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

第1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水电建设 测绘产品 学科发展 报告

1 引言

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类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以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是一门应用测量学科,是多专业测绘的综合学科。水利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分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满足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汛减灾、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需求,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或专题信息。它是水利水电建设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水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土地利用开发等不可缺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正确认识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我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福建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测量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测量作为建设现代化水利事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广大水利水电测绘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测绘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为福建省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防汛减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20世纪50~70年代,先后组建了福建省闽江流域测量队、精密水准测量队,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农田水利测量队,1958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福建省九龙江规划队、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以及各地市的测量队。基础测绘队伍曾达到300人左右。主要工作是承担闽江流域平面、高程网的建立和1/万流域地形图测量、负责全省各流域二、三等精密水准测量、“五江一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及鳌江等流域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1万、1:5千)的测量工作、负责晋江流域灌渠测量、九龙江流域规划及灌渠测量、相继完成了各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三、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水利枢纽建筑物地形图测量等。这期间,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产品有:二等水准1925公里,三、四等水准10418公里,三、四等三角点4753点,五等三角点12576点,1:5千地形图测量1578km2,1:1万地形图12046 km2,1:2.5万地形图422 km2。

进入80~90年代,面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测绘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基础测绘队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整合后的测绘队伍更加精干和专业化。2000年以后,随着测绘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各种数字化测图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不断推广和引进,用现代测绘先进技术逐步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测绘产品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2.2 测绘人员队伍及设备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专业队伍约有15家,其中有2家分布在省级单位,有8家在地市级单位,其它县级单位的有5家。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目前仅有1家;乙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有3家;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约有11家。

全省水利各部门中,专门从事基础测绘工作的专业人员约有14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46人,占总人数的28.6%;大中专学历有54人,占总人数的38.6%;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88人,占总人数的62.8%,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3人。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已拥有多种精度和型号的全站仪61台、GPS接收机32台套、水准仪127台、经纬仪92台、测深仪7台套以及计算机、对讲机等办公系统辅助设备。仪器设备投入总资产达1600多万元。特别在“十五”期间省级设计勘测单位投入较多的财力,引进多种型号的GPS接收机,具有自动采集、观测数据自动处理功能的各种型号全站仪、可施测高精度等级的水准仪,拥有较为先进水平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计算机数字化成图软件。这些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在“十五”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成效

建国以来全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截至2006年末,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6万处,引水工程18.33万处,水库5.45万座,总库容135亿m3,年总供水量191.57亿m3,修建江海堤防5410km,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此外,还修建各类大中小型水电站6000多座,装机近1000万kw。“九五”、“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项目230多项,其中省重点工程的项目10项,完成的总产值约2800多万元。在基础测绘工作中,累计完成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1627公里;布设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点2329点;完成了各等级的电磁波测距导线1020公里;累计完成了1:500~1:5000比例尺的专业地形图833.4平方公里;施测各种断面数千公里。这些测绘成果,在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程运行管理和决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目前,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测量有全省大中小流域综合规划、全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莆田木兰溪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闽江下游北港南岸防洪排涝工程、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尤溪防洪工程、九龙江下游防洪工程、晋江市小流域整治工程、福州市内河整治工程、晋江、石狮、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工程等40多项水利工程;正在进行的水电工程测量有全省中小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全省风电厂选点规划、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福鼎抽水蓄能电站、福州鼓岭蓄能电站、福安上白石水电站等30多项水电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普遍采用“3S”及数字测绘技术,高效、快速地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提供数字化测绘产品。

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水利工程测量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近年来在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两个龙头单位的带领下,对GPS、RTK、数字成图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先后获得了4项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06年至今,两单位还成功申请承担了2项水利部“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成功引进了瑞士安伯格TMS隧道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美国NAVCOM全球双频单机高精度GPS差分系统。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省水利工程测量系统的队伍、仪器设备使用、技术发展水平、测绘成果管理状况,以及水利行业各部门对基础测绘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决定了水利基础测绘建设和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水利基础测绘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基础测绘数据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

我省的水利水电测绘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大部分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或以某地区为参心的近似54北京坐标系统或称工程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现行的80西安坐标系统不能接轨。同时我省早期布设的等级大地控制网已经使用了二三十年,网点数量不足,长期没有复测,又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可利用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之急需。

在高程系统方面,有多种高程系统(如罗零高程系统、石垄高程系统、马肚底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长期并存,虽有换算系数,但其精度不一,资料陈旧,造成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监测等部门使用不便和混乱。

基础测绘主要的产品成果体现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流域内各种地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存的地形图成果资料,大部分为传统的白纸测图资料,部分成果资料已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地形图成果远远不能反映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地物地貌变化,现势性很差。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众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长期以来,我省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施测的。由于观测队伍不稳定、仪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变形观测成果质量低劣或安全性评价不合理。特别是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水库,普遍未建立完整的大坝及库区变形观测系统,有的甚至从未进行过变形观测,各水库的其他地理数据也相当陈旧。这给现在正在进行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后续的运行调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一旦发生险情将给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4.2 专业测绘人才匮乏

人才队伍是保障工程测量成果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进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专门从事测绘的人才多为相关专业转行从事测绘工作。近十几年期间引进的专业测绘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的人才尤其稀缺。

2.4.3新技术应用滞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省水利水电大多数测绘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行业的测绘队伍相比较,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大多数地县级测绘部门,设备落后、手段陈旧,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在现代测绘技术软件的配置上更显得薄弱,大大影响了传统测绘生产模式向现代化测绘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化水利建设对测绘产品的要求。现阶段为规划设计提供的测绘产品大部分仍停留在目视解释上,缺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数字化装备,水利水电系统尚未完全引进数字化测量系统,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投入较多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2.4.4 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水利系统的测绘技术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部门在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的报告、图件以及采用的基础测绘资料未作评价、分析或审查,给水利水电建设带来巨大隐患。同时,各测绘单位间缺少交流平台,成果未能做到共享,造成重复测绘的浪费。

3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和应用前景

3.1 发展目标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是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从模拟测绘产品向4D产品转化,从传统的测绘产业向水利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拓宽水利工程测量服务的新领域。逐步实行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体系的形成,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测绘对水利水电各部门需求的保障能力。

3.2 应用前景

在水利规划设计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更加快速、高效地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地形图和水利综合信息专题图,从而使规划、勘察设计的工作效率、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大幅提高。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前景。防灾减灾历来是福建水利的重大课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可靠持续发展,“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防灾减灾五大体系(即蓄水工程体系、江海堤防工程体系、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测绘和“3S”集成等高新技术,通过逐步建立全省海堤防的水情、水库调度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流域三维可视化系统,在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因此保护水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可以利用采集的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一步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水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务。

4 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1 推进各大流域及区域测量基准体系建设

4.1.1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海岸、水库群的高程控制系统

针对我省高程控制系统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的弱点,有必要在全省各主要大流域(特别是“五江一溪”和海岸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布设与国家高程系统相匹配、以二、三等水准网为基础的水利专用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以四等水准网方式,联测已有的局部地区工程控制网,逐步完善各区域中小流域和水库群的高程控制。

4.1.2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平面控制系统

平面控制网是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未来期间,重点在“五江一溪”及主要江河流域内,根据水利水电防洪减灾、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需要,按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以流域或区域为范围,有计划地布设三等、四等GPS控制网点约400个。经整体平差后,形成覆盖流域与现有国家坐标统一的水利水电专用控制网,更好地满足各种比例尺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4.1.3 建立和健全全省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体系

建筑物变形观测是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或工程运营期间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诸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今后,以确保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可靠为目标,一是加强变形观测工作的技术改造,逐步应用全能激光仪、自动垂直仪、电子测斜仪等光电仪器,引进和推广近景摄影测量、电子精密水准测量、变形监测机器人、实时GPS测量等新技术的应用。二是提高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研究和建立可靠的观测数学模型,使得由单一变量统计分析发展到多变量动态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对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预测与预报。

4.2 加快测绘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2.1积极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表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工程测量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速自身的技术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化。一是对已有的基础测绘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行业内已有的成果资料,对计划开展的基础测绘项目和需要完善的基础测绘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工作;二是加速传统水利水电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承担全省水利水电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维护、分发等任务的专业测绘队伍和基础信息中心;三是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增值开发,研制不同种类、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数字测绘产品,不断引进、开发和更新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软硬件设备。四是加强与测绘行业内及水利行业其他专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数字福建”、“数字水利”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五是建立测绘信息网络共享、管理与交流平台。

