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

第1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空间治理;社交媒体;网络政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13-03

互联网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世界上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的优势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变化。随着网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治理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对于早期网络偏重于单向和传播,社交媒体则更偏重于网络政治的双向沟通和共同创造,它在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的同时,社会治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网络媒体时代的主要内涵和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特征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六度分隔、长尾分布等理论的广泛运用,网络社会进入了以社交媒体等应用为主的一种新的互联网发展阶段理念。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1.开放性的社会结构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架构,由于社交媒体的运用,使得网络社会开放性的优势更加明显。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杰夫・贾维斯教授认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一个新的层次,也许是一个新的社会,或者是通向不同于现在的更加公开化的未来的路径。”“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生活正不断地趋向于公开化……由于社会向更加公开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1]”

2.共享性的服务方式

在网络时代,网络的数字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发展。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用户从被动接受技术信息转换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信息,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水平,并且开辟了一种新“时空”。“共享不仅是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潮流,一些很酷的服务程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闪光的政治辞令,年轻的幻想。共享更是社和经济重组的核心……共享是划时代变化的标志。它具有重要的裂变性。共享对那些把权力用于控制信息和受众的机构构成了威胁”[1]。

3.互动式的网络管理

现在的网络社交媒体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络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是制造者。互动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网络情境下,个体之间的互动就是符号的互动,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所传递的符号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多元和立体”[2]。在网络时代,各种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多个可以选择的方案;另一方面。也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压力[3]。

4.协作化的共创模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写道:“许多人在同一劳动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3]。在网络时代,协作成为依靠团队共同的力量,跨地区跨时空来共同完成某一件任务。著名协作平台有: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共同兴趣爱好的一群人可以跨时空聚集在一起创作、交流、互动,每一个人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有权利编辑、修改内容,从而共同完成某一文章或项目的创作。协作精神也可以用于政府管理,负责美国奥巴马总统的“政府公开计划”的贝丝・诺维克女士认为“协作是双方面的,政府并不是资料的唯一来源。外来者也可以为政府提供数据,以帮助政府更好地运作。[1]”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即签署了《透明与开放的政府备忘录“协作”原则》。协作是其三原则之一:协作将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来。

二、网络空间治理的新问题

在进入互联网新的发展阶段后,信息传播多样性、信源的多元化、分散化,使得人们对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人际交往虚拟化,社会组织虚拟化、扁平化等,使得公民参与和政府治理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1.信息传播的新变化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又出现了谣言迅速扩散等负面效应,出现盲目参与、无序参与和非理性参与的情况。网民往往对政府的声音不相信。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从而容易引发,对社会的安定有序产生负面重要,社会治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社交媒体,如微信传播具有隐蔽性强、传播性快等特点,给现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媒体传播对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冲击。一些信息强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廉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跨越国界大范围地传播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制度形态,同时贬低和动摇其他国家人民的信念和社会政治制度,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保持本国的政治独立、人民的政治信仰和文化的独立性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媒体不再那么大众化,而变得更加个人化,“个性化政治可以标志着政治家们竞选和管理方式的范式改变”[4]。数字数据可以导致更广泛的政治协调,也给社会动员和社会变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2.人际交往的新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网络社交媒体时代是一个关系为王的时代。在网络社交媒体时代,从人与内容的关系到人与人的关系成为新的网络时代的核心指向。网络从“内容为王”进入“关系为王”的时代[5]。这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改变,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世界上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网络的发展更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网上的接触补充并增加了人际沟通关系。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矛盾现象,家庭或朋友聚会,面对面的交流少了,却用手机和远方的朋友互动不停。一方面是一个孤独的个体,缩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前,逃避所有的人际互动,另一方面是一个地球村,一个无边界的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的朋友,瞬间可以即时跨越时空来交流。

网络社交媒体时代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变得更轻松。在网络时代,“个人、集体和组织越来越多地直接联系起来,甚至跨越很远的距离联系在一起”[6]。社交媒体强调用户参与,并且以人为中心,人就必然会产生社会性的需求。社交媒体正好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将“六度空间”理论应用于信息传播,并通过“社会性软件”的方式实现。社交媒体的应用成为个体能量放大为社会能量的转换器。网络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点提供了公众的参与感。社交媒体强调用户参与,并且以人为中心,人就必然会产生社会性的需求。他们渴望表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但是也有相信陌生人的弱点。一些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往往利用这一特点,“几十个抗议者就能发起并推动一场上万人参与的抗议互动”,从而引起“政治动乱”[4]。

3.对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交媒体时代自组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互联网的自组织特性已经得到了若干研究人员的证实,互联网用户已处在一个觉醒的、连接的、实时的、自组织的网络之中,口碑、沟通、对话、分享、交流的效果越来越强,这些特性将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发挥到极致,用户充分体验了即时沟通、实时共享的传播乐趣”。社交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用户广泛参与,制造和传播信息,形成了自发的、无中心的平台组织,对网络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组织是一个相对平坦和水平的分层社会结构。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会组织的基础具有科学性、理性和自反性。他们按照个体、双人、三人、群体、组织和组织间的层次建构他们自己的理论。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会组织呈现多种形式,有平台型的,也有网格型的,有直线联系,也有铰链式联系,从而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社会的信息和传播的碎片化特点明显,网络社会组织也会是一种碎片式的、临时性的。网络的分层矛盾会更加突出,网络社会可能会呈现更加不平等的趋势。掌握信息权和技术精英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普通大众可能被排除在外,这和早几年对网络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预测有一些变化。

网络组织是一种不稳定的社会类型。由于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产生的碎片式、临时性社会组织的出现,在现实社会结构和虚拟社会结构之间容易产生新的矛盾和偏差,从而也容易产生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社交媒体广泛使用容易带来政治动荡。其中数字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抗议者传播观点,甚至帮助他们形成组织,像脸谱这样的社交媒体在转型组织群体和非正式网络、建立外部联结、形成现代型和社区性、吸引全球关注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社交媒w曾经被西方国家用来推动发生于在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最终导致中东和北非四个国家政府被,也导致十几个国家发生抗议活动,有些国家的政权被,社会动荡延续至今。需要关注的是,社会组织虚拟化容易引起社会失控。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形成虚拟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者也会有目的地利用网络公开性的特点,在网上招募组织成员。从而对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威胁。

三、网络空间治理范式创新

新型的社会治理范式应该包括社会治理制度、体制、机制这三个主要维度,三者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三维一体多元共治”新范式。该治理路径的主体包括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包括消费者和代表整体利益的行业组织等)、社会组织(公益性和互益性、网上和网下)、公民和公民各种形式的自组织等四个方面。

