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据陈竺部长介绍,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10个具体目标是:①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③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④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⑤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⑥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⑦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⑧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⑩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0”战略目标实现。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竺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成果,以《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保险公司纷纷开办医院
2015年1月5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我国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康健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健医疗”)签订投资协议,拟斥资近17.5亿港元投资康健医疗。投资完成后,中国人寿集团将持有康健医疗24.59%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内寿险业龙头中国人寿开始布局健康产业,“保险+医院”的健康管理模式正在推进。
这种模式在业内并不新颖,但其“入主”香港地区头号私人连锁医疗机构“康健医疗”的举动,却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中国人寿称,发展从传统的健康保险扩延到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大健康”。此次入主康健医疗,是中国人寿推进大健康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参与大健康产业链的途径和方式,寻求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产业投资及发展机会。
此前,在保险业已有公司投资健康管理机构的零星案例。如今,随着“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的保险业务发展趋势的日渐清晰,各大保险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国内健康产业链的整合,一支由保险公司控股的健康管理公司队伍已具雏形。中国平安是业内较早看到这一领域潜力并行动的公司。早在2008年,中国平安就通过旗下平安信托投资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投资成立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随后又于2013年9月,与凯雷投资集团、凯辉中法基金联合出资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美年大健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健康管理平台。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平安将来想做两个最大的垂直门户,一个是财富管理,一个是健康管理。新年的“飞船”计划中,以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管家移动平台为核心的“健康云”,成为与资产管理的“资产云”并重的一项业务。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安健康险业务目前的选择是与互联网嫁接起来做健康管理。
此外,中再保险、新华保险、阳光人寿等纷纷涉足大健康领域,而“开医院”仅仅是险企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第一步。放眼全球,保险公司拥有自己的康复中心等健康管理机构,在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地,已有成熟的经验。
“健康管理”大有可为
为什么保险公司如此看重“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又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健康管理服务,保监会曾在2013年9月的相关通知中作过定义,是指保险公司针对被保险人相关的健康风险因素,通过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实现控制风险、改善健康状况的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就医服务、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等。
可以看到,包括PE/VC、民资、险资等资金正在涌入国内健康管理领域,保险机构无疑是最新的一个群体,也对健康管理寄予厚望。而资金为何愿意投身到“健康管理”呢?保险公司不同于简单的财务投资人,在整个健康产业链中,可以依托自身保险业务提业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与成熟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对客户的保险保障配套的服务延伸。
此外,国家政策已对此给予明确支持。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有关服务。
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未来,患者在家里利用手机在线,就能让大夫远程看病,而医生利用手机软件,则可查看患者的各种体征进行诊疗。业界专家认为,远程医疗将成为21世纪7大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
“4G”,为无线远程医疗提供可能
4G时代,移动通讯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全球公认4G具有四大特点:传输速率高、时延短、容量大、图像高清。4G速度有多快?4G将是目前3G传输速度的50倍,下载一部电影只要3分钟。4G图像有多清?相隔千里一样会诊,手术者心脏起搏和血液流动都能高清可见,甚至患者对方的神态、气色等信息都能准确捕捉与传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优质的医疗资源与人民不断提升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一方面,大型综合医院排队难、挂号难、看病难,患者难于有效就医问诊,尤其是偏远地区,因医疗资源少,患者看病常要走上百公里的路程;另一方面,大量本应发挥作用的社区和本地医疗机构利用率不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今,4G网络能实时传输高清图像和大量数据及现场图像,这为远程快速医疗的实现提供可能。以后,患者在家中或社区医院,通过4G网络就能与专家进行高清视频问诊,省时省力又省钱。这对于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我国而言,现实意义很大,缓解了边远地区缺乏高端医疗人才的难题。