4.2.2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鼓励科技创新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更新升级现有设备的功能与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测绘装备与技术。逐步在全行业推广普及对高端全站仪、动静态GPS、GPS连续参考站、数字水准仪、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化成图、卫星遥感影像、三维虚拟现实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随着各类先进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手段的继续引进,自主创新与独立研发的方向将向测绘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相关测量成果应用部门的独特需求,积极开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国产化研发,争取在科研领域有新的突破。

4.2.3 注重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测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① 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测绘人才;② 组织培训和科技交流,提高测绘人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形成以大专为基本、本科为主力、研究生为骨干的测绘人才队伍;③ 培养一批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④ 做好注册测绘师的认定、考核工作和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造就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测量队伍。

4.2.4 推进水利水电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 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目前,水利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单方面如防汛、水土保持等的开发和应用。水利工程测量应充分发挥地理要素在三维可视化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联合全省甲、乙级水利工程测量队伍的技术骨干,以各大流域水利信息综合管理为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类水利水电专题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设想如下:

(1) 开发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地理信息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域历史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水质、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数据以图形形式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对模拟设备的选择查看其属性信息,通过属性查找对应的设备并定位,以利于科学决策和管理。

(2) 建立各大流域水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滚动规划和管理,如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估算、库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调查、灌溉区实际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调查、水库淤积测量、河道演变及现状工程分布情况等,并利用水利CAD设计平台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成图效率,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3) 建立各大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管理,根据已建立的水量、水质和水环境分析模型,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依据,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水资源综合数据库为基础,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和优化调度模型为内核,实现对水资源的远程控制和优化配置管理。

4.3 建立和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体制

4.3.1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

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纳入水利规划和管理的工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水利工程测量的测绘产品都已形成市场化,一方面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测绘产品在监督管理上的混乱和缺位局面。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机制的削弱和部分测绘产品质量的降低;重复测绘则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因此,水利工程测量必须由水利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与管理,可考虑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采取挂靠的形式建立测管理中心,对全省的水利水电测绘(包括人员、制度、测绘基础资料、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结合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测绘计划,建立稳固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明确更新周期和经费渠道,使水利水电基础测绘能够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福建省水利水电的综合开发治理。

4.3.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如水利工程设施、水下地形、水工建筑物、大坝变形等测绘的精度要比常规的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同时不同的水利工程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队伍必须在具有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基础上,充分理解行业的特点和水利工程要求,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才能提供合格的测绘产品。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应由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较高测绘资质的工程测量队伍承担。为此,建议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新成立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4.3.3 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成果共享机制

我省水利水电行业的测绘生产与测绘成果资料的管理一直处于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进行统一保管,时常造成珍贵测绘基础资料的遗失,测绘成果资料的应用也未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渠道,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测量,造成测绘基础资源与测绘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健全水利水电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各省级及地县级部门应尽快建立测绘成果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对已有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开辟已有测绘成果资料应用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测绘成果资料目录的汇交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重复的测绘生产,提高测绘生产效率。

(3)建立水利水电测绘行业的专业网站,为测绘生产的信息传递、资料收集、成果分发提供有效的窗口与平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十一五”水利水电基础测绘专项规划. 2007.

[2] 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2000.

第2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招标;技术规范;应用初探

Abstra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s one part of the bidding documents; it is the Contractor shall comply with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engineers for technical supervision, project approval, and project measurement and so on. The author has been involved in a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works written tender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interest and communicate the project stakeholders,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hope the attention to the preparation of planning bidding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domestic fan.

Key words: bid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pplication study

1 背景

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子项目,工程主要内容为:建设20000t/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完成本污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和建筑物(不包括综合办公楼、锅炉房、机修车间和仓库)的施工,设备(不包括锅炉)的供货、安装、调测试和试运行[1]。该工程于2012年初开始建设,目前,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土建部分已完成90%,达到合同额的41%;附属工程已完成90%。该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护和综合利用水资源都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有幸参与了该工程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部分的编制,并于工程实施后随世界银行专家代表团参加了世行对巴彦淖尔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的阶段检查。检查期间,在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业主)的协助下,笔者针对该工程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应用情况开展了小组讨论。

2 方法和目的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条款)是招标文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与工程量清单相对应的合同工作内容和范围、合同实施程序、质量合格标准和计量与支付条件[2]。它在施工中是承包人应遵守的技术标准,是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监督、工程验收、工程计量、处理合同纠纷等的依据[3]。因此,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在工程中的应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此次探讨是以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适用情况为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该项目利益相关者分别对工程技术规范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工程项目各方对今后国内水利工程招标技术规范在编制和应用方面的重视。

3 研究内容

技术规范一般分为总则和工程细目(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设备安装等)两大部分,本文主要是针对工程细目部分的应用探讨,总则部分列出了合同主要工作内容、现场的地理、工程地质、气象和一般性的技术要求等,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的招标技术规范共编写了13章,包括总则、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金属工程、工艺设备供货及安装等[4],具体内容如表3-1所示。该技术规范的章节设置与其招标工程量清单相呼应,即以工程量清单为其章节的大纲,这点与国际上工程招标项目的做法是一致的,这样做可以明确工程量清单各支付项的成本构成,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表3-1 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章节内容

该技术规范各工程细目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工程内容/工作内容:承包人应提供何种资源/人力/材料/施工/其他服务,按照何种规定的工作程序来实施,并完成哪些工作内容;

b. 实施程序和技术标准:本节中详细描述了工作的实施程序和技术标准,尤其是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该控制点要载明质量保障程序),如土方填筑的压实度、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沥青砼入仓温度、管道的闭水试验等等。

c. 计量与支付:何时和如何对工程/工作进行计量;如何依据工程量清单支付,该处要建立支付项目与工程量清单的相互关系,如“根据工程量清单某项支付”。

4 结果和展望

此次小组讨论共分两组,一组是与工程监理方的交流,一组是与工程承包方的交流。在业主协助下,我们先邀请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不同工程上的两位资深总监理工程师(王总监和孙总监),第二天又赶往后旗施工现场约见了现场承包方代表陆工和杜工。以下仅就部分观点进行探讨:

监理方表示,与世行合作项目使用的技术规范相对于国内现有的技术规范文本来说更加有条理、更方便控制和计量,就像一本手册,可以在上面很快找到想要的内容。笔者认为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与世行合作项目招标技术规范的编制结构是与工程量清单相对应的,通过技术规范来明确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作范围、报价内容、计量计价方式,使得清单中价格的风险范围十分明确,所报单价更具有约束性和参考性,便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计量支付、变更估价、投资控制等工作。而国内水利行业现有技术规范文本《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2009年版)的编制结构是:第1~4章分别是一般规定、施工临时设施、施工安全设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相当于总则部分,第5~24章是按专业工程的施工顺序和不同的施工技术内容[5]来编制的,虽然内容和步骤很详尽,但是与工程量清单的对应性相对差些,计量和控制起来可能不够方便。

承包方表示,在使用与世行合作项目的技术规范中感受最深的是计量与支付部分的规定,与国内相比,该招标技术规范是对承包商能力的筛选,更有竞争性,因为在清单计价的前提下,工程量一定,谁能达到招标技术规范要求的标准且价格合理,谁就能在投标中胜出。笔者在此仅就土方工程的计量方法解释下承包方的这种看法,如下表4-1所示,从是否考虑放坡的问题即可见高下,本工程不考虑放坡,以规则的矩形为底面积计算,多余部分不予计量,这不仅是对承包方能力的考察,更方便了监理工程师的计量,而国内的做法通常是考虑放坡,这就可能因为放坡大小、是否计量引起扯皮现象。

表4-1 两种技术规范的土方工程计量方法的对比

土方工程 计量方法

乌拉特后旗污水处理工程招标技术规范 不考虑放坡,按基础垫层四边向外延伸0.5m计算的底面积乘以垫层底面到原地面到的平均垂直距离计量体积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 考虑放坡,按施工图纸所示的轮廓尺寸计算有效自然方体积以立方米为单位计量

目前,国内技术规范的范本还在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中,笔者希望此次探讨结果能引起工程项目各方对今后国内水利工程招标技术规范在编制和应用方面的重视,使水利行业技术规范范本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银行贷款巴彦淖尔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土建施工、设备供货和安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C2-WH/1.1). 2011:5.

