数据分析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预防学生出现网瘾。
2.上网与聊天交友
偶尔去聊天室的学生占19%,经常去的占11%。有网友的占66%,有固定网友的占36%,学生一般都有多个网友。结果表明学生很喜欢网络聊天与交友。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隐含内容。为什么学生喜欢在网上聊天,结交陌生的不熟悉的朋友,而且热衷与网友聊天。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或是家庭环境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因素。首先,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一部分沉迷网络聊天。据我们调查,有20%的家长对子女放任或只关心行为的结果,不问行为的原因和过程。一旦结果不好,不分析原因,就训斥甚至打骂,致使子女对父母失去了信赖。学生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近40%以上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种隔代教养的学生,大多数不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结果是父母挣了一笔钱,坏了一代人。孩子与爷爷奶奶的代沟太大,隔阂太深。交流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学习兴趣淡薄,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其中一部分学生就选择沉迷网络交流聊天。
3.上网与游戏
玩过网络游戏的占50%,经常玩小型游戏的占17%,经常玩传奇等大型游戏的占10%,对网络游戏中的枪战打杀场景更倾向于刺激和宣泄情绪的占23%。这些结果说明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较大,是学校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4.上网与学习
上网以聊天、交友、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为主的学生占63%,到网上查阅资料为主的仅占17%。喜欢在网络教室上课的学生占71%,常上网查阅资料的学生占30%,喜欢教师通过课件或查看网页辅助新课的学生占62%,喜欢通过网络交流展开讨论的学生占46%。对信息技术不了解的学生占33%,了解一般的学生占55%,将自己获得的重要知识保存在电脑中的学生占17%。这些结果表明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
5.上网与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网影响了正常学习的占19%,会促成说谎的占16%,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占27%,会诱发犯罪的占7%,认为网吧管理混乱或者缺乏管理的占31%,认为网络利大于弊的占37%,在上网时遇到过不健康网站的占67%。这些结果说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意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网络使农村高中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展现自我的空间,汲取知识的源泉的同时,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世界逼真的摸拟手段缩小并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使一部分中学生远离现实世界,产生闭锁,孤僻的心理,极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多角度、多角色的“人机式”人际交往,使中学生自我意识减弱;过分依赖网络信息使中学生养成逃避现实的心理,个人主义盛行,自由主义泛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学校要多部门联手融教育于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
(1)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开展的活动主题可以有:《守护青春,远离网吧》《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砺志,博学,做栋梁之材》《青春与使命》《与纪律同行》《塑文明形象,建和谐校园》《崇尚俭朴》等。内容包括网络影响、人生价值、奋斗志向、心理健康、交往礼仪、行为规范、情感教育等,活动富有要感召力,影响面要大,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网络影响教育活动。说其直接,是因为活动直接包括网络影响内容;说其间接,是因为相关活动能帮助学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内在素养。
(2)通过整合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
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以及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化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掌握电脑技术,成为制作能手。利用学校兴趣小组,把喜欢上网的学生统一起来,利用学生在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到网络教室上课培训。给学生开设的课程可包括:Word、Excel版面的设计与表格编排,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通过培训,能使绝大部分学生会使用系统软件(如WindowsXP)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选择某一应用软件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可挑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小组同学欣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另外,每学期举行摄影展比赛,发动全校的学生去发现美,体会在校园的点点滴滴感动瞬间。利用电脑进行后期的剪辑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将电脑、网络运用于实际学习的热情,将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转化成电脑制作的高手。
(3)有效利用“心理咨询活动室”,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班级调查,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分阶段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网络聊天与交友易使学生受骗上当,而且使学生容易形成情感上的过分依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专门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促进师生交谈。当学生有心里话或是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时,可以用电子邮箱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回答,然后再用电子邮箱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网络聊天,谨慎交友。
2.网络政策法规宣传