1.完善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

网络时代要坚持“依法治网,严格遵守即将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为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必须建立各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发掘普通民众有效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创造有效治理新机制、在控制制衡体系最坏影响的同时,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提高单一民族国家合作的能力。要重塑政府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的终极理想。我们要加快各个环节的立法建设,对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完善法制,在不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法律禁止之处,完善法制的柔性落实。政府采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政务等手段,以大量的社会、经济、法制信息的高效计算和统计分析来指导政府治理的具体方向,提高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智能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治理与百姓意愿的融合,实现政府治理的亲民化和智慧化。

2.构建政府媒体企业的平衡机制

网络企业也面临着多种竞争和经营压力,但是千万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丢了媒体的良心。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应该在亲自核实的原则下予以刊登。社交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得到有效发挥。“移动社交网络极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沟通交流,但缺乏规范也给社会与个人带来了危害”[7]。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必须建立动态平衡的治理机制。如果我们将这里的社会精英视为政府,就得出了一个社会治理中的互动模式。努力实现政府、网络媒体、网民在各种社会治理问题上的动态平衡。社交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必须努力形成融会贯通的治理情景,应该鼓励各种利益相关者多能平等参与其中,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民众个人,从而使社会治理行动者的多元理性能够交往、融合,而网络企业无疑从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3.优化社会组织的协调与融合

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必须促进多元理性的交往与融合。在社交媒体时代,跨系统的合作与交往十分普遍,不同系统间的密切协作和配合使用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协调发展,网络推动产生了许多小型的多元社群,在这种治理模式中,人们设想将具有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责任、并能够更容易接触到政治系统中的民意代表。社交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利用新媒体,可以加强政府、公民和网络管理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培养社会共同体意识是网络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应逐步把一些传统意义的社会治理职能通过多种形式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尤其是在社会服务领域和福利领域,可以由贴近居民、自发组织的非营利组织来承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方便解决问题,取得民众满意,而且还可以培养社会共同体意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必须通过“互联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网民关注的信息、回应网民关切,争取民众的信任,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社会治理积累正能量,在应对灾害、事故等突发性事件中发挥更大的活力。

4.强化网民的参与意识

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必须积极构建民众的参与机制。根据国内外实践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既可以在各种重大事件中传递正能量,也可能会传递不和谐的声音。在社交媒体时代,公民参与型社会逐步形成。使得参与渠道更加多元化,参与的主动性也进一步增强。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必须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社交媒体时代,民众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长。几乎所有成功的社交媒体应用,都可以吸引大量的陌生人进行执法协作,这不仅可以改善信息世界的治理秩序,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需要民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社交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正能量作用。依法依规上网,文明理性发言,不造谣传谣、不攻击谩骂他人,同享权利,共担义务,一起建设文明理性网络社会,传递网络正能量,做一个符合文明社会规范的“中国好网民”。

总之,网络空间治理任重道远。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鹇裕对我国的网络政治和社会治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开拓了新视野。国家、企业和民众都应该各自按照自己的角色制定和应用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过程中的原则、标准、规范、决策步骤和共同规划。政府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媒体企业应恪守道德底线,把握职业操守,社会组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民众应自律与自觉,懂法、守法,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治和善治。在“互联网+”的精神引导下,真正形成以“互联网+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服务形态,促进网络空间治理新范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美)杰夫・贾维斯.南溪译.公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正能量[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11-14,11-13,254.

[2] 黄秀娟,唐静,李晓莉,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4(6):176.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62.

[4] (美)肖恩・杜布拉瓦茨.姜昊骞等译.数字命运:新数据时代如何颠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沟通方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43,93-94.

[5] 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双重旋律下的关键变革[J].新闻战线,2012(2):83-85.

第2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社交网络媒体 大学生思政教育 运用状况 解决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社交网络媒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社交网络媒体形式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而且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根据社交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社交网络媒体的特点

目前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有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这些社交网络媒体都短小、精练,并且能够以多手段、多方式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之间的互动、文化的传播及情感的沟通,因此,信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速度非常快,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与震撼力。短小、精练的社交网络媒体能够完全满足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信息的需求,从而达到显著的效果。

二、社交网络媒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获取知识能力强。

由于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新思想比较快,因而有效地借助社交网络媒体这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个人需要的信息,从而有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大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大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选择性阅读中,对于获取知识的渠道、知识面都更宽阔,因而增加了大学生对日常知识的储备,并锻炼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自我意识明显,多途径表达诉求。

社交网络媒体具有明显的交互性特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进行意见或评论的表达,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渠道,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对自己关注的社会现象表达个人意见,从而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三)敢于挑战常规,自我学习与教育的能力增强。

由于社交网络媒体中信息的广泛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得多更全面的知识,而对于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大学生自我提升的要求,因而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关注一些名人的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进行自我学习与修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

(四)享受社交网络媒体带来的快捷生活。

社交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实现诉求、表达意愿的方式更多种多样,不仅为校园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了便捷性与互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符号等都能够很好地反应自己的心情与生活状态,并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

三、目前社交网络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一)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社交网络媒体呈现出来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便捷性等都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以快速、便捷的方式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思想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并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多种社交网络媒体进行相互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向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第三方面是具有普遍性与传递性特点的社交网络媒体,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拓展社交的渠道,从而扩大教育范围,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当然师生之间可以选择用虚拟的身份进行真实想法的表达,有助于老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及时了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问题。

社交网络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教育平台的同时,也会由于大量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而对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在社交网络媒体上发表的信息内容都是未经过筛选的,因而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很容易通过社交网络媒体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社交网络媒体的时效性与便捷性,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更新的速度,使得大学生迅速通过社交网络媒体接触新的理念、知识等,其中一些偏激思想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社交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营造人文关怀环境。

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点突出人文的关怀。即根据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尊重大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社交网络媒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学习,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信任的纽带,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交网络媒体平台构建起多元化的传播氛围,使得传播方式与内容更贴合目前大学生的W习方式、人际交往,并为师生之间提供平等、自由交流空间。

(二)融入社交网络,开辟教育平台,推进全方位教育渗透。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新的理念,并主动融入社交网络,把社交网络媒体作为载体,建立起学生、家长、学生干部、老师等互动交流式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吸引大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新的教育平台,拓展新的渠道。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其他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与工具,实现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资讯,获取一些实用的信息,并有效地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体验、情感交互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中渗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大学生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严肃的话语体系,容易给人以生硬的感觉。而社交网络媒体时代,由于网络语言的生动、有趣,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很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紧紧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征,创新话语体系,并在社交网络媒体中运用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的流行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吸引力。有效地改变传统思想教育中的刻板,通过社交网络媒体的包装,使得其内容更具有现代气息,备受大学生的喜爱,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四)加强社交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因此,要保证社交网络媒体的参与者都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与知识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有助于与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五)利用社交网络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的思想需求。

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都源自于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以往的教育经验,社交网络媒体的出现,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中海量的信息内容,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进行浏览,并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同时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且社交网络媒体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的领域,老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效地与思想政治内容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同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引领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面对社交网络媒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因此,一方面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有效地利用社交网络媒体,顺应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厉利亚.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21).