传统的远程会诊,无法实现介入影像资料的实时、清晰和便捷传输,只能是专家之间进行口头交流,但对于冠心病之类的诊治,必须依靠高清造影作为诊疗依据。以往这些数据远距离传输成本高、清晰度差,专家往往需要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时下,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江苏移动公司合作的“4G远程医疗系统”正式启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冠心病高清造影影像的实时数字化采集和远距离视频传输,以及高清影像的多移动终端实时接入会诊。利用这套系统,专家不需要亲临现场,只需在远程观看实时诊疗视频画面,就能指导偏远地区的医院进行冠心病远程会诊,双方医生可通过视频“面对面”地进行交流,针对病患的CT影像共同商讨、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专家会诊模式。
以华为智真远程会诊系统为例,据称其采用真人大小的还原远端图像的技术,借用高清清晰的手术过程的实时编解码,甚至可使在手术室外场所的专家能观看到与现场主刀医生看到相同效果的整个过程。
4G远程医疗系统远不止在手术之用,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可大大减少患者在医院的候诊时间,提升医院的接诊效率;通过移动通信、物联网的技术,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利用4G技术,可用手机实时监测身体体征,高血压、心脏不好的患者,还能通过佩戴4G装置,在家里接受远程诊断,实时把血压、血糖和心率等健康数据传输到医院,让医院全天候检测病人变化。
远程医疗:最有前景产业之一
对于远程移动医疗的发展而言,2013年是一个有意义的转折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4亿元,比2012年增长30%,移动医疗市场呈现爆发式的迅猛增长。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专家称,远程医疗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产业之一。
如今,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远程医疗产品的不断创新,移动医疗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远程医疗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下一阶段将逐步普及到社区,并最终普及到家庭,从而让居民尤其是居家的老人更加方便地获取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当前的“病后求医”逐步过渡到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服务。还有,将来远程医疗平台将与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系统做更强的整合,实现更强大的综合功能,并与区域医疗一起作为医疗保健的神经末梢,服务更多的人群。
未来,远程医疗的合理应用将实现“保健不出家,小病不出社区,社区不出大病”的长远目标。
尚有不少坎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远程医疗在思想认识、技术水平、人才准备和经费投入以及营运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症状,我国远程医疗系统真正投入使用的还不足10%,远程医疗尚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
在
“互联网+”热潮中,医疗健康O2O已经炙手可热,但它们受到的追捧可能与其真正能创造的价值并不匹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额将近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但交易量高达65笔,其中A轮交易量最多,占总交易量的48.8%。互联网、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产业都参与到移动医疗领域中,跨界融合,欲先布局以分食这块百亿量级的潜在“蛋糕”。 医疗健康数据不仅涉及个人隐私也
触及医疗机构的“核心利益”是医疗
020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蛋糕虽大,要吃到却并不容易。难以消除痛点、盈利模式不清以及监管政策不明等都将成为医疗健康O2O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国内医疗行业痛点的确很多。例如,资源分布不均且使用效率低、信息共享不畅、用户体验差,等等。
这些痛点,恰恰是集连接、智能和体验三大基因于一身的在线医疗行业的机会,但能真正提供解决方案的APP屈指可数。
而作为“互联网+”生存基础的数据更是医疗健康APP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面既有国家政策的缺失,也有医疗机构自身的利益考量,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高度管控的现实中,“自由”的O2O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盈利模式不清
公开消息称,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上线。独立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统计显示,预约挂号与问诊咨询是移动医疗APP数量最多的两类应用,其次为资讯文献类与医药服务类。
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挂号问诊环节共获得62笔投资,其中32笔披露金额,共计29.2亿元,仅次于健康保健环节。
挂号类APP 的初衷本是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但实际应用效果并非如此。《报告》指出,“挂号仅是渠道互联网化,缺少资源分流功能。”因为目前挂号平台为吸引用户,提升流量,努力将三甲等知名医院号源纳入,而病患在挂号平台也有很强的方向性,基本已锁定好医院科室。这实际上将更多的病患导入三甲等知名大医院。
而诸如杏仁医生、青苹果健康等基于“熟人医患模式”的医患沟通平台,医患线下认识然后转到线上可以方便的咨询和随访。这些APP旨在降低医患沟通成本、帮助医生沉淀个人品牌,需求看似明确,但从医生端来说,由于缺乏临床研究价值和经济利益不足,对于普通病患的随访意愿并不强;而患者端大多只会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使用,也属于低频需求。