(1)学校通过制作橱窗、黑板报,设立网站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对网络政策法规、网络文明公约等进行宣传。特别对学生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给学生上网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2)开展主题班会,树立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在农村高中开展关于《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主要活动内容:学生结合自己利用网络的体会纷纷发表对利用网络的意义和如何文明上网等方面问题的见解。通过班会上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清网络的利与弊,认识到中学生要节制上网,有目的、有选择地浏览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吸收学习有益信息,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3.有效利用“家长学校”,督促家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为寻找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类孩子通常学习成绩属中等或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赞赏和肯定,便把这种心理需求变相转移到游戏的升级、奖赏中。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此类孩子的父母一般对其要求高,他们在努力达到父母要求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上网是追求一种释放压力,网络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③被家长忽略的孩子。被忽略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如父母工作很忙,长期在外经商,或是由于夫妻不合、离异,让孩子过着单亲生活等。此类孩子上网是追求一种归属感,一种情感的寄托。除此以外,还有的孩子上网是因性方面的迷惑。一旦孩子染上网瘾,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会给家庭带来苦难。
【关键词】网络阅读 中学生阅读 阅读指导
随着时展,网络日益普及,中学生接触网络已不可避免,网络阅读也逐渐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一部分。如何正确认识网络阅读,对学生的网络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化被动为主动,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又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阅读的特点
网络阅读,也可称为网上阅读,指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的阅读活动,包括在网上阅读新闻、评论、各种知识、文学作品,浏览博客,阅读电子书等。网络上的阅读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传统的书籍报刊电子化在网上,与传统阅读较接近;一是只在网络、传播的信息,与传统阅读差别较大。
与传统的纸质读物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丰富,及时更新,搜寻方便,但是鱼龙混杂,辨别困难。
(二)价值多元,平民化、成人化。我们能听到各种人群的声音,也会接触到大量负面信息甚至不健康信息。
(三)多种媒体结合,生动形象。为“抢眼球”,表述追求新异,不规范。
(四)随意浏览与泛读多,精读较少,阅读具有娱乐消遣倾向。
(五)阅读过程从搜索、选择到传播、评论,更突出阅读的自主性、互动性与个性化。
二、中学生网络阅读现状
(一)网络阅读渐成趋势
据2010年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我国18周岁以上成年国民数字出版物阅读率为24.6%。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阅读方式。我国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网上聊天/交友”,占69.7%;其次是“阅读新闻”,占61.2%;第三位的是“查询各类信息”,占48.0%。18.1%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刊”作为上网从事的主要活动之一。
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手机上网更是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网络阅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网络阅读活动急剧增加,但是阅读质量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网络阅读主要还是浅阅读,快速浏览,缺乏阅读中的思考和知识的积累。网络阅读,应当走向理性、健康!
(二)中学生网络阅读亟需指导
中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涉世未深,而网上的各种信息,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漫步网络,体验着“网络化生存”。加之,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学业压力大,上网为消遣的居多。而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一味反对学生上网,缺乏有效监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网络,学生应“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网络可以成为中学阶段学习的有利工具,也是长远发展必须面对和掌握的技术。我们不能因为上网的负面作用就因噎废食,况且堵也是堵不住的。
“我们在继续对学生进行传统阅读训练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网络阅读。”“如何选择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教师应当积极实施正面引导,传授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网络阅读的能力。
三、网络阅读指导策略
(一)合理定位:网络阅读植根于经典阅读
充分重视传统阅读,用“经典阅读”打底。经典,是人类文明特别是本民族文明的精华,是个体成长必需的精神食粮。经典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提升审美品位,纠正网络阅读偏差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想方设法,营造氛围,推动学生亲近经典,喜爱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在阅读中成长。
网络阅读是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进行拓展阅读、研究性阅读,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
(二)改革阅读教学,适应网络阅读新要求
信息社会信息的丰富和传播的快捷,对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阅读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表现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诸方面。”
首先,建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育学生的主体人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本的情感。
其次,在训练基本的阅读能力基础上,“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加强‘提示性语词’的教学”,“加强语境教学,培养对语境的感受能力”,构建“主题探索式阅读模式”、“选择性阅读模式”、“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等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信息时代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第三,将网络阅读指导纳入课堂。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网站,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定向阅读——限定网页的统一阅读、限定主题的自主搜索阅读,就网络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怎样用”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适应网络阅读的特性,进而熟练操作,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