[2] 张水波,何伯森.《FIDIC新版合同条件导读与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黄景瑗.《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33.

[4] 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银行贷款巴彦淖尔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乌拉特后旗加工园区(呼和镇)污水处理工程土建施工、设备供货和安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C2-WH/1.1)技术规范. 2011.

第3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 招生工作 复试工作 工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on Graduate Enrollment in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ANG Yuefeng, WU Zhimin, AI Hongmei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01)

Abstract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graduate enrollment, under the competent leadership of the unified arrangement, orderly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clea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school enrollment requirements, develop a series of specific norms faculty of supporting documents and work systems,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re-examination of work. We are also focusing on the work of the annual re-examination summary accumulation, has set up in the first test subjects, the interview panel arrangement, retest oral test, tutors quota allocation formed part of a series of re-exam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faculty.

Key words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work characteristic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管理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观念创新、优化管理是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根本措施。①②③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务办公室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探索,结合广泛的调查研究,制定出了相对完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程序细则。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有关规定,我学部每年都成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下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研究生招生复试细则,精心安排复试、面试、录取、调剂等工作,顺利完成学部研究生招生工作。

1 生源数量和质量概况

以2013年为例,报考我学部总人数为1111人,比2012年减少了10.5%,其中,学术型硕士报考人数为864人,全日制工程硕士报考人数为247人。土木水利一级学科群报考人数同比减少18.7%,学术型硕士总体报考人数同比减少22.6%。全日制工程硕士中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与水利工程报考人数继去年继续保持较大的增长势头,增长率分别高达112.9%和99.2%。

2013年我学部录取硕士研究生总人数为378人,录取率为34%;其中,学术型硕士录取284人(录取率为32.9%),全日制工程硕士录取94人(录取率为38.1%)。为吸引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自2012年起,我校将推免生招生范围扩大至非211院校,且出台了招收教育部批准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学生不占学部及导师招生名额的优惠政策。我学部通过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招生宣传范围、充分发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的作用以吸引优秀生源等措施,使推免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比去年有较大的增长和提高。为吸引本校优秀学生留校深造,采取充分尊重导师及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导师及学生双向选择为基本原则,确定最终各二级学科(领域)录取名单的基本方针开展录取工作。为吸引外校优秀生源,本着方便考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导师责任制,使面试时间、地点、形式灵活多样。2013年我学部招收推免生总人数为117人,比2012年增加了8.7%。其中学术型硕士推免生人数为73人,全日制工程硕士推免生人数为44人。

2013年我学部录取985院校生源人数134人,占总录取人数的37.2%,985院校生源人数同比增加10.7%;学术型硕士录取985院校生源人数101人,占该类型总录取人数的38%,同比增加12.2%;全日制工程硕士录取985院校生源人数33人,占该类型总录取人数的35.1%,同比增加6.5%。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和市政工程等专业985院校生源人数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我学部18个硕士学位专业中,录取最高分超过350分的有17个专业,占94.4%。2013年我学部录取211以上院校生源人数207人,占总录取人数的54.8%,211以上院校生源人数同比增加8.9%;学术型硕士录取211以上院校生源人数151人,占该类型总录取人数的53.2%,同比减少1.3%;全日制工程硕士录取211以上院校生源人数56人,占该类型总录取人数的59.6%,同比增加51.4%。录取211和985院校以外的人数为171人,占总录取人数的45.2%,比2012年增长了20.4%。

2 初试科目设置注重统一兼顾学科特殊性

在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的设置过程中,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应尽量统一,但考虑到我学部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中几个二级学科的专业特殊性,最终初试科目设置有所不同。其中,材料学初试科目为建筑材料学;工程管理初试科目为工程管理专业基础;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初试科目为热工基础;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初试科目为材料力学和水力学二选一,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为交通工程学,其余专业初试科目均为材料力学。

3 复试小组人员组成合理 复试内容灵活多样

学科带头人担任各专业复试小组组长,复试小组专家人数不少于7人、且副教授或讲师硕导以上职务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在面试前召开复试小组会议,明确工作纪律、工作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分标准。各专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面试形式,如结构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建立了面试题库,面试时考生随机抽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多人数考生专业实行多组循环面试方式,即按照不同的负责内容将整个专业的面试分成若干小组,如结构工程专业分为英语组、数学及力学组、专业一组、专业二组、专业三组等,并明确每个分组的评分标准。确保了面试过程的公正和公平,避免偶然性因素对考生面试成绩的影响。

4 按一级学科统一划线 确保优秀学生录取

为避免优秀生源流失,均衡各专业生源素质,学部采取按照土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群)设置初试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材料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土木工程管理专业除外)、按照二级学科填报志愿、按照土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群)统一划线,按照二级学科排序、录取的三个原则进行招生。从而保证了高分考生进入复试。根据学校向我学部下达的硕士生招生名额和考生上线人数,确定我学部参加复试的考生为招生规模的140%(含二次录取)。

5 细化外语口试办法,对小语种考生做到精心安排

外语口语测试采取考生先外语自述(时间不少于5分钟)、面试专家外语提问的方式进行。对于日语和俄语等小语种考生的外语口试测试,另外聘请相关语种教师进行外语口语测试(记录员应给予情况说明,并由复试小组组长签字)。口语测试内容包括考生生活、学习、爱好、专业特长、理想和志向等方面的自述和提问。

6 名额分配科学合理 导师无异议

根据学校制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及学部实际情况,将名额分为基本名额和奖励名额两部分,基本名额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省优博优硕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招生名额比率定为2:1.0:0.8:0.5,奖励名额中对应的比率定为1.0:1.0:0.8:0.4,并明确了导师招生名额上限,以确保名额分配均衡公平合理。原则上每位硕士生导师招生名额上限不超过3名学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和院士上限不超过4名学生。

7 复试中笔试科目的命题、阅卷及保管无漏洞、无差错

强化保密意识,严格认真地执行研究生招生纪律,做到命题、阅卷、试卷保密无漏洞、无差错。加强对命题人员、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复试中笔试科目由相关专业推荐两名命题教师,笔试前三天由学部研究生教务员通知其中一名,出题并阅卷,出好试题密封放入专门保险柜,保险柜的密码和钥匙分别由学部研究生办公室两人负责设置和保管,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8 复试中笔试科目的命题、阅卷及保管无漏洞、无差错

强化保密意识,严格认真地执行研究生招生纪律,做到命题、阅卷、试卷保密无漏洞、无差错。加强对命题人员、研究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复试中笔试科目由相关专业推荐两名命题教师,笔试前三天由学部研究生教务员通知其中一名,出题并阅卷,出好试题密封放入专门保险柜,保险柜的密码和钥匙分别由学部研究生办公室两人负责设置和保管,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9 复试小组成员提前进行培训 确保复试环节的顺利进行

对各复试小组进行培训,研读复试细则,明确复试流程。由学部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学部研究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召开招生工作会议,每个专家复试小组组长参加培训,然后组长负责各组内培训。其中培训内容为:明确复试小组成员需现场独立评分,明确复试小组的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判标准;明确复试人员在复试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纪律,规范其工作行为。

10 优惠政策向优秀生源院校考生倾斜

采取特殊招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重视优秀考生入学后的培养。目前,我校在接收推免生方面及针对参加夏令营的考生已制订了较为优惠的政策,在统招报名和录取过程中制订优惠政策,向优秀生源院校考生倾斜。持续跟踪考察已录取的211和985院校考生在我校生活、学习和科研工作情况,重视该部分同学的培养情况,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使该部分同学成为扩大我校在其母校影响的宣传员。

11 小结

研究生招生环节的科学合理实施,加强研究生招生管理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所提出的这一系列创新的举措将在我们以后的复试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改。我们也将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高度重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凝练各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优化整合研究生课程设置,严格培养过程和毕业标准,努力将我们的优秀生源培养成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资助项目:研究生院教改资金资助

注释

① 陈睿.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考试,20ll(2):26-33.