与痛点把握不准、需求不强相比,盈利模式不清对于医疗健康APP来说可能更“致命”。
“虽然目前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的投资热情不减,但有些企业经过了A轮、B轮乃至C轮融资后依然没有明确可期的盈利模式。”百度医疗事业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如果前期资金不能良性回收,未来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
例如,春雨医生去年8月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主要用于扩大用户量和增加医生补贴。但其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向B端销售私人医生服务。
“这样带来的收入与补贴医生的费用相比杯水车薪,企业一直在贴钱。”业内人士表示,医疗健康APP目前的三个主要变现模式(广告、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都还不成熟。
此外,由于移动医疗尚未被纳入医保范围,也难以满足用户通过移动医疗降低医疗成本的需求。但目前阿里健康、春雨医生等已开始与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生态圈。
行业政策监管的缺位、用户与企业接受度低也是该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TalkingData报告指出,移动医疗政策监管体系未成形、网售处方药政策未落地、线上问诊受政策制约、移动端医药安全权责尚不明晰,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数据障碍难以逾越
此外,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上海证券研究所报告,国内普通消费者对移动医疗APP的关注因素,排在首位的便是隐私和安全,占比高达42.9%。
医疗健康APP实时、动态、持续搜集和接收用户的整个健康过程的所有记录,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疾病咨询、就医记录、慢病管理以及无线设备监测的生理指标和体征数据等。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数据的积累,服务器储存的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多,能否保障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将成为一款APP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但是如何保护隐私,APP的安全标准谁来制定?医疗数据中哪些能提供给第三方,哪些不能提供?目前没有答案。
多位受访的从业者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疗健康APP得不到数据,无法进行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原本开放的服务平台,正在转向封闭系统。
河南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医院没有向第三方平台提供数据的动力,不愿意将这些数据共享,除了保护患者隐私的考虑外,很大程度上会顾及医院自身的利益。
这位负责人认为,医院的医术是有知识产权的,不同医院之间治疗水平就体现在一张张的处方上,“数据都公开了,加上医生可以多点执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没了。”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医疗APP存在方向性错误,如果脱离医院,终究要失败。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处于医院内部信息化改造、无纸化办公的层面,远没有达到医院“去中心化”的阶段。
事实上,在涉及医疗数据的领域,由数据安全隐忧带来的影响的远超公众的想象,即便是不直接对应处方的医保数据也难以对接外部大数据。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表示,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全民健身从最初不被人理解到当今家喻户晓、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人性色彩也是最受群众喜爱的活动。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全民健身也步入了黄金时代。
新时代全民健身产业的四个特点
在卢元镇看来,新时代全民健身出现四个特点。
第一,全民健身进入了社会文化大系统。全民健身已由组织发动期转入稳定建设和持续发展期,它面对全体国民,渗入社会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进入社会的大文化系统。全民健身从单一的健身功能扩展为与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万众创新相结合的多元功能。体育社会组织将成为民众体育参与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二,民众的参与方式在发生变化。城乡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持续高涨,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正在逐步提升。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数据,到2030年我国的体育人口将从2014年的3.6亿增长到5.3亿。体育人口增长主要将发生在成年人和老年群体之中。民众健身的内容正在悄然转变,已经不再满足于那些单调的、定位的、徐缓的、整齐划一的健身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活动。全民健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三,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当今世界迎来了中国和中国人的时代,世人不仅要关心心智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还要关注精神面貌、健康水平和身体能力。为此,要尽快地为全民健身找到和提出作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的事项和实质性的操作系统。
第四,全民健身已纳入《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冷落体育来讨论国家健康问题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并纳入全面小康的视野。体育的医疗干预与非医疗干预的深度结合,体育作为非医疗干预手段的关口前移,也因此提升了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
全民健身产业未来的六个趋势