[2]涂德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人民论坛,2011(05).

[3]张菁燕.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4]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5]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W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6]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2(02).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第3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2012年10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发表报告称,2017年社交电视市场将由今年的1511.4亿美元增长至2564.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2%。

目前,欧洲是最大的社交电视市场。MarketsandMarkets称,今年欧洲社交电视市场将达到554.8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增长至777.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低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

报告指出,“社交电视生态链中的厂商呈现多样性特点,社交电视产业乐意进行试验,电视广播公司与社交网络公司有合作关系。部分电视广播公司在它们的平台中整合了社交电视,许多电视广播公司将Twitter整合在它们的社交电视平台,改进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参与度。BBC(英国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电视广播公司与Facebook等社交网络签订了合作协议,社交网络公司在积极涉足社交电视领域。”

报告称,“社交电视是电视和社交媒体的融合,厂商开发新颖的媒体格式,改进观众体验,推动付费交易的发展。Hearst、时代华纳、BSkyB和Google等媒体和科技公司给予数家社交电视创业公司巨额投资。”(来源:199IT 编选:)

第4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1、90%的受访者称,理解社交媒体可能对自己的组织机构带来的影响,但仅有32%的企业通过监测社交媒体来检测他们的业务活动。

2、只有24%的高级管理人员和8%的董事收到的报告中,含有来自社交媒体的总结信息和指标。大约有一半的公司根本就没有收集这些信息。

3、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有使用社交媒体,只是用于个人用途。这表明,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是熟悉社交媒体的。

4、在调查中,有59%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与客户进行互动,有49%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做广告,有35%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客户研究。有大约30%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是了为研究竞争对手,新产品和新服务,或与员工进行沟通。

被调查公司看好社交媒体的潜力,并且也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改造其业务的各个方面,这些公司也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可能会给其业务带来的严重威胁,但是他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去应对。应该看到的是,社交媒体的出现,绝非偶然,企业必须学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收集商业情报,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之举。

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近年来,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社交媒体由WEB2.0系统和技术发展而来,包含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应用;它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技术,使组织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实现对话互动,使用户自己创造、交换和消费内容成为可能。在中国,视频分享网站如优酷、社交网站如开心和人人网、微博等共同构成了当下社交媒体版图。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用户已经可以通过多平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保持在线。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访问便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

原来的互动以文字、图片为主,受访问设备、带宽等限制,用户所创建、浏览的信息类型较少。而今天,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多种格式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轻松获取。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比以往轻松便捷得多。

2、一点对多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由以往的点对点模式转为了一点对多点。一个微博用户的一条信息会被他的关注者看到,而关注者每转发一次又会被其关注者看到。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几何倍数扩散出去。

3、信息碎片化

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往往是利用零散时间浏览信息。比如在地铁里、公交车站、餐厅点餐时,因而没有大量时间完整浏览长篇信息。想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所分享的信息需要简短鲜明,力图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准确信息。

4、用户数量发展惊人

传统的广播媒体历经38年发展了5000万用户。而Facebook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获得了同等规模的用户。

5、信息真实度难以考量

当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分享者和消费者,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把关人"缺失的情况下,所信息的真实度难以考察,真实和虚假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二、中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及特点

那么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现状如何,同时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在中国这个新兴互联网大国,其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户数量庞大

截止到2012年6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5.38亿人,其中,约2.5亿集中于三线及三线以上城市。而这些用户中,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

2、用户黏度高

调查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为46分钟,高于美国的37分钟,更是远远超过日本的7分钟。同时,在内容获取方面,中国互联网用户有36%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已经非常接近通过门户网站的40%这一数字。

3、社交媒体信息对用户购买决策影响更大

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熟识的普通用户推荐的产品。通过社交媒体所获得的产品信息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此外,不同类型的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倾向于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开心网的用户多为办公室上班族,QQ空间的大部分使用者为在校学生,大学生和刚刚毕业不久的用户则更多地使用人人网。

社交媒体环境下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社交媒体拥有可观的用户群、可以根据客户信息精准细分、在线推广的成本低于传统媒体,鉴于诸多优势及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利用其进行市场营销。即使是目前尚未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

2012年初,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对北美地区收入在十亿美元以上的200家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中,有65%的高管认同社交媒体在与顾客、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极其重要”或“非常重要”,而仅有17%的高管认为其作用“不太重要"或"完全不重要”。

但是,正如我们常说,任何技术都是把双刃剑。企业在享受种种新机遇的同时,还要应对与之相伴的各项挑战。

1、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如前文中谈到,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可能不够精准成熟。企业想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需要将其和已有的数据结合,对信息技术部门是个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企业将资金、人力投向正确的地方。

管理者需要把以往相对独立的市场活动串连起来,与企业的社交媒体技术平台整合,实现数据的统一。

2、对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的挑战

一些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传统行业的管理者,依然认为社交媒体上由用户自行创造的内容,不过是"没有营养"的热点而已,来得快,去得也快。另有一些管理者,不愿轻易尝试把企业开放,由用户自由评价。

企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企业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控制其传播。不论企业是否主动参与,都会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讨论、评价。与其被动地参与其中,不如积极尝试。

3、对企业结构的挑战

旧的组织结构可能已经无法应对社交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以客户服务为例,原来客户的投诉、意见往往是集中于客户服务部门的。而现在,客户可以避开企业的官方渠道,与其他顾客或媒体联系,直接将问题公开。

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客户服务部门不再是唯一与顾客接口的渠道,市场部、公关部都要参与其中,严密监测企业的官方及其他社交媒体的舆情,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响应机制,以适应社交媒体快速反应的要求。

4、对产品、服务质量的挑战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科技高度发达,媒体非常活跃的时代,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已经不仅仅是个别行政机构的任务。每一个消费者都在监督着企业的一举一动,同时他们手中拥有的"自媒体"影响力不容小觑。企业在各方的监督下,更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保证其产品、服务的优良品质。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

在信息社会与市场经济时代,情报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开展一切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商业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早发现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减少市场反应时间。可以说,商业情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信息,企业商业情报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交媒体的崛起给商业情报工作带来了新趋势、新挑战。