第4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神秘而神圣的专业

由于全国开设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港航专业)的院校不多,每当我和别人说起我读的专业,很多人接下去都会问,“是搞港口物流的吧?”“是造船的吗?”碰上一知半解或不怀好意的甚至还会问“是挖泥搞水利的吧”。诚然,港航专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个冷门专业。它不像土木工程专业或者交通工程专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城市中建设的钢筋水泥林立的高楼大厦,或者是不断延长、新增的地铁线,这都是人们天天能看到的。大多数人平时很少接触到港口、航道、码头、防波堤等名词,因此只有业内人士明白港航专业的详细情况。

其实港航专业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要知道大宗的物流运输,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船舶运输都是首选,一来它对运输条件要求最低,二来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风险,使利益最大化。正是由于较低的运费,我们才能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选择水路运输,就要考虑一些问题,例如,我们要实现将货物从陆上装入船上,或者由船上卸至车上,就需要码头,如何建码头能使装卸工作的时间最短,效率最快?又如,航道水深条件如果不满足船舶航行,船只就会搁浅,如何解决水深问题……这些都是港航专业研究的内容。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港航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专业,它和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多个专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既要学习土木,又要学好水利。该专业从多个方面为水上航运提供了服务,从货物的集散地――港口,到船舶的通道――航道,再到水上的“电梯”――船闸,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都能见到港航人的身影。简单地说“港航”的任务就是建立水上的交通网络。与陆上的各种工程相比,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看过电影《加勒比海盗》的同学都知道,平静的水面下往往藏着巨大的危险,恶劣的天气造成的巨浪,水下暗藏的礁石,潮汐悄然变化引起的搁浅,这些会给航行造成威胁。如何选择最佳的航道,并且保证通航的安全,怎样克服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让船舶平稳通航,在哪里建造港口供船舶装卸货物或者避风,这些都需要探讨研究,以确保船舶及货物的安全。在考虑到结构承载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材料因为受到水流的浸泡冲刷等多种因素产生的影响。

了解了这一专业的研究方向,大家可能会问,这个专业要学习哪些知识呢?首先,作为一个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的基础课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进行大量、精确的受力计算及安全度稳定性核算,才能保证各种海岸工程的安全。其次,就是工程制图软件及计算机的学习。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现在每个工程都要使用AUTOCAD软件制图,只有能做图、会看图,才能完成港口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而且,工程大量实测数据的正确分析处理,也必须依靠大型计算机模拟软件,这也要求我们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另外你也可以自学3D MAX和PHOTOSHOP等设计软件,对于相差不大的设计图纸,一个好的效果图往往能让你更容易中标。第三,就是海岸动力学、河流动力学、港口工程、渠化工程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能让我们明白港口、航道等工程项目的规划、结构,以及水域中水流条件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最后,还有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估价的有关课程的学习。要进行一个工程,必须要对项目的招投标过程、可行性分析、成本概预算、施工工期等方面有所掌握。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也可以辅修管理类或工程安全类的课程,毕竟技多不压身。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港航专业的课程很多,是路桥、交通等专业的1.5倍,到了大四,很多专业都给学生时间外出实习的时候,我们的课程还是满满的。

选择“港航”,前途宽广

面对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和被七条大河纵横贯穿的广阔内陆区域,我国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人才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港航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在入学的时候可能你还在怪自己高考没考好被调剂到这里,但到快要毕业时,你会发现有很多单位争先恐后地来抢着要你。根据阳光高考网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港航专业的毕业生无论是“211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就业率均在90%以上。而且就业面也十分广阔。一般来说本科刚毕业大多数会选择一些建筑单位,如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有关码头、船坞、船闸的施工管理工作;或是到各级航道局从事江河治理和流域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各大设计院从事码头、船坞、船闸等工程的设计工作;还可以到各级水利、水电、电力、交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和科研院校从事防汛指挥、勘探、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在考研方面,本专业毕业学生可报考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岸带资源与管理、土木工程、物理海洋学等本学科或者相近学科的研究生,也可跨学科报考经济与管理(水运)、交通运输与管理等学科的研究生。

第5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培养目标;工程师规格;工程实践;四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由计划经济下的精英教育发展为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教育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育。工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题,目前从院校设置上看已达1 000余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其中应用性本科专业也超过50%。研究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对水利工程师的需求

水利工程有水利行政主管单位、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监理、勘测等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岗位要求。本科工程教育是完成工程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从水利行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10%左右考研究生;80%左右去生产施工单位,大部分为央企、省企的工程局、工程公司,少部分为民企的工程公司;其余10%左右为设计、行政主管部门、科研等单位。绝大部分为生产施工的第一线,从事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测量、检测试验、设计、工程预决算等工作。

(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不同层次,分别承担着各类工程师的培养任务。高职高专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承担着培养助理工程师的任务。研究性本科教育为培养生产施工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应用性本科教育以培养生产施工工程师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发工程师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以设计工程师为主。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还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定位,以及学科专业本身的定位层次,如应用型、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型等。

二、水利工程师岗位的要求

具有从事水利相关岗位所需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及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水利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新材料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熟悉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生产运行、施工中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工程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健康的身体心理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以水利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教育。它的教学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前者为基本的通识教育要求课程。包括政治思想、外语、军体、数学、物理、计算机类等。后者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如工程概论、统计原理、工程与法律、工程与美学、工程与环境、工程与安全、工程理论、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等类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是专业性、职业性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具有在水利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类课程和本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建筑材料、工程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工程经济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选修课程以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拓宽学科专业、就业方向等设置选修课程模块,设置工程设计类,施工技术管理类、研究类、特色类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通识实践和专业实践构成。通识实践是培养一般能力素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实践的基础。包括所有通识课程的实验、上机、军体训练、两课实践等。专业实践可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来设立三个实践平台:单项实践平台、综合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单项实践平台:以单项工程项目的要求为目标,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实习。如土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制图上机实践。综合实践平台:以工程项目的综合性为目标,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托,打破以单项课程为依托的课程设计或实习的做法,转变为按工程的综合性技术应用来建立综合实践内容。安排以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为题目,包括3门以上课程内容训练的3种类型:水工综合设计、认识与生产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研究实践平台:以实验课项目研究和自主实验项目研究为主、结合包括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基金、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

(三)素质教育体系

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相融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分为必修和选修,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发展选修某些活动。必修主要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及自主学习。选修主要为文体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工作等。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它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教育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课程教学包括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如创业创新基础、工程创新、职业生涯等,实践教学包括通识类实践和专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学分和实践教学学分纳入教学计划中。

四、优化教学体系结构

(一)优化四体系资源分配,实现教学系统化

对四教学体系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安排。四年的课程总学时不宜超过2 400~2 600学时,周学时不宜超过24~26学时,理论课程教学每18~20学时为1.0学分,实践教学每周为1.0学分,实践教学周数不低于35~40周。实践教学所占总教学周数、总学时或总学分的比例不宜低于25~30%。四教学体系间的比例大致如下;理论教学占60%左右。其中通识教学课占30%左右,专业教学课占30%左右。实践教学占30%左右,素质教育占5%左右,创业创新教育占5%左右。必修课占70~80%左右,选修课占20~30%左右。

(二)以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工程实践

改变原老三段各自独立的教学进程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为融合,互为补充、渗透、衔接,使工程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课程中。从入学开始就进入工程的教育,以工程为大背景,从感知认知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工程概论课、工程认识实习、专业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工程启蒙、工程认识、工程意识的教育。接着配合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进行工程师工程素质的教育,开设通识类选修课和工程师素质能力系列知识讲座贯穿始终。在专业基础类课程和单项实践教学平台中,以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工程教育;同时工程教育与实践训练结合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和训练;建筑材料的实验技能、工程质量控制技能,工程地形测量、工程施工测量技能,工程地质勘查和地质报告评价技能,工程绘图识图、计算机制图的技能,计算机制图贯穿于实践教学3个平台训练中。在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平台教学结合中,按典型工程组织教学和实践训练,顶岗参加工程施工过程,各分项分部工程,工种、工序、实际测量、检测质量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综合性实践训练。水工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创业创新实践与生产综合实习有机配合,都以实际工程为载体,按实际工程的要求为标准进行。

要使得工程实践在时间、内容、措施、考核、指导、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加以保证,使其强化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2.31(1).