“新时代全民健身已经出现六个苗头和趋势。”卢元镇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大健康、大体育的全民健身格局已经出现,这是机遇,也是责任。我们要成为全民健身的参与者,并在参与和建设的过程中成为受惠者。
第一,全民健身进入了休闲视野。体育运动与休闲的紧密结合,是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再也不能忽视休闲在未来体育中的价值,也不能忽视休闲作为全民健身文化推动力的核心所起的作用。
第二,全民健身的重心转向城市。全民健身的视线集中到城市,各种围绕城市的体育的建设、评比、评估应运而生,全民健身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归向了城市,这是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必然选择。体育运动对城市的社会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价值,还是推动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器。
第三,全民健身从单项推进转向整体发展。全民健身依靠单一元素推进是不可能的,只有把社团建立到场所,把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到社团,社团成为参与者的白组织,把活动经费落实到社团和场所,由社团在场所开展有特色的活动,环环相扣,形成一条稳固的链条,才能构成全民健身的理想状态。
第四,体育产业的发展机遇提升了全民健身的服务水平。发展全民健身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到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民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的变化,一些原来奢侈性的活动可能走向大众化,而一些原来大众普及的项目可能走向高档化。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总结交流一年来社会发展工作,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做好社会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工作重点。
会议总结了去年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一是着力保民生促公平,推动完善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编制完成《“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出台五大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二是着力打造新引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发展幸福产业。推进落实旅游休闲、康养家政、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等社会领域扩消费行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相关业态创新、融合发展。三是着力理顺发展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动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动民办教育分类发展,督促落实社会办医相关政策。四是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口发展综合决策。强化人才培养支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编制出台人口发展规划以及年度《人口和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推动全面两孩政策落地。
会议要求,要立足全局,把社会发展工作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社会政策托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保障基本民生;二是推动幸福产业提质扩容,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是协调社会领域改革,重点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关键词] 生态养生旅游 森林养生旅游 阳光健康产业
森林养生旅游是生态旅游中最受推崇的方式,包括森林宗教文化养生、森林民俗文化养生、森林山岳峡谷养生、森林温泉养生、森林气象气候养生、森林洞穴养生、森林花草养生、森林滨河养生等形式。上海库思运用旗下第一调查网在2006年9月,针对生态旅游市场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做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在线调研。调查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居民,有效样本13012个。根据调查显示,生态旅游中游客最青睐的活动依次是:森林养生法(56.1%),生态温浴法(45.7%),生态阳光法(39.4%),民俗养生法(33.3%)和食疗养生法30.6%。
一、森林养生旅游动机
1.森林资源养生优势突出
森林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相比,具有生态优越性、物种多样性、文化独特性、科普教育性、功能多重性、分布地带性等显著特点。山、水、草木、花、动物、寺庙楼榭、森林小气候等构成了最适合养生休闲的场所之一。
2.亚健康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人仅5%,找医生诊病者约20%,其余75%是“亚健康”人。在中国,则有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这些亚健康人若保健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有可能患病。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有病去看医生”这个层次。消除和预防“亚健康”的最佳方式是:建立自我保健模式,调整一种和谐的个体-社会-环境之间的稳定关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放松自己,适当锻炼,有效养生、提高免疫系统,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森林养生旅游能够很好满足这一条件。
3.老年化社会的巨大压力
我国从1999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老龄人口猛增、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给中国的养老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迫于庞大老年人的医疗问题的巨大经济压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愿意推动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和实践活动,无疑,这将给高层次的森林养生旅游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4.宗教文化的发展需求