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可以将网络技术对商业情报的影响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技术为商业情报提供信息来源。

该阶段用户通过网络从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取信息,搜索引擎就是这一代商业情报的利器,除了通用的如谷歌、百度以外,还有专门为企业情报工作设计的搜索工具。

第二阶段,网络技术为商业情报提供用户创造的内容。

从初期的讨论组到博客、论坛,都是企业了解用户对自身及竞争对手产品服务意见的渠道。不仅用户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连他们的行为也构成了用户创造的内容,他们在网络上的搜索痕迹的跟踪分析同样产生了商业价值。谷歌趋势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但作为企业商业情报应用工具,显得比较粗糙,不够精准。

第三阶段,网络技术搭建起社交媒体平台为新时期的商业情报工作创新了模式。

以往的企业商业情报工作重在跟踪行业"领头羊",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不仅仅创造内容,还改变着信息生成和传播的形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了社群的概念。因此,创新的商业情报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跟踪,还应关注讨论组,加入社群,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将有助于新技术、行业新动态等企业商业情报的获取。

目前,第三代网络技术应用最热门的当属微博。微博的出现为商业情报搜集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源,开启了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的新途径。据了解,国外很多公司通常雇专人监测商业情报,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50个受调查的公司中82%监测社交媒体的公司主要是为了寻找商业情报;麦肯锡(McKinsey)最近的一项调查证实当谈及社交媒体、网络和博客时,公司主要寻找的是新的想法,想看看竞争对手公司在做什么。基于微博独特的信息架构和信息传播模式,商业情报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竞争对手、TAG标签、App应用、内容搜索、内容订阅、人际情报网络等多种方法在微博环境下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信息搜集,尤其是搜集原生态的、未被媒体误传的信息,全面满足内部工作人员对开源情报的阅读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参考依据。

2、本企业信息及观点,树立企业形象,引导行业舆论导向。

3、标杆企业研究,通过关注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微博,了解竞争企业动态,取长补短。

4、决策支持,企业在做重大决策前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5、“微情绪”处理与危机公关,以往消费者若有何意见,往往到了情况严重的地步才会采取打电话、写信投诉或写博客等方式来发泄,如今由于微博的便利性,消费者一旦对产品或服务有任何意见或情绪,都可能第一时间呈现在微博平台上,而这些"微情绪"正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有效信息,或用于警觉自己的不足,或用于发现对手的短板。同时,微博也是企业积极回应的有效平台,遇不实信息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真实情况公开辟谣,这无疑有助于将负面舆论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企业形象。相反,失误的危机公关会给对企业带来的不可估量损失。2011年9月间,中国一位知名微博博主无意中发微博抱怨某国际知名家电品牌质量不佳。原本一条无意的消息,短时间内引来数百条回复,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家的该品牌电器也有各种问题。在随后的时间里,该家品牌没能及时做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复,而其不当的官方微博声明再次引来网友的讨伐。该事件在微博上层层扩散,事件不断升级,博主针对该产品质量的微博,每条的转发都在几千条,事件影响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根据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该品牌的冰箱的零售量份额较去年同期下滑1.63%,而同类某国内品牌的销售额是其3倍之多。负面效应却未止于此,已经波及到该品牌下的烟机、灶具等其他产品。

结束语

第5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已经渐渐地转化为人才的竞争。招聘工作作为企业补充优质人才的主要渠道,不但是组织实现人力资源整合的手段,更是组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目前,企业招聘人员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招聘量大和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用最快的时间、通过最有效的渠道找到合适的候选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及与之带来的社交媒体应用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快速建立人脉关系的理念和行为为招聘工作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首先通过社交媒体的举例,对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且介绍了社交媒体作为招聘渠道与传统招聘渠道存在的差异。然后,通过列举招聘工作通过社交媒体LinkedIn及微信的实现,说明社交媒体除了职位之外对企业雇主品牌的推广做出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此外,由于社交媒体的应用与传统招聘渠道的方法不同,企业对于招聘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成为高效招聘渠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带来的风险和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人力资源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专业知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招聘渠道 招聘渠道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企业招聘的主要方式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然后通过信件的方式收集候选人投递的纸质简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成为各家雇主竞争候选人的主要招聘渠道,我们称之为招聘的Web 1.0时代;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在微信、微博上建立专属的招聘账号来吸引更多的主动和被动求职者。2014年初,随着国际职业社交媒体LinkedIn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社交媒体作为招聘的重要渠道引起了所有招聘人员的重视,从而开启了招聘的Web 2.0时代。

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等,它具备人数众多、自发传播的两大重要特点。与传统的招聘渠道(例如各类招聘网站、招聘会、猎头等)相比,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招聘具有辐射范围广、调动被动候选人、增加雇主和雇员的直接沟通机会的明显优势,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得困扰招聘人员的招聘信息传播有限、求职者数量不足、招聘渠道费用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帮助招聘人员能够主动地接触到目标候选人群,并最终将他们吸引和融入到公司之中。

与传统招聘渠道一致,社交媒体的招聘也是以空缺职位并且完成招聘任务为最终目标。然而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贡献和附加值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社交媒体可以向目标人群有效地宣传企业的雇主价值主张。相比传统招聘渠道呈现方式的死板和定式,社交媒体的宣传方法则更加活泼、个性化和具有生命力。通过定制化并且结合企业文化的精心设计,同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区别才能得以展现。企业雇主品牌的展示和推广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被动求职者的求职行为,通过企业历史、文化、活动、薪酬福利的介绍,可以调动被动求职者的求职兴趣和热情,最终增加职位的有效投递数量。

2014年,国际职业社交媒体LinkedIn进驻中国市场,取名“领英”。充分利用“六度空间理论”,领英的个人会员可以免费建立自己的职业档案,并且联系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会员,以充实自己的职业人脉。据统计,领英的会员数量每秒钟都在增加,这使得这个职业社交媒体已成为巨大的招聘人才库。所以,领英为企业账户的招聘和雇主品牌推广定制了不同的方案。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免费的公司账户,定期推送公司的新闻和活动用于积累关注者。还可以建立职业界面,用于推广企业方的雇主价值主张,介绍目标候选人的标准,空缺职位。同时企业可以购买招聘人员账号,以直接搜寻被动候选人的方式进行招聘。

鉴于巨大的微信使用群体,招聘在微信平台上的应用比领英显得更加高效。企业方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申请公共号,无论是第三方或者公司本身都可以进行对官方账号的设计和运维。微信招聘的最大优势在于使用简单方便,无论文章、活动、职位都可以非常快速的发至朋友圈进行传播,从而达到最广泛的传播范围。然而,搭载在手机平台上,受屏幕大小的制约,微信推广的内容则以精简和优质为快速获得关注者和求职者的关键因素。通过从系统后台抓取的关注者和求职者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企业方很容易得到目标人群的联系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加招聘的成功率。