(三)突出自主与批判意识
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真伪优劣并存,网上“冲浪”容易“迷航”。因此,首先牢牢树立自主意识,“由我做主”,“为我所用”,在信息洪流中保持自我。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明确阅读目标,加强阅读的计划性,为丰富、发展、提升自我而阅读;阅读过程中积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正确理解文本,灵活运用阅读方法与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阅读活动完成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积极发表自己的感受、看法与疑问,与他人平等交流。
网络阅读搜索信息相对容易,难在正确鉴别与处理信息。在网络阅读中要始终保持批判意识,用质疑、批判的眼光来阅读。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当然,“批判”也不是盲目否定,一味批评,标新立异,自以为是。识别“炒作”、偏见、虚假宣传,对网络时尚有所取舍。发现错误,多方验证,全面、深入思考问题。
(四)着力培养选择、速读与自控能力
网络是无限的,个人的精力与时间却是极其有限的,网络阅读更要讲求效率,因此选择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网络阅读中的选择,既包括对“读什么”的选择,也包括对“怎么读”的选择。不能漫无目的地上网,而要基于阅读目标与阅读计划,主动搜索,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信息,避开次要信息干扰,节约时间,多读精品。正确的辨别与选择,需要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和对自我的深刻认识。选择能力在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提升,教师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指点。
网络阅读需要快速阅读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熟悉网站页面信息排布的一般规律。善于确定关键词进行搜索,根据标题决定是否阅读与采用何种阅读方法。多关注知名网站、名家博客,将自己经常阅读的优秀网站,添加到收藏夹。阅读中,根据各种文体特征,抓住关键语句,及时保存有用信息。这些做法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的核心在于提取信息与思考问题的迅捷。
中学生上网,尤其要增强自控力。自控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网络中难免存在不良信息,如果沉溺其中,不仅耽误学业,还会影响身心健康。网络阅读是一把双刃剑,这也正是社会各方面忧心忡忡的地方。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教师、家长必须合理监督,但最根本的还是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会对自己负责,着眼自身发展,自觉抵御垃圾信息。
我认为有四类书应该必读:
一是教育科学理论书籍,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学等。同仁会说,这些书有什么可读呢?我们在学校不都学过了嘛。其实不然,在学校学习时还是“纸上谈兵”,而我们现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阅读和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应用。比如,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综合的评价,但如何实施呢?很多老师很苦恼。其实,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系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打开了一扇窗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个体间智力的差异。问题不在于一个人多聪明,而在于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他把人最基本的智力分为八种:1、语言的智力;2、逻辑的――数学的智力;3、视觉空间的智力;4、音乐的智力;5、身体动觉的智力;6、人际交往或“社会”的智力;7、进入内心或直觉的智力;8、自然观察的智力。以此来评价孩子,差生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是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魏书生的语文教育观、朱永新的新教育理想,李镇西的“爱心教育”等。大师那里是智慧的背囊,有你需要的一切,它会让你的教育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例如同样是对待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教导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孩子是不会出现学业上落后的――因此可以通过阅读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李镇西则让后进生在任何课堂上都可以看他送的课外读物――以某一兴趣为切点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即“长其善而救其失也”……
魏书生老师在许多场合建议教育工作者写教育日记,以便留住这些精彩的瞬间。例如,有一位老师遇到过这样的孩子――不管你如何教育,他仍是我行我素,根本不买老师的帐,甚至还故意与老师对着干。学校规定不准学生在校园内嗑瓜子,可他买来瓜子当着老师的面嗑,你说怎么办呢?我们也许会毫不留情地当众批评他一番,可好好想想,批评就能使他改变吗?肯定不能!而这位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他拿了一把扫帚站在学生的后面,等学生回头问:“老师,你这是――”老师微笑地说:“没什么,等你把瓜子嗑完,我把它打扫干净。”这位学生感到很惭愧,主动拿过老师手中的扫帚,把自己嗑过的瓜子壳扫干净。
三是教育类杂志,比如《人民教育》《中国教师》《班主任之友》等优秀杂志,不仅有国家教育方针的宣传、各位专家学者的讲解,更有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海探讨,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教育杂志是广大教师心灵倾诉的场所,是先进的教育理论聚集的舞台,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宣传阵地。教师要经常浏览各类教育杂志,你所需要的,正是这些优秀杂志社所期待的。
四是少儿读物,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我们只有掌握他们的阅读(包括欣赏电视、电影等)动态,才能与孩子保持心灵的交融,否则就会像那个问“樱桃小丸子”是红烧的还是清蒸的小学老师那样闹出笑话。少儿读物,我们要耐住性子来读,因为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口味,但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口味,要与孩子平行,否则,如何能理解孩子的心呢?这方面的读物较多,如《智慧背囊》,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很多优秀的青少年杂志,也应成为我们教育者猎涉的对象,如《中学生世界》等刊物,特别其中的一些经典策划:中学生一定要追星吗?中学生可以谈恋爱吗?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更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