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的繁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上是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未来社会发展,也会促进三者的复兴,特别是三者中养生文化的精髓将会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森林中的寺庙是宗教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宗教文化的复兴必然会带动森林养旅游的发展。
二、森林养生旅游与阳光健康产业
1.健康产业是全球性朝阳产业,我国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被看好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应该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是防治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产业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基础研究、教育、食品工业、农业、制药业、休闲业、传媒业、医疗业、设备制造业、IT业等。
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N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2.健康管理将成疾病防控主流
健康管理是主动经营健康,是对个人和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在西方国家,许多保险公司都会给客户找健康管理公司。西方国家有一个普遍承认的成本核算:即在健康管理投资1元钱,将来在医疗费用上可减少8至9元钱。由于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健康保险公司的直接医疗开支降低了30%。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可以通过预防保健来避免,三分之一的疾病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有效控制,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至今已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70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美国人成为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s, 优先选择提供者组织) 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也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3.森林养生旅游契合了阳光健康产业的发展
养生就是休养、修养、养护、护理、保护自己的生命。传统养生理论表明,养生者需要通过一定的、系统的、已经过实践证明的养生理论,加以持续的内心静养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一种真正的内在心里轻松和外在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养生首先在于环境。城市的废气、污染,是人类生命的大敌,城市居民需要常常到森林中洗肺,到绿色中冼眼,到潮润中洗肤。因此,绿色环境与森林是生态养生的理想场所。养生符合健康产业的要求,是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养生的内容个健康管理完全一致。森林养生旅游是符合潮流的阳光健康产业;健康管理的成为森林养生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
三、德阳市和新镇开发森林养生旅游、打造阳光健康产业案例介绍
和新镇距德阳市区12公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为丘陵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80-650米;是典型的农业镇,一产业比重高为75.5%;和新镇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全镇总人口中80岁以上老人占1.9%,90岁以上老人占0.38%,每万人就有百岁寿星4.9人。规划区域为镇内森林最茂密、海拔最高、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狭长沟谷地带。
1.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分析
(1)以柏树为主的山林植物资源。和新镇人民从明朝就开始种植柏树。上世纪60年代,和新镇人民再度掀起植树造林的,育、栽、管一步到位,封山育林,科学种树,全镇绿化率达98.2%,森林覆盖率达48.3%,规划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0%。
(2)柏林仙气。和新镇空气清醒,散发延年益寿的“柏林仙气”。经现代研究测试,所谓的“柏林仙气”其实就是柏树林不断散发的芳香气体和负氧离子,能够杀灭细菌、病毒等致病原,净化空气,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素有“空气维生素”之誉。
(3)水资源。规划区域有富含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山泉水、井水,可饮用、保健、洗浴。规划区内有2大水库,观音洞水库140亩,白湾水库(水口山水库)面积60亩。水库既可以灌溉用,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4)环保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新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当地农民很少买化肥、农药,避免了土壤、农作物、水质的人为污染。现在发生虫害时多以人工捕捉或用灭虫灯。现在全镇推广使用沼气,减少二氧化碳污染。
2.旅游景区总体开发构想
(1)景区名称:将该旅游景区命名为“森林人家”。
(2)发展目标定位。德阳市社会化养老示范基地;德阳市康复示范基地;德阳市阳光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3)“森林人家”规划思路
①打造适合老年、中年、青年等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如长寿、健康评估、康复、健身、水疗等产品。
②运用会员制管理经营模式重点打造老年公寓区和健康评估区,
老年公寓区实行“会员制养老”,凭着一张会员卡获得不间断的较长时间的养老公寓临时居住权,使老年健康区兼备家庭、社区、养老院功能。老年人持卡入住后支付价位不等的年费(管理和服务费)。