与被动的等待求职者投递相比,社交媒体下的招聘环境要求企业的招聘人员具备主动寻找和接触候选人(特别是被动候选人)的能力,与之产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求职热情,最终达成聘用上岗的目标。面对竞争对手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招聘人员需要具备优异的沟通能力,这里的沟通是具有社交式的沟通特点,它的方法根据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地差异。例如,目标人群是大学生或者应届毕业生,与之沟通的语言和方式多数是年轻化的,并且主题多结合当下的流行话题,以这种方式来吸引他们对雇主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沟通在网络上(如微博和微信),使用时髦的网络语言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是在官方的严肃渠道上(如官网和LinkedIn),语言的使用需要符合企业的文化和公关部沟通指南要求。新环境下的招聘可以比喻成产品的营销过程,所有的候选者即为顾客,运用营销的理念和技能,将手中的职位即商品,以合理地方式销售给目标人群,使顾客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有良好的购物体验,最终达成双赢的局面。所以,除了已经得到企业认可的招聘人员胜任力模型之外,社交媒体下的招聘要求招聘人员同时具备营销人员的部门胜任力,充分理解并实践,才能更好的应用社交媒体为招聘带来的便利。

第6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变局中的网络经济

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1996年互联网逐渐开始民间化,目前Facebook、Zynga、Twitter、Groupon、Foursquare等企业或模式,正在拉动互联网新经济向社交化升级。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4.57亿,其中约半数使用社交网络;目前有3.03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较去年增加了2.3亿;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预计到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覆盖率将达到85.7%;2011年年中微博用户将突破1亿,但目前来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注册用户已分别过亿。这意味着视频、SNS、微博、无线等社会化网络应用的受众已经具备规模,互联网正在由传统的1.0模式迅速向2.0转变。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论点,由于互联网应用的聚众性以及互动传播特质,让每类网络应用具备了媒介属性。如今的互联网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去控制化,内容则越来越趋向于实时化,Web2.0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唤起了中国互联网网民的觉醒,网民不再纯粹的扮演消费者,而是集消费者、生产者于一体,借助各种网络新媒介,不断地针对新闻或热点事件进行分享、传播、点评、互动、热议,Real-time媒体时代真的来了。

美通社报告显示:超过90%的中国记者认为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新闻线索有一定价值,并有超过60%的记者曾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线索或采访对象。在2010年,全国50起热度最高的舆情事件,22%都是从微博首发的。

Real-time时代到来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腾讯智慧峰会上,腾讯公司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发表了题为《洞悉心声,智领变革 Real-Time媒体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的演讲,向数字营销业界率先提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Real-time时代:“如今的网络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去控制化,而网络内容则越来越趋向于实时化,媒体的去中心化、去控制化,内容的实时化、碎片化在向营销人预示着,中国互联网Real-time时代的到来。面对时代的变局,营销人应从营销的本质出发,抓用户对媒体需求不变的真理,进行数字营销的全新定位。”

无论是“拉登之死”在Twitter上的抢先、快速、海量披露和传播,还是对于“五道杠”总队长的恶搞在国内微博上病毒式的蔓延,都证明了当下媒体的实时属性。媒体内容对网民的开放促成了Real-time时代的诞生,在高度自由的信息应用的支持下,新闻以分钟、秒钟为单位,进行着大范围的和传播。数据显示,在Twitter上,用户在高峰时期发出的Twitter消息竟高达每秒钟4000条。

在谈及互联网媒体发展趋势时,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向记者表示:“当前互联网媒体呈现出实时化、数字化、多触点、生动化、UGC、碎片化、关系链等趋势,这些趋势正是由社交网络所催生。无论是SNS网站、微博、视频网站还是无线移动互联网终端,新兴应用的产生都在满足网民在现实社会产生的需求。面对那些为完善现实需求而诞生的新应用,营销人应发掘它们的媒体特点,掌握不同媒体触点的规律和差异,以求在Real-time趋势中不落人后。”

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的信息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传播,媒体环境的突变迫使营销人员要快速适应新媒体的节奏和特点,虽然媒体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变,但一些营销的核心原理却并未发生变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约翰・奎尔奇指出,营销市场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但客户的重要性、客户洞察的重要性、价值的三大支柱却是营销不变的真理。

洞悉用户 重视营销新触点

对广告主而言,目前的Real-time数字营销环境,不但新应用、新介质层出不穷,而且用户也不断地处于流变之中,尤其是在中国1-4线城市,网民的行为习惯和对网络应用的群聚效应完全是不同的。为了更好的洞察互联网用户需求,腾讯公司率先了《虚拟世界 真实信赖》数字媒体白皮书,通过对1-4线中国网民网络行为与生活形态的深刻分析,勾勒出了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网民生态图。其中针对3、4城市网民行为的涉猎与深入分析,在国内数字营销业界尚属首次。

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感正在加强,互联网成为了人们现实需求的完整镜像。以社交网络为主流的互联网媒体正在中国成形,在这些围绕社交网络的新兴应用已经成为数字营销的新触点。群邑中国CEO李倩玲女士认为,2011年将是微博、视频等新兴媒体大鸣大放的一年。据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在腾讯智慧峰会上的最新数据显示,腾讯微博用户已经达到1.6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达9300万,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商业价值与营销价值已卓然成型。

针对新触点营销,《虚拟世界 真实信赖》数字媒体白皮书也给出了原则性营销指引:作为广告主,与其自己发出内容,不如巧妙借力。借网民智慧之力、借热点话题之力、借大事件之力进行传播,塑造品牌形象,有效形成和强化差异化的定位;营销中一定要了解目标受众的网络触点与内容,整合与打通不同平台,充分对破碎化的触点与离散的用户眼球进行覆盖,才能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关系链所带来的信任感是做口碑营销良好的土壤――品牌的好感度中加入了一层层关系链之间的信任,并且通过每个品牌追随者的关系链传递出去。在营销中,广告主应该强化关系链配合,在增加信任感的同时,增强传播半径与速度。