第6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提水泵站;节水灌溉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4-005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4.026

1 项目概况

在缺水山区,农作物及经济林果灌溉用水保证率较低,通常采用人工挑运及泵站提水的方式解决。提水泵站的运行需要架设电缆,对于山区电线线路架设较为困难,长期运行费用较高,农民负担较重,风光能互补发电提水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为改善历城区北部平原和南部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投入少、项目散、成效差”问题,在历城区西营镇节水灌溉工程中应用风光能互补发电提水系统。

2 建设的必要性

2.1 面临水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加强末级渠系高效节水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形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成为当前水利发展的重要环节。

2.2 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和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综合生产潜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3 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持项目区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4 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强节水灌溉项目的投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

2.5 有利于涵养水源、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必将涵养和补充地下水源,对济南的各大名泉起着重要作用的补源作用。

3 设计标准

设计灌溉保证率75%,小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之规定,小型灌溉泵站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20年校核。泵站装置效率不低于75%;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5~10年,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符合《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管道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4MPa;山区PE主管道工作压力不超过0.8MPa。

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控制灌溉面积约500亩,提水高差60m,最大提水量约20m3/h,一般日均提水量100m3;(2)蓄电系统储能约13200kW;(3)为提高设备的效率,提水机械采用普通潜水电泵;(4)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万小时;(5)抽水蓄能高位水池容积500m3。

5 风光互补发电提水主要设备选型

系统的主要设备为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方阵、风电充电控制器、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专汇流保护模块、太阳能专用蓄电池组和水泵控制器、提水电

泵等。

5.1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机组由4台2000W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成,为了满足提水蓄能灌溉的需要,还可以增进工程的宏伟景观效果。

5.2 太阳能电池方阵

根据历城地区平均日照强度和日照量,按日累计提水量100m3、最大提水量20m3/h和扬程60m的设计要求,选用高效270W转换功率为15.2%的多晶硅太阳能组件40只,方阵二组尺寸均为20.0m×20.0m×0.04m。

5.3 风电充电控制器

5.3.1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是整个电源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核心部件,它在太阳能电池阵列、风力发电机、蓄电池组和负载之间起到相互匹配、相互保护和“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要求其应具有可靠性高、工作稳定、寿命长以及功耗低等特性。

5.3.2 汇流控制保护装置。汇流保护模块是将12组太阳能组件和2路风力发电机并接在一起,实现汇流后给储能装置充电。

5.4 开关电源模块

风力发电机发出的三相交流电,经风电控制器转变DC36V-DC72V直流电压,并存储在由超级电容组成的风电前级能量采集器中,再由开关电源模块提升成DC135V电压对电池组充电。

5.5 超级电容和免维护蓄电池混合储能装置

太阳能专用蓄电池具有储存能量密度大、成本低和投资小等特点。

采用96F/140V超级电容和45只55AH/12V免维护蓄电池科学匹配,利用超级电容超低串联等效电阻的优点和免维护蓄电池具有储存能量密度大的优点,构成理想的混合储能装置。

5.6 提水电泵和专用控制器

选用200QJ20-81/6潜水电泵,其最佳流量20t/h,扬程81m,电机额定功率7.5kW,额定电压AC380V,频率50Hz。提水电泵控制器可为水泵提供过压、过流、欠压等有效的多种保护。

本次项目共规划建设6处风光能泵站,分别是东邱1号泵站,设计流量10m3/h,扬程70m,控制面积365亩;西邱1号泵站,设计流量10m3/h,扬程100m,控制面积205亩;南邱1号泵站,设计流量10m3/h,扬程80m,控制面积350亩;北邱1号泵站,设计流量10m3/h,扬程100m,控制面积210亩;位置均在仲宫高而办事处。东崖1号泵站,设计流量10m3/h,扬程80m,控制面积370亩;北崖1号泵站,设计流量10m3/h,扬程,100m,控制面积350亩,位置均在仲宫绣川办事处。

6 效益分析

6.1 增产效益

风光互补发电提水泵站建成后,灌溉周期缩短,浇水及时,肥料利用率提高,促使了作物增产,项目区粮食亩均增产6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计,年新增产值6万元。

6.2 节能效益

项目实施后,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提水。最大提水量约20m3/h,泵机功率18kW・h,据测算,总节电7.2万kW・h,每kW・h按0.56元计,年节能效益4.03万元。

6.3 省工效益

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普遍降低、灌溉时间减少,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亩年灌溉用工量可节省2个,项目区年省工1000个,省工效益10万元。

6.4 节水效益

项目实施节水灌溉后,与土渠灌溉相比,项目区年总节水1万m3。按每立方综合价0.3元计,共0.3万元。

项目实施后,灌溉增加效益及节水节能效益每年约20.33万元。

7 结语

风光能互补发电提水系统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互补性,将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机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有效地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在能量及时间上的互补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提水,是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一种新型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何超军,王优胤,吴赛男.辽宁电网风光互补发电应用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09,(12).

[2] 郭创新,张理,张金江,宗明,朱钦.风光互补综合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1).

[3] 谢静,李永超,刘满禄.风光互补智能自动充电器的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2,(4).

[4] 陈星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J].中国科技博览,2013,(34).

第7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三峡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优势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47-02

[作者简介]刘姗姗 1988― ,女,湖北黄冈人,硕士,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助教;卢璐 1987― ,女,湖北襄阳人,硕士,中国日报社云南记者站记者。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普通院校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院校通过合并增强自身竞争力来适应这种发展。院校合并是把双刃剑,给高校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三峡大学组建合并十年来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完整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三峡大学的历史沿革

原湖北三峡学院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在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形成三峡大学,并于当年的6月正式挂牌成立。组建后的三峡大学被纳入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大学,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

在此机遇下,三峡大学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明确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的四大战略原则。今天的三峡大学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26个学科大类,共设立了12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超过18000人。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优势学科专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师资队伍总体得到提升,校园建设也得到了优化。

二、三峡大学发展分析

一 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国家政策开始向调整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偏斜,普通高校在高等教育中所占位置越来越重要。政府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对教学投入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部省共建的三峡大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契机。

另外三峡大学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首先,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导致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三峡大学作为新组建的院校与传统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就需要三峡大学根据自己的内外部资源做出合理的目标规划。其次,三峡大学作为一所新组建的院校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学校合并组建使各校区学科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提高了管理成本;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提高;研究生规模较小,人才培养层次及结构有待改善;最后,三峡大学地处于远离省会的城市,与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地域障碍,与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受到阻隔。

针对自己的不足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三峡大学制定了以下几项发展战略:首先,初步形成学科方向明确、队伍较强、基地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结构体系;其次,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着重打造一批杰出的学术骨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再次,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促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大力推进“科技兴校”战略;最后,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将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四大战略原则具体化。

二 内部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

1.发展优势学科,完善学科结构

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发展优势学科使学校的5个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免疫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现当代文学 在“十五”期间获得省级重点学科立项,传统优势特色学科水利电力工程已具备了参与行业内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对区域经济发展及文化繁荣方面的研究中为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加强完善学科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以形成具有解决本学科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公共研究平台;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发展尽快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使其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的前提下,三峡大学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对传统与基础学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作。加强传统与基础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师总数的增加、教师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都被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对学科研究方向的提炼与优化、学科交叉融合与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与健全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完善专业结构,建立梯队学科带头人等。这些措施的细化,为把三峡大学建设成一个整体中有重点、全面发展中保持优势学科的综合性院校提供了制度保障。

2.引进人才,优化师资框架

好的大学需要配备好的师资。在三峡大学的发展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学校按照全面建设、整体优化、重点突出、注重内涵、合理适度、精简高效的原则来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一系列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落实到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教师培训与进修等。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这一规划与部署已初见成效,在新进的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逐年上升,教师整体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三峡大学制定了引进1名双聘院士、引进和培养10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增加“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3~5个等具体的人才引进目标,建成一批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学术方向稳定、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团队。为加强在职教师的岗位培训,学校实施了“硕士化工程”,划拨专项资金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这些措施让三峡大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不断优化已有的师资队伍,对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 校园建设

三峡大学的地理位置特殊,在建设校园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建设了一所园林组团式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育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旨在建立高品位的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形成一个环境优雅、学术氛围浓厚、求索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方面,主张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考核评估和激励监督机制,推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旨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理想的研究式、互动式学习交流环境。

三、总结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无疑为三峡大学合并十年来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科学地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强化办学特色,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外引进人才与加强已有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规划的实施使三峡大学的综合实力大有提高,人才强校及社会服务的创新都值得其他同类型院校借鉴。尽管如此,三峡大学在战略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三峡大学的发展定位于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建设中旨在建立大而全的学科体系,但由于学校本身的资金和能力有限,走大而全的路线很容易造成局部影响整体的问题;为了追求综合性而建设自身没有能力建设的学科不仅分散了有限的资源,也容易误导该学科的学者和学生,学校应突出比较优势,努力发展有能力建设成一流学科的项目;在谋求战略规划的同时要看到发展和进步,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样发展才能长久而持续,如果学校的发展规划事无巨细,对师资、校园、学科的建设都提出了一定的目标,但目标设立得空且大,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这样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对学校的整体建设也有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 1 .

第8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论文摘要:由于测绘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测绘生产单位急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仪器的一线作业技术人员。发展测绘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测绘生产单位一线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测绘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应从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量,突出专业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推进测绘高职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各项与测绘专业密不可分的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因而各行各业对测绘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众所周知,只要搞建设,就需要搞测量。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测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许多建设施工企业如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石油管道工程等各大工程生产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测绘高职技术人才。近几年,我们把测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各类建设施工单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为进一步拓宽测绘高职人才的就业渠道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对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进行探讨。

1关于测绘高职人才市场的调查及分析

测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测绘生产部门培养中高级测绘技术人员,而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要看测绘市场对用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的用人情况,笔者先后走访了几家测绘生产单位,并与一些单位领导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一些测绘生产部门的用人情况,同时请各测绘单位填写了用人情况调查表(见表。此表共发出份,收回7份,其中具有甲级测绘资格的单位5份,具有乙级测绘资格的单位2份。通过对调查内容所占比例的技术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从表1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第1项中的各个内容与其他部门相同,测绘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50%左右,对于第2项“学历层次情况”,大专及中专人员平均占70%左右。这说明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是测绘工作的主力军。在第四项调查中,需要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所调查单位的85.7%。而大地测量专业类型的技术人员需求者较少,几乎为零,这可能与调查的单位有关(在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大地测量队)。对于航测和制图专业的人才,需求者差不多,当然这也与调查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关。在第5项调查中,对于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较强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者为最多,达到100%,组织管理人才次之。通过4,5项调查可以看出,掌握先进工程测量技术的业务人员最受测绘生产部门青睐。第6项主要调查教育部门从哪些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教育。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应加强,几乎占所调查单位的100%。除此之外,基础知识理论学习也不能忽视,此项占调查单位的57%以上。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知测绘生产部门的基本用人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由于多数用人单位都需要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中专的学历层次在目前来看有些偏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员又不安于生产一线工作,同时单位还担心留不住人。所以大专生比较适合生产一线工作。他们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应该成为测绘生产一线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具有优秀才能的高职生呢?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2关于测绘高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2. 1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基本具备条件。但是他们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

(1)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所以对教学规律、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高职教师,仍需要对教学理论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学校可采取组织考核或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学习。

(2)提高学历层次。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提高学历层次,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师资队伍结构改善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需要。

(3)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迅速更新,测量方法与手段的增加和改进,促使高职教师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扩大知识视野。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

(4)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由于高职教师多数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锻炼,而高职培养出的学生要迅速适应测绘生产的需要,则必须有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教师,所以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十分重要。学校要安排教师不定期地参加工程实践,使其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理论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生。

2. 2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

如果说高职教师的水平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软件,那么实习设备无疑是硬件。由于测量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必须加强测绘教学的硬件建设,为教学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对于工程测量教学来讲,各种精度指标的全站仪,单、双频的GPS卫星定位接收机,成图所用的绘图仪、计算机等设备应充分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根据调查可知,数字化测图已经逐渐取代了常规的平板仪测图,所以在教学实习中,要多进行数字化成图实习,把用于数据采集的全站仪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仪器。因此全站仪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同样,在控制测量中,GPS接收机已经在测绘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加大GPS卫星定位技术的控制测量实习,像常规经纬仪所测的三角网或导线网测量等传统实习可以适当减少。从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表1的第4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掌握数字化成图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方向的学生需求量最大,所以在教学中更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实习量,使高职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从事野外实际生产。

另外,测绘高职教育也可以实行“双元制”教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测绘高职教育的学校可以和一家或多家测绘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的实习经费,又可以帮助单位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2. 3突出专业点,加强基础知识理论学习

现代测绘设备的迅速更新和改进、野外测绘方法的不断变化,使得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光学经纬仪、光学平板仪等逐渐被淘汰,因此在授课时应减少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增加新设备、新的测绘方法的内容。例如在地形测量中,以数字化成图代替大平板成图,以全站仪光电图根导线代替图根线形锁;在控制测量中,以 GPS卫星定位控制网逐渐取代常规的三角网、导线网;在平差基础中,以计算机计算取代手工计算,把手工计算的实习量转移到计算机平差计算中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各种平差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工程测量中,用全站仪的放样代替光学经纬仪的放样;在制图测量中,以计算机制图取代手工制图,等等。

总之,专业课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学以致用。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先进的测量技术。测绘高职院校只要时时刻刻以掌握最现代的测量方法和最先进的测绘仪器为宗旨,处处以测绘市场为核心,就能避免“学校学的内容在生产中用不到,在生产中用到的知识在学校里又没学”的现象发生,也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需要的优秀高职人才。

培养优秀的测绘人才,除了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应使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从调查结果分析表1中可以看出,超过57%的单位建议教育部门对学生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础理论课是指高等数学、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等课程),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学好专业理论。事实亦证明,各著名的高校之所以培养出的学生强于其他院校,也主要取决于他们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基础知识在将来的求学深造、生产科研、软件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测量平差理论研究、平差软件应用与开发中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第9篇:水利水电工程研究生方向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西部地区 水利发展 战略 规划探讨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宏观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投资结构的全面改革、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入世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规划方式转向战略规划方法。其中的关键是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思路、新的要求、重新认识水利规划的任务和要求,树立新的规划观。并把这种新的规划观作为水利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这种规划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观点:系统工程的观点、市场经济的观点、强调内涵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些已在水利规划设计中应用。如三峡论证中,在总体规划以及防洪规划等重点专题上,都体现了系统工程的观点。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过去规划经验的积累。这里说它是新的规划观,主要体现在把这些观点较为系统地形成一个体系。

因此这种规划观既适用于西部地区,也适用于东部地区。但在具体应用时,则应根据东、西部的具体情况而异,不能把东部地区的经验生搬硬套地用于西部。

1 系统工程的观点

系统工程的观点,有三个主要内涵,今结合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利战略研究,简要说明如下:

1.1 把研究的对象做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首先要明确,水利是西部大开发这个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水利工程的成效如何,要从对西部大开发总体的贡献大小去衡量,不能单纯地就水利论水利。这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总的思想指导下,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水利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水资源是西部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水利是西部人民脱贫致富的最基本的措施;水土保持是西部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利肩负着西部地区保证经济发展,扶持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三大任务。水利事业的成功与否,关系着西部大开发整个事业的成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二是要明确水利发展战略必须服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部署。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央已明确提出当前的总体战略部署。水利发展规划必须按照这一战略部署的有关要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做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要根据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发展中小城镇战略的要求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提供水源保证。

三是根据水资源条件,研究水利对西部大开发的反馈影响。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方面要强调要根据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提供水源保证;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开发。在水资源紧缺或开发困难的地区,要强调以供定需。只有这样,才能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可靠的基础上,保证发展的良性循环。

1.2 处理好整体中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1.2.1 处理好水利与其他行业间相互关系

水利做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子系统,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子系统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的关系。做好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例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把工程措施与农、林、牧等部门的非工程措施紧密配合,把对生态治理的要求,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切有实效。在灌区发展规划中,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要优先考虑农业部门提出的在西部地区发展棉、糖、果、菜、花、烟、药等七大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在考虑工矿企业供水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及工矿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要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在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中,要把水利建设与水电建设密切结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充分发挥综合利用效益。

1.2.2 处理好水利内部各分系统的协调关系

要处理好综合利用各部门的关系,包括: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等协调发展的关系;要全面考虑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统筹兼顾关系;要正确安排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关系;要充分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关系;要全面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关系。

1.3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问题

系统工程观点,既包括认识论的问题,也包括方法论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水利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个多目标、多要素、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这样一种复杂的问题,只能用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才便于深入分析研究。

1.3.1 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大系统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现代战略规划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还是规划研究组织的最基本形式。

①大系统的分析: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内容、行政区划和学科分类进行分解和分析。只有科学的分析,才能有深入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治理。例如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逐步地深入分析。总的来说西北地区是水少土多,西南地区是水多土少;再进一步分析,西北地区又可分为黄河上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和草原区三种不同特征的治理区;再进一步分析,又可根据地形、地貌、降水及社会经济等条件,把黄河上游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类型的小流域治理区。只有这样多层次的分解,才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小流域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治理方法。

②大系统的综合:只有综合,才有系统的整体性,才能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进行优选和排队,才能找出优选方案和分阶段地有序地进行治理和建设。这些概念已是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具体说明。

1.3.2 系统的优化

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优化。

对水利战略规划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通过建立一套数学模型的方法去寻求最优解,只能靠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断排除劣解的基础上,寻求相对的满意解。

所谓优化,从战略观点看,首先是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我国的自然条件下,与庞大的人口相比,水土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都显得十分紧张。在经济相对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曾对许多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果。这也与过去在优选方案时,片面强调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很少认真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结果常是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因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水利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也反映为经济问题。而按照动态的经济核算原理,在进行贴现折算后,远景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实际上主要是接近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优选,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贴于 2 市场经济的观点

当前,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在国际上我们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内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渗透到一切领域,必须用市场经济观点代替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水利经济问题。

2.1 用市场经济观点指导水利发展规划

传统的水利发展规划,很少做具体的市场调查,而是按“统购统销”的思路,假定供水效益完全能按规划实现。然而无情的市场,常不承认这种假定。例如引黄济青工程,一方面从遥远的鲁北引来的黄河水,在青岛卖不出去,大量废弃入海;另方面青岛当地的地下水仍继续超采。再如,有些高扬程灌区,不得不在低于提水成本条件下供水,而对农民来说,常仍嫌水贵,不愿多买水浇地;对扬水站来说,供水越多,赔得越多,因而灌区规划效益也无法实现,难道这类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按市场经济观点,不是我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也不是我有多少资源,就开发多大规模。而是取决于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灌区发展规划,也必需根据市场需求,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基础上,重新研究作物组成,并根据节水要求,研究经济灌溉定额,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

2.2 用市场经济观点拓宽水利投资渠道

要从努力申请投资转到合理申请投资与努力吸引投资的双重轨道上来。对可以形成产业水利事业,不是我求你来投资,而是我创造好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让你想到我这里来投资。正如国务院在2000年春季召开的西部开发会议纪要中指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投资以及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事情要研究:例如东部地区帮西部搞开发,搞对口支援,绝不是单纯的扶贫,而是互利合作。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东西部要双赢。所谓先富带后富,也是要有利于西部也有利于东部,西部发展了,东部发展才有后劲。再如引用外资,要研究外商是怎么想的,外商来开发西部,他们是要赚钱的。他们最看好的是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最关心的是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他们最用心研究的是对外商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他们最担心的是地方的土政策及办事效率对他们的影响及各种可能的投资风险。此外还要研究各种可能的与外商合作方式等。引用外资也必须双赢。据了解,西部地区已经把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如宁夏的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青海省的海水北干渠扶贫灌溉工程;贵州省的长项县黄花聚水电站;四川省乐山市马边河水电站等等。但洽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按市场经济观点,提供确保双赢的具体条件。

2.3 用市场经济观点重新研究水利经济理论

现行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没有关于市场经济调查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常常造成理论上和结果上的错误。比如现行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对于计算工矿企业供水效益时,提出按照投资比例分摊经济效益的方法。认为供水做为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应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由企业负担投资,并按资金利润率相等的原则,分享效益,只不过供水工程是由水利部门统一安排的。但是,这种貌似合理的理论,却导出极不合理的结论。因为按此理论,水利工程投资越大,效益也分摊得越多,因此,水利工程不怕投资大,水涨船高,只要供水区国民经济总体上是盈利的,水利经济核算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按此理论,投资越大,效益越高,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单方水投资比东线高得多,因此,同样是对天津市供水,中线单方供水的效益就大得多。这样,还能科学地进行经济核算和方案优选吗?导致这种不合理结论的原因,在于未按市场经济观点,具体分析不同企业对当地的水源条件有不同要求。对用水大户来说,他们必然把当地的水源条件做为选择厂址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会在供水成本高昂的地区建厂。否则会使产品成本加入,对市场竞争极其不利,甚至赔本,因而不能接受过苛的水资源投资条件。而我们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却不管企业是否接受,自行进行投资分摊和效益分享。并以此做为水利经济核算的依据,因而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2.4 用市场经济观点建立全面的资源观

所谓全面的资源观点,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要看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源:一种是自然资源,包括矿藏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光热资源等,一般地讲也可称作硬资源;另一种是社会资源,包括人才、信息、科技知识、专利、商标,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等后天因素。一般地说,主要属于软资源。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社会资源常具有更重要价值。它能把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和德国所以能迅速地复兴与掘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而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所以未能很快地开发利用,主要也在于社会资源的劣势。全面的资源观的另一方面涵意,是既要看到资源的数量,更要注意资源的质量。我们常说西部自然资源的优势,更多地是指它的蕴藏量丰富。对资源的质量,如开发条件、品位等常分析不够。只有建立全面的资源观,才能全面地评价资源,才能充分看到东、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互补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把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的优势。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政策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向西部倾斜的政策和优惠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将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充分地加以利用。

3 强调内涵型发展的观点

传统的水利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走外延型发展的道路。虽然也批判过“重建轻管”的思想,但传统观点的改变,谈何容易。至今一提到发展规划,“理所当然”地是计划部门的任务。所谓发展规划,中心内容就是上项目,要投资,似乎与管理部门无关。

3.1 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是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水资源危机将是21世纪最严重的资源危机。目前我国缺水形势十分严峻: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平均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农村至今还有2000多万人常年饮水困难。全国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50年代平均为2.2亿亩,80年代平均为3.57亿亩,90年代(1989~1998)增长到3.76亿亩。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水资源量越来越少,新水源开发条件越来越困难,我国北方河流干枯断流情况越来越严重。黄河在90年代年年断流,断流天数也越来越长,平均已达107天,1997年断流达270天。

过去由于实际上走以开源为主的开发利用道路,一方面由于过量引用河水,过量开发地下水,造成河湖萎缩,地面下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后果。另一方面又存在水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和污染破环水资源的情况,加重了水资源与环境的恶性循环。只有走外延与内涵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工农业节水潜力很大

从用水效率看,我国目前用水效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目前人均年用水量约445m3,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04元,约合14.4元/m3,折合1.74美元/m3。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1955年分别达到37.5,53.9,47.2和91.2美元/m3(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这当然与国民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比如美国由于人均生活用水量高达700~800m3/人年。较英、法、德等国高出约2~6倍,(比我国高出约18~20倍),故人均GDP用水量相对较低,约14美元/m3,但也高出我国约8倍。

从农业节水看,以小麦灌溉为例。我国单方水的粮食转换率还较低,平均不到1.0kg/m3。如海河流域平均为0.9~1.0kg/m3,其中北京为最高,平均1.31kg/m3。国内试验示范田和国外先进水平,都已超过2kg/m3。以色列平均达到2.5kg/m3。因此提高用水效率还大有潜力。

3.3 充分发挥已有水利设施作用费省效宏

西部地区与全国一样,已经建成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大、中、小型水库约26000余座,占全国1/3以上。但由于各种原因,现仍有一些水利工程安全标准不够,质量较差,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长期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而且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在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应把已有工程的除险加固,配套挖潜,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3.4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灌溉用水为例,优化配置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灌区内部水量的优化配置。例如海河流域的黑龙港地区,原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50m3/亩。据分析,如果把灌溉水量在灌区内各种作物之间,按边际效益相等的原则,进行优化分配,使小麦的实灌溉定额降至189m3/亩,便可使灌水效率由1.7kg/m3增加到2.08kg/m3,灌水效率提高22.9%。二是灌区间的优化配置。例如陕西省关中平原已建成大型灌区11个,这些灌区可分为东、中、西三片。每片工程集中,灌区相连,部分设施也已连通,正准备实施联网调度,使冬灌区间水量互补,既能减少弃水,又能提高供水保证率。据测算,光是西片联网调度,就可挖出1.5~2.0亿m3的水资源潜力,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水库。三是全流域的水资源宏观调控。如已实施的黄河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虽然还说不上优化分配,但也为各省、区所能接受,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效果。四是流域间的水资源宏观调控。如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南水北调工程。这四个层次中,前二者属于战术性微观的优化调度,后二者属于战略性的宏观调控。转贴于 4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规划和计划中去。