健康评估区实行“俱乐部会员制”。把健康评估区打造成为既是健康管理的地方,也是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健康评估区实行“俱乐部会员制”就要求推行会员准入制度和年费制度。
(4)“森林人家”景区规划分区。形成“一心、两轴、一环、六区”的空间建设布局。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景区内交通主轴、滨水健康步道;一环:观音洞水库和交通主轴之间形成的健康步道环线;六区:、老年公寓区(长寿谷)、健康评估区(无忧谷)、康复区(香草谷)、健身区(乐活谷)、水库度假区(栖息谷)、农事体验区。
参考文献:
[1]于开锋金颖若:国内外森林旅游理论研究综述[J].四川林勘设计, 2007,(03)
[2]黄丽萍兰思仁:森林旅游产品定位及其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以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勘察设计, 2007,(01)
食物的益处和害处,众说纷纭。例如咖啡,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人赞扬咖啡防治糖尿病;到了南加州,咖啡却成了糖尿病的罪魁祸首。我只知道,假如没有咖啡落肚,整天会昏昏欲睡,胡里胡涂做人。享受一杯咖啡或享受一碟香菜,如同欣赏一件艺术精品。但是,人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将食物与科学研究挂钩,只关心食物的营养成份,却忽略了它的色香味,这犹如化学家研究名画一样仅考究用了多少颜料;食品公司“关心”消费者健康,任何一包即食面或一排朱古力,包装纸都详细列出胆固醇和脂肪的百分比;制造商似乎向消费者保证,让你的肚子吃得明白,吃得健康;吃东西为了寻求健康,岂非将食物和药物混为一谈?这种论调令人变得更加满腹疑惑,肚满肠肥之际,吃得战战兢兢。
以上是美国《为食物辩护:一位食客的宣言》(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一书的观点。该书长期占据《纽约时报》非小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作者迈克尔?坡伦(Michael Pollan)还创造了一个新单词“Locavore”,今年被《新牛津美国字典》收录,意思为“思想全球化,饮食本土化”,如今已经成为注意营养健康者的金科玉律。
迈克尔?坡伦于2006年出版过一部抨击美国工厂化农业和大型农业综合企业的著作《杂食者的困境》,颇受好评。他观察到人类产生了一种“对于健康饮食的不健康的痴迷”,选择吃什么不吃什么,愈来愈成为众多追求健康的男女老少每日头痛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健康食谱大行其道,生活中更是不乏将营养补充剂当作灵丹妙药的“健康人士”。动物一出生便懂得吃,相信这个世界只有人类才需要专家来指导进食,但如果有“饮食真理”的话,为什么法国人爱吃芝士饮红酒,却身材苗条;美国人最注重饮食营养,却肥人满街?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127家重点监测样本企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3日下午,今年元旦期间北京市全部样本企业销售额达到21.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另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1月2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31日与今年元旦两天,上海百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5.07亿元,同比增长37.6%。
这一趋势预示着2010年大陆内地乐观的消费态势。加上大陆地区幅员广阔,每个城市的消费者都有不同的特色与面貌,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呈现跳跃性的成长,消费行为可能在三个月或半年后发生变化。目前,台湾业者更加注重随时关注内地消费者的特别需求和期待,进行销售通路的布局,台湾有关管理当局也积极参与调研分析,希望台湾业者能抓住大陆民众多元消费的商机。
内陆五城市的消费特色
近期,台湾当局帮工商界作出了市场分析,台湾商务管理部门也推出大陆消费市场指导手册。他们认为,大陆内销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加速了买方市场的形成,因而使大陆内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另外,大陆内销市场已成为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差不多全球知名的大厂商已逐渐进人内销市场。而且内销通路与市场秩序在近年来变化快且大、也乱,价格竞争日益激烈。
从大陆内销市场结构来看,农村市场潜力大增,城市消费层次区隔日益分明,形成异质化的市场;从消费群体来看,收入层次与消费层次渐次拉开,年轻族群逐渐形成消费主力,注重品牌、追求高质量、多样化。
此前,台湾“经济部商业研究院”以观察法加上非正式的访问,通过各城市的商业街、百货公司、购物中心、批发商场、超市、便利商店和美妆店等,对内地上海、成都、沈阳、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的消费特色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提供台商参考,希望能精准地抓住内地不同区域消费的关键,成功打进大陆内地消费市场。
研究报告认为,大陆城市消费者的时尚偏好强烈,阶层意识鲜明,品牌和销路都有档次之分,建议台商赴大陆开拓消费市场时,有必要先确认自己产品的品牌、档次和锁定的消费群体,并进驻投资地的商圈通路,接触到目标消费族群。此外,产品运用、广告创造知名度、塑造特点制造口碑,为营销上的主策略之一,如不能创出特色与知名度,业务拓展将会事倍功半;如果能正确地掌握各地的消费特性,则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商机。
内陆消费市场有待积极拓展
部分台商观察目前大陆消费市场变化后认为,从奢侈品市场分析,目前奢侈品在大陆地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扩展到二、三线城市是必然趋势。受到此前的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如果高级品牌在全球其他地区的销售持续下滑,他们将会加快开拓大陆内地市场的步伐。
另外,也可以筹划拓展台湾独特的产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是开拓大陆内销市场利好的一年,但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对价格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追求性价比高的品牌产品,这有利于具创意巧思的台湾网络创业族开拓性价比高的独特产品来占领市场。
其次,可抓住娱乐消费的契机。经验显示,在经济萧条时期,大众娱乐消费的需求膨胀,让休闲娱乐产业迎来发展的机会。台湾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游戏等以及创意产业,都可能成为娱乐消费的重要出口,台湾业者一定要抓住机遇,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