把握新触点 驱动数字营销革命

面对微博、视频、无线等新兴应用的异军突起,实时媒体数字营销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品牌营销人员面正临消费者注意力危机,如何针对网络新触点做精准营销,是每个营销人必须思考的。对此,美国互动广告局CEO兰德尔・罗藤伯格在2011腾讯智慧峰会上表示,互动广告的诸多优势为营销人提供了成功营销的机会。在其看来,“数字营销需要经历一场包括媒体、创意、观念的革命”,据宝洁公司经验,广告投入在业务上的回报有70%源自创意的质量,这意味着在数字营销中,要想打破品牌营销人员面正临的消费者注意力危机,毕竟令人心跳加速的创意至少与让人点击一样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机构和出版机构必须通力合作生产出出色的营销沟通产品,创意团队中不仅要有文案和设计,还要有懂技术的人才能调动各个渠道受众的意识与情绪,达成打造持久性品牌形象的目标。

第7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关注全新4P营销理念

据了解,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营销领域进行深度调研,首次了《2011年IBM全球首席营销官调研之中国洞察》,为CMO在面对数字化时代转型时提供参考。报告显示,全球的企业营销负责人已经认识到,他们与客户的互动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评估营销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除了舆论压力,不断增加的财务压力也使得CMO不得不通过量化分析营销活动,来增强营销职能部门的可信度和效率。

报告显示,63%的CMO认为投资回收率(ROI)在未来3~5年内将成为衡量营销部门效能的重要指标,但他们中有一半人认为没有准备好可供评估的数字。

IBM大中华区销售与市场部副总裁罗振邦表示:“如何通过联合市场和技术提高ROI,是CMO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IBM 业务战略与转型咨询合伙人、业务创新与增长咨询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陈力指出:“当今CMO涉及到的领域比以往更加复杂,要提供差异化的、高价值的客户体验。”陈力指出,除了传统的4P理念营销理论,CMO应注入更多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元素。全新4P理念将成为中国企业的CMO们今后给予重视的工作方向。所谓全新4P理念,指的是定位客户价值(value PROPOSITION)、深入客户内心(mindshare PENETRATION)、业绩驱动营销(PERFORMANCE driven)和提升员工技能转变营销职能(PEOPLE capabilities)。

积极应对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影响是CMO不能不关注的问题。在社交媒体影响不断加大的今天,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新式购买行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在线消费者群体,并通过多种渠道和设备获得涵盖客户整个消费周期的完备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形成指导营销战略与战术的深刻洞察,并通过新型产品和服务把握新兴市场机遇。

IBM在调查中发现,利用社交媒体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只有真正通过社交媒体去捕获、分析客户数据,更好地了解客户行为,才能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价值。

调查显示,为了应对数据的增量、增速和多样化,绝大多数CMO认为他们需要投资新工具和新技术。全球80%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3~5年内更多地使用CRM、客户分析、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IBM在应对社交媒体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罗振邦告诉记者,IBM将线上、线下的技能、信息结合起来,真正了解社交媒体对IBM的评价。IBM有专职人员监控、反馈社交媒体。除此以外,IBM还借助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手段去捕获社交媒体中与IBM相关的信息,并借助分析工具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第8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

一、移动微视频的出现与由来

“移动微视频”是用户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拍摄时长30秒以内的极短视频,并快速编辑上传至社交网络平台以供分享的一种全新社交应用软件。不同于以往摄录设备拍摄之后需经上传至互联网平台才能实现传播,它可直接与互联网多种社交平台无缝连接,在拍摄制作后实时在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与好友分享。

移动微视频的社交应用最先在美国出现。Viddy于2011年4月11日正式了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产品。2012年年底由Twitter短视频分享软件Vine,仅半年时间,推特平台上的Vine活跃用户已达1300万人。同时,Instagram这款传统的图片社交应用在2013年6月也推出了短视频分享功能;类似的短视频社交应用在国外其他APP平台上还有Givit、Threadlife、Keek等,加入到用户争夺战中。

国内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推出稍晚于国外,已有互联网门户社交平台、视频公司和通讯运营商在2013年将移动微视频作为重要战略方向。2013年8月28日,新浪最早基于苹果和安卓平台的微博40版客户端,内置“秒拍”功能(12月16日正式开启官方应用“秒拍”);腾讯于2013年9月28日上线“微视”;阿里的来往支持9秒短视频;酷6网推出了APP“短酷”。视频网站中,PPTV将移动视频作为跨屏联播的重要支撑,优酷土豆集团将移动视频作为2014年“四屏展露”中的重要一环;乐视网则将移动端作为2014年重点。中国电信有天翼视讯,中国移动有i视界,中国联通有悦TV等移动视频业务。

有理由相信,2014年是中国移动微视频元年。其迅猛发展的势头,正好顺应了传播格局由互联网向移动端迁徙的步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21日)显示,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首次超越传统PC的整体使用率。从全球来看,互联网用户普及速度开始放缓,智能手机普及加速。用户对视频的需求已经从互联网转移到了移动端。有数据显示,美国15%的在线视频由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观看,新兴平台改变了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随着移动网民和移动视频用户的快速增长,移动端视频行业的商业化进程将加快,而移动端15秒左右甚至更短的视频成为视频厂商、用户、广告主都能认可的“中和度”,促动了移动视频生态的转变。

二、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规制与特点

(一)视频时短用户生产

微视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时长最短,以秒计算。新浪“秒拍”实时分享长度为10秒的短视频;阿里的来往支持9秒短视频;腾讯“微视”支持最多8秒最少2秒的短视频拍摄及分享。其次,主要由用户生产,方便快捷。以美国最早的Viddy微视频社交应用产品,融入30秒以内的微视频,供用户及时摄取、迅速生产、快速分享生活的细节。

(二)用户分享娱乐性强

移动微视频就如微博、微信文字文本一样,既可以供用户作为单独的社交平台应用,使用户与好友之间实时互动分享广泛新颖的视频内容,也可以实现在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已有社交平台上的同步更新。微视频社交应用产品在美国的兴起与美国各大运营商大规模推广4G的时间基本对应,其流行从全新移动基因的创业公司开始,和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实时对接。“随手拍,随手发,随时分享”,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和展示与分享的诉求,凸显其鲜明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最新社交方式。

三、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传播学认识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速度的变化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微视频的出现预示着传播主体的变化、传播速度的变化,也预示着社会现实的重构成为可能。(1)用户主导,机构影像传播权再度消解。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基因,移动视频用户利用各种视频软件作为微视频传播的介质和载体,更加容易;个人就是媒体,影像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特权,“信息控制权被分解到作为网民的公众个人手里,也即公众主导内容生产与传播”。(2)即时分享,影像消费进入“直播”阶段。由手机用户随时联网、大规模互动的状态,构成了“即时化的个人媒体与即时化的大众传播机制”,视觉影像信息从生产到传播至受众的过程时间被缩短为零,影像传播控制权消解,影像消费由“录像时代”进入到“现场直播阶段”。(3)社会现实的重构成为可能。与此前“微电视式”的微视频不同,移动微视频主角不是在某种传播情境下扮演受众角色、参众角色的公众,而是事实当下的原生态观看者与见证者,是事实情境的直接的传播者与分享者;移动视频影像自由摄录更为碎片化、零星的社会影像,将更为广泛深入地拼接社会现实图景,使重构社会现实成为可能。