4.1 提高经济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发展要以提高产品效益的支持,没有效益就无从积累资金,就不能扩大再生产,就谈不到发展。认真实施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产业部门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结构,加强市场竞争力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整。水利做为基础产业,首先要为工、农业提供水源保障。要为保证工农业正常生产,支持产业部门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水利部门本身也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改善水环境。要从国民经济总体和水利行业本身两个方面提高经济效益。

4.2 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一个“度”的概念,要限制在资源可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来说,包括水土资源、林草资源以及一切生物资源,应维持其自然的平衡。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渴泽而渔,搞一捶子买卖。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引用地表水、过度围垦、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渡的捕捞等,都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无法持续发展。而且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恶果,甚至是灾难性的恶果。

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着比现在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的挑战。由于人类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已造成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后果。更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剧了水环境的破坏,并使水旱灾害更严重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经济、资源、环境三者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用水关系,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环境脆弱是造成该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200mm,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600mm以上。地理常识告诉我们,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是形成沙漠的根本原因。这种地区林草复盖率低,植被差,更加重了荒漠化。如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省区的林草覆盖率分别只有1.08%、0.43%、4.83%和2.20%。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和林草资源的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近一步恶化。部分地区已出现了天然绿洲减少,沙漠化面积加大的情况。如青海省的沙化土地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8000万亩增加到2.2亿亩。近年来还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迅速增长。70年代至于90年代,西北地区林草面积减少了5.7亿亩,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55亿亩,形成了恶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还进一步导致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土壤沙化加重了沙尘暴灾害。1993年5月发生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受灾面积达40万km2,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牲(只)畜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约相当一个省区全年的财政收入,更使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雪上加霜。

西部大开发,必将导致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迅速增长,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在大力开展节水的前提下,协调好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

4.3 正确处理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之间,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形成复杂的联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产业间“瓶颈”状态的存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不断协调各行、各业、各地区的生产条件,消灭“瓶颈”状态,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发展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的“瓶颈”状态会不断发生又不断消灭,使发展持续地成波浪式的前进。宏观调控和市场调剂是协调各部门、各行业间关系的重要环节。西部大开发更为在宏观上消灭“瓶颈”状态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方优势互补为可持续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最基本的条件。用现代科技促进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用高新科技促进水利事业现代化;用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指导规划工作,促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1 用现代化科技促成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美国的“硅谷”经验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的经验,雄辩地说明了用高新技术武装落后地区,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硅谷”是美国西南部圣何塞地区一条纵深约100km的谷地。在50年代,美国斯坦福工程学院的讲师以特曼提出利用这一原产樱桃的未开发的谷地,建立一个工业园区开始发展起来的。70年代由于苹果公司的发展,使这个地区迅速地发展繁荣起来。现在已成为包括英特尔公司总部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1998年的产值相当我国国内总产值的1/4。

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原来也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借鉴美国的“硅谷”经验,凭借其技术人员多、工资低的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包括建立风险基金和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处理“千年虫”问题上,博得了国际上主要软件企业的信任,从而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软件中心。在它的带动下,印度在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年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达39亿美元。

当然,“硅谷”的跨越式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一是有较强的科技基础和科技人才资源;二是有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宽松的法律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三是政府的支持,四是开发者的创业精神。

我国西部地区有些城市,如成都、兰州、西安、重庆等,都有很强的科技基础,并且都已建立了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电子工业园区。以此为依托,以改革开放的体制和优惠的政策为环境条件,以政府支持为保证,加上西部地区人民的创业精神,我们完全有条件建成中国西部的“硅谷”。并以此带动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5.2 用高新技术促使水利事业现代化

信息工程、系统工程、卫星遥感等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升级有普遍意义。对水利事业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化科技的基础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决胜因素。原始的手工式的收集信息的手段,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必须依靠现代科技。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就是一项应用价值巨大、涵盖范围很广的收集信息的高新技术。对水情预报、水旱灾害监测、水土资源的普查、以及对灌区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控等,都有极为重要意义。对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也有重大意义。再如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已普遍应用于水利规划、防洪系统的统一调度、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管理。此外,生物工程对发展节水灌溉,对旱作农业提供耐旱品种也有重大意义。

总之,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条件。

5.3 用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指导规划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所谓树立新的规划观,本质就是用新的科技思想和新的科技成果重新认识和解决规划中的问题。从宏观战略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战略研究是现代决策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研究对整体有决定性、指导性和深远影响决策问题的科学;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激化的产物,它把新科技研究的成果看做是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战略规划是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是在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已经明确的基础上,研究总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策略和实施部署。现代战略规划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也体现了现代科技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1990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的杨柄和秦大庸曾根据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宏观战略的研究》的报告,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战略研究理论,其摘要曾刊登在《水利规划》1990年第3期。近年来该学科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现代战略研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体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现结合本文,作些简要说明。以期促使在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的观点。

①力求信息准全的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力求信息准全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西方管理学家有人认为,优良决策的秘诀是90%的情报加10%的预感。这种观点对复杂的大系统分析是不完全的,但充分说明了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

②系统分析的原则,这也是战略规划中极重要的原则。本文在“系统工程的观点一节中已做了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③尽量采用新科技成果的原则。现代战略研究把新科技的应用,看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生命线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认为现代市场的竞争,核心是新技术的竞争。为此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做为风险投资,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以支持新科技的研究。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虽然研究一项新科技计划失败的风险很大。但是他们认为巨额利润总是伴随高风险的,因此他们坚持发展新科技。例如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曾经有个战略决策,要研制一种“未来系统的电子计算机”。他们集中了许多专家,历时数年,已耗资5亿美元,但在研制过程中才发现了这个计划成功的机会渺茫,继续下去将造成更多的损失,因此被迫中途下马。但这并未因此而影响他们继续进行巨额风险投资的决心。

④风险分析的原则。人们吸取决策失误的教训,发现既使在最可靠的预测和尽可能周密的计划条件下,仍可能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偶然事件,造成决策的失败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研究才能减小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分析也叫突变分析和应变研究。它重点研究各种意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应的对策,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备则少患。

⑤追踪决策的原则。战略规划的对象,一般是长期的战略部署。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实施过程中,客观情况难免不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出现新的科技突破,竞争对手已研究提出类似的研究成果,市场需求出现新的变化等。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正原来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一种应变措施,它与风险分析不同的是,风险分析是在规划阶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予测分析,提出的应变对策。这种风险未必出现,对策也未必实施。而追踪决策是在新情况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修正原来的规划,提出新的即将实施的方案。追踪决策的本质是战略实施过程的反馈。追踪决策和原始决策相比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从回溯分析开始。首先应找出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才能在总结经验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以避免和减少失误;二是非零起点。即承认原始决策已实施了一段时间,已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的消耗,要面对已成事实,尽量减少损失;三是要注意心理反应。因为改变原来决策,会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例如原决策者怕承担责任,竭力为原决策辩护,甚至掩盖事实;而原反对者可能因此而否定一切,包括否定原决策中合理部分,走向另一极端。两种倾向全会使追踪决策增加困难。因此回溯分析强调客观准则,着重研究客观情况变化的原因分析,找出合理的修正策略。

⑥群决策原则。强调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与专家相结合,强调决策的民主化。既反对领导个人拍板,又反对单纯的专家路线。强调领导者也要注意战术措施的研究,专家也要注意战略问题的分析,决策者也应是本行业的专家。至于决策的方法,则应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德尔斐法、智暴法、幕景分析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程序。在决策时还强调低层次的决策服从高层次的决策,做到局部服从全局,谋求总体战略的协调和总体效益最优。

总之,这些原则和策略,很值得我们在规划中借鉴。特别是在注意发展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

[2]唐荣安、李永泰,西部大开发,南方出版社,1999年4月

[3]沈振荣、苏人琼等,中国农业水危机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12月[4]王伟中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