(二)微视频社交应用开启“全民秒视时代”

可以说,微视频社交应用是继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文本传播发展到一个高峰之后,在音视频领域掀起一场革命的产品。它将视频的时间单位从分钟变为秒,重新定义了视频传播与影视表达的“语言规则”,是对人们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下新的收视习惯的应对与适应。与客厅空间和开阔视距不同,智能手机终端到眼前的30厘米微视距,更易调动人的视觉发现功能,强化人对视觉客体的瞬间分析和感受能力,在“秒视”间获得影像的“意义”并乐于传播。视频语言规则的重新定义,也将赋予新闻报道更为有效的传播能力;对于专业新闻机构从业者而言,快速发展的微视频与传统广播影视内容充分互补,使新媒体平台新闻报道方式有了更多可能。在社交平台上,移动微视频应用将开启“全民秒视时代”。

四、媒体面对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将遭遇哪些瓶颈

有趋势预测微视频将在一到两年内爆发性增长,并断言“这一次革的是电视台的命”。在手机、平板电脑总数量超过电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力超过电视媒体的大格局下,社交应用的视频社交,更是对电视媒体雪上加霜。只要想象一下5亿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景象,媒体面临的困局就不难理解:互联网发展呈现出SoLoMo趋势(即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如今加上视觉化,新闻社交化的时代真的来临了,传统媒体产业如何向信息化和智慧型升级转型?媒体不能单纯考虑把传统媒体受众“转移”到移动客户端,而应从根本上把握互联网大势,推出新产品,吸引新用户,增强用户体验指数。地处郑州的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微信平台“掌上中原”,就是一款移动端产品,在当地市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中原网官方“微视”也在由若干年轻人试水。电视媒体不论是执著于“内容为王”还是“关系为王”,必须从目前的封闭体系走向开放,发展智能终端。

现实的问题是,传统媒体如何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新一轮“移动化迁徙”,不再丢失转型的机遇。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互联网电视的管理上升到了国家根本利益的高度,绿色、安全、环保将是未来互联网电视发展的高压线。但市场的变化翻云覆雨,2014年初4G牌照的发放意味着更加完善的网络环境,无论社交还是视频都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从电视端到网络端,再到移动端,多屏观看和传播将成为常态。聚合直播视频应用在2014年世界杯中崭露头角,激发出了在移动端看“电视内容”的需求。在这种趋势下,移动视频传播方式将进一步丰富多样,新的视频社交应用和娱乐服务产业将不断产生。电视媒体机构加强社交媒体微视频的参与应用,就像利用微信、微博一样,利用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加入用户微视频的内容共享与传播;在加强内容监管和议程设置上下功夫,使移动智能终端用户成为广播电视媒体视频传播的新主体,实现多屏联动。

参考文献

[1] 张梓轩,王海,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J].中国记者,2014(02).

[2] 本期话题:微视频,下一个社交媒体高地?[J].传媒,2014(09).

[3] 2014年中国移动端视频行业研究报告[R].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4] 乔月,闫欢.微视频与社会现实建构的传播学解读[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

第9篇: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Facebook Tablo 数字出版 分享 社交媒体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2国家新闻媒体报告》,仅在2012年12月中,Facebook的用户平均每人在网站上花费多达423分钟。这些数据给茫然的出版商一些较为清晰的启示,他们的工作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对内容质量的把握,内容的“可共享性”也不容忽视。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可付诸努力的方向。但并非每个报道都能被理想地、病毒式地传播,因此出版商首先要做的是生产让受众有分享欲望的东西。

一、无分享不新闻

《华尔街日报》数字网络部总经理艾丽莎・博文(Alisa Bowen)认为,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发展使受众通过被搜索的方式把自己呈献给更大的社群成为可能,这为新闻的传播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她表示,“类似传统报纸之于较年长者,社交媒体已经帮助《华尔街日报》找到其全新的受众。《华尔街日报》通过有争议性、可访问、可共享的内容掌握了大批年轻受众。”

博文提出,“年轻人普遍被认为不读报纸,不看电视新闻,不与外界交流。但社交媒体的兴起表明,年轻人其实有‘很强的参与性’,只是他们使用的是与众不同的方式。”这一点也引起了新闻机构的重视,因为读者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更可以通过Facebook和Twitter对大众网站的报道进行评论和分享,正如博文所以说的那样,“社交媒体放大了公众的回声。”

研究表明,包含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更容易被分享,如视频、图片、声音等等。所以,新闻的出版不能仅仅局限于咬文嚼字,更要注重包装的形式,通过图形、动画及其他交互元素,使新闻的内容更具生命力、观赏性和可分享性。内容为王并不会因此改变,好的内容永远是新闻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武器,但增加新闻出版的方式方法,也是对内容另一种形式的丰富。

分享可做的却远不止于此。2013年澳大利亚出版公司Tablo[1]宣布启动兼有新社会功能的基于云服务的电子书出版服务,这标志着最大的出版平台开始迁移。Tablo在这样破釜沉舟地切断种子基金的融资链条后,冲击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奋斗平台:通过鼓励其在线社区内的作家们和志同道合的个人之间的合作,使作家完成了从一个孤独的创作个体到共融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角色转变。这无疑对Tablo和作者本身都有巨大益处,网络社群组建使共享变得更为迅速,这是分享裂变开始的地方。

二、实时胜于雄略

实时要求改变了许多记者和编辑分配、收集、甚至报道新闻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报纸是一天一出。但是这种一天一次的方式在当今时代已不适用,Twitter上的新闻几分钟就会过时,社交媒体已经真正进入了新闻报道的方方面面,竞争不再是地方性的,而是以实时性的方式在全球展开。

社交媒体对《华尔街日报》最大的影响之一莫过于新闻编辑室的进化,《华尔街日报》不得不寻找更加实时化和更多全球化的方法。直至2011年推出了一个搭载于Facebook平台的新闻应用程序《华尔街日报》,该应用程序囊括了华尔街日报网()的突发新闻、分析和意见等多个栏目的文章和博客。通过这个应用程序平台,受众与内容的交互方式被延伸化了。

但Facebook并不是新闻应用程序唯一的承载平台,许多新闻机构也提供社交功能,而且不仅仅是分享内容。例如康涅狄格新闻网站(),它同时也进行新闻的独立核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了独家的新闻报道,而且由于社交媒体的实时性特点,当出现极端天气或者重大交通信息时,它常常能够先于电视获得第一手的图片,成为报道的赢家。社交媒体已经真正进入并且改变着新闻报道出版的方方面面。

三、应用程序占尽优势

除了在Facebook上新闻链接,出版商还可以在网页之外的Facebook环境中构建完整的应用程序。“华尔街日报”不只是转移到社交应用中的一份刊物而已,它能够给读者不同的体验。另一种广受欢迎的日报应用程序是“华盛顿邮报”。2011年秋,它创办了一种能在Facebook中免费浏览新闻的应用程序“华盛顿邮报社会读者”。《华盛顿邮报》的数字新闻执行官凯瑟琳・扎列斯基(Katharine Zaleski)透露,“在创办之初六个月,该应用程序下载量即逾1950万次。”人们不仅阅读新闻,而且正以其强大的反作用力,促进它的改变和进步,促使它不断调整和完善。

社交新闻读者在社交行为中的种种表现展示了新闻体验是如何被一步步培养发掘的,他们见证了新闻逐步地社交化,也顺道验证了建立社交应用程序的意义。扎列斯基认为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体已经证明了人们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有相当数量的人不仅阅读新闻,而且新闻,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用户可以通过免费的应用程序搜集新闻、分享新闻、新闻,甚至是原创新闻,这无疑是可喜的进步。尽管这些进步看似有些冒险,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似乎可以预见,如版权的保护、资格的审核、真实性的保证、冗余信息的处理、是否支付报酬、系统安全性的维护等等都是十分庞大且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才要不断地尝试,通过不断改进的应用设计,构建用户的社交图式,发现最吸引人的最具传播力的范式。这无疑是一场激动人心的革命,是一场人与新闻沟通方式的革命,一场出版商即将要面对的革命,一场受众成为传者的革命,我们可以在挫折中摸索而前进,却不可以在坦途中沉思而驻足。

社交媒体对数字出版的另一个重要影响表现为,受众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受众,他们正成为彼此的新闻编辑,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早在1998年,谷歌就热衷于做免费推送内容的网站,短短几年获得成功。人们开始直接进入谷歌,带来了大量的流量,用户在谷歌网站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直接给众多网站造成了经济损失,甚至包括谷歌新闻在内的新闻网站的内容出版商都不同程度地损失了受众。

而今出版商找到新的出路,他们和Facebook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关系,携手寻找新的渠道进行内容的发现、分享和推广。为此Facebook还加入了新闻编辑器和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把关人,来帮助自媒体者选择其朋友或同事也会喜欢的日常新闻。一些应用程序,以其独特的核心算法,来帮助用户挑选新闻,如Flipboard以及我国的今日头条。它们可以自动学习资讯,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自动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提供有价值、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

不仅是Facebook,英国出版界与 Twitter的联姻成为Web 2.0时代的一种新的营销手段。Twitter经过饭否网被介绍到中国,核心思想就是随时跟朋友和追随者分享你所看到的和读到的信息。Twitter 有可能成为分享图书和杂志信息的理想媒介,特别是当它同时在网上共享的时候。因为所有的讨论都会嵌入对于书的链接,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的链接率。出版商真正担心的是开放式的数字平台会不会造成长期的盗版使用。随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日益完善,开放平台能够给出版商更多的保证。[2]

Tablo也在做同样的事,它允许社交网络的作者创建自己的个人资料,完整的传记、照片、先前的或即将到来的工作,参与在线社区的作品分享。这样作为追随者的受众就可以浏览自己喜欢作者的“书架”,并为创意之筑添砖加瓦,作者和读者的界限愈发模糊。

近几年,在我国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的出版活动也不在少数,而《罗辑思维》成为首屈一指的品牌。三年时间,《罗辑思维》估值13亿,创造了利用新媒体盈利的神话,最大特点是,其核心竞争力来源是文化,其满满的吸引力来源于受众对知识的渴求。它卖书盈利,却又不直接卖书,他获得再版权后,不急于推销,而是把好书甚至绝版的书与现代社会产生联系,和用户建立社交强关系,然后才获取利润。

微博是我国目前互联网上最流行的社会化媒体之一,在中国拥有相当大的用户群体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微博营销价值巨大。[3]事实上,微博上的网络小说营销已经蔚然成风,并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这种营销范围还是不够广。其他数字出版产物也应该把微博当作一个联系平台,把它做成自己的社群,组织更多的线上线下活动,加强社交属性和成员联系。

五、兴趣列表来助兴

Facebook每月有8.45亿活跃用户,如此巨大的用户群代表了注意力和兴趣,意味着用户会花费很多时间在Facebook上,进行分享活动,巨大的分享数量又会引发新一轮的更广泛的内容分发活动。为了利用好庞大的用户群以减少Flipboard私人订制的侵蚀,2012年三月初Facebook推出了兴趣列表,以期更深层次地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其软件工程师埃里克・法勒(Eric Faller)在他的新功能说明里写道:“兴趣列表可以帮助你把Facebook变成你自己的专属报纸。”

例如,喜欢足球的Facebook用户可以订阅NFL球队[4]的兴趣列表,而不用再登陆诸如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此类的足球队网页或网站。同样,如果用户更倾向关注政治,他(她)可以订阅201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名单的兴趣列表,这样就可以如同在CNN或FOX新闻媒体网站上一样查看最新的宣传活动和文章。Facebook的社交报纸已发展成为个人独立工作的平台,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是使用网络、手机、个人电脑还是平板,只要有Facebook你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取自己的专属新闻。

Tablo用户则可以加入汇集了作家和读者热爱的各种各样主题的“团体”社区,无论是浪漫、充满幻想的小说团体抑或是致力于双语的作家和广大赛车发烧友,都能设置自己兴趣的专属领地,更加简洁及专一的私人定制打造奢华个性空间,助数字出版一臂之力。

六、结 语

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喜欢分享,社交媒体能让他们一起笑,共享欢乐。数字出版搭上社交媒体的顺风车,唤起了受众的本能冲动,为他们的兴趣推波助澜,利用受众的爱好赢得市场。

注释:

[1]澳大利亚的一个数字自出版服务网站,最大的特点是出版的电子书可以直接上传到苹果的Ibooks商店或亚马逊电子书平台,且通过Tablo的书目都有国际ISBN号

[2]孙赫男:《出版进入Twitter时代?》,《出版参考》2009年第16期

[3]王跃,张志强:《出版社微博营销和宣传的可行性策略》,《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第7期

[4]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是世界最大的职业美式橄榄球联盟,也是世界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